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第二单元范文(12篇)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不断提高自己。可以运用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让总结更加生动有力。总结范文中的思路和结构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六年第二单元篇一
夏天的夜晚是多么的寂静、多么的美丽。烟青色的天空上闪烁着钻石般的星星。他们一眨一眨的,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
“救命啊!救命……”一声声急切的呼救声打破了这夏夜的寂静。正在睡觉的荷花姐姐揉了揉眼睛,从睡梦中醒来。哦!原来是一只小蚂蚁掉进了水中。于是,荷花姐姐赶紧弯下腰,把花瓣伸向小蚂蚁。小蚂蚁就顺着花瓣爬了上来。荷花姐姐把小蚂蚁送上了岸,之后就悄然离去。
蜻蜓妹妹飞过来,看见小蚂蚁浑身湿漉漉的,走起路来趔趔趄趄,就热心地说:“小蚂蚁,让我送你回家吧!”于是,小蚂蚁爬上了“飞机”。蜻蜓妹妹正准备起飞时,突然停住了。他们遇到了一个大大的难题:天太黑了,看不清回家的路。这时,萤火虫哥哥飞过来,拍怕胸脯,得意地说:“这个难题就交给我了,你们跟在我后面飞吧!”说着,萤火虫哥哥便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小蚂蚁坐在蜻蜓妹妹的背上紧跟其后。他们飞呀飞呀,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了绿绿的草地,小蚂蚁终于到家了。
夜,渐渐地深了,荷花姐姐梳理好自己的花瓣,睡着了;萤火虫哥哥又点起了亮晶晶的灯笼;蜻蜓妹妹扇着翅膀起飞了……此时的夏夜,更美了!
六年第二单元篇二
满族这个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它,了解它吧!
满族,现有人口982.1余万人。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其余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山东、福建等省区,一小部分散居于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成都、广州等大中城市。居住在农村的满族人,其住房继承了传统的建筑形式,院落围以矮墙,院内有影壁。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
满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莽势”、“空齐”是传统舞蹈,多在节庆的宴会上跳。舞时二人相对,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称为“莽势”;舞者歌唱时众人拍手以“空齐”二字相和,叫“空齐”。“清音子弟书”是八旗子弟于18世纪中期创作的一种只有唱词,没有说白,配合鼓板、三弦演唱的`新鼓词,是满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曲艺形式。
满族人很早就信奉萨满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萨满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铃,击鼓起舞,边祷边跳。满族人重礼节,有一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要请安,五天见长辈要“打千”。男人打千要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像拾东西一样;女人打千要扶膝下蹲。满族男人留发梳瓣,穿马蹄袖袍褂,系腰带;妇女头顶盘髻,穿宽大直统旗袍,不缠足。今天,旗袍已经成为典型的东方妇女服饰,风靡全球。
最能代表满族饮食文化的莫过于“满汉全席”。这种宫廷佳宴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中的满族菜肴无论在选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满族特色,制作菜肴的山珍如人参、鹿茸等大都还是来自满族的老家——“白山黑水”。此外,满族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点心,“萨其玛”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种。
这就是满族,一个独特的民族,听了我的介绍后,你熟悉它了吗?
六年第二单元篇三
材料作文:扩写、续写、改写、缩写、看图作文等。
知识点。
作文是字、词、句、段等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小学阶段要求会写简短的记叙文。做到思想健康,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会写常用的应用文:留言条、请假条、板报稿、日记、书信、通知及简单的读书笔记和会议记录等。
要写好一篇作文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清题意。即要看懂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第一,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对象。
如:《我这个小孩》和《邻居家的小孩》,虽然都是写小孩,但前者是写自己,后者却是写别人。又如在状物的文章《我最喜欢的×.×》一题,仔细研究,它要求我们写最喜欢的东西或有趣的动物等。如果按《我最喜欢的人--妈妈》来写这就弄错了写作的对象。
第二,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范围。
有的题目从时间方面规定了范围,如《夏天的晚上》、《课间》。有的从地点方面规定了范围,如《操场一角》、《在公共汽车上》。有的从内容方面规定了范围,如《学洗衣》、《植树》。也有的从几个方面规定了范围,如《放学路上学雷锋》,就是从时间、地点、内容几方面规定了写作的范围。
第三,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重点。
重点是指题目中表示思想意义或思想感情的关键词。如,《二十年巨变》重点应放在“巨变”上,写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或家乡)所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以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的辉煌成果。
二、认真选材。
选用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这就是选择题材,选材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有关的就选取,与中心无关的就不采用。
第二,要选择熟悉的有意义的材料,使别人读了能受教育或有收获。
第三,题材要力求新颖,吸引人,避免一个模式。但也不能为“奇巧“凭空编造。
三、把事写具体。
记叙事情或活动,必须将事情或活动写具体。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动笔时,要把材料准备充足,对要写的事情作认真的回忆。其次,要重点写好一些重要的场面或过程。把它写得具体形象,整个事情就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不要停留在一般现象的记叙上。
小学六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一)积累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长期积累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壮大、充实。
这种积累应该从小学阶段做起,小学语文学习需要学生不断积累与练习。首先体现在生词和语句方面,这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每篇课文的生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成语、好词好句、优美的段落等,学生要理解其意思,在行文、造句、写作方面灵活运用,文中的优美段落,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运用的是明喻还是暗喻?语句用词上有何特点等,这些都是学生要掌握的。有些语句和词语写法新颖,或者是当下难以消化的,这时就需要一个摘抄本,将它们记录下来,方便以后温故知新。其次,小学阶段还会简单涉及部分标点符号的作用,比如破折号、双引号等。老师要对讲到的课文中涉及的相关知识做记录,课后自己整理总结,得出规律与结论,为以后的学习扫清“拦路虎”。再次,积累法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积累,课外的阅读也是必需的。新课标要求学生多方面、多元化学习。知识就是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适当地进行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二)“温故知新”法。
温故知新:复习旧的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会。这是出自孔子《论语?为证》里的一个成语。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他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在小学阶段,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到“知新”,但是“温故”是必须做到的。每天晚上睡觉前,把白天学习的知识在脑子里梳理回放一次,这样可以加深记忆,应用这个方法对于学好语文很有帮助。在回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有些内容记忆模糊的现象,学生需要勤动手,及时找出课本“温故”,然后合上书再次回忆,直到可以清晰回顾。如时间允许,则可以多次反复回忆。由于是当天所学知识,学生的记忆比较深刻,大体印象还在,可以达到“短时间,高效率”的高分效果。如果是回到家、合上书、扔一边,对所学知识冷落处理,那么,复习时,面对堆积如山的知识点,不可能短时间内达到高效复习效果。而且速效学习往往只能应付一时的考试,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内容。这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是下下策,“急来抱佛脚”不如“睡前多回忆”效果好。
(三)背诵法。
托尔斯泰曾说: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适当背诵有价值的材料,就像常做体操可以增强体力一样,可以增强记忆力。
背诵法的主要适用范围是古诗词和一些优美的语句、段落。古诗词是流传至今的古人的智慧结晶,出彩的诗句承载了诗人多少离愁别绪与悲欢离合。优美的语句段落,是作家对世界万物的独特体会,赋予了万物灵魂。
六年第二单元篇四
1.正确认读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得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主动积累词语。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和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1.品读文中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2.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学习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练习续写课文
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出示课题、解题
1. 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 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
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路
出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弄清字型;
2.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反馈初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着重正音析形。
2.指名若干学生,排火车读完全文。
朗读完毕,学生评议,教者点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
1.谈话启发:
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请默读梳理,形成文字。(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2.学生自学:
(1)教师巡视,排疑解难,对个别同学适度提示方法。
不妨先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3——10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第三部分(11——26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点评。
六年第二单元篇五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认可,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六年第二单元篇六
在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这也是最喜庆、最幸福的节日了。在这个节日里,家人团聚,到处喜气洋洋。
腊月二十四大扫除;腊月二十五送“灶王爷”上天,要烧香、上贡品;腊月二十六做豆腐;腊月二十七杀猪杀鸡、买鱼买肉;腊月二十八发面;腊月二十九,上街打酒。
热热闹闹过大年。
春节的重头戏——除夕来了!这一天一大早就要起来,包包子、做饺子、蒸馒头,家家准备年菜,街上满是酒肉的香味。所有人都穿上喜庆的红衣,门口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到了晚上,便是年夜饭了。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祝福聊天,饭菜更是丰富:鸡鸭鱼肉、饺子、菜。其中鱼——表示年年有余;生菜——谐音“生财”,表示来年发财。吃饺子时,把泡腊八蒜的坛子打开,一股酸辣的气味扑鼻而来,蒜瓣变得碧绿,晶莹剔透,如同翡翠一般。在坛子里的醋也有了些辣味,用胶子沾它,总想多吃几个饺子。晚上要放烟花,随着一枚枚烟花冲上支霄,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翻开了历史新篇章。
六年第二单元篇七
东北风俗东北有许多风俗,比如东北的服饰等,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东北的大秧歌和饮食。“正月里来是新春呀,青草芽儿往上升哎呦,天凭上日月你就人凭上心唉人凭上心唉,哪哈咿呀嘿……”伴随着欢快的歌曲,广播前面的老爷爷,老奶奶们都开始跳起来了。他们边唱歌边跳舞,又扭又唱,动作一致,就像一个人跳的一样,越跳越欢快,他们还拿着五彩的扇子,跳啊跳啊,就像一道亮丽的彩虹。每当这时,人们都聚过来观看。有的把小板凳拿出来,坐在那里看;有的坐在那儿唠起了家常;有的看得很兴奋,竟手舞足蹈起来;还有的在给他们打拍子。来来往往的人越来越多,小孩子们也上前凑热闹,戴着头具。有的是男孩子的模样,很帅气;有的是女孩子的模样,很可爱;还有的是老人的头像,很慈祥。他们七上八下地跳起来,很有趣。人越聚越多,仿佛这不是在扭秧歌,而是在开一场盛大的舞林大会。东北的扭秧歌让我印象深刻,当然,饮食也很好吃。东北最出名的饮食莫过于酸菜了,每到冬天,家家都会腌酸菜,拿一个大缸把白菜放进去,等到了冬天,每家每户都有酸菜的香味。我热爱东北,更喜爱东北淳朴的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作文。
400字)。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阅读了百科全书吃年糕风俗。里面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在春秋时期,苏州是吴国的都城。吴国国王为抵抗敌国的入侵。就命令伍子胥筑一道坚固的城墙。这样,越国就很难攻下苏州了。伍子胥非常有才干,在他的领导下,不久,一座坚固的城墙就修好了。吴王很开心,以为从此就不怕其他敌国的入侵了。把治理国家的大事全抛在脑后。把寻欢作乐,喝酒游玩放在脑前。伍子胥看后,劝了好多次。可吴王不但不听,反而把他给杀了。伍子胥在临刑时对身边的人说:“吴王是昏君,吴国必将灭亡。若遇饥荒,要在城门下挖土三尺,自会找到食物。伍子胥死后不久,越国果然进入吴国。吴军大乱。苏州城被层层包围。数月之后,苏州城中的军民因缺少食粮都被大量饿死。这时,有人想起了吴子胥的话,于是拆墙挖地,发现做墙基的砖不少是用糯米浆制成的。人们用它充饥,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为了纪念伍子胥,从此每逢过年,人们就用糯米制成砖型的糕,并叫它年糕了。
听了这个故事,我很感动。一是:让我知道了吃年糕风俗的由来。二是: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像吴王那样整日只知道吃喝玩乐,而败国。三是:像伍子胥那样聪明能干的人,就这样死了太可惜了。我们也要学习伍子胥的深谋远虑。
端午节就快到了,我来到奶奶家。爷爷奶奶都忙开了,整天忙里忙外,也不知道他们累不累。
爷爷在收集五端,五端是哪几样东西呢?它们是:艾草、菖蒲、龙船花、石榴花、蒜花。爷爷不到一天就采购到了。啊,让我找十天半个月也找不到,也不是我笨,其实就因为我没有见过,所以才不知道嘛,自然找不到哦。爷爷说要休息一下。奶奶也出去了,回来的时候,带回了粽叶、肉、蚕豆、糯米。我猜奶奶是包我的最爱——肉棕子。我神不知鬼不觉,突然蹦了出来,把奶奶吓了一跳。奶奶把肉放进酱油里,然后又把蚕豆弄成了豆瓣儿。奶奶终于开始包粽子了,太有趣了,我目不转睛地观察着。粽子包好了,奶奶把粽子放进锅里,不一会儿就好了,我吃了好几个粽子,令我回味无穷。我还要吃,奶奶不许我吃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出去了。出去的时候。无意发现爷爷在插五端,我说:“爷爷,你插这个叫无端的东西,要干什么呀?”爷爷说:“不干什么,听说这个可以避鬼神呢?”爸爸笑了起来:“你别乱说话了,不要让她笑掉大门牙。”“爷爷,原来你是骗我的,我不理你了。”我无话可说。“谁说的,这是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爷爷生气了。爸爸把我拉进房间里,说:“你别和爷爷吵了,其实那就是驱赶小虫用的啦!”我好像有那么一点没变了,慢吞吞地说:“哦!”
第二天早晨奶奶给我戴五色线,我说:“难看死了,像什么东西呀?”奶奶说:“别乱说,这是长命缕,能保你长命百岁的。”我哑口无言。快到学校了,我偷偷把它放进衣袖里,到班级了,我看见大家都戴着五色线,于是把它拉了出来,看看谁的美。
六年第二单元篇八
【学生分析】。
【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理解文本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重点难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
3、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设计思想】。
分两步:
一、掌握《赤壁赋》的基本知识及背诵;
二、比较“三咏赤壁”探讨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美读成诵。
(一)导语。
(齐读)。
(二)指导诵读。
(三)内容简析。
第一段,写了什么?
第二段,有什么变化?
第三段,为什么而悲?
第四段,“我”为什么乐观?
(四)读熟。
示范朗读、齐读全文、自由朗读。
理解背诵。
明确:
月出: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月影: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月照:明月……吾与子之所共适。
月消: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客引曹孟德写月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客借月议人生失意: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借月展开议论: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苏子以月借喻人生: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三)写法鉴赏(结合学生作文的角度讲解,提高写作)。
苏轼的《赤壁赋》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
1、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2、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四)作业:
复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并预习《后赤壁赋》初步领会作者思想。
第三课时。
研讨思想。
(一)梳理读本上的《后赤壁赋》并理清思路。
(二)写作背景。
学生介绍:
1、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我们能读出什么?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见景生情,壮怀激烈。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少年英雄,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不世伟业。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自叹自怨,无奈虚度。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沧海一粟,人生虚无。
看苏轼思想,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
所以,作者在这里体现更多的是儒家的济世情怀及找不到出路的苦闷。
2、从《前赤壁赋》中,我们可以读出什么?
山川美景,“羽化登仙”的山水之乐;
箫声悲戚,“客”发人生虚无之感慨,跌入现实人生的苦闷;
“苏子”论眼前水月,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在旷达乐观中得到解脱。
老师解说:
《前赤壁赋》中主人对客人的劝慰正是苏轼用老庄思想与厄运抗争的表现。
3、从《后赤壁赋》中,我们可以读书什么?
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更像一篇游记。
诡异的道士化鹤的故事收束全文。
这里面是什么思想?
老师引导:
如果说,《前赤壁赋》以说理为主,说理谈玄,议论风生,寓悲愤于旷达;
可以说苏轼的豁达超脱更上一层。
4、小结深化:
(四)作业:随笔《逆境中的超脱-----我看苏轼》。
【教学总结】。
【教学后记】。
六年第二单元篇九
老人们说,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是地藏王的生日,为这位菩萨插地香就成了一种民间的庆祝方式,也是我们这里代代相传的习俗。
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买一个金黄闪亮的好柚子。到了晚上,人们会把这柚子插在一根长长的棍子上,然后在柚子上插满密密麻麻的、一圈又一圈的香,再拿到阳台、门前或顶楼上,一家人双手合十对着像刺猬一般的柚子拜了又拜。这可是礼拜地藏菩萨的庄严仪式哦!
没有准备柚子的人也不着急,可以在门前的士里或者墙壁上插上香,心诚则灵嘛。夜里,从路上走过,路旁点燃的香头闪闪烁烁,恍若天上的星星。再加上空气里飘来的淡淡的香味和袅袅娜娜的薄烟,行路人会觉得自己也仿佛成了天上的神仙。
这一晚上,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乐趣就是挥舞手中插着香的柚子了。几个人聚集一起,比比谁的柚子大,谁的香插得多,或者几个人聚集在一起舞动,让手中的柚子舞出一条龙、一朵花……直到夜深才恋恋不舍回屋睡觉。
第二天,柚子上的香早已熄灭,大家一一拔出残余的香棒,喜气洋洋地掰开祭拜过的柚子,你一块、我一口地争着吃得一千二净。看来,地藏菩萨挺心善,只收心意,好吃的嘛,就留给我们饱口福啦!
六年第二单元篇十
4月4日是清明节,大家都很熟悉。
清明节我们都有一个习俗----上山祭祖。
这天,爷爷早早地起床了,他忙开了。爷爷准备着蜡烛、香、颜料、祭祀用品……我和爷爷终于出发了!一路上的认可真多啊!爷爷对我说:“你看,这些人都是去扫墓的,山上可热闹了!”听了爷爷的话,我已经有些“蠢蠢欲动”了。经过了坎坎坷坷的路后,我们终于到了。
山上的路可真难走啊!我一步一步地慢慢走,爷爷跟在我的后面走。山上的景色可真美啊,听,丁冬的流水声,姿态各异的山花……山路越来越陡峭,我也越来越累,气喘吁吁的。我们沿着小径走上山,一路上,上山下山的人数不胜数。经过我们的“跋山涉水”,终于到了我太爷爷的墓前。我看见墓上长满了野草、野花,爷爷立刻用割刀割草。而我在给太爷爷的墓描字。
这描字可不是简单的活!我生怕颜料会滴下来,就小心翼翼地描着。爷爷割完草后,来到太爷爷的墓前,拿出蜡烛、香和祭祀用品,摆在太爷爷的墓前,点上蜡烛、香,祭拜起来。我跪在爷爷旁边,祭拜太爷爷,我希望太爷爷的在天之灵保佑我学习更上一层楼。忽然,我看见了许多山花,我马上跑到了那儿,摘起山花来。
我摘了许多山花,转头望去,下面的景色尽收眼底。啊!我们的祖国可真美丽啊!
关于清明节习俗,我的印象就是吃煮鸡蛋,荡秋千,扫墓。
离万松山(鲁中革命烈士陵园)近,小时候的清明节,老师带我们去扫墓。虽然口头上喊着什么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之类的口号,心却被春游和煮鸡蛋吸引着。万松山前绕着小汶河,山上松柏翠绿,在春回大地的清明时节,可以想象景色是多么美好。你想,被严寒桎梏了一冬的孩子,来这里扫墓,该是多么的幸福啊......跟孩子们相比,山上的松树和河边的柳树就遭殃了--家家户户的磨眼里、门口都要插松枝和柳枝。孩子们就趁扫墓的时候,把树枝折回家。那时不懂插这些是为了纪念谁,就知道把柳笛和松笛吹的不亦乐乎。
秋千好像是清明节才有的游戏。我们那里叫“悠千”。找两棵靠的近的大树,一根粗绳子,让有力气的大人给拴好,几个孩子便有了自己的天地。一根绳子也让孩子们玩得花样叠出:单人的、双人的、多人的,坐着的、蹲着的、站着的。要趁清明节这天尽情的玩耍,因为大人说:打前不打后,打后死他舅"--意思是秋千得在节前打,节后打就死舅舅。当然是骗人的。或许是因为大人们都忙,怕孩子们荡秋千不安全才编出来吓唬人的。
鸡蛋,似乎是清明的最重要的标志。小时候家里穷,鸡蛋是要卖了换油盐酱醋的,平时难得吃几回。但是,清明节就不一样了。家家都煮上几个,染成红的、绿的、紫的、花的、甚至西瓜的,更有巧手的在上面画上好看的图案给孩子们。女孩子喜欢比较谁的鸡蛋漂亮,男孩子们并不在乎漂不漂亮,只要硬就行--因为“杠鸡蛋”是清明节必不可少的节目。每人持一个鸡蛋,撞在一起,被撞破了的就输了,就的把撞破的鸡蛋送给赢方。所以,在清明节里谁拥有一个最硬的鸡蛋就会赢得大家的崇拜,当然,是因为他可以吃好多鸡蛋。
10年前,我外地求学,清明节那天收到爸爸的来信,爸爸说:"清明节了,你买几个鸡蛋吃吧。家里人都想你,你妈煮了好多鸡蛋,你弟弟说给你留着呢......当时的弟弟才7岁,记得看完信,我哭了。
彝族,一个具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彝族的文化艺术深厚久远,我还学过其中的几首曲子。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即兴填词。山歌分男女声调,各地山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彝族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等。彝族舞蹈也颇具特色,分集体舞和独舞两类,其中多为集体舞,如“跳歌”、“跳乐”、“跳月”、“打歌舞”和“锅庄舞”等。动作欢快,节奏感强,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伴奏。
彝族不仅文化艺术令人赞叹,而且彝族服饰也颇具特色。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老人们说,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是地藏王的生日,为这位菩萨插地香就成了一种民间的庆祝方式,也是我们这里代代相传的习俗。
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买一个金黄闪亮的好柚子。到了晚上,人们会把这柚子插在一根长长的棍子上,然后在柚子上插满密密麻麻的、一圈又一圈的香,再拿到阳台、门前或顶楼上,一家人双手合十对着像刺猬一般的柚子拜了又拜。这可是礼拜地藏菩萨的庄严仪式哦!
没有准备柚子的人也不着急,可以在门前的士里或者墙壁上插上香,心诚则灵嘛。夜里,从路上走过,路旁点燃的香头闪闪烁烁,恍若天上的星星。再加上空气里飘来的淡淡的香味和袅袅娜娜的薄烟,行路人会觉得自己也仿佛成了天上的神仙。
这一晚上,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乐趣就是挥舞手中插着香的柚子了。几个人聚集一起,比比谁的柚子大,谁的香插得多,或者几个人聚集在一起舞动,让手中的柚子舞出一条龙、一朵花……直到夜深才恋恋不舍回屋睡觉。
第二天,柚子上的香早已熄灭,大家一一拔出残余的香棒,喜气洋洋地掰开祭拜过的柚子,你一块、我一口地争着吃得一千二净。看来,地藏菩萨挺心善,只收心意,好吃的嘛,就留给我们饱口福啦!
六年第二单元篇十一
今天,我们校园里举行“海口市美兰区体验科技放飞梦想”科技航模进校园启动仪式。
我们在上英语课的时候,班主任杨老师走进来对大家说:“航模表演就要开始了。”于是,我们飞快地跑出教室,来到走廊的窗台边观看。
操场上也站满了人,校长、记者、同学们都在观看表演。在办公楼前面的桌子上摆放着许多模型飞机和赛车,每架模型都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马上要投入战斗。这时,一位主持人走上讲台,一只手拿着话筒,另一只手拿着一架模型飞机,他把飞机翻来翻去,详细地在给我们介绍飞机,我们都听得入神了。讲完了,他说:“表演开始了!”同学们纷纷地让到一边。我目不转睛地看着,生怕错过精彩时刻。
只见两位操作赛车的老师走到操场上,他们把赛车放到地上,然后拿着摇控器摇控赛车。赛车迅速跑到了国旗台前,又飞快地绕了回来,在操场上转圈子,它们还会弄飘移高难动作。两辆赛车你追我赶,比我们平常玩的玩具赛车快多了,看得我目瞪口呆。表演完了操场上和楼道里就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最精彩的应该是模型飞机表演。一位老师把一架飞机往空中用力一抛,在他的操作下,飞机就像箭一样飞上了天空,它一会儿在空中盘旋,一会儿又飞到大家面前,有时它会自转一圈,有时它又翻了一个跟头,让我目不暇接。这时飞机又飞快地往下掉,好像要摔下来了,我的心都快跳出来。可是,它停了几秒钟后,又腾空而起,直冲上蓝天,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我的心情一下子平静下来,全场响起一阵喝彩声。
11月1日,我们全校学生进行了“亲近大自然”秋游活动。我们六年级学生来到了金山廊下生态园进行了参观。
我们到了那边第一个活动是采菜。那里是一个菜园,种了好多好多的青菜。我们直接到菜园里采菜,导游说每人能菜10颗菜,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去采。除了有个围栏的地方不能进去菜之外,还有的地方都可以菜。我菜了一颗菜,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很容易就拔出来了,我一共收获了11颗菜,我偷偷的多采了一颗,因为我喜欢吃青菜。
采好青菜后我们就坐大巴士去生态园。我们先吃了午饭,吃得饱饱的,补充完能量可以玩很多游戏。我们在那边参加的第一个活动是“赶鸭子”。就是有一条长长的窄窄的通道,它的形状像一个“u”,首先把鸭子放在前面,然后我们在用手把鸭子往前赶,我发现了一个技巧,只要轻轻地碰一下鸭子,它就会张开翅膀“嘎嘎嘎”地往前跑。
第二个参加的游戏是“愤怒的小猪”。有一个像弹工一样的工具,然后再拿一个玩具小猪,把它放在弹工上,用力往后拉,发射——,我一下子打中了4个小鸟,哈哈哈,看我厉害吧!
第三个游戏是“捞鱼”。有一条很脏很脏的河,里面有一些鱼,但是有些鱼已经死掉了,还有一些寿命不长了。我伸长了我的手,但还是捞不到。我看到有个同学很搞笑,捞到了一些泥巴,以为捞到鱼了。
接着我们去了一个做气球的地方,每个同学都能得到一个不同形状的气球。然后我们到一个亭子一样的地方“打酱油”。我们一个个轮流打。等打累了就到亭子里坐下,一起看抢椅子的游戏。我们派了钱心远和胡程做游戏,可惜的是他们俩都输了。
活动结束了,我们坐上了大巴士,带着收获的礼物和快乐的心情回家了!好开心的一天啊!
寒假里,我响应学校的号召,报名参加了西湖社区的阳光寒假活动,其中有一项是义务打扫社区卫生。
1月18日,我起了个一大早,是个阴天,天气很冷,爸爸妈妈还有些担心呢。我顾不了那么多,急急忙忙吃完早饭就赶到了西湖社区。一签完到,我就被分配到了扫地的那一组,我们的任务是打扫王府花园后面的那条街道。
开始干活了,大家干劲十足。我拿起扫把把街面上的垃圾扫到一起,然后对拿着撮箕的小朋友说:“这里有垃圾!”他就回过头来,把垃圾扫进了撮箕里。大家相互配合,工作进展很顺利。
不久,我们看到路边的花坛里有很多放完了的鞭炮,便扫起花坛来。可是,花坛里长着一些花草,鞭炮屑又很细碎,我们怎么也扫不完。正在着急的时候,幸好专门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来帮我们了,真是来得及时。只见她跳上花坛,站在花坛边上,用一把大扫帚往下扫,不一会儿,就把花坛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了。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啊。
我们撮完地上的垃圾,继续朝前走,这里大部分是被一些不讲文明的人抽完后扔在地上的烟头,这些对我们来说就是小菜一碟,轻而易举了。接着,我们又发现了几块吃过了的口香糖,不知道是哪个缺德鬼乱吐的。不过,这可难不倒我们,我们把扫帚竖起来,用力往地上铲,口香糖就乖乖地离开了地面,被我们撮起来了。
大家干得热火朝天的,虽然是严寒的冬天,心里却是暖洋洋的,忙了一阵,手心身上竟然都有些出汗了。用不了多久,我们就扫完了一整条路。大家看着自己的杰作——干净整洁的马路,都十分满意,觉得自己干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试上茱萸峰上望,一渠春水满山花,红杏映千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诗句不知被多少世世代代的文人骚客们传诵,把这当做登过奇峰异峡时的感慨。它,赞颂的就是华夏第一峡谷——云台山。
8月,我随旅游团从徐州出发,来到了这奇美俊秀的云台山。云台山山势险峻,峰沟纵横,百草丰茂,树木丛生,云锁之下,形成了一幅壮阔的山景画。汽车不屈不挠地在十八洞里窜来窜去,我不经意地一瞧,来到了山顶!
山下云雾缭绕,仿佛仙凌一般,在空中自由的洒脱,山脚下的子房湖在旭日的映照下,闪闪发亮,纯净透明。还有两千米的山路,刚下过雨,路十分不好走,亏得有石梯在。经过了40多分钟,我们后边的人越来越少,只有我和姐姐爬上了山顶。才知道什么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了万德寺,我们向玻璃栈道出发,大约走了十多分钟的山路,我朝前一探,山势巍峨,险峻如壁,云雾缭绕之间,更有一条细细的栈道飘在之间,想必那就是著名的玻璃栈道。我参观了一遍,脚下的山花灼灼其华,绚丽夺目,身边的山山势高耸,钟灵毓秀,耳畔无处不惊风。
下午5点多,我坐着旅游大巴来到了小寨沟。初入大门,落日夕下,群山之间,层次栉比。远处,嫩绿,浅绿,淡绿,浓绿,深绿这五种颜色交织在一起;近处一座小桥横跨两岸,四个桥洞像四只天眼,欣赏着这人间出奇的美景。我向上爬着,不一会儿,耳边传来清脆的水流,哦,是潭瀑峡!它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所以被称潭瀑峡。伴着润耳的溪流声,我们走到了不老泉。我趟过水接到了两瓶慢慢的不老水,据说只能喝三口,不能多喝,要不然得返老还童的。
第二天,我匆匆的来到了红石峡,只见这里的水与我们前几天见的截然不同。这里水流温和,像和田玉那样柔美,又像梅枝那样娇弱;而小寨沟的水流湍急,像一头暴烈的狮子,无法抑制住。红石峡,红石峡,顾名思义,全是红石头的峡谷,听说是因为地质变化而造成的。那里的瀑布飞流直下,似一条丝绸,从空中飘落下来,似有似无,断断续续。怪不得有一句话说得好:“不到红石峡,不到云台山”啊!
云台山,你的身上留下了太多的历史沧桑,无数文人骚客为你吟唱,如今我也佩服你的雄伟壮丽,你是给予人们多么多的遐想!是你,让我遇见了最美的夏天。
六年第二单元篇十二
一年一度的古诗文大赛到了,我们经过了刻苦的训练,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下午,我们全校一至五年级的所有同学都聚集在教学楼前的广场上比赛。现在场上是三年级的同学的比赛了,你别看他们个小,表演的还很精彩呢!
到四年级表演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精神抖擞。
哈哈!终于到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们班全体表演岳飞的《满江红》。主角是宋大元,他穿着一身王子的衣服,还披着披风,非常英俊潇洒。上场的时候我们一个个都非常紧张皱起眉头,一定要取得成功。比赛开始了,我们的心情越来越放松了,我们一起背出了岳飞那豪迈的诗句,表演出了他那英雄的气势。台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比赛结束了,我们为自己的表现感到非常的自豪。这场古诗文大赛我深深地记在了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