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新语心得体会(模板17篇)
心得体会是思考与总结的重要方式,它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反思能力。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读者可以清晰地理解和吸收其中的内容。在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不同人的不同心得体会,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和思考。
之江新语心得体会篇一
近日,我读了一本名为《之江新语》的书,书中收录了作者钱理群在之江大学的几年演讲。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让我受益匪浅。在此,我想谈谈我读后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教育的重要性。
在《之江新语》中,作者一再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只要教育跟得上,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跨过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同时,他也提到,教育并不只是学科的学习,更包括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因此,我们应该将教育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教育的价值。
第三段:青年的责任。
在《之江新语》中,作者给予青年更多的期待。他认为,青年是未来的主人翁,有着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同时,在当今形势下,青年也面临着各种挑战,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智慧去应对。因此,青年需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地探寻自我,提升自我,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段:珍惜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之江新语》中,作者也提到了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他认为,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所在,需要被珍惜和发扬。同时,读书是学习传统文化最好的方式,要有目的、有系统地去读书。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传承好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
第五段:重视创新。
在《之江新语》中,作者将创新提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他认为,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不断地发展。同时,创新也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断求新求变的精神。因此,我们应该把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鼓励人们勇于尝试,不断地突破自己,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开创更为美好的未来。
结尾:
综上所述,读完《之江新语》后,我认识到许多道理。教育的重要性,青年的责任,珍惜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重视创新,这些思想都值得我们去深入地思考和落实。我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将这些思想付诸行动,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出我们自己的力量!
之江新语心得体会篇二
《之江新语》是马亮先生创作的一部百思不得其解的小说。通过对于主人公舟山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转变的描写,这部小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权利。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不禁感慨万千,有了许多深刻的体会。
第一段:议论小说的创作背景和对主人公舟山人的人物塑造。
《之江新语》写了主人公舟山人成长的历程,通过描述舟山人在传统社会中的生活和他与之相对立的思想,清晰地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对个体自由的追求。舟山人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得到了精心的塑造,他的种种矛盾,如崇尚自由却又受困于传统观念,对于个体命运感到无奈却又不甘受制于命运,都让人印象深刻。
第二段:谈论小说中所展现的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潮的冲突。
小说中,作者通过舟山人与传统观念的冲突来揭示现代思潮与传统观念之间的矛盾。传统观念对于舟山人来说是一种束缚,但他又无法完全脱离这些观念。例如舟山人的父亲希望他从事传统的手艺,而他却想做一名作家。整个小说透露出对于传统观念束缚的不满,以及无法彻底摆脱的无奈。
第三段:探讨小说中的思想和人物发展。
小说中,舟山人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追求物质利益到追求内心真实想法的转变过程。他在传统观念和现代思潮之间选择了后者,追求真实的内心世界,追求个体的自由。这种思想的转变也伴随着他的性格变化,从内向到外向,从被动到积极。通过这种转变,舟山人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个体,追求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权利。
第四段:分析小说的意义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之江新语》在揭示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潮冲突的同时,也反映了当代自由个体面临的困惑与挑战。对于我们来说,这部小说提醒了我们要坚守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被他人的期望所束缚,勇敢地追求个人的理想和自由。在这个社会中,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选择,还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展示个体的价值。
第五段:总结全文内容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阅读《之江新语》,我对于传统观念和现代思潮之间的冲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个讲究个性和自由的时代,我们应该敢于跳出传统的框架,追求真实的自己。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勇敢做出选择。这部小说给予了我许多启示,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
《之江新语》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现代个体在传统观念和现代思潮之间的困惑和挣扎。它提醒了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内心想法,勇敢地追求个体的自由和理想。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选择,并追求内心真实想法的权利。
之江新语心得体会篇三
之江新语是浙江大学在2021年开始出版的校报,每周一期。我从第一期开始就非常喜欢阅读之江新语,每次都能从中获取到许多新鲜的资讯和有趣的故事,也能了解到学校里的各种动态。通过阅读之江新语,我积累了很多知识和理解,也对校园生活产生了更多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之江新语给我带来了大量的学术资讯。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了解学校里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讲座是非常重要的。之江新语每期都会有关于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的报道和推荐,这些推荐对我在各个学科方面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我看来,这些学术资讯展示了浙江大学的学术氛围和研究实力,也让我深感自豪。
此外,之江新语还提供了许多关于校园生活的新闻和故事。校园生活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江新语通过报道学生活动、社团活动和学生组织的动态等内容,让我对校园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曾经读到一篇关于某个学生社团的采访文章,其中介绍了社团的历史背景、活动项目和成员的故事。这篇文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参加类似的社团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另外,之江新语还关注社会热点和当下的时事问题。在每期的校报中,都会有一些关于社会、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这些内容让我对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有了更敏锐的触觉,也让我了解到社会上的各种问题和议题。我记得曾经有一期的之江新语,其中一篇文章深入探讨了大数据对社会的影响和挑战,这让我对信息时代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最后,之江新语还提供了机会和平台,让我和其他学生一同参与校报的创作和编辑。我曾经参加过之江新语举办的新闻写作培训班,学习了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通过这个培训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新闻素养,还结识了许多对新闻写作有着共同兴趣的同学。参与校报的创作和编辑,是我大学生活中非常宝贵的经历,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新闻传媒行业。
总体而言,之江新语对我来说是一份重要的校报。通过它,我不仅了解到了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学校里的各种动态,还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之江新语会继续带给我更多的启发和收获,我也会继续关注和支持它的发展。
之江新语心得体会篇四
《之江新语》是一部寓言小说,作者是中国作家郁达夫。本书以中西合璧的文风,讽刺和讨论当时中国社会的问题。读完本书后,我深受启发,感慨良多。以下是对《之江新语》的心得体会。
首先,郁达夫在《之江新语》中通过多个角色,描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冷漠和无情。小说中的人民大多都缺乏同情心和对他人的关心。这种冷漠和无情的现象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例如,小说中的人物田耳朵因为贫穷饥饿,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而当他真心悔过时,却被人们冷漠地对待,没有人愿意原谅他。这些描写使我深刻认识到,当时中国社会的冷漠不仅对个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消解了社会的和谐和凝聚力。
其次,本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女性地位的提升。郁达夫通过书中的女性角色,表达了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女性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地位较低,受到男性的压迫和歧视。然而,在小说中,郁达夫刻画了一些勇敢和机智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了自己的处境。例如,小说中的安海石是一个不屈不挠的女性,她面对困境,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权利,最终赢得了尊重。这样的描写使我深受鼓舞,感叹女性的力量无法被轻视。
第三,郁达夫通过《之江新语》对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小说中,作者对教育体制进行了批评,认为它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小说中的学生们过于追求分数,而忽略了思考和创新。这对当代教育也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郁达夫对教育的反思使我对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对教育的态度。
另外,我在《之江新语》中也感受到了郁达夫的独特文风。他以独特的写作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带入他的故事世界。他的文字简练而有力,让人过目难忘。他通过巧妙的寓言形式,切中了社会问题的要害。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深受启发和思考,这正是郁达夫的独特魅力所在。
最后,郁达夫通过《之江新语》反映了他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希望。他以尖锐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进步和变革的期望。这种批判和希望的精神,使我对自己身处的社会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总而言之,《之江新语》是一部思想深刻、字字珠玑的作品。通过对社会问题的讽刺和对人性的探讨,郁达夫提醒了读者要关注当下的社会和人性问题。这本小说让我深受触动,激发了我思考的思维。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探索,我们才能在当今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之江新语心得体会篇五
学之江新语是一本针对大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书籍,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效率,我决定阅读这本书并尝试其中的方法。在读完全书后,我深有感触,不仅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了调整,并且对学习的态度和价值观也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我将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分享我对学之江新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学习态度的转变。
通过阅读学之江新语,我深刻认识到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在以前,我常常抱着“求知无忧”的态度,以为学习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和被灌输的过程。然而,学之江新语告诉我,学习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探索、思考、质疑和创造。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我改变了以前刻苦背诵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开始注重理解和应用。我学会了主动思考问题,并用自己的话总结和表达知识,而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这样的学习态度使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记住更多的知识,而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第三段:学习方法的改进。
学之江新语为我展示了一些实用的学习方法,使我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的改变是有效的时间管理。在过去,我总是拖延时间,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但现在,我按照学之江新语中的建议,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将任务分解为小目标,使自己更容易实现。此外,我还尝试了自主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即自己先学习然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另外,学之江新语还鼓励我利用多种资源和途径来学习,如阅读书籍、观看视频、参加讲座等。这些新的学习方法让我更加灵活和高效地掌握知识,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学习挑战。
第四段:学习价值观的提升。
除了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转变,学之江新语还深刻影响了我对学习价值观的认识。在读这本书之前,我通常将学习视为一种为了获得好成绩和通往更好的未来而无谓的努力。然而,学之江新语教会了我学习的真正意义。学习应该是一种对自己的投资,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延伸自己的思维边界,增长见识,培养创新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之江新语让我看到了学习的美好之处,让我明白了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外在的回报。这种学习价值观的提升让我更加有动力去学习,提高自己,追求卓越。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阅读学之江新语,我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价值观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会。学之江新语让我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全新的经历和体验,而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和获取学位。我也意识到学习是一种对自己可以拥有的最好的礼物和最好的投资。我将继续坚持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并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学习价值观。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我相信我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成功。学之江新语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对我学习生涯的宝贵指引和启示。
之江新语心得体会篇六
强化为民服务意识。“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习近平同志强调,“心无百姓莫为‘官’。”因为“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背离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这些公仆就会被历史所淘汰”“群众在党员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党员干部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这些朴实的字句间洋溢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他还指出:“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其实,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脱离群众。”他针对少数领导干部滋生“当官做老爷”的封建习气,像模像样地端起“官架子”,独断专行,脾气越来越坏,生活要求越来越高,与下属和群众越来越远的问题,告诫“我们要时刻牢记,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放下‘架子’亲民爱民,作出好‘样子’率先垂范”。这启示我们,推进省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要把群众工作作为党的“生命工程”来抓,切实解决好对群众的感情问题,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里时时装着群众,凡事处处想着群众,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德高足以服人,才高足以率人。”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好干部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为官一任,就要尽到造福一方的责任;而且要有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要通过创新方法,提高能力,主动充分地跟老百姓沟通、接触,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习近平同志倡导实行的领导下访制度,就是一种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方法。下访接待群众是考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领导下访接待群众工作,要长期坚持,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使群众带着问题而来,怀着满意而归。这启示我们,推进省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就要通过下访接待群众等方式,找准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千方百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努力满足人民需求、解决群众困难,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之江新语心得体会篇七
《之江新语》是浙江大学教授张宏杰的一本散文集,书名取意于他对祖国江南地区独特的深情厚意。该书由16篇优美的散文组成,文风流畅,思想深刻,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了诸多的启示和思考。以下将从“融合古今、坚守信仰、传递真挚情感、关乎社会责任、凝聚民族情怀”五个方面对《之江新语》的体会进行论述。
融合古今。
《之江新语》中的散文贯穿了古今文化,使读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错与碰撞。比如在《明清秀士与下茶女》一文中,作者运用清代檄文与当代青年的对话,回顾了明清时期知识分子的境遇,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当代读者思考怎样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同时,在《城市诗人与人间路口》一文中,作者以近代知名的文人邹韬奋为主角,描述了他在美国纽约开曼哈顿食堂的奋斗历程,将古代文人的精神融入到现代城市中,使传统与现代相互映衬,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
坚守信仰。
作者的笔下充满了对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坚守和敬重。在《故宫图画的一生》一文中,作者讲述了自己曾经在故宫刷过马桶的经历,以此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作者认为故宫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不应该仅仅是游客观光的地方,更应该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通过这个小小的故事,读者体会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呼吁。
传递真挚情感。
《之江新语》中的散文有着丰富的情感渲染,让人为之动容。比如在《女人味的签约》一文中,作者以自己与一个去世的老朋友的回忆为素材,讲述了一个普通女人的人生故事。这个普通女人用她的坚韧和智慧,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付出,让读者感慨万分,被她的平凡而伟大的情感所打动。这样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也唤起了人们对于真实情感的思考。
关乎社会责任。
《之江新语》不仅仅是一本散文集,更是作者对社会和现实问题的反思和批判。比如在《伤取金人眼》一文中,作者以导演钟炜操纵媒体制造虚假新闻的事实为线索,探讨了媒体报道中的失实与偏见。通过描述中国传统剧种表演所遭受的侵害和艺术家们的坚守,作者呼吁社会重新审视媒体报道的责任和公信力。作为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作者以自己对社会的关注和担忧,提示了读者的社会责任。
凝聚民族情怀。
《之江新语》中的散文蕴含了浓郁的民族情怀。作者通过叙述祖国江南的美景和独特韵味,展现了对江南地区的深情厚意。在《之江新语》一文中,作者以一个西子湖南河里的垂钓者的视角,讲述了祖国江南的风景和历史变迁。通过描绘江南的山川和文化,作者传递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种情感凝聚了民族的认同和情感纽带,唤起了读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家国情怀。
以《之江新语》为代表的散文作品,以其优美的笔触、深刻的思想,以及多元的主题,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发与思考。通过融合古今、坚守信仰、传递真挚情感、关乎社会责任、凝聚民族情怀等五个方面的体会,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本散文集背后的价值和意义。让我们一同怀揣着美好的希望,继续阅读优秀的作品,为自己的内心世界增添更多的光彩。
之江新语心得体会篇八
品读同志在浙江主政期间写下的《之江新语》,感受到的是一股清新的文风,232篇短评,篇篇精彩。我认为有三个特点:一是文风朴实、平易近人。如《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主体》一文,作者说,领导干部既要严格要求自己,也要严格要求他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防止隔岸观火光吆喝、卷起袖子不干活的现象。就段话像一位慈祥的师长一样,用口语话的方式讲道理。二是,引经据典、论据充分。如《文风体现会风》一文中作者引用了郑板桥的名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形象的告诉人们如何转变文风。三是,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如《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一文,作者从工作生活上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谈到小事小节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最后落脚到要加强修养,防微杜渐,引起人的强烈共鸣和思考。总而言之,《之江新语》是一本很好的书,推荐大家有空读一读。
之江新语心得体会篇九
读完《之江新语》,觉得这本书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语言生动活泼,观点鲜明。针对现实中的种种的问题,作者以易懂、易记的方式向读者作了深刻的阐释。不空发议论,文风朴实。同时,通过阅读,也切实地感受到作者当选总书记之后一系列讲话在《之江新语》中或多或少能够找到一些影子。读完之后,有三点感悟,这种感受可能不是针对书中所讲的具体内容,而是通过欣赏作者深邃的思考,并联系现实,结合自身后的感受。
感受一:要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读书无以明理,不读书无以修身,自身水平与读书密不可分。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做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可以说《之江新语》就是他长期以来勤于读书、善于读书的结晶。组工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经受住各种考验,就要坚持在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养、锤炼综合能力。
感受二:要多付出,工作是最好的成长。《之江新语》里面232篇文章是习主席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写成。对于一个日理万机的省委书记而言是需要相当的坚持,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我想这种学习、思考和对工作投入的精神是最值得组工干部学习的'。如果做事时见异思迁,不能专心致志则必定一事无成。任务繁重、事务繁多是组织工作的基本特征。组工干部在工作和学习上要舍得花力气、下功夫、费心血。
感受三:要多动手,淘尽狂沙始见金。写作是组工干部的基本功,它承载着工作的成果,思想的结晶。《之江新语》每篇文章文字短,没有空话套话官话,实话实说,让人能够一口气读完,文章中一些思想和提法,值得咀嚼和回味。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学习这种总结、提炼的能力。一回生,二回熟,只有勤动手,多写多练,才能熟中生巧,掌握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水平。我也经常反问自问:写作是为了什么?一篇文章对于大环境来说或许不能改变什么,但对于个人而言至少可以改变自己对于一个问题的看法,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理性的思维,这才是终身受用的。
之江新语心得体会篇十
养成勤学善思的好习惯。领导在《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一文引用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的三种境界,对如何抓好理论学习指明方向,一要有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二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三要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领悟真谛。领导还强调要向别人学习、向典型学习。同时他指出,学习要真正做到“求知善读”,而不能专注于死读书、读死书,切忌生搬硬套、照抄照搬,强调“书呆子”现象要不得。对照领导有关学习重要性的要求,深感自己在学习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为此,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要按照领导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做到求知善读,知行合一。
夯实为民服务的好本领。“青年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猛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持重。”精通业务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要前提。要想做好群众工作,没有过硬的本领是行不通的。翻开《之江新语》,不难发现,所有短论都是在讲党员、干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如何更好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那么,对于一名组工干部来说,提升业务水平、夯实服务本领是一门“必修课”,必须要把业务知识化作“筋骨”、融入“血脉”、刻入“骨髓”,磨练自身岗位硬功夫,自觉把服务水平提上去、把业务能力强起来、把政策运用活起来,争做业务上的“行家里手”,群众眼里的“得力干将”,让群众满意,让百姓信任。
锻造求真务实的好作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求真务实,就是要讲真话、办真事,出实招、奏实效。党员、干部要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中擦亮公仆本色,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工作态度,抓实做细每一项工作。在《之江新语》中,领导反复强调了求真务实的重要性。对于一名组工干部来说更要这样,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做到求真务实,用行动践行使命,自觉涵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精神,端正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埋头肯干,只要是上级和领导交办的事,都要及时反馈,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之江新语心得体会篇十一
近日,我认真学习了中央党校出品的电视剧《党员之江新语》,这部剧通过讲述江苏省淮安市市委书记的故事,生动展现了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从剧中的角色群体中,我得到了许多启示和感悟,更加坚定了做一名优秀党员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影片展现了党员干部的艰辛付出。剧中的主人公陈列,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党员干部。面对风雨与压力,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勇敢迎接挑战,不断学习和进取。他毅然投入到淮安市的发展建设中,与市民群众一同奋斗,为改善人民的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和期望,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我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记得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剧中的各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特点的表演。剧中通过塑造不同的角色形象,展示了党员干部的不同品质和形象,鼓励党员干部做到勤政修己。在剧中,市委书记陈航是一个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党员干部,他勇于担当,善于抓落实。他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口号,推动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更上一层楼。这种推动和身体修复党员干部应具备的品格,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目标。剧中,陈航市委书记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和压力,但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赢得了市民的赞誉。这个形象使我十分敬佩和认同,也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原则和标准,勇于担当。
第三,剧中的情节以及剧中的主题线索都相当明确:市委书记陈航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了淮安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种一种接着一种相连续的发展,让人感到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无所不在,并已深深印在了人们的心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深深感受到了这种责任和使命的担当,坚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只有更加努力和积极,才能够为党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剧中的表演、场景设计以及服装设计都非常考究,细节之处处处体现了中央党校的高品质和态度。剧中的主题曲深远而富有激情,营造出了一种气氛和文化的氛围。这种氛围和文化给我带来了不同的思考和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党在国家各个领域所取得的荣誉和成就。
回顾整个剧情,我被其中的精神和情感所触动。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愿意牢记口号和誓言,以陈航市委书记为榜样,做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为党和人民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保持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不断学习和进步,勇于担当,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让我们一起真心帮助我们的党员同志们加油鼓劲!!!
之江新语心得体会篇十二
读过习《之江新语》,深感非常清新。文章虽短,句句说到我们党员干部的心坎上,事事谈到我们老百姓的要求上。统观全文,从文眼到内容,处处体现出伟大复兴中国梦清新之风。《之江新语》突出“新”,语言新、观念新、内容新、方法新等等,这些新提法、新要求,是指导我们基层工作人员的方针和准绳。
《之江新语》总的来说,关于领导干部的要求是最多的,领导干部都应站在党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威,要乐于听实话、善于引导基层人民群众讲实话,要全力杜绝长期形成“报喜不报忧”的社会现象等方面作了作了深刻阐述。作为一个普通的百姓,也许对于关于领导干部的要求不是那么的有感触,但是,在其他方面,我却感触颇深。首先是关于团结的体会,有一句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团结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事业兴衰成败。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工作、生活在一个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相互信任的环境里,就会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就可以集中精力做事情、一心一意干事业。
反之,工作、生活在一个矛盾重重、关系紧张、彼此猜忌的环境里,就会心情压抑、精神沮丧,难以凝神聚力投入工作,自然也就无法成一番事业。因此懂得团结,学会团结,与人为乐,追求和谐,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必须也应该严格要求做到的行为。其次是关于读书方面的感悟,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仅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对自身来讲也是对精神的充实,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人性会得到升华。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需要突显自己的价值。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因此,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是一种大智慧。
读完《之江新语》才发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还需在生活与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按照习“温故知新”、“学新知新”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勤读书、常思考,学以致用,在创新发展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之江新语心得体会篇十三
之江新语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之江新语的重要性,并且从中获得了很多的收获。以下是我对之江新语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对之江新语的初识和认知。
刚开始接触之江新语的时候,我对此课程的含义和作用并不完全了解。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我逐渐了解到之江新语是为了培养我们正确并且高效地进行信息获取和传递的能力。在我完成一次次的演讲和写作任务后,我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有了明显的提升。不再像之前那样思维混乱、语词简单,而是能够将自己的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
第二段:培养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之江新语着重培养我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通过学习课程中的资料、报告和论文,我学会了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重点内容。并且,在写作和演讲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锻炼。逐渐明确自己的思路,准确抓住问题的关键,使得自己的作品更加有逻辑性和可读性。
第三段:提高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之江新语的课堂上,我们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和演讲。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多次的演讲任务让我懂得了如何面对观众和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积极采取行动去改正。经过逐渐的修正和提升,我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第四段:加强写作技巧和锻炼文笔。
除了口头表达能力,之江新语还要求我们书面表达的能力。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完成了多次写作任务,如日记、读书笔记以及学习感悟等。通过这些写作任务,我逐渐掌握了合理组织文章结构、运用正确的逻辑关系以及优化语言的能力。写作不仅仅是用文字记录,更是一个思维整理和思考的过程。我收获了丰富的写作技巧,并且我的文笔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第五段:拓宽知识视野和增强综合素养。
之江新语课程的内容广泛而且多样化,涵盖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养。在课程中,我了解了很多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领域知识,使我具备了更广阔的思考视角,助力我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和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通过之江新语的学习,我获得了非常多的收获。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增强了自己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这门课程不仅仅是培养我们的英语表达能力,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拓展视野和知识面的平台。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所学到的之江新语将成为我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之江新语心得体会篇十四
创新是省域发展的活力之源。浙江发展的奇迹来自创新。习近平同志就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一系列创新性的理念和观点:在思想观念方面,强调“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怎么有利于发展就怎么改革;要超越原有的体制,从根本上冲破束缚发展的桎梏”。在利用民资方面,要求“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扩大民间投资的规模,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在引进外资方面,要求用“两条腿走路”,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外商落户,吸引外资投入,扩大对外贸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提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要求和“以发展强村、靠建设美村、抓反哺富村、促改革活村、讲文明兴村、建法治安村、强班子带村”目标。在科技方面,倡导“充分发挥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经济发展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在社会管理方面,强调要“树立新的稳定观”,要求把学习推广“枫桥经验”作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总抓手。浙江的创新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对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科技、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才能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实现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在创新发展上始终掌握主动权。
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为政贵在行。”工作靠实,事业靠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与他在浙江工作时所倡导和践行的工作作风一脉相承。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把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摆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高度加以强调,提出要深化理论武装求真谛、深入调查研究重实际,狠抓工作落实动真格、加快浙江发展重实效,高度关注民生系真情、坚持为民谋利出实招;强调要把“能否做到狠抓落实,是否善于狠抓落实”作为衡量领导干部作风、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并用“在墙上敲钉子”的生动比喻,要求抓落实既要抓在点上,以点带面,推动全局,也要一抓到底,常抓不懈。他还对抓落实作出具体分析:在认识上要讲求一个“深”字,在要求上要讲求一个“新”字,在步骤上要讲求一个“韧”字,在举措上要讲求一个“实”字;“抓而不实,等于白抓”“落实才能出成绩”。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作落实上,一环扣一环,一抓到底,不见落实不罢手,不出实效不止步,始终保持这种干劲和韧劲,扎实推进省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之江新语心得体会篇十五
《之江新语》是习总书记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五年间,为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撰写的232篇短评文稿的汇编。品读《之江新语》,字字珠玑,力透纸背,励人心志;品读《之江新语》,让人顿悟,感悟大爱,颐养襟怀。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书》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顾名思义,即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可以说,《之江新语》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一名领导干部统揽全局、改革创新、矢志发展的战略思维,无不彰显着一名共产党人心怀社稷、情系民生、谋求福祉的大爱情怀。《之江新语》为为官从政者打开了一座无穷的思想宝库,教会了执政为民的科学工作方法;《之江新语》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置身一个瑰丽的精神殿堂,为为官从政者导正了道德座标航向,堪称为官从政的“指南针”。无论是《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守土有责”》,还是《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无不生动体现了守土有责、思职尽业、夙夜奉公的责任担当和勤政兴业的使命意识,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精神内涵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板桥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意即卧在衙门的书斋里静听着竹叶沙沙地响动,总感觉是民间百姓呼饥号苦的喊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着眼点和落脚点。《之江新语》中的每篇文稿无不体现着道德塑民、制度惠民、文化育民、发展富民等爱民亲民的质朴情怀,是每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为政处事的“教科书”。无论是《心无百姓莫为官》,还是《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无不折现着“百姓是天,人民第一”的融融爱民心、“朝受命,夕饮冰”的拳拳事业心、“昼无为,夜难寐”的铮铮责任心。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群众家门口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强化宗旨意识、群众观念,时刻牢记“民可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真心诚意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同时,“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要虚心听取民声民怨,让基层群众真正成为事业发展的参与者和“监督员”,成为各项工作成效的仲裁者和“评判员”。
两袖清风,激扬正气。周敦颐《爱莲说》有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正基于此,莲得到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喜好。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清廉乃为官之基,清正乃为政之要。《之江新语》淋漓彰显了清心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的清风正风,实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醒神汤”,正所谓“要‘干事’,更要‘干净’”。广大党员干部都要站在党的事业兴衰成败、民心向背的高度来思考清正廉洁问题,注重加强党性修养,常态坚持揽镜自照,始终做到自律自省自警。既要认清权力不是为己谋私的“利器”,也要明白权力不是用来炫耀的“外衣”。党员干部只有胸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抱负,又有“在位一天,赶考一天”的意识,以平和之心对名利,以淡泊之心对得失,以敬畏之心对权力,始终为发展、为人民慎用权、用好权,才能激扬时代正气,无愧手中的权力和责任,无愧人民群众的重托和信任。
之江新语心得体会篇十六
为了更好的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验小学东校区为领班班子每人购得一本《之江新语》。制定学习计划,通过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
《之江新语》辑录了在浙江任职时期为《浙江日报》社“之江新语”栏目撰写的稿件。这些短论,思想性强、针对性强、时效性强,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清晰,形式生动活泼,文风朴实清新,深受大家欢迎。
学习过程中,领导们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和学校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组织学习。
学校春季运动会结束后,五年级教师组织大家学习了《之江新语》中的《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这段内容。在学习了这段内容之后,老师们就团队建设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老师说:一个团结的集体中领导善于谋划,以身作责,严格要求非常重要,领导的先进性决定了团队的先进性。有的老师说:一个好的领导要善于把自己的思想转化为团队的共识,这样的团队才会有目标,有成绩。有的老师说:今天五年级师生在运动会上的表现就体现了团队精神。入场式集思广义,共同习练,方有今天的精彩亮相;教师接力赛中老师们克服困难拼尽全力只为展示团队精神;一天的学生秩序维护是全体老师共同努力使然。有的老师说:生活在一个有精神的团队里格外幸福。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轰轰烈烈的学习实践活动一定会产生可喜的效果。我们期待着。
之江新语心得体会篇十七
政绩观与发展观紧密相关。习近平同志强调:“科学的发展观引导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科学的发展观。”他对有些地方由片面的政绩观而导致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提出严厉批评,强调考察领导干部政绩,要既看经济指标,又看社会人文环境指标,要“把发展思路是否对头,发展战略是否正确,能否处理好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作为考察领导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还将政绩观与抓落实结合起来,并尖锐地指出,“一个干部树政绩如果是为了给自己留名,替自己立碑,为自己邀官,这样的干部就根本做不到求真务实,根本不可能做到对群众负责,根本不可能专心致志抓落实。”我们做事情、干工作,不能以博取个人名声、图谋职务升迁甚至谋取私利为目标,而要以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为出发点,履职创业,作出实绩。这才是正确的政绩观。
切实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对领导干部来说,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习近平同志强调,“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树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要认识和把握“显绩”与“潜绩”的辩证法,即“立竿见影的发展是政绩,打基础作铺垫也是政绩;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政绩,解决民生问题也是政绩。”可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又要走出唯gdp的误区。这启示我们,推进省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要求我们坚持以正确政绩观为指导,既多办一些群众期盼、近期能见效的事,又多做一些打基础、管长远且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事,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