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太阳吟读后感(汇总18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心路历程,让自己的阅读更加深入和有意义。写读后感时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的语句和段落,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评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几篇读后感范文,或许可以给你一些灵感和写作的技巧。
闻一多太阳吟读后感篇一
诗的一至三节算作第一部分。写的是诗人清晨从睡梦中醒来,猛然间瞥见太阳而生出的一系列感想。于是,那聊以忘却乡愁的美梦消逝了,他又不得不回到这块陌生的土地,不得不透过窗户望着那黑气冲天的工业烟囱。现实生活的紧张感使他对无觉无知的酣梦格外钟情,尽管他并不能永远地陶醉在梦中,但这乍然醒来的强烈的不适感却也很自然地让人迁怒于物。在他看来,太阳的出现实在是太粗暴、太不近人情了,“刺得我的心痛”!那难捱的白日又要等多久才能结束呢?这个意思在前一首《晴朝》里已经有所表现。
然后,太阳的“热”也为诗人体验到了。太阳冉冉升起,大地逐渐为之增温,那些在花草丛中晶莹闪烁的露珠被烘烤干了。但是,给万物以生机的太阳于“我”又何干呢?诗人那迎风落泪的眼眶永远都是湿漉漉的,太阳的热度还远不足以将它们烘干。因为比起故土的温暖来,太阳的这点热度实在太不值一提了。自闻一多去国离乡以来,泪水就常常伴随着他度过了无数个寂寞孤独的日子。在《晴朝》中,诗人也说:“地球平稳地转着,/一切的都向朝日微笑;/我也不是不会笑,/泪珠儿却先滚出来了。”不过,也有必要指出的是,太阳也烘不干的竟是诗人的“冷泪”,可见,这还不是《晴朝》中滚出来的“泪珠儿”,它们很可能是诗人梦乡的产物,在梦中见到了那想念已久的故乡,于是激动得泪如泉涌,等到早晨,这泪水就已经冰凉冰凉的了。
接着,诗人又把目光投向了已经升入高空的太阳。他想到,这一天才刚刚开始,太阳还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再度没入地平线呢!这“九曲回肠”的“十二个时辰”实在太长太长,况且,他的留美生涯才刚刚的开始,还有漫长的五个年头啊!这整整的五年竟然也都要象这一天似的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地度过,那又将是怎样的痛苦呀!1992年冬,闻一多在一封家书中写道:“一个有思想之中国青年,留居美国之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我乃有国之民,我有五千年之历史与文化,我有何不若彼美人者?将谓吾国人不能制杀人之枪炮遂不若彼之光明磊落乎?总之,彼之贱视吾国人者一言难尽。”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缓刑”吧?一般认为,诗人所说的“缓刑”就是洋人对中国人的欺侮和岐视,即“彼之贱视吾国人”,这在当时是的确存在的。而我又还想强调一点,即这样的“岐视”还并不一定都是生活态度上的,它更具有一层文化上的涵义。在二十世纪,西方文明已经达到它的鼎盛,实现了“现代化”的目标,而中国文化却仍然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之下,这一历史性的差距必然在各个民族之间造成不小的心理距离。西方人有他们目空一切的姿态,而中国人也可能产生极度敏锐的感觉,亦即所谓的“文化自卑感”。闻一多当时正处于这种“文化自卑感”的笼罩之中,越是在文化教育的实践中产生深深的自卑,他就愈可能极力维护祖国文化的尊严,而故土则是祖国文化的缩影,当然也就更是强烈地牵动他的情怀了。诗的四至六节属于第二部分。写诗人希望借助太阳的力量了解故乡的情况。
乍然醒来时的懵懂引出了万千怨愤,但这毕竟还毫无实际意义。太阳照旧每天升起,驱散人们的美梦,向大地播撒自己的热量,又依旧不紧不慢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任何意气性的怨怒都于事无补。诗人逐渐清醒了过来,他望着高空里运行的太阳,不觉又为它俯瞰一切的优越地位而感慨起来。他幻想能够骑着太阳旅行,“天天望见一次家乡”;他又由太阳的东升西落,往复不已而想起了《淮南子》中的传说:“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入于虞渊之汜”这样说来,太阳就是刚刚来自东方大陆,来自诗人的故乡,想到这里,诗人似兴奋起来,他急切地向这位故乡的来客打探消息:“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在诗人的人生经历中,“家乡”和“北京”是他感受最深的两个地方。“家乡”养育了他,给了他最初的启蒙教育,在后来又是他汲取中国传统文化营养的“二月庐”,自然也给了人伦的亲情和友善。“北京”则是他接受现代文化教育,发展成熟的地方,在北京清华学校就读之时,他还曾对学校多有不满,但时过境迁,同异国他乡的寂寞孤独比较起来,凡是东方古国的一切都显得格外的温馨迷人,让人追恋不已。
诗的七至九节构成了第三部分,写的是诗人与太阳互相认同,从而向他倾吐衷肠。
无论怎么说,诗人都的确是把太阳引为了同病相怜的知己,他开始向它倾吐自己的种种烦恼,希望得到太阳的帮助指点。诗人细细地讲述着自己对美国社会的感受:“这不象我的山川”,“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在《孤雁》里,诗人也曾有过类似的描述:“那里是苍鹰底领土”,“那鸷悍的霸王啊!/他的锐利的指爪,/已撕破了自然底面目,/建筑起财力底窝巢”,“喝醉了弱者底鲜血,/吐出些罪恶底黑烟”。
闻一多太阳吟读后感篇二
这个暑假里我阅读了幸福的密码《花栗鼠找太阳》,故事非常简单而且有趣,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一些道理。
要进入冬眠的小刺猬帮助花栗鼠找太阳,结果一无所获,当小刺猬浑身滚满山楂时等着将自己的山楂送给花栗鼠过冬时,花栗鼠才真正明白了朋友的关心才是最温暖的'太阳。
太阳是红红的、暖暖的,象征着永恒和光明,象征着生命和力量,我多希望自己变成大太阳,悬挂在天空上,照亮整个世界,给人们带来光明,带来希望。我愿变成灿烂的太阳让阳光照亮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小朋友在温暖的阳光下尽情的玩耍;我愿变成爱心的太阳,把我的光和热,洒向大地,让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爱,让世上的人们都能幸福美满的生活;我愿变成火红的太阳,在冬天给人们送去温暖,带来盼望,让进入冬眠的小动物们也能过上温暖如春的冬天。
太阳是光明而温暖,热情而高尚的。我要怎么样才能变成生活中的太阳呢?从现在起,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学校配合老师,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午饭的时候帮助组织打饭;热心对待身边的同学,当有人向我借东西或问题的时候尽力帮助他们;在家孝顺父母,每天自觉写完作业不让他们操心,周末的时候帮家里做家务我要像帮助花栗鼠的小刺猬一样,用自己的行动去温暖身边的人。
我愿变成最好的太阳。
闻一多太阳吟读后感篇三
在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干脆把太阳认作是自己的“家乡”,诗中这样写道:“太阳啊,慈光普照的太阳!/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集中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切怀念。
《太阳吟》是闻一多的代表作之一。按刘烜《闻一多评传》之看法,当作于1992年9月下旬,即诗人赴美留学的两个月之后。(诗人于1992年7月赴美)同他这一时期创作的《孤雁》、《忆菊》、《晴朝》等诗一样,充分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殷切思念。《太阳吟》一诗共十二节,其间情绪跳跃转折、变化不定,我们最好分节解读。
诗的一至三节算作第一部分。写的是诗人清晨从睡梦中醒来,猛然间瞥见太阳而生出的一系列感想。于是,那聊以忘却乡愁的美梦消逝了,他又不得不回到这块陌生的土地,不得不透过窗户望着那黑气冲天的工业烟囱。现实生活的紧张感使他对无觉无知的酣梦格外钟情,尽管他并不能永远地陶醉在梦中,但这乍然醒来的强烈的不适感却也很自然地让人迁怒于物。在他看来,太阳的出现实在是太粗暴、太不近人情了,“刺得我的心痛”!那难捱的白日又要等多久才能结束呢?这个意思在前一首《晴朝》里已经有所表现。
然后,太阳的“热”也为诗人体验到了。太阳冉冉升起,大地逐渐为之增温,那些在花草丛中晶莹闪烁的露珠被烘烤干了。但是,给万物以生机的太阳于“我”又何干呢?诗人那迎风落泪的眼眶永远都是湿漉漉的,太阳的热度还远不足以将它们烘干。因为比起故土的温暖来,太阳的这点热度实在太不值一提了。自闻一多去国离乡以来,泪水就常常伴随着他度过了无数个寂寞孤独的日子。在《晴朝》中,诗人也说:“地球平稳地转着,/一切的都向朝日微笑;/我也不是不会笑,/泪珠儿却先滚出来了。”不过,也有必要指出的是,太阳也烘不干的竟是诗人的“冷泪”,可见,这还不是《晴朝》中滚出来的“泪珠儿”,它们很可能是诗人梦乡的产物,在梦中见到了那想念已久的故乡,于是激动得泪如泉涌,等到早晨,这泪水就已经冰凉冰凉的了。
接着,诗人又把目光投向了已经升入高空的太阳。他想到,这一天才刚刚开始,太阳还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再度没入地平线呢!这“九曲回肠”的“十二个时辰”实在太长太长,况且,他的留美生涯才刚刚的开始,还有漫长的五个年头啊!这整整的五年竟然也都要象这一天似的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地度过,那又将是怎样的痛苦呀!1992年冬,闻一多在一封家书中写道:“一个有思想之中国青年,留居美国之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我乃有国之民,我有五千年之历史与文化,我有何不若彼美人者?将谓吾国人不能制杀人之枪炮遂不若彼之光明磊落乎?总之,彼之贱视吾国人者一言难尽。”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缓刑”吧?一般认为,诗人所说的“缓刑”就是洋人对中国人的欺侮和岐视,即“彼之贱视吾国人”,这在当时是的确存在的。而我又还想强调一点,即这样的“岐视”还并不一定都是生活态度上的,它更具有一层文化上的涵义。在二十世纪,西方文明已经达到它的鼎盛,实现了“现代化”的目标,而中国文化却仍然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之下,这一历史性的差距必然在各个民族之间造成不小的心理距离。西方人有他们目空一切的姿态,而中国人也可能产生极度敏锐的感觉,亦即所谓的“文化自卑感”。闻一多当时正处于这种“文化自卑感”的笼罩之中,越是在文化教育的实践中产生深深的自卑,他就愈可能极力维护祖国文化的尊严,而故土则是祖国文化的缩影,当然也就更是强烈地牵动他的情怀了。
以上是诗的第一个部分,这一部分集中写诗人对太阳的种种挑剔和不满,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怨。诗人迁怒于物,满腹怨气。
闻一多太阳吟读后感篇四
《石灰吟》是明朝爱国将领作者于谦写的一首诗,我读了这首诗后,感受很深。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的意思是经过千锤万凿后,从深山开采出来的石火,对烈火燃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世上,粉身碎骨也全不怕。全诗表现出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我们也应该学习作者的这种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古代官吏多为文人雅士,用当今的话讲,是那种有文化、明事理、善诗词,学历大都在本科以上的人士。估计那时候还没有我们今天官场时兴的就职演说、大会演讲、廉政报告这一套,所以当时的达官贤人就只好借诗做词来表达个人思想了。据说,祠堂、厅堂是古代社会最神圣庄严的地方,把表达个人志向的词句公布于这里的门柱上,就很有些告知先辈、昭示后人,让社会监督的意味了,因此在这些地方我们常能读到一些比较严肃的文字。我也经常从电视上看到一些电视剧里演的一些高级官员用国家的钱去自己花销,现代社会不知什么原因,那些越是喜欢讲马列,越是喜欢教育别人,越是喜欢在大会及其它公共场合把革命口号喊得震天响的人,好象越会出大问题。他们的“脸面”全靠利益和虚伪勉强撑着。利益丧失,脸面似乎就无所谓了。这和要留清白在人间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说明作者不愿跟别人同流合污,坚决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我们也应该学习于谦这种高洁自身,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小学阶段正是世界观形成时期,应当树立崇高的理想,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言一行要符合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闻一多太阳吟读后感篇五
我读过很多书,有描写自己儿时的,有描写自己想像的,有描写童话故事,有令人感到伤心的,最令我无法忘记的是《让我们温暖太阳》。
这是一本书的续集,记叙了十一岁的泽泽与他自己幻想的青蛙亚当与莫里斯的聊天对话,和自己做的许多的“坏事”,而我也做过坏事。
一次,我和妈妈比赛谁先到家,我肯定赢了。然而,当我进入家门,不知怎么了,突然想:妈妈还没到,我把门关起来,不让妈妈进来,一定很有趣。当妈妈到门前喊我给她开门时,我怎么也不回答,也不开门,这下可把妈妈急死,这下我可乐坏了,最后我还是开门了,因为我知道捉弄人要适度。
可是泽泽并不是很快乐的'人,他有些悲伤,因为他是在他的养父母家生活的,他的养父母不爱他,泽泽不爱弹钢琴,而养母却逼他弹;他想有一个走进他房间对他说晚安的爸爸,一个用手抚摸他的头的爸爸,可养父却不是;他希望他的家人能够给他温柔,可他的家人却给他无情;他喜欢看人猿泰山的书,妈妈却不允许他看;他那么活泼却得到了别人的厌恶,别人都认为他是个坏人,却不知道他十五岁便读完了高中。
如果他的养父母能够给他温柔,那么一定能挽救他的童年,能让他的童年更加美好。如果我是泽泽的父亲,我一定要给他温暖,给他温柔,让他开心快乐,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体谅他的错误,能够与他成为好友,能够挽救他的童年。
闻一多太阳吟读后感篇六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句话是明代的于谦在《石灰吟》中的一句话,这两句写出了于谦的清正廉明。他愿和石灰一样粉身碎骨也不怕,只要能为国效力,为后人留下一面清白的墙,他死也愿意。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名人事迹。
于谦(1398-1457),字延益,钱塘(今浙江人)。明成时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战保,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
读完了这首诗后,我觉得如果世上能多一点儿像于谦这样的人的话,以前的百姓会少一点儿痛苦,世间将会更加美好。所以我也要学习于谦那种高尚的品德,从小做起,成为一位造福百姓的人,而不是一个祸害国家的人。
闻一多太阳吟读后感篇七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向着太阳歌唱》的书。读完后,我深受感触。
《向着太阳歌唱》这本书主要写了许多关于爱,美,公民,立人的故事,它是青少年美德天地。它们有的让我学会了爱父母,爱师长;知道了要有一颗怜悯之心,去帮助弱小与不幸的人;懂得了要爱大自然,爱生灵,爱和平,爱人类,爱社会,爱国家。明白了有了爱,世界上会没有任何苦难过不去;有了爱,我们的生活就会绚烂多彩,我们的国家就会永远充满光明。爱,是简单的',也许在别人跌倒时将他轻轻扶起,他就会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
这本书还讲了许多“美”。这些美有的很平淡,有的很吸引人,有的是内心的美,还有的是表面的美,更有一种事物的美。它们让我懂得了真正的美,知道了对于成长中的人而言,美好的事物应当是绿色的。人在刚刚步入社会的大门时,总会有许多期望。人如果能期待感受美好的事物,感受美好的情感,就会感到生活的幸福。现在的社会上有许多人的品质会造成诸多丑陋的现象,这时,我一定要记住要有对美的期待,种下对美的向往,铸炼美好的品格,不让人们之间的丑恶粘污纯洁的心灵,做一个有美好品德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这本书还让我学会了坚强。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勇气,向着理想努力努力再努力。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要有诚信。在你答应别人一件事后,要诚实,守信的去完成这件事。
这本书还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真是像沙滩上的贝壳,数也数不清。。
闻一多太阳吟读后感篇八
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
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
又加他十二个时辰的九曲回肠!
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
烘干了小草尖头底露水,
可烘得干游子底冷泪盈眶?
太阳啊,六龙骖驾的太阳!
省得我受这一天天的缓刑,
就把五年当一天跑完那又何妨?
太阳啊——神速的金乌——太阳!
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
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
太阳啊,楼角新升的太阳!
不是刚从我们东方来的吗?
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
太阳啊,我家乡来的太阳!
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吧?
唉!我也憔悴的同深秋一样!
太阳啊,奔波不息的太阳!
——你也好像无家可归似的呢。
啊!你我的身世一样地不堪设想!
太阳啊,自强不息的太阳!
大宇宙许就是你的家乡吧。
可能指示我我底家乡的方向?
太阳啊,这不像我的山川,太阳!
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
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太阳啊,生命之火底太阳!
但是谁不知你是球东半底情热,
——同时又是球西半的智光?
太阳啊,也是我家乡底太阳!
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
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
太阳啊,慈光普照的太阳!
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
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
《太阳吟》是闻一多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一首著名诗歌。这首诗创作于1922年的秋天,后来收入作者的第一本诗集 《红烛》之中。
《太阳吟》这首诗,感情真挚,有很大的感染力。收入这首《太阳吟》的诗集《红烛》,是闻一多的一本风格独特、具有独创性的新诗集,为中国现代诗坛上的一部力作。
《太阳吟》中反映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刻骨的思乡之情。全诗共分为12小节,每小节为3句,而且一韵到底,中途没有变韵。
诗人在开始描写的是,清晨醒来时分,看见窗外的太阳所引发的感想和思乡之情,并向太阳倾诉自己的心声:“太阳啊,这不像是我的山川,太阳! /这里的风云另有 一般颜色,/这里的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诗人在这里感到的是一种压抑的感觉,以至于山川、风云、鸟声等均变得黯然失色,在这种感觉后面,隐藏着爱国之情与思乡之情,这与闻一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是分不开的。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反问句“可烘得干游子的冷泪盈眶?” 更能体现出闻一多当时的游子之心。
在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干脆把太阳认作是自己的 “家乡”,诗中这样写道: “太阳啊,慈光普照的太阳!/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集中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切怀念。
《太阳吟》是闻一多的代表作之一。按刘烜《闻一多评传》之看法,当作于1992年9月下旬,即诗人赴美留学的两个月之后。(诗人于1992年7月赴美)同他这一时期创作的《孤雁》、《忆菊》、《晴朝》等诗一样,充分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殷切思念。《太阳吟》一诗共十二节,其间情绪跳跃转折、变化不定,我们最好分节解读。
诗的一至三节算作第一部分。写的是诗人清晨从睡梦中醒来,猛然间瞥见太阳而生出的一系列感想。于是,那聊以忘却乡愁的美梦消逝了,他又不得不回到这块陌生的土地,不得不透过窗户望着那黑气冲天的工业烟囱。现实生活的紧张感使他对无觉无知的酣梦格外钟情,尽管他并不能永远地陶醉在梦中,但这乍然醒来的强烈的不适感却也很自然地让人迁怒于物。在他看来,太阳的出现实在是太粗暴、太不近人情了,“刺得我的心痛”!那难捱的白日又要等多久才能结束呢?这个意思在前一首《晴朝》里已经有所表现。
然后,太阳的“热”也为诗人体验到了。太阳冉冉升起,大地逐渐为之增温,那些在花草丛中晶莹闪烁的露珠被烘烤干了。但是,给万物以生机的太阳于“我”又何干呢?诗人那迎风落泪的眼眶永远都是湿漉漉的,太阳的热度还远不足以将它们烘干。因为比起故土的温暖来,太阳的这点热度实在太不值一提了。自闻一多去国离乡以来,泪水就常常伴随着他度过了无数个寂寞孤独的日子。在《晴朝》中,诗人也说:“地球平稳地转着,/一切的都向朝日微笑;/我也不是不会笑,/泪珠儿却先滚出来了。”不过,也有必要指出的是,太阳也烘不干的竟是诗人的“冷泪”,可见,这还不是《晴朝》中滚出来的“泪珠儿”,它们很可能是诗人梦乡的产物,在梦中见到了那想念已久的故乡,于是激动得泪如泉涌,等到早晨,这泪水就已经冰凉冰凉的了。
接着,诗人又把目光投向了已经升入高空的太阳。他想到,这一天才刚刚开始,太阳还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再度没入地平线呢!这“九曲回肠”的“十二个时辰”实在太长太长,况且,他的留美生涯才刚刚的开始,还有漫长的五个年头啊!这整整的五年竟然也都要象这一天似的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地度过,那又将是怎样的痛苦呀!1992年冬,闻一多在一封家书中写道:“一个有思想之中国青年,留居美国之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我乃有国之民,我有五千年之历史与文化,我有何不若彼美人者?将谓吾国人不能制杀人之枪炮遂不若彼之光明磊落乎?总之,彼之贱视吾国人者一言难尽。”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缓刑”吧?一般认为,诗人所说的“缓刑”就是洋人对中国人的欺侮和岐视,即“彼之贱视吾国人”,这在当时是的确存在的。而我又还想强调一点,即这样的“岐视”还并不一定都是生活态度上的,它更具有一层文化上的涵义。在二十世纪,西方文明已经达到它的鼎盛,实现了“现代化”的目标,而中国文化却仍然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之下,这一历史性的差距必然在各个民族之间造成不小的心理距离。西方人有他们目空一切的姿态,而中国人也可能产生极度敏锐的感觉,亦即所谓的“文化自卑感”。闻一多当时正处于这种“文化自卑感”的笼罩之中,越是在文化教育的实践中产生深深的自卑,他就愈可能极力维护祖国文化的尊严,而故土则是祖国文化的缩影,当然也就更是强烈地牵动他的情怀了。
以上是诗的第一个部分,这一部分集中写诗人对太阳的种种挑剔和不满,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怨。诗人迁怒于物,满腹怨气。
诗的四至六节属于第二部分。写诗人希望借助太阳的力量了解故乡的情况。乍然醒来时的懵懂引出了万千怨愤,但这毕竟还毫无实际意义。太阳照旧每天升起,驱散人们的美梦,向大地播撒自己的热量,又依旧不紧不慢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任何意气性的怨怒都于事无补。诗人逐渐清醒了过来,他望着高空里运行的太阳,不觉又为它俯瞰一切的优越地位而感慨起来。他幻想能够骑着太阳旅行,“天天望见一次家乡”;他又由太阳的东升西落,往复不已而想起了《淮南子》中的传说:“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入于虞渊之汜”这样说来,太阳就是刚刚来自东方大陆,来自诗人的故乡,想到这里,诗人似兴奋起来,他急切地向这位故乡的来客打探消息:“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在诗人的人生经历中,“家乡”和“北京”是他感受最深的两个地方。“家乡”养育了他,给了他最初的启蒙教育,在后来又是他汲取中国传统文化营养的“二月庐”,自然也给了人伦的亲情和友善。“北京”则是他接受现代文化教育,发展成熟的地方,在北京清华学校就读之时,他还曾对学校多有不满,但时过境迁,同异国他乡的寂寞孤独比较起来,凡是东方古国的一切都显得格外的温馨迷人,让人追恋不已。
无论怎么说,诗人都的确是把太阳引为了同病相怜的知己,他开始向它倾吐自己的种种烦恼,希望得到太阳的帮助指点。诗人细细地讲述着自己对美国社会的感受:“这不象我的山川”,“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在《孤雁》里,诗人也曾有过类似的描述:“那里是苍鹰底领土”,“那鸷悍的霸王啊!/他的锐利的指爪,/已撕破了自然底面目,/建筑起财力底窝巢”,“喝醉了弱者底鲜血,/吐出些罪恶底黑烟”。
诗的十至十二节是第四部分,写诗人将太阳认作“家乡”,象崇拜家乡一样崇拜太阳。第十节起着过渡性的作用。诗人说太阳兼有“球东半底情热”与“球西半底智光”。这也就是说,太阳已经不再是世界的旁观者,它本身也由这个世界的基本元素组成,带着东方或者西方的气质与修养,当然,也必定包含着“我家乡”的属性。故乡的文化、故乡的温情必定在旋转的太阳中有所显现。这样就推出了结论“太阳啊,也是我家乡底太阳!/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诗人将心目中的故乡凝聚成某种精神的化身投射到了太阳身上。于是,每当太阳升起,也仿佛就是故乡的来到,“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我的家乡不在地上乃在天上!”至此,在心灵纠缠不已的“故乡情结”,得以释放和外化,它辉煌耀眼,运行在万里长空之上,更令人倾慕,令人崇拜。
对于“家乡”,闻一多曾在给吴景超的信中有过一段著名的解释:“我想你读完这两首诗,当不致误会。我想的是狭义的‘家’。不是!我所想的是中国的山川,中国的草木,中国的鸟兽,中国的屋宇——中国的人。”对此,我认为读者也应当有所分析。每位诗人、每个作家的情绪触动都是相当具体而实在的,作家、诗人从都不是面对一个抽象的概念抒情达志,在这里,狭义的“家”是具体实在的,而“中国”的一切则是抽象的和概念性的。我认为,在诗人的情绪启动之际,刺激着他灵魂,纠缠着他梦魂的无疑是实实在在的“家”,当然,随着他思绪的逐渐展开,理性成分逐渐增强,抽象意义的中国整体的“家”也就浮现了出来,并最后成了他诗歌的主体和归宿,这也是并不奇怪的。《太阳吟》如此,《孤雁》、《忆菊》之类何尝又不是如此。
这里也涉及到了这首诗的理性成分问题。《太阳吟》一诗,全是诗人对太阳产生的感想,如我们以上所分析的,诗的情绪变化多端,游走不定,一会儿是嫌厌,满腹怨气,一会儿又满怀希望,打听消息,一会儿呼为同类,认作知己,最后顶礼膜拜、奉为偶像。在一些情绪之转折之处,似也显示了某种理性的逻辑联系,但是,这些理性的成分均被诗人用充沛的激情包裹了起来,因此我们从整体上是难以感受到这些“异质”因素的存在的,这也是闻一多作为诗人最令人叹服的地方!
在艺术特色上,《太阳吟》亦有两处值得一提,其一是一韵到底,语言铿锵高亢,与《红烛》中大多数的无韵诗形成对比。无韵诗讲究的是自然天成,感情含蓄蕴藉,需要我们从字里行间去细细揣摩,而一韵到底的形式却将诗人的内在情愫凸现出来,给人极大的震撼力。其二是对“太阳”意象有人格化处理。在中国传统诗歌里,“太阳”大多作为自然背景中的一个有机元素存在,是自然整体性质的一个符号,并未取得与抒情主人公的平等地位。曾经热衷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闻一多抛弃了这个传统,他将“太阳”从宇宙中抽取出来,赋予他人格化的色彩,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互相对话,宇宙对于太阳,倒仿佛是它难以返回的“家乡”,这种取象、立象方式,无疑是对中国诗歌传统的一大开拓性贡献。
闻一多太阳吟读后感篇九
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
又逼走了游子的一出还乡梦,
又加他十二个时辰的九曲回肠!
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
烘干了小草尖头的露水,
可烘得干游子的冷泪盈眶?
太阳啊,六龙骖驾的太阳!
省得我受这一天天的缓刑,
就把五年当一天跑完那又何妨?
太阳啊――神速的金乌――太阳!
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
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
太阳啊,楼角新升的太阳!
不是刚从我们东方来的吗?
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
太阳啊,我家乡来的太阳!
北京城里的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
唉!我也憔悴的同深秋一样!
太阳啊,奔波不息的太阳!
你也好象无家可归似的呢。
啊!你我的身世一样地不堪设想!
太阳啊,自强不息的太阳!
大宇宙许就是你的家乡罢。
可能指示我我的家乡的方向?
太阳啊,这不象我的山川,太阳!
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
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太阳啊,生活之火的太阳!
但是谁不知你是球东半的情热,
同时又是球西半的智光?
太阳啊,也是我()家乡的太阳!
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
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
太阳,慈光普照的太阳!
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
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
闻一多太阳吟读后感篇十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出自明代诗人于谦之手,名【石灰吟】。当年,于谦写下这首诗的时候,年仅十二岁,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闻一多太阳吟读后感篇十一
有则伊索寓言,讲的是太阳与风的故事。一天,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比较强壮,风说:“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可以比你更快要他把外套脱下来。”
说着,风便用力对着老人吹,希望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是它愈吹,老人愈把外套裹得更紧。后来,风吹累了,太阳便从去后走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没有多久,老人便开始擦汗,并且把外套脱下。太阳于是对风说道:“温和友善永远强过激烈狂暴。”
伊索是个希腊奴隶,比耶稣降生还早上六百年,但是他教给人们许多有关人性的真理。使人们知道,现今住在波士顿或伯明罕的人,其实和二千六百年前住在雅典的人是一样的。太阳能比风更快教会老人脱下外套,同样道理,温和、友善和赞赏的态度也更能教人改变心意,这是咆哮和猛烈攻击所难奏效的。
过去有个名字叫伍德洛·威尔逊的,曾说:“但是,假如你对我说:‘让我们坐下来讨论讨论。如果我们意见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问题的症结在哪里?’那么,我是可以接受的。我们也许只在少部分观点上不同,但大部分还是一致的,只要彼此有耐心,开诚布公,还是可以步调和谐。”
威尔逊的这番说法,显然不及另一个名字叫小洛克菲勒的人。远在一九一五年的时候,小洛克菲勒还是科罗拉多州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当时,发生了美国工业史上最激烈的罢工,历时两年。愤怒的矿工要求:科罗拉多燃料钢铁公司“提高薪水,小洛克菲勒正负责管理这家公司。由于群情激愤,公司的财产被破坏了,警队被请来镇压,因而造成流血。
这样的情况,可说是民怨沸腾。小洛克菲勒后来却赢得了罢工者的信服,他是怎么做到的?小洛克菲勒花了好几个星期结交朋友,并与罢工者代表谈话。那次的谈话可称之为不朽,不但平息了众怒,还为他自己赢得了不少赞赏。谈话的内容是这样的:
相当出色的一番谈吐,终于化解了积怨已深的矛盾,使业已存在双方纠纷问题一一得到解决。由此感知:“一滴蜂蜜要比一加仑的胆汁,招引更多苍蝇。”当一个人要促成别人的意见同自己一致时,不要忘记:
从友善的方式开始。
寓意:这故事说明,晓之以理胜于命之以令,仁慈、温和与说服胜过强迫。
闻一多太阳吟读后感篇十二
最近新看完的一本书是石黑一雄的《克拉拉与太阳》。
关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中国人已经争论了几千年。在石黑一雄的作品中,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讲了一个故事。
af(机器人朋友)克拉拉一开始只是在商店的橱窗望着窗外观察人类。后来,一个叫乔西的小女孩给了她一个承诺,说会接她回家。于是她一直等一直等,甚至拒绝了别的孩子的邀请,真诚等待着。人类总是爱承诺,不管那件事能不能完成。幸运的是,克拉拉等到了乔西。不幸的是,克拉拉去了乔西的家之后发现人类的世界远比她想象中要复杂一些。她是一个被制造出来充当人类朋友的机器人,因为人类究其一生都在逃避孤独,所以需要陪伴,需要爱。但是人类也会为了得到爱而做出一些残忍的事情。比如乔西的母亲,为了孩子所谓的前途坚定选择提升,哪怕代价是孩子的生命。比如乔西的父亲,他不想让克拉拉代替他的女儿,于是欺骗克拉拉,让她牺牲了大半原液,让克拉拉因此出现故障。
故事的最后,克拉拉仍在感恩太阳先生的慈悲,尽管无人知晓她曾经的努力。她祈祷,并做出了自己能力范围最大的奉献。结局是,乔西渡过了难关,克拉拉去了垃圾场。结局也许很讽刺。我有时候在想,这个故事的最好结局为什么不是乔西死掉,然后克拉拉像姐姐的替代机器人一样被禁锢,顺便禁锢那个家,然后挣脱。这样悲剧就能轮番上演。不幸的是,克拉拉去了垃圾场,继续感恩人类。
闻一多太阳吟读后感篇十三
在这个愉快的假期中,我看了许多有趣的书,其中《风和太阳》让我知道了友善,是寒冬中暖暖的太阳,是黑暗里点点的亮光。
读了这篇故事,我大概知到了这个故事的内容情况,是从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发生的。有一天,风和太阳在空中相遇了,开始争论谁更强壮。口说无凭,做了才能知道,它们就开始发生了斗争。
第一个挑战项目:谁能让人们脱下外套,谁就是胜利者。风以为大力的吹,就能把衣服吹走,没想到人们竟然裹紧衣服,一会儿,大家都穿起了大棉袄。轮到太阳了,它仰起笑脸,暖洋洋地照着,大伙们觉得热了,把外套全脱了下来。
生活中,对待他人就像照镜子一样。如果你有善人,镜中的那个人也正冲着你微笑;如果你粗暴人,镜中的人也正向你挥拳。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若想改变别人的心意,仁厚友善比任何粗暴的方式都要有效得多。
闻一多太阳吟读后感篇十四
世界上如果没有太阳,将没有水、没有光明、没有温暖、没有生命……只有百米多厚的冰块、只有钢铁一样的地面、只有可怕的黑暗笼罩着整个世界、只有冰冷的天空里远远的繁星,还射出惨淡的微光,照到这不幸的没有太阳的地球上来——世界将变得一片荒凉!
可有一天,悲剧发生了:所有的机器都停止了,刚造好一半房子,围着高高的鹰架,高耸在天空。店员紧闭店门;矿工停止下矿;渔夫不再张网;犁杖、水车等农具也没有人过问了——人们罢工了!他们变得悲观起来,觉得生活是个重累,工作太多,娱乐太少。
太阳惊奇地从天空中望下来,注视着地面上所有的奇事。
那天晚上,太阳在西下的时候脸色通红,显然是发怒了,下一天早晨他将不再回来。他已经请假了!
掩卷想象着:没有光明,没有温暖,没有风,没有云,没有青翠欲滴的森林,没有迎风起浪的谷田,没有小鸟的歌声,更没有花草的芳香。
渐渐的,人们的煤用完了,同时人们也不能用再电炉取暖,用煤气灶煮菜了。常常有人为了喝热的汤,住暖和的房间打得头破血流。“我们要复工,让太阳再来照耀。”大家齐声呼喊。声音震动了整个地球。太阳听见了这喊声,向地球一望,看到人们已经醒悟过来了,就张开笑口,从地平线上升起来,发出耀眼的光芒,又把世界容纳在他温暖的怀抱里去了。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日复一日的工作。我的思绪如洪水决堤一样涌了上来:常常有人觉得生活有太多的枯燥,常常有人抱怨生活像是在拷贝粘贴。但现在,我明白了,我突然明白了——生活的乐趣其实就体现在这些“枯燥”的事情当中——从不断的求索,不断的追求,不断的奋斗中获得快乐。
古人说得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也说过:“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贪图安逸只能危害健康,惟有用自己勤奋的双手创造美好的家园才是最最正确的做法!
言不尽意,这就是这部书给我的感受。
闻一多太阳吟读后感篇十五
近日,我读了《你不可不知的世界名人故事》,那些各有所长的外国名人,就像人生长河里的一盏明灯,照亮着我这一叶小舟的航程。
这些名人里面,给我印象较深刻的要数俄罗斯作家普希金了。因为我先前就看到过他与纨绔子弟“斗富”的轶事。一天,穿着简朴的普希金在一家饭馆里吃饭,一位衣饰豪华的贵族子弟认出了他,便嬉皮笑脸地上前羞辱他道:“亲爱的普希金先生,一看您的打扮,我就知道您的腰包里必然装满大额的钞票。普希金轻蔑地瞥了他一眼,不紧不慢地答道:“当然,我要比你阔气一些。”听了这话,那位纨绔子弟很神气地打开钱袋,亮出他厚厚的现金:“这不过是些零钱而已,每个月我尊贵的父亲都会汇很大一笔钱给我!”“所以”,普希金笑了笑,接着他的话说道,“如果哪月你不小心提前花完了汇款,你就会闹饥荒,会挨饿对吗?而我不会,因为我有永久的进款……”“什么?永久的进款?我记得你的父母不是……”纨绔子弟有点迷惑。“我跟你不一样,我不是靠父母,我是靠那33个俄文字母。”普希金幽默地回答道。
这个故事让我无法忘怀,因为它说明只有靠真才实学才能使财富源源不断。普希金的财富就表现在他写了很多作品。著名的有《黑桃皇后》《上尉的女儿》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他的作品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使他具有世界性的影响。被译成多国文字。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了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仰,他的“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的崇高使命感和伟大抱负深深感动一代又一代人。
我们走近普希金这样的文学伟人,除了仰望他的文学成就,更要领会他的思想精华,做一个热爱生活而充满正能量的人,做一个低调而不显摆的人。今天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好好学习,只有拥有了知识,才是永远的财富。
闻一多太阳吟读后感篇十六
团结,一个使人听后心潮澎湃的词语。要达到这种境界,是需要全体成员心意合一,全心为着同伴着想才能实现的。越为同伴着想,这股力量就越大。这种连人类都无法完美地表现得精神,这小小的蚂蚁竟能近乎完美地体现出来!这其中的奥妙,就是被称为“忘我”的境界!
“众人拾柴火焰高”——不就是对团结的最好诠释吗?
闻一多太阳吟读后感篇十七
《向着太阳唱歌》是一本由许多名家的短文汇集起来的书,书中把文章通过不同的主题进行了分类:爱、友谊、诚信、美、善良与同情、敬业与奉献……不同时代背景、国家地区、视角眼界,真实的或不真实的故事,都似阳光洗礼灵魂,正义叩击心灵。
一篇《我背父亲去上学》的文章彻底颠覆了父亲的形象。一个中风瘫痪的父亲每天只能注视着妻子和儿子忙来奔去,当母亲去世后,贫困的家庭重担全部落在“我”身上。成绩优异的“我”考上师范,但家中的父亲不能孤身一。“我”带着父亲去上学了,钱、山路、学习时间、辛苦劳累,全被我“我”一一克服。最后,作者说他是许多不幸者中还算幸运的一个。
记得一次学期中间,爸爸去出差一星期,开始我还觉得挺逍遥自在,但一两天后我就开始“痛苦”了。床上乱放着衣服,裤子,垃圾桶里的泡面盒滚落到了地上;金鱼缸里的水浑浊不堪;作业本被水浸湿了还没晾干;没人督促的`我又上网又看电视……我站在客厅里,环顾整个屋子,一切好像都发生故障了。突然间我想起了那个背爸爸去上学的人,我仿佛一瞬间受到了那种独立品质的冲击和影响。我一点一点使家里变成了原来整洁的样子。
也许迷茫时缺少启迪,但书籍会给你力量与希望,让你看到崭新的光芒。
闻一多太阳吟读后感篇十八
《小太阳》这本书记录了以作者为中心的人生中许多宝贵的第一次。这些生活中不能重来、可贵、感人的片段,林良爷爷以他特有的文笔,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家庭点点滴滴的生活琐事和耐人寻味的幸福。
在这个幸福而又朴实无华的小家庭中,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但却其乐融融。而林良爷爷作为一家之主却对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观察细致入微。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顺,人和花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儿我不禁又想到我前几次偶然看到的一则新闻,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张令人心酸发指的图片——一位年过花甲的老爷爷,衣衫褴褛正蹲在大马路上吃着看似间简单却十分难吃的食物,眼里流露许多的无奈与悲伤。接着是一大串的文字:四海为家,每天仅靠捡垃圾来维持生计,常常有了上顿没了下顿吃不饱,穿不暖......我不禁潸然泪下,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的年纪本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而现实却是这样。哎,我在想如果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如果人人都伸出一双援助之手那这位老爷爷也许就不会是这样了。
不过还好,虽然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不幸者,但也有许许多多的幸运者。看到我们班52个孩子,都有一个美满的家庭,爱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虽然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有些小摩擦,但也是幸福的,正因为有这些小摩擦,才会有今天美满的家庭。也许有人会抱怨自己的家庭不好,生活的不幸福,父母一点都不爱自己,那么请你换位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家原来是那么可爱与美好。千万别抱怨,要珍惜眼前,别再想那些虚无缥缈根本不属于你的东西,因为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就算会回来了,也不是原来那般美好了。
平凡中见真情,淡泊中有深意,《小太阳》是读者心中永远的温暖光源所在,《小太阳》也是迷茫中的一丝亮光,温暖你的心田,照亮你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