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版六年级美术的全册教案(精选19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教学而编制的一种系统性的教学计划。教案的教学流程要合理安排,从启发性引入到巩固性练习,层层递进。这里有一些教学设计的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江西版六年级美术的全册教案篇一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三册(全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三册(全册)。
目录:
1:流动的颜色2:变化无穷的线条3:闪光的名字4:有趣的彩泥5:喂,你好。
6:花花衣7:金钥匙8:对印的花纹9:蜻蜓飞飞。
10:我也是艺术大师。
11:用画来写信12:有趣的瓶盖13:回家的路上14:今日的菜单15:乘着大象。
16:风来了17:会转的玩具18:电脑美术19:指偶剧院。
20:形形色色的世界。
课题:流动的颜色。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2吹画后产开想象,并添画成一副完整的作品。
教学重点:了解三原色,发挥想象力。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使用水彩颜料。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红黄蓝三色水彩颜料,吸管一根,毛笔水罐。
2教师准备与学生相同的材料外范画。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请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学生作品及作画步骤,然后讨论:
这些作品分别是怎样画出来的,使用了几种颜色,吸管在今天的作业中有什么用处?
(2)发展阶段。
1首先要调颜色。
3最后用笔将调好的不同颜料滴落在作业之上。
4然后用倾斜画面用吸管吹等方法使颜色流淌。
5最后,对画面进行添画,时期构图情节更加丰满。
(3)收拾与整理。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4)课后拓展:
用吹画的方法绘制抽象作品。
课题:变化无穷的线条。
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是了解不同形态的线条。
教学难点:是能用线条表达情绪。
教学准备:各种绳子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画变化的线条。
二讲授新课。
1欣赏。
欣赏书中的例图,了解线条的变化及特色,(木炭笔线条松软,深浅明显且层次丰富,柔软的毛笔画出的线条变化丰富;钢笔画的线条钢劲有力,富有弹性,但深浅和粗细变化不大;铅笔也可以画出变化多端的美丽线条,非常丰富的层次,因此可以细腻刻画对象)。
2线条不仅可以表现不同的对象,还可以表现自己的情绪,体现个人的性格特征。
3线条还可以表现质感,粗糙的细腻的光滑的等质感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线条来表现。
4用线条去表现对象时,需要注意它的轻重虚实和疏密变化。
5用流畅的线条画速写,可以表现运动着的对象。
三学生作业。
试用富有变化的线条描绘一个形象,可以使用各种笔来完成,在作画过程中体验线条的变化。
四课后拓展。
1收拾与整理,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2还可以用摆拼的方法完成线条的作品。
课题:闪光的名字。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美术字。
2能综合运用各种材料绘画或书写自己的名字。
教学重点:将自己的名字写得足够大,并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选择与众不同的材料,将自己的名字装饰得有特色。
教具准备:欣赏材料范画变体美术字。
学具准备:彩色纸彩色笔闪光材料(包装纸铝箔闪光胶闪光颜料等)胶水,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
同学们,老师和你们相处也有一段时间了,同学们知道老师的名字吗?(学生反应,老师写出自己名字)但是老师的名字就像一张画一样,你们相信吗?请大家看一看(出示老师名字的范图,请同学欣赏讨论)。
请同学看教材上的画面,读教材上的文字。
然后讨论这节课要求我们做什么?
难看,甚至写错了,这是很不应该的这一节课同学们就来帮你的小伙伴名字穿衣戴帽,让它变得漂漂亮亮的金光闪闪的闪光的名字(板书课题)。
二引导表现。
1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名字。
(1)美术字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书写自由而且夸张变形的.美术字作品。
(2)学生思考,然后交流:
准备用什么材料来做,选择怎样的制作方式?
2辅导学生表现自己的名字。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剪贴撕贴或其他手法来表现,材料方面可交换使用。
指导学生如何巧妙使用手中的材料,按需裁剪,合理使用。
注意使用对比手法,突出主体,使名字闪光。
3整理画面。
学生基本完成作业后,可根据需要对画面进行修整,剪去多余部分,让画面尽量完美。
三收拾整理。
四课后拓展。
五课后小记。
学生兴趣很高,看到自己的名字有别样的写法都很高兴,回家以后要给爸爸妈妈设计名字。
课题:有趣的彩泥。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与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用橡皮泥抓住动物的特征做自己喜欢的。
教学重点:用橡皮泥做自己喜欢的动物。
教学难点:动物的特征。
教具准备:橡皮泥等用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知体验。
1几位头戴动物头饰的学生出来进行角色表演。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好朋友,看!是谁呀,它们有什么特征?
2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有关动物的影片教师板书课题:动物。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师:你们看了这些动物,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它有什么特征?
1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动物有哪些特征。
2教师出示用橡皮泥做的动物,板书课题。
三表现。
1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小组合作探讨制作的过程:
构思你要作什么动物。
用捏揉方法做动物的身体与头部。
上动物的细部特征,加上装饰,使动物更生动。
师:大家能动脑总结做动物的步骤,一年级我们学过什么方法来做食品?
3复习旧知识:搓捏压粘卷揉等技能。
教师用较快的速度示范动物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四创作体验:
五作品展示,角色表演。
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小小动物园请小组代表手拿着作品上台表演。
六回味体验,课外延伸。
课题:喂,你好。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电话的发展史;
2学习用泥或纸盒来做电话机手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电话机的制作。
教学难点:1电话发展史。
2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设计有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话机一只。
学生准备:橡皮泥合适的纸盒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了解电话的发展。
3多媒体展示:各种固定电话照片多媒体出示问题:
蓝猫问:小朋友,你看中了这里哪只电话机,为什么喜欢它?形状色彩。
4师生交流。
5多媒体展示:移动电话的图片。
6多媒体出示问题:
蓝猫说:你喜欢哪一只?喜欢它哪里?外形色彩功能。
7师生交流。
三制作电话。
1引导创意:
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未来的电话会是什么样的?
3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玩游戏,交流作品。
2请们把你做好的电话机放到前面的展板上。
五课堂总结,收拾整理。
2请。
江西版六年级美术的全册教案篇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八册(全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八册(全册)。
目录:
1:聚聚散散2:小圆点的魅力3:黑与白4:主体与背景5:冰川与晚霞。
6:画嗅觉7:卡通画8:双胞胎9:藏书票10:我和我的小伙伴。
16:迷宫17:电脑美术18:会游的玩具19:光的魅力20:珍爱国宝秦始皇兵马俑。
第1课聚聚散散。
教材分析: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课后小结。
第二节。
一师生交流: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第2课小圆点的魅力。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收集圆的物品,观察寻找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圆的图案。
教具: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
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
展示课件动画图片和播放声音,出现一个小圆点,(说话:同学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圆点,我喜欢穿各种色彩的衣服,我的本领可大啦!能大能小,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还能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我的身影!大家都称我为魅力的小圆点呢!)。
二讲授新课。
学生来一个画圆,
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当然我们在画的时候不可能这么标准,做到尽量而已!
(一)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出来呢?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
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悬空的感觉)。
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
3.安定感(没有地方可以掉了)。
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
(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
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
4.相互吸引感。
5.相互排斥感。
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
(主体物---苹果,具有下落感)。
(二)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张贴两张点的范图)。
1.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2.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出示课件---火车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看:
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如---衣服鞋围棋人民会堂灯药丸被子等等!)。
老师加于讲解,并渗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相关知识。
(四)利用小圆点还可以摆放拼出很多漂亮的图形呢!大大小小的圆点组合在一块,就成了一张美丽的作品了!
出示课件,展示小圆点的美术作品书本范作。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播放轻音乐,愉悦课堂气氛)。
四作业欣赏评价。
五总结拓展。
小圆点无所不在,美也无所不在,只要我们善于用发现审美的眼睛去观察去创造,美就在我们身边!
第3课黑与白。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
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第4课主体与背景。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
江西版六年级美术的全册教案篇三
1、观察或回忆自己亲手种植的各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态和色彩发生的有趣变化。
2、初步掌握植物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与植物之间的故事。
3、认识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生命的神奇,尊重生命。
初步掌握植物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和植物之间的故事。
你亲手种植过植物吗?看着一颗小小的种子从发芽、长叶,到开花、结籽完成一个生长周期,这是多么有趣的事啊!
亭台楼阁,碧叶连天!
绿树与小路相互映照。
花的海洋。
一望无垠的草地。
沙漠里坚持的美丽。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关植物的故事。
幸福像花儿开放。
各类植物如此精心地装扮着我们的世界,我们该如何去记录下它们婀娜的身姿呢?
步骤1:用简单的几何体定好所要表现的植物的位子。
步骤2:可以用铅笔进一步把所要表现的物像具体化。
步骤3:用水笔进行刻画,注意抓住植物的外形征。
步骤4:细节刻画,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表现的语言要丰富。
其实我们还有很多表现你和植物故事的方式,你们来猜一猜这些小作者都是用了哪些表现工具和手法呢!
四、作业要求:尝试用写生的方式,来表现植物的特征。
老师也像国王一样,发给你们每组一颗植物的种子,请你们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用画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
江西版六年级美术的全册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通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学习简单的构图和色彩运用知识,鼓励学生在造型活动中大胆而富有个性地表现自己在旅途中的亲身感受和经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表现旅途中的所感所想交流分享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
2、操作目标:尝试用不同的构图和色调,以单幅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旅游的印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关注生活,用艺术再现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表达自己对景物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突出主题,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描绘出感受最深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参观是去观看我们不常见的事物;旅游是去游览我们不常去的地方。你外出游玩过吗?说一说你自己旅行的感受,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二、游戏激趣:
出示地图,请学生自己找一找自己旅游过的地方,并向大家介绍一下当地优美的景色和风俗习惯。教师及时出示风景图,使学生形成进一步的感知,产生对祖国风光的浓厚兴趣。
三、欣赏作品:
多媒体展示欣赏的作品,加深学生对参观和旅行的独特感受,并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范作的表现手法。
师:画面中表现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最吸引人,为什么?试着分析画面中人物和景色的主次关系,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构图和色调,以形成初步的处理画面的能力。
四、构思创作。
大家参观及旅行过的地方一定很多,但我们不能将看到的全画下来,只能选取印象最深、最有趣、最吸引人的地方加以表现。
小组讨论:表现的形式,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五、展示评价:以我是一名小导游的方式展开评价。
六、课后拓展。
地球是我们温馨的家园,她还有很多美丽、神奇的地方等着我们去探索,到互联网上去找一找,到图书馆里去看一看,查一查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惊奇的发现。
江西版六年级美术的全册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通过照哈哈镜,激发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发现。
2。通过照一照,摸一摸,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使孩子能知道凹、凸镜。
3。培养孩子乐于探索影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生活中各种不锈钢制品(如:碗、杯子、热水瓶、锅子、锅铲等);凹、凸两面哈哈镜;人手一张会发亮的板(制作方法:在每块泥工板上贴上银色闪亮即时贴)。
课时:4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活动,激发孩子在照哈哈镜时寻找发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面很有趣的哈哈镜,你们想不想来照一照,看看哈哈镜里的你是什么样的?照完以后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二、进入活动主题,使学生发现影像。
1、初次尝试——发现影像。
师:你照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师:为什么热水瓶里,碗里,锅子里的你会变的这么有趣呢?
第二课时。
1、再次尝试——探索影像。
师:请小朋友再去照一照,并且用手模一摸,想想你为什么会变。
小结: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凹凸不平的,所以照出来才这么有趣呢!
2、探索活动。
请学生上前边演示边讲解自己的发现。
总结:原来呀当板凹进去的时候会把我们的脸照的胖胖的,这就是凹透镜;当板凸出来的时候会把我们的脸照的瘦瘦的,这就是凸透镜。我们去把这个发现告诉其他小朋友吧!
第三课时。
一、引导学生照哈哈镜。
师:哈哈镜里的你,是什么样的?
生:"变成大胖子了""变得又瘦又高""上面瘦瘦的,下面很肥"。
师:为什么哈哈镜里照出来的人,会变得这么有趣呢?
(请你看一看,摸一摸哈哈镜面和我们平时照的镜子有什么不同?)"。
小结:哈哈镜的镜面是凹凸不平的,是不是这个原因才使里面照出来的人变得很有趣呢?老师先不告诉你,要请你们来玩一个东西。
二、引导孩子操作锡箔纸板。
1、师:请你用不同的方法来照一照,让照出来的你变得很有趣。并把自己所用的方法及结果记录下来。(学生进行探索)。
2、师:你是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这块板凹进去或凸出来的时候,照出来的我们会变得很有趣。现在,你知道哈哈镜的秘密了吧。
第四课时。
一、引导学生在周围生活中寻找有趣的影像。
师: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小朋友发现有许多东西都能照出脸。当镜面凹进去或突出来时,照出来的脸会变得很有趣。
二、游戏——《我照哈哈镜》。
请学生边念儿歌边用肢体表现高、矮、胖、瘦等。
江西版六年级美术的全册教案篇六
二、讲授新课:
1、谈话。
图书的大家庭里成员众多,既有各类装饰精美的普通图书,也有翻开来呈现出立体景观、合起来却又便于携带的立体图书。
2、欣赏范作。
3、设计的方法及过程。
(1)构思。
首先主题明确。
封面、书脊、封底、扉页以及小插图都是为书的内容服务,不可偏离主题。
(2)制作。
在构图上应该根据内容选择适当形式,在形式上使人感到协调、舒适。
注意立体感,以及收夹效果。
(3)上色。
在明度、色相、底色与浮纹中要全面考虑。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参考例图,编绘、设计、制作一本书。
可分成小组,同学间相互商量,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作业。
5、作业评价。
办个图书展销会,展示并推销自已出版发行的书,还要了解观众对书的反应和意见。
课题:吸引人的招贴画(一)。
教学()目的:
1、学习招贴画的有关知识。
2、设计巧妙奇特,富有创意,具有鼓动性。
3、色彩鲜明醒目。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招贴画知识。
2、招贴画的表现方法。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吸引人的招贴画(一)。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招贴画。
招贴画又叫招贴广告,是张贴在各种公共场所的广告宣传画。“借张贴以广招徕”。
2、招贴画的分类及特点。
大致可分为“公共性”和“商业性”两大类。公共宣传画以社会活动为主题,比如和平、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社会福利、清洁卫生等。商业性的如各类商品的销售宣传,还有音乐、戏剧、体育、美术为题材的教育或艺术宣传画。
3、招贴画的设计。
设计与制作必须考虑展出的场所及张贴的环境。招贴画大都展示在容易为大众注目的户外公共场所。因为要在数秒钟的瞬间给观众留下印象,设计必须具备简洁、强烈、明快而有效的视觉效果。
表现方法: 有夸张、比喻、象征等。
招贴画的内容:
分为图象与文字两大部分。
4、欣赏招贴画(投影)。
(1)世界环境日招贴画。
(2)鞋类广告的招贴画。
5、采用讨论、辩论等方法对例图进行有益的研究,在活动中要各抒已见,畅所欲言。
6、学生设计,教师指导。
设计一幅学校活动的广告招贴画。
7、作业评价。
课题:吸引人的招贴画(二)。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学习招贴画知识。
2、掌握不同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现代招贴画的风格、手法。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吸引人的招贴画(二)。
二、讲授新课。
1、现代招贴画的风格。
有手绘、照片拼贴、电脑特技制作等。
它们既富于暗示,又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担升着审美品位,散发着艺术魅力。
2、欣赏招贴画,讨论。
(1)投影出示招贴画,欣赏。
a电视台节目《气候对人的影响》招贴画。
b音乐会招贴画。
c空调广告招贴画。
d戏剧招贴画。
e爱鸟周招贴画。
f芭蕾舞剧《天鹅湖》招贴画。
g幽默图形广告。
(2)欣赏讨论。
a小组讨论。
b个别发言:要勇于发表不同的观点。
3、学生设计。
要求:为电视节目、学校运动会、文艺演出以及社区的各种活动绘制招贴画。
4、作业评价。
举行了展览后,综合评价。
课题:现代雕塑。
教学()目的:
1、培养审美情趣。
2、学习现代雕塑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现代雕塑知识。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现代雕塑。
二、讲授新课:
雕塑发展到近现代,与古代雕塑相比较,在内容、观念、风格、形式以及材料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变化。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新型材料的诞生,没有崭新的创作思维和审美意识的出现,就不可能有这样名目繁多的各类雕塑艺术。
1、现代雕塑流派。
20世纪,除了传统的现实主义雕刻外,相继产生了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的雕刻,同时还出现了抽象派雕刻、装配雕塑。
另外,活动雕塑、软雕塑以及植物雕塑等等也随之产生。因此,用“缤纷缭乱“来形容现代雕刻艺术流派是再恰当不过了。
2、作品欣赏(投影)。
(1)《朱颜》实物拼装 达利 西班牙画家。
(2)《狒狒母子》 金属和石膏 毕加索 西班牙画家。
(3)现代公园雕塑 中国。
(4)现代街头雕塑 法国。
(5)现代广场雕塑 美国。
4、对家乡、学校的雕塑作品提出自已的意见。
5、用纸或黏土仿制或创作一件现代雕塑,来美化家乡、社区或者学校。
6、作业评价。
课题: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的意识。
2、进一步学习主题创作的作画方法。
3、用多种方法作画。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揭示课题: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二、思考:怎样的环境是美丽的?
1、学生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3、总结。
风景中增加了人和动物,幽静的画面会增添生气,美丽的大自然也会更加丰富。
三、学生大胆想象。
师:你想怎么样表现人物、动物、风景的有趣关系?
1、学生思考。
2、交流发言。
四、欣赏范画,指导创作。
1、欣赏其他小朋友的画及大师的画。
a《热带景色》 享得.卢梭 德国。
2、指导创作。
(1)起稿。
针对表现主题,对素材进行取舍,舍去与主题有关或影响表现主题的东西。
(2)着色。
采用多种方法表现:
水粉、水彩、铅笔……。
可以多种方法综合表现。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小组合作。
六、作业评价。
课题:作文插图。
教学()目的:
1、培养审美情趣。
2、学习作文插图知识。
3、学会作单幅插图及连续的几幅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画出了作文的主要内容。
2、画面和作文相符。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图数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作文插图。
二、讲授新课。
1、插图的作用。
形象思维是儿童阶段的主要思维模式,即使是成年人,在接受新知识时,仍需要通过大量形象、直观的演式作为传输的媒介和手段。
在文字中加以插图,使所接受的信息具体化,更宜理解。
2、绘制插图的过程。
(1)欣赏范画。
a河马 b老狼。
c郊游。
(2)讨论方法。
a深刻地理解作文的主要内容。
b打轮廓。
c涂色。
运用多种工具、多种方法。
比如:水彩、蜡笔、水粉、彩色铅笔……。
3、学生绘制。
要求:
(1)可以在作文中的关键段落画插图。
(2)可以画单幅插图,也可画出边续的几幅插图。
(3)可画出作文所描述的主要形象,也可画文中的精彩片段。
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作业评价。
江西版六年级美术的全册教案篇七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点、线、面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周次内容。
第一周《魔幻的颜色》《万花筒》。
第二周《万花筒》《大人国与小人国》。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课题:魔幻的颜色。
课时:1课时。
施教时间:8月30日——9月1日。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有两个原色调处的第三个颜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
教学准备:
学生:颜色、纸、笔等。
教师:塑料杯、颜色、实物投影等。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间色并指导色彩的出处。
2、理解三原色及间色的概念。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听老师讲故事,加入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怎样?并请学生加入到讨论中来。
活动二:
1、说说你知道的颜色有哪些?
2、你知道这些颜色都是怎样来的吗?
3、给学生介绍三个小伙伴:红黄蓝。
4、老师讲两个有红和黄色的瓶子的颜色分别到入一个空瓶子中。看产生了什么变化?
5、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活动三:
1、请学生也来变变看。用红和蓝、蓝和黄交朋友。看看变成什么颜色?
2、产生的这些颜色在生活中那里存在?
3、在倒颜色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颜色倒的多与少会影响所产生的颜色的深浅。)。
4、请学生再做练习。
活动四:
小结:橙=红+黄绿=蓝+黄紫=蓝+红。
活动五:
1、考一考:请学生来做小老师考考大家。
2、总结出原色与间色的概念。
活动六:
1、调—调、画—画创造一幅美丽的画。
染一染、吹一吹、印一印感受魔幻的色彩。
请学生用以上任何一种形式来完成一幅画。
2、作品展示。
活动七:
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来进行交流。教师小结。
教学札记:
把颜色调得很厚、很脏,或是没有计划的胡乱调,作业效果一团糟。所以我在指导时具体引导学生发现调色时毛笔蘸水的多少,调色时毛笔怎样转动调得匀,涂色时笔触怎样??这些虽然不是教学重、难点,却是决定绘画效果的重要因素,掌握了这些细节,学生作业时就简单多了。
课题:万花筒。
课时:2课时。
施教时间:9月1日——9月8日。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学生: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胶水、绘图笔等。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玩一玩。
分组将各自在万花筒中看到的图案简单的画一下。
活动二:
展示各组的作业,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只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活动三: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绿色的圆形,然后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在万花筒中这个圆形会变成什么样的图样,在学生绘画、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活动四:
大家一起来画一下自己心中的万花筒中的图案,并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作业展示,评价。
不一会就像做游戏一样完成了作业。
第二节。
活动一:
教师展示用粘贴方法表现的万花筒,引起学生兴趣。
请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简单的制作万花筒中的图案。分组尝试一下。
活动二:
各组向大家介绍、交流自己组找到的简便方法。
活动三:
试着用各种材料来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一次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活动四: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边,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不一样。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
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札记:现在的万花筒里的花片都是塑料的了,反而不如以前用纸片做的效果好。有一位学生拿来了她妈妈小时候玩过的万花筒,在班里传来传去,惹得同学们十分羡慕。有了这个五彩缤纷的宝贝,孩子们的思维便被调动起来了,作业的效果还真不错。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施教时间:9月7日——9月15日。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准备:
学生:玩具、纸、笔等。
教师:电脑图片、动画资料、实物投影、玩具等。
教学重、难点:
1、如何理解大与小是通过比较表现出来的。
2、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画面中的大与小。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1、请学生观看《格列佛游记》电影片断。
(于:andp,bartos收藏。
第2课。
课题:万花筒。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具学具: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万花筒:
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穷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18前后发明,18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
在万花稠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第3课。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得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二、发展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三、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四、课后拓展: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第4课。
课题:前前后后。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发展阶段。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第5课。
课题:天然的斑纹。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
2、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具学具:收集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水彩工具,蜡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教学。
1、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2、发展阶段。
教师介绍,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很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意。也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
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难,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却也不是很容易的,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的原因,谈谈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谈谈解决的方法,这样会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拓印的方法。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建议用两课时,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
3、收拾与整理。
由于这节课会用到多种材料,教室里会显得凌乱一些,所以,下课前要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收拾物品。
二、课后拓展。
肌理:与形态,色彩一起组成造型三要素。肌理指由于材料的不同配列,组成和构造而使人得到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触感。质地,手感,触感,织法,性质,纹理等说法,都可包括在肌理之中。能够实际触摸的称为“触觉肌理”;只能看不能触摸出差别的称为“视觉骨理”,如从照片或印刷品上感受到的肌理即是。
第6课。
课题:校园里的花。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各种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不同大小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完整。
3、通过写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否通过观察了解写生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
江西版六年级美术的全册教案篇八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五册(全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五册(全册)。
目录:
1魔幻的颜色2万花筒3大人国与小人国4前前后后5天然的斑纹。
6校园里的花7最受尊敬的人8今天我值日9有趣的鞋10团包手工。
11巧巧手12变废为宝13梦幻中的城堡14我设计的自行车15星空的联想。
16新颖的电脑17电脑美术18会响的玩具19美术小记者20迷人的动画片。
1、魔幻的颜色。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3.能否调出预想的颜色。
4.能否记住三原色以及用他们调出的间色(间色这一概念可以不出现)。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2.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2.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3.收拾与整理。
可以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主学生将水彩画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进行作业展评。
三课后拓展。
教学参考资料。
蒙德里安与红黄蓝的构成。
蒙德时安。
2、万花筒。
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4.如何引导学生在设计应用领域学习。
5.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制定设计方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2.学生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2.发展阶段。
3.收拾与整理。
万花筒:
大人国与小人国。
领域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2.发展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3.收拾与整理。
4.学生的创作往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教师可将作业收起来。
三课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参考资料。
格列佛游记。
前前后后。
领域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4.三年级的学生怎样学习透视知识。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3.学生准备学具:剪刀,浆糊,彩色纸,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2.发展阶段。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3.收拾与整理。
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习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
三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教学参考资料。
林间村道。
荷兰霍贝玛。
第5课天然的斑纹。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评价建议。
1.能。
江西版六年级美术的全册教案篇九
教材分析:
本课是儿童进入小学学习绘画的初始课,小朋友们在幼儿园时已学习了一些较为简单的简笔画,此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感性地认识点、线、面,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丰富画面。为了不使学生对作画感到乏味,教材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看谁画得点、线种类多,谁画得美,让每一位同学都因自己画下的形象和涂出的颜色感到兴奋和愉悦。
教学目标:
1、了解、体验、感受绘画多种媒材的特点。
2、培养同学的造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集体作画感受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拓宽同学对工具、资料的认识,分析多种工具资料表示的绘画作品。
教学难点:
合作画一幅大画并讲讲画中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讨论课本。
1、这些作品各使用什么工具资料画的?
2、你还知道哪些绘画的工具资料?
3、你看到小朋友画了些什么内容?
4、你觉得这些画美吗?说说你的感受?
二、创作准备。
1、小组讨论要画一幅什么内容的画?
2、用什么资料、工具?
3、如何分工?
4、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构思,教师鼓励同学大胆创作。
江西版六年级美术的全册教案篇十
3自画像。
6听听画画。
7大嘴巴。
猴子上树。
小泥人。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
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二、引导回答。
生: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生:能!
8、生作画。
四、赏析评述。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
生2:还有观众!
……。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五、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
生:我学会了速写!
……。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江西版六年级美术的全册教案篇十一
一、教学内容:
《画家介绍》—美术欣赏。
二、教学目的:
通过作品欣赏和画家生平简略介绍,使学生从作品欣赏中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审美情趣和表现方法,学习画家为艺术事业刻苦学习、热爱祖国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审美情趣和中国画的表现方法。
四、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审美情趣和中国画的表现方法。
五、课的类型:
欣赏课。
六、教学方法和教具:
讲解法、引导法、范画、幻灯片。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利用幻灯、挂图指导学生欣赏:
1、指导学生欣赏中国画,教师讲解。
《祖国万岁》—齐白石。
这幅画是著名画家齐白石为国庆十周年而作。画面上盛开着红花的“万年青”傲然挺立,象征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祖国繁荣昌盛。画上的题款“祖国万岁”与“万年青”花组成独特的构图,像三支利箭,劲冲霄汉,用笔简练,含义深远,主题材突出。这幅画运用了中国画传统的“借物抒情”的独特表现手法。
《奔马》—徐悲鸿。
《奔马》画面上两匹奔驰着的骏马雄健有力,寄寓祖国建设一日千里的情思。豪放的笔调,饱满多彩的墨色,精确在刻画出奔驰中的骏马,是对力量的赞美、歌颂。是徐悲鸿的得意之作,深为人民群众喜爱。
《秋色有香》—齐白石。
《秋色有香》是画家齐白石的作品,荷花吐艳,幽香四溢,数支莲蓬,象征累累硕果,在茂密的荷叶衬托下,一派生意盎然的荷塘景色,跃然纸上。运笔简练,笔墨沉实,色彩润泽。用枝节放洒脱的`大写意笔调画荷花,点上精工细描的蜻蜓,是一强烈对比。
《双鸭》是画家李铁夫暮年所画的作品,从画面可看出他善于发现捕捉日常平凡生活中的美,把“动与静”的一对矛盾,组成一个直辖市的画面,构思别开生面,充满生活情趣。虽是西洋画法,却明显流露出传统绘画的韵味。正是画家爱国心、民族魂的体现。
让学生自已欣赏《南瓜》、《田横五百士》等绘画作品。
2、向学生画家介绍:
齐白石—名璜,小名阿芝,字萍生,号白石、白石翁、志白,又号寄萍、志萍生、三百石印富翁。湖南湘潭人。家本贫农,为生活计,12岁学木工,善雕花。少年时从芥子园画谱开始习画,至27岁才学画,进而学诗、篆刻、兼画肖像等。40岁后多次游历南北各地,近60岁定居北京,因受陈师曾影响,由工笔和小写意转为大写意,近师吴昌硕等,自创一体。其花卉鱼虫、山水、人物,俱生动传神。治印善用直刀,挺劲奇肆,自成一派。诗质朴清新,感情真挚,堪称一家。
介绍画家徐悲鸿、高剑父、李铁夫等画家。
3、教师介绍中国花鸟画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中国花鸟画多以少胜多、借物抒情、虚实藏露、笔墨技法。
教师阐明如何欣赏中国画,启发学生表述自己对每幅画的欣赏体会及评价。
江西版六年级美术的全册教案篇十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九册(全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九册(全册)。
目录:
1万绿丛中一点红2色彩的和谐3美丽的纹样4礼物的外套5趣味文字。
6地球的新生7古朴精美的华表8鸟语花香9陶泥的世界10诗情画意。
11为解放军叔叔画张像12会跳的玩具13电脑美术14美术学习纪录袋。
15元宵节里挂彩灯16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1、万绿丛中一点红。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色彩的对比并进行涂色练习,引导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学用具:
教师:课件。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第二课时。
1欣赏作品;
绘画(高更凡高卢梭等)雕塑家居服饰等诸多方面对比色的应用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2了解招贴画。
欣赏德国和俄国的对比色招贴画。
学生分组讨论:
什么是招贴画?
它们有什么特点?
了解元素:标题主题图标注语。
3实践:
(1)以剪贴为主,用对比色组织一幅招贴画。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结合招贴画的特点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2、色彩的和谐。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
(1)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
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
(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家居图片。
b生活图片。
c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
(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黄色里逐渐加大蓝色比例,最后变成绿色。
3实践活动:
(1)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评。
3、美丽的纹样。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教学难点:
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学具准备:
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图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美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欣赏图案。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生: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
生: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
生: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了解知识掌握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生讨论发言。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什么是适合纹样?
2)基本形有哪些?
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了解了适合纹样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规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制作)。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生作业起稿师巡视辅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展示纹样底稿,师生根据本课学习重点要求进行互评。
2学生进一步涂色完成作品师生根据本课学习重点要求进行互评。
3教师展示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服饰家居等。
4学生尝试将自己设计的纹样应用装饰生活物品师生根据本课学习重点要求进行互评。
4、礼物的外套。
教学目标:
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
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
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4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
教学重点:
礼物外包装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不同包装材料的巧妙地设计。
教学准备:
1学生寻找身边的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课前教师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组织教学。
3导入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展示课件,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
(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
(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
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
5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评讲: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点评。
三教学拓展。
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
5、趣味文字。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感受趣味美术字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学具: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
2教具: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记号笔。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导阶段。
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
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其特点。
宋体: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顿角,笔画转折时顿角明显。
黑体:笔画横竖一样粗,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欣赏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的比较。
出示范字花两种美术字引导学生观察那种更有趣味?为什么?生--。
2发展阶段。
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
趣味文字的分类。
a笔画变化:改变笔画的形状或粗细,使之更有装饰性。
b字形变化:改变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
c结构变化:将某笔画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求新颖的效果。
d形象性:根据文字含义运用形象图案来装饰字体。
欣赏优秀美术字。
江西版六年级美术的全册教案篇十三
了解线是艺术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和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运用直线、曲线、细线、粗线、长线、短线、实线、虚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的线表现各种头发。
通过欣赏、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和体验线的特性及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师:多媒体、教师教学用书、中外优秀绘画名作、学生作品图片。学生: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和了解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特性及所起的作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各种线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为了能顺利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建议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一)运用“观察比较法、启发式谈话法”,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线的种类,比如线有粗有细、有长有短。
(二)通过欣赏评述,利用“简介强化法”,使学生在欣赏、观察中,充分认识到线在美术造型中的运用,积累丰富的视觉和审美经验,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三)运用示范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各种手段表现人物头发。
结束时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作品,开拓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1.播放课件《球的运动轨迹》。
思考:把球的运动轨迹连接,最终能形成什么?
2.教师归纳小结:线是点的运行轨迹。与点和面相比较,线是最活跃、最富于变化最有个性的表现元素。
3.出示中国画线描图片。
引导学生说说图中主要是用什么来表现画面的?
教师小结:看来线是表现造型的主要手段。这节课就和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线与造型”。(教师出示课题——《线与造型》)。
1.线和我们的生活也是分不开的。出示生活中跟线有关的图片。
2.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其他和线有关的场景?
3.组内交流:通过刚才的欣赏和交流,你发现线有哪些特点呢?
线的特点:直线曲线粗线细线长线短线波浪线折线。
4.课件出示艺术家作品。
观察后说说艺术家们是如何运用这些线的?
5.教师小结:
线的组合:
水平垂直倾斜水平波浪垂直拆线自由组合。
有规则的排列:整齐、有秩序,富有节奏的美感。(出示图片)。
自由性的组合:自由、优美、富有创造性。在创作时,根据物象的特性,启发引导学生可抽象地表现画面。(出示抽象作品图片)。
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生活中的线条,其实我们人的身体上也有线条,最明显的就要属头发啦。
6.多媒体出示不同发型的图片,用头发作比喻,直发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鬈发又有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戴假发演示。
7.教师找学生作模特,然后简单演示怎样画人物,如何用不同的线表现不同的发型,并板书绘画步骤。
8.学生看教材第11页“表现人物头发的学生作品”,拓展学生创作思维。
现在老师给大家当一回模特,请同学们给老师设计一款发型,看谁是最优秀的设计师。(学生动手尝试用不同的线来表现人物头像,提出可以画自己的同学,画时重点表现人物的头发。)。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说说谁画得更好,头发画得怎么样,还应该怎么改进。评选出优秀设计师。
通过同学们的作品可以看出大家对线已经十分了解,并且能用线来表现头发的造型,我们可以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作品创作中,让我们的画面更加丰富。
1.能否找出线的特性与组合规律。
2.能否感受到线与造型是分不开的,并用线的多种组合方式来表现人物的头发。
3.能否大胆地创作出新颖的作品,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第6课让剪影动起来。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第一课时。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
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
江西版六年级美术的全册教案篇十四
城市灵光从秦长城、明清故宫到现代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城市灵光由古至今,建筑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建筑艺术是占据庞大空间的立体造型艺术,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城市灵光它见证了人类社会漫长而伟大的发展历程。城市灵光同时,建筑的风格特点、外形结构也随着人类政治、经济的变迁与审美观念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呈现出更多的变化。建筑是综合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建筑的艺术美不仅表现为单纯的视觉意义上的形式美,同时也蕴涵着精神和物质生活方面的功能美。在矗立着一座座钢筋森林的现代城市之中,优秀的建筑更是成为其标志甚至象征。本课以“城市灵光”为题,围绕城市标志性建筑展开学习活动,通过画自己喜欢的建筑以及制作和设计建筑模型,在让学生了解身边建筑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材城市灵光以建筑图片欣赏入手,主图为香港繁华的夜景,其中高高矗立的为香港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银行大厦。在大片闪烁着霓虹灯光的建筑群中,无论是高度,还是整体的风格造型,中国银行大厦都充分体现出了标志性建筑的独特风范和气势,为香港这座不夜之城增添了更加迷人的光彩。
主图下方的另一图片为高耸在迷雾中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提到东方明珠,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想到上海,它是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雾色掩映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人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两个巨大的球体,以及仿佛马上就要划破云霄的高高的塔尖,突显出了它有着美好曲线的“身段”。本课通过这两张图片将学生带入一种美的艺术情境,充分感受到城市标志性建筑中所蕴涵的视觉审美特点和特有的魅力,初步了解其之所以成为标志性建筑的真正原因。
本单元城市灵光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活动一”让学生通过课外调查,了解身边城市的哪些建筑是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及时记录自己喜爱的建筑的造型特点,并结合课外调查,画一画自己喜爱的标志性建筑;“活动二”是让学生选择身边合适的纸材,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活动安排体现了“看看——画画——做做”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身边标志性建筑的基础上设计和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在活动的同时感受城市建设的意义,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作为一个新时代接班人建设祖国、美化家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能了解身边城市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对建筑艺术有初步的了解。
能结合课外调查,画出自己喜爱的标志性建筑;并能选择合适的纸张,尝试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
能进一步认识城市建筑艺术的魅力,培养感受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建立在广泛的美术文化背景之上,重在指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课外调查实践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标志性建筑,并在此基础上自由、大胆地进行创作表现,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可做如下安排:
“活动一”:课前准备——欣赏感受——绘画体验——交流感悟。
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课外调查实践活动,了解本市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并做好相应的调查记录。
教学时可从欣赏繁华的香港夜景和雾色中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导入,让学生充分感受一个现代化大城市的文明气息,以及体验建筑与城市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体现的微妙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银行大厦和东方明珠电视塔做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并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所调查了解到的知识,从功能和形式两个方面分小组交流、分析这两座建筑之所以成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甚至城市象征的根本原因,也可安排学生直接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到的或自己喜爱的建筑,交流调查实践心得。
在对城市标志性建筑有了一定见解之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试着描绘自己喜爱的建筑或者建筑模型,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所画建筑最有特点的部分,以记忆画为主,也可适当加入学生自己的构想,同时,教师可进行简略的绘画技术的相关指导。
作品完成后,师生共同欣赏学习成果。
“活动二”:课前准备——欣赏激趣——自主制作——拓展延伸。
课前可让学生寻找合适的纸材,一般质地较硬但又易于折压的纸是最佳的选择,如:皮纹纸、厚的牛皮纸等等。另还应准备好相应的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一类。
教学活动可由欣赏已经完成好的建筑模型导入,分析建筑有哪些基本型以及作品是如何来体现建筑的外部形态特征的,思考制作过程可分为哪几个步骤,为学生的创作环节做好充分的思维引导和技术指导。
学生的制作活动可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选择合适的纸张,兼顾色彩的搭配,尝试分工合作。完成后可安排将各组的作品集中起来组合成建筑群或者微观城市模型,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长久的学习兴趣。
拓展延伸环节可从制作材料的多样性来展开讨论,除了各种纸材,我们还可以运用生活中许许多多废弃的材料来进行建筑模型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本课将欣赏和创作融为一体,并结合了一定的课后调查实践艏动。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并成立本地标志性建筑调查活动小组,课后还可以举办“展望未来城市”、“我是小小建筑设计师”等小型的建筑模型展示活动,邀请其他班的同学一起来观看展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立志肩负起作为一个新时代接班人建设祖国、美化家园的历史重任。
1、“活动一”的欣赏感受环节,教师可课前将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和资料集中制作成多媒体或投影片,在教学中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对建筑的设计思想、风格特点、外形结构做简单的介绍,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活动二”可以从制作材料的角度出发,合理利用生活中各种废弃物品来进行创作,渗透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制作中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不浪费、不毛躁的好习惯,使用剪刀、刀片等利器时注意安全,工具和材料应分门别类地进行摆放。
江西版六年级美术的全册教案篇十五
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二、教学重点。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
三、教学难点。
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四、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
1、欣赏画家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
1、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板书:提炼元素:线、点、面??
(四)形式探讨。
1、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板书:表现形式:概括,简练。
(五)主观表达。
1、感受色彩: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课件出示同一画面不同颜色的两。
2、赏析画作: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何?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
板书:主观设计。
(六)欣赏提升。
1、老师示范:以梯田为例,先用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
2、作品欣赏: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形色协奏曲”。
(七)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
2、教师巡行指导。
(八)展评拓展。
江西版六年级美术的全册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根据果蔬自身的特点加以想象进行夸张装饰,掌握果蔬造型的基本方法。
2、运用果蔬变化多样的质感,肌理及形状,采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嫣然的果蔬造型。
3、体验果蔬造型的乐趣,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创作出有趣的果蔬形象。
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联想,创作生动的果蔬造型。
教学过程:
一、情境演绎,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果蔬: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形状及颜色特点。
2、观察自己带的果蔬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
3、揭示课题。
二、深入感知,发挥想象。
1、变变变,我是怎样编出来的?(指着果蔬造型的不同方法)。
2、变变变,看我有几变?(指着相同果蔬的不同造型)。
3、变变变,大家一起变(指着多种果蔬的组合造型)。
三、熟悉技能尝试表现。
1、变变变,我来变一变。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蔬果展示出来,展开想象,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2、指导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做出作品的大致造型,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
3、分组自由创作。
四、展示评价。
1、这节课你开心吗?
2、这节课你完成自己满意的作品了吗?
3、课后你会尝试做更有趣的蔬果作品吗?
江西版六年级美术的全册教案篇十七
第三周人物速写。
第四周劳动中的人物动态。
第五周我熟悉的人。
第六周单元学习小结、机动。
第七周桌子、椅子设计。
第八周*泥塑彩罐(本课作机动,视情况用于人物速写)。
第九周*彩塑——鸟(本课作机动,视情况用于我熟悉的人)。
第十周彩色纸筒人。
第十一周邮票设计(一)。
第十二周*邮票设计(二)。
第十三周古诗配画。
第十四周美好的童年(记忆、创作)。
第十五周版报设计(一)。
第十六周*版报设计(二)。
第十七周电脑美术设计、实用美术作品欣赏。
第十八周中国、外国雕塑作品欣赏。
第十九周总复习。
第二十周测评、总结。
美术第十二册备课。
准备课:
1、分析介绍第十二册美术课本,布置学习用品的准备:
水粉颜料、上色用品、2b铅笔、铅画纸、彩泥等。
2、学习目的性教育、学习规范和要求提示。
3、课本重点内容和要点提示。
一、画画自己的手(一教时)投影叫上男女几个同学做手的投影。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手,指导学生用写生的方法画出自己左手的一个造型。
2、从写生手的结构、手的不同造型,提高学生写真、造型能力,理解手在表现不同人物的气质与神态中的重要作用。
3、引导、启发学生努力锻炼自己的双手,用灵巧的双手将来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l重点:研究、了解手的特证、结构,级用写生的方法描绘自己的手,提高写生、造型的能力。
l难点:真实地描绘出手的结构与形态;从所描绘的手表现人的神态和气质、年龄。l教学过程:
1、欣赏、分析课中不同形态的手,结合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自己的手,讲讲不同性别、年龄、工作的人的手。
2、板书:握、抓、推、举、挡、托。
胜利、欢迎、拒绝、友好、称赞、反对、抗议。
(1)让学生用手把板书的字义正确地表现出来。
(2)让学生在表现的同时,进一步仔细观察手的形态及皱纹、细节(少年、儿童的手表现不清晰)。
3、示范手的写生方法,步骤。学生跟画。
4、学生用自己的左手造型、写生、巡视指导学生作业。提醒手指长短、粗细的刻划、表现。
5、学生作业抽样评析,提出修改建议,学生继续完成作业。
6、优秀作业欣赏、讲评。
二、人物速写(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速写的方法,能用简洁的线条迅速表现出人手的动态特征及神态,画出人物速写。
2、通过速写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力,瞬间记忆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绘画能力。重点:训练学生观察对象的能力和用简单的线条迅速勾勒出对象主要特征的能力;形象记忆能力、绘画能力的培养。
难点:速写方法的掌握(坚持课后多练)。
准备:人物动态线条图(范画或黑板演示)。
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范画,出示范画(人物动态线条图),讲解人物的动态、比例。
2、讲讲速写的特点,画种比较。
画种艺术特色作画时间。
油画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可长数月,数年。
素描形象逼真,明暗丰富数天~数周。
速写形象概括,线条简洁流畅几分钟。
3、示范、指导速写的方法(把握大形象、大构架、大比例)——请一个学生摆一个姿势,先引导观察,再示范速写方法、步骤。
4、指导学生速写练习——观察、瞬态记忆、默画(多练几次)。
5、指导学生自己如何动手做一本速写本,进行速写练习(一学期内完成8—10幅速写作品)。
6、学生完成速写作业一幅或二幅,进行作品评析。布置课后观察劳动中的人物动态并试速写一幅人物劳动动态图。
四、我熟悉的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回忆,抓住自己熟悉的人的面貌、体型、服装等特征,提高人物动态的表现力。
2.用写生或记忆画的方法,描绘出自己最熟悉的人,以表达自己对他(她)的敬爱或友情。重点:刻画人物容貌、性格、体型等特征,反应出人物个性,从中表达出与画中人的关系。难点: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能描绘出有自己风格的人物画。
准备:写生草稿(上节课布置)。
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内范画,讲解人物所表现出的容貌,体形、服装、动作及个性特征。
2、让学生对照自己所写生的人物,是否在容貌,体型、服装、动作、个性特征等各方面有所刻画。
3、选区择几幅学生草画,进行启发性评析,提出修改意见。
4、提请学生注意所画人物要与年龄、性别、发型、穿着及动作(造型)相适应,从中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5、学生修改、定稿,巡视指导、讲评(典型画稿)。
6、着色指导:突出人物环境衬托,主次分明。
7、学生着色,完成作品。巡视指导细节的处理。
8、作品(在完成的同学中选)评折(投影展示)。
五桌子、椅子设计(一教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能使学生在常见的桌、椅造型中,发现它们结构的合理性,共同性及造型个性,并从美和实用的角度出发,想象、设计出新颖的桌子、椅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动手设计能力。
重点:让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的桌、椅造型及功能,了解制作桌、椅制作所用的各种材料,桌、椅的各种造型及功能,以构想、设计新颖的桌椅。
难点:主要是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主要是设计)。
准备: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记录(或画草图)各种桌、椅的形,色。
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内范例。并让学生说说并展示自己观察到的桌、椅形状,特征、功能、色彩等。(椅子1234)。
2、引导学生归纳桌、椅的实用功能,及制作所用的材料,桌、椅的共性(板书列出)。
3、启发性设计示范,引发学生设计院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构思设计(草稿),桌、椅名称板书列出(让学生课后归纳)。
提示:桌、椅的设计要面向未来,更符合人体曲线,更舒适。
4、学生构思,作草图,巡视指导、启发。
学生修改、定稿。
学生着色、画出效果图。
5、学生优秀设计作品评析。(投影展示评讲)。
*本课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用2课时多动手设计一些比较好。
六、泥塑------彩罐、鸟(一教时)(鸟纹彩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各种彩罐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大量出土的坛坛罐罐更是珍贵的文物,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通过彩罐的设计、制作,鸟纹等的装饰衬托,提高创造美的能力,感受劳动创造美的含义,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和爱劳动的高尚情操。
*本课把两个课内容综合起来,使设计、制作具有专题性。
学生准备:橡皮泥或彩泥及相应工具。
教师准备:范作数个。
重点: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爱劳动的品质。
难点;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投影欣赏。
欣赏《泥塑彩罐》、《彩塑鸟》课本范例,引导学生谈谈看到过的彩罐和鸟类。
1、出示范作“鸟纹彩罐”,讲解制作过程引入课题《鸟纹彩罐》(板书),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2、板书制作步骤,启发学生想象(构思)罐的造型及鸟纹、花纹的色彩搭配,并让学生讲讲自己的设计思路。
3、举例画出几各罐的外型、鸟的造型,花纹的点缀,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设计。
4、学生动手动脚按步骤设计、制作。
5、巡视启发、指导。
6、典型作品(较新颖)评讲,进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7、学生作品展示、欣赏。
*本课如时间(课节)充分,可再进行一节。
七、彩色纸筒人(一教时)。
教学目标:
在制作彩色纸人筒人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再造想象,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立体造型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从制作中获得美的感受,丰富学习生活。
重点:制作成形象生动的纸筒人。
难点:对学生概括能力、夸张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耐心细致的制作态度。
准备:1、预习课本内容。2、材料及用品准备。
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制作范例,展示师范作品,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
2、分析纸筒人的造型特点:形象可爱、造型简炼、色彩鲜艳。
3、剖析纸筒人的制作方法、步骤(师范演示)。
4、材料提示;除了用卡纸、铅画纸以外,各种塑料瓶、罐、饮料罐易拉罐等均可作为材料。
5、制作前启发;确定制作对象,绘制草图、制作步骤考虑、装饰等。
6、学生设计制作,巡视启发、建议、指导。
7、粘接注意事项及方法强调。
8、学生作品展示、赏析。
*下节课准备:各种邮票、图案资料。
*邮票设计选题:国庆等节庆、迎21世纪、花卉、鱼虫、科幻、幸福童年、爱家乡(风光)国宝、人物。。。
*让学生在网络上找一下有关资料(网络实名:邮票设计)。
八、邮票设计(一教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邮票特有的模式,设计一枚主题明确的纪念邮票。
2、在设计与描绘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人民邮政,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重点:学习邮票的设计,能绘制图案美丽、主题明确的纪念邮票,引导集邮兴趣。难点:学生创造思维与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1、欣赏(传阅)各自带来的邮票,欣赏课本邮票范例,激发学生兴趣和创作热情。
2、介绍邮票的由来(驿站传递)。
概括现代邮票的模式:中国邮政、面值图案、齿边(讲讲作用及其它:如出版年份、代号纪念字样等。
用投影、电脑模板演示、欣赏等手法,提高教学效果。
3、提出邮票设计、绘制要求,学生开始设计。
4、巡视、启发,指导定稿。
5、提示上色要求:细心、色彩鲜明、字体工整。
6、作品赏析、评讲。
九、古诗配画(一教时)。
1、学习给古诗配画的创作方法,能抓住自己喜爱的一首古诗的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配上适合诗情的画,进行形象化的再创作(再现)。
2、通过创作,使文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重点:使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用绘画的方法再现诗意,诗画结合相映成趣,画龙点睛,使古诗更易让人理解更具生命力。
难点:领会、吃透诗意,将诗境巧妙地化为画面,在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准备:1、学生寻找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熟悉的古诗。
2、教师挑选五、六年级已学过的古诗备用(并作设计草稿)。
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中古诗配画范例,分析诗情画意的密切联系,导入课题。
2.设问:课本的古诗配画范例,如果让你来配画,你会如何处理画面?
3.学生朗读自己选择的古诗,并讲讲自己配画的设想,加以鼓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建议(多让几个学生读、讲)以启发大多数同学的想象、思维。
4.讲解学生已学过的古诗意境,启发性提出自己配画设想,进一步启发学生。
5.提出古诗配画的要求:理解古诗、发挥想象,先构草图,逐步完善、构图主次分明。
6.巡视指导,学生定稿。运用投影、欣赏。
7.上色指导,学生优秀作品赏析。
*穿插(3)之前,介绍赵佶掌管翰林院(画院)命题“深山藏古寺”考画师的画坛趣事。*赵佶,宋徽宗,宋朝第入代皇帝(1082---1135),政事昏庸腐败,却多才多艺,是杰出的书画家。
十、美好的童年(二教时)。
教学目标:
1、明确创作的意图,展开回忆,把在小学阶段最美好的情景描绘出来,亦作为留给母校的一份纪念。
2、学习选材、取材、提炼及表现主题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想象、灵感,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通过《美好的童年》创作,激励学生更加热爱、珍惜美好的生活,更加努力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难点:主题的确定,想象并描绘(构图),把美好的记忆表现在画面上。
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回忆美好童年中的点滴精彩片段。
教学过程;
1、欣赏、分析书中范画(儿童画),并让学生讲讲范画中的情景和自己童年生活中有趣的往事。
2、启发,引导学生构图的方法;
a、选择自己要画的内容,写出一个好的命题。
b、确定主题后,考虑选择哪些形象、什么方法去表现、突出主题。
c、画面构图、布局、环境衬托。
d、先将构思画成草图,逐步完善。
e、修整后定稿,上色完成。
3、学生(选几个)讲讲自己的美好回忆,构图的打算。学生画草图。
巡视、启发、建议、指导学生作画。
讲评学生典型草稿,启发大多数。
4、学生修改、定稿、上色。巡视指导。
5、学生优秀作品展示、评析(投影展示、评讲)。
*上色,可另安排一节课,以求创作高质量。
十一、版报设计(一教时)结合电脑小报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版板的设计知识,培养学生设计和动手出墙报、黑板报、手抄报等能力。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多观察、借鉴、设计一张版面或手抄报。
重点:学习版报设计方法,能根据主题内容设计出图文并茂、布局协调、相得盖彰的版面。难点;设计的版面美观大方,主题突出,文字工整规范,整体效果好,生动活泼,引人注目。课前准备;版报设计、题头题花等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范例及资料,分析设计思想、引发学生学习、创作兴趣。
2、设问:
a、报头图案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图案简洁,与主题内容相统一。
b、版面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力求主次分明、美观醒目、活泼生动、色彩协调。
c、版面设计如何安排?
刊头图案、刊名;各栏的小标题和文字所占位置(面积)安排计算;配上与各题材相配的插图、花边使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d、版面设计采用哪些版式?
(1)对称式(2)均衡式。
e、版面的文字要求是什么?
标题----字略大、采用美术字。
正文-----书写工整、大小统一(整版正文部分)。
3、通过学习,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体会-----对照班级黑。
板报,校内外各种版报。
4、小结,提出设计作业------设计一张手抄报。学生开始在作业本上作版面设计小样,巡视指导。
5、评析学生设计稿。
江西版六年级美术的全册教案篇十八
1、会用大小不同的椭圆形和半圆形画出蘑菇的基本形状。
2、学习使用多种颜色来装饰蘑菇。
3、掌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色彩均匀的涂色技巧。
小兔头像、蘑菇图片,范画、画纸、油画棒。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一边出示小兔头像,一边说:今天小白兔早早起床,拿了一只篮子要到树林里去它边走边唱,非常高兴,因为它要到树林里采它最喜欢吃的蘑菇。终于来到了树林,可这时太阳公公却躲起来了,还下起了毛毛雨,小白兔没带雨伞,怎么办呢?你猜猜小白兔想到了什么办法来避雨吗?(幼儿自由议论)。
二、教师示范作画。
1、出示范画:我们一起来看看蘑菇长什么样子的?怎么画呢?(幼儿观察后自由讨论)。
2、教师请幼儿说说,总结画蘑菇的方法,创编成儿歌的形式(ppt出示):圆圆的,扁扁的,像房子,像花伞,一个个,地上长,小白兔,真喜欢。
3、幼儿跟读儿歌。
4、教师边念儿歌示范画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蘑菇:先画椭圆形或半圆形的蘑菇顶,在蘑菇顶中间底下画上蘑菇柄,然后在蘑菇顶上画上不同颜色的小圆点或者斜纹作装饰,最后给蘑菇涂上漂亮的颜色(教师示范时,强调涂色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色彩均匀)。
5、带领幼儿边说边画: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边读儿歌边画蘑菇。(书空练习)。
三、幼儿作画,教室巡回指导。
1、发放画纸和油画棒,鼓励幼儿大胆落笔,画出大小不同的蘑菇,并提醒幼儿作画时注意顶和柄的衔接。
2、会用多种颜色给蘑菇画上漂亮的花纹。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画好蘑菇顶,并鼓励孩子自己模仿作画。
四、讲评作品。
1、收拾作画工具(请幼儿自行将油画棒收拾好,摆放到指定位置)。
2、老师对幼儿的作品做适当的点评:表扬画得又多又漂亮的小朋友,对能力稍差的幼儿的作品多作鼓励。
江西版六年级美术的全册教案篇十九
《花卉装饰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教版)第14册第3课,本课的设计以“花”的造型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通过大胆畅想和表现的方法,采用概括、归纳和夸张的手法,设计绘制出美丽的花卉装饰画。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多角度认识和变形生活中的事物,美化生活空间。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一方面他们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有相对优势。通过观察和引导,能够对事物本质特征有一定认识。能够独立思维和完成一定的任务。
通过播放花卉幻灯片,引起学生对花卉装饰画的兴趣,以视频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究花卉装饰画的特点和形式,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花卉装饰画。
1.知识与技能:能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知道花卉装饰画的一些基本手法,例如:概括、归纳和夸张。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自己设计、绘制的装饰画,美化生活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大胆畅想和表现,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运用装饰画的基本手法对花卉进行取舍、夸张和变形。
尝试用夸张、变形、手法设计花卉装饰画。
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花卉图案。
学具准备:铅笔、水粉颜色、水粉笔等色彩用具、花纸。
作为老师,不仅仅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更进一步的拓展课本内容,把所教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充分活动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叫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究——欣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作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我还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叫学生了解,发现花卉装饰画在生活中的运用之后,在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枯燥的凌驾于情感之上了,就会生动地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体现了教材的一种人文精神。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能过比较深入地挖掘生活中与花卉有关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还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