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乡镇全域旅游调研报告大全(16篇)
编写一个好的报告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清晰的表达能力。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首先需要明确报告的目标和受众。通过参考范文,我们可以提高写作报告的效率和准确性。
乡镇全域旅游调研报告篇一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服务业与农业的融合日趋紧密,乡村旅游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镇乡村旅游。
供大家参考。
根据今年协商计划,区政协组织区农经委、文广局和有关镇负责同志,围绕加快我区乡村旅游业发展课题,在深入镇村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及外地先进经验,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论证,形成此调研报告。
我区乡村旅游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服务业与农业的融合日趋紧密,乡村旅游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1、乡村旅游业已经起步。全区现有乡村旅游景点9处,其中: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4处,其中5星级1处(万源龙顺度假庄园);4星级2处(双街现代农业科技园、青水源农业生态园);3星级1处(北辰郊野公园都市渔业园区)。此外,红光鹿苑特色旅游科普教育基地、春田花花柚子园休闲农庄为市级乡村特色点,还有新增未命名景点1处(柳青度假庄园)。2019年乡村旅游景点接待国内外游客115万人次,接待过夜游客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00多万元。其中,万源龙顺度假庄园接待游客、旅游收入约占全区总数的2/3,接待过夜游客约占90%。
2、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资源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北辰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北运河是北辰的母亲河,历史上曾是漕运枢纽、皇仓重地,南北文化交融、御驾临经之地,形成了特有的运河文化,留下了桃花寺、北仓廒、双街古街、桃花口驿铺、蔺家古渡、陆军第一讲武堂等历史文化节点,康熙填词桃花口,乾隆下榻桃花寺的故事广为流传。皇仓所在之地,为安土乐业、文明教化之所,从北辰走出了御史谏官赵之符、晚清名将曹克忠、清末著名乡绅黄金祥、革命先驱安幸生、教育家张伯苓、登高英雄杨连弟、蛙王穆祥雄、表演艺术家郭振清、歌唱家张振富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此外,北辰民间民俗文化独特,文化遗产有序传承发展,拥有刘园祥音法鼓、闫记酱制品制作技艺等市级“非遗”项目17个,这些都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潜在资源。
3、休闲养生资源独具特色。北辰郊野公园作为全市最大的郊野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旅游休闲娱乐场所,目前已经成为天津北部的天然氧吧,可以围绕生态旅游开发旅游项目。双口“小五堡”坐落于津西北果品基地,连片的大枣、苹果、桃、梨等果园远近闻名,可以围绕果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我区东部拥有大兴和永金两个水库以及西堤头镇都市渔业园,可以围绕打造“渔家乐”旅游做好水资源利用文章。我区特色饮食小吃丰富,天穆酱牛肉、闫记烧鸡、老穆羊汤、双街贴饽饽鳌鱼、大杨庄素烩、南王平八大碗、堤头水溜丸子等是我区有名的特色小吃。双街的鲜品食用菌、葡萄和草莓,青水源和鼎牛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无公害蔬菜种植等,使游客体验特色农产品从种植、采摘到餐桌的全过程。岔房子的丹参、知母、天南星、桑椹等特色中药材,也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我区传统医学资源积淀深厚,北辰中医医院、北门医院,以及每个社区卫生院的国医堂中拥有大批的中医药方面的专家,加之我区拥有丰富的温泉地热资源,具有发展“食疗、药疗、医疗、水疗”相结合的特色养生保健旅游的潜力。
4、区位优势明显。我区地处京津“双城记”的核心位置,在对接京津两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境内拥有便捷的交通,6条高速公路和8条国省干道纵横交错,未来5-2019年将有11条轨道交通、84座站点逐步落地,使北辰与市中心区融为一体。我区现有户籍人口37万,居住人口近百万;我市常住人口1400多万,北京常住人口2100多万,这些都是我区发展乡村旅游业潜在的旅游人口资源。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私家车的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转变,以享受环境、回归自然为主要目的的生态旅游、以休闲放松为主要目的的度假旅游和参与性旅游需求将大幅度增加,我区乡村旅游前景广阔。立足天津,面向京冀,辐射周边,在两小时的车程内有着巨大的客源市场。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区乡村旅游业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放在全市特别是环城四区来比较,我区乡村旅游业所创造的产值是最低的。据了解,2019年,xx区接待国内外游客6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5亿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67.5亿元,占gdp的43.2%,xx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33.2亿元,占gdp的47.1%,xx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8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亿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88亿元,占gdp的41.8%,我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00万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05.2亿元,占gdp的35.2%。我区发展旅游业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
1、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意识不强。长期以来,我区没有像先进地区那样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来培植,认为旅游业体量小、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对gdp和财政的贡献度不高,未将发展旅游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没有真正形成发展合力。因而我区乡村旅游业虽起步较早,但未能及时把握机遇,获得应有的发展。我区至今仍没有较为完善的乡村旅游业专项发展规划,在整体布局上缺乏深层次的研究谋划,旅游资源没有转化为经济价值。各镇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受陈旧观念的影响,满足于一些固有资源,修修补补、小打小闹,整体和深度开发水平低,许多旅游项目没能及时充实内涵、扩大外延。例如,双街现代农业科技园偏重采摘,挖掘文化特色不够;西堤头镇春田花花柚子园、青康园等乡村旅游项目季节性强,闲置时间长。特别是缺乏对现有旅游资源的整合,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
2、配套扶持和管理政策不完善。目前,我区没有制定相应的土地、财税、投融资、人才引进培养等扶持政策。现有乡村旅游景区仍处于开发阶段,整体素质不够强,总量规模不够大,质量效益不够好,缺乏统筹布局科学安排一日游或两日游的线路,没有形成连片发展的态势。在投入上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服务设施简陋,道路、停车场、卫生间等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餐饮、住宿、休闲、购物场所档次不高。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不大,缺少具有吸引力的精品旅游景区。例如,“小五堡”地区发展乡村旅游虽然较早,但由于周边道路、停车场等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项目建设没有持续性,布局杂乱、项目单一,加之管理又没有跟上,村民之间恶性竞争,目前已处于停滞状态。
3、文化和旅游结合不够紧密。运河文化中的皇仓文化是北辰独具唯一性、排他性的文化资源。目前,我们对历史文化内涵挖掘特别是对皇仓文化和民俗文化等重要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开发和高品位打造,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文化旅游总体形象不够鲜明,导致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低,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竞争较普遍。例如,天穆杯小品、北仓杯青歌赛、广场舞、文学创作和北辰现代民间绘画是我区五大文化品牌,但是一直没有把这种优势与旅游产品开发紧密结合,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宣传展示。
4、管理和服务人才短缺。目前,我区乡村旅游业一直以来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力量也不足,没有具体的发展计划、目标和考核。至今区级管理部门没有一名专业型的干部,各镇也没有人具体负责旅游工作。从而造成管理部门对我区乡村旅游业基本情况掌握不清,发展思路不明,缺乏整体布局和专业指导。旅游人才建设“短板”现象突出,高级职业经理人、公司化运作的管理人才紧缺,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受到很大制约。各乡村旅游企业经营者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服务人员以当地村民为主,多数未受过正规培训,缺少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不能为游客提供周到、便利的服务。乡村旅游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较低,宣传推介不够,服务手段落后,尚未建立完善的旅游电子商务营销体系,缺乏与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和旅游公司的深度合作。
当前,在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后,旅游业依然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对于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防风险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据了解,2019年全国旅游总收入为3.25万亿元,增长11%。目前,我市已经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我区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要求,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xx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方向,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坚持以地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资源为基础,以服务城镇居民为目标,以休闲观光度假为内容,以农兴旅、以旅助农、农旅结合、农文结合,加快北辰乡村旅游发展。按照上述发展思路,我们建议: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一是把旅游业作为北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要主动融入、积极对接全市“十三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尽快研究制定加快我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规划既要考虑我区现有资源特点,还要注重市与区之间、区与区之间、本区内各个景点之间的差异性,避免同质化竞争。二是进一步加强我区乡村旅游业的领导,区级成立旅游业发展工作委员会,以分管旅游业的副区长为组长,发改委、农经委、工经委、商务委、建委、市容委、规划局、国土局、财政局、水务局、公路局、运管局、新闻中心、文广局等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下设委员会办公室(文广局),负责旅游业日常工作,内设专业科室,其中专设乡村旅游发展科,负责乡村旅游发展的日常工作推动。双街、双口、青光、大张庄、西堤头等镇设立乡村旅游发展办公室,负责乡村旅游具体工作。三是聘请全国知名的高水平专业设计公司,吸收先进地区经验,对我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定位和全面评价,搞好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和乡村旅游业专项规划,指导我区在“十三五”和今后一个时期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因地制宜,打造精品点位。按照科学规划、示范引领、培育精品、分步实施的思路,重点打造“一核、一带、七片区”乡村旅游精品。“一核”,即以北运河文化旅游区为核心;“一带”,即北辰郊野公园休闲观光带;“七片区”:一是以北仓镇桃花寺为中心的历史文化旅游片区,二是以龙顺庄园为中心的休闲度假旅游片区,三是以双街镇现代农业科技园为中心的农业科普旅游片区,四是以大张庄镇鼎牛农业示范园为中心的农业体验旅游片区,五是以双口镇“小五堡”为中心的农家乐旅游片区,六是以青光镇龙源马术休闲度假庄园为中心的高端旅游片区,七是以西堤头镇都市渔业园为中心的渔家乐旅游片区。要深入挖掘运河文化,赋予其更为鲜明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引导经营主体依托特色农业,丰富和完善文化内涵,将民间音乐戏曲、花会表演、传说故事、民俗运动、地方特色饮食等蕴含的浓厚历史文化元素引入其中,使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发展。此外,要集中整合我区现有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与工业旅游、近代教育旅游,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文化公园、堆山公园等串点连线,打造我区一日游或多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我区旅游整体吸引力。
3、突出特色,打造北辰品牌。一是重点打造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以恢复北仓镇桃花寺为重点,精心打造北运河文化旅游核心区,进一步拓展思路,拓宽视野,将运河文化进行整体宣传,充分展示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有影响力的北辰旅游文化品牌。本着皇敕寺庙,明清风格,恢复兴建桃花寺,复原康熙、乾隆等历史名人题字、题词,在运河沿岸和景观周边栽种品质好、花期长的桃树,再现“十里桃花千年渡”的盛景。在北运河畔规划建设运河文化博物馆,开辟漕运历史、皇仓廒舍、历代英杰、抗击外侵、古代石雕等展区,兴建明清风格的商业设施,使之成为我国北方运河文化的一个重要亮点。二是重点打造北辰郊野公园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北辰郊野公园“大绿、野趣、生态、亲水”的特点,引入花卉展示、植物观赏、观光农业、水上运动、青少年夏令营、自行车骑行、渔家乐垂钓、房车基地等项目,突出原汁原味,主打户外运动与休闲,建设具有北辰文化和郊野特色的亲水休闲项目。三是重点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展示我区特色民间花会、茶馆相声、八极拳表演、北辰现代民间绘画和各类宗教文化等特色文化产品,以及天穆酱牛肉、闫记烧鸡、老穆羊汤、双街贴饽饽鳌鱼、大杨庄素烩、南王平八大碗、堤头水溜丸子等特色小吃文化,使游客充分体验北辰浓郁、朴实的乡村氛围,打造特有的地方民俗文化品牌。
4、加大扶持,改善旅游环境。一是完善资金扶持政策。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科技创新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区政府要设立专项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景区周边道路、公交站点、停车场、卫生间、供水供电、应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务、环境维护以及安防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二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社会联动的思路,加大资金投入,有效撬动社会投资,拓展融资渠道,对有发展前景的旅游项目,放水养鱼,帮助其做大做强。三是按照规划出台我区乡村旅游开发名录,定期向社会发布,带动招商引资,合理引导社会资源参与乡村旅游业的开发建设。
5、培育人才,壮大旅游企业。实施人才兴旅战略,统筹做好旅游行政管理、企业经营、专业技术、高技能和乡村旅游实用等“五支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提升乡村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完善行政管理人才的竞争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要突出市场主体地位,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依法采取多种形式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各类旅游资源,引进国内一流的大型旅游管理公司、旅行社,适时组建北辰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从事乡村旅游开发和产业整合,充分发挥推动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作用。支持服务外包,通过公开招标委托旅行社代理交通、住宿、餐饮以及会务等服务。支持和培育旅游中介服务组织,创造条件在重点点位组建专业化的乡村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企业。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注重引导景区周边村民的参与,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档次,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6、整体包装,全方位宣传推介。一是树立统一的品牌形象。组织专家和学者集思广益,打造我区统一的旅游宣传。
口号。
诗词。
旅游口号摄影)等主题活动,打响北辰乡村旅游品牌。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网络,创建我区旅游信息网站,开通微信微博,建设智慧旅游,搭建北辰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努力扩大我区乡村旅游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
乡镇全域旅游调研报告篇二
根据今年协商计划,区政协组织区农经委、文广局和有关镇负责同志,围绕加快我区乡村旅游业发展课题,在深入镇村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及外地先进经验,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论证,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我区乡村旅游业发展潜力。
我区乡村旅游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服务业与农业的融合日趋紧密,乡村旅游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1、乡村旅游业已经起步。全区现有乡村旅游景点9处,其中: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4处,其中5星级1处(万源龙顺度假庄园);4星级2处(双街现代农业科技园、青水源农业生态园);3星级1处(北辰郊野公园都市渔业园区)。此外,红光鹿苑特色旅游科普教育基地、春田花花柚子园休闲农庄为市级乡村特色点,还有新增未命名景点1处(柳青度假庄园)。乡村旅游景点接待国内外游客115万人次,接待过夜游客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00多万元。其中,万源龙顺度假庄园接待游客、旅游收入约占全区总数的2/3,接待过夜游客约占90%。
2、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资源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北辰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北运河是北辰的母亲河,历史上曾是漕运枢纽、皇仓重地,南北文化交融、御驾临经之地,形成了特有的运河文化,留下了桃花寺、北仓廒、双街古街、桃花口驿铺、蔺家古渡、陆军第一讲武堂等历史文化节点,康熙填词桃花口,乾隆下榻桃花寺的故事广为流传。皇仓所在之地,为安土乐业、文明教化之所,从北辰走出了御史谏官赵之符、晚清名将曹克忠、清末著名乡绅黄金祥、革命先驱安幸生、教育家张伯苓、登高英雄杨连弟、蛙王穆祥雄、表演艺术家郭振清、歌唱家张振富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此外,北辰民间民俗文化独特,文化遗产有序传承发展,拥有刘园祥音法鼓、闫记酱制品制作技艺等市级“非遗”项目17个,这些都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潜在资源。
3、休闲养生资源独具特色。北辰郊野公园作为全市最大的郊野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旅游休闲娱乐场所,目前已经成为天津北部的天然氧吧,可以围绕生态旅游开发旅游项目。双口“小五堡”坐落于津西北果品基地,连片的大枣、苹果、桃、梨等果园远近闻名,可以围绕果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我区东部拥有大兴和永金两个水库以及西堤头镇都市渔业园,可以围绕打造“渔家乐”旅游做好水资源利用文章。我区特色饮食小吃丰富,天穆酱牛肉、闫记烧鸡、老穆羊汤、双街贴饽饽鳌鱼、大杨庄素烩、南王平八大碗、堤头水溜丸子等是我区有名的特色小吃。双街的鲜品食用菌、葡萄和草莓,青水源和鼎牛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无公害蔬菜种植等,使游客体验特色农产品从种植、采摘到餐桌的全过程。岔房子的丹参、知母、天南星、桑椹等特色中药材,也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我区传统医学资源积淀深厚,北辰中医医院、北门医院,以及每个社区卫生院的国医堂中拥有大批的中医药方面的专家,加之我区拥有丰富的温泉地热资源,具有发展“食疗、药疗、医疗、水疗”相结合的特色养生保健旅游的潜力。
4、区位优势明显。我区地处京津“双城记”的核心位置,在对接京津两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境内拥有便捷的交通,6条高速公路和8条国省干道纵横交错,未来5-20将有11条轨道交通、84座站点逐步落地,使北辰与市中心区融为一体。我区现有户籍人口37万,居住人口近百万;我市常住人口1400多万,北京常住人口2100多万,这些都是我区发展乡村旅游业潜在的旅游人口资源。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私家车的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转变,以享受环境、回归自然为主要目的的生态旅游、以休闲放松为主要目的的度假旅游和参与性旅游需求将大幅度增加,我区乡村旅游前景广阔。立足天津,面向京冀,辐射周边,在两小时的车程内有着巨大的客源市场。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区乡村旅游业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放在全市特别是环城四区来比较,我区乡村旅游业所创造的产值是最低的。据了解,年,xx区接待国内外游客6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5亿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67.5亿元,占gdp的43.2%,xx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33.2亿元,占gdp的47.1%,xx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8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亿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88亿元,占gdp的41.8%,我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00万元,服务业总产值为305.2亿元,占gdp的35.2%。我区发展旅游业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
1、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意识不强。长期以来,我区没有像先进地区那样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来培植,认为旅游业体量小、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对gdp和财政的贡献度不高,未将发展旅游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没有真正形成发展合力。因而我区乡村旅游业虽起步较早,但未能及时把握机遇,获得应有的发展。我区至今仍没有较为完善的乡村旅游业专项发展规划,在整体布局上缺乏深层次的研究谋划,旅游资源没有转化为经济价值。各镇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受陈旧观念的影响,满足于一些固有资源,修修补补、小打小闹,整体和深度开发水平低,许多旅游项目没能及时充实内涵、扩大外延。例如,双街现代农业科技园偏重采摘,挖掘文化特色不够;西堤头镇春田花花柚子园、青康园等乡村旅游项目季节性强,闲置时间长。特别是缺乏对现有旅游资源的整合,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
2、配套扶持和管理政策不完善。目前,我区没有制定相应的土地、财税、投融资、人才引进培养等扶持政策。现有乡村旅游景区仍处于开发阶段,整体素质不够强,总量规模不够大,质量效益不够好,缺乏统筹布局科学安排一日游或两日游的线路,没有形成连片发展的态势。在投入上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服务设施简陋,道路、停车场、卫生间等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餐饮、住宿、休闲、购物场所档次不高。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不大,缺少具有吸引力的精品旅游景区。例如,“小五堡”地区发展乡村旅游虽然较早,但由于周边道路、停车场等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项目建设没有持续性,布局杂乱、项目单一,加之管理又没有跟上,村民之间恶性竞争,目前已处于停滞状态。
3、文化和旅游结合不够紧密。运河文化中的皇仓文化是北辰独具唯一性、排他性的文化资源。目前,我们对历史文化内涵挖掘特别是对皇仓文化和民俗文化等重要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开发和高品位打造,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文化旅游总体形象不够鲜明,导致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低,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竞争较普遍。例如,天穆杯小品、北仓杯青歌赛、广场舞、文学创作和北辰现代民间绘画是我区五大文化品牌,但是一直没有把这种优势与旅游产品开发紧密结合,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宣传展示。
4、管理和服务人才短缺。目前,我区乡村旅游业一直以来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力量也不足,没有具体的发展计划、目标和考核。至今区级管理部门没有一名专业型的干部,各镇也没有人具体负责旅游工作。从而造成管理部门对我区乡村旅游业基本情况掌握不清,发展思路不明,缺乏整体布局和专业指导。旅游人才建设“短板”现象突出,高级职业经理人、公司化运作的管理人才紧缺,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受到很大制约。各乡村旅游企业经营者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服务人员以当地村民为主,多数未受过正规培训,缺少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不能为游客提供周到、便利的服务。乡村旅游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较低,宣传推介不够,服务手段落后,尚未建立完善的旅游电子商务营销体系,缺乏与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和旅游公司的深度合作。
三、对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在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后,旅游业依然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对于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防风险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据了解,2019年全国旅游总收入为3.25万亿元,增长11%。目前,我市已经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我区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要求,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xx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方向,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坚持以地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资源为基础,以服务城镇居民为目标,以休闲观光度假为内容,以农兴旅、以旅助农、农旅结合、农文结合,加快北辰乡村旅游发展。按照上述发展思路,我们建议: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一是把旅游业作为北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要主动融入、积极对接全市“十三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尽快研究制定加快我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规划既要考虑我区现有资源特点,还要注重市与区之间、区与区之间、本区内各个景点之间的差异性,避免同质化竞争。二是进一步加强我区乡村旅游业的领导,区级成立旅游业发展工作委员会,以分管旅游业的副区长为组长,发改委、农经委、工经委、商务委、建委、市容委、规划局、国土局、财政局、水务局、公路局、运管局、新闻中心、文广局等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下设委员会办公室(文广局),负责旅游业日常工作,内设专业科室,其中专设乡村旅游发展科,负责乡村旅游发展的日常工作推动。双街、双口、青光、大张庄、西堤头等镇设立乡村旅游发展办公室,负责乡村旅游具体工作。三是聘请全国知名的高水平专业设计公司,吸收先进地区经验,对我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定位和全面评价,搞好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和乡村旅游业专项规划,指导我区在“十三五”和今后一个时期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因地制宜,打造精品点位。按照科学规划、示范引领、培育精品、分步实施的思路,重点打造“一核、一带、七片区”乡村旅游精品。“一核”,即以北运河文化旅游区为核心;“一带”,即北辰郊野公园休闲观光带;“七片区”:一是以北仓镇桃花寺为中心的历史文化旅游片区,二是以龙顺庄园为中心的休闲度假旅游片区,三是以双街镇现代农业科技园为中心的农业科普旅游片区,四是以大张庄镇鼎牛农业示范园为中心的农业体验旅游片区,五是以双口镇“小五堡”为中心的农家乐旅游片区,六是以青光镇龙源马术休闲度假庄园为中心的高端旅游片区,七是以西堤头镇都市渔业园为中心的渔家乐旅游片区。要深入挖掘运河文化,赋予其更为鲜明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引导经营主体依托特色农业,丰富和完善文化内涵,将民间音乐戏曲、花会表演、传说故事、民俗运动、地方特色饮食等蕴含的浓厚历史文化元素引入其中,使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发展。此外,要集中整合我区现有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与工业旅游、近代教育旅游,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文化公园、堆山公园等串点连线,打造我区一日游或多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我区旅游整体吸引力。
3、突出特色,打造北辰品牌。一是重点打造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以恢复北仓镇桃花寺为重点,精心打造北运河文化旅游核心区,进一步拓展思路,拓宽视野,将运河文化进行整体宣传,充分展示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有影响力的北辰旅游文化品牌。本着皇敕寺庙,明清风格,恢复兴建桃花寺,复原康熙、乾隆等历史名人题字、题词,在运河沿岸和景观周边栽种品质好、花期长的桃树,再现“十里桃花千年渡”的盛景。在北运河畔规划建设运河文化博物馆,开辟漕运历史、皇仓廒舍、历代英杰、抗击外侵、古代石雕等展区,兴建明清风格的商业设施,使之成为我国北方运河文化的一个重要亮点。二是重点打造北辰郊野公园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北辰郊野公园“大绿、野趣、生态、亲水”的特点,引入花卉展示、植物观赏、观光农业、水上运动、青少年夏令营、自行车骑行、渔家乐垂钓、房车基地等项目,突出原汁原味,主打户外运动与休闲,建设具有北辰文化和郊野特色的亲水休闲项目。三是重点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展示我区特色民间花会、茶馆相声、八极拳表演、北辰现代民间绘画和各类宗教文化等特色文化产品,以及天穆酱牛肉、闫记烧鸡、老穆羊汤、双街贴饽饽鳌鱼、大杨庄素烩、南王平八大碗、堤头水溜丸子等特色小吃文化,使游客充分体验北辰浓郁、朴实的乡村氛围,打造特有的地方民俗文化品牌。
4、加大扶持,改善旅游环境。一是完善资金扶持政策。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科技创新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区政府要设立专项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景区周边道路、公交站点、停车场、卫生间、供水供电、应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务、环境维护以及安防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二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社会联动的思路,加大资金投入,有效撬动社会投资,拓展融资渠道,对有发展前景的旅游项目,放水养鱼,帮助其做大做强。三是按照规划出台我区乡村旅游开发名录,定期向社会发布,带动招商引资,合理引导社会资源参与乡村旅游业的开发建设。
5、培育人才,壮大旅游企业。实施人才兴旅战略,统筹做好旅游行政管理、企业经营、专业技术、高技能和乡村旅游实用等“五支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提升乡村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完善行政管理人才的竞争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要突出市场主体地位,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依法采取多种形式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各类旅游资源,引进国内一流的大型旅游管理公司、旅行社,适时组建北辰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从事乡村旅游开发和产业整合,充分发挥推动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作用。支持服务外包,通过公开招标委托旅行社代理交通、住宿、餐饮以及会务等服务。支持和培育旅游中介服务组织,创造条件在重点点位组建专业化的乡村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企业。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注重引导景区周边村民的参与,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档次,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6、整体包装,全方位宣传推介。一是树立统一的品牌形象。组织专家和学者集思广益,打造我区统一的旅游宣传口号和旅游标识,在各高速路口、进区道路口,统一设置广告牌和引导牌,并邀请全国知名人士为景区题字;编印我区旅游精品线路图和观光休闲旅游指南手册;摄制反映我区乡村旅游景区的宣传片,集中进行营销推介。二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借助央视、天津卫视、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天津日报、今晚报等媒体进行形象宣传。邀请相关专家和专业文化机构,合作开展大型实体演艺项目、竞技比赛(如自行车、马拉松、水上竞技),征集创作(如楹联、诗词、旅游口号、摄影)等主题活动,打响北辰乡村旅游品牌。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网络,创建我区旅游信息网站,开通微信、微博,建设智慧旅游,搭建北辰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努力扩大我区乡村旅游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
乡镇全域旅游调研报告篇三
来源。
阅880转35。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
一、应运而生(一)诞生背景。
1大众化需求呼唤全域旅游。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全面小康社会必然伴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2016年,我国国内游达44.4亿人次,人均出游率达3次,旅游成为中国老百姓的必需品。全域旅游是应对全面小康社会大众旅游规模化需求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战略。
2经济新常态需要全域旅游。
经济新常态下,全域旅游贯通消费与生产领域,促进中国经济脱虚入实,发挥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重要功能,成为中国经济一抹亮丽的风景线。2016年,我国国内、入境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旅游人数达47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5.5万亿元。2016年全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12997亿元,同比增长29%,比第三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18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比房地产投资增速高22个百分点。
3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体系。
我国旅游业将继续处于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结构调整期、游客文明素质逐步提升期、旅游市场秩序逐渐规范期及各类矛盾凸显期,呈现“五期叠加”的特征。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一)领导重视与指导。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2016年7月18日-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视察时明确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
2016年5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让旅游成为世界和平发展之舟》中指出“中国还将推进全域旅游和“旅游+”行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养老养生游,并与“互联网+”相结合,在促进旅游中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旅游业的升级换代促进国民经济的提质增效。”
2015年以前,少数专家提出并初步对全域旅游这一概念进行了理论阐释,但并没有引起学界的过多关注。2016年,大量学者在短短不到1年的时间内发表了数百篇论文,全域旅游从提出到迅速成为旅游研究热点,这是我国现代旅游研究中的一种极为重要且独特的现象,将是中国本土理论研究模式的有益探索。
三、行动迅速(一)各地积极响应。
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踊跃。2016年3月国家旅游局启动首批262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并于同年5月召开首届全域旅游推进工作会议。随后,各地创建意愿和热情持续高涨,促使国家旅游局在还未启动首批验收的情况下又推出第二批238家创建工作,并于9月在宁夏召开第二次全域旅游推进工作会议。一些未进入名单的地方也积极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全域旅游实现了从创建工作到试点示范和推广普及的阶段。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500家创建单位中,包括海南、宁夏2省(区),91个市(州),407个县(市),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全国500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总面积为1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9%;总人口2.5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0%。从空间上来看,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的四川、云南、新疆等地区,与我国旅游热点区域基本吻合。其中,东部地区132家,平均每省约13家,总面积1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341万。中部地区142家,平均每省约12家,总面积27.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727万;西部部地区170家,平均每省约14家,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082万;东北地区56家,平均每省约9家,总面积3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708万。
(一)创建亮点不断1大力推动旅游体制改革。
2016年,海南省级层面成立了省推动旅游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县层面,18个市县相继成立了全域旅游领导机构,12个市县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贵州省建立了全省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各地政府也建立领导小组,同时,贵州省旅游局更名为旅游发展委员会,9个市(州)中至少有7个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
2促进部门联动,共建全域旅游。
山东省财政厅设立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设立了滨海旅游基金、旅游发展引导基金,促进了社会投资。
(一)4“1+3体制向乡镇和景区延伸。
黄山风景区、贵州青岩古镇、湖南醴陵等设乡镇旅游分管领导和旅游干事,把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和旅游巡回法庭办到了景区和乡镇。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5游客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
苏州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手段,参与旅游文明诚信体系建设。旅游电商平台型企业通过“差评倒逼”机制,实施“出境最优”、“周边自由行最差”双向评价机制,把同程、携程、百度等对项目和产品的在线好评、差评排名循环播放,实施差评“100%处理回复、100%回溯问责”制度,构建旅游产品和服务优胜劣汰的机制,建立品质经营“生态圈”。
浙江省实行以建设特色小镇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山东省全域旅游实行“挂图作战”。湖南全省打造全域旅游基地。福建打造全域生态旅游省旅游目的地。贵州打造全域山地旅游目的地。海南实施“点面”全域旅游空间发展战略。
2地市经验与模式。
一区多基地模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3县区经验与模式。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1综合体制改革效果显著。
到2017年5月陕西省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区、市)、155个地(市)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已设立旅游警察机构131家、旅游工商分局机构77家、旅游巡回法庭机构221家,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其中,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都成立了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91个地市中有60家成立了旅委和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等管理机构;407个县中有80家成立了旅委,70家成立了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等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起旅游业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旅游部门与各地工商、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共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治安环境。许多地方为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建立科学的考核体制与机制,即不考核gdp,而把全域旅游发展纳入部门考核内容和作为干部晋升的重要依据。
2“多规合一”有突破。
和其他产业规划之中,要求相关规划(如城市总体规划、农业规划、林业规划、交通道路规划、水利规划、村镇规划等)将旅游元素融入进去。三是建立“多规合一”的大数据库,以信息化为手段,纳入的信息涉及发改、规划、国土、环保、旅游等多部门的空间规划数据及业务数据。四是各部门之间空间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办理及审批流程优化,通过“多规合一”平台进行业务协同和审批管理。五是规范和完善旅游主管部门参与项目会审制度。
不断目前,86%的创建单位对旅游统计制度进行了改革创新。湖南、黑龙江、吉林、山东等地积极探索有效的全域旅游统计指数和统计方法,出现了一些亮点和突破性工作。湖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针对全域旅游发展“大口径”与部门统计“小范围”不相适应、旅游统计软硬件平台建设与旅游统计发展不相适应、“全口径”的统计数据与“小行业”的管理职能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积极探索创新旅游统计的方式方法,使旅游统计更好的服务全域旅游发展。黑龙江省建立旅游统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副省长任总召集人,全面统筹全省旅游统计工作,有效整合部门统计资源,建立健全涉旅统计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利用部门大数据完善旅游统计数据收集、整理、评估、分析工作,真实、准确反映全省旅游市场状况,为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判断形势、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天台县建立1725家产业测算的单位名录,并实施了网上统一报送。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与旅游大数据融合;六是能够可视化展示和辅助旅游决策。
五、成效初现。
4区域统筹发展机制正在形成在全域旅游创建过程中,各地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创新区域统筹发展机制,发挥旅游业的全域综合带动效应。首先是产业统筹,打通规划、部门和产业之间的关系,形成“多规合一、部门联动、产业融合”的一体化实施机制。一些地方创新规划的编制组织形式,旅游规划由政府牵头,多部门共同编制。其次是城乡统筹,地方政府通过发展城乡旅游公共交通、城乡旅游标识标牌系统,促进城乡旅游公共服务均等化。最后是区域统筹,各地积极促进区内各行政区之间的合作,同时加强区域内和区域外的合作。
(二)产业融合发展。
1旅游优势产业开始形成创建单位中旅游优势产业开始形成。2016年,500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人数的40.5%,同比增长20%,旅游总收入1.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接待过夜的国内外游客7.3亿人次,占接待总人数的40%,同比增长21%。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值为21.5%,一些旅游业发达的创建单位甚至高达40%以上。
国家旅游局加强顶层设计,与发改委、农业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体育总局、中医药局等多个部门合作,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工作的通知》等指导文件,以及《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等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文件,对此类新兴旅游方式进行规划和指导。国家旅游局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多措并举、全面发力,全域旅游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从“点上发力”到“系统推进”的政策革命。
98%的创建单位出台了《创建实施方案》《创建实施意见》《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全域旅游发展奖励办法》《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或《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2“旅游+”深入推进,全域旅游产品和业态不断创新升级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各地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塑造文化个性,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提升旅游产品品质,旅游产品和业态不断涌现,受到了游客和资本的双重追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动“旅游+城镇化、工业化和商贸”,形成美丽乡村、旅游小镇、森林小镇、风情县城、文化街区、宜游名城以及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支持旅游综合体、主题功能区、中央游憩区等新型城乡旅游产品。
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政府作为旅游投融资的主导部门,制定相应的投融资优惠政策,保持相关政策的长期稳定性,活跃旅游投融资市场,同时建立健全关于旅游投资方面的法律法规,以抑制旅游投融资活动中的非理性行为和短期行为。65%的创建单位利用财政资金纷纷设立了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或利用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或鼓励大型旅游企业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旅游产业固定投资机制基本形成。43%的创建单位成立国有“投融资平台”,发挥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作用。87%的创建单位积极争取国债项目、国债贴息、扶贫基金项目、生态保护项目、文物保护项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基金的支持,统筹利用财政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在东部发达地区或旅游发达地区,各地政府鼓励和奖励旅游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培育旅游业上市公司。
旅游产业的活力。从投向。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范文范例参考的领域来看,主要投向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景区、酒店等。从投向的业态来看,休闲度假类投资明显增长,以商务旅游、亲子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类投资为主,增长比率大幅超越传统观光类旅游投资,表明全域旅游开始改变传统观光型旅游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复合型的旅游发展新动向。
全域旅游对于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实现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旅游行业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链长,对西部地区扶贫效果良好。全域旅游是一条富民之路,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武器,是实现“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的必由之路。泰宁县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超全县gdp的1/3,旅游收入在农民纯收入构成中占1/4,旅游从业人员占全县总劳动力的1/5,其中,旅游带动脱贫人口占脱贫人口总数的35%。河北省涞水县计鹿村2015年人均年收入为2000多元,2016年县旅游部门引导村民借助冰雪旅游发展农家乐,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3500元,实现了整村脱贫。
宁夏西吉县龙王坝村、四川绵阳南华村等地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为导游、服务员,大大提高了收入水平。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设施,配套了供水、供电、消防、环保、垃圾处理场(站)、垃圾箱等环卫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配套了金融、通信、电视和wi-fi网络等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
2全面改善和提升区域内公共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所有的创建单位对全域旅游营销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82%的创建单位成立营销专项基金或切块资金;二是形成多主体营销机制,实行政企协作、景区联合、区域合作、旅行社结对等,构建一个常态化、立体化、全覆盖的推广体系。三是借助已有的广告资源,成立全域推广联盟,共建平台,形成宣传合力。四是营销方式多元化,事件营销、节会营销、主题营销、电影营销等,如湖南醴陵市就利用瓷博览会和乡村节庆进行营销。五是注重四季营销,如吉林省推出“夏季避暑,冬季冰雪,四季融合”的营销战略。六是注重整体形象推广。七是注重营销队伍建设。八是充分利用网络及新媒体营销,并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精准营销。九是注重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采取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十是加强对外旅游交流合作。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向全域接待国内外游客演进,加强地区间交流合作,根据地区实际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国际的交流合作。
六、前景广阔。
全域旅游战略的意义和影响将远远超越旅游领域。全域旅游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增就业、惠民生”的新引擎。这是历史赋予当代旅游人和中国旅游业的巨大机遇。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和相信,全域旅游将带来许多方面变革。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从旅游业来看,全域旅游将成为旅游自身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的新抓手。全域旅游将成为一项中长期国家战略和国策,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国家各部委将加大对全域旅游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从生态建设来看,通过5年的创建期,全域旅游将成为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模式,届时会塑造一批全域旅游目的地品牌,形成一批国家旅游功能区,成为生产、生活和生态之后的又一重要国土空间形态。
从全域综合效应来看,全域旅游将成为促进社会变革的新动力。全域旅游将成为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载体。全域旅游成为老百姓的旅游生活新方式,成为老百姓幸福的重要源泉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指标之一。全域旅游将更加有效地促进社会结构优化、人民素质提高、各民族融合、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从理论研究与示范价值来看,对全域旅游的研究将会保持较高的热度,将形成全域旅游的本土理论体系,为中国旅游理论做贡献,并为世界提供借鉴价值。全域旅游将成为促进中国融入世界旅游大潮、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新举措,并为世界贡献中国旅游经验。
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
乡镇全域旅游调研报告篇四
编者按:国家下发全域旅游发展新政策,是通过旅游业带动乃至于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实施“全景体验、全时消费、全业融合、全民参与”的“四全”规划模式,将是新时期推进全新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战略举措。
一、解读《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182号)。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旅游业带动乃至于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
(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主体为市、县地方人民政府,考核的六大指标为:
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左右;区域内有明确的主打产品,丰富高、覆盖度广。
功能围绕旅游配:区域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紧密围绕旅游业发展合理配置;
民生围绕旅游兴:切实增强区域旅游产业实力,使旅游业成为改善民生的主力。
201月29日,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海口举行,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做《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努力开创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一)全域旅游是新时期我国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全域旅游”是领跑中国旅游业“十三五”发展的风向标,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旅游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方向,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是新时期我国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
(二)八大转变实现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
李金早局长表示,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具体要实现8个转变,简要解读为:
1.从景点景区建设到转变为目的地统筹建设。拆除景点景区管理围墙,实现多规合一,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效结合。
2.从门票经济转变为泛旅游综合产业经济。实行分类改革,公益性景区要实行低价或免费开放,市场性投资开发的景区门票价格也要限高,改变我国旅游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局面。
3.从行业封闭管理转变为旅游要素的市场自由化和法制化。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
4.从粗放低效旅游转变为精细高效旅游。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引导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供求的积极平衡。
5.从传统旅游(观光)业转变为开发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
6.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转变为社会共建共享。充分调动各方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以旅游为导向整合资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建立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机制。
7.从旅游部门行为转变为全社会、全行业齐抓旅游的大格局。党政统筹推进旅游,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大旅游格局。
8.从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转变为全程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进行国际交流合作。
三、2016年是我国全域旅游全面推进年。
2016年是“从景点旅游模式到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全面的推进年,国家旅游局将出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指南》,规范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大对创建工作的指导支持力度,加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宣传交流等。
乡镇全域旅游调研报告篇五
石林县委党校。
(四)全域旅游是全域城市化的重要推手和支撑。
(一)发展全域旅游是石林县转型升级的需要。
(二)发展全域旅游是石林县旅游错位发展的需要。
(三)发展全域旅游是石林县旅游顺应潮流的需要。
三、
四、国内外知名旅游城市实施全域旅游的经验。
(一)里昂。
(二)新加坡。
(三)浙江萧山。
(四)丽江。
五、石林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劣势分析。
六、石林县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路和对策。
(一)深化发展思路,深化体制改革,健全管理机制、用人体制,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二)加大旅游产品、线路开发,促进文旅融合,提高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五)创新推进机制,研究制定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政策,完善景区开发经营模式,建立投融资激励机制,推进各项示范区创建工作结束语:
各地政府响应“美丽中国”、“生态中国”,不断创新旅游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全域化”理念越来越得到各地政府认同,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石林更应该把他发扬光大。全域旅游就是把石林县作为一个统一的景区,经过几年的打造让全县辖区内每个区域都是一处景点,每个区域都有接待能力,每个区域都能产生经济效益,全县上下形成一个生态良好、风景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旅游全覆盖的a级景区,真正做到“一业为主导、多业促一业、百业齐发展”,以最大限度地让“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达到游一景、吃一餐、看一场、购一物、住一宿、留一念的基本目标,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群众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乡镇全域旅游调研报告篇六
全域旅游就是把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宣传营销,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近年来,围绕县委、县政府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的部署,县旅游局将“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列为重点协商计划,并选择“全面推进我县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为课题。为此县旅文局调研组深入我县有关乡镇、涉旅单位及企业进行走访并分别召开调研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并专程赴周边县市考察学习,了解周边县市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做法和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一)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我县境内有被誉为“世界溶洞博物馆”的乌龙山大峡谷;有被誉为“岩溶地质百科全书”的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有被誉为“中国南方呼伦贝尔”的八面山空中草原;有被誉为“南方长白山”的印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尤其是我县洞穴资源极丰富,著名画家黄永玉曾赞云“龙山二千二百洞,洞洞奇瑰不可知”,其中乌龙山大峡谷溶洞群规模居全国之首。
(二)文化旅游资源璀璨夺目。我县有以里耶古城、古井、秦简为代表的秦文化;有以洗车河流域为代表土家民俗文化;有以茨岩塘湘鄂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有以佛教圣地太平山为代表的佛教文化。特别是在里耶出土的37000多枚秦简,被专家誉为“21世纪以来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里耶古城遗址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耶古镇也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和舒适的人居环境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宜居小镇”。
(三)民俗旅游资源古朴浓郁。我县是土家族发源地之一,全国使用土家族语言的仅有5万余人,龙山就占4万余人。其中坡脚、靛房及洗车河流域土家语言文化、民俗民风至今保存完好,是全国土家族语言及土家民俗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仍保存有大片完整的土家特色古民居建筑群。特别是其中保存最为完好的惹巴拉,有“武陵土家第一寨”之称。我县有国家、省、州、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4项,其中土家族梯玛歌、打溜子、咚咚喹、摆手舞、茅古斯舞、织锦技艺等6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即土家族溜子之乡(靛房镇)、土家族摆手舞之乡(农车乡)、土家织锦之乡(苗儿滩镇)、三棒鼓之乡(兴隆街乡)。
二、我县全域旅游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政府主导,确立旅游产业主导机制。近年,我县确立了“生态文化旅游兴县”战略发展思路,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我县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推动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生态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确立了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县财政每年按上年度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的标准安排旅游产业发展基金。
(二)注重顶层设计,编制旅游发展系列规划。坚持规划先行,近年编制了《龙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龙山县里耶古城商业及休闲发展规划》、《龙山县旅游品牌定位与传播策划》、《八面山旅游区重点项目产品策划及落地实施规划》、《惹巴拉旅游区重点项目产品策划及落地实施规划》、《里耶古城旅游区重点项目产品策划及落地实施规划》、《里耶文化生态景区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里耶镇城市总体规划(-2030)》等一系列旅游规划。
(三)着力招商引资,推进资源资本有效结合。政府主导投资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积极对接战略投资者。其中,和重庆汇邦旅业合作开发的里耶文化旅游小镇项目已完成施工设计,进入评审阶段;和北京消费宝集团合作的惹巴拉影视旅游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和重庆恒悦公司签约的农车汝池河漂流项目正在走相关程序。
(四)突出交通发展,加快旅游交通瓶颈破解。近年,我县着力破解交通瓶颈,改善旅游通达条件。一是加快推进1条铁路、2条高速、1条高速连接线等旅游进入通道建设:龙永高速实现部分通车;龙桑高速(龙山段)工可通过省评,预计年内开工建设;张花高速里耶连接线已开工建设。二是加快推进2条二级路、3条高速连接线等县内旅游环线建设:龙里二级路7月可全面通车;洗里二级路预计年底通车;龙永高速县城、洗车、茨岩连接线已竣工通车。三是启动了景区旅游路建设:洛塔阿亏至楠竹旅游公路已建成通车;里耶至八面山、s315洗车至火岩、苗儿滩至永顺勺哈、惹巴拉旅游路4条旅游公路已进规划。
(五)强化项目建设,加快重点景区景点建设。里耶古城景区:完成了古城遗址本体保护(一期)、考古遗址公园、秦简博物馆、历史街区整治、秦朝墓葬群、战国墓葬群、溪口新石器遗址保护展示、秦风大道等工程,完成投资近7亿元。惹巴拉景区:完成了特色民居改造、冲天楼、摆手堂、游步道、停车场、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拉拉渡、造林绿化、家庭客栈、农家乐等项目建设。洛塔石林景区:投资1000万元的地质遗迹保护一期工程全面完成;二期工程项目投资1865万元,完成了科考游道、保护围栏、排水沟、景点解说牌、温馨提示牌、景区介绍牌等项目建设,完成进度90%;二期工程项目投资1141万,完成进度30%。乌龙山大峡谷景区:完成了景区总体层面设计,启动了鲢鱼洞停车场、洞口广场、鲢鱼洞至两岔河游步道及洞内灯光改造工程。惹迷洞景区:完成了景区总体层面设计,完成了洞内灯光设计。茨岩塘景区:完成了湘鄂川黔省委、省政府旧址一、二期(龙家大屋、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蒋家大屋)抢救性维修、基础设施建设及周边环境改造。太平山景区:实施了部分栈道修建及庙宇修复,正启动旅游规划编制、旅游绿道建设及遗留问题的解决。
三、我县发展全域旅游存在的短板。
(一)景区建设水平不高,核心景点打造不足。由于资金投入有限,景区景点建设难以形成精品。里耶古城景区仅有秦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明清古街三大核心景点,八面山还没有实质性开发;惹巴拉景区除土家凉亭桥和冲天楼外没有其他核心景点,旅游景观单一;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设施老化,近几年仅仅修建了部分游道,无专门的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数量过少,标识系统不完善。
(二)交通瓶颈制约严重,旅游发展速度不快。一是旅游大通道不畅:龙永高速还没有全线贯通,张花高速里耶连接线刚开工建设,黔张常铁路预计建成通车,龙桑高速还在规划之中。二是县内环线没有形成。龙永高速洗车连接线、龙里二级路、洗里二级路还没有开通。三是景区道路严重不足。景区道路普遍等级不高、路况差,旅游路里程少。
(三)配套设施严重滞后,旅游接待能力不高。我县绝大部分景区还没有游客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标识标牌等配套服务设施。目前,县内还没有一家高星级酒店,现有农家乐、民俗客栈档次不高,接待水平低下,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四)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旅游业态单一粗放。商务游、休闲游、健身游、康养游、研学游、探险游、体验游、亲子游等新兴旅游业态还没有形成,民族文化挖掘、节庆品牌打造、演艺节目提质还刚刚起步,旅游商品主要集中在土家织锦、霉豆腐、腊肉等传统产品,还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加快完善规划设计,构建全域旅游规划体系。着眼全域旅游,结合旅游总规、修规及各行业专项规划,围绕“一心、一核、一带、三区”(一心:主城区休闲服务中心;一核:里耶古城文化体验核;一带:洗车河民俗风情带;三区:里耶-八面山休闲度假区、乌龙山地质科普旅游区、茨岩—印家界旅游区)总体布局,突出自然山水、民俗风情、厚重文化,把旅游与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城市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策划具有龙山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二)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推进全域旅游景观打造。以秦文化和土家文化为引领,高品质推动景区景点建设,重点打造秦文化研学展示基地和土家民俗风情园。1.恢复乌龙山大峡谷景区开放,力争建成国家4a景区。按照“两线七区”布局把峡谷内溶洞群联合打造:“两线”即景区主干路、景区次干路,形成机动车道、自行车道、步行道、紧急救援车道共存的交通体系;“七区”即综合服务接待区、溶洞深度体验区、景观文化展示区、营地休闲度假区、小镇休闲体验区、土家原始部落区、生态观光度假区。力争到,建成3a景区,到建成4a景区。2.重点加强惹迷洞景区提质,力争建成国家4a景区。立足奇特景观,高起点、高水平规划设计,既保持原始的韵味又体现出溶洞的恢弘气势,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留下“一步一景,一步一心情”的深刻印象。洞内景观照明设计,注重应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让色彩饱和度、层次表现感更强,通过对景点命名,让洞景变得有景有情,更加富有梦幻色彩。力争到20建成3a景区,到20建成4a景区。3.启动实施县城城市公园建设,打造休闲旅游复合体。以绿道建设为重点,依托多样山地,设计休闲健身项目,打造绿色休闲天地—皇仓坪公园、宝塔公园;复原佛教建筑,营造香火氛围,打造武陵佛教中心—太平山宗教文化公园;推进果利河、酉水河综合治理,打造绿色走廊、滨水空间。力争到年,太平山建成3a景区。4.加快推进里耶古城景区建设,力争建成国家5a景区。以“读秦简、寻秦郡、游里耶、访百家”为主题,建设“穿越千年”的历史文化古镇,重点实施“一水(酉水河)一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城(明清古城)一郡(秦郡)”工程。近期全面实施“一镇一区一线两个中心三个改造”8项重点项目建设:即旅游文化小镇(一期),安置区,张花高速连接线,南、北游客中心,道路改造,棚户区改造,遗址公园提质改造。力争通过一年努力,实现景区形象明显改观,成功创建4a景区,到2020年建成5a景区。5.全面加强惹巴拉景区建设,力争建成国家4a景区。以惹巴拉区域捞车河村、六合村、黎明村、树比村、星火村等村为核心,完善功能分区,实行统一租赁,统一打造。在招商引资、利益联结机制上求突破,推进优势资源、战略资本有效结合,通过和北京消费宝集团合作,实施集土司王宫建筑群落和特色民宿酒店为一体的影视旅游项目,力争把惹巴拉建成“中国土家第一村”、全国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4a级景区。6.分步实施茨岩—印家界景区建设,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修复湘鄂川黔省委省政府旧址,重点建设龙家大屋、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蒋家大屋等红色遗迹,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依托多样的地形、茂盛的植被、珍惜的动植物,打造印家界立体化山地休闲度假区、科普体验区。力争到建成3a景区。7.有序推进洛塔石林景区建设,力争建成国家4a景区。加强地质遗迹保护,依托山水石林景观及独特高山气候,凸显科普教育、浪漫爱情、运动拓展三大元素,重点实施科普游道、遗迹保护、景点介绍等建设项目,打造世界级地质公园。力争到20建成3a景区,到2020年建成4a景区。8.梯次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土家探源”精品线。抓好全域生态、民族文化、传统村落的保护及大地景观和林相改造,按照“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商品”的格局,全面推进捞车河村、六合村、乌龙山村3个示范村建设,同步实施茨岩社区、太平村、楠竹村、洗车村、新建村、星火村、杨家村、长春村、大板村、比耳村10个重点村旅游开发,分步实施万龙村等53个特色村寨整治。通过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村寨等品牌,包装一批风情小镇、特色乡村,加快融入大湘西“土家探源”精品线。
(三)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打造全域旅游交通网络。科学布局、高质量建设旅游公路,力争3年内实现重要景区通二级以上公路,5年内乡村旅游点全部通生态旅游公路。一是加快黔张常铁路、龙永高速、龙桑高速、张花高速里耶连接线、苗儿滩至永顺勺哈公路等旅游进入通道建设,尽快融入全州1小时旅游经济圈。二是加快龙里二级路、洗里二级路及龙永高速龙山县城、洗车河、茨岩塘3条连接线等县内环线建设。三是加快里耶至八面山、s315洗车至火岩、惹巴拉旅游公路等景区间旅游路建设。
(四)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全域旅游服务系统。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围绕“吃”,加快地方特色美食开发,扶持乡村农家乐。围绕“住”,借鉴莫干山、乌镇模式,加快高星级宾馆和乡村特色民宿建设。力争到年,以县城和里耶为重点建成2家以上高星级宾馆,以惹巴拉和杨家村为重点带动建成200家以上乡村特色民宿。围绕“行”,结合绿道建设,实施河堤廊道、田园小道、景观通道、慢行车道建设,把景点、公园、村庄、民居串联起来。围绕“游”,加快推进观景台、游客中心、停车坪、旅游厕所、标识标牌、智慧旅游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旅游厕所建设,力争到2020年内全县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0个以上,基本达到星级标准。围绕“购”,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做大做强土家织锦、霉豆腐、龙山腊肉、鞋垫等地方特色产品,积极开发秦简银饰品等文化主题产品。围绕“娱”,加快民族文化挖掘,策划民俗文化活动,在里耶打造一台秦文化大戏,在惹巴拉培育一台土家民俗表演。
(五)加快融资平台建设,破解全域旅游资金难题。建立旅游投融资平台,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加大旅游招商力度,落实优惠政策,采取合资、独资、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优势资本与优质资源有效对接。采取ppp等融资模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拓展旅游产业面,拉长产业链。支持旅游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合作,采取项目特许权、经营权、旅游景区门票质押担保和收费权融资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
(六)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发展全域旅游新业态。在满足旅游基本需求(观光)基础上,发展休闲游、养生游、探险游、研学游、商务游等新业态,着力打造自驾游营地、摄影和美术创作基地,带动餐饮、运输、商品开发经营、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构建“快旅慢游”新格局。开发旅游地产、度假休闲基地,建设一批旅游小镇、度假村、度假别墅等地产项目,综合开发医疗康养中心等项目,发展中高端旅游业态。
(七)加快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突破一、二、三产界限,大力实施“旅游+”战略,加快产业融合。推进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实体经济。拓展产业融合渠道,做好旅游与现代农业、信息咨询、影视娱乐、会展博览等相关产业对接。加强旅游与商业、体育、林业、工业等行业融合,发展商务游、康体游、生态游、工业游等特色旅游,搞活门票经济、地产经济和服务经济,形成多点支撑、融合发展大旅游格局。
(八)加快旅游品牌创建,打造全域旅游金字招牌。高标准编制、修订古城、古镇、古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做好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申报工作。加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重点文物的保护力度。加快里耶古城、惹巴拉国家等级景区创建工作,分步启动乌龙山大峡谷、惹迷洞、洛塔石林、八面山、茨岩塘、太平山等景区的创建。力争到2020年,全县建成1个5a景区、5个4a景区、2个3a景区。
(九)加快旅游市场整治,营造全域旅游平安环境。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落实部门监管责任。旅游、公安、市监等部门要开展联合执法,依法打击宰客拉客、虚假广告、价格欺诈、不合理低价游和强迫购物消费等行为。交通、运管、公安等要对非法营运、无证营运进行不定期整治。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定期开展景区治安和旅游设施安全、商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日常检查与“黄金周”、节假日专项检查。设置旅游投诉平台,及时处理、曝光典型案件。
(十)加快旅游宣传营销,开发全域旅游客源市场。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合、政企联手”的全方位宣传营销机制。利用影视、歌曲、广告、报刊等传统媒体及互联网、电商、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加强与吉首、张家界、恩施等地旅行社合作,策划“土家探源之旅”“秦文化之旅”“红色文化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组织参加旅游推介会、各种展览、经贸洽谈、文化体育、民族节庆等活动。加强与大湘西、渝东南、黔东北、鄂西南旅游圈区域性协作,抓好龙凤旅游一体化建设,积极融入“大武陵生态文化旅游圈”。
(十一)加快旅游产业扶持,制定旅游优惠政策。从土地、水电气价格、融资、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补贴、专项扶贫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等方面,就旅游产业制定优惠政策。
乡镇全域旅游调研报告篇七
xx年,全县旅游人数446万人次,全县旅游总收入69亿元。
(一)编制旅游规划。
《县乡村旅游规划》、《县小庄子、塔山、荒地滨海规划》、《六股河新城规划》编制完成。
(二)旅游资源普查。
前往永安堡乡、范家乡、大王庙镇大黄村和加碑岩乡上房子村进行旅游资源普查。通过旅游资源普查,建立一套旅游资源的技术档案资料和数据库,为使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旅游资源管理奠定基础。
(三)旅游资源整合。
把九门口景区和永安长城景区合二为一,按照5a级景区标准,打造融长城山水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大体量、高品质的长城旅游景区。明年,将加大开发、管理和建设力度,为争创国家aaaaa级景区做准备。
(四)旅游项目建设。
1、银泰·水星海洋乐园:该项目是综合性海滨度假项目,项目内规划有房车露营地、三个大型公众浴场、儿童海洋乐园、综合性水上主题乐园、嘉年华、概念集装箱旅馆、观光船、主题餐厅等。该乐园已于20xx年6月底正式开园。
2、清境农场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和九门口酒庄工业旅游项目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九门口酒庄已经被评为国家级aaa景区。
3、塔山屯镇的戴河湾温情小镇项目计划投资46亿,规划建设期限为20xx年至20xx年。
(五)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我们重点加强对a级景区、重点景区的医疗卫生、标识标牌、冲水厕所、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标准化水平,新建生态停车场1万平,新建冲水厕所6座,安装旅游交通指示牌3个,安装警示牌3个,安装标识标牌50个。永安休闲广场及生态停车场已建设完成,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六)景区提档升级。
1、我县正在争创省级旅游示xx县,东戴河旅游区正在争创省级旅游示范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长城景区正在争创省级旅游示范区,前所镇洪家村和万家镇止锚湾村正在争创省级旅游示范村。
2、银泰水星乐园申报国家aaaa级景区启动,景区按照《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进行软硬件完善,同时进行申报材料编辑与制作。
3、参加了国家旅游局开展的乡村旅游“百千万品牌”评选活动,前所镇洪家村被评为模范村,陈生被评为模范户,胡阔等五位同志被评为致富带头人,乐海等农家乐被评为金牌农家乐。
4、受国家旅游局委托,为两个国家aaa级景区——龙泽湖景区和九门口酒庄挂牌。
(七)争取国家旅游专项资金。
今年永安长城景区的景观路、景区大门、生态停车场项目争取国家旅游专项资金,目前材料已经上报到省旅游局。
(八)为景区厕所评级。
目前,我们已经将6个景区厕所上报到省局,其中aa三个,a三个。
(九)宣传促销工作。
1、七月份完成东戴河动车冠名工作,28日在沈阳举行首发仪式。
2、印刷5000份宣传资料,为跆拳道比赛提供了500份旅游宣传折页。
3、参加抚顺满族风情节推介活动。
4、文明旅游宣传工作正在进行,为景区制作宣传牌、为星级宾馆制作桌牌。
5、“中国旅游日”惠民政策:
九门口长城景区、跳石沟景区在旅游日当天施行景区免费。全年面向军人、残疾人、70岁以上老年人免门票费,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学生半价(持有效证件)。
县春之旅旅行社在旅游日期间实行长线优惠100元,短线优惠50元。
(十)市场管理工作。
1、对全县各旅游企业进行节假日旅游安全专项检查重点整治工作。
2、与全县旅行社、星级酒店、a级景区等旅游企业签定旅游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3、二河口新浪度假村三星评定,现审核阶段。
4、协助教育培训科对东戴河农家乐进行相关业务培训。
5、对九门口旅行社的设立申请进行现场检查并发放旅行社经营许可证。
6、对东戴河星级酒店、农家乐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并发放了县农家乐管理暂行办法。
(十一)农家乐从业人员培训。
6月16、17日,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农家乐从业人员培训班。聘请了辽阳弓长岭比较有特色的农家乐经营业主周裕海老师进行授课。培训内容包括农家乐经营管理、食品安全、餐饮客房服务等方面内容,参与培训农家乐经营业主近500余人。
二、xx年工作计划。
1、九门口长城景区争创国家aaaaa级景区,清静农场争创国家aaa级景区。
2、编制完成《旅游十三五规划》、《旅游交通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3、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参加旅游交易会,举办旅游节庆活动。
4、继续开展旅游资源调查工作。
5、加大招商引资工作,三山景区和长城景区招商引资工作列为重点工作。
6、县争创省级旅游示xx县;东戴河旅游区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生态示范区;长城景区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前所洪家村、万家止锚湾村争创省级旅游示范村。
7、打造3个旅游产业集群,分别是滨海旅游产业集群、长城旅游产业集群、山水旅游产业集群,三个集群建设预计总投入在100亿。
8、旅游交通建设项目。一是海陆建设,建设观光游轮码头及航线。二是陆路建设,滨海大道与各浴场的旅游路;滨海景区与中部景区的旅游路;中部山区景区与北部山区景区的旅游路。三是景观路建设,滨海大道景观路、永加线景观路、高葛线景观路。预计总投入在50亿。
9、创建1个国家5a级景区,即长城景区,创建2个国家4a级景区,即东戴河旅游区、银泰水星乐园。预计总投入在20亿元。
10、戴河湾温情小镇建设,项目地在县塔山屯镇,总投入46亿。
乡镇全域旅游调研报告篇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配合本次常委会审议工作,日前,*在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的带领下,先后赴*,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实地踏看等形式,对我区全域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去年以来,区政府紧紧围绕打造*省全域旅游标杆城区、三年创建成功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核心、项目为支撑、整合资源为抓手,着力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体制机制,加大旅游项目投入,全力推进*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全区旅游经济发展。*年,全区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旅游经济总量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茅。
(一)创建工作逐步推进。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专门召开*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会,明确目标任务,并下发《*区旅游全域化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区旅游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工作。区风景旅游局等部门切实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的联系对接,逐项对标创建标准,寻找问题短板,不断改进完善,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经济,今年专门成立文旅集团,进一步推动提升我区整体旅游品质。
(二)科学规划强化统筹。区政府坚持以规划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在《*区休闲旅游“十四五”规划》的引领下,编制*等规划。通过规划引领,不断加强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创建,形成“一心两翼”的总体发展格局。
(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近年来,区政府以大平台、大项目建设为载体,聚焦*等重点板块,加快推进*镇、兰里景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开发建设,为我区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出台《*区加快旅游业发展扶持意见》等政策,促进旅游设施提升改造,帮助旅游项目做大做强,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我区旅游产品的品质和美誉度。
(四)旅游环境不断优化。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小城镇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美丽*行动纵深推进。*镇九街正式开街,*小镇成功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镇和艺创小镇通过国家*a景区景观质量等级评价,全区*个村社成功创建*省a级景区村,玉泉社区创建成为*省休闲旅游示范村,景区景点不断增多。道路交通、标识标牌、集散中心等基础配套不断完善,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旅游服务设施逐步优化。
(五)品牌形象显著提升。创新打造节庆活动,探索发展市场化、多主体的办节新模式,激发各类主体做旅积极性,各类特色节庆活动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积极组织旅游企业到重点客源地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广泛推广*旅游产品,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加强与网络、电台媒体以及电信运营商等商业媒介的合作,有效增强了营销宣传效果,提升了*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存在问题。
我区全域旅游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标《*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以及打造*省全域旅游标杆城区总目标,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一)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1、合力兴旅机制还需完善。尽管建立了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但体制机制尚不够健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认识还不深,工作力度还要加强。各镇街对自身作为旅游经济主体的认识有待提高,对全域旅游建设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2、考核激励力度还需加大。目前对镇街年度目标综合考评中,旅游休闲经济发展工作相对其他经济工作考核权重较轻(*分占*分),激励作用不明显。
(二)基础保障有待加强。
1、资金投入和用地难题亟待破解。近年,区政府出台了一些旅游产业扶持政策,每年安排扶持资金*万,用于扶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但与萧山、淳安等地相比扶持力度还不够大。相关单位对盘活存量土地用于旅游发展的探索不足,特别是如何合理盘活利用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用于旅游发展的尝试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项目的落地推进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2、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加强,景区景点附近、高速入城口和主要道路周边,旅游交通标识标牌不够完善。厕所革命有待深化。景区厕所布局不够合理,不利于旅游厕所规范化管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充分考虑满足旅游的需求。如*等地在开展生活污水治理时,终端污水处理设计容量仅考虑满足农户日常生活污水排放量,而随着农家乐、民宿的兴起,污水排放量急剧增长,部分村社污水排放已远超设计处理容量,对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不利影响。
(三)产业培育力度有待加大。
1、项目建设不够快。兰里景区因前期可行性研究不够深入充分,当前又由于作为景区核心的台湾五生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较为缓慢,景区建设管理工作困难较大。蓝城农业产业园目前也未按预期目标开展大规模的农业观光项目建设和运营,对区域旅游的拉动效应尚未真正体现。
2、旅游内涵不够丰富。旅游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相融合还需进一步提升。比如翠苑一区作为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基层联系点,相关部门发展红色旅游的意识不够强,没有很好地进行规划成为特色旅游景点。历史文化挖掘不够充分。我区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与习俗积淀,但各景区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习俗等核心吸引资源的挖掘工作不够重视,人员不足,研究不够。如留下十八家、蒋村龙舟等区域内文化元素没有进行系统梳理提炼,人文特色和地方风情未能得到有效的显现。全区除西溪湿地和宋城外,精品旅游项目不多,旅游结构较为单一,能让游客留恋忘返的景点少,大多数游客以“一日游”、“半日游”,甚至“过境游”为主,去年我区累计接待游客近*万人,其中过夜游客仅约*万人,只占到*%。
(四)服务管理有待强化。
1、旅游服务水平还需提升。各做旅平台和旅游企业对服务水平提高的紧迫性还不够强,标准要求还不高。智慧旅游的效用发挥还不够好。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特别是乡村旅游服务水平需质的提升。我区旅游服务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投诉及“黑车”“野导”现象仍然存在。
2、长效管理压力大。当前美丽乡村及新建景区管理费用全部由区本级和镇街、村社共同承担,资金压力很大。如青芝坞景区每年的日常管理费用约*万元,目前景区农户和入驻商家只需缴纳一定的垃圾清运费,而日常管理费用全部由灵隐街道和玉泉经合社承担,经合社主要依靠收取景区停车费维系日常管理开支。新建成的景区若也采取类似的管理模式,长效管理的资金压力将会越来越大,缺乏可持续性。
三、建议意见。
去年区委区政府召开的*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会提出了“要努力打造*省全域旅游标杆城区”的目标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此作了部署。我们认为,要实现区委提出的目标任务,确保*年高水平完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针对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3、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重视旅游经济发展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区旅游工作委员会协调牵总作用,必要时可采取区旅工委办实体化办公的办法。加强部门、镇街的协作配合,进一步明确风景旅游局与文旅集团的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对标对表,共同掀起全区兴旅、全民做旅的热潮。
4、高度重视规划引领。根据《*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认定标准》《*区旅游全域化发展实施方案》,按照“城旅一体、农旅结合、产业融合、主客共享”等要求,结合*实际,及时修订完善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引领全域旅游发展。修订时,要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如全域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关系,与地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关系,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与城乡交通新形态的关系,等等。在实施过程中,各做旅主体要严格在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引领下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区全域旅游发展质量。
5、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旅游经济和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作为相关部门、镇街的重要发展目标,明确任务分工,加大考核权重,着力激发各平台主体做旅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探索建立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企业、景区景点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提升我区旅游产业服务质量。
1、着力破解用地难题。中央和区委明确提出了要加快盘活村社现有存量建设用地的要求,相关部门要深入调研,吃透用准政策,合理合法盘活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低丘缓坡、四荒地等资源发展旅游业,加快推动旅游项目的落地实施。
2、加快旅游设施配套。加大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力度,充分利用杭州加快地铁网建设契机,努力争取地铁进景区景点。要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规范设置内容完整、准确清晰、符合国际化要求的标识标牌。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推动景区厕所合理布局,提高厕所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要注重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元素的融合衔接,提前将乡村旅游发展所需的交通路网、标识标牌、公共厕所、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着力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旅游产业扶持力度,强化资金保障,积极扶持旅游企业发展壮大。要紧紧抓住“后峰会、前亚运”千载难逢的机遇,切实加强旅游营销资金投入,综合运用新技术、新平台加强*旅游营销宣传,全力提升我区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培育产业,加大融合,推动全域旅游提质增效。
4、注重旅游项目建设。要高度重视西溪湿地公园的提升改造,加强项目管理和策划包装,持续提升湿地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要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着力引进优质的涉旅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景区的开发建设,推动旅游建设项目尽快落地并建成受益。加强三墩五生农业、双浦蓝城农业产业园建设的督查,帮助企业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对已承诺的要兑现,有政策障碍的要尽快排除,防止持续出现项目建设迟缓、停滞甚至不了了之等问题。要继续加强对兰里景区等新建景区的可行性研究,深入分析投入产出绩效,科学谋划推进旅游项目开发建设。
5、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统筹资源,加快旅游业与文创、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开发有多元、特色、适应消费需求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进一步提升我区旅游产业的附加值。高度重视景区历史文化的挖掘工作,发挥文联、社科联等的作用,组成专门队伍,落实专门人员,深度挖掘根植于区域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积淀,让游客沉得下身子,勾得起回忆,记得住乡愁。
6、创新旅游共享机制。要把旅游元素更多地融入在基础建设、生态建设、村社管理等方面,让更多的居民、游客一起参与,共建共享。要把全域旅游发展与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农民群众通过开办“农家乐”、茶餐厅、民宿,就近就业等多种途径方式,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让全域旅游发展成果更好更多地惠及农民群众。
(四)拓展市场,规范管理,提升全域旅游发展后劲。
1、加强服务管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大力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强化旅游市场环境管理,维护游客合法权益,确保旅游市场良好秩序。要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健全旅游人才优惠政策,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
2、加快智慧旅游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数据中心建设,科学运用大数据云平台,全面分析我区旅游游客构成、游客行为、产品关注点等内容,为实现精准服务、营销管理提供有效支撑。积极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加快实施景区智能导游、电子讲解、信息推动等功能,提升游客体验。
3、深入探索长效管理模式。对景区与村庄的长效管理要切实增强成本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投入产出绩效,探索建立政府、业主、经营户相结合的管理资金分担机制,实行村庄、景区管理有偿服务,业主、经营者要依法依规缴纳必要的物业管理经费,以减轻财政负担。要支持和引导村集体拓宽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逐步增强“造血”功能,提升长效管理能力。要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明确奖罚举措,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减少长效管理支出。
乡镇全域旅游调研报告篇九
年,围绕建设“西部文化旅游产业高地”总体目标,实现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同比增长;实现旅游总收入100亿元,同比增长32%。全面启动实施“百a百星”创建计划,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2家。加快推进以“九区五镇五星四中心”的重大绿色旅游项目建设,完成投资亿元。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本土文化旅游企业,重点培育一批资产过亿的龙头旅游企业。加大旅游企业节能减排力度,全市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清洁能源普及率达93%以上,全市旅游企业节能减排量在年基础上减少3%,星级饭店能耗比比年下降1%。
(二)主要措施。
1.项目攻坚,加快重大绿色旅游项目建设。按照旅产领〔〕6号文件要求,加快推进九大旅游度假区、五大特色旅游镇、5个五星级酒店以及体育、文化、会展和传媒“四中心”等44个重大绿色旅游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投资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29个,力争完成投资65亿元。
3.招大引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大力引进世界500强、国内行业100强旅游企业,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按照改制转移催生一批,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培育扶持发展一批的.思路,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本土旅游企业,为绿色旅游发展提供市场载体。重点把集团、、有限公司、国旅、大酒店等企业培育成为资产过亿元龙头旅游企业;集团争取三年内成功上市。
4.节能减排,科学合理降低旅游企业能耗。继续做好全市旅游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全面完成省旅游局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年全市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清洁能源普及率达93%以上,全市旅游企业节能减排量在年基础上减少3%,实现节约用水万吨、用电万千瓦时、用气万立方米。
5.加强保障,促进绿色旅游健康发展。根据中省文件精神,结合绿色旅游发展要求,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在《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委办〔〕3号)文件基础上,制定更加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和促进我市绿色旅游健康发展。深化行业培训,强化行业管理,优化行业服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年计划开展各类培训5班次,计划培训800人次;加大旅游市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黑社”、“黑导”、“黑车”和旅行社零负团费,畅通旅游投诉渠道,依法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6.强化考核,督促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围绕年度工作目标,狠抓督查考核,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重大绿色旅游项目实行市级、县(区)级领导联系制度。层层开展督查督办,按照每月一督查、每季度全市站队排位的要求,加强对重大绿色旅游项目投资推进的督促、督查。按照《市旅游发展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和《关于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旅产领〔〕3号)文件要求,继续对各县(区)、园区实行年度旅游发展工作目标考核,逗硬奖惩。
乡镇全域旅游调研报告篇十
x县位于云南省南部,xx市北部,国土面积5312平方公里,辖2镇13乡、163个村委会、5个社区,共有人口36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1%。居住着哈尼、彝、拉祜、瑶、布朗等25个民族,其中哈尼族人口22万余人,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人均占有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水平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墨江历史上曾名“恭顺”、“他郎”,作为云南历史上茶马贸易、饮马成炊的通关要隘,商贸极盛之地,墨江文化积淀极其丰富,自1984年发现马肺桥贝币,到近年来发现的新抚崖画群以及文武、碧溪新石器时代石器采集点推断,墨江人类活动的历史约有余年。绚丽多彩的哈尼族文化、北回归线文化和双胞胎文化交相辉映,使墨江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条件。近年来,为把墨江建设成为旅游者的乐园、投资者的天堂,在拉动墨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各方构建一个共赢的交流平台,让全国了解墨江,让世界了解墨江。墨江县委、政府着力打造墨江“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三张亮丽名片,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骨干产业强势培育推进,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就墨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调研如下:
一、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现状。
(一)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情况。
(二)文化市场发展基本情况。
(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始建于1993年,总投资约5000万元。是集天文、地理、气候、植物等科普知识和园林艺术、民族文化、观赏旅游为一体的地理标志实体,是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北回归线标志园,属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墨江国际双胞文化园。核心区建设用地95亩,以展示双胞文化和生殖文化为主体,主要由大门入口广场、双胞文化长廊、儿童游乐场、双胞井文化广场、阳文化广场、阴文化广场、求子殿、景观配套设施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组成。预计投资2100余万元,目前已投入1548万元,完成了一期工程。墨江国际双胞第一镇。项目依托北回归线文化、双胞胎文化和哈尼民族风情,包括五星级酒店、生活居住区、综合娱乐区、双胞商业街、美食街、旅游购物城,以“喝阴阳水、吃阴阳饭、睡阴阳床、生双胞胎”为卖点,打造特色鲜明的集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于一身的精品旅游区。由金成集团云南汇达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预计总投资亿元,目前已累计投入亿元。旅游购物城。购物城是墨江国际双胞第一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10亩,由茶叶区、珠宝区、土特产区、餐厅区、停车场等组成,其中停车场可以同时容纳30辆以上旅游大巴车。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于今年4月26日试营业。碧溪古镇。距县城9公里,核心区面积公顷,现有居民246户890人,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古镇以十字为街道,分为四个城区,曾建有城墙,有东、西、南、北四门,呈十字形结构。镇内民居以四合院为主,有“四合五天井”、“四合院”、“三房一照壁”、“跑马转角楼”以及“一颗印”等,雕花刻镂,造型庄重优美,并把防水、防旱、防盗的科学理念设计其中。20至年先后投入400多万元资金对古镇进行保护性修复,2015年李秀山、李光保、何延年、庾家故居等四家大院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墨江文庙。始建于公元18(清朝道光元年),距今已有191年,占地7600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1994年县委、政府全面修复文庙,历过十年的维修,于2015年4月全面完成修复。墨江文庙是滇南规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处于昆曼国际大通道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墨江县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
(四)旅游设施配套情况。
乡镇全域旅游调研报告篇十一
**旗旗委、政府举全旗之力推动旅游业发展,贯彻落实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着眼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实施“旅游+”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力打造“多彩草原、乐在**”品牌,初步形成了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兴业态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进的新格局。目前,全旗共有旅游景区15个,牧人之家旅游点107家,旅行社2家。全旗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6年全旗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4亿元。
围绕“壮美**、亮丽风景线”品牌,以“多彩草原、乐在**”为载体,举办“国际万人草原马拉松比赛”、“国际草原山地车挑战赛”、“国际越野滑雪精英赛”及“全国中国式摔跤冠军赛”等国际国内赛事节庆活动。我们举全旗之力成功举办了“**第十四届冰雪那达慕暨第七届蒙古族冬季服装服饰艺术节”,进一步提升了我旗知名度。要抓住此次成功经验和巨大影响力,持续打造冰雪旅游活动,把“冷资源”变“热经济”。抓住中国马业协会命名我旗为“中国马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机遇,依托独有的白马文化,个人简历进一步发展马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中国十大黄金赛道,举办中华民族大赛马。以最美乡村为品牌,以游牧草原文化为基础,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针对拓展出的“商(商务旅游)、养(养生旅游)、学(研学旅游)、闲(休闲度假)、情(情感旅游)、奇(探奇旅游)”等更多的旅游发展要素,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创作推出《**婚礼》等一批精品力作,大力实施“旅游+”思路,不断加出新产品新业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力争20xx年旅游人数突破100万人次。
结合我旗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旅游基础设施,促进景区景点提档升级。
(一)坚持保护为先,合理开发,加快旅游业提质升级。要以乌兰五台、**城两大4a级核心景区为龙头,进一步加大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对现有的“牧人之家”信息网络化升级,鼓励牧民结合畜牧业创办牧区生活体验点。大力推进旅游交通、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自驾游营地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年内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4座,新建扩建旅游公路123公里。大力开发疗养康复、特色医疗等健康旅游产品,年内以阿吉太养生园为平台,打造蒙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构建“一心、两线、五条、六区”旅游格局(“一心”即巴拉嘎尔高勒镇为中心、“两线”即国道207线和国道306线、“五条”即草原风光民俗风情之旅、旅游特色名镇之旅、中国最美乡村之旅、**白马文化之旅、红色文化之旅等五条精品旅游线路、“六区”即乌兰五台景区、**城景区、成吉思汗瞭望山景区、游牧部落景区、哈布其盖景区、苏力德文化产业园区),集中旅游资源优势,以**城景区为核心,以“99公里”草原游牧文化景观带为基础,打造草原5a级旅游景区,推动全旗景区深层次建设。
(二)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突出我旗地方和民族文化特色,依托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民族服装服饰、民族手工艺品、奶食品、牛羊肉制品等一批地标性商品生产基地。利用我旗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和旅游纪念品。推动我旗优秀旅游商品入选“**首选旅游商品”名录和“**博乐歌”。
(三)积极构建智hui旅游游服务体系。加强旅游政务平台建设,推动旅游与网络融合发展。结合我旗大数据运用中心建设,加强旅游景区及主要旅游区域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热门思想汇报积极构建智hui旅游游服务体系。传统旅游发展电子商务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整合丰富的线下资源和线下服务能力强,所以充分发挥旅游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围绕“吃、住、行、娱、购、游”旅游发展就大要素,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开发和设计出符合旅游消费市场的多种产品供旅游者选择。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打破传统旅游业的产品单一,顾客重复消费率低及覆盖用户有限,获取用户成本高的顾虑。加强各景区信号覆盖率,推动景区、餐饮点、购物场所、娱乐场所消费支付电子化,提高在线旅游收入的比重。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要求,年初已经对我旗六大景区和乡村旅游进行整体详细规划,包括旅游线路、旅游景点、客源市场、营销策略等。尤其是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上,注重与京津冀等一线城市和周边地区旅游线路的对接,形成网络优势,扩张旅游市场。
把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结合起来,加强规划引导,年内以巴彦宝力格嘎查和巴彦额日和图嘎查为试点,采取由旅游企业代缴医疗保险、合作经营牧区生活体验点和代售牧民畜产品等形式,工作总结改善当地牧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旅游产业合作等方式,实现乡村旅游带动脱贫任务。
20xx年,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加强线上线下宣传服务力度,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微博、微电影及app等新媒介扩大宣传影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产业方面的合作,在赤峰市和东三省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与赤峰市旅游协会、沈阳市旅游商会签订旅游合作协议,并得到赤峰玉龙机场和沈阳铁路局大力支持,开通了华东五市旅游包机及沈阳市到白音华东站旅游专列,进一步拓展京、津、冀及东北地区旅游客源市场。通过资源互补、客源互送等方式,为广大游客提供更优秀的旅游产品,增加游客数量。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严格按照《**自治区乡村旅游接待户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评定“牧人之家”旅游点等级,并出台星级“牧人之家”旅游点奖励政策,促进当地牧民群众增收,激发牧民转产创业热情。加快综合执法改革任务,建立健全旅游综合执法队伍,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景区,按照《**旗“牧人之家”旅游点管理暂行办法》及《**旗规范牧区旅游点建设审批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新建旅游点审批程序,依法惩处违规旅游点建设行为,并提高旅游市场监管和投诉处理效率,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游客合法权益。
深入我旗几个重点景区和部分“牧人之家”旅游点进行摸底调查,发现我旗文化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结构单一、雷同,观光产品多,参与体验产品少;旅游季节性明显,能够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的产品相对不足,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导致旅游购物、文娱消费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较低。
(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通往部分景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道路狭窄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景区、“牧人之家”旅游点的住宿、餐饮、娱乐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需要改善和提高。
(三)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及管理有待提高,部分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尚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整体需要,旅游质量与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四)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部分“牧人之家”旅游点开发缺少规划,盲目性、随意性开发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了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一)科学编制全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树立全旗旅游规划“一盘棋”理念,聘请资深专业团队抓紧修编全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赋予规划绝对的权威性,坚决执行好总体规划,确保旅游开发一切行为遵循规划,以规划总揽旅游开发一切行为,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旅游产品千篇一律。
(二)继续传承和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强化措施,立足我旗独特的区域优势,注重草原民俗与自然风光、生态文化建设相结合,切实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我旗的富民产业来打造好、发展好。
(三)继续抓好重点景区项目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企业资源整合,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旅游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加强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同时,加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旅游业接待能力和服务档次,心得体会突出“多彩草原、乐在**”这一主题,精心打造“多彩**珠穆沁”品牌。
(四)围绕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主干线至旅游景区旅游公路和重要旅游景区连接线建设,切实提高我旗旅游通达能力。
(五)切实加强旅游环境市场监管,建立健全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和旅游市场物价指导调节机制,推动形成旅游市场规范管理、游客文明出游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提升我旗旅游形象。严格对“牧人之家”旅游点的审批和监管,规范旅游点名称,限制数量、提高质量,在发展特色旅游业的同时,真正做到促进牧民增收。
(六)注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强化旅游业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增强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着力改善全旗旅游服务质量,切实提升服务水平。
(七)进一步整合全旗宣传资源,建立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品牌形象宣传与产品线路推介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宣传营销机制,利用好网站、微信、微博、微视等新媒体,构建全方位、多平台、立体化的宣传推介格局,力争用最少的投资,实现最大的宣传强度和最好的宣传效果。
乡镇全域旅游调研报告篇十二
发展全域旅游,是精准脱贫、富民强县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我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京张联合申奥”等重大战略机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为切入点,以天下裘都、董子故里、移民之乡、革命老区、道德高地、生态之城“六张名片”为抓手,合力谋划全域旅游,联动推进“七要素”建设,1-6月份旅游收入累计8.12亿元,同比增长46.04%,累计接待人次109.7万人次,同比增长26.89%,全县旅游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旅游业综合效益逐步提高。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创新的机制推动全域旅游。为全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推动我县旅游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及旅游产业要素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县长xxx任主任的县全域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展委员会下设“食”、“住”、“行”、“游”、“购”、“娱”、“美丽乡村”七个要素建设工作专班,由县政府各分管领导具体牵头负责一个要素建设,每个要素建设明确一个牵头单位,各牵头单位根据《xxx县关于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及旅游产业要素建设工作方案》出台了具体工作方案。
县全域旅游发展委员会对照《xxx县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指南》中明确的6个必备条件、10项评分指标,我们逐一作了落实分解,细化到责任单位、明确到时间节点。
(二)推动项目建设,丰富旅游产品。发展全域旅游,必须加强旅游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以绿为韵,做足生态文章,形成了“两河、两湖、四廊、多园”的整体布局。两河:沿索泸河、卫千渠布局城市南北向绿色廊道和滨水休闲绿带。两湖:利用索泸河沿线低洼地带布局城市内湖,结合内湖建设南湖公园、北湖公园。四廊:就是建成了城西索泸河生态走廊、防护绿地生态走廊、城中卫千渠生态走廊和城北防护绿地生态走廊。多园:已建成董子公园、南湖公园、北湖公园、生态公园、滨河公园、移民文化园、怡园等七座大型公园,李武社区公园、南关社区公园正在加快建设。以水为脉,做足“水”文章。充分发挥卫千渠、索泸河穿城而过的独特优势,建湖留水、依水造景、联景成园,打造自然、亲水的魅力景观带,河道绿化普及率达到95.71%,水岸线自然化率达到81.3%。以文为魂,做足“文化传承”的文章。强调注重历史文化传承,精心建设载体,在园林景观中体现董子、移民等标识性人文元素。规划建设了董子公园、董仲舒艺术碑廊、移民文化园、大原书院、民俗文化步行街等主题景观。极大的丰富了我县的旅游产品。
(三)打造精美乡村旅游线路。将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
村建设、脱贫攻坚行动有机融合起来。县政府按照“一城两中心”的总体发展规划,以着力打造xxx县东北部农业隆起带曁国家农业公园为主战场,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统一,农业文化旅游结合,以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为基础,依xxx省级农业园区等省定旅游扶贫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形成以农业休闲旅游、民俗特色旅游、生态观光旅游、养生度假旅游等为主的田园综合体和度假旅游综合服务区。结合产业扶贫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重点做好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村庄环境治理、民俗文化展示等工作,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演场等配套服务设施,积极发展星级农家乐、特色民宿、度假客栈,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提升接待服务水平,努力将xxx打造成京津冀区域乡村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三是锻造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积极引进一批乡村旅游研究策划、经营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开展致富带头人、旅游经营户、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组织、指导、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后劲。四是扮靓“董子故里、魅力xxx”全域旅游良好形象。将县城通往主要景点的7条主干公路全部建成生态风景线,以此为网络,把全县7条景观线、11个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及171个沿线村庄,借鉴县城管理经验,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对景区内外服务摊点及脏、乱、差现象进行清理和整顿,景区环境大幅改善,景区形象大幅提升。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确保旅游安全。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确保旅游市场秩序井然。
(五)以形象为生命做活宣传营销。
目的,xxx等旅游资源,精心设计内外旅游线路;主动对接京津冀,深度融入衡水湖、衡水园博园、衡水中学、侯店水墨小镇等周边精品线路;加紧对接冀州、衡水、故城等旅游市场,扩大客源市场半径。三是平台促销。用好用足旅游博览会、大营皮草交易会、展销会以及各种节会等活动平台,加强景区景点推介。四是终端促销。积极与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太原等地的大旅行社联系沟通,激活终端市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合力兴旅的氛围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旅游业发展较快,但与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兴旅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全域旅游与各专项规划的深度融合还有待提升,还需要再形成合力上下功夫。三是景区开发产品结构单一,特色品牌不突出。四配套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不足,产业链不长,要素发育不全,全时段、全要素、全域旅游的全产业链还未形成,品牌影响力低、带动作用不明显。五是专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水平较低,制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下步工作思路及重点。
(一)产业发展思路。
充分依托我县优良的生态资源和董子文化、移民文化、裘皮文化等文化品牌,以“旅游兴县、旅游活县、旅游强县”
为指导思想,推动我县全域旅游发展,实施“3axxx”、“全域统筹、全位融合、全民共举”发展战略,以“董子故里、魅力xxx”为形象定位,以“建设重点景区、完善配套设施、强化市场营销、加强保障体系”为发展重点,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为抓手,把xxx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健康旅游目的地和文化遗产文化区,实现xxx旅游发展的快速突破与提升。
(二)工作重点。
1、全力打造“董子故里、魅力xxx”县域旅游新名片。努力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牌,唱好xxx特色旅游戏。通过借势借智借力,进行品牌化打造、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开发,争取把全域旅游的特色、品质建设成为助推xxx旅游的加速器。
2、以创新的机制,着力推动“七要素”建设专班工作。七要素建设工作专班在全域旅游委员框架下,围绕“全域旅游•3axxx”的目标任务,统筹谋划、分工协作,促进核心景区、住宿、特色餐饮、旅游购物、民族文化、旅游交通、董子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营造全力兴旅氛围,构筑大旅游发展格局。
3、认真研究发展全域的措施和办法,及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发展合力。
乡镇全域旅游调研报告篇十三
20xx年,我局将继续以*精神为指导,把加强环境保护与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有机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改革,夯基础、攻重点、抓长效,全面推进环保各项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石材行业综合治理,提高流域水质达标率。
按照*办《进一步加强石材行业环保问题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罗政办〔20xx〕153号),巩固流域整治成效,着力推动重点、难点部位及薄弱环节治理。进一步督促石材企业、矿山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大在用渣场环保执法巡查力度,消除安全隐患。继续保持高压态势,防止反弹,提升流域水质达标率。
二、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有效提升空气质量。
根据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加强钢铁企业脱硫设施和除尘设施运行情况监管,确保设设施正常运行,稳定达到颗粒物排放行业标准及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督促金港工业区内港口企业加强对露天堆煤场、料场、工业废物堆场等场所扬尘污染控制,减少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督促临港企业和石材企业正常运行“净车出厂”设施,规范内部管理。推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春节期间禁燃区燃放烟花爆竹管理工作,全面取缔无油烟净化设施的露天烧烤摊点,并加强对城区流动摊贩监管,有效提升我县空气质量。
三、加快推进重点减排项目进度,落实年度减排目标。
四、落实金港工业区企业环境问题整改,改善周边环境。
同时宝钢、亿鑫、闽光、德胜能源、华东船厂、码头等企业已制定全厂整改方案,我局将继续配合省、市环保部门进一步督促金港工业区疏港公路扬尘、脱硫设施运行不稳定等22项问题整改到位。同时要求企业按照各自整改方案要求,逐项的落实整改内容,确保企业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五、全力持续推动生态县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督促4个乡镇尽快完成生活污水厂建设,并投入运行,督促白塔、起步、西兰、洪洋四个乡镇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确保创建验收通过。20xx年完成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
六、深化环保宣传教育,转变环保观念。
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向群众开展环保法律法规和环保基础知识宣传,深入了解环保工作,强化公众环保意识。邀请人大、*以及群众代表参与环保工作,形成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特别要抓好企业法人的环保法制培训,向企业宣传环保投入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化解厂群关系矛盾的有效有段,增强企业环保工作的社会责任感和紧迫感。
乡镇全域旅游调研报告篇十四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和全州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近年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表彰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照省、州实现旅游井喷式增长目标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奋力做长旅游长板、推进跨越发展。一会春开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全面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坚定在新起点上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贵定旅游产业的发展向来走在全省、全州前列。20**年洛北河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年成功打造“金海雪山”旅游品牌,经过持续发展逐步成为全省乡村旅游的样板典范,被列为全省重点建设的100个旅游综合体之一。特别是去年以来,通过大力实施旅游品牌带动战略和精品旅游线路战略,采取超常规举措,全力突破、强力推进。全年各景区景点接待游客405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亿元。今年截止4月底,已接待游客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取得了井喷式增长的“开门红”,彰显了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
去年以来的工作有几个突出特点:一是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找准切入点强力突破。组建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将设在县文化和旅游局的副科级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升格为正科级机构,编制由3名增加到22名,从全县选配22名精兵强将直接驻在“金海雪山”景区办公,针对景区脏乱和“两违”现象突出、管理秩序混乱进行集中整治。刘毅、朱国江、赵波等县领导驻点盘江2个月,和谐拆除违章建筑点113处,并下力解决全面整治后的景区管理、策划和运营工作,建立健全景区规划建设、划行归市、“两违”整治等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了从县到部门到镇村层层联动、合力助推的良好氛围。
二是高标准准确定位,全年全域旅游规划布局基本形成。对全县旅游资源禀赋特点研判分析,结合“高铁经济”带来的旅游客源,确立了重点推进金海雪山休闲农业观光游与千户布依寨农耕体验游、洛北河惊险刺激游和阳宝山佛教文化感悟游、云雾农业茶旅与平塘射电科普游联动发展的整体布局,通过将民俗文化与山水风光、农耕文化与自然文化、体育元素与旅游元素深度融合、有机整合,更加突出抓好大健康养老养生、佛教和民族文化、生态和自然资源三篇文章。全域旅游、全年旅游的目标和任务、重点和布局更加明确具体,发展基础进一步得到了夯实。
三是创新投融建管运营模式,构筑多元化投资发展态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的健全完善,超常规推进重点景区的规划建设。“金海雪山”景区提质升级聘请贵州正红规划设计公司团队负责项目建设方案全程设计,新建水巷街市、田园水吧、水龙门、稻梦空间、天下粮仓、乡愁园等项目,7月底陆续建成使用后将有效实现景区在中、高端旅游链条上的延伸拓展。采取投融建管运营一体化的ppp模式,与兴黔资本、四川中大、贵阳鸿飞地产签订投资开发阳宝山协议,四方共同组建阳宝山投资公司对征地拆迁、施工等进行有效组织、监督和管理。目前莲花寺大殿、钟楼、鼓楼、游客接待中心主体工程已建成,预计8月份对外开放。贵阳鸿飞集团投资3亿元修建“金海雪山·四季花谷”景区项目,正月初一开园以来仅3个月接待游客达到万人次;引进台湾天福茗茶集团投资修建贵州第一家高速公路茶旅综合服务区,通过茶业办和昌明开发区的保姆式周到细致服务,展现了“最美高速”的贵定风采。
五是上下一心谋发展,营造了全县全员抓旅游的浓厚氛围。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阳宝山开发项目由韦明刚主席牵头主抓,方国金等同志组成项目攻坚组全程配合宝山街道开展征地拆迁和纠纷协调;刘毅、朱国江、赵波等县领导驻点盘江,林荣钧等同志受命组成9个工作组和盘江镇一道组织近百人的集中整治队伍。这些县领导和部门、镇街的同志一道战晴天、斗雨天,“5+2”、“白加黑”地奋战在一线,我们的小长假就是他们的主战期。^v^彭湘新主任作为老同志,带队组成四季花谷项目攻坚组,通过与盘江、沿山两镇共同有力有效工作,为四季花谷4个月实现开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天会议稻雕文化艺术节、“金海雪山”美食文化节受表彰的镇街、部门同志和美餐美食、餐饮小吃、农家乐的经营户们,都分别在各自的岗位上、各自行业中为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助推给力、作出贡献。全县上下心齐气顺,共同推进旅游大发展的精气神值得点赞。
这样的同志、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深入开展“文明行动百日攻坚战”以来,包括其恒、郑琴、先云、聂军、永祥等县委在内的11名副组长和“九大战区”9名副县级牵头领导,以及十支突击队”的牵头主抓部门迅速行动、积极联动,紧扣“旅游环境专项整治”,加大景区、镇街和村寨环境整治力度,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气概进行攻城拔寨、啃“硬骨头”,取得了初步成效。县政协办、总工会积极承担“金海雪山”美食文化节筹办工作。县委宣传部和新闻传媒中心在贵定电视台、“活力贵定”微信平台开设“食全食美”、“行进贵定”等专栏,运用新媒体媒介加强旅游宣传。公安局、交管局的干警在永祥书记的带领下,顶烈日、冒风雨,越是节假日越辛苦,有效维护景区秩序和平安旅游。财政局多方筹措资金,去年以来累计投入亿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发改局成功申报总投资额亿元的“金海雪山”基础设施建设、阳宝山停车场和基础设施建设等3个专项基金项目。投促局牵头积极做好旅游产业类项目招引和协调服务工作,去年来招引旅游项目7个,到位资金28亿元。住建局将班子成员直接安排驻在项目工地指导服务项目建设。城乡规划局主动到省住建厅对接风景区总规修编事宜,为下步景区旅游项目落地解决后顾之忧。市监局认真做好餐饮户和农家乐等级评定工作,配合做好经营摊点的规范整治工作。环保局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认真推进“河长制”,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交通运输局积极推进县乡公路建设,去年建成公里农村公路。小城镇建设管理局会同各镇街大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景区景点。供电局和移动公司、电信公司等运营商全力做好景区建设涉及到的电力、通讯设施拆除迁改和扩容增量。昌明开发区依托天福服务区打造柿花树、猛壤寨;盘江镇仅用10天时间完成“四季花谷”项目1000余亩土地征收工作,在“金海雪山”提质升级项目建设、“四季花谷”门前环境整治等工作中主动服务、扎实工作。云雾镇引资打造长寿寨,积极服务协调南部贡茶文化园,策划推进云雾湖环湖自行车骑行等茶旅融合、联动发展;沿山镇的马坝乡村旅游与“四季花谷”联动推进,依托沿山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大力开发刺梨干、橡子粉等农特旅游产品;宝山街道组建专班协调服务阳宝山项目征地拆迁和矛盾纠纷化解,创造条件打造东山苗寨、东山水乡等新旅游景点;金南街道依托甘溪森林公园打造荷花生态园城郊旅游点;德新镇依托“长衫龙”推进四寨新农村建设;新巴镇大土幸福新城的打造建设等。总的来看,全县各镇街、部门共同服务助推旅游发展的亮点纷呈,形成了同谋新招、各思奋进的良好态势,增强了我们发展全年全域旅游,打造旅游强县发展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二、正确分析形势,进一步提高加快旅游业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按照“贵州要把旅游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指示精神,“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作为“五大新兴产业”和“三块长板”之一,明确了建设山地公园省的新定位、确定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的新要求、探索“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新品牌、发出“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的新号令,全省、全州推动旅游发展的力度空前,各个县(市)大抓旅游、竞相争逐,掀起了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新一轮旅游发展大潮。
新一轮的发展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使我们看到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景无限;也迎来了新挑战,需要我们站在全省、全州的发展格局中审视自己,努力在推进旅游井喷式增长大框架下获得优于其它县(市)的竞争优势、发展后劲,始终在这场竞逐中走在前面,立于潮头。
首先,要充分认识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树立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我县发展旅游产业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交通区位好。就目前的交通条件,走公路铁路,贵定南下广州3个多小时,东到杭州8个小时,西进昆明、北往重庆都在6个小时以内。随着贵南铁路、都香高速和贵新线北移等交通动脉的兴建,立体交通条件将更加优化。这种人流物流“快进快出”的集散优势,可以转化为“快进慢出”、“快旅慢游”的旅游优势。二是资源禀赋优。去年8月在县委工作会议上我们从生态环境、纬度、海拔、气温、负氧离子含量、地磁辐射、生物多样性、土壤营养、温泉和民族民间健康养生文化等“十个方面”;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佛教文化、儒家文化、土司文化、三线军工文化等文化现象融合发展以及传统村落和山、水、林、田、路组合魅力独具等方面,阐述了我县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按照省内权威旅游专家的观点,贵定是黔中以贵阳为中心一小时范围内山、水、林、田、路资源组合最佳县,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三是发展基础好。根据国际通行的产业经济学标准,增加值占gdp5%即为支柱产业,超过8%就是重要支柱产业。我县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到了gdp比重的,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以“金海雪山”景区为龙头,以阳宝山、洛北河、四季花谷、天福茶旅综合服务区、云雾茶山为连线,柿花树、长寿寨、东山苗寨等乡村旅游景点为补充的大旅游格局,为下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发展后劲足。去年以来的工作实践和“稻梦空间”、“四季花谷”等新景区景点的运营打造,充分诠释了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强劲动力。随着“金海雪山”景区提质升级改造、阳宝山佛教旅游度假区等项目陆续建成,“四季花谷”二期创客小镇、匠人学校等项目,天福茶旅二期、甘溪温泉服务区以及云雾湖环湖自行车骑行等项目实施,我县与周边县市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优势将显著增强。当前,我国已步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消费。旅游经济是共享红利、开放红利,“一个旅游点致富一个村、一个旅游区繁荣一个县”。风正好扬帆,贵定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正当其时。
乡镇全域旅游调研报告篇十五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切实推进我镇旅游开发工作,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20xx年旅游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x和县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绿色产业,为创建旅游强县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以打造边贸集镇,发展旅游产品为目标,围绕十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使旅游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增长点。
一是农业围绕旅游调结构。按照稳步发展魔芋,狠抓药材生产,全力抓好畜牧的产业布局和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巩固明星、华兴村魔芋示范村建设,扩大中药材种植,全面抓好畜牧养殖,走一村一品的产业生产发展道路,形成产、收、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全镇人均达到1亩药、人均3头畜和50只家禽,发展沼气池建设200户,加快扶贫开发和生态移民开发的力度,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吸收外地客商来大道投资旅游,以集镇周边发展旅游农家乐5户。
二是工业围绕旅游出产品,突出旅游商品开发。我镇矿业资源丰富,煤炭、花岗岩、石英石有待于开采,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发展名牌产品,增加市场占有份额,是壮大镇域经济,拉动旅游发展必由之路。全面推进盐挂面的加工、特色布鞋、鞋垫的制作;积极扶持壮大瓦岗梁茶厂;壮大双喜村中药材加工厂;鼓励个体工商业的发展,全力支持企业的发展,招商引资、引蝶为凤,从而把全镇资源得以开发利用,工业经济的突破发展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三是服务业围绕旅游搞服务。我镇位于岚皋县西北部,方圆23平方公里,全镇7个行政村,总人口6千余人,现有大小旅馆5处,个体工商户150户,逐步壮大现有规模,改进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现有卫生设施公共绿地、休闲场所,发展一定数量有地方特色的巴山农家乐,控握特色风味小吃及菜肴,为旅行人员,来有住所,住有所居、吃喝满意,让游人留恋忘返。
四是交通围绕旅游上档次。我镇公路四通八达,村主干线都全面硬化,里程达42公里,但是公路等级比较低,现在只有继续加大公路的改造力度,才能推动我镇旅游产业的兴起。
五是集镇建设围绕旅游树形象。我镇将以繁荣小城镇建设为目的,逐步把大道河镇建设成为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商品集散交流中心为一体的具有市场带动作用的小城镇,在城镇环境建设中,把生态放在第一位,综治建设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居住去绿地。在治理城镇污染问题,改造排污系统,化粪池、消毒池、公共场所的处理,废气的治理。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扶持,鼓励镇下的群众搬迁到集镇创业、经商、拉大集镇建设骨架,打造以巴山民居建筑风格改民居工程,充分依托库区的庭院经济,仅仅依靠瀛湖风光得天独厚的汉水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六是林业围绕旅游出景点。以集镇周边,道路两旁的绿化建设、特色果园建设为重点,,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规范建园1000亩,科学管理、精心包装、使特色柑桔这一产品走出大道,成为旅游新的亮点。
七是文化围绕旅游出特色。
汉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和楚汉文化、巴蜀文化的重要传播地,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汉水文化,有待连续挖掘、整理、保护、传承。
乡镇全域旅游调研报告篇十六
同志们:
这次全县旅游发展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省、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总结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效,分析面临的形势,谋划“xx”时期旅游产业发展,安排部署xx年度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切实加快中国旅游强县和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大县建设步伐,全力推动我县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随后,高书记还要讲重要意见,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寻找差距,坚定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我县以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和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大县为目标,加快泾川旅游经济区建设,全力推进旅游产业集中突破,全县旅游产业得到长足进步。
一是旅游业地位不断提升。把旅游业作为全县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之一,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以王母宫为龙头的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步伐,整合县内资源,完善配套功能,挖掘文化内涵,强化宣传推介,全力打造泾川旅游品牌,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xx年来,县委、县政府持续将旅游产业开发作为年度“六个集中突破”中的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不断优化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实施重点项目,全县旅游产业一年一大步,三年实现了新进步和新提升。最近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确立了旅游产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地位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旅游业在全县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二是旅游体系初步形成。把旅游作为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修订完善了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及王母宫、大云寺、田家沟、南石窟寺等重点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以规划为龙头有序推进开发建设。以扩大景区容量、丰富景点内涵为重点,突出“西王母文化”,精心实施了王母宫景区和瑶池景区综合开发工程,形成了集朝觐、观赏、集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人文旅游景区;立足佛教文化遗产,实施了大云寺景区开发工程;彰显生态文化,实施田家沟生态风景区开发工程和官山林场休闲区建设,形成了以王母宫景区为中心,以大云寺、南石窟寺、田家沟等为依托的旅游景点体系。
二要抓投入,强化资金保障。积极打造新的投融资平台,多渠道、多层面地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充分利用好国家和省、市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衔接,争取有更多的旅游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的`大盘子,争取省、市旅游项目资金支持;对相关的资金和项目,适当向重点旅游景区倾斜,支持旅游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对旅游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从今年开始,设立2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随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重点支持旅游规划编制和旅游宣传推介工作;积极开展银企对接,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贷款规模,鼓励旅游产品开发公司、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外商资本特别是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开发旅游资源,兴建旅游项目,参股旅游企业,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要抓培训,强化人才保障。发展旅游业,关键靠人才。要大力实施“人才兴旅”战略,努力打造一支“懂业务、会经营、善管理、能创新”的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旅游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从事旅游工作的干部要加强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同行学,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提升宣传推介、项目建设、行业管理、工作落实等方面的能力;要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以会代训、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旅游管理人员、营销人员、服务人员、导游讲解人员、出租车司机和农家乐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多渠道培养一批旅游专业人才。同时,要千方百计引进一批旅游规划、策划、营销、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的紧缺人才。要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评定制度,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针对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不同岗位,加强导游、酒店管理人员、服务员等旅游一线人员的技能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同志们,旅游产业发展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以这次会议为新起点,进一步提高认识,抢抓机遇,鼓足干劲,狠抓落实,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全面加快中国旅游强县和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大县建设步伐,为推动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