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宗教政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汇总15篇)
良好的教案编写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形象。教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案范文精选,为教师们提供一些编写教案的思路和方法。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篇一
1、教师的基本功扎实,上课有热情,情绪饱满,整节课能以学生为主,角色定位恰当。准确把握教学重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板书规范漂亮;具有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教法灵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与参与热情很高,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动机。有个别同学的回答,有同学的合作。有集体的,教学手段多样。教师的.评价语言积极,注重挖掘学生优点。
2、教学过程: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宗教,学生有话可说。整片通过对话的形式,情景创设,讨论探究,看着简单实则不然,其实是小故事见大道理。能依据学科特点,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并紧密围绕课文,时刻不忘知识点的落实。
3、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师讲授,教学方法多元化。开展讨论,提升能力。
4、教学效果:升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课后思考。活跃思维,小结练习,巩固提升。教师与学生互动灵活,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大多数学生都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1、课前导入时间多。
2、对于学困生的关注不够多,给予学生的参与时间不充分。
3、学生对“信教与信教徒”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限制,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篇二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正确理解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问题。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分析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教学难点。
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自觉置身于政治生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12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中学生以热情的态度,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就要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事务,学习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素质,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我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从个人生活的内容来看,我们具备参与政治生活的条件。宪法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规定了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国家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因此,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该成为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从社会公共管理来看,我国有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等基层自治组织及管理制度,有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服务。政府工作的改进,决策的完善,政风的廉洁,效率的提高,都有赖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因此,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重要的政治生活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应对着严峻的挑战。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维护国家利益,关注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也是我们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内容。
三、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3页图表,思考所提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思考。
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是相辅相成的。政治生活直接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影响人民利益,也会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必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2、学习有关政治知识。
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有助于紧扣时代脉搏,开阔眼界;有助于树立国家观念,维护国家利益;有助于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有助于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教师活动:同学们参加过什么政治活动?你还知道有哪些可以参与的政治活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无论什么方式,重要的是参与,在实践中才能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和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途径,这对我们今后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等,证明了奋斗方向。
课余作业。
讨论中学生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把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及意义;理解中国精神,把握中国精神的内涵。
(2)能力目标:
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热爱之情;把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采访调查中……。
你喜欢看电影吗?你喜欢看外国大片还是国产电影?喜欢的理由是?
(情感体验,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展示网易娱乐调查统计数据)。
(教师过渡)从《阿凡达》到《洛杉矶之战》,再到《钢铁侠》,“好莱坞”电影接踵而至,似乎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起感受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的视频片段—(导演名言)。
忆一忆: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它的内涵和核心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性?
(学生回忆多媒体展示)。
(教师过度)中华民族精神熔炼于古代,玉成于近代,彰显于当代。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民族抗争与奋发自强的历史。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从改革开放走向新世纪。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视频《建党伟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多媒体展示:《井冈山》、《长征》、《西柏坡来电》(引导学生回答)。
—中华民族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
多媒体展示:《雷锋》、《惊涛骇浪》、《飞天》(引导学生回答)。
—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保证。
(多媒体展示)总结:从新民主主义时期到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有着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具有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胜利的思想武器。
探究活动二:新世纪新时代还需要民族精神吗?
观点一vs观点二。
(你赞成哪种观点?并阐述你的理由)。
—中华民族精神是新世纪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多媒体展示—盘点2013年新闻事件)。
(教师过渡)当前,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展示201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文化发展要求)。
(多媒体展示)总结:如何书写民族精神新篇章。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篇四
政治老师要把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与高中生心理成长相结合,端正态度,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你会写高中政治教案?它能够不断提升你的高中政治教学质量。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新高中政治必修第一册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学情分析:
已经和这些学生在一起学习有三个学期了,对他们的学习态度比较了解,绝对多政治生学习比较自觉,学习的目的性很强,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集中,作业能够当堂完成。而且对于班级的荣誉特别的在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管理方面不需要费太多的精力。但是也有个别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需要老师多用心帮扶,使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教材分析:
新编教材可读性强,教育功能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文体通俗易懂,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突出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功能,通过本次书,希望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学生认知和践行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等等。
教学手段:
课件、多媒体、投影仪等。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交往,克服独生子女身上所带有的过分自我,学会同学之间,师生结伴而行,走过美好的.青春期,健康成长,顺利迈向初三的中考阶段。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增强处理事情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学法、懂法、用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研读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当堂完成作业,及时检测,配合学校的目标教学活动,做好自己的所授课。
2、虚心学习,多听由经验教师的课程,多向同学科的老师学习。
3、认真写好教学计划和总结,按照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5、平时努力撰写教学论文或者教学设计,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6、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平时注重在学习,摄取与政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新的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当中去,使课堂教学更加有兴趣。
实施目标: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学习,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发展自己。
2、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互动交流中把学生中蕴藏的真知灼见给表达出来,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目标预设:
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树立共同的目标,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心目中班集体的描绘,让学生了解到加强集体观念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明白只有每个人热爱集体,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创建出优秀的班集体,才能在集体中不断成长成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创建新集体。
难点:如何创建新集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图片、粉笔,学生课前准备好展示才艺的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板书课题创建新集体。
(一)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板书)。
活动1。
想一想:你最喜欢的班级是怎样的?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师生交流)。
填一填:
我希望生活在班集体中,因为在这样的集体中,我们。因此,我们都愿意生活在一个集体中。
提示:(1)可用“健康、活泼、团结、和谐、民主、奋进”或“目标一致,团结互助,人尽其才,民主和谐”之中任意三个词来描绘最喜欢的班级。因为,它能激发我们对学校生活的热爱,有助于同学间融洽关系的形成和纯洁友谊的建立,能为我们提供团结奋斗的不懈动力,能让我们认识到自己之所长,发挥自己的闪光点,能促进我们沟通协作、相互配合,在集体中不断成长。(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班级中,如果没有共同的期望,各想各的,各做各的,班级就像一盘散沙,不可能成为我们为之自豪的集体。所以我们首先要通过讨论总结出最喜欢的班级的模样,这样我们就有了共同的目标,就可以让我们的集体向着我们理想的方向发展,而共同的目标自然也就给了我们团结奋斗的不懈动力。
活动2。
分组讨论:为创建优秀班集体提建议,并填表。
我们心目中班集体的特点。
创建优秀班集体可采取的措施。
(二)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板书)。
活动3。
看看你有哪些才智能为集体建设弹奏出美妙的“音符”。
如:我很热心,所以我可以做班级的收信员。
我很爱画画,所以我可以……。
师:我们知道彩虹的美丽在于它的七色光彩,班级的美丽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每个人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集体建设作出贡献,谁都无法替代。
团结就是力量,创建优秀班集体,还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团结协作,互助前行(板书)。
活动4:
阅读p8材料,思考:
1、这个班级曾面临哪些困难?(中、差)。
2、这个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集体,靠的是什么?(优)。
3、你可能也有过在优秀的班集体中生活的经历,在这样的集体中生活,你有何感受?(中、优)。
答案:答:这个班级面临的困难有:学校的设施差,生活艰苦;同学们各自原来的生活环境不同;好多同学是战地孤儿,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等等。
这个班级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靠的是老师和学生、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团结一致,相互帮助。
活动5:
让几个唱歌唱得好的同学唱歌演示。想一想他们唱得好或不好的原因。
(让学生。
体会。
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活动6:
介绍名言警句: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雷峰。
人多力多推山倒,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
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
——荀子。
师: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班级中人与人之间团结协作,即使我们每个人都能奏出最美妙的音符,人们听到的,也只能是杂乱无章的噪音。只有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我们才能奏出最优美的班级乐章,在集体中不断成长。
三、课堂总结。
踏入初中生活,一个新的班集体将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诞生!让我们行动起来,与老师一起,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我们为之自豪的集体。
一、指导思想。
方式,以培养。
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期我担任八年级四个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通过开学几天对学生的了解与熟悉,发现本届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思维比较活跃,上课课堂教学秩序良好。但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对一些基本的政治常识认识还比较肤浅,学习方法还需要用心钻研。
三、教材分析。
本册书包含五个单元十五课的内容,涉及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三个板块,其中第一单元让青春充满活力属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的原因,克服闭锁心理以及怎样与异性交往;第二单元感悟生命珍爱生命属于道德教育范畴,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为什么要珍爱生命,怎样努力创造生命的价值;第三单元关注经济生活属于法律常识方面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感受经济生活,如何维护自己的基本经济权利,做一个合理的消费者;第四单元做负责任的公民属于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责任,为什么要学会承担责任以及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五单元生活在法律的保护中属于法律常识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懂得法律保护的重要性,怎样去获取法律保护以及加强自我保护的意义与方法。
四、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及时检测。
2、虚心学习,本期听课要不少于10节,多听与思品科相关教师的课。
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
总结。
按计划实施。
教学。
工作。
(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科组、县的教研活动,承担学校安排的本期思品的一节公开课,提高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思品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3、双边活动,严抓课堂纪律。了解学生学习及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严格要求学生,一视同仁。
4、加强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教本。
教育。
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
立足本职工作,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对待,爱护学生。工作要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思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有效的教学时间约20周共40课时,课堂教学时间需16周32课时,机余8课时,用于期中考试和期末复习考试。
第一学月:学习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二节;。
第二学月:学习第二单元第三节和第三单元,组织期中考试;。
第三学月:学习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第一节;。
第四学月:学习第五单元第二、三节,进行综合复习;。
第五学月:期末复习迎考。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素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处理:设问:贝多芬一生遭遇哪些挫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效果:通过榜样教学,感受贝多芬战胜重大挫折的坚毅。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培养自己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宝贵品质。
2、讲授新课。
(1)、培养高尚的志趣。
素材:贝多芬一生遭遇的重大挫折。
处理:学生找出支撑贝多芬战胜挫折的原因。(师归纳:兴趣、志向)并引导学生讲出做自己喜欢、自己追求的事再苦也觉甜的经历。
效果:认识到培养高尚的志趣,从心理上给了我们战胜挫折的勇气与信心。
(2)、正确认识挫折。
素材:周南中学身患癌症的高考学生颜艳录像(5分钟)。
处理:颜艳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挫折?(病魔、贫困、高考的压力)。
活动设计:《实话实说》栏目现场采访。
道具:一个无线话筒,一台学生自制的'摄像机(。
材料。
:纸盒)。
处理:
设计。
平时在学习生活常遇到易产生挫折感的典型事例。请学生做小记者采访(采访6个同学),一个同学扛摄像机。最后教师灵活归纳。
效果:让学生深层次的领悟,正确认识挫折是战胜挫折的前提条件。同时正确认识挫折又需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
(3)、敢为天下先。
活动设计一:试一试:把鸡蛋竖起来。
处理:多媒体打出画面示意,让几个学生亲自试一试,想办法把鸡蛋竖起来。教师进行赏识教育。
效果:让学生体会看似不可能的事,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敢为天下先,敢有奇思妙想,这也是战胜挫折的重要手段。
活动设计二:议一议:把木梳卖给和尚有可能吗?
处理:打出直观的画面,以讨论的方式,为如何把木梳卖给和尚想出招数。鼓励学生有奇思妙想。教师在此活动中赏识教育与层层启发式教育相结合。鼓励创新意识。(讨论3分钟)。
效果:让学生领略到合作、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走出困境、解决难题既需要毅力,也需要智慧,需要有创新精神。
三、结课。
人生中总会遭遇挫折,能不能战胜挫折关键在于有没有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找到正确的方法。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面对挫折能从容应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从而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轻率地否定自己。
知识。
:明确独特性是普遍存在的,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的智慧,认识个人生命的独特性及其表现
教学重点。
认识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
教学难点。
认识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
一、小活动:《我说你猜》。
请一名学生背对屏幕,根据同学的提示,猜出屏幕上所展示的图片内容。
其他学生看到屏幕上的图片,用语言提示,帮助同学猜出屏幕上所展示的图片内容。看看谁能够快速地、准确地帮助同学猜出来。
提问:要想帮助同学快速而且准确地猜出图片,你在提示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想把握一个事物,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点。的确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独有的、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点,正如两句哲学味道很浓的名言所表达的意思那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等你们将来学习哲学的时候会有更深入的研究。
正因为这许多不同的事物、各种各样的生命,世界才能多姿多彩,带给我们无限的欢愉。这一点,我们在前两节课已经有深刻的体会,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去体会的是,在这所有的生命中,有一种最为独特的生命,就是人。
二、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投影)。
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首先需要把视角放到世界之外,审视一下人类这个群体,看看人类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独特性。
提问:你觉得人类区别于其它生命的特点有哪些?
人类区别于其他生命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类的智慧。
人类在许多方面都不如其它生命,人不能像鸟那样自由飞翔在蓝天,也不能像鱼儿那样悠闲地在水中漫游,人不如猎豹跑得快,不如狗鼻子灵,不如蚂蚁能举重……,但人类有智慧,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不但拥有了其他生命的一些功能,甚至于在许多方面超过了其他生命。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活动分享人类的智慧。
小活动:说说人类的智慧(投影)。
提问:说说人类利用智慧弥补自身不足,为人类以及世界服务的事例。
通过刚才这个活动,的确让我们体会到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智慧,这也让我们深深感到能够做人是多么的幸运和自豪。
让我们再把视角放回到我们自身,因为在所有人的生命群体中,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最独特的,让我们一起审视我们各自生命的独特性。
小活动:画出自己的生命线(投影)。
在成长记录本上画出自己的生命线:(给三分钟)。
生命的起点:自己的生日。
生命中最独特的一点:有生以来对于自己最特别的一个日子,或者自己希望将来的某一天是对于自己最特别的日子,说说为什么这个日子对于自己来说是特别的。
生命的终点:自己希望活到的年龄,说说为什么希望活到这个年龄,并说说希望在自己生命终点的时候处在怎样一个状态。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叙述,在生命的起点、生命过程中以及生命的终点的确都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
提问:说说有哪几个环节的独特性是我们自己可以掌控的?
除了生命的`起点我们无法掌控外,其他的每一天我们都可以赋予它独特性。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自己的眼中,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投影)。
例句:我……,所以,我是独一无二的。
在别人的眼中,我们是“独一无二”的。
例句:他(她)……,所以,他(她)是独一无二的。
提问: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该怎么对待自己的生命?
我们生命的独特性有些是外在的,有些是内在的。要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每一天,我们更多地该把这种独特性体现在内涵上,让我们独特美好的品德、才智为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世界增添色彩。而且,正因为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都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释放自己的特性,活出自己的滋味。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篇五
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忆目标。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2、理解目标。
(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3)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4)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3、运用目标。
(3)根据19世纪中叶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3、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的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抽象的哲学”其实并不脱离时代,真正的哲学恰恰对时代问题的“理论解答”,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使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坚实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它是人类思想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
4、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学生要在实践中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培养与时俱进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重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点)。
3、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重点、难点)。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重点)。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导入新课】。
德国人和中国人一同坐火车从德国的法兰克福去巴黎。途中上来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将手里端着的鱼缸放在空座上。德国人开始发问:“您能告诉我这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属于什么类别?它在科学上的意义又是什么?”中国人则问:“这种鱼是红烧好吃,还是清蒸更好吃一点?”这一故事体现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这一差异也折射出中西方哲学上的差异。
【讲授新课】。
【课堂探究】p15页。
a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为什么会出现在战国时期?
b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政治变革之间是什么关系?
【背景资料】我国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经济、政治发生巨大变革,七国争雄,天下纷扰,各种社会矛盾复杂激化(有奴隶主和奴隶的矛盾,有没落奴隶主阶级和新型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有新型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有新型地主阶级不同阶层和集团的矛盾),社会变革使文化走向民间,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开放和不可思议的时代,特别是对于学术的发展和思想的传播而言,确实是一个黄金时代。游说之士面对震荡的社会,莫不以匡君救世为己任,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在这个时代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也就是说,百家思想的出现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改革的客观要求。
【探究提示】。
a百家争鸣在战国时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战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的反映,是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产物。
b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1)哲学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p15。
【回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政治、经济以巨大影响。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是对一定时代和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名言】恩格斯——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在各种各样的哲学中,有的哲学正确而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本质,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可以称为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也有的哲学停留在表面现象或歪曲反映了时代,那只能是时代的糟粕。因而,哲学家可能是真理的发现者,也可能是谬误的制造者。
a什么是真正的哲学?(概念)。
真正的哲学是对社会生活的正确反映,是对时代精神的敏锐把握,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第一,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第二,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举例】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理论(一国两制、改革开放)。
【注意】要正确理解马克恩说的“哲学家的成长并不像雨后春笋,他们是自己时。
代、自己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最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
向去引导它。哲学不仅反映、表现时代精神,更重要的在于它塑造并引导了时代。
精神。
2、社会变革的先导(反作用)。
【提问讨论】先导是什么意思?
【课堂探究】a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起了什么作用?
b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18世纪法国战斗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影响。
【资料补充】文艺复兴运动。
在十四到十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砸断了封建社会给人们戴上的精神枷锁,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文艺科学空前繁荣。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统治达1000年的漫长黑夜,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它促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的精神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资料补充】启蒙运动。
17、18世纪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新一轮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把文艺复兴时期由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和否定转向对封建专职制度本身的批判和否定,提出了系统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探究提示】这一探究活动说明了哲学革命对社会变革的作用,即哲学革命是。
社会变革的先导。
a文艺复兴运动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更新了人们的观念,促进了欧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空前繁荣,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新文化,为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准备,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b领悟哲学革命与政治变革的关系,明确哲学革命是政治变革的先导。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说明哲学可以反作用于时代。它具体为两个方面:
(1)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对时代的批判功能)。
【举例】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公平问题。
(哲学对时代的塑造、引导功能)。
哲学不仅是时代的产物,还引领时代的发展。在人类历史长河里,几乎每一次哲学思想的变革都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哲学思想的变革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涤荡人们的观念,改变或重新建构人们的价值世界,成为社会变革的前奏。
【名言】恩格斯——正像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名言意在说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判断】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吗?
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本课的落脚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三大客观条件)。
【课堂探究】a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产生于19世纪中叶?
b为什么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然没有过时?
【探究提示】探究活动是为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a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完成工人阶级解放自己和解放全人类的使命而出现的。
b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也是我们今天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它提出的人类解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因此,它不可能过时,而只能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三大工人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9世纪40年代,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年代,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18世纪以来,在欧洲各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随着工业革命的日益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自然力的征服,充分暴露了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明朗化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阶级关系简单化了。人民群众在生产和社会变革中的决定性作用显现出来了。
与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相适应,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及其阶级表现一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并走向尖锐化。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力量。
【举例】经济危机(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每隔10年左右,资本主义国家就会重蹈覆辙,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举例】《摩登时代》。
19世纪30年代开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发展,先后爆发了英国的宪章运动、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将工人运动推向高潮。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政党的领导,这些运动先后失败。从失败中,无产阶级意识到,要取得革命的胜利,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运而生。
【资料】英国的宪章运动。
持续12年之久,要求取得普选权,使广大工人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但由于政府的压制,运动最后以失败告终。
【举例】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
里昂是当时法国的纺织业中心,盛产丝绸。纺织工人生活贫困,屡次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待遇,但均遭到拒绝。1831年11月和1834年4月,忍无可忍的纺织工人两次反动起义,宣布“工作不能生活,勿宁战斗而死“,并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国,起义遭到血腥镇压。
【举例】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000多名纺织工人为反抗封建主、资本家的剥削发动起义,英勇战斗了三天,最后遭到镇压。
细胞学说。
(2)自然科学基础:主要是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
生物进化论。
具体科学是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由“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一大批说明自然界联系和发展的学科,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其中,对哲学理论有重大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以及生物进化论。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成就,为哲学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发展的唯物的辩证的性质,提供了科学前提。
【相关衔接】p19三大发现。
黑格尔的辩证法(合理内核)。
(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哲学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合乎规律的产物。它的理论来源于人类以往哲学思想中的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以及某些历史观中的有价值、合理的思想。其直接的理论来源,则是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不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机械、简单相加,而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相关衔接】p19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补充】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还有其不可缺少的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的努力。青年时代的马克思、恩格斯,最初受黑格尔哲学的熏陶,后又经过费尔巴哈哲学的洗礼。他们学识渊博、思想敏锐,同时深入社会实践,亲自参加和领导了当时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考察现实社会,研究欧洲工人运动,逐步从唯心主义转变为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发现,创立了崭新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名人介绍】马克思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中学时就具有为人类谋福利的远大志向,大学期间,他刻苦钻研法律、历史、哲学,汲取当时许多先进思想,取得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他被聘为《莱因报》主编。办报期间,他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由于宣传进步观点,遭到了普鲁士政府的迫害,马克思一生几乎过着流浪乞丐式的生活,常常为付不出房租、稿子写好了没有邮费而犯愁,有时甚至向恩格斯借助两个铜板才发出稿子。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克思研究《资本论》的夙愿矢志不移,进行了长达42年的资本论写作。马克思具有大无畏的批判精神,凡是人类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批判过、研究过。为了《资本论》的写作,他阅读了1000多本书,做了400~500本读书札记,这种治学精神值得人们永远学习。
恩格斯中学没毕业就随父经商,后来在父亲工厂工作通过刻苦自学,掌握了非常渊博的知识。他同情工人,厌恶腐朽的统治阶级。他在深入了解工人生活状况的同时,不断进行理论探讨,终于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思考】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p16。
【提示】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三个统一)。
【课堂探究】p20。
a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无论唯物主义还是辩证法思想,都具有局限性?
b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相比,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探究提示】这个探究活动是为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
a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都有局限性,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相分离。
b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旧哲学的不同在于它第一次实现了三个有机统一。
(1)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补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实践观。
a坚持实践的观点,指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提出了辩证的唯物论。
b坚持实践的观点,指出了社会的本质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抛弃英雄史观,提出了唯物史观。
c坚持实践的观点,指出物质是世界变化发展的主体,提出了唯物的辩证法。
(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坚持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课堂探究】p20页。
a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为什么?科学性和阶级性能否统一?
b在什么情况下二者不能统一,在什么情况下二者能够统一?
【探究提示】探究活动,是为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
a第一种认为科学性和革命性不能统一,第二种说法认为科学性和革命性在无产阶级身上可以统一。因为无产阶级的利益同社会发展的规律、历史前进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越是科学地揭示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和社会历史的前进方向,就越符合无产阶级自身的利益和愿望。
b如果一个阶级的利益同社会发展的规律、历史前进的方向相一致时,就可以统一;不相一致时,就不能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事实价值。
【提问思考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
因为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它的全部理论源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教师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首先因为马克思主义首先坚持的是一种科学精神,它的所有结论都有牢固而又客观的科学分析作基础。(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解释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其次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所有基本原理都是来自于实践,又复归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而发展,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
【提问思考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
因为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师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首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不仅仅在于说明和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解放全人类,改造世界任务的承担者是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的第二个表现在于其阶级性,即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符合无产阶的利益和要求的,是无产阶级批判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锐利武器和行动指南。
【名言】马克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名言】恩格斯——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以上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名言】p21毛泽东-说明马克思主义必须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结合图表讲解】。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人类实践活动没有止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是植根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自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产生以来,随着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思想逐渐建立起来。
(1)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论述,正是因为有实事求是的思想的指导才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相关衔接】p21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唯物论、以矛盾规律为核心的辩证法,以实践论为基础的认识论,以社会基本矛盾和群众路线为中心的历史唯物论。《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有集中反映。
(2)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相关衔接】p22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只有坚持这个思想路线,才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从哲学方面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境界。
【相关衔接】p23“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
【图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理论。
成果产生条件主要贡献主要内容三者关系。
毛泽东。
都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三者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
邓小平。
理论。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
(新境界。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补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本土化和民族化。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路。本土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解决实际问题。民族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中国文化相结合,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阐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正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中国文化相结合,为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本土化和民族化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
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本土化。
民族化。
【注意】从图表必须把握三点:
(1)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而不是抛弃或离开了马克思主义。
(3)这三大理论成果都蕴涵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当今各种思想流派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来都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现代社会是剧烈变革的时代,是知识爆炸、观念更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要面对这些新变化,及时而科学的回答这些挑战,才能担当起世界观的指导作用,发挥改造世界的伟大功能。唯其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真正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文明的活的灵魂”,才能永葆其强大的生命力。
【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2、第三课课后练习。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篇六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刻认识到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教学难点: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电影城里话电影。
(以长春电影城为话题,播放视频《变形金刚4》,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同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交代清楚。)。
众所周知,长春又叫做“电影之城”,因为长春有一个的文化标志,那就是“长影”,作为影城的孩子,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聊聊电影吗?好,那我们这节课就以电影为主题来学习新课,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感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板书)。
教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完成了自主学习的内容,大家对教材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了。那么我们就回到电影这个话题上来,大家平时看美国电影吗?都看过哪些美国电影?看来同学们平时还是很关注电影的。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小段电影视频,同学们在观看之后要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感受。教师:这是哪一部电影?
教师: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是视觉上的震撼,那同学们在观看欣赏之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美国能够制作出“变形金刚”的传奇故事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一,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以长春电影城为话题,播放视频《变形金刚4》,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同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交代清楚。)。
众所周知,长春又叫做“电影之城”,因为长春有一个的文化标志,那就是“长影”,作为影城的孩子,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聊聊电影吗?好,那我们这节课就以电影为主题来学习新课,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感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板书)。
教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完成了自主学习的内容,大家对教材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了。那么我们就回到电影这个话题上来,大家平时看美国电影吗?都看过哪些美国电影?看来同学们平时还是很关注电影的。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小段电影视频,同学们在观看之后要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感受。教师:这是哪一部电影?
教师: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是视觉上的震撼,那同学们在观看欣赏之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美国能够制作出“变形金刚”的传奇故事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一,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活动2【活动】合作探究(有关话题)。
学生先提建议,后播放《长影集团—双轮驱动产业升级》,让学生通过视频回答长影集团是如何实现发展的。
教师:?《变形金刚》这部电影的拍摄离不开经济上的投入,同时也离不开政治上的支持,所以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变形金刚》是一部系列电影,从第一部到第三部它接连创造了票房神话,拿变形金刚3为例,它在中国至少卷走了10亿元人民币,全球票房更是突破了十亿美元。同时,这部电影又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带向全球,接下来同学们再思考:《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的上映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有什么重要影响呢?同学们结合材料2,再次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
学生:
教师:也就是说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文化,同时文化也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总结一下,我们大家通过合作讨论,一致得出的结论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的关系。(板书)写完后放幻灯片,三者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同时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下面同学们把结论简单整理在导学案上。
我们说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那么文化都能促进经济发展吗?请举例回答。
学生:回答。
教师:非常好,有些问题啊,我们往往能够通过举例来论证,文化是具有两重性的,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落后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那么经济相前发展,文化也一定随之向前发展吗?举例回答。
学生:回答。
教师:经济发达的社会,也存在一些不良的文化现象,所以我们不能说二者是同步的,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
《变行金刚》第四部即将上映,值得期待,但我们更加期待的是中国电影能够走向世界,赢得世界影迷的青睐,接下来同学们再次思考,美国电影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又存在哪些需要我们警惕的问题呢?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教师:先说说经验吧。(板书)。
生:回答。
教师:其实同学们说的这些都体现了文化与经济越来越分不开,就拿科技来说,邓小平就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板书)再说说我们应该警惕的问题。(板书)。
生:回答。
教师:这个问题同学们回答的比较好。某些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传播出去,这实质上是文化霸权主义。这也体现了文化与政治越来越分不开,与政治相交融。(板书)。
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是: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交融(板书),与经济相互交融体现为科学技术、劳动者素质、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作用明显。与政治相互交融,其实不仅体现为国际上某些某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还体现为国内,公民要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同学们将结论简单整理在导学案上)。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教师:当前有一个热词叫做文化软实力,其实每一个国家都很重视自身文化的发展,对于我们中国来说,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梦就必须重视文化,但是目前我国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拿电影来讲,面对实力强打的好莱坞电影,你能给长影或中国电影的发展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吗?小组讨论一下吧。
教师:哪个小组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观点。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建议)。
学生:回答。
学生:可以。
教师:所以我们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能够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板书)好,我们进行课堂总结,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的关系,相互影响更加强调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作用,相互交融更加强调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谁也离不开谁。本节课,我们看似在研究美国电影与长影,其实,老师是希望引领同学们去关注和思考中国电影的问题,我们看似是只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其实,老师更希望同学们理解文化对国家、对社会的巨大作用,进而提升增强文化软实力的自信。同学们,你们能从自身做起关注祖国文化的发展吗?非常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理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基本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生收集材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辨能力、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要性的认识,使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教学重难点。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2.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
一、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从社会制度方面看,两次洪灾发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国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从国家政权方面看,国家政权从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并为其服务,转变为掌握在人民手中,为广大人民服务。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基本理论。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教师点评:国家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从而产生阶级、阶级对抗,统治阶级为-被统治阶级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机关。由此可见国家之本质。
(2)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页“专家点评”,了解国家性质的有关常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3)国体及其决定因素。
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什么问题?)。
根据国家性质不同,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教师活动: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社会各阶级、阶层在我国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关系。请大家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并总结我国政权的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特点在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掌握政权,享有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政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主要体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上。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二是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我国现阶段享有民主权利的主体包括,工、农、知、干、军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二是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思考、体会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人权材料”,举例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只能是具体的、相对的。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有(略)。
200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0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农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之初的2.5亿人下降到2003年的2900万人。人均寿命从解放前的35岁上升到71.4岁。
事实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不是空洞的一句话,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得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保护人民民主权利不受侵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民主与专政。
(1)民主及其阶级性。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民主的含义,思考:应该怎样理解民主的含义及其阶级性?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首先,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同--制度相对立的。其次,民主具有阶级性,他的平等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共同管理国家,都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的,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只能是适用于统治阶级,而不能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主要是依靠暴力进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教师活动:同学们可以看课本p7页,思考我国的民主与专政,在什么地方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在什么地方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并运用这一道理评析观点一、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统治阶级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是国家政权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这一点上,一切民主国家是一样的,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真正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统治,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观点一只看到它们的相同点,观点二只看到它们的不同点,都是片面的。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对敌对势力的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安定。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
突出经济建设服务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国内外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的有关知识,懂得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是真正的大多数人的统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课余作业。
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分析我国政权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异同。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篇八
(一)知识目标。
2、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
2、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资料用于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实例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努力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呢?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二)进行新课。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教师总结: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宣称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教师提问:同学们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知道多少?请大家谈谈了解的知识。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2)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职权: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是指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教师总结:
立法权: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是我国的立法机关。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备案。
决定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依法决定国家和本行政区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任免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力。
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的权力。
(4)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以便更好的发挥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
(2)作用:决定地方一切重大问题,并负责监督实施。
二、人民代表。
1、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产生的方式与任期。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人大代表的产生的方式与任期如何?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任期五年(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宪法修正案修改)。
3、人大代表的职责和权力。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明确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人民代表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提案权是指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的权力。质询权是指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回答的权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组成、职权等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进一步感受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
课后作业。
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当地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的活动,体会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的。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篇九
一、政治生活中的信念:崇尚民主和法制。
二、政治生活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重要内容。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机构成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最根本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的内容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问题。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篇十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理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基本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生收集材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辨能力、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要性的认识,使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教学重难点。
2.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
一、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从社会制度方面看,两次洪灾发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国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从国家政权方面看,国家政权从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并为其服务,转变为掌握在人民手中,为广大人民服务。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基本理论。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教师点评:国家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从而产生阶级、阶级对抗,统治阶级为镇压被统治阶级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机关。由此可见国家之本质。
(2)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页“专家点评”,了解国家性质的有关常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3)国体及其决定因素。
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什么问题?)。
根据国家性质不同,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教师活动: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社会各阶级、阶层在我国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关系。请大家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并总结我国政权的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最大特点在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掌握政权,享有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政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主要体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上。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二是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我国现阶段享有民主权利的主体包括,工、农、知、干、军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二是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思考、体会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人权材料”,举例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只能是具体的、相对的。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有(略)。
200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0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农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之初的2.5亿人下降到2003年的2900万人。人均寿命从解放前的35岁上升到71.4岁。
事实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不是空洞的一句话,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得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保护人民民主权利不受侵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民主与专政。
(1)民主及其阶级性。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民主的含义,思考:应该怎样理解民主的含义及其阶级性?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首先,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同专制独裁制度相对立的。其次,民主具有阶级性,他的平等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共同管理国家,都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的,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只能是适用于统治阶级,而不能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主要是依靠暴力进行专政。
教师活动:同学们可以看课本p7页,思考我国的民主与专政,在什么地方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在什么地方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并运用这一道理评析观点一、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统治阶级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是国家政权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这一点上,一切民主国家是一样的,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真正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统治,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观点一只看到它们的相同点,观点二只看到它们的不同点,都是片面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对敌对势力的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安定。
突出经济建设服务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国内外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的有关知识,懂得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是真正的大多数人的统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课余作业。
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分析我国政权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异同。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这一课题是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主要阐述了财政的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渠道及二者关系,在这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要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帮助学生领悟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积极性高,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对于经济生活有较强的兴趣。根据这一课题的特点以及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有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感悟到财政的作用,但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会有一定的障碍。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2.理解财政的作用,尤其是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
3.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能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大量的事实材料为背景,设置情境,教师点拨和总结,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置—学生合作探究以及师生合作”的方式学习知识。
2.学习方法主要为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等。
3.教学方法主要是情境导入教学法、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法、分组竞赛法、师生对话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我国财政的作用和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财政的作用。
(2)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难点:财政政策。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教学导入:2011年,南昌入选“幸福感城市”三甲,你感受到了幸福吗?如果你没有感受到了,那我们今天一起来感受我们的幸福。幸福之旅从美丽的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开始。
1、创设情境。
展示图片:美丽的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多媒体播放视频(南昌投入400亿,迎接七城会)。
2、问题设置。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看书和思考,教师总结导入新课:国家财政。
环节二新课教学。
多媒体展示(板书)略。
环节三新课教学。
突破重点(分三组进行抢答)。
多媒体展示:
情境一:“十一五”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图。
情境二:
为解决南昌市居民跨区看病难等问题,南昌市制定并出台了《南昌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每人每年150元,其中:财政补助120元。
问题设置:这体现了财政的哪方面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
情境三:嫦娥二号投入9亿。
情境四:从2009年到2016年,南昌将投入274.24亿元建设地铁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情境五: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国家财政投入的图片。
问题设置:
(1)这些行业有什么特点?这些工程建设能否完全靠市场解决呢?为什么?
(2)这些大型工程建设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情境六:视频(通胀了)。
问题设置:这体现了财政的哪方面的作用?如何理解该作用?请举例说明。
环节四新课教学。
角色模拟:财政部长向大家介绍财政收入的含义和渠道,为增加财政收入提建议。
分组探究:从八一桥、阳明路变化说一说南昌市财政支出。
情境:比一比2011财政收入与支出。
环节五情感升华(从身边事例谈谈对财政作用的感悟)。
环节六学生进行总结,教师感悟:发挥财政的作用,我们的幸福没有终点!
环节七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一)国家财政。
1.含义。
2.本质。
3.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二)财政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1)含义(2)渠道(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2.财政支出(1)含义(2)具体用途。
3.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1)关系(2)要求。
七、教学反思:
这一课教学导入和教学过程中的多数事例是与南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这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力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统一。我们以往的政治教学往往停留重视知识忽视技能,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教书,忽视育人。这一课设计的师生齐唱“社会主义好”,注重了我们以往忽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真希望自己的每一堂课都设计地这么用心。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篇十二
(一)知识目标。
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国际格局相应的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之间将呈现怎样的关系呢?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世界若干力量中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4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正在形成的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反映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这与二战后形成的美苏对峙两极格局有明显不同。这种局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化。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2)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欧盟成员国的增加,有力的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盟成为多极化力量中头等实力单位,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当今的实力虽有所削弱,但仍具有巨大的经济科技潜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大国地位不容置疑;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目前正在保持经济大国基础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目前世界正在形成的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4)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2、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
(1)伴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竞争的意义: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总之,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国际竞争及其实质。
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各国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
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专家点评”内容,了解什么是综合国力?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文化、经济、政治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相关链接”内容,了解各国是如何展开竞争的?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制定发展战略,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加快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7页图表,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学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对于维护和实现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等,有重要意义。
课余作业。
分析讨论,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篇十三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此概念是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
2、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
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3)商品——货币——商品。
4、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基本职能。
(1)含义: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两种基本职能:
a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b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
8、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9、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纸币是国家规定的货币符号,如果滥发纸币,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纸币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所需的货币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11、信用工具分类:
(1)信用卡: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的特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a分类: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b共同点:不准流通转让。
12、外汇。
(1)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少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升值。
13、人民币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考点:1、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2、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如何应对?今年我国上调人民币币值,如何看待?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篇十四
(一)知识目标。
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课件。
(一)引入新课。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国际格局相应的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之间将呈现怎样的关系呢?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透视世界若干力量中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4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正在形成的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反映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这与二战后形成的美苏对峙两极格局有明显不同。这种局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2)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欧盟成员国的增加,有力的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盟成为多极化力量中头等实力单位,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当今的实力虽有所削弱,但仍具有巨大的经济科技潜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大国地位不容置疑;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目前正在保持经济大国基础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目前世界正在形成的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4)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2、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
(1)伴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竞争的意义: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总之,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国际竞争及其实质。
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各国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
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专家点评”内容,了解什么是综合国力?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文化、经济、政治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相关链接”内容,了解各国是如何展开竞争的?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制定发展战略,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加快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7页图表,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学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对于维护和实现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等,有重要意义。
分析讨论,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篇十五
1)知识目标:
明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2)能力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运用事例说明关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具体表现;增强收集相关信息、选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能多渠道将人代会的有关资料用于知识学习;锻炼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人大代表团会议讨论模拟加强辩证看待问题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的学习,明确我国具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坚定热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信念;通过对人大代表的了解,树立权利、义务不可分割意识;通过模拟与讨论,从公民如何参与政治活动角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公民意识。
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人民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课件。
【导入】从生活出发,激趣引入。
课前准备:
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讨论,并就第1题做出归纳:
(1)我国是个地广人多的国家,所以不可能十三亿人口一起到北京集中开会。
(2)人民当家作主是否意味着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在我国,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那就是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学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共同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但全国人大更为重要,因为它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老师:对。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在性质、地位、职能等方面与地方各级人大存在很大差别,我们一起来了解二者的具体内容。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6页,思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是指什么。
学生:立法权: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是我国的立法机关。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备案。
决定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人大会,依法决定国家和本行政区内重大事务的权力。
任免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力。
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的权力。
老师:教材第54页的图片材料中全国人大行使了哪些职权?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阅读教材,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学生:选举出体现了它的任免权;审议并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它的监督权;审议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体现了它的立法权。
学生:大约半个月。
老师:对。那么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涉及全国的重大事务由谁来处理呢?
学生: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会行使,以便更好地发挥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
(4)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作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并负责监督实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共同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体系,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规律总结。
注意:(1)人大代表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国家权力,三者说法有差别。
(2)全国人大与地方各级人大在性质、职权、地位上的差别,把握全国人大往往有“最高”二字。
(3)同级人大产生同级其他国家机关,并不是说所有国家机关都由全国人大产生。
自主学习学生结合视频材料和阅读教材,认真思考。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过程评价。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应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证,使他们在将来成为人大代表时,也能自觉树立忠实履职的意识。
通过以上几组问题的探讨,我们知道了人大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人大的作用发挥的怎么样,还与人大代表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全国人大代表吕华荣,一起来学习人大代表的相关知识。
二、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合作学习。
老师:人民代表大会是由谁组成的?
学生:人民代表,这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来。
老师:也就是说,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这就是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
1.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老师:那么,人民代表是怎样产生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6页“相关链接”,人大代表的产生的方式与任期。
2.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和任期。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任期5年。
老师:在这里应注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但在具体产生方式上,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由间接选举产生的,即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如十届全国人大的代表就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代表和港澳特别行政区的人民代表构成的。而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是由直接选举的方式选举出来的,即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3.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学生:人民代表的权利: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提案权是指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的权利。质询权是指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回答的权利。
活动:角色扮演、体味责任。
情景设置:大屏幕展示一组图片,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引出材料:
《元芳,你怎么看?》。
某校校门口每天一到放学时间就会“呼啦”出现许多流动小吃摊,看起来种类丰富,卖相诱人,学生趋之若鹜。对此小贩喜笑颜开,过路行人纷纷侧目,而附近居民则无奈摇头。
现在我们高一(6)班就是山东省代表团,在座“代表”依座次分为“山东市民代表、教育界代表、经济界代表”3个讨论小组,就“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你该怎么做”为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每组推荐出一个最佳议案,再拿到会议上进行讨论。
教师准备:
事先预设好代表的立场,以便与学生课堂的发言作对比归纳。例如:“山东市民代表”应注重从流动小摊与日常生活出行,市容市貌角度展开,“教育界代表”可从流动小摊与学校环境卫生,学生食品安全等方面客观分析,“经济界代表”则需从经济生活角度提出见解。
学生发言后,教师点评:从大家的发言来看,大家的社会责任意识都很强,相信将来大家不管是否能当选为人大代表,都能够关注国家的命运,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做一个尽责任的公民。相信未来中国政治的春天属于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学。
老师:如果你是人大代表,你该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
学生: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老师: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人民代表依法享有、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
规律总结。
1.人大代表产生于人民,权力源于人民,人大代表理应忠实履行人民赋予的职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因此,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2.人民代表的权利与人大的权力不能混淆。
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组成、职权以及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进一步感受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
捉迷藏数字1和2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