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校企合作方案(精选17篇)
一个好的方案应该具备可操作性、可评估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方案的制定需要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和工作计划,以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我们为您准备了一些成功方案,希望能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
直播校企合作方案篇一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资料。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本事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本事,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能够有多种形式,要进取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本事的教学模式。
(一)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由各校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学校领导及合作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各部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合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各部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景,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资料。各部要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人员应有较大部分。
(三)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职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所以,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一)总体设计原则。校企合作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立以本事为本位的教育模式,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特色,构成教学、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即公共学习领域、公共选修学习领域和素质拓展领域)与多个专业方向(即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本事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产学结合落实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本着必修选修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制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构建基于弹性学制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计划。
(二)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基于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应有五部分组成:
1.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这一学习领域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本事等方面打好必须的基础。
2.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应能为各专业方向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核心技能要求明确,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供给良好的知识、本事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模块。
3.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直接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特征,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本事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资料。它是具有“准订单”性质、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实习模块。
4.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这是为拓展学生的谋生范围供给其就业(第一次)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基本专业知识,能够灵活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本事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
(三)注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认知本事、学习本事、实践本事,并且具备交流、创新、创业和组织本事及团队协作精神。还要重视学生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四)配套的改革措施。
1.制订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是规范一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联系人才培养方案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课程教学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2.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采用以职业本事为核心的“本事本位”课程观。
3.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本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直播校企合作方案篇二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现就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建立校企合作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1.学校在企业挂牌设立“xxxxx学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根据需要在学校挂牌设立相应的“xxxx企业(公司)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双方均同可在对外发布信息中使用共建基地的名称并开展管理、实习、培训、项目合作。
2.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企业优先录用学校毕业生;
3.双方将定期(每季度一次)通过走访或座谈形式就双方合作开展情况,协议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如遇突发情况,双方将及时联系并加以解决。
4.企业协助学校建立校内企业实训工作室,让学生体验全真的职业环境和训练情境。
5.企业为学校提供计算机相关专业每年技能大赛的赛前辅导。
通过“基地+基地”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为产业基地,以学校为教学基地,通过校企协调、基础资源互通,实现需求对接、资源共享、二位一体培养人才。
全面协助学校进行行业需求调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修订、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内容开发、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模式改革、培养模式构建等9步工作,将企业资源转化为专业资源,将学校教育对接企业需求,校企共同评价学生的“能力等级”,并授予相应的“角色等级”,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专业内涵发展。
1.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企业每年承担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到基地进行1-2个月的校外实习实训。企业为学生校外实习提供相应的实习内容,生活环境,校企双方从符合教学规律,切合企业实际,适应企业生产周期的角度,制订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课程实习采取“1+1”分段教学模式,保证校外实习期间工、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实习结束后,企业为学生组织相应技能认证考试。
2.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企业指派专门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在保证学生技能提升的同时,也会为学生开设职业导向训练相应课程,提升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1.双方共同合作,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或相关专业中,根据企业需要,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为企业定向培养,输送人才,并根据企业企业发展状况,根据生产经营规模或投资领域的变化等情况,适时共同商讨调整定向培养专业,规模和合作方式。同时为保证合作培养的人才质量,满足合作班级学生的实验实训需要,学校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承担合作专业的部分教学实训任务,积极为合作专业的学生下企业实践创造条件,以使合作培养的学生近快适应企业的需求;与学校共同开发相关课程等。
2.企业配合学校对双方合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进,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人才规格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双方联合培养,冠名“xxx超媒体设计师订单班”
针对专业共建的院校,xxx公司将派遣项目经理参与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课授课环节,具体方式根据校企双方协商达成。
学校可定期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实际工程任务一线,实际了解当前社会的技术主流应用情况、实际网络工程项目的技术细节、企业工作过程、操作流程、企业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挂职期满,并经考核合格后,由企业发放相关聘书。
为学校师资提供h3c、思科、锐捷高级网络工程师、oracle软件开发工程师、oracle数据库专家、鑫联华网站设计师、幸星动漫设计师培训,着重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进行提升培训。培训结束获得相应技能认证证书,满足学校“双师型”师资力量培养的要求。
1.学校聘请企业相关专业的中高层领导为学校教学指导专业委员,教学指导顾问,进行企业文化与管理实务的系列讲座,并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2.企业聘请学校高层(校领导)担任企业企业发展顾问,并定期进行系列讲座。3.甲乙双方合作进行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项目研究开发。
直播校企合作方案篇三
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本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为顺应广东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进取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本事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职责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经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本事,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以各科室正、副科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善,保证持续提高。
根据学校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必须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1、理解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理解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方面的合作。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经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能够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以下是几种合作模式。
1、“订单”合作模式。
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到达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订单班等。
2、工学交替模式。
是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理解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学分制专业为企业员工优先录取,实施阶段性教学。
3、教学见习模式。
是学生经过必须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理解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职责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本事。
4、顶岗实习模式(2+1模式)。
2+1模式是指在校专业学习2年,第3年专业顶岗实习,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它的实质是:一是注重实用技术;二是毕业可拿双证(毕业证和资格证);三是保障就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5、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
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一样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职工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企业或学校);二是不一样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或企业);三是特殊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如电工、电焊、工程机械操作工培训基地。
6、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学校长设专业的不一样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供给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7、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学校每年举办校企联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六、保障措施。
1、合作企业实行挂牌,签订协议,仪式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
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供给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建立定期联系,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资料、模式、进展情景、顶岗实习情景、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2、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3、学校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景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善校企合作工作。
直播校企合作方案篇四
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以国务院和省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为指针,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紧密结合点,进取探索开展学校与企业间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模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性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
1、学生校外实习:与企业签定学生校外实习协议,企业理解学校必须数量、专业对口的学生实习,学生实习结束毕业时,企业可优先选择录用学生,补充企业的生产一线人员。
2、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合作企业需培训在职职工时,学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企业培训在职职工,帮忙企业提高职工素质。培训专业、培训目标由企业确定,培训计划和资料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商定,培训师资由学校安排或企业委派,教材由学校供给。具体可签培训协议。
3、教师实践:学校每年安排必须数量的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实践时间一般为两个月,利用假期进行。实践教师填写企业实践登记表,登记资料应包含实践资料、实践期限、实践企业评价、学校意见等,并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培养、提高。
4、学校进取与企业联系,由企业每年适当安排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专家到学校任课,指导充实专业课教学,弥补师资的不足。
5、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教学咨询委员会,企业委派技术专家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参加,学校有关校领导、部门负责人或专业课教师参加,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为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安置等工作供给咨询服务。
6、加强校企交流,经过联谊活动、校企互访、联办文体比赛、工学技术比武等,增进双方感情,密切校企关系,促进教学教研和学用结合,提高实用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涉及面广,以校办、市场研发部和就业办为主,教务处、政教处配合实施。
直播校企合作方案篇五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作精神。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特制定本方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行校、教务二级管理,学校负责审核、检查和重大问题的处理,教务处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由教务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教务处主任及合作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各学工处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合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教务处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教务处要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人员应有较大部分。
教务处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精心组织、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顾问、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要邀请专业指导委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论证工作。此外还要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合作培训、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引进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共同完成有具体内容的互惠双赢的合作项目,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互助。
3、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职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因此,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在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行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进行专业论证时要广泛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参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的意见,同时要根据企业用人岗位的职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主动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要积极与企业联系,开拓毕业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接收单位,主动向企业输送对口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稳定率。
(2)主动与企业、政府等部门联系,开展技能鉴定、在岗培训等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培训业务,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教学条件等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
1.总体设计原则: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特色,形成教学、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即公共学习领域、素质拓展领域)与多个专业方向(即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产学结合落实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本着必修选修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制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构建基于弹性学制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计划。
2.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基于专业规划与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应有四部分组成:
(1)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这一学习领域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
(2)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应能为各专业方向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核心技能要求明确,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提供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模块。
(3)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直接反映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它是具有“准订单”性质、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实习模块。
(4)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这是为拓展学生的谋生范围提供其就业(第一次)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基本专业知识,能够灵活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就业指导中心,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
3.注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而且具备交流、创新、创业和组织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还要重视学生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共性的东西,个性常常被忽略。实际上,个性是最重要的,其核心东西是思想的独立性,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不盲从权威。所以,从根本上说,创新首先要有自由的思想作为前提和基本条件,培养个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的思考能力,给学生较大选择空间,因材施教。
4、配套的改革措施
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去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
(2)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课程观。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专业目标岗位的实际需要,综合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内容、职责等要求,由企业专家组主导起草《岗位职业标准》;在分析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将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按工作过程中的行动体系选择、序化课程内容,通过理出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并基于真实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
(3)课程设置体现“三通一渗透”的原则,即公共学习领域课程打通,各专业素质拓展领域课程按专业大类打通,第5学期各专业一律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领域的课程(公共关系、美育与音乐美术鉴赏、应用文写作)要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渗透。
(4)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由学校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地对校企合作企业的组织管理、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给出指导意见。通过学生评价的形式,对企业和兼职教师进行综合考评。根据学校综合考核的情况,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或教师要及时整改,确实无法达到学校要求的经双方协商后予以解除。
直播校企合作方案篇六
xx师范学院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xx市,创建于1945年取名广西省立郁林师范学校,1952年改名xx师范,是桂东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
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学科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x大学科门类,有x个普通本科专业,25个高职(专科)专业。学校面向全国x个省(市、自治区)及东南亚国家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含留学生)x人,成高生近x人。xx年,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良好成绩。xx年,成为广西xx-2018年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点的立项建设单位。
院系概况。
学校设有法商学院、政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现有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精品课程1门。
化学与材料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设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四个专业,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个教研室,学生共计x人。
在整个学校各项工作中一直名列前茅,成绩斐然。且我院历来学生活动丰富,如:迎新杯、欢送杯球类比赛、女生节、迎新晚会、毕业生晚会、社团才艺展等等,而且是全校17个二级学院中唯一成功独立举办田径运动会的一个学院。在宣传工作方面我院院网的校外点击率历来位居第一,校内上稿量今年全校排名第三。另外,我院曾与校外部分单位全体学生会成员在历经的各项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具备较强的组织宣传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懂得团结一致,对赞助、合作的商家予以大力支持作为回报。
直播校企合作方案篇七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院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一)订单培养模式根据我院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五)生产经营模式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作文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即可引进企业合作,达到双赢。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群)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可以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术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院、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3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严格执行“关于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若干规定”,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学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必须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院、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院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二〇xx年xx月xx日。
直播校企合作方案篇八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院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一)订单培养模式根据我院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五)生产经营模式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作文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即可引进企业合作,达到双赢。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群)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可以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术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院、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3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严格执行“关于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若干规定”,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学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必须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院、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院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直播校企合作方案篇九
以服务企业、提升技能、促进就业为宗旨,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校企双赢的发展模式。
(一)互利原则。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学校在合作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学生提升实操能力和就业能力,企业在合作中提升企业文化和择优吸收优秀技能人才。
(二)互动原则。互动是促进校企建立更紧密合作的前提,学校与企业可利用各自优势资源互补不足,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培训基地,在培训与就业工作上建立互动平台。
(一)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由学校推荐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顶岗实习,或接受短期岗前培训后再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二)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利用学校设施设备、教育管理、师资和企业实训场所、技术指导等优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1、订单培训。学校应企业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制订培训计划,开展订单培训,为企业培养专项技能人才,培训毕业后即实现就业。
2、岗前培训。应企业要求送教进企业,对上岗前的工人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解决企业招收熟练工难的问题。
3、在岗培训。应企业要求送教进企业,对在岗职工进行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
(三)共建服务平台。由青xxxxx就业服务平台,定期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举办专场招聘会,让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享校企合作成果。
(一)校企对接。校企双方找准合作点,自行对接沟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按协议书要求开展校企合作。
(二)协调指导。校企之间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工作的协调沟通,学校派专人到企业进行学生日常管理,企业各部门根据工作要求对实习学生进行技术指导。
(三)费用计算。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由企业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并按月支付给学校150元生/月的管理费用。
直播校企合作方案篇十
甲方: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物业管理专业教研室乙方:
柳州市禾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二、
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三、
工作人员交流互换四、
1、
甲方派两名教师参与乙方在柳州城职院的日常物业管理工作,包括乙方各部门开会以及员工培训。
乙方不需要付给甲方任何报酬。
参与物业管理公司进驻学院前期介入工作。
参与日常接待如投诉处理、文件处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参与保安部门全方位的管理工作。
参与宿舍管理全方位的管理工作。
参与保洁、绿化部门全方位的管理工作。
后续时间参与全方位的管理工作。
注:
甲方只是本着参与。
学习。
的态度以及行使监督的职能,不得干涉乙方事务,并且严格保密乙方内部秘密,不得向外透露乙方的任何相关信息。
甲方需帮助乙方提高物业管理理论水平,乙方可以派两名管理人员不定期的听甲方老师课。
乙方为甲方。
学生。
提供一些专家讲座以及短期培训,一年二——~三次。
讲座内容、具体时间、讲座人员由甲乙双方协商,甲方提供讲座的场地。
讲座内容包含。
物业。
管理专业导学、物业管理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以及技能、短期的礼仪培训等等。
甲方不需要付给乙方讲座报酬。
2、
乙方为甲方学生提供实习、见习机会。
由双方协商。
3、在实习期的学生必须听从实习部门负责人的统一指挥。
4、在有条件的。
情况。
下,双方可以以其他形式的合作。
直播校企合作方案篇十一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本事的培养,加强我院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本事,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到达“双赢”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我院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进取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到达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供给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必须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经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忙。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即可引进企业合作,到达双赢。
课程开发应研究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群)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资料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资料体系;二是,课程资料综合化,主要体此刻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此刻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能够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景,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资料,供给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学校、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本事。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学校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料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资料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术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院、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3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严格执行“关于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若干规定”,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本事和实践教学本事。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供给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学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必须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院、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情景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院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情景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直播校企合作方案篇十二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职业教育,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一)“定向”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国内各大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从第5学期开始,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决定培训期限,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然后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学生接受企业的分配和管理企业付给学生相应岗位的劳动报酬。
(三)见习模式
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双方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继续教育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可以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四个重点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系、部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2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
直播校企合作方案篇十三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职业教育,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一)“定向”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国内各大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从第5学期开始,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决定培训期限,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然后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学生接受企业的分配和管理企业付给学生相应岗位的劳动报酬。
(三)见习模式
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双方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继续教育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可以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四个重点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系、部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2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
直播校企合作方案篇十四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为顺应江苏两个率先的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院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成立以部门主任、书记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以办公室、教学秘书、学工秘书及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根据学院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方面的合作。
直播校企合作方案篇十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甲方:淄博众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乙方:山东青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鉴于:
1.为了拓展营销市场,乙方推出与直播相关的业务运营服务;
2.鉴于甲方申请,乙方为甲方提供与直播相关的业务运营服务;
3.甲方接受乙方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内容,并委托乙方为唯一运营商;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诚实、信用等原则,经友好沟通与协商,签订本协议。
双方申明,双方都已理解并认可了本协议的所有内容,同意承担各自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忠实地履行本协议。
第一章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a)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按照双方商定的服务内容,在双方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协议中规定的内容。
b)在运营和服务的过程中乙方应给予甲方积极配合,在双方商定的时间内拿出确定的意见。
c)乙方在直播相关的运营管理中,应当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
2.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a)按照双方商定的服务业务,在双方约定的时间内按照甲方提供的平台完成运营和服务项目。
b)甲方需尽力配合乙方的日程、企划、定位、筹备、训练、录音、录像、制作、宣传、演出等一切与运营、产品推广相关的工作安排,甲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得借故拖延或者拒绝,由于甲方拖延造成乙方运营服务超过合同约定内容,乙方无需承担责任。
c)甲方拥有乙方所代运营账号、短视频、艺人及相关制作素材的所有权,乙方运营账号期间,运营所有权归乙方所有。
第二章运营服务项目合作流程。
1.合作范围:直播带货,运营团队搭建管理,短视频制作推广,账号运营,供应链构建,品牌梳理推广。
3.网络平台信息提供在协议签订后的运营服务期间内,乙方有权管理甲方及查看短视频账号等信息。
第三章违约责任。
qq、短信、邮件、电话)为准,则视作甲方主动解除本协议,乙方不承担责任,已支付费用不予退还。
2.乙方已履行协议并服务甲方过程中,甲方因单方面因素主动解除协议的,则视作甲方主动解除本协议,乙方不承担责任,已支付费用不予退还。
3.违约一方须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承担损失赔偿、采取补救措施、继续履行的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直接经济损失、诉讼费、律师费、差旅费等)。
4.在协议期间,如出现甲方违反该条例,则视作甲方无故解除本协议,处理办法遵循本章第1、2、3条。
5.合同期内若乙方未达到承诺事项,乙方按比例退款。
第四章服务内容及收费。
甲乙双方合作运营甲方直播相关的业务,乙方为甲方提供运营服务如下:
a:运营团队对接支持,帮助甲方运营直播带货,账号打造,短视频推广,团队建设,供应链搭建。
b:根据甲方产品特性、出镜人特点以及短视频平台规则策划撰写剧本文案;
短视频账户ip的定位打造以及直播的运营数据监控,视频投放时间运营以及指导,并提供后期视频制作技术支持。
c:制定运营策略,依据甲方特性,结合直播平台情况,制定运营计划,进行直播带货。
d:培训直播学员(学费298元-4980元不等,直播带货教学及话术),进行品牌店播拓展业务嫁接(运营费8万/年,销售额提成5-10%。内容如下:抖音小店以及蓝v协助开通,短视频内容策划360条,短视频后期技术剪辑服务360条,5条视频上热门,每条曝光10万以上,粉丝增长10万,粉丝管理及变现指导,1对1导师运营指导),线上线下的网络推广,拓客引流等增值服务。
e:合同服务费用:
1、乙方在为甲方搭建平台初期(三个月)投入三名人员(运营,优化师,短视频制作,文案),甲方提供住宿,每人按照元/月发放工资。
2、乙方收取合作期间甲方直播相关业务产生的总销售额10%的提成。
3、乙方收取因为乙方推荐的直播培训学员和品牌店播所缴纳费用的10%提成。
第五章其他条款。
1.双方当事人应当保守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获知的对方商业秘密。未经对方书面许可,双方不得盗用或向公众公开发布或透露本协议所设计的服务内容和条款。
2.本协议签订后,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对本合同有关条款进行变更或者补充,但应当以书面形式确定,因不可预知的技术与合作第三方导致平台出现故障或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本协议无法履行,甲乙双方均可解除本协议。
3.双方当事人对本协议的订立、解释、履行、效力等发生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若30日内协议解决不成功的,任何一方有权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本协议经双方授权签字并盖章,自签订日起生效。
5.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6.合作协议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合同到期如无其他补充,自动生效顺延协议相关条款。
甲方:乙方:
法定代表(委托人):
法定代表(委托人):
日期:
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直播校企合作方案篇十六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职业教育,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定向”培养模式
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从第5学期开始,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决定培训期限,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然后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学生接受企业的分配和管理企业付给学生相应岗位的劳动报酬。
(三)见习模式
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双方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继续教育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2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
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可以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
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四个重点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系、部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2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学校和各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必须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校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南阳农业学校企合作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六日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学校的高职教育,实现学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即可引进企业合作,达到双赢。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可以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术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院、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3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严格执行“关于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若干规定”,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学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必须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院、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院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直播校企合作方案篇十七
(生物工程系)。
乙方:陕西省天裕农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甲方)。
作关系。甲方在乙方挂牌建立“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实习实训基地”。甲方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要求,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派遣学生到乙方实习,乙方根据学生实习的内容、项目给予适当的安排,并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指导,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任务,为毕业后服务与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甲、乙双方组成实习领导小组,对实习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
二、甲方责任和义务。
1、确定基地名称,负责牌匾的制作,并在有关方面及媒体上宣传报道,扩大企业知名度。
2、根据乙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援助和项目合作研究。
3、聘请乙方担任主管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系(部)专业建设委员会或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教学计划和大纲的修订、教材编写等工作,并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根据聘请人员完成的具体工作,付给相应报酬。
4、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要求,初步拟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一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
5、派出教师负责实习指导和学生管理工作。
6、负责实习学生的往返交通和其他实习费用。
7、加强对师生的教育与管理,自觉遵守乙方的一切章制度,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并注意技术保密。如实习学生违反劳动纪律、安全操作、质量控制、技术保密等方面有关规定,甲方应及时召回违纪学生。
8、与乙方开展文体联谊的精神文明共建活动。
9、校内实训基地对乙方实行开放式管理,在不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情况下,优先安排乙方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试验项目,无偿提供试验场地和设施。
10、根据乙方需要,优先安排技术培训任务。
11、每年推荐优秀毕业生,供乙方选择录用。
三、乙方责任和义务。
1、根据自身需要与甲方进行项目合作研究,并对双方成果进行推广。
2、向甲方提供学生实习岗位、场地及相关设备,实习环境应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
3、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活动,承担实习指导及其他教学任务。
4、对实习学生进行全面地评价和考核。
5、酌情为实习师生提供工作午餐,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少量劳动补贴。
6、学生每天实习时间为8小时,如乙方要求延长跟班时间,应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实习学生增加相应补助。
7、接收甲方派往企业锻炼的青年教师,安排实践活动及有关事宜。
8、为甲方实践教学提供公开使用技术资料。
9、支持甲方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以乙方产品宣传、推广、技术服务为内容的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活动。
10、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优先选择3-5名优秀毕业生就业。
四、合作时间。
合作时间为三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每次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形成新的合作意向。
五、其他。
1、对于双方共同合作开发研制项目,知识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
2、本协议未尽事宜,在执行中双方协商解决。
3、本协议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4、本协议一式三份,乙方执一份,甲方执两份(学院一份,生物工程系一份)。
甲方:乙方:
代表:代表:
日期:日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9篇《校企合作方案范文怎么写校企合作方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