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论文参考公共关系学论文(实用14篇)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经到了总结的时候了。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结合,可以让总结更全面、准确。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读书推荐,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阅读的乐趣。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公共关系学论文篇一
公共选择理论从理性的经济人假设出发分析公共管理组织的行为,公共管理组织也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面。体制及制度上的缺陷造成乡村两级公共组织为各自利益进行博弈,乡镇政府的越位侵权和村委会过度行政化是当前乡村关系失范的主要原因。完善制度、规范政府行为、培育自治性组织和提高乡村人员素质是治理乡村关系失范的必由之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浪潮的推动下,中国乡村社会正处于急剧的社会变迁之中,经济发展、体制改革、民主法制等逐步深入基层社会。在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型期,建设一个和谐的乡村社会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乡村关系治理的现实实践中,乡村关系到却出现了一些失范现象。其中乡镇政府的越位侵权和村委会的过渡行政化是当前乡村关系改革和发展的难题,严重制约了乡镇行政效能的有效履行和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公共选择理论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将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狭义的公共选择理论是作为行政管理学的一个流派而存在,它将公共选择的方法应用于公共行政管理领域,关注的重点是政府的管理活动及各个领域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公共选择即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公共选择理论的宗旨是把市场制度中人的行为与政治制度中政府的行为纳入同一分析轨道,即经济人模式。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行为假定是:人是关心个人利益的,是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者,即理性的经济人。公共选择理论家基于这个出发点,分析了公共管理组织的行为,他们认为,公共管理组织及其组织者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充满公益心,相反他们的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追逐自己的私利,他们首先追求的是个人利益和组织机构的利益,然后才会照顾公众的利益。公共选择理论假定适用于不同的领域,既适用于政府部门组织也适用于非政府部门的自治组织。
乡村关系失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乡镇政府的越位侵权,具体说主要集中在对村委会人事权、财xxx以及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非法干预上,体现在村民自治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各个环节之中;二是村委会的过渡行政化和“过渡自治化”,前者指村委会成为乡镇政府的一个下属办事机构或一级“准xxx组织”,后者指村委会单纯从本社区利益出发,不愿接受乡政府指导,对承担的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的职责抱着消极、冷淡的态度。
从乡村关系失范的具体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两个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公共管理组织都力图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将自身权益影响或扩展到对方。当然,在追求自身组织利益而努力去影响或限制它组织利益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组织中的人,是受到他们自身利益的驱动、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从而造成乡村关系失范。
公共选择是相对于市场选择而言,一般来说,在市场选择中当市场机制不健全或市场还未成熟时,经济人就会在市场缺陷中寻求利益最大化,抑或投机,而不是靠公平竞争获利。同理,政治体制的不完善,也给公共组织或公共管理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提供可乘之机。
(一)压力体制下乡镇政府强权。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乡村地区基层xxx组织,处于我xxx力运作体制中的最末环节。长期以来我xxx力运作体制在某种程度上可称为压力型体制,其主要特征在于各级政府为完成上级下达的经济赶超指标,采取数量化任务分解的管理方式和物质化的绩效评价体系。这决定了国家在农村的各项发展目标、计划、任务最终要靠乡镇政府加以贯彻落实,也迫使乡镇领导和乡镇干部想方设法去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任务,如计划生育、征兵、粮食种植,税款征收等。为此,乡镇利用对村干部的去留决定权和工资报酬权将指标再度分解分配给村民自治组织特别是村委会,并利用强有力的行政命令手段督促其执行,这就造成村民自治组织自治权限大大缩小,从而使乡政府与其的角色关系扭曲。
(二)乡村治理法制建设存在缺陷。
实行村民自治之后,理论上说村民自治委员会与作为基层xxx的乡镇政府并无行政隶属关系,二者只是工作上指导与合作关系,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xxx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情。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xxx开展工作。”从此我们可以看出法律对村委会和乡镇政府关系的规定是非常粗略和原则化的,既没有对“指导、支持和帮助”的范围给以合理确定,也没有对村民自治的领域给以明确表述,这在客观上导致规范乡村关系和村民自治的制度供给不足和空隙过大。乡镇政府拥有比村民较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组织资源,再加乡镇权力缺乏有效的约束制衡。这种制度的空隙客观上成了基层干部利益群体谋求自身利益的活动空间,他们能较便利的利用制度空间去对村民实现制度侵权。
公共选择理论关注的中心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在公共部门中恢复竞争,引入市场机制,打破政府垄断,从而将政府的一些职能释放给市场和社会。从总体上看,乡村关系失范主要在于乡镇政府对村委会合法权益的侵蚀造成的矛盾和冲突,治理的关键在于乡村双方的良性互动:
(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职责权限。
要实现乡镇政府与村委会良性互动,首先要确立二者是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是无直接隶属关系的平等法人关系。中国农村社会正处于急剧转型期且地区发展不平衡,乡镇与村集体的利益边界和权限范围往往是模糊的、变动的,现行的法律只是设计较为宽限的法律框架,并没有程序性规定。要明确乡镇与村的角色定位,首先要理清二者的职责权限,一是根据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确立的乡政村治原则精神,各级人大制定关于乡政村治特别是村民自治的实体性法规,明确划分乡镇和村的利益边界及管理权限,哪些事项需要乡镇政府“指导、支持和帮助”,哪能些事项需要村委会“协助工作”。明确的外延和内涵使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乡镇政府得以顺利贯彻,村民利益通过村民自治得以真正实现。这样乡镇政府的依法行政得到村民的认可拥护,违法施政被村民合理拒绝,同时村委会的双重角色大体平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在制度规范上有机衔接起来。
(二)重塑政府形象,建立服务型乡镇xxx组织。
改变政府形象,规范政府作为,首先要在体制上解放乡镇政府,根本的是要改革压力型政治体系,使乡镇从繁重的数字化指标任务中解脱出来。再造政府基层组织体系方面不是继续精简,因为现有框架下精简已经走到末路,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绩效而不是裁减人员,乡镇改革的目标是让乡镇只有最基本的社会事务管理功能,如土地管理、治安管理、救灾、优抚等。乡镇政府不应该对经济增长目标负责,也不应该对自身财政负责,更不应有自我扩张和资源掠夺行为,乡镇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民间组织在资源配置中的角色,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更多地投在提高公共服务与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领域,提高服务能力。
(三)培育自治组织,增强村委会自治能力。
民间自治组织是沟通政府与公民重要桥梁。政府与公民良好合作常常需要一个中介组织的协调,一方面各种民间组织及时把其成员对政府的要求、愿望、建议、批评集中起来转达给政府,另一方面又把政府的政策意向和对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传达给其成员。同时民间组织对政府行为构成强有力的制约,适应了农民丰富多彩的社会需要,民间自治组织大量成长,政府就会受到来自外部的制约,可以抵制、克服政府组织不合理的甚至侵犯群从利益行为。因此国家应从体制上消除对民间组织不合理限制,使各种形式各种功能的农村民间自治组织有宽松的成长发育环境,如村委会、各种农民协会、养殖协会等。在民间组织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规范管理的新体制,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良性互动关系。村委会作为村民法定的自治组织,在村务管理方面更应担负起责任,只要不偏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对村庄重大事项具体负责实施并自觉接受村民监督,加强自我决策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村庄“自主性”,这样才能理顺村庄和乡镇政府关系。
[3]徐学通村民自治中的困境:村委会的行政化倾向[j]行政与法23(1)。
[5]xxx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11月4日九届xxx会五次会议通过。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公共关系学论文篇二
摘要:20世纪80年代,公共关系这门学科传入我国,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公共关系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或多或少带有些鲜明的中国特色,尤其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了诸多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公共关系。
1正面影响。
现代公共关系起源于西方资产阶级的工业社会,虽在我国起步较晚,但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内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在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传统文化是崇尚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孝廉和中庸,它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了正面影响。
1.1“人本”与“民本”
当时的一种较为进步的政治思想,它产生于中国社会的民主政治思想之前。“人本”强调道德实践,甚至推崇为最高地位,毕竟它对于人的精神境界拓展和个体道德修养的完善都有意义。“民本”把民心向背作为政治清明、统治有效与否的一种衡量标准,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社会关系的协调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儒家思想最重视“人”,即“民为邦本”的人文思想。孔子对其宣扬的“仁”曾有过精辟言论:“仁者,人也。”他认为“仁”是人际交往的最高道德准则。孟子秉承前人的思想精髓,于是就有了最著名的“民贵君轻”思想。在儒家思想来看,统治的巩固和政权的稳定皆取决于民,凡君者,要善于体察民情、听取民意、满足民众的诉求。这种力求维护官与民之间关系,前所未有的开明政治主张被后世争相传颂,并不断得以发扬光大。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在开展群众工作时,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走群众路线,并提出“一切为人民服务”。可见“人本”“民本”思想在当代中国公共关系活动中已经根深蒂固,国家工作人员作为公共关系学的主体之一,也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把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放在第一位考虑,按照广大群众的要求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广泛吸收公众参与,接受公众监督。如此,公共关系的两大主体,公职人员与群众才能同气连枝,各类社会组织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才能被社会公众广泛接受并予以大力支持,进而达到塑造公共组织形象的目的。
1.2儒家思想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追求的是“人和”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遵循“和为贵”的人际关系原则,这与公共关系学“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的道德修养也是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津津乐道的。学者们认为,只有通过合乎礼仪的行为才能实现“人和”。如孔孟的“礼之用,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这些传统文化理念早已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况且,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以群体为本位,以家族为中心,人际关系讲伦理,心理风俗重情谊,将这些文化凝聚在一起融会贯通,自然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亲缘、地缘、业缘和物缘文化结构,同时发挥着协调组织内部的功能。因此,“人和”这一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对以沟通协调、塑造形象等为主要职能的现代公共关系,融入中国社会以及百姓生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3儒家所追求的人际关系中也涉及“天人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西汉的董仲舒也曾提出“天人感应”学说。时至今日,我们应从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这一方面来考究。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关注的焦点,与公共关系学相对应的就是环境公共关系。我国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早已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和法规,与此同时众多社会的大型企业、公共组织的决策者、组织者等,他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也在逐步开展各种与环境相关的公共关系活动。
2负面影响。
2.1带有浓厚的“功利性”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利性”十分浓厚,当然这种功利性非彼种功利性,固然有经济效益层面的意思,但更多强调它的实用性,以及对世人的引导性。一部中国哲学史,就是一部讲述为人处事的伦理说教。“正心修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学而优则仕”。乃至于到了近代,在探求国富民强的道路上,我国的知识分子也主张优先学习外国的“船坚炮利”,猎取外国有用的治国理念,对于诸如自由、平等、博爱等类探讨人性的学说并不十分注重。这一偏执追求历经时代的积淀,已生成中华民族的一种心理特征,烙印在国人的脊髓里。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功利性并非不堪,它源于国人执着而强烈的政治使命感以及义利观,“君子讲义,小人讲利”“正其义不谋其利,名其道不计其功”。这些儒家思想恰恰淡化了社会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独立的经济法人地位。但我国的企业法人特别是国有企业,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不仅体制尚未完全适应规范的市场经济准则,更多的是观念上仍未转变。
2.2伦理等级次序观念。
我国传统文化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民主意识还较缺乏,企业在管理上还存在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痕迹。如内部员工的.管理上,未真正树立员工是企业灵魂的观念,积极性的调动、创造性的激发等还有不少问题;在对待顾客的态度上,只了解到顾客是企业的衣食父母这一层面,但思想上并未真正树立起顾客至上的观念;在产品的研发、销售和售后服务上,不免有模仿和哗众取宠的痕迹,歪曲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他们常把欺骗性的活动称之为“公关”。
2.3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称为中道或中和之道。我国儒学文化的核心就是中庸,中庸要求为人处事合理适宜,不偏不倚,是万事万物的“太平和合”境界。中庸之道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公共关系活动是为了参与市场的竞争,从社会竞争意识的强弱来看,一方面决定了社会进步的快慢,另一方面决定了公共关系学发展的道路遥远与否。这种思想表现在第一是“小富则安”,第二是不重视传播。而今是全球信息时代,人们已经融入各种传播形式之中,谁不重视传播,意味着谁与社会生活脱节。曾经有人提出,公共关系是90%靠实干,10%靠宣传。稍显不足的是中庸思想反对宣传。面对全球经济信息化与多元化的传播趋势,中国企业如继续埋头苦干而忽视传播的重要性,那么企业前景将令人担忧。第三是忽视形象设计。中庸思想提倡不显山不露水,国人延续下来这一优良品质,乃至不少企业只重视产品的功能与性能,而忽略产品从研发、加工到包装等步骤的形象设计与宣传,出现产品生产过剩、销售渠道不通畅、货物积压严重、商品生产供大于求等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应意识到,组织的形象建设是公共关系学的重大研究课题。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公共关系学论文篇三
论文主题:浅论大学生个人形象的形成。
摘要:现代青年大学生个人形象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化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成良好的个人形象是社会发展对现代大学生的新要求,也是良好的人际关系需求,是提高自己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如何提高现代大学生的个人形象对大学生个人来说,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青年大学生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文化修养,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是提高个人形象的基本方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我综合素养,对提高整个社会形象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形成个人形象的大学生。
个人形象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和精神风貌,是对人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总结[1]。由此可见,个人形象不仅是一个人的外表和容貌,也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反映和折射,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向他人介绍了自己的便利窗口,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个人社会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间力量,面对竞争激烈的现代化社会,提高自我综合素质的需要,有必要通过提高自我形象来表现自己的才能。
以此来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从何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一)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比于过去一切社会都有了显着的变化,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全球化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文明时代。在信息文明时代,上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下至一个团体,个人,整体形象在相互交流中都显示出日益不可替代的作用,想象设计与塑造成为个人,团体,国家走向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时代形势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我们把个人形象塑造作为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贯彻到业务学习,工作当中的方方方面。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群体,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代大学生在个体形象方面却并没有社会发展要求的方向相一致,出现各种怪异,甚至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的的现象,诸如“破衣破裤,衣衫褴褛,五颜六色”,“随处大声喧哗,怪异尖叫,乱扔纸屑”等不良现象层出不绝,校园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形象,既不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又使整个社会先进文化的建设蒙上了阴影。而在校外,甚至是影响大学生未来前途的招聘上,也出现求职大学生跷二郎腿,嘴里嚼口香糖等不良形象。仅仅上述几例就给当代大学生的个人形象塑造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背道而驰,足以引起整个社会的担忧和重视。
随着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化程度的显着提高,社会越来越要求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形象塑造也逐步提高,既能跟上时代潮流,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又能在竞争加剧的社会大环境保持自己鲜明的个性,展示自己独立的风格和色彩。这已经是在当代社会中自我提升与发展的必备要素之一,并且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的焦点。
(二)良好人际交流的需要。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表述。人是社会的产物,就不可避免的要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流。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中,个人形象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是展示给对方的一张名片。对方从自己的穿着,谈吐,动作中都能对自己性格,生活习惯,爱好等进行初步的判断,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此在各种交际场合中,尤其是大学生求职方面,塑造一个健康,积极,充满活力的想象是很重要的。虽然古话“不要以貌取人”,但是在现代人际交往过程中,第一形象的塑造却发挥着“敲门砖”“指路牌”的作用。
(三)增强综合能力与素质的重要手段。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当代大学生不再是上世纪70.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香饽饽”,过去的金饭碗以前不复存在,整个社会竞争趋势日益加强,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是一个充满危机与风险的社会。在竞争中,个人形象的塑造则明显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国外研究中有这样一个公式,高质量的人生等于体力加智力加形象力。由此可见,个人形象对于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抓住人生机遇,走向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当代大学生要在就业,职场中战胜与自己实力均衡的对手,个人形象气质是很重要的软实力。个人穿着,个人谈吐,都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生存和竞争的需要都迫使当代大学生内外兼修,既要提高自己的硬实力,又要增强自己的软实力,使自己更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得到综合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一)整洁的穿着打扮。
这是良好的个人形象的首要条件。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当代青年大学生,正是塑造良好个人形象的关键时期,穿着不仅体现着个人的习惯爱好,更重要的是它还暗示着一个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如果一个大学生穿着怪异,总是一奇装异服示人,那么他首先给人的是一种特立独行,不宜亲近的感觉,整体形象就已经大打折扣。纵使一个人经济富裕,外表光鲜亮丽,但是给人一种另类的形象,即使是走上人群中也会有伤风景的。整洁的穿着打扮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特质,因此平日穿着打扮不必光鲜,整洁就好,也不必奢华,给人青春活力就行。浓妆艳抹,奇装异服都不该是大学生的整体形象。
(二)优雅的言行。
(一)养成注意日常形象的行为习惯。
大学生的形象是被社会和他人认可的第一要素。塑造个人良好的形象首先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每天早上就应该要有意识的叠好自己的被子,刷牙,洗脸时对着自己的镜子,展现自己的微笑,这就是提升个人形象最基础的一个方面,你要时刻提醒自己,良好的形象不仅带给的是他人对自己的认可,还能带给自己必要的信心,还可以提高自己学习,生活的兴趣,渐而提高自己的能力。许多大学生在校几年都从未意识到“形象”重要性,等到临近毕业时,才“临时抱佛脚”,匆匆忙忙对自身的仪表仪容、谈吐、着装、举止及礼仪礼貌等素质进行速成改造,其效果往往不佳,最终使自己在就职就业这条重要的人生路上败下阵来。
(二)提高文化修养。
演讲。
赛等。所以,大学生想要拥有良好的气质和形象,就必须首先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掌握宽厚而扎实的科学知识。一个人文化素养高了,反映在个人形象上必然会文明、规范、富有时代气息。
(三)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
提升个人的形象往往还要接受他人的检验。个人在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中要意识的注意到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更要欣然接受他们的中肯意见,这是提高自己的形象,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的重要途径。个人往往不会注意到自己的形象缺点,但是在别人眼里,可能会对自己的形象有着不同的看法,意见,甚至是批评建议。我们都要善于聆听他人的意见,更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坚决改正自己的形象缺点,逐渐成为一个注意自我形象的人,以良好的形象展现自己的综合素养。
当代大学生作为明日职场,社会的各界精英,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有良好的个人形象,这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应该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的文化修为,并且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己的个人形象,努力给他人,给社会呈现出我国当代青年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杨凤飞《探析当代大学生个人形象塑造的现代意义》,湖南包装学报,2003年4月刊。
[3]吕子静《大学生个人形象的塑造》,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第一期。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公共关系学论文篇四
公共关系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课程,一门关于如何维护公众形象,和一个组织或个人如何交流沟通的学科(比如一个娱乐界人士,或者一个政界候选人)适用于个人及任何组织。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公共关系学毕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代青年大学生个人形象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化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既是社会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良好人际交往的需要,更是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要手段。为此,研究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个人形象对于大学生个人,对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代青年大学生通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文化修养,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是提升个人形象的基本途径,有利于大学生自我综合素养的提高,对于整个社会形象的提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个人形象塑造;大学生。
个人形象是指能够引起人的思想和情感活动的具体形态和精神风貌,是对人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概括[1].由此可见,个人形象不仅是一个人的外表或容貌,也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反映和折射,更是反映一个人内在修养,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一个便捷窗口,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个人社会关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当代大学生,一方面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间力量,另一方面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化社会,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的需要,都需要通过自我形象的提升来展示自己的才能,以此来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从何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一)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比于过去一切社会都有了显着的变化,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全球化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文明时代。在信息文明时代,上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下至一个团体,个人,整体形象在相互交流中都显示出日益不可替代的作用,想象设计与塑造成为个人,团体,国家走向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时代形势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我们把个人形象塑造作为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贯彻到业务学习,工作当中的方方方面。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群体,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代大学生在个体形象方面却并没有社会发展要求的方向相一致,出现各种怪异,甚至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的的现象,诸如“破衣破裤,衣衫褴褛,五颜六色”,“随处大声喧哗,怪异尖叫,乱扔纸屑”等不良现象层出不绝,校园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形象,既不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又使整个社会先进文化的建设蒙上了阴影。而在校外,甚至是影响大学生未来前途的招聘上,也出现求职大学生跷二郎腿,嘴里嚼口香糖等不良形象。仅仅上述几例就给当代大学生的个人形象塑造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背道而驰,足以引起整个社会的担忧和重视。
随着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化程度的显着提高,社会越来越要求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形象塑造也逐步提高,既能跟上时代潮流,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又能在竞争加剧的社会大环境保持自己鲜明的个性,展示自己独立的风格和色彩。这已经是在当代社会中自我提升与发展的必备要素之一,并且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的焦点。
(二)良好人际交流的需要。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表述。人是社会的产物,就不可避免的要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流。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中,个人形象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是展示给对方的一张名片。对方从自己的穿着,谈吐,动作中都能对自己性格,生活习惯,爱好等进行初步的判断,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此在各种交际场合中,尤其是大学生求职方面,塑造一个健康,积极,充满活力的想象是很重要的。虽然古话“不要以貌取人”,但是在现代人际交往过程中,第一形象的塑造却发挥着“敲门砖”“指路牌”的作用。
(三)增强综合能力与素质的重要手段。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当代大学生不再是上世纪70.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香饽饽”,过去的金饭碗以前不复存在,整个社会竞争趋势日益加强,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是一个充满危机与风险的社会。在竞争中,个人形象的塑造则明显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国外研究中有这样一个公式,高质量的人生等于体力加智力加形象力。由此可见,个人形象对于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抓住人生机遇,走向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当代大学生要在就业,职场中战胜与自己实力均衡的对手,个人形象气质是很重要的软实力。个人穿着,个人谈吐,都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生存和竞争的需要都迫使当代大学生内外兼修,既要提高自己的硬实力,又要增强自己的软实力,使自己更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得到综合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一)整洁的穿着打扮。
这是良好的个人形象的首要条件。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当代青年大学生,正是塑造良好个人形象的关键时期,穿着不仅体现着个人的习惯爱好,更重要的是它还暗示着一个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如果一个大学生穿着怪异,总是一奇装异服示人,那么他首先给人的是一种特立独行,不宜亲近的感觉,整体形象就已经大打折扣。纵使一个人经济富裕,外表光鲜亮丽,但是给人一种另类的形象,即使是走上人群中也会有伤风景的。整洁的穿着打扮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特质,因此平日穿着打扮不必光鲜,整洁就好,也不必奢华,给人青春活力就行。浓妆艳抹,奇装异服都不该是大学生的整体形象。
(二)优雅的言行。
(一)养成注意日常形象的行为习惯。
大学生的形象是被社会和他人认可的第一要素。塑造个人良好的形象首先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每天早上就应该要有意识的叠好自己的被子,刷牙,洗脸时对着自己的镜子,展现自己的微笑,这就是提升个人形象最基础的一个方面,你要时刻提醒自己,良好的形象不仅带给的是他人对自己的认可,还能带给自己必要的信心,还可以提高自己学习,生活的兴趣,渐而提高自己的能力。许多大学生在校几年都从未意识到“形象”重要性,等到临近毕业时,才“临时抱佛脚”,匆匆忙忙对自身的仪表仪容、谈吐、着装、举止及礼仪礼貌等素质进行速成改造,其效果往往不佳,最终使自己在就职就业这条重要的人生路上败下阵来。
(二)提高文化修养。
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能力是个人形象的重要体现。文化涵养高的人,谈吐之中自有一种人文气息,不知不觉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人一种亲切之感;相反没有文化涵养的人,无论是说话还是动作,都能把他庸俗,低劣的人性展现的淋漓尽致,无意间给人际交往带来了障碍。因此,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可以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的文化经典,接受人类经典文化的熏陶,涵养自己的人文修为,也可以通过参见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诸如文化联谊,读书会,演讲赛等。所以,大学生想要拥有良好的气质和形象,就必须首先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掌握宽厚而扎实的科学知识。一个人文化素养高了,反映在个人形象上必然会文明、规范、富有时代气息。
(三)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
提升个人的形象往往还要接受他人的检验。个人在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中要意识的注意到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更要欣然接受他们的中肯意见,这是提高自己的形象,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的重要途径。个人往往不会注意到自己的形象缺点,但是在别人眼里,可能会对自己的形象有着不同的看法,意见,甚至是批评建议。我们都要善于聆听他人的意见,更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坚决改正自己的形象缺点,逐渐成为一个注意自我形象的人,以良好的形象展现自己的综合素养。
当代大学生作为明日职场,社会的各界精英,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有良好的个人形象,这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应该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的文化修为,并且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己的个人形象,努力给他人,给社会呈现出我国当代青年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形象。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杨凤飞《探析当代大学生个人形象塑造的现代意义》,湖南包装学报,2003年4月刊。
[3]吕子静《大学生个人形象的塑造》,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第一期。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公共关系学论文篇五
1、论公关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正确运用。
2、论企业文化建设与公共关系教育。
3、大众媒体与外交。
4、非政府组织与外交。
5、品牌的文化标志性对消费者品牌评价的影响。
6、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关意识。
7、论领导者个人形象的塑造及其对组织形象的影响。
8、论危机公关中的传播原则与方法。
9、论广告运作策划中应有的公关意识。
10、论公关谈判的本质及其基本原则。
11、论公关写作在公关活动中的重要功能与作用。
12、论公关员的公关口才及其培养。
13、论中国申请入世谈判中的谈判艺术。
14、从对中国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批评看强化对国民进行公关教育的必要性。
15、试论公共关系在企业形象建设中的作用。
16、公共关系在品牌链中的有效运用。
17、论决策者的公共关系意识。
18、试议公共关系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20、公共关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21、关于公关的误区。
22、公共管理中的组织形象研究。
23、公共管理中的城市形象研究。
24、公共管理中的国家形象研究。
25、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形象管理。
26、公关人员素质初论。
27、我国企事业公关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8、政府与大众媒体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29、城市形象与政府。
30、政府、传媒与公众的关系管理。
31、整合营销传播(imc)的战略与策略。
32、政府和企业的议题管理研究。
33、现阶段公关理论与公关实践的不足。
36、服务行业公关特征。
37、社会不正之风与公共关系。
38、公关人员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39、传媒对公共情绪的宣导抚慰功能研究。
40、广东省文化品牌的建设与传播研究。
41、舆情分析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研究。
42、政府危机传播困境研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效果研究。
45、抗非典过程中的舆论导向研究。
46、试论其他相关学科对公关学科的影响与渗透。
47、媒体上的国家形象。
48、中外媒体报道的比较研究。
49、企业的危机传播和新闻发言人制度。
50、企业“危机公关”的对策研究。
52、对开展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53、树立全员公关意识积极应对纠纷。
54、论我国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环境。
55、浅析电视民生新闻。
56、广州城市品牌定位。
57、案例分析--某事件中的说服。
58、媒体与政策议程的设定。
60、大众传媒组织与环境问题构建。
61、试析组织成员形象对组织形象的影响。
62、试论政府公关工作的现状及其薄弱环节。
63、政府与大众媒体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64、危机公关与议题管理和议题设置。
65、政治、政策议题传播。
66、媒体报道议题的比较研究。
67、品牌传播。
68、政府官员的口才与政府形象的塑造。
69、领导者的口才艺术。
70、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口才。
71、舆论监督与公共行政。
73、组织内部公众探讨。
74、亚运会的整合营销传播。
75、怀旧在老字号传播中的作用。
76、企业沟通策略研究。
77、非企业单位(政府、事业单位、军队、民间团体等)公关工作的特点。
78、改革与公关实践。
79、公关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初探。
80、公关机构的内部建设。
81、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82、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以富,本田事件为例)。
83、“中国制造”的国际传播研究。
84、企业社会公益传播策略研究。
85、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探讨。
86、“面子”与中国人的日常行为(可以从一个小的方面去写,如消费行为,送礼行为等)。
87、中国社会的分层问题。
88、农民工的城市适应问题。
89、公关礼仪与企业形象。
90、办公室礼仪与企业日常管理的关系。
91、企业凝聚力的建构。
92、晶牌营销的社会心理机制探讨。
93、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大众传媒。
94、网络对社会化的影响。
95、网络时代的社会关系重构。
96、中国现阶段失范问题研究。
97、民企与外企的培训模式比较。
98、现代企业中层管理者的激励问题研究。
99、影响个人职业生硬的'因素分析。
100、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经理的素质分析。
101、商务谈判技巧市场运作初探。
102、解析一次成功的谈判案例(可加副标题)。
103、试论谈判技巧在现代商务中的作用。
104、中外商务谈判技巧的比较研究。
105、公共关系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影响。
106、社会转型与公共关系的主体性建构。
107、当代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中国的命运。
108、试论组织结构体制的重塑与公共关系的协调。
109、从企业行为看企业文化的塑造。
110、试论企业文化与人格塑造。
111、谈谈我对企业文化理论的理解。
112、“人世”后,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走势研究。
113、中国式离婚:原因与对策。
114、中国农村与城市妇女自杀比较研究。
115、产品生命周期与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116、人世与中国企业危机应对研究。
117、大众传媒与人的社会化。
118、大众传播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119、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
120、晶牌创建与广告策划。
121、广告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
122、广告与“性”
123、我国广告业发展的状况分析。
124、广告对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影响。
125、中国消费者的广告认同感研究。
126、员工多元化情境下的组织行为。
127、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工作满意度比较研究。
128、组织改革理论视野中的国有企业改革探讨。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公共关系学论文篇六
摘要:作为礼仪之邦,礼仪一直是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礼仪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目前社会工作过程的需要。随着各种社会活动的开展,商务、服务和社交等都离不开各种礼仪,一场大型的活动或者会议配备专业的主持人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反之,也会严重影响活动的开展。本文从专业的礼仪主持人的概念出发,明确礼仪主持人的研究对象,并就礼仪主持人的研究对公关礼仪主持个人素养的提高和主持相关理论的丰富的意义做了详细的讲解,为公关礼仪主持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关;礼仪主持;素质。
引言。
说到主持活动,大家往往会想到电视广播的主持人,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经常接触到的主持人之一。其实就主持而已,早在我国周代就有记载,根据《周记》所记载,在周代就有专门掌握各种活动安排的乐官,主要负责包括乐器歌舞的演练,而这些活动如果以目前的眼光去定义,可以认为是礼仪主持人所负责的工作,这可以认为是我国礼仪主持的鼻祖。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直到80年代,首先在广播电视领域形成了我国具有现代性质的主持人,并随着逐步繁荣,形成了一批偶像明星等,在特定的区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而对于主持人的称呼似乎也变成了电视广播领域的专业代名词。而回顾一下历史以及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公关礼仪方面同样需要专业的主持人。作为一种现在社会交流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公关礼仪主持人对公关活动的开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礼仪、公关礼仪和公关礼仪主持等三个概念入手,理清相关概念,逐步明确公关礼仪的定义。并根据公关礼仪的相关概念,从研究公关礼仪主持的研究意义出发,就研究公关礼仪对公关礼仪主持的个人素养和发展,以及对主持理论方面的丰富方面做了阐述,说明了研究公关礼仪主持的重要性。
相关概念。
(1)礼仪。
在我国,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仪从古至今对我们日常的社会回答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礼仪的定义,要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根据社会文明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的进程的步伐加快,目前来说给礼仪的定义为:礼仪是受历史文化、区域风俗和时代发展等影响,形成的.人们认可的一种符合大家行为准则的,被人们认可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礼仪是公关礼仪主持的关键,了解礼仪的发展历程,明确礼仪的基本定义能够有效去理解礼仪主持的具体含义。
(2)公关礼仪。
对于公关的概念,目前还未达成一致的看法,可以认为其是一种活动、学说或者一个职业等,是一种社会关系活动,通过传播媒介达到交流合作的目的,更多的是一种公共关系。公关礼仪主要是在从事公关关系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具有一定的道德规范、礼貌用语等,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追求一定的艺术和美感的一种礼仪,是礼仪的一个重要的分支结构。与其他礼仪相比,其追求不拘一格、有备而来和全员施礼等,与公关礼仪活动密不可分。
(3)公关礼仪主持。
公关礼仪主持是指在公关礼仪活动中,负责整个活动过程,包括组织、掌握、交流和驾驭等,能够起到让活动顺利进行,达到一定的期待效果的活动。简单的说是公关礼仪活动的主持者。具体细分来说可以从以下来理解公关礼仪主持的定义:根据活动类型和形式,主持人在台前或者台后进行一系列的指挥引导和掌握活动的一系列行为;礼仪主持人在活动过程中并不是主角,即不是核心人物,但是处于主导地位;礼仪主持人在现场需要应用各种主持技巧去使得现场的氛围符合活动的性质,并且在出现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的处理,保证活动有序的开展。
公关礼仪主持研究意义。
公关礼仪主持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公关礼仪主持所从事的主持活动。研究公关礼仪主持的必须性主要体现在当前公关礼仪发展的迅速和公关礼仪相关理论相对较为欠缺。
通过对公关礼仪主持方面的研究能够有效促进公关礼仪活动的发展和公关礼仪主持的个人素养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公关礼仪主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众希望公关礼仪主持能够带来让人耳目一新的活动氛围。这使得公关礼仪在当今社会上表现出很强的市场和价值。作为公关礼仪活动的灵魂,公关礼仪主持的个人素质和现场发挥对活动的成功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公关礼仪行业发展的迅速,造成公关礼仪主持的良莠不齐,因此对公关礼仪主持研究能够提高该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对公关礼仪事业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研究公关礼仪主持能够丰富公关活动,是对公关主持的一种创新体现。目前,通过图书馆和出版社收集到的资料显示,目前的大部分主持理论还是集中在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从声音角度方面考虑,广播主持与公关礼仪主持有共同之处,都要求主持人能够头脑反应灵敏、自然大方和一定的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但是公关礼仪主持工作环境与广播主持不同,它需要现场面对广大的客户、亲朋好友和媒体记者等,是一种公关活动,因此广播主持理论只能为公关礼仪主持提高借鉴而无法指导公关礼仪主持的实现,故对公关礼仪主持的研究也是对主持理论的补充和丰富。
结论。
公关礼仪主持的相关理论相对滞后,与公关礼仪活动的快速增长不够协调,使得目前公关礼仪主持领域的从业人员表现的参差不齐。与广播主持不同,如何有效的开展一场公关活动,这对公关礼仪主持提出各方面的要求。本文从公关礼仪主持的各个概念入手,剖析公关礼仪的概念,加深对公关礼仪的认识,同时从公关礼仪主持的个人素养和公关礼仪理论的创新方面,说明研究公关礼仪的意义,为新的市场经济下的公关礼仪主持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曾俊杰.论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要素[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
[2]张政法。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生命活力[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贾云。现代公关礼仪[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公共关系学论文篇七
摘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下重要的经济细胞,提升其形象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加强公共关系管理。为此,剖析了公共关系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现状及重要性,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公共关系;管理。
1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中小企业是我国公有制的经济制度的补充,有促进市场竞争、企业及商品的多元化等的作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竞争中相得益彰,发展与大企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是提升大企业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大中型骨干企业体现了国家的实力,无数个中小企业则为经济注入了活力。如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就是由无数个中小企业汇成的一个形象。经济学分析告诉我们企业必须有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布的企业群,才能保持市场经济的平衡,否则,只有大型企业,没有中小型企业,就像人只有骨骼没有肉一样,市场就不成其为市场的。因此,中小企业的存在对于维持经济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2中小企业在公共关系发展中的现状及重要性。
我国中小企业在公共关系定位上存在着不足。第一,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真正的企业公共关系部门。中小企业的成立、运营的目的,是利用地方资源简单地开采,有的是应急型的,存在时间短,所制定的一些公共关系方面的策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短期性和盲目性。第二,有些中小企业已经开始对公共关系进行定位研究,但是其理念不新,指导思想、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都只能停留在理论上。第三,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法规政策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目前,我们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主要解决的是,如何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材料和员工的工资问题。
要提升中小企业的形象,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软形象和硬形象,尤其是从软的方面着手更好,易被顾客接受。主要表现为企业的人文环境、企业文化等方面。目前中小企业形象的现状主要表现在:(1)当前的经营战略与中小企业形象不能有效地配合。(2)没有一个便于顾客识别的中小企业形象,导致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3)由于中小企业资金不足,小规模经营等特点,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无暇顾及中小企业的形象。(4)中小企业形象已经落后于时代的需要。(5)中小企业形象不好,员工士气低落。(6)中小企业名称陈旧保守、且与商品的形象不符。(7)中小企业的知名度太低。(8)中小企业形象在近期受损,想设法恢复良好的中小企业形象。(9)商标与商品形象之间有不匹配的现象。(10)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活动性较差,在形象的竞争力及认知程度上,处于劣势。而中小企业一般只有6―7年的寿命,提升其形象很难。企业标志是企业或商品的文字名称、图案记号或两者相结合的一种设计,用以象征企业或商品的特性。企业标志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合法性原则;可呼性原则;易识性原则;普适性原则和习俗原则,要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
3中小企业在管理中应采取的公共关系的建议。
3.1塑造中小企业形象应坚持的原则。
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企业产品经营方向与生存发展战略相一致;(2)中小企业各自的具体环境与公共关系策略相一致;(3)发挥中小企业潜在的`核心竞争能力与公共关系措施相一致;(4)特色性原则:各中小企业根据本企业特定的发展目标、特定的公众对象,经营方式和地理位置优势,制定和规划有传统性又有创新性的组织形象;(5)长期性原则:组织形象的树立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应有连续性,要适应市场的变化,不断地完善、充实和更新组织形象;(6)整体性原则:改变目前中小企业中存在的,由各部门分散地进行树立组织的形象工作,形成合力,制定统一的公共关系政策。
3.2提升企业形象,增加创造价值的源泉。
中小企业形象塑造的内容包括:形象主体的形象塑造,表现在企业员工形象塑造和企业领导形象塑造;形象客体的形象设计表现在产品形象的塑造,品牌形象塑造和服务形象塑造;形象延伸的形象塑造表现在竞争形象的塑造,信誉形象塑造和环境形象的塑造。增加创造价值的源泉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建立一支有高工作动力的、富有创造性的管理者团队;有强大竞争力的产品或畅通的销售、服务市场;拥有几项专有技术、专利,项目不能被进入的竞争者复制等。
3.3提升企业形象的措施。
提升企业形象的措施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在对内方面主要是对干部进行教育,如专业知识,管理能力,责任感,协调能力;对员工进行教育:如服务态度,电话礼貌、应接技巧,服务水准,作业精神;在生产福利、工作环境、内部管理、生产设备、废弃物处理,公害对策、研究发展等方面做好做实。在对外方面注重市场调查、新产品开发、促销活动、灵活的流通对策、精明的代理商、金融业、积极的股市对策、适时地开展公益性、文化性的活动。提高危机处理的水平,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有危机的预警机制;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使企业在面对危机时不会失去方向,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成熟的具体表现。
总之,良好的组织形象,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它能够提高消费者对本公司和产品的信心,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让一个消费者光顾一万次,而不是让一万个消费者只光顾一次。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度,信誉度和美誉度,从而诱发购买行为,或产生购买欲望,让中小企业获得高收益。
参考文献。
[1]陈健.试论公共关系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06,(25).
[2]赵健,姚增国.公共关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实践意义[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8).
[3]李晓霞.浅谈公共关系在企业中的运用[j].中国集体经济,2009,(21).
[4]娜日松.浅析企业公共关系的作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1).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公共关系学论文篇八
中小企业是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下重要的经济细胞,提升其形象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加强公共关系管理。为此,剖析了公共关系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现状及重要性,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中小企业是我国公有制的经济制度的补充,有促进市场竞争、企业及商品的多元化等的作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竞争中相得益彰,发展与大企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是提升大企业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大中型骨干企业体现了国家的实力,无数个中小企业则为经济注入了活力。如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就是由无数个中小企业汇成的一个形象。经济学分析告诉我们企业必须有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布的企业群,才能保持市场经济的平衡,否则,只有大型企业,没有中小型企业,就像人只有骨骼没有肉一样,市场就不成其为市场的。因此,中小企业的存在对于维持经济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在公共关系定位上存在着不足。第一,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真正的企业公共关系部门。中小企业的成立、运营的目的,是利用地方资源简单地开采,有的是应急型的,存在时间短,所制定的一些公共关系方面的策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短期性和盲目性。第二,有些中小企业已经开始对公共关系进行定位研究,但是其理念不新,指导思想、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都只能停留在理论上。第三,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法规政策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目前,我们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主要解决的是,如何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材料和员工的工资问题。
要提升中小企业的形象,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软形象和硬形象,尤其是从软的方面着手更好,易被顾客接受。主要表现为企业的人文环境、企业文化等方面。目前中小企业形象的现状主要表现在:(1)当前的经营战略与中小企业形象不能有效地配合。(2)没有一个便于顾客识别的中小企业形象,导致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3)由于中小企业资金不足,小规模经营等特点,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无暇顾及中小企业的形象。(4)中小企业形象已经落后于时代的`需要。(5)中小企业形象不好,员工士气低落。(6)中小企业名称陈旧保守、且与商品的形象不符。(7)中小企业的知名度太低。(8)中小企业形象在近期受损,想设法恢复良好的中小企业形象。(9)商标与商品形象之间有不匹配的现象。(10)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活动性较差,在形象的竞争力及认知程度上,处于劣势。而中小企业一般只有6―7年的寿命,提升其形象很难。企业标志是企业或商品的文字名称、图案记号或两者相结合的一种设计,用以象征企业或商品的特性。企业标志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合法性原则;可呼性原则;易识性原则;普适性原则和习俗原则,要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
3.1塑造中小企业形象应坚持的原则。
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企业产品经营方向与生存发展战略相一致;(2)中小企业各自的具体环境与公共关系策略相一致;(3)发挥中小企业潜在的核心竞争能力与公共关系措施相一致;(4)特色性原则:各中小企业根据本企业特定的发展目标、特定的公众对象,经营方式和地理位置优势,制定和规划有传统性又有创新性的组织形象;(5)长期性原则:组织形象的树立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应有连续性,要适应市场的变化,不断地完善、充实和更新组织形象;(6)整体性原则:改变目前中小企业中存在的,由各部门分散地进行树立组织的形象工作,形成合力,制定统一的公共关系政策。
3.2提升企业形象,增加创造价值的源泉。
中小企业形象塑造的内容包括:形象主体的形象塑造,表现在企业员工形象塑造和企业领导形象塑造;形象客体的形象设计表现在产品形象的塑造,品牌形象塑造和服务形象塑造;形象延伸的形象塑造表现在竞争形象的塑造,信誉形象塑造和环境形象的塑造。增加创造价值的源泉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建立一支有高工作动力的、富有创造性的管理者团队;有强大竞争力的产品或畅通的销售、服务市场;拥有几项专有技术、专利,项目不能被进入的竞争者复制等。
3.3提升企业形象的措施。
提升企业形象的措施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在对内方面主要是对干部进行教育,如专业知识,管理能力,责任感,协调能力;对员工进行教育:如服务态度,电话礼貌、应接技巧,服务水准,作业精神;在生产福利、工作环境、内部管理、生产设备、废弃物处理,公害对策、研究发展等方面做好做实。在对外方面注重市场调查、新产品开发、促销活动、灵活的流通对策、精明的代理商、金融业、积极的股市对策、适时地开展公益性、文化性的活动。提高危机处理的水平,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有危机的预警机制;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使企业在面对危机时不会失去方向,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成熟的具体表现。
总之,良好的组织形象,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它能够提高消费者对本公司和产品的信心,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让一个消费者光顾一万次,而不是让一万个消费者只光顾一次。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度,信誉度和美誉度,从而诱发购买行为,或产生购买欲望,让中小企业获得高收益。
[1]陈健.试论公共关系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06,(25).
[2]赵健,姚增国.公共关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实践意义[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8).
[3]李晓霞.浅谈公共关系在企业中的运用[j].中国集体经济,2009,(21).
[4]娜日松.浅析企业公共关系的作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1).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公共关系学论文篇九
3、新媒体时代警察公共关系问题研究。
4、城管执法部门公共关系危机应对研究。
5、浅析商务礼仪的重要性及其提升途径。
6、浅谈商务礼仪与商务活动。
7、警察公共关系在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中的应用研究。
8、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9、商务礼仪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应用浅析。
10、政府网络公共关系研究。
11、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公共关系沟通网络的完善研究。
12、商务礼仪在现代商业竞争中的影响和应用。
13、政府机构官方微博在政府公共关系中的运用研究。
14、商务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
15、当前我国基层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公共关系研究。
16、高速铁路运营中公共关系危机的管理困境及应对。
17、媒体传播方式的比较及其在警察公共关系中的具体运用。
18、商务礼仪在商务交往中的应用研究。
19、大学生商务礼仪中的个人形象维护。
20、自媒体时代基层政府危机公共关系研究。
21、媒介融合进程中体育公共关系的发展研究。
22、公共关系与新闻报道的关系研究。
23、姚基金慈善赛公共关系研究。
24、论公共关系的真善美价值观。
25、公共关系的公共性本质研究。
26、自媒体背景下政府公共关系治理能力的研究。
27、商务礼仪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应用分析。
28、商务礼仪--人与人艺术的洗礼。
29、中国古代准公共关系探析。
30、国家治理新要求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公共关系研究。
31、学校公共关系管理探析。
32、影响政务微博在政府公共关系建构中有效传播的因素研究。
33、新媒体环境下深圳海关公共关系建设研究。
34、商务谈判的着装礼仪。
35、公共关系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对策研究。
36、基于公共关系理论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形象塑造。
37、近现代东吴大学外部公共关系实践及其特点研究。
38、危机事件处置中的警察公共关系研究。
39、公共关系意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40、警察公共关系构建研究。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公共关系学论文篇十
摘要: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是随着改革开放开始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分散发展到逐步规范的过程。但是现在公共关系的发展主要是侧重在经济组织里的发展,在文化组织的发展还并未得到全面推广。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在文化组织特别是高校里进行公共关系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运用公共关系的理论及实例来对高校公共关系的传播进行实践性分析和全面探讨。
公共关系最早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因为当时在美国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下,让美国的经济从自由竞争转变到垄断,社会民众的利益由此被践踏引起了社会矛盾的加深,在这个时候很多工商企业的领导人意识到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这种情况下,一种代表企业利益,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帮助企业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对话,对公众负责,并从中获取劳务收入的职业―公共关系职业就诞生了。高校作为文化组织其中的一个代表,其公共关系的发展应该得到侧重并逐渐改善中国目前公共关系的这种不平衡的发展。而且高校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涉及员工、师生、家长与学校之间复杂的关系,也可能会暴露出一些问题。而引入公关关系的理论和实践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
它是学校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且长期的应用各种媒体活动或者服务,达到与公众建立真诚沟通、和谐关系、并获得公众对学校的信赖、了解和支持、合作的过程[1]。高校公共关系的目的就是要让学校在公共心目中建立一个良好的组织形象,可以详细的归纳为以下内容:将学校的各种信息提供给公众;将社会上的各种有关消息提供给学校;解决因公众误解对学校形象的影响;争取公众对学校的支持;建立公众对学校的信心;改进公众对学校的观念;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增进公众与学校和社会各方之间的了解;帮助公众深刻认识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结合社会的力量来完善高等教育等。
高校公共关系的主体是指在高校公共关系工作中的主要承担者,而主要承担者的范围要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学校是否能够建设成为一个外部发展取得公认成绩、内部管理和谐统一的优秀高校,都是全校上下各级的共同作用。而且高校要发挥好自己的效应和智能,做好公共关系,首先就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定位,明确自己的权力和责任。
(三)明确学校的基本情况。
这是高校公共关系传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基础的内容。
首先就是学校的.历史,其中包括学校的成立日期、曾经在学校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突出贡献的人们的业绩和主要事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与学校有重大关联的重要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学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还有学校发展的各阶段的领导人管理方针和政策等等。
然后就是学校的现状,这个现状包括学校的发展目标:比如办学核心理念、校风校训、专业设置、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和力量、特色教育和专业、学生的能力情况和就业前景、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科研状况和成就、财务能力、人事管理状况等等,都是属于学校现状的范畴内。这些都是在公共关系发展中首先需要明确的内容。
(四)调查高校形象现状。
高校形象就是指高等院校内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学校的总体印象和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高校教职工对学校的印象评价;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印象评价;学生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对学校的印象评价;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对学习印象的评价。这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代表了学校的综合能力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
西安交通大学曾经举办过一次对全校范围内的学风和教风情况进行调查的活动,其中在调查教师的授课风格对学生缺课的影响方面:所得到的调查结果表明,从来不迟到缺课的学生对老师讲课风格优秀与否的评价中,满意度要高于经常迟到缺课的学生评价。当然与之相应,经常缺课或者迟到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枯燥的评价程度高于从不迟到的学生。
有此可以看出公共关系的调查工作中对学校现状的调查让西安交通大学了解到了教风与学风之间的关系和比重,为进一步改善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决策依据。
因此公共关系工作有助于高校充分了解自身的各方面现状,为解决问题、提升形象打下了基础。大学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也可以通过公共关系调查的形式来深入了解,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二)公共关系策划有利于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南方医科大学在亚运会举办之际,举行了“南方杯大学生第二届毽球风采赛”主题是“传播中国毽艺,我为亚运添光彩。”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与推广,让中国的传统运动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是利用公共关系策划和谐校园氛围,树立学校形象的一种方法。
公共关系工作中的策划工作可以让高校更加理性和科学的安排日常的工作,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并获得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支持和好感,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增强学校的内部团结,并树立良好的校园形象。
参考文献:
[2]王冀生.大学理念在中国[m].北京:高等骄傲与出版,:;(3)。
[3]甄珍.公共关系实务[m].北京大学出版社,9月第一版。
[4]潘武玲.大学办学特色的多视角审视[j].大学教育科学,第6期。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公共关系学论文篇十一
摘要:作为礼仪之邦,礼仪一直是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礼仪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目前社会工作过程的需要。随着各种社会活动的开展,商务、服务和社交等都离不开各种礼仪,一场大型的活动或者会议配备专业的主持人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反之,也会严重影响活动的开展。本文从专业的礼仪主持人的概念出发,明确礼仪主持人的研究对象,并就礼仪主持人的研究对公关礼仪主持个人素养的提高和主持相关理论的丰富的意义做了详细的讲解,为公关礼仪主持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关;礼仪主持;素质。
引言。
说到主持活动,大家往往会想到电视广播的主持人,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经常接触到的主持人之一。其实就主持而已,早在我国周代就有记载,根据《周记》所记载,在周代就有专门掌握各种活动安排的乐官,主要负责包括乐器歌舞的演练,而这些活动如果以目前的眼光去定义,可以认为是礼仪主持人所负责的工作,这可以认为是我国礼仪主持的鼻祖。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直到80年代,首先在广播电视领域形成了我国具有现代性质的主持人,并随着逐步繁荣,形成了一批偶像明星等,在特定的区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而对于主持人的称呼似乎也变成了电视广播领域的专业代名词。而回顾一下历史以及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公关礼仪方面同样需要专业的主持人。作为一种现在社会交流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公关礼仪主持人对公关活动的开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礼仪、公关礼仪和公关礼仪主持等三个概念入手,理清相关概念,逐步明确公关礼仪的定义。并根据公关礼仪的相关概念,从研究公关礼仪主持的研究意义出发,就研究公关礼仪对公关礼仪主持的个人素养和发展,以及对主持理论方面的丰富方面做了阐述,说明了研究公关礼仪主持的重要性。
相关概念。
(1)礼仪。
在我国,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仪从古至今对我们日常的社会回答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礼仪的定义,要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根据社会文明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的进程的步伐加快,目前来说给礼仪的定义为:礼仪是受历史文化、区域风俗和时代发展等影响,形成的.人们认可的一种符合大家行为准则的,被人们认可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礼仪是公关礼仪主持的关键,了解礼仪的发展历程,明确礼仪的基本定义能够有效去理解礼仪主持的具体含义。
(2)公关礼仪。
对于公关的概念,目前还未达成一致的看法,可以认为其是一种活动、学说或者一个职业等,是一种社会关系活动,通过传播媒介达到交流合作的目的,更多的是一种公共关系。公关礼仪主要是在从事公关关系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具有一定的道德规范、礼貌用语等,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追求一定的艺术和美感的一种礼仪,是礼仪的一个重要的分支结构。与其他礼仪相比,其追求不拘一格、有备而来和全员施礼等,与公关礼仪活动密不可分。
(3)公关礼仪主持。
公关礼仪主持是指在公关礼仪活动中,负责整个活动过程,包括组织、掌握、交流和驾驭等,能够起到让活动顺利进行,达到一定的期待效果的活动。简单的说是公关礼仪活动的主持者。具体细分来说可以从以下来理解公关礼仪主持的定义:根据活动类型和形式,主持人在台前或者台后进行一系列的指挥引导和掌握活动的一系列行为;礼仪主持人在活动过程中并不是主角,即不是核心人物,但是处于主导地位;礼仪主持人在现场需要应用各种主持技巧去使得现场的氛围符合活动的性质,并且在出现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的处理,保证活动有序的开展。
公关礼仪主持研究意义。
公关礼仪主持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公关礼仪主持所从事的主持活动。研究公关礼仪主持的必须性主要体现在当前公关礼仪发展的迅速和公关礼仪相关理论相对较为欠缺。
通过对公关礼仪主持方面的研究能够有效促进公关礼仪活动的发展和公关礼仪主持的个人素养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公关礼仪主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众希望公关礼仪主持能够带来让人耳目一新的活动氛围。这使得公关礼仪在当今社会上表现出很强的市场和价值。作为公关礼仪活动的灵魂,公关礼仪主持的个人素质和现场发挥对活动的成功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公关礼仪行业发展的迅速,造成公关礼仪主持的良莠不齐,因此对公关礼仪主持研究能够提高该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对公关礼仪事业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研究公关礼仪主持能够丰富公关活动,是对公关主持的一种创新体现。目前,通过图书馆和出版社收集到的资料显示,目前的大部分主持理论还是集中在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从声音角度方面考虑,广播主持与公关礼仪主持有共同之处,都要求主持人能够头脑反应灵敏、自然大方和一定的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但是公关礼仪主持工作环境与广播主持不同,它需要现场面对广大的客户、亲朋好友和媒体记者等,是一种公关活动,因此广播主持理论只能为公关礼仪主持提高借鉴而无法指导公关礼仪主持的实现,故对公关礼仪主持的研究也是对主持理论的补充和丰富。
结论。
公关礼仪主持的相关理论相对滞后,与公关礼仪活动的快速增长不够协调,使得目前公关礼仪主持领域的从业人员表现的参差不齐。与广播主持不同,如何有效的开展一场公关活动,这对公关礼仪主持提出各方面的要求。本文从公关礼仪主持的各个概念入手,剖析公关礼仪的概念,加深对公关礼仪的认识,同时从公关礼仪主持的个人素养和公关礼仪理论的创新方面,说明研究公关礼仪的意义,为新的市场经济下的公关礼仪主持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曾俊杰.论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要素[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1)。
[2]张政法。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生命活力[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贾云。现代公关礼仪[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公共关系学论文篇十二
摘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下重要的经济细胞,提升其形象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加强公共关系管理。为此,剖析了公共关系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现状及重要性,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公共关系;管理。
1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中小企业是我国公有制的经济制度的补充,有促进市场竞争、企业及商品的多元化等的作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竞争中相得益彰,发展与大企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是提升大企业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大中型骨干企业体现了国家的实力,无数个中小企业则为经济注入了活力。如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就是由无数个中小企业汇成的一个形象。经济学分析告诉我们企业必须有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布的企业群,才能保持市场经济的平衡,否则,只有大型企业,没有中小型企业,就像人只有骨骼没有肉一样,市场就不成其为市场的。因此,中小企业的存在对于维持经济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2中小企业在公共关系发展中的现状及重要性。
我国中小企业在公共关系定位上存在着不足。第一,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真正的企业公共关系部门。中小企业的成立、运营的目的,是利用地方资源简单地开采,有的是应急型的,存在时间短,所制定的一些公共关系方面的策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短期性和盲目性。第二,有些中小企业已经开始对公共关系进行定位研究,但是其理念不新,指导思想、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都只能停留在理论上。第三,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法规政策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目前,我们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主要解决的是,如何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材料和员工的工资问题。
要提升中小企业的形象,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软形象和硬形象,尤其是从软的方面着手更好,易被顾客接受。主要表现为企业的人文环境、企业文化等方面。目前中小企业形象的现状主要表现在:(1)当前的经营战略与中小企业形象不能有效地配合。(2)没有一个便于顾客识别的中小企业形象,导致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3)由于中小企业资金不足,小规模经营等特点,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无暇顾及中小企业的形象。(4)中小企业形象已经落后于时代的需要。(5)中小企业形象不好,员工士气低落。(6)中小企业名称陈旧保守、且与商品的形象不符。(7)中小企业的知名度太低。(8)中小企业形象在近期受损,想设法恢复良好的中小企业形象。(9)商标与商品形象之间有不匹配的现象。(10)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活动性较差,在形象的竞争力及认知程度上,处于劣势。而中小企业一般只有6―7年的寿命,提升其形象很难。企业标志是企业或商品的文字名称、图案记号或两者相结合的一种设计,用以象征企业或商品的特性。企业标志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合法性原则;可呼性原则;易识性原则;普适性原则和习俗原则,要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
3中小企业在管理中应采取的公共关系的建议。
3.1塑造中小企业形象应坚持的原则。
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企业产品经营方向与生存发展战略相一致;(2)中小企业各自的具体环境与公共关系策略相一致;(3)发挥中小企业潜在的`核心竞争能力与公共关系措施相一致;(4)特色性原则:各中小企业根据本企业特定的发展目标、特定的公众对象,经营方式和地理位置优势,制定和规划有传统性又有创新性的组织形象;(5)长期性原则:组织形象的树立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应有连续性,要适应市场的变化,不断地完善、充实和更新组织形象;(6)整体性原则:改变目前中小企业中存在的,由各部门分散地进行树立组织的形象工作,形成合力,制定统一的公共关系政策。
3.2提升企业形象,增加创造价值的源泉。
中小企业形象塑造的内容包括:形象主体的形象塑造,表现在企业员工形象塑造和企业领导形象塑造;形象客体的形象设计表现在产品形象的塑造,品牌形象塑造和服务形象塑造;形象延伸的形象塑造表现在竞争形象的塑造,信誉形象塑造和环境形象的塑造。增加创造价值的源泉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建立一支有高工作动力的、富有创造性的管理者团队;有强大竞争力的产品或畅通的销售、服务市场;拥有几项专有技术、专利,项目不能被进入的竞争者复制等。
3.3提升企业形象的措施。
提升企业形象的措施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在对内方面主要是对干部进行教育,如专业知识,管理能力,责任感,协调能力;对员工进行教育:如服务态度,电话礼貌、应接技巧,服务水准,作业精神;在生产福利、工作环境、内部管理、生产设备、废弃物处理,公害对策、研究发展等方面做好做实。在对外方面注重市场调查、新产品开发、促销活动、灵活的流通对策、精明的代理商、金融业、积极的股市对策、适时地开展公益性、文化性的活动。提高危机处理的水平,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有危机的预警机制;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使企业在面对危机时不会失去方向,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成熟的具体表现。
总之,良好的组织形象,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它能够提高消费者对本公司和产品的信心,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让一个消费者光顾一万次,而不是让一万个消费者只光顾一次。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度,信誉度和美誉度,从而诱发购买行为,或产生购买欲望,让中小企业获得高收益。
参考文献。
[1]陈健.试论公共关系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5).
[2]赵健,姚增国.公共关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实践意义[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8).
[3]李晓霞.浅谈公共关系在企业中的运用[j].中国集体经济,,(21).
[4]娜日松.浅析企业公共关系的作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01).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公共关系学论文篇十三
4、城管执法部门公共关系危机应对研究。
5、浅析商务礼仪的重要性及其提升途径。
6、浅谈商务礼仪与商务活动。
7、警察公共关系在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中的应用研究。
8、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9、商务礼仪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应用浅析。
11、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公共关系沟通网络的完善研究。
12、商务礼仪在现代商业竞争中的影响和应用。
13、政府机构官方微博在政府公共关系中的运用研究。
14、商务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
15、当前我国基层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公共关系研究。
16、高速铁路运营中公共关系危机的管理困境及应对。
17、媒体传播方式的比较及其在警察公共关系中的具体运用。
18、商务礼仪在商务交往中的应用研究。
19、大学生商务礼仪中的个人形象维护。
20、自媒体时代基层政府危机公共关系研究。
21、媒介融合进程中体育公共关系的发展研究。
23、姚基金慈善赛公共关系研究。
24、论公共关系的真善美价值观。
25、公共关系的公共性本质研究。
26、自媒体背景下政府公共关系治理能力的研究。
27、商务礼仪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应用分析。
28、商务礼仪--人与人艺术的洗礼。
30、国家治理新要求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公共关系研究。
32、影响政务微博在政府公共关系建构中有效传播的因素研究。
33、新媒体环境下深圳海关公共关系建设研究。
34、商务谈判的着装礼仪。
35、公共关系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对策研究。
36、基于公共关系理论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形象塑造。
37、近现代东吴大学外部公共关系实践及其特点研究。
38、危机事件处置中的警察公共关系研究。
39、公共关系意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公共关系学论文篇十四
公共关系是一种意识、一门学问、一种观念、也是一种在使自己发展的同时使他人也得到实惠和效益的思想。公共关系又是一种技术方法,一种“使自身发展的同时使他人也得到实惠和效益的思想”转化成一种实践性的专业技能。通过学期学习公共关系,使我不仅对公共关系产生了系统的认识,也学到了不少处理公共关系的方法。老师的一些实例讲解,增加了我对公共关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学习和研究公共关系的兴趣。在查阅了一些公共关系的典型案例和理论后。我意识到仅学习到这些是不够的,公共关系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创新的学科,要想把公关理论变成自己的知识,需要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典型案例。我们更多是从报纸、新闻、电视、网络上获得的一些新案例。每个组织在进行公关活动时,都会选择在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他们的构思、策划、和实施都具有创新性思维,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分析和学习,通过这些方式学习才能使我们的认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实践中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列宁说:“生活之树常青,理论是灰色的”,只有通过在生活中不断获得丰富经验将才能推动理论的不断发展。我们要将公共关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不断体会、学习和提高。
公共关系最重要的是协调沟通,除了协调外最重要的就是注重感情沟通。人感情动物,组织与个人之间同样也是有情感关系的。如果双方感情融洽,什么事情都好办;如果感情不好,就会有困难和阻力出现。所以要在公共关系中重视协调心理情感,要运用技巧努力拉近个人与组织的心理距离。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认识到关注意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任何人都是不可忽视的,善意和理智对待每一个人,尤其在处理是非事情的关键时刻,不要掺杂个人好恶情绪去判断。及时的与相关个人做好感情的沟通工作,是处理公共关系时必须要的准备。我们不能忽略那些看似平常的举止行为它都是是我们搞好公关工作的重要前提。运用交际型公关、宣传型公关、服务型公关、社会活动型公关、征询型公关实现组织与公众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以此来获得社会公众的理解、支持和合作的公关活动方式,促进组织长期目标实现或解决突发性事件等工作。
要注重公共关系调研它是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基础因为它为组织提高公共关系工作中的自觉性、克服盲目性提供了必要条件;它为组织了解掌握大量相关信息,为公共关系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成功率。坚持全面性、代表性、客观性、定量化等调研原则来保证公共关系调研资料的真实可靠。公共关系是一种新兴的职业,这种公认为的为“朝阳产业”为代表职业正在蓬勃发展,并不断得到社会的重视。公共关系还可以理解为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尊重、理解、支持、合作”是它的深层次含义。我们要认识到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公共关系是一种形象、一种舆论、一种评价、一种信誉度;大方面讲公共关系就是是科学和艺术。于是有人说:“不学公关能做人,学了公关做能人。我们在规划未来职业时必须把公共关系作为第一要素来思考,公共关系学则是我们处理公共关系时的秘籍法宝。我们谁都不想做普通平凡而的人,我们的目标是要做一名具有品行优秀、素养较高、技能过硬的“能人”。通过学习公共关系这门学科可以学会很多做人的道理和为人处世的技术方法,来提升完善己。从而应对将来激烈社会竞争中和复杂的社会环境里找到自我、完善和实现自我。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危机公关的处理。通过危机公关的学习,对于促进和提高我们的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组织能力。危机事件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学习危机公关处理对于我们来说,它既有艰难的挑战性也是满充满激情的事业。许多的实际案例都使我们受益匪浅。由于社会经验尚浅在危机的处理还是应对方面不足,但却可以形成一种直观的认识。危机虽然难以避免,但我们要有面对困难和障碍的准备和信心。在处理任和危机公关事务前我们都要做两手准备。汤姆·克鲁斯说过的一句话:“我从不害怕挑战。”在有准备的心态下,危机都只会是挑战而已。随着中国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现代公共关系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当今时代研究和学习公共关系无论对我们国家还是对个人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公共关系有利于中国经济步入世界的经济格局中,也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更利于促进大众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公共关系学是研究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组织如何与公众进行双向传播与沟通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我们掌握一定的公关理论,公关技能技巧,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对职场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总之,在公共关系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上,我的思想和认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搞好公共关系并非一件易事;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处不充满着公共关系;无时无处不在搞公关;公关关系在生活中是那么的有意义。一个学期的学习下来,这门学科对我具有深刻的影响,如刻入印章的文字无法忘记。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道路上,通过学习公共关系会让我深受其益。它或许不能对我现在改变什么,但在我未来职业和生活路上会起到教诲作用。
以上是我对学习公共关系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但仅仅学习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相信只要自己有信念,敢于突破和挑战自己,不断在学习的道路上积累公共关系知识相信在自己的努力下一定会掌握并灵活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坚实的基础。
从人类诞生初至今,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就存在着各种联系,并逐步建立了社会关系。因此,马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足以说明社会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如何处理好社会关系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长久以来,国内外学者都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公共关系的相关问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学期,我们开始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相关理论,并在孔教授的悉心指导下进行学习,孔教授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讲解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受益匪浅,在学习了新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是本人在这一学期学习《公共关系学》的一些心得。
自古以来,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等公共关系都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公共关系在社会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公共关系有利于优化人际关系、重塑企业形象、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促进社会发展和提升公民素质等方面。
1、学习公共关系,有利于优化人际关系。
“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生活的每时每刻都与周围的人和事物发生着各种关系。因此,处理好这些关系变得尤为重要,而学习公共关系能够从理论上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让我们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处理好人际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
2、学习公共关系,有利于重塑企业形象。
现在几乎所有的大中型企业都拥有公关部门,或者其他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在企业中的作用主要是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及时代表公司出面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确保企业形象不受损害。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公关活动的开展,能够起到宣传企业的效应,树立企业形象。公关活动在宣传方面起的作用不言而喻,同时它在宣传效应方面的贡献也不容小觑。它的这些巨大的影响力迫使我们要学习好公共关系的相关知识。
3、学习公共关系,有利于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在这个由各种关系组成的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要想深入了解社会,理解社会,就必须从它的源头开始,从本质开始。而社会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我们学习公共关系,公共关系为突破口,开始对各种关系进行剖析和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社会事件,了解社会现状,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因此,学习公共关系对于我们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具有非凡的意义。
4、学习公共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公共关系就是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互相了解、信任、支持和促进的关系,为人们的相互交往创造最佳的社会环境。同时,如何处理好公共关系也是目前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而通过对公共关系的学习和探讨,能够从思想上促进人们对公共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发展。
5、学习公共关系,有利于提升公民素质。
在公共关系的学科体系中,有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公共礼仪。这是对提升公民素质最有帮助的一块,而能够提升公民素质的不仅仅是公共礼仪一个方面。对社会关系的剖析,对人际关系的指导等等,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人们对公共关系以及对社会的认识。
二、如何更好的学习公共关系。
学习公共关系的知识其实和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是差不多的,但是,鉴于公共关系的实际操作性较强,我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应将策划公共关系活动等作为学习的重点,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好公共关系的知识。
1、认真学习课本知识,打好专业基础。
课本上的知识是前人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是对公共关系相关理论知识的最权威概括。我们在学习公共关系知识的时候,应以书本知识为基础,在了解和掌握了相关知识之后,才能从其他方面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2、策划公关方案,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策划公关活动方案是对课本知识的一次系统应用,通过活动策划,我们能够将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通过在对活动策划方案的讨论过程中实现运用。例如我们小组在活动方案的策划过程中,对于公众对象的确定曾出现较大分歧,大家针对各自的利弊相互辩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我们对“公众对象”这个专业名词有了更深的印象,更让我们通过辩论实现思想的碰撞,不断的在讨论中提升自己。
3、阅读经典案例,关注社会发展。
公共关系研究和发展至今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运用公关关系而起死回生或得到飞速发展的事例,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越来越多的运用公关活动来处理危机,宣传公司形象等。学习和阅读这些案例对于我们学习公共关系的相关知识很有帮助,能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散落在书本字里行间的一些公共关系知识点在,在现实的事件中现出它们的影子。
本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属于基础理论部分。讲授公共关系概念,公共关系发展历史,公关关系的职责和功能。
第二部分,第四章至第十章。这部分内容是全书的重点部分,我们要认真学习掌握此部分内容。这部分讲授的是公共关系的三要素:组织、公众、传播。具体来说:
第四章讲组织又分为两部分,一讲“单位”,二讲“个人”。
第五,六章讲授公众,即公共关系的对象。其中,公众分析的方法,七种目标公众的分析是本部分的重点。第六章讲授公众心理分析,第七、八、九、十章讲授公共关系传播。这部分实际应用价值最大,要求学生能灵活应用有关理论知识,成功地处理相关公关案例。具体来说:
第七章,重点讲授公共关系的“四步工作法”。每一步讲一节。
第八章,重点讲授公共关系五种传播的模式,讲授六种传播媒介的传播优点,与劣势。
第九、十章,讲授8种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技能技巧。其中以调查研究,新闻传播,处理危机,公关广告为重点。
第三部分,讲授企业,政府如何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技能技巧。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组织如何与公众进行双向传播与沟通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我们掌握一定的公关理论,公关技能技巧,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对职场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这学期开了《公共关系学》的课程,以前还不怎么了解公共关系,以为就是拉关系,吃喝玩乐,送礼什么的。其实不然,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客体是社会公众,是公对公的关系,它谋求的是组织的利益,通过大众传媒提高组织的美誉度,并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也为公众谋求利益。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是我明白公共关系公共关系(publicrelations)指企业为搞好与公众的关系而采用的策略和技术。但公共关系与广告、人员推销等是有区别的:后者是直接的促销手段,而前者的直接目的是改善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建立良好的公众舆论。这是一种间接的促销手段。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现象及其活动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协调关系、传播信息、塑造形象、广结良缘、促进事业成功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特点,它综合运用社会学、新闻学、广告学、管理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现代科学知识,在总结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自成体系,形成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学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一个组织要生存、发展和壮大,必须运用公共关系协调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必须运用公共关系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而这一切都需要公共关系理论的指导。
公共关系的源头可追溯到古代社会人类文明开始的地方——古埃及、巴比伦、波斯和中国等国家。当时的统治者虽然更多的是依靠国家机器——军队、监狱等暴力工具来维护他们的统治,但舆论手段的运用在处理与民众的关系上仍然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当时的统治方式的反映。虽然“公共关系”这个名词几千年前根本没有出现,但在当时,它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却已有之。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都是公共关系从业者的工作场域。资讯是他的工具;传播是他的策略;说服是他的目的。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将自己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方法。它是一套行动,被设计用来建立和维持组织的正面形象。因此,它着重于组织所指定的大众的态度和考量上,这些大众包括它的顾客,员工和股东。一位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在组织和它特定的对象之间,发展双向的传播管道,这个传播过程的信息包含组织每日运作的每一件重要事务。所传播的资讯可以是关于如何选定行销方向,是动机行销或判断行销,或者是有关争议的,灾难的,好的消息等等。
现代西方发达国家里,上至政府、总统、军队、警方,下至企业、事业、个体户,都在研究公共关系这门高深但又非常通俗的不可或缺的学问,因为公共关系是现代社会的“润滑剂”与“催化剂”,它可以使各种关系得到沟通和改善,使事业获得成功;它是取得信息与参与决策的钥匙,是科学的现代管理方法;它还是为人处事的一门学问。作为现代的中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在这种形势下,所有的组织都被现代经济、现代政治、现代文化联系在一起,换言之,现代社会的任何组织都不能离开他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而独立地生活下去。作为现代社会的组织,要想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要想把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关系都处理得比较融洽,从某种意义上讲,离开公共关系是寸步难行的。
在明确了他的作用外更重要是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特点第一,《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交叉学科。其特征为外延大、内含少。所谓“外延大”是指:公共关系学广泛借助管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政治学、法律学、历史学、民俗学、礼仪学和哲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所以专业基础理论范围广泛。例如: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对组织的结构和性质的分析需要社会学的知识。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调查公众心理时就要用心理学的常识。公共关系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传播活动,为了提高传播质量,必须研究传播学的理论。公共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管理职能,因此公关操作需要运用许多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公共关系写作需要较高的语言和逻辑能力;公关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关交际过程中要熟悉各个国家、民族、地区人民的风俗礼仪习惯等等。相比较而言,公共关系自身的专业理论则并不很多,主要包括公共关系定义、历史、职责与功能、组织与人员、工作程序等几个部分,内容不多,而且也不很复杂。
第二,《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强调创新性,照搬照抄前人使用过的经验,传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必须以不断创新的经验来丰富公共关系。新的经验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我们都是大学生了,在我们的身边就会有许多组织与公众进行沟通的生动经验。其二,注意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上出现的一些新鲜案例。每个组织进行公关活动,都会在媒体上广泛传播,他们的构思、设计、实施都有一些巧妙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列宁说:“生活之树常青,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中的丰富经验将会推动理论不断发展。
在明确了他的作用和掌握了他的基本特点外更重要是注意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是要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为此,公共关系工作、尤其是企业的公共关系工作必须有周密的计划,必须制定基本的步骤,遵循一定的程序。虽说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形式千差万别,而且是一项不停歇的事业,但公共关系工作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构成一个完整的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第一步是公共关系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社会环境、公众及组织自身的形象。调查方法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第二步是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战略设计主要指组织整体形象的设计,包括形象设计的原则与步骤。公共关系活动的战术安排指具体策划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活动。包括选择公众、公关模式、公关策略、编制预算、确定时间等方面的内容。第三步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实施,公关活动以传播为主,首先要善于选择传播渠道,使公关活动能够对准目标公众。其次是选择传播内容,以便提高公关活动的传播效果。最后是了解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传播障碍,并掌握排除障碍的技巧。第四步是公共关系评估,包括评估公关效果的意义、内容及其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