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朗读者有感心得(汇总19篇)
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为自己的成长做出调整和规划。写总结时要尊重事实,不偏不倚地客观陈述,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反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一
《朗读者》第一期,本以为会是以一种作秀的姿态来推崇阅读,即便美好的初衷,也不免喧嚣。看了一会儿,就被深深吸引,果然如网上预热的一般大热。
濮存昕,演技自不必说,话剧出身的舞台风,以前也曾多次在电视中看到他的朗诵,沉稳的男中音,儒雅的风格,很喜欢。这次他道出鲜为人知的童年,更看到他对艺术追求的艰苦与执著。
听着无国界医生蒋励念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荡》,不禁眼睛湿润了。生命的使者,非常钦佩,真正的妙手仁心,大爱无疆。六的寒假作业中有一篇作文,就是《答案在风中飘荡》,他对这个题目一片茫然。我问:“你知道鲍勃迪伦吗?”“知道啊,那个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音乐家。”“那你先查查他为什么会得这个奖,先读读那首诗一样的歌词。”而后,六和我讨论写什么好呢,他提的主题都被我否定了,但是我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冲突总是在共同的美好愿望下莫名其妙就发生了。而后,在我表示不来管他的生气中,他悄悄完成了作文,居然没让我看一眼。今天我在电脑桌面发现他的原稿,还是写了我否定过的,也没好好排版,文章主题其实不错,因为太难,我怕他把握不了,没想到还比我想象中写得好一点。也许是我错了。
柳传至谈到他失之东隅收入桑榆的传奇,这位叱咤风云的父亲,朗读起给儿子婚礼上的致辞,温润感人。
世界小姐张梓琳优雅、美丽,又添母性的光辉,听着她念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心里软软的。很简单,其实也很难,且在心里温存一番吧。
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充满智慧、乐观、博爱。他现在每天仍工作到凌晨,他说要用夜晚偷得的时间来延长他的白天,这是一种怎样的热爱?!大爱!
鲜花谷夫妇如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眷侣,一片花海的迷离中,温情脉脉的夫妇吟唱中,真有那么一瞬间,闪过,我渴望!“我一天一天发现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情地爱你。”“醒来觉得甚是爱你。”其实,没有深情对白的生活中,对那个人说:“把洗脚水倒来。”就是相濡以沫。
遇见,第一期的主题,触动心弦。李云迪的钢琴声相伴,董卿温婉知性,煽情火候也合适。遇见《朗读者》,在直播泛滥的网红年代,唤起对文学的记忆,敲下这些,记之。期待下次的遇见。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二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策划,《朗读者》终于与观众见面,身为制作人的董卿显得很兴奋,前晚接受记者的微信采访时,一上来就带着制作团队高声欢呼,表达喜悦之情。
董卿称自己从事传媒行业已经有22年,“是时候做一档自己真正喜爱的节目。做《朗读者》一方面是因为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职责和使命;另一方面再加上我个人的兴趣爱好吧,我自己对文学很感兴趣,同时对人也很感兴趣”。时代背景和个人兴趣同步共鸣,《朗读者》由此诞生,“像是寻找吻合度的产物,因为《朗读者》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结合在一起”。
节目中,嘉宾在朗读篇章之前,还会讲述自己的故事。“先讲故事,后朗读,是希望大家在对这个人物有了一个更加全面和丰富的了解之后,对他的朗读能够更有代入感,感同身受,有更深刻的理解。”董卿如是说。
对于朗读嘉宾的选择,董卿表示标准就是有影响力、有知名度,也希望对方有独特的人生经历,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或者有值得弘扬的特别品质。董卿坦言,最初考虑的是全明星阵容,“但是后来发现,其实明星已经被过度消费,在他们身上很难或者说比较难捕捉到大开大合的人生故事。在一些特殊的普通人身上,有意想不到的经历和感悟,能够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感动。”“星素结合”呈现的效果令制作团队非常满意,“像第一期里的鲜花山谷夫妇,就让我们看到了普通夫妻还能有如此真挚、美好、单纯的生活,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想象。”
《朗读者》目前已经完成前几期的录制,很多参与嘉宾的动情朗读都震撼了全场。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让董卿当场泪奔,“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作家刘震云也参加了节目录制,带有口音的他成为朗读者中的“另类”,董卿解释:“朗读的技巧、字正腔圆并非这个节目最想展现的,换句话说技巧不是节目的核心,真情实感才是节目最打动观众的地方。”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三
作为公共文化领域的从业者,《朗读者》给予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启迪。在“互联网+”的时代,阅读推广需要我们进一步打开思路。本站小编在此整理了观朗读者有感。
范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目前电视上真人秀节目甚多,在一个多元的社会里,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期待和不同的声音,电视节目满足多元需求,只要不低俗、媚俗、恶俗,只要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即使是真人秀,也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空间,对其也大可以报以宽容。
但正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样,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毋庸讳言,近年来,有思想、有份量的文艺节目是少之又少,在号称多元的电视节目盛宴中,娱乐节目遍地开花,吃喝玩乐霸占银屏,却独缺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沉淀,这不应该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古国和现代化中国应有的电视生态。能否在哈哈一笑之余,学会思考、感恩,爱和感动,是观众的期待,也是电视人所不应逃避的命题。
《朗读者》就是这个时候清新脱俗,亮相银屏。朗读者每一期指定一个朗读主题,包括“离别”“勇气”“乡愁”“礼物”“爱”等等。无论时空转变,星转斗移,文字成了唯一的纽带,声音成了最好的聚合,不求正字腔圆,但求情真意切,在平静的朗读之中,完成了一次一次心灵的对话。
正如该节目导演董卿所言:“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朗读都是传播文化、传递思想、传承精神的最好手段。”她希望,这档节目可以让喧嚣忙碌的现代人在“读”和“听”中感受到美好和诗意。著名表演艺术家乔榛说:“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是全世界最优美的语言。董卿和她的团队创新创办《朗读者》这个栏目,我由衷地赞赏,我感觉这对朗诵艺术,对语言表演艺术是功德之举。”
无独有偶,另一台节目《见字如面》也同样通过文字,通过声音将古今中外连成一体。《见字如面》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通过朗读一封封尘封的书信,让观众打开历史记忆的闸门,体验着亲情之可贵、爱情之热烈、友情之真挚,体验着这世间最温暖的情愫,在段段文字之间感动、启迪和思考。
现代化的中国,是多元且丰富的,《郎读者》之类节目出现的意义不仅是给综艺节目行业注入一股清流,让电视荧屏避免流于同质化的庸俗竞争,而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以最朴素真诚的方式展现了大众媒介的本职——传承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朗读是学生时代的事情。"这段话,是董卿在央视将于2月18日晚开播的新节目《朗读者》里的一段自问自答。的确,现在有许多事情都已经是我们淡忘的了,比如写信,比如读诗,但是如今随着《见字如面》、《中国。
诗词。
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推出,让大家不禁有一种恍如隔世的久违之感,也产生了发自肺腑的共鸣。
看过《中国诗词大会》的人,肯定已经被董卿的诗词功底所折服,她不仅反应快,而且对于嘉宾的点评也能随口拈来诗词应答。"腹有诗书气自华",董卿得到了网友们如此点赞。董卿的父亲曾经在报社工作,受父亲影响,她从小沉浸在诗词的海洋。记者昨日从节目宣传方了解到,从去年3月开始,董卿就开始酝酿一档文化情感类的节目,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策划和团队构建后,终于推出了《朗读者》,董卿担任制作人。
董卿表示:"《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一个节目形态,她则表示在文艺综艺领域里所有的节目形态都已经做过了,她需要做一些改变。但是为了这档节目,她也付出很多,她介绍为了剪片经常熬到凌晨四点才离开机房。
说起"朗读",似乎更像在讲故事,因为节目中会针对不同的主题,嘉宾都带着自己的故事来讲述,节目希望呈现的是文字和个人情感的紧密结合。记者了解到,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在《朗读者》中的身份却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他要朗读在儿子婚礼上的讲话,那种紧张、兴奋和幸福结合的复杂情感是他最真实的内心。世界环球小姐张梓琳要给女儿读的作品是刘瑜写给孩子的《愿你慢慢长大》,通过文字的朗读,观众也能感受到文字背后那颗跳动的心脏。
据了解,《朗读者》的朗读内容包罗万象,有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弟子们用中英法文为他朗读的文学经典,也有来自成都"鲜花山谷"的丈夫为妻子献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
情书。
》诗词,还有贾平凹《写给母亲》这类表达集体记忆和大众情感的作品。饱含情感的朗读形成情绪的磁场,能够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
除了节目的内容注重人和情感之外,节目在包装上也用了许多心思。记者了解到,节目设置的主题形式很丰富,每期根据主题,回顾古今诗词、文学经典、电影桥段。节目邀请到李云迪、胡德夫等为朗读者伴奏,除了邀请柳传志、郑渊洁、蒋雯丽、徐静蕾、刘震云等诸多大家熟悉的各行各业名人外,有故事的普通人也可能参与朗读,节目组希望能"高而不冷"。
春节期间央视刚刚播毕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引爆全国观众对于中国诗词的热情后,2月18日晚,央视一套三套联合播出了董卿主特并兼制作人的又一文化综艺新作《朗读者》。
此间一众娱乐综艺节目热闹上演之际,春节前后,《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综艺刮起一股清新之风,其中,《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更是一举夺得实时收视冠军。此番,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朗读者》,在“热身”阶段便引发关注。
董卿曾介绍称,《朗读者》不是朗诵节目,不是语言节目,而是人生节目和情感节目,这里不仅有在各领域推动社会进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
昨晚首度“发声”的《朗读者》第一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知名演员濮存昕、知名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著名翻译大家许渊冲等嘉宾,在节目中,濮存昕第一个亮相,他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童年时竟被同学起绰号“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
散文。
节选《宗月大师》致谢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恩人,濮存昕感谢了一位医生,改变了他的命运。
濮存昕年少时曾患有腿疾,自尊心在小时候很强烈,他很盼望小学六年级快结束,离开这个学校,没人再叫他“濮瘸子”。没想到到了中学,“地不平”成了他的新外号。
以前濮存昕也会讲述他的这段经历,但是在《朗读者》中,他首次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人:荣国威医生。正是这位医生,帮助他扔掉了拐杖,让濮存昕拾起了自信。现在他可以骑马、打球、演戏,用更好的心态面对自己,都与和荣国威医生的遇见分不开。
柳传志畅谈因拙成巧的人生轨迹,高三时为何与成为百里挑一的飞行员的机会失之交臂。节目现场柳传志重现“父亲的演讲”,朗读儿子婚礼上的家信,“柳式家训”让观众深受启发。=张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举夺魁,当选世界小姐的决定性因素,并分享了为人母近一年的惊喜与感动。
《朗读者》第一期节目,还特别邀请了四川音乐学院毕业的著名钢琴演奏家李云迪,从头到尾弹奏《朗读者》主旋律,成为一大亮点。中国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弹唱经典歌曲《匆匆》,充满了意境。以朗读和访谈为核心的节目内容,加上经典音乐艺术的组合,《朗读者》首期获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董卿当制作人的开门红。
压轴出场的是曾翻译《诗经》、《楚辞》、《。
唐诗。
》、《宋词》、《牡丹亭》,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董卿在现场与许先生娓娓互动,许渊冲道出了曾用翻译林徽因诗词追求女同学的独家趣闻。已为中外文化传输做出杰出贡献的许渊冲老人,近百岁高龄每天依然坚持工作到凌晨3、4点,他活到老、学到老,永远用年轻人的心态努力工作,感动了观众。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四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题记。
有人说,阅读一本书就是同书的作者进行一场精神上的交流,那么听一个人朗读,便是在听朗读者诉说过去的故事,观《朗读者》有感。
最近,我看了央视大热的一档节目《朗读者》,节目中的嘉宾在朗读着一篇篇优美的文段,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各自的故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聆听他们故事的同时也让我得到了一点启示。
最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许渊冲老先生。许老先生是一位翻译家。他的成就可以用“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来概括。这句话乍听起来好像并不稀奇,但真正去了解却让人大为惊叹。他是迄今为止唯一个将《诗经》翻译成英文法文的人。他还将《楚辞》、《唐诗三百首》、《牡丹亭》等中国古代诗词作品翻译成了法文。8月2日许老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来到《朗读者》这个节目的时候,他已经96岁高龄了,满头银发,看上去精神矍铄,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他仍然对生活充满着热情。虽然快成百岁老人了,但他的心却是年轻的,感情是充沛的。回忆起70多年前的往事,并朗诵诗歌时,仍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仿佛看见,这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耄耋身体里有一个朝气蓬勃的.灵魂正满怀激情为我们朗诵。
许老不仅精神上像个年轻人,在他的翻译事业上也仍然保持着年轻人的拼搏精神。他已经获得了翻译界的最高奖项,又是这般高龄,按说早可以颐养天年。但他没有,许老还正在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并计划在一百岁之前翻译完成,也就是四年之内还要翻译30本书。为了抢时间,跟时间赛跑,他现在每天工作到凌晨3.4点钟,这是一般年轻人也很难做到的。用他的话讲就是白天不够用,向夜晚借几点钟。他开玩笑地说;“我现在是能活一天算一天,不敢奢求。”
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许老已经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一笔巨大的文学财富。但他仍争分夺秒,永不停息,尽可能多地去翻译更多的作品,是因为他无比的热爱自己的事业。翻译对他来讲是一种别人无法剥夺的精神上的快乐,是他自己喜爱的价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许老就是这样的学者。
由许老我不禁想到了鲁迅先生,先生患了肺病。医生嘱咐他要多休息,但他仍不停地努力工作。别人认为他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他解释说其实并不是这样。他知道自己不可能长寿,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在我的脑海里,鲁迅先生和许老的影子重叠了。他们都是高尚的人,是无私奉献的学者,他们都喜爱自己的价值,并且,用这价值给社会创造出精神的宝藏。我们也会铭记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
如果我们想要自己的一生回想起来还有一点价值,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话,那么就让我们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完成学业,以便我们长大后能为社会尽可能多地创造价值。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五
据了解,未来几期节目中,航天英雄杨利伟、作家刘震云、配音演员乔榛,以及演员斯琴高娃、蒋雯丽、梅婷等人都将成为“朗读者”,分享他们喜欢的文字和故事。其中说话略有口音的作家刘震云,成为朗读者中的“另类”。而董卿极力说服他来参加,并向他解释:“朗读的技巧、字正腔圆并非这个节目最想展现的,换句话说技巧不是核心,真情实感才是最打动观众的地方。”
董卿认为:“这个舞台属于每一个人,为所有人开放。你想说的话,你的情感,都可以从朗读的篇目中传递出来。”录制节目时,她为那些非专业的朗读者们传授经验:“随着音乐酝酿情绪,不要着急,你们读得都很好。”她还告诉观众:“你们的倾听很重要。如果你们给朗读者一个聚精会神的眼神,会让他们更有信心。你们读过情诗吗?没读过情诗的人生不完整,读过后你的人生会升华的。”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六
目前电视上真人秀节目甚多,在一个多元的社会里,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期待和不同的声音,电视节目满足多元需求,只要不低俗、媚俗、恶俗,只要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即使是真人秀,也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空间,对其也大可以报以宽容。
但正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样,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毋庸讳言,近年来,有思想、有份量的文艺节目是少之又少,在号称多元的电视节目盛宴中,娱乐节目遍地开花,吃喝玩乐霸占银屏,却独缺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沉淀,这不应该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古国和现代化中国应有的电视生态。能否在哈哈一笑之余,学会思考、感恩,爱和感动,是观众的期待,也是电视人所不应逃避的命题。
《朗读者》就是这个时候清新脱俗,亮相银屏。朗读者每一期指定一个朗读主题,包括“离别”“勇气”“乡愁”“礼物”“爱”等等。无论时空转变,星转斗移,文字成了唯一的纽带,声音成了最好的聚合,不求正字腔圆,但求情真意切,在平静的朗读之中,完成了一次一次心灵的对话。
正如该节目导演董卿所言:“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朗读都是传播文化、传递思想、传承精神的最好手段。”她希望,这档节目可以让喧嚣忙碌的现代人在“读”和“听”中感受到美好和诗意。著名表演艺术家乔榛说:“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是全世界最优美的语言。董卿和她的团队创新创办《朗读者》这个栏目,我由衷地赞赏,我感觉这对朗诵艺术,对语言表演艺术是功德之举。”
无独有偶,另一台节目《见字如面》也同样通过文字,通过声音将古今中外连成一体。《见字如面》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通过朗读一封封尘封的书信,让观众打开历史记忆的闸门,体验着亲情之可贵、爱情之热烈、友情之真挚,体验着这世间最温暖的情愫,在段段文字之间感动、启迪和思考。
现代化的中国,是多元且丰富的,《郎读者》之类节目出现的意义不仅是给综艺节目行业注入一股清流,让电视荧屏避免流于同质化的庸俗竞争,而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以最朴素真诚的方式展现了大众媒介的本职——传承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七
周六晚八点,我准时打开电视,观看《朗读者》。
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读者》的第一次“遇见”。就像董卿阿姨在节目开始的时候说的那样,有的时候,就算遇见也没有什么印象,有的“遇见”却会从此改变我们的生命。这改变生命的“遇见”,濮存昕就经历过。他小时候是一个残疾的孩子,被同学嫌弃,体育课上跑步的时候,也没人愿意和他一组。同学们甚至还给他起了个绰号――“濮瘸子”。我想,那时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幸运的是,他遇见了荣国威荣大夫,荣大夫为他做了整形手术,那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他从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了!可以跑、可以跳了!这对荣大夫来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手术,是他做的许许多多的,手术中的一个,也有可能他对此毫无印象,但对濮存昕来说,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见”。他朗诵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师》节选,内容讲的是老舍对曾经将自己领进学堂的刘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会对帮助过我的人心存感激。
遇见,是多么美好,愿我们的一生中,都拥有无数次美好的“遇见”。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八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题记。
有人说,阅读一本书就是同书的作者进行一场精神上的交流,那么听一个人朗读,便是在听朗读者诉说过去的故事,观《朗读者》有感。
最近,我看了央视大热的一档节目《朗读者》,节目中的`嘉宾在朗读着一篇篇优美的文段,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各自的故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聆听他们故事的同时也让我得到了一点启示。
最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许渊冲老先生。许老先生是一位翻译家。他的成就可以用“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来概括。这句话乍听起来好像并不稀奇,但真正去了解却让人大为惊叹。他是迄今为止唯一个将《诗经》翻译成英文法文的人。他还将《楚辞》、《唐诗三百首》、《牡丹亭》等中国古代诗词作品翻译成了法文。20xx年8月2日许老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来到《朗读者》这个节目的时候,他已经96岁高龄了,满头银发,看上去精神矍铄,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他仍然对生活充满着热情。虽然快成百岁老人了,但他的心却是年轻的,感情是充沛的。回忆起70多年前的往事,并朗诵诗歌时,仍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仿佛看见,这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耄耋身体里有一个朝气蓬勃的灵魂正满怀激情为我们朗诵。
许老不仅精神上像个年轻人,在他的翻译事业上也仍然保持着年轻人的拼搏精神。他已经获得了翻译界的最高奖项,又是这般高龄,按说早可以颐养天年。但他没有,许老还正在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并计划在一百岁之前翻译完成,也就是四年之内还要翻译30本书。为了抢时间,跟时间赛跑,他现在每天工作到凌晨3。4点钟,这是一般年轻人也很难做到的。用他的话讲就是白天不够用,向夜晚借几点钟。他开玩笑地说;“我现在是能活一天算一天,不敢奢求。”
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许老已经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一笔巨大的文学财富。但他仍争分夺秒,永不停息,尽可能多地去翻译我也会对帮助过我的人心存感激。
遇见,是多么美好,愿我们的一生中,都拥有无数次美好的“遇见”。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九
为了让《朗读者》能拥有期望中的独特气质,董卿邀请了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导演陈维亚、作家刘震云、导演陆川等人,一起加入策划,还邀请了著名作家铁凝、王蒙、余秋雨、冯骥才担任文学顾问。在朗读者的选择上,不管公众人物或普通人,唯一的标准是必须具有阅历和感染力,这样才能很好地勾勒出文字所描绘的情感。而至于读什么,节目策划之一的刘震云认为:每个人都有朗读的原动力,他们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读这段文字,这段文字会与我们产生怎样的共情。说到底,《朗读者》想做的是从文学出发,走向情感和生命体验,将每个人连接到一起。
我参加《朗读者》,是因为看了第一期以后,闻到了它的气息,这是一个在泛娱乐时代下的反时尚节目。如今我们正缺少这样的节目。节目嘉宾麦家说,《朗读者》让你可以感觉到它在向经典致敬,那种庄重性正是时下所需要的东西。
目前,每个省会城市的电视台都有一两档自称为金牌节目的综艺节目,各地方台也或多或少跟风入市,砸钱做综艺、搞真人秀,但真正值得一看的节目却寥寥无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发文点评:如今越来越多没营养的综艺节目占据了市场的主体,而《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这才是真正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朗读者》证明文化类节目未必冷。
其实文化类节目该怎么突围,我觉得首先还是我们期待着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有所改善。董卿说。《朗读者》节目组除了把这份对精神文化的尊重移植到节目中来,还在节目之外扛起了更多责任。节目组在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设置的流动朗读亭引起很大反响。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十
《朗读者》的舞台有一扇门,打开就能通向采访间。当董卿风趣地说到“芝麻开门”时,相信我们的心灵之门也随之打开,我们心意相通,期待遇见。本站小编在此整理了20xx年观cctv《朗读者》有感。
心得体会。
范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春天到来今年春节什么节目最火不是明星齐刷脸的各台春晚,也不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孤芳不自赏等大热影视剧,而是一档主打中华。
诗词。
的文化益智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而继诗词大会和见字如面之后,又一档文化综艺类节目朗读者上周末在cctv1和cctv3同步播出。
朗读者是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受到观众的热捧。
诗词大会主持人董卿此次又担当朗读者的制作人。
很多人认为,在娱乐综艺泛滥的当下,文化类节目走红是大势所趋,可董卿却表示文化类的节目真的很难做,我并不认为中国文化类节目真的迎来了一个春天,还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有所改善。
濮存昕张梓琳的朗读带来清流朗读者是央视主持人董卿酝酿筹备接近1年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每期有一个主题词,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
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知名演员濮存昕知名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等嘉宾。
首期节目首先出场的是濮存昕,他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
濮存昕曾患小儿麻痹症,童年时竟被同学起绰号濮瘸子。
直到三年级时,积水潭医院的大夫荣国威帮他做了整形手术,濮瘸子的命运得以改变。
他以一篇老舍。
散文。
节选宗月大师致谢荣国威大夫。
在和董卿交流时,濮存昕还感恩了给过自己帮助的很多人,包括父亲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导演林兆华等,记住帮助过自己的人,不要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有能力的时候去帮助别人,不要认为一切都事不关己。
节目播出后备受好评,不少网友表示在娱乐至死的各类综艺节目中,这是又一股清流董卿用真情扭转真人秀霸屏20xx年伊始,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
董卿的《朗读者》(第一期)自2月18日开播以来,持续发酵,口碑爆棚!《朗读者》实力圈粉,豆瓣评分高达9.4!何以有如此效果?初心使然,实力使然,节目使然。我想主要谈谈后者,谈谈我的观后感。
这是一场可人的文化盛宴。这里没有炫目的七彩灯光,没有喧嚣鼎沸的音响,没有美女如云的舞蹈,没有众星欢聚的高潮;有的是主持人董卿与朗读者的亲切交谈,有的是朗读者声情并茂的倾诉,有的是视听者与朗读者的深情共鸣,有的是李云迪钢琴伴奏的和谐悦耳与美不胜收,有的是胡德夫《匆匆》弹唱的警醒后人与余音绕梁。
这里是倾诉者的舞台,无论是爱心使者还是成功人士都有着自己刻骨铭心的故事,想将自己的深情寄予文字中,要读给最给力或自己最想给力的人听,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或自己的深爱与祝愿。
爱心大使濮存昕朗读了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送给治好了他的瘸腿病使他走上人生坦途的恩人荣国威大夫,来表达自己对荣大夫的感恩之情。
无国界医生蒋励朗读了鲍勃·迪伦的歌词《答案在风中飘荡》,送给那些在战争中出生、备受炮火摧残的孩子们,表达对他们命运的同情及对世界和平的希冀。
联想老总柳传志朗读了自己《写给儿子的信》,“我荣幸地有机会给柳林当爹有四十几年的历史了”的。
开场白。
表达了一位成功男人荣升为普通父亲的骄傲与自豪想看到“创业帝国”那一天的到来的结尾表达了企业大咖对自己儿子子承父业、创造辉煌的期盼。
普通夫妇周小林、殷洁朗读了《朱生豪。
情书。
》(节选),那“你老了,一定很可爱”“我一天天发现你的平凡,同时一天天逾更深情爱你”的诗句,深切表达了这对浪漫伉俪鲜花山谷之爱恋的愈久愈香醇。
世界小姐张梓琳——20xx年世界选美的夺冠者,用她柔润甜美的声音朗读了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送给自己的宝贝女儿,愿她快乐、自由,有勇气,有梦想,有求知欲,有责任心,学会宽容与慈悲,愿她一世安宁,母亲的深爱与祝福溢于言表。
高潮的一幕是96岁的老人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出场,一身浅色西装,手拄拐杖,步履蹒跚,满脸笑容,由董卿搀扶着走进了《朗读者》现场,给人的印象是虽高龄但精神;最动人的朗读是许老朗读林徽因的《别丢掉》,不仅仅是声情并茂,而且是热泪盈眶、泣不成声;他对曾经深爱的女同学林徽因爱慕有加,对林徽因失去徐志摩后的痛苦感同身受,“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地挂起”;许老不仅是性情中人,而且是有事业心的人,他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创造美发现美”,他是名至实归的“书销中外百余人,诗译英法唯一人”,96岁的他活到百岁的目标是将莎士比亚的著作全部翻译完毕,四年的时间要翻译20余本名著,相信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工作的许老,届时一定会大功告成。
朗咏清川飞夜霜,此刻豁然开朗;读尽诗文千万字,吟咏人间天堂。一览《朗读者》,过目永难忘,回观《朗读者》,韵味深且长。
终于遇见你,遇见感动,遇见美好!
遇见你,不想放过你;每周末,紧紧跟随你。明日见!
“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从文字中获得过快乐。与其说朗读者在传播文字,不如说也在传递文字背后的人生”。董卿的话道出了本次寻找的意义,声音传播情感,情感滋养人生,“我就是想好好读书”,董卿寻找的是朗读者,更是关于文字、关于阅读最原始的热爱,最原始的快乐。
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对于创新节目的要求,首先是从社会价值出发。曾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电视市场中沉得下心的文化节目却是稀缺资源。大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的出现,正是在喧闹娱乐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
央视资产管理中心主任任学安说:“《朗读者》的出现绝对不是孤立的,中国的电视节目太需要一档有文化价值的节目来滋润我们的心田。《朗读者》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来朗诵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朗读者》是董卿从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转型之作,她坦言这档节目对她来说是一次难度极大的挑战,朗读的文章必然是温暖的,有态度的,具有撞击灵魂的力量;嘉宾的标准更不是一般综艺节目和娱乐节目的要求,“朗读者”要有丰富的阅历、动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诚的情绪感染力。
在已经结束的前几期《朗读者》录制中,很多参与嘉宾的动情朗读让全场震撼,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写给母亲》,更是让董卿当场泪奔。“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董卿希望《朗读者》能够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推动人心相互靠近。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十一
继《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十三邀》之后,遇见了《朗读者》。
感慨于一对平凡夫妇的鲜花山谷,那是一个承诺,情比金坚,上天都用满山谷的鲜花来馈赠,他们朗读的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诗,最爱那句: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爱你。
感慨于张梓琳作为一个普通妈妈对新生女儿的爱,作为一名老师,感觉自己的母爱总比同龄的.女生来得更早一点,在他读到: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突然热泪盈眶,想起了我的学生,每每他们坐在教室里,睁着眼睛看着我的样子;每每他们坐在那里时而沉浸于学习,时而嬉笑打闹的样子。突然也想起了另一个人,现世残酷,我们都在其中,可总有人比我承受的要多。我也想把这段话送给他,愿他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尽管现世残酷,全然不会是像我期望的那样,可是我仍然祝福并期望着。
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他热泪盈眶,感情充沛,脑海里一定回忆着当年的场景,那份情怀,那份深情,无不让人动容。我深深地明白,这就是文学的力量,这就是诗歌的力量,它的美,渗透在内心,跳动的文字不断敲打着日渐麻木的心脏,即使在你深受伤害时,它们寂静无声地与你为伴,成为你生命的慰藉。
友人说,你写诗吧。我说我没有诗人的天赋。我就做一个旁观者,感受者。我感恩文学给我心灵的馈赠,感恩生活给我的滋养,感恩身边与我为伴或匆匆擦肩的人们给我的喜怒哀乐,感恩那个给我期望的人,如果可以我想希望他可以感受到我的感恩,给他一点点安慰,作为朋友的安慰。
我也希望我可以把我收到的馈赠分给我身边的每一个朋友,希望我的学生可以不功成名就,可以不家财万贯,但要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做一个有自我的人。感受生命的喜怒哀乐,别丢掉自己的心,去追赶心中的太阳。
林徽因。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问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
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最后一句诗,让我想起《情书》里最后的场景,大雪覆盖下白茫茫的山谷,那一声声,你好吗――我很好――)。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十二
《朗读者》播出了几天,我都没有看,今天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点开了视频。
不得不钦佩董卿,在娱乐化的大潮中,仍能精准的捕捉到文化回归的脉络,沉静下来做一档关于文字与语言的节目。
尤为打动我的是,这节目中不止有“文”的回溯,还有“人”的皈依。有故事,有文学,有经历,有感悟,有光阴沉淀后字里行间的深长韵味,有表达朗读时言由心生的朴素动人。
“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倾诉”,这本就是寻常却又并不寻常的事。
第一期的关键词是“遇见”。濮瘸子遇见荣医生,之如老舍遇见宗月大师,都是他们人生转折的一端,可能在对方看来,这不过是周而复始的日子里的一件小事,但对于当事人来说,未来通往哪里,从遇见的那一刻便不同了。
所以,当濮存昕用醇厚的嗓音读起老舍先生的文章——《宗月大师》节选时,看似闲文杂记的文章倏地鲜活,“感恩”这个词,大抵是一种用素净文字也掩藏不了的强大情绪,是即便笑着说起,终也免不了眼圈变红。
蒋励,一位无国界医生。不止蒋励,还有她的三位伙伴。她们,朗读的是一首歌词——《答案在风中飘荡》。
我第一次听到“无国界医生”这个名词,以前都将这个词语的含义理解为战地医生或是医务志愿者。蒋励是产科医生,在援助阿富汗的100天里,她和伙伴每天会迎来40位新生儿,在她们的手中无一例孕产死亡。如我这般没有经历过战场的人其实很难想象,炮火响在不远处,炸弹随时扔下来,在自己的生命遭受威胁时如何去保全别的生命。
可,战争和生命,哪怕它们各自站在绝望和希望天平两端,却都是现实里实实在在、避无可避的遇见。所以,当平铺直叙的朗读声响起,听着那句“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被一遍遍的被重复,内心被一遍遍的冲击。
和平不易,所以在无数牺牲下换来的和平,应该该被好好保护和珍惜;战争更不易,所以那些在动荡中不畏惧、不逃避的人,在巨大的悲痛里拼命守护的希望,都该得到由衷的尊敬。
柳传志少年时的那次飞行员选拔,是遇见了一次空欢喜,可是在求学那么重要的转折点上空欢喜一场,该是多么不幸的事。
他的父亲在此时说:只要一直做正直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是他的好孩子。后来,他进了西邮电,遇见夫人,有了儿子,创办了联想,又何尝不是遇见空欢喜之后的欢喜。
柳总在舞台中央读的是在儿子婚礼上的致辞节选。孩子四十多岁才结婚,父亲却在说起时表露得体的喜悦,换做他人,只怕要喜极而泣,终于娶了、终于嫁了!这篇致辞里,有隐忍自持的气度,有宽怀理解的体谅,有由衷的高兴和祝福,还有点小幽默。
在回答董卿为什么选择读这篇时,他这样说:因为我觉得可能对儿子还没有结婚的父亲有点启发。
鲜花夫妇,他们遇见彼此,大概是上苍对当代缺失易碎的爱情动了恻隐之心,所以将他们派下人间还原童话里的日子。
这样的两个人,是怎么都不该走到一起的。可男主人公破釜沉舟的北上了,在车站,信誓旦旦的说:我来和你结婚。甚至连家乡亲朋的礼钱都收了,真是一点退路都不给自己留。可也就是这样的孤注一掷,才换来今天的与爱携行。
这样的两个人,是怎样都应该在一起的。
鲜花夫妇在舞台上朗读的情诗不及视频中朗读时情诗更打动,虽然是同一篇诗文。视频中,她们在鲜花山谷中的小屋子里,屋外是满山谷的四季不败的花田,男主人靠在落地窗前,女主人靠在男主人的腿上,一只小狗安静的蜷在女主人的膝盖上,两个人用不标准的普通话互相倾诉: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世界小姐张梓琳,以前对她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只依稀记得,在她怀孕时,曾因孕时仍身材纤细、气质绝佳而在朋友圈刷过几日。
在《朗读者》的舞台上看到她,才第一次将人与名字对上了号。真美。
她遇见她的女儿,便是遇见了某种程度上女人的完整。为女儿朗读一篇刘瑜写的《愿你慢慢长大》,道尽了世间母亲对女儿的情深与冀愿: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在天使没有降临之前,我并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幸成为母亲,但我是一个女儿,我能看到父母在穷尽心力的渴望自己的孩子人生顺遂、高枕无忧,即便方式不对,即便结果偏差,可这个过程里,他们用了最大的力气。
柳传志笑着说:员工我可以炒掉他,但儿子我不能炒,所以我会怕他;张梓琳笑着说:我并不希望她有什么成就,只是希望她自由、快乐…这都是爱。
所以,遇见怎样的父母儿女都好,慈爱的还以温柔,粗暴的还以理解,冷漠的还以包容,个性的还以尊重。
只愿在这匆匆的一世间,别用爱让对方太为难。
你瞧,我的知识多么匮乏,白瞎了自诩对文学的喜欢,竟连这位首获翻译界最高奖项、“诗译英法唯一人”的老人都不知道。
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却精神矍铄的走进舞台,哪里看得出他曾因癌症被盼最多活七年,命运就是这么奇特,当许老先生将全部的热情投入翻译事业中时,死亡也会为他让步。在他曾被预言生命尽头的那一年,他获得了人生的最高成就,何其玄妙。
如今,他九十六岁高领,口齿不清,需要带着助听器才能交流。那又有什么关系,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在舞台上兴高采烈的讲着:要是能活到一百岁,能把莎士比亚的著作都译完。
在许先生的身上,遇见翻译事业,最初可能是个美丽的意外,却被他经营成了一生的乐趣。他因为喜欢一位女孩儿,所以翻译了林徽因的《别丢掉》送给对方,谁知对方已经有人了。这封情诗五十年后收到了回复,二人已各自成婚,一位在宝岛,一位在大陆,回想起来依然是美的。
后来,他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典籍——《唐诗》、《宋词》、《诗经》、《楚辞》译成英法文,不是字对字的那种翻译,而是揣摩旨趣,有情怀有意向有体悟的翻译去。还有西方的经典著作,译成中文,架起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这位老人,在舞台上说:自己比别人翻译的好,甚至比自己翻译的好,这是一大乐趣,别人夺不走的乐趣。
这期节目,让我看到经典佳作浩如烟海,自己的阅读量实在缈如沧海一粟;。
这期节目,让我看到平凡人的伟大,伟人的平凡,人生在世总归都有故事;。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十三
《朗读者》看了之后你又什么感想?在现在综艺横行的时候,有一个文化类的节目供大家观看,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看了之后,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董卿朗读者有感,欢迎阅读!
“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儿女生活幸福还幸福的事呢?”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出现在《朗读者》中的身份却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他要朗读在儿子柳林婚礼上的致辞。
致辞写得很好,“我荣幸地有机会给柳林当爹有四十几年的历史了”幽默开场,勉励他们“真正理解,有理想而不理想化,以强大的心脏去面对未来”。
带着紧张、兴奋和幸福综合的复杂情感,这是企业家的另一面。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成都的鲜花山谷夫妇,一千两百亩花田是爱的承诺,结婚26年还保持着为对方读情诗的习惯。
他们为观众带来了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书。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世界小姐张梓琳刚刚生下女儿,她朗读的是作家刘瑜写给自己女儿的文章《愿你慢慢长大》,年轻妈妈非常动情。
96岁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压轴登场。
现场朗诵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别丢掉》,动情处热泪盈眶。
他是“诗译英法唯一人”,给自己定的“小目标”,是100岁前翻译完莎士比亚所有作品。
董卿为了烘托,问场下观众:“床前明月光都会背,怎么翻?哪个英文好点的跟我说你敢翻?”许老可爱极了,忙不迭地接茬“这个不难翻的”,然后开始解释,场上场下笑声一片。
许老桃李满天下,节目的最后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学生朗读他翻译的作品。
电视节目的关键,常在人的魅力。
第一期播出后,《朗读者》的豆瓣评分达到了9.4。
节目抓人的秘诀在于,它不是就文字论文字,而是借着朗读,把朗读者背后的生命故事带到人前,引发共鸣和一点思考。
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
节目还体现出了层次感和丰富的细节,因此简单的节目模式看着并不单调。
朗读者的出场顺序是有讲究的,前后的故事与文本有联结与呼应。
“遇见”的既有大爱,无国界医疗互助之爱、文化艺术永恒追求之爱,也有小爱,亲情与爱情。
节目以李云迪的钢琴曲开场,以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的《匆匆》收尾,气氛圆融、统一。
涉及到需要专家解读的文本,康震教授也只在必要时出来点评一二,没有给节目添染太多学究气。
总之,这是一档有着人文精神追求而又不那么曲高和寡的电视节目。
重新做回一个朗读者,重新来关注文字和生命的故事。
然而,作为大众文化产品,电视节目在把自己从曲高和寡处拉下来的同时,也要清醒意识到,观众对文化类节目的追捧和热情,节目播毕后并不能多少化为对知识渴求的内在动力。
这是人文类节目的最大局限性。
以各种维度而言,《朗读者》等高分节目的热播都只是一股清流,而不能预兆着文化春天的彻底到来。
《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故事。
作为一档用文字承载情感的节目,《朗读者》的氛围相对安静,节奏更为舒缓,和追求刺激、热闹的“快消内容”截然不同,恰恰会满足受众在疲惫的忙碌之后回归内心宁静的欲望,感受朗读传达的力量。
《朗读者》不是一档读书节目,而是用文字抵达情感,从每个人真挚的人生故事出发,分享亲情、友情、爱情。
这些人世间共通的情感,会帮助观众去了解和理解朗诵文字背后蕴含的宽度、厚度、浓度,遍尝人生百味。
节目每期以一个充满寓意的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有关“遇见”,有关“选择”,有关“陪伴”,有关“眼泪”……名人和素人同台,分别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
它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电影戏剧剧本。
聆听一段安静的诉说,就仿佛路过一段人生。
这些故事看似关于别人,其实映照着最为普世的情感。
一整季串联起不同的人生关键词。
《朗读者》还原着电视人的初心,希望节目带来的'触动能溪流汩汩地从观众心灵流淌开来,在沉淀的甜美和安宁中,找寻自我。
刚刚走下《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舞台,主持人董卿将奉上自己的制作人首秀。
由她担纲制作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本周六起登陆央视一套和三套晚间黄金档。
相较于市场上已经出现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朗读者》朗读的内容更为广泛,既有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弟子们用中英法文为他朗读文学经典,也有来自成都“鲜花山谷”的丈夫为妻子献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书》,还有贾平凹《写给母亲》这类表达集体记忆和大众情感的作品,以及如柳传志在儿子婚礼上的讲话这样个人情感的表达。
节目中出现的朗读嘉宾,会针对不同的主题,带着自己的故事来讲述。
柳传志是著名的企业家,但在《朗读者》中他的身份却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他那种紧张、兴奋和幸福综合的复杂情感是他最真实的内心。
董卿希望,借由饱含情感的朗读,能够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
节目中目前邀请到的朗读嘉宾有斯琴高娃、王学圻、濮存昕、梅婷等专业演员,也有张梓琳、刘震云等不同职业的人。
对此,董卿表示,朗读并不追求标准技巧和字正腔圆,而更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十四
继《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十三邀》之后,遇见了《朗读者》。
感慨于一对平凡夫妇的鲜花山谷,那是一个承诺,情比金坚,上天都用满山谷的鲜花来馈赠,他们朗读的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诗,最爱那句: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爱你。
感慨于张梓琳作为一个普通妈妈对新生女儿的爱,作为一名老师,感觉自己的母爱总比同龄的女生来得更早一点,在他读到: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突然热泪盈眶,想起了我的学生,每每他们坐在教室里,睁着眼睛看着我的样子;每每他们坐在那里时而沉浸于学习,时而嬉笑打闹的样子。突然也想起了另一个人,现世残酷,我们都在其中,可总有人比我承受的要多。我也想把这段话送给他,愿他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尽管现世残酷,全然不会是像我期望的那样,可是我仍然祝福并期望着。
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他热泪盈眶,感情充沛,脑海里一定回忆着当年的场景,那份情怀,那份深情,无不让人动容。我深深地明白,这就是文学的力量,这就是诗歌的力量,它的美,渗透在内心,跳动的文字不断敲打着日渐麻木的心脏,即使在你深受伤害时,它们寂静无声地与你为伴,成为你生命的慰藉。
友人说,你写诗吧。我说我没有诗人的天赋。我就做一个旁观者,感受者。我感恩文学给我心灵的馈赠,感恩生活给我的滋养,感恩身边与我为伴或匆匆擦肩的人们给我的喜怒哀乐,感恩那个给我期望的人,如果可以我想希望他可以感受到我的感恩,给他一点点安慰,作为朋友的安慰。
我也希望我可以把我收到的馈赠分给我身边的每一个朋友,希望我的学生可以不功成名就,可以不家财万贯,但要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做一个有自我的人。感受生命的喜怒哀乐,别丢掉自己的心,去追赶心中的太阳。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十五
前几天,无意中在一个微信公众号上看了一篇关于央视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的推荐文章,其实单单看文字的介绍,感触还不是特别深刻,只是感觉这档节目在现今综艺娱乐节目盛行的当下应该会是一股清流,于是就去网上搜了该期节目的视频来看,看完后,发现远远比想象中的好,很打动人心的一档节目,关乎感恩、关乎和平、关乎成败、关乎爱情、关乎亲情、关乎错过,那份感动让人不禁颤粟。
其实单单看这档节目的名字《朗读者》,你可能会以为这是一档侧重朗读的节目,但看过后你会发现,其实不然,原来它更加侧重朗诵嘉宾自身故事的挖掘,而每一篇朗读的文章都是嘉宾结合了自身经历和心境精心挑选的,所以也异常能抵达倾听者的内心。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词是“遇见”,一开场,在钢琴家李云迪缓缓流淌的钢琴伴奏下,主持人董卿以一连串古往今来的词句诉说着各种各样的遇见,她知性大方、口吐莲花,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来形容她,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第一位朗读者濮存昕遇见了生命中第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荣国威大夫,荣大夫让他从一个残疾的孩子变成了能正常走路的人,他说:“我们需要记住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不要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而是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记住,尽可能去帮助别人。”所以他在朗读老舍的《宗月大师》时,言语中透露出来的是满满的感恩之情。
蒋励是一位远赴阿富汗担任无国界的妇产科医生,她在炮火中迎接着新生命,又在炮火中眼睁睁看着生命的逝去,那是常人无法理解的生命体验,更是对生命的无限尊重,现场她和她的无国界医生同仁们朗诵了鲍勃迪伦《答案在风中飘扬》,送给在战乱中降生的孩子们,希望他们将来能远离战乱,在和平的环境中遇见自己美好的未来。
遇见成功、或者遇见失败,是每个人都必经的成长过程,在节目现场,柳传志与主持人分享了他曾经失败和成功的经历,让我们知道人生其实是不可预测的,任何时候都要抱着一份希望,现场柳传志朗读了一段在儿子婚礼上的致辞,朴实却又温馨。
一个丈夫为了一个爱的承诺,倾尽所有,用了十年的时间为妻子打造了一个一年四季花开不败的鲜花山谷,虽然结婚二十六年,但为彼此读情诗却依旧是一种生活常态,在现场两夫妻朗诵了著名翻译家朱生豪的情诗,同时也讲述了自己的`爱情经历,彼此眼神里流露出的那份柔情蜜意,无比动人。正如主持人董卿说的,现在的花园就是丈夫的纸稿,那些花就是丈夫为妻子写出来的一首首情诗,最后董卿送给这对夫妻一句沈从文的诗“我们相爱一生,还是太短”。
“我一天一天发现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天愈更深切地爱你。”——朱生豪《朱生豪情书》。
作为世界小姐的张梓琳,曾经遇见的是无数个亮丽光鲜的光环,但自从成为了母亲后,她所遇见的内心的丰富和柔软,母亲这个角色让她变得更感性,生活也变得更加立体,在与董卿的交谈中,你或许完全感觉不到她是一个世界小姐,而是一个谈及自己女儿脸上就会洋溢出无比甜蜜幸福笑容的母亲。现场她为女儿朗诵了作家刘瑜的文章《愿你慢慢长大》。
最后一位朗读者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虽然96岁高龄,但与董卿说话较真的模样却可爱得如同一个孩子,谈及自己翻译的第一首诗——林微因写给徐志摩的诗《别丢掉》,触景生情,瞬间泪洒现场,也难怪董卿对他至真至性的性情有这样的评价:“之前是很佩服他,和他交流后,是很喜爱他,他怎么会有这么充沛的情感,不仅仅是精力,是情感,在说到动情之处,立刻就会热泪盈眶。”许先生在回忆往事的时候,说:“有时候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欣赏,有时候失败也有失败的美,我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创造美、发现美。”现场他还借用了一位作家的一句话“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得你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多么可爱并值得致敬的一个老头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许老先生好友和学生在现场轮流朗读了众多许老先生翻译过的作品,场面令人动容。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汤显祖《牡丹亭》题记。
董卿结束语:“一位老人,用毕生的心血,毕生的精力,毕生的热情,在东西方的文学世界里架起一座桥梁,让我们有可能到达彼岸,让我们有可能遇见,遇见无声的文字,遇见有声的倾诉,遇见一花一叶,遇见大千世界。”
第一期《朗读者》在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钢琴弹唱《匆匆》中落下帷幕。
初看春花红,转眼已成冬。
匆匆,匆匆。
一年容易又到头,韶光逝去无影踪。
人生本有尽,宇宙永无穷,匆匆,匆匆。
种树为后人乘凉,要学我们老祖宗。
人生啊,就像一条路,一会儿西,一会儿东。
匆匆,匆匆。
我们都是赶路人,珍惜光阴莫放松,匆匆,匆匆。
莫等到了尽头,枉叹此行成空。
人生啊,就像一条路,一会儿西,一会儿东。
匆匆,匆匆。
人生啊,就像一条路,一会儿西,一会儿东。
匆匆,匆匆。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十六
在我的脑海中,汉娜还在那一个弥漫着甜腻的田野上骑着自行车向前,碎花裙随风飘扬,欢笑撒下一地。
《朗读者》让凯特夺影后,我没有去看她如何演绎的,我翻开了书,找寻心目中的汉娜。小男孩米夏因一次偶遇迷上了这个可当他母亲的汉娜,于是,他们像恋人般难舍,一起去郊游,常常幽会。汉娜还要求米夏为她朗诵文章,似乎就这么持续下去,也许不会结婚,但会保持这种情人的关系。但汉娜的不辞而别打破了一切。
若干年后,大男孩米夏在战犯庭审上再次遇到已是战犯的汉娜,这么多年又发生了什么?随着庭审的步步推进,汉娜被认定为一个小小的纳粹头目,在集中营残忍地对待无辜的人。汉娜的辩解理由是“长官规定不能让一个逃走”。那种对生命的麻木和这措手不及的一切令米夏错愕,她会帮助一个染病的男孩,又怎么可能紧闭大门让那么多妇女活活烧死。汉娜最终被判终生监禁,其实与她想隐瞒的事实有关:她是个文盲,所有的文件不可能由她来写,但为了维护米夏的尊严,她缄默不语。
朗诵贯穿全书,汉娜曾让米夏为她朗读,也让集中营的人们为她朗读,她是喜爱朗读的,但不会自己阅读。她也许只喜欢听里面的故事,但她不会判断。她只是一个小小的头目,她的存在,正因为她好控制,她只是在国家这个庞大的机器中的一个小小的齿轮,她的任务是服从,而罪恶都是由一个个不起眼的部件推动着整个系统。面对火海一片,教堂里的撕心裂肺的叫喊,她有恐惧,迷茫,但更多的是无措与害怕,她畏惧着开门会使疯狂的人群将原有的秩序打破。她所想到的是,不要受到上级的处罚,于是,慌乱下,她选择了蹲下来无助地哭。规则、制度面前,她失去了最原本的判断。看过刘瑜写的影评:“一生成了片刻的囚徒。”她想说明,再后来米夏为汉娜的辩护,对法庭的一句“为什么不从她出发去思考”,还有后来给牢中的汉娜寄去的录音带去的书籍,是一种无法割舍的爱。可我始终认为,对于米夏,那不算是爱,即使有肌肤之亲,难舍难分,但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感,年少的渴望而非炽热的爱。有人评价这是一部描写二战后新一代对上代的救赎。我不希望米夏为汉娜的奔走是一种赎罪。米夏迟迟不肯去见汉娜,只是寄去了东西,此时的他早已少了一些东西在内心。爱,已消失。虽然汉娜始终保持着朗读这个习惯,也许那是她唯一与米夏的联系。
最后,汉娜上吊而死,我虽未预料到这个结局,但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汉娜的死代表着什么,我不知道,但这不会是一个终点,它恰恰是一个世界的开始。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题记。
有人说,阅读一本书就是同书的作者进行一场精神上的交流,那么听一个人朗读,便是在听朗读者诉说过去的故事,观《朗读者》有感。
最近,我看了央视大热的一档节目《朗读者》,节目中的嘉宾在朗读着一篇篇优美的文段,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各自的故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聆听他们故事的同时也让我得到了一点启示。
最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许渊冲老先生。许老先生是一位翻译家。他的成就可以用“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来概括。这句话乍听起来好像并不稀奇,但真正去了解却让人大为惊叹。他是迄今为止唯一个将《诗经》翻译成英文法文的人。他还将《楚辞》、《。
唐诗。
三百首》、《牡丹亭》等中国古代。
诗词。
作品翻译成了法文。20xx年8月2日许老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来到《朗读者》这个节目的时候,他已经96岁高龄了,满头银发,看上去精神矍铄,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他仍然对生活充满着热情。虽然快成百岁老人了,但他的心却是年轻的,感情是充沛的。回忆起70多年前的往事,并朗诵诗歌时,仍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仿佛看见,这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耄耋身体里有一个朝气蓬勃的灵魂正满怀激情为我们朗诵。
许老不仅精神上像个年轻人,在他的翻译事业上也仍然保持着年轻人的拼搏精神。他已经获得了翻译界的最高奖项,又是这般高龄,按说早可以颐养天年。但他没有,许老还正在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并计划在一百岁之前翻译完成,也就是四年之内还要翻译30本书。为了抢时间,跟时间赛跑,他现在每天工作到凌晨3.4点钟,这是一般年轻人也很难做到的。用他的话讲就是白天不够用,向夜晚借几点钟。他开玩笑地说;“我现在是能活一天算一天,不敢奢求。”
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许老已经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一笔巨大的文学财富。但他仍争分夺秒,永不停息,尽可能多地去翻译更多的作品,是因为他无比的热爱自己的事业。翻译对他来讲是一种别人无法剥夺的精神上的快乐,是他自己喜爱的价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许老就是这样的学者。
由许老我不禁想到了鲁迅先生,先生患了肺病。医生嘱咐他要多休息,但他仍不停地努力工作。别人认为他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他解释说其实并不是这样。他知道自己不可能长寿,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在我的脑海里,鲁迅先生和许老的影子重叠了。他们都是高尚的人,是无私奉献的学者,他们都喜爱自己的价值,并且,用这价值给社会创造出精神的宝藏。我们也会铭记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
如果我们想要自己的一生回想起来还有一点价值,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话,那么就让我们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完成学业,以便我们长大后能为社会尽可能多地创造价值。
读后感。
《观《朗读者》有感》。他小时候是一个残疾的孩子,被同学嫌弃,体育课上跑步的时候,也没人愿意和他一组。同学们甚至还给他起了个绰号——“濮瘸子”。我想,那时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幸运的是,他遇见了荣国威荣大夫,荣大夫为他做了整形手术,那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他从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了!可以跑、可以跳了!这对荣大夫来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手术,是他做的许许多多的,手术中的一个,也有可能他对此毫无印象,但对濮存昕来说,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见”。他朗诵了老舍。
散文。
《宗月大师》节选,内容讲的是老舍对曾经将自己领进学堂的刘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会对帮助过我的人心存感激。
前一阵子看了个央视的节目,由董卿主持,叫做《朗读者》。看了两期,我就被这个好节目的用心以及高端所吸引。
节目是以邀请知名演员,主持人,运动员,企业家以及教育者等等各行各业中的优秀,上进的人物来做客,先是董卿对嘉宾做一段简单的采访,而这段简单的采访基本上就能点到来访者身上的闪光点或者曾经,现在的成就,然后让他们就此选择一段文,或者一个篇章来朗读,来致意他们感恩的人或者想献给某些人。
节目真的是很用心。第一期,董卿的服是一套浅粉的时尚套装,当大门打开时,她满怀自信的走过来,高挑的身材,得体的妆容,考究的服饰,真的是很惊艳,她的服装让我想到中国人信仰的开门红,而她一开口,那流利而又充满智慧的台词,让我想起她因中华诗词大会受到的褒奖,她的身上真的是体现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
董卿说,这个节目整整筹划了一年,而接下来节目的高质量让我们看到了这些用心的成果,真的很棒。第一位嘉宾是演员濮存昕,那是一位我从小就知道的演员,记忆中演的角色很正面,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濮老师讲的是人生中要感谢的人,当然人的一生中要感谢的人当然很多,但他提到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一个在他小时候治好他瘸脚毛病的医生,让他走出自卑,也就有了后来当演员的可能。他朗读的是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
这节目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然后在采访嘉宾时,几次我和嘉宾一起落泪,人生的起伏在那一篇篇他们选读的文章中体现,也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知识的匮乏。
朗读者,真的是个很好的节目。
今天我观看了著名教授于丹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看完后我深受启发,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于丹老师讲的一棵大树和一个男孩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男孩在不同阶段向大树的索取。先摘走了果实,又为建房砍掉粗树枝,最后为建船砍掉了树干来满足对生活的需求。大树好比我们无私的父母,男孩就好比我们。从我们出生,我们就向父母索取一切,甚至在得到了后有时还对他们爱搭不理。细细想来,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关爱,还有一切,不求回报,默默无私的奉献,难道还不知足,不思考回报吗?这是我们永远报不完的恩。从现在起我不应该再抱怨她们,吃饭认真一点,学习自觉一点,多对他们笑一点,对他们的问话耐心一点……长大后,像他们照顾我一样照顾他们,他们是我们最大的恩人。
懂得感恩是幸福的,快乐的。我会永远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十七
朗读者是一部在2008年上映的德国电影,改编自德国作家本哈德·舍林的同名小说。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也探讨了历史、记忆、道德等重要议题。在观影后,我深受感动,产生了许多深思。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朗读者让我思考了历史的力量。影片中,女主角汉娜是纳粹集中营的看守,她参与了对犹太囚犯的屠杀。然而,她无法阻止自己的行为,只因她是当时无知的一员。多年后,汉娜出现在法庭上,又重新回忆起往事。她最终选择了坦白认罪,而她的一位学生却坚持为她辩护。这段故事引发了我对个人责任和历史遗留问题的思考。历史的错误永远无法被抹去,但只有真正面对历史才有可能避免再次犯错。
其次,影片呈现了朗读的力量。主人公迈克尔在照顾病弱的汉娜期间,每天都给她朗读各种书籍,使汉娜恍如身临其境。朗读让她从精神上得到了满足和安慰。而影片最后的反转更加凸显了朗读的重要性。那位学生为了理解汉娜的行为,开始自己朗读法庭纪录,以此来理解纳粹的历史。朗读不仅可以为个体带来愉悦和启发,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从而成为更有深度的人。
再次,朗读者引发了我对道德与良知的思考。汉娜虽然是犯罪分子,但她并不是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她拒绝透露自己不识字的秘密,不想给自己无辜的同谋增加罪责。这样的行为让我感到敬佩,也让我思考一个人的个人道德与社会诚信如何相互关联。这让我回想起伦敦的哲学家索罗斯基经常提到的一句话:“但凡是人,必定有一个无价值的人名。”这个观点强调了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尊严和价值,我们应该尊重并保护这种价值。
最后,朗读者让我思考了爱情的复杂性。迈克尔和汉娜之间的爱情可以说是禁忌的,因为他们之间存在巨大的道德隔阂。然而,他们的感情却是真挚而深沉的,迈克尔对汉娜的执着令人动容。影片通过这段禁忌的爱情展示了爱情的复杂性和不可抗拒的力量。这让我意识到爱情并不总是完美的,它可能会带来痛苦和挑战,但也可以成为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体验。
朗读者是一部充满睿智与温暖的电影。它通过纠结的爱情故事和主人公们的成长,探讨了许多深刻的人类问题。观影后,我深深地陷入了思考与感动之中。历史的力量、朗读的启迪、道德与良知的探讨以及爱情的复杂性,这些都是我从朗读者中学到的重要教训。影片给了我许多思考的机会,让我开始更加注重历史与自己的道德选择,并珍惜那些真挚的感情。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十八
有人说,阅读一本书就是同书的作者进行一场精神上的交流,那么听一个人朗读,便是在听朗读者诉说过去的故事,观《朗读者》有感。
最近,我看了央视大热的一档节目《朗读者》,节目中的嘉宾在朗读着一篇篇优美的文段,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各自的故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聆听他们故事的同时也让我得到了一点启示。
最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许渊冲老先生。许老先生是一位翻译家。他的成就可以用“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来概括。这句话乍听起来好像并不稀奇,但真正去了解却让人大为惊叹。他是迄今为止唯一个将《诗经》翻译成英文法文的人。他还将《楚辞》、《唐诗三百首》、《牡丹亭》等中国古代诗词作品翻译成了法文。2014年8月2日许老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来到《朗读者》这个节目的时候,他已经96岁高龄了,满头银发,看上去精神矍铄,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他仍然对生活充满着热情。虽然快成百岁老人了,但他的心却是年轻的,感情是充沛的。回忆起70多年前的往事,并朗诵诗歌时,仍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仿佛看见,这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耄耋身体里有一个朝气蓬勃的灵魂正满怀激情为我们朗诵。
许老不仅精神上像个年轻人,在他的翻译事业上也仍然保持着年轻人的拼搏精神。他已经获得了翻译界的最高奖项,又是这般高龄,按说早可以颐养天年。但他没有,许老还正在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并计划在一百岁之前翻译完成,也就是四年之内还要翻译30本书。为了抢时间,跟时间赛跑,他现在每天工作到凌晨3.4点钟,这是一般年轻人也很难做到的。用他的话讲就是白天不够用,向夜晚借几点钟。他开玩笑地说;“我现在是能活一天算一天,不敢奢求。”
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许老已经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一笔巨大的文学财富。但他仍争分夺秒,永不停息,尽可能多地去翻译更多的作品,是因为他无比的热爱自己的事业。翻译对他来讲是一种别人无法剥夺的精神上的快乐,是他自己喜爱的价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许老就是这样的学者。
由许老我不禁想到了鲁迅先生,先生患了肺病。医生嘱咐他要多休息,但他仍不停地努力工作。别人认为他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他解释说其实并不是这样。他知道自己不可能长寿,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在我的脑海里,鲁迅先生和许老的影子重叠了。他们都是高尚的人,是无私奉献的学者,他们都喜爱自己的价值,并且,用这价值给社会创造出精神的宝藏。我们也会铭记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
如果我们想要自己的一生回想起来还有一点价值,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话,那么就让我们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完成学业,以便我们长大后能为社会尽可能多地创造价值。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十九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承担制作,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黄金时间联合播出。下面是遇见—观《朗读者》有感,请参考!
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前几天,无意中在一个微信上看了一篇关于央视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的推荐文章,其实单单看文字的介绍,感触还不是特别深刻,只是感觉这档节目在现今综艺娱乐节目盛行的当下应该会是一股清流,于是就去网上搜了该期节目的视频来看,看完后,发现远远比想象中的好,很打动人心的一档节目,关乎感恩、关乎和平、关乎成败、关乎爱情、关乎亲情、关乎错过,那份感动让人不禁颤粟。
其实单单看这档节目的名字《朗读者》,你可能会以为这是一档侧重朗读的节目,但看过后你会发现,其实不然,原来它更加侧重朗诵嘉宾自身故事的挖掘,而每一篇朗读的文章都是嘉宾结合了自身经历和心境精心挑选的,所以也异常能抵达倾听者的内心。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词是“遇见”,一开场,在钢琴家李云迪缓缓流淌的钢琴伴奏下,主持人董卿以一连串古往今来的词句诉说着各种各样的遇见,她知性大方、口吐莲花,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来形容她,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第一位朗读者濮存昕遇见了生命中第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荣国威大夫,荣大夫让他从一个残疾的孩子变成了能正常走路的人,他说:“我们需要记住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不要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而是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记住,尽可能去帮助别人。”所以他在朗读老舍的.《宗月大师》时,言语中透露出来的是满满的感恩之情。
蒋励是一位远赴阿富汗担任无国界的妇产科医生,她在炮火中迎接着新生命,又在炮火中眼睁睁看着生命的逝去,那是常人无法理解的生命体验,更是对生命的无限尊重,现场她和她的无国界医生同仁们朗诵了鲍勃迪伦《答案在风中飘扬》,送给在战乱中降生的孩子们,希望他们将来能远离战乱,在和平的环境中遇见自己美好的未来。
遇见成功、或者遇见失败,是每个人都必经的成长过程,在节目现场,柳传志与主持人分享了他曾经失败和成功的经历,让我们知道人生其实是不可预测的,任何时候都要抱着一份希望,现场柳传志朗读了一段在儿子婚礼上的致辞,朴实却又温馨。
一个丈夫为了一个爱的承诺,倾尽所有,用了十年的时间为妻子打造了一个一年四季花开不败的鲜花山谷,虽然结婚二十六年,但为彼此读情诗却依旧是一种生活常态,在现场两夫妻朗诵了著名翻译家朱生豪的情诗,同时也讲述了自己的爱情经历,彼此眼神里流露出的那份柔情蜜意,无比动人。正如主持人董卿说的,现在的花园就是丈夫的纸稿,那些花就是丈夫为妻子写出来的一首首情诗,最后董卿送给这对夫妻一句沈从文的诗“我们相爱一生,还是太短”。
“我一天一天发现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天愈更深切地爱你。”——朱生豪《朱生豪情书》。
作为世界小姐的张梓琳,曾经遇见的是无数个亮丽光鲜的光环,但自从成为了母亲后,她所遇见的内心的丰富和柔软,母亲这个角色让她变得更感性,生活也变得更加立体,在与董卿的交谈中,你或许完全感觉不到她是一个世界小姐,而是一个谈及自己女儿脸上就会洋溢出无比甜蜜幸福笑容的母亲。现场她为女儿朗诵了作家刘瑜的文章《愿你慢慢长大》。
最后一位朗读者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虽然96岁高龄,但与董卿说话较真的模样却可爱得如同一个孩子,谈及自己翻译的第一首诗——林微因写给徐志摩的诗《别丢掉》,触景生情,瞬间泪洒现场,也难怪董卿对他至真至性的性情有这样的评价:“之前是很佩服他,和他交流后,是很喜爱他,他怎么会有这么充沛的情感,不仅仅是精力,是情感,在说到动情之处,立刻就会热泪盈眶。”许先生在回忆往事的时候,说:“有时候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欣赏,有时候失败也有失败的美,我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创造美、发现美。”现场他还借用了一位作家的一句话“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得你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多么可爱并值得致敬的一个老头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许老先生好友和学生在现场轮流朗读了众多许老先生翻译过的作品,场面令人动容。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汤显祖《牡丹亭》题记。
董卿结束语:“一位老人,用毕生的心血,毕生的精力,毕生的热情,在东西方的文学世界里架起一座桥梁,让我们有可能到达彼岸,让我们有可能遇见,遇见无声的文字,遇见有声的倾诉,遇见一花一叶,遇见大千世界。”
第一期《朗读者》在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钢琴弹唱《匆匆》中落下帷幕。
初看春花红,转眼已成冬。
匆匆,匆匆。
一年容易又到头,韶光逝去无影踪。
人生本有尽,宇宙永无穷,匆匆,匆匆。
种树为后人乘凉,要学我们老祖宗。
人生啊,就像一条路,一会儿西,一会儿东。
匆匆,匆匆。
我们都是赶路人,珍惜光阴莫放松,匆匆,匆匆。
莫等到了尽头,枉叹此行成空。
人生啊,就像一条路,一会儿西,一会儿东。
匆匆,匆匆。
人生啊,就像一条路,一会儿西,一会儿东。
匆匆,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