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植物的家教案(专业15篇)
编写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准备,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案的编写应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编写教案有所帮助。
大班植物的家教案篇一
一、谈话引起兴趣。
1、出示挂图:"图片上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冬天)"冬天的天气怎么样?"(很冷)"冬天我们是怎样过冬的?"。
二、初步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1、板书课题:动物过冬。
2、倾听故事:《动物过冬》(略)。
3、讨论:听了这个故事后,都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引导幼儿回答帮助幼儿理解储藏、迁徒、冬眠、换毛的词汇。)。
4、出示教学挂图。
(1)、图上都有哪些动物?
(2)、这些动物是以什么方式过冬的?
(3)、出示动物过冬的四种方式、卡片。
让幼儿加深对动物过冬的四种方式储藏、迁徒、冬眠、换毛有一定的记忆。
(4)、领读、教读动物过冬的四种方式。
三、分组说说动物过冬的方式。
总结:熊和乌龟都是冬眠过冬的,因为他们在冬天来临之前吃大量的食物,整个冬天他们就可以睡觉,不吃东西了,还有一些其他的动物像蛇、青蛙、蝙蝠、刺猬都是冬眠的动物;蚂蚁和松鼠是在自己的洞里过冬的,因为冬天出去找食会很冷,所以提前把整个冬天的粮食准备好过冬,还有兔子、小蜜蜂都是储食过冬的;因为天冬天的时候南方比较暖和,所以天鹅和燕子会选择南飞过冬,除了天鹅和燕子会南飞过冬,还有很多候鸟会南飞,像杜鹃、大雁、黄鹂、丹顶鹤,他们都是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迁徙的鸟。
大班植物的家教案篇二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植物,但是,这也从未引起过孩子们的注意,虽然孩子们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却很少思考些什么问题,于是,想通过这样的一个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共同来关心身边的一些东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时让孩子们养成一种喜欢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发现一些自然现象,并想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学习方法,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去结识更多的植物朋友,让孩子真正喜欢植物,喜欢大自然,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开了植物,人类将无法生存。
2、在教室内悬挂幼儿自己制作的树,将教室布置成一片小树林;
3、开辟小小种植园,让幼儿每天去观察一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并作些记录;
主题一:幼儿园的小花园。
活动(一):我的植物朋友。
1、喜欢和老师、小伙伴一起参观、发现幼儿园的各种植物;
2、尝试运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看到的植物;
一些花草树木的图片。
大班植物的家教案篇三
这节课通过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其实动物也很聪明,为了能生活下去,不让自己饿死、冻死,都有度过寒冬的方式,还丰富了词汇。让幼儿更懂得怎样去爱护动物。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让幼儿观察一些事物,多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大班植物的家教案篇四
1、通过实验和动手活动,使幼儿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气、烂物等成分和与植物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能力。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铲子、卫生纸、可以种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只盘子、四个纸杯(其中三个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个杯子装水)、一只量杯。
1、幼儿提前两天到种植园,拔出几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离开土?观察前几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因为它们的根离开了泥土,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2、探究的问题:土壤中有什么?用小铲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树根,还有烂了的`树叶。
(2)土壤里有死虫子。
(3)土壤里有蚯蚓、蚂蚁。
3、轻轻捏捏卫生纸包的泥土。
(1)纸湿了。
(2)泥土里有水分。
4、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气泡。
(2)泥土中有空气。
5、说一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土壤里生长?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长,是因为土壤里有肥料。
(2)因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6、比一比,三种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将三杯土放在三只盘子上,用量杯分别向三杯泥土中浇同样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盘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点,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渗不下去,下面的盘子里没有水。
7、想一想,植物种在哪一种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最充足?种一种,哪种土壤最适合植物安家?幼儿将青菜秧种在三种土壤中,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记录青菜的生长情况。记录青菜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1.幼儿取泥土包入卫生纸中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选取较湿润的土。这样,纸湿的效果较明显。
2.幼儿向三杯土浇水时,水不宜多,以防水从杯口溢出流到盘中,影响观察。
启发幼儿观察、探索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对土壤条件有不同的需求。
本次活动我利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资源土壤,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讨论。活动中幼儿们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实验的设计是让幼儿能探索出土的性质,也便于幼儿操作,幼儿兴趣很。实验中我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以及操作习惯,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针对幼儿观察到现象,我能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儿了解了土壤对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离不开土壤。然后和幼儿开展讨论,哪里还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大班植物的家教案篇五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1.多媒体课件。
2.每组幼儿一盘土壤。(四人一组)。
3.实验用的酒精灯、铁架、杯子、连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头饰。
5.四袋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黑土、黄土、白土、红土)。
6.一袋泥土。
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
1.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讨论: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诉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
1.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是树叶、草等的腐烂物),和植物生长过程。
2.请幼儿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还是湿的,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水分)。
3.请幼儿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发现有什么?(空气)。
4.把土壤撒在石棉网上加热知道土壤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这就是肥料,它们能燃烧。
5.小结:原来土壤里有这么多宝贝,它真像一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6.引导幼儿仿编儿歌:“鸟儿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植物爱的是土壤,土壤是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有了营养,幼儿模仿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
1.幼儿知道土中有什么后,去花园里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后出示黄土、白土、红土,原来土有几种颜色。
四、土的其它用途。
1.出示“砖、瓦、陶器皿,让幼儿看,让幼儿摸摸后,告诉幼儿这些都是用土加工以后做出来的。
2..小结:土壤对植物有用,对人类的用处也很大。
五、延伸活动与“土”交朋友。
让幼儿自由玩土。
活动中孩子们很活跃,颜林海和黄林浩不断地用摸、捏、团土。在种植园中,林毅君偷偷地拔了拔小青菜,发现了菜里的根后就招呼了很多的小朋友围过来观看。很快林俊熙发现了泥土很潮湿,粘在手里也粘在裤子上。
本次活动我利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资源——土,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讨论。活动中幼儿们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实验的设计是让幼儿能探索出土的性质,也便于幼儿操作,幼儿兴趣很大。实验中我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以及操作习惯,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针对幼儿观察到现象,我能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儿了解了土壤对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离不开土壤。然后和幼儿开展讨论,哪里还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大班植物的家教案篇六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1.多媒体课件。
2.每组幼儿一盘土壤。(四人一组)。
3.实验用的酒精灯、铁架、杯子、连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头饰。
5.四袋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黑土、黄土、白土、红土)。
6.一袋泥土。
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
1.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讨论: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诉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
1.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是树叶、草等的腐烂物),和植物生长过程。
2.请幼儿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还是湿的,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水分)。
3.请幼儿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发现有什么?(空气)。
4.把土壤撒在石棉网上加热知道土壤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这就是肥料,它们能燃烧。
5.小结:原来土壤里有这么多宝贝,它真像一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6.引导幼儿仿编儿歌:“鸟儿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植物爱的是土壤,土壤是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有了营养,幼儿模仿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
1.幼儿知道土中有什么后,去花园里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后出示黄土、白土、红土,原来土有几种颜色。
四、土的其它用途。
1.出示“砖、瓦、陶器皿,让幼儿看,让幼儿摸摸后,告诉幼儿这些都是用土加工以后做出来的`。
2..小结:土壤对植物有用,对人类的用处也很大。
五、延伸活动与“土”交朋友。
让幼儿自由玩土。
活动中孩子们很活跃,颜林海和黄林浩不断地用摸、捏、团土。在种植园中,林毅君偷偷地拔了拔小青菜,发现了菜里的根后就招呼了很多的小朋友围过来观看。很快林俊熙发现了泥土很潮湿,粘在手里也粘在裤子上。
本次活动我利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资源——土,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讨论。活动中幼儿们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实验的设计是让幼儿能探索出土的性质,也便于幼儿操作,幼儿兴趣很大。实验中我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以及操作习惯,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针对幼儿观察到现象,我能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儿了解了土壤对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离不开土壤。然后和幼儿开展讨论,哪里还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大班植物的家教案篇七
1.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讨论: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诉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大班植物的家教案篇八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大班植物的家教案篇九
1、欣赏多幅藤蔓植物作品,感受画面的意境。
2、用讨论、归纳的方法,探索藤蔓植物的画法,并尝试用国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1、幼儿接触过藤蔓植物,认识这些植物。
2、课件:藤蔓植物国画作品多幅。
3、国画工具材料。
1、欣赏课件,感受画面的内容与意境。
(1)欣赏齐白石的一组小鸡图。
教师:画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小鸡在干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
(2)欣赏《鸭趣》。
教师:这是什么植物?紫藤下有什么?它们可能在干什么?
(3)欣赏《葡萄架下的猫蝶》。
2、师幼共同归纳这一类藤蔓植物的独特结构,讨论画法。
(1)教师:现在我们仔细地观察这几幅画上的植物,它们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教师:这些花和果实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叶子怎么画?怎样才能画出细细的藤呢?(引导幼儿看丝瓜图,隐去叶子和其他,只留藤,重点感知藤蔓的走势)。
3、进一步欣赏其他藤蔓植物的画,再次感受这类藤蔓植物的'结构特点,并发挥想象。
(l)教师:我们发现这些植物都有藤、叶子和果实。老师这里还有几张画,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植物的藤又是什么样子的。
4、合作、欣赏、评价。
(l)幼儿合作创作。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分工,发挥想象完成作品。
(2)欣赏、评价。
该活动是“藤蔓植物”主题活动的总结,是建立在此前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之上的。通过欣赏齐白石等名家的这些系列藤蔓作品,幼儿感受到“藤蔓”在画面中的作用,并初步了解和掌握了藤蔓的基本画法。
活动中幼儿兴致很高,画面也非常丰富,但对于藤蔓的走势还不太了解,初步尝试绘画时,线条比较牵强。我们试着让幼儿先画主藤,再在藤的上面添画叶子和果实,然后顺势添加缠绕藤……这样幼儿逐步了解了画面的布局和藤蔓的走势。
参考资料藤萝白石老人将篆隶碑学的笔意运用于勾勒藤蔓的走势,将藤的柔和弧度与枯墨相结合,在表现藤萝婀娜温婉的同时,也给人苍劲的感觉。暗粉的花与浓黑的藤对比,更显出花的娇嫩。图中飞舞的两只蜜蜂更给画面平添了无限的生机。
这幅作品适于大班幼儿初步接触藤蔓类作品时欣赏。图上藤蔓,从根到主干、到末端,相对完整,大班幼儿能够很清楚地观察藤蔓的走势以及叶和花是如何从藤上生长的;同时也能丰富幼儿对构图的认识。教学中可以从欣赏画面意境着手,再逐步观察藤蔓的走势、花和叶的位置与画法等其他内容。
小百科: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种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等植物中,据估计现存大约有350000个物种。
大班植物的家教案篇十
1、欣赏多幅藤蔓植物作品,感受画面的意境。
2、用讨论、归纳的方法,探索藤蔓植物的画法,并尝试用国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大班植物的家教案篇十一
1、能识别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知道一般的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组成的。
2、通过“拣菜”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集体活动前让幼儿出去观察多种植物,并对植物的“身体”有初步的感知。
2、课件:一株黄豆的生长过程。
3、部分植物、盛菜的篮子。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师:这几天,你们去找植物了吗?一定看到了许多植物吧!谁来讲给大家听听。(幼儿描述自己看到的植物。)师:你们讲得很精彩!自然界的植物可真是千奇百怪。
二、主动探究,自主建构。
(提供实物:大蒜头、树叶、黄瓜、苹果、萝卜、花生、茄子、青椒等。)师:花生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实、种子)有些植物的果实就是种子。
师:苹果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实)我们把它切开后会发现什么?
(与幼儿一起切苹果)苹果里的籽就是种子。还有哪些植物果实里也有种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看看哪些果实里有种子(老师将黄瓜、茄子、青椒等果实切开)。
师:种子有什么用呢?这里有一颗黄豆种子,我们把它放在泥土里,看它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黄豆发芽、生长的过程)。
三、操作实践、加深认识。
1、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参与讲评。
2、幼儿分小组拣菜,并互相交流。
师:今天我们来帮厨房里的伯伯、阿姨拣菜。每一组的篮子里装有不同的蔬菜。大家先认一认,自己组里拣的是什么菜?再想一想,我们吃的是它的哪部分?把吃的部分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能吃的放到另一个篮子里。(给各小组分别提供:豆角、芹菜、菠菜、花菜。)。
3、各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介绍。
大班植物的家教案篇十二
1、看绿色老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玩一玩!
老师:啊,这儿的空气真新鲜呀,原来这儿有那么多的绿色植物!有绿色的-,有绿色的-,让我们在这儿玩一玩吧!幼儿自由玩耍。
小草、小树们一起来跳舞。
3、种绿色老师:小草、小树们有点累了,休息一下吧,咦,这儿有一座动物新村,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老师:这只小鸭告诉老师这儿什么都好就是没有绿色,那怎么办呢?我们来为它们栽些小树、小草吧。
教师与幼儿一起栽树。
4、结束活动和小动物们再见,结束活动。
大班植物的家教案篇十三
1、欣赏多幅藤蔓植物作品,感受画面的意境。
2、用讨论、归纳的方法,探索藤蔓植物的画法,并尝试用国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1、幼儿接触过藤蔓植物,认识这些植物。
2、课件:藤蔓植物国画作品多幅。
3、国画工具材料。
1、欣赏课件,感受画面的内容与意境。
(1)欣赏齐白石的一组小鸡图。
教师:画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小鸡在干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
(2)欣赏《鸭趣》。
教师:这是什么植物?紫藤下有什么?它们可能在干什么?
(3)欣赏《葡萄架下的猫蝶》。
2、师幼共同归纳这一类藤蔓植物的`独特结构,讨论画法。
(1)教师:现在我们仔细地观察这几幅画上的植物,它们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教师:这些花和果实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叶子怎么画?怎样才能画出细细的藤呢?(引导幼儿看丝瓜图,隐去叶子和其他,只留藤,重点感知藤蔓的走势)
3、进一步欣赏其他藤蔓植物的画,再次感受这类藤蔓植物的结构特点,并发挥想象。
(l)教师:我们发现这些植物都有藤、叶子和果实。老师这里还有几张画,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植物的藤又是什么样子的。
4、合作、欣赏、评价。
(l)幼儿合作创作。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分工,发挥想象完成作品。
(2)欣赏、评价。
该活动是“藤蔓植物”主题活动的总结,是建立在此前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之上的。通过欣赏齐白石等名家的这些系列藤蔓作品,幼儿感受到“藤蔓”在画面中的作用,并初步了解和掌握了藤蔓的基本画法。
活动中幼儿兴致很高,画面也非常丰富,但对于藤蔓的走势还不太了解,初步尝试绘画时,线条比较牵强。我们试着让幼儿先画主藤,再在藤的上面添画叶子和果实,然后顺势添加缠绕藤……这样幼儿逐步了解了画面的布局和藤蔓的走势。
参考资料藤萝白石老人将篆隶碑学的笔意运用于勾勒藤蔓的走势,将藤的柔和弧度与枯墨相结合,在表现藤萝婀娜温婉的同时,也给人苍劲的感觉。暗粉的花与浓黑的藤对比,更显出花的娇嫩。图中飞舞的两只蜜蜂更给画面平添了无限的生机。
这幅作品适于大班幼儿初步接触藤蔓类作品时欣赏。图上藤蔓,从根到主干、到末端,相对完整,大班幼儿能够很清楚地观察藤蔓的走势以及叶和花是如何从藤上生长的;同时也能丰富幼儿对构图的认识。教学中可以从欣赏画面意境着手,再逐步观察藤蔓的走势、花和叶的位置与画法等其他内容。
小百科: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种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等植物中,据估计现存大约有350 000个物种。
大班植物的家教案篇十四
设计思路:
新《纲要》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引导幼儿走向最近发展区。我们班从上个星期后半周开始进入“我自己”的主题活动中,主题活动的展开是引导幼儿从外形入手的。对于自己的身体,幼儿一直充满认识的兴趣。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说“我有两个弯弯的眉毛”,“我有一个鼻子,两个鼻孔”,“我有10个手指”,“我的衣服上还有6粒纽扣”等,数字的敏感度有了提升。我敏锐的抓住了孩子们对自己身体上数字的关注,结合我们大班数活动中的单双数内容,让幼儿寻找身体上的单双数。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1通过圈画活动尝试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初步感知单双数的概念。2尝试寻找身体上的单双数,激发幼儿探究身体秘密的兴趣。3通过多种活动,让幼儿体验参与的乐趣,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圈画活动尝试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初步感知单双数的概念。
2、尝试寻找身体上的单双数,激发幼儿探究身体秘密的兴趣。
3、通过多种活动,让幼儿体验参与的乐趣,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记号笔10支,图片十张(每张图片上不规则地画有1-10个圆点),1--10的数字卡片。,铅笔每人一支,笑脸和矩形卡片若干张,空白电话号码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师小结:我们刚刚2个2个圈,最后多了一个的就是单数。(1、3、5、7、9叫单数)2个2个圈,正好全都圈完的就是双数。(2、4、6、8、10叫双数。)二:找身上的数字朋友师:你们刚刚都很聪明,发现了了单数和双数的秘密。并且和他们一起做了游戏。数字朋友还悄悄地告诉我们:还有一些数字朋友藏到我们身上来了,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你们能不能找到它们呢?“这些数字朋友中有些是单数,有些是双数,那我们身体上哪些地方找到的数字朋友是单数?又有哪些地方找到的数字朋友是双数?张老师先找到了,它呆在了我的嘴巴里。我找到了一个双数2,我的嘴巴里有2排牙齿,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2是一个双数。小朋友想不想来找找看?(引导幼儿观察自己身体上的某些器官的数量:一个头,两只耳朵,一只手的五个手指,两只手的十个手指,两只脚等)师:现在我们玩个游戏:游戏的规则是:我们请一个别小朋友到台上来,他指身体上的哪个部位,其他小朋友就说出它是单数还是双数。愿意吗?(愿意)师:我们认识了我们身体上的单数和双数,这些单数和双数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
四:游戏谁的反应快师:你们都很棒,找到了很多单数和双数,你们愿意和单数,双数做游戏?游戏的规则是:我们到操场山围成4个圆,老师将10张卡片放在一个小盒子中,老师在里面抽取卡片,如果抽到得是单数,弟弟小朋友蹲下来蹲下来,妹妹小朋友站着不动;如果抽到双数,请每个小朋友马上找另外一个小朋友抱一下,可以到你站的圆圈外面去找。
活动反思:
按照本次活动的设计思路,我的教学目标在这次活动中是不可能一次性完成的,因而下次制定目标的时候不能过多。
其次幼儿的发展并不充分,只实现了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能基本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但是在第二环节执教中,由于我的话语引导不够到位,幼儿在寻找身体上单双数的时候,除了牵涉到身体的器官,其他部位没有找到,所以对于身体的探索欠缺。在引导的话语方面,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发现身体上的单双数,活动是在我自己这一主题内,在第二环节引导时,教师可从两个方面开始引发幼儿探索:1.我们身体上长着的,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2.我们身体上穿着的,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幼儿在自主探索时,发现的单双数存在局限性,多以2或者3数量为主,发现的单双数数量不够多,不够大。
还有就是在活动中我的难点和重点没有凸显出来。
在活动中我没有给予每个幼儿操作的机会,我应该在课前给予幼儿每人一次操作的机会,然后开展活动的时候我只需要帮助他们梳理分类就可以了。
大班植物的家教案篇十五
1、知道植物中的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植物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4、懂得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5、激发了幼儿对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多媒体课件。
2、每组幼儿一盘土壤。(四人一组)。
3、实验用的酒精灯、铁架、杯子、连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头饰。
5、四袋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黑土、黄土、白土、红土)。
6、一袋泥土。
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
1、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讨论: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诉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
1、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是树叶、草等的腐烂物),和植物生长过程。
2、请幼儿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还是湿的,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水分)。
3、请幼儿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发现有什么?(空气)。
4、把土壤撒在石棉网上加热知道土壤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这就是肥料,它们能燃烧。
5、小结:原来土壤里有这么多宝贝,它真像一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6、引导幼儿仿编儿歌:“鸟儿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植物爱的是土壤,土壤是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有了营养,幼儿模仿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
1、幼儿知道土中有什么后,去花园里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后出示黄土、白土、红土,原来土有几种颜色。
四、土的其它用途。
1、出示“砖、瓦、陶器皿,让幼儿看,让幼儿摸摸后,告诉幼儿这些都是用土加工以后做出来的。
2、小结:土壤对植物有用,对人类的用处也很大。
五、延伸活动与“土”交朋友。
让幼儿自由玩土。
活动中孩子们很活跃,颜林海和黄林浩不断地用摸、捏、团土。在种植园中,林毅君偷偷地拔了拔小青菜,发现了菜里的根后就招呼了很多的小朋友围过来观看。很快林俊熙发现了泥土很潮湿,粘在手里也粘在裤子上。
本次活动我利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资源——土,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讨论。活动中幼儿们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实验的设计是让幼儿能探索出土的性质,也便于幼儿操作,幼儿兴趣很大。实验中我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以及操作习惯,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针对幼儿观察到现象,我能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儿了解了土壤对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离不开土壤。然后和幼儿开展讨论,哪里还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