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教案设计(实用17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如何编写一份教学案例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教案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夹竹桃教案设计篇一
教材分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我们都惊叹于它的美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家也种着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一盆白色,它们在眼里是怎样的景象呢?看课文插图,复习第二自然段,相机板书:景象奇趣。
这位语言学家对这两盆夹竹桃有着怎样的感情呢?快速浏览课文。
交流,相机示句: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请大家轻声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能从中读出问题来吗?
师:你们边读课文边思考,所以能从课文中读出问题来。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读书!读课文!)。
师:好啊!就请大家认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读读书、划句圈词,相信你一定能悟出问题的答案来的。(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行读书,研究问题,个个认真投入,相互之间讨论热烈,学习的兴致很高。)。
三、品读课文:
(一)韧性。
问:课文哪句话提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1、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2、(出示第四自然段)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再读读画的句子,细细品味,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旁边。
3、先别急着告诉大家,先与同桌交流交流,看谁体会得深。
4、集体交流。
a第一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1)谈体会。(默默绽放,一点儿也不张扬,常开不败。)。
(相机问:这是一种怎么样的精神?前仆后继的精神。)。
(2)指导朗读。
b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1)谈体会。
(2)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想象句子里写到的几个情景。
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相机问:这是一种怎么样的精神?(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始终如一)。
(春天的和风里,它在烂漫的花丛中笑;夏季的暴雨里,它仍然笑意盈盈;秋天的清冷里,它送走了谢幕的花儿们,这不正体现它难能可贵的韧性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大家喜欢夹竹桃吗?那就再好好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它可贵的韧性,读出你对它的赞美之情。)。
c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1)谈体会。(夹竹桃花期长,别的花无法与之相比,一年四季开花长达三季,一年365天开花将近300天。)。
相机理解“奉陪”,与“陪伴”作比较。夹竹桃奉陪了哪些花?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d相机辨析“无……不”与“无不”的异同,分别造句。
小结:夹竹桃花期长,生命力顽强,充满生机。不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夹竹桃始终如一,迎风吐艳。齐读三个句子。
5、示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是一句反问句,意思是——(改成陈述句)。
6、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更强调了夹竹桃韧性的可贵。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读了这段,你觉得作者的小院可以用哪些此词儿来形容?
多么迷人的小院啊,每年春天……到了夏天……一到秋天……。
7、可他为何单单钟情那一声不响、悄然开放的夹竹桃呢?他将小院的花写得如此美,这样写用意是什么?(衬托夹竹桃的韧性。一年三季,小院虽万紫千红,却常常花开花落。从迎春花,到桃花……每种花儿都是匆匆过客,登台亮相没多久,就谢幕了。一茬又一茬,从春天到秋天,这个小院不知换了多少新面孔。然而……(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幻想。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我”哪些幻想?
2、讨论问题一。
(1)相机示句:“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他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2)这是怎样一种景象呢?再次轻轻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这么美的意境,老师也忍不住要读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音乐)。
范读。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请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自练——指名读——齐读。
3、讨论问题二。
过渡: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作者顿时恍惚了,产生了许多的幻想。作者把夹竹桃幻想成哪些东西呢?哪些同学研究了这个问题。
(1)交流。(地图、荇藻、墨竹)。
(2)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3)指名读。(多指名读)。
相机示句:“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一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4)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美妙的幻想中。配乐齐读。
(5)走进作者美妙幻想的同学请举手,老师要考考你。
(6)完成填空:
自练——指名——齐读。
(7)大家有没有发现,作者的三次幻想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先是动态描写,再是静态描写)。
(8)看来同学们已走进了作者的心里,也和作者一样深深地爱上了夹竹。现在我们放佛也来到了夹竹桃边,淡淡的月光,疏疏密密地漏过茂盛的枝叶,把梦幻般的阴影洒落到柔软的地面上,掠过的丝丝轻风,使得这带点神秘的影子微微地晃动,还不时送来阵阵花香。迷人的月色,婆娑的树影,浓浓的花香,阵阵的清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那样令人陶醉的世界。让我们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展开美妙的幻想吧!把它写在书上。
四人小组交流,推荐集体交流。
四、总结:
既不名贵,又非最艳丽的夹竹桃,因为它有——,它能——所以成了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让作者和我们深深爱上了它。让我们记住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幻想。
五、
板书:
景象奇趣。
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最值得留恋回忆。
爱引起许多幻想。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2、你最喜欢哪种植物?请仿照课文的写法赞美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夹竹桃教案设计篇二
《夹竹桃》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纪传体的喜爱之情。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较好的想像力,学习作者对比、联想的写作方法。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
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一、揭题解题,激起期待。
(1)、同学们,能说说你们喜欢什么花儿吗?喜欢它什么?(师:其实,喜欢并不需要理由。)今天李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很美丽的植物,请大家看大屏幕,仔细观察它的叶子和花,看看哪位同学能有所发现。(出示课件)。
(3)这美丽而高雅的植物受到人们的垂爱,人们根据它叶和花的特征,给它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板书:夹竹桃)。
(4)齐读题目(“夹”应念“jia”第一声)。
(5)、那么,季羡林老爷爷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子的?又有些什么独到的妙处?课文《夹竹桃》为我们作了最好的解答。
二、接触文本,整体感知。
1、结合题解和设疑,布置自学:带着心中想弄清的问题,自读课文,可在相应的地方做些批注;力求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2、学生反馈初读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师相机要求说说文中直接写夹竹桃的段落有哪些,分别都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并适时点拨学生理解“融洽、衰败、韧性、参差、迷离、微风乍起”等词。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学生熟读课文,并梳理文脉:
第一部分:(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部分:(2)写作者家中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融,奇妙有趣。
第三部分:(3~5)描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部分:(6)点示了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
4、指导学生读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表现在哪些地方?
(2)组织交流。在学生充分表达自读收获的过程中,适时作如下点拨:
引导学生扣住“容”和“融”二字,感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不仅在于“水火也能相容”,而且红、白花色彼此间更是相互映衬的融和之美,和谐之美——这就是此番景象的奇妙有趣之处。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夹竹桃非同一般的奇妙有趣。
5、要求学生再次整体关注文本,想想文中的夹竹桃还有哪些妙处,并完成生字书写。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导入,再次关注。
板书课题后,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用一个词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二、总览全文,引出话题。
1、要求学生在总览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强烈表达作者对夹竹桃情感的一句话——“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2、出示并组织读该句。
3、在上述基础上构建阅读话题:用心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道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和能给人许多的幻想。划出相应的句子,在最让你的内心很不平静的语句旁,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三、抓住重点,感悟妙处。
组织交流时,先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当学生交流到相关内容的时候,适时点拨读悟。
(一)对比“万紫千红,花开花落”,感悟“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1、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圈划出表现夹竹桃可贵韧性的词句,对所找句子作小组交流。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夹竹桃与这一段中所描写的十四种花有什么不同?点拨学生结合自读收获交流所感受到的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2)抓住“一嘟噜”、“又一嘟噜”等词句体会夹竹桃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3)抓住“无不”、“无……不……”点拨学生体味这种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所传达的正是作者对夹竹桃花期长、特别能坚持的由衷赞誉,并组织学生结合文本语言,对“无不”、“无……不……”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训练。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4、小结夹竹桃的可贵韧性,点拨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虽不在直接写夹竹桃,却对衬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并感受这种对比衬托在文中的的作用。
(二)想象“叶影花影,神奇幻化”,感悟“参差迷离,充满幻想”。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圈画描写月下夹竹桃的句子,看看月下夹竹桃能引发怎样的幻想。
a、读悟月下引发幻想的特定情景。
抓住“参差”、“迷离”点拨学生感受月下夹竹桃花叶投影的错落有致和扑簌迷离,感受这种特定情景弥漫出的幻化不定,正是文中作者说“我最喜欢月下的夹竹桃”的原因。
b、解读神奇幻想。
(1)点拨学生关注这段写幻想的句子,其内容的展开都是启动了丰富的合理想象,这是将事物写具体的一个重要方法。
(2)指导学生感受这段话中排比的运用,以磅礴的语言气势,渲染了月下夹竹桃花叶影子扑簌迷离,幻化不定的神奇境界。并要求读出这种幻化无穷的气势。
(3)仿照课文描写幻想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描述月下夹竹桃的花影迷离,充满幻想。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并尝试背诵。
四、回归整体,感悟赞美。
1、涵咏中心句,深化主题。
反复吟哦“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夹竹桃”,领会这一句是如此鲜明地揭示了夹竹桃的可贵之处,从而自然体会到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上溯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此时再读句子“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提升夹竹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回归文题,升华情感。
引领学生关注文题,结合对文本的再次总览,领会作者不仅仅在向我们介绍一种植物,更是因有感于夹竹桃的可贵妙处而在传达自己的特定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有个心灵内化的过程,文本情感也能得以升华。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参差迷离。
夹竹桃教案设计篇三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力目标:
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体会夹竹桃的妙处,感受植物之美。
懂得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
读中感悟。
学法:自主探究。
搜集有关夹竹桃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倒入阅读,激发兴趣。
直接板书夹竹桃,齐读课题,简介、顺势引入课文。
三、初读课文,读顺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每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
2.默读课文,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的呢?
五、精读课文能,领悟夹竹桃的“妙处”
1.站在作者的角度看,夹竹的哪些“妙处”引起了作者的喜爱?
2.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心中夹竹桃是怎样的?
3.读了课文,你也喜欢夹竹桃吗?为什么?
六、领悟写法,学习表达。
1.作者在表现夹竹桃的时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明白作者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积累内化。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认识本课中的7个生字。
2.根据课文内容天空。
客人一走进大门,()的是一阵幽香,()的是()似的叶子和()或()似的花朵。
3.造句:
不是……也不是……但是……。
四、实践活动。
请你选择一种植物,用自己话描绘它。
总起:留恋和回忆。
夹竹桃花色:红白相映,奇妙有趣。
花期及幻想:一年三季,一声不响,月光之下。
夹竹桃教案设计篇四
绘画是培养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最好方法,自由自在的绘画能使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在画画过程中,又会对事物有新的认识,这样就形成了孩子智力发展的良好循环,因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绘画。鉴于此,我在教学课文《鲸》时,充分利用电脑绘画既形象、生动又便利、快捷的优势展开教学。
一、初读课文,画“鲸”
小学生活泼天真,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发达,因此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把自己从课文中了解到的有关鲸的知识,用图画的形式在电脑屏幕上表现出来。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学好知识,读懂课文。
二、再读课文,改“鲸”
电脑绘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观性,图画栩栩如生且便于修改。我在学生初读画鲸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并就近结合成临时小组,分别对他人的图画审阅、评价,指出不足之处,讲讲这样修改的理由。例如:有一个同学画了一条鲸,旁边又画了一头大象,但是大象跟鲸画得差不多大,同组的同学指出后,从文中找了为什么,然后一起动手对画进行修改。又如:一位同学画了一条须鲸在吞吃小鱼小虾的画面,可其中有一条小鱼比那条须鲸的个头还大,同组同学指出了这个不恰当的地方。再如:让学生画鲸睡觉的`样子,想想鲸为什么围成圈儿睡觉,让学生对生活在海洋中的鲸认识得更深,更细。学生在画画中学文,个个学得兴趣盎然,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懂得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精读课文,补“鲸”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指出:“教学大纲再好,也不能给儿童必备的全部知识,必须不断用课外阅读来加以补充。”这句话再次强调了学生只学课内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课外阅读的内容非常广泛,形式多种多样,加之学生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不一致,这就要靠教师的指导,因此,我在学生了解了课本上的有关鲸的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到网上素材库中去寻找鲸的知识,结果学生从中又了解到鲸是可以降温的,齿鲸只吃须鲸的嘴唇和皮肤等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并让学生将这些知识有选择地补画到自己的图画中。从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原则,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条件,利用校内外各种电化设备的优势,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感觉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眼看、耳听、手动,从而增强学生把握学习过程的能力,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乐学,促进各种能力的提高。
夹竹桃教案设计篇五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第四、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而理解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幻想”的乐趣。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4.通过训练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旧知——自定目标。
1.同学们,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说:夹竹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是他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2.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质疑: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要问的?(预设:韧性什么意思?夹竹桃有什么韧性?为什么能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二、自读自悟——感受“韧性”
1.“韧性”是什么意思?板书柔软而结实。
2.课文的哪几小节写到了夹竹桃的韧性?(3、4)。
3.自读第三、四自然段,对比着想想夹竹桃有什么韧性?
集体交流,教师引导,体会三点韧性。(1.默默无闻2.生命力顽强3.花期长)。
(当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己的感悟来说出他们心中的一、二、三点)。
提醒学生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凡是需要理解的更应静下心来读书。
4.在理解的过程中指导朗读。重点抓住以下几句。
a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又,又)。
b生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抓住: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
c生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抓住:无不)。
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看出夹竹桃的花期长的特点的吗?(和第三小节进行对比看出来的)。
5.师生合作,重组教材,对比朗读。
师领读:院子里的花虽然一年三季,万紫千红,却又,惟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一嘟噜花黄了,(),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从春天(),从迎春花()。
6.你最喜欢夹竹桃的哪一点韧性?站起来读一读。
(默默无闻就是“柔”的一面,而顽强的生命力和花期长就是“结实”的一面。)。
8.过渡:通过刚才咱们将韧性的本意和在课文中的意思进行的比较,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其实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更是引发了作者许多的幻想。
三、自主学习,感受“幻想”的乐趣。
1.出示要求,自主学习: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2.汇报: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指名回答。“你站在它下面……”
理解: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
多么美妙的夜晚!请你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好吗?老师给你配乐。
教师叙述: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作者顿时陶醉了,产生了许多的幻想。齐读。看哪些同学已经进入了情境。
3.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说。(想象丰富、意境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情趣)。
师引导朗读:月光下的夹竹桃的黑影本是平淡无奇的,但加入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就变得意趣盎然了。参差的夜影,迷离的花影被想象成了地图、荇藻、墨竹,而小飞虫、小夜蛾则成了远渡重洋的海轮和游过池塘的小鱼。多么贴切、多么新奇的想象呀!这么美的语言要不要再来读读。
自由练习朗读,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邀请同学和你一块朗读,体会分享的快乐。
配乐齐读。
4.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请你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照“我幻想它是……”句式说话。
5.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每人在纸上滴两滴墨汁,用你的嘴去吹,你看到了什么了吗?又想到了什么呢?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带进这个句子里说一说。
6.提高要求,把句子说具体些(也可以试着说一句排比句)。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我们了解了夹竹桃的韧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产生许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会爱上夹竹桃,相信你也会和作者一样爱上夹竹桃的,一起读最后一小节。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大自然中其实还有许多的植物也有夹竹桃这样的韧性。如(菊花梅花雪松小草竹子)拿出你手中的笔,把你所喜欢的那种植物的韧性写出来。(可以是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最值得留恋回忆。
默默无闻柔软。
韧性生命力顽强。
结实花期长。
教学反思:
在朗读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自主朗读,不失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朗读的一个好办法。如《夹竹桃》第五小节,描绘了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一些有意思的幻想,作者分别把它们幻想为地图、水中的荇藻和一幅墨竹。在教学时,我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画,自由朗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无疑是表现他们对文本理解和自己内心感受的一种有效形式。课堂上,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摇头晃脑地朗读,抑扬顿挫地朗读、咬文嚼字地朗读、甚至是带有表演和夸张地朗读,无一不是展示学生个性独特体验的亮点。也就是让学生在把握文本自身意义,作者思维的基础上,通过朗读理解,使作者的思想在朗读者头脑中得以复现或重建,然后用自己的朗读替作者说话,替文本中的人物说话,替文本中的事物说话。
评课意见:
张丽:第5自然段写夹竹桃引起作者的许多奇妙的幻想,也是课文的重点段。陈老师主要引导学生思考两大问题:(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启发学生调集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想象其景其境,在头脑中丰盈意象。(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提挈关键词“地图”、“荇藻”、“墨竹”,让学生喜欢哪一种幻想就读哪一种幻想。边读边想象,使学生进入美的意境,读出美的韵味,充分体会作者的那份陶醉、那份忘我、那份愉悦、那份浮想联翩,从中受到感染,获得情趣。
严祁平:陈老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我幻想他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课本的语言形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使言语间渗透着强烈的人文精神,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自然结合、和谐统一。
曹军:在学习完花的特性后,陈老师适时补充作者季羡林的资料,让学生找出花与人的相同之处,体会季老苦难时不屈服,顺境时不张扬的品性,正是由于他的那夹竹桃似的品行,才被称为“夹竹桃知己。”由花及人,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陈艳:陈老师板书设计合理,整节课的结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都体现在了板书上,而且板书书写特别工整。
曹兴余:在讲完第二自然段以后,陈老师在课件上出示这段内容的填空,让学生完成,加深学生记忆,并抓住所填的重点词语理解,对感悟课文内涵,起到很好的作用。
高邦武:陈老师在引入新课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快速读、自由轻声读、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教师指导朗读并范读,而且每次读文都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针对性强,做到了充分朗读,再让学生到读中去体会、感悟,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夹竹桃教案设计篇六
1、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3、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一、复习导入,再次关注。
板书课题:夹竹桃。
师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用一个词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二、总览全文,引出话题。
1、要求学生在总览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强烈表达作者对夹竹桃情感的一句话——“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2、(课件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指导学生读句。
3、在上述基础上构建阅读话题:用心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道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和能给人许多的幻想。划出相应的句子,在最让你的内心很不平静的语句旁,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三、抓住重点,感悟妙处。
组织交流时,先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当学生交流到相关内容的时候,适时点拨读悟。
(一)对比“万紫千红,花开花落”,感悟“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1、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圈划出表现夹竹桃可贵韧性的词句,对所找句子作小组交流。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夹竹桃与这一段中所描写的十四种花有什么不同?点拨学生结合自读收获交流所感受到的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2)抓住“一嘟噜”、“又一嘟噜”等词句体会夹竹桃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3)抓住“无不”、“无……不……”点拨学生体味这种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所传达的正是作者对夹竹桃花期长、特别能坚持的由衷赞誉,并组织学生结合文本语言,对“无不”、“无……不……”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训练。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4、小结夹竹桃的可贵韧性,点拨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虽不在直接写夹竹桃,却反衬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并感受这种对比衬托在文中的的作用。
(二)想象“叶影花影,神奇幻化”,感悟“参差迷离,充满幻想”。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圈画描写月下夹竹桃的句子,看看月下夹竹桃能引发怎样的幻想。
a、读悟月下引发幻想的特定情景。
抓住“参差”、“迷离”点拨学生感受月下夹竹桃花叶投影的错落有致和扑簌迷离,感受这种特定情景弥漫出的幻化不定,正是文中作者说“我最喜欢月下的夹竹桃”的原因。
b、解读神奇幻想。
(1)点拨学生关注这段写幻想的句子,其内容的展开都是启动了丰富的合理想象,这是将事物写具体的一个重要方法。
(2)指导学生感受这段话中排比的运用,以磅礴的语言气势,渲染了月下夹竹桃花叶影子扑簌迷离,幻化不定的神奇境界。并要求读出这种幻化无穷的气势。
(3)仿照课文描写幻想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描述月下夹竹桃的花影迷离,充满幻想。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四、回归整体,感悟赞美。
1、涵咏中心句,深化主题。
反复吟哦“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夹竹桃”,领会这一句是如此鲜明地揭示了夹竹桃的可贵之处,从而自然体会到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上溯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此时再读句子“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提升夹竹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回归文题,升华情感。
引领学生关注文题,结合对文本的再次总览,领会作者不仅仅在向我们介绍一种植物,更是因有感于夹竹桃的可贵妙处而在传达自己的特定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有个心灵内化的过程,文本情感也能得以升华。
五、课堂延伸,拓展阅读。
(一)在总结课文的基础上,补充了解下列内容:
季羡林先生一生学贯中西,他的文章如《夹竹桃》,质朴而不失典雅,被人称为“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孜孜不倦的一生,1935年10月,季羡林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期间说:“我梦想,……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
(二)布置课外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
花色奇妙有趣。
夹竹桃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参差迷离。
夹竹桃教案设计篇七
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凭借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1、凭借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一、导入:
1、请看,这就是上堂课我们已经认识的一种奇妙有趣的植物。(出示夹竹桃图片)它的叶片像竹叶,花朵如桃。它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艳丽,更谈不上名贵,但它却算得上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就是夹竹桃。
2、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因为作者喜欢夹竹桃的韧性和带来的幻想)(齐读第六自然段,认识中心句。)读完你有什么问题吗?(一、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
(板书:爱夹竹桃、韧性、幻想)。
3、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夹竹桃,来细细地感受它的韧性,同时领略它带来的幻想,好吗?
二、细读课文,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之一,那么,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在哪里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请大家自读课文第四段,拿起你们的笔到书中去划一划吧!划出来后,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夹竹桃的韧性。)。
2、交流:我知道了这段主要讲夹竹桃的韧性难能可贵。
3、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的韧性呢?
能不能向大家说说你是从那些词语听出来的?(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又,又)你真会听,听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就是默默无闻的奉献,它不张扬,正是它“柔”的一面。
(你听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就是生命力顽强,正是它“结实”的一面,你也用朗读来表现吧。)。
4、出示文中重点句子。
(1)读句子,作对比。体会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2)练习用词造句。
5、学到这我们对夹竹桃的认识更深刻了,你能用自己的话,夸夸夹竹桃(从春到秋你都自始至终、始终如一;从你的花期,我看出了你坚韧的品质,那种韧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你的韧性是非常可贵的。)。
6、和那些花比起来,“那些花”指哪些呢?它们留给你的印象又是什么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写院子里那些花呢?请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依次让学生说说读读些春夏秋三季景色的句子,配套出示课件。
(欣赏春天、夏天、秋天院子里的花的繁荣)。
第四自然段有一句话体现了作者的用意,谁能说一说。
[课件显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出示句子)齐读,并把它改成陈述句,再读。
三、继续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夹竹桃“引起我许多的幻想”,也是“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之一。夹竹桃的韧性我们了解了,那么夹竹桃又令作者产生哪些幻想呢?课文那些自然段写作者的幻想?(课件出示,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2、交流:
我知道了这段主要写了夜晚夹竹桃很美和引起作者的许多幻想。
3、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美?
(1)你站在———————许多幻想。
谁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4、“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的夹竹桃带给我们无穷无尽地想象,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6、交流:
(1)、我好像看见了地图,上面有七大州,四大洋,小虫子好像海轮。精妙。
(2)、我好像看到了池塘,树影是塘中荇藻,飞蛾是塘中游鱼。很美妙。
7、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作者充分地发挥想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无限的妙处,就让我们再一次美美的读一读。
小结:作者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夹竹桃的韧性及它带来的无限幻想。让我们再一次来赞美它吧。读最后一节。
四、总结全文。
现在,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
五、知识延伸。
1、改写句子。
(1)大家听了劳动模范的报告,没有一个不激动万分。(用“无不”改写句子。)。
(2)王小华刻苦钻研数学,成绩优秀,参加《小学生数学报》知识竞赛,每次都名列前茅。(用“无……不”改写句子。)。
六、课后作业。
1、阅读《夹竹桃》原文,进一步感受大师的散文风格。
2、背诵第四、五两个自然段。
爱夹竹桃韧性:难能可贵。
幻想:奇特美妙。
夹竹桃教案设计篇八
【教材解读】《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本文语言清新,结构严谨,以淳朴恬淡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全文流淌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
本篇课文有明显的中心句段,我以此为突破口,构建有效阅读话题,引学生穿过纷繁的语言现象,寻语言的本质所在。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现力强,抒发作者强烈感情的重点词句,品味课文的语言,以此为切入点,引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语言本质,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提高技能,实现“工具和人文的统一”。
【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中,出示重点句段,让学生充分接触并整体把握文本,理清文脉;然后紧扣句子“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引出阅读话题,引领学生感受夹竹桃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和“韧性可贵”的特点,让学生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精读探究。听读录音,配乐朗读,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布置作业,促进所学知识的迁移。从而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3、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较好的想象力。
三、知识与技能。
1、做到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部分段落。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认识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品味课文的语言。
3、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夹竹桃的特点,并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2.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2.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夹竹桃图片,以及相关语段)的课件及音频。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谈话,简介夹竹桃。幻灯片出示夹竹桃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结合图片说说所看到和了解的夹竹桃。
2、板书课题。
(二)、精读探究分析。
1、选择自己的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自由读文章,交流、讨论学习。
a.同学们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
(课文的第二、四、五自然段是直接描述夹竹桃的。)。
b.请同学们齐读这几个段落。
(1)“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3、4自然段)。
(2)默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3)课件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课件出示: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5)朗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明确反衬作用。
(6)在和煦的春天,在盛夏和深秋,作者分别写了哪些花来衬托夹竹桃的韧性的?指名读“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读出“应有尽有”的语气。
(7)小结。
第3、4自然段通过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衬托和夹竹桃花期之长,始终如意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3、讲读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件出示):
a.这是什么景象?
b.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3)轻声读第2自然段,体会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4)作者对夹竹桃的想像还不止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作者的许多幻想。出示月夜风景图(课件出示)老师配音乐,朗读第5自然段。学生配乐读课文第5自然段,自主学习:
a.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
b.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哪些幻想?
小组交流,汇报。
(5)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
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靡丽,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6)尝试背上述自然段。
(7)“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又产生了哪些幻想呢?”于是,我出示一张有着树木影子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4、学习第一、六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六自然段,联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课文的最后一节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组织学生讨论后小结: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可以引起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一自然段是文章的总结,照应第1自然段,点明了“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
(三)、总结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朗读第1、6自然段,弄清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3、出文中描写几幅图景的文字,仔细品位,体验衬托和想像的好处。
(四)课堂延伸,拓展阅读。
1、在总结课文的基础上,补充了解下列内容:(课件出示)。
季羡林先生一生学贯中西,他的文章如《夹竹桃》,质朴而不失典雅,被人称为“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孜孜不倦的一生,1935年10月,季羡林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期间说:“我梦想,……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
2、回归文题,升华情感。
引领学生关注文题,结合对文本的再次总览,领会作者不仅仅在向我们介绍一种植物,更是因有感于夹竹桃的可贵妙处而在传达自己的特定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有个心灵内化的过程,文本情感也能得以升华。
(五)、作业。
1、熟读课文,摘抄好词佳句,课后完成背诵。
2、布置课外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
3、写一种你熟悉的花卉,突出你最喜欢的那一面。
【板书设计】。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迷离。
【教学反思】。
《夹竹桃》一文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季羡林先生的作品,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本文语言清新,结构严谨,以淳朴恬淡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本文用美丽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全文流淌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然而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见过夹竹桃,怎样在头脑中形成夹竹桃形象,并且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夹竹桃的韧性以及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的幻想,从而更准确地感知美、表现美,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真切地感受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这些应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读重点句段、感受品味。
教学过程中,用课件出示重点句段,让学生充分接触并整体把握文本,理清文脉;然后紧扣句子“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引出阅读话题,引领学生感受夹竹桃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和“韧性可贵”的特点,让学生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精读探究。听读录音,配乐朗读,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注重让学生在情境中品读语言,欣赏语言。读是语文教学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训练手段,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学生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语文新课标也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掌握技巧。
二、激发想象,有效思维。
有效思维能力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培养有效思维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培养有效思维能力要尊重师生的个性化思维特征,尊重学生。因而,我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有效思维,课上,当我出示了一张月夜风景图时,那皓月当空、月光似水,银色光辉洒满大地的景致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掀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波澜,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当我再问,“你们想亲自去感受一下月夜夹竹桃的美吗”?孩子们按奈不住心中的喜悦,异口同声说“想!”眼中闪烁着期待的目光。而后,我配乐朗读了第五自然段,孩子们有的闭眼倾听,有的看着图片用心感受,享受极了。接下来就是孩子配乐朗读的时候了,配上音乐,孩子们的朗读感觉一下就找到了。在优美的音乐中、在令人产生无数遐想的图片里、在如诗如画的文字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月下夹竹桃的美。
在学完了作者看到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的景象后,我说:“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又产生了哪些幻想呢?”于是,我出示一张有着树木影子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一开始,学生有点困难,同桌商量后,就有同学举起了手,他们的想象丰富,发言精彩,教室里时时爆发出掌声。是啊,孩子就是张开着想象翅膀的天使。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能忽视,一些抽象的,不能用语言描绘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理解,感悟,继而,思想得到升华,想象得以激发,有效思维得到培养。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实施有灵性的教学,倡导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技能提高,实现“工具和人文的统一”。
夹竹桃教案设计篇九
《夹竹桃》是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二、我们都惊叹于它的美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家也种着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一盆白色,它们在眼里是怎样的景象呢?看课文插图,复习第二自然段,相机板书:景象奇趣。
这位语言学家对这两盆夹竹桃有着怎样的感情呢?快速浏览课文。
交流,相机示句: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请大家轻声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能从中读出问题来吗?
师:你们边读课文边思考,所以能从课文中读出问题来。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读书!读课文!)。
师:好啊!就请大家认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读读书、划句圈词,相信你一定能悟出问题的答案来的。(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行读书,研究问题,个个认真投入,相互之间讨论热烈,学习的兴致很高。)。
三、品读课文:
(一)韧性。
问:课文哪句话提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1、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2、(出示第四自然段)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再读读画的句子,细细品味,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旁边。
3、先别急着告诉大家,先与同桌交流交流,看谁体会得深。
4、集体交流。
a第一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1)谈体会。(默默绽放,一点儿也不张扬,常开不败。)。
夹竹桃教案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情感: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季羡林老先生的《夹竹桃》。(板书课题)。
二、引导质疑。
1、通过上一节的学习,知道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吗?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夹竹桃的?(2、4、5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的1、6自然段。
3、自由读1、6自然段,质疑。(预设:既然“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为什么季老先生却“爱上了夹竹桃”?)。
4、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
三、交流感悟。
交流“季老先生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这一问题,根据学生回。
答,相机讲读相应的内容。
(一)花色。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出示红色、白色两盆花)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得越详细越好。
3、火和雪是不相容的,可是你看,(出示两盆花融洽地开在一起)看到这种景象,你有什么感觉?(相机板书:奇妙有趣)。
4、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种奇妙有趣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过渡:夹竹桃奇妙有趣的花色让季老先生喜欢,那他还喜欢夹竹桃的什么呢?我们继续交流。
(二)花期。
1、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表现夹竹桃韧性的词句。
2、交流:
“悄悄地”、“一声不响”可以看出夹竹桃的默默奉献;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无日不迎风吐艳。”看出夹竹桃的顽强;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看出夹竹桃的始终如一和坚持不懈。
3、相机出示两个双重否定句,理解它们的作用。
4、指导读好这两个双重否定句,读出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赞叹之情。
过渡:无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唯有夹竹桃始终如一。它的花期之长,没有任何一种季节性的花朵能与之相比,所以季老先生这样赞叹道:(课件出示,齐读)。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5、默读第3自然段:这段都写了什么?一百多字,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是写夹竹桃的,季老先生是不是写跑题了?(理解这一段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6、在对比和朗读中突出夹竹桃的特点和韧性:
春天,迎春花、桃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花开得花团锦簇,但很快就凋谢了,而——(课件出示,齐读)“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夏天,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夜来香等开得是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可是很快就黯然失色了,而——(课件出示,齐读)“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等到玉簪花和菊花在秋风中怒放的时候,它依然——(课件出示,齐读)“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7、在朗读中进一步感悟夹竹桃的韧性。
无论从春到夏,从夏到秋;无论艳阳高照,还是暴雨倾盆,夹竹桃——(课件出示)。
无日不迎风吐艳。
无不奉陪。
所以,我们这样赞叹它——(课件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奉献以及它顽强的生命力,都让我们感动,那让我们读出发自内心的赞叹——(课件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三)花影。
2、出示课件,创设情境,理解“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3、自由读第5自然段,完成填空。
4、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你还可以幻想到什么?
5、把你想象到的这么美的画面读出来。(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四.总结拓展。
1、看着板书,总结全文。
2、简单介绍作者季羡林。
3、推荐课外阅读季羡林的散文集《二月兰》。
板书设计。
花色 奇妙有趣。
19、夹竹桃 花期 韧性可贵。
花影 参差迷离。
教材简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以淳朴恬淡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全文流淌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现力强,抒发作者强烈感情的重点词句,以此为切入点,引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语言本质,使受到情感感染,习得语文技能,实现“工具和人文的统一”。本教案正期待引导学生借语言文字技能习得与人文生活素材感悟的有机融合,来实践“人文性的开掘是从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流淌出来,学生是自然而然地吮吸到的”这一新课标理念。
夹竹桃教案设计篇十一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文章的中心句,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的原因。。
2、 通过朗读、重点体会第四节描写夹竹桃可贵韧性的句子。
3、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三、 教学过程:
1、 谈话揭题,导入新课。5分。
(1)今天,戴老师看见你们校园里的菊花开得特别漂亮,我好喜欢。能说说你们喜欢些什么花儿吗?喜欢它什么?(师:喜欢是不需要理由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花儿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看着这三个字,发挥一下想象,你觉得它会是一种什么样子花儿?指名说一说(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强、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2)夹竹桃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呢?我们来欣赏一下它的美。
(看录像,直观了解。)。
(3)说一说你在哪儿见过夹竹桃,你对它有什么印象?
(抓住学生回答时的普通、不引人注意巧妙地进行过渡。)。
(4)出示句子1读一读:
2、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为什么喜欢夹竹桃吗?12分。
出示句子2读一读: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板书:“爱”、“韧性、幻想”(强调理解“韧”字的含义。)。
(1)自读课文看一看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了夹竹桃呢?
(2、4、5小节)。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价,并读准有关生字。
适时板书生字正音:(参差、荇、奉、蛾、乍)。
(3)读后议一议各小节都写了什么?
过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3、4节)。
(组织学生讨论)。
3、精讲课文第3节。5分。
(1)第3小节没有写夹竹桃,它又写了什么呢?它和夹竹桃又有什么关系呢?(出示第3节课文,指名读,读准“榆、锦、腊、簪的字音。)。
应有尽有、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3)你还想用那些词赞美这些花儿?(指名说几个词)。
指导朗读:这么多美的花儿,这么多美的词儿,能不能用你的语言来打动我们的心?谁有勇气来试一试。
过渡,质疑:这美不胜收的满院鲜花和夹竹桃又有什么关系呢?
(更能对比衬托出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4、精读第4节。15分。
(1)出示第4节课文,指名读一读,想一想这一节围绕哪两个字来写的?(结合板书突出“韧性”)。
(2)再读这一节,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学生读文画句子,指名读,交流。)。
(3)出示两个重点句子,指导学生理解。
句子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句子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a读一读,讨论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b体会“无……不……”、“无不”的作用。
c练习用上面的两个词造句。
(4)读了上面的句子,在你内心涌动的是什么?
(涌动着对夹竹桃韧性的喜爱、敬佩之情……)。
(5)齐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含义。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小结:再读,夹竹桃可贵在什么地方?(韧性)所以作者深深爱上了夹竹桃!(读出夹竹桃的可贵,读出你对它的喜爱,读出你对它的敬佩!齐读第4节课文。)。
5、课外拓展:你知道还有哪些植物像夹竹桃一样具有可贵的韧性?3分。
(雪松、竹子、月季花、广玉兰、万年青、香樟……)。
老师向你们推荐两首小诗,读一读:
青松 竹石。
(陈毅) (郑燮)。
大雪压青松, 咬定青山不放松,
青松挺且直。 立根原在破岩中。
要知松高洁, 千磨万击还坚劲,
待到雪化时。 任尔东西南北风。
结束: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有可贵的韧性,它还引起了作者许多奇妙的幻想,作者又幻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下课,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韧性。
夹竹桃 爱 。
幻想。
夹竹桃教案设计篇十二
一、设计理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助、共同探讨、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教材简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散文。其中第四、第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韧性和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是文章的重点,而感悟夹竹桃的韧性又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品味语言文字,朗读感悟蕴涵在夹竹桃身上的嘹亮的生命之歌,带着学生在摇曳的夹竹桃下张开想象的翅膀,流连于幻想的世界。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难点:理解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文,质疑。
出示首尾两段。自由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学生质疑:
(2)夹竹桃有怎样的韧性?
(3)为什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有哪些幻想?
(二)自主读文,晰“路”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并试着初步解决刚才提出的疑问。
2、全班交流:你知道作者写了夹竹桃的哪些方面吗?(花的颜色,花的韧性,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的幻想)文章除了写夹竹桃之外,还写了什么?(院子里的花)。
(三)品读韧性,悟“情”
1、个体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词句。再细细地品读自己画出的句子,用一两句话简要地批注自己独特的发现和体会。
2、师生共同探讨夹竹桃的韧性,引导学生从三个层面去体会夹竹桃的韧性:首先,抓住“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几句话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到夹竹桃不管季节更替,还是气候变化,它总是始终如一的开。花期之长、生命力之顽强令人赞叹。
其次,结合学过的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和《我爱文竹》,引导学生品味夹竹桃的花品个性:生命之花开的不张不扬,弄得洋洋洒洒,弄得锲而不舍,任凭风吹雨打,悄悄地一声不响、从迎春花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面对纷争它默默不语,甘于寂寞,乐于奉献,谦虚朴实,心境坦然。
最后,引导学生个性化朗读第四自然段。
(四)赏读幻想,入“境”
1、过渡:月光下的夹竹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去领略她月下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2、师生围绕夹竹桃引起“我”的幻想图:“地图、荇藻、墨竹”三幅画面入情入境的朗读、品析。
(1)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2)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3)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夜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3、如此令人神往的境界是谁带给我们的呢?朗读感悟“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1)指名朗读,教师在评读中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2)全班齐读:
同学们,这样的夜晚,这样的花香,你站在它下面,你是否早已醉倒在这花香中了,请你们带着这种沉醉,把心中的感觉美美地读出来!
4、引导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式想象写话。
(播放动画画面:月光下的摇曳的夹竹桃,师深情地配乐朗诵)。
此时此刻,我们也来到了夹竹桃边,如水的月色疏密有致地透过茂密的枝叶,把梦幻般的阴影洒到柔软的地面上,微风轻拂,使得这带上神秘色彩的影子微微晃动。迷人的月色,婆娑的树影,浓烈的花香,阵阵地清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奇特美妙的世界。同学们,拿出你的神笔,插上想象的翅膀,和作者一起飞翔吧。请以《我幻想……》为题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
八、教学反思: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学生个性化阅读中应善于运用相似的理论,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体验,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把课文的文字符号化为言语信息,化为符号所代表的具体事物,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验作者的生活经历。要善于提醒、帮助学生开发学习资源,并借此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师要用感悟式、点评式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内容,或要求学生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或提醒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体会和理解,或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中更要发挥语文学科的文本优势,凭借课文优美的文字,发挥语文教师语言的优势;凭借教师语言的魅力,发挥语文诵读的优势;凭借学生体悟性的朗读,从而形成多角度、多层面的意境和氛围。这虽非直观,但学生往往能够由此生成和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感悟,这是语文教学苦心追求的境界。
夹竹桃教案设计篇十三
【教材解读】 《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本文语言清新,结构严谨,以淳朴恬淡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全文流淌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
本篇课文有明显的中心句段,我以此为突破口,构建有效阅读话题,引学生穿过纷繁的语言现象,寻语言的本质所在。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现力强,抒发作者强烈感情的重点词句,品味课文的语言,以此为切入点,引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语言本质,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提高技能,实现“工具和人文的统一”。
【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中,出示重点句段,让学生充分接触并整体把握文本,理清文脉;然后紧扣句子“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引出阅读话题,引领学生感受夹竹桃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和“韧性可贵”的特点,让学生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精读探究。听读录音,配乐朗读,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布置作业,促进所学知识的迁移。从而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3、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过程与方法。
2、借助画面,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较好的想象力。
三、知识与技能 。
1、做到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2.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2.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夹竹桃图片,以及相关语段)的课件及音频。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谈话,简介夹竹桃。幻灯片出示夹竹桃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结合图片说说所看到和了解的夹竹桃。
2、板书课题。
(二)、精读探究分析。
1、选择自己的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自由读文章,交流、讨论学习。
a.同学们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
(课文的第二、四、五自然段是直接描述夹竹桃的。)。
b.请同学们齐读这几个段落。
(1)“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3、4自然段)。
(2)默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3)课件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课件出示: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5)朗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明确反衬作用。
(6)在和煦的春天,在盛夏和深秋,作者分别写了哪些花来衬托夹竹桃的韧性的?指名读“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读出“应有尽有”的语气。
(7)小结。
第3、4自然段通过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衬托和夹竹桃花期之长,始终如意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3、讲读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件出示):
a.这是什么景象?
b.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3)轻声读第2自然段,体会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4)作者对夹竹桃的想像还不止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作者的许多幻想。出示月夜风景图(课件出示)老师配音乐,朗读第5自然段。学生配乐读课文第5自然段,自主学习:
a.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
b.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哪些幻想?
小组交流,汇报。
(5)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
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靡丽,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6)尝试背上述自然段。
(7)“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又产生了哪些幻想呢?”于是,我出示一张有着树木影子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4、学习第一、六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六自然段,联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课文的最后一节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组织学生讨论后小结: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可以引起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一自然段是文章的总结,照应第1自然段,点明了“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
(三)、总结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朗读第1、6自然段,弄清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3、出文中描写几幅图景的文字,仔细品位,体验衬托和想像的好处。
(四)课堂延伸,拓展阅读。
1、在总结课文的基础上,补充了解下列内容:(课件出示)。
季羡林先生一生学贯中西,他的文章如《夹竹桃》,质朴而不失典雅,被人称为“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孜孜不倦的一生,1935年10月,季羡林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期间说:“我梦想,……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
2、回归文题,升华情感。
引领学生关注文题,结合对文本的再次总览,领会作者不仅仅在向我们介绍一种植物,更是因有感于夹竹桃的可贵妙处而在传达自己的特定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有个心灵内化的过程,文本情感也能得以升华。
(五)、作业。
1、熟读课文,摘抄好词佳句,课后完成背诵。
2、布置课外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
3、写一种你熟悉的花卉,突出你最喜欢的那一面。
【板书设计】。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迷离。
【教学反思】。
《夹竹桃》一文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季羡林先生的作品,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本文语言清新,结构严谨,以淳朴恬淡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本文用美丽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全文流淌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然而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见过夹竹桃,怎样在头脑中形成夹竹桃形象,并且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夹竹桃的韧性以及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的幻想,从而更准确地感知美、表现美,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真切地感受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这些应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读重点句段、感受品味。
教学过程中,用课件出示重点句段,让学生充分接触并整体把握文本,理清文脉;然后紧扣句子“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引出阅读话题,引领学生感受夹竹桃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和“韧性可贵”的特点,让学生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精读探究。听读录音,配乐朗读,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注重让学生在情境中品读语言,欣赏语言。读是语文教学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训练手段,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学生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语文新课标也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掌握技巧。
二、激发想象,有效思维。
有效思维能力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培养有效思维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培养有效思维能力要尊重师生的个性化思维特征,尊重学生。因而,我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有效思维,课上,当我出示了一张月夜风景图时,那皓月当空、月光似水,银色光辉洒满大地的景致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掀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波澜,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当我再问,“你们想亲自去感受一下月夜夹竹桃的美吗”?孩子们按奈不住心中的喜悦,异口同声说“想!”眼中闪烁着期待的目光。而后,我配乐朗读了第五自然段,孩子们有的闭眼倾听,有的看着图片用心感受,享受极了。接下来就是孩子配乐朗读的时候了,配上音乐,孩子们的朗读感觉一下就找到了。在优美的音乐中、在令人产生无数遐想的图片里、在如诗如画的文字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月下夹竹桃的美。
在学完了作者看到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的景象后,我说:“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又产生了哪些幻想呢?”于是,我出示一张有着树木影子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一开始,学生有点困难,同桌商量后,就有同学举起了手,他们的想象丰富,发言精彩,教室里时时爆发出掌声。是啊,孩子就是张开着想象翅膀的天使。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能忽视,一些抽象的,不能用语言描绘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理解,感悟,继而,思想得到升华,想象得以激发,有效思维得到培养。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实施有灵性的教学,倡导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技能提高,实现“工具和人文的统一”。
夹竹桃教案设计篇十四
教材分析:
本课为苏教版第11册中的一篇美文,相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并对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并非难事。然而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见过夹竹桃,怎样在头脑中形成夹竹桃形象,并且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夹竹桃的韧性以及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的幻想,从而更准确地感知美、表现美,则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真切地感受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由眼前景合理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夹竹桃图片)有这样一种花,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艳丽,更谈不上名贵,但它却算得上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就是夹竹桃。
二、自读课文:
看了这些图片,你肯定惊叹于它的美丽,去读读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你更会深深地爱上夹竹桃。轻声读课文,圈画出令你不禁爱上夹竹桃的语句。
指名读。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指名读(出示第六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吗?(一、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让我们先来见识一下夹竹桃的韧性。
三、品读课文:
(一)韧性。
1、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2、(出示第四自然段)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再读读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句:默默绽放,常年不败,不张扬。指导朗读“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第二句: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第三句:别的花无法与之相比。(出示…无不…)指名读,你读懂了吗?换句式说。齐读。
小结:不论天气变化,还是季节更替,夹竹桃依旧迎风吐艳。春天的和风里,它在烂漫的花丛中笑;夏季的暴雨里,它仍然笑意盈盈;秋天的清冷里,它送走了谢幕的花儿们,这不正体现它难能可贵的韧性吗?齐读第四自然段。
夹竹桃教案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文本感受夹竹桃的韧性,体会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有一种植物,它既不高贵的,也不是最美丽的,它却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夹竹桃。
2.见过夹竹桃吗?(见过夹竹桃的同学一般来说较少)。
(出示图)。
3.那位同学,借助课前的预习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夹竹桃?(指名简单介绍)。
师总结:夹竹桃是一种常绿灌木,叶片像竹,花像桃,所以人们给他起了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
4.同学们,夹竹桃是一种极其普通的植物,但在“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却有着别样的一番情趣。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季老先生一起走进他心中的夹竹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把课文打开,默读课文。将你看到的夹竹桃用笔画下来。(生默读圈画。)。
2.交流。(板书:美妙、有趣。
一声不响,迎风吐艳。
花影迷离)。
3.出示词语,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词。(指名读词。)。
三、感受色美。
1.在作者的眼中,夹竹桃是奇妙的。同学们,文章哪一节写出了夹竹桃的奇妙?
2.出示第二节,读了这一段,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画面给你怎么样的感觉?
4.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真让人喜爱,谁用你的朗读将这美妙的画面表现出来?(指名、齐读。)。
四、细品“韧性”
同学们,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让我们走进一墙之隔的大门内,欣赏那一声不响、迎风吐艳的夹竹桃。请同学们翻到课文第四节,用你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夹竹桃的与众不同。(可以读一读、圈画圈画、做做批注、也可以同桌小声交流)。
生自读感悟。
【一品韧性】。
1.好!同学们,我们交流一下。哪些地方你感受最深?
a『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一声不响:夹竹桃就是那样地默默无闻。
又开出一朵,又长出一嘟噜:默默无闻的夹竹桃一年三季没有衰败的时候,总是连续不断地竞相开放着。
谈谈你的感受。
无日不:每日这是一个双重否定。
既然每天就是“无日不”那我们干脆就把“无日不”换成“每日”,你们觉得好吗?
无日不,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谁来将这强烈的语气读出来。(指名)。
同学们,(点红: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不管怎样的环境,夹竹桃始终如一。
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像夹竹桃一样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人或物?请你仿照课文用“无日不”说句话。
c『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一直、一直、无不:开花时间长。(板书:常开不败)。
同学们,从春天一直到秋天,陪伴夹竹桃开放的都有哪些花?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三节。(出示)。
看到了许多的花,有多少种花?(很多)多到了什么程度?文中有个词语叫——应有尽有。
花很美。
3.多美的庭院,让我们美美地把这一段读一读。(指名)。
4.同学们,作者写庭院中这么多美丽的花,他的目的是什么?(衬托)。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节。
同学们,读到这儿,你觉得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如此有韧性,难怪作者那么喜欢它(出示:『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二品韧性】。
1.同学们,其实季羡林先生如此喜爱夹竹桃的韧性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一下季羡林先生。同学们课前也一定搜集了许多关于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哪位同学来交流交流。(指名交流)。
2.是介绍季羡林人生的艰苦历程。
3.同学们,正是这夹竹桃般坚忍的品质支撑着季羡林老人一步步地走向成功。从这平凡的夹竹桃身上,季先生仿佛看到了他自己的影子。
【三品“韧性”】。
2.交流。
五、总结。
同学们,夹竹桃美妙之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六、作业。
背诵课文第四节。
备课资料。
夹竹桃教案设计篇十六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并能规范书写;能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夹竹桃的特点,选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3、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学习夹竹桃默默无闻,坚韧不拨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夹竹桃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一、设疑自探。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夹竹桃》,了解文章按总——分——总的顺序来介绍夹竹桃,体会到作者喜爱夹竹桃。
2、媒体出示中心句:
3引起作者什么样的想象呢?
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同时在读文时,要开动脑筋,边读边想,在文章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3、出于自读提示:
要求:边读边思考这三个问题,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批注,可以勾画出问题的答案,也可写出自己的体会。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点。
二、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作交流。
(二)班级交流。
诵读品味,感受夹竹桃的“婉美”、“韧性”。1、“婉美”是什么意思?你从文中哪句话体会到?婉美是美好的意思。在课文第2段中能体会的到。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段话。读出颜色的有趣,读出作者的喜爱。1)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2)、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花色有趣)3)、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指导朗读第3段,读出它的默默无闻,坚韧不拨的品质。
过渡:夹竹桃的妙处不仅在于它的婉美,有韧性,更表现在让作者产生丰富的想象。作者站在月光下的夹竹桃下面,会想象到什么?请看课件:月光下的夹竹桃。你也像作者那样想象一下。
出示句式:我想象它是------,-------。我想象它是------,--------。
小结:好美的月夜,好奇妙的花影,它让我们打开了思绪的闸门,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神奇的大自然间自由遨游,这一切怎能不让人喜爱?请带着美妙的想象,喜爱的感情朗读这一段。
三、质疑再探。
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四、运用拓展。
1、谈收获。
2、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编题。(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夹竹桃教案设计篇十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由眼前景合理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1.出示夹竹桃的图片问学生: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由此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板书课题:夹竹桃齐读。
问:读了课题你对课题进行分析,你认为文章应该写什么?
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适时板书。
2、简介夹竹桃:这是我国各地常见栽培观赏植物。它的叶、皮、根、花均有毒。
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注意对长句子的停顿朗读。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集体朗读。
(2)说说词语意思。
融洽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怒放。
嘟噜参差乍起韧性。
(3)指名读课文。
通过朗读注意学生读书中的问题及时纠正。
1、自由读课文,想想如何给课文分段。
学生说说自己分段的理由。
教师让学生观察生字,并对难写的生字提出来分析,帮学生分析结构及笔画的匀称。
学生书写。
作业。
1、课作:描红。
2、家作:抄词、默词、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