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热门18篇)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所获得的亲身经历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它反映了个人的思考和成长。心得体会既可以是对成功经验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教训的总结。通过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巩固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工作或学习的效率。写心得体会时,我们要合理安排篇幅和结构,确保内容的条理清晰和层次分明。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实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学习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11月1日,由市文明办、市总工会、经开区(示范园区)联合举办的叶连平老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蒙牛乳业(马鞍山)有限公司举行。市文明主任胡涛,市总工会党组成员、经审会主任欧阳海福,社会事务局局长张小顺参加了报告会,各社区(村)干部、企业员工一起聆听了报告会。
最后,叶连平老师讲述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坚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故事。叶老说,要跟时间赛跑,就算剩最后一口气也要在讲台上呼出去,而不是床上,希望等他走后,能够被组织认可,承认他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学习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在部队服役期间获得“优秀士兵”称号,现任岩桥社区居委会主任。
自参加社区工作以来,他先后负责过社区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环境卫生等工作取得不错的成绩,20__年安全生产工作荣获镇先进单位。多岗位的历练铸就了他吃苦耐劳、不骄不躁和敢为人先的优秀品质。不管在任何工作岗位上,他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军人本色,把平凡的岗位当作奉献的平台,在平凡的岗位上收获着幸福和快乐。
一、军魂浇筑信仰。该同志始终能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恪守“两个维护”,努力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增强自身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自到岩桥社区工作以来,不管工作多忙,他都会努力克服工学矛盾,主动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并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真正做到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军魂诠释使命。该同志始终能够克服困难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其过硬的工作能力经常得到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赞扬。“5+2”“白+黑”是工作常态,他甘愿做一只默默奉献的黄牛,付出从来不计回报,对自己负责的工作,他能够经常性做到请示、汇报,并保证工作主线不散、思维不乱,求同存异、讲究方法,争取支持、凝聚合力,干劲不减、成绩不断。
学习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不已。”这几天,行走在和城街头的市民发现,以全国道德模范叶连平的座右铭为内容的公益广告,犹如盏盏文明之灯,于潜移默化中引领着助人为乐、爱岗奉献的良好风尚,成为文明和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叶连平是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教师,1990年退休后,他投身贫瘠乡村教育事业,自掏腰包创办“未成年人留守之家”。来,叶连平免费为1000多名留守儿童做英语辅导,从未落下一堂课,从未收过一分钱,花光积蓄30余万元。,叶连平又拿出2.1万元积蓄,连同当地政府和社会捐赠,成立了叶连平奖学基金,奖励优秀学生和资助困难学生,至今共发放奖学金10万多元,奖励资助留守儿童132名。叶连平也因此被授予“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新中国最美奋斗者”“中国好人”“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道德模范公益广告,既扮靓了城市,又具有教育意义。”市民张先生说,这样的公益广告不但好看,还让人们感受到了文明的力量。“通过小阵地宣传大文明,把公益广告宣传融入到市民日常生活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和县刘禹锡实验学校校长汪水铭说。
学习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今年91岁高龄的叶连平是和县卜陈学校退休教师,荣获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三尺讲台,一间教室,一间图书室,几十个留守儿童......这就是卜陈留守儿童之家,也是叶连平的家。退休后,他继续义务辅导学生,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被人们誉为散发余晖的“乡村烛光”。
由于年轻时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做过勤杂工,叶连平英语很好,每逢双休日和寒暑假他都义务为留守儿童辅导英语。,叶连平自掏腰包在家里开设留守儿童之家。辅导留守儿童学习,叶老师分文不收,连稿纸、图书等相关学习资料都自掏腰包购买。有的留守儿童家住得很远,叶连平就让他们免费在家里吃住。
叶老师生活节俭,至今仍穿着破旧的衬衣和带有补丁的裤子。但为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他经常自费带孩子们到周边地市参观科技馆、名人馆、博物院等。
为了孩子们能更好地学习,他把从牙缝里挤出的钱,在成立叶连平奖学金基金,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有人劝他不能再这么劳累,身体吃不消,但他说要和时间赛跑,“再不干恐怕没时间了”。
学习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五
翻开毛卓云20xx年来记下的5大本共10余万字的工作日记,记者看到了他与涉艾在押人员的一次次交往,为企图闹事者感到愤怒,也为巧解难事感到欣喜。他把在押人员思想感情变化、行为转化成果等都记录下来,分析成功案例。仅对一名命案在押人员的详细分析,就有10篇之多。据此,他归纳总结出涉艾在押人员管教工作“五心法”,即近心法、正心法、劳心法、破心法、宁心法,为浙江省特殊监管对象管理工作提供经验遵循,并在全省公安监管系统推广。
“所谓破心法,就是要找准沟通交流的切入口,有效打开在押人员心结,达到教育感化的效果。”毛卓云说。29岁的瘾君子小古因抢劫一家珠宝店被抓,入所体检时被查出染上了艾滋病,心理一度接近崩溃并试图自杀。毛卓云一次次和他耐心交谈,但小古根本听不进去。毛卓云从其同监室人员处了解到小古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到后悔,想进行“救赎”,所以才有绝食的想法。毛卓云便用整整一天时间与他谈心,告诉他“做好事就是救赎”,让他每天打扫监室。终于有一天,小古想通了,对毛卓云说:“我要好好劳动,好好活下去。”
20xx年年底,浙江省公安厅命名授牌“毛卓云工作室”,毛卓云却坚持挂上“红丝带工作室”的牌子。在毛卓云眼里,这些在押人员不仅是嫌疑人,也是病人,惧怕病魔,更害怕冷漠;渴求被治愈,也渴求被关爱。毛卓云还组建了“关爱会”微信群,20余名曾经的在押人员是群成员,他们共同探讨最新的艾滋病医疗信息,分享生活感悟,彼此传递着正能量。“看到他们开启全新的生活,是我最开心的事。”毛卓云说。
当记者问他如此坚守的初心源自何处,老毛想了想说,18岁从军时亲人写给他一句诗“不要空言了了事”。他还说,实实在在做事,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能成为专家。
学习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六
叶连平,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教师,退休2 0 多年来,始终淡泊名利,倾尽心力、财力,努力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要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对于我来说存在的不足:1、学期中有时候有因自身懒惰思想造成的拖拉现象,以后在工作中力争做到“今日事今日完成”。2、工作中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能力和科研能力。对于自己的不足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正:1、积极、认真开展幼儿课题的学习和探讨,多方面的提高专业技能。2、珍惜教学机会,加大学习力度:一是保持工作热情,继续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二是谦虚谨慎,继续加大向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学习。我一定再接再厉,努力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学习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举措。全国上下万众一心、顽强奋战,经过艰苦努力,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现在,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长远,牢牢把握构筑人民生命健康坚固防线这个根本,加大疫情防控“力度”“深度”和“温度”,不断提升防控能力和治理能力。
把脉问诊,阻击疫情有“力度”。越是兵临城下,指挥越不能乱,调度越要统一。基层干部肩负抓落实的责任,直接决定着疫情防控工作能否落地见效。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基层干部不能因取得了积极成效而掉以轻心、疏忽大意,反而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毫不动摇地站在防控第一线,严格按照防控工作规范流程,对过往的车辆、人员做好身份核实、信息登记、消毒防护等工作。要在疫情防控中练就“火眼金睛”,发现可疑人员、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对不应该放行的车辆、群众要一律劝返,坚决防止疫情防控“一刀切”,全力保障服务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对症下药,抗击疫情有“深度”。“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此次“大考”中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对于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具有深远意义。要坚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病灶”,对症下药。对照疫情防控这面“镜子”,牢牢把握制度建设这条主线,针对突出问题有序推进法律和制度改革完善。只有切实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才能尽快把问题问题解决,把隐患消除。
精准施策,疫情防控有“温度”。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虽然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不少行业和企业带来影响,但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的疫情防控工作正取得积极成效。当前正值农业春耕田管、企业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在不影响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统筹兼顾”“十个指头弹钢琴”的认识论、方法论,有序推进农业生产和企业复工复产等工作,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一条条“贴心”的政策措施,不但能给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带去“及时雨”,更能树立起正向预期的发展信心,让群众真切感受抗疫“温度”,温暖人心。
学习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八
叶连平,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教师,退休20多年来,始终淡泊名利,倾尽心力、财力,努力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要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对于我来说存在的不足:。
1、学期中有时候有因自身懒惰思想造成的拖拉现象,以后在工作中力争做到“今日事今日完成”。
2、工作中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能力和科研能力。对于自己的不足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正:1、积极、认真开展幼儿课题的学习和探讨,多方面的提高专业技能。
2、珍惜教学机会,加大学习力度:一是保持工作热情,继续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二是谦虚谨慎,继续加大向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学习。我一定再接再厉,努力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学习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九
茧,她就是为了供孩子上学,最后她竟然连奖杯也拿不起来,这是怎样的坚持啊,爱就这样被一针一线的绣在了图上,这种爱的行为打动了我,我也被这伟大的母爱所深深震撼。这些人都非常的平凡,但他们却用爱心、善举使自己变得不平凡,他们感动中国的行为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是我最好的榜样。
学习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
最美奋斗者叶连平:11月22号,这也是我终生难忘的,我又第二次走上了三尺讲台。从1955年一直到1978年上来当民办老师,我把我最珍贵的时间,白白地糟蹋了,从我二十多岁到我四五十岁,恰恰是一个人生当中的黄金时代,我每一次想到这个我心里不好受。
第二次站上三尺讲台,叶连平格外地珍惜。他下决心要用剩下的时间做尽量多的事。1979年,叶连平所带的第一届毕业班考出了学校有史以来最好成绩,他独创的“四步教学法”在安徽省内外示范推广,1985年,叶连平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教师”。1986年7月,叶连平又一次迎来了人生的重要时刻。
时任安徽省和县乌江区委副书记盛锦平:(叶连平)因为各个方面表现很突出,所以在谈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就觉得他可以主动的靠拢党组织,要求加入党组织。
入党后,叶连平更加干劲十足。1990年,到了退休年龄的叶连平必须要告别讲台了,然而他却舍不得离开。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卜陈初中教导处原主任戴继明:当时叶老师把他的教学工具交给我的时候,就趴在办公桌上痛哭流涕。
叶连平:后来有人笑我,你退休啊,你哭什么家伙,唉,对不对?那么坦率地说,我舍不得离开,我真的舍不得离开。
立志在三尺讲台奋战到最后一刻。
离开学校讲台的叶连平在自己家中的讲台上继续奉献着人生,来,已经有超过1000名孩子在叶连平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学习,村民们说,叶老师如果收费的话,这么多年的代课费早就超过百万了。而对孩子们甘于奉献的叶连平对自己却格外地苛刻。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卜陈学校校长居平树:他在物质方面,他与一般人相比都不如,他的一件衣服穿60年,还在穿,比我的年龄还要大,他的房子住了30年,还是原来的老房子。
为了能够帮助贫困学生,叶连平还在20拿出5万元积蓄,在社会多方的支持下,成立了叶连平奖学金。截至目前,奖学金已发放了7次,惠及132个孩子。
学习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一
11月21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公布,在21位入围的候选人里,马鞍山和县退休教师叶连平(本报曾多次报道)入选,成为安徽唯一入围的候选人。
叶连平系马鞍山市和县卜陈学校退休教师,自1978年从教以来,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为乡村教育奉献了40多年。
尤其是在退休后,叶连平自费开办家庭课堂“留守儿童之家”,坚持为学生义务辅导。,还设立“叶连平奖学金”,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累计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留守儿童。叶连平对自己却极其节俭,目前仍然住30多年前的老平房里,他穿的衣服中,有一些还是60多年前的。
学习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二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了解并学习了叶连平同志的先进事迹后,使我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叶连平同志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向叶连平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教育事业。
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教师本身就是一块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应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质去教育,影响学生。“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坚持和幼儿家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始终注意工作中的新变化和幼儿工作的新特点,善于从实践中汲取经验,从家长的意见中汲取智慧。主动经常进行家访、深入幼儿家中了解情况,老老实实调查研究,老老实实听取家长意见,老老实实改进工作,集中智慧和力量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难题。不要有靠边看的思想,从自身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党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时时刻刻起模范带头作用,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党的执政根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切为了幼儿,为了一切的幼儿,为了幼儿的一切,上好每一天。
班,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每一个父母紧密联系起来,及时反馈孩子在校表现,共同教育下一代。幼儿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的教育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只有踏着前人的足迹,多读点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在实践中多加反思,多加积累,并勤于写作,做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者。
学习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三
叶连平,男,汉族,192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学历,河北沧州人,安徽省和县卜陈学校退休教师。自1978年从教,到1989年退休,再到鲐背之年,91岁高龄的叶连平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为乡村学生燃烧了40多年,被乡亲们誉为余热生辉的“乡村烛光”。他坚持为学生义务辅导,2000年自费开办家庭课堂“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辅导学生1000余名,不仅花完了退休金,也用光了家里所有积蓄。2012年设立“叶连平奖学金”,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已连续发放了7次,共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孩子。荣获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三尺讲台,一间教室,一间图书室,几十个留守儿童,这就是卜陈留守儿童之家,也是九十一岁退休教师叶连平的家。从教二十一载,退休后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但他却是退而不休,不顾年高体迈,淡泊名利,倾尽心力,义务辅导学生二十载,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被人们誉为余热生辉的“乡村烛光”。
学习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四
叶连平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的一名乡村教师,为乡村教育奉献了40多年,退休后坚持为学生义务辅导,自费开办家庭课堂“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如今91岁高龄的叶连平仍坚守在讲台上。
这就是叶连平在2000年创办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当时村里的留守儿童作业无人辅导,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刚退休不久的叶连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从自家30多平米的旧屋里挤出一间房子,挂起小黑板,办起了小课堂。
和时间赛跑为孩子倾尽所有。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受到大家欢迎,很快就由一个班变成了两个班,村里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来这里学习,叶连平经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叶连平:我要上四个课,我要备四个课,我要改四种作业。
2018年暑期,叶连平突发意外,被撞伤腰椎住进了医院。然而已经90高龄的叶连平手术后仅仅4天,就拄着拐杖回到了学生身边。
叶连平:我现在不得不分秒必争了,我都毕竟是90多岁的人了,说走就走了。
叶连平开办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不仅分文不取,还经常自掏腰包给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品、教具以及组织孩子外出参观。对于离家比较远的学生,他还包吃包住。那么叶连平为什么要这样倾尽所有为孩子们奉献呢?他说这是源于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经历坎坷对教育的热爱却始终不渝。
叶连平1928年出生于山东青岛,新中国成立之前,他跟随在美国大使馆工作的父亲生活,熟练掌握了英语阅读和书写。新中国成立之后,叶连平在南京的琅琊路小学一直工作到1955年,后辗转来到安徽和县。1978年,叶连平在和县又一次走上了讲台。
学习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五
在很多人印象中,管教民警是个“大老粗”的角色。毛卓云却写得一手行云流水的书法,经常把还飘着墨香的祝福、短文贴到监室。
上学时,毛卓云最头疼写文章,这12年,却写了10万多字的工作笔记。“有时把案例记下来做具体分析,有时候就倾诉内心苦闷。”通过多年的积累,毛卓云归纳总结出艾滋病管教工作“五心法”,即近心法、正心法、劳心法、破心法、宁心法。目前,这一方法正在全省公安监管系统推广。
12年来,毛卓云几乎总是风轻云淡地对领导和家人说“不用担心,没事的”。在他的工作日记里,却多次出现了“害怕啊,我真的好害怕”“累啊,真的很累。”有的写在被艾滋病在押人员攻击后,有的写在帮艾滋病在押人员处理暴露的创口后。他也曾多次偷偷去检查,怕自己万一被感染。
宁波市看守所所长张百川说:“老毛始终坚守岗位,不因为安全风险巨大而畏惧,不因为岗位边缘而松懈,不因为临近退休而懈怠。毛卓云始终不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的初心和使命。为安全文明管理、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做出了特殊贡献。”
现在,家人也成了毛卓云的有力后援。徐爱英说:“我知道他的脾气,他认准的事情,就会一直做下去。我们只有给他支持,多多提醒他小心,希望他平平安安的。”
学习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六
“我家离学校远,叶老师让我中午不回家,就在他家吃午饭,可以节省出1个小时时间来学习。”程雨秋告诉记者,她父亲因病去世,妈妈平日在周边打工,供她上学。她希望能用好成绩让妈妈开心,但过去考试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下等,尤其是英语总是“拖后腿”。
叶连平了解情况后,不仅积极联系爱心人士资助程雨秋,还让她每周日上午在“留守儿童之家”补习英语。平日中午,叶连平也抽出时间辅导她做作业,讲解英语难题。
“叶老师每天供我午饭,一分钱都不收,还给我补习英语,我不能辜负了他的期望。”程雨秋学习十分用功,英语学习突飞猛进,考试总成绩保持在班级前5名。
在叶连平家吃“免费午餐”的不只是程雨秋。去年刚刚从卜陈学校毕业的钱龙女,在叶连平家整整免费吃住了3年,直至今年考上了和县幼儿示范学校。至今,在叶连平家客厅后面,钱龙女睡过的床上还放着她未带走的被褥。
“按中考成绩是可以上高中的,但选择上和县幼儿示范学校,就是想成为一个像叶老师一样的好老师。”钱龙女略带羞涩地说,叶老师让她感觉当老师挺好的。
多年来,叶连平免费提供吃住的孩子超过了100名。有时候,孩子家长实在过意不去,就送钱或物到叶连平家,但都被他坚决拒绝了。他的理由是:“我一个月有3000多元退休金,不缺钱花,而且我吃什么就让孩子吃什么,并没有特意准备菜。”
事实上,叶连平对买菜很讲究,为了买到又便宜又好的菜,他有时会骑车到20公里外的镇上去买。免费办补习班,还贴钱供午饭,老伴难免不理解。叶连平反问:“都是我的孩子,他们家庭困难,我能不帮一把吗?”
学习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七
大大的“玩笑”
王娅特别喜欢养花养猫,热爱生活。“用我的话说,不光大家说的这个热爱生活,我跟我周围的人一直说享受生活。”王娅笑着说。让谁也没想到的是,命运和这个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人,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本打算出国旅游的王娅,立即放弃了原来的计划,开始住院治疗。四个周期的化疗,半年的时间过去了,王娅逐渐产生了耐药。就在医生为她会诊,考虑下一步治疗方案的时候,王娅却萌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这并不是因为拮据,而是想要用生命里最后的时间,干更多自己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捐资助学。
20__年8月,就在被告知生命还有半年的时候,王娅选择跟随资助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的基金会到甘肃家访,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她想听从内心的声音,干点不一样的事。捐资助学,就是王娅现在最挂念、最想做的事情。
一直没结婚的王娅,最担心的是,一辈子的积攒,不能在自己去世后发挥更大的作用。她想要把房子捐赠出去,帮助更多贫困孩子上学。她办理了遗嘱公证,去世后要把自己最大的资产——70多平方米的这套商品房捐赠给助学基金会,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上学。王娅希望在她生命最后的时间里,自己的每一分钱都不浪费。
学习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八
叶连平1928年出生,祖籍河北沧州,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教师。叶连平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先后获得“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省优秀共产党员”和“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000年,叶连平义务办起和县关工系统第一个校外家庭教育辅导站,19年来天天到岗,分文不取。
由于年轻时的曲折经历,叶连平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语,新中国成立后在和县工作。1978年,卜陈学校的一个毕业班连续一个月没老师来教课,有人推荐当时已50多岁的叶连平,让他重新回到热爱的讲台。
退休后,附近学校但凡有老师生病了、离职了,他不问待遇、不讲条件,第一时间出现在学生们面前,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就这样代课,一晃又是10年。2000年,叶连平正式创办“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节假日免费给孩子们辅导。10多年来,1000多个孩子从这里走出;现在还在上课的,仍有156个。
“老师的工作,绝不止在三尺讲台上。”这是叶连平坚持的理念。2012年,叶连平同乌江镇政府、卜陈学校三方筹款6万元,成立了和县乌江爱心助教协会暨叶连平奖学金。目前,奖学金的规模已达30多万元,发放了7届,惠及132名学生。
“原想等我‘走了’以后把积蓄捐出来做点事,但现在就实现了,我很高兴。”叶连平说,随着自己的事迹被传扬开,不少学校邀请他去讲课,不少人来捐款捐物,他把钱都投入到奖学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