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一世界个人读后感(汇总15篇)
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某本书籍、文章或其他文学作品后,对所读内容的思考和感受的一种记录和表达,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所读作品,还可以促使读者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成长。读后感可以是对作品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评论和评价,也可以是作者触发的思考和启示。读后感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不被他人评论和评价左右。下面是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读后感案例,欢迎大家进行借鉴和参考。
一问一世界个人读后感篇一
《一问一世界》作者杨澜、朱冰。初读之下,我认为是一本值得读的书,由于周末刚买,书还没读完,先谈此书外观设计。
书名:书封面、封底实际颜色皆为藏青色,与上图稍有出入,由于藏青色和暖色调的底子不容易突出书名,所以书名处用亮色材质划出领域,其领域为斜方形,书名位于此内。
封面:封面杨澜面部为暖红色,着纯白色衣服,且衣服具有明显的光影变化,丰富而不呆板,衣领飘飘往右下而去。衣服上之配饰颜色介于白色和暖灰色之间,亮度为高亮。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杨澜如作品一样至于封面。杨澜神态做低头沉思状,仿佛在对提什么问题在做最后思考、又或是回想往事、又或是低位进入人生思考,如做抬头状则味道全无。总之杨澜神态给人些许动感,其双目与麦克风有所联系。
纯黑色麦克风位于封面三分之一黄金分割处,乃人物职业象征物,且更增加人物神态动感,杨澜之如漆双眼、黑色麦克风和白色飘飘衣领构成隐约三角形,封面有所动感且稳定。不是杨澜低头就是低调而是她的心放低了。此封面设计胜于《凭海凌风》远亦,《凭海凌风》望文生义与设计封面,一女抬头远眺,衣服飘飘,全是英姿勃发之色,那时杨澜冲劲有余而思想稍稚嫩。而此时小中见大,一封面而知杨澜渐渐成熟。
封底:人物作退出采访状,着黑色礼物,持白色麦克风。此时杨澜之低头与封面之低头,境界不同,可全凭个人感觉遐想。晚礼服下摆极长,增加人物大剪影的感觉,与封面的人物比,其人物形象略显呆板,其原因之一在于人物的眼睛呆板了且无对话构图关系。
问答设计:书名为《一问一世界》,杨澜知性,当然不会认为自己知道全世界,她本意乃以“一”代替一切之问题,乃以“世界”代替被采访人和采访人的内心世界。封底对“一问一世界”做注脚式发言,正所谓有始有终。
书内仍为暖色调,字体、留边适中,图片为暖色。书的关键部分到,书序撰写的好,但目录稍嫌不够简洁明了,这样也许可以给阅读增加情趣,但对我这样热衷获取信息量的人并不特别适合。
整个书的设计,符合时尚标准,设计精细,不错。我个人建议,此书给我一种雕琢感,一种镜头感,杨澜始终放不下镜头感,未免美中不足。《凭海凌风》的设计不好,但那时杨澜人物形象稍有英姿勃勃的感觉,此时杨澜镜头感太强烈,我不知道真实你是什么样子。
自然界之风雨之美就是美,完全不必解释和说明!所有对美的解释和说明多片面和局部。希望杨澜下一步书的设计能从雕琢之美达到自然之美的水准。
一问一世界个人读后感篇二
《一个问题一个世界》是江苏人民出版社于2011年4月1日出版的一本书。作者是杨澜。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很喜欢杨澜在开篇的一段话:当你为了一个理想去奋斗,而且经历过挫折的时候,我认为你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会更深一步……是的,这是人生非常宝贵的财富,一个人经历过很大的欢喜,也经历过很大的挫折,但是他还是能够站起来,重新回到要做的事情上来,我觉得这是对一个人很大的考验,我体会很深。
《一问一世界》是杨澜入行20年的传记作品,立体展现杨澜20年非常媒体生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杨澜和杨澜眼中的时代真相。在本书中,杨澜回顾了自己从1990年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她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李光耀、韦尔奇等高端人物的交往秘辛,她如何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潇洒地转换,她对“赢”的重新理解和体悟,她的20年非常媒体生涯和她眼中的传媒江湖……真实呈现她的“阳光二十载”。与电视偶然结缘、离开央视、出国留学、创办阳光卫视、《杨澜访谈录》、申奥形象大使……杨澜对自己20年媒体人生的审视与展望。以提问为生的她,对“赢”有了新的感悟,对“女性”有了理性的界定,对“问”有了执著的回归。
书中摘录了很多杨澜采访成功人士后的真实感触,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不愿言及的心痛,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她对真实人性的探求。书中还有很多对传媒行业的回顾和对前景的展望,浅读几章节就有如此多的感慨,我想这本书还是值得去品读的。
杨澜确实是一位传奇女士,她是一位融合了东西方知性美的女性,她用她的人文观看待世界,发掘人性的真善美。我之所以钦佩她,不是因为她华丽的成功,而是因为她一路走来,面对人生的态度,还有应对各种问题的灵活应变,在适当的时候懂得选择。她所获得的一切不是靠运气,而是她朝着坚定目标,不懈地努力获得的。
不管你走上了哪条职业大路,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心,只要认定了就不要在行动的时候后悔,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豁达的心态是享受追梦的静心剂。喜欢杨澜,喜欢她的独特气质与魅力。
《一问一世界》是有杨澜和朱冰著作的,但其中收录的多是杨澜的经历与成长。我关注杨澜时她已经离开凤凰台,在上海台工作。但是从几年前的“杨澜访谈录”,到现在的“天下女人”,她用人文观看待世界,发掘人性的真善美,无时无刻不散发出一名成熟女性的魅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更加了解了杨澜传奇的一生,更从中学习到了一名成功女性背后所要付出的努力。
一、懂得选择,懂得放弃,选择了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1994年,杨澜放弃了红极一时“正大综艺”,选择了远渡重洋去哥伦比亚大学进修。而正是这一次再度学习的经历,为她之后的主持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她在面对希拉里、克林顿这些站在世界之巅的人时能够从容应对。现在的我们,何尝不是常常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我们要做的就是即使再难也要自己做出选择,学会放弃;否则,拖沓到要别人帮我们抉择时,不管结果是什么都是痛苦的。只有做出自己的选择,然后尽力去做好当下的事,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当。
二、一切都不会是偶然发生,功课很重要。一个好的主持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要有话题,有问题。细心挖掘被采访者的每一个故事,用共鸣感烘托气氛,在遇到尴尬问题时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耐心回答。同样我们需要真诚对人,在言语对话之间就能增加情感交流。杨澜在访问世界级名人时,时常放弃手稿,顺着对方的思路问下去。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不用自己的条条框框约束别人,发展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三、团队的力量十分重要。在“杨澜访谈录”上海工作室成立之初,正因为有曹景行等一行人,先进的思想,优良的策划,才能让结合了东西方知性美的杨澜在浦江之边尽情绽放。在一个团队之总,可能抛头露面受尽鲜花与掌声的只有一小部分人,然而荣誉并不是第一位的,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用自己的能力去成就事业,才是最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的。承认别人的贡献,接受别人的监督,“1+12”的效应是在和谐的合作氛围下才能达到的。谨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轻松。
杨澜是一位值得每一个想成为睿智优雅的女性的人学习的榜样,《一问一世界》更是一本值得我再三阅读与学习的书。
断断续续的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略读了杨澜出道二十几年的首部自传性的《一问一世界》。讲述了杨澜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央视记者、主持人到如今一个成熟稳重的,可以轻松应对各种环境的记者、主持人。同时她也是以为企业家、慈善家。
杨澜采访过世界上许多许多成功的人,有巴菲特,比尔盖茨,这些我们熟悉的人,也许是他们影响了杨澜,文化影响了杨澜,同时也成就了杨澜!
杨澜对于自己的传媒文化事业有着狂热的追求。一路走来,杨澜从当初的青涩,到如今的稳重,可以说,每天,杨澜都在不断的吸取新的文化,每天都在不断的思考,可是始终如一的是她和她的“梦之队”共同打造的《杨澜访谈录》。追求精益求精的她对她的“梦之队”和《杨澜访谈录》有着极高的要求。高端、有品位是基础,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雷打不动的“杨澜精神”。在她的团队里,大家都是全力以赴的去工作,甚至这套访谈录已经远远超越了维持生计的工作,在“梦之队”里工作的每一个人,都热爱和追求着自己的事业,每一个人都在用心去工作,将自己融入自己的事业。同时,也是《杨澜访谈录》此生的追求!
杨澜对于事业的狂热追求已经超出了对于现实生活中可以用物质衡量的任何东西。
杨澜对于他的传媒事业来说,由于狂热的追求,她,毫无疑问是位佼佼者,更是中国传媒业的领军人物!正式由于对新闻事业的狂热追求,她,仿佛忘记了自己同时也是一名企业家,杨澜可以为自己的采访不惜一切的金钱来制作一期节目,高端、有品位已经烙如人心。为此,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杨澜,也仅仅是一个对自己的新闻传媒有着狂热追求的女人,对于商场上的“低成本高回报”这一类术语是模糊的。我们也可以说她更本不在乎钱,因为对于一个记者来说,“某种意义上,世界是用来问的……”
杨澜,也仅仅是个女人,一位母亲。杨澜的工作繁忙,可是杨澜可以很好的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她回到家,能和女儿一起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在儿子的钢琴课上,是到勤率最高的家长,杨澜可以说把工作和家庭协调到了极致。
下面,是书中我喜欢的几句话,希望与大家分享:
1、真正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做了多大的官,而是有一天出去这一切身份的时候,还有人在你身边对你微笑。
2、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
3、当我们回首历史,我们要问“为什么”,当我们面向问来,我们要问“为什么不”。
4、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
5、所谓远见,即洞察力,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掌握和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它是某种稀缺资源,不是因为它要求当事人有多聪明,而在于能否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决定。
6、真相,就在你不断突破偏见而最终掌握的背景之中。
7、明日的创建,今日的改变。
一问一世界个人读后感篇三
《一问一世界》是有杨澜和朱冰著作的,但其中收录的多是杨澜的经历与成长。我关注杨澜时她已经离开凤凰台,在上海台工作。但是从几年前的“杨澜访谈录”,到现在的“天下女人”,她用人文观看待世界,发掘人性的真善美,无时无刻不散发出一名成熟女性的魅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更加了解了杨澜传奇的一生,更从中学习到了一名成功女性背后所要付出的努力。
1994年,杨澜放弃了红极一时“正大综艺”,选择了远渡重洋去哥伦比亚大学进修。而正是这一次再度学习的经历,为她之后的主持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她在面对希拉里、克林顿这些站在世界之巅的人时能够从容应对。现在的我们,何尝不是常常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我们要做的就是即使再难也要自己做出选择,学会放弃;否则,拖沓到要别人帮我们抉择时,不管结果是什么都是痛苦的。只有做出自己的选择,然后尽力去做好当下的事,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当。
一个好的主持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要有话题,有问题。细心挖掘被采访者的每一个故事,用共鸣感烘托气氛,在遇到尴尬问题时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耐心回答。同样我们需要真诚对人,在言语对话之间就能增加情感交流。杨澜在访问世界级名人时,时常放弃手稿,顺着对方的思路问下去。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不用自己的条条框框约束别人,发展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在“杨澜访谈录”上海工作室成立之初,正因为有曹景行等一行人,先进的思想,优良的策划,才能让结合了东西方知性美的杨澜在浦江之边尽情绽放。在一个团队之总,可能抛头露面受尽鲜花与掌声的只有一小部分人,然而荣誉并不是第一位的,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用自己的能力去成就事业,才是最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的。承认别人的贡献,接受别人的监督,“1+12”的效应是在和谐的合作氛围下才能达到的。谨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轻松。
杨澜是一位值得每一个想成为睿智优雅的女性的人学习的榜样,《一问一世界》更是一本值得我再三阅读与学习的书。
一问一世界个人读后感篇四
近些日子终于把妮子学姐的《一问一世界》看完了,由于自己一直很懒惰,经常性捡了西瓜丢了芝麻式的学习,导致对很多学科知识真的不够透彻,以后要像杨晓哲学习,看完一本书,必须要总结。这个好习惯,慢慢养成。一直都很欣赏杨澜,对于这本书,发表下个人看法,初略浅谈,如果有误,还望海涵。
对于杨澜来说,某种意义上,世界是用来问的……在这本书中,杨澜将告诉你——她从1990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李光耀等高端传奇人物的交往,又如何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潇洒地转换,以及对“赢”的重新理解和体悟,20年的媒体生活。
生活大致平静,心中总有波澜。作为一名中国女性,她是一名出色的ceo,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是一个好妻子,更是一个好女儿,好媳妇,还是孩子的好妈妈。我欣赏,欣赏她在工作出色的同时把家庭经营得如此温馨和谐,采访了数百位世界政要和各界风云人物的同时还的中国公益慈善大使,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以历史为主题的卫星频道的同时担任北京申奥形象大使和上海世博会形象大使。这一系列的头衔,不得不说,她很厉害,很优秀,以至于是我,甚至更多女孩学习的榜样。
这本书总共包括六个问题,他们基本涵盖了访谈嘉宾集中的若干领域:国际政治,商业,文化,娱乐,女界,体育,这一个个问题,,串联着深刻的印象,成为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们共同的记忆。一直都觉得,交际也是一门艺术,谈吐更是这门艺术的灵魂。如何把自己的知识更好的告诉给更多人,这需要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内化以及睿智的判断与选择,好比教育,更像教师,这引起的的一个反思,如何做个有特色的老师?如何在保持自己个性风格的同时又能兼顾到学习对你的热爱与尊敬?如何把课本上的知识像陈鹤琴老先生说的“活教育”一样引出来?特别是西部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国家及领导又如何出谋划策做到东西部统一?真教育,好教育,活教师是陶行知老先生一生的教育追求,我们应该思考,学习,更应该行动。
一直在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类对于自我和世界的认知,似乎一直在发问。有时候,人的好奇心,无药可救。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一问一世界个人读后感篇五
这是杨澜的第二本书,第一本书是在浦东机场候机的时候买的《世界很大幸好有你》,一路读完,觉得甚是有缘,于是再次买了这本《一问一世界》。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说要做自己,要独立要有思想有价值,而这个社会是否又给了你们这样的环境去思考,“人的期待就是自己牢笼”。
杨澜22岁进入央视《正大综艺》。
26岁赴美读研,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及公共事务学院,获国际事务硕士学位。
30岁开创中国电视第一个深度高端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截至20xx年已访问过全球700余位人物,在全球华语观众中具有较高美誉度。
31岁担任阳光文化影视公司董事局主席,创建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卫星频道—阳光卫视。
20xx年应邀出任北京申办奥运会的形象大使,代表中国做申奥陈述,后参与主持20xx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
这是杨澜的简略的人生经历,对照自己的年龄,我们还处于什么阶段,她却已经在做什么了。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说过:“真正的元件就是透过迷乱的现实看到未来世界的模样。”我的感悟是,通过阅读不同的人物传记,感受经历不同的人生,从过去的基石踏入未来。
一问一世界个人读后感篇六
《一问一世界》是杨澜入行20年,也是《杨澜访谈录》10周年时创作的。这是一本名人传记,立体地展现了杨澜20年媒体生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杨澜和杨澜眼中的时代真相;它又是一本散文集,描述了杨澜20载收获的人生智慧与职场风雨,透过文字的背景凸现出一个成熟女人的生命成长历程。
整本书是将三件事交织一起展开写作的。第一件事是杨澜本人从事电视行业的心路历程;第二件事是《杨澜访谈录》节目团队的组建、人员分工配合和团队成员做节目所付出的辛酸和努力;第三件事是与这些被采访的“大佬”过招,杨澜以及她的团队如何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何对嘉宾巧妙的提问,如何精益求精的创造这个有价值的节目。从杨澜20年的职业生涯,我看到的这个社会的变化以及他们那一代人看问题的角度。
在这本书中,我相信幸福靠运气,但更要靠能力:梦想的能力、创造的能力、感受的能力和分享的能力。总之三个字:幸福力。在世俗的眼中,女人无法兼顾两方,最终只能选择其中一样,或是美满的婚姻,或者是出色的事业。但是杨澜说,她要的幸福是丰富而有价值的生命。她不曾为事业牺牲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却最终收获了所有令人艳羡的美好。我更愿意相信,充满爱与温暖的情感世界,是通往成功最好的桥梁。
懂得选择,懂得放弃,选择了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现在的我们,何尝不是常常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我们要做的就是即使再难也要自己做出选择,学会放弃;否则,拖沓到要别人帮我们抉择时,不管结果是什么都是痛苦的。只有做出自己的选择,然后尽力去做好当下的事,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当。
喜欢这本书,喜欢与每一位大师对话,探寻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辛酸与坎坷,感悟人性的闪光。巴菲特的慷慨解囊,王光美的豁达宽容,基辛格的儒雅智慧。不过,我更享受与杨澜一起成长的过程。英雄都是以集体的形式出现的,她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制作团队,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造就了《杨澜访谈录》的常开不败。
佛学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朵花,一片叶,充满了这个世界的信息,再渺小的个体也能折射出宇宙的大义。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人。作为独特的自己,要永远保持着一份勇气和坚持。世界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比进入他人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打开你自己的世界。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一问一世界个人读后感篇七
阅读后的感觉是指通过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文章、几句名言和一段音乐所写的文章。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彼得·巴菲特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好奇心。杨澜说“我的好奇心无可救药。”这本《一问一世界》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围绕杨澜主持的《杨澜访谈录》而展开叙述,中间穿插着杨澜自己的工作变动、生活感悟以及一系列的见闻。
在所有的主持人中,当然杨澜更愿意自己定位为一个记者。杨澜是我最喜欢的女性之一,淡定大气,知性广博。杨澜说“睿智,有时不在于为别人指点了多少选择,而在于能否在恰当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正确的选择。”诚如当年她辞去央视《正大综艺》栏目主持人,奔赴哥伦比亚大学重新就读,结束回来与东方卫视的合作,继而是阳光传媒创建、转手卖给更好的人,选择公益,坚持做高端的访谈,这样的选择也许是早先注定,也许就是杨澜睿智的体现。
《杨澜访谈录》中的被采访者大多数是政界、商界等精英,时间特别宝贵,而且时间也是机密,不允许你随便乱问,因此整个团队的前期工作中对于问题的设计是相当精到。如果在我们预设课堂教学的时候,也能够把有限的40分钟看得相当宝贵,站在学生的角度和教材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而展开提问,那么课堂有效度会更高,学生也会真正是主人。
忽然想到上学期期末试卷中最后让学生提问的事。现在我们的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提问的质量真的让人大跌眼镜。也许是学生对于试卷中提问的考试类型还不适应,但主要还是一个意识能力的问题。学生会这样,那主要的问题当然应该落在整个教育导向上。“好奇”是保持学习的兴趣源泉,因为好奇,所以会提问。一问一世界,对于一个普通的教学者来说,一问一课堂,好好问,好好答。
很喜欢杨澜在开篇的一段话:当你为了一个理想去奋斗,而且经历过挫折的时候,我认为你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会更深一步……是的,这是人生非常宝贵的财富,一个人经历过很大的欢喜,也经历过很大的挫折,但是他还是能够站起来,重新回到要做的事情上来,我觉得这是对一个人很大的考验,我体会很深。
《一问一世界》是杨澜入行20年的传记作品,立体展现杨澜20年非常媒体生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杨澜和杨澜眼中的时代真相。在本书中,杨澜回顾了自己从1990年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她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李光耀、韦尔奇等高端人物的交往秘辛,她如何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潇洒地转换,她对“赢”的重新理解和体悟,她的20年非常媒体生涯和她眼中的传媒江湖……真实呈现她的“阳光二十载”。与电视偶然结缘、离开央视、出国留学、创办阳光卫视、《杨澜访谈录》、申奥形象大使……杨澜对自己20年媒体人生的审视与展望。以提问为生的她,对“赢”有了新的感悟,对“女性”有了理性的界定,对“问”有了执著的回归。
书中摘录了很多杨澜采访成功人士后的真实感触,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不愿言及的心痛,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她对真实人性的探求。书中还有很多对传媒行业的回顾和对前景的展望,浅读几章节就有如此多的感慨,我想这本书还是值得去品读的。
杨澜确实是一位传奇女士,她是一位融合了东西方知性美的女性,她用她的人文观看待世界,发掘人性的真善美。我之所以钦佩她,不是因为她华丽的成功,而是因为她一路走来,面对人生的态度,还有应对各种问题的灵活应变,在适当的时候懂得选择。她所获得的一切不是靠运气,而是她朝着坚定目标,不懈地努力获得的。
不管你走上了哪条职业大路,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心,只要认定了就不要在行动的时候后悔,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豁达的心态是享受追梦的静心剂。喜欢杨澜,喜欢她的独特气质与魅力。
《一问一世界》是有杨澜和朱冰著作的,但其中收录的多是杨澜的经历与成长。我关注杨澜时她已经离开凤凰台,在上海台工作。但是从几年前的“杨澜访谈录”,到现在的“天下女人”,她用人文观看待世界,发掘人性的真善美,无时无刻不散发出一名成熟女性的魅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更加了解了杨澜传奇的一生,更从中学习到了一名成功女性背后所要付出的努力。
一、懂得选择,懂得放弃,选择了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1994年,杨澜放弃了红极一时“正大综艺”,选择了远渡重洋去哥伦比亚大学进修。而正是这一次再度学习的经历,为她之后的主持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她在面对希拉里、克林顿这些站在世界之巅的人时能够从容应对。现在的我们,何尝不是常常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我们要做的就是即使再难也要自己做出选择,学会放弃;否则,拖沓到要别人帮我们抉择时,不管结果是什么都是痛苦的。只有做出自己的选择,然后尽力去做好当下的事,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当。
二、一切都不会是偶然发生,功课很重要。一个好的主持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要有话题,有问题。细心挖掘被采访者的每一个故事,用共鸣感烘托气氛,在遇到尴尬问题时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耐心回答。同样我们需要真诚对人,在言语对话之间就能增加情感交流。杨澜在访问世界级名人时,时常放弃手稿,顺着对方的思路问下去。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不用自己的条条框框约束别人,发展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三、团队的力量十分重要。在“杨澜访谈录”上海工作室成立之初,正因为有曹景行等一行人,先进的思想,优良的策划,才能让结合了东西方知性美的杨澜在浦江之边尽情绽放。在一个团队之总,可能抛头露面受尽鲜花与掌声的只有一小部分人,然而荣誉并不是第一位的,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用自己的能力去成就事业,才是最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的。承认别人的贡献,接受别人的监督,“1+12”的效应是在和谐的合作氛围下才能达到的。谨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轻松。
杨澜是一位值得每一个想成为睿智优雅的女性的人学习的榜样,《一问一世界》更是一本值得我再三阅读与学习的书。
断断续续的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略读了杨澜出道二十几年的首部自传性的《一问一世界》。讲述了杨澜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央视记者、主持人到如今一个成熟稳重的,可以轻松应对各种环境的记者、主持人。同时她也是以为企业家、慈善家。
杨澜采访过世界上许多许多成功的人,有巴菲特,比尔盖茨,这些我们熟悉的人,也许是他们影响了杨澜,文化影响了杨澜,同时也成就了杨澜!
杨澜对于自己的传媒文化事业有着狂热的追求。一路走来,杨澜从当初的青涩,到如今的稳重,可以说,每天,杨澜都在不断的吸取新的文化,每天都在不断的思考,可是始终如一的是她和她的“梦之队”共同打造的《杨澜访谈录》。追求精益求精的她对她的“梦之队”和《杨澜访谈录》有着极高的要求。高端、有品位是基础,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雷打不动的“杨澜精神”。在她的团队里,大家都是全力以赴的去工作,甚至这套访谈录已经远远超越了维持生计的工作,在“梦之队”里工作的每一个人,都热爱和追求着自己的事业,每一个人都在用心去工作,将自己融入自己的事业。同时,也是《杨澜访谈录》此生的追求!
杨澜对于事业的狂热追求已经超出了对于现实生活中可以用物质衡量的任何东西。
杨澜对于他的传媒事业来说,由于狂热的追求,她,毫无疑问是位佼佼者,更是中国传媒业的领军人物!正式由于对新闻事业的狂热追求,她,仿佛忘记了自己同时也是一名企业家,杨澜可以为自己的采访不惜一切的金钱来制作一期节目,高端、有品位已经烙如人心。为此,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杨澜,也仅仅是一个对自己的新闻传媒有着狂热追求的女人,对于商场上的“低成本高回报”这一类术语是模糊的。我们也可以说她更本不在乎钱,因为对于一个记者来说,“某种意义上,世界是用来问的……”
杨澜,也仅仅是个女人,一位母亲。杨澜的工作繁忙,可是杨澜可以很好的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她回到家,能和女儿一起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在儿子的钢琴课上,是到勤率最高的家长,杨澜可以说把工作和家庭协调到了极致。
下面,是书中我喜欢的几句话,希望与大家分享:
1、真正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做了多大的官,而是有一天出去这一切身份的时候,还有人在你身边对你微笑。
2、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
3、当我们回首历史,我们要问“为什么”,当我们面向问来,我们要问“为什么不”。
4、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
5、所谓远见,即洞察力,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掌握和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它是某种稀缺资源,不是因为它要求当事人有多聪明,而在于能否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决定。
6、真相,就在你不断突破偏见而最终掌握的背景之中。
7、明日的创建,今日的改变。
用了整整一个星期,略读了杨澜出道20年的首部自传性的《一问一世界》。讲述了杨澜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央视记者、主持人到如今一个成熟稳重的,可以轻松应对各种环境的记者、主持人。同时他也是以为企业家、慈善家。
杨澜对于自己的传媒文化事业有着狂热的追求。一路走来,杨澜从当初的青涩,到如今的稳重,可以说,每天,杨澜都在不断的吸取新的文化,每天都在不断的思考,可是始终如一的是她和她的“梦之队”共同打造的《杨澜访谈录》。追求精益求精的她对她的“梦之队”和《杨澜访谈录》有着极高的要求。高端、有品位是基础,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雷打不动的“杨澜精神”。在她的团队里,大家都是全力以赴的去工作,甚至这套访谈录已经远远超越了维持生计的工作,在“梦之队”里工作的每一个人,都热爱和追求着自己的事业,每一个人都在用心去工作,将自己融入自己的事业。同时,也是《杨澜访谈录》此生的追求!
杨澜对于事业的狂热追求已经超出了对于现实生活中可以用物质衡量的任何东西。
杨澜对于他的传媒事业来说,由于狂热的追求,她,毫无疑问是位佼佼者,更是中国传媒业的领军人物!正式由于对新闻事业的狂热追求,她,仿佛忘记了自己同时也是一名企业家,杨澜可以为自己的采访不惜一切的金钱来制作一期节目,高端、有品位已经烙如人心。为此,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杨澜,也仅仅是一个对自己的新闻传媒有着狂热追求的女人,对于商场上的“低成本高回报”这一类术语是模糊的。我们也可以说她更本不在乎钱,因为对于一个记者来说,“某种意义上,世界是用来问的……”
杨澜采访过世界上许多许多成功的人,有巴菲特,比尔盖茨,这些我们熟悉的人,也许是他们影响了杨澜,文化影响了杨澜,同时也成就了杨澜!
杨澜,也仅仅是个女人,一位母亲。杨澜的工作繁忙,可是杨澜可以很好的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她回到家,能和女儿一起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在儿子的钢琴课上,是到勤率最高的家长,杨澜可以说把工作和家庭协调到了极致。
《一问一世界》是有杨澜和朱冰著作的,但其中收录的多是杨澜的经历与成长。我关注杨澜时她已经离开凤凰台,在上海台工作。但是从几年前的“杨澜访谈录”,到现在的“天下女人”,她用人文观看待世界,发掘人性的真善美,无时无刻不散发出一名成熟女性的魅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更加了解了杨澜传奇的一生,更从中学习到了一名成功女性背后所要付出的努力。
1994年,杨澜放弃了红极一时“正大综艺”,选择了远渡重洋去哥伦比亚大学进修。而正是这一次再度学习的经历,为她之后的主持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她在面对希拉里、克林顿这些站在世界之巅的人时能够从容应对。现在的我们,何尝不是常常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我们要做的就是即使再难也要自己做出选择,学会放弃;否则,拖沓到要别人帮我们抉择时,不管结果是什么都是痛苦的。只有做出自己的选择,然后尽力去做好当下的事,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当。
一个好的主持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要有话题,有问题。细心挖掘被采访者的每一个故事,用共鸣感烘托气氛,在遇到尴尬问题时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耐心回答。同样我们需要真诚对人,在言语对话之间就能增加情感交流。杨澜在访问世界级名人时,时常放弃手稿,顺着对方的思路问下去。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不用自己的条条框框约束别人,发展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在“杨澜访谈录”上海工作室成立之初,正因为有曹景行等一行人,先进的思想,优良的策划,才能让结合了东西方知性美的杨澜在浦江之边尽情绽放。在一个团队之总,可能抛头露面受尽鲜花与掌声的只有一小部分人,然而荣誉并不是第一位的,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用自己的能力去成就事业,才是最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的。承认别人的贡献,接受别人的监督,“1+12”的效应是在和谐的合作氛围下才能达到的。谨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轻松。
杨澜是一位值得每一个想成为睿智优雅的女性的人学习的榜样,《一问一世界》更是一本值得我再三阅读与学习的书。
一问一世界个人读后感篇八
最近,终于趁着假期,把之前买的《一问一世界》看完了,看完《一问一世界》后,我有了很多的启示和深思。
对于杨澜来说,某种意义上,世界是用来问的...在这本书中,杨澜将告诉你——她从1990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李光耀等高端传奇人物的交往,又如何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潇洒地转换,以及对“赢”的重新理解和体悟,20年的媒体生活。
生活大致平静,心中总有波澜。作为一名中国女性,她是一名出色的ceo,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是一个好妻子,更是一个好女儿,好媳妇,还是孩子的好妈妈...我欣赏,欣赏她在工作出色的同时把家庭经营得如此温馨和谐,采访了数百位世界政要和各界风云人物的同时还的中国公益慈善大使,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以历史为主题的卫星频道的同时担任北京申奥形象大使和上海世博会形象大使...这一系列的头衔,不得不说,她很厉害,很优秀,以至于是我,甚至更多女孩学习的榜样。
这本书总共包括六个问题,他们基本涵盖了访谈嘉宾集中的若干领域:国际政治,商业,文化,娱乐,女界,体育,这一个个问题,串联着深刻的印象,成为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们共同的记忆。一直都觉得,交际也是一门艺术,谈吐更是这门艺术的灵魂。如何把自己的知识更好的告诉给更多人,这需要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内化以及睿智的判断与选择,好比教育,更像教师,这引起的的一个反思,如何做个有特色的老师?如何在保持自己个性风格的同时又能兼顾到学习对你的热爱与尊敬?如何把课本上的知识像陈鹤琴老先生说的“活教育”一样引出来?特别是西部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国家及领导又如何出谋划策做到东西部统一?真教育,好教育,活教师是陶行知老先生一生的教育追求,我们应该思考,学习,更应该行动。
一直在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类对于自我和世界的认知,似乎一直在发问。有时候,人的好奇心,无药可救。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一问一世界》是一本好书,问出了人的本性,问出了这个世界的道理。
一问一世界个人读后感篇九
暑假中在新华书店逛了逛,看到了摆在书店中心书架上最明显位置的这本《一问一世界》。作者的是名字是杨澜和朱冰,前者是比较吸引我的,但,关于杨澜,我都知道些什么呢?知道她曾创立自己的阳光卫视,知道她为申奥付出了很多还担任“申奥大使”,知道她是湖南卫视《天下女生》和《杨澜访谈录》的主持人,当然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这本书中引用她做主持人请别人回答的6个问题,现由杨澜本人回顾总结她入行20年的风雨历程。细细品味这6个问题,“你真的那么有远见吗?你不想赢吗?谁能在石头上睡觉?为什么总问女生这个问题?奥运能够是件很浪漫的事吗?你是否曾站在空空的舞台?”不难发现这些问题很有价值,杨澜总能透过自己的思考来向别人发问,而这些都是世界级的“高端”人物。或许她并没有这个机会和各个国家的总统、政要来交流,但是应对人生的转折,她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1986年至1990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系。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她很幸运的被中央电视台辛少英选中去主持《正大综艺》。正是在杨澜自我说时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给辛少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杨澜很顺利透过层层考试走上了《正大综艺》的舞台。1994年,放下主持红极一时的《正大综艺》,杨澜赴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学院主修国际传媒。对于她放下主持的工作赴哥伦比亚大学继续学习这一事令我敬佩,我认为当时她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为了不轻易满足她选取继续出国深造。她的这个举动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回想我小时候的上学时代,好像个性的顺利,从小学、初中到教育学院并没有遇到很大的挫折,一向都个性的顺,而且我又是爸妈眼中的乖乖女。从小开始,我也在朝着我心中的梦想一步一步的前进。
待她学业完成时她在犹豫自己是去还是留,当时杨澜毅然决定要回国,正因她去意已决。回国后她给丈夫说了自己的梦想,也是丈夫一向支持她并为他完成她的梦想:建立中国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卫星频道——阳光卫视。刚开始的建立个性的艰难,正因人手、资金等问题磕磕绊绊,但是杨澜能够和丈夫一齐共同应对并和其他朋友并肩作战将自己主办的阳光卫视做的风生水起。其实,人生的道路并不平坦,关键是当你遇到某些困难时自己的心态以及应对这些困难时解决问题的方法。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就会找根本原因、分析原因最后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能我个人的一些想法还不够成熟,但在朋友、同事、爸妈的帮忙下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以后的几年杨澜做着自己喜爱的事情,在家庭和事业上双丰收。她荣升当了妈妈,自己主办的阳光卫视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之后的种种原因致使杨澜不得不把阳光卫视转让出去,就像自己的孩子要送给别人养育那么不舍。但是她并没有把这当做终点而是把自己的金牌节目《杨澜访谈录》保留下来,透过自己的发奋和团队的力量把这档节目力求做到完美、极致。整本书前面的三分之一都在讲杨澜是如何组织来自四面八方的那些优秀的制片人、策划、编导等。杨澜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透过她的真心邀请、热情的关心照顾,使得他们的团队充满了爱的力量。当她透过个人魅力将能用的优秀人才都安排得当时,她也在为自己的支持生涯积累经验,收获果实。她是中国首届支持人“金话筒奖”的获得者。这和她的发奋、付出是分不开的,书中的好几个片段都在讲杨澜在赶往某地路途中的飞机、高铁、汽车上还在认真、专注的看着关于访谈人的密密麻麻的资料、故事。她的敬业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虽然有时我有些偷懒,但我坚信杨澜的专注会一向激励着我,在我偷懒时想想她的付出,我会内疚。
透过她对世界政要和各界风云人物的访问,我们能够清楚的记得杨澜专注的眼神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作为中西交流的桥梁枢纽,杨澜不仅仅展示了个人魅力,还向西方各国展示了来自东方中国的文化。最近几年也一向在关注杨澜,作为主持人的她,还荣获过国家公益慈善领域的最高奖项——中华慈善奖。她在那么忙碌的工作中还不忘献出自己的爱心一向做着慈善,去汶川慰问心灵受伤的孩子们,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她还是我的好榜样。
杨澜身上的美丽、优雅的气质,工作中发奋拼搏进取的上进心以及她兢兢业业、踏实诚恳的敬业精神将一向激励着我朝向我的目标迈进。记得最后一次在电视上看见她是她主持的某个颁奖礼,沙哑的声音、美丽的容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超负荷的工作肯定很累,期望杨澜能够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保护好自己的嗓子,美丽快乐将伴随她到永远。
一问一世界个人读后感篇十
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世界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比进入他人世界更重要的,是打开你自己的世界。
这是非大智慧和大勇气所不能达到的,而杨澜这个奇女子做到了,想来上天一定是有冥冥的安排,有些人来到这个世上注定需承担推动社会发展的大任。和十年前她的《凭海凌风》中带有少年狂傲的文字相比,十年后的《一问一世界》的整个语境平和大气了很多,虽有不同的小故事及穿插的感悟组成,但前后的衔接如此巧妙,足以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她的心路历程和成长艰辛。看完后除了敬佩,还带有一丝羡慕,原来能做自己,能为自己的理想做事是一件那么痛并快乐着的事。她个人的信仰,她所带领团队的共同理想,《杨澜访谈录》所有人员的敬职敬业,他们真的可以在杨澜为主心骨的“绳索”中拧在一起,不问名利,不问得失,不问职级地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如大家庭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纯粹地为了一个节目而工作和奉献。
合上书的瞬间,竟有一丝失落,像送走了一位老朋友,又像离开了一个大家庭。突然有一种想加入他们的冲动,能有自己的理想,并且能和与自己有共同理想的人们一起工作,那真的像谈恋爱般的工作了,夫复何求?我生活的现实似乎离他们很远,很想追逐他们,却又遥不可及,顿然有一种无所依靠,没有思想,只是为了生活而工作的行尸走肉之感。也许他们的人生才有意义,而我的只是苍白和无奈的不快乐。
后转念一想,书中曾语: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条,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还在路上。杨澜写这本书的初衷并不是想让我们成为像她采访的人,或者她自己那么成功才算有意义,也不是想让我们都加入她的团队才算真正的工作,她应该是想传递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正能鼓舞形形色色的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虽有崎岖,虽不完美,但每天都知道自己所做的是为了什么。诚然,人生没有到达杨澜的高度,没有加入这样的团队,确实有遗憾,但有时遗憾就如同远方的曙光,代表着希望和方向,指引着人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脚下或许满是泥泞,但身体却在无限接近。
几乎是一气呵成地看完了杨澜的《一问一世界》,与其说是一本名人传记,我更愿意把他看做一本心灵读本。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浮躁社会,如果觉得赚钱养家是一件很难,很辛苦的事情,那么错了,这个世界上比赚钱更辛苦更难的是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论遇到什么风雨,都不放弃,并且能和现实社会相融合,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杨澜在这本书中开宗明义地写道,我们生活在一个渴望成功的时代,我也想成功,我也想证明自己。我跑遍了世界各地去寻找那些成功的人,然后去问他们有没有成功的秘诀。渐渐地,我对成功有了质疑。到底什么算是成功?更成功又怎样?我们的社会是不是患了“成功综合征”?为了“成功”,我们常常忘记自己的初衷和内心真正的渴望。为了“成功”,我们忽略了路边的风景,忽略了身边的人。我们能不能停下脚步,给他们一个微笑,给他们一个拥抱?杨澜说,我曾接到一个短信:真正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或者做了多高的官,而是有一天你除去这一切的时候,还有人愿意在你身边对你微笑。
一问一世界个人读后感篇十一
杨澜的采访生涯,如果用一个字来概况,就是“问”。在她的传记作品《一问一世界》中,她用自己20年的奋斗历程,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对梦想坚定执着的女人的勇气与智慧,以及一名资深传媒人从事电视行业的心路历程。或许是因为一直仰慕杨澜的努力与真诚,或许是源于我自己十年前作为一名记者和编导的经历,对这本褒贬不一的书,我付出了少有的热情。
全书六个章节,也是六个问题——“你真的那么有远见吗?”、“你不想赢吗?”、“谁能在石头上轻松睡觉?”、“为什么总问女人这个问题?”、“奥运可以是件很浪漫的事吗?”、“你是否曾站在空空的舞台?”。杨澜希望经由这一个个问题,串联起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采访,亦希望以这些采访谈话的记录去接近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们共同的记忆。
印象最深的是她在这本书的开篇所说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世界是用来问的。杨澜眼中的世界,皆源于她的“问”。她把每一次采访都比作一次探险,一种对人心的探险。特别是做专访,常常是交浅而言深。一个从未见面的人你希望挖掘出一些更深层的东西。可是,人家凭什么要告诉你呢?这就好像进入一个丛林,你只是大概知道一个方向,并不知道前面会遇到什么。但是,不管遇到什么,都应该想办法到达目的地。因为好奇,因为专业,因为执着,因为诚恳,杨澜让一次次访谈变成了一次次有趣的丛林之旅。我想,这是杨澜的成功之道,也是她对“问世界”乐此不疲的原因。
曾经,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也是把提问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从害怕提问到能够与采访对象畅快的交流,我也经历了许多坎坷,克服了许多障碍,有心理上的,有技巧上的。但我知道,必须不断尝试各种提问的方法,不断的问,而且,只有知道得越多,才能够问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问得好,得到答案,问得不好,积累经验教训。杨澜的这本书进一步印证了我的这种感觉。我深信,只有在问的过程中,才会有思想的火花不断的闪现,才会有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诞生,才会让自己更好更快的成长。
作为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因为对周遭世界天生的好奇,我们会本能的问。就像我们的孩子,牙牙学语能喊“爸爸”“妈妈”之后,就逐渐走入了“为什么”的阶段,就开始通过各种形式的“问”来认识这个世界。后来,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才慢慢的学会了主动的问,开始真正的了解世界、改造世界。杨澜回忆到,在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当中,几乎鲜有环节是在训练我们问问题的,一直受到的训练是回答问题,先把老师教的答案记住,然后在考试的时候再还给老师。其实,“思考-发问-思考”,才是一个完整的探索过程。提问,代表着你在积极的思考和参与,从被动的接受到积极的探索,这个过程,本来就是伴随着欣喜的。成为母亲之后,我尝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对儿子进行这方面的引导和影响,希望他从小就学着“问”。
一问一世界个人读后感篇十二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问一世界》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央视有位著名的主持人叫杨澜,印象里她举止优雅,主持风格落落大方,后来,经过几年的销声匿迹,她华丽的回来了,与东方卫视的合作,继而创建阳光传媒,选择公益,坚持做高端的访谈,她变成了一个淡定大气,知性广博的熟女。最近有幸读了她的《一问一世界》,对她的工作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
用了整整一个星期,细细的品读了这本书,《一问一世界》讲述了杨澜20年的非常媒体生涯,从1990年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讲述她对自己传媒文化事业那种狂热的追求。以及20年来她如何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潇洒地转换;她对“赢”的重新理解和体悟;一路走来,杨澜从当初的青涩,到如今的稳重,可以说,每天,杨澜都在不断的吸取新的文化,每天都在不断的思考,书中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杨澜和杨澜眼中的时代真相。
翻开了这本书,我就被书中第一句话深深吸引:“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可以看得出书中的杨澜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是一个有着新思想的年轻人,她为我们中国的电视节目带来了新的趋势,她的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原来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不是很难。杨澜采访过世界上许多许多成功的人,有巴菲特,比尔盖茨,这些我们熟悉的人,也许是他们影响了杨澜,文化影响了杨澜,同时也成就了杨澜!从1990年入行成为央视《正大综艺》主持人,到1994年获得主持界最高荣誉“金话筒”奖并被评为亚洲地区二十位社会与文化领袖之一,2001年应邀出任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形象大使,2004年担任慈善总会慈善大使,2007年被评为中国最美五十人第一人。杨澜始终如一和她的“梦之队”共同打造的《杨澜访谈录》。追求精益求精的她对她的“梦之队”和《杨澜访谈录》有着极高的要求。高端、有品位是基础,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雷打不动的“杨澜精神”。在她的团队里,大家都是全力以赴的去工作,甚至这套访谈录已经远远超越了维持生计的工作,在“梦之队”里工作的每一个人,都热爱和追求着自己的事业,每一个人都在用心去工作,将自己融入自己的事业。同时,也是《杨澜访谈录》此生的追求!
在生活中,杨澜也仅仅是个女人,一位母亲。工作虽然繁忙,可是杨澜可以很好的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她回到家,能和女儿一起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在儿子的钢琴课上,是到勤率最高的家长,杨澜可以说把工作和家庭协调到了极致。我很喜欢她这句话:“真正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做了多大的官,而是有一天出去这一切身份的时候,还有人在你身边对你微笑。”杨澜,凭借着聪慧成为了精致的女人,演绎出了她精彩的人生。
一问一世界个人读后感篇十三
《一问一世界》是杨澜入行,也是《杨澜访谈录》10周年时创作的。这是一本名人传记,立体地展现了杨澜20年媒体生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杨澜和杨澜眼中的时代真相;它又是一本散文集,描述了杨澜20载收获的人生智慧与职场风雨,透过文字的背景凸现出一个成熟女人的生命成长历程。
整本书是将三件事交织一起展开写作的。第一件事是杨澜本人从事电视行业的心路历程;第二件事是《杨澜访谈录》节目团队的组建、人员分工配合和团队成员做节目所付出的辛酸和努力;第三件事是与这些被采访的“大佬”过招,杨澜以及她的团队如何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何对嘉宾巧妙的提问,如何精益求精的创造这个有价值的节目。从杨澜20年的职业生涯,我看到的这个社会的变化以及他们那一代人看问题的角度。
在这本书中,我相信幸福靠运气,但更要靠能力:梦想的.能力、创造的能力、感受的能力和分享的能力。总之三个字:幸福力。在世俗的眼中,女人无法兼顾两方,最终只能选择其中一样,或是美满的婚姻,或者是出色的事业。但是杨澜说,她要的幸福是丰富而有价值的生命。她不曾为事业牺牲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却最终收获了所有令人艳羡的美好。我更愿意相信,充满爱与温暖的情感世界,是通往成功最好的桥梁。
懂得选择,懂得放弃,选择了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现在的我们,何尝不是常常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我们要做的就是即使再难也要自己做出选择,学会放弃;否则,拖沓到要别人帮我们抉择时,不管结果是什么都是痛苦的。只有做出自己的选择,然后尽力去做好当下的事,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当。
喜欢这本书,喜欢与每一位大师对话,探寻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辛酸与坎坷,感悟人性的闪光。巴菲特的慷慨解囊,王光美的豁达宽容,基辛格的儒雅智慧。不过,我更享受与杨澜一起成长的过程。英雄都是以集体的形式出现的,她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制作团队,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造就了《杨澜访谈录》的常开不败。
佛学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朵花,一片叶,充满了这个世界的信息,再渺小的个体也能折射出宇宙的大义。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人。作为独特的自己,要永远保持着一份勇气和坚持。世界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比进入他人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打开你自己的世界。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一问一世界个人读后感篇十四
《一问一世界》是一本名人传记,立体地展现了杨澜30年非凡的媒体生涯,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杨澜和杨澜眼中的时代真相。它又是一本散文集,描述了杨澜30载收获的人生智慧与职场风雨,展示出一个女人的成长历程。30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与成功人物的交往秘史;如何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地转换;她对“赢”“远见”“事业与家庭”的重新理解和体悟;她30年的媒体生涯和她眼中的传媒江湖。
《一问一世界》是杨澜数百次访问后的思考结晶,是她无私分享的内心独白—关于输赢、竞争、艰难时候的选择,梦想和现实的差距,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平衡。一问一世界,每一次提问中,都暗含着一个隐秘的世界;每一个回答中,都透露着耐人寻味的见识。
通过阅读《一问一世界》这本书后,你会发现杨澜和别的采访者不同:她不仅仅探寻成功人士成功的奥秘,更多的在于展现成功人士背后的故事和体会他们的百味人生。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敬佩的。她在采访每一位成功人士时,都会阅读大量的书籍,做好笔记。目的就是为了提出一个富有深度的问题,能够和采访者打开话匣子。从她的故事当中,你会感悟到:
1、提出问题,是我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你所听到的,你所看到的,你所触摸到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
2、提问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它是一个人独自思考的体现,它是人类智能的重要标志。它能让人处于主动地位,打开话匣子。在提问的过程中,你会发现知道的越多,未知越大,你的认知和好奇心就会越来越强,这个世界的轮廓也会越来越清晰。
3、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挖掘真相,不断的提问永远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事情。
4、生命有无数的可能,如果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呢?
一问一世界个人读后感篇十五
知道杨澜是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她的主持,她高雅的气质,俊美的外形吸引了我,后来经朋友推荐我借来她和朱兵共同撰写的《一问一世界》来看,看完之后,让我更加让我更加欣赏和喜欢上了她,因为她是一位博学多才,满腹内涵的女子。
这本书的封面是穿着白色礼服的杨澜,她手拿话筒,低头沉思,静静的眼神,飘逸的衣襟,给人一种很有内涵的美。再看封底,杨澜身穿一袭黑色长裙,身段高挑,眼睑低垂,旁边有几行小字:“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再渺小的个体也能折射出宇宙的大义。作为一个以提问为生的人,我祈望以一个个问题打开一个个世界,它可能是地理的,可能是行业的,可能是心灵的……”如此精致的女人,让你不觉如饥似渴的开始阅读。
在这本书中,杨澜告诉了我们她从1990年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她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李光耀、韦尔奇等高端人物的交往秘籍。她如何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潇洒地转换;她对“赢”的重新理解和体悟;她的20年非常媒体生涯;她眼中的传媒江湖。个人命运与时代演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杨澜和这个时代的真相。
杨澜确实是一位传奇女士,她是一位融合了东西方知性美的女性,她用她的人文观看待世界,发掘人性的真善美。我之所以钦佩她,不是因为她华丽的成功,而是因为她一路走来,面对人生的态度,还有应对各种问题的灵活应变,在适当的时候懂得选择。她所获得的一切不是靠运气,而是她朝着坚定目标,不懈地努力获得的。
作为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提问。但是提问难免会问及令对方尴尬的问题,比如说,她采访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前,导演和制片人都说,杨小姐你一定要问问他莱温斯基的事情。杨澜感到这让她有些为难,即使是一位离任的总统也应得到尊重,怎么去问人家这种难堪的问题?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杨澜做足了功课。
看完这本书我也深受启发。首先要舍得放弃。杨澜在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经历了两次重大的选择。一是1994年她选择放弃红极一时的《正大综艺》,赴各路比亚大学过级和公共事务学院主修国际传媒。第二次是身在美国的杨澜没有被各大著名企业的盛情邀请和丰厚的待遇所吸引,依然决定回国从零开始创业。她用经历告诉我,有时放弃眼前的华丽,选择对的方向会有更好的结果。
其次我们要想成功,必须要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一个好的主持人要做到无论面对何时、何地、何人都要有话题,有问题。而简单的问题,好过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又要引起大家的兴趣。要提出共鸣的问题就必须得事先准备。有时候在访谈中难免会问及令对方尴尬的问题,杨澜说这时诚意很重要。要让对方知道你并非刻意为难,而是更关心事实的真相,这样对方才不会拂袖而去。功课非常重要,这样不会让对方觉得对牛弹琴,当然,采访工作必须要随机应变,灵活以对。
《一问一世界》非常值得我们去看,它不仅讲述了很多杨澜访谈的经验,其中有其他名人激励青年们的肺腑之言,及在访谈中随机应变的方法,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深深感悟体会。
最后,杨澜精彩语录与大家一起分享:
1、当一个人决定离开床的舒适,去石头上睡觉时,他就已经摆脱了某种惰性,而带来许多种可能。有一天,顽石上也会留下他的温度。
2、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
3、我欣赏一种观点:判断一份感情品质的最好方法,就是看情感中的两个人,是否都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