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论文(实用22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有实效性。好的总结应该突出重点,将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人生哲理,希望能引发大家对人生的思考与瞩目。
医学生论文篇一
摘要:核酸适体是一种经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筛选而出的一种可以特异性结合的离子和分子,核酸适体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主要针对核酸适体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酸适体;生物医学;应用。
1.1生物大分子检测。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研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具体跟踪检测高灵敏分析方法已经是目前基因组学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原来的蛋白质检测一般是根据抗原/抗体免疫分析的方式来进行检测,一般分析出来的数据都会受到抗体性质的干扰。
而核酸适体能够与蛋白质进行特异性结合,在不同温度、不同盐浓度络合剂条件下能够进行特异性变性与复性研究,所以在蛋白质分析检测上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重视。
两种核酸适体的游离末端通过互补碱基链接起来,最终根据gic方式实施实时扩增。
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较,该种新型检测方式非常明显地应用了核酸适体在发展各种可取代抗体的蛋白靶的功能,在测定体内蛋白质含量和研究蛋白质的功能以及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等方面拥有非常大的使用价值。
1.2肿瘤细胞鉴别分析。
从分子水平实现早期癌细胞的准确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设计和发展特异性分子探针成为癌细胞早期检测的关键因素。
研究显示,将前列腺专一性膜抗原(gfbe)的核酸适体连接到具有近红外光性能的量子点上,可以特异性地检测前列腺癌细胞,为核酸适体应用于活细胞及生物体内的分子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在癌症早期检测中,从病人血液或唾液等收集到的恶性肿瘤细胞含量通常较低,所以发展一种从低含量体液中聚集并检测肿瘤细胞的方案成为目前癌症早期诊断的核心,运用先进的双功能纳米粒子作用于白血病细胞的加速富集与检测的速度。
氧化铁混合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接触面积大,这相比较于一般微米尺寸粒子拥有更加强大的萃取功能,所以相对于免疫表型等复杂的检测方式,这种方式仅仅需要完成分析即可。
这种方法不单单可以从全血样本中反复提取得到靶细胞,而且更具有研究意义的是,可以广泛使用于多种癌细胞的同时提取和鉴定。
1.3肿瘤标志物的甄定。
特殊检测恶性肿瘤相关组织和细胞标志物是完成癌症早期诊断的一个十分正确的方法。
虽然肿瘤标志物在很早之前就用于癌症的临床实验诊断,但是现在肿瘤标志物种类相对较少,特异性和灵敏度不够准确,并且不能够表明各项恶性肿瘤产生机制,不能准确地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
由于抗体的蛋白芯片虽然已经被努力地用来寻找与恶性肿瘤有关的蛋白质标志物,但是因为恶性肿瘤的多样性,以及抗体制造和使用上的特异性而效果不明显。
所以,现阶段急需找到一种能够直接得到癌变组织细胞的特征分子标志,快速发现癌症发生、发展期间的生物标志物,然后完成这些生物标志物特异灵敏检测。
2基于核酸适体的靶向治疗。
分子水平靶向治疗的核心是使癌症治疗更加有效。
而且渗透性好,有可能成为新的靶向治疗方式并且许多核酸适体不可以将细胞完全吸收。
为了完成细胞内的靶向分子转送,开展高效的核酸适体载体体系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
并且不存在细胞毒性,可以将抗癌药物和靶向癌细胞表面分子的核酸适体抗体等相连接,能够将药物特异性输送到癌灶,不单单能够增强化疗效果,而且还可以降低药物毒性,把容易被生物降解的高分子与抗核酸适体相结合。
3结语。
肿瘤细胞及其标志物的核酸适体,这些核酸适体被大量地运用于生物医学检测疾病标志物发现以及靶向治疗。
目前已经可以根据核酸适体对癌症病人样本进行染色,根据流式细胞计数等方式完成对癌症的快速诊断。
除此之外,只要是有关抗体的诊断领域,大部分都能够用核酸适体替代,能够弥补抗体在诊断领域应用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黄田贞,林馨馨,陈媛媛,等.核酸适体电化学传感器研究的新进展[j].化学传感器,(1).
[2]雷丽红,傅迎春,徐霞红,等.基于核酸适体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j].化学进展,(4).
[3]王成刚,莫志宏.核酸适体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
医学生论文篇二
本文就多媒体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多媒体教学中存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以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教学手段,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代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水平。
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多种信息同时或交替作用给学习者感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使学习更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既深且远。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对学生实践教学技能的不断加强,理论课学时的不断削减,要求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利用有限的时间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传统教学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问,学生答,在课堂中,师生缺乏有效的交流,教师无法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整个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缺乏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的中心也就是教科书,而且考试主要测试的是教科书上的知识,这导致掌握教科书的程度成了评价学生的惟一尺度。
在课程设计上,一般关注的是结论,未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纳入,教师总是想利用最短的时间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学内容多为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论证、现成的说明,一切都是现成的,无需学生动手实践就可以将知识快速地储存于自己的大脑。
此种方式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
在教学资源上,传统教学的资源多局限于书本,课堂的焦点都放于书本知识,单一的平面文字和图片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其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在课堂上也容易疲劳,对知识的消化率低。
2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2.1信息容量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东西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等客观教学环境的限制,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的事物抽象化,从而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变得容易;它可以改变教学对象的形象、活动的位置,甚至使学生感知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东西,更容易使学生理解,有利于加深理解教材的深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2教学生动直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教学可将枯燥的文字内容如抽象的名词、药物的作用机理等制作成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图文结合,逐步递进的演示方式。
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大大增加课堂有效时间。
教师可利用有效时间,从教材的广度、深度进行挖掘,使教学内容得以延伸、补充及发展,从而扩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同时也能增加课堂互动效果。
2.3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多媒体技术,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做到动静结合。
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学生学得主动,教师教得生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兽医药理学》中抗球虫药为例,可将书本上的球虫发育过程用图片形式进行讲解,使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整个球虫的发展过程,然后再根据球虫的发生发展过程合理选择药物。
还可配上文字解释和插入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下一步能正确选择药物、合理用药的思维能力。
3应用多媒体技术需注意的问题。
3.1课堂的师生互动变成“人机”互动。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既有知识的传授与反馈,又有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教师要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如何做人,要教会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师应该用充满情感的话语和体态,传达自身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而多媒体教学中“人”与“机”的交流是单向的,缺乏情感的交流。
学生听的是机器声音,看的是荧屏上的汉字和图像。
教师忙着操作机器,不能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3.2不能让多媒体教学成为完全替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总结,探索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当前的教学模式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
如果一味地追求课堂上的声形并貌,追求知识传授上的“信息量”,最终的结果是: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而会降低课堂效果。
每一个教师的教态、教学语言、板书和应变能力才是最大的财富,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3.3应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间的关系。
以上四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曾提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
可见,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课堂教学,在真正的课堂中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不能否认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优势,但也绝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总之,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传授知识,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做到该用时用,不该用绝对不用。
用时要做到课件、教材和学生三者的有机融合。
同时,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引入多媒体教学评价机制,并予以及时反馈与交流,以督促教师及时调整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医学生论文篇三
[摘要]2015年,全世界都知道了一个中国名字:“屠呦呦”,中国医学的骄傲!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医学已成为医学主导,传统的中医文化也逐渐的被国人所淡忘。而2015年诺贝尔科学奖项的颁发,是世界人民对屠呦呦的肯定,更是对中国医学的肯定。作为国人的我们,保持中医特色,方能弘扬中医优势!
[关键词]历史悠久;艾灸;拔罐;针刺。
中医其意义远大于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和火药四大发明。古有华佗、扁鹊、李时珍等历代医药学家文明古今,他们对医学的研究与贡献奠定了中国医学坚实的基础。中医学是中国的原创性医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论中医之优、之精,可谓数不胜数......
1、中医是中华千年文化的主要载体。
我们古籍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医籍。中医学时中国哲学、人文科学、社会学、田文轩、地理学、农学等学科之集大成者,是东方科学的代表。中医药学是根据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五运六气学说,按照阴阳五行所揭示的生命运动的规律,以经络学说、脏腑学说为基础,运用望闻问切四诊的诊断,借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和自然界万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使之恢复到和谐平衡状态,从而保障人们健康的医学。
2、中医是完整的'、系统的、成熟的理论医学。
曾有不少“学术人士”指出:中医是经验医学,不如西医科学。然后,经过多方调查研究表明:中国是理论医学,而且是成熟的、系统的、完整的理论医学。中医理论可以解决各种临床问题,她运用阴阳五行的准确含义,能够完整的解释中医的各科学说;能够通过脏腑、经络、气血等理论道明中医药学的原则。
3、拥有悠久的历史。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基本的中医理论,已经采用“四诊”;西汉时期,开始运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东汉时期出现了著名医药学家张仲景,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壳手术和麻醉闻名天下,还创立了“五禽戏”;唐朝以后,中医学理论和医学著作更是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和西亚等过;两宋时期,设立翰林医学院,同一了针灸学,出版了《图经》;元代以后,中医开始没落,清末以后,由于西方列强侵略,大量西医学说涌入,中医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许多青年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人们开始使用西医体系,中国学陷入存废两难的尴尬境地。
4、治疗方法多样化。
4.1针刺法。
针刺法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的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找准与治疗部位相对应的穴位,然后将毫针刺入皮肉,慢慢调节捻动,针刺之后有酸麻胀的感觉,主要治疗青春痘及肥胖等,运用广泛。
4.2艾灸。
艾灸是在人体某种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这种温热刺激食物治疗方法,是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演这个、瘢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洗手。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利于产物的排泄。如今艾灸在临床医学上应用广泛,如:艾灸治疗妇科疾病;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于强直性脊髓炎的辅助治疗等。
4.3拔罐法。
拔罐法有叫“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运用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是之吸着于皮肤,排出体内郁血的疗法。古代医学家长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此法来吸血排脓,后又扩大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先也常用于养身、驱寒、减肥。
[总结]中医学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代自燃特征和历史发展的文化产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精神和文化精华,凝聚着中华儿女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千千万万中华儿女都应该保持中医特色,弘扬中医文化。
[参考文献]。
[1]贾谦,中医的优势;
[2]周晓彤,针灸入门感言。
医学生论文篇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些现象:为什么有的教师在走进教室时学生总有一种热切的期待?为什么有些教师从不让学生加班加点,也不搞“题海战术”,学生成绩仍不断提高?同样的平行班,使用同样的教材,做同样的练习题,一段时间后班级之间的成绩为什么差异就那么大?即使是一个差班为什么某些学科也会有不俗的成绩?我经多年来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这些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除了他们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素质外,他们的人文素养也较高,特别是他们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发挥“情商因素”的作用。
道理很简单,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的智力活动,完成接受和储存信息的任务,而且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因素,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这样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由于高考生物科所占分值相对较少,学生普遍对生物课学习兴趣不浓,因此,发挥情商因素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显得尤为必要。这就要求每一位生物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做到以情感人,以心育人。
一、关爱之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尊师是爱生的结果,爱生是尊师的前提。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才能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才能深入了解学生,全面地关怀学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如果教师不爱学生,就会失去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就难以在教学实践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主动接纳学生,了解学生,作学生的贴心人和知心朋友,全身心地关爱学生,从而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
互爱互敬是处理任何一种人际关系的道德准绳。从教师工作的特点来看,其服务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对学生爱护和关心是协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关系的基本要求。同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因为对教师的尊敬并不仅是尊敬教师个人,而且是尊敬教师的劳动,尊敬教师的学问。
二、尊重之情――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
教师应是一个公正的法官,是一名无私的园丁,对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要把爱的雨露洒入每个学生的心田。爱学生的关键,在于能否面向所有中等生、学困生,对他们要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淡为热情。这就要教师调整在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学困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从而愉快的学习。
罗曼・罗兰曾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美,并不吝表扬。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的闪光点,有的学生成绩不算优秀,但动手能力强;有的学生生就一副热心肠,助人为乐,关心集体;有的善良懂事,同情弱者,孝顺父母……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感到自身的价值。欣赏与表扬是一种随时可取又永远取之不尽的“动力之源”。一句“好极了”、“太棒了”、“真不错”会让学生感到莫大的快乐。他们会由此取得信心,获得学习的动力。
三、责任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的情感。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作为生物教师,我们有责任、更有必要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的情感。生物知识的内在魅力可以诱发学生热爱生物学的情感。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生物世界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生命现象千奇百怪、无奇不有。生物学之美,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自然美、知识体系科学美和生物学家们的人格美等方面。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做到语言之美、授课节奏之美,努力发现课堂上的学生之美,尽情展示生命科学蕴含的科学之美,使一堂课尽善尽美。
四、宽容之情――正确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学生的一些小错误,教师不必斤斤计较,耿耿于怀,更不能“一棒子打死,永世不得翻身”,不妨给学生一点宽容。宽容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从时间上、场合上,态度上、条件上、认识上宽容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有过程、有余地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要做到“宽容”,首先要真诚的去倾听学生的犯错理由,并且加以分析,不要凭主观臆断或一面之辞而下结论。要做到“宽容”,还要热心教育,一分为二。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自己行为的正误,一分为二的去看待。然后从鼓励的角度去教育学生,使他们能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鼓足勇气去克服它。
人人都希望理解,都渴望谅解。善待学生的“错误”,给学生以“宽容”,让他们有机会辩解,在辩解中明白事理,获得受尊重的体验,学会做人。
教师是爱的使者,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您若变成孩子,便有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瞬间成为乐园。
用我们热情、诚恳的胸怀,唤起同学们的兴趣、激情,赢得同学们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让我们师生彼此敞开心扉,去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让我们致力于探索、创造充满情感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使教师的劳动里呈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情的魅力。
医学生论文篇五
摘要:
在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逻辑性思维的培养尤为必要。首先摒弃和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中不适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元素,不搞题海战术,告诫学生做题在精而不在多,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题目进行总结。
关键词:
1.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方面生物学贴近生活实际,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鼠蛇蚁等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而创新能力培养就是要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开发潜在的想象力。另一方面生物学中涉及很多探究性和实验性课题,探究能够使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具体操作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些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新课改下新的教育理念,广大教师应该如何转变教学思路,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说明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2.1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学习新知识时,首先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生殖繁衍”时,可以从普遍存在的重男轻女观念入手进行举例,提出胎儿的性别是否只与母亲有关这一课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其次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讨论时间,最好是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延伸,这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下定论,充分培养其思维的发散性;最后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枯燥的文字知识转换成图片、动画、视频及其他多媒体形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对新知识强烈的求知欲和大脑快速转动的思维活跃度。
2.2巩固旧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联想性思维。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这就要求学生在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时,有所思考,有所收获,而并非是对知识简单重复和机械背诵。首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组建知识框架,把所学基本内容在大脑中回放,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反复咀嚼和思考;其次是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旧知识的记忆,寻找二者间潜在的联系,把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最后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争取达到由某一知识点联想到相似的其他知识点的目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掌握知识。以期在旧知识的巩固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联想性思维。
2.3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中,培养逻辑性思维。
在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逻辑性思维的培养尤为必要。首先摒弃和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中不适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元素,不搞题海战术,告诫学生做题在精而不在多,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题目进行总结,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其次允许学生有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只要是逻辑性、合理性的,教师都应该加大鼓励和表扬力度,当然学生之间根据自己的见解相互出题解题同样值得提倡;最后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同样体现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对所学内容灵活掌握的检验标准就是实验做得是否流畅,能否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医学生论文篇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一名中职护理专业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中职护理实训教学改革,提高护理实训教学效果,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是新形势下中职护理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本次护理专业实训教学以“特殊口腔护理”的教学设计为例,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充分利用微课、多媒体课件、智能手机、网络等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采用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特殊口腔护理”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技能强化训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本次课的教学设计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护理专业实训教学中。目前中职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思维较为活跃,表达欲望较强,对智能手机、网络、视频等信息技术和实践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不喜欢“满堂灌”的理论讲授式学习,因此我们倾向于实践操作。
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该教学设计的满意度及学习收获,采用无记名方式答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具体结果见表1。上述调查显示,学生对这次教学设计的满意度较高,信息技术在特殊口腔护理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爱护患者的.意识及协作精神,同时树立了学习自信心,并收获成就感与快乐。
本次教学设计借助网络、智能手机、微课、ppt教学课件等信息技术平台,设计了融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于一体的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课前看、思、写—课中做、练、评—课后说、思、问”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通过案例导入,让学生围绕案例学习,在信息化条件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4.1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本次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学生通过观看形象、直观的操作视频和动画,更容易学习和掌握操作技能;通过视频录播回放,了解学生技能掌握的程度,及时调整实训方案。口腔护理操作视频、操作流程和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单调为生动,学生可形象直观地学习护理有关知识。通过分组讨论、视频录播回放、角色扮演等优化了教学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2教学理念新,运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
“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明确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在本教学设计中,通过“做中学、做中教”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使教师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为今后的医疗护理团队合作打下了基础。
4.3教学直观性增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案例设置、分析与探究,学生既收获了知识,又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视频录播回放,让学生看到自己练习的情景,让学生明白操作中做得好的地方及需要改正的地方,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通过个别指导和集中释疑,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4.4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案例导入—互动点拨—感悟反思—教师点评”的模式,让学生展开讨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护理实训教学中是中职护理实训教学的必然趋势,它与中职护理实训教学的整合必将带来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教师而言,能促使其不断提高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生论文篇七
医学生写论文是不可避免的一项任务,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却可以给医学生带来许多好处。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医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写出一篇具有逻辑性、可读性和实用性的论文。在我的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而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
对于论文的撰写,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课题非常重要。一个好的课题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有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和研究目标;2)具备前人没有做过或做得不够完备的地方;3)有足够的材料和方法进行研究;4)在医学上具有实用性或科学性。在选择课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参考科研导师的建议或者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选择。然而,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我们都需要注意到选择的课题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范围,以免选择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的课题给我们造成困难。
第三段:有条不紊的进行研究。
在确定了论文的课题之后,开始进行研究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事情。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认真阅读相关的文献和书籍,还需要平衡时间和精力的分配,进行实验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同时,我们也需要充分利用一些相关的软件或者统计工具来帮助我们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呈现。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保持耐心和冷静,以避免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实验中的错误。
第四段:合理的组织论文结构。
论文结构的合理组织是让读者理解和接受论文内容的前提。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到以下几点:1)论文应该具有明确的结构和组织,包括导言、正文、结论等部分;2)用简明清晰的语言来表述研究成果和论文观点;3)对于一些复杂或新颖的概念,我们需要给出相关的定义和说明;4)需要在正文中配合数据和图表来表达论文的实用性。总的来说,我们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论文的结构要求,让读者容易理解我们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第五段:反复修改和不断完善。
论文的写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反复修改和不断完善。在完成一篇论文之后,我们应该进行反思和修改,找出论文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修正和完善内容,直到论文体系清晰,条理分明,冗余最小,表述准确,照应周全。在修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请教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来获得更好的修改方案。总的来说,我们需要在整个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内容和技巧,以取得更好的成果。
结论:
撰写一篇论文需要医学生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和经验。在我们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需要切实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从而保证论文具有可读性、实用性和逻辑性。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合理的时间规划和了解论文结构的合理组织方法。最后,我们需要不停的进行反思和修改,以使论文更加完美。这样,我们就可以为医学研究作出自己的贡献。
医学生论文篇八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在课堂中,提问是激发学习兴趣、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沟通师生情感的重要途径,还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基本形式。为此,本人结合十几年来的课堂教学,就如何优化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作初步探讨。
一、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提问要合乎科学。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无知识性错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又要做到难易适中,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问的科学性是学生对知识正确认识的前提条件。否则,会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模糊,产生负迁移,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
2、目的性原则。该原则指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才能对学生的思维有明确的导向性。要有的放矢,就必须紧紧围绕重点、针对难点、扣住疑点,体现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明确的思维方向,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3、启发性原则。提问的启发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联想而有所领悟的特性。启发性提问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当然,并非所有的提问都具有启发性,只有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才能提出高质量的有启发性的问题。
4、兴趣性原则。兴趣性是指提问要使学生获得愉快感,觉得有意思,从而吸引其积极思考和探究的特性。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像,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提问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与知识点相联系的兴趣点,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在设问中的密切统一。
5、循序渐进原则。提问时应遵循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后,再叫学生回答的基本要求,贯彻循序性原则能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语言组织能力提供必要的时间因子。提问时要坚持先亮出问题,稍后让学生回答,切忌先“点兵点将”,后出示问题。
6、因材性原则。将问题按难易程度设计成上、中、下三类,分别由好、中、差生回答,让所有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
二、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1、在“开始”处提问。一堂课,头开得好,开始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便为这堂课的良好延伸奠定了基础,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如讲授“体内物质运输”一章开始时,问:“人是有生命的,人的细胞也是有生命的,表现在它每时每刻都从周围环境中提取氧气和养料,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那么,细胞周围环境中的氧气和养料是从哪里来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又是如何排出去的?”这犹如在平静的水面上,一石激起了千层浪,一下子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探知过程中来。
2、在“结尾”处提问。以提问方式结尾,既可以巩固本课所学内容、加深印象,又可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起到前串后联、承上启下的作用。
3、在“重点、难点”处提问。诱导学生突破一个重点、难点,这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很多,采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师生共同讨论的方法,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印象深刻,甚至富于情趣。
4、在“有疑”处提问。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真理、获得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教师若能在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初中生物学“脊髓与脊神经”中有个问题:人的手被刺一下,是先感到疼,还是先缩手?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先感到疼痛。在教师解答是先缩手时,有许多学生不相信,还很有理由的说:“不感到疼,缩手干什么?”于是教师提出下列问题:“疼痛是什么地方的神经活动?而缩手又是什么地方的神经活动?”终于有部分学生从神经冲动所走的路程和时间这两方面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5、在“创新”处提问。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大胆探索和实践型的教学方法,做好“导”和“扶”。如在“贯彻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教学中,当学生分别做完了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后,问“我们如何测定出某洋葱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呢?”很多同学还沉浸在实验成功的喜悦中、思维非常活跃。此刻教师的适时引导、组织讨论,有可能帮助学生自行归纳出“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来测定”的方法和进行测定的原理。最后教师提供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要求每组重新实验并上报实验结果。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十几年来,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遵循提问的原则,把握好提问的的时机,开拓思路,诱导质疑,积极营造创新思维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和探索的欲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效果,所任教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生物素养,并在各级考试均能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杨心德等编著.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心理[m].杭州大学出版社.
[2]李红.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1,(2).
[3]陈鑫.谈生物学教学中的设疑.生物学教学.1998,2.
医学生论文篇九
与此同时,稀土上转换材料还拥有良好的光化学特性,使用寿命较长,并且对于生物兼容性良好等等优势,能够推动检测及治疗技术的研发。
本文主要对于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上面的应用进行研究,探索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应用上面所存在遌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意见。
0前言生物医学是生物学与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相互影响之后形成的学科,主要是通过应用生物学有关技术解决生命科学及医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生物医学能够让人们对于生命成长过程及活动规律更加了解,进而发现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这样能够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在对于生命现象研究中经常使用化学探针,其中荧光材料是常见化学探针。
但是传统荧光材料具有一定缺陷,对于生命体具有一定损害。
稀土上转换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对于生命体损害较小,并且还能够多重标记,使用寿命较长,是生物医学研究中的理想性材料。
1生物监测领域内的应用。
1.1基于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的检测。
稀土上转换材料光源是由近红外光激光器发出,能够降低检测对于细胞或者是组织的敢要。
在科研人员第一次制备出上转换荧光材料,并且在前列腺组织检测中应用功能,之后上转换纳米材料开始逐渐被广泛应用到生物检测中。
在,陈学元课题小组提出了一种新型上转换生物检测方式,利用将yb与er结合在上转换纳米颗粒中,对于抗生物素蛋白与肿瘤进行检测。
多功能酶标仪能够发现上转换纳米颗粒所发射出来的信号,对于生物分子浓度进行量化分析。
油酸不仅仅能够承担起活性剂的功能,还能够让让聚丙烯酸转移到纳米颗粒上面,进而得到的上转换纳米颗粒不仅仅能够溶解在水中,还能够通过据活性分子与溶菌酶核算相匹配。
核酸在对适配体高效结合中,能够在近红外光器下发出可见光源,所呈现出的指纹图像能够在微焦镜头下被记录下来,这种潜指纹检测方式不仅仅能够对于不同人指纹进行检测,还能够对不同状态下人指纹检测。
潜指纹内不仅仅具有自身所遗留下来的分泌物,还具有一定化学物质,能够高效应用在刑事侦查上面[1]。
1.2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检测。
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分析技术是被著名研究人员kuningas所提出的,并且能够抗生蛋白链菌作为能量源头,对于生物素进行高效率的检测,同时在uc-fret上面广泛应用。
医学生论文篇十
[摘要]本文阐述了医学电子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也指出当今医学院校的医学电子学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
提出教学改革应着眼于加强教师医疗知识及增加学生实验与实习。
让学生能从中学到更多医学电子学的相关知识,能够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使用相关仪器时,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自身的素养,为现代医学作更大的贡献。
引言。
医学电子学发展迅速,促进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现代生物医学的仪器日益增多,已成为临床诊断、治疗、护理、康复以及医学基础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可以说,在今后的年代,不了解《医学电子学》,就不可能掌握现代先进的临床诊疗和科研技术方法。
随着科学的发展及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过程对各种仪器设备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很多医疗手段更是在没有仪器设备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展开。
作为一名当今的医护人员,仅仅只具备单纯的医学知识,已不能够满足现代医疗的要求。
这就不得不要求我们去学习一些相关的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而医学电子学正是一门讲解电子仪器设备工作原理、基本结构的一门学科。
一、医学电子学的介绍。
对于这门学科,研究的人比较少,在网络上及各杂志、期刊上也少相关的研究介绍。
我作为一个从事医学电子学数年的工作者,仅结合自身的一点体会来谈一谈这一门学科。
对于该门学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医学电子学是医学与物理科学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归属于临床医学中的基础学科类。
它的内容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的结构、原理、功能及应用。
(二)医学电子学的特点。
医学电子学是临床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内容既与医学有关又紧密的联系着物理学。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现代医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仪器设备的发展所带来的,电子仪器在医疗上的应用,目的是为医疗服务的,而过程却又是以电子学为基础的。
2.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并越来越多的引进医学领域,形成电子技术与医学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同时现代医学的迫切需要又促使电子学吸取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化学、材料学和系统工程学等方面的成就。
其涉及范围相当广泛。
医学电子学学科的重要任务是给学生传授与医学有关的电子学方面的物理基础、电子电路的原理、结构及功能。
因此学习这门课程需要:
1.掌握本科所阐述的物理学基本理论;。
3.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医学电子学和临床所用仪器设各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提高临床医疗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一,就目前全国各医学院校来看,医学电子学大多只是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各方面条件配备都相当有限。
第二,医学电子学是一门以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操作为主的学科,其中涉及到了许多相关仪器,具有极强的实际操作依赖性。
单纯的理论讲起来空洞、乏力,学生很难理解。
即便理解了,由于没能实际的操作,也难于记牢。
而当今的医疗设备基本都较贵,一台仪器通常动辄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
我们不可能把医疗过程中要使用到的所有电子仪器都买来让学生实际操作,就国内而言,基本上还没有哪个医学院校有这样的实力。
所以也就造成了现在的医学电子学大体上还是空洞的理论教学的局面。
实验器材极为缺乏,大多的医学电子学实验室都没有与现代医学发展相对应的电子设备,就连目前所拥有的少量的实验设备也是老旧不堪,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验的效果。
第三,极少有专业的医学电子学教师。
目前各医学院校的医学电子学教师,大多是专门从事物理这一学科研究的。
而这门学科同时与物理学和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让老师很难讲解这门课程。
这与老师的师范技能没有任何关系,毕竟物理与医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第四,学生对这门课程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上课时多有学生在干别的事,而没有认真听讲。
虽然老师也会维持课堂纪律,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认真听讲,但收效甚微,
三、针对以上难点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医学电子学的教学面临着如此之多的困难,想要彻底解决它,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本人仅提出一些能稍微使现在的教学改观的浅薄建议:
(一)学校要注重培养医学电子学教师的能力,要给予其学习医学知识的机会,可安排听一些与医学电子学中所要涉及到的医学方面的课程,虽不致精通,但大概的要能懂。
主要还是把专业的物理教师培养起来,而不能用只是单纯的会物理的老师来教这门学科。
(二)要让教师能有机会经常接触各种医用电子设备,能够先搞清楚各仪器设备中的电子电路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
可安排教师到医院或是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实习。
(三)对于学生未能见到仪器设备,学起来空洞的问题。
可采取让学生尽可能的去医院或是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实习,增加对麻醉设备的了解。
但这种方法操作起来麻烦,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是在经济能力不足不能买大量的新的仪器设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用稍低价格购买一些较为便宜的二手仪器,用于给学生开设相关的实验课,让学生能有更多机会接触了解这些仪器设备。
(四)学生上课不认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这门课程学校本身就不重视,也只是安排成一门选修课程,在绩点中所占比例也少,医学生的课程本来就很多,对他们来讲,医学方面课程显然要比电子学重要;其次,本门课程是属于物理学范畴,众所周知,物理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是极为难学的;目前实在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唯一办法就是,在教师身上下功夫,电子学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也非常大。
我们的教师可以多与生活联系,能方便学生理解,也能更好的提起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让他们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四、总结。
综上所述,要教好医学院校中的医学电子学,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去努力,虽说困难重重,但也并非没有办法解决。
只要教师用心,学校用心,通过我们共同努力,还是能够较好的完成对医学电子学的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高等医学人才继续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我结合自身经验谈的一点体会,望同行专家和老师指正。
[参考文献]。
[1]郑方,范从源,麻醉设备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朱大年,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胡新珉,医学物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程守洙,江永之,普通物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陈仲本,医学电子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生论文篇十一
在中医院校,医学生物学是刚刚进入医学院校的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基础医学课程。我院医学生物学课程安排在大一的卜学期,开设专业有中医、针推、骨伤、五官、预防、高护等,共计54学时,课程性质为限定选修课。
医学生物学教学内容涉及与医学科学紧密相关的生物学基木理论、基木知识和基木技能,既是医学基础的前沿学科,又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奠基学科,起着承上启卜的桥梁作用。
与中学生物学课程相比,其知识的一度、深度增加,是刚刚跨入医学殿堂的学生所接触的“医”字头的首门课程,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棘手的学科。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不能完全体现和发挥医学生物学课程在形成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医学专业意识方面的积极作用。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的基木知识、基木理论及基木技能,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试图分析提高医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些中医院校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打卜良好的基础,等进入高年级和临床实习时才意识到基础知识的欠缺。中医院校的招生特点是文理兼收,虽然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过生物学教育,但每个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参差不齐。同时,大学开放式的学习习惯和高中的生物教学方式也存在显著区别。高中学生学习生物学,主要的方法是记忆要点和难点,以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内涵,通过实验或多做练习题掌握有关内容。而大学的医学生物学教学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有效性以及教师的授课水平都对学生掌握该课程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通过立体式教学,充实教学内容,变换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除采取加强直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等措施以外,在课堂问题的内容设计上应尽可能地多与医学知识相联系,使一些枯燥的教学内容充满情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获得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专业知识。例如,在介绍细胞内的细胞器溶酶体时,我们利用设问释疑导入法提出一个问题:细胞通过各种方式摄取的物质分子怎样被吸收利用?不能被吸收利用的物质残渣到哪里去了?细胞内的哪些结构参与这个过程?细胞自身是不是也有一个具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结构?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创设“问题的情境”,既启发、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进入知识体系。
当把溶酶体的有关知识,如组成、结构、种类及功能介绍完之后,要不失时机地提出另一些问题,如:溶酶体内酶的种类或活性发生改变,细胞的代谢会发生异常吗?整个机体的活动会受到影响吗?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可补充一些在临床上常见的溶酶体病例,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生物学知识与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网络,使分散的知识整体化、单一的.知识多维化、封闭的知识开放化。
医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两部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木单位,也是疾病发生的基础。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主要以人体细胞为对象,从细胞整体水平、亚显微结构水平和分子水平等方面来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医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基础课程,如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等都与细胞生物学有着各种纵横联系。医学遗传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类包括个体和群体)病理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物质基础,通过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提供诊断、预防、治疗遗传病和与遗传有关疾病的科学根据及手段,从而对改善人类健康素质做出贡献。医学遗传学不仅与基础医学各科密切相关,而且己经渗入临床医学各科之中。由此可见,医学生物学是现代医学的奠基石,掌握生物学原理等知识是医学生学习诸多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必备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对生物学知识的科学记忆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图像联想法、对比记忆法、相互联系记j忆法、表格记忆法等诸多记忆方法来巩固教学内容。如在介绍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时,我们把它比做一个旋转扶梯;在介绍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关系时,可以将其比喻为一根毛线和一团毛线之间的关系;用生活实例对所讲知识进行强化,使其由抽象到具体,使枯燥内容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总之,在医学生物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学习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及走向工作岗位打卜基础,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不怕挫折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求学作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理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
在教学现场使用通过计算机控制的电化教育设备,演示或播放多种与教学有关的媒体的活动被称为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讲授医学生物学课程,可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的事物宏观化、复杂的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通过图像、动画、音响、文木等的结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
但有时我们会片面夸大了其作用,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减少了师生交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在多媒体教学中容易忽视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由于不能在电子屏幕显示所有内容与说明,没有让学生有思考余地,长期如此,会造成学生医学生物学习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和主动思维。这也与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两者之间应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导思法、归纳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在教学中自目追赶潮流,那么就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介绍细胞内蛋白质生物合成时,如果直接播放多媒体课件,会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看不见,摸不着”,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所以,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提问,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激起学生的疑问,引起他们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同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利用图示,并结合身体语言,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教学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课堂活动,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基础,板书是纲要,即使在使用多媒体时也不要舍弃板书,要通过板书使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同步。如在讲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内容时,当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婚配方式进行致病基因传递的分析时,这时采用板书的形式较好;如在分析系谱特点及疾病的临床表现、疾病特征时,用多媒体进行比较好,这样既形象生动,又记忆深刻。这种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二者有机结合的授课方式,使两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验教学。
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基木操作技能的训练。大一新生的知识面窄,基木实验操作技能、查阅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欠缺,同时实验教学时数又较少,这也是中医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到我院来讲,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时数仅为12学时。医学生物学作为医学课程的先行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必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进行一些基木操作技能的培训。
基于这一特点,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部分基础性实验,采取验证性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如我们开设了细胞分裂、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实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实验中,了解显微镜的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理解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以及减数分裂各期的特征,掌握染色体剪贴、分组、配对,了解排列组成核型图,最后写出分析报告。这些实验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基木操作技能,强化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必要的技能和方法。
医学生物学的教学目的不仅局限于传授生物理论知识,还应从医学的角度介绍生命现象的一般原理;从生物学角度,介绍医学的发展趋势。所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根主线应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这一目的,实验课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生命科学的需要,我们对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改革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以问题和病例分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临床综合应用性实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每次实验课后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将木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主要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及问题等记录其上,教师根据实验报告质量给出成绩,作为课程结束时总成绩的一部分。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介绍,强调实验的规范操作,注重基木操作的重复训练,培养学生自主操作、独立完成实验的习惯,突出学生对实验原理及结果的分析和理解。最主要的是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使实验课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理论教学。一旦条件成熟,我们准备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计划开设一些综合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将医学生物学中的细胞学知识和遗传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开阔视野和思路,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中医院校的医学基础课程,实验课教学改革对于医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专业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所以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合理进行课程和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使传统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课堂内外的多种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整个医学教学环节的开展、学生整体素质的把握乃至后继课程的延伸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医学生论文篇十二
作为一名医学生,学制五年不但很艰苦,而且学习的内容也十分地繁多,即使是一篇专业论文,也是十分具有技术含量的,因为作为医学生将来是要救死扶伤,为他人的生命承担责任的。
x线和ct检查对胸部外伤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评价x线和ct对胸部外伤的诊断价值,比较二者在肺挫伤、肋骨骨折及肺部并发症诊断中的敏感度和准确程度。方法:对50例胸部外伤患者x线和ct检查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普通x线平片是胸部创伤检查的常规手段[1],而ct对肺挫伤、气胸、皮下气肿等胸部外伤性病变明显优于x线平片;而且,还能发现x线平片显示不佳的纵隔损伤情况。结论:ct能明确创伤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和范围,能清晰显示x线难以发现的少量积液和积气,能详细了解肺损伤的病理修复、吸收全部过程。
关键词。
胸部外伤x--rayct。
胸部外伤是比较常见的外伤之一。在实习阶段我搜集了50例阳性病人进行分析,探讨常规x线检查及ct检查对胸部外伤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
50例胸部外伤病人均做常规x线检查,并且加照了ct。伤后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痰中带血或明显咯血。
常规x线检查采用日本富士cr机,病人采用后前位投照胸片(必要时加照斜位),若病人不能配合,采用仰卧位投照方式;投照条件75~85kv,20mas,均采用滤线栅。在图象存储与传输(pacs)系统上,由两位医师共同完成阅片。
ct检查使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产prospeedsfast全身螺旋ct扫描机,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膈顶,单层或螺旋扫描(对重伤和控制呼吸有困难的患者使用单层扫描),层厚6~10mm,对可疑部位局部进行2~5mm薄层扫描,扫描时间1秒,采用肺窗,纵隔窗观察。在图象存储与传输(pacs)系统上,由两位医师共同完成阅片。
结果。
类型方法。
常规x检查。
ct检查。
肋骨骨折。
48例。
37例。
气胸。
32例。
36例。
胸腔积液。
32例。
35例。
肺挫伤。
32例。
47例。
纵隔血肿。
0例。
7例。
皮下气肿。
40例。
40例。
讨论。
常见的胸部外伤有肋骨骨折,气胸,胸腔积液,肺挫伤,皮下气肿及纵膈血肿等等。其x线及ct表现为:
类型方法。
常规x检查。
ct检查。
肋骨骨折。
肋骨连续性中断,可见透亮线,断端移位。[2]。
肋骨连续性中断,部分肋骨断端错位。[2]。
气胸。
气胸部位高度透亮,且无肺纹理,肺组织被压缩,向肺门处萎陷。
胸腔内极低密度的气体影,位于所在体位的上部,其中无肺纹理,与肺相邻侧可见线状脏层胸膜。
胸腔积液。
少量积液在常规x线检查中难以发现,典型病例立位胸片可见渗液曲线,仰卧位胸片可见肺野透亮度减低,肋膈角模糊。
肺挫伤。
肺间质内的出血和血浆渗出,表现为肺血管纹理粗而轮廓模糊。肺泡内的血液和血浆引起的实变,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及大片的`实变阴影。
可单发或多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有的呈大片融合渗出影,可局限在受伤部位,也可弥散于一侧肺野。
纵隔血肿。
少量一般无明显表现,量多时可见对称性纵隔增宽,或局限性软组织影。[4]。
纵膈内积血呈高密度,变换体位,可观察到上述高密度具有流动性。[4]。
皮下气肿。
胸壁软组织可见条状气体影。
胸壁软组织内可见不规则形及条状低密度影。
对多发伤伴有严重胸部创伤的患者,往往伤势较重,x线对其诊断存在局限性,ct对胸腔内的损伤较x线平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t明显提高肺挫伤的检出率。高艳等[5]报道,x线平片对肺挫伤的漏诊率为27.5%。ct发现肺挫伤病例中肺组织内大片云雾状阴影,呈磨玻璃样改变,即“面纱征”;肺血管影增浓、增粗且粗细不均。
对肋骨骨折,x线平片的检出率优于ct,本组x线平片显示肋骨骨折48例,ct检出37例,并且ct不能判断骨折的数目、多段及裂隙骨折,x线平片能反映胸廓全貌。
中等量以上的气胸及少量胸量积液,x线平片和ct扫描均能发现。但对于少量气胸,卧位x线平片常不能显示,对位于脊柱旁及心脏前方的气胸,ct明显优于x线平片。
因此,对于多发伤患者,对胸部创伤的诊断,x线平片和ct扫描各有其优越性。但对严重胸部创伤的诊断,传统x线平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ct差,尤其是多发伤患者,往往不能站立位摄片,摄影条件难以控制得当,而且这类病人常常伤势较重,不能来回搬动,快速及时行ct检查,明确病变性质、部位、程度,为挽救危重患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gao[6]强调,创伤后诊断处理是否及时、准确,往往比伤情本身更影响生存率。
参考文献。
1.程国勤,万向学,周士富,等.胸部创伤的ct影像分析附46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4:227228.
2.李铁一主编现代胸部影像诊断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吴恩惠主审胸部ct诊断图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rs,sisofdiseasesofthechest.4thelphia:saunders,6.
5.高艳,陈新晖,徐均超,等.胸部创伤的x线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1792181.
医学生论文篇十三
双语教学(bilingualteaching)是指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以外文原版教材(一般为英文)为基础,采用母语和外语(主要指英语)两种语言同步授课的一种教学模式[1]。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科技交流的通用语言――英语,逐渐成为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以及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
在医学领域中,新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都以英文的形式发表,所以英文文献和科研成果在医学工作、科研交流中都不可避免需要接触到,因此要更好地掌握医学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英文交流能力。
然而目前我国医学工作者中外语基础参差不齐,这一点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医学在我国的发展,所以有必要从医学工作者的后备军――医学生开始,将英语和医学专业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
因此医学双语教学就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医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并能熟练查阅相关的英语专业书籍和文献,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育部时,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生物医学等专业在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
病理学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座桥梁,因此开展病理学的双语教学十分必要。
目前,作为教育部所提倡的教学方法,医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在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中已陆续开展。
但在二本医学院校中,病理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尚处在探索阶性阶段,在整个双语教学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双语教学师资配备不足,比如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等。
为适应教学发展,西安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首先选择了英语基础较好的医学英语专业,从开始开展医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尝试,英语专业学生有着相对扎实的英语基础,将来主要在卫生、教育、科研、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医学专业的翻译、研究、教学、写作等。
我们病理学教学团队是陕西省省级教学团队,所承担的病理学课程是陕西省省级精品课程,在近几年的病理学双语教学实践和探索工作过程中,我们整个教学团队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模式、方法、教材、师资培养等方面获得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将为今后的病理学双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1病理学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
病理学双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通过英语的思维习惯来正确地理解病理学的专业知识,最终让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病理学专业的表达、交流。
通过病理学双语教学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的基础上提高专业英语的水平,并能阅读相关的英文病理学书籍和文献,为将来的医学工作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如果简单地把双语教学等同于专业外语教学,就会背离双语教学的初衷,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对病理学课程学习的热情[3],因此随着双语教学开展的进行,需要教师来不断地依据学生的阶段性反馈及时修改和调整教学目标。
2病理学双语教学中英语所占比重。
在病理学双语教学进行之前,我们首先通过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了摸底,根据每一级学生英语水平的具体情况,再来确定双语教学中英语所占比重。
医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本身医学课程的基础就比较薄弱,再加之病理学专业词汇又相对复杂,所以如果在教学中加入了过多的英语,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还会引起学生对病理学课程的反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按照学生的英语和专业课基础,以及学生在教学中的反馈来选择双语课程中合适的英文比例[4]。
我们结合对历届学生的调查和摸底,发现在我校病理学课程双语教学中英语所占的比例以控制在20%~30%为宜。
3病理学双语教学模式中的问题和对策。
我们教学团队在病理学双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感受不少的挑战和难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学生面临的语言障碍和双语师资的缺乏[5-6],我们教学团队成员经过讨论、交流,以及和学生间的多次座谈、沟通,有如下的心得和体会:
3.1普通医学高等院校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医学专业基础参差不齐。
学生是双语教学模式的主体,他们的英语水平和对双语课程的接受程度是决定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在双语教学实施之前,很有必要对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情况和英语基础(如大学英语四级通过情况)进行调查。
先掌握学生的基础,以便在后续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及策略。
在普通医学本科院校中,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弱。
而病理学又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中的桥梁课程,因此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医学知识的储备对后续的双语教学影响很大。
如果一方面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另一方面对病理学课程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限,那么病理学双语教学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和学生沟通、交流,尽快地接受学生的反馈,及时对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
3.1.1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影响病理学双语教学效果的,不仅仅是学生扎实的英语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在病理学双语教学模式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病理学双语教学开展之前,我们首先要统一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必须正确认识到关于本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帮助学生着眼未来,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是医学教育的必然趋势,不要对双语教学产生反感和畏难情绪,并且鼓励学生要克服一切困难,积极参与到双语教学中来。
3.1.2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病理学英文文献和资料查阅病理学相关英文资料,这是双语教学模式的最好实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英语病理学词汇有更深刻的记忆,另一方面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深造中查阅文献打好基础。
另外文献中的新知识和新信息,也会增强学生对病理学双语教学的兴趣。
3.1.3在病理学双语授课中应采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案在病理学双语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记重要的病理学词汇,在实验课绘图作业中要求用英文进行旁注;在学生应逐渐适应以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英文文献或病案;最后,就可以在双语教学中引入临床病理讨论中,就可以分小组选代表制作ppt,尝试使用英语进行简单的病案分析。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双语教学,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直接用英语来回答专业问题,还可以布置让学生来做每章节的英文小结。
3.1.4学校可以考虑开设“卓越班”实施双语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双语教学模式的展开并不应该只局限于某几门课程,而应该贯穿整个基础、临床和实习课程中,只有保证双语教学延续性和连贯性,才能真正营造出浓厚的双语教学氛围,真正做到加强医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
在普通的医学本科院校中多数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而且,医学课程若使用双语模式则需要相对较多的课时[7],另外,如果采用双语授课模式来讲授所有医学课程,学生整个在校学习时间也需相应延长。
医学生论文篇十四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了个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是衡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因素。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医学生在医学院校学业繁忙,心理压力更大。因此,研究体育锻炼对医学生的幸福感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温州医科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书籍以及百余篇。
医学生论文篇十五
光阴荏苒,转眼八年,不知不觉来到毕业时节。回首在华中科技大学这八年学习和成长时光,情景往事,历历在目,有追求梦想的虔诚执着,有追赶目标时的通宵达旦,有面对困难时的坚忍不屈,有初次尝试时的新奇,有满怀收获时的喜悦,当然也有迷惘无奈时的痛苦,也有错过失去时的遗憾。自八年前踏入学府校门到即将离别,从化学系到第一临床学院,从武昌新屋熊到汉口航空路,一路走来,心中感概万千,有那么多关心、指导和帮助过我的人,有那么多值得我尊敬和感谢的人,认识他们是我一生的财富。
首先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没有您们含辛茹苦为我创造条件,没有您们在背后默默支持我,没有您们一如既往的相信我和鼓励我,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感谢我的恩师刘承云教授在我进老年病科一年半的时间里,给予我的关心、指导、信任和帮助。刘承云教授高尚的医德医风,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平易近人、谦和低调、耐心负责、严谨务实的为人处事品格永远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感谢母校华中科技大学,是您给予了我们八年制最一流的学习的平台、师资条件,更重要的是您给我们“华中科技大学学子”品牌和自信。感谢化学系、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及武汉协和医院的老师们,是您们传授我知识,教授我技能。感谢我的辅导员朱雪琴老师,周觉民老师,刘亚玲教授对我的关心和辅导。感谢我临床见习和实习的指导老师,他们是内分泌科吴汉妮教授,心内科廖玉华教授,消化内科陈婕教授,胃肠外科刘俊教授,儿科金润铭教授,老年病科王朝晖教授、柯琴梅教授。
感谢协和医院老年病科彭雯教授、戚本玲教授、何平教授、刘通顺教授,桂慧华老师、戴红梅老师、陈丽霞老师等为我科室学习提供的帮助。感谢陈星霖师姐、雷映红师姐、左培媛师姐、刘雨薇师姐在科研设计、科研思维、数据处理方面的耐心指导和帮助。
感谢相处八年的室友彭明刚博士,李季博士和牛毅博士,感谢你们对我生活上的热情照顾。最后,感谢参加我毕业答辩的各位评委,感谢您对我的点评和指导。
医学生论文篇十六
[摘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要在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医德教育。同时,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医德氛围,促使医德教育转化为自觉的医疗行为,以适应卫生行业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医学生;医德教育。
医德医风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特殊职业要求医务工作者应具有高尚的医德,而高尚医德的培养应从医学生教育阶段开始,应伴随着医学教学中的全部过程,学生步入医学院校是进行医德教育的开始。教师在进行专业学科授课的同时,应针对性强调良好的医德医风在医学中的特殊性,以及将来踏入医疗岗位时应该遵循的医德规范,这点应当引起医学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以下是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几点体会:
1.实行医德教育的必然性。
高等学校的扩招,中专卫生学校的发展,使大批在原有招生规模下不可能进入医学院校的学生跨入了医学院校的大门。展望医学生的未来,他们将进入各种医疗机构,担负起救死扶伤的职责,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将直接影响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在医学生的各种观念还处于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正确引导,无论是从教育成本还是从教育效果来看,都是最好的时机。
随着更多医院从公益事业向盈利事业转变,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变为服务者与消费者的关系,赢得患者对医生的信赖和尊重,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医德教育将增进医生的医德,增强其对病人的吸引力,从而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2.强化教育是加强医学生医德建设的思想保证。
2.1抓好信念教育,提高医学生医德境界。
医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上。要把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作为学生的医德的贯穿于整个医德教育过程,使他们从学生时代就树立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宗旨。
2.2抓好理想教育,提高医学生医德素质。
当学生一旦确定了崇高的道德理想,用高尚的理想和人格要求,自觉衡量自己,便会产生巨大的道德力量,从而激励学生在以后的医疗实践中自觉遵守医德规范,去为实现崇高的理想而奋斗。
2.3抓好功利教育,提高医学生医德情感。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而医务人员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而奉献精神、服务责任、功利关系均受医德情感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医学生的功利教育,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更好的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打下基础。
3.实施全程、全方位的医学生医德教育。
3.1在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教学过程中贯穿医德教育。
要求其他课程的授课教师发挥敬业精神和教书育人精神,结合授课内容多联系医德的实际事例及亲身体会和经验,这样既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医德教育。
3.2加强医院医德医风建设,为医学生医德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与外部条件。
从医学生的培养过程看,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医德教育关键时期,学校、实习医院有关部门应全力以赴强化这一时期的医德教育。首先,各实习医院应该派出责任心强的干部管理实习生,认真负责实习生医德、业务及日常生活管理。其次,各实习医院应选派医术精、医德好、服务佳的医师担任带教老师。再次,学校的学生和教学管理干部应经常深入各实习医院临床第一线,了解实习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实习生的医德教育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使其在迈出人生关键一步时,受到全面良好的医德熏陶。
4.1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
组织医学生学习医德培养的方法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目的和规律,使他们能够正确运用与实践相结合的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疗道德问题和市场的发展规律,更新观念,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和正确的义利观。在医德教育上,首先要对医学生进行人生理想的教育,理想是行为的源泉,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时时处处以病人利益为重,做一济世爱民的医生,成为深受人民所欢迎和尊敬的医生,并形成以真、善、美为核心内容的高尚医德理想,做到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三兼顾、三统一。其次,要对医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于对社会对人民有用,不搞拜金主义。再次,要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4.2创造良好育人环境。
环境在学生的医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医学院校,应该创造条件,增强医德方面的教育要教育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教育学生热爱事业,立志献身于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自觉树立敬学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还要勤俭治学,医海无崖,博学广集,精研医学知识,何方光大,作德才兼备的人才,在院校内部应下功夫治理医德环境,对医德优秀的教师应给予表彰奖励,弘扬正气,树立榜样,增强教师抵制不正之风侵袭的能力,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使学生耳濡目染,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启发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职业道德观。对违反医德规范,丧失医德造成事故的案例进行曝光,让学生分析,谈感想,以加深印象,做到防微杜渐。通过如此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自我反思,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在自我认识中得到升华和提高,以社会主义医德规范自己的言行,成为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医务工作者。
总之,做好医学生医德教育,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医德素质,为社会培养良医,同时了给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血液,增进了医院与学校的关系,推动了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吴淑君.浅谈新形势下的医德教育[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8):13.
[2]曾俊,张燚.浅谈新形势下医学生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圈,12x(8).
[3]况成云.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j].医学与社会,,13(6)。
医学生论文篇十七
摘要:当前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明显被弱化,主要表现为:医学伦理价值意识的偏颇和医德教育实效性的缺失。而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予以纠正、加强。继承优良传统医德思想,重建人性医学;促进医务人员态信美德的增长;奠定医学生职前诚信道德等是具体的强化措施。更多职业道德论文发表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医疗卫生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肩负着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医学职业道德在整个职业道德体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更加显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道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高职院校承担着新形势下培养高技能医学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发扬救死扶伤的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的精神,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不断推进社会和谐。笔者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将自己在医护专业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心得总结于此,以期得到同行的指导。
第一,加强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医患关系是人际关系中较为常见而又敏感的人际关系,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部分。作为医疗卫生机构,肩负着维护人民健康,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职责。和谐的医患关系影响到国民基本健康权利的实现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也有利于医院的发展。可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医德高尚、医术过硬的中高级专门人才。加强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具有高尚的医疗职业道德,奠定较系统的医学科学知识体系,掌握较熟练的临床技术的技能型劳动者,有利于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权利的实现,更充分地体现医疗机构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的宗旨。
第二,加强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医德建设,是医疗卫生战线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明显,医患、护患关系的矛盾有所表现。对此,有必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医学生在入职前就深刻理解“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的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的内涵,为其在今后的职业劳动中自觉运用医德规范来约束、调整和评价医护实践活动奠定思想基础,从思想上筑起一道杜绝行业不正之风的防线,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更好地维护医护人员“白衣天使”的职业形象。
第三,加强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推动医学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应的医护伦理规范成为医德体系的核心。医德理想的具体化和先进的医学技术相结合,会更加拓宽医学伦理道德学的视野,促使更多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职业劳动者去追求医疗技术上的精益求精的同时,努力地实现医德修养的更高境界,为祖国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医学生接受系统的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献身于医学事业的职业理想,使他们在入职后能尽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医疗卫生工作中来,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四,加强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在日常教学中很容易出现重专业理论和技能、轻人文教育的现象。如果不重视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的学生有才无德,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不道德行为,一方面造成了医疗机构在社会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也损害了这些学校的声誉,还会影响后续学生的继续就业,这对学校自身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第五,加强高职院校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经济的全球化,一方面,有利于医疗卫生行业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国外医疗机构的进入,也使我国的百姓有可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也使我国的医院卫生机构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我国医疗卫生行业要在平等的医疗市场竞争中赢得更为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需要医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社会的褒扬和患者的信赖,为医院实现“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宗旨做出积极贡献。
第一,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要贯穿学校教学的全过程。医学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把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医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相结合,在相关章节挖掘与医学伦理及医疗职业道德有关的课程资源,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地位,强化医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各专业课教学要注意联系医学科学作为保障和维护人类健康,治疗和预防疾病,保护人类生命的一门科学,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从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医学专业的德育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蕴含着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研究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发挥其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今后的职业岗位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弘扬医学人道主义精神。
第二,把医德教育贯穿于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实践道德规范,实现知行统一。因此,道德教育只能将道德活动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手段。而通过临床实践活动可以活化学生已经掌握的道德知识,增强道德学习的动机,增进其道德学习主体的自我教育。临床实习是学生医学实践的起步阶段,这正是医学生已有的医学伦理观、道德观与现实发生矛盾冲突、医德认识尚未形成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医德行为、习惯的时期。所以,我们应该倡导和组织实习生加入到医院创建医德医风示范活动中去,开展医德医风建设的交流活动,使他们在学习中受到启迪,亲身感受医生肩上的重大责任。学校应争取医院对实习工作的大力支持,由医院选派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做实习指导教师,这有利于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医德教育活动。如开展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专题讲座活动,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之自觉追寻医学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全的人格。组织学生深入到贫困地区、农村去义诊,为群众提供医疗健康服务,让他们身临其境去感受对病人一视同仁的医德观念和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利他主义。这是对学生进行的生动而深刻的医德教育,这种体验式的医德教育有利于固化学生已有的职业道德观。另外,可通过建设职业道德教育基地,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道德教育基地,为医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提供实践环境。
第四,营造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学校积极营造具有医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医学生中要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校园公共场所悬挂医学誓言、医学界名人名家画像、名言警句等文化作品。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要率先垂范,自觉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事无巨细,严于律己,做学生的道德楷模。医护专业(系、院)的文化活动要注重突出医学特色,将医院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将专业技能竞赛与医学职业道德知识竞赛相结合,提高医学生职业素养,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营造高雅的专业针对性较强的校园文化氛围。以上这些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发展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均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五,改革学校医德教育效果的评价体系。学校医德教育效果的评价,是检测学生对医学伦理道德理论消化、吸收的程度。目前,学校基本是采用医学伦理学的笔试作答理论考试试题的方式,作为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效果评价的依据,确实存在不足之处。医学伦理学教学的效果还要通过学生在实际中的具体表现才得以确认其思想上的吸收程度,即要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理论考试只是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而真正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道德观和自觉运用职业规范来调节其行为与否则不能体现。所以,要建立一套集理论考试、日常行为规范监督、临床见习、实习中的道德表现为一体的道德评价机制,把学生自评、互评、学校教师评价与实习单位的评价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习期满时做出全面的评价。
总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需要我们集中力量,加强高职院校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出以实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践行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宗旨的高素质的技能型医学专门人才,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
医学生论文篇十八
医科大学生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医学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都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是“到,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1]。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在校医学生包括高职医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培养具有深厚人文思想和高尚道德情操,具有坚实医学专业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掌握沟通交流技巧,具备不断学习能力的医学专门人才。
2、高职医学生教育管理难点。
2.1学生入学基础薄弱。
进入高职院校的医学生,生源主体是高中应届毕业生,排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普通类”的最后一个批次,录取文化分数线较低且逐年下降;也有部分高职医学生是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对口升学学生,一般来说对口生学习了一定的医学专业基础知识,但是他们基本都是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好,基础较薄弱,又没有经过高中强化系统的知识学习,知识结构单一,文化基础相对较弱。而且为了保证生源数量,高职院校往往进行大量补录,补录来的学生高考文化分数低到150分左右。而高职医药类教育开设医用化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高等数学等课程,这些知识的学习需要扎实的文化功底,对于学习起点低、文化基础较薄弱的高职医学生来说,很难听懂和消化,多数学生只能囫囵吞枣,应付考试。学习热情受挫导致其学习积极性降低甚至产生厌学,学习动力不足,使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医学人才的目标难以实现。
2.2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医学生,生源结构复杂多样,除了应届普通高中生外,还有应届职业高中生、中职对口生以及往届高中生,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自起,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河南部分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开始实行自主招生,迫于招生竞争压力,各高职院校再次降低医学生的入学门槛,不管是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普通中专生、职业高中生、技工学校学生,还是正在从事卫生医疗事业的医务人员,甚至是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只要取得当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资格,都可以参加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这些学生基本都能被录取到高职院校就读。这些文化基础迥异、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走到一起,形成一个个班级,不管是任课教师的教学组织还是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都相当困难。
2.3学生自我约束力差。
良好的纪律是维系学生集体生活和良好教学、学习秩序的有力保障,学校良好纪律的形成除了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教师家长的管束外,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自我约束。而多数高职医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大学刚入学时,对新学校不了解和强烈的表现欲驱使他们严格遵守校纪校规,但随着时间推移,升学压力的去除和课余时间的增多,父母老师的外力约束又比高中相对减少,他们思想上开始松懈,慢慢放纵自己,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睡觉、玩手机,下课吸烟、酗酒、泡网吧、打游戏,打架、赌博、考试作弊,在宿舍使用违规电器等违纪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正常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生活。
2.4学生学习专业倾向明显。
医疗服务的理念是以病人为中心,其特有的精确性、严谨性和复杂性,不仅要求医学人才具备坚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还要求具备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生命神圣的道德观、济世救人的仁爱之心等人文素质。而高职院校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把专业技能掌握的好坏、技能证书取得的多少看成是学生就业的敲门砖,对医学生的培养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医学生为了更好的就业更是把学习专业课程作为主要目标,对计算机、思想政治课、大学语文、绘画、书法等人文类课程往往不听课或选择逃课,致使高职医学生总体的人文素质,如环境适应能力、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语言沟通能力、爱心和责任心等人文素质难以提高。
3.1实行目标引导。
高职医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7~23岁之间,正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发育的过渡期,随着其身体形态、机能、心理的日趋发展和完善,高职生反应灵敏、体格健壮、充满青春活力,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等自我意识逐步增强;情绪和情感体念丰富、强烈,但情绪和情感活动比较动荡和易变,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且逆反心理较强;虽然入学文化基础差,在中学时又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但是他们极度关注自我成长,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学业的好坏、同学老师的评价、与他人的关系、社会要求与自身状况的差距等非常敏感,具备“三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因此,医药类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提高其思想觉悟和道德境界。首先,高职院校应针对高职医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确定明确的目标,在入学时就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医学生尽快了解自我,整体分析医学专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明确努力学习的目标。随后,对高职医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足够的学分才能升级、毕业,不同学分设置不同的奖惩措施,把遵纪守法、规范行为和参加活动、锻炼提高变为高职生自己的事情,由他们自行决定和选择行为方式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使外在的、教师实施的教育管理转换成学生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使教育管理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自觉自律的过程。
3.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与核心,其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内涵式发展以及学校的社会声誉。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医学生,毕业后往往直接输送到医疗卫生服务的前沿,高职医学生只有具备宽厚的医学基础,较熟练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承担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工作职责。但高职医学生淡薄的组织纪律观念、较差的自我控制能力、散漫的`学风和厌学的态度都严重影响了其专业素质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通过设置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严格学生管理,“激励机制利用了一种‘诱导因素’,让目标对象为了一定的奖励或荣誉(即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而更为努力地奋斗”。高职院校可将学生日常纪律表现、学习态度、结果等进行定期考核,并与学生评优评先、奖学金、助学金、入党、升留级、毕业挂钩等,以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人人努力学文化、个个专心练技能、弘扬正气、矫正不良行为的良好氛围,进而培养高职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
医药类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根本职能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要求的高技能医学人才,提高学生人文和科学在内的综合、全面素质成为医学教育的必然。提高高职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是通过开设思想政治课、体育课、大学语文等人文类课程,但在高职医学生对人文课程抱有偏见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人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很难收到理想效果,还需要利用社会实践环节、校园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教育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大学文化是学校的精神核心,文化核心,是学校育人理念、育人环境的综合体现,它具备思想导向教育功能、熏陶塑造功能、凝聚整合功能、调适激励功能四大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一方面促进了大学文化的积极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客观推进和巩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成效”。高等职业院校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依据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管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结合自身的文化传统和专业特色,设计一系列具有情境性、时代性、教育性、愉悦性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汲取人文素养,促使其身心发生积极的变化,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完善自我、亲近自然、联系社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从而增强高职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文化底蕴,以及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拓展医学生综合素质。
医学生论文篇十九
根据医学生的实际情况,撰写出适合医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讲义,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讲座。现代医德观要求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培养人文关怀,注重注重医患合作的人文化。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观念。因此,只要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教育,就需要继续倡导中华传统的救死扶伤、济世、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明确传统文化教育与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息息相关,才能真正实现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应确立为“以患者为中心”,建立“以病人为本”的医疗观念,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
我国的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偏少,并且也属于医学院校的边缘学科,以致我国的医学生文化底蕴相对较差,有知识没文化的医学生频出的现象,职业道德素养不高。适当增设医学人文课程可改变这种情况,如医学礼仪、人际沟通课程等,对医学生举止行为规范,对医学生的服务意识进行强化,在医疗实践中能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拥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医疗的要求,也是医德的要求。医务人员如缺乏细致、耐心的交流与沟通,就会难以真正给病人解决问题。
1.3加深专业课的思想教育渗透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关键途径。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是一项综合工程,它不应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仅通过医学伦不明就里课讲授,而应体现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医学院校要发挥专业课的载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在专业课教学中拓展职业道德教育的空间。
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加以深化。一是在课外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强化职业道德素养。比如,鼓励学生走进医院,走进社区,为患者提供义务服务;通过“义诊”“三下乡”、社会调查、公益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人民的劳苦与艰辛。走进社区,走入农村,帮助弱势人群,为贫困地区的群众做贡献。二是在学生实习期间深化职业道德培养。实习既是医学生通过临床把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同时也是医学生接触社会、服务患者、强化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德信念的关键时期。在实习期间,如果职业道德教育跟不上,那么,前期的职业道德培养成果就会付诸东流。并针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身边的非道德现象,明确这种现象是暂时的,个别的,必然会得以整顿。强化“以病人为本”的基本思想,使医学生在实习时真正树立起良好的医德医风。
2.1改进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
把医学伦理学教育与医学生见习实习、参与医疗实践相结合,作为医学生实习见习考核的主要内容,并作为医学生毕业就业推荐的基本依据。通过职业道德实践培养,可以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医德行为习惯,让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和医德行为统一起来,只有通过医德行为才能强化医德认识,坚定医德情感,内化医德良心。
2.2树立高尚的职业价值观。
引导医学生用适当方式满足自己的职业成就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自觉抵御拜金主义思潮。医学生具有职业奉献精神,能真正体会到医疗工作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引导医学生自觉奉献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热情,培养医学生为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病人献身的精神。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应重在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身“动”人。职业道德的培养中应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品格及思想理论塑造人,以优秀的“先模”人物鼓舞人的基本方向。加强医学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责任感是职业道德的内核。如果没有相对应的责任要求,职业道德规范就成了空洞的理论。有责任感的人,会遵守法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规范。对医学生来说,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就是职业道德的坚强支点,应严格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
医学生论文篇二十
摘要:医学生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人才。医学生职业道德状况如何,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危,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兴衰,关系到社会能否安定和谐。因此,社会各界都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表示关注,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现状的科学分析,已成为医学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我国医学生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究了产生问题的主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且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角度新颖、辩理透晰、措施可行,对当前搞好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医乃仁术”。自古以来,我国就倡导行医以德为本。就是说作为行医人员,首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建国后,我们党加强了对医学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职业教育。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是也应看到,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医务界不正之风的影响,我国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出现了滑坡现象,其突出表现为以下三点。
1.1部分医学生对学医的目的不明确。
医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服务的对象是“处于相对弱势”下的病人。医生的处置决定,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这就要求每个学医之人,都必须树立“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学习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学好医、治好病、当好医生。据本人对本校本届医学生抽样调查,有大约20%的医学生的学医动机不够端正。他们有的学医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受父母之命;有的学医是为了求个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经济地位;还有的学医竟是看中了医生能收到“红包”、“能挣大钱”。这部分医学生专业思想波动较大,并对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职业道德带来负面影响。
1.2部分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识不正确。
当前医患矛盾比较突出。能否坚持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对医生,包括对医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但令人遗憾的是,有相当数量的医学生还做不到这一点。这突出反映在医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上。有的学生对医院的规章制度不能严格遵守,经常迟到早退,以至影响到对病人的治疗;有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临床经验,反复给病人检查;还有的学生对病人不能一视同仁,对贫困患者态度生、冷、硬等等。这充分显露出这些医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中还没有树立起“病人利益第一”的观念,对正确处理医患矛盾带来了不利的因素。
1.3部分医学生对医疗卫生界存在的不正之风不反感。
当前在医疗卫生界最大的不正之风莫过于医生收受患者或家属的“红包”。再有就是给病人开大处方、让病人接受与治疗无关的多项检查。对这些丑恶现象,大部分医学生是深恶痛绝的。但也确有少数医学生对这些不正之风不是反感,而是羡慕;不是谴责,而是附合。他们认为,病人给医生“送红包”、请吃饭、送礼品是人之常情,是病人及家属对医生优质服务或超额劳动的报酬;还有的学生认为,医生给病人多开药、多做检查也是迫不得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和医生也要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这些奇谈怪论足以说明当前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必须要引起医学教育界的足够重视。
所谓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的总和,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医生作为一种关系人的生命安危的特殊职业,更应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而目前由于部分医学生职业意识淡薄,就导致了这部分医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这就为他们从医后道德失范埋下祸根。
2.2医学教育部门对医学生医学伦理素质培养不够。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普遍把《职业道德》纳入到医学生学习的内容,但还不够规范。特别是有些医学院校只重视专业知识课教学,而忽视职业道德课教学,有的院校用“道德修养”课代替全部职业教育,而忽视对医学生伦理素质的培养。这样势必会使部分原本职业意识缺乏的医学生,在处理医患关系中陷入误区。
2.3社会环境对医学生的不良影响。
医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的不良风气,特别是医疗卫生界业已存在的不正之风,必然对医学生产生冲击和影响。一方面他们受到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冲击,不得不低头或者感到不低头就要吃亏;另一方面又想死死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一个干净的人,做一个圣洁的“白衣天使”。但一些医学生并没有守住这个道德底线,而当了不正之风的俘虏。
3.1把好医学生入学关,强化对新生学医动机的考查。
医学生将来要从事的是“救死扶伤”的伟大事业,作为一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应该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毕生精力献给“救死扶伤”的伟大事业中。这就要求每个有志学医、从医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有一个端正的学习动机。为此医学院校要加大对报考医学院校考生学医动机的考察力度,可通过增加面试等办法,考察考生学习医学的真实动机,也可通过考察考生在所在中学期间的助人为乐的行为表现、献爱心的经历,了解考生职业意识状况,并把考察结果作为录取依据之一。
3.2把好医学伦理素质培养关,抓好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两大环节。
要把医学伦理课作为医学生的必修课,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如伦理评议、伦理讨论、教学辅导、学生阅读等,还可以进行案例教学,鼓励并创造机会使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伦理素质。与此同时,还要发挥专业课的“载体作用”和“渗透作用”,另外还要强调加强临床实习环节,使医学生在接触社会、服务患者的同时,强化医德意识、确立医德信念。因此,实习阶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医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3.3把好医学生毕业关,为医疗卫生界输送合格人才。
医学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合格医疗卫生人才的单位,要把好医学生的毕业关,决不能让一个不合格的毕业生流入医疗卫生界,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一个合格的医学毕业生,不但专业知识要合格,而且他的道德素质、伦理素质也要达到我们预期的标准。医学院校要加大对医学生的道德、伦理素质的培养考察力度,让每个毕业生都成为全面合格的人才。目前国际上的一些观点和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美国哈佛大学明确提出,要培养国家的职业领袖,而不是专业人才。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21世纪人才素质研讨大会,与会专家达成共识,认为21世纪的人才需要通过三张证书,即学术性证书、职业性证书、事业心证书。提出没有事业心证书,学术性证书和职业性证书的潜能就难以发挥,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但是作为关系人的生命安危的医学院校,有必要先走一步,在关注学生专业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伦理素质的培养。在向合格毕业生颁发专业毕业证书时,另颁发“事业心证书”。通过这种形式,有助于医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德和健康的职业道德人格,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医疗卫生界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的医学人才。
医学生论文篇二十一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质量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是医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就是按照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对医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实施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教育,以培养医学生高尚的医德品质。实现有效的职业道德培养不仅仅是专业教师、两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高职院校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
第一,培养高素质技能性高职人才的需要。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内在需求,职业道德的优劣和好坏与学生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第十二条指出“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又再次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因此必须重视高职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第二,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和谐发展的需要。医患关系和谐是医疗卫生事业和谐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仍然存在医患关系恶化现象,其产生原因主要是医疗体制不足、医方因素、患者因素等,如医疗体制改革深入不够,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不能适应患者的不同需求;医院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医生工作量大、心理压力大、正常收入偏低,新型社会角色转变不够;患者维权意识、健康意识、参与意识增强,对医疗管理和医疗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等。但是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导致患者对临床医疗服务质量不够满意而引发纠纷。《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6号)指出“着力于医学生职业道德的显著提升是原则之一,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主要任务”。因此培养未来医务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促进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保障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第三,提高医学教育实效性的需要。医学面对的服务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类,他们不仅需要医务人员精良的技术,而且需要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医学本身的崇高性决定了医学高职教育要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因此职业道德教育是医学生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职业道德培养,有利于医学生自身修养的提升,合理的处理人际关系,增强事业成功的可能性因素,实现自我价值,并在职业中得到发展。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重视学生技能培养,而医学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职业教育,医学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人,医学本身的崇高性决定了医学高职教育要注重职业道德培养。目前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尚未得到高职院校的足够重视,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灵魂”。所谓的缺乏“灵魂”是指职业道德教育本身与当下的现实生活、社会形势等严重脱离。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提倡的是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奉献、集体主义精神,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的任劳任怨、不计名利、不求索取等。但是现实生活中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不良风气和现象使学生对职业道德认同感降低,认为其是空洞的口号,学生的担当感和使命感不强,职业道德崇高精神很难树立。[1]第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空泛化。目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类课程渗透于“思政课”之中,由于“思政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因此使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不够充实,尤其缺乏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培养内容,对学生职业情感体验重视程度不够,不利于学生学习后的应用。[2]第三,职业道德教育形式知识化。职业道德教育知识化,对学生职业情感体验重视程度不够。职业道德课程以说教性讲授性为主,教学设计、考核评价不符合高职学生学习、认知特点,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培养工作难以取得实效,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3]。
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部门共同的责任,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的教学内容选择、实用的授课方式是实现职业道德培养的基本途径。但是学生是否能够将职业道德内涵深入于心、幻化于行,更多的是需要生活中点滴培养,因此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关系最紧密的辅导员任务尤其艰巨。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所表现出来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内容是否能落地有重要影响。因此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做好学生的表率。第一,辅导员言行“崇高化”。所谓“崇高化”是指辅导员自身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坚定的职业理想信念,内心充满爱,在工作中用“心”,言行一致、公正无私,成为学生心中的道德楷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在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朋友,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作用。如在班级奖学金评定、荣誉评审、班干部选拔、党员发展、实习单位分配、就业推荐等工作中,要坚持标准,公平公正,让学习努力、成绩突出、品行端正的学生得到更多的机会。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要秉公处理、以德服人。在与学生日常接触中,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宽容心,放下辅导员的“架子”,与学生一起迎接欢笑,一同承受苦恼。以此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深远的影响学生的思维。第二,加强职业道德体验。就医学职业道德教育而言,社会实践是医学生验证知识的重要平台,是医学生了解社会和工作领域、锻炼自身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加深大学生对现实社会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认识”这是多数学者的共识。辅导员可以将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工作与老龄化社会相结合,与第三教育相结合,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医疗实践活动,例如安宁服务、社区家庭服务等,利用专业特长为基层群众提供服务,激发学生学好本领、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感,在实践中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意识,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内涵。第三,树立职业道德典范。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医德先进个人、先进事迹,通过先进个人事迹的宣传促使医学生道德内化为个人的医德信念、医德情感、医德习惯,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直觉。
总之,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是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导航者,面对思想纷繁复杂的新世纪医学生,必须更加重视其培养工作,使他们坚定“医乃仁术”的信念,承担起医疗卫生事业赋予他们的神圣职责。
作者:张虹刘洋魏冰单位: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李航.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及问题评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6):62.
[2]王卿华.探索社会实践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中国职工教育,2014(02):75.
医学生论文篇二十二
1.1调查对象的选取。
本次调查以山西省s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300份。收回问卷1173份,有效问卷1095份,有效回收率为84.2%。其中男生占45.6%,女生占54.4%;一年级学生占15.4%,二年级学生占17.3%,三年级学生占17.7%,四年级学生占18.4%,五年级学生占31.2%(由于五年级临床实习的学生较多所以相应的比例较大)。调查对象的专业选取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专业(占43.6%)、麻醉学专业(占23.7%)和医学影像专业(占18.6%)。为了保证样本的普遍性,对药学、公共卫生管理等医学相关专业(占14.1%)的学生也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的专业分布能集中有效地体现出样本的医学特性,同时,调查样本数量占总体数量的50.0%以上,能有效代表s医科大学的总体情况。
1.2调查方法。
本研究将网络影响下医学生的医德教育状况分成30个项目。主要围绕:当前学生的上网情况及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当前医学生对医德的认识和医德教育现状;校园网络建设对医德教育的影响这三个维度进行调查。
2调查数据与分析。
第一,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比较强,而且上网条件日益便利,学生每天都通过手机或笔记本电脑上网浏览网页,并将其作为他们每天必做的一项事务。学生的上网时间大多集中在中午和晚上的课余时间占58.9%,42.6%的学生全天合计上网时间在3个小时左右,利用上课时间上网和全天上网时长超过5个小时的学生分别占17.49%和20.5%。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较为合理地掌握上网时间,但是仍有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上网时间过长,尤其是在上课和自习时间上网,影响上课和学习,甚至有些学生存在沉迷网络的现象。第二,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多元化网络信息普遍持相信态度,而且缺乏对有价值信息的甄别和筛选。学生对网上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考虑的很少,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网上信息基本都是真实的,见表2。第三,大多数学生对网上的不良信息能够做到自觉回避,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浏览过不良网站,甚至有些学生上传过不良信息,见表3。
2.2医学生对医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医德教育状况。
第一,大多数医学生能够认识到医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对什么是医德教育和医德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医学生对“医德教育”的概念和内容了解的不够全面。另外,学生们没有真正了解医德教育的目的,也没有正确认识到医德教育的意义所在,见表4、表5。第二,学生们普遍认为医患矛盾突出与医德医风的教育与引导不足有着直接关系。学生们认为当前社会的医德医风总体较好,但医患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仍是医生的职业道德滑坡,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医德教育不足有很大关系,见表6。第三,当前医学生课程中都设有医德教育的相关内容,但学生对医德教育的满意度偏低,学校对医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见表7。
2.3当前校园网络建设情况与网络医德教育现状。
学生不能自觉有效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见表8),校园网的教育功能被大大削弱。校园网站中缺乏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更缺乏关于医德教育的相关专题(见表9)。学生们对运用校园网络进行医德教育的需求较为强烈(见表10),但网络上关于医德医风方面的负面信息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医德教育的社会舆论环境较差。
3对策建议。
3.1讨论。
根据调查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日益增强,网络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改变也越来越明显。“这些改变,一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作为‘意见领袖’的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使得他们的主体权威受到了质疑和挑战”[1]。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和道德判断力较弱,学校又缺乏对学生上网行为的有效规范和正确引导,很容易使学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其次,学生对当前社会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和医生道德水平明显滑坡等现象比较关注,并能由此认识到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性,但对医德教育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对医德教育的意义认识得不够深入;第三,学生对接受系统而全面的医德教育表现得较为期待,但现有的医德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网络化社会的需要。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医德教育向着更加系统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
3.2对策及建议。
第一,加强对学生上网行为的规范,正确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新型网络媒体,为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创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学校在思想导向上,要坚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培养学生自觉规避网络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自觉辨析和剔除负面的、不真实的言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在生活引导上,学校要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规范学生的上网时间,优化上网环境,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使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良师益友而不是休闲娱乐的消遣工具。
第二,增强学生对医德教育重要性的理解。将医德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为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提供有效的道德实践平台。在医德教育认知方面,学校要通过让医学生了解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医疗卫生事业的神圣性和特殊性,从中认识到医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效的道德认知,为道德情感和信念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在医德教育实践方面,学校要将课堂教学与专业实习相结合,在临床实践中“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复杂的医德现象”[2]。结合这些现象,将抽象的道德概念具体化,运用所掌握的医德理论,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医德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为进一步形成高尚的医德品质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加强校园网络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运用校园网作为医德教育的有效手段,为医德教育创建全新的教育模式。由于校园网具有可控性强、易于监管的特点,可以在校园网中开设bbs论坛、sns社区、微博论坛以及微信平台。在引导学生进行平等、自由交流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发挥好学校媒体作为主流话语阵地的影响力的作用”[3]。在医德教育理论教学方面,学校可以在校园网中开设医德教育网络课堂以及网络精品课程,这样不仅可以传授医德理论知识,而且可以通过远程网络与知名专家教授进行互动交流。在医德教育辅助教学方面,可以在校园网上开设医德模范事迹专栏,通过文字介绍和网络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先进事迹,并针对某一道德行为进行公开评论,培养学生的道德评判能力,从而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