组织建设论文(实用22篇)
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和知识积累的方式,我想我们需要多读一些好书。总结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目标,清晰地传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范文中的例子和观点可以丰富我们的思考和论述。
组织建设论文篇一
实验教学是组织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中,教育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统一使实验教学作用凸显,延伸了组织学的学习。在实践中我们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以适应模块教学的需要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才的需要。
组织学在医学学科教育中承上启下,其上承解剖学、细胞生物学;下衔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其研究内容为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主要通过显微技术在机体的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1]。组织学的教学分为理论与实验两部分:理论教学侧重知识的讲授;实验教学借助显微镜准确识别组织、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组织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实验课时占总学时的近二分之一,通过实验课的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晦涩的、枯燥的理论内容;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和科学研究打好基础。
近几年我们学院推行模块教学课程改革,其教学打破了原有学科壁垒,建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将具有关联的基础学科课程内容整合在一起,各学科围绕一个器官系统讲授,从大体结构、微观结构到生理功能、病理改变、药理作用,形成一个“器官系统”的整体性认识,使学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知识,应对现实的综合问题[2,3]。模块化教学体系中的组织学实验教学在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发生相应改变,以适应模块教学的要求。根据近两年模块教学实践,我们概括总结了模块教学体系中组织学实验教学的特点。
一、模块化教学体系促进组织学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更为统一。
以往组织学实验课程依附于理论课程,课程安排延后于理论课,是理论教学的'补充与验证。原教学安排以大班为单位讲授理论,小班讲授实验课;教学内容以一系统为一课程;实验课授课方式为先复习理论要点并示教,再进入实验观察。模块课程体系中组织学全部安排小班授课,实验课程融合于理论课之中,理论讲授与实验观察同步进行;教学内容中减少生理功能介绍。理论与实验内容衔接细致到章节内某个器官、组织或细胞;知识点讲授完,直接进入实验观察,把平面知识变成立体图像,加深理论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讲授消化系统时,传统的课程安排是食管、胃、小肠、大肠全部理论讲授之后,进入实验标本观察;而模块式授课在讲授完消化的基本结构特点之后,引导学生低倍镜下初步观察消化管各段典型切片,理解消化管管壁四层结构的知识点;随后进行食管的理论教授,紧跟其后为食管切片观察,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食管与胃贲门交界处的切片,进而引入下一消化器官胃的理论讲解。通过这种理论与实验观察交叉讲授的方式,用形象的、直观的实习切片观察辅助验证理论知识,文字与图像结合,加强理解记忆。简而言之,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模块式教学集中于组织结构的学习,教学内容内减少了生理相关知识讲授;理论与实验密切结合,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使实验课效果突显。
二、模块化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使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多样化。
现阶段医学学科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思维的训练,鼓励在教学中引入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探究性实验教学[4]。传统的组织学理论教学虽然引入了多媒体技术,但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实验教学主要是镜下观察验证理论知识,教学开展灵活,一些改革尝试主要应用于实验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技术[5,6]。模块课程体系中实验与理论的同步进行,便于教师采用互动式、启发式、问答式等多手段开展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归纳。如在消化系统模块肝脏部分,教师可先由学生显微镜观察肝脏切片,引导学生从肝细胞形态、分布、肝细胞之间、肝小叶之间等方面回答问题,归纳肝小叶的结构,总结肝脏的结构特点,这样由实验教学引入理论教学,再由电镜图片补充微细结构,强化学生理解。模块化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训练学生思考、分析,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理论授课多选取典型性结构,但实践教学中教学标本存在来源、取材、染色等制作过程的差异,同时单一张切片不能呈现器官、组织的空间结构。模块教学中借助于数码互动技术在教师―学生之间,学生―学生之间共享资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标本及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全班共享观察结果,不仅补充教学内容,而且增进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贯穿于模块教学始终,促进开放式实验教学实施。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另一探索[7,8],模块教学中知识应用时效性促进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开展。模块教学体系中各系统生理结构、功能、病理变化、药理作用等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学生在学习组织学形态之后直接进入生理功能学习,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得以很好的展现,学到的知识得以及时应用。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生理、病理等内容后易返回组织学观察对比正常组织结构,使组织学学习延伸于整个模块中。如在炎症学习时,致炎因子的不同,渗出的白细胞也不同。学生可返回组织学实验中观察白细胞的种类形态,继而记忆葡萄球菌、病毒感染、过敏反应的疾病特点。
模块教学使学生及时应用前面学习的知识,而后续学习涉及到形态结构的,一可以利用开放实验室温故、加深理解;二发现问题及时在实验室得到指导与解决。同时系统化、一体化的知识体系使组织学实验与其他学科实验联系紧密,渗透到到其他学科的设计性实验,教师在组织学实验方面给学生指导,制定完善的实验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
四、模块教学促进组织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多样化。
组织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验考试是对学生知识点学习效果考察的重要部分,而且实验考试方式也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9,10]。传统的实验考试是学生对显微镜下标本观察,回答问题。此种形式弊端之一是考试切片数量有限,内容局限;之二是考试时间过长,考题易漏出。尽管近年来随着数码显微互动中心的建立,显微图片库扩大了考试内容,考试容易进行,但学生依赖于电脑,局限于数码摄像转换到屏幕的较小视野,背诵图片,对学生显微镜的操作考察不易进行,对组织形态结构的掌握不全面。
近两年,我们在模块教学改革中对实验考试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加大平时实验课考核力度,进行平时考核与最终考核相结合原则。考核方式包括两部分:
第一,平时考核:利用数码显微镜的拍摄功能,学生对实验课显微镜观察的视野拍照存于电脑,上传至教师电脑,根据其观察结构层次与标识,考核其理解程度及显微镜操作。
第二,最终考核:包括两部分:实验考试题库考核学生知识点;现场观察考察学生显微操作,在一定时间内调整显微镜,在不同视野下观察结构、拍照,回答相关器官、组织的结构特点,上传至教师电脑。即通过知识点记忆与显微操作相结合进行最终实验考试。这种考核方式的优点在于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不仅可以督促学生上课认真观察,提高观察效率和准确率,而且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第一手材料。同时在实验课引入激励措施:在实验课观察获得的优秀图片,一可以填充到考试题库,二在学期结束经汇总、挑选制成实验图册展示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积极性[11]。
此外,鉴于模块课程体系按系统分阶段授课,各模块组织学实验统一期末考核,考核内容的整合有助于学生全面的了解人体结构特点,整合组织学的知识点。
五、总结与展望。
模块课程体系中组织学实验教学作用更突出,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教学方式更灵活,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扩展;但模块教学中理论与实验的融合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教学进度更细致,章节内容截点分断更合理,前后衔接连贯。同时与其他学科学习内容的先后、内容的关联性、重复性需要在实践中逐步调整。实验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理论知识,更要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加大探究性、创新性的实验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组织建设论文篇二
很多高职院校的行政组织机构设置不够科学,高职院校一些主要的行政管理部门各学校基本都差不多,但有一些组织部门的设置随意性就比较大,各个学校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会相应地设置一些管理机构,有时候为了应付学校的一个应激性事务,学校党委会一开,就产生一个新的职能部门,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学校为了分流引进人员,巧立部门,任设岗位,所以造成很多高校除去教务、学工、人事等主要的职能部门之外,各高校又出现各种五花八门的行政机构单位,很多机构,功能性并不是很强,有时可能对其它职能部门形成职能障碍。有些院校的行政管理职能部门设置过于细化,导致的结果就是行政机构非常臃肿,行政人员的队伍和整个师生队伍的配比不够合理,这些职能部门中有些部门工作职责轻,工作内容少,工作方向不明确,于是工作的时效性和紧迫性明显不够,从而降低了行政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2.2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高校的行政管理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通常都是按照政府部门的行政模式设置行政级别,有着很强的科层制特点,领导与老师之间如传统的官民之间关系,工作中以行政命令和指令为主,与高等学校教育有点不太相符,偏离了高校以学术自由为主体的管理轨道。这种行政化的管理容易使行政权力占据着主导地位,学校的普通教师和工作人员没有参与管理的决策权,学校的很多事务基本上由行政领导决定,其他人员都只能被动顺从,从而失去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此外,由于学校中行政权力的地位非常高,学校的所有事务都或多或少受到行政机构的干预,行政部门的定位也很容易出现偏差,这些部门将自己放在管理者与领导者的位置上,忽略了行政管理工作服务性特点,导致行政管理人员与普通教职员工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开展。
2.3部门职能定位不准确。
由于管理部门林立,管理职能相互之间就有交叉和重叠,有的部门职能定位模糊,职能定位不准确,师生员工有时为一件小事跑几个部门,互相推诿,难以界定。有时又出现同一件事,又有不同的部门在管着,而要求又不同,出现不知是谁做主的情况。
2.4管理专业化水平有限。
其实,管理是一门学问,行政管理,尤其是高校的行政管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它要求要有专门化的管理队伍,要有合乎规范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管理规程,也就是要有专门化的管理水平。而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进入门槛比较低,专业化水平有限。很多时候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岗位成了解决就业的平台,各种专业,不同层次的人都有,有些学校还解决了很多退伍军人的就业问题,甚至有些退伍转业的军人还担任一些部门的领导职务。真正有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的寥寥无几,这样的行政管理的队伍很难说有专业化的行政管理水平。
2.5考核方式不够合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考核基本停留在传统的考核水平上,考核标准过于泛化,考核方式也是敷衍了事,考核等级就是合格、优秀几类,激励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些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考核成了行政人员人际关系的考量,基本没有实质性的考核意义,调动不了行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因为考核的失公正性,严重阻滞了行政管理队伍的成长。
组织建设论文篇三
同一个国家,同一份试卷,但在一年一度的高考录取中各省市区却普遍存在着考试分数比值的差别与不平等现象:往往是城市考生录取分数比农村录取分数低、发达地区考生录取分数比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区录取分数低、城市中心考生录取分数比城市近郊录取分数低,等等。例如,北京市第一批文科院校最低分数控制线是466分,而湖南则是556分、湖北为544分、贵州为514分,最高相差90分。山东省第一批院校最低分数控制线文科为667分、理科为631分;而上海则分别为473分和498分,相差竟达184分和143分。即使在同一省区如山东省,各地市的高考分数线也差别较大。据报道,黑龙江省20出台的一项新政策规定,该省拥有博士学位人员的子女报考省内高校将会得到20分的优惠。这样看来,相同的试卷,相同的分数,考生却因地区和出身等不同而享有不平等的权利、收获不同的命运。我把这种受教育权的不平等现象归结为“权利平等但差别”现象。
早在23年前,美国著名法学家德沃金就提出了“认真对待权利”的命题;23年后,权利问题却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须认真对待的大问题与真问题。众所周知,受教育权是人的一项基本人权,是人生存、发展与完善的不可或缺的文化条件。无论是世界人权宣言和国际人权公约,还是我国宪法和法律,都对受教育权这一基本人权作了明确规定。从世界人权公约与我国宪法与法律的规定可以看出,第一,受教育权是人人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第二,权利平等与成绩面前机会均等是受教育权的核心,高等教育应当根据成绩而不是职业、家庭出身、地区等因素向全社会平等开放。权利不平等与机会不均等现象,不仅背离了世界人权公约的人权精神,也违背了我国宪法与法律的基本原则,准确地说是一种严重违宪与违法行为。社会主义国家已经从制度上根本消灭了人人不平等的起源,经济上以公有制为主体、政治上人民当家作主,都使不平等的根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人人权利面前、法律面前平等已成为我们这个社会赖以维系的根本准则。相同的人相同的对待、类似的情况类似地处理,既是社会主义的法治原则,又是社会主义的正义要求。在今天,如果谁还平等着但却差别着甚或歧视着,就是对平等这一根本准则的最大破坏。只有认识到人人在根本上是平等的,才能奋起反对对人一切的差别与不平等的制度或现象。仅仅由于出身与出生地即籍贯不同而导致分数比值的差别,实际上就为受高等教育的人在权利平等的原则前提下人为地又划上了一条不可逾越的权利不平等的分界线,这样所谓的“权利平等”最终会因籍贯和出身的不同而走向更大的不平等,这大概出乎所有善良的人的愿望。英国历史学家梅因在其名著《古代法》中曾把人类社会的进步运动归纳为“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主体身份不同,权利享有的量即不同,这是封建专制社会的典型特征。如果我们至今还缠绕于身份不平等的现实社会中,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到底比传统社会进步了多少呢?也许我们有我们的国情、省情、县情,抑或还有乡(镇)情、村情乃至家情,但无论如何,都不应成为权利不平等的新的起源,成为权利不平等甚至歧视的借口。
[1][2]。
组织建设论文篇四
农产品的市场集中程度,取决于农民的组织化水平。产业经济学常常用某一企业产值总额占全行业的比重来判断产业集中度。就全国来看,甘肃省农产品集中度较高的是粮食、油料、水果,其余都小于1;就省内来看,底甘肃省共有农户457.14万户,真正通过各种经济组织走向市场的农户还不到20.0%,并且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这就意味着甘肃农业生产经营是由400多万小农独立、分散进行,大部分农产品是由独立、分散的农户通过个体行为向市场提供的,大部分农产品的市场集中度几乎为零。因此,就农产品供给市场来看,甘肃是一个典型的完全竞争市场。
2初级的农民联合体普遍存在。
为了逐步体现个体农户的广泛性,个体农户的互联及资源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从调剂农具余缺、换工协作、共同购买农业机械到各种经济联合,农民的自发组织过程一直在发挥作用。但这个基本都是通过亲属、地域等基本社交网络为主要途径组织起来的,并非正规的农民自组织。非常灵活,在必要时通过口头协商联合起来,在不需要时随时解散,没有注册,没有组织场所与组织机构,组织成本很小,非常容易产生,所以几乎遍地都有。这种组织在甘肃农村分布广泛,功能单一,缺乏明确的运作流程,可靠性有待提高;公众认知度不高;主要作用主要是其组织内部的互动,覆盖面较小,市场导向能力较弱等。总之,这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初级组织形式。随着农业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对非正规组织向正规组织的过度,起到了催化作用,部分联合体经过注册发展成为农民协会,并开始起草协会章程,强化对社员行为的约束,职责明确,管理正规。但整体来说并没有发生较大范围演变的迹象,即使部分演变为各种协会,但协会的正规化程度依然比较低,很大程度上还没有脱离初级农民联合体的母胎。
3产业特征初步显现。
目前,产业特征已经初步显现,但从整体看,发展水平依旧较低,组织化与规模化的.程度还需要提高。以农民为主的经济组织和“公司+农户”的市场主导型组织,要实现较高水平的发展,基本是围绕某核心产业的生产销售而形成的。目前,甘肃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体现的是特色产业及区域优势,例如,种植、畜牧、土豆、中药材、种子饲料草产业等。农民经济组织都集中在优势明显的领域,并建立了相应的生产基地。如甘肃省河西地区位于黑河、石羊河流域,光照充足,地势平坦,适合种子培育,当地制种业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组织化程度最高的农业产业。,全国玉米制种大幅度减产,而甘肃保持了23733.3hm2的制种面积,产种1.2亿kg,调出近1.0亿kg,成为玉米杂交种调出第一大省。甘肃省河西地区,多家规模较大的种子公司近年来通过各种渠道联结到近15万户农户,经过公司与农户间的不断合作经营,形成了较稳定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例如:甘肃省马铃薯由原来农民解决温饱的自我消费品现如今变成了市场消费品,20马铃薯交易量达到300多万t,居全国第三。甘肃省也是高原夏菜的主要产地,围绕马铃薯和高原夏菜等生产和销售,也形成了一些专业的协会或合作社。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类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接近666666.7hm2,占全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0.0%。虽然这些领域的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和山东、浙江等东部发达省区相比较,差距依然很大,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更多的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空间相对较大。除这些领域之外,甘肃省其余各领域的生产基本处于分散化的小农经营状态。
4省内各地区农民经济组织分布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极不平衡。
按照地域划分,农民经济组织大部分集中在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业产业具备一定优势的沿黄灌区、内陆河流域等区域。其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对较高。对554户样本农户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经济组织水平较高的地区是河西地区。此外,定西地区通过政府大规模动员组建了一些专业协会,但有相当部分有名无实。根据农民经济组织的发育状态基本上可将全省分为三种区域类型。第一种是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及沿黄灌区。由于这些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较为优越,农业市场化程度高,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经济组织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是甘肃省农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第二种是已经解决温饱正在奔向小康的地区,如白银、定西、天水、平凉、庆阳等地的一些区域,农民已解决温饱,发展的核心问题已转变为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经济组织需要坚实的农业产业作为基础,但受限于自身条件,农民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目前还是非正规的联合体或协作体。第三种是刚刚解决温饱但依然比较脆弱的地区。这些地区以农户的自给自足占主导地位,维持生存是农业经营的基本目标,农民市场经济组织几乎没有发育,农户之间的关系也仅仅限于最原始的合伙。这些地区资源匮乏,自然环境恶劣,硬件条件较差,市场化管理水平较低,个体农户最大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对水、电、路等公共产品供给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方面,从而决定了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主导地位。
组织建设论文篇五
7月29日,sprintnextel公司给大约1000人发出了通知,告知他们被“解雇”了,接收通知的人不是这家公司的员工,而是其客户,这家无线服务提供商对自己的一组高端客户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关于客户求助电话的次数、频率的跟踪调查。sprintnextel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说:“有时候这些客户会在一个月内对于同一个问题呼叫客户服务中心上百次,而我们觉着这些问题已经解决了。公司最终作出决定,因无法满足这部分客户的服务要求而中止与其商业往来。”
与此相似,,txu公司(texas州的一家大型电力供应商)实施了一项名为“严厉的爱”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应对来自于能源市场的竞争压力。这家公司对拖欠费用的客户采取严厉的措施,中止对他们提供服务,并对按时付费的客户予以奖励。如此一来,这家公司不仅减少了坏账损失,而且通过减少员工与拖欠费用者斡旋的时间提高了生产力。txu公司的一位财务高层管理人员说,从一个按时付费且从不打电话咨询的客户身上获取的利润要远远高于一个天天打电话咨询的客户。
“客户剥离”,即企业对现有客户停止提供产品或服务,曾经被认为是不可理解的。然而,客户剥离如今正在成为许多组织的战略选择。当然,鉴于获取新客户的高额成本及不同细分市场交叉销售的复杂性,客户维持也是必要的。但是一些企业正在利用市场细分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区分客户,从而保留高回报率的客户,摒弃问题客户。
我们的研究确认了企业与终端客户中止商业往来的四个普遍原因:对特定客户的利润不断下降,员工与非盈利客户打交道的低效率,服务大型客户能力的改变,公司战略的转变。
且不说客户剥离战略对利润和企业运行的即时影响,很多经理担心长期的衍生效果,比如客户的报复行为,或被视为行业反叛者导使企业的名声受损。确实,客户剥离战略的间接危害有可能很大:你可能无意中把业务推给竞争者而帮了他们的大忙;你有可能伤害你精心维持的高价值客户,因为你的客户剥离行为有可能让他们认为你在提供服务时不友好。
在剥离客户之前,企业能够按照以下五个步骤进行操作,效果会比较好。它会帮助执行人员跳出利润来看待客户剥离问题。
这个模型提供了一个客观评价每个客户当前和潜在价值的系统。简言之,要把每个客户关系置于一定的背景下,然后再作出决定,采取行动。这五个步骤是:第一,重新评估企业与客户的关系;第二,教育引导非盈利客户;第三,进行价值主张再谈判;第四,将客户迁徙到其他合作伙伴或供应商;第五,中止商业往来。
在一定的情况下,客户剥离(如果正确实施)可以成为有效的战略,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
为什么要进行客户剥离。
客户剥离的首要原因是利润率低。这种情况在金融和保险业相当普遍,这两个行业的利润取决于客户的风险因素。20,allstate和nationwide公司就分别舍弃了佛罗里达州的9.5万个和3.5万个家庭保险客户,以避免未来巨额亏损。这是因为和年佛罗里达州先后7次遭受大飓风的侵袭。
服务业和零售业也通过舍弃客户避免损失,
总部位于波士顿的basement公司就舍弃了两个全国范围的长期客户因为这两个客户过度的反馈和投诉耗费了basement公司宝贵的时间和资源。而零售商sears和bestbuyer对特定商品收取返货费以阻止客户返还产品因为这些产品由于过期或原始包装缺失而必须降价出售。轿车租赁公司对那些曾经损坏过其交通工具的棘手客户说不。一位经理说采取保护措施是绝对有必要的如果有人想抬高我们的经营成本我们必须进行自我保护。
一些组织掌握了系统的区分盈利与非盈利客户的方法。这些组织使用分析工具和手段计算客户的终生价值及其他相关变量。例如,fedex公司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就压缩了大客户的数量,这些大客户为公司带来了10%货运量和收益。,《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说,fedex公司发现一些客户,包括大宗民用投递业务,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先前谈判打折率时他们所承诺的收益。所以fedex公司提高了对这些客户的投递费用。
客户剥离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生产率和士气。粗鲁和令人讨厌的客户往往阻碍员工完成工作甚至降低他们继续留在公司的愿望。试想餐馆的一位常客,他每次都会在食品和酒上出手阔绰,然而却经常服务员或打扰其他客户。为了留住员工,或者保留其他盈利客户,这位常客就应该被扫地出门。对于b2b行业来说,如果问题客户不清理,企业就要承受员工高流失率和技术流失的风险。一位大公司的执行人员告诉我们说:“问题是我们是否想留住我们的员工。客户对我们的员工要求太过苛刻,而我们的员工有反抗的权利。我们珍视我们的工作人员,我们很客气地告知客户,我们不能继续为他们效劳了。”一家咨询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我和同事曾经为一个消费商品包装业的客户提供服务。这位客户永远不会觉着自己是赢家,除非其他人都输了。即使我们把最好的方案拿给他,他也会鸡蛋里挑骨头。这让我们心力交瘁。我们把这种情况反馈给了公司,公司决定不再为这位客户提供咨询服务。”
客户剥离的第三个原因是企业的生产能力受到限制。一些企业缺乏适当的技术、人员或财力继续为一部分客户提供特定服务。此外,一些企业低估了客户的需求以及新的法规或环保制度的力量。两家会计公司的管理者说,sarbanes-oxley法案颁布后,他们公司摒弃了数百个美国客户,因为该法案要求延长服务大型上市公司的时间,他们公司无法匀出足够的人力为规模较小的公司提供服务。
最后,一些企业认为,虽然有一定程度的人为因素,客户剥离其实是企业发展战略的自然结果。当一家企业决定停止提供特定的商品或服务,或者退出某个细分市场,它会间接地告诉客户去寻找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其他商家。以at&t公司为例,,at&t公司决定将注意力集中于商业市场,而非民用客户。at&t公司并没有刻意中止与个人客户的关系,但是自然原因以及竞争者的侵蚀使得at&t公司的民用客户数量急剧减少。
一些企业通过剥离客户以纠正过去的战略失误。一个世界级的远程通信商经理告诉我们,他们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为了争取市场份额而不加区分地与众多小客户签订合约。然而到了20,这些小客户要么已经退出市场,要么不盈利。他承认,公司正在为当年的举措付出代价。他们必须剥离客户,裁员并重建组织结构。与此相似,为了应对丑闻和sec调查,在一份迟到的利润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无法从25%的客户身上获利后,2005年,保险大亨marsh&mclennan在全球范围内剥离了数千家客户。marsh&mclennan公司首席执行官michaelsky告诉《华尔街日报》,短期的解决方案就是剥离非盈利客户和裁减员工。
组织建设论文篇六
文章尝试把文化和当代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论述了华人企业的经理激励与约束机制。作者认为华人企业对经理的激励与约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关系”和“情”起了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这不仅表现在精神层面,而且还表现在物质层面。无论是家族经理还是非家族经理,他们对家族利益都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能够较好地实行自我激励与约束,从而有效降低代理成本。但是,“关系”和“情”的潜在激励作用是有限的,不利于华人企业规模的大型化。
二战后,以港台和东盟五国为主体的海外华人企业在世界经济中迅速崛起,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已有不少文献对此做了描述和探索。这些对华人企业管理特点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文化角度进行的,这也是当前中外学者较为普遍接受的看法。文化的作用无疑是重要的,它决定了人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从而决定不同民族企业的管理模式。例如,“人际关系”在美国只是保健因素,但在东亚却成为激励因素,而且与日本人相比,对中国人具有更大的激励性。但是,笔者认为单纯从文化角度研究华人企业是不够的,还应把文化和当代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而推进对华人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观点,对华人企业的经理激励与约束机制展开研究的。
一、华人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
因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最早是由伯利和米恩斯(1932)明确提出来的。委托—代理关系其实在古典企业中就已经存在,但成为“问题”却是随着现代股份公司的产生而出现的,并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而严重起来。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如何对经理实施监控,设计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降低经理的代理成本,从而确保企业管理的效率。关于欧美日企业对经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已有不少论文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和比较,但是对华人企业的经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行具体研究的文献却很少,也未引起足够的注意。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很多学者认为华人企业家族色彩浓厚,经营权与所有权仍未分离,基本上不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华人企业固然具有浓厚的家族色彩,但对于大多数大型华人企业来说,经营权与所有权并非完全合一的,在高层经理中不仅启用了一些专业经理人,而且即使在家族经理人员中,也并非都是主要所有者,所以华人企业无疑是存在委托—代理问题的。
在当代欧美日发达国家,家族企业并没有占据优势地位,而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华人大型企业之所以家族色彩浓厚,无疑是中国家族主义文化的反映,但这不仅仅是因为华人企业对家族经营有特殊的偏好,而是因为在华人社会聘请专业经理人的代理成本太高,过高的代理成本使有益的合作化为泡影。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只是经理产生代理问题的前提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尽管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完全一致,但是如果信息是对称的,委托—代理也不会成为问题,因为这时委托人与代理人签订的将是完全契约,由此委托人可以“迫使”代理人选择委托人希望的行动。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代理人拥有委托人不可知的“私有信息”,双方签订的契约是不完全的,代理人往往可以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增进个人效用,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为解决代理问题,委托人可以激励和监督代理人,以使其为自己的利益尽力;同时代理人可以用一定的财产担保不侵害委托人的利益,否则以此给予补偿。即使如此,代理人的行动与使委托人效益最大化的行动仍会有差异,由此造成的委托人利益的损失被称为“剩余损失”。所以,詹森和麦克林认为代理成本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委托人的监督成本;(2)代理人的担保成本;(3)剩余损失[1](p6)。由于一般信任较低以及法制极其薄弱,华人社会的契约具有更大的不完全性,从而导致严重的机会主义行为和很高的代理成本,而且所需的担保成本尤其大。尽管依据大数定律,家族成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一般要低于专业经理人,但是为了防范严重的机会主义行为,华人企业的最优选择只能是启用强有力的家庭信任,形成以家族成员为主的管理核心。相反,如果完全推行专业化管理,其结果由于代理成本过高,只能“望才兴叹”。某香港老板甚至直截了当地说:“我知道许多华人公司把自己的亲属放在非常关键的位置上,因为如果你是我的兄弟,你不可能带了我的钱逃走。”[2](p132)。
尽管华人社会的代理成本很高,但并不意味所有的专业经理人都缺乏道德操守。其实,很多华人企业懂得聘请专业经理人的重要性,并寻求家族经营与专业化管理的平衡。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知名的华人企业家都非常重视启用专业经理人,帮助自己创建和发展家族事业。例如,担任过台塑总经理的王金树、新光人寿总经理的吴家禄和盘谷银行总裁的黄闻波等,他们都曾经是知名的专业经理人。如果没有专业经理人的辛勤工作,华人企业也不可能得到发展壮大。但需要指出的是,能够升任高层经理的外来人员通常与主要所有者有业缘或地缘关系,他们是忠于企业的“资深职员”或“亲信”。尽管华人企业对外来专业经理人和家族经理人员的管理有相同的方面,比如说都重视“关系”和“情”的激励作用,但是在激励方法和措施上又有明显的差异,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华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奉行差别对待的原则。所以,我们将分别论述华人企业对家族经理人员和非家族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二、对家族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
对家族色彩浓厚的华人企业来说,我们首先要明确,需要激励的家族经理人员不是主要所有者,而是主要所有者的子女、女婿和兄弟等家族成员,他们还没有成为企业的重要股东。即使在子女任总经理的情况下,有时也不持有任何股份,因为按照中国的财产继承制度,父母家长一般是在年迈时或临终前把家庭财产平分给诸位儿子。总体上说,如下几个方面对家族经理人员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1.父家长权威有利于消除家族成员的意见分歧,约束机会主义行为,从而节约监督成本。在一般信任较低的华人社会,非家族成员普遍存有伺机跳槽的心态,企业所有者的监管虽然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很容易招致他们的反感。相反,企业所有者对家族成员享有甚高的权威,子女一般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父亲的意志。当家族内部存在利益冲突和意见分歧的时候,家族成员因慑于家长权威往往会自觉压制自利动机,维持团结。即使父亲退出总经理宝座,甚至不担任董事长,他还是最高精神领袖,而且往往还是最高权力统领,对家族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
2.家族内互通有无的氛围可以大量节约信息搜寻费用,提高决策效率。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搜寻信息是要花费成本的,而中国人“看人说话”的习惯更加重了信息搜集的难度。然而,在家族内,中国人有互通有无的传统,“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家族成员之间能够做到倾心交谈,一般不容许有私人秘密,这无疑大大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3.家庭利益至上的共同信念可以自觉抑制搭便车行为,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度,减少监督和激励成本。企业管理是一种“团队工作”,管理绩效是经理层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管理活动是最难测度的,即使加强监督和报酬激励,也很难抑制搭便车行为。华人的行为取向是集体主义的,且更偏向于强烈的家庭集体主义,他们为家庭利益能够无私奉献和采取集体一致行动,从而有效克服个体理性的偏差,使政策得以顺利贯彻执行。
4.家族内的声誉机制是一种无形资本,几乎大得可以超过担保成本,并可以激励家族成员努力工作。血缘关系是中国人际交往关系中的硬核,是剪不断的,可以说家族成员之间的交往耐心是足够大的。所以,不管在家庭中扮演何种角色,华人都非常注重个人在家族内的声誉,即使是盗窃犯也不太会在家族内进行偷盗和行骗。因此,家族内的声誉机制是一种无形资本,完全可以充当担保成本,从而减少代理成本。而且,华人做人的基本意义就在于通过干出成绩、振兴家业以提高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声誉,所以“光宗耀祖”也就成为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的动力。
5.家产继承的均分制犹如股票期权,是对子女最为强大的长期激励,可以大大减少剩余损失。与欧洲和日本实行长子继承制不同,中国实行家庭财产的诸子均分制。尽管均分制会导致家族分裂,但不失为一个非常有用的激励工具。华人企业对经理的报酬激励是比较保守的,报酬结构一般由基本薪资、奖金和福利三部分组成,很少有长期性的股权激励。然而,这种报酬结构并不影响对子女的长期激励,因为家产均分制有如股票期权,而且它设置的期限更长,10年、20年或者更多,这使公司的未来发展与他们的长期利益更加紧密相连。所以,作为准所有者,他们能够像主要所有者那样实行自我激励与约束。
6.华人家族内尤为看重的亲情关系也是一大激励。重情尤其是重血缘之情是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珍视的父子之情、母子之情以及兄弟之情都是血缘之情。所谓“血浓于水”,可见华人对亲情的重视程度。虽然家族成员之间也存在利益冲突,甚至是争吵,但是亲情总是无法割舍的。所以,厚重的亲情使华人能够突破短期的成本—收益计算,面向长期的互惠,有时甚至是不计报酬的帮助和奉献。
7.职位的优先升迁对家族成员的激励也是不可忽视的。权力欲乃人的本性之一,而管理人员往往是权力欲望更强的人,职位对他们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无论是企业所有者子女还是其他家族成员,到华人家族企业工作,一般都能获得一官半职。对那些能力强的家族成员,通常委以重任,升迁快;对能力较差的家族成员,通常也会给予适当的照顾。特别是那些非子女家族成员,职务对他们的激励作用要更大一些,不仅有权力欲望的满足,而且还可以得到高报酬和能力的锻炼,为他们今后的创业打好基础。
华人企业虽然不能很好地获得专业经理人带来的专业管理收益,但家族经理人员的尽心尽力足以弥补这一损失,使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灿坤集团负责人吴灿坤曾表示,当年他两度发生危机时,若主要干部不是家族成员,企业早就解体了。“经营之神”王永庆甚至指出,如果没有致力追求管理,那么越大众化,后果越可怕[3](p25)。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有能力但不努力的经理比没有能力但努力的经理更糟糕[4](p24)。当然,华人企业已普遍认识到,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企业必须由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来领导,因此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欧美各国的名牌大学去深造。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华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少新一代接班人做得非常出色,例如泰国正大集团、马来西亚丰隆集团、香港新鸿基以及远东集团等。
三、对非家族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
虽然专业经理人在华人企业未能占主导地位,但华人企业仍然重视对高级专业经理人的激励。华人企业对非家族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主要呈现如下四个特点:
1.比较重视能力和业绩表现。美国企业是重视能力和业绩的典型代表,这归因于美国以唯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相比美国企业来说,华人企业的用人制度显然有重关系而轻能力之倾向,因为要保持家族控制就不可能很好地做到以能力为标准。但是,相比日本和韩国企业来说,华人企业更加重视管理人员的能力和业绩表现,在干部中推崇美式的能力主义[5](p129~131),特别是对外来管理人员更是如此。华人企业虽然也重视管理人员的忠诚意识,但并不像日本那样对他们有终身服务之要求。至于华人企业为什么更能引进美国业绩主义,这要从文化上探讨。华人的集体主义是偏向家庭集体主义的,但在家庭之外则表现出较强的个人主义,这一点接近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因此,华人企业在尽量留住本企业关键管理者的同时,另一方面又能欣赏美式人才市场机制,认为只有不断到人才市场上去“买”最合适的管理者才是企业发展的最佳选择。无论是从内部提拔,还是从外部寻觅空降部队,华人企业一般都能做到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标准,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知人善任”。“知人善任”不仅是对专业经理人的莫大激励,而且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经理市场,这对高层经理行为能起到约束作用。
2.权力距离大,授权有限。华人企业仍不习惯授权,董事长作为公司的领导人,通常由主要所有者担任。即使主要所有者不担任董事长,也会担任“名誉董事长”或“终身董事长”,成为幕后的掌门人。而且,主要所有者采取多重任职的方式,在集团内兼任多个公司的董事长,对整个集团实行层层控制。例如,李嘉诚不仅是长江实业的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而且还兼任和记黄埔和香港电灯等公司之主席。虽然很多人反感用人疑人的做法,但是到他们自己开设公司时,却又效法旧上司的家长式管理方法,忘却了自己正是为了摆脱这种诸多规限的企业文化而创业的[6]。何以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在法制不健全和充满机会主义行为的华人社会,担保成本太大,也就是说人们的可信度比较低。如果授权太多或监督不力,显然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所以,只有适当授权和加大监督才能减少代理成本,也只有把资产交给家人和亲信管理才是可信的。其次,华人重“权”的性格也决定了上司对下属的有限授权,而且授权模糊。因为一旦管理契约制度化,剩余控制权就会减少,这显然违背了华人习惯于自由使用权力的意志,构成对“家长权威”的挑战。有限授权虽然不利于经理能力的发挥,造成剩余损失,但是在约束经理机会主义行为方面却是有效的。
3.以“情”加固私人关系。监督虽然可以减少代理人的担保成本,但同时也会带来可观的监督费用,比如建立庞大的保安、验货、审计、出纳、会计等制约和监督体系。我国著名的民营企业家刘永行对此有深刻的体认,他在参观美国一家饲料企业后发现,他们凭着契约信誉省去了许多监督环节的成本[7]。而且,有限授权和过度监督也会降低代理人的积极性。如何做到既授权又减少代理成本,同时维护所有者的权威,可以说是华人家族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华人企业特别重视以“情”加固私人关系的方式,达到提高外来经理的忠诚度,以及激励他们努力工作。华人企业强调管理人员的能力并不意味轻视忠诚,甚至把忠诚作为第一考量,只是华人相信通过给予好处和用“情”感化的手段能够达到使他们忠诚的目的,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感恩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关系”不是简单的业务关系,关系中包含“情”的成分,情可以促进关系的加深。有了情作为基础,关系之人便会着重于长期的互惠,而不太会因一时的得失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所以用“情”作为激励手段是华人企业的一大特色。连号称“铁锤”管理的王永庆也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是经营,经营要懂管理,管理不外人情,人情便是管理”。王永庆曾创造过“五顾茅庐”的佳话,他的五次登门最终打动了丁瑞央的心,同意出任副总经理,为台塑此后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这种以情收买人心的做法在华人社会是十分有效的,它减少了许多监督成本和担保成本,同时也维护了所有者的权威。
华人虽然把家族成员作为“家人”的硬核,但根据对家庭有利之需要常把一些“外人”拉进来当作“家人”看待,即以“荣誉家庭成员”[2](p290)的身份出现。在华人企业,被拉进来的“荣誉家庭成员”通常是那些对家族事业能起重要作用的高层经理人员。不管是通过何种关系进入“家人”圈,华人企业对他们都做到关怀备至、厚爱有加。比如说,每遇不景气必须裁员之时,华人企业先裁遣低层人员,而把资深之高级经理人留下来共渡难关,体现以道义情份为重。与此相反,欧美国家企业在不景气时多数先裁遣高级职员,体现以效率与成本为重。在华人企业界,此般关系深厚正是专业经理人做事环境的最高境界,对他们不能不说是一种有效的激励。但值得指出的是,对于一般的经理人,即使他们能力强,华人企业通常会把他们当外人看待,以一种比较理性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做法使中层管理人员难有上升的通道,故而他们离职他就或自行创业,导致企业经常处于中层干部的匮乏状态中[8]。
4.实行高薪报酬制度。薪酬虽然不是唯一的激励手段,但无论何时都是最重要的激励形式之一,因为它不仅是个人工作的回报,也代表对个人的能力和成就的肯定。美国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注重经理能力和业绩表现,习惯以高薪进行激励。据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对全球ceo收入情况统计表明,美国ceo的薪酬是普通工人的34倍,欧洲大陆的ceo薪酬是普通工人的约20倍[9]。但在日本,大企业高级经理人的平均收入大约是普通职工的17倍。华人虽不像美国人那样崇尚个人主义,但相比日本表现出更浓的个人主义色彩,华人企业因此更加注重外来经理人的能力和业绩表现,通常以高薪激励高级经理人,从同行企业以高薪挖人也是华人企业惯用的手段。据1997年的调查显示,香港经理人的薪酬已超过东京的经理人,成为亚洲受薪最高的经理,甚至与美国公司ceo的年薪相差不多。对于那些忠心耿耿的高层经理,华人企业除给予优厚的薪金外,还会对他们进行额外的补偿,通常以年终派发“红包”的方式给予私下奖赏。另外,在福利方面,高层经理也能够享受优厚的汽车、住房、退休金和俱乐部会员资格等待遇。
从1980年代以来,欧美企业特别是美国企业开始注重经理的长期激励,基本薪资在整个收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股票期权的收入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逐渐实现高级管理层向所有者转化。据统计,目前世界500大企业中至少有89%实行了股票期权,日本企业也在积极推行股票期权制度,如索尼、日本电气等上市公司实行了股票期权。但是,华人企业由于要保持家族控股地位,对实行股权激励仍相当保守。所以,专业经理人尤其是中下层经理在华人企业中难以成为有归属的所有者,除非“跳槽”另立门户。日本学者原口俊道在台调查发现,尽管企业的管理干部具有较强的晋升和成功意识,但是他们的归属意识比一般员工差,很少有人愿意长期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大多倾向于去高工资的岗位[5](p160~162)。
四、结论。
华人大型企业之所以家族色彩浓厚,不仅仅是因为华人企业对家族经营有特殊的偏好,这只是现象的表层;更深层的原因是因为在一般信任较低和法制很不完善的环境下,聘请专业经理人的代理成本太大,相反启用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能够有效防范机会主义行为和降低代理成本。当然,华人企业家也非常重视启用专业经理人来帮助发展家族事业,不过那些能被委以管理重任的非家族成员通常是一些与主要所有者关系密切和可信任的人,而且华人企业善于用“情”来加固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对华人企业的经理激励机制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种影响不仅涉及到精神层面的激励,而且还涉及到物质层面的激励。例如,对于担任经理职务的子女来说,不仅有来自家庭责任和情义的激励,还有来自对家庭财产继承的强大激励。在华人企业,往往是“关系”越密切、“感情”越深厚,物质激励的程度也越强烈。所以,无论是家族经理还是非家族经理,他们对家族利益都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能够较好地实行自我激励与约束,从而达到降低代理成本的目的。
然而,重视“关系”和“情”的激励作用,就难免不产生差别对待了,从而使外来经理人尤其中下层经理人员缺乏归属感和长期激励;同时,对“关系”和“情”的重视很容易导致“人治”现象,使管理制度难以规范化。尽管以血缘为基础的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代理成本,但它难以获得专业化管理收益,而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化,利用关系进行激励的作用就变得越来越有限,相反,关系的组织费用呈急剧递增趋势,因而不能支撑庞大的企业规模。所以,在竞争日益全球化的环境里,如果华人企业不甘愿当配角的话,就应该对经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所调整,不能过分依赖“关系”和“情”的激励作用,而要注重推进包括股权等制度化的激励措施。当然,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还需要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和法制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以上论述同样适合于我国民营企业,因为我国民营企业与海外华人企业具有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组织建设论文篇七
1、树立大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2、拯救地球,一起动手。
3、草木无情皆愿翠行人有情多爱惜。
4、学校是我家,人人都爱它。
5、用爱心呵护每一片绿色。
6、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7、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8、编织爱心,保护环境。
9、坚持团结治水,构建和谐流域。
10、爱护一草一木,建设美丽校园。
11、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12、心中有情,脚下留情。
13、让绿色的希望从校园萌芽。
14、为了子孙后代,请留下一片净土。
15、你珍惜我的生命,我还你一片绿荫。
16、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17、绿色象征生命,珍惜生命,环保第一。
18、给我一片绿,还你一片荫。
19、看到绿色,我们才会有好心情!
20、花草是我的朋友,请多一份爱护!
21、人间知音难觅,校园草坪难培。
22、垃圾箱:请你近距离投篮。
23、坚持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24、喝洁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这需要您每时每刻爱护环境!
25、乘阴靠绿树,美化靠大家。
26、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27、树环保之风,迎美好明天。
28、美好校园需要我们共同建设。
29、改善民生,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30、迈步留意地下草,掸指莫折枝头花。
31、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32、请让我们的校园永远充满绿色。
33、保护环境山河美持续发展事业兴。
34、人人为环保、环保为人人。
3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6、劝君多走几步路,莫把草坪当马路。
37、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
38、让校园阳光普照,让绿色神圣美妙。
39、校园是我家,美丽靠大家。
40、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
41、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是一球妈妈的儿女,是祖国的接班人。
42、爱花、爱草、爱树、爱校园。
43、走一走,看一看,花红柳绿美无限。
44、赏花爱花花更美,观景惜景景更幽。
45、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
46、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47、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48、我们是龙的传人,祖国绿化有我份。
49、小花小草传芳香,请你把路绕一绕。
50、大路随你走,别踩在我头。
51、小草正睡觉,请你勿打扰。
52、保护树木是第一。
53、我们进步的`阶梯,不需要绊脚石。
54、提高环境意识保护美好家园。
55、学校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56、小草青青,脚下留情。
57、绿色是我们的家园。
58、种一棵树,就像给校园一份礼物。
59、捡起片片纸,传递深深情。
60、手下留情花更艳,脚下留情草更翠。
61、你挥一挥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动一动手,不留下任何纸屑。
62、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让一让。
63、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
64、学校一片绿,学生心中一片春。
65、万人齐参与,共建绿色生命树。
66、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67、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无妨。
68、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69、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70、请让我们的腰杆永远挺直!
71、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个个争当绿色天使。
72、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73、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74、小草给我一片绿,我给小草一份爱。
75、同建绿色校园,共享鸟语花香。
76、要想校园净又美,健康文明记心里。
77、小草青青,脚步轻轻。
78、环境你不爱,美景不常在。
79、塑料包装用一天,白色污染害几世。
80、请您爱护绿色,绿是生命之源。
81、节约用水就是珍惜生命。
82、让校园成为绿色殿堂。
83、如果没有树木,世界将会暗淡无光。
84、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环境。
85、保护环境系各人,美化校园靠大家。
86、让垃圾回到自己家,让白色污染和你说再见。
87、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88、只留下您的足迹,请带走您的“云彩”。
89、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90、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
91、鲜花还需绿叶扶,学校更需同学护!
92、我很怕羞,请别碰我!
93、地球地球我爱你,我们是你的好儿女,保护你是我责任,细心照料我最行!
94、保护树木,就是保护我们人类。
95、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96、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
97、保护生态环境,就是爱护自己。
98、手上留情花自香,脚下留意草如茵。
99、保护学校环境,共创学生圣地!
100、创建绿色校园,从你我做起。
101、绿色,永恒的美;校园,永远的家!
102、珍惜水,保护水,让水造福人类。
103、建设美丽的边疆,爱护我们的家园。
104、花草是我的朋友,请多一份爱护!
105、多一份绿色,多一份健康。
106、学校是我家,环保靠大家。
107、让世界充满色彩,让生命充满精彩!
108、积攒绿色,储蓄生命。
109、今天节约一滴水,留给后人一滴血。
110、欣赏荒野、回归自然。
111、花草树木都是宝,没它我就不行了。
112、问坛哪得绿如许,为有大家来爱护!
113、大榕树下阳明院爱护环境敬先贤。
114、让绿色看得见,让绿色听得见。
115、请把迷路的垃圾带回家,别再让它哭泣了!
116、绿色就如同我们的生命!爱护绿色吧,就像珍惜我们的生命一样!
117、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118、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119、一草一木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120、草儿绿、花儿香,环境优美人健康!
121、请您足下绕一绕,草儿向您笑一笑。
122、绿色校园,绿色生活。
123、珍惜资源永续利用。
124、花草树木对人笑,因为人类爱环保。
125、用我们的爱心,迎来校园的一片绿。
126、轻轻地走,正如你轻轻地来,不留下一片纸屑。
127、少一些纸片,多一分清洁。
128、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129、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130、建环保模范城市创美好幸福生活。
131、芳草依依,大家怜惜。
132、鸟语花香,爱赏共享。
133、多种一棵树,世界上就多一片绿色。
134、我是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是你我的责任!
135、茵茵绿草地,脚下请留情。
136、美化生活,净化心灵。
137、爱护小草吧,它是春天的信使!
138、你来绕一绕,我来笑一笑。
139、为了美丽家园,请从小事做起。
140、人重脸,树重皮,请勿墙上留痕迹。
141、别在绿色消失时,我们才去后悔。
142、环境好,生活就好。
143、小草也有生命,爱惜身边的每一个生命!
组织建设论文篇八
组织学与病理学都是侧重于形态教学的医学基础课,这两门课基本原理相同,所不同的是:组织学的教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正常组织细胞的显微镜下结构,而病理学的教学则主要要求学生在掌握人体正常组织细胞形态的基础上,了解人体组织细胞在疾病状态下所发生的病理变化,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纽带,又被称为异常组织学。近年来,组织学与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飞速的进展。
然而,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仍一直沿用“理论课满堂灌,实验课看切片,老师说了算”的旧的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旧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理论与实践脱节、组织学与病理学教学时间衔接脱节,学生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脱节等弊端,已不能适应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对组织学与病理学教学进行适当调整,使学生牢固掌握组织学与病理学基本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培养其利用所学的组织病理知识独立分析相关临床疾病、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正确合理的设计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新模式的必要性就凸现出来。本文谨对我院以来组织学与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做法总结如下。
一、理论教学。
1、正确处理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是搞好组织病理学教学的先决条件组织学与病理学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讲述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区别。在教学实践中,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就成为组织学与病理学的教学难点。病理学内容涉及临床教学跨度较大,教学内容中所描述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症状、体征。
对初学者来说往往觉得既陌生枯燥,又难以理解和记忆,对此,医学院通过临床交流的方法,使授课教师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从而能在讲课过程中将各章节、各系统疾病中主要的病理变化及相对应的临床表现加以总结归纳,使其条理化,用设问的方式将每一个主要的病理变化与相应的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详细阐述,层层展开,并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注意正常和异常之间、各系统疾病之间的比较,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不断结合临床实例讲解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理的课程设计是组织病理学教学的关键组织学与病理学同属形态学范畴,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正常组织细胞形态的学习掌握在此基础上发生的病理变化,具有很强的教学连续性。长期以来,这两门课的教学始终处于分离状态,虽然我院组织胚胎教研室与病理教研室已合并为组织病理教研室,但是,合并后的教研室在教材、教师、实验、课程安排等方面仍是各自为政。特别是第二学期开设组织学,第四学期开设病理学的课程安排影响到在上病理课时,学生对一年前所学的组织学知识已淡忘。在这种情况下,病理学教师在上课时不得不占用很多课时来复习组织学的主要内容,即便如此,学生对组织学的细节概念仍很模糊。因此,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理解。
针对存在的弊端,我们设计对组织学病理学课程进行改革的以下措施:第一,组织学与病理学教材合并为组织病理学,组织学内容后紧接相关的病理学内容。第二,组织学与病理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交叉进行,或者两门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授课。这样做既能省去病理课复习组织学内容所占用的时间,加快病理学教学进度,又能减轻教师与学生的负担,有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是值得推广的教学安排。
二、实验教学。
组织学与病理学实践性较强,组织病理学理论通过实验得到验证,学生也通过实验课直观地认识组织细胞正常与异常的形态结构,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实现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以往的实验教学一直停留在老师简述理论,学生看看标本的旧模式上,学生动手少,兴趣低等弊端逐渐显露,致使实验课流于形式,背离了实验教学的初衷。自20起,我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
1、实行实验项目导师制和招标制。组织学与病理学的实验课都由理论课老师担任.由教师根据每门课不同章节的特点设计实验项目,并将相关内容串联为实验单元,实验项目从标题到步骤、结论设计完成后交学院审查,通过后向学生张榜公布,学生对各实验项目全面了解比较后报名参与其认为设计合理、新颖,具有创新性的实验项目,然后,学院根据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成本及报名人数划拨实验经费,确定教师实验课酬,正式启动实验项目。
2、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创造性实验新模式,遵循学生动手,教师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实验开始由教师简单介绍实验概况,并做教学演示,然后,由学生从解剖动物、建立动物模型,直到制作标本,独立动手完成实验的全过程。以病理学心血管实验为例,学生自己动手建立高血脂动物模型,在直观高血脂症大中型动脉主要病理变化的同时,加深了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病因、发生机制及病理变化等基本理论的理解。在此过程中,以建立动物模型为主线,将组织细胞正常与异常形态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演练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就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了知识认知过程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3、引导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创造性实验教学与过去实验课相比,所不同的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实验单元结束后,不仅要完成教师布置的实验画图,掌握已学的书本知识,还要撰写实验总结,对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思考,谈体会,提看法。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中,主要对学生起指导和引导作用,使学生逐步了解实验内容,并不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解答。
在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从启发创新思维的角度,提出了一些与临床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与此同时,也请学生提出对实验课的改进意见及存在的疑问。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临床病理讨论、实验提问答疑、专题讲座、演示教学、专题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实验结束后,再由教师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评估,肯定正确的做法,指出所存在的不足,并对一些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当好实验课的裁判和引导者。
组织建设论文篇九
1.1高河煤矿。
山西高河能源有限公司(sgec)是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亚美大陆煤炭有限公司(aaci)共同投资建设的大型煤矿。
高河矿井(含选煤厂和铁路专用线)位于长治市长治县高村西南侧,地处沁水煤田东部中段。煤种以低挥发份烟煤和半无烟煤为主,是优质喷吹煤用煤,该地区所产煤已被用于制定中国的喷吹煤标准。高河煤炭的市场将以火力发电厂和炼钢厂为主,分别占50%和30%。其余的煤将销售到化工厂和化肥厂。
1.2本次设计意义。
毕业设计是我们对所学的知识的总结和综合应用,通过设计,综合性地将大学四年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设计中,使矿井的生产安全和改善矿工的劳动条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采用现代采矿新技术,尽可能地简化生产系统,缩短建井工期和减少初期工程量,提高采掘工作面单产和单进,尽可能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原材料消耗,以获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实现矿井高产、高效,尽可能地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的同时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大量翻阅课本以外的资料,使自己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对煤矿方面的质的积累,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题目研究现状概述。
建国以来,中国煤炭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煤矿建设60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传统”与“效益”两种建设模式。中国的煤炭工业发展很快,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煤炭建设在管理模式上和施工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在立井建设技术和巷道建设上尤为突出,尤其是在立井冻结法、钻井法、注浆法施工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在普通井巷的机械化施工,特别是井巷支护方面也发展快速。立井和井巷施工技术基本上和世界先进国家保持同步。
立井是煤炭开采的主要开拓方式之一,近年来新建矿井半数采用立井开拓。随着平原地区新井建设和煤炭开采向深部发展,立井开拓所占比重还会增大。立井井筒是煤矿的咽喉,质量要求高,服务年限长。煤矿建设中,立井井筒工程是新建矿井中关键工程,难度大、立井施工技术复杂,作业场所狭窄、工作环境恶劣,且受地质条件变化(井下涌水、煤层瓦斯涌出等)的影响大,有时甚至威胁安全生产。其工程量虽只占矿井总工程的4%~5%,但工期却站35%左右。因此,高质、快捷建设立井井筒历来是建设、施工和科研单位都极为重视的事。
近些年.我国在冻结法施工上取得了显著成果.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主要进步如下:
(1)建设了超低温试验装置。
基本建成了以国内目前最先进的、可以满足700m井深需要的tyj--200型负温高压三轴试验机和以行业内惟一的-30℃,-50℃,超低温试验装置为代表的冻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室。近年来,为几十对矿井进行了冻土试验.制定了多项人工冻土力学试验标准,为冻土性能的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
(2)研究成功了定向钻进技术。
研制成功的dzj500一1000型冻注两用钻机,成为了冻结7孔钻进的主导设备。与之配套的测斜仪已经发展成为探头外径小、精度高、测量范围广、数据计算机处理的jdt—5型陀螺测斜仪和jdt—6型深井磁通门测斜定向仪。可以解决钻进400~600m深高垂直度冻结孔或定向冻结孔的问题。
(3)基本解决了冻结管断裂问题。
开展了冻结管断裂防治技术攻关研究,获得了冻结壁和冻结管受力与变形规律;采取改进冻结管接头、控制冻结壁的径向位移值、防爆破震动、掘砌配合和监测等综合措施,基本解决了冻结管断裂问题。
(4)解决了冻结并壁漏水问题。
冻结井壁乎面结构经历了几个阶段:单层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壁,双层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壁,带夹层的双层钢筋混凝土井壁,有夹层和壁后功能充填层的双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复合井壁。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外层井壁在低温下养护强度增长慢而冻结压力来压快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内层井壁因温度变化开裂的问题.成功地解决了冻结井壁裂鬣问题。井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达c60。
(5)开发成功表土段冻结井壁在生产期间井壁破裂灾害防治技术。
研究了井壁破裂灾害的机理,获得了地层沉降过程中表土井壁的受力规律.提出了三维、动态的井壁设计理论,开发成功滑动可缩冻结井壁结构和整体可缩冻结井壁结构,并在工程中得到应用。
(6)冻土爆破技术取得进步。
通过对冻结管振动的.测试,获得了在保证冻结管安全条件下较合理的爆破参数,提高了炮眼深度。
钻井法师综合多种技术工艺的大型工程施工技术,采用大型钻机在地面直接钻进立井,是一种劳动前嘟嘟地,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法。我国钻井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我国钻井的钻井深度可达1000m。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便开始了注浆法研究技术。60年来,从注浆工艺、材料、机具、检测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果,有效地解决了煤矿建设中的水患问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举世罕见的滦范各庄透水灾害的治理,面对2053立方米/分以上的特大涌水,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千米钻机和止浆塞,仅用3个月完成了范各庄和吕家坨3条过水巷道的堵水任务。
3.题目要完成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次设计是针对高河矿主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的,在设计前,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对该矿的地理位置,工程概况,地质水纹概况以及煤尘与瓦斯方面有了详细明确的了解。
本次设计中,根据高河矿的自然条件,综合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对该矿矿井施工组织进行全面设计,对该矿的问题进行初步改正。
本次设计的内容包括:
3.1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队伍水平确定施方案。
3.5施工方法表土段、基岩段施工。附炮眼布置图、爆破参数表。
3.6施工组织机构及循环作业附正规循环图表。
3.7进度安装及保证措施。
3.8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质量目标的措施。
3.9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4.进度计划。
第1~2周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第3周确定方案,施工准备。
第4~9周主要施工设备的选型(根据内容进行每周细化后写上)。
第10~11周施工设备、设施的安装(细化)。
第12周施工方法(表土层)。
第13~14周施工方法(基岩层)。
第15周(内容中的6、7、8、9)即:
(6施工组织机构及循环作业附正规循环图表。
7、进度安装及保证措施。
8、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质量目标的措施。
9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第16周整理、修改。
第17周准备答辩。
5.参考文献。
[1]中国煤炭工业部主编,《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中国设计出版社1995.10。
[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5。
[3]张荣立、何国伟、李铎《采矿工程设计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
[4]《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年。
[5]《煤矿建井工程综合技术手册》,煤矿科技出版社,
[6]李增学,《煤矿地质学》煤炭工业出版社.3。
[7]王德明,《矿井通风与安全》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10。
[9]沈季良、崔云龙、王介峰《建井工程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4。
[10][10]史天生,《立井井筒装备》,煤炭工业出版社,1981年。
组织建设论文篇十
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12月12日县政协主席会议通过。
县委、县政府:
208月下旬,县政协副主席...带队,县政协经济委员会对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经过听取汇报、实地调查、组织座谈后,委员们一致认为: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很强的发展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后劲;但在组织运行、管理规范、辐射广度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亟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政策扶持、规范管理,促使其健康发展。
一、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特点。
(一)多元化兴办的特点。
龙头企业型。为了增强企业加工原料来源的稳定性,与农户以合同的形式结成较紧密的联合体,企业领头创办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有限责任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精深加工稻谷、小麦等农产品为主。获全国“放心粮”食品称号。20组建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公司,注册资金1,020万元。企业与农户之间实行订单合作方式,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按市场价回收稻谷。年合同订单中稻10万亩,其中优质稻24万亩,合同订单稻谷1,200万斤。2005年已加工稻谷和小麦1,500万斤,销售收入2,000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
有限公司是全省农业产业化百强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收购、加工、销售棉花为主。2005年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公司,注册资金600万元。公司与农户之间实行订单合作方式,公司为农户发放周转金、提供技术服务,回收籽棉加工。年,加工籽棉2,400万斤,实现利润100万元。
有限公司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生产优良种猪、出售牲猪为主。2004年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公司,注册资金400万元。2004年,销售优良种猪和肉猪13,000头,实现利润230万元,股本分红160万元。
一般公司型。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提高自身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部分从事专业生产的能人自主创办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有限责任公司由黄鳝养殖大户等人自主创办,公司拥有乡特种水产养殖场,实行“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经营模式。成立了黄鳝养殖协会,到2005年已发展会员382名,其中科技人员24人、营销人员58人、管理人员7人。目前黄鳝养殖达到1万亩、8,000箱,跨3县10多个乡镇,仅秦市乡就达到900户、6,000亩。2005年,秦市乡黄鳝养殖协会被纳入省级农民专业协会试点单位。
有限责任公司由于2005年创办,实行“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养鸡户向公司交一定的押金后,由公司提供鸡苗、饲料、回收肉鸡。公司现有固定资产27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已发展到10,000只的'种鸡场。2005年发展养鸡户52户,养鸡12万只。
村经济联合社成立于,实行“经联社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主要以订单方式为公司进行棉、油良种繁育。2004年,经联社组织农户为荆楚种业繁殖棉花良种1,000亩、油菜良种700亩,实现利润35万元。经联社以每斤籽花高于市场价025元、菜籽每斤高于市场价03元回收,可使农户增收几十万元。
行业协会型。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倡导下,相同行业人员创办了以服务为宗旨、以自律为目的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协会成立于,2005年发展到会员180名,会员基本辐射全县。2004年,会员养鸭18万只,通过协会销售成鸭4万只、鲜蛋6万斤,加工鲜蛋50万枚。2005年,协会孵化鸭苗10万只,会员养鸭30万只。2004年,协会被纳入湖北省100家农民专业协会试点单位。
协会成立于20,有会员72人。2005年,发展到拥有大型收割机34台,小型收割机35台,旋耕机7台。每年夏、秋季节,协会组织农机到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收割作物,实施跨区作业。
协会成立于20,有紧密型会员22人,分散型会员80人。2004年,菊花种植面积在1,000亩左右,2005年,菊花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2005年,镇菊花协会被纳入省级农民专业协会试点单位。
协会成立于2004年,有会员50名。协会提供“四供两销售”服务,即供鸡苗、供饲料、供药品、供防疫,销售成鸡、销售蛋品,促进了养鸡业发展,2005年会员养鸡22万只。
协会由领头创办,目前正在组建筹备中。
(二)多形式并存的特点。
组织建设论文篇十一
20世纪末叶,世界进人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商务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市场急剧变幻。智力资源、环境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在此情形下,企业组织结构开始了变革,以动态分工和知识联网为特征的动态网络组织结构应运而生。
动态网络组织是一个平面结构,领导人更注重使自己处于事件发生的中心,而不是组织等级的上层;更倾向于达成一致意见而不是仅仅发布命令。动态网络组织又是一个动态结构,它不断地建立、延伸、修改和变形,它打破正式组织结构图所形成的刚性的框框和领地。从本质上讲,动态网络组织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网络组织是由若干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部分(团队)构成的;第二,网络组织强调整体性,即各个团队相互关系的协调性;第三,构成网络的各个部分(团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而不完全依靠其外部(如管理中枢)的因素调节;第四,构成网络的各个部分与其外部的联系是发散性的;第五,网络组织的有序性都是动态的,在不断地与环境交换信息和能量(资源)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
[1][2][3][4]。
组织建设论文篇十二
摘要:水利工程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其施工质量及进度对水利工程作用的发挥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组织在设计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施工。
一、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定义。
所谓的施工组织设计是论证设计能成为现实地可行性与经济性都合理的最基本的依据,同时又受到自然条件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制约,这就使其成为了水利施工的整体设计规划和布置以及招标文件中的最基本依据。水利工程的建设到迄今为止还是凭借经验为主要技术的实践性学科在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中,加强和提高施工组织设计方面的认识和研究,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二、水利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所发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作为拟建水利工程而进行施工筹建,准备于施工的战略部署等的技术文件,施工组织的设计是有很重要的地位的。
1、是总体设计构成的一部分。
现今我国的勘测设计机构有多个分局,如地质,测量,水文,谁能,实验,水工,施工,机电,预算,这些都是勘测设计组成的部分,而且具有相互的依存,互相制约的特殊关系,施工组织的设计和水工枢纽的布置以及结构形式的特征关系是较为紧密的,也不可分割,欧美的一些国家水工,施工也都是一体化的,所以在总体设计的方案研究中,以上所述都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仔细的分析,认真的研究,这样才能得到技术的呃可行和经济合理地总体设计的方案。
2、是决策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
我们所说的工程建筑决策,是除了区域内用电负荷,灌溉,供水和综合利用的目标,都需水文,机电的专业能够分别计算工程投资的效应外,还应对工程所处的地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财务来源及工期长短等进行分析计算,并最为提供工程建筑投资估算的依据,其中水工和施工专业队工程的投资影响较大,特别是施工的专][业,增加临建工程及施工期变化等静动态的投资,都作为经济的分析依据,有利于工程建设地合理决策。
3、是筹建工程贮备和布置的主要依据。
工程的建设施工准备中,料场的规划,工程的设施,生活的建筑,施工的设备,物资器材和安装场地都是需要进行严格规划和布置的,且涉及到淹没,占地,移民和环保等项目是,承建单位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来进行筹建于准备,方便做好总体的布置工作,且更为重要的是施工组织的设计是作为施工的指导有利于把握关键的程序并合理的协调资金,充分发挥劳动力,优质高产的按期完成分期的计划投资和相应的施工任务,为工程的建设能提早发挥效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是承建与管理重要的依据。
我国以往的工程建设都是以计划经济作为指导,采用的是指令式的分配工程设计和施工,但是在当前的国家形式中,逐步的推行设计与施工的招投标方式,设计体制也要做出相应的转变,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中施工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要出了配合其他的设计专业做好技术的可行性发展和经济合理的安排的总体设计方案并提出可行性报告文件以外,更需要适应现代的投标方式,为业主提供招标技术的经济稳健作为招标的使用,且为工程的筹建,准备和施工的战略部署提供服务。所以施工组织的设计,不仅是业主作为招标技术的经济依据,还是承建单位进行施工战略部署与指导施工技术最有力的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水利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由于工程的施工设计的阶段不同,所以施工设计又可分为标前设计(即投标前的设计)和标后设计(也就是投标后的设计)。而如果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对象区分,施工组织设计有被分为了施工组织的总设计,单项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分部施工组织设计。而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又包括了施工导流,施工工艺,施工的进度和施工的布置等。
(1)施工导流。
水利工程是建于水源的河道之上,所以其施工与河水之间存在矛盾,而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将部分的河水甚至全部的河水都导走,形成干地施工条件,而且尽量的保证河流综合利用的条件不会因为施工而受到破坏,所以需要提出施工导流的专门设计。施工导流在水利工程设计里是选择坝址,枢纽布置,坝型结构和施工的方法,施工进度以及施工的布置重要的因素,又是整个施工组织设计的中心环节。
所以它是施工工程的控制工期的主要关键,也是影响工程的总投资重要的因素。水利工程的施工,是需要与自然的条件相适应的,所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其与水情规律要相适应。在一般的情况下,用于适应水情规律的费用要比改变水情规律的费用要少的很多,而且在很多的情况中,水情规律是很难改变甚至是无法改变的,那么施工导流就成为了主体工程的施工中控制的环节,且导流工程中,截流,排水,渡汛,封堵,拦洪和蓄水等方面都随之成为主体工程的施工控制因素。
很显然,若主体工程的施工程序和河流规律可以很好的适应,工程的进展较顺利,那么就可以节省开支,但如果做不到这点,那么不仅会打乱施工的计划安排,以至于延误工期加大开支,还可能造成事故导致被迫停工,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在特殊的施工技术的装备情况中,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期限取决于工程的数量,同时还取决于施工导流的条件,这样是因为导流的工程费用和施工期可以成反比,所以施工导流还是控制施工期限主要的因素。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截流是我们施工导流的设计中很关键的环节,而且还时主体工程的施工开始的重要程序,在导流建筑物完建时,才具备了分流的条件,所以截流地先决条件是分流,而且导流建筑截流措施和挡水围堰共同实现了导流的工程。
(2)施工方法。
施工组织设计的根基就是施工的方法,它是由施工的技术,施工的顺序,施工的工艺在特定施工的装备下完成的。施工方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建筑物的结构后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合理性的综合,其研究的项目基本上是以下几种:
2.1研究主体工程的建筑物其实施的顺序与方法的施工技术的特性。
2.2研究主体工程的建筑物施工的顺序和施工导流所配合的实施状况技术的特性。
2.3在特定的技术装备支持下,研究在施工的期限内所能达到低施工强度的合理指标。
2.4研究研究所适应施工程序地施工平面和高程的场地的合理化布置。
2.5研究所必要地技术物质的供应以及材料的消耗,为预算分析单价提供基础资料。
2.6研究工程建设的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和效益的科学管理施工的工艺和要求。
(3)施工的进度。
研究计划施工的进度就是从工程建设地施工准备的起始至竣工为止的,整个施工期内所有建筑物组成的各个单项的工程,其修建地施工程序,施工速度和技术的供应相互间的关系,并通过综合的协调平衡后所显示出的总体规划时间和强度的指标,目前所做的进度计划其表示的形式有横线图,斜线图和网络图。那么在施工进度的计划研究中,所着重需解决的问题有:
3.1要合理的划分施工的程序。就是在水利工程中,对施工程度影响较大的时段,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划分,如截流,渡汛,封堵,拦洪和蓄水期都要进行分析,才能恰当的安排并的到合理划分。
3.2施工机械化的水平。机械装备需要适应工程所处的自然条件与建筑物的特性,施工机械装备的程序对施工强度有影响,并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速度和工程进展。
3.3关键施工期的控制。通过水利工程的建筑实践可以发现,如果河道的截流起始时和后期的第一个经历的枯水季的施工期,则控制了整个工程进度的交换,所以在安排进度的计划的同时,要对截流前导流的建筑物与截流后的坝体施工和方法都进行充分的论证,包括截流,基坑排水和基础处理,坝体填筑,这样才能达到合理的安全渡汛,划分关键的施工期控制。
3.4经济投资的效应。因为水利工程的项目多,工种复杂,工程量大,施工期长,远离城镇和投资巨大,其进度的计划安排长春市有许多困难的,变化的因素又多,其进度计划和资财的投入,时间的价值关系都更为密切,且影响的程度也加大,这就需要进度的计划可以充分的利用资财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应。
组织建设论文篇十三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列析了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情况,力求最有效、经济合理、有节奏、文明、安全地组织工程项目的施工,从而保质、保量、迅速、安全地实现工程项目。
关键词:编制;合理;科学安排。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整个建设项目或建筑群为对象,根据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图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和现场施工条件编制的,用以指导整个建设项目或群体工程进行施工准务和组织施工活动的全局性指导性文件。它是为施工企业建立施工条件、集结施工力量、组织物资资源的供应以及进行现场生产与生活临时设施规划的依据,也是施工企业编制年度施工计划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是建筑企业实现科学管理、保证最优完成施工任务的有效措施。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此部分内容的编制好坏决定了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合理性,对工程项目的完成度也起了重大作用。于是,针对编制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谈论以下几点: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只有具备开工条件经有关部门审批后工程方可以开工,所以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基本建设的有关规定,这是编制一切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条件。
2、严格执行施工程序。
每个工程都有严格的施工程序,这是确保施工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核心,如果违反了正常的施工程序,凭自己的主观臆想随意改变客观的施工程序,不仅起不到加快生产的目的,反而会酿成严重的安全后果。因此,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对于基本的项目施工程序是一定要严格遵守的,而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人本身对于工程的实际施工也要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3、采取施工组织方案比较法。
施工方案选择必须进行多方案比较,比较时务必做到实事求是,切忌在形式上论证某个既定的方案。比较的目的是优选,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最经济、最合理的方案。当前的施工新技术往往涉及设计与建材等方面的因素,各方面应密切配合。必须指出,采用新技术并非目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优指标的方案。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决不能生搬硬套。对一些目前还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只要在参加方案竞选中获得的指标是好的,仍然是优秀方案。当然,在方案比较中也要注意到并看准某项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如果某项新技术的推广由于受某种习惯影响或客观条件未成熟,使其效果不明显甚至不好,但只要最终方向是正确的,就要允许进行试点,在实践中以求改进,最终将会实现目标。
4、科学安排施工计划。
施工计划是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地上一切资源需求量的计算与供应、各业务组织的安排及施工总平面图的布置等均要依据施工计划,施工计划是在优先确定的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来安排的。
任何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计划,也就是各个分部分项工程、工种在该工程中的施工顺序,它们必须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即一系列的施工活动在工程的空间和时间上的统筹安排。有的应顺序先后衔接,有的可搭接施工,还有的相互之间要有一定时间的技术间歇等,这些就是施工的客观规律。为了缩短工期也可组织立体交叉或平行施工。有时为了得到某些资源的均衡,可组织流水施工或人为地延长、调整某一工种的持续时间。
此外,在工程的不同部位之间也有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如一般是先地下、后地上;先做基础,后做主体结构,再做装饰工程等。但实际施工中如未有合理计划也会出现颠倒的情况,造成一系列的损失浪费。
5、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
尽量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努力提高施工水平。在建筑施工中,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和消耗的关键是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合理选择施工方案以及科学的组织方法,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特别重视。这里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结合实际并在现有基础及水平上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一定要先收集信息,进行研究、分析,经试验成功后在应用,最后达到各项技术指标是优良的,操作是安全的,符合施工验收的各项标准。
6、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施工现场常见的一句标语,也是基本建设战线上特有的一句口号,这是根据建筑产品的经济价值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提出的。因此,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认真贯彻“质量第一”和“安全生产”的方针,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和施工操作规程的要求,制订具体的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措施,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同时,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分阶段地进行质量、安全的教育、检查、总结和评比工作,使质量安全工作处于动态而有效的管理之中。
7、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认真贯彻自力更生、勤俭建业的方针。各项技术措施,应符合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情况,不贪大求洋,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减少临时设施,节约用地,努力降低工程成本。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充分利用施工场地原有的设施,以减少临时设施费用。合理选用当地资源,合理安排物资运输、装卸与储存作业,减少物资运输量,避免二次搬运,精心进行场地规划布置,节约施工用地,降低一切非生产性开支和管理费用。
8、加强季节性施工措施。
由于建筑施工不像在工厂车间里工作那样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地点和工作环境,而是露天作用、高空作业和野外作业,工作地点和环境不断变化,受外界制约因素较多。因此,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调配,制订好冬季、雨季、高温季节等特殊施工技术措施,是决定工程能否顺利的基础。
例如,基础施工应尽可能避开雨季,以减少排水设施和排水费用,有利于工程连续施工;外墙装饰工程应可能辟开冬季低温施工,以减少防寒保暖费用和防止冻害事故的发生;在保证重点工程部分施工时,应适当穿插一些辅助和附属工程项目的施工,以扩大施工作业面,减少劳动力、机械设备的进退场次数;在劳动力使用和建筑材料供应上尽量避免时紧时松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黄淑森、程建伟建筑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
组织建设论文篇十四
[1]韦诗琦.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07):136.
[4]傅巧玲.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施工组织编制与实施》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j].居舍,2019(21):47+89.
[5]谢丽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重点问题及解决策略[j].居舍,2019(21):166.
[8]赵伟.成倍节拍流水和无节奏流水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9(20):82.
[12]刘军.电解区域桩基施工组织设计研究[j].江西建材,2019(06):155+157.
[17]吴宁.施工组织设计对建筑工程经济中造价的影响[j].住宅与房地产,2019(18):23.
[19]周桂州.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8):163.
[20]张杰.“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教学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203+205.
[28].欢迎订购合订本和精品建筑图书[j].建筑技术,2019,50(06):768.
[29]刘飞虎,廖勇,赵宇,辜斌,习兰云,陈强.基于bim的施工组织辅助决策系统的研发及应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9,11(03):29-32.
[31]刘飞.探讨现代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技术[j].农家参谋,2019(12):143.
[36]张玉成.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的管理方法[j].价值工程,2019,38(16):8-10.
[37]钟万春.建筑工程管理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居舍,2019(16):15.
[39]谢宏伟.建筑工程经济预算与成本控制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16):106.
[54].欢迎订购20合订本和精品建筑图书[j].建筑技术,2019,50(05):640.
[61]贾帅.古建筑修缮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郑州大学,2019.
[62]冯彦维.浅谈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措施[a]..水与水技术(第9辑)[c].:辽宁省水利学会,2019:3.
[64]黄澍.现场管理水平对施工管理的影响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2):137+178.
[67]马莉.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j].居舍,2019(12):103.
[70]张跃飞.论土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四川水泥,2019(04):171.
[71]原培.全过程造价管理在土建工程中的有效应用[j].四川水泥,2019(04):208.
[72]张宇.探讨桥梁施工监控中bim技术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9(04):64.
[73].欢迎订购年合订本和精品建筑图书[j].建筑技术,2019,50(04):512.
[76]刘星.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11):102.
[81]江运河,季雯雯.工程预算造价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居舍,2019(09):12.
[82]单传忠.房屋建筑与装修施工组织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09):32+38.
[88]毛钟豪.关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3):49.
[89]崔亚杰.浅谈姚江船闸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j].南方农机,2019,50(05):260.
[92]王金.施工组织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9(03):49.
[93]徐娟.施工组织设计对建筑工程经济中造价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9(09):101+113.
[96]孟耀东.扬尘治理背景下的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9.
[98]谭支博.探究施工组织设计对水利水电工程造价影响[j].山东工业技术,2019(05):123.
[101]刘国超.浅析目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19(02):212+214.
[102]郭婧.合理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图预算及工程造价的影响[j].住宅与房地产,2019(06):50.
[111].欢迎订购合订本和精品建筑图书[j].建筑技术,2019,50(02):256.
[113]刘晓峰.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过程管理在建筑施工组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ol].品牌研究:1-2[2019-07-31]./10.19373/.14-1384/f.20190129.004.
组织建设论文篇十五
一、浅析对于社会公平的理解。
从学科定义的角度看,社会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公平是维护社会群体团结的黏合剂,不公平感会加剧社会的不信任,可以预料,不公平会导致政体合法性的下降。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决定了它的公正性和正义性。现代社会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是要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的协调,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在公共行政中发扬公平正义的精神。
二、“新公共行政”之社会公平理论解读。
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理论,发展了社会公平理论,认为经济和效率不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核心价值应是社会公平,主张将“效率至上”转为“公平至上”;强调公共行政组织变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民生行政之模型,强调公共行政的顾客导向。学派对威尔逊以来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观点进行了批评与唾弃。他们认为,建立在这种二分法基础之上的研究局限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执行政策上,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政府机关预算、人事、编制等内部事务以及大量其他的所谓“中性”问题上,相反却很少重视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与政策分析等问题的研究,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问题、处理社会危机的需要。
他们的基本思想是,要以社会公平作为核心的价值,建构一种入世的、改革的、具有广泛民主的新公共行政学,其主要观点是:
1、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新公共行政学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注重公共服务管理的效率、经济和协调性,它的焦点在于高层管理和重要职能部门的管理,以至于有效的、经济的和协调性经常以社会公平为代价,而实现社会公平恰恰是新公共行政的基本目标,因此要在公共行政学的经典目标和理论基础中增加社会公平一项,并以此为核心重塑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体系。总之,倡导公共行政的社会公平是要推动政治权力以及经济福利转向社会中那些缺乏政治、经济资源支持,处于劣势境地的人们。”据此,新公共行政学提出自己的目标:现代公共行政必须考察政府提供的服务是否促进社会公平,效率必须以公平的社会服务为前提、为代价。
2、以社会公平为核心,致力于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以政治与行政两分法为基础的思维框架。新公共行政学拒绝“政治中立”的观点,认为行政系统游离于政策制定之外的状况根本不存在。行政人员既从事行政执行,也从事政策制定,“行政管理者不是中性的。应责成他们承担责任,把出色的管理和社会公平作为社会准则、需要完成的事情或者基本原理。”
对行政人员的决策地位的认识采取积极态度,有助于提高行政机关及其人员的自觉意识,即除在执行政策中尽职尽责外,更以主动的态度设计政策议程,并使用裁量权发展公共政策,使政策更加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3、主张民主行政。新公共行政学认为,民主行政的核心在于尊重人民主权和意愿,实现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反对滥用权力和行政无能。民主行政要求公众需要是行政系统运转的轴心,即公众的权利或利益应高于政府自身的利益扩张和利益满足。他们期待着公共行政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即建立民主行政的模型,并主张通过行政改革使民主行政得以实现。
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主张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关于公共行政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关注现实政策的主张,一直是当代公共行政的中心议题。
三、当代中国社会公平现状分析。
从当代中国现状来看,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
首先,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差距在逐步扩大。有学者认为现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城乡居民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城乡差距已经成为中国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最大的体制性障碍。尽管农民人口最多,但却是最大的弱势群体,受到社会其他阶层的歧视,突出表现为机会不均等,待遇不公正,社会地位低下。其次,由于原有基础和主客观条件不同,我国地区发展差距也在逐年扩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地区发展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是“一个中国,四个世界”,不仅表现为人均收入或人均gdp差异大,而且还表现为其他经济、社会指标差异甚大。从各地区看,第一世界是上海、北京,占总人口的2.17%,相当于世界的高收入国家;第二世界是天津、浙江、广东、福建、江苏、辽宁,占总人口的21.8%,相当于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第三世界像山东等地区,相当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占总人口的21.76%;第四世界大部分是中西部地区,占总人口的50.57%。还有,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健全,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公正现象,等等。尽管改革开放不到三十年,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由此现状来看,我们的政府还任重而道远。
四、社会公平理论对改善我国现状的启示。
平的全面实现。然而社会公平的实现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其中各级政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具有公共行政职能,公共行政占有且支配各类社会资源,代表社会公正,公平和正义,主导社会发展的方向,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行政改革应该以法治为契机,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实现面向社会公平的公共行政改革。具体说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首先,政府在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时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人民主人观和权力服务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服好务,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实现“阳光”行政。其次,建立和健全服务型政府的职能体系。树立服务理念,充实和强化社会服务职能,加强诸如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保险等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完善。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再次,逐步完善以社会公平为取向的公共政策。社会公平的实现需要政府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保证,否则,社会公平的实现将没有现实的依托,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最后,政府部门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根本上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给与制度上的保障,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也才是真正的社会公平。
总之,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政权的合法性,是各国政府公共行政中都应重视和坚持的加值标准。通过对新公共行政中关于社会公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公共行政的精神以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詹姆斯?q?威尔逊.官僚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俞可平.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5-3。
[4]景天魁等.社会公正理论与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组织建设论文篇十六
组织生活会是党组织以交流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组织生活制度,党员通过参与组织生活会,增强党性修养,可以更好地起模范带头作用。
然而,作为一名已有十多年党龄的党员,我发现一个问题。不知从何时起,组织生活会变了味,无非就是念念文件、读读报纸;偶尔召开,也是因为特定需要,内容空洞、程序走样。这也导致一些党员认为组织生活会是一个“务虚会”,往往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在我的单位,一些党员甚至把参加组织生活当作一种“负担”,不想参加党组织生活。“组织生活会耽误时间,无聊得很”,“组织生活会又出不了成绩,不想参加”……这种声音经常能从我身边的党员口中听到。就算参加了,也往往是应付了事。
去年,笔者单位即将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会前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全体党员动真碰硬,对其他党员提出批评意见,但收上来的征求意见表大部分都是空白或者无意见,收集到的基本都是“有时说话不注意方式方法”,“联系群众不够密切”等官话套话。私下与一名党员交流时,他说:“大家都是同事,平时都很辛苦,我觉得都挺好,提意见也抹不开面子,对领导们的民主生活会从严要求,我们普通党员意思一下就成了。”
不但一些普通党员对组织生活会抱着“应付”心态,一些领导干部对开组织生活会也不以为然。
以我所在单位为例,近些年,每年能开两三次组织生活会就很不错了,甚至连党员大会都很少召开,一年就是“七一”和发展党员时开会,更不用说正常开展“三会一课”等规定动作了。这导致一些新入党的同志经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都没有开过组织生活会,我还是党员么?”
就算是开,往往对涉及党员思想、工作、生活的问题分析不多,对党员关注的热点也把握不准,不联系实际,没有针对性,也就是领导在上面读读报纸、念念文件。而且很多时候,主要领导也往往会因各种理由不来参加。主要领导都不来参加,就可以想象组织生活会的严肃性何在了。
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组织生活会往往还会“变味”。每到党的生日等时间节点,有的单位就组织党员“红色旅游”,活动内容也多是“重温入党誓词”之类。似乎不到革命老区,不拍几张照片,党的组织活动就没法开展了,一些领导干部还觉得这是“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其实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很容易在群众中引起反感,让群众产生“党政部门就是福利部门”的误解。
组织建设论文篇十七
[1]徐晋仙.建筑施工中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j].科技向导,,(26):73.
[3]李海涛.工程投标中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j].技术市场,,(6):295.
[4]王革新.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与编制[j].甘肃科技纵横,,(1):54.
[5]聂迎春.浅谈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创新指导,2010,(2):29.
[6]林瑞.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确定工程造价[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7,(3):25.
[7]宋玮.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7,(2):41.
[8]吴永昌.简述安全、质量、进度、投资之间的关系[j].经济师,2010,(6):233.
[9]陈兵.浅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j].企业研究,2011,(20):183.
[10]齐新红.浅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其重要性[j].建工论坛,2010,(23):181.
组织建设论文篇十八
现代公共行政强调对公正和社会公平的追求,认为实现正义和社会公平恰恰是公共行政的根本目的。结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新公共行政学的社会公平理论有着更为重要的社会现实价值。对我国政府管理的改革和执政能力的建设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新公共行政社会公平政府启示。
一、浅析对于社会公平的理解。
从学科定义的角度看,社会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公平是维护社会群体团结的黏合剂,不公平感会加剧社会的不信任,可以预料,不公平会导致政体合法性的下降。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决定了它的公正性和正义性。现代社会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是要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的协调,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在公共行政中发扬公平正义的精神。
二、“新公共行政”之社会公平理论解读。
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理论,发展了社会公平理论,认为经济和效率不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核心价值应是社会公平,主张将“效率至上”转为“公平至上”;强调公共行政组织变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民生行政之模型,强调公共行政的顾客导向。学派对威尔逊以来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观点进行了批评与唾弃。他们认为,建立在这种二分法基础之上的研究局限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执行政策上,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政府机关预算、人事、编制等内部事务以及大量其他的所谓“中性”问题上,相反却很少重视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与政策分析等问题的研究,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问题、处理社会危机的需要。
他们的基本思想是,要以社会公平作为核心的价值,建构一种入世的、改革的、具有广泛民主的新公共行政学,其主要观点是:
1、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新公共行政学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注重公共服务管理的效率、经济和协调性,它的焦点在于高层管理和重要职能部门的管理,以至于有效的、经济的和协调性经常以社会公平为代价,而实现社会公平恰恰是新公共行政的基本目标,因此要在公共行政学的经典目标和理论基础中增加社会公平一项,并以此为核心重塑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体系。总之,倡导公共行政的社会公平是要推动政治权力以及经济福利转向社会中那些缺乏政治、经济资源支持,处于劣势境地的人们。”据此,新公共行政学提出自己的目标:现代公共行政必须考察政府提供的服务是否促进社会公平,效率必须以公平的社会服务为前提、为代价。
2、以社会公平为核心,致力于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以政治与行政两分法为基础的思维框架。新公共行政学拒绝“政治中立”的观点,认为行政系统游离于政策制定之外的状况根本不存在。行政人员既从事行政执行,也从事政策制定,“行政管理者不是中性的。应责成他们承担责任,把出色的管理和社会公平作为社会准则、需要完成的事情或者基本原理。”
对行政人员的决策地位的认识采取积极态度,有助于提高行政机关及其人员的自觉意识,即除在执行政策中尽职尽责外,更以主动的态度设计政策议程,并使用裁量权发展公共政策,使政策更加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3、主张民主行政。新公共行政学认为,民主行政的核心在于尊重人民主权和意愿,实现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反对滥用权力和行政无能。民主行政要求公众需要是行政系统运转的轴心,即公众的权利或利益应高于政府自身的利益扩张和利益满足。他们期待着公共行政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即建立民主行政的模型,并主张通过行政改革使民主行政得以实现。
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主张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关于公共行政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关注现实政策的主张,一直是当代公共行政的中心议题。
三、当代中国社会公平现状分析。
从当代中国现状来看,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
首先,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差距在逐步扩大。有学者认为现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城乡居民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城乡差距已经成为中国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最大的体制性障碍。尽管农民人口最多,但却是最大的弱势群体,受到社会其他阶层的`歧视,突出表现为机会不均等,待遇不公正,社会地位低下。其次,由于原有基础和主客观条件不同,我国地区发展差距也在逐年扩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地区发展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是“一个中国,四个世界”,不仅表现为人均收入或人均gdp差异大,而且还表现为其他经济、社会指标差异甚大。从各地区看,第一世界是上海、北京,占总人口的2.17%,相当于世界的高收入国家;第二世界是天津、浙江、广东、福建、江苏、辽宁,占总人口的21.8%,相当于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第三世界像山东等地区,相当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占总人口的21.76%;第四世界大部分是中西部地区,占总人口的50.57%。还有,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健全,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公正现象,等等。尽管改革开放不到三十年,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由此现状来看,我们的政府还任重而道远。
四、社会公平理论对改善我国现状的启示。
平的全面实现。然而社会公平的实现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其中各级政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具有公共行政职能,公共行政占有且支配各类社会资源,代表社会公正,公平和正义,主导社会发展的方向,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行政改革应该以法治为契机,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实现面向社会公平的公共行政改革。具体说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首先,政府在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时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人民主人观和权力服务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服好务,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实现“阳光”行政。其次,建立和健全服务型政府的职能体系。树立服务理念,充实和强化社会服务职能,加强诸如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保险等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完善。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再次,逐步完善以社会公平为取向的公共政策。社会公平的实现需要政府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保证,否则,社会公平的实现将没有现实的依托,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最后,政府部门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根本上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给与制度上的保障,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也才是真正的社会公平。
总之,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政权的合法性,是各国政府公共行政中都应重视和坚持的加值标准。通过对新公共行政中关于社会公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公共行政的精神以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詹姆斯?q?威尔逊.官僚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俞可平.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n].光明日报,-3。
[4]景天魁等.社会公正理论与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组织建设论文篇十九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这样才能提高工程管理的质量,将施工进行更加全面的管理,提升管理的质量。使用新型的材料,可以节省相应的人力物力,在相同的成本下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增加了工程的质量,因此在进行新型材料的管理是工程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在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材料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新型材料的性能和规范化的操作方法,为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证。例如,在进行桓仁满族自治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桓仁镇项目区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在进行方案选择的过程中,从制定的方案中,择优选择最佳施工方案,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提高机械化程度、完善机械化配套水平、组织“平面多工序、立体多层次”流水施工作业,加快施工进度,努力提高技术经济效益。将先进的技术使用到管理中去,为施工技术的进步提供必要的支持[4]。
1)在进行施工的工程中需要进一步对水利工程组织原则和体系进行科学的规划,建立专门的组织体系管理流程,对施工设计进行更加科学完整的分析,保证计划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实际施工进行配套的操作,充分体现其中的管理意义,使得施工技术的有效性得到全面的加强,进一步合理的控制施工进度,提升施工效率。2)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将施工体系进行更加全面的指导,保证施工项目的落实,进一步完善施工体系,进而提升工程的质量,保证工程施工标准[5]。3)需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将一些流程进行全面的改进,进而完善水利工程施工组织体系,发现问题技术进行反馈,制定更加科学的管理流程。例如,在进行桓仁满族自治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桓仁镇项目区施工工程中,项目部根据工程阶段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向工程公司提出技术、劳务、设备等资源计划,工程公司按计划要求严格把关,向项目部输送合格的资源。公司认真审定项目部提出的总进度计划及资源配置计划,保证抽调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思想素质满足现场需要,保证抽调和新购的施工机械设备能满足施工需要,并按项目部提出的要求对不合格资源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调整。对各工地调集的职工、民工一视同仁,按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交流,选聘有丰富施工技术及管理经验的专家组成咨询委员会,定期深入现场,为现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及管理支持。这样对施工技术进行确定的方式,技术性更强,提升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整体效果。
在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工程进行全面的控制,保证人员、材料和技术符合规范的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并制定更加科学的方法。其次需要相应管理部门制定更加确切的管理方法,不断的督促施工的进展。最后,对工程进行更加科学化的考察,保证工程管理的质量。例如上述项目在开工后,依据合同要求的时间编报施工总进度计划,得到业主和监理批准后作为合同工期计划执行。施工中围绕施工总进度计划分解季度和月度施工进度计划目标,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工作。坚持召开周计划会和周生产调度会等会议制度,以日保周,以周保月,确保总工期进度目标的实现。建立以工期目标考核的目标经济责任制,层层分解计划,落实到各施工工序和各工序工作人员,严格生产目标奖罚制度。建立进度日报制度,及时跟踪,预报。随进度情况及时提出修正计划,并编制实现目标的措施,保证进度如期实现。将实际情况与计划情况结合在一起,提升整体管理效果。
5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效率,需要充分重视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加强对水利工程组织施工的研究,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做好设计工作,实现资源更加合理化的配置,进一步完善我国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技术,不断的提升水利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工作,进而为施工单位完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罗文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对投标报价的影响[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01):61-62.
[2]邓宏林.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用于投标和指导施工时的异同[j].内蒙古水利,2010(04):120-121.
[3]张德江.浅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的改进[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02):11.
[4]陈松杰,王斌,王家.浅谈施工组织设计对确定工程造价的意义[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07):121.
[5]韩俊杰.浅析施工组织设计在投标中的作用[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6(03):62-63.
组织建设论文篇二十
文章尝试把文化和当代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论述了华人企业的经理激励与约束机制。作者认为华人企业对经理的激励与约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关系”和“情”起了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这不仅表现在精神层面,而且还表现在物质层面。无论是家族经理还是非家族经理,他们对家族利益都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能够较好地实行自我激励与约束,从而有效降低代理成本。但是,“关系”和“情”的潜在激励作用是有限的,不利于华人企业规模的大型化。
二战后,以港台和东盟五国为主体的海外华人企业在世界经济中迅速崛起,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已有不少文献对此做了描述和探索。这些对华人企业管理特点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文化角度进行的,这也是当前中外学者较为普遍接受的看法。文化的作用无疑是重要的,它决定了人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从而决定不同民族企业的管理模式。例如,“人际关系”在美国只是保健因素,但在东亚却成为激励因素,而且与日本人相比,对中国人具有更大的激励性。但是,笔者认为单纯从文化角度研究华人企业是不够的,还应把文化和当代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而推进对华人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观点,对华人企业的经理激励与约束机制展开研究的。
一、华人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
因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最早是由伯利和米恩斯(1932)明确提出来的。委托—代理关系其实在古典企业中就已经存在,但成为“问题”却是随着现代股份公司的产生而出现的,并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而严重起来。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如何对经理实施监控,设计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降低经理的代理成本,从而确保企业管理的效率。关于欧美日企业对经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已有不少论文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和比较,但是对华人企业的经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行具体研究的文献却很少,也未引起足够的注意。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很多学者认为华人企业家族色彩浓厚,经营权与所有权仍未分离,基本上不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华人企业固然具有浓厚的家族色彩,但对于大多数大型华人企业来说,经营权与所有权并非完全合一的,在高层经理中不仅启用了一些专业经理人,而且即使在家族经理人员中,也并非都是主要所有者,所以华人企业无疑是存在委托—代理问题的。
在当代欧美日发达国家,家族企业并没有占据优势地位,而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华人大型企业之所以家族色彩浓厚,无疑是中国家族主义文化的反映,但这不仅仅是因为华人企业对家族经营有特殊的偏好,而是因为在华人社会聘请专业经理人的代理成本太高,过高的代理成本使有益的合作化为泡影。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只是经理产生代理问题的前提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尽管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完全一致,但是如果信息是对称的,委托—代理也不会成为问题,因为这时委托人与代理人签订的将是完全契约,由此委托人可以“迫使”代理人选择委托人希望的行动。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代理人拥有委托人不可知的“私有信息”,双方签订的契约是不完全的,代理人往往可以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增进个人效用,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为解决代理问题,委托人可以激励和监督代理人,以使其为自己的利益尽力;同时代理人可以用一定的财产担保不侵害委托人的利益,否则以此给予补偿。即使如此,代理人的行动与使委托人效益最大化的行动仍会有差异,由此造成的委托人利益的损失被称为“剩余损失”。所以,詹森和麦克林认为代理成本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委托人的监督成本;(2)代理人的担保成本;(3)剩余损失[1](p6)。由于一般信任较低以及法制极其薄弱,华人社会的契约具有更大的不完全性,从而导致严重的机会主义行为和很高的代理成本,而且所需的担保成本尤其大。尽管依据大数定律,家族成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一般要低于专业经理人,但是为了防范严重的机会主义行为,华人企业的最优选择只能是启用强有力的家庭信任,形成以家族成员为主的管理核心。相反,如果完全推行专业化管理,其结果由于代理成本过高,只能“望才兴叹”。某香港老板甚至直截了当地说:“我知道许多华人公司把自己的亲属放在非常关键的位置上,因为如果你是我的兄弟,你不可能带了我的钱逃走。”[2](p132)。
尽管华人社会的代理成本很高,但并不意味所有的专业经理人都缺乏道德操守。其实,很多华人企业懂得聘请专业经理人的重要性,并寻求家族经营与专业化管理的平衡。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知名的华人企业家都非常重视启用专业经理人,帮助自己创建和发展家族事业。例如,担任过台塑总经理的王金树、新光人寿总经理的吴家禄和盘谷银行总裁的黄闻波等,他们都曾经是知名的专业经理人。如果没有专业经理人的辛勤工作,华人企业也不可能得到发展壮大。但需要指出的是,能够升任高层经理的外来人员通常与主要所有者有业缘或地缘关系,他们是忠于企业的“资深职员”或“亲信”。尽管华人企业对外来专业经理人和家族经理人员的管理有相同的方面,比如说都重视“关系”和“情”的激励作用,但是在激励方法和措施上又有明显的差异,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华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奉行差别对待的原则。所以,我们将分别论述华人企业对家族经理人员和非家族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二、对家族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
对家族色彩浓厚的华人企业来说,我们首先要明确,需要激励的家族经理人员不是主要所有者,而是主要所有者的子女、女婿和兄弟等家族成员,他们还没有成为企业的重要股东。即使在子女任总经理的情况下,有时也不持有任何股份,因为按照中国的财产继承制度,父母家长一般是在年迈时或临终前把家庭财产平分给诸位儿子。总体上说,如下几个方面对家族经理人员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1.父家长权威有利于消除家族成员的意见分歧,约束机会主义行为,从而节约监督成本。在一般信任较低的华人社会,非家族成员普遍存有伺机跳槽的心态,企业所有者的监管虽然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很容易招致他们的反感。相反,企业所有者对家族成员享有甚高的权威,子女一般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父亲的意志。当家族内部存在利益冲突和意见分歧的时候,家族成员因慑于家长权威往往会自觉压制自利动机,维持团结。即使父亲退出总经理宝座,甚至不担任董事长,他还是最高精神领袖,而且往往还是最高权力统领,对家族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
2.家族内互通有无的氛围可以大量节约信息搜寻费用,提高决策效率。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搜寻信息是要花费成本的,而中国人“看人说话”的习惯更加重了信息搜集的难度。然而,在家族内,中国人有互通有无的传统,“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家族成员之间能够做到倾心交谈,一般不容许有私人秘密,这无疑大大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3.家庭利益至上的共同信念可以自觉抑制搭便车行为,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度,减少监督和激励成本。企业管理是一种“团队工作”,管理绩效是经理层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管理活动是最难测度的,即使加强监督和报酬激励,也很难抑制搭便车行为。华人的行为取向是集体主义的,且更偏向于强烈的家庭集体主义,他们为家庭利益能够无私奉献和采取集体一致行动,从而有效克服个体理性的偏差,使政策得以顺利贯彻执行。
4.家族内的声誉机制是一种无形资本,几乎大得可以超过担保成本,并可以激励家族成员努力工作。血缘关系是中国人际交往关系中的硬核,是剪不断的,可以说家族成员之间的交往耐心是足够大的。所以,不管在家庭中扮演何种角色,华人都非常注重个人在家族内的声誉,即使是盗窃犯也不太会在家族内进行偷盗和行骗。因此,家族内的声誉机制是一种无形资本,完全可以充当担保成本,从而减少代理成本。而且,华人做人的基本意义就在于通过干出成绩、振兴家业以提高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声誉,所以“光宗耀祖”也就成为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的动力。
5.家产继承的均分制犹如股票期权,是对子女最为强大的长期激励,可以大大减少剩余损失。与欧洲和日本实行长子继承制不同,中国实行家庭财产的诸子均分制。尽管均分制会导致家族分裂,但不失为一个非常有用的激励工具。华人企业对经理的报酬激励是比较保守的,报酬结构一般由基本薪资、奖金和福利三部分组成,很少有长期性的股权激励。然而,这种报酬结构并不影响对子女的长期激励,因为家产均分制有如股票期权,而且它设置的期限更长,10年、20年或者更多,这使公司的未来发展与他们的长期利益更加紧密相连。所以,作为准所有者,他们能够像主要所有者那样实行自我激励与约束。
6.华人家族内尤为看重的亲情关系也是一大激励。重情尤其是重血缘之情是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珍视的父子之情、母子之情以及兄弟之情都是血缘之情。所谓“血浓于水”,可见华人对亲情的重视程度。虽然家族成员之间也存在利益冲突,甚至是争吵,但是亲情总是无法割舍的。所以,厚重的亲情使华人能够突破短期的成本—收益计算,面向长期的互惠,有时甚至是不计报酬的帮助和奉献。
7.职位的优先升迁对家族成员的激励也是不可忽视的。权力欲乃人的本性之一,而管理人员往往是权力欲望更强的人,职位对他们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无论是企业所有者子女还是其他家族成员,到华人家族企业工作,一般都能获得一官半职。对那些能力强的家族成员,通常委以重任,升迁快;对能力较差的家族成员,通常也会给予适当的照顾。特别是那些非子女家族成员,职务对他们的激励作用要更大一些,不仅有权力欲望的满足,而且还可以得到高报酬和能力的锻炼,为他们今后的创业打好基础。
华人企业虽然不能很好地获得专业经理人带来的专业管理收益,但家族经理人员的尽心尽力足以弥补这一损失,使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灿坤集团负责人吴灿坤曾表示,当年他两度发生危机时,若主要干部不是家族成员,企业早就解体了。“经营之神”王永庆甚至指出,如果没有致力追求管理,那么越大众化,后果越可怕[3](p25)。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有能力但不努力的经理比没有能力但努力的经理更糟糕[4](p24)。当然,华人企业已普遍认识到,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企业必须由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来领导,因此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欧美各国的名牌大学去深造。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华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少新一代接班人做得非常出色,例如泰国正大集团、马来西亚丰隆集团、香港新鸿基以及远东集团等。
三、对非家族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
虽然专业经理人在华人企业未能占主导地位,但华人企业仍然重视对高级专业经理人的激励。华人企业对非家族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主要呈现如下四个特点:
1.比较重视能力和业绩表现。美国企业是重视能力和业绩的典型代表,这归因于美国以唯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相比美国企业来说,华人企业的用人制度显然有重关系而轻能力之倾向,因为要保持家族控制就不可能很好地做到以能力为标准。但是,相比日本和韩国企业来说,华人企业更加重视管理人员的能力和业绩表现,在干部中推崇美式的能力主义[5](p129~131),特别是对外来管理人员更是如此。华人企业虽然也重视管理人员的忠诚意识,但并不像日本那样对他们有终身服务之要求。至于华人企业为什么更能引进美国业绩主义,这要从文化上探讨。华人的集体主义是偏向家庭集体主义的,但在家庭之外则表现出较强的个人主义,这一点接近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因此,华人企业在尽量留住本企业关键管理者的同时,另一方面又能欣赏美式人才市场机制,认为只有不断到人才市场上去“买”最合适的管理者才是企业发展的最佳选择。无论是从内部提拔,还是从外部寻觅空降部队,华人企业一般都能做到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标准,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知人善任”。“知人善任”不仅是对专业经理人的莫大激励,而且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经理市场,这对高层经理行为能起到约束作用。
2.权力距离大,授权有限。华人企业仍不习惯授权,董事长作为公司的领导人,通常由主要所有者担任。即使主要所有者不担任董事长,也会担任“名誉董事长”或“终身董事长”,成为幕后的掌门人。而且,主要所有者采取多重任职的方式,在集团内兼任多个公司的董事长,对整个集团实行层层控制。例如,李嘉诚不仅是长江实业的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而且还兼任和记黄埔和香港电灯等公司之主席。虽然很多人反感用人疑人的做法,但是到他们自己开设公司时,却又效法旧上司的家长式管理方法,忘却了自己正是为了摆脱这种诸多规限的企业文化而创业的[6]。何以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在法制不健全和充满机会主义行为的华人社会,担保成本太大,也就是说人们的可信度比较低。如果授权太多或监督不力,显然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所以,只有适当授权和加大监督才能减少代理成本,也只有把资产交给家人和亲信管理才是可信的。其次,华人重“权”的性格也决定了上司对下属的有限授权,而且授权模糊。因为一旦管理契约制度化,剩余控制权就会减少,这显然违背了华人习惯于自由使用权力的意志,构成对“家长权威”的挑战。有限授权虽然不利于经理能力的发挥,造成剩余损失,但是在约束经理机会主义行为方面却是有效的。
3.以“情”加固私人关系。监督虽然可以减少代理人的担保成本,但同时也会带来可观的监督费用,比如建立庞大的保安、验货、审计、出纳、会计等制约和监督体系。我国著名的民营企业家刘永行对此有深刻的体认,他在参观美国一家饲料企业后发现,他们凭着契约信誉省去了许多监督环节的成本[7]。而且,有限授权和过度监督也会降低代理人的积极性。如何做到既授权又减少代理成本,同时维护所有者的权威,可以说是华人家族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华人企业特别重视以“情”加固私人关系的方式,达到提高外来经理的忠诚度,以及激励他们努力工作。华人企业强调管理人员的能力并不意味轻视忠诚,甚至把忠诚作为第一考量,只是华人相信通过给予好处和用“情”感化的手段能够达到使他们忠诚的目的,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感恩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关系”不是简单的业务关系,关系中包含“情”的成分,情可以促进关系的加深。有了情作为基础,关系之人便会着重于长期的互惠,而不太会因一时的得失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所以用“情”作为激励手段是华人企业的一大特色。连号称“铁锤”管理的王永庆也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是经营,经营要懂管理,管理不外人情,人情便是管理”。王永庆曾创造过“五顾茅庐”的佳话,他的五次登门最终打动了丁瑞央的心,同意出任副总经理,为台塑此后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这种以情收买人心的做法在华人社会是十分有效的,它减少了许多监督成本和担保成本,同时也维护了所有者的权威。
华人虽然把家族成员作为“家人”的硬核,但根据对家庭有利之需要常把一些“外人”拉进来当作“家人”看待,即以“荣誉家庭成员”[2](p290)的身份出现。在华人企业,被拉进来的“荣誉家庭成员”通常是那些对家族事业能起重要作用的高层经理人员。不管是通过何种关系进入“家人”圈,华人企业对他们都做到关怀备至、厚爱有加。比如说,每遇不景气必须裁员之时,华人企业先裁遣低层人员,而把资深之高级经理人留下来共渡难关,体现以道义情份为重。与此相反,欧美国家企业在不景气时多数先裁遣高级职员,体现以效率与成本为重。在华人企业界,此般关系深厚正是专业经理人做事环境的最高境界,对他们不能不说是一种有效的激励。但值得指出的是,对于一般的经理人,即使他们能力强,华人企业通常会把他们当外人看待,以一种比较理性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做法使中层管理人员难有上升的通道,故而他们离职他就或自行创业,导致企业经常处于中层干部的匮乏状态中[8]。
4.实行高薪报酬制度。薪酬虽然不是唯一的激励手段,但无论何时都是最重要的激励形式之一,因为它不仅是个人工作的回报,也代表对个人的能力和成就的肯定。美国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注重经理能力和业绩表现,习惯以高薪进行激励。据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对全球ceo收入情况统计表明,美国ceo的薪酬是普通工人的34倍,欧洲大陆的ceo薪酬是普通工人的约20倍[9]。但在日本,大企业高级经理人的平均收入大约是普通职工的17倍。华人虽不像美国人那样崇尚个人主义,但相比日本表现出更浓的个人主义色彩,华人企业因此更加注重外来经理人的能力和业绩表现,通常以高薪激励高级经理人,从同行企业以高薪挖人也是华人企业惯用的手段。据1997年的调查显示,香港经理人的薪酬已超过东京的经理人,成为亚洲受薪最高的经理,甚至与美国公司ceo的年薪相差不多。对于那些忠心耿耿的高层经理,华人企业除给予优厚的薪金外,还会对他们进行额外的补偿,通常以年终派发“红包”的方式给予私下奖赏。另外,在福利方面,高层经理也能够享受优厚的汽车、住房、退休金和俱乐部会员资格等待遇。
从1980年代以来,欧美企业特别是美国企业开始注重经理的长期激励,基本薪资在整个收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股票期权的收入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逐渐实现高级管理层向所有者转化。据统计,目前世界500大企业中至少有89%实行了股票期权,日本企业也在积极推行股票期权制度,如索尼、日本电气等上市公司实行了股票期权。但是,华人企业由于要保持家族控股地位,对实行股权激励仍相当保守。所以,专业经理人尤其是中下层经理在华人企业中难以成为有归属的所有者,除非“跳槽”另立门户。日本学者原口俊道在台调查发现,尽管企业的管理干部具有较强的晋升和成功意识,但是他们的归属意识比一般员工差,很少有人愿意长期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大多倾向于去高工资的岗位[5](p160~162)。
四、结论。
华人大型企业之所以家族色彩浓厚,不仅仅是因为华人企业对家族经营有特殊的偏好,这只是现象的表层;更深层的原因是因为在一般信任较低和法制很不完善的环境下,聘请专业经理人的代理成本太大,相反启用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能够有效防范机会主义行为和降低代理成本。当然,华人企业家也非常重视启用专业经理人来帮助发展家族事业,不过那些能被委以管理重任的非家族成员通常是一些与主要所有者关系密切和可信任的人,而且华人企业善于用“情”来加固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对华人企业的经理激励机制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种影响不仅涉及到精神层面的激励,而且还涉及到物质层面的激励。例如,对于担任经理职务的子女来说,不仅有来自家庭责任和情义的激励,还有来自对家庭财产继承的强大激励。在华人企业,往往是“关系”越密切、“感情”越深厚,物质激励的程度也越强烈。所以,无论是家族经理还是非家族经理,他们对家族利益都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能够较好地实行自我激励与约束,从而达到降低代理成本的目的。
然而,重视“关系”和“情”的激励作用,就难免不产生差别对待了,从而使外来经理人尤其中下层经理人员缺乏归属感和长期激励;同时,对“关系”和“情”的重视很容易导致“人治”现象,使管理制度难以规范化。尽管以血缘为基础的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代理成本,但它难以获得专业化管理收益,而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化,利用关系进行激励的作用就变得越来越有限,相反,关系的组织费用呈急剧递增趋势,因而不能支撑庞大的企业规模。所以,在竞争日益全球化的环境里,如果华人企业不甘愿当配角的话,就应该对经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所调整,不能过分依赖“关系”和“情”的激励作用,而要注重推进包括股权等制度化的激励措施。当然,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还需要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和法制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以上论述同样适合于我国民营企业,因为我国民营企业与海外华人企业具有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
组织建设论文篇二十一
3.1建立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高职院校的正常发展必须要依赖于一个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系统。第一,建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扁平化”管理结构,压缩科层制结构体系,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精简上下对口的事务性部门,合并职能交叉重叠的管理部门,向院(系)一级放权,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建立教授治校的管理机制,逐步提高学术研究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改变以行政为中心的行政管理局面。第三,以资产为纽带,深化高职院校后勤和科技产业改革,推行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第四,遵循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选拔和聘任行政管理专业人员,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第五,发挥学校职代会、教代会、工会的职能,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决策机制和行政人员考核机制。
3.2改变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应当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管理是服务于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目标诉求来进行,树立起服务意识,为教学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应当主动服务师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为科研服务,为教师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教师服务于社会搭建桥梁和渠道,更好地为学校服务于社会创造条件。此外,高职院校必须努力形成学术权力决策、行政权力服务的学术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高校行政部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为学术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各种服务。通过完善办学制度,改变目前高职院校评价制度过于功利、用人制度价值错位的现状,净化校园学术环境,保证学术质量,促进学术活动为科研服务、为教学服务、为生产服务。现实的做法就是通过切实推行专家或教授治校等措施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3建立高水平管理队伍和合理的考核体系。高水平的管理队伍是提升行政管理水平的关键,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管理队伍应结合本学校特色,借鉴国外一些著名院校的行政管理的成功经验,招收适合本校管理体系的行政管理人员,建立起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高职院校还可聘请企事业单位或者行政机关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作为兼职行政管理人员,利用他们在一些工作岗位上的丰富管理经验,和他们在这些单位练就的指导能力,很好地带动其他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管理效率。合理的行政管理考核体系是完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保证,也是改革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重要保障,要想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水平,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必须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行政考核体系,设置精细的考核标准,运用科学的考核方式,设置有区别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考虑考核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既有考核标准的严肃性,也应有合理的应急机动性,保证考核的效果和意义的实现,充分调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4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提升管理水平。高职院校应当将现代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引入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系,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强化行政管理的质量效益,在质量管理的推进过程中逐渐提炼并形成有特色的管理价值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强化与改进行政管理工作质量,就应当学习科学的管理方式,树立起服务意识,营造出和谐的环境,以此实践服务育人的目标。另外,想要更好的保证行政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还应当不断总结管理经验,从实际出发,按照教育的规律制定可行性较强的行政管理工作计划,改变管理工作的被动从属性,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
3.5科学的决策机制。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进行民主化决策,现代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试行理事会制的办学体制,学校的重大决策都由理事会的常务理事会来进行决策,理事会成员的构成比较丰富,不仅是学校的成员,还包括行业、企业、政府等相关部门的人员,使得决策更加合理可行。同时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还应该采用决策问责制度,通过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等强制性的措施来保证决策的可行性,决策者对相应的决策要负责到底,决策的过程中不得任意增加决策主体,可以采取高层次的专家咨询和听证制度,这样就能有效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切实帮助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部门工作开展,更加优质地为高职院校的师生员工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技术技能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发展突飞猛进,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办学的宗旨也更加明晰,逐渐成了占了高等院校的半壁江山,行政管理固然不是高职院校办学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但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益好与坏也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所以,在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应完善结构体系,精简行政机构,配备专业的行政管理人员,结合各院校的自身特点,建立起合理高效的行政管理运行制度,提高行政管理工作工作效益,改善行政管理的官僚作风,保持领导与基层之间的沟通。同时要做到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部门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快速的发展。
组织建设论文篇二十二
实施水利水电工程的过程中,合理地选择施工方案能够使施工工程组织设计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如甘肃省的东乡南阳渠灌溉工程,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地质问题,尤其是建筑物在处理地基时,良好的工程施工方案能够保证工程施工技术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经济性。由于南阳渠灌溉工程中建筑物的种类繁多,地质条件特殊,针对陡坡、泄水闸的高落差,需要采用管栅法、双液注浆法、顶管法等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改善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2合理规划施工进度。
合理规划施工的顺序、方法和技术,这样才能使工程的进度具有连续性。明确工程施工强度的.各项指标,合理布置施工顺序、平面和场地等;合理计算材料的消耗和物质的需求量等,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资料,使工程的施工进度的能够有所提高。相关的管理部门和施工企业需要合理规划工程的施工进度,明确工程总体规划强度、施工时间、施工进程等指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从而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3.3合理布置施工平面。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合理布置施工平面是为了给施工提供良好的服务。如南阳渠灌溉工程的建筑物分类很多,其中水库工程类的建筑物包括电站、大坝、泄洪输水洞、溢洪道;总干渠工程类的建筑物包括渡槽、倒虹吸、暗渠、隧洞、泵站、泄水闸、梯形明渠、排洪建筑物、陡坡、车桥等。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处理好施工现场和各类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合理规划好施工进度、施工方案和施工场地附近安装的临时建筑设施等,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文明的进行施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