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在大路上心得体会(实用15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利用自己的优势,提升个人竞争力。写心得体会要注重条理清晰、观点明确,突出重点,言之有物。让我们一同来浏览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
我们走在大路上心得体会篇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今年的国庆节已经顺利举办了,全国人民都在等待着节日的到来,这是祖**亲的生日,也是亿万万中华儿女最为骄傲自豪的日子。今天给大家分享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七集的观后感!
主要内容: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初步的系统的思路。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理论贡献。七千人大会,代表们畅所欲言,针砭时弊,总结教训。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在曲折中发展,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解说词:
1955年11月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到各地视察。途经天津、德州、济南等16个城市,每到一地,毛泽东都与当地主要负责同志谈话,调查生产建设情况。
此前一个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在1956年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了给八大作准备,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进行了大量周密的调查研究。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之后,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怎样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面对这样一个全新课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重要经验。
毛泽东在外地考察结束、回到北京后,又先后听取国务院35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还有国家计委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汇报,总共持续了四十三天。
1956年2月14日,农历大年初三,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听取国务院第三办公室关于重工业的汇报,这是43天汇报的第一场。
就在这同一天,苏共二十大在莫斯科开幕。会议期间,暴露了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这对正在思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无疑要引起高度重视。
毛泽东说,苏联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在讨论有关苏共二十大的问题时,他强调,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听取汇报的间隙,毛泽东连续六天参观了机械工业展览。这个展览设在中南海瀛台。展室是古老的,但展品则是现代的,代表当时中国工业的最高水平。
毛泽东每天下午来到瀛台参观,看得十分认真。有时还找来相关图书材料进一步了解情况。
1956年4月25日和5月2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要以苏为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重点讨论经济问题,同时也包括同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毛泽东特别强调,“在十大关系中,工业和农业,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国家、集体和个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这五条是主要的。”
《论十大关系》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系统的思路。毛泽东后来自己也认为: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探索是从多方面展开的。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在会上说,我国知识界的面貌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知识分子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个判断奠定了社会主义时期党对知识分子正确政策的基础。
会议最后一天,毛泽东到会讲话。他说,“现在我们在革什么命呢?现在是革技术的命,叫技术革命。要搞科学,革愚蠢同无知的命,叫文化革命。”他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
这次会议在知识界“像春雷般起了惊蛰作用”,知识分子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一个“向现代科学进军”的热潮很快兴起。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艺的方针。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系统地论述了这个方针,并明确宣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双百”方针一提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
作为一名亲历者,著名生物学家谈家桢曾经回忆道:“‘双百’方针的提出,无论对中国遗传学事业,还是对我本人而言,都如久旱逢甘霖,是一种莫大的支持,这是我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
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文艺界、学术界空前活跃,1956年一年举办的重要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有50多次,科学工作者提出的学术论文和报告超过2000篇,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涌现出一大批反映时代气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包括小说、戏剧、电影。
“双百”方针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来的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团结的国家形象。它反映了繁荣文艺、发展科学的时代要求,更反映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发展繁荣文艺和学术的坚定信心。
1956年9月15日下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刚刚落成的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
在开幕式上,毛泽东致开幕词。
“同志们,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在开幕了。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毛泽东不到3000字的开幕词,赢得了32次掌声。这掌声显示出中国共产党的团结、自信与事业的兴旺。
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
“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我们的胜利!”
会议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
在选举八届中央委员的时候,毛泽东专门讲到,中央委员会的结构要反映党的历史发展,现在转到搞建设,搞经济,中央委员会将来应该有许多工程师、科学家和从工人中成长的干部。
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就在这个时候,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我国也涌现出大量新的矛盾。如何科学看待并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一大考验。
1956年11月召开的八届二中全会,以当时东欧一些国家的事件为鉴戒,强调在兼顾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同时,必须警惕和防止干部特殊化和脱离人民群众,并决定准备开展全党整风。
经过长时间观察思考,在总结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重要事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逐渐成熟。
1957年2月27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他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对于已在全国处于执政地位的党来说,更重要的是以民主的和说服教育的方法处理大量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
1957年4月27日,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在全党开展一场“整风运动”,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使党的作风得到改进。
3天后,毛泽东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进行座谈,表明共产党的真诚态度,欢迎民主人士帮助共产党进行整风。
毛泽东提出,希望通过整风,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在“整风运动”过程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对他们的反击是必要的,但由于对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导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尽管这时在政治上开始出现“左”的偏差,但经济建设工作仍然贯彻了八大的方针,党和人民齐心协力,埋头苦干,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指标均大幅度超额完成。
各地的工厂农村出现生产迅速增长的新气象,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涨热情,反映了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也使许多人认为,完全有可能在全国范围以比第一个五年计划高得多的速度进行建设。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发生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左”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深刻教训。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认真进行调查研究,调整政策,纠正错误。
1958年10月,毛泽东又一次踏上南下旅途。他一路上走走停停,每到一处都要找当地干部谈话,了解情况。一方面,他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取得的成果感到兴奋;另一方面,他也觉察到,这场热火朝天的运动需要降降温。随后,中央召开了两次郑州会议,纠正“左”的错误。
为了探索经济建设规律,毛泽东多次提倡各级领导干部读政治经济学。毛泽东自己在杭州组织了读书小组,从1959年底开始,用两个多月通读了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刘少奇、周恩来等也都组织了学习小组。毛泽东在读书过程中谈到,讲到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要充分利用它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960年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最后一天,毛泽东写就《十年总结》一文。对新中国成立10年间的探索历程,毛泽东作了一个初步的总结,承认我们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还不深刻地认识它。强调要去调查它、研究它,从中找出规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
1961年1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八届九中全会。毛泽东号召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搞一个“实事求是年”。
这一年,中央领导同志全都深入基层第一线,摸清实际情况,制定政策,留下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精彩篇章。
毛泽东亲自组织了三个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蹲点调查。刘少奇去了湖南的长沙和宁乡县,周恩来去了河北邯郸的武安、涉县,朱德前往四川、陕西、河南,陈云到了上海青浦县,邓小平到了北京郊区的顺义、怀柔县。
1962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中央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一直扩大到县级,共7000人参加被称为“七千人大会”。会上,代表们畅所欲言,针砭时弊,总结教训。
从这一年开始,按照“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进入全面调整时期,开始逐步走出低谷。
1964年底到1965年初,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完整地、明确地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并确定了分两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宏伟蓝图和精神动力。
到1965年底,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全面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的敌视、封锁和孤立,以及苏联在中苏关系恶化后施加的巨大压力,严峻的外部环境对党在科学判断国内政治形势、确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与方针政策时产生了极大影响。
作为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毛泽东不断观察和思考新兴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极为关注艰难缔造的党和人民政权的巩固,高度警惕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消除党和政府中的腐败现象和特权、官僚主义等现象进行不断探索和不懈斗争。
但是,由于“左”的错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积累发展,终于酿成了“”这场延续十年的**,使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损失最大的挫折。党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结束了“”。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纠正自己的错误,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
“”中,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党和人民克服各种困难,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造成24万人遇难、16万人重伤,百年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最大的一次灾难,给唐山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唐山人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习近平:“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建立的不朽功勋,将永远铭刻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丰碑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们走在大路上心得体会篇二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景式展现新中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伟大历程,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共同摄制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将从9月16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纵观该片前两集,便已然看出此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作为主线,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燃情瞬间。
中国共产党以解放旧中国劳苦大众为目的,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与资本主义、官僚主义、帝国主义进行着英勇无畏的斗争,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民族独立之路,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中国共产党以恢复饱经战乱的国家经济为己任,通过平抑物价、恢复生产、发展国有经济、实现公私合营等经济手段,大力发展国有企业和工商业,中国经济实现了首次大幅增长,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初步建立,使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经济复苏之路,中国的方方面面一派欣欣向荣。
通过这两集的介绍,使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现今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繁荣稳定。这些正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扬不怕艰苦、不畏困难的革命精神,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走适合中国发展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造就的,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因此,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学习我党重要的理论原理,通过读原著悟原理、集中交流学习和开展调研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各领域工作的开展,进而促使我国在新时代的发展之路上走的更远,让改革开放成功的旗帜在世界舞台上飘的更高。
我们走在大路上心得体会篇三
最近,每天守在电视机前就是为了看《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襟斩棘奔向前方,向前进,向前进......”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创作于1963年,流传至今仍然是经典传唱的红色作品。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景式展现新中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伟大历程,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16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正式播出。
回望源头,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理想信念的坚定,离不开思想理论的坚定。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要不断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常思百姓疾苦,常谋富民之策,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进入新时代,面对机遇与挑战,全党必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担职责使命,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坚定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推向前进。
前景可待,未来可期。行进中的中国,给了我们最大的底气。这份底气,藏在我们眼中绽放的神采里;镌刻进我们为生活打拼、为理想执着的自信里;映照在我们的谈吐,我们的胸襟、我们的视野里。党员干部要不负这大好时光,追逐“小目标”、获得“小美好”、遇见“小幸运”。新时代,就像坐上了一辆快速向前的列车,我们要迎着风去追,克服路途的困难、疲惫,相信奋斗、相信创造,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我们走在大路上心得体会篇四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景式展现新中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伟大历程,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政治工作部共同摄制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从9月16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上,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7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间,但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忆往昔,“雄关漫道真如铁”,我们的道路洒满阳光。“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创造性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从那时起,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尽管其中经历艰辛坎坷,但我们党取得的积极成果极其宝贵,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我们的道路洒满阳光!
看今朝,“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的道路多么宽广。“我们的歌声传四方,我们的朋友遍及全球,五洲架起友谊桥梁。”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的面貌不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党的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展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我们的前程无比辉煌。“我们献身这壮丽的事业,无限幸福无上荣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历史留给中国人民的一项伟大任务。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继续展现其独特优势,在解决自身发展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彰显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我们坚信:全国各族人民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拧,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广!
向前进!向前进!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必将迎来中华民族更加光明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得以实现。
我们走在大路上心得体会篇五
一部《美丽的大脚》,使倪萍摘下了第22界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倪萍一直觉得她的形象如果拍电影,也只能演普通人。而《美丽的大脚》对她来说很有创造的空间,她扮演了一个真正意义上活生生的人。
看过《美丽的大脚》的观众都会想问这样一个问题,在那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下进行长达70天的外景拍摄,倪萍受得了吗?曾经对西部充满无数大漠风情想象的倪萍的确是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岁月。刚到那里的她被新鲜包裹着,而从第三天起,这种感觉就荡然无存了。
大家要面临的就是渴和饿,经常在吃过早饭没多久就开始饿了;因为缺氧,经常在地上就睡着了;在北京最烦车多的她,在看到车的时候,会下意识跟着它从这儿走到那儿。
拍摄的最后20天,倪萍把3岁多儿子也带去了,看到当地的孩子把带有很多色素的冰块送进儿子的嘴里,她没有制止,因为她知道,这种食品对当地的孩子而言已经是一种待客的奢侈品了。
作为母亲,那份担心是有的,但她还是眼睁睁的看着儿子吃下去,因为她不能伤害所有孩子的心。离开外景地的时候,倪萍留下了所有的东西,床单、被罩、枕巾,包括儿子的所有玩具。
看过电影之后,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倪萍,一个实力派的主持人和演员,不管她是先前的独特主持风格,还是影片中所扮演的张美丽,都是那样的饱含深情,真挚,善良!为了孩子,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尽管自己的孩子已经不在了,尽管自己是一个人,尽管西部的条件艰苦的超出想象,她还是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活得要有意义….生命之火要燃烧,哪怕只有一瞬!一切,都是为了西部的希望,为了孩子们能够学到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
美丽的大脚这部电影,好就好在将人性的光芒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从中华民族诞生的那天起,就传承下来一种精神,一种使得我们民族千百年生生不息,不屈不饶,坚忍不拔,追求自由,向往光明的精神!
我认为像张美丽这样有想法的女子,不论什么环境,她都是会努力奋斗,她会活出生命的精彩来的。无论前面的道路是多么困难,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去,终究能让我们闯出一条路来的!我们有这种精神,有这个能力,也绝对有这份自信!
作为影迷,只能用“呕心沥血”来形容,虽然她的能力有限,但是她还是竭尽自己所能,为山村的孩子谋求读书的机会、争取更好的条件。
作为慈母,她将自己对孩子的爱全部的献给了她的学生。
作为女人、她为了孩子放弃了女人应该争取和拥有的幸福,
张美丽,一位执着的师尊,一位伟大慈母,一个富实的女人!
她用自己一双“美丽的大脚”谱写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美丽的人生”!
我们走在大路上心得体会篇六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于9月16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在社会上持续引发关注和热议。
这70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人民及海内外华人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世人瞩目。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领袖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中华儿女正式踏上了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伟大征程。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中国人民走得每一步都是步履蹒跚,每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牺牲。这70年,中国人民永远忘不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精神与钢铁的较量;忘不了,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悲愤与耻辱;忘不了,南沙群岛护我主权时对手的无耻与卑劣。这牺牲包含了所有的付出,既有先烈的浴血、也有我辈的拼搏,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团结奋进,离不开党员干部不惧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如今的祖国已取得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迅猛发展:仰望蓝天,“神州飞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峡工程旷世神奇。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一个个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已经成为中国的新名片。这一系列成就,证明中国不仅可以跟上世界的步伐,而且可以引领世界的潮流。
五千年的蕴涵和积淀,七十年的扬弃和继承,当今中国正以不卑不亢、不惊不躁的姿态,昂首阔步在新世纪的黎明。在“十九大”的东风劲吹中,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必将继往开来,带领着各族人民把“中国梦”一步步变为现实。
国家的伟大,莫过于以改革之魄力圆国人之理想;人生的精彩,莫过于以拼搏之活力筑家国之梦想。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应当把个人梦想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与国同梦”必将让青年的目标更清晰,步履更坚定,在报效祖国的同时最大化地实现个人价值,成就人生辉煌!
五千年的蕴涵和积淀,七十年的扬弃和继承,当今中国正以不卑不亢、不惊不躁的姿态,昂首阔步在新世纪的黎明。在“十九大”的东风劲吹中,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必将继往开来,带领着各族人民把“中国梦”一步步变为现实。
国家的伟大,莫过于以改革之魄力圆国人之理想;人生的精彩,莫过于以拼搏之活力筑家国之梦想。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当把个人梦想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与国同梦”必将让我们的目标更清晰,步履更坚定,在报效祖国的同时最大化地实现个人价值,成就人生辉煌!
我们走在大路上心得体会篇七
亮剑之后挺让人振奋的抗战题材的连续剧,真的是让人振奋。
剧情方面,查了下出处,才发现原来是网络写手业余狙击手的作品,而不是战争类或者历史类小说家的作品。不过剧情实在紧凑,不愧也是佳作,虽然是网络时代的小说。编剧改编得不错,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悬念也是层出不穷,增加了很多看点,让剧本能在战争片林立的当前给人眼前一亮。采用了自传体形式,用周卫国的经历包容了五四运动后到内战期间的发生在主人公周围的大事小事,时而远焦时而近焦。既抓住了观众的软肋赚得眼泪,又着实让观众振奋了一把,达到了把心揣着看剧情的目的。
不过在用太多悬念的同时,也用了太多的偶然联系,这一点不是很赞同,偶然用得太多,会更容易变得必然,看着就没那么味了。
人物方面,周卫国有很多李云龙的影子,不按常规出牌,最近火热的战争片看的就是这口。刚直不阿,豪爽贪心,少戴帽子多做事,鬼才战略头脑。。。都是相似的地方。其实人物的塑造是没得做,美中不足的就是找了个小贝来饰演。虽然小贝都不用替身卖力演该剧,苦背外语台词,相信有些人还是不买账的。这一点就比不上老戏骨李哥哥了,主要也有几点不足,泪腺太丰富,奶油脸蛋儿,一到动情处哭不哭笑不笑的干瘪表情,做决定战士牺牲总龇牙咧嘴的表情等等,都让人不由得联想到菠萝油王子的小贝。这些还需要再磨练,毕竟这是打鬼子不是对恋人的冷暴力。
该剧的其他人物都表现不错,甚至都有超水平。譬如萧雅、刘三、朱老大、周老先生等,尤其是政委张仁杰的外表跟行为,用一个词表达就是猥琐,观众看了甚至用粗口骂他,这都说明演员们表现得很不错。尤其是对日本军人的塑造,应该是下了本挑了些会讲日语日语的演员,日语配音的也有,都还不错,没那么多破绽。特别是台词的设计,很大方得体,这也是编剧的范儿。背景音乐也是特别有味儿,融情于景,情景水乳交融恰到好处。
剧情也紧凑。但在战争对垒场面里,打的总是那个打鸟卧倒的套路,对比兄弟连、太平洋那些战争类美剧,镜头运用得也还是非常一般,没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还镜头的颤动感,中枪到底也总是一脉相承,爆炸情节也满是硫磺,看不出tnt的影子,没啥出彩。也许是中国特技还跟不上潮流。偏向的是剧情片而不是战争片多一点。还是有很多差距。
我们走在大路上心得体会篇八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景式展现新中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伟大历程,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共同摄制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将从9月16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黄金时段隆重播出。
该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作为主线,坚持“政论情怀、故事表达”风格歌唱祖国、礼赞时代,深入反映共和国筚路蓝缕一路走来的感人故事和重要事件,倾情呈现亿万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懈奋斗谱写的壮丽史诗,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广大观众全方位了解新中国发展的一部优秀作品。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集团公司团委号召广大青年届时收听收看央视一套《我们走在大路上》24集文献专题片。一同感受中国人民筚路蓝缕、砥砺奋进、一路走来的感人故事,以增进广大青年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和民族自豪感。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起祝福祖国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我们走在大路上心得体会篇九
伴随着习近平“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的庄重开幕词,也就此翻开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故事。
在历史的颠簸轨道上,足智多谋的君王在现代人的眼中确实是值得去敬重、佩服的对象,而会打仗并不会治理国家的君主却也数不胜数,光武帝、秦始皇都是在“武”上取胜,而失败的治国之道将他们走向灭亡。
经济是国家的基础,把控住经济才能确保新生政权的稳定。上海解放后陈毅到任上海市长。这是国民党统治时期,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仍在继续,一大批不法投机商趁机兴风作浪,只是物价猛涨,经济秩序及其混乱,新中国的第一场经济战役即将打响。针对如此混乱的国家秩序,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军管会周密部署,一举查封了证券大楼,依法逮捕为首的违法分子,银元价格大幅下降,将人民币带入了上海,成就了有序的经济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刚刚半个月,从10月15日开始,华北以粮食带头,上海以纱布带头,物价像脱了僵的野马一般突飞猛进,在50天内上涨约3.3倍,范围遍及全国,人心开始浮动,一些反动分子叫嚣,只要控制了大米棉纱煤炭就能置上海于死地。党中央果断作出决定,陈云领导中财委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粮食棉纱和煤炭的集中和调动,在物价上涨最猛的时候抛开销售,大幅降低了物价,解决了经济问题。
随着全国解放,人民政府废除了外国在华经济特权,废除旧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没收了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把经济的命脉掌握在国家手中,同时成立海关总署,真正掌握了国家大门的钥匙,从此外滩再也不是洋人的租界,它成为了人民的新外滩。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国家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此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围绕土地改革等方面全面展开。“耕者有其田”的人民梦想得到了实现,让所有农民致力于发展农业。
只单单这几个方面,向人们展示了十分有效的治国之道,将他们的领导能力用在中国,展现在人们眼前焕然一新。
我们走在大路上心得体会篇十
主持人:几番曲折,几番开拓,前进中经历了多少探索。
主持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把握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
主持人: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主持人:下面请欣赏初二(3)班同学给我们带来的《》。
我们走在大路上心得体会篇十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今年的国庆节已经顺利举办了,全国人民都在等待着节日的到来,这是祖**亲的生日,也是亿万万中华儿女最为骄傲自豪的日子。今天给大家分享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七集的观后感!
主要内容: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初步的系统的思路。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理论贡献。七千人大会,代表们畅所欲言,针砭时弊,总结教训。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在曲折中发展,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解说词:
1955年11月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到各地视察。途经天津、德州、济南等16个城市,每到一地,毛泽东都与当地主要负责同志谈话,调查生产建设情况。
此前一个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在1956年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了给八大作准备,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进行了大量周密的调查研究。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之后,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怎样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面对这样一个全新课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重要经验。
毛泽东在外地考察结束、回到北京后,又先后听取国务院35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还有国家计委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汇报,总共持续了四十三天。
1956年2月14日,农历大年初三,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听取国务院第三办公室关于重工业的汇报,这是43天汇报的第一场。
就在这同一天,苏共二十大在莫斯科开幕。会议期间,暴露了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这对正在思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无疑要引起高度重视。
毛泽东说,苏联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在讨论有关苏共二十大的问题时,他强调,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听取汇报的间隙,毛泽东连续六天参观了机械工业展览。这个展览设在中南海瀛台。展室是古老的,但展品则是现代的,代表当时中国工业的最高水平。
毛泽东每天下午来到瀛台参观,看得十分认真。有时还找来相关图书材料进一步了解情况。
1956年4月25日和5月2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要以苏为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重点讨论经济问题,同时也包括同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毛泽东特别强调,“在十大关系中,工业和农业,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国家、集体和个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这五条是主要的。”
《论十大关系》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系统的思路。毛泽东后来自己也认为: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探索是从多方面展开的。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在会上说,我国知识界的面貌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知识分子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个判断奠定了社会主义时期党对知识分子正确政策的基础。
会议最后一天,毛泽东到会讲话。他说,“现在我们在革什么命呢?现在是革技术的命,叫技术革命。要搞科学,革愚蠢同无知的命,叫文化革命。”他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
这次会议在知识界“像春雷般起了惊蛰作用”,知识分子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一个“向现代科学进军”的热潮很快兴起。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艺的方针。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系统地论述了这个方针,并明确宣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双百”方针一提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
作为一名亲历者,著名生物学家谈家桢曾经回忆道:“‘双百’方针的提出,无论对中国遗传学事业,还是对我本人而言,都如久旱逢甘霖,是一种莫大的支持,这是我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
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文艺界、学术界空前活跃,1956年一年举办的重要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有50多次,科学工作者提出的学术论文和报告超过篇,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涌现出一大批反映时代气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包括小说、戏剧、电影。
“双百”方针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来的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团结的国家形象。它反映了繁荣文艺、发展科学的时代要求,更反映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发展繁荣文艺和学术的坚定信心。
1956年9月15日下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刚刚落成的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
在开幕式上,毛泽东致开幕词。
“同志们,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在开幕了。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毛泽东不到3000字的开幕词,赢得了32次掌声。这掌声显示出中国共产党的团结、自信与事业的兴旺。
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
“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我们的胜利!”
会议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
在选举八届中央委员的时候,毛泽东专门讲到,中央委员会的结构要反映党的历史发展,现在转到搞建设,搞经济,中央委员会将来应该有许多工程师、科学家和从工人中成长的干部。
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就在这个时候,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我国也涌现出大量新的矛盾。如何科学看待并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一大考验。
1956年11月召开的八届二中全会,以当时东欧一些国家的事件为鉴戒,强调在兼顾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同时,必须警惕和防止干部特殊化和脱离人民群众,并决定准备开展全党整风。
经过长时间观察思考,在总结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重要事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逐渐成熟。
1957年2月27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他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对于已在全国处于执政地位的党来说,更重要的是以民主的和说服教育的方法处理大量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
1957年4月27日,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在全党开展一场“整风运动”,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使党的作风得到改进。
3天后,毛泽东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进行座谈,表明共产党的真诚态度,欢迎民主人士帮助共产党进行整风。
毛泽东提出,希望通过整风,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在“整风运动”过程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对他们的反击是必要的,但由于对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导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尽管这时在政治上开始出现“左”的偏差,但经济建设工作仍然贯彻了八大的方针,党和人民齐心协力,埋头苦干,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指标均大幅度超额完成。
各地的工厂农村出现生产迅速增长的新气象,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涨热情,反映了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也使许多人认为,完全有可能在全国范围以比第一个五年计划高得多的速度进行建设。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发生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左”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深刻教训。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认真进行调查研究,调整政策,纠正错误。
1958年10月,毛泽东又一次踏上南下旅途。他一路上走走停停,每到一处都要找当地干部谈话,了解情况。一方面,他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取得的成果感到兴奋;另一方面,他也觉察到,这场热火朝天的运动需要降降温。随后,中央召开了两次郑州会议,纠正“左”的错误。
为了探索经济建设规律,毛泽东多次提倡各级领导干部读政治经济学。毛泽东自己在杭州组织了读书小组,从1959年底开始,用两个多月通读了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刘少奇、周恩来等也都组织了学习小组。毛泽东在读书过程中谈到,讲到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要充分利用它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960年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最后一天,毛泽东写就《十年总结》一文。对新中国成立间的探索历程,毛泽东作了一个初步的总结,承认我们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还不深刻地认识它。强调要去调查它、研究它,从中找出规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
1961年1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八届九中全会。毛泽东号召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搞一个“实事求是年”。
这一年,中央领导同志全都深入基层第一线,摸清实际情况,制定政策,留下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精彩篇章。
毛泽东亲自组织了三个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蹲点调查。刘少奇去了湖南的长沙和宁乡县,周恩来去了河北邯郸的武安、涉县,朱德前往四川、陕西、河南,陈云到了上海青浦县,邓小平到了北京郊区的顺义、怀柔县。
1962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中央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一直扩大到县级,共7000人参加被称为“七千人大会”。会上,代表们畅所欲言,针砭时弊,总结教训。
从这一年开始,按照“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进入全面调整时期,开始逐步走出低谷。
1964年底到1965年初,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完整地、明确地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并确定了分两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宏伟蓝图和精神动力。
到1965年底,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全面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的敌视、封锁和孤立,以及苏联在中苏关系恶化后施加的巨大压力,严峻的外部环境对党在科学判断国内政治形势、确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与方针政策时产生了极大影响。
作为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毛泽东不断观察和思考新兴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极为关注艰难缔造的党和人民政权的巩固,高度警惕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消除党和政府中的腐败现象和特权、官僚主义等现象进行不断探索和不懈斗争。
但是,由于“左”的错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积累发展,终于酿成了“”这场延续十年的**,使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损失最大的挫折。党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结束了“”。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纠正自己的错误,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
“”中,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党和人民克服各种困难,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造成24万人遇难、16万人重伤,百年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最大的一次灾难,给唐山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唐山人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习近平:“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建立的不朽功勋,将永远铭刻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丰碑上。
我们走在大路上心得体会篇十二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走过**年的光辉历程。南湖的航船,延安的宝塔,天安门的红旗,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井冈山的号角,西柏坡的誓言,南巡老人的讲话,科学发展的强音,在我们的耳边回响,,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们深深地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深深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请欣赏……带来《》。
我们走在大路上心得体会篇十三
近日,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讲述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其中,第五集讲述了我国在极其困难、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的故事,片中讲述了钱学森、郭永怀等一大批科学家为了祖国的强大,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条件,想法设法留学归国,他们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克服重重困难,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两弹一星”的研究上,有的人甚至隐姓埋名几十年,最终成功研究出“两弹一星”的事迹。科学家们这种不畏困难、一心钻研的精神真正体现了初心不改、担当作为的伟大精神,他们的精神值得传扬和学习。
初心,给我们指明了奋斗的方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的初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无论面对危险还是挑战,我们都不能忘记初心,不能迷失方向,要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国奉献一生的科学家、焦裕禄、孔繁森、张富清、黄文秀等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学习他们始终坚守初心,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富裕作为己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坚定信仰,坚守初心,努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信仰的力量坚不可摧,我们始终坚持怀揣国富民强的伟大理想,念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勇于担当,达到“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做到“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我们走在大路上心得体会篇十四
1954年11月,佛子岭水库竣工。据统计,建库至今,佛子岭水库群已累计拦截大大小小的洪水230余次。
随着治理淮河、荆江分洪、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等骨干项目的建成,中国很多地区水患频繁,灾害不断的状况得到初步改变。
有了水库还不能实现旱涝保收。几千年来农民各自耕种的土地是没有统一灌溉系统的,新中国几亿农民又开始了修渠引水,平整土地等农田基本建设。
那个火红的年代,同样激励着走上集体化道路的农民。农村广袤的土地上红旗招展,这是几亿农民在祖辈留下来的土地上进行着伟大的创业。宏伟的农业基础工程,保障了农业稳定丰收,显著增产,并为发展现代农业建造了必要的基础条件。新中国农民的贡献是巨大的。
在新疆天山南侧的库尔勒市中心有一座纪念碑,叫十八团渠纪念碑,这尊铜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无数新疆屯垦戍边将士光辉形象的真实写照。
1949年王震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进军新疆,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随后新疆军区发布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劳动生产之外”。就这样,驻疆部队只保留一个国防师,其他部队全都一手拿枪,一手拿锹,奔赴新战场。作战地图变成了生产地图,炮兵瞄准仪变成了水平仪,战马变成了耕马,马镫变成了犁头,十多万将士在天山南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1954年10月,中央政府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此后,全国各地大批优秀青年、复转军人、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加入兵团行列,投身新疆建设。他们栉风沐雨,扎根边疆,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我国黑龙江省北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曾经是一大片荒芜地区,被称为“北大荒”。
经过上世纪50年代大规模的垦殖,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北大仓。
1950年9月,在北京召开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来自祖国各地和各条战线上的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在祖国的首都北京相聚,其中不少是劳动妇女代表。
梁军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她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是50年代女青年向往与效仿的楷模。1960年发行的人民币一元票也是根据她的原型设计印制的。
英雄奔赴北大荒,好汉建设黑龙江。截至1977年,陆续有十四万复转官兵和几十万青年垦荒者来到北大荒,他们中很多人长眠在了黑土地下。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是拓荒勇士们留给中华民族的不朽财富。
新中国正在飞速成长。捷报一个接一个传来。第一个五年计划原定的主要指标在1956年提前一年完成。1957年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了通车典礼。中国邮政总局为此发行了一套两枚纪念邮票—《武汉长江大桥》。
急速发展的祖国需要更多的建设工业化国家的新知识,需要更多的青年们快快成长。
1957年,毛泽东再次访问苏联,特别在莫斯科接见了中国留学生。他动情地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领袖的殷殷期望,激励着热血衷肠的中国青年。他们正在茁壮成长,他们必将成为宏伟蓝图的绘制者和中坚力量。
我们走在大路上心得体会篇十五
“今天胜利了,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胜利会这么快。我们不知道毛主席用的是什么妙计?”柳亚子问道。
这是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二集“敢教日月换新天”中毛泽东和柳亚子于1949年“五一节”在颐和园泛舟湖上,直抒胸臆、纵论沧桑的一段对话,其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妙计”一词。
“情到深处自然浓”――拜民为师,用“情”施“妙计”,为人民满意奠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和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同志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还有少数党员干部始终放不下架子,扑不下身去,就更谈不上拜师学艺,接地气通下情了。其实,干部拜群众为师不仅是一种姿态,一种修养,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我将无我”的境界、一种去留无意的胸襟,一种宠辱不惊的情怀。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才能筑牢根基。根基稳固,才有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试想那些成天摆架子,脱离群众的干部不就像无根浮萍随波逐流吗?这样的干部又怎能经得起风吹雨打,又如何让人民满意?有道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党员干部弹奏“人民满意”的最美音乐是无声之乐,而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就是无声音乐的最高境界。古诗曰:“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情到深处自然浓的思想流露,既反映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学,又体现了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深情厚意。因此,新时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明白“我是谁”,用心付出,用情投入,虚心拜民为师,让人民群众的一举一动都融入到自己的感情之中。长此以往,“情到深处自然浓”,便能用“情”施“妙计”,为人民满意奠基。
“业精于勤荒于嬉”――深入调研,用“勤”施“妙计”,为人民满意铺路。“业精于勤,荒于嬉”这句话告诉我们“勤”和“嬉”是条件,“精”和“荒”是结果。人只要勤奋就会成功,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无论何时何地,身处何岗位,都要始终如一当好人民的勤务员。要知道,让人民满意没有捷径,唯有深入调研,以“勤”为径,以“苦”作舟,用“勤”施“妙计”,方能为人民满意铺好路。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凡是有成就的人,无不用“勤”至深。“勤”就像一把钥匙,它可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可以促进学业的发展,可以促使美好愿望得以实现。反之,“嬉”就像一种腐蚀剂,它使有志者变得消沉,使聪明者变得愚蠢,使大有希望者变得无所作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成为“人民满意”的答卷人,就必须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勤”字当头,当好人民的勤务员;用“勤”施“妙计”,为人民满意铺路,从思想上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行动上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急民众之所急、忧民众之有忧、解民众之所惑、帮民众之所难,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
“但得官清吏不横”――廉洁自律,用“清”施“妙计”,为不负人民护航。古人云:“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舞时”,意指只要作官的清正、当吏的不横行霸道,就可以让人民满意,得到人民拥护。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理当依法履行公职,而廉洁是立身的底线,清正是做人之根本。同时,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也是人民满意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基层党员干部该做的事,虽小也要一点不差地把它做好,不该做的事,虽小也坚决不能有所涉足,真正做到有权不任性,小事不小看。试想,廉洁的根基不牢固,如何支撑立身做人之本?一个廉洁底线都守不住的党员干部,又如何能守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呢?“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要想在“民意闲谈中”留下清气满乾坤,廉洁是基石;要想让人民满意,须用“清”施“妙计”,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为不负人民保驾护航。
人民满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只要我们把人民满意当作是一种理想孜孜以求,当作是一种使命砥砺前行,时刻牢记我们走在大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意气风发施“妙计”,坚持拜民为师,用“情”施“妙计”,为人民满意奠基;深入调研,用“勤”施“妙计”,为人民满意铺路;廉洁自律,用“清”施“妙计”,为不负人民护航,就一定会让人民满意从一个高度上升到另一个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