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开题报告(模板13篇)
报告可以通过文字、图表、图像等形式呈现,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在撰写报告之前,要对所要研究的话题进行充分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这份报告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和影响,对问题的分析全面周密。
体育舞蹈开题报告篇一
近年来,舞蹈与体育相互融汇逐渐被人们接受,人们利用二者的特点创造出很多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作者有感于现代化发展的成果,浅谈舞蹈与体育的互融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
舞蹈;体育;互融。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学习过程中,除了语言以外,肢体动作也非常重要。舞蹈和体育是表达身体语言的两种艺术形式。从古至今,体育和舞蹈受到无数人的追捧与认可。它们同作为身体艺术,在近些年来,逐渐被人们相互融合,相互映衬,出现互融的发展趋势。
舞蹈与体育虽然同为身体艺术,但是又不尽相同,各有其特点。如果将二者联系开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单独看体育与舞蹈本身,又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具体来说,舞蹈与体育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同点:
首先,舞蹈和体育自古以来就有,二者同为我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这是无可置疑的;
其次,舞蹈与体育最大的相同点,就是本身都是通过身体来表现的艺术形式;
再次,人们无论喜欢舞蹈或者体育,都是为了通过肢体来表现某种事物,表达情感的宗旨是一样的。
不同点:
1、受众群体不同。
体育在人们的心里总会给人很强壮的感觉,认为体育则是锻炼身体的代名词。体育运动员、体育健将、体育爱好者普遍被认为是身体素质好、活力无限的代表;相对而言,舞蹈则表现得非常温柔,舞蹈家、舞蹈演员、舞蹈爱好者等人群普遍是身材姣好、性格温柔平和的人。
2、内心情感不同。
体育既然给人以强势的感觉,那么理所当然,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无论人的外在或内心,都是充满力量的,自身会有一种很健壮、很强大的感觉;而舞蹈者在跳舞的时候,内心会装满温柔与美丽的感觉,会用舞蹈表现出美的享受。
3、适应场合不同。
体育比赛会在各种运动会、比赛等运动场地进行,普遍以运动竞技等方式加以表现;就像体育赛跑不会出现在大型晚会上一样,运动会上也永远不会设立舞蹈比赛得项目。舞蹈适应的场合是各类晚会、庆典等。
近些年来,人们不断尝试创新,将舞蹈与体育完美结合,造就了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项体育运动——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是人们将体育与舞蹈互相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产物,它保留了体育的健身优势、减弱了其强悍的一面,摒弃舞蹈的柔弱感,加之以美感与韵律感,完美的结合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1、健美操。实际上健美操在最早时候是为太空人设计的,旨在增强太空人的体能训练。后来渐渐地被民间所采用,几十年后的现在,人们把健美操加上音乐,编排各种动作,逐渐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健美操既涵盖了舞蹈的元素,有有锻炼身体的功效。因此,健美操的出现,为广大人民所接受。近几年,各地还举办过无数次健美操比赛,健美操已经以一种单独的方式存在;无论大、中、小城市,只要的夏天,走到那个广场上,都少不了人群在挑健美操。
2、韵律操。韵律操与健美操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随着一定的韵律,做出节奏性强而优美的体操。它一样既体现出了体育的健美,又将舞蹈的美感展现出来,是体育舞蹈的另一个主要类型。
3、健身街舞。街舞近年来在世界各国非常流行。街舞与强两者表现手法不同,它以特别的动作形式为表现手法,以洒脱的动作、轻快的舞步、以及强烈的休闲音乐,给人以休闲、娱乐的感觉。街舞中的hiphop音乐,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很多人将街舞视作环节生活、学习和工作压力的好方法。在青年人群中受到广泛关注。
4、现代舞与太极文化的相互融合。太极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与现代舞蹈中的运动方式和呼吸,都与太极文化中的精髓思想想吻合。于是根据艺术发展的需要,人们将太极的运用原理和呼吸运动方式,渐渐地渗透到我国的现代舞当中。长期进行太极训练,使得舞者在舞蹈的过程中,心无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中去;并且在跳舞的过程中使身体更加放松,呼吸自然进出;并且通过太极调节气息和神经,使得舞者的气血畅通。例如现代舞蹈《太极印象》、《水月》等,都体现了太极在现代舞中的完美应用。再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一名舞者用身体在卷轴上作山水画,这也是太极文化应用于现代舞蹈的体现。
5、武术与舞蹈的结合。我国艺术家认为,武术与舞蹈是同源同生的。它们在表现形式上使相同的,都要求动作的技巧性和美感。我国民间舞蹈通常要求很高的技巧性,而武术的加入,则使得舞蹈的诠释更加富有魅力。从武术的角度讲,武术的练习要避免给人带来身体伤害,而近年来武术在与戏曲、杂技、影视、舞蹈等艺术完美结合的同时,使自身价值也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在我国杂技表演中,演员时而身轻如燕,时而快如飞箭,刚柔并济,这些都体现了我国舞蹈与武术的完美结合。
此外,大型舞剧《风中少林》、功夫诗《九卷》是近年来舞蹈与体育完美结合的最好典范,它用柔情的舞蹈诠释了千年流传的少林武术。舞剧《风中少林》以少林寺作为故事背景,其中夹杂着各种情感,演员在表演的时候动作干净利落,柔而不弱,刚而不俗,而男女主角则是专业的舞蹈演员,这体现了我国在舞蹈与体育结合方面的用意之深。
舞蹈与体育的互融性发展,给社会带来无尽的好处,在我国,舞蹈与体育互融性发展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扩大范围。单独就舞蹈和体育本身而言,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舞蹈的接受人群与体育的接受人群毕竟都是有限的。受自身身体素质和现实具体情况的束缚,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习舞蹈,也必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参加体育活动。但是随着体育舞蹈以多种形式的广泛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接受的人群。
2、有益健康。体育舞蹈可以使人身体得到锻炼,舒活筋骨,锻炼肌肉,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在一天紧张的工作、学习过后,进行健美操等体育舞蹈练习可以使身体得到适当的休息。同时,在随着轻快的音乐跳舞的同时,会使人精神得到放松,环节精神压力。因此,体育舞蹈对人们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3、提高国家形象。舞蹈与体育固然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有力佐证,但是如果将其完美的融合,必然可将我国古代文明发扬广大,并且不断进步,使其完美。〔〕而且,国民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工作、学习、生活,必将呈现出一种良好的生活状态,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综合素质、提升国家形象,使我国国民整体呈现出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舞蹈与体育这两种身体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象征,作为身体表现形式的最好代表,给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舞蹈与体育的互融性发展给我国社会带来了很多好处。在未来的日子里,它们一定会以更好的方式互相融汇,互相弥补,共同进步。为了这一美好的趋势,我们全国人民要共同努力,提高认识,提升素质,增强体质,增强审美,将舞蹈与体育更好的结合,也让二者的完美结合给我国人民带来更多、更好的生活享受。
[1]张静静。健身街舞与健身健美操的比较及其发展的初步研究[j].学术研究,2008,(7).
[2]徐娜。论舞蹈与体育的互融性发展关系[j].学术论坛,2010(1).
[3]卢锋,张馥郁。论舞蹈与体育的互融性发展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9(35).
体育舞蹈开题报告篇二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在社会上已广泛流传.由于其独特的社交功能和健身效果,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高等院校学生掌握了体育舞蹈方面的知识,不但使之终身受益,还有助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在学生步入社会后,还可为带动全民体育的开展。
体育舞蹈教育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情世界,并引起共鸣,使其产生激动、连想和想象,从而自觉地接受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乃至心灵深处的陶冶。它直接而生动的体现着学生深层次的心理状态以及价值观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具有自娱自乐、抒发情怀、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健身美体、延长青春、赏欣愉悦、陶冶情操、认知社会、宣传教化、团结鼓励的价值和功能。它对大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它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它还能防止某些生理缺陷,纠正人体的不良姿态,发展人体动作的对称性、协调性、控制能力等。
我现在颇有感受,我们马上就要毕业找工作了,接触外界也多了,然而社交也多了,在一些社交场合难免会跳跳舞啊,现在就可以很自信的接受别人的邀请了,也不会娓娓梭梭的,可以很大方的然而也可以给别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所以总而言之,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是必要的。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2.可以培养礼仪旗帜和鉴赏能力。
3.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
4.可以锻炼身体。
5.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研究步骤、方法:
(1)查阅图书馆的书籍和资料
(2)上网查询
(3)向老师请教
(4)和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2研究工作进度
(1)200年11月20日开题准备工作
(2)200年12月30日前完成开题答辩,拟定写作提纲
(3)200年1月30前下达任务书
(4)200年3月15日前完成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5)200年4月30日前完成论文写作,送交指导老师验收
(6)200年5月10日前老师写出评语交各答辩组长
(7)200年5月13日-5月14日分组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黄永军,凌红月《体育舞蹈的演绎及在高校教学的实践研究》
2.李春文《体育舞蹈教程》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3.《大学生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体育高教研究,1992(3).
4.杨萍,王美《体育院系对体育舞蹈的初探》北京体育大学.
5.毕秀淑,彭延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体育科技
体育舞蹈开题报告篇三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在社会上已广泛流传、由于其独特的社交功能和健身效果,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高等院校学生掌握了体育舞蹈方面的知识,不但使之终身受益,还有助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在学生步入社会后,还可为带动全民体育的开展。
体育舞蹈教育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情世界,并引起共鸣,使其产生激动、连想和想象,从而自觉地接受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乃至心灵深处的陶冶。它直接而生动的体现着学生深层次的心理状态以及价值观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具有自娱自乐、抒发情怀、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健身美体、延长青春、赏欣愉悦、陶冶情操、认知社会、宣传教化、团结鼓励的价值和功能。它对大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它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它还能防止某些生理缺陷,纠正人体的不良姿态,发展人体动作的对称性、协调性、控制能力等。
我现在颇有感受,我们马上就要毕业找工作了,接触外界也多了,然而社交也多了,在一些社交场合难免会跳跳舞啊,现在就可以很自信的接受别人的邀请了,也不会娓娓梭梭的,可以很大方的然而也可以给别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所以总而言之,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是必要的。
1、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2、可以培养礼仪旗帜和鉴赏能力。
3、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
3、可以锻炼身体。
4、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1、研究步骤、方法:
(1)查阅图书馆的书籍和资料
(2)上网查询
(3)向老师请教
(4)和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2、研究工作进度
(1)xx年11月20日开题准备工作
(2)xx年12月30日前完成开题答辩,拟定写作提纲
(3)xx年1月30前下达任务书
(4)xx年3月15日前完成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5)xx年4月30日前完成论文写作,送交指导老师验收
(6)xx年5月10日前老师写出评语交各答辩组长
(7)xx年5月13日—5月14日分组答辩
1、黄永军,凌红月《体育舞蹈的演绎及在高校教学的实践研究》
2、李春文《体育舞蹈教程》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3、《大学生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体育高教研究,1992(3)
4、杨萍,王美《体育院系对体育舞蹈的初探》北京体育大学
5、毕秀淑,彭延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国体育科技
体育舞蹈开题报告篇四
体育舞蹈是二十世纪由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集中各方面交谊舞专家对当时的交谊舞进行科学整理、加工、美化而成的一种集体育、音乐、舞蹈和服饰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传入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体育舞蹈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体育舞蹈的美育价值在于人们在领略体育舞蹈之美或进行体育舞蹈运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体育和美育,它们均属于社会现象的一种。体育和美育的发展和社会教育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进行美育,不仅因为体育舞蹈中包含着大量的美育因素,而且也是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体育舞蹈的美育是基于竞技美与竞技审美,通过参加与观赏体育舞蹈所进行的审美教育。开展体育舞蹈美育活动,强化体育舞蹈者和观众的竞技审美意识是保证体育舞蹈沿着健康的轨道继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体育舞蹈的表现美
育舞蹈能最大限度地以身体动作表现出美的形象,使之意形相融,激发内心的情感,显露出深邃的意境,靠的是音乐的烘托,使观赏者情不自禁地欲合拍共舞。积极参与该活动者有益于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改善,使神经系统得以放松,对健身防病,延年益寿大有好处,更为深刻的意义还在于彼此之间能互相交流沟通情感,解除烦恼,增进友谊,净化心灵,振奋精神,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体育舞蹈的形体美
形体美是体育舞蹈美的基础,通过体育舞蹈可以欣赏舞者身体之美。身体是体育舞蹈的重要载体,舞者的手、臂、肩、胸、颈、腿、足、臀的形状、线条、比例以及头发、皮肤的颜色、光泽、质感等每一部位的形态及其变化都是构成美的元素,都在体现着体育舞蹈的美。同时通过体育舞蹈锻炼还可以增加舞者胸背部肌肉的体积,消除腰腹间沉积的多余脂肪,使女性胸、臀部丰满而富于曲线美。健壮的身体形态、健全的内脏机能与健美的运动机能达到运动者身体结构的健康满足状态,可使人意识到人体的自然美,发现蕴藏于这项运动中丰富动人的形体之美。
秦晓松(20xx年)在《体育舞蹈美的欣赏与创造》中提出:体育舞蹈的人体美即:男子健壮有力、修长稳健女子匀称有致曲线美;体育舞蹈展现的人体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以体传情,形神兼备。在体育舞蹈运动过程中,由于舞者需将丰富的情感融于形体动作之中,所以它亦具备形神兼备的艺术美感。体育舞蹈表演过程中,女选手的轻盈曼妙与男选手的稳健挺拔构成鲜明的映衬之美,男女舞者心灵上的互通,赋予形体动作细腻的情感,构成了以体传情的艺术美感。
(二)体育舞蹈的服饰美
衣饰是体育舞蹈的显著特点。体育舞蹈中的服饰美体现在现代舞比赛中,男士惯用礼服,以显示优美的身体线条和庄重的气质风度,女生的夜礼服式露背大裙,则给人以华贵、娴静高雅之感。拉丁舞选手中男士着紧身衣裤,上衣多为宽松式长袖衫,女士则穿露背露腿的草裙式短裙,又展现出生动活泼、自由奔放的拉美情调与生活气息。同时体育舞者服装的设计、颜色与舞种协调的美既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民族文化风貌,又会让舞者变得更有自信,更会给观众带来无限的甜美遐想,让观众和舞者徜徉在童话般美妙的意境中,美不胜收。
(三)体育舞蹈的动作造型美
造型美主要是指体育舞蹈运动中身体展现各种形态姿势所表现出来的美,造型不仅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而且风格各异,动作夸张。体育舞蹈的每个动作是由无数个艺术化的肢体动作组合而成,它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非周期性。组合不同动作肢体动作来全面展示各舞种的艺术风格是体育舞蹈的主要审美特征。造型美还通过运用身体展现各种形态姿势所表现出来的美。在体育舞蹈中,造型美分为静态、动态以及动静结合三种。其中静态的造型美犹如我国京剧中的人物亮相,仿若一尊美的雕塑,光彩照人。就体育舞蹈本身而言,其又属于一种动态艺术,它要求每一个舞姿造型都应在变动的过程中尽显美感。根据体育舞蹈形体运动中动与静的规律,造型属于相对静止的范畴,动则属于一种艺术渲染。体育舞蹈中的动作造型的“动”“静”交相辉映赋予了体育舞蹈丰富的表现手段。
(四)体育舞蹈的音乐美
音乐作为舞蹈的灵魂,它以其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多彩的风格使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更为动人。精彩的舞姿配合优美的音乐旋律那可是美中之美。比如《睡美人》、《天鹅湖》等世界经典芭蕾舞剧的优美旋律、艺术魅力经百年而不衰。音乐为舞者提供了节奏的基础,亦提供了情感、思想、性格、形象和结构。善于深入理解音乐的舞者永远有取之不尽的灵感诞生,他能让音乐的形象和舞蹈的灵动融为一体,根据音乐的旋律创造出“舞蹈的旋律”;音乐的色彩变化是对舞蹈多样化的启发,音乐的曲式结构应体现在舞蹈结构中,独特的音乐节奏会产生独特性格化的舞蹈动作,舞蹈伴随音乐的对比、展开而达到了跌宕起伏的效果。
(五)体育舞蹈的礼仪美
体育舞蹈为了让观众愉悦的欣赏其所要表达的意境,需要舞者具备一定的礼仪修养。体育舞蹈没有一般社会场合跳舞的那种随意性,抬手举足都体现着舞者的修养与气质。如进场时,男士引导女士做急旋转动作向在场的观众示意,然后女士再以古典的屈膝礼向观众致敬。当舞蹈结束以后,男女舞者都要向观众致谢,男士还要面带微笑地向女士表示赞许,这些都需要舞者具有十分深厚的内在修养。
体育舞蹈之美学教育价值探究
二、体育舞蹈的内蕴美
“表现美”是一种游惑不定的表象,“内蕴美”是外在美的根基。有根基的表象,才有相对稳定的美感。相对于“表现美”来说,“内蕴美”是一个新的境界。它体现给观众的主要是指精神层面的体验。具体来说,观众通过舞蹈欣赏过程中给予的一系列外在物化的.刺激,经过思维处理,使外在的刺激升华为精神或心理层面的感受。对于体育舞蹈而言,“内蕴美”主要体现在舞者特有的神韵、气质等带给观众无已言传的享受。
(一)体育舞蹈的神韵美
神韵指神情和风韵,是舞蹈的灵魂,需要丰富和细腻的感情抒发。舞蹈的神韵就是要准确把握舞蹈的风格。神韵是心的体验,是灵的表露,决不是靠模仿可以得到的。_招_式地进行模仿,肯定是矫揉造作,毫不生动。把握舞蹈的神韵,一般有两条线索可循:一条是以音乐旋律为主线安排故事情节,还有一条是整套动作中先安排好一个故事,然后再选择适合的音乐。在舞蹈中表现出高贵、典雅、勇敢、坚毅的神韵。动作准确是基本要求,技术动作需要有协调感,控制力,对地板的反抗力。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有激情和热情。
(二)体育舞蹈的气质美
气质是指舞者的个性特点,外部特征,内在隐含。气质来源于丰富的阅历,长年的实践,也来源于实力的自信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气质好坏的印象会在舞蹈中占很大比重。气质美男性要有阳刚之气,女性要有柔美感。良好的心态,宽阔的胸怀,高尚的品德,健康的体魄有助于培养提高你的风度和气质。
体育舞蹈所展现的美很大程度在于舞者的神韵和气质。舞者首先要理解音乐的情绪,追求舞蹈形象与声韵形象的完美结合,只有在音乐中为其注入神韵,淋漓尽致地展示舞蹈的风格和意境,才能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表演时要柔和自然与音乐融合一体。当自身功底增加时可以适当加大动作幅度。在保持舞蹈风格的基础上,动作幅度越大,舞蹈越潇洒。那些真正成功者更注重隐秘于动作中的那种微妙的,只能意会却不能言传的东西,其实这才是体育舞蹈的最高技巧。
三、结语
体育口舞口蹈其直观的、艺术的、美的形象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能使大众心情舒畅地去接受美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情操,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满足,具有极高的美育价值。因此,加强体育舞蹈美学教育不仅要对体育舞蹈的美的内涵进行分析和探讨,培养人们欣赏体育舞蹈美的能力,达到享受美的目的还要通过美学教育,使观众提高审美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体育舞蹈开题报告篇五
体育舞蹈是融舞蹈、音乐、服装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它既能增进健康,塑造美的形体,又是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的大众健身方式,更是培养德、智、体、美合格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舞蹈作为体育美学的组成部分应如何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本文从体育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体育舞蹈教学中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论述。
体育舞蹈;审美教育;培养。
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从体育美学的观点来看,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指协调发展的身体、匀称的体态。熟练敏捷和优美的动作,以及开朗的个性、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和高尚的情操。[1](p.87-88)体育舞蹈这个项目既有增强体质的作用,又能较好的体现体育美学的个性,是充分体现健与美的有机结合。体育舞蹈是以全面、多样、直观的方式展现人体之美的,作为一项最能体现人体美的新兴运动。它不仅可以展现出体育运动矫健的轻松感,而且还展现着艺术动作诱人的韵味感。选手通过躯干和四肢部位的动作及其相互配合,以人体表现出美的形体、姿态、造型、表情。同时,选手又可以运用舞姿、舞步、转体、升降、跳跃等丰富多样的人体运动方式,展示人体之美。在观赏过程中,选手们匀称的体形、优美的舞步、纯熟的技巧、默契的配合都可使人从中受到美的感染,获得美的享受。由此可见审美教育能够渗透到体育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比其他项目更加符合审美教育的要求,更加有利于审美教育。
因此,体育舞蹈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良好手段。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会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观、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她们具有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学习兴趣,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一)对学生美感的培养。
美感是审美的重要条件,美感与审美者的条件有关,审美能力可以通过美育来培养。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当然也需从感知开始,通过感知形成表象,进而激起美感,产生心理愉悦,享受美感。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具备更为深广的艺术素养、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充分体现其艺术美。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感受美、提炼美。以自身特有的形体美、仪态美、教态美、情感美通过教学融入到学生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之中,做到语言美、内容美、动作美、效果美。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首先进行的是“启发教育”,让学生了解体育舞蹈的发展史,通过观看体育舞蹈表演的影像资料掌握体育舞蹈的相关知识,从视觉听觉上去感知体育舞蹈的形体美、动作美、音乐美、服装美等,继而对体育舞蹈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了才能用心去学习。体育舞蹈是体育、舞蹈和音乐集一身的一项竞技和表演运动。挺拔的形体,协调的动作,是学好体育舞蹈的前提之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并按照一定的客观标准和要求,通过合理的训练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培养高雅的气质和风度,让学生充分感知到舞蹈的形体美。在对美有了初步的感悟以后,我们才可以进入审美的高一级阶段,即通过比较辨析,鉴赏美的不同类型、风格和层次。
体育舞蹈运动表现出的刚健有力、挺拔伸展、潇洒、优美的和谐动作,衬托出美的形象,给人以信心和赏心悦目的享受,所以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在“启发教育”下,必须注重动作美、造型美、示范美,以美的魅力引导学生的审美意识倾向。这是所谓的“示范领悟教育”,教师通过示范,靠美的形象打动人,最适合大学生的特点,能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去接受美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情操,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满足。通过体育舞蹈的动作示范,正确的树立起学生对美的感悟,从而才能培养学生在实践动作中提高审美的能力,并在今后的体育舞蹈道路上追求美、崇尚美和表现美。
(二)对学生表现力的培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喜欢表现美。体育舞蹈对身体姿势及动作表现技巧有特殊的美的要求。所以在舞蹈练习中必须用自信心带动情绪和表情,抒发内心情感,真正的将情感投入其中,才能理解体育舞蹈的风格内涵,进入美的境界。[2](p.111-113)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在初学阶段,由于运动技能的差异和缺乏自信心,加上害羞心理较重,怕做得不好别人笑话,往往不敢表现自己展示美的能力。在这样种情况下,教师的鼓励、赞赏、暗示往往能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表现力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引导和赞赏,鼓励学生大胆、自如地抒发内心情感,自信地去表现动作美感,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增强自信心,提高表现美的能力。由于学生的气质特性不尽相同,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也会遇见各种难题。因此教师应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气质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人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去鼓励学生通过学习体育舞蹈大胆地去表现美,去感知美,去享受美。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多数是男女配合进行练习。因此对身体姿势及动作表现技巧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和鼓励,使男女舞伴达到和谐统一,使学生领悟配合的美、和谐统一的美。这也是体育舞蹈形式美的高级层次。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注重的是完成教学任务,完成一次表演,完成学生的技能技术练习,忽视审美教育中鼓励学生表现美的教育,致使很多学生无法从中享受美表现美,即使尽力去表现美也不是发自内心情感,是一种僵硬的故作做作的表现,从而失去了审美教育的`目的性。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去体验美的同时鼓励学生如何去表现美,通过舞蹈去表现内在的美和外在的美。这是体育舞蹈追求的美,也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最应该注意的一个环节。
(三)对学生创造美能力的培养。
艺术的本质在于创新,艺术家的艺术生命也在于创新,创新是保持艺术家生命长青的最好方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去创造美。[2](p.111-113)。
首先,在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教师不只是教授动作,还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展开艺术想象,打开创作思维,培养学生创作美的能力。一般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容易忽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一味的模仿,没有自我创作的欲望和表现。因此,创造美的活动应该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具体的内容,诱导他们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活动。教师讲解编排技法和要求后,可以让学生自找音乐,自我设计,自我创作,也可以分组进行互相合作,调节课堂气氛,调动每个人的参与性,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表现力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引导和赞赏,鼓励学生大胆、自如地抒发内心情感,自信心地去表现动作美感。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更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体育舞蹈具有美化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精神,增进人的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自身素质等作用。所以体育舞蹈已列入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中,并且不断的发展和壮大起来。通过体育舞蹈的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体质,使学生的气质、姿态、动作更加优美。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和追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健康的审美观和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马洛斯将审美需要看成是人格的最高价值和最高追求,美有利于人变得更健康。一切艺术的终极目标都应该是追求高尚的人格形象,高雅的生活情操和完美的精神世界,追求真善美。[3](p.72-73)因此我们在进行体育舞蹈教育中要注重审美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鉴别、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审美价值观不断提高,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1]张泽金。试论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育[j].体育科技,2000,(4).
[2]秦晓松。体育舞蹈美的欣赏与创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4).
[3]刘超群。国际体育舞蹈的美学特征[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4]刘慕悟。体育美学研究与应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体育舞蹈开题报告篇六
儿童舞蹈是指由3~12岁儿童表演的舞蹈,是表现儿童生活,让儿童进行自娱,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艺术形式。幼儿舞蹈内容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易于让儿童接受。它不仅贴近儿童的生活,而且能生动地表现儿童的心理特征,体现出真、善、美的审美追求,舞蹈中卡通人物、鲜花、可爱动物等等的展现,给儿童一种强烈的新鲜感、好奇感,同时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在幼儿中一起追求美感的共鸣。
幼儿舞蹈训练目的是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姿态以及高贵的气质,增强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培育身体对节奏的敏感性,给孩子美和艺术的熏陶,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模仿力、主动性和表现力等。
随着舞蹈教育的发展,有些幼儿舞蹈训练班却违背了舞蹈训练的目的,内容过于化,缺乏与幼儿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舞蹈素材,从而使幼儿丧失了学习舞蹈的兴趣。
幼儿舞蹈有别于舞蹈,在舞蹈编排、动作、节奏、风格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幼儿舞蹈训练不仅能让幼儿的身体素质、协调性得到锻炼。同时使幼儿的创造力、主动性等到锻炼,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国著名舞蹈家沃尔特特里曾从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两方面概括说明了舞蹈教育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作用:“通过舞蹈训练能使学生增强正确的基本姿态。在情感方面,舞蹈对学生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都有帮助,对学生个人的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助益。”同时,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经常参加舞蹈训练,能促进其肌肉、骨骼的生理机能发育。同时对“驼背”、“抠胸”等不良姿态起到纠正效果。外在形象对于学生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影响,良好的形象,无形当中会让幼儿在生活中更自信,乐观。
儿童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迅速发展时期,这一阶段身心发展较快,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与疾病。舞蹈是视听觉的艺术,不仅能强身健体、愉悦身心,更能开阔儿童的眼界,增强自信心,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实践证明经常参加舞蹈表演的学生,性格要更活泼开朗、进入陌生的环境适应性更强一些,长时间的舞蹈训练使得她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更自信,更有主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能更愉悦的看待事物。幼儿舞蹈的特点是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给儿童一种强烈的新鲜感、好奇感,能够激发出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舞蹈训练中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包括音乐、节奏、动作、情景表演等,对幼儿的性格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舞蹈训练,使得幼儿的心理得到一定的锻炼,从而更加活泼、开朗,具备团队意识。
舞蹈是肢体的艺术,通过肢体的运动与创造力的思维进行表演。幼儿的模仿能力和想象力特别强,幼儿时期是人最好的记忆时期,通过感知和具体表象来认知世间万物的心理特点。要想表现出好的舞蹈动作,在学习舞蹈时必须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模仿这些动作,体会动作含义。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得到锻炼,开拓了他们的思维。舞蹈的学习需要记录大量的舞蹈动作,这需要学生在学习舞蹈时集中精力记住舞蹈的动律、节奏和队形,有助于锻炼儿童注意力的集中。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代代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学习。舞蹈《弟子规》以古代诗歌文化为伴奏音乐,让学生在玩耍的情况下,学习到了传统文化,舞蹈《赵钱孙李》以百家姓为伴奏音乐,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让幼儿学习了百家姓,从而对中华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民间舞蹈教学中,通过学习不同风格的舞蹈,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及生活习惯,对幼儿开阔知识、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舞蹈教育对幼儿的学习、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锻炼人的身体素质,更能起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特点。不仅能够塑造人的外形,还能作用于人的内心,使受教育者在舞蹈艺术的熏陶下,求真、向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舞蹈训练中群体配合、相互合作的思维,培养了幼儿对集体观念,团结合作的意识,对群体素质的构建和培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进而促进了社会文明的提高。
体育舞蹈开题报告篇七
开题报告包括调研资料的准备,选题依据、目的、主要研究内容;进度安排;完成任务所需条件、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情况等,字数1500—2500字。
选定题目后,开始着手准备资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通过网络、泰山学院图书馆及电子阅览室收集资料。
2.借鉴专家学者的理论观点并走访所在城市的幼儿园进行实地调查,结合实习经历整合资料。
3.听取指导老师意见,访谈部分幼儿家长以及相关教师。
舞蹈是人类最早的一种艺术活动,它是经过提炼和加工,以人体的造型和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手段,来表现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舞蹈教育目的不单单灌输给儿童掌握艺术技能和基础知识,它更加侧重的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舞蹈教育不仅可以让幼儿得到身心情感的熏陶,体态仪表训练身体素质上的提升,更要加强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创造力,从而使幼儿能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发展。所以说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是一种能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的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论文的目的旨在分析幼儿园舞蹈教育的现状,论述舞蹈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意义所在,结合研究阐述对幼儿园舞蹈教育在幼儿创造力培养方面的看法与建议。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幼儿舞蹈教育不断的被人们所接受并认可,家长对幼儿在舞蹈方面的培养越来越重视甚至追捧,幼儿园设置了舞蹈课,社会也上涌现出各种幼儿舞蹈培训机构。幼儿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特殊性的教育,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幼儿舞蹈教育在进行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同时,应该注重孩子独立性、评判性、主体性、求新立异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但目前我国幼儿舞蹈教育仍存在着不按幼儿生长发育规律教学,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现象,而忽略了对孩子独立性、评判性、主体性、求新立异性和创造性的培养的。基于素质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大力提倡,舞蹈艺术肩负着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责任,但目前幼儿舞蹈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对幼儿身心特点、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很多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舞蹈教育存在一定的误区,加上缺乏规范管理及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等因素,限制了幼儿舞蹈教育有序、健康的发展,忽视了舞蹈教育的根本目的,扼杀了舞蹈本身的趣味性,磨灭了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重大意义。
(一)研究内容。
1、幼儿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2、幼儿舞蹈教育现状分析。
3、幼儿园舞蹈教育开展方式与途径。
4、幼儿舞蹈与创造力的关系。
5、幼儿舞蹈在创造力培养中的作用。
6、通过舞蹈教育提升幼儿创造力的表现。
7、对舞蹈教育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建议。
(二)研究思路。
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与专家学者的研究资料,明确了该课题的研究现状与产生的原因,说明幼儿舞蹈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具体研究思路如下图。
(1)20xx年1月上旬,院系确定指导老师,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论文方向和范围撰写开题报告。
(2)20xx年3月中旬,院系召开开题报告会,下达任务书。
(3)20xx年3月下旬,收集整理资料。
(4)20xx年4月中旬,完成论文初稿,并教导师初审。
(5)20xx年4月下旬,论文中期检查。
(6)20xx年5月下旬,修改论文,定稿。
1.通过资料收集法,通过网络、图书馆及电子阅览室收集了资料了解专家学者的观点;
2.通过实地调查观察,了解幼儿园舞蹈课中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方式,了解现状;
3.通过请教老师及个人实习经验提出合理建议,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通过整理、分析资料以及结合调查结果,学习论文撰写方式,撰写论文。
[1]孙铭.少儿舞蹈的特点及教育意义[j].大众文艺.20xx(07)。
[2]赵春霞.浅谈学前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通俗歌曲.20xx(12)。
[3]肖潇.浅谈少儿舞蹈的创作与发展[j].大众文艺.20xx(15)。
[4]郭晶晶.幼儿舞蹈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xx(33)。
[5]王婉青.幼儿舞蹈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j].艺术教育.20xx(03)。
[7]李菁.以幼儿为本:幼儿舞蹈教育的关键所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xx(01).
[8]刘秀.幼儿舞蹈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新课程(小学版).20xx(01)。
[9]鲁梅.提高幼儿舞蹈教育质量的若干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xx,22:146.
[10]刘静.发展幼儿创造力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xx(02)。
[11]许颖,刘朝辉.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的具体途径[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2)。
[13]孙俏.谈幼儿舞蹈教育的作用[j].艺海.20xx(06)。
[14]许颖,刘朝辉.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的具体途径[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2)。
[15]崔红英.在艺术教育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20xx(01)。
[17]毕玉娟.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xx.
[18]王白璇子.少儿舞蹈教育作用及应注意问题[j].新西部(下旬.理论20xx(08)。
[19]刘静.发展幼儿创造力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xx(02)。
[20]张文.浅谈舞蹈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成功(教育).20xx(24)。
评委评语及其建议:
评委签字:
学院盖章:
体育舞蹈开题报告篇八
云南,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聚集地,五彩斑斓的少数民族文化滋养着这片神奇的红土高原,在这载歌载舞的海洋世界里,可以一览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在感叹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震撼我们的更是民族的信仰,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创造力。云南的15个独有民族,因其历史、地域、环境、民俗等多重因素,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和人文景观。通过对比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感受民族情感的表达,我们会发现,每一个民族都有着共同的民族心理,这一民族心理维系着民族的凝聚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就像法国著名学者赖明(gustavelebon)深有体会地说,从他在各国游历中所带回的最明显的印象,即每一民族具有一种心理组织,就像其解剖学上之性质一样固定,并且有其感情,其思想,其制度,其信仰与其艺术等都是从其中所引出的。早于19世纪末,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独立学科,研究涉及到知觉、认知、行为、人际关系等领域,而后,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心理学衍生出众多心理学分支学科,如《民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舞蹈心理学》等等,由此可知,心理学早已根据心理活动为出发点,通过心理现象研究与分析问题,解析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因此,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为载体的特殊行为活动,这种行为表现反映着内在的心理活动,通过对心理活动的探究与分析,亦是进一步对民族文化的本质与发展规律的深层挖掘。自古至今,民族民间舞蹈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和风格特征,及鲜活动感的节奏与舞韵而生生不息。从原始时期以宣泄情感、通灵祈福到今日的娱乐审美、大众普及,它的“内外形态”经过了一个漫长而细微的变化,每一次的变革都离不开时代发展的影响与推动,这一变迁便是内外的统一体。如《民族心理学》所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中,都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心理模式,使得民族成员以民族所特有的心理方式或心理模式作用于外部世界。毋庸置疑,文化的发展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舞蹈作为以人为载体的特殊行为,具有生命、运动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注定了它的内外形态必然跟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因此,舞蹈心理特征作为舞蹈的内部形态,支配着舞蹈的行为表现,反映着该民族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哈尼族作为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众多,支系纷繁,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品质。在经过漫长的迁徙与战争,生存与发展,该民族的舞蹈文化与舞蹈心理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蜕变过程,当民族传统舞蹈心理面临多种冲击,其渴望求新、求异、又求同的动机与心理,便形成了当代特有的民族舞蹈心理结构。笔者试图通过对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形态特征的分析,挖掘其舞蹈心理特征,通过舞蹈的外部形态所反映的舞蹈心理特征,旨在描述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的形态特征及舞蹈心理特征现状,阐释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剖析其发展规律与发展走向。以及特有的舞蹈心理联系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与教学,在编创民族民间舞蹈教材与教育教学中,以强烈的时代感和舞美感紧密结合教学,充分展示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与教学意义。故此,哈尼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的探索与研究与民间舞蹈教育教学紧密相连,是深入理解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正基于此,构成了笔者写作的动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哈尼族历史悠久,作为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支系繁多,舞蹈种类亦是丰富多彩。无论是祭祀性舞蹈、劳动性舞蹈、仿生性舞蹈等,都折射出深厚的文化意蕴与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在哈尼族传统文化不断的传承与发展中,哈尼族民间舞蹈也随之反映了社会发展态势和民族文化的时代特征。当代社会,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哈尼族人民,经历着多元文化的冲击,生态环境的变迁,现代审美情趣的影响,这些因素无疑对传统舞蹈文化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心理特征产生了息息相关的.影响。通过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所反映出的舞蹈心理特征,揭示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的深层文化意蕴,把握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向,融合当代哈尼族对舞蹈文化的认知与审美追求,在传承,保护,发展的过程中,联系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促进哈尼族民间舞蹈的长足发展,突显其在教育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一、以哈尼族民间舞蹈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历史文化,舞蹈形态、生活环境等为研究的切入点,以探索舞蹈心理特征为出发点,进行多角度的剖析,通过舞蹈外部形态分析其舞蹈心理特征变化,以形态联系心态,对哈尼族民间舞蹈的形态与心态进行昔与今的对比与分析,阐释其当代的内在文化意蕴与发展规律,丰富哈尼族民间舞蹈理论体系,为哈尼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传承与探索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以当代哈尼族的舞蹈心理特征联系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建构与编创,包括元素提取、体态的定位、风格的把握,根据民族特有的舞蹈心理,准确地加工整合舞蹈组合,最终以反映符合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审美需求和心理特征的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材,挖掘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应用价值和审美意蕴,丰富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材,为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三、哈尼族民间舞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是民间类舞蹈,艺术专业类舞蹈,社会舞蹈类等等,哈尼族民间舞蹈的形态与心态亦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更新蜕变,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呈现出不同的刻有时代烙印的舞蹈的心理特征。通过对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心理特征的探索与研究,把握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内在涵义,利于民族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必要手段。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哈尼族民间舞蹈种类纷繁,建国以来蒸蒸日上的哈尼族民间舞蹈创作,极大的丰富了哈尼族民间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棕扇舞作为哈尼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风格特征。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民族工作者在云南哈尼族地区首见在丧葬仪式中以棕扇为道具而舞,这是早期的棕扇舞表现形式。1957由红河州歌舞团朱子洸编导以棕扇舞为元素编创的《白鹇鸟》,参加北京国庆十周年献礼晚会演出,这是首次将棕扇舞进行艺术加工搬上舞台。1986年棕扇舞曾被选中参加由云南省民委和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民俗展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进行表演。1988年云南民族艺术节,哈尼族棕扇舞方队参加了开幕式文艺表演。20xx年红河州州庆之时,由红河州歌舞团编导王佳敏编导编排的《白鹇鸟与棕扇》,参加第六届荷花奖舞蹈大赛,荣获作品十佳奖。舞蹈以道具棕扇作为白鹇鸟的羽翼,以模仿白鹇鸟林中窥探、嬉戏展翅、寻食饮水等各种生动有趣的生活状态,惟妙惟肖地展现了“白鹇鸟”优美妙曼的舞姿。棕扇舞作为哈尼族的代表性舞蹈,是舞蹈编导创作较多的哈尼族民间舞蹈之一,在提取哈尼族民间原生态舞蹈元素的同时,编导融合了自己对哈尼族棕扇舞的理解与创新,营造了不同年代赋有时代特征和深层文化意境的哈尼族舞蹈作品,展现了不同时代的哈尼族舞蹈创作与文化发展。
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的蓬勃发展,使得民间舞蹈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在高校教育的良好平台中,民族民间舞蹈从乡间走入课堂,经过系统的挖掘、整理、加工,最终以教材组合的形式得以应用和发扬。如今,各民族民间舞蹈教材层出不穷,如北京舞蹈学院《东北秧歌舞蹈教材》、《维吾尔族舞蹈教材》等等、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精品课程《藏族舞蹈教学组合》、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精品课程《蒙古舞教学组合课》、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精品课程《彝族民间舞蹈代表性组合》、《傣族民间舞蹈精品课程》、《云南滇南彝族民间舞蹈组合课》等等,由此可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建立与发展日益壮大,各高校也在极力挖掘民间舞蹈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目前,搜集《哈尼族民间舞蹈教材》和哈尼族民间舞蹈的教育教学现状,有以下几点:20xx年11月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舞蹈系参加《舞蹈世界》,表演了哈尼族民间舞蹈《四季》、《樱花》、《长街宴》等,包括创作的舞蹈作品《山谷木屐》和哈尼族音舞诗画剧《阿密车》,舞蹈以舞蹈作品的形式表现了文华学院对哈尼族民间舞蹈的创作思路与教学理念。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编创的哈尼族民间舞蹈教材《棕扇舞》和《鋩鼓舞》,立足于本土,传承和弘扬哈尼族传统文化,教材的建构处于初级尝试阶段,还未形成完整的教材体系。红河学院舞蹈系编创的《哈尼族民间舞蹈教材》,从《体态动律》到《乐作舞》、《鋩鼓舞》、《棕扇舞》等一系列的教学,通过哈尼族舞蹈教材中的舞蹈形态与风格特征,向学生传递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彰显了红河学院的教学特色。根据以上资料信息的收集,可以得知云南当地的院校已开始对哈尼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建立进行探索与实践,但是至今,哈尼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建构与应用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更未普及到舞蹈教育教学中,它的建构与完整还待研究与整理。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运用民族学、艺术人类学、民族心理学,舞蹈形态学,舞蹈生态学等学科对哈尼族民间舞蹈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与探索。在舞蹈本体与舞蹈形态相关的社会文化进行全面的了解与分析,以揭示当代哈尼族舞蹈形态以及舞蹈心理特征的联系,阐释其内在的文化意蕴与发展动态,为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建构与发展提供研究途径与理论方法。
一、田野调查法:这是研究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主要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方法主要以观察法和调查法为主,通过观察其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传统文化的改变,以及哈尼族民间舞蹈的行为特征,获得第一手资料,以外显性变化论证分析当代的舞蹈心理特征及其变化因素。调查法以收集大量数据,包括事实资料和所需的心理资料,以结合观察法,收集客观详实的资料,运用田野调查法感受当代哈尼族民间舞蹈的行为与心理。
二、心理测验法:心理测验法是民族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进行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以自陈测验金额投射测验为主,自陈量表法是让被试者按自己的意见,对自己人格特质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投射测验根据佛洛依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通过问题,根据被测者无意识的内驱力所推动的答案,探索个体内在隐蔽的行为或潜意识。
三、舞蹈形态学方法:于平老师在其《舞蹈形态学》中将本学科分为“风格化原则”的历史研究和“生命化原则”预测研究,研究当代哈尼族舞蹈心理特征,必须维系其历史,通过舞蹈本体在历时性的变化中,分析其心理特征。通过人体运动的视觉效果,产生对其“心态对应”的感知,即心灵感受与运动人体的“心物同构,”以“形态”联系“心态”,从而通过舞蹈的外部形态窥探其舞蹈心理特征。四、舞蹈生态学方法:舞蹈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其一就是对舞蹈形态的观察与分析,环境对舞蹈的影响必然反映在舞蹈形态上,因而通过舞蹈形态来联系与环境的多层关系。其二,关注历时性文献追溯与共时性田野考察相互印证,运用典型舞畴分析法——形态特征的提取,以把握与分析其舞蹈的本质。
五、写作提纲。
中文摘要3-4。
abstract4-5。
绪论8-16。
一、选题缘起8-9。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9-10。
三、绿春县乐作舞37。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学术期刊类:
[2]冀满祥.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j]高等农业教育,20xx(4)。
[5]张谛.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简析[j].红河学院学报,20xx。
[6]曹天明.哈尼族丧葬礼俗中的扇子舞[j].民族艺术研究,20xx。
[7]龙倮贵.红河哈尼族原生态舞蹈艺术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xx。
学术著作类:
[1]李静.民族心理学[m].民族出版社,20xx.10。
[3]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7.12.01。
[4]王军.教育民族学[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xx年6月。
[5]赵荣,王恩涌等.人文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6]刘建.宗教与舞蹈[m].民族出版社20xx年5月版。
[8]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10月。
[9]李今印、刘金吾.哈尼族布朗族基诺族舞蹈[m].云南民族出版社。
[10]云南地方艺术集成志.哈尼族民间舞蹈[m]云南人民出版社20xx年10月。
体育舞蹈开题报告篇九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几千年优秀灿烂的文明史,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各民族民间舞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进程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中国舞蹈教育和艺术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中,民间舞始终是一门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程,而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内在所特有的规定性,形成了民间舞蹈自教学方法。民间舞教学法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这门课,对民间舞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式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理论化的学习,为他们在今后民间舞教学中逐步走向科学化、体系化、理论化的道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民间舞的爱好者提供一门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课这个事开题报告。
如今,我们的民间舞教学的教材与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纯粹地把流传在民间的自然形态民间舞搬进教学,而是经过反复深入研究,找出其规律特点,不断进行提炼、加工、升华、规范而形成系统的教材,并以此作为训练学生舞蹈演员的有效手段,其针对性、目的性是很明确的。不同地域的民间舞,其舞蹈的形式、风格、动态有其共性,也有个性,而民间舞蹈内在特有的规定性,形成了民间舞蹈自身特有的风格特点和形态样式。例如: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概括为“稳重浪”,其舞蹈的“艮劲儿、美劲儿、泼辣劲儿”,以动作和急出慢落、有动有静、有张有弛,音乐曲调以唢呐和小钹器乐吹奏出迷人的节奏变化,把舞蹈烘托得更动人,为其舞蹈的“艮劲儿、美劲儿、泼辣劲儿”增添声色。从动感和风格上,艺术地概括出东有教无类”的教学模式,关键是解决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是“民主”、“兼容”、“并收”的教学思想的渗透。
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对民族民间舞教学法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和讲解。
1、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中,由人民群众直接创作,又在群众中进行今传承,如此历代沿袭流传至的舞蹈形式。
2、民族民间舞教学法的特点,体现在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代表性的民间舞教材为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以具有训练形体技能和心智技能两方面价值和作用的内容,着重解决学生的身体松弛和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气质性以及控制力、力度、弹性、速度、节奏感、乐感、技术技巧性和表现力等。
3、民族民间舞教学法的目的,通过系统规范化的教学内容,配合相适应的、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民间舞基础知识、技术运用方法、基本能力等诸多方面得到培养开发和训练。
体育舞蹈开题报告篇十
舞蹈服饰作为一种舞美艺术,应存在于与之相适应的舞蹈形态、思想内涵、行为规范的制约和支配之中,舞蹈服饰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必须符合人物的具体形象要求。余艳通过对民族舞蹈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的分析研究,论述了民族舞蹈服饰的艺术形式和重大作用;杨敏对我国少数民族舞蹈和服饰的研究分析,论述少数民族的舞蹈节奏和形式与服饰的相互关系;张姝萍通过对民族服饰和民族舞蹈服饰设计方面的研究论述,得出我国民族舞蹈服饰设计的多种方案,为我国民族舞蹈服饰设计增添新的元素;崔岩在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的艺术性的研究中,详细准确的描述了我国民族舞蹈和民族舞蹈的艺术特色。民族舞蹈与民族舞蹈服饰的研究已经得到很大的进步,但是针对我国少数民族较多,民族舞蹈种类丰富,民族舞蹈服饰需求的不断增加,现阶段的民族舞蹈和民族舞蹈服饰研究仍然不能满足现阶段我国发展迅速的民族舞蹈创新步伐。所以本文就结合自身强有力的专业背景,对我国的民族舞蹈和民族舞蹈服饰特别是蒙古族做进一步研究。
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社科文献,阅读大量有关资料,充分利用我校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由此进行论文的研究工作。
本文分别从舞蹈服饰与中国蒙古族舞蹈相融的历时性信息:民族舞蹈发展历程中舞蹈服饰话语的信息,民族舞蹈发展历程中舞蹈服饰隐匿的信息;民族舞蹈韵律与舞蹈服饰的相融:民族舞蹈的节奏性与舞蹈服饰,民族舞蹈的律动特征与舞蹈服饰;民族舞蹈情感与舞蹈服饰色彩的相融:民族舞蹈肢体语言与舞蹈服饰色彩的相融,民族舞蹈情感与舞蹈整体色彩的相融;民族舞蹈与舞蹈服饰材质的相融:民族舞蹈造型与舞蹈服饰的材质,民族舞蹈动作与舞蹈服饰的材质等三部分部分进行了研究。
体育舞蹈开题报告篇十一
体育舞蹈是融体育与舞蹈一体的体育项目,它之所以能风靡世界,有其独特的功能,除了教育性、锻炼性、竞技性、自娱性之外,还可以将这几种特点组合,从而显示出体育舞蹈的多功能性。它使人们享受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人生的价值。如今,体育舞蹈已经成为当代娱乐的方式之一,它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还能增强人们的体制,由于其不断地更新与发展,展现了强烈的时代信息,得到了迅速的普及与推广,受到各阶层人士的欢迎。体育舞蹈在运动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体育舞蹈还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并且体育舞蹈的各个价值正好迎合了当代体育发展的脚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体育舞蹈的热爱,从而更好的促进体育舞蹈向前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体育舞蹈传入我国以来,由于其不断地更新与发展,展现了强烈的时代信息,得到了迅速的普及与推广,受到各阶层人士的欢迎。体育舞蹈的价值与作用,就在于给人以真善美的教育,不断陶冶情操,吸收美的真谛,提高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舞蹈表演必须在真实的基础上,才能为人所喜爱,亲切感人。体育舞蹈仍然继承交际舞交性的特点,它是人际交往,感情交流,沟通心灵的工具,而人际关系的特点是它具有感情基础。
对于舞蹈家来说,它始终是毕生追求的目的。所以,体育舞蹈之功能,就在于真,善,美的教育,它可以教育人们去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医治人们心灵上的创伤,提高民族的精神素质。体育舞蹈是国际流行的,它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艺术的发展以及体育运动的兼收并蓄,由交际舞派生出来的一项新兴运动。在引入我国20多年的时间里得到蓬勃发展,在结束的2008年奥运会上也列为表演项目。
目前,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正在积极争取将体育舞蹈项目列入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马克思主义美学观认为,美既不是人的主观精神意识的产物,也不是纯自然进化的结果,美是人类社会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从摆脱自然生产开始,人类社会就朝着物质生产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两个方向发展,并具有审美属性。
在今天,现代体育运动许多项目对美的要求愈来愈高,如艺术体操、健美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武术等等。而体育舞蹈是美中的佼佼者,她为人们创造大量的审美客体,其运动过程,还是创造美的过程。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可使人体外型更加匀称和谐,体态更加刚健、优美,动作刚柔相济。这既能满足自我实现美的愿望,也能成为他人的审美客体。
另外,体育舞蹈中的团体舞更是美不胜收,群体的配合位置,队形的变化,伴以相应的音乐,构成一幅幅刚健、优美、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给别人以欣赏的同时,把自己看到的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服饰美和听到的音乐美结合起来,在情感上进行调整疏理和谐,自我欣赏,得到美的享受。一个人审美能力除了与社会条件、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有关外,还受着自我身体条件的限制。经常参加体育舞蹈运动,人们改变着自我的形体、姿态等身体条件,并在体育舞蹈优美的音乐和优美动作的影响下,不断地进行着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审美活动,提高审美能力。
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舞”,共10个舞种,其中摩登舞(标准舞)包括: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快步舞、狐步舞、探戈;拉丁舞包括:恰恰、桑巴、伦巴、斗牛舞、牛仔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的中国,体育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体育舞蹈自1987年进入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普及与推广,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成为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部分。体育舞蹈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不长,但发展势头很快。当前,中国拥有最大的体育舞蹈市场和消费群体,全国以此为健身手段和职业的人数已有几千万,这其中的经济利益也吸引了许多管理部门和经营者。因此,应努力培养并不断开发体育舞蹈市场,充分发掘其经济价值和市场效益,有效促进体育舞蹈的发展。
青少年由于在学习时间紧,一般选择在周末和假期进行学习,学习时间也不会太长。而成年人由于工作时间忙,更多的会选择在晚上和周末学习,学习时间也不是固定的。老年人则更多的在早晨和晚饭后锻炼。美国体育学者古里克指出:跳舞能消除过剩的脂肪,代以健壮的肌肉组织,使软化迟钝和缺乏活力的肌肉重新变得充满活力和具有弹性,经常参加体育舞蹈锻炼可以使肌肉结实线条流畅,韧带的弹性增加,身形挺拔,对培养优美的姿态,匀称和谐的形体和润泽的肌肤是十分有益的。所以,体育舞蹈中的礼仪性审美倾向于体态端庄,对舞者的外观形象美、风度气质美,表现和欣赏美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体育舞蹈在表现过程中始终以塑造人体美、姿态美、精神美为主要内容,在塑造健美体形和良好身姿的同时,也有助于消费者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体育舞蹈教师是体育舞蹈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和管理者,对提高体育舞蹈的技术水平,推动体育舞蹈的普及与提高起着主导作用。
在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要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除了加强规定动作、套路学习外,还应加强男女反串、舞蹈编排、理论知识、科研能力的培养,还应加强教师的经验交流以及国内外信息的传播。
[1]杨庆国,殷恒婵.大学体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
[2]李春文.体育舞蹈教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3]吴谋,张海丽.体育舞蹈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4]刘光红.体育舞蹈读本[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2.
[5]宋文利,李建国,思维.浅谈体育舞蹈的作用[m].1999,35(8).
[6]张瑞林.体育舞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7]王珂,王家彬.体育舞蹈与流行交际舞[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4.
[8]黄邓军.体育舞蹈的特点及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功能[m].赤峰学报,2009,10,10.
[9]刘青戈.中西方舞蹈史[m].北京舞蹈出版社,1998.
[10]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1]王国宾.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2]资华筠,刘青戈.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3]于平.中国舞蹈思想教程[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本研究是属于文献类研究,在总结前人对体育舞蹈研究的基础上,对体育舞蹈的开展现状和体育舞蹈发展对策的分析,进行深一步了解和探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体育舞蹈的开展现状,
2、体育舞蹈发展对策的分析,
3、体育舞蹈在社会中的作用。
1、到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上查资料,
2、市场调查,
3、经费投入。
首先,确定论文题目,然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研究动态;随后,找辅导老师了解情况,并综合整理。提交文献综述。再次,提交开题报告,最后提交初稿并修订。本课题研究时间为半年,12月开题,研究进度分别为查找文献资料,阅读与理解文献资料,收集数据整理,撰写开题报告,最后总结四个阶段。1月8日——4月10日完成论文初稿。4月10日——5月10日修改毕业论文并定稿,查找资料,确定论文题目。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准备开题答辩。
体育舞蹈开题报告篇十二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模板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舞蹈论文开题报告模板》的内容,具体内容: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们喜欢。论文题目: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研究...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们喜欢。
论文题目: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研究一、选题背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中国学者还没有看到铜鼓对于研究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重要意义,没有把铜鼓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载体来研究的时候,国际学术界就已经开始关注和重视中国的铜鼓和铜鼓舞蹈,并且在该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作为青铜时期的代表文物,南方地区的铜鼓和北方地区的铜鼎都是由新石器时期的铜釜演变而来的,只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北方的铜鼎在失去作为权力象征的功能后,变成了历史文物静静的躺在了博物馆里,而南方的铜鼓则在权力功能丧失后,回到民间,成为了活着的文化。我国的西南地区是世界上铜鼓最早的发祥地,其历史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且形制众多、分布极广,曾在西南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广为流行,被视为通天的"神器"、"祭器"、"重器"和"宝器"。铜鼓作为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遗留物,不仅是流传千古的文化"活化石",也是文化传承和历史传承的一个重要标记,而作为铜鼓文化中的舞蹈艺术则是以一种活态的表现形式来展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一直以来,我国西南地区的铜鼓及铜鼓舞蹈就以其独特的辐射性、渗透性,流传至我国各地,甚至世界多国,在铜鼓文化的传播中形成一种民族对话和国际交流,使之到达彼此的沟通和理解,共同促进铜鼓艺术的保护与发展。历史证明,文化保护得当,传承力度加强,民族的发展就越快,而其民族的文化影响和政治影响也就愈大。铜鼓舞蹈作为一种活态的铜鼓文化,能直观、生动的展现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所以铜鼓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就应该保持自身舞蹈文化的原生形态,使其展现自身民族文化的主体特质。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引导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传承与发展的方向,积极保护铜鼓舞蹈这种活态文化的艺术魅力与价值,更好的促进中国西南地区及东南亚各民族文化多元化的交流。由此可见,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的研究具有国际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对铜鼓舞蹈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依据。
丰富和发展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的相关理论;另一方面,它能为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借鉴。我们相信,随着人们对民族民间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认识和重视,西南铜鼓舞蹈的挖掘与传承研究将会有一个较好的契机和发展,使铜鼓舞蹈重新焕发艺术青春,散发艺术魅力,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留铜鼓文化的民族只有壮侗语族的壮族、布依族、水族、侗族、泰族,苗瑶语族的苗族、瑶族,藏缅语族的彝族,孟一高棉语族的佤族、克木人,以及芒族等。
遗存于西南少数民族中的跳铜鼓舞蹈的习俗,主要用以祭祀娱神、驱邪逐疫、祈求丰收等宗教祭祀仪式中,或是在节庆民俗仪式中祈求神灵的佑护,跳给神看,用舞蹈动作博得神的欢心,以及在各种节庆习俗中自娱自乐的舞蹈形式。此外,铜鼓舞蹈还是一些民族丧葬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宗教仪式。他们在送葬前连续几天的敲击铜鼓,通过鼓声呼唤亲友参加葬礼,跳铜鼓舞蹈以召唤鬼神前来护祐死者的灵魂。早期的铜鼓舞蹈主要是人们踏着简单的鼓点节奏来变化动作和队形,在舞蹈中虔诚地敬神、娱神。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铜鼓舞蹈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的演变创新,单纯以铜鼓伴奏的祭祀娱神的舞蹈已不能再满足人们的审美活动,自娱自乐的成分逐渐强化,人们经过逐渐的改革,铜鼓舞蹈也由原始的劳作祭祀舞蹈逐渐转化、发展为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民俗舞蹈、群众舞蹈、艺术舞蹈等多种舞蹈形式。由此可知,铜鼓舞蹈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的铜鼓舞蹈大都有特定的内容主旨、仪式程序和象征意义,还有特定的舞蹈场域、队形、动作和表演及主持日的规定和禁忌......,然而,在该舞蹈中所呈现的一切,始终都是以铜鼓为核心的,在铜鼓节奏的指挥下,舞者通过强、弱、快、慢、轻、重、缓、急的鼓点,跳起围绕铜鼓变化着的各种各样用以表达特定意义的舞蹈。
等方式方法,在认真思考和。
总结。
近年来国内外新实证、新材料、新思路、新观点和新成果的基础上,深度考察滇、桂、黔三省区少数民族中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普遍性意义的铜鼓舞蹈,尝试运用舞蹈学、民族学、历史学、宗。
教学。
考古学图像学等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探究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最本源的面貌,力求对各族铜鼓舞蹈的发展变异进行深层解析与探索,进而描述不同民族铜鼓舞蹈的起源发展和创新规律,揭示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形态和表现形式,发掘西南各少数民族铜鼓舞蹈中的"共性"与"个性"的规律,从而深入探讨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以及对其保护传承与创新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这类终极问题的深刻研究,为深入剖析铜鼓舞蹈的民族文化,开拓新的途径与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插图主要来自蒋廷瑜著《古代铜鼓艺术》李昆声黄德荣著《中国与东南亚的古代铜鼓》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著《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等著作中的图片,以及杨德鋆著《铜鼓乐舞初探》陈远璋著《左江岩画舞蹈图像初探》等论文中的插图,由于文章篇幅的原因,文中所有插图不再注明详细出处,在此对原作者致以深深的歉意并衷心的感谢!相关的著作和论文已在本文"参考文献"中一一列出。
第二节彝族铜鼓舞蹈63-68一、广西那坡彝族《铜鼓舞》63-65二、云南文山彝族《跳铜铜鼓》65-68第三节瑶族铜鼓舞蹈68-76一、广西都安、巴马布努瑶《跳铜鼓》68-73二、广西南丹白裤瑶《勤泽格拉》73-76第四节苗族铜鼓舞蹈76-82一、贵州雷山苗族《铜鼓舞》76-79二、贵州凯里苗族《铜鼓舞》79-82第五节水族铜鼓舞蹈82-86第五章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的文化内涵86-92第一节民族文化价值86-88第二节舞蹈艺术价值88-89第三节铜鼓舞蹈的保护与传承89-92结语92-95致谢95-96参考文献96-99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1]康保成主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2]田青主编.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个案调查与研究.[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年。
[3]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年。
[4]中科院知识产权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
[5]傅谨.薪火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6]蒋志龙.滇国探秘——石寨山文化的新发现,[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
[7]张增祺.滇国与滇文化,[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
[8]张增祺.滇国青铜艺术,[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9]石裕祖.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发展论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10]中国铜鼓研究会编.中国青铜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
[11]蒋廷瑜.古代铜鼓通论.[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
[12]蒋廷瑜.壮族铜鼓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13]李昆声.黄德荣.中国与东南亚的古代铜鼓.[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
[14]蒋廷瑜.古代铜鼓艺术.[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15]蒋廷瑜.廖明君.铜鼓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
[16]韦苏文.中国铜鼓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
[17]张光直.青铜时代.[m].三联书店,1983年。
[18]刘德荣.铜鼓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19]王大道.云南铜鼓.[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
[20]万辅彬.中国古代铜鼓科学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
[21]李春龙.云南史料选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
[22]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23]纪兰慰、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24]马薇、马维丽.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
[25]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
[26]刘建.宗教与舞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27]中华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编.中华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云南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9年。
[28]中华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编.中华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西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9年。
[29]中华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编.中华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贵州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9年。
[30]李伟卿.铜鼓及其纹饰,[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舞蹈论文范文。
体育舞蹈开题报告篇十三
舞蹈要想真正为人们所欣赏就需要舞蹈编导不断加强自己综合素质的发展,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意,创造出更多更美的被人大家所接受的舞蹈。本文将就舞蹈编导所需要的专业素质以及如何能编导更好的舞蹈进行了简单探析。
舞蹈;美的艺术;舞蹈编导;专业素质
舞蹈编导作为一部舞蹈作品的开发者,首先应当具备的肯定是舞蹈编导能力。如何提高编导的能力就摆在了首要位置。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吃透教材,夯实理论基础。现在很多人忽视理论方面的学习,单纯的认为只要能创造出舞蹈作品就可以了。殊不知,想要真正创造出优秀的舞蹈作品,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只有深入了解创造的内在加上平常生活中对于舞蹈的感悟才能创造出打动人心的舞蹈。
2、加强舞蹈训练。真正的舞者不仅仅是一个舞蹈家更是一个表演家。因为跳舞不仅要把舞蹈的动作给做出来,同时要真正理解舞蹈本身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而通过舞者向观众传达。然而真正想要达到这一境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成的,它需要我们落实到点点滴滴的练习中去。在练习中去感悟舞蹈的意义,在练习中激发创作的灵感。
舞蹈作为八大艺术之一,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语言作“心智交流”的表达艺术,一般借助音乐等其他道具。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对于舞蹈编导的文化修养的要求也是相对来说较高的。舞蹈编导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舞蹈功底,知道舞蹈的历史以及创作。其次,作为舞蹈的创作者还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对于其他的一般文化都应该有所了解,并能将之融合在一起。这样不既能帮助舞蹈编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创造好的舞蹈,更能丰富舞蹈的内取材内容,从而创造出形式多样的舞蹈,提升舞蹈本身的观赏性。所以,舞蹈编导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是至关重要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在对待同一件艺术品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能力。在看待同一问题上,不同的人透过不同的视角去观察所得到的结论也不一样。对于一名舞蹈编者来说,在对待同一事物时就要运用自己最具独特的洞察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具备一双明亮的眼睛,就能在最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的艺术,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作品。
一个好的舞蹈编导不仅要能够创造出好的作品,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将自己所创造的舞蹈的精髓通过自己的语言的表述能让别人明白。舞蹈不仅娱乐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承担着宣传教育的社会重任。优良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传递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开拓学者的思维,激发学者的学习兴趣。为此,舞蹈编者应该做到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舞蹈编者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讲解。在讲解过程中使用的术语一般应是专业术语,要恰当、清晰,声音要洪亮并要有节奏感,可以让人一听就知道这句话的重点在哪里。同时要有运用非语言提示的能力。合适的`肢体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学生对讲解内容的理解。如果这两者能够邮寄的结合在一起,相信必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舞蹈编者应清楚规范的演示一些动作。语言所能传达的信息毕竟有限,有时候碰到一些不好描述或者很难理解的动作时,编导应该亲自示范。清楚规范的示范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加强记忆。
“舞蹈编导”顾名思义就是指一部舞蹈作品的创作、排练和演出过程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作为一个组织和领导者,组织和领导能力必不可少。组织,协调能力直接关系到任务的完成效果,如果某项工作任务组织协调不到位,就很难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凝聚各个成员的智慧。所以优秀的舞蹈编导不仅能创造出好的舞蹈作品,还能够组织其他的舞蹈爱好者将作品尽情的演绎。然而,真正做好一个领导者并不容易。
伴随着我国国民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修养不断提升,舞蹈作为一种陶冶人的情商的方式也不断普及,促使我国舞蹈视野一步步走向繁荣。舞蹈编导置身于民族艺术发展的浪潮中,承担着创造和编导舞蹈作品的重任。因此,舞蹈编导要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
[1]赵铁春,田露。中国汉族民间舞蹈教材[m]。北京高教出版社,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