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通用19篇)
笔记是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和加深记忆。突出亮点,吸引读者的眼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总结范文,请大家共同欣赏。
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一
爱心就是一缕阳光,能够给人带来温暖,带来快乐。今天,我读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非常感动。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12年前的真实故事。杭州青年小钱患上了严重的白血病,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生命,知道了这个消息,一位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自愿献出了骨髓,挽救小钱。小钱得到了骨髓,最终得救了!
最令我感动的是,台湾青年和小钱既不是亲人,也不是朋友,而是从来没有见过面的陌生人。但是,台湾青年却在余震中不顾个人及家人的'安危,把爱心献给了最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李博士在余震中同样不顾个人安危,克服重重困难,冷静沉着的给台湾青年抽取骨髓,并马不停蹄的赶到杭州,连夜为小钱做手术。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把我深深的感动了。
回想我自己,我觉得很惭愧。记得有一次上课写作业的时候,我的同桌的笔没油了,小声地向我借笔,当时我的文具盒里还躺着一只我最心爱的笔,可是我怕他把笔弄坏,不想借,就故意说:“我只有手上的一支笔。’’后来还是另一个同学借给他的。现在想来,当时的我真是太自私了,四年的同学我都不帮,可人家台湾青年和小钱素不相识,都能这样做。
往后,我一定向台湾青年学习,向李博士学习,向一切有爱心的人士学习,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二
生:欧洲的欧。
师:那可是七大洲之一啊,好办法。
生:欧阳修的欧。
师:巧借名人,不错!
生:那是欧尚的欧。
师:希望今天的课上,同学们也像进超市一样,各有所获。
生:欧莱雅的欧。
师(疑惑):?
生:欧莱雅是一种知名化妆品。
师(恍然大悟):一用化妆品,就想起欧老师。真是好办法。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大家知道姚明吗?他现在是国际大球星了,身价据说在一亿美元以上。在今年9月4日,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骨髓捐献志愿者,当时与记者有这样一段对话:
记者问:姚明,你是真捐呢,还是作秀呢?
姚
明答:一旦需要,马上就捐。
记者又问:如果正在举行一个重要的比赛呢?
姚
明反问: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吗?
听了这个故事以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生命高于一切
生:比赛可以重来,而生命却只有一次。
生:生命是金钱不能估量的。我觉得姚明很伟大!
师:是啊,姚明的话语虽然朴素却感人。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篇课文,也同样是关于拯救白血病人的感人故事。一起读题目。
生读。
师:课前你们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课文读了几遍?
(学生有的读了三遍,四遍、五遍的也有。)
师:现在先来交流一下。谁知道文中的海峡指的是什么海峡?
生:台湾海峡。
师:那么跨越海峡桥的两端是?
生:这一头是杭州,那一头是台湾。
师:两岸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谁能用一两句来简单说说?
生:杭州的一个青年得了白血病,台湾那里的一个青年捐骨髓给他。
生:台湾青年捐骨髓给患了白血病的杭州青年。
生读,但文中第三句“这个18岁的年轻人……这朵生命之花绽放。”读的不是很流利,老师请他停下。)
师:这句话一连出现了几个生字,确实比较难读,也比较难懂。请各位同学自己多读几遍。
师:现在谁愿意来试试?
生读,果然好了很多。但“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停顿不是很好。老师领读这句话。
师:谁来说说“即将”什么意思?
生:将要。
生:马上。
生:马上就要。
师:那么凋零呢?
生:指花儿凋谢了。
生:花儿枯萎了。
师:
“即将凋零”在文中指什么呢?
生:是指小钱快要死了。
生:小钱像花儿一样随时都可能凋谢。
生:指小钱很年轻。
生:小钱还没有成年,他只有18岁呢!
生:小钱太悲惨了!
生:小钱太可怜了!
生:上天对小钱太残忍了。
生:我真为小钱感到惋惜!
师:生命是这么美好,却是这样脆弱,怎么不让人痛惜伤心呢?一起来读这句话。
学生读。(这一次读得投入、深情。)
老师请第一位同学继续往下读,读完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么可怜的小钱,文中却说他是幸运的,这是为什么呢?
生(默读后):因为适合移植的骨髓10万里,才有一个,小钱居然找到了。
生:找到适合的骨髓,“谈何容易”,可现在小钱却找到了。所以说他幸运的。
师:从“几经辗转”中,我们可以想象小钱经受了多少次的失败的打击,对生命的绝望,才迎来这一线生机啊!有感情地读好这段话。
学生读文。(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与小钱同呼吸,共命运。所以朗读得很动情。)
学生快速默读,半分钟后纷纷举手。
生: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台湾青年也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杭州的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无奈,是等待。那台湾青年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怎样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是隐含在文字中的,请同学们细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并连起来说说。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边思考。两三分钟后纷纷举手。
生:在大地的余震中,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地震后不知家人是否平按无事的情况下,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还有补充吗?
生: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在大家都跑到空旷地方寻求安全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谁能把同学们讲的连起来说说呢?先试试。
(片刻后)师:我先开个头,在杭州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在杭州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地余震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不知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家都跑到空旷地方寻求安全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说的真好。如果最后两句,各加上“仍”、“还是”,就更有味了。谁还愿意试试?
生:在大地余震的时候,台湾青年不顾危险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不知家人是否平安的时候,台湾青年强忍着牵挂和担忧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的时候,台湾青年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家都跑到空旷地方寻求安全的时候,台湾青年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在这样的复杂的情况下,他却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是什么力量让他这么做呢?他心里是怎么想呢?我们再认真读读3、4、5自然段,穿过字里行间,努力走进台湾青年的心里。
学生低头读书思考,三三两两举起了手。
师:你们读懂了台湾青年的心吗?你们真正了解他吗?
学生点头称读懂了。
师:如果你就是那位青年,就你当时心里所想,你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学生纷纷表示愿意。
生(模仿台湾青年):说实话,我也害怕,生命给我的也只有一次啊。但我想到还有一个人需要我的骨髓去救命的时候,我就不害怕了。
生(模仿台湾青年,有些激动):不是,我爱自己的家人。有谁不爱自己的亲人呢?我躺在病床上一直担心着他们,所以我一下病床就去寻找他们了。
生(模仿台湾青年):不遗憾。我捐献骨髓不是为了让人感谢。
生(模仿台湾青年):不遗憾。我们是同胞啊,只要他能活下来,我就很幸福了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读懂了课文,读懂了台湾青年的那颗善良的心。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学生深情地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其间,有个了不起的人一直在默默地工作着,他就是李博士。请同学们划出描写李博士的句子,自己读好。
指名读。老师边听边板书“步履匆匆、沉着、奔波”
师:“履”在古时候就是鞋子,那么“步履匆匆”呢?
生:就是脚步匆匆,
生:就是快速地走。
师:联系上下文说说“奔波”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来回奔走。
生:忙忙碌碌地不停地奔走。
生:指李博士赶得很急。
师:从这三个词语“步履匆匆、沉着、奔波”上,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李博士医术很高明。
生:我读出了当时时间紧迫,李博士像是和时间在赛跑。
生:我觉得李博士是一心为病人着想。
师:“一心为病人着想”说明他?
生:医德高尚。
师:这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李博士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政道博士。有关他的事迹课堂上不展开了,我们可以通过“百度”去搜索阅览。
生:太高兴了
生:我为小钱感到高兴!
生:我祝福小钱永远幸福!
生:我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我太兴奋了!
师:我想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为小钱的得救由衷地高兴。请同学们融入你们的那份感情,自己试着读最后一自然段,用心感受文中语言流露出的那份真情。
学生认真朗读。
师:如果你就是小钱的同学,和他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同学。你听到消息后的心情怎样呢?不用说,让你的朗读告诉我。
一生认真地读,投入而有激情。
师:如果你就是小钱的父母,为他担惊受怕、操碎了心的父母。你听到消息后的心情这样呢?不用说,让你的朗读告诉我。
学生真情投入,读得热泪盈眶。
师:现在我们对课题中的“生命桥”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谁愿意来谈谈?
生:是两岸同胞的爱心架起了生命桥。
生:是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才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所以叫生命桥。
生:是两岸的血脉亲情才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所以说是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是啊,正如姚明在采访中所说,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呢?珍视生命,拯救生命,它其实就融于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平平实实的细节中,这篇文章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思考。
(完)
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含苞待放”、“凋谢”感悟小钱生命垂危和对生的渴望。”“静静地”“辗转”看似平淡的语句,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不辞辛苦,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3、通过人物的行为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写结合,体会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阅读教学应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线,以读写训练为纬线,使语言形式的领悟、表达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融,以读促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实现读写与情感的相携共生。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而对话的目的就是激活对话的载体——语言文字“走入”学生的内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大陆青年钱畅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中“白血病”、“地震”、“骨髓移植”都是平时学生甚少涉足的领域,因此学生关注不够,积累不多,不能真正“发乎于情”,那么,怎样让学生走进文本,让他们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理解,去体验,乃至与文本产生共鸣?于是,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住重点语句,加强朗读。
语文课要扣住“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进行深入地感悟,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火花,最终形成心灵上的高峰体验。因此在深入品读,感悟真情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了几个关键的语句,或进行场景的对比,品析语言;或补充相关的资料,丰实人物形象;或重点指导朗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发挥情感的纽带、驱动作用,顺学而导,使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现象的感悟、品味,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注重语言实践,加深体验。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脑能思,口能说,笔能写。因此,语言实践训练既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学生说写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多处语言实践活动。如: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心中难以平静,他在想些什么?余震不断,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不知道什么?当小钱得救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他又想些什么?这些说话、写话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实践的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升的过程。在说写中学生的体验融进了精神和灵魂,学生的感悟不断升华,真正由“文”走向“人”。
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四
一、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一)、故事导入,引发爱:
(二)初读课文,体会爱:
1、自由读课文:
(1)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读后你有何感想?
2、检查交流:
(1)认读词语,说你能理解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谈何容易、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肉亲情。
(紧扣文本理解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感悟课文内容)。
(2)回答问题2。
(三)研读课文,感悟爱:
1、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性。
如:“小钱静静地躺在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得连红润起来。”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2、学习3-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划出是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
(2)、有感情地练读你划记得语句或段落,说说理由。
(3)、学生交流体会。
(随学生的回答,进行相机的指导,指导学生如情入境的反复朗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从大地震刚过,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礼博士抽取骨髓使得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使得部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吉他人之所急得高尚医德。同时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第7自然段。
4、说写练习。
5、学完课文,谈谈你对课题理解。
(四)拓展延伸,畅谈爱:
2、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让学生在欣赏《爱的奉献》中结束本堂课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延伸。)。
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五
听了林xx老师执教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觉得年轻人真不错,有着深厚而真实的文化功底。在这节课中,教师的导语自然,教学中紧抓教材内容中关键词语来理解;依托文本,抓住主线理解课文的教学方法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李老师在导入时结合生活实际——现在甲型疫情十分严峻,注意防控(出示:甲型疫情的最新资料)让学生谈感受,引起学生了解故事的欲望。接着老师以故事的形式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二、紧扣文本,利用关键词理解文本内容。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教学设计的导言、问题、引读等都不能偏离文章的主线。本次教学中,李老师紧抓“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苍白的脸上红润起来„„唯有骨髓的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这句话。在本句中,教师紧扣“含苞、绽放、凋零”三个词语,很巧妙地将文本的深刻含义——生命的成长经历结合起来,使学生真实而深层地走近文本的内涵,理解文本内涵。
三、注重落实了双基教学,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教师在教学中也特别注重了双基的落实。如:教师教学词语时,利用链接百度资料,充分落实好词语的理解这一块,同时注重教学中的朗读,有初读、再读,抓句子读等。除了充分地读,李老师还重视写。“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许多志愿者纷纷发起为拯救白血病患者的倡议书,以姚明为例子,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短短的时间,学生写下了心中的无限感情。
总之,从这堂课中,教师的教学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不过也有些小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1、高段的阅读教学重视了词语的落实,只学习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教学。
时出现环节重复,这理解课文的内容是否少了些?
3、老师架起怎样桥梁,使自己融入学生,拉近老师与学生距离?
4、在品读句子时,是否缺少生生间的评价?
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六
2、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意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去过台湾旅游吗?相信很多同学都还没有,一直到2008年开始大陆从能去台湾旅游,以前飞机、轮船都没有直接到达的。在10多年前,杭州和海峡彼岸的台湾慈济医院就发生过一次跨越海峡的救人善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感人的故事。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之后,这个海峡指的是(台湾海峡)你有哪些疑问呢?(生命桥)。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这个真实的故事,打开课文,大声朗读课文,看清楚自学要求。(课件出示)。
二、检查自学。
1、检查生字词。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学生说)(板书)你能用一句话将整件事情说清楚吗?
抓住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关键词就能将故事大意说清楚。
3、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生命桥呢?(课件出示)。
三、感悟小钱片段。
1、读了这个故事,你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的两个非常相似的场景吗?(课件出示)。
2、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我们先看第一个场景,小钱实在怎样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请找出课文中的句子。
“凋零”指草木凋谢零落。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还未真正地绽放就将要离开这世界,好像那将要凋谢的花苞一样,让我们痛心地看到,18岁多么美好的年龄啊,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也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多么令人怜惜的年轻人,那么就让我们的朗读来表现这种情感吧!
师:所以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这样的美景又让外面体会到了什么?(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享受了)不管窗外的景色有多美好,小钱都无法享受了,他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5、小钱静静地躺着,因为他患了白血病。什么是白血病呢?(课件出示)。
6、要治好白血病,就要找到符合的骨髓,骨髓好找吗?找出相关的句子。
找了那么久,那么多地方,小钱是幸运的,等来了让他生命绽放的机会,读“”(课件出示)。
同学们,现在明白辗转的`意思了吗?
7、小钱生命垂危,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着骨髓来让他的生命之花绽放。
四、感悟台湾青年片段。
我们跨越了台湾海峡,来到台湾,也看到了跟小钱差不多的场景,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课文中的“同一时刻”指的是什么时候?(小钱和台湾青年都静静躺在病床上)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读读课文的3、4自然段,台湾青年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呢?将相关的语句画下来,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1)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从哪些词你感受到了当时情况的危险呢?(关键词“袭击、余震、摇晃”)。
那么危险的情况下,他还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指导朗读。
(2)在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不清楚家人是否平安,但是他清清楚楚知道的是(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青年虽然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是相信他现在一定心乱如麻,他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纸写一写。
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台湾青年却并非因为缺乏生气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自己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此时你觉得台湾青年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五、总结。
是啊,这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台湾青年不顾自身的安危,没有考虑到家人的安危,毅然决定在这危险的情况下捐献骨髓,上苍终于被这青年感动了,骨髓捐献成功,搭起这座生命桥中间又经历了怎样的重重困难呢,我们下节课在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描写了两个相似的场景,谁来说说这两个场景。
二、感知课文。
1、此时此刻……。
“沉着”
此时此刻指的是什么时候呢?
(1)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是这么沉着?“针头向皮肤刺去……”
余震都让针头从皮肤中脱落了,这个余震是多么的强烈,发生得很突然,哪个词?(突如其来)这么危险,但李博士还是怎样地站在那里?(沉着)。
2、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带着刚刚抽取的骨髓,李博士出发了,课文用了哪个词形容这趟旅程?(奔波)。
看了这张旅程表,你想说些什么呢?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呢?(紧张、漫长、艰辛)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
这时候,课题的疑问你解决了吗?(课件)。
这是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课件)。
4、最后,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小诗。
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七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课件(图片、背景音乐、课文片断、句子等)
1、导入:教师(放音乐,出示小钱躺在病床上的课件):同学们,这哀伤的音乐将我们的思绪带到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这真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十八岁,一个充满梦想的年纪,一个如花的年纪。而他,一位杭州青年,此时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可是,他的内心又是如此的不平静,他在焦急地期盼,期盼救命的骨髓能早一点从远隔万里的海峡彼岸——台湾,送到杭州。
2、在同一时刻,在台湾的慈济医院,也有一个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那是谁呢?让我们来读读3——5自然段。
l 3——5自然段
1、读读3——5自然段。找找谁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句1: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2、他静静地躺着,可是他的内心却是极不平静的,他想起了谁?让我们再读读3——5自然段。
句2: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3、这场灾难指的是什么?
句3: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引读: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大地震后,台湾青年的家人可能……可能……可能……还可能……
4、是啊,他静静地躺着,想到了家人,还想到了谁?
句4: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他还想起了正在期盼着骨髓的小钱。
他仿佛看见了躺在病床上的小钱,看见了小钱他那……(脸色苍白,瘦的皮包骨头,)
是啊,此刻,患了白血病的小钱挣扎在死亡线上,无情的病魔在一点一点地吞噬着他。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接受骨髓移植刻不容缓啊。
指名读第4自然段——齐读
是啊,在海峡的另一边,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竟比家人还重要,这真是海峡两岸心连心,不是亲人胜亲人呀! 因此,他此刻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让李博士给他抽骨髓。
5、在小钱的身边,也有一个人,他在静静地工作着,那就是李博士。让我们来读读第5自然段,划出使你感动的句子。
反馈:
句5: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预设:
在有余震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们仍坚持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钱抽骨髓,真使我感动。
预设:
a、 从“一次又一次”体会出李博士抽骨髓非常困难。还可体会出台湾青年在经受一次又一次的痛苦。
李博士在争分夺秒的工作,因为他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在给台湾青年抽骨髓。
李博士和青年急小钱所急,想小钱所想,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们的精神多么难能可贵啊!
过渡: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来了,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小钱即将凋零的生命之花将重新绽放,但是,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这时的李博士又是怎样做的?我们来读读第六自然段。
l 学习第六自然段
a、读读这一段,说说感受。指名读,说感受。
预设:李博士真辛苦!
b、师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讲述:台湾跟台北仅仅隔着一条台湾海峡,如果直航,只需要几个小时。但是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至今无法实现直航,李博士必须带着骨髓,乘飞机从花莲到台北,再从台北到香港,然后由香港到上海,最后才由上海到杭州,整整需要十二个小时。纵然有重重困难,也无法隔阻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在这同一时刻,除了李博士,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努力呢?(两岸的医务工作者、家人、飞行员、司机等等)
教师:同学们,此时此刻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两个字:“感动”!是啊,老师也被深深地打动了。让我们带着感动,深情地读读这一段。
l 学习第七自然段
过渡:经过李博士不分昼夜的奋战,由于台湾青年那血浓于水的无私奉献,小钱得救了。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填空: “这真是一座用( )架设的生命桥啊!”
反馈:血脉亲情 骨髓 爱心
这座用爱心、血脉亲情 、骨髓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反馈。
2、同学们,跨越海峡两岸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出示书)凤凰卫视的吴小莉姐姐写了这本书——《生命二十小时》,这本书全程记录了海峡两岸救助白血病患者陈霞的感人故事。现在把这本书送给你们,希望爱在咱们四(?)班传承,希望爱洒向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八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饱含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饱含着中国台湾与大陆同胞之间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案例片段:
师: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生:我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这里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小钱得救了。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生:我读课文的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看清楚词语,不能读破了。你仔细看看,轻轻练练,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大家都试一试。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生: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突然发生了。
生:“突如其来”的另一个意思是说余震的大小事先也不知道,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
师:是啊,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中,还要进行着手术,正是令人感动,你理解得很准确。
生:我读课文的第二段。
师:先说说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很可怜;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
师:正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小钱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小钱的生命就像——你再读读这句话,刚才没有读通顺,这次看仔细。
生:朗读:“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将面临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师: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
生:“凋零”和“绽放”,凋零就是凋谢,绽放就是开放师:人们常说“生命如花”、“岁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让生命更加美好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于是你就有了这大悲大喜的感动,你的感觉是和全人类的感觉一致的。
生:我读课文的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读得很投入,说说你的感动。
生: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我很感动。
师:他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他知道——。
生:拯救生命更重要。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和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文本是死的东西,它只有经过学生的理解,接受,反思后,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文本才有生命,也只有这样阅读,才能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因此,我引导学生潜心阅读,之后再对内容进行理解,感悟,使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读中体会”的方式,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读中感悟。
首先,以情入手,感悟课文的感人之处。在初读课文时,在学生读通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最感动的地方,了解小钱生命的危险,另一方面感受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高贵品质。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情感之中,激发他们与文本对话的热情。
其次,以读为主,体会课文的情感。教学中以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表现为研读点,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讨论、思考,让学生从词、句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深入的体会课文的情感,引起和作者的共鸣。在研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入了学生的情感提炼,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体会人物的情感。最后有感情的朗读更是学生情感的抒发,内心真实的表达。
最后,文中设计了几处引导想象的地方,如“小钱会对中国台湾青年说些什么?”“你想对中国台湾人民说些什么?”等,并注意了读说结合,读写结合,使学生在深刻感受了课文情感之后,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既是对文本内容的延伸,又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自我表现的舞台。
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九
1、课前师生搜集有关中国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做好准备。
2、在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并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课文的第3至6自然段是帮助学生体会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重点段落,应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认真感悟。从大地震刚过,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中国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
体会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展开交流,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同时相机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这一部分,将地震危机仍旧存在的紧张与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从容镇定进行对比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升华情感,引发共鸣。
3、学生读懂课文之后,可以请学生谈一谈:“生命桥”是什么意思?现在体会到的“生命桥”的含义与看到题目时的想法是否一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动情朗读作者直抒胸臆的最后一段,并联系全文理解这一段话的深刻含义。
学文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中国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里练习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4、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画出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反复朗读,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5、本课生字较多,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将“血、髓、暂、脉”等字的字音读准确。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书写,并通过写词语、写句子等形式进行巩固,教师重点指导“袭”“暂”等字的书写。
6、学习本课后,教师可以建议有兴趣的学生搜集有关骨髓捐献的资料。
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十
师: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猜猜。
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东。(打一交通设施)
(学生数人发言,都猜到谜底是桥,并说明了猜谜理由。教师由此谈话:是啊,桥是联系河两边的,其实我们刚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教“峡”的书写,“山字旁”要写得瘦些。)
2、生读题,教师问学生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
生:生命桥是从哪里到哪里?
生: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那么,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1、学生自读课文。
2、反馈:
(1)(教师出示词语认读。)
我能读准,我能读懂:步履间隔凋零暂停身躯袭击空旷辗转血脉白血病骨髓移植
a、师:在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生数人回答,主要着眼于字形、字音和自义。其中“骨髓”这个词读错的人较多,教师作了强调,但在后来的反馈中还是有学生读错,教师自己也老是读错。还对“间隔、暂停”等词正了音。还有学生提了几个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课件出示了“袭、暂”的田字格。)
b、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步履”,教师作了引导。
(2)、(教师出示句子认读。)
我能读准,我能读通: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这个句子中包含5个生字,谁能读准?
(生数人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好几个学生“白血病”的“血”读错,教师正音,但感觉引导得还不够,其实在三下册《她是我的朋友》中就出现了血的两个读音,区分应该还是比较明显的。)
1、师:救这个青年容易吗?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
(生数人回答,答案有“谈何容易、终于”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理解读)
师:为什么这么不容易找呢?从文中找到有关句子。
反馈:
生1: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生读时不理想,鼓励后再读有进步,表扬。)
发散:小钱可能会在哪儿找骨髓?(在学生的回答中理解辗转。)
(拓展小资料: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捐献者库存资料加起来还不到3万份。而台湾有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库,库存资料30多万份。)生3: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从哪儿体会到不容易。)
课后感想:
因为自己以前都是教低年级的,对于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涉及不够,对于四年级,我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
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骨髓移植、谈何容易、突如其来、血脉亲情”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的含义。
3、情感与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难点:
了解大陆青年小钱的白血病的严重程度,骨髓移植迫在眉睫。进一步体会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学策略: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适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文讲了两个场面,你知道是哪两个场面吗?适时板书。
二自主学习,体会人物情感。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我在读这个故事时,格外感动,我想大家也和我一样。
下面,让我们再用心地读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让你深受感动,或让你感受最深。把它划下来。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默读。
三小组交流,
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
四全班汇报。
(一)第一个场面。
预设句子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学生可以体会到: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很可能呼吸都困难,再也没力气下地走路,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才18岁啊,生命才刚刚开始,就像含苞的花朵,可是却有了这么严重的病,所以说马上就要凋零了。此时,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小钱的生命。
师小结:是啊,小钱的生命已危在旦夕,一天都不能耽搁,甚至一个小时都不能耽搁。马上进行骨髓移植,是他活着的唯一的希望。
预设句子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他生的希望来自海峡的彼岸----台湾的花莲慈济医院。
把你体会到的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二)第二个场面。
预设句子1:“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预设句子2:“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大地震动可能发生什么情况?体会艰难。
有感情地朗读。
(三)体会李博士忙碌的一天。
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时间表,在感情朗读。
(四)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回归整体,感情升华。
再看课题,你还认为这是一座普通的桥了吗?
那还是一座什么桥?
六课外延伸。
小钱的病好了,他一定心存感激,他都会感激谁呢?会说什么呢?
七全课总结:(教师配乐朗诵)。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
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
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
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因为有爱,世界才更和谐,更温暖;
因为有爱,人们才更快乐,更幸福;
因为有爱,生命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附:板书设计。
爱心桥。
杭州台湾。
血脉相连的亲情桥。
骨髓。
小钱青年。
爱心。
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材分析: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文章告诉我们,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设计思路:紧扣课题展开教学,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让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课程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
2、桥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毛主席曾在一首词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围绕海峡两岸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齐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4、这座生命桥联接着大陆和台湾,让我们跟随作者手中的笔,一同走进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2)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1)第2自然段,学生用准确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十三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二、引导学生读课文:
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生交流感受。
生:我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这里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小钱得救了。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生:我读课文的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要读通顺。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看清楚词语,不能读破了。你仔细看看,轻轻练练,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大家都试一试。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生:突然发生。
生: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突然发生了。
生:我读课文的第二段。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先说说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很可怜;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
师:正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小钱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小钱的生命就像——你再读读这句话,刚才没有读通顺,这次看仔细。
生:朗读:“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将面临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师: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
生:“凋零”和“绽放”,凋零就是凋谢,绽放就是开放。
师:人们常说“生命如花”、“岁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让生命更加美好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于是你就有了这大悲大喜的感动,你的感觉是和全人类的感觉一致的。
生:我读课文的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读得很投入,说说你的感动。
生: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我很感动。
师:他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他知道——
生:拯救生命更重要。
一、谈话导入。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二、学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1、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2、学生读课文
3、师:读出新的发现了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4。学生朗读“在抽取骨髓的过程中,发生了余震……”
8、师:但是,小钱非常感激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捐献骨髓,仅仅是因为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骨髓吗?还有别的理由吗?在读读课文,仔细地找一找。
9、师:不知道,并不表示他不关心,不牵挂,不担心。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
10、师:根据国际上骨髓资助的有关规定,骨髓资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可以想象,也可以和其他同学配合表演。
生:
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再深情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生:(朗读)“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师:对,我们可以重点想象两个时间里人们对小钱的关心。这两个时间是很特殊的,一个是当小钱知道自己患了白血病的时候,另一个是骨髓移植这一天,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两个日子里,小钱身边的亲人、朋友以及医护人员是怎样想小钱传达他们的爱心的。并把他写下来。
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十四
一、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李老师在导入时结合生活实际——现在甲型疫情十分严峻,注意防控(出示:甲型疫情的最新资料)让学生谈感受,引起学生了解故事的欲望。接着老师以故事的.形式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二、紧扣文本,利用关键词理解文本内容。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教学设计的导言、问题、引读等都不能偏离文章的主线。本次教学中,李老师紧抓“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苍白的脸上红润起来唯有骨髓的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这句话。在本句中,教师紧扣“含苞、绽放、凋零”三个词语,很巧妙地将文本的深刻含义——生命的成长经历结合起来,使学生真实而深层地走近文本的内涵,理解文本内涵。
三、注重落实了双基教学,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教师在教学中也特别注重了双基的落实。如:教师教学词语时,利用链接百度资料,充分落实好词语的理解这一块,同时注重教学中的朗读,有初读、再读,抓句子读等。除了充分地读,李老师还重视写。“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许多志愿者纷纷发起为拯救白血病患者的倡议书,以姚明为例子,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短短的时间,学生写下了心中的无限感情。
总之,从这堂课中,教师的教学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不过也有些小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1、高段的阅读教学重视了词语的落实,只学习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教学。
时出现环节重复,这理解课文的内容是否少了些?
3、老师架起怎样桥梁,使自己融入学生,拉近老师与学生距离?
4、在品读句子时,是否缺少生生间的评价?
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十五
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十六
一、教学目标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读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重难点、关键。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一、谈话,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同学们,温州高铁火车追尾,当时救援队赶到,有很多受伤的的旅客流血过多,需要大量的血,当时温州的市民赶到现场都挽起了袖子伸出了胳膊为这些受伤的旅客献血,假若你在场,会这样做?(生答)是的,给予就是一种快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生举手,提问。)是啊,“生命桥”指的是什么?它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大声朗读),学习词语,理清脉络,把握主要内容。(研读)。
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
2、同学们认读下面的词语。
第一组 苍白 凋零 含苞 绽放 辗转。
第二组 震动 暂时 间隔 骨髓 流出。
第三组 摇晃 抽取 奔波 移植 成功。
a、同学们说说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b、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含这些词语的句子。
c、指导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同时体会这些句子表达的感情。
d、同学们回答问题的同时,同学们可以讨论完成。
e、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老师同时板书。
杭州 中国台湾。
小钱 (得救了) 青年。
白血病 捐骨髓。
(请同学们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同学们可以看图顺着说,倒着说)。
三、默读课文,同学们探究课文。(探究)。
2、认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你想说点什么?(血脉亲情)。
(同学们讨论,也可以找老师)。
四,拓展思维,升华主题。
2、你会对小钱、李博士、中国台湾青年说点什么?(讨论交流完成)。
五、反馈(老师、同学共同完成)。
(画爱心桥,并起一个名字)。
杭州 中国台湾。
小钱 得救了 青年。
白血病 血脉亲情 捐骨髓。
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学目标:
1、熟记本课生字,随文理解:“谈何容易、苍白、红润、几经辗转、奔波、突如其来”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课程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桥”揭题,引导质疑。
1、学生自由交流曾经见过了怎样的桥?
3、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各小组同学合作,先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遇到不懂的词语,小组讨论解决,也可以查查字典。还是解决不了的可以请教老师。
2、检查学生自学字词的情况。
(1)师:(出示生字词语)对于本课的生字词,刚才同学们都会读了,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比赛,去掉拼音,你能读好吗?在比赛之前,请每组同学选一位代表,组内其他同学先帮助他准备准备。
(2)各小组开始帮助代表读熟字词。
(3)各小组代表赛读。
3、给本课的生字找找朋友好吗?
4、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过程中,师相机板书一些关键词语)。
(2)让学生根据板书试着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畅谈,感情朗读。
1、自由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2、师生交流。
四、总结朗读,拓展延伸。
1、总结朗读: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2、拓展延伸:
假设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让学生发挥想象,想想他们会说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走进《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跟谁有关系?谁来说?
大陆台湾。
二、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互不相识的几个人,那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谁想到了?
2、请同学们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哪句话告诉了你?
3、学生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谁想说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呢?(爱心)。
请同学们找出这位同学说的这句话,并读读这句话(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5、再读这句话。
三、学习课文的第3――6自然段。
(一)学习第5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具体写他们的爱心的呢?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3――6自然段。
2、出示课件。
3、谁愿意来交流一下,你读到哪些感动你的词句?
4、引出“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句话全班齐读。
5、谁来说说,你是从哪此词语感受到他们爱心?哪些句子写到余震来临呢?谁来读一读?
6、指导朗读。
7、理解“突如其来”。
8、余震突如其来,医院是什么情景呢?
9、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确是怎样做?谁来读?
10、出示课件。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附有插图)。
(1)你觉得这个句子有哪些词语特别让你感受到他们的爱心?
板书:沉着地静静地。
(2)学生朗读。
11、想一想,这种情况下,他们内心会想什么呢?再读第5自然段。板书―一次又一次。
12、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过程就是他们一次又一次面对什么的过程?
板书:冒着危险。
13、出示课件。
14、分角色朗读。
15、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一句话“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把刚才划出感受他们爱心的句子拿了来交流,引出第6自然段。
2、这个自然段的哪些词语让你觉得特别有爱心。
板书:奔波。
3、理解“奔波”的意思。
4、出示课件。
5、齐读第6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从第4自然段里找到感动自己的词句呢?板书:不顾家人。
2、出示课件。
3、齐读第4自然段。
4、由此引出“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1)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2)播放音乐《爱的奉献》。
五、作业。
必做题:摘抄文中感动你的词句。
选做题:
1、假如一年后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可能说什么呢?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
2、这个感人的故事使你想起自己经历过的或听说过的哪些事呢?你能把它描述下来吗?
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十八
这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描写了两个相似的场景,谁来说说这两个场景。
二、感知课文。
1、此时此刻……。
“沉着”
此时此刻指的是什么时候呢?
(1)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是这么沉着?“针头向皮肤刺去……”
余震都让针头从皮肤中脱落了,这个余震是多么的强烈,发生得很突然,哪个词?(突如其来)这么危险,但李博士还是怎样地站在那里?(沉着)。
2、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带着刚刚抽取的骨髓,李博士出发了,课文用了哪个词形容这趟旅程?(奔波)。
看了这张旅程表,你想说些什么呢?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呢?(紧张、漫长、艰辛)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
这时候,课题的疑问你解决了吗?(课件)。
4、最后,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小诗。
静静地躺。
生命垂危。
满怀希望。
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十九
教学设想:
在轻松调侃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做一个关于摘苹果的比赛,通过不断变换比赛对手(“对手”、“老师”、“饥饿的孩子”),让学生逐步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初步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课堂实录:
生1:先摘80个苹果的那棵。
生2:先摘150个苹果的那棵。
师:有了两种不同的意见,谁会获胜呢?马上比一比,各自说说你设想的比赛过程。
生1:我先摘80个苹果,一定比他摘150个苹果快,这样我就有机会摘第二棵树上的100个苹果,最终我会以180比150获胜。
生2:我先摘150个苹果……不对,输了!
师: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找到了最聪明的孩子。所以在比赛中不仅要有取胜的强烈欲望,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竞争是要讲究策略的,决不能想当然的蛮干,送你们一句名言“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记住,这句名言是我说的。
生:哈哈哈……
生1:第一棵。
生2:第一棵。
师:意见一致,为什么?
生:我先摘80个苹果,一定比你摘150个苹果快,这样我就有机会摘第二棵树上的100个苹果,最终我就会以180比150获胜。
师:说得很流畅,心里面一定很得意。但是,我不想说你聪明,我只能说很狡猾!因为你在老师面前,一点都不谦让。看来,竞赛还得看清楚对手,如果对手你们的老师,你要知道忍让,不然吃亏的可是你自己。还是要送你们一句名言“退一步是为了进很多步!”还是我的名言。
生:哈哈哈……
生:我先摘第三棵苹果树上的150个苹果,那样的话他就可以摘到180个苹果。
师:你故意输掉比赛,是为了让他能吃到更多的苹果,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一个可爱的孩子。
生:我先摘第二棵树上的苹果,那样的话,他就可以摘得更多。
师:你更加善良,而且会很聪明地帮助别人。
生:我会放弃比赛,一棵也不摘,全让给他。
生:啊?(惊讶状)哈哈哈……
师:但这一句不是我说的,而是我从书中读到的——“给于是快乐的!”
生:(齐读)
生:(犹豫、无言)
师:我们可以不立刻回答,但不能永远回避,我们要在学习中思考。
教学设想:
通过对整组课文的浏览和对有关段落的重点阅读,了解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或相关细节来感受和初步理解“给予是快乐的!”
课堂实录:
生:(读课文)
师:我们可以任选其中的一篇来谈谈,也可以几篇课文联系起来说;可以只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直接说自己对“给予是快乐的”感受和理解。
生:在《搭石》这篇课文中说两个人如果同时走到溪边,总会让别人先走,遇到老人,年轻人总要背老人过去。我很感动。
师:那是因为他们都知道“给予是快乐的”。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了一位台湾青年将自己的骨髓捐献给杭州的小钱,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唯有移植骨髓才能获救。这位台湾青年充满了爱心。
师:他也明白“给予是快乐的”。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中将发生了大地震,但李博士仍沉着的站在病床旁,青年人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准备抽取骨髓,他们也都有帮助别人,给予别人的精神。
师:是啊,你理解得很准确。
生: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同学们、老师还有同学的妈妈都很关心他。
师:发家的关心对卡罗纳来说是一种安慰和鼓励,能帮助他走出失去母亲的阴影,坚强的生活和学习。
生:《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讲保罗的各个送给他一辆汽车,有一个穷孩子很羡慕,希望自己也能做这样的哥哥。
生:给予是快乐的!
生:……
师:大家说的真好!我们还没有学课文就能说的这么好,说明我们的阅读能力已经很高了,真了不起!从这些课文来看,“给于是快乐的”,就是小男孩的一个心愿,就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就是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关切的眼神,就是一种无私奉献,就是一种爱心。
教学设想:
重点阅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在读通课文的同时理解课文,理解心中的感动。
课堂实录:
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生:我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这里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小钱得救了。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生:我读课文的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要读通顺。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看清楚词语,不能读破了。你仔细看看,轻轻练练,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大家都试一试。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生:突然发生。
生: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突然发生了。
生:“突如其来”的还有一个意思是说余震的大小事先也不知道,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
师:是啊,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中,还要进行着手术,正是令人感动,你理解得很准确。
生:我读课文的第二段。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先说说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很可怜;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
师:正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小钱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小钱的生命就像——你再读读这句话,刚才没有读通顺,这次看仔细。
生:朗读:“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将面临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师: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
生:“凋零”和“绽放”,凋零就是凋谢,绽放就是开放。
师:人们常说“生命如花”、“岁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让生命更加美好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于是你就有了这大悲大喜的感动,你的感觉是和全人类的感觉一致的。
生:我读课文的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读得很投入,说说你的感动。
生: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我很感动。
师:他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他知道——
生:拯救生命更重要。
生: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
在“小钱会感激谁?”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在心灵中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理解人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课堂实录: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想他一定会非常感谢为他捐献骨髓的那位台湾青年,因为他为小钱捐献了骨髓。
师:是啊,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这是所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捐献骨髓对于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的中华骨髓库中的库存量只有4万多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库存23万份,而我国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万,需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献骨髓。而这位台湾青年就是这样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
但是,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生:(读课文)
师:读出新的发现了吗?
生:因为他是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生:(朗读)“在抽取骨髓的过程中,发生了余震……”
生: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
师:但是,这个青年人却——
生:仍静静地趟在病床上。
师:对,仍静静地趟在病床上。这里有一个字“仍”,是什么意思?
生:仍就是仍然,仍旧的意思。
生:就是说这个台湾青年像没有发生余震时一样,静静地躺在床上。
师:是他不知道发生了余震了吗?我想他不会不知道。那为什么他那样的一反常态呢?
生:因为他只想到救小钱,就顾不得自己生命的危险了。
师:白血病患者在进行骨髓移植前,要服用大量的药物,杀死体内的癌细胞,同时也会破坏身体的抵抗能力,生命处于生死的边缘,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内移植骨髓,后果不可设想。一是骨髓就是和时间赛跑,和时间争夺生命。
生:仍静静地趟在病床上。
师:这需要多大的——
生:勇气。
师:需要多大的——
生:决心。
师:小钱能不感激吗?我们能不感动吗?把我们的感动读出来吧!
生:(朗读)改编过的第5自然段。
生:“突如其来”很强调。
师:是啊,充满了危险。还有吗?
生:“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我也很认真地读。
师:多么不容易,听出来了。还有吗?
生:“大家应该跑出去”和“青年人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想读出对比,没读好。
师:你的理解很到位。我们大家听了他说的和读的有一点启发吧。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改编过的第5自然段。
师:但是,小钱非常感激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捐献骨髓,仅仅是因为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骨髓吗?还有别的理由吗?在读读课文,仔细地找一找。
生:因为他不顾亲人的安危来为小钱捐献骨髓。
师: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生:(朗读)“在这场灾难中……”
生: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不知道,并不表示他不关心,不牵挂,不担心。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
生:(片断练笔)“这位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会想到哪些亲人,会想些什么?试着写一段话。”
师:能把你写的读一读吗?
生: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现在还好吗?我很想念你们,很想和你们在一起,但是我正在捐献骨髓,不能离开,很对不起。愿上天保佑你们!
生:亲爱的父母兄弟:我想你们在昨天的大地震中一定会平安无事的,我正在医院里捐献骨髓,一位杭州的青年需要我的骨髓,我马上就会和你们在一起的,不要牵挂。
师:你们将这位台湾青年心里想的写的很真实,很感人。能有感情的独独这一段吗?
生:(朗读)课文第四段。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根据国际上骨髓资助的有关规定,骨髓资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可以想象,也可以和其他同学配合表演。
生:(想象、表演)
师: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你刚才想象的或表演的情景吗?
生:激动。
师:在你的想象中哪些是激动的?
生:他们会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还会泪流满面。
生:小钱可能一下子说不出话来。
生:小钱会激动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
生:他还会非常感谢李博士。
师:为什么?先不要急着回答,先仔细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读课文,特别要注意描写李博士的句段。我要看看谁理解得最正确,思考得最全面,表达得最清楚。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生:李博士为小钱从台湾青年身上抽取骨髓。
师:对,但不全面。我相信你和你的同学一定能回答好,你可以自己说,也可以请你信任的`同学帮忙。
生: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从台湾青年身上抽去骨髓。
生: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从台湾青年身上抽去骨髓,并一路奔波送到杭州,为小钱作了骨髓移植手术。
师:看看,我们有多能干,竟然把这个问题回答得这样全面,真不简单。为我们的成功鼓掌。掌声更应该献给李博士,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中,他沉着地坚持工作——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段话,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
生:(朗读改编后的第五自然段)
师: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到23分骨髓样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让我们在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生:(深情朗读改编后的第五自然段)
师:(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安排表)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一天的工作,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李博士真辛苦,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
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这样长时间的工作的呢?
生:为了救小钱得命。
生:我想到了一个词语——奔波,真不容易。
师:你很善于联想,很会学习,看着图表就理解了一个词语。
生:我觉得很奇怪,台湾和杭州很近,为什么还要往香港走?
师:是啊,为什么呢?一直飞过来不是更近,更节省时间吗?时间就是生命啊!
生:(无言)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再深情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生:(朗读)“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生:医护人员
生:朋友
生:亲人
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师:对,我们可以重点想象两个时间里人们对小钱的关心。这两个时间是很特殊的,一个是当小钱知道自己患了白血病的时候,另一个是骨髓移植这一天,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两个日子里,小钱身边的亲人、朋友以及医护人员是怎样想小钱传达他们的爱心的。并把他写下来。
在这里我们可以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也许对大家会有帮助。我们先来读一篇课文《卡罗纳》,看看卡罗纳身边的认识怎样关心、爱护他的?用笔划下有关的句子。
生:(阅读《卡罗纳》)
师:你划了哪些句子,深情地读一读,要让我们都感受到人们的卡罗纳的关心。
生:(朗读)“老师对大家说……”
生:(朗读)“这时候,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身边……”
生:(朗读)“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是说什么好……”
生:(朗读)“母亲把我推开了……”
……
师:刚才我们读了人们对卡罗纳关心的句子,现在你能不能写一写人们对小钱关心的句子?你可以选择一个时间来写。
生:(片断练笔)
生:(朗读)这天清晨,小钱终于知道自己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小钱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呆呆地坐在床上,一言不发。妈妈笑着对他说:“孩子别担心,会有办法的。”医生轻轻的走进来,拍拍小钱的肩膀,说:要有信心,我正在寻找适合的骨髓。
生:今天是做骨髓移植手术的日子,再过几个小时就要进行骨髓移植了。现在,小钱静静地趟在病床上,是担心?是害怕?爸爸手里捧着一大束鲜花,笑着对小钱说:“我要用鲜花庆祝手术成功。”同学们对他说:“你要坚持住,我们等你回来。”
……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生:能!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时刻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但是很少需要付出鲜血和生命,更多的时候需要帮助别人,给予别人也许仅仅只需要说一句温暖的话,仅仅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但是,却能给别人很大的鼓励和帮助,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大的快乐,因为给予是快乐的,给,永远比拿快乐!
最后,我给大家留一个选择性的作业,可以做,也可以不做。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作业,也就是说有很大难度的作业,但是,我相信你们当中一定有很多人能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