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五大原则论文范文(13篇)
总结是一种对过去进行梳理和总结的有效方法。总结要注重文字的准确性和凝练性,避免言之无物的空洞陈述。以下是历史学者总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请大家一起品读。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五大原则论文篇一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是重“言”轻“文”的模式。这使文言文的美被深埋在繁琐的言词学习中,无法凭此吸引学生。文言文教学的创新,应有个不变的原则:上课要上出文言文的美。
文言文的美,有文章的形式美,或骈或散,或起承转合,或浑然天成……都应在揣摩学习中探其精巧,作为叙写文章的指导;文言文的美,有文章折射的人格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苏东坡虽几经坎坷,仍能夜半赏月的旷达胸襟……这些从文字中走来的人物,使学生在学习、敬仰间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言文的美,还有字里行间表现的情理美。《论语十则》中关于学习、关于品德修养的谆谆教导,《鱼我所欲也》里对生与义的取舍……这些千古文章,闪烁着思想的璀璨华光,应深入探究,让其与现代思想碰撞,启蒙涉世未深的孩子。
文言文的种种美,应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究去鉴赏?主要方法有:
2.恰当引导,牵引学生发现美、鉴赏美。主要有预习活动、巧设导入,展示背景,戏说生平,提供材料,畅谈感受,例子分析等方法。例如,讲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有关苏轼生平的资料,有他的乌台诗一案,他于狱中泰然入睡的故事,有他流放远地,仍吃出个东坡肉的故事,还有他豪放通达的词作。待学生静心看完相关资料,我让学生谈印象中的苏轼,学生侃侃而谈,无一不为苏轼遭逢磨难仍能乐观处世的豁达而感动。抛砖能引玉,学生有了这样深切的感受,再来探讨文章的主题,一切水到渠成,而且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理解之上的共鸣,这也是审美的美好境界。
充分挖掘文言文的美,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自己去采撷这美的花朵。抱定这样的'目的,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怎能不是一场审美的盛宴?又怎能不让学生充满兴趣呢。
二、教学方式应活泼多变。
文言文教学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最大一个原因是教学方式单一,总是释字、串讲、背诵。很多时候,教师在设计教学方式,考虑学情的时候,更多地关注学生知识储备的情况,而忽略了学生年龄阶段的心智特点。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不妨在课堂多点“花样”。文言文教学的创新,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教学方式应丰富多样、活泼多变。
(一)“读”之各法。
读书的作用,不言而喻。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对朗读的重视主要体现在背诵上,忽略朗读的质量,使朗读缺乏趣味缺乏美的体验,并没有真正发挥朗读的作用。巧花心思,朗读也可以读出很多花样,读出不一般的效果。例如:
模仿古人摇头晃脑地读,感受古汉语的韵律,甚至可以尝试着用方言读。
伴音乐的朗读,更易使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
赛读,比速度比朗读的情韵等等。曾经试过让学生进行快读比赛,目的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多读课文,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比赛时,挑选长短适宜的某段课文进行计时朗读,要求吐字清晰,用时最少者为胜。学生为此在家中反复练习,比赛时情绪高涨。这个小比赛用时不多,但效果明显,可以说课文已经是其义自见了。
听范读,同学间自由朗读互相评价,曾经设计过名家范读,学生仿读的环节,由字音到节奏到情感,甚至到表情手势,读正确读好,务求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融入意境。当然,这必须舍得时间,有时为了教学进度,许多老师是舍不得课堂时间来做这样“慢功夫”。然而,这样的“慢功夫”却能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朗读的美和乐趣,使学生在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能主动地能有技巧地去赏读文章。这正是授之以渔的做法。
(二)“译”之各法。
对于文言文的翻译,从前是“串讲”一统天下。但其实,翻译也能形式多样。例如:
1.巧设预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利用工具书,对课文已经自主学习之后,再来翻译接龙或者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合作翻译,或者一人口译众人挑错。
2.一篇文章里,罗列出老师和学生选出的重点句子,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字词句子,老师点拨、解疑,其余不讲,只让学生之间合作探究。
3.把文言文教学中的“言”与“文”的教学整合在一起,一边讲文,一边在环环相扣的设问中夹带字词的学习。这种做法适合简短的文章,需要重点学习的字词不多,例如《夸父逐日》。
4.教师点拨疑难、重点,整篇文章则通过复述故事、扩写等形式来检查是否通晓大意。
5.让学生对同一句话或同一篇文章用不同的表述来翻译,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其恰当与否。
教学方式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在现代多媒体的辅助下,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样,教学过程更精彩纷呈。而活泼多变的教学方式,适合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五大原则论文篇二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可感教学场景和氛围,帮助学生从情感上获得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效果。
引言。
在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当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相对来说要成熟,而且应用的也较为广泛。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引入同教学相关的情境,以达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吸引学生进入情境中学习,并且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的过程[1]。通过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材的内容,掌握学习的重点。文言文我国古代文人行为方式,也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由于文言文艰涩难懂,学生学习效率低,对文言文学习存在畏难心理,因而文言文教学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内容。
1生活情境呈现。
情景教学方式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感心理学理论的教学方法[2],该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在真实体验提高学习兴趣,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符合我国课程改革要求。笔者个人教学经验,简要分析情境教学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密切,包含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是因为语文的这一特点为应用生活情境进行文言文教学提供了条件。虽然文言文教学内容及形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但是深入剖析文言文进行可以发现,文言文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联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剖析文章本身,在全面、细致、深入把握文本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生活经验和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的体验,寻找文言文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联系或契合点,从而借助生活化的场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掌握和了解文言文。以荀子的《劝学》教学为例。在开始教学前,首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历程进行思考和,让学生讲述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或有益的经验。通过学生对个人学习经历的回顾,激发学生对《劝学》的兴趣。每个学生都具有长时间的学习经历,并且对自己在各个阶段的学习经历深有体会。学生在回忆和讲述个人求学经历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将自己的不足与课文《劝学》列举的'内容进行对比并获得启发,从而方便学生理解《劝学》的内容,也有利于教师进行文言文《劝学》的讲解。
2语言描述再现。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和文学修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和价值观。二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流利地表达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并形成文字语言表达,掌握语文的交际功能。在新课改对语文提高学生应用语文能力要求更高,而语言再现情境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产生情境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2]。以韩愈的《师说》为例,对文章进行解读可以发现,《师说》一文对教师的职业和工作做了大量描述和讨论,并重点阐释了教师的角色职能和社会作用:传道授业解惑。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角色职能和社会作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教师可根据当前社会环境对教师角色和作用要求,让学生重新解读新时代下教师的身份和职业,并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
3音乐渲染。
部分高中文言文存在强烈的情感色彩,借此抒发作者的情感。教师也根据文言文的情感色彩,选择与情感色彩相匹配的音乐作为课堂教学情境,用音乐渲染文章表达的思想情境,让学生从音乐感受文章的情感色彩,从文章的情感色彩感受音乐的韵律,从而通过音乐将学生带入学习,并使音乐和文章产生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作用。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教学前,教师先向学生普及琵琶知识,让学生对该乐器有一定了解。再介绍《琵琶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白居易“偶遇”琵琶女,白居易假借描述琵琶女的凄凉身世和悲惨命运抒发自己的抑郁之情。此后再配以一段曲调悲凉的琵琶演奏,在课堂中渲染出凄惨、哀伤的气氛,从而让学生将文章与音乐相结合,深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视频建构情境。
现代技术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面,也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随着现代媒体技术高速发展,丰富的影像资料也为教师构建教学情境提供了便利。高中语文文言文均为古代文学经典,已有许多经典文言文被翻拍或改变成电影、电视剧。电影和电视剧资源很好的展现了文中主要情节和内容,有利于学生直观了解和梳理文言文内容。不仅如此,视频还有助于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兴趣。以《鸿门宴》教学为例,进行课程教学前,教师可播放黎明、冯绍峰主演的电影《鸿门宴》的关键部分,让学生先赏析电影的内容,再从演员的表演中感受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在宴会中的情感;然后结合文章对人物的描写,让学生构想不同人物内心世界,逐渐完成对文本分析和解读。
5结语。
文言文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3]。学好文言文对于推进我国文化,传播中华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4]。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的学习是大多学生面临的一个困境。如何合理的采用教学策略提高文言文教学水平也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工作。总而言之,情境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境中剖析和介入文本,强化理解。但是,从情景教学应用手法可以看到,情景教学也并非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根据文言文的特点,选用恰当方式创建教学情境,才能将学生真正带入教学情境中,在情境中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才能达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五大原则论文篇三
摘要: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联系的原则、实用性原则、激励性原则,通过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早日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以促进文言文教学效果的改善。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形式,是中华先人留给后代子孙的精神食粮。我们要继承、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首先便应搞好文言文教学。而高中阶段正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读懂并掌握文言文的语言规律。但从教学实际来看,艰深晦涩的文言文又的确比现代散文、诗歌要难教。笔者以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文言文教学的五大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钱梦龙先生曾经讲过,文言文也属于我们的母语,而不是外国语,如果是外国语就得从abc教起,每走一步都得由老师扶着拽着,教母语就不必如此。古今汉语虽然变化很大,但同一民族的语言毕竟是有继承性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发展,其语法、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与古代汉语有血缘关系。很多古汉语常用词的词义、句子的结构方式,不仅古今没有多少变化,而且还常常出现在现代汉语尤其是现代书面语里。这就是说,学生阅读古汉语虽然有一定障碍,但决不像学习外语那样毫无根基,一切从零开始。
既然古今汉语有这样紧密的联系,学生阅读古文又有这样的基础,因此学生借助课本上的注解自行阅读,是能大体读懂的。教师在教文言文时,就应该像教现代文那样,在可放手处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自求理解。老师只在关键处作些指导、点拨,以启发学生思考,万不可越俎代庖,搞“字字清楚,句句落实”那一套。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于语言的演变,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已有较大的差别,需要学习的`词语、句式数量不小,学好它,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要想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更不是易事。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循序渐进。
教师首先应熟悉文言文词句教学的主要目标(常用的实词、虚词、句式),要认真阅读教材,弄清这些词句在各册、各课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好每一课的词句教学重点。在具体教学中,有计划地逐课引导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句,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捕捉、积累新的意义和用法。这样一天天、一课课日积月累,掌握的数量就多了。
切忌见词就讲、见句就教,把词句教学等同于翻译,那是目标不明、缺少计划、没有重点的做法。每课一个小目标,每册一个中目标,由小到大,积少成多,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我们就能轻松实现《大纲》规定的总目标。
三、联系的原则。
首先是要联系语言环境。学习词语,固然要借助字典词典,但有许多词语是多义的,是特定的语言环境规定了它的意义和用法,所以只有联系语言环境,才能正确理解词语。只有结合这些词所在的句子,才能准确地理解它的意义和用法。有时不仅要联系所在句子,而且要联系上下句或上下段思考,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逍遥游》末段一句“其自视也,亦如是也”中的“是”,只有联系上下段,我们才能明白,作者是把本段所写的四种人比作了上一段中自命不凡的斥,所以这个“是”是代词,代指斥。
凡是会读文章的人都知道,阅读大体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读文言文,理解文言词句也不例外。联系语言环境反复玩味,对词句的理解才能深入。
其次要联系现代汉语。把词语的古今意义、句子的古今形式加以比较,才能了解古今汉语词句的差异,感知汉语的演变。在比较区别中学习,不仅有利于准确牢固地理解新学的文言词句,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第三,要联系造字法来理解词语。这样做,会为词句教学增添许多趣味,还能增加理解记忆的成分,让学生既学得有趣,又理解得透彻。如学习“造”时,告诉学生,它是形声字,形旁是“辶”,意义与“走”有关,因此“造访”的“造”不能讲作“制造”;又如“夺”字,是会意字,篆体的写法上面部分表示两只想展翅高飞的鸟,下面部分是一只手,想抓住它们,不让它们飞走,强迫改变它们的意愿,所以它在“舅夺母志”一句中能讲作“强迫改变”的意思。如此等等。结合着造字法引导学生学习词语,一定会让学生兴趣盎然。有人说,学习要学规律方面的知识,造字法与字词的意义有密切联系,也算一条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学生就有可能举一反三,逐步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第四,还要联系旧知。这样做,既能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系统,以便于掌握,又能启发学生运用其才智,自求理解。
联系的原则,应该是学习古汉语的一条重要原则。
四、实用性原则。
《大纲》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文言文,是要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就不能让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一些散乱的文言词句,也不能过多地甚至脱离文意地大讲特讲语法知识。前者是词句收藏家的做法,只能得到一些零散的语言材料,而不能欣赏到用这些材料建筑起来的艺术品――文章之美,是“买椟还珠”的做法,会失掉阅读能力之“珠”;后者是语法学家的做法,是脱离《大纲》的要求的。正确的做法是着眼于更准确地理解文意,适当介绍语法规则,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及其表达效果。举个例子来说,学习《师说》首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只是让学生记住“……者……也”是判断句,这句话意思是……这是只见“言”(文言词句)而不见“文”的做法。应该联系全文指出,这篇文章论说从师的道理,首先就应该指出教师的重要性,所以开篇这句话,作者就用判断句极其简练地提出了对教师职能的看法,为下文的论述做了铺垫。作了这一番指导,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才能服务于对文意的理解。这样的词句教学才是实用的,有价值的。
五、激励性原则。
不愿登山的人,攀登时必定腿软;不想夺冠的人,竞技状态必定不佳。没有求知欲,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怎么能搞好学习呢?因此,教师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不仅要研究《大纲》和教材,而且要研究学生,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求知欲的激励。
早在先秦时代,孟子就提出了“自得”说。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清代学者戴震从哲学的角度阐明了“自得”的丰富内涵,他说:“孟子之于学也,有于内,而资于外。”其中“有于内”就是指学生主观方面必须有学习的欲望,有“自得”的能动性。前代学者的这些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五大原则论文篇四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把抽象化的地理知识更加具体生动地传达给学生,简化地理知识难度,吸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模式。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好教学疑问,只有学生心中有了疑问,才能够积极主动地而进行动脑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设问题情境模式,引导学生能够产生自主探究的好奇心,从而把自己已经掌握和学习的知识点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性地选择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1]。问题情境模式并不是单纯的进行课堂提问,而是需要通过提问来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学习《中东丰富的石油》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来讨论一下,在石油枯竭之后,我们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石油肯定也会有开采空的一天。中东是石油最大的输出国之一,如果中东没有了石油,那么中东的经济会变成什么样子?通过以上这几个问题,好像乍一看跟教材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通过问题的分析,学生们能够了解困扰中东地区多年的经济问题是什么。通过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掌握事物之间的利弊关系。石油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国家可以在石油枯竭之后大力发展其他行业,争取通过其他行业的发展来带动国家经济的提升。
2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鲜感,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在一起,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拥有更多的视听冲击力,吸引了更多的初中学生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学习人教版的《河流》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布置好课前小任务,在网络中自己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河流资源,简单地分析一下我国的河流分布情况以及水资源的相关图片信息。在网络当中包含有我国大量的河流信息,教师可以应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有用的材料,制作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跟学生们一起在课堂上展现出来。不同的学生学习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通过展示出各个地区的年降水量来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地域分布情况;有的学生则是根据我国的水利枢纽工程来分析水流资源和水库的实际作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寻找有效信息,能够有效让学生养成保护水资源的良好观念[2]。
3课堂教学创设生活情境模式。
初中地理教学跟我们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教师需要把教学知识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现象结合在一起,让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直观形象。通过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点的趣味性,并能够灵活地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点来帮助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多种问题。在学习《交通运输线的布局》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可以给学生们寻找青藏铁路修建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们观看视频中展示出来的:“在高原上建铁路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困难?”学生们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之后开始自行学习讨论,提升了课堂教学气氛。一部分学生通过开发青藏高原的资源角度入手,展开了积极的想象;还有的学生则是从民族团结的角度进行探究。应用多媒体信息还能够给学生们展现出生活当中的热点问题,提升教学跟生活实际的结合度,促进了初中地理教学课堂质量的提升[3]。
4创设故事情境模式。
在初中地理课本当中存在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和小典故,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们找寻相关的趣味故事,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学习《石油、天然气》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世界十大未解之谜之一的百慕大三角的故事。在百慕大三角一带经常会发生船只和飞机神秘失踪事件,最近科学家们在附近海底发现了天然气,从而推测出是天然气泄露降低了海水的密度,导致船只的沉降。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探究意识。
5结语。
情境教学法多种多样,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情境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2]陈建梅.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17,(5):58.
[3]江文涛.浅谈初中地理中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8):63.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五大原则论文篇五
所以学习一篇文言文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并发挥创造力了:利用相关的背景材料、历史关联等去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尽量使学生有兴趣去学。比如讲《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这样的文章时,可以先给学生介绍几位历史上的谏臣,被挖心的比干、被追杀的赵盾,被流放的屈原等等,这些忠臣直谏敢言的下场,会使学生对批龙鳞、逆圣听的邹忌和触龙的故事更好奇,更感兴趣,从而认真学习课文。也可注意古今对比参照,比如讲到文言文涉及的一些礼制法度,可以把一些热播的古装影视剧里的情景拿来对比一下,让学生找出穿帮镜头或不符合古制之处,学生都会很愿意参与并有兴趣去探究古文里所包含的文化知识。
由于应试的要求,高中生的学习方法容易陷入固定、僵化的模式,学习文言文更是如此,对于那些本就陌生的词汇、句式死记硬背,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
1.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且一定要诵读而非默读。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以及左半球中的各个与语言有关的组织,构成一个言语生成和感知的复杂网络,即使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虽然他们可能还不清楚书中讲的是什么意思,但是诵读使他们熟悉古文的语言环境,渐渐培养起语感。高中生在中小学阶段对于一些经典的古文篇目有一定的积累,在此基础上反复朗读、背诵高中课本中那些更经典、语法形式更成熟的篇目,语感会更强烈。除了课本中学过的'篇目,教师应多推荐其他适合高中生学习的经典文章,要求他们自行学习,多翻译多接触,多读多背,逐渐对于文言文常见的词汇、句式和结构烂熟于心,印象深刻且能举一反三。接受新的文言文时往往能更有效率、更有质量地进行探究。
2.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古文教学决不能填鸭,学生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印象会更深刻。比如学习一篇古文教学前可以先进行预习,多查阅一些课外的相关资料。学习文言文预习很重要,很多文言文中的内容都是相互关联的,学生在预习时可以通过查阅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及背景,对课文的学习进行补充和拓展。比如《国语》跟《左传》同是记录春秋时期的历史,有互为补充的作用,而《国语》《左传》《战国策》等史书中一些人物的事迹在《史记》中也可以相互佐证,在学习这些史书里的篇目时就可以进行扩展阅读,横向联系对比。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现在很多高中生在翻译课文时都依靠类似《高中文言文全解》之类的教辅材料。对这样的现象教师不应该不闻不问,而是应该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不怕出错,不求绝对正确,有难度才更有挑战,只为训练提升自己阅读翻译古文的能力。如上所述,文言文的学习必须得到重视与提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困难,想方设法解决古文教学中的种种难题,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古文的能力。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五大原则论文篇六
纵观当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许多年轻教师因为替学生忧虑过多,反而或深或浅的进入多种误区,从而导致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使得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沉重。具体表现为:
误区之一:越“文”讲“言”。
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习惯于越“文”而讲“言”。强调古汉语各种语法规律,以为总结种种规律便能多快好省地学好文言文。殊不知,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有赖于三个因素――语音、语法、词汇,而三者中,词汇的古今差别最大,更是三个因素中的重心,尤其需要多多积累。
误区之二:以教代读。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是读出来的,必须在阅读中感受、培养和提高。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也不例外。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学生阅读感受文本的时间被我们的讲解挤占了,学生自主朗读体悟的过程几乎被我们忽略了。我们缺乏一种“等待”,而过分关注于自己“教”的完成落实。事实上,在朗读和背诵这种与语言最亲密的接触活动中,学生可以顺应和同化古人的表达方式,积累文言的字、词、句、义。这种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能帮助学生形成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即文言语感。而有了文言语感,就有了“意会”,理解文本也就更能准确到位。
误区之三:“言”而无“文”。
文言文教学既要讲“言”学,又要讲“文”学。只有语言教学而没有文学文化等学习的文言文教学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文言文教学。而我们文言文教学的第三个失误就在于平面处理教学内容,只落实了文言知识,却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审美观照和学生个体的阅读感悟。要知道,文言文的文字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均须经学生自己感悟才能内化为他们的精神财富。
误区之四:片面、孤立对待文本。
表现在文言文教学不重视知识的迁移运用,只是粗略地挖掘文本资源。当教学纠缠于有限的文言知识的传授,隔绝于生动形象具体的文言语境时,文言文学习就会变得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
综上所述,教师的“言传包办”不能代替学生的“意会认知”,有限的文言知识的“言传”也不能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言文教学必须寻求出路。
根据新课标精神,文言文教学需作“三多二少”的.调整。“三多”即:文言文的学习要重视多读,努力扩大阅读量;减少文学常识教学比重,让学生与文本多进行对话;重视文言文背诵,强调熟读成诵,反复涵泳,增强文言语感。“二少”即:少讲,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化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少机械性太强的客观化、标准化的练习。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些具体做法:
1、文本预习阶段,应放手让学生去对照注释,理解疑难字词句,翻译文本。此阶段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养成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2、文本教读阶段,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朗诵文本、理解内容、掌握重点,进行审美感知。
文言文因字少意深,音单义广,更需教师的引导。如明确停顿、重读、语气、语调、情感等示范朗读,适当点拨,然后让学生自由诵读,轻声跟读,齐读,分读,个体读……每次朗读要求都要与理解联系起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读的作用。此外,教师应对学生认为疑难的字词句及文本知识的重点、难点作一个点拨指导,以期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好文言文。一篇经典的文章,其美学价值是多方面的。教师可对其思想内容、人文精神、表达形式等方面的审美作一个引导观照,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精神感悟。
3、文本拓展阶段,教师要有大语文视野,将文本与读本、与生活、与写作相结合,作三个方面的拓展――认识深度的拓展,阅读能力的拓展,内化写作的拓展。
认识深度的拓展主要适用于历史人物类及历史事件评价类的文言文教学。比如对《鸿门宴》中的项羽历来颇有争议,学完《鸿门宴》,不妨搜集有关项羽的诗文让学生多角度品读,读出一个立体真实的项羽。阅读能力的拓展可在上完新课后选择难易适度、文体相似的文言文进行赏析,让学生在语境中生成知识的衔接。内化写作的拓展主要是让“学”与“写”联盟,以学促写,以写促化。如文言文的布局谋篇、文章的起承转合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行文范例和构思借鉴实例:议论则“立片言以居要”,统摄全文,如《劝学》《六国论》;记叙则行文曲折,跌宕多姿,如《鸿门宴》《促织》;散文则或借景抒情,或寓物明志,如《兰亭集序》《愚溪诗序》等。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五大原则论文篇七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如同水面,教学方法是投入水中的一颗石子,石子投得好,便能激起层层涟漪。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立足学生,把教学文言文看作是跟古人对话,跟今人对话,让学生积极参与文言文学习,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一)注重诵读。
有些教师认为,学习文言文只要把所学课文一字一句地翻译下来就算是完成任务了,因此把教学文言文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翻译上,导致学生兴趣不高。我认为,虽然翻译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但先应该重视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更适用于读古文。文言文难读、难懂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所以多诵读就是推倒这堵墙的最好的办法。多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学习《赤壁赋》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课下注释自行阅读,如有读不懂的,可以查阅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当自主阅读较流畅时,再安排小组代表阅读,并进行评价,然后由教师范读课文,最后听课文朗读录音,体会节奏、语气等,让学生模仿录音朗读。另外,朗读还可配上适宜的音乐或分角色阅读。因为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的过程中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情绪,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
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都较为经典,文中的人物景色都是美的。因此,把文言文中所蕴含的美的意境或美的画面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在很多程度上降低了理解文言文的难度,降低了学生进入文本的门槛,为学生跨越理解的鸿沟搭设了桥梁。如在学习《兰亭集序》时,我充分应用了多媒体,用图片再现了昔时的“茂林修竹”“流觞曲水”“天朗气清”等美景,介绍了当时文人们饮酒赋诗的过程,让学生明白了这篇文的来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引入了古人深邃的思想中。又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时,我先和学生一起欣赏《易水歌》,看相关的视频片段,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人文教育。
在教课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将教学的重点定位在文言文的“言”字上,即对文言文中的字词的解释非常重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能讲的都要讲,一篇课文下来,学生被这些内容压得喘不过气来,而对于内容所宣扬的思想和人文情感则是一知半解。事实上,学生所感兴趣的和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有帮助的内容正是人文思想。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选择学生喜欢并对学生有益的内容,要“文”“言”并重,做到“析词理趣,两手并举”。另外,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还要注意体现文言文中的人文情感。如学《陈情表》时,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李密的“孝”情,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对“孝”的理解,以及生活中是如何孝顺父母的。在讨论中,学生讲了一些历史上关于孝的故事,这些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指导技巧。
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是不可少的。因此,针对考试,给学生讲一些做题的技巧尤为必要。高考文言文考了四个题,一个考查实词,一个考察翻译,一个考察断句,还有一个考察对文段的理解。其中,断句更加侧重学生的语感,但无论从哪个方面去考,归根到底考察的还是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这里面是有些小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抓住文章大意的。
(一)以题解文。
一般来说,学生读一遍不会很懂,此时,要迅速浏览一下试题,特别是最后的内容概括题。这道题几乎是按照段落的顺序考察学生对文段的理解。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错误的,而且还是局部错误。所以,这个题对于学生快速掌握整篇文章的大意是非常有帮助的.,只要预先阅读,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推断词义。
学生在阅读和翻译时,难免会遇到生疏的字词,这些词就像学生的拦路虎,成为学生不可跨越的阅读障碍。教师不妨告诉学生如何根据词的形旁来推断词的本义。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形体结构常常与这个汉字初始所表示的词义有或近或远的关系,尤其汉字中的形声字占很大的比例,其形旁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许多词以“水”为部,那么这些词往往就和水有关系。而含有“王”的字往往和玉石有关,带“口”的当然和吃有关。又如“贝”部,贝的本意就是古时的钱币,因此以“贝”为形旁的词,往往跟钱财有关,如“货”“赊”“资”“赌”等。
(三)借助虚词断句。
断句题是20高考新出现的题型,重在考察学生的语感。这需要长期的阅读和朗读,但我们也可以凭借一些小技巧来解决。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那么阅读时如何停顿呢?这里面有许多表示语气的词,是自然的停顿处,比如矣、哉、也、乎等。后人为古文加上标点,也大多根据这些语气来添加。总之,文言文阅读需要夯实基本功,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此之前,我们是可以凭借这些小技巧获得不错的解题效果的。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五大原则论文篇八
【内容提要】: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面临着“少慢差费”的尴尬局面,为了彻底改变在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我们提出了文言文教学活动化的理念,为学生积极创设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由以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的学为主转型,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结晶,蕴含了极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遗憾的是,文言文教学却是一直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难点。尤其在当下的农村高中,教师在生源基础薄弱、高考应试压力的现实面前,难以摆脱以往“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文言文教学模式,然而,这种几近辛苦的“填鸭式”教学,不但收效甚微,反而加剧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学心理,长此以往,后果可想而知。
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一尴尬的教学局面呢?人教社中学语文教研室顾振彪先生在接触了广东中学语文活动课的有关成果后提出“大力发展中学语文活动课”,并认为:“改革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建立语文活动课体系,是冲出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怪圈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我们针对农村高中文言文活动化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现归纳如下。
鉴于传统文言文教学中老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弊端,我们主张在活动化教学中,强调“以生为本”,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学习活动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来,通过活动主动学习新知识,并最终实现文言文的有效学习。
(一)激趣教学,以“读”导学。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代语文教学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朗读的运用。作为文言文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诵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它几乎适用于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所有普通学生群体,是文言文活动化教学中的最基本形式,尤其适用于农村高中基础薄弱的学生。
其次,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再次,“读”作为活动化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有着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在课堂上,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进行个人比读、小组赛读、个人体验读、分角色朗读、个性化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而叶圣陶先生尤其推崇美读,他认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来‘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还说,倘“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方法都有莫大的收获”。可见,“读”作为文言文活动化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二)问题探究,拓展思维。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合作讨论主动地探究问题、自主地获取知识,而这种知识不是以结论或定论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的书本知识,而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的程序性知识和领悟性知识,进而获得探究的体验,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这种教学活动强调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必须预先根据文言文的特点与教学目的,为学生预设相应的探究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一课中,我一开始便提出了“兰芝与仲卿真心相爱,为什么最终却只能落得个黄泉相守的下场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问题提出后,学生积极阅读课文,通过对照注释、查阅字典、翻阅资料等形式,疏通了文意的同时,更讨论出了各种让人惊喜的答案,例如“封建制度的压迫”、“恋母情结的`影响”、“性格决定命运”、“七出之条”等,其收获之丰,实在让人意想不到。同样的,在《鸿门宴》教学中,我为学生设置了下面两个探究问题:(1)有人说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掉刘邦是一种“妇人之仁”,而苏轼却说这是一种“君人之度”。你的看法是什么?(2)有人认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是英雄,也有人认为“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刘邦是英雄。对此我们应怎样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解决文言知识、读懂文章的同时,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形成个性化阅读的习惯。可见,巧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不单止能促动学生主动想办法克服阅读困难,更能在让学生拓展思维,收获更多。
(三)体验教学,教学相长。
所谓“学然后知困,教然后知不足”。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变“教学”为“自学”,变“老师讲”为“学生讲”。在平时教学中,可以抽取一些较为浅显的篇目或文段,让学生小组负责分段备课,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查阅资料,形成教案、课件,并以此为作业上交,通过老师的审阅后,进而试讲,最后在班里正式讲授。这样的体验教学活动,可以迫使学生在备课过程中,主动克服文言文的难点,并在形成教案的过程中,增加与组员、老师的互动,通过以优带差的形式,共同参与到文言文的学习中去,最终实现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例如在《段太尉逸事状》一课中,我把其中“勇服郭郗”、“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分给学生小组备课,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思考、利用工具书、请教老师等形式,分工合作,最终形成教学设计,而这样的学习效果,比单纯的老师讲解,字字落实,更为明显。
(四)参与评价,巩固知识。
为了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更为投入,对文言知识能做到及时的总结梳理,我们也可以通过活动化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我们可以通过布置学生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小组,合力拟出评价试题,进行小组互考,互相解答。这样的形式,使得学生在参与到教学评价的过程中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归纳新学文言文的知识点,起到了良好的巩固知识的作用。
例如,在《游褒禅山记》的拟题比赛中,其中一组学生除了把握好其中重点字词的出题方向外,还特意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题目,让同学们在“尽吾志”与“知难而退”的价值观上进行讨论,反响热烈。而出题者,也在同学们的热情回应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学习主动性愈加强烈。
事实上,真正的文言文教学活动化并不局限于课堂学习,在课后,我们也可以通过课本剧、比较阅读、素材积累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当然这个过程,实施起来,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实际能力。对实验班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进行改编课本剧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则主要侧重培养学生根据所学文言文内容进行本色表演。活动形式不同,但是目的相同,在激趣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总而言之,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化并不是一蹴即就的,要培养出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在课时的安排上,必须充分考虑到活动与学期教学任务是否有冲突;在学生学习能力的方面,尤其得留意分组时,是否能做到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合理搭配,进而实现以优带差的学习;在教师的备课上,更要有多元的准备,适当的朗读指导、合理的问题预设、持之以恒的点拨指导等等,无不向老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然而,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断求索,在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化的道路上,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洪叶剑《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4月第4期第6卷。
【2】张霞《关于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些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
【3】朱峰《高中文言文学习策略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4】焦翠霞《高中文言教学状况的调研和对策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
【5】田立君《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2月号下旬刊《文教资料》。
【6】宋国平《诵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第53期《考试周刊》。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五大原则论文篇九
摘要:板书是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古奥难懂的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板书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简明形象的板书设计可以概括文章内容、突出重点、提纲挈领,教师通过别出心裁的板书设计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强化高中生知识记忆。
关键词:板书;高中文言文;提高兴趣。
强化记忆文言文是高中语文课程中较为艰涩难懂的一部分,如果教师使用传统的讲授法,将课文内容以成片密密麻麻文字的幻灯片呈现出来,会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更觉得枯燥乏味,高中生又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很难发挥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板书教学则能促使双方更好地沟通和结合。”[1]所以教师需要用精彩的板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板书是一堂课的灵魂所在,它囊括了文言文课堂上四十分钟最宝贵的知识记忆点。教师如果在文言文教学中能够设计出精彩夺目的板书,必然会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笔者就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使用优秀板书提出以下看法。
一、巧绘布局,提高兴趣。
传统的板书设计都是内容明了、线条单一的简洁概括,缺少很大的趣味性,但教师通过不拘一格、创新立意的板书设计,不仅能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可把《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板书设计为:该板书把课文内容与亭子的设计巧妙地进行图文结合,使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化,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引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情绪,从而促进思维高度集中,更快地掌握知识。让学生轻松地走进王羲之笔下兰亭里发生的所想所感。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板书,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好奇心强,喜欢挑战,解决问题具有独立性,能在学习中获得很大的充实感和满足感。”借此创造出课堂艺术氛围,让学生在美感体验的过程中轻松学到知识,构建轻松、活泼、高效的课堂。
二、巧引线索,疏通文章。
由于文言文具有言文分离的特点,教师逐字逐句的串讲,学生会听得厌烦,并且经常是读通了后一段就忘记了前一段的内容,所以梳通文意的过程是重要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巧引线索,帮助学生理解,如《鸿门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全文以“宴会”为中心,以“宴前”“宴中”“宴后”的故事发展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标明了故事的情节发展过程,其板书可设计为:在此板书的带领下,教师通过对三条线索的具体分析,学生顺利地领会理解全文内容,深刻地认识了主题,并且在板书中体现了文章曲折起伏、悬念迭生的特点。这样的板书纲目分明、条理清晰,层层递进的关系引导学生梳理了课文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归纳与整合知识的能力。精巧的板书设计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它将一段段晦涩难懂的文言内容串联起来,使课文在上下关联的语言线索中鲜活灵动起来;板书又像导游图,通过导游图带领学生领略文章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使其有章可循、有条可依。
三、巧凝重点,加深记忆。
高中的文言文课文篇幅较长、趣味性较低、议论性较强,如果教师的板书使用不当,或者没有板书,会使学生难以在纷繁的课文内容中把握重点。因此,在文言文板书的设计过程中应突出感知对象,将教学重点提炼出来,使学生直观地掌握课文的`重点。如《劝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板书设计:该板书将知识点高度凝集,主次分明,紧扣教学内容。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然后阐述课文的重点: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态度。
《劝学》的板书设计把议论文以明确简单的形式呈现出来,论点鲜明,层次清晰,有助于学生把握重点,快速且准确地掌握知识,让学生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不仅如此,重点突出的板书设计还有助于保持记忆。“知识的巩固的实质就是记忆。”一堂高中文言文课文学习结束后,学生会对短时记忆中识记的部分知识的信息经过加工和复习进入长时记忆,可以永久保存。但由于学习不会停止,人脑也处于不断地对外来信息加工的状态,学习材料之间就会产生干扰作用,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学习者会出现头脑中的某些知识信息难以提取的情况,也就是说会出现对学过的课文内容遗忘的现象。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显示,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忘得要慢,板书则属于有意义材料,学生依据板书与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进行识记,通过对板书的记忆,唤醒所学知识的重点和框架以及课文内容。王荣生教授也说过:“教学方法的极致,是教学艺术;对语文教学方法的孜孜以求,是企求达到语文教学艺术的境界。”语文教学本就是一种艺术,而板书就是将艺术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好的板书具有启发性,不仅可以提高在课堂上教与学的效率,在课后回忆的复习阶段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利于加深学生的感知印象,可以借助板书温故知新,强化记忆,巩固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板书在高中文言文课堂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文言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到文言文之美。好的板书需要博采众长、独具匠心,它是教师传道授业的导航,是学生学习的启明灯,通过精彩绝伦的板书教学提高了学生高中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发散思维能力,使高中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找到乐趣,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师在设计板书的过程中要力求美观、实用,在深入研究课文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设计出更加优秀的板书,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五大原则论文篇十
摘要:文言文中包含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国学精粹,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阐明了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包括教学资源拓宽,学习方法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等几方面,同时还阐述了教学过程中遵循的几个原则,希望能够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而贡献一己之力。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文言文教学意义重大,有助于发扬传统文化。但是,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常常以偏概全,一味地强调其严肃、深刻的一面,却没有注意到其生动、灵活的方面,部分学生感觉这方面内容不易理解,于是形成了一定的畏难情绪,导致他们丧失信心,并且还对语文课程的教学产生负面作用。
1教师应不断开发资料,进一步拓宽学习空间。
文言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教师应基于高中语文教材,不断向外拓宽,尽量使课本走向历史,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使学生深受感染。笔者在文言文授课过程中,设置相关讲座,例如《国学知多少》、《汉字之王》等,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感性的认知。这样他们才能够对后期的拓展欣然接受。具体以《汉字之王》为例,告诉学生汉字是我国的发明,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时至今日,仍然显示出勃勃生机,凸显了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促使他们形成自豪感、自信心。通过举办讲座,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多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令教学空间进一步拓宽。同时,拓宽学习空间需要确保语文和现实生活的有机融合。考虑到文言文与现在非常遥远,因此,教师应当把过去和现在进行联系,特别是许多励志型文言文,可把现在的许多热点时政新闻融入其中。比如,可以将文言文《崤之战》与电视剧《赵氏孤儿》进行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不但应强调学生对句式、虚实词的掌握能力,还应当注重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第二,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满足他们认识的心理发展规律,从简单入手,逐渐深入,使他们慢慢积累,最终才能够厚积薄发;第三,教师应当告知学生,文言文的学习目的不在于考试,旨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感知,能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第四,应当坚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基本原则,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不断创新,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3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够使他们爱上文言文,主动进取。对于学生而言,文言文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不容易学习,要是老师可以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创设引人入胜的.意境,这样就能够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第一,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文化修养,第二,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语言来掌控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必须具有饱满的热情,精心准备,尽情发挥。笔者在教学中非常注重这方面,常常在文言文授课中穿插诗歌、对联、趣闻等,收效明显。
4教学内容的整体认知。
根据内容,将高中文言文划分成5种类型:(1)记述文,包括《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作品;(2)议论文,包括《过秦论》等作品;(3)人物传记,包括《廉颇蔺相如传》等;(4)山水游记,包括《赤壁赋》等作品;抒情散文,包括《滕王阁序》等作品。各类作品都具有一定的特点,文质兼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其基本知识进行讲授,又要按照作品内容科学地分析人物、体会其风格、研究其现实意义。引导学生领略其内涵,使他们体验到其中蕴含的美感。讲解各种作品过程中,还应当把握各自的侧重点,比如记述文,应当认真梳理事件,讲授历史常识与背景,从言、行等环节加以对比。对于山水游记来说,应当将寄情于景,这样除了对于景物的描绘,还有一部分抒情和说理的部分,使他们领悟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感。对于人物传记来说,主要是利用人物的言行来深入研究其内在品质。对于议论文来说,应当使他们总结其论点,掌握文章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使他们领略其中的智慧,最终使他们有所启发。对于抒情散文来说,应当认真对语言进行赏析,然后领悟作者的感情。因此,不同类型的文言文的侧重点不同,教学内容有所区别,因此就必须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教授。综上所述,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有很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开发资料,进一步拓宽学习空间,教学中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同时,教师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如此,还应当对教学内容有整体的认知,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各种类型,选择不同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实践平台,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五大原则论文篇十一
文言文在高中生的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进行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研究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在文言文的学习与授课中,改善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成为高中语文教学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功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进行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功课。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将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工具书的使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将课本中遇到的难点进行解答,让学生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二、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进行语文文言文的学习中,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在初中阶段,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的文言文知识,但是与高中的文言文学习相比较,初中仅仅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入门阶段。在高中的文言文学习中,无论是知识的难点还是文章的篇幅都在初中的基础上有所上升,文章的样式也多种多样。在进行高中文言文的学习中,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对语文文言文的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进行《阿房宫赋》的文章朗诵时,在读到秦朝的荒淫无道时,就应该使用悲愤的音频做效果,将愤慨之情读出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朗诵,产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借助多媒体的设备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音频和视频,借助多媒体为学生的朗诵提供一定的.语言环境,充分地调动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使其积极地投入语文文言文的学习中,利用多媒体的形象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提高。
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字形趣味教学对比翻译。
在汉字的学习中,有绝大部分的汉字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字的形式中隐藏着字的意思,例如,“从”“即”等字。所以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古代字与现代字的对比探索汉字的意义,此类教学法不仅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文言文的难度,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积极的作用。在平时的课堂测试或者考试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错译进行分析,与正确的翻译进行对比,通过讨论与学习使学生的翻译水平得到提升。
2.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学习。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只有充分地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对难度比较大的课文进行理解,才能使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中进行生词的快速理解与掌握。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中,“越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一句,学生在理解时,往往比较困难,此时教师就应该对学生做出一系列的提示,在实词“越、鄙、厚、薄”等词中会有一词多义、通假等用法;在虚词中有“焉、也、之、其”等词的不同用法。只有对简单的知识达到灵活运用,学生的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四、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新课程理念下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在高中的学习中,仅仅掌握基础的语法知识是不能达到文言文教学的效果的。因此应该在实际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修养的提升。例如,在经济增长的现状下,很多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教师在进行《陈情表》这篇文章的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地运用文章感人至深的孝道,对学生进行教导,让学生明白“孝道”的重要性,在人文关怀的教育中,使教学的效果显著提升。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发现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提升。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五大原则论文篇十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文言选文在体裁和内容上是十分丰富的,例如选文《烛之武退秦师》、《杜甫诗第三首》、《琵琶行》、《赤壁赋》等,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教师在讲解这些文言文时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是要立足文本,有区别地对待。文言文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诗歌、散文、传记等多种形式。其中又以诗歌、散文最为人们熟悉。“诗言志,歌咏言”这句话很好地表达了古典诗歌教学的内容主要是诗歌中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也就是“文”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讲解古典诗歌时应以讲解作者的感情为主。与诗歌不同,散文的教学则是要“文”、“言”并重。高中文言文篇目,如《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等都是出自先秦至两汉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的名篇,这些名篇对后世文言散文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师在讲解这类文章时,一定要重视将“文”“言”结合,让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能,也要让他们了解文本的内容,包括作者的情感,甚至是一些文化知识。
二、利用语境,从“文”中学“言”
教师在确立了文言课文的教学内容之后,接下来就要面临“文”和“言”怎么教的这个难题。中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方式与现代汉语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使用现代汉语进行交流、写作,所以,没有必要识记现代汉语语法的规则。学习古代汉语则不然,学生一般只有在语文课本中才会接触古代语言,所以,学生需要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虚词和语法知识。可是,单纯的背诵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学生学习文言文“言”这一方面的内容时,语境是最不能忽视的因素。因为,语境将词汇的语义具体化。例如,在高中语文必修一的课文《荆轲刺秦王》中有这样一句话“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其中“深”解释为严苛、刻毒,这个义项是学生不太熟悉的,但是,我们可以从文中推测出来。因为,这句话后面紧跟着的就是“父母宗族,皆为没戮”。秦王杀戮、没收了樊将军的亲眷,秦王这样的行为对樊将军来说可以说是太过刻毒,所以,这里的“深”的意义要与后文的内容相符。再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中“言”的义项为“告诉”或“对……诉说”,但是,我们从后面的文章中不难发现,曹无伤派人向项羽报告这件事时,刘邦并不知情,所以这里的“言”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告密。
三、字句辨析,从“言”中学“文”
文言文中“文”与“言”的关系非常紧密,我们不能脱离“文”来学“言”,同样也不能脱离“言”来学“文”。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通过“言”的分析去得知“文”的内容。例如: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课文《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语言精练准确,用词又追求委婉巧妙,开篇“晋侯、秦伯围郑”这几个字看似平淡无奇,但却传递了十分丰富的内容。“晋侯、秦伯围郑”中“围”字不仅交代了秦、晋、郑三国的地理位置,也表现出了郑国处于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这一句为下文的内容作了铺垫,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长于叙事,善于表现当时的外交辞令。文中烛之武与秦伯之间对话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烛之武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表现出了高超的外交能力,例如,烛之武说“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中“唯”字在文中是表示“希望”的语气词,而我们从文中也不难看出,烛之武在身份地位上远不及秦伯尊贵,“唯”一词表明烛之武将自己的地位放低,将主动权交于秦伯手中,一方面体现了双方在地位上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烛之武以退为进的高超谋略。
四、小结。
高中文言文教学虽然难学难教,但是文言文教学的内容总体上说也就是“文”和“言”两个方面的内容,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立足文本确定教学内容,通过研读课文找到“文”和“言”之间的结合点,利用“文”和“言”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升文言文的教学效果,一定可以加深学生对文言文“文”和“言”两方面内容的理解。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五大原则论文篇十三
提高语文成绩是我们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个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写作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升其综合能力。首先作文教学的基础在于牢固学生的基本功即听、说、读、写,这些方面得到加固和提升之后才可能适应和接受实用性作文教学理念,为了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掌握其作文写作实用性的技巧。下面笔者就从三个方面谈谈快速提高学生写作的实用性方式:
1.重视文章开题,这一点是为了更好地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开题的新颖和精彩会让人眼前一亮的,给阅卷教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重视文章结尾,做到不仅前后呼应,而且还需要抒情达意,成就一个完美的结局。
3.重视文章的结构。合理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同时文章的线索也不能忽视,它能让文章得到很大的升华。这三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文章类型与题目多做引导和训练才能达成的,这样反复的熟练之后才能达到快速提高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的效果。此外,学生除了具有上述写作的技巧之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和学习各种类型体裁的文章,来应付考试中的”突发现象“,以此来促进学生在作文教学实用性中的提高。同时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的随笔或日记是提高其写作能力和不断积累写作素材的最好方式,教师在这方面一定要多加引导。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作文教学的创新性与实用性不应该存在取舍的问题,而是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纵观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创新是其最大的优势,正如因革新了石油工业和塑造了慈善事业现代化结构而闻名于世的美国实业家和慈善家约翰d.洛克菲勒所说:“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具有了一定水平的写作能力如果敢于去打破常规,写出来的文章绝不会平淡无味,学生的创新性培养出来一定会让其文章提升一个档次。但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创新是源于现有的知识和物质的新事物创造,应该切合生活实际,切忌脱离现实的胡编乱造,同时多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此外,活跃、开放的作文学习环境是激发学创造力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上的关怀和鼓励,曾强其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总之,由于高考的压力,实用性的教学方式因其在快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上的优势,高中作文教学不能缺少这一教学法,但从长远来看,因为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是必须加以运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将两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