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人文论文(汇总20篇)
2.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思考与总结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参考相关的模板和范文,以及借鉴他人的写作经验和技巧。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能够提高自己的总结写作水平。
技术与人文论文篇一
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它是为社会生产、建设、管理和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具备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不是在单纯地培养专业人和职业人,而是培养社会型的人才。基于高职院校中人文教育的现状,在高职学院中树立全面成长、综合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适合高职办学目的,实现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人文素养教育有效地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义不容辞的责任。人文素养教育是我国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突破口,它对提高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功能。
从以上文献,我们可以发现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人文素养教育在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层面,而在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融合上关注不够。因而,以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为最终落脚点,进一步探究高职院校如何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又培养和提升他们的人文精神和综合能力,以关注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融合的对策显得更为重要。应主要关注以下三点,一是人文素养教育之于高职学生的基本内涵,二是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失衡的原因分析,三是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融合的思路和对策。
技术与人文论文篇二
摘要:我国教育工作中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主旨,以设计、操作为主要基础教育课程是我国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和必备的技能,在我国普通的高中课程结构中,通用技术是一项基础的技能。
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应在教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进行,要把通用技术课程中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
在技术设计的过程中,以优美的技术产品来陶冶学生的情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以人为本的技术”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建立以人为本的技术思维,深化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对飞檐的讲解中其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其造型显示出尊贵和凝重的意蕴,展现了华美高贵的风韵,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魅力。通过对飞檐经典建筑结构的欣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自然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了学生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技术文化的信念。同样,在学习《人机关系》一课时,通过“学校校园规划设计”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人机关系,理解制订设计方案时需要考虑人机关系是为了实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等技术设计的.目标,充分体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重视技术设计中的人文因素和人文教育,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和帮助,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技术的人文因素,内化为以人为本的技术意识和技术思维,为他们今后的技术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必要的基础。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案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引用恰当的富有典型意义的范例、素材、话题等作为学习的载体,适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与学生分享从丰富的感性走向深刻的理性的快乐。如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田忌赛马的决策、丁谓修复皇宫的系统分析、李冰父子主持都江堰工程的系统设计等,无不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术发展的水平。另外,教学中还可适当地列举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从技术与社会的角度分析技术的价值,介绍技术在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领略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当今技术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由此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振奋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技术、管理技术和使用技术,坚持“技术造福人类,技术以人为本”的现代技术观念。在技术实践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手脑结合能力,还要适时、适量地渗透技术的人文因素。
(一)在技术实践活动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通用技术学习中要求每位学生都要经历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常用的技术产品。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共同研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既有利于顺利完成设计和制作任务,又可加强成员之间、小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较好地培养他们的协作与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在通用技术教学中重视这种技术活动中的人文教育,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较好的发展。
(二)开展技术设计活动要强调“人性化”原则。
在开展技术设计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设计分析,并要强调人的因素对设计的影响。如《系统设计师》教学中,在学生分析赛事系统设计时,要从运动员、裁判、观众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处理各种矛盾,合理解决子系统间的冲突,只有从“人性化”的角度才能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这种技术设计活动,在训练技术思维的同时,也引导着学生对技术价值与人文价值的思考,可使技术的人文因素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到技术实践活动之中。
(三)进行技术试验要重视人文教育。
技术试验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顽强毅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如地质版教材《结构与设计》中的简易拉伸试验,试验器材中的自制纸绳要求直径相同,因而制作中的纸条宽度、卷纸绳时的松紧程度等都会影响纸绳的质量,进而对试验数据和试验结论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试验的失败。因此,在进行这项技术试验时,要引导并帮助学生体验和感悟技术试验不可能一帆风顺,它往往会遇到挫折,会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进行技术试验时重视这种人文因素的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良好个性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管光海.美国普通高中课堂中基于项目的学习[j].上海教育,(24).。
[2]黄向真.中学素质教育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技术与人文论文篇三
摘要: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高分低能的人才逐渐被淘汰,因此,基于这一教育背景,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融合人文教育。从人类发展的趋势来看,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必然的,因此学校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积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从而促进科学发展。主要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策略。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但就我国社会的人文精神及其价值现状来看,其中存在严重的缺失问题。归根究底在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扩大,使得国内民众受各国思潮影响,造成价值观动摇、道德缺失等,进而引发巨大的矛盾冲突,并导致人们逐渐形成金钱或物质至上的错误价值观。因此,基于这种情况,各界学者普遍指出在教育教学阶段,要加强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关注人文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难发现,当前人地关系非常紧张,自然环境更是遭到严重破坏,还有各种资源短缺等问题屡见不鲜,以至于人类社会发展受到阻碍。同时也表明人文精神缺失,是制约社会发展等的主要原因。因此,人地关系的合理管理,人文精神及其素质的培养,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要想提高人文素质,就需要从学生阶段着手。地理知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地理教师既要重视地理教学,又要积极渗透人文教育,引导学生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进而自觉自主地爱护、保护环境,并通过人文精神引导,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充分提高其整体素质。同时人文精神作用的发挥,可以促进社会、人地的和谐发展。另外,引导学生构建人文精神,可以加深其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地理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1.激发兴趣,增强科学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探究精神和观察力的培养。比如,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教学中,可设置如下情节:二战前德国人向本部上报盟军登录的消息,然而本部并未给出指示,盟军最终顺利登录,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通过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参与讨论,不但可以培养其探究精神,更能增强其创造性意识与思维。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只有产生疑问才能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进而不断推动科学发展。由此可见,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如海地扩张说、大陆漂移说等,均是建立在质疑基础之上,再结合具体海底岩石和陆地形状所创立的,就以其中的“大陆漂移说”来说,它的创立是维格根据海岸线吻合现象提出的。总之,要实现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与激发,可通过强化逆向思维,积极训练其求异思维,组织实践活动等,使学生恍然大悟,踊跃表述自己的见解。
2.结合实际,培养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实质上就是理论知识的教学,其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对学生毫无吸引力,难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因此,要实现高效地理教学,关键是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更何况当前的地理课程考试,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人文地理综合知识的能力也非常重视。比如,我国的酸雨为什么以硫酸性为主,通过对已学知识的积极分析,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而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硫气体只要与水结合,就会形成硫酸性酸雨。针对这个结论教师可以进一步深化,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条件进行化学实验,从而在实践中证实结论。另外,地理教学中还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运用正确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并将地理理论转化为能力。总之,人文精神培养必须立足实际,做到实事求是,通过增强其动手实践能力,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同时实践也是学生深刻认识环保的重要性以及建立和谐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之一。
3.构建科学地域观念。
地理最鲜明的特征即地域性,特别是人文地理中人类的任何活动,都具有非常典型的区域化特点,因此,地理文化之间的差异非常巨大。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人文地理知识教学,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并树立起多元化、多样性的区域及地域文化意识。世界文化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各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地域文化均不同,而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地域差异。因此,让学生尊重多样化的世界文化,也是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在高中地理人文主义精神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理解和意识到不同区域文化发展的差异及其多样性的重要作用,使其积极构建科学地域观,为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奠定基础。基于以上分析可知,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自觉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地理课程的教学特征,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走进地理课程,同时还要注意将书本内容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对学生而言学习地理知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未来的生活,并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因此,这就需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杜志忠.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融合性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
[2]赵仁静.高中地理教学中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基本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6).
[3]毛永琼,郝友春.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思考.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4).
技术与人文论文篇四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综合素质,塑造完美人格,提升文化品位,培养审美情趣的教育。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等职业职业院校,当今人文素质教育较为薄弱,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可通过转变教育思想,对现有高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营造人文校园环境等措施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加以提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既要有夯实的专业技术,同时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此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出既能进入专业队伍,又能从事跨学科、专业的相关工作。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765万,比增长了16万。庞大的数字显示,包括高职生在内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情势更为紧张。甘肃省因受地理状况、历史等因素影响,发展严重滞后,经济基础薄弱。武威市作为甘肃省欠发达地区的代表,其当地高职毕业生就业出口选择面更是有限,除了经济条件、就业观念与就业空间的障碍之外,由于毕业生所具有的人文素质断失,导致出现的普遍情况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同度不高。
人文素质是指对人的个性的关怀,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价值观,以及其综合质量或达到的发展程度[1]。高等职业教育强调能力培养,这其中的能力不仅仅是技术的专业化,还要有诚信、同理心、沟通能力、思考与解决能力、创造能力、自律能力、责任感、自信心、同情心、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情况,笔者就20武威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应届高职毕业生在入职后不被用人单位认可的占百分之八十。究其主要原因是“人际交往中没有基本的礼貌”、“缺少团队精神”、“没涵养”等关于人文素养的,却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反映专业知识或者技能有缺陷。某职业院校学生在北京实习单位的车间负责人反馈显示:专业技能方面,实习学生基本不存在问题,不过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比如单独安排工作完成较好,但被要求与一组人员完成就热情大减;再比如不愿参加集体性培训等。由此可见,高职学生的短板,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从整体程度上反映出问题不在专业技术方面,而是在文化素养、人际沟通能力、同理心、敬业精神等人文素质方面。具体问题如下:第一,缺少沟通能力以及适应力的不足是主要方面。第二,因缺少对经典的深度阅读,所以反映出文化、礼仪素养低薄。第三,责任感缺失、自信心缺乏、低状况的心理素质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3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文素质教育薄弱情况原因分析。
3.1社会教育观念功利化。
急功近利的社会使得就业压力急剧增加。“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主义政策逐步取代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成为高职教育的基调;由此导致众多的高职院校,以采取调整人文素质类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的代价来提升就业率。
3.2学校办学思想实用化。
就以上分析所得,实用的、功利性的大趋势势必会导致学校的办学理念。具体体现就是强调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为了证明教育的成功、学生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可,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成为了最有力的.筹码。但是,人文素质教育却是无法具体用指标衡量的,更遑论证书了。
3.3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源素质的影响。
众所周知,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来自经济较为落后的县城、小乡镇,势必生源素质就会有所下降。
4几点建议。
4.1重新认定对高职教育的理解。
以调整高职办学理念为舆论导向,让大众了解到高职教育不简单等同于就业教育,它也是学生人生发展过程中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一环。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只有技能的获得,还要有学习的兴趣和激情,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而这些都是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实现的。
4.2改变人才培养观念。
在以就业为目的的观点下,短期、速成、功利化成了高职院校教育的标签,要想改变这种人才培养观念,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4.2.1调整课程结构。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情况,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调整专业技能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比例、时间。在国际上较为发达的国家,早已认识到了这点,专业技能课程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比例高达3:7。而我国是8:2。面对这样的情况,就要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喜好,开设经典电影欣赏、经典作品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等必修课程。
4.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石。要想改变这种观念,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改变教师对高职教育的认识,提高教师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师。其次是“以学促学”,比如网络公开课的学习、各学校间的相互交流。
4.2.3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人文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营造的氛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获得内在素养的提升,也可以改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可以尝试包括文化长廊、校园文化活动、广播宣传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化夷.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分析与对策――以聊城为例[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18(1).
技术与人文论文篇五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变革,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围绕着大学生思政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产生的积极作用进行探讨,阐释了对大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人文,即人类的文化,是指由人类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它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产生的人类所特有的各种理性觉识、理论阐述和实践规范,既能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制度和精神方面。人文包括文学历史、社会科学、艺术哲学等多方面内容,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方面的教育,来提升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品位,从而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人。儒家经典《大学》中,孔曰:“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智善。”强调“大学之道”在于显明的德性,摒除旧习,从而达到善的境界。那么,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就变得意义重大。
1.灌输式教育模式及错误的教育观念。
受教育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许多高校都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大学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模式仍然是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的培养计划缺乏长远的规划,忽略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学思政课中包含了伟大中国人民的智慧、丰富的艺术哲学、当前的社会形势等多方面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意义重大。在思政课教育过程中,错误的教育观念导致教师只注重知识的应用,而忽略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还有些教师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学,不能正确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2.教育主体能动性缺失。
大学思政教育在大学教育中不再作为主修课程,因此受大了广大大学生的忽视。然而,教育体系下,教育的对象和主体是学生。在市场经济席卷社会的浪潮下,大学生不能把封闭自己在象牙塔中,而应接受艰难的商业考验和功利化的价值取向。社会风气的不断变化,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深深的冲击着广大莘莘学子,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和困惑。这样的境遇导致很多大学生产生错误的学习动机,人生目标也出现偏差,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只注重实用教学内容,轻视人文素质精神;只注重眼前利益,而轻视长远目标。他们认为,人文素质教学没有量化的、可见的物质内容,对前途的发展没有实际的意义。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及不被关注,使之成为不为人们所关注的边缘性话题,这种缺失使得人文素质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受到极大的挑战,人文素质教育变得无足轻重。
大学思政课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充分开发利用大学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使人文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大学作为知识的集聚地,具有良好而充足的人文资源,包括语言文字、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等。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若要实行人文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人文资源的利用。大学教师担负着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心智的重要使命。教师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自修的方式,结合本专业的具体问题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从而带动学生要发展个性以塑造全新的自己,培养自己独立健全的`人格,从而更好的适应不断发展前进的社会。
2.能够促使大学生形成先进思想。
大学思政课教学课本中,教材取材大多是经典之作,内容丰富多彩,涉猎广泛,包括历史、文化、习俗、民族、宗教、经济、家庭、社会、人际关系、思想道德、世界观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人文知识。语言舒畅优美,突出了人和人、自然、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体现了人在自然、社会中的感受,富有人文精神,是生动的人文教材,对大学生有深刻的启迪和教益。教材中很多篇章的内容都展示了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上通过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熏陶,可以明白自己在社会上处于怎样的地位,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而积极的对待人生,养成先进的意识形态。
3.能够更好地抓好课堂建设。
在大学思政教学中,对人文素质教育有多种形式。比如每个学校都具有独特鲜明的特色,有专属的校徽校训,有标志性的建筑物,有浓郁的人文情怀。这些自然的外化表现形式有利于思政教学过程中对人文教育的深刻理解。除此之外,校园内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大学生的各种社团等,也能帮助教师在思政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对人文历史文化的理解,不仅能使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和充实,提高自身修养,实现课堂的时效性。总的来说,通过校园自身的人文文化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能够更好的抓好课堂建设,促进学生有规划的创造自己的人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大学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课堂知识之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养成优雅得体的行为规范,培养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修养,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技术与人文论文篇六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美学是一种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的人学,其中蕴含着浓厚的人文主义气息和韵味。当代教育技术学科领域出现了偏重技术开发而轻人文理论研究的倾向,这带来的后果是教育技术学科领域内的人文精神淡化。本文从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角度出发,对教育技术人文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针对教育技术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引言。
目前,我国教育技术颇受西方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影响,导致技术至上主义盛行。技术至上主义崇拜技术,认为技术手段可以战胜一切,改造一切,无法辩证地看待技术和教育之间的关系。这无疑是一种片面的理论,用它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有可能导致教育技术发展的危机。虽然不少有识之士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但目前技术至上主义还很有市场。笔者从我国传统美学的独特视角出发,对教育技术人文发展的现状及传统美学对教育技术的人文导向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针对如何科学地看待技术对教育的支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的内涵被无限扩大,从而导致科学万能论和科学主义盛行,这在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随着科学主义教育技术观深入人心,及其对技术、工具手段的追捧,使得人们无法正确对待技术和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客观上造成教育技术学科领域内技术凸显、人文凹陷的局面,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无论教发展到何种程度,教育的主体永远都是人,如果人的主体地位被技术掩盖的话,其后果将会是非常严重的。科学主义教育技术观崇拜技术、工具手段的运用,忽视教育技术应用中的人文关怀,其误区在于忽视人的教育活动主体地位。何抗教授指出:“教育技术的逻辑起点是‘借助技术的教育’。”川即教育技术的逻辑起点应该是以人为主体的教育,而不是技术的具体实现手段。
2.2重科技教育而轻人文教育,一定程度上导致教育技术学科领域内的功利主义倾向。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成为可能,但人们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容易犯迷信技术、模式化、功利主义等错误。目前,全国各地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并且都有比较系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这些课程体系大都“体现了对学生技能性和应用性的重视,这大致是正确的。但同时我们应看到办学思想的‘急功性’和‘应急性’,这就造成了培养的教育术价值规律目前只能限于熟练操作,使用技术手段这一层次上难以在教育教过程中综合性、开拓性地应用技术手段。”这种重技而轻人文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倾向于从技术哲学的单维角度去考虑如何使用教育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使学习者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以适应知识增长的压力。这就相当于把充满个性化的教育对象当成教技术的“原料”,只关注其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对其内心的完善则漠不关心,这样培养出来的教育技术人才只能称得上是“工匠”,而不能称之为教育家。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扩张,既便利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容易导致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机械化。传统教育中的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非常注重彼此间情感和人格的互染,而当代推崇的“人一机”交往模式使教育中出现了“见物不见人”的物化倾向,无法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爱的需要、情感的需要。
中国传统美学关注人的存在,重视提高人的学一贯强调社会关怀和道德义务的境界,道家美学则推崇内心平静与自我超越的境界,两者之间虽然存在某种紧张关系,但又相辅相成,共同标举一种人文精神的善美境界。在科学主义教育技术观盛行的今天,我国传统美学中关于“人”的学说及其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健康成长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美学立足于人,始终关注人的精神发展和人的生活意义,其中贯穿着一条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的人文主义主旋律。无论是儒家美学,还是道家美学,都非常重视人的问题,体现了强烈怀,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紧张关系,但二者在以人为本这一方面是一致的。孔子认为人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强调以人为目的,表现出对人的主体地位和自由创造的尊重。老子则把人和道、天、地共同看作宇宙中的四大,把人作为根本关怀的对象,表现出对人主体地位的尊重。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人本思想,对于教育技术中人的主体地位被技术掩盖的倾向,无疑可以起到一种纠的作用。教育技术的逻辑起点应该是人的教育,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才是教育技术追求的终极标。站在人文的高度去认识教育技术的本质,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受教育者营造人性化的教育环境,不让技术取代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使教育技术上升到人本化的高度。
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都主张通过审美和艺术来促进人的精神发展,而不追求某种欲望的单纯满足,即以一种朴素、平淡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事物,对物欲的扩张持克制的态度。古人认为的“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故童者舞之”(《乐记・乐情》),就是说音乐是不能单靠技术来完成的,其中传达的情感和意境才是音乐的精华。老子认为的“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第三章),也就是说要给人充分的自由,让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以“无为”的方式实现“有为”。
教育技术已经上长升到由技术、教育、美学等多维构成的复合形态,单靠技术显然无法实现其教育功能。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正如演奏音乐一样,教育技术教育功能的实现,不仅靠技术手段,而且要靠先进的教育想和对充满个性化的学生的人文关怀。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将教师的主导力量化为一种“无为”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看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使其个性得到更和谐的发展。教工作者应该从多维的角度去审视教育技术的学科性质,纠正功利主义、科学主义等错误倾向,实现教育技术的艺术化。教育技术只有实现了艺术化,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以人为本,其功能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我国传统美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早在先秦时期,儒家就已经认识到教育是在一种对话、民主、平等、自由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的过程。《学记》中有“教学半”“教学相长”的论述,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启发。道家崇尚自然无为之美,其育人思想主张重视学生的自然性,认为外物的过多干涉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他们主张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加强人的道德修养,增强人的健康素质,即把人作为最终目的,强调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育技术对技术的过多使用容易导致教育的机械化、模式化,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教育技术应该努力为师生营造一个更为平等、宽松的教育情境,使教师能够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做到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使其能够在一种和谐的情境中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人格魅力的感染。另一方面,教师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自身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也能得到提升。
4结语。
我国传统美学对人的价值的终极关注,在目前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领域受西方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影响颇深的情况下,未尝不是一种启发。要实现教育技术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恢复其中失落的人文品格和人文精神,而我国传统美学中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品格和人文精神。西方教育家的“启发式教学”和“建构主义”,《学记》早在公元前就已经提出了相关理论,并且其认识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因此,在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注意汲取我国传统美学中的丰富营养,以实现教育技术中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的和谐发展。
技术与人文论文篇七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设计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二者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比较分析入手,从视觉美学的角度总览两种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人们对于美的认识,从而解决现代设计与中国传统设计的关系。
人体感知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当代设计的主要内容仍是视觉艺术,相对而言,与其关系最为密切的理论思想首当其冲是美学思想。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思想史博大精深,其中当然也蕴含着深厚的美学思想。但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特点是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社会学、美学等多学科思想杂蹂一处,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美学思想。所谓中国传统美学体系只是后人的总结和发展。而对于西方设计思想而言,自产业革命后便逐步产生了相对独立的设计体系和完备的设计理论。如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并使之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一直是中国设计界关注的问题。正确把握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发展脉络等问题,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总结出适合中国的设计形式和前进方向的重要内容。而借鉴西方设计思想与完备的设计理论,并比较其特征的关联性,是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美学思想主要基于先秦时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其后又受儒、道两家的影响产生了楚骚美学和禅学的美学思想。究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只做以简要阐述。
中国的传统美学主要基于先秦的美学思想。而先秦的美学又尤指儒、道。此时的思想领域百家争鸣的局面己经形成。但是,如前所述,这些思想主要倾向于社会学领域,对于美学的研究没有专门系统的著作。但也正是从这些思想体系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完备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体系。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儒家和道家思想中的美学观。孔子的美学主张建立在他的“仁学”思想的基础之上。所谓“仁学”的核心思想是“爱人”。在此基础上,又要求人的审美要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准则,即所谓“道”和“德”。“说之不以道,不说也”;“我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八情》),都体现了这种观点。在儒家美学思想中,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形式与内涵的关系问题,即“质”和“文”的关系问题。孔子认为有文无质当然是不正确的,但同样的有质无文也是不正确的,而应达到二者的和谐统一。这在子贡批驳棘子城“君子质而己矣,何以文为”的思想中可见一斑。
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这也是其美学思想的核心。其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道”的重要概念。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老、庄,在其著作中把自然与自由的境界视为审美的最高层次。《庄子。缮性》中就提到:“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淡漠焉。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这正体现了道家的基本美学观。体现在具体的审美标准中,就是把所谓朴素、无为、澹然无极作为审美的至高境界。
其后的楚骚美学和禅宗美学各自在综合、继承和发展了儒、道两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自身的美学思想。简言之,楚骚美学以浪漫主义的美学思想成为中国美学思想史上的一支奇葩。其中以屈原为代表的文学上的美学观对后世的影响深远。禅宗的美学思想兴起于中唐时期。在继承儒、道及楚骚美学思想的同时,其最大贡献即是将美的产生归为“物与心”的统一之中。这在世界美学史上都是里程碑式的。
二、西方现代设计思想形成过程。
所谓西方现代设计思想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产业革命)后的大工业生产条件下的设计思想和理论。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生产力空前提高,其巨大生产力使得设计产品的数量和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享用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受众数大大提高。但与此同时,以往精致美观的.手工艺品在大规模生产条件下成为相对粗糙、简陋的机器产品。根本矛盾是艺术与技术的不同步产生的矛盾。受众的审美发生混乱和与现实的不协调。以威廉·莫里(williammorris)斯等人为首的进步艺术家领导了新艺术运动,提出了从纯艺术到物质实践的理论和方法。但这仅仅是现代设计运动的第一步。工艺美术运动并没有真正解决工业化大生产同大众审美之间的矛盾。其后又经历了弗兰克赖特、泽姆佩尔等人的设计思想和实践、德意志制造联盟直至包豪斯设计学校等一系列设计理论与实践活动,但这些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形成和发展也只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代设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形成现代设计。直至国际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等设计思潮的发展和完善,使现代设计理论逐步完善,加之设计师的设计实践活动,才逐渐形成了今天意义上的现代设计。
三、二者比较分析。
首先,二者的产生和发展在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同之处,但主要可归纳为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中国传统美学是基于社会形态的变革而产生发展的;西方设计思想的基于科技水平的提升而应运而生。中国的美学思想产生之时正值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儒家思想虽产生于春秋时期,但其仍根基于周代的思想理论)。这时,新的社会形态已经产生,但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生活仍然存在。这也是产生影响中国几千年的“礼”文化的基础。这使得人们在肯定了阶级、等级等社会现实的同时也产生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出发点。而源自西方的现代设计的产生则是大工业生产条件下的产物。其根基为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从而导致的受众审美倾向的混乱和偏差。其根本目的是使受众的审美与大工业的背景相符合。这是二者产生条件的本质不同。
但是,二者也存在着相同或相通之处。一是二者都是为解决人与自然产生的矛盾而做出的人为的努力。中国美学思想的产生是为解决原始氏族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产生的血缘关系与奴隶制的建立之间的矛盾;现代设计是为解决过快的生产力发展同大众审美之间的矛盾。二是二者关注的核心内容都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儒家思想就明确提出过“文”与“质”的关系问题,“物”与“心”的关系也是其后的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而现代设计的奠基人a}格罗庇乌斯(waltergropius)的《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一文也旨在解决艺术(“文”或“形式”)与技术(“质”或“内容”)的关系问题。从这一角度说,无论是现代的设计审美特征的产生还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产生,其目的都是一致的。
结语:从审美意义上讲,古今中外的各个流派、各种思想观念,本质上并没有分歧与冲突。正如生物学中的胚胎学一样,在其形成原因上找出二者的异同,对于研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中的美学元素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和借鉴更多对于现代设计有利的元素,从而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产品。
技术与人文论文篇八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对学生日后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追求真实、不断创新探索的求知意识,培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尽责奉献的服务意识。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素养;教学探索。
人文素养是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结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
一、人文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历史是一门能综合反映社会政治问题和道德问题的人文学科,其之博大精深有利于提升人们的见识和品位,更可以“以史为镜”从中汲取智慧。高中历史课堂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由此可知,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正确认识人文素养在历史这门课程中的价值,力求让人文素养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有效开展。
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利用著名历史人物的出色品质与杰出表现对学生的道德操守和言谈举止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增强学生向往真、善、美的道德情感。第二阶段,是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他们拥有完善的、健全的行为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进而成长为富有综合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面向世界、走向未来。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这种人才,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上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追求真实、不断创新探索的求知意识。
为了开展新课改下所倡导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应当兼顾尊重学生个性需求,开展以学生为学习主人、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探究式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时,可以从引发学生思考五四运动爆发时的场景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作为祖国未来栋梁之材的青年学生强烈的爱国思想,并随之提出本节具有研究性价值的题目———五四运动之所以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原因何在?在本节历史课将要结束之时,可以留下一个综合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有关爱国情感的小论文,通过写论文这种形式,可以充分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甄别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以及运用资料的能力,并且在挖掘历史资料的同时还能求证历史真相,树立“孤证不立”的学史理念,培养不断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尽责奉献的服务意识。
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强烈追求物质欲望的'同时却忽略了对精神文明的追求,炫富、仇富现象严重。而这里所讲的精神文明的“粮食”就是笔者所建议的在社会实践中尽责奉献的服务意识。在社会活动中的每个人,不可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人,那么他很大程度上是要遭大众所唾弃的。所以,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强调对学生奉献意识的培养,将历史的小课堂和社会大学校相结合,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尽责奉献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第十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开展以下社会实践活动:其一,通过走访或者调查问卷的方式,向社区内的老人搜集1953—1956年时国家发布的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资料。其二,在网上搜集或者向农村老人询问关于“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去钢铁冶炼厂亲身体验一次从铁矿石进厂到成品型钢出厂的冶炼过程,参加到某项具体冶炼工序中可以,作为参观团体验也可以。学生通过积极参加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充分了解相关历史,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尽责奉献社会的人文素养,所以历史教师应当恰当运用这一手段,以实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目的。学习历史能使人从前人的经验教训中获得智慧,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启发,进而形成追求真实、不断创新探索的求知意识,以及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人文意识、科学意识、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最终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勤.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3]虞成晨.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2015(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技术与人文论文篇九
文本首先提出陕西科技资源共享严重不足对于高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接着时于陕西科技资源共享不足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研究指出加强科技资源共享,提升陕西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方案与对策。
科技资源共享 创祈体系 创新能力
陕西是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现有各类科研机构1061所,其中省部级独立科研院所、国家与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资源非常丰富;高等教育、科教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共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陕西科技人员众多,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前列,科技成果层出不穷。这些优势为提升陕西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尽管陕西综合科技力量强大,但是陕西在评价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人均gdp排名中仅位于26位(20xx年),由此不难发现陕西经济在全国各地区排名严重滞后,可见陕西经济发展状况与科技实力很不合拍。表现在科技资源共享、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暴露出了诸多问题,特别是企业、研究院所和高校各行其是、严重脱节。当前必须要加强陕西科技资源共享,实施科技资源共享战略,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转变”的目标。实践证明,科技资源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国家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保障和物质支撑,而高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又是先进生产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本论文着重来研究“加强陕西科技资源共享,提升陕西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促进陕西科技发展以及提升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不够完善
科技资源共享的本质就是资源的合理流通和优化配置,而科技资源共享的有序建设和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共享机制的建立。根据国际经验,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达到3%以上,高技术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应该达到1既以上。而我国企业的这个比例很低,20xx年只有0.75%。陕西省的许多被列为高科技的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其中的多数更没有开展技术开发活动,产品技术完全依赖于引进,而对引进的技术并没有促进其进行消化、吸收或者创新,更有很多企业仅仅只从事高科技产品的销售业务,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没有任何的科技含量。在这种状况下企业根本就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怎么能够具备创新能力、具备竞争力呢?而我们国家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科研、产品开发和生产系统彼此隔离、相互脱节、条块分割、部门垄断的状况对于科技资源共享影响严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科技资源流动共享机制尚不完善,限制了创新要素的流动和共享。
1.2高校、科研机构科研资源利用率低下
大量的技术专利、科研成果、科技情报等科技资源,离散地分布在不同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情报机构和政府部门,使得从事创新活动的高科技企业和个人无法快速有效对这些资源进行引用和开发。根据有关报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有些大学每年发表的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数量甚至超过美国一些名校。但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有8既的国际论文却分布在低引用区和零引用区,这表明作为重要创新要素之一的科研院所,包括高等院校内设科研机构,未能受到市场机制的有效牵引和驱动,造成大量的专业科技人才沉积,知识应用水平不高,实用技术推广普及率低下。由于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间的创新链条尚未真正建立,缺乏将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应用有效衔接起来的运行机制,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到高校、科研结构等创新资源丰富的陕西地区的科技创新的局面。
而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课题多来源于政府计划项目。使得研究是为计划和完成任务而研究,而不是面对市场的需求,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成果很少。同时,高校和科研机构游离于企业之外,缺乏转化资金和中间试验环节,而企业没有研发能力,导致本应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业技术进步缓慢。科技成果难以有效转化导致科技人员所具备的潜能不能正常发挥,是对科技人力资源严重的浪费。
政府、企业、高效和研究机构是科技资源共享的利益相关者,要推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技资源共享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各利益相关者在科技资源共享中如何作为则是需要研究的重点。
2.1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应采取有力政策措施,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作为科技创新的重点环节来抓。进一步研究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和有效工作机制,狠抓落实。要产学研互动,多渠道、多层次地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开发新产品。
一是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中的支持和引导作用,由政府为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交叉提供信息,政府协调组织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联合,组建行业技术联盟,形成广泛的、多层次的创新合作机制。二是建立成果共享及转化平台。由政府引导,依托高科技企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在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在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更多突破。
2.2发挥企业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资源共享
品技术提出要求),并以合适的价格在大学或研究机构中找到合适的单位和人才,再将各项技术进行突破整合在一起,在合作中产生企业所需的成果,最终应用到产品中去。
2.3创新管理科研活动,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共享
首先,高校应与时俱进地改革和完善教学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侧重于横向课题研究即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发的项目,使广大教师和科技人员尽快从旧的科技管理体制“重成果、重论文、重评奖、轻知识转化”的误区中走出来,也使教师从单纯的论文写作中走进高科技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同企业联合进行科研开发。
其次,大学的纵向课题也要结合陕西的产业结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本校的学科优势,从而确定一批重点突破的科研领域和项目,鼓励教师进行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第三,高校要建立鼓励发明创造的长效机制,设立科研创新基金,鼓励支持科研人员将具有创新水平的项目及时与企业联动,促成发明或实用新型技术不断产生,并大力推动其产业化。第四,大学可以邀请政府、企业家共同举行产学研合作论坛。通过系列活动,与地市签订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协议,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一方面有利于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培养出应用型的专业性人才。
这样以来教师的科研项目来源于企业、市场的需求,来源于陕西经济发展的需要,科研成果又回馈于企业与市场并接受企业与市场在实践中论证,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并最终成功地实现产业的转化。产业与科研的有机结合能够激发教师的研究潜能并调动其研发的积极性,同时其研发成果的转化也能进一步提升陕西高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推动陕西经济发展向科技型、集约型迈进。
2.4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研究机构科技资源转化一方面科研机构包括军工研究院所应切实转变旧有的分割独立的观念,主动融入到市场经济建设和科技事业发展之中。通过政府协助,邀请相关的经济学家、企业家了解自身的科研能力,同时也要了解市场发展动态,主动向企业寻求研发项目,建立产研合作基地:另一方面,加快科研院所研究成果产业转化。根据市场的需求对自身的研发成果进行改进,并及时向企业进行宣传推广,积极寻求研发转化的合作机遇。
陕西特别是西安地区大学、科研机构众多,能够为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试验、检测等技术设备。通过科技资源共享进行技术创新,能够使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因直接结合市场的需求而更具现实意义:也减少了各种资源的重复投入,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高科技企业单方面研发的成本和技术创新的风险,加速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从而使企业的产品及时投入市场,增强陕西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2]丁巨涛.技术创新环境论[m]陕西人民出版社,20xx,8
[3]邹江.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j].群众,20xx,(4)
[4]陈光.四川优势产业技术创新现状、问题与对策[j]学术动态,20xx,(3)
技术与人文论文篇十
[摘要]建设机电系统是我国高速公路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用现代网络技术来加强高速公路的通信系统,发挥它的时效性、提高使用率。机电通信系统也是监控和收费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缺一不可。文章对如何发挥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的价值做了研究,分析如何使用现代技术来弥补现有问题,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现代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技术。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6051。
在建设高速公路时,最不可缺少的部分就是机电通信的建设。一套健全完善的机电通信系统可以在使用时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既能使高速公路更加方便快捷,又能保障它的安全性。通过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用现代发达的网络技术来进行对交通管理的操作,其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系统、照明设备、监控系统和公路的使用等,都要以机电通信系统为根基来实现操作和使用。
1背景。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离不开高速公路,而高速公路的建设又离不开机电通信系统,建设机电系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此系统和高速公路的监控系统进行完美的配合,能高效率地帮助完成高速公路中产生的工作和问题。机电通信系统还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它可以通过互联网网络成为主体对信息进行合理的筛选和梳理,保障了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减少了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次数。简单来说,机电通信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高速公路上发生的问题进行服务和处理,对路况进行汇总工作。机电通信系统的实施,保障了日常工作的运行和行车安全,还能减少人工的工作量,对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量进行统计工作,方便管理部門对高速公路的管理,让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合理化。
2重要组成部分。
机电通信设备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别是:第一,电源,说到电源其电源设备的电压是220v,所以自身的原装电缆和相关的管线都必须具备有超高刚性。第二,接入网主要作用是连接其他网络和中心网络,在这个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中是主要成分之一。接入网olt几乎能够对所有的业务进行处理:比如,非常多见的子速率低于64k的数据和常规语言等,采用交叉的连接方式,让其更具有稳定性。第三,交换系统又叫远程交换系统,有计费、接入用户线和管理设施等一些部分来组成。使用的是局域网,交换系统和接入网是以v5协议连接来实现目的。[1]第四,紧急电话系统在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中的作用是:在发生交通事故或紧急救援时能更有效地提供帮助。第五,软件组成其设置是通过自身的硬件设施配备,也是通信系统中的硬件。软件组成包括事故警告系统、数据和各项业务报表及资源配置系统等,这几个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在机电通信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的运作前提是局域网网元和各大用户网元。数据运输主要是模拟传输、音频话路传输和电缆传输等,不同的传输类型用途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监控数据的传输就要使用到电缆传输和音频话路传输这两个途径;图像信号的复用,用的则是光纤传输。数据传输这一项在高速公路机电通信中也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
3主要特征。
我国目前现代高速公路的机电通信功能有互联网传输、数据的传输、语音的传输和图像显示等方面,这些方面功能的发挥没有能很好地集中在一起,还是呈现比较分散的现象。现如今我国的高速公路管理分为几层,分别是:省级中心、收费中心及服务中心等。考虑到其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保障高速公路的正常运作,机电通信系统还是要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操作。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技术简单实用且灵活性也比较强,能够很好地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当问题来临时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能更好地进行管理和监控等工作。
4出现的问题。
虽然现在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还算比较稳定,但还是存在了很多问题没有能及时地解决:第一,现在高速公路使用的是间隔工作,工作能力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造成很多系统配置和设计无法结合。第二,如今很多的地方使用的是地方性管理,导致没能及时地实施国家下达的命令条例,造成路段管理不统一的现象。第三,因为使用的是地方性管理,所以通信系统就存在了差异,很多设备就没能及时有效地沟通和连接。第四,因为现如今机电通信系统还是要靠网络来维持日常工作和通信,但由于各个路段和信号强度的问题,所以会受网络稳定性的影响常常出现断网的现象。
5完善相关措施。
6发展趋势。
现在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的主要更新和发展方向是要不断地进行技术的革新和不断地尝试来实现的,跟上社会的发展趋势,让高速公路通信系统能非常好地适应和接受这个高速发展的科学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对现如今已经拥有的科学技术加深认识和加强理解之外,还要不断地去学习和交流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地探索和引进没有接触过的技术方法来进行尝试和研究。因为我国的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发展的起步相对于别的国家来说是属于比较落后的,虽然还不能适用到全国各地高速公路的建设当中,但是可以对部分地方进行试实施这样的操作。为了改正传统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保障今后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的稳定发展,要避免和防止那些不法分子和企业对仪器设备上的垄断现象,管理或操作人员要加强自己的互联网业务知识和应用,还要适当地了解对此系统如何使用法律的手段进行保护。在传统的通信技术基础上,还要努力地提高通信系统的技术水平和修改漏洞,完善公路保养和护理的相关制度,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不断的尝试来提高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对外界的影响力。
7结论。
现如今我国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是需要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努力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科技水平的。在互联网科技不断膨胀的时代,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又成为各个国家的重点议论对象,各个国家也都在想办法优化机电通信系统和其他的建设工作,通过科学技术的引导来保障系统的高效率工作。毕竟高速公路机电通信系统在各个国家中占的比例也是最大的,所以为了实现机电通信系统的健全和建设,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技术与人文论文篇十一
技术创新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变革无不包含着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创新在节能环保方面有一定的进步,但这个领域技术创新的水平、技术创新的模式还没有完全转到生态化的道路上来。
转到生态化的道路上来。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将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相结合,大力研制开发节能环保型技术,走生态化的技术创新之路,就成为实现绿色国防、绿色国防科技工业和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研究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价值。
研究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理论价值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我党在经济发展领域的指导思想。技术创新的理念与生态经济学的理念逐步地结合,并逐步形成新的技术创新观念。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也应该处理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用生态化的技术替代传统的技术,并实现技术创新的商业价值。
研究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实践价值国防科技工业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体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领域。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武器装备追求独特和领先的属性以及战略产业竞争的特征决定了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必须要选择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技术创新模式。在当今各国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技术的同时,我们仅凭现有的资源是难以应付未来的战争,难以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只有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创新模式才能增强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效地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
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任张云川在20xx年1月8日指出,20xx年国防科技工业将在全系统列出30家重点耗能大户和30家重点排污企业,限期开展降耗减排专项治理和监督检查,并严格重大项目节能评估和环保评审,加强降耗减排工作,推广综合节电、绿色设计、清洁生产等提升节能和环保水平的先进适用技术。这一举措一方面说明了当前国防科技工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在节能环保技术研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技术创新模式研究的重要性。
可以说,国防科技工业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创新模式,直接决定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方向和实现国防科技工业永续发展的要求。
所谓自主创新就是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完成技术创新全过程,关键技术上的突破由本企业实现;模仿创新就是企业学习,模仿其他企业先进技术,根据自身情况加以改进,完成本企业的技术改造或创新;引进创新一般指企业从国外或经济发达地区引进先进技术,结合本身情况为我所用,进行技术创新;合作创新即不同企业、不同行为主体为进行某项技术创新共同努力。
模式、自行组织模式和联合组织模式
计划组织模式是指由企业外的组织(一般指政府)有计划地进行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自行组织模式是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使企业完全按照市场的需求去组织技术创新;联合组织模式是指政府对创新任务的确定和创新企业的选择和市场的需求相结合。
线性创新模式所包含的三种类型一一科技推动型、市场拉引型和计划推动型。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创新活动自始自终都是在本系统内完成的,而双向循环模式和霍夫勒模式都是非线性的模式。按照技术创新的过程可以将技术创新的模式分为:预期模式和随机模式,按照技术创新的演化过程可将技术创新的模式分为现行模式,目标模式和过渡模式;按照技术创新的主体、动力机制和管理机制可将技术创新分为完全竞争模式、计划创新模式和混合创新模式。
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技术创新模式的划分
根据生态经济学中的生态系统理论范畴、生态平衡理论范畴和生态效益理论范畴,可以将技术创新模式重新划分为生态型技术创新模式、亚生态型技术创新模式和非生态型技术创新模式。
生态型技术创新模式。根据生态经济系统的相关理论,技术创新属于人的行为,在生态经济系统中要正确发挥人的主导作用,要充分考虑到客观规律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的因素,对于新技术的开发、研究要始终贯彻生态和经济相协调的观念,技术创新不仅要考虑眼前利益,而且要看到长远利益,从而保证新技术对未来环境是完全无污染的、完全环保的。
亚生态型技术创新模式。根据生态经济学中生态经济平衡的理论,面对日益扩大的需求,人们从生态中获取物质将越来越多,而面对有限的生态资源,我们不是靠限制经济的发展来维护生态的平衡,而是要依靠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来研宄和开发出更有利于节约资源,更有利于减少废弃物排放的新型技术,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废弃物能够得到循环利用,从而实现永续发展的技术创新模式。
非生态型技术创新模式。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充分权衡技术创新的利弊得失,按照生态经济效益的相关理论,在优先考虑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出于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需要,暂时容忍新技术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在以后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再使这种污染不断解决得到解决。例如,目前各国都在为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的需要而发射的各种卫星。这些卫星在废弃以后势必会对太空的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最终会得到解决。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生态化抉择
为了使得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能够又好又快的发展,笔者通过对国内外技术创新模式进行了综合研宄,得出以下结论。
对于那些“放开类型”的国防工业企业,比如军需生活用品生产等一般军用技术,可以而且应该鼓励地方企业参与投资建设,使其选择生态型即合作或模仿技术创新模式,有利于减少国防开支,提高产品质量。
对于“限制类型”的国防工业企业来说,比如钢铁、船舶等允许地方企业进行参与的技术,应根据企业综合实力可以选择亚生态型的合作或自主技术创新模式,对于其中的高科技和核心技术,由于其特殊性可以产生垄断效应,应选择自主创新模式。
对于“禁止类型”的国防工业企业来说,要实行国有制,如航空航天、核武器、导弹、潜艇等战略武器制造等国家严格禁止泄露的尖端技术,考虑到特殊地位,其技术创新模式一律选择自主创新模式,同时也是非生态型的创新模式。
当前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竞争已逐渐成为国际间竞争的核心内容,是经济发展和生产率增长的基本动力。然而,为了增强我国国防实力,加强国防工业企业的能力,必须进行技术创新,特别是对国防军队建设中的那些核心技术和尖端技术,为了避免落后就要挨打,在国际局势急剧变革的今天,应该采取亚生态和生态型的自主创新模式。为了加速我国国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增强我国科技综合竞争力的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努力。
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与各大科研院所组建研发战略联盟。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将成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国防科技工业企业自身必须重视r&d能力培养,建立自己的r&d机构。一流的企业必须要有一流的研宄机构。未来技术创新的中心在企业。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宄机构就不可能成为一流的企业。
国防科技工业企业自身必须要有科研管理机制。高效的科研管理机制是研发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应该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从科研活动客观规律入手,建立灵活高效的科研管理机制。
必须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使一大批由政府部门转制而成的企业集团实体化、大型化,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方式组建新的大型企业,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科研院所改变目前的游离状态,真正成为企业的技术中心,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全面提升我国大型企业的自主创新。
技术与人文论文篇十二
浅谈现代通信运营企业的培训管理。
[摘要]。
本文侧重阐述培训在现代通信运营中的地位、意义和基层通信运营企业培训管理思路,并从培训内容的确定、培训方法的确定、培训的计划管理、培训的评估等方面对现代通信运营企业的培训管理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现代通信运营企业培训管理。
[正文]。
企业的成功19世纪靠资本,20世纪靠技术,21世纪靠培训。
进入二十一世纪及知识经济的出现,为教育培训奠定了物质的和理论的基础。
面对着市场经济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必须在技术、设备、管理、资金等生产要素某方面或几方面拥有竞争优势,而任何竞争优势的创造与获得均来源于人才。
可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间人才的竞争,各国企业都把人才的资源看作企业的第一资源,那么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学习力的竞争,学习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培训理念和培训效能的竞争。
一、培训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及意义。
直接影响这个企业的人才素质和竞争力,所以世界级的大公司都不惜成本大力发展培训,甚至企业内部的人才培训比教育部门更加完整和人性化,而且企业培训直接配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
由于企业职工工作层次不同,所需掌握和使用的各种技能不同,因而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各有侧重地进行培训。
二、大型通信运营企业的运作特征。
信息产业已成为当今工业发达国家众多产业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高技术产业,是现代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支柱和条件。
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了工业化经济向信息化经济转变的速度和程度,并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走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作为现代通信运营企业的一个主要运作特征就是市场竞争剧烈,剧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对企业的决策层、中层管理层、一般员工的岗位能力要求非常高。
基层通信运营企业(本人现从事地市级通信运营企业的培训管理工作,
这就要求一般员工的岗位业务技能要适应岗位的要求,这个层面的员工的岗位技能决定了在市场竞争中该企业能否最终取胜。
打个简单的比方,企业有了正确的决策,良好的执行力,但是在具体执行时,市场营销能力、产品(网络)落后于竞争对手,用户不能接受企业的产品(业务),则该企业还是不能在竞争中最终取胜。
由此来看,现代通信运营企业的培训管理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序号培训层次培训内容。
1企业决策层决策能力。
2中层管理层执行能力。
3一般员工岗位技能。
三、基层通信运营企业的培训管理思路。
一些企业对培训是重视的,但是苦于没有摸索到一条很好的培训管理途径,所以培训带来的效益迟迟不能看到,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进行培训的信心。
培训已经被列入一种管理方法,自然是有一定的理论在的。
但是可能来自不同的部门,他们有着不同的职涯规划,如何对培训课程进行科学分类,让学员有的放矢呢?再者培训课程有深有浅,培训者对学员的水平是难以估计的,只有让学员自己来选择课程才是最科学的。
还有培训方式众多,内训、外训,什么讲师,什么场地,什么时间,这些凌乱的安排需要花费众多人力去处理。
而且培训的效果也是需要监督的,尤其是外训,必须严格监督他们的培训是否真的对员工有效,对企业发展有利,这也会需要专人去处理。
一般来说,企业决策层培训管理工作由上级分公司决定和决策层的自身学习力决定。
因本人从事的地市级通信运营企业的培训管理工作主要涉及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岗位培训,因此本文主要侧重阐述上表中第2、3层次的企业中层管理层和一般员工的培训管理。
四、企业各级员工的培训实施及效果评估。
1、针对不同层次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
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应注重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人能力、控制和协调能力、经营决策能力,以及组织设计技巧的培养。
中层管理人员对于本部门的经营管理必须十分精通,除了熟悉本部门工作的每个环节和具体工作安排以外,还必须了解与本部门业务有关的其他部门的工作情况。
企业管理人员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老黄牛型的管理人员,他们工作兢兢业业,但是胸无大志,大多数管理人员(75%)都属于这一类。
第二类是明星型管理者,他们工作成就显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三类是问题型管理者,虽然暂时工作成绩不佳,但有很大潜力。
最后一类是老化型管理者,他们目前的工作成绩不佳,而且没有发展潜力。
我们可根据每类管理人员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对策。
对于老黄牛型的管理人员,应引导他们改善目前绩效,但对他们的升迁愿望不予鼓励。
但是,有些老黄牛后来居上,应考虑这种可能性,制定相应和有效的培训和发展计划。
对明星型管理人员,应给他们时间,以积累经验,开发他们的潜能。
对于问题型管理人员,培训应集中在纠正行为问题方面。
老化型管理人员业绩不佳又无潜力可挖,因此无须在他们身上浪费任何时间和金钱。
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主要在第一线从事具体的管理工作,执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指示和决策。
因此,为他们设计培训内容应着重于管理工作的技能、技巧,如怎样组织他人工作,如何为班组成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好比是企业的管理职位,而“渔”则是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
其次,要重视培训他们掌握组织他人工作的技巧,他必须尽力使班组内每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都能融洽,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能心情舒畅地工作。
这个层面的员工的岗位技能决定了在市场竞争中该企业能否最终取胜。
因此对一般员工的培训主要就是要针对各个岗位的特点,进行岗位技能提升的培训。
客户服务人员要熟悉公司的各类业务准确回答用户提出的各种提问并能帮助用户迅速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营业人员要熟悉各项业务的办理并能主动和用户进行有效沟通帮助用户选择合理优惠的通信服务。
技术与人文论文篇十三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因此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以前我们教学生为学而教,只注重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的答案,而忽略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演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独创。对教师设置的相同或相仿的训练题目得心应手,而遇到新的问题或出现故障时,却手足无措。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就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彻底改变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让学生怎样自己解决问题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找到最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来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只要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方法,什么样的自行车都能骑。这样才能体现出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学习工具的优越性,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形成技能,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任教的是小学计算机课。有趣味、多角度、有创新地教学,使小学生愿学、乐学、爱学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由于没有教材,没有演示设备,教师的“干”讲,根本起不到作用,相反学生还出现了厌学情绪。这时我就采用了“畅所欲言”教学法。首先,我在前一节课时,故意加大练习量,让学生无法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训练,学生问的问题也故意留下几个,等下节课的时候,我首先表扬上节课勤于发问的学生,然后激发其他同学提出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这时没有机会发问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听完后我“故意”说:“哎呀!这个问题我怎么不记得了,其他同学谁能说说?”乐于助人的孩子们就抢先发言了。这样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放手让学生互相解决,最后老师来点拨讲解共性的问题,这样孩子们会听得更认真、更仔细、更有目的性,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课题效率,从而达到了资源共享和自己的预期目的。
另外,每次上计算机课时,总会有一些聪慧的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定了解,在上机时总想千方百计地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比如将设置改变一下,将图标移动或者设置大屏幕等等,如果解决不好这类问题,不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而计算机课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更新快的学科,“一题多解”常常出现,为了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我的做法是:抓住时机请这些“小能人”上来给大家介绍他们的“经验”,然后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相互讨论此经验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这样不仅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转化了不利因素,加大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量,而且使优秀的.学生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学习信心,并且还激发了听讲学生的求知欲,树立了他们赶超好学生的信心,三方互动,良性循环,高效省时。
经过短暂的实验,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是一遍一遍反复练习,形成思维定势的时候才能掌握。这就要求教师精心打好“埋伏”,创设意境,引导学生走进新课,课的效果才会很好。经过一段训练令我欣喜的是,学生自己乐于发问了,主动学习了,虽然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不了多久,学生就会熟练掌握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我们要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观察,代替学生感知、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再单纯地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结合学生的经验,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长此下去,我们一定能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进而真正完成学生“全人”发展这一艰巨的任务。
技术与人文论文篇十四
低碳经济主要就是要求我们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多多关注环境和资源问题,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对于环境的污染。针对这一目的,主要采取的途径就是转变当前固有的经济增粘模式,创新管理制度体制,开发新的技术手段,采用新式能源,减少石油、煤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最终取得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和低碳经济相对应的主要就是在建筑行业内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最终达到建筑行业和环境资源共同和谐发展的目的。当然也可以指具体的能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建筑物,其主要的衡量指标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建筑行业内进行低碳经济的运行,推进低碳建筑的发展是极为必要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建筑行业是耗能最为严重的一个行业之一。在该行业内大力推进低碳建筑的发展,就能够为整个的低碳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理应把低碳建筑作为未来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低碳经济在建筑行业内的发展不仅仅是建筑行业本身的要求,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并且还是我们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都知道,建筑行业是耗能大户。以往有调查研究显示,当我们建筑1m2的建筑房屋平均要排放出0.8t的碳量,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当然其消耗的能源也是较为巨大的。并且在房屋建筑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的能源,比如照明、通风、采暖等都可能会继续消耗能源,这也就造成了当前我国能源较为短缺的现实,而这一现实也恰恰使得我们意识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此外,对于环境来说当前的现状也极不理想,环境污染问题极为严重,这反过来对我们的生活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尤其是生态失衡现象使得我们只能自食其果。为了避免这一现状的恶化,当前我国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低碳经济也在各个行业中发展起来,建筑行业当然首当其冲的应该进行低碳建筑的改革。
既然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那么我们理应在具体的建筑项目执行过程中做出必要的改进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下面就主要从建筑设计、建筑施工技术和具体的项目管理等三个方面,介绍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如何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
1.低碳经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指挥者,理应在其中体现出低碳经济的相关理念,进行相关的低碳经济设计。只有如此,才能够在后期的施工当中得到相应的体现,最终做好低碳经济的应用工作。具体来说,在建筑设计当中发展低碳经济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讨逐步开发出一套适合于建筑节能和低碳经济的设计流程。进而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下,完善和改进原有的建筑设计模式,降低施工中的能耗。具体到城市建筑设计,我们进行低碳建筑设计的主要路径都是循序渐进的。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和被影响,结合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的提高来增强低碳设计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此外,我们还应该在建筑设计中的土地占用面积上下功夫进行思考,土地占用率也是衡量一个建筑工程环境破坏状况和耗能状况的主要指标。
2.低碳经济在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低碳经济发展和应用主要还是体现在建筑具体施工技术上,新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做出巨大的贡献,这也是我国针对低碳经济发展进行最早的一项研究和实践。在具体的建筑施工技术中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2)创新施工工艺也是低碳经济应用的一个主要途径,尤其是针对当前耗能较为严重的几个主要施工技术进行必要的节能创新,就能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能源使用,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3.低碳经济在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项目管理也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管理的水平不仅仅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比如,我们在具体的项目管理中加强对于电力使用和原材料使用的监管就能够起到有效的节约作用。此外,加强施工的标准化管理也能够有效地减少工程的重复施工,提高低碳经济的应用程度。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中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着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有效节约。因此,需要我们加强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效率,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技术与人文论文篇十五
摘要:森工企业作为我国木材采运、加工、运输、供销的主要载体,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日益恶化的新形势下,森工企业在营林技术方面也需要不断创新,为了能够实现经济收益与环境收益的协调发展,森工企业所面临的形势必然更加艰巨,营造林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也显得更加紧迫。基于此,本研究简要论述营林造林技术,进而针对森工企业营林造林技术的创新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营林造林;重要性;现状;发展对策。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营林造林工作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会带来许多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需要研究的课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森工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只追求经济利益,要与环境效益相结合,以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是目前森工企业所有工作人员的宗旨。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导者,是各种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空气净化器”及“资源宝库”,现代化的森工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营林造林工作,不断进行新技术的研发,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营造林技术的概述。
所谓营造林技术,人们往往又称之为“建造绿色长城”活动。从20世纪中后期,在我国东北部、西北及华北等受风沙侵蚀比较严重的地区首先开始实施。借助营造林技术,也就是在环境破坏、风沙侵蚀十分严重的地区进行大型防护林修建,这样能有效防止风沙侵入,减少水土流失,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自然灾害对于人类所带来的危害。而森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其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创造木材收益的同时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营造林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工作人员要从地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过伐林和种植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质情况等作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树木种类,也就是因地制宜。其次,在进行种植之前,必须要针对这次的种植活动进行一个整体规划,梳理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明确目的,落实好责任,保障营造林工程可以顺利进行。再次,营造林工程作用是否能够得以有效发挥,与树木种苗的品质有直接关系,如果树木种苗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控制,那么在种植之后,生产缓慢、存活率低等问题就会不断出现,进而影响营造林工程作用的发挥,因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筛选种树种苗,保障这些种苗符合国家标准,最大限度地确保苗木成活率。第四,树木种苗在运输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破坏,一旦种苗被破坏,那么将无法继续存活和使用,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运输苗木前,就应选择好最为恰当的、伤害率最低的运输方式,确保苗木在运输过程中不被破坏。最后,由于苗木的生长与自然环境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工作人员在进行播种时,需要全面分析和掌握天气状况,合理选择播种时间,保障种子在雨后完成播种,以提高其成活率。
2森工企业营造林技术创新发展研究。
营造林技术在森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很多地方都会利用到营造林技术,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2.1病虫害控制林技术在营造林过程中,森林病虫害是经常会遇到的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森工企业在此方面同样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首先需要在迹地范围内针对没有受到病虫害侵蚀的树木进行保护,同时将已经被病虫感染的树木进行烧毁,其目的就是为了控制病虫害的蔓延,确保健康的树木不被感染。此外,注意树木周围的杂草是否被病虫感染,一旦发现病情,必须马上处理,避免循环污染。
2.2火烧技术为了控制灾情的蔓延,往往会采用火烧技术,使用这项技术,尤其是混交树种的选择,必须要特别重视。在进行火烧迹地之前,工作人员应将迹地进行全面清理,然后在细致规划后,在整片迹地上进行树种选择,通常会选择抵抗病虫能力强的树种。如果营造林正在建设过程中,那么必须确保树穴的大小,一般控制在50cm×50cm×40cm。同时为了减少病虫滋生与传播,树木植株之间的距离也要控制好,并保障株行距的均匀,确保每一棵植株都能够充分吸收到阳光和养分。
2.3采伐技术营造林技术在采伐迹地中,主要偏重于树苗的选育,因不同的树种具有不同的伐桩萌芽能力,因此,要根据不同采伐迹地中的不同伐桩密度及树种情况,对树苗进行合理科学的选育。倘若伐桩之间的间距偏大,就要对该地区进行合理的补种。在树种的选择方面,在参照采伐迹地原本树种的同时,尽量选择抗虫抗病能力相对较强的树种,以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2.4重点保护阔叶树次龄幼龄林营造林的建造不仅要保证树苗的成活率与种植质量,还要在此基础之上保证营造林中树种的多样性,比较珍贵的树种更要精心呵护、着力发展。因此,阔叶次龄幼龄林作为林地中相对存在量较小的品种,应在营造林的种植中受到重点保护。在营造林建设的前期,也应对类似的珍贵品种作出重点规划与保护,并对其进行人为调控,以保证其成活率与覆盖率。
3结语。
通过对营造林技术的简要阐述,进而将我国森工企业中营造林技术进。
技术与人文论文篇十六
风险投资是以高额的资本投入,承担高度市场风险,获得预期高额利润的投资,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投资方式。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仍处在初级阶段,要使其进一步健康发展,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风险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来源渠道短缺。
目前从事风险投资的企业,除了外资投资基金外,主要是政府和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的风险投资公司,而由私人资本、民间资本等建立的风险投资很少。尽管几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他们很少把资金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和国有企业,其少量的投资额基本投入到了国债、股票市场中,没有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保险、养老等各种基金尚未开展风险投资业务,缺乏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渠道和运作保障机制。从总体上看,风险投资资金缺口仍非常大,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风险投资企业发展的需要。风险资本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瓶颈”。
(二)风险投资相关的配套政策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
1目前我国尚没有关于风险投资基金的法律规定。也就是说,不能依法设立风险基金和民间风险投资公司,这也是目前国内的风险投资机构只能称作投资公司而不能正式亮相的原因所在。
2现行《公司法》也缺乏关于风险投资公司的相应规定,依据《公司法》设立风险投资公司只能按照一般公司的设立方式去运行,从而使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的法律定位不明确,运行管理也无法可依。
3现行税收政策不合理。无论是在对高科技产品的增值税上,还是投资收益所得税上,都缺少一定的优惠政策。
(三)风险投资相关的中介组织不发达。
目前风险投资的主要障碍是中介服务机构不完善、不规范、不到位。由于风险投资的初期要对被投资企业进行资产和经营状况的评估,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投资后要参与企业管理,帮助企业发展,这一切都需要与其相关的专业分工很强的评估机构、法律机构和职业化经理队伍的参与。而我国的资产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的市场信誉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资产评估不客观、不公正的情况比较突出,财务信息失真的情况比较普遍,使投资者难以树立信心。
(四)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不完善。
风险投资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经营企业,而是为了收回投资,实现超常规投资收益和尽可能减少投资风险。这种主动承担风险的投资动机,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顺畅的退出机制,使风险投资人有可攻、可退、可守的条件。只能进入,难以退出,既使投资方资金呆滞,又使生产经营企业难以摆脱债务负担,对有关投资的双方都是不利的。
(五)风险投资的专业人才匮乏。
风险投资是一个全新的投资领域,从业者需要各方面高水平的业务知识和判断能力,不仅需要具有公司战略规划、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税务、金融及高科技等多学科综合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从宏观经济技术层面进行把握的能力,能够在投融资决策过程中解决交易结构设计、投资回收与退出等实际操作问题。因而,风险投资基金的经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金融投资实践和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我国目前普遍缺乏风险投资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使投资基金和投资项目的管理很难达到国外同行的水平。
解决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存在上述问题并不是孤立的,既有宏观政策不到位的问题,也有微观经济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国家应加大相关宏观政策的调整力度。
国家应加大风险投资相关政策的调整力度,为风险投资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政策环境。
2尽快建立起适合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法律制度和一些具体的管理办法;
3尽快健全社会中介机构行业管理体系;
4国家应在税收、利率等方面给予风险投资以一定的优惠。
(二)重新构建风险投资主体,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国家应当从政府补助、税收优惠、政府担保等诸多方面积极扶持风险投资的发展,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银行和民间资本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建立股份制的投资公司,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同时,政府还应创造一个使各市场主体都能平等进入的资本市场,积极吸引境外资金向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鼓励多种融资方式,促使投资来源的多元化,扩大风险投资资金的规模。
(三)建立风险投资的适时退出机制。
风险资本的退出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受资公司在股票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风险资本通过出售股份退出;二是将投资公司的股份全部或部分转让给一个大公司;三是由受资公司回购风险资本。目前,我国风险投资政策体系不完善,业内机制不健全,尤其是投资退出渠道不畅通,这说明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的确还不够成熟,但是,过去25年中国的风险投资项目有30多个已经成功退出,其中有90%以上不是通过上市实现的,而是通过股权转让。目前,我国正在积极酝酿创业板市场,国内风险投资的环境正在快速而积极地变化,投资前景看好。
(四)建立国有企业预警和拯救机制。
国有企业的投资风险是国有资产的风险,政府应该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建立国有企业风险预警和拯救机制。运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国有企业经济信息和监测系统,按照企业景气模型,及时分析国有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建立国有企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及时向专家发布企业经济信息;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定期进行企业诊断,向国有企业管理部门提出咨询建议。专家委员会只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不与企业发生直接工作联系和经济利益关系。
(五)加快风险投资专门人才的培养。
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力量,风险投资事业也不例外。就目前来讲,要加快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必须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要有计划地选择部分高等学校开设风险投资方面的专业,同时还可以有计划地派遣在国内已有一定经验的风险投资管理人员到国外培训,或者聘用在国外从事风险投资的华人专家回国工作。
技术与人文论文篇十七
本文所指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我国的高新技术认定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为了建立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和发展,国务院颁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组织建立高新开发区和企业认定工作,并做了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企业认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促进企业科技转型和研究开发,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企业市场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促进行业发展,无论是广告宣传还是产品招投标都有很大帮助。
高新技术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是技术创新性强,人才集中的企业。由于科技的发展使得技术的更新和人才的引进不断加强,从整体上看国家需要依靠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方式的转变,从而在多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很多地方政府为了使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地方的竞争力和更好的带动经济增长,给予很多扶持力度,这将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纳税筹划空间。
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是进行研究开发,但他要参与到整个市场竞争,要把自己设计的产品和服务投入到市场中,为了降低经营风险,一般会采取灵活的销售方式,如订单式生产,到了约定的时间交货,既降低了库存压力,又可以采用灵活的结算方式使得收入的确认时间延迟,影响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这也是有很大的纳税筹划空间。
高新技术企业一项新成果的诞生,背后都需要庞大的资金,即使是企业日常运转,人力成本就比非高新技术企业高,再加上其生产的产品、设备和技术服务本身价格高之又高,所以资金消耗大,所需缴纳的税款也较大。
科技的发展步伐是很快的,这就带动了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升级和更新,特别是一些精密设备更新速度更快。
我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在我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但至今没有一套系统、严密的理论框架和比较规范的操作技术,企业对一些相关概念认识不清,不了解纳税筹划的重要意义。税收法制的不健全以及会计政策利用不充分等因素都对纳税筹划工作带来重重阻碍。
所谓纳税筹划,就是企业对自己的经营所得扣除最少的税款后以使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管理活动,这是每个企业维护自己利益的基本权利,并且,企业纳税筹划是合法的行为。然而,企业所得税作为直接税,国家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企业做到在经济业务发生环节进行纳税筹划。目前,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力度较大,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企业要从整体出发,宏观的制定纳税筹划方案,多环节筹划,增强纳税筹划意识。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每一环节都涉及税务的处理,企业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很好的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懂得法律常识,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就目前来看,在实际操作中,相关人员缺乏技术性操作经验,导致纳税筹划工作不能有效进行。对此,企业需要聘用高质量人才来胜任这份工作,做到企业各环节都能形成有效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措施和方法,来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近年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带动作用最大的产业,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在依靠外部环境和国家政策支持谋求发展的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如何利用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结合自身的企业特征和运营特点,为企业制定最优的纳税筹划方案,是每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关注的问题。
为了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规定,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的低税率,对于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的“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企业应当合理筹划,推动自身发展。
根据财税(20xx)119号文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规定,研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技新产品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性活动。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产生的费用如人工费、直接投入的费用、研发设备的折旧费、无形资产的摊销费、新产品设计费和其他相关费用都被包括其中。没有形成无形资产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并按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加计扣除直接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形成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费用,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进行摊销。另外,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被其他企业进行委托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委托方按照实际发生的80%计入研发费用并加计扣除,受托方不得再进行加计扣除。若二者存在关联关系的,受托方需提供研发费用支出明细表。若和其他企业合作开发的项目,由合作各方就自身实际承担的研发费用分别计算加计扣除。这些细节,企业都应做到合理筹划。
这里说到的技术转让是技术转让所得,即技术转让收入减去技术开发成本再减去相关税费。据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是指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元部分,减半征收。需要注意的是,单独计算技术转让所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没有单独核算的不享受优惠。对于超过500万的部分技术转让所得,可以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递延到下一年以达到少缴税的目的。
根据所得税法规定,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的固定资产,却需加速折旧,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法。高新技术企业由于行业特点,所采用的大多都是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一般采用加速折旧法,使得在短的会计期间内折旧抵税金额变大,进而影响所得税应纳税额。一般情况下,若企业处于免税期,应尽量减少折旧。若处于正常纳税期内,则采用加速折旧法,增加折旧额,进而获取资金时间价值。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在企业维持日常运营管理前提下,纳税人如果可以推迟收入的实现,则可以使本期应纳税所得减少,当期流出资金减少,进而获得当期税款的使用权。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大多采取订单式生产方式,采取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方式的,以购销合同书面约定的日期确认入账的时间;对于出现直接收款销售方式,不论商品是否发出,都要以收到货款或取得提货单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作为收入入账的时间;所以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无法当期收款的就应该分期收款,延迟缴纳企业所得税。
对成本费用进行纳税筹划是使企业的税前列支的成本费用最大化,进而使所得税支出最小化,合理安排成本费用支出对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具有重要影响。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支出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如成本、费用、税金等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冲减。对于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的14%准予扣除。对于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0.5%。企业发生符合实际的广告费和业务招待费,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15%的部分可以扣除,超过部分允许结转以后年度扣除。在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业务发生情况合理安排和转换业务招待费和广告宣传费,在相关范围内应充分列支各项费用以使得相关税费可扣除额度最大化,提升纳税筹划空间,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总之,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技术与资金密集型企业,在不违背相关法律的前提下,做好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工作,将为企业节省大量经费,减少资金紧张问题,促进企业合理利用资金使其发挥最大价值,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进而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技术与人文论文篇十八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问题己日益受到理论工作者与企业家的高度关注。本论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对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进行研究,并主要阐述了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成败的风险因素。其次通过访谈法对中国山东省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一家企业进行访谈调查。根据访谈结果,分析企业风险管理之现状,并为其建立了风险管理构架,最为后续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之参考。
第一部分:绪论。
自20xx年,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其极强的杀伤力,使全球经济受损。中国在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的同时,实体经济在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考验。高新技术企业正是中国知识经济体系里面最基本的细胞。因此,在此危机重重的市场大背景下,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中国企业特别是这些最基础的高科技企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找出高新技术企业容易出现的风险所在并针对其风险提出有效可行的对策,尽可能的避免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从而使企业可以平稳持续的发展下去。
高新技术技企业即指以从事先进科技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生产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的企业。与传统技术领域的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企业。产品特点:成长性强、生产周期短、更新速度快、附加值高、市场渗透能力强等。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是完全依赖于高新的创新技术及人力资本。因此,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结构一般没有固定的模式,企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企业的发展完全需要自己的探索。据调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失败的案例过多,这是由于高新技术行业的高风险特点导致的,所以也就更加突出了企业引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必然性。但目前中国许多企业对如何用风险管理管理其公司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面对企业风险重视不足,或者有些企业只是一味避险从而导致企业发展不力,或是过于自信盲目冒险导致经营失败;二是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运用风险管理中所提出的原理及方法去有效的对风险进行预防、控制,对风险进行合理处理。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特点的风险管理方法相配合,从而达到适当控制其发展预期中的不确定性,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和严重程度的目的而这恰好是中国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最缺乏的。因此有必要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特征、风险运动规律、风险防范对策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掌握其产生、发展、动态变化的规律,促进高科技创业企业的可持续成长。
第二部分:文献理论综述。
全面风险管理(comprehensiveriskmanagement),是对影响企业效益的多种风险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估,并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实行相应的战略以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全面风险管理是对传统的可保风险管理的超越,它的目标是把企业面临的所有风险都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管理框架中去。系统构架包括: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企业风险管理机构,企业风险管理程序集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要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与企业战略管理活动的要求,从而期限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企业的的风险风险管理目标要在企业的战略引导下制定总目标,然后针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各项活动对总目标进行分解,从而制定出每一个风险管理的子目标。全面风险管理为了保证其全面性,要人人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中来,并需要建立风险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本文建议,企业应建立一个独立有效的风险管理部门,由总经理及个部门经理构成,并设立风险委员会,定期出风险报告。将风险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要注重企业员工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知道什么是风险,什么是风险管理及本企业的风险类型及管理策略,从而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
及时处理内外部信息,要随时掌握企业的内部信息,包括生产、销售、财务个方面的信息。外部信息,要及时掌握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利率汇率、资本和股票信息及行业发展动态。要想很好的对风险进行管理控制,首先要知道影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或成败的因素都有哪些,这些因素也很既有可能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风险因素。国内外学者对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总结,将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影响因素分为五大类:环境因素、技术及产品因素、市场因素、管理能力因素和融资因素。此国内外学者对此风险因素树的归纳与总结,使我们更加直观清晰看清影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个个因素,成为风险管理识别中风险列表中因素的重要来源的总结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办法,未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甚至还有许多企业根本不了解何为风险管理,有何好处及其风险管理的相应办法。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所采用的办法往往还是靠企业领导者通过其经验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决策判断。十分之不科学,也给企业的领导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第三部分:研究方法与设计。
本研究根据研究目的,采取实质性研究的放法:首先透过对文献及其相关风险管理概念的研究并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特点及其风险因素拟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构架及访谈大纲、调查问卷作为本研究工具。第二,进行前导研究并针对缺失加以改善。第三,对研究对象济南市s公司的员工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一步深度了解企业风险管理控制的现状及解决策略。第四,对方谈及问卷调查资料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论。针对本文的研究原因、研究目的及研究问题进行文献讨论,拟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构架草案,通过对中国山东省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园企业的进一步调查研究,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构架。研究目的是为了进步一发展出合适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构架。通过对国内外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研究,结合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特点,以20xx年中国出台的coso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参照,拟定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构架。
第四部分:研究结果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济南50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收集整理,从而对高新技术企业风险因素对企业成败的影响进行分析。为评价每一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本文应用问卷调查法,对济南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47份,去除无效问卷5份,得到有效问卷42份。问答方式是请创业者或者创业团队成员就每一风险因素对高科技创业企业成败的影响程度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为:无影响o分,影响作用低评1一3分,影响作用一般评4一6分,影响作用突出评7一9分,即评分区间[0,9〕。22个因素的总排序,兼顾各因素类的单排序,我们可以看出影响高科技创业企业成败的关键风险因素是:1、企业创始人素质的高低;2、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3、市场营销能力强弱;4、消费者需求变动因素;5、新产品开发能力;6、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因素;7、企业初始阶段团队的结构是否合理;8、创始人对行业的熟悉程度;9、知识产权保护;10、资源整合能力。从这十个关键性要素的分布来看,影响高科技创业企业成功的因素可以总结为:管理能力因素、技术及产品因素和环境因素三大类。通过此问卷调查所得出的数据结果,更好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对企业所存在的重点因素风险进行分析预调查。
风险管理过程的第一步就是风险管理小组的建立,该小组成员职责明确,避免混淆(宋明哲,20xx)。风险管理小组由总经理,生产副总,各个部门主管组成,定期对公司风险进行评估、考核及验收相应风险管理策略工作。风险识别即确认风险的来源。然而有效而又全面的方法,建议s公司风险的识别可以让全员参与,采用头脑风暴法,将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列举出来。还可借鉴别的公司所出现的风险,列出风险清单。列出本公司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清单。确认风险的来源后,要对风险进行分析与衡量。公司可以从风险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两点来衡量风险。风险损失频率的衡量。损失的频率是指在特定期间内,特定数量的风险单位,遭受特定损失的次数,以概率表示,分为五类:一定发生,经常发生,常发生,可能发生,极少发生。风险损失幅度的衡量。损失幅度是指此风险的发生可能给企业造成利润损失的大小。分为五类:极小,不严重,中等,很严重,最严重。
风险预防:对损频率低损失幅度小的风险,可事先采用相应的措施以预防和阻止风险损失的发生,防患于未然。风险回避:对损失频率高且损失幅度高的风险,即对此类风险有意识的加以回避。风险转移:损失频率低损失幅度大的风险,企业可将自己不能承担的或不愿意承担的以及超过自身财务能力的风险损失或损失的经济补偿责任以某种方式转移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一种措施。风险利用:损失频率高损失幅度小的风险,即企业面对可能的或己经发生的风险,自觉地加以利用,造成有利于企业某方面利益的结果"总之,在风险发生之前,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损事件发生的概率;在损失发生之后,尽可能地减轻损失程度,这是风险管理的目的所在。风险管理小组副组长拟定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计划书,并将任务下达给各个小组成员,由个小组成员监督执行每个部门的相应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小组组长负责总监督。
第五部分:研究结论。
综合第四章研究结果与讨论,呼应本研究的目的与研究问题,提出三部分结论第一部分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之现状;第二部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构架的内容;第三为此企业风险管理构架在实施中存在的困难与解决策;各项结论如下。
(一)中国高新技术风险管理之现状。中国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是什么;风险管理的管理手段主要有哪些;怎样实施风险管理;诸如此类的这些问题在许多企业管理者的脑海中还是一片空白。风险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大多数企业面对风险处于被动状态,并没有形成预先防控风险的意识。风险管理机制不够线圈,漏洞多,监督管理难以落实,许多企业的风险管理力度明显弱化,形同虚设。对风险管理的框架或技术运动水平较差。目前中国企业风险管理经验不足,专业从事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少,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掌握程度低,运用水平差。
(二)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构架内容。依据文献探讨,出题草案;根据对特定研究对象济南新技术企业问卷调查及访谈式的研究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构架内容。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给出风险管理相应管理步骤: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策略的选择,风险控制的执行。希望补充现在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值不足,提升风险管理品质。
(三)企业在实施风险管理构架中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问题:第一,在实施企业风险管理构架中,企业领导者起到决定性作用。一个新的管理模式的实施,首先要得到企业领导者的同意与支持。特别是像高新技术企业多以家族式组织模式的企业,企业中领导者一人独大的现象更为严重。所以要想推广此风险管理构架,必须需要得到领导者的认同。第二,目前中国在企业风险管理相关领域人才尤为欠缺,虽然有了相应的管理模式,单没有相应的人才加以实施,也是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发展面临又一重大难题。
解决建议:首先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办法,并结合中国企业特点及发展需求加以升级。其次中国应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教育,在高校开设相应的研究专业,培养企业风险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未来为企业做服务。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管理这一选题较新,其研究主要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具有挑战性题,本文通过对传统风险管理知识的研究并结合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金融学的部分最新研究成果,对高新技术企业中的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研究成果。但由于平时知识的积累不足,及时间、精力有限,论文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管理至少还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1、在高科技创业企业的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至值得探讨的问题。
2、如何进行高科技创业企业的多目标投资组合决策也有待深入研究。
3、如何建立高科技创业企业的风险案例库也值得深入思考。
4、从高科技产业层面,不同的高科技行业,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行业市场的不同竞争结构以及技术发展的不同轨迹,对高科技创业企业的风险都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如何建立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策略都需要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技术与人文论文篇十九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在逐渐提高,此种背景大大带动了我国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发展,计算机技术中的优势也更加显著。在影视制作环节中,计算机技术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甚至可以说计算机技术和影视制作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显著转变,既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又在某种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作为21世纪的广大青年,我们的生活和计算机技术有着无法分割的紧密联系,为此本文就将对影视制作展开研究,进一步分析在影视制作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影视制作;计算机技术;创新。
1传统影视制作中的问题和不足。
1.1作品的剪辑方式单一、落后,和时代发展脱轨。
传统影视作品在后期的制作中大多数都是借助磁带拍摄,但是通常情况下,磁带拍摄的需要后期继续进行剪辑[1]。在应用磁带拍摄中,如果我们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对作品进行剪辑,就需要依靠电子技术对视频的后期工作进行处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且也需要注意更多的问题,比如:剪辑的幅度或是保留的内容等,比如:在剪辑环节中,想将某一段内容进行完整保存或是截取,就需要对这一环节进行重新录制,但是如果多次对同一内容的视频进行编辑与剪辑,很容易对视频中的音质和内容造成影响,严重的甚至将导致视频内容的失真。
1.2后期制作手法较为落后。
由于之前我国传统影视制作手法比较传统,并且存在明显的落后性,特别是在计算机技术还没能得到广泛应用的时代,后期剪辑作为首要传统剪辑手法,需要担任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剪辑环节中一旦出现问题就不得不重新对其进行剪辑,甚至问题严重的还需要重新录制视频。因此,后期制作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当前我国由于影视制作的效率不高,还出现了各种资源的浪费[2]。
1.3剪辑人员和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视频的剪辑需要借助人力来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掌握更多先进的专业技术性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说,视频的剪辑人员,其自身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甚至是决定最终的视频剪辑效果,而视频的剪辑也决定了这项工作后期是否还需要对视频进行重新设置或是剪辑。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当前剪辑人员自身的工作专业性技术情况对于剪辑过程产生明显的决定性作用。但是经过笔者的实际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众多剪辑人员的专业性技术水平并不高,其在进行剪辑的过程中对于专业性知识并没有熟练掌握,甚至经常出现剪辑后的视频画面存在断档或是不连贯的情况,这也体现了当前我国剪辑工作的水平存在明显问题,因此效果也必然不佳[3]。
2计算机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创新应用。
2.1影视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
当前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中也有了更为全面的普及与发展,人们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可以借助计算机等全新的技术开展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计算机技术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还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4]。当前计算机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作用十分突出,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最为显著的优势。为此我们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改革,才能进一步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在当前社会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当前我国视频等媒介在制作方式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特别是近年来新媒体的出现,更是有效借助计算机技术对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使得剪辑工作中所的光、磁或是电信号等资源转换为数字信号,或是借助核心技术对其进行必要的信息处理。
2.2画面建构方式呈现数字化。
传统影视制作方式在当前社会中的局限性也越来越突出。而计算机技术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则更适应人民群众对影视节目的需求,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影视节目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拍摄出来的画面经过处理,可视化程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网络化的新媒体技术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视频剪辑和表达方式越来越呈现数字化方式,影片内容通常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塑造,和传统剪辑方式相比具备十分显著的优势[5]。
3结语。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影视制作行业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所以将计算机技术和影视制作进行融合也是今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相关工作人员对于二者的融合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探索更多的创新和应用方式,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5]张翰英,张艳华.浅析影视后期制作中的画面合成[j].西部广播电视,20xx(24):108.
技术与人文论文篇二十
我相信所有的男同学都知道ak-47狙击步枪。它是火器时代世界上普及率最高的枪械,受到了所有猛士们的欢迎。其实,ak-47步枪绝不是尖端武器,设计并不精密,准确性也不高,之所以受到最广泛的欢迎,是因为它在北非黄沙漫天的沙漠地带,南美暴雨瓢泼的热带雨林,甚至是冰天雪地的北极都能如常使用。步枪里尽管进了砂砾、水或冰雪,都不影响其使用。
战争是残酷的,环境不能选择。既要防水,又要防尘、防静电、防高温变形、防低温变脆,还要接收卫星信号、电子导航指令,过于精密的仪器,在最需要的一刻往往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世纪60年代,人类的第一架超音速跨洋客机协合飞机起飞。在它退役之后,世上就再没出现过第二种超音速民航客机。速度需要技术支持,也需要花钱购买。半个世纪以前,人类就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门技术,但直到今天还不具备足够的社会支付能力。超音速民航客机诞生得太早了,只能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客机。
我们在城市或山间,经常会看到各种收发铁塔,这是为手机服务的设施。没有它们,就收不到信息,也打不了电话。国家为此专门成立铁塔公司。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不这么干。卫星是最有效率的通讯设施。只要我们在全球发射66颗低地球轨道卫星,组成全球通信网络,就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实现在高山、大洋及南北极地的顺利通话。卫星电话集天线、接收机、发射机、数字解码器于一体,能很好地适应海上探险、极地考察、登山及偏远地区通信的特殊需要。二十几年前,美国人倡导了这个被称为“铱星计划”的项目,但它耗费太大,耗资50多亿美元,有些公司因此而倒闭,我们依然只能够用最原始的办法,解决移动通信问题。
只有被采纳的技术才是最好的技术,而被采纳的前提是技术具有一定的经济性。没有人乐于染指过于昂贵的技术,哪怕它再高大上。
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做支架和搭桥可能都是很好的办法。医生掌握了这项技术并救了很多人。但如今的医患矛盾却越来越突出。全社会都在指责医生不道德,认为他们在过度使用这种技术,而目的是为了挣黑钱。一面是救人的技术,另一面是挣钱的贪欲。社会正在为它寻找平衡。
例子俯首即是。我们在讨论科技创新的同时,要讨论社会的公德,社会运行成本,接受的广泛性。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社会道德和经济管理,是如此密不可分,让我们无法做出单向的选择。
我谈到的.每一个话题都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至少,已有的答案都难以让我满意。我们也不会通过简单讨论获得绝对正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向正确的方向迈出一步。能够为我们提供正确方向的,可能不是学科和专业本身,而是庞大的社会科学体系。这是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偏废一方的根本原因。
中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栋梁,是未来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未来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也是未来社会的管理者。能够全面地理解这一切,不偏废,才会成就最美好的人生。任何单一的构想,哪怕是奇思妙想,都可能受到社会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实现不了。这不是我们的错,但需要我们能够承受和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