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精选17篇)
教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方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工具。教案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和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在以下范文中,可以看到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案实例,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场景。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一
线条是绘画的重要造型语言。画家笔下的线条包含着艺术家的情感,以及对所表现物象的理解。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
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我们不要求孩子深刻地理解画家的意图,只要学生知道线条可以表现不同的心情就可以了。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我们可以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予正确评价。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是一种重要的绘画语言,我国很早就有画家能将线条运用得得心应手。线条有着曲直、疏缓、粗细等千万种变化,可以表达不同形象以及画家的不同情感。
3、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线条有着曲直、疏缓、粗细等千万种变化。
难点: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能将本课的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三、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彩色水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认识各种各样的线: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
(二)认识不同的线条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1、欣赏书中我国古代绘画作品。小组合作探究:(1)《放牧图》。
(2)《黄河逆流》。
(3)《八十七神仙卷》。
探究提纲:
运用了曲线,好像黄河水要吞噬一切,好像听到了黄河水的咆哮,气势磅礴,非常壮观。
3.《八十七神仙卷》。
运用了长长的曲线,线条密而不乱,表现出神仙轻盈、飘逸的体态,像在空中轻轻飘过。
4、具体分析国外绘画作品。
让学生动手在纸上画一画,体会画家的心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是一种重要的绘画语言,我国很早就有画家能将线条运用得得心应手。线条有着曲直、疏缓、粗细等千万种变化,可以表达不同形象以及画家的不同情感。
2、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不同的情感,认识人类艺术家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难点:学生能将本课的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三、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彩色水笔。
四、教学过程。
1、绘画表现。
学生分析绘画作品中线条的运用。线条的曲直、疏密、粗细的变化。
(2)学生从对线条的理解谈,也可以从对绘画作品中的线的运用角度谈,还可以从对绘画作品的理解上谈。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评价。
2、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一张喜欢的画面。
3、讲评学生的作业板书设计:
第二课画中的线条分析绘画作品中线条的运用探讨线条的曲直、疏密、粗细的变化。
教学反思。
对不同线条表现力的认识,可以通过对比观察的方法解决。在欣赏中国3幅范画时也可以将线与绘画题材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线条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在学生表现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一些有特点的景物材料(例如:粗糙的树干、丝绸)让学生感觉、体会、表现。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二
本课是小学美术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使学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本课针对学生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观察、欣赏、体验和感受中自主探究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学习。融看、画、做、玩于一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线的造型方法,并围绕本课的知识点,通过线造型给人的不同的视觉感受,能较准确的运用直线、曲线等美术造型语言进行艺术创作。
本课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观察、欣赏、体验和感受中自主探究,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学习。融看、画、做、玩于一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由于学生整合能力还不够,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大量图片,不但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会有效提高美术课程的文化传承作用,以达到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基于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道曲线与直线分别能够表示动与静的感觉。
2.能用曲线或直线进行主题创作。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观察力、表现力。
体验直线和曲线所产生的静止与流动的不同感觉。
能准确地运用直线和曲线这两种造型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理解。
课件、实物道具、各种图片等。
(一)引导阶段:
1.对比观察,用线条作记录:
a.教师组织几名学生到前面,师生共同玩一玩事先准备好的彩带,随意舞动飘飞,其他同学观察后用线条做简单记录。
b.观察教室里的门、窗、墙角线,把它们用线条记录下来。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归纳:
种类:直线 曲线
感觉: 静 动
联想:静(桥、铁塔、路灯、地平线、楼梯、公路、建筑物、电线、麦田……) 动(梯田、沙漠、流水、艺术体操、海浪、舞龙灯、夜晚的焰火、绽放的礼花、跳动的火苗、舞蹈、流线型跑车、雕塑、床单的图案、树根……)
4.线条是绘画中最概括最简明的表现形式,线条的变化也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以上的学习和我们接下来将要研究的都是线条的动与静。(提示课题)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将手中的图片分为静和动两组,师生共同反馈。
2.线条在生活和艺术创作过程中运用十分广泛,艺术大师也恰恰利用了它的丰富多彩创作出了不朽之作。
出示图画,指导学生观察。
艺术家们用多样变化的动感线条和富有节奏,充满强烈韵律感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画家们丰富的思想内涵。
3、其实绘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我们再来欣赏一些同龄小朋友的作品。
出示好的作品,供学生欣赏。
(三)练习创作阶段:
1.欣赏了这么多的作品,我想你们一定有所收获,那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一下,你想用什么线条表现一幅什么内容的画面?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
(1)用平行的直线表现静止感觉的作品。
(2)用弧线、有节奏的波浪线,动感强烈的线条表现流动感觉的作品。
2.学生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启发有困难的同学,展示、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评价阶段:
1.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
2.教师点评,提出修改意见。
(五)总结阶段: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以线造型表现的事物,只要我们拥有了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美就在我们身边!
(引入生活情境,提示学生整理物品)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三
线条是绘画的重要造型语言。画家笔下的线条包含着艺术家的情感,以及对所表现物象的理解。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
线条是学生熟悉但不注意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画线条没有问题,但是线条的轻重、流畅、粗细就不是很注重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关注线条的各种特征、不同类型及其中所蕴含的各种情感。可以利用欣赏名家名画、实践体会等形式加深学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能力。
2.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不同的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学生能将本课的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作业纸、铅笔或水笔、彩色水笔等。
教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活动。
1.准备几件物品(铁丝、木棍、树枝、树皮、网兜等),请同学用线条表现出来。
2.归纳线条种类:直线、曲线、折线、弧线、螺旋线、交叉线等。
二、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1.在我国古代有许多画家也是从生活中寻找到很多线条并运用到绘画中。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画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些画面多是以曲线为主,通过线条的表现体会到当时的情景。
(1)《放牧图》中马背部的线条比较粗,而且流畅,腹部的线条又以细的曲线来表现,显得马奔跑起来的动感。整幅画面给人粗狂骠悍的美感。
通过线条的表现你感受到些什么?
(2)《黄河逆流》中多用短、粗的曲线表现水流的湍急,以及一种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
(3)《八十七神仙卷》中主要是用的比较细长的曲线,线条流畅细致,就好像我们真看到了神仙飘飘而来的感觉。在画面中人物的脸部线条又比衣服上的线条更细腻,使得整个画面更生动。
三、欣赏外国画家的线描作品。
1.线条在画面中不但能表现生动的形象,同时还能表现画者的心情与意境。
2.思考:
a画面中线条有什么特点?
b你从中体会了画家怎样的心情?
3.我们来看看外国画家如何来用线条表现画面的。
(1)《女像》:线条疏朗、简洁,多采用曲线造型,表现画家当时心情的平和与恬静。
(2)《两个青年农民》:利用曲线与交叉线的结合,使湖面出现层次感,线条的粗细变化也表现了农民朴实的性格。
(3)《海景》:前景运用大量的直线造型,表现风平浪静的海面,而背景多采用交叉线,又给人一种要变天的感觉。这种直线与交叉线的结合,给人一种强烈的躁动感,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说明画家当时含有一种复杂的心情。
四、请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
五、教师总结:看了这么多,我们可以感受出,画人物时的线条多采用曲线,线条较细很流畅,脸部一般线条较少;景物一般线条种类多而且复杂。我们要根据不同物体的特点,线条有粗有细。
六、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请同学任选书本上的名家作品进行临摹。注意线条的变化、流畅。
七、作业展示。
优秀作业给予展示,加以表扬。劣作分析原因。
板书设计:
直线、曲线、折线、弧线、螺旋线、交叉线等。
流畅/细致/疏朗/粗细/变化。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四
摘要:对于中国画来说,线是最基本的造型,主要体现了绘画的灵魂所在和精神文化的韵律。中国画的线具有独特的审美要求。它讲求功力,讲究线的象征意义。中国画线条所容纳的点画勾勒运转自如的节奏感,形成了线条的丰富性,使得中国画的线具有音乐的韵律美、节奏感和形式美。
关键词:中国画线条形式美韵律美节奏感。
线条是这一艺术媒介和艺术形式,关系一般绘画作品的审美感受,而对中国画来说,这一艺术形式的运用对造型、抒情具有重大意义,并且具有特别显著的审美效果,因此可以作为研究专题。现仅从中国绘画线条的功力,中国线条的点化勾勒运转自如的节奏感,中国画的线具有音乐的韵律美、节奏感和形式美方面做概括性叙述。
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特征之一,是形成中国画民族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画的经脉,是表达物象的骨架,是主观意志、情感的表现手段,是主观传统绘画最精炼、概括的基本艺术语言,也是人格、道德和精神力量的体现。它充分体现了主观特色的美学境界。古代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的“骨法用笔”是“六法”的重要一法,就提及以笔画线,勾取物象“骨架”的轮廓,使线条成为基本媒介,所以中国画的传统特别讲究甚至强调用笔用线。
在中国绘画艺术的萌芽阶段之初,线条已经作为绘画的表现形式出现在中国古代艺术中。中国画线的悠久历史从现代所见的战国帛画人物、唐宗重彩,直到明清两代的各种卷轴画、壁画、木刻版画及各代名家顾恺之、吴道子、黄宾虹、任伯年、齐白石的绘画艺术,无不以“线条”的变换组合和扩展延续而构成。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挺拔的线条,描绘了漩涡纹、弦纹和人的面型、鸟兽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雅拙的美。
线条以绘画形式存在,形式是由事物或材料本身体现的,如画、体、光、色、明、暗、浅、深,我们被动地加以感受。形成有非对象所固有而为我们想象所赋予的`,如线条、轮廓线,艺术家主动地从对象抽取而加以表现,东方画系则以此作为主要的形式美,前后两者有抽象和具象之分,对一般的审美感受来说,也就是有难易之别。就感染方式来说,同属线条,有具体和抽象之分的,画中形象的轮廓线,是具体存在的。至于贯穿着或组织起画中的细节,从而构成全图布局的则是另一种线条,它引导或左右观看视线,可称之为抽象的线条,即西方术语所谓“倾向线”、“假象线”。这种线条对于画家可以说是虚拟的,亦即“意存笔先”的“意”,对于观者则是它的不知不觉中起了作用。
中国画的表现与手段是以线条为主,它不但有非凡的笔力,而且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讲究线条的力度。速度及情感的表达,则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每根线条节奏和韵律,二是整幅画的线与整体的节奏和韵律。节奏是线条的强弱有规律的重现,韵律是作者用线时在情感上起伏运动的轨迹,线条在平均有力的基础上,提按、行动、转折、轻重、疾徐等所产生的变化,形成了线条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线条的长短、粗细、繁简、疏密、浓淡、虚实、交错、顾盼、呼应等,形成了整幅画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由于中国画的写意观,中国画的线条与它所描绘的形体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依附关系,因而获得了极大自由,使画像得以单独地追求线的品格问题。可以通过运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方圆粗细、干湿浓淡等不同处理,追求笔墨的节奏、韵律、动态、气势、性格意趣之美。
总之,线条是通过力度、节奏、动态、气势等美感表现出来的。只要细心地观察和体会,就会逐步深入和广泛地找出它们的内在的和外在的联系。古人创造了十八描。从用笔的韵味上划分,这类线给人以活泼、轻松的情趣。有的刚健、挺拔,充分体现豪放、雄厚、阳刚之类;有的浑厚苍劲,有的线条沉着稳重,有的古拙,指蕴含朴厚,有斑斓金石之美;有的遒劲流畅,线条随力的走势,自由流动,如烟云舒卷,龙蛇出没,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观念的丰富变化,中国画的线条品格和表现力也越来越丰富。
大写意的线更是变化多端,可谓抑扬顿挫、快慢虚实的线的舞蹈与淋漓尽致的水墨运用结合起来,这就更加婆娑多姿,强烈牵动观者的思绪。用墨的变化其实是从用笔的变化中来的,当然,中国画在用墨的技法上,还有浓、淡、干、湿、焦墨、枯墨、宿墨、破墨、泼墨等,但这些墨法归根到底还是要“归乎用笔”,要通过用笔画出来,乃至写出来。墨由笔出,笔由墨现,一幅好的中国画笔法和墨色浑然天成。所以,强烈的笔墨效果是中国画的另一大特点,深厚的笔墨功夫成为中国画家们终生探求的根本话题之一。
“中国画‘注重飞动姿态之节奏和韵律的表现。注重内部的运动,就是用线条表达事物的骨气’。其所追求的是‘一种建筑的形式美、音乐的节奏美’。而节奏美姿态美有赖于线形美方能体现出来,形又须线来表达,所以归根到底还需研究线的美感,线的特性和线的规律,这正是中国绘画的一大特色,也是线条技法本身的研究核心。”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画家的审美观念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佳作不断涌现,而中国画的线条艺术因此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谢赫.古画品录.卫协西晋人物画家。
[2]宗白华.论书.时事新报学报,1938.12.11;六十年代《哲学研究》一文中继续发挥.
[4]宗白华.美学散步.
[5]王赞.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工作室.河北美术出版社,,5(第一版).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五
教材简解:
《桃柳春燕图》是陆抑非对中国传统水墨画进行抽象表现的杰作,画中那流动的线条和彩墨点让人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让人浮想联翩!整个画面色彩鲜明,他老人家的画妙处在于“无形有影牵动万物。”此名画表现的内容形式简洁,寓意深刻,画幅采用方形画幅构图,他把江南早春的气息,表现得那么缠绵动人,诗意盎然,表现了春天的无限美好情景。此欣赏活动符合中班幼儿年龄实际,在春季组织此教学,幼儿能在经验、想象、表达、体验活动获得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感受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到来,感受传统水墨文化的艺术魅力。
目标预设:
1、欣赏中国画表现的春天,感受中国花鸟画的特点。
2、大胆想象,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桃柳春燕图的感受与理解。
3、运用国画点的技法初步尝试绘画蝌蚪桃花,体验毛笔画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
幼儿与家长有踏春的经验,感受春天的美景;
物质准备:
1、陆抑非的《桃柳春燕图》和电脑图片;作者图片,中国花鸟画ppt欣赏。
2、电脑录音“燕子的叫声”,音乐《小燕子》,轻音乐,照相机。
3、幼儿课前学过用勾线笔画柳条、桃花和燕子。
4、毛笔和宣纸若干(幼儿数),国画颜料红、绿、黑每组一份,宣纸铺在报纸上。
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画家陆抑非笔下的《桃柳春燕图》,感受春天的美。
难点:大胆想象,尝试中国中用点的方法来创作,体验毛笔画画的乐趣。
设计理念:
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当孩子对春天有一定的经验之后,一定很想用多样方式表达出来。因此,选用名画欣赏,能引导孩子走进名画,与大师对话,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无限美好。题材来源于生活并指导幼儿很好地服务运用于生活。
设计思路:
听叫声——出示名画——教师范画——幼儿绘画,在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激发幼儿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播放“燕子的叫声”,激发兴趣。
教师:听,这是谁在叫呀?好听吗?你猜它们在干什么?
(二)欣赏《桃柳春燕图》,感受意境。
1、出示名画图片,初步观察。
教师:原来是小燕子来了,这是什么季节?我们一起看看图上有什么?请用好听的话完整的说一说。
2、播放电脑图片,深入观察。
3、重点观察图片,猜测模仿。
教师:你们猜猜小燕子在说什么呢?我们来模仿模仿。
4、感受图片意境,联系歌曲。
教师: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们记得有一首歌曲《小燕子》吗?我们一起表演吧!
5、介绍作品名称,熟悉作品。
教师:这幅画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这幅画作者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作《桃柳春燕图》。他把画中的事物都概括在里面了,有桃花、柳树和春天的燕子,我们一起说一遍。
(三)认识作者及中国花鸟画,感受特点。
1、出示图片,认识作者。
教师:你们知道这幅《桃柳春燕图》是谁画的吗?就是这位——他叫陆抑非(1908-1997),是杰出的中国花鸟画大师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他是我们江苏常熟人。
2、简单认识,感受特点。
教师:你们知道这幅画是用什么来画的吗?原来这幅画是用毛笔、宣纸和国画颜料画的,称之为中国画。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
3、欣赏ppt,拓展经验。
教师:我们一起再欣赏几幅花鸟画作品。
(四)探索毛笔点画,体验快乐。
1、简单示范讲解。
看看老师用颜料是怎么画的。(毛笔先喝水,然后先蘸颜色用点的方法画桃花。)。
教师:好看吗?你们想不想也来用毛笔画一画花?这种画有点难,我们今天自己感受一下。落笔先想好;提笔快一点,换色要洗笔或者换笔哦。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五)教师简单小结,快乐表演。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陆抑非的中国花鸟画《桃柳春燕图》,我们还自己用毛笔画了画,你们喜欢吗?那我们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来,一起快乐得唱一唱吧。
(六)延伸活动。
1、表演活动:用唱一唱、演一演的方式表达创作的快乐。
2、区域活动:利用美术区域欣赏陆柳非爷爷的其它画,感受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内容,激发创作的愿望。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六
1、回忆大自然中的线条,引导学生开扩思路,启发他们了解并认识线条的美感。
2、线条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想象出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鼓励他们思维的独特性。
3、在欣赏书中范例时要引导学生认识用线条也能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4、老师出示图案让学生添加花纹,为了降低难度,认识和练习线条。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七
绘画对于2岁左右的宝宝来讲,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这时的宝宝小肌肉组织还未成熟,不能控制手臂动作,因此,宝宝绘画处在乱线、乱点、乱块的涂鸦期。而成人忽视了宝宝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对待宝宝绘画时的现象有以下几种反应:
1、成人总是责怪宝宝,怎么还不会画线,歪歪扭扭的横不平,竖不直的'。
2、成人看到宝宝画不好线,就急于找来尺子把着宝宝的手比着画。
3、成人见到宝宝画不好线,就用鼓励的对话对宝宝说:“宝宝画得不错,就是线有点不直,如果再直点就更好了,再来画一条好吗?”
成人的表现哪种好,肯定是第三种。因此,在教宝宝画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成人不可急躁,不能用大人的标准和口味来要求宝宝,可以有意识地画一些横竖线组成的物体给宝宝欣赏,也可用彩色笔在纸上边画边说:“这是冰棍,这是蜡笔,这是面条,这是尺,那是妈妈毛衣的针……”等,让宝宝跟着讲解练习。
2、画线也应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一般对初学画的宝宝来说可顺着先学曲线,再学点线(两点连线),后学直线;先学竖线,后学横线的次序进行练习。成人教宝宝学画线,可以先学画点线,如:成人画上一幅春天的画,对宝宝说:“小草、小树、小花要喝水了,让天上快下雨吧!宝宝快来画‘雨’吧!”让宝宝先画短线,然后逐步加长,只要通过反复练习,宝宝慢慢就能学会画线。
3、为了不使宝宝感到枯燥,在学画时成人可结合故事、儿歌、不同色彩的画笔让宝宝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练画。成人必须注意,每次练画不能超过15分钟,时间长了,宝宝容易疲劳,会产生烦躁情绪,就不会有绘画的兴趣了。
4、成人为激发宝宝画线的兴趣,可以和宝宝一起画画玩玩,如:成人画两条线说这是大人的筷子,宝宝画两条短的线表示宝宝用的小筷子。也可以成人画两条线告诉宝宝这是马路,宝宝在当中画一条短线,如果画直了,表示宝宝的车子骑得快,如果画歪了,表示宝宝骑的车子撞到马路边了。通过边玩边画,宝宝画线的兴趣一定很高,再通过反复练习,宝宝的线就能画好了。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八
构成8号》(1923年)是康定斯基的代表作之一。角和圆是这幅作品的构成因素:钝角、锐角、直角、圆圈、圆形、圆弧。他采用几何学的一些构成规则,把它们设置在一个开放性的体系中,使这些精确近乎呆板的图案洋溢出股股灵气——既有节奏,又有活力。幼儿喜欢贴近自己生活的、富有情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美术作品。现代派绘画主要以线、形、色等形式间接地传达意义,这与幼儿期还完好保存的人类感知本能和知觉相一致。本次活动中我选择的康定斯基的画以其新鲜、多变的特点吸引儿童的好奇心和注意,容易被幼儿接受。
新《纲要》强调:“幼儿的学习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基础,建立在生活之上。”缺乏生活经验的学习,对于幼儿来说是空洞乏味的,美术欣赏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欣赏“向日葵”这幅作品之前,我认为幼儿应该丰富的经验可以包括:色彩、线条、构图等美术欣赏要素方面的经验,这一点大班幼儿已逐步积累。
生,幼儿有关的美术经验也随之形成。
欣赏活动中尊重幼儿的感觉,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的艺术是儿童生命本能的自然突现。因此在美术欣赏过程中,我一直很注重幼儿的自我理解和主体性发挥,采用了对话法、联想法,让幼儿主动与作品对话,并通过想象、观察、讨论、在创造等形式,鼓励幼儿用语言和线条、色彩等绘画手段来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使幼儿始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着艺术活动。
1、欣赏康定斯基的抽象作品,知道其音画合一的艺术特色。能大胆地表达自己对康定斯基作品的认识和感觉,感受画面线条和图形、颜色所传达出来的韵律感。
2、初步尝试用线条和色块组合创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这个环节我用了一首轻快的音乐给幼儿,这样的音乐基调是活泼的表达的色彩也是鲜艳的适合孩子。听得时候我说“你可以用一种你最舒服的姿势来听”,这个给了儿童一个自由感受和欣赏音乐的宽松空间。在听的过程中,儿童可以趴着,可以在位置上做着各种动作。
活动的难点,利用线条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环节一、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体验绘画的快乐,激发想象力。
在轻松的音乐声中我让孩子玩玩单根的线条。然他们首先品尝到音乐与绘画结合带来的美妙感受从而能更好的理解作品中的线条,体会画家的情感。为活动的重点做好铺垫。
环节二、出示康定斯基的画体会作品的韵律感。
我首先然孩子在安静的氛围中理性的分析作品,总结出作品中存在的线条图形同时也是对作品中图形线条规律的挖掘。也有助于更好的解决活动的难点部分。接着在缓急不同的音乐中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欣赏康第斯基的作品带给人们的那种梦幻和热情,同时还加上了手的动作,激起幼儿的创作欲望。我通过提问:“看了大师的画你有什么感受?”启发诱导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用语言表达对作品的感受。由于欣赏活动中尊重幼儿的感觉,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因此在欣赏中我和幼儿的对话是平等的,尊重幼儿对作品的感觉和表述,而不是以自己的权威压制幼儿。所以每个问题几乎没有统一的答案,它没有对与错之明显分别,它的表达手法是多元的,让孩子的想象力充分的展现,老师认真聆听幼儿表达的情感和生活感受,让幼儿建立了自信心,自信心充沛,各方面能力进步会更快!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九
应该怎样画呢?把握几个特点:大胆,流畅。
2)(画线条)出示图片。
a、用直线表示的船跟太阳。
问:怎样改变让船动起来,太阳也动起来呢?(直线变曲线)。
b、(找线条)两张树的图片,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等。
问:哪一棵树让你动起来?怎样使树干(树枝、旁边的小树)动起来?(直线变曲线)。
c、陈少朴的鱼图片。
问:会动”的线条是怎样“动”起来的?
d、凡高的星月夜。
问:哪里在动呢?(云、月亮的光芒,星……都用的是曲线)。
猜一猜画者在绘画这幅作品时的心情。
小结:“线”是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造型语言。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十
活动目标:1.欣赏陆抑非的作品,感受中国花鸟画的特点。
2.通过欣赏、观察,知道作品表现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3.体验用毛笔画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1.陆抑非的《桃柳春燕图》和电脑图片;作者图片,中国花鸟画ppt欣赏。
2.电脑录音“燕子的叫声”,音乐《小燕子》,轻音乐。
3.幼儿课前学过用勾线笔画柳条、桃花和燕子。
4.毛笔和宣纸若干(幼儿数),国画颜料红、绿、黑每组一份,宣纸铺在报纸上。
活动过程:(一)播放“燕子的叫声”,激发兴趣。
教师:听,这是谁在叫呀?好听吗?你猜它们在干什么?
(二)欣赏《桃柳春燕图》,感受意境。
1.出示名画图片,初步观察。
教师:原来是小燕子来了,这是什么季节?我们一起看看图上有什么?请用好听的'话完整的说一说。
2.播放电脑图片,深入观察。
3.重点观察图片,猜测模仿。
教师:你们猜猜小燕子在说什么呢?我们来模仿模仿。
4.感受图片意境,联系歌曲。
教师: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们记得有一首歌曲《小燕子》吗?我们一起表演吧!
5.介绍作品名称,熟悉作品。
教师:这幅画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这幅画作者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作《桃柳春燕图》。他把画中的事物都概括在里面了,有桃花、柳树和春天的燕子,我们一起说一遍。
(三)认识作者及中国花鸟画,感受特点。
1.出示图片,认识作者。
教师:你们知道这幅《桃柳春燕图》是谁画的吗?就是这位--他叫陆抑非(1908-1997),是杰出的中国花鸟画大师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他是我们江苏常熟人。
2.简单认识,感受特点。
教师:你们知道这幅画是用什么来画的吗?原来这幅画是用毛笔、宣纸和国画颜料画的,称之为中国画。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
3.欣赏ppt,拓展经验。
教师:我们一起再欣赏几幅花鸟画作品。
(四)探索毛笔绘画,体验快乐。
1.简单示范讲解。
教师:好看吗?你们想不想也来用毛笔画一画花鸟?这种画有点难,我们今天自己感受一下。落笔先想好;提笔快一点,换色要洗笔或者换笔哦。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五)教师简单小结,快乐表演。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陆抑非的中国花鸟画《桃柳春燕图》,我们还自己用毛笔画了画,你们喜欢吗?那我们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来,一起快乐得唱一唱吧。
活动延伸:日常活动:组织孩子多欣赏中国画,感受中国画的魅力。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十一
1、师:教师操纵绳子形成一个线条图。甩动绳子后松开手,让绳子自然落地形成线条图。
引导幼儿采用多种甩绳的方法,如抓住绳子的一头甩动,或抓住绳子的中间甩动,或将绳子向上抛,或转圈甩动绳子等,形成差异较大的线条图,以促使想像的发散。
2、师:(让幼儿展开想像)小朋友们看,线条图现在又像什么呀?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十二
1、全体幼儿参与,每人拿一根毛线绳操纵,形成线条图,要求边玩边想象。
师:我们每人拿一根绒线,用不同的方法甩动,让毛线绳落在桌子上,然后左看看,右看看,想一想它像什么。
幼儿操作讲述,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玩边轻声讲述"我觉得它像xx",鼓励幼儿相互间观察和讲述。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用完整的语句"我觉得它像xx"表述自己的发现。展示幼儿作品,及时鼓励幼儿认真观察,积极表述。
2、第二次操作讲述,要求幼儿能将线条图编成一段话。
(1)师:这次可以拿一根毛线绳,也可以拿两根毛线绳操作;可以单手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一个线条图,也可以双手各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两个线条图,边操作边轻声讲讲它像什么,在干什么或是什么样的。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整讲述。
(2)请个别幼儿讲述,及时帮助幼儿讲完整语句。借助视屏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
幼a:我觉得它像一只蝴蝶,蝴蝶飞来飞去在找伙伴玩。
师:谁能用不同的话来说说这幅画呢?
幼c:我觉得它像一只北极熊,它的脚踩在冰冷的雪地上,寻找吃的东西,可是什么也没找到。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十三
请同学们打开书到第8页,看看教材中这些画都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说一说:
你发现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景物中的线条给我们动的感觉?(学生自由回答)。
猜一猜:
请同学们用身体来表示动态的植物或动物。(教师示范)。
比一比。
看哪一组同学能用会动的线条在黑板上画出又多又美丽的画!(打擂台)。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十四
1、磁带、录音机、拱形门、多媒体课件、电脑。
2、幼儿每人一只蜡笔、画纸。
1、律动:小鸟飞。
2、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观察线条,引起幼儿绘画兴趣。
(1)演示课件:“今天,动画城里来了好多小动物,它们要给你们表演漂亮的'线条舞,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2)提问:小兔子跳的是什么舞?咱们用小手来学一学吧。这短短的小竖线像什么?
(3)演示课件:用同样的方法示范,教长竖线和圆形。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4、展评作品。
5、游戏:大雨和小雨。
(1)让幼儿模仿小动物跳舞。
(2)让幼儿感受音乐,引导幼儿用圆圈表现雷。
下小雨了,引导幼儿用短竖线表现小雨。雨越下越大了,引导幼儿用长竖线表现大雨。
6、放《动画城》音乐,幼儿离开活动室。
1、学习画长竖线、短竖线和圆形。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十五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教材中既有古代敦煌壁画,又有现代雕塑,摄影作品,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使这一课教材内容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
1、显性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条活动的兴趣。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纤小表现动感
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画纸、水彩笔,彩带等
问:谁能让自己的彩带动起来?动起来时候是什么样的线?曲线
谁能表现彩带动起来的线?
观察教材雕塑作品,问你有什么感受?艺术家常用这类线条表现动感。观察其他作品,问哪些线条给你飞翔的感觉,看看敦煌石窟中的许多壁画,看看它们如何用线表现出飞翔的动感。
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如何使画面中的线条既有动感又具有美感。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十六
1、回忆大自然中不同形式的线条。
2、线条练习。
(1)在纸上用水彩笔画几组不同的线条。
(2)展示并评析。
3、欣赏范例。
(1)讨论范例中线条的排列方法。
(2)教师小结归纳。
4、讨论图案中不同形式的线条的变化。
5、让学生选择一个图案添加花纹,也可自己创作添加。
线条的动与静教案篇十七
本课是小学美术第六册第四课《会动的线条》,是这册书中线条系列的一个内容。首先,从题目上力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教材中既有古代敦煌壁画,又有现代雕塑、摄影作品,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使这一课教材内容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