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优质19篇)
生活中总有那么些不经意的瞬间,我们是否记得记录下来?总结需要客观真实,避免夸大或缩小事实的发生和影响。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经验并总结成果,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篇一
1、了解与这首诗相关的古诗词常识。
2、能大体把握诗意。
3、能熟练诵读这首诗,并且能流利背诵下来。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能作相应的拓展迁移。
1、能熟读成诵,大体把握诗意。
2、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作相应的拓展迁移。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的文化瑰宝中熠熠闪光。大家能背一背自己喜欢的诗歌吗?……看来大家都乐于学诗、背诗。这就好。大家熟读成诵的都是唐诗宋词元曲,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两千多年前的古诗,这首古诗非常经典,可谓千古绝唱,我们今天来做一回知音,听一听这首遥远的绝响。
师板书课题:《诗经·采薇》(节选)。
(二)自由诵读,读懂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师板书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根据老师范读划分节奏。3、学生自由读诗,老师指名学生朗读。
4、对照注释,学生自由读诗。
5、再次对照注释,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三)质疑、释疑。
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同学们,你们读了这几句诗之后,一定会有很多疑问,现在请你们提出来。
学生的疑问可能有:
5、往”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来”又是什么意思?6、从这一“来”一“往”中你读出了什么?生再次自由诵读,释疑。
(五)拓展。
“一切景语皆情语”。短短的几句诗,十六个字,可是有着丰富的的意蕴。大家能够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吗?为了帮助理解,我可以给大家补充一点资料。老师作一些简要补充。
了解了诗人的经历,我们再次读这首诗,你有新的感受和体验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六)总结学习方法。
大家掌握了这套学习方法,以后可以试着在学习中运用它。相信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与诗人取得了心灵的沟通。作为诗人的知音,让我们一齐背诵这首诗,去感怀那时的景,那时的人,那时的情吧!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篇二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篇三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芽已破土钻。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已经过大半。
没有家也没有室,只因玁狁来侵犯。不能安坐与定居,只因玁狁常为患。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多柔嫩。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忧思多深沉。
忧心如火猛烈烧,又如饥渴实难忍。驻守营地不固定,没人回乡通音问。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说回家啊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
王室公事无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静。忧思在心真痛苦,我今远行难归省。
那是什么花盛开?棠棣烂熳一丛丛。高大马车又谁乘?那是将帅所专用。
驾御兵车已起行,四马壮硕气势雄。不敢安居战事频,一月三次捷报送。
驾起四马驱车行,四马强壮神奕奕。将帅乘车作指挥,士卒靠车作掩蔽。
四马步子多整齐,弓饰象牙箙鱼皮。每天岂能不警戒?玁狁侵扰势紧急。
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篇四
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对话、文本研习,结合自己成长经历、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2、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能独立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独立研习文本并就艺术手法进行鉴赏。
1、本板块的学习重点是文本研习。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研习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一中心设计。
2、本板块的对话研习的话题是家园之思,所以,围绕家园之思设计活动情境,是引导展开对话、进行文本研习的关键。
3、本篇为古典诗歌,反复阅读以以至背诵是研习文本、展开对话的前提。
1、背景知识。(该项内容可让学生自己完成,教者根据情况作必要的补充。)。
《诗经》和“《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结,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三百)。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雅”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大多是时代较早,以歌颂为主的诗,共31篇;时代较晚的民歌以及一般贵族的雅乐称“小雅”,共74篇。
“风”、“雅”、“颂”和《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合起来,被称为“《诗经》六义”。
2、阅读和背诵。
(1)提示字的读音和语气助词的使用,以便在阅读体会文义时就排除虚词的干扰。
(2)提示比较各段的异同,以体会反复咏唱的效果,并为文本研习,展开对话做准备。
3、对话和文本研习。
(1)话题和情境设计。
(a)你是如何理解乡愁的?
(b)乡愁的具体内涵有那些?
(c)乡愁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可能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教者不能随便下结论。但对上述问题,教者应把握一个基本要点:
(a)乡愁即家园之思。
(b)对亲人、对故土的思念。
(c)漂泊、远游、战争。
(2)文本研习的主要方向。
(a)仔细阅读2、3两章,比较忧心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如何表现出乡愁的?
(b)诗歌从“采薇”写起,这跟乡愁有怎样的联系?
(c)前三章第二句的变化与表现诗歌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联系?
(d)4、5两章是如何表现诗歌的主题的?
(e)你以为结尾一章前四句写得好吗?说说理由。
以上问题设计不可一律,但在引导文本研习、展开对话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展开对话,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文本的表现手法的运用进行文本研习。
以上问题的要点包括:(参考)。
(a)从时空上表现乡愁之浓,从“亲人”与“我”两个方面渲染乡愁。
(b)《诗经》里常用的起兴手法,而薇菜又是乡间常见的事物,自然能唤起乡愁。
(c)这种变化不仅是避免重复,更是用“薇菜”的生长暗示乡愁的渐浓、渐深。
(d)4、5两章转写战事之频、战事之烈,这是乡愁的根本原因。
(e)(见仁见智)以哀情写乐景,情景交融。
想象之笔,虚实结合,表达物是人非之叹。
4、拓展延伸:
你读过那些写乡愁的诗句,介绍给同学们听听,并说说你的理解。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篇五
这首诗的第一部分从“采薇采薇”到“忧心孔疚,我行不来”重复三章,每章都以“采薇采薇”开头,这是《诗经》中常用的表达手法,即用重章叠句的方式来反复表达同一个主题,在这首诗中即是兵士的行役之苦。
开头便以比兴的手法借物起兴。所谓比兴,也即朱熹所说的“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在这首诗中就是先言“采薇”这件事情,然后引出“采薇”之人的悲苦生活,也即“采薇”接下来的“靡室靡家,猃狁之故”。猃狁是当时一个经常作乱的少数民族,根据历史记载,应该是周宣王时期北部的允姓戎狄,由于这个部落经常骚乱当时的周朝边疆,所以常年需要屯兵对抗,这首诗反映的就是驻守边疆的兵士的凄苦心情。三章虽然字词经常有变换,但基本意思是贯穿的,就是边疆将士思念家乡却难以回家的愤懑和焦虑的感情。诗中反复言及“猃狁之故”,可见当时的兵士对于戎狄的叛乱是多么痛恨,正因为叛乱的发生使得他们有家不能回,甚至音信都没办法传达到家中的亲人手上,怀着这忧郁的心情无处抒发,只能是积忧成疾,“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了。在古代边疆,生活环境非常艰苦,兵士的生活也十分的单调无聊,第一部分用重章叠句的表达,写季节从春至秋,薇菜从嫩而老,兵士却始终难以回家,充分体现了战争带来的灾难和兵士的凄惨境遇。
二、第二部分:为国赴难的`当仁不让。
《小雅》是《诗经》中的正面诗词,正如《诗大序》中所说“雅者,正也”,所以《采薇》除了兵士的思乡之情外,还表达了面对民族危机时,周朝兵士维护国家安全的大义,体现的是普通将士的责任感。这便是这首诗第二部分所表达的主题。
开头又以比兴的手法,用“彼尔维何,维常之华”来引出严阵以待的“君子之车”,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当时正在行军,而从“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中又可以看出兵士对当朝政权的赞美和必胜的信心。“君子”是对当时将帅的尊称,“戎车”即大车,“四牡”是四匹马连在一起的大的战车,这些人物和装备的描写非常细致,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的队伍雄风,也从侧面反映了兵士的自豪和威容,暗示了必胜的信心和结局。此章最后一句“岂不日戒?猃狁孔棘”记载了当时的战争状况,即没有一天可以放松警惕,猃狁戎族,经常来犯,这也是士兵忧心忡忡的原因所在。但是虽然战争造成了兵士的常年戍守的状态,他们依然无怨无悔,坚守岗位,为的就是把猃狁之族赶出中原大地,保卫祖国的和平与安康。诗中所体现的当仁不让的责任感和兵士强烈的爱国精神,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三、对人生经历的深沉感慨与悲叹。
诗的最后一部分又回到了抒情,只是不同于第一部分白描式的叙述,这一部分深刻表达了常年戍守边疆的悲苦,借用景物的冬春变化,含蓄地表达了人生亦如四季变化无常的深刻主题。当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杨柳依依,送我的人也温柔而缱绻;如今大雪纷飞的冬天,又还有谁在等我。人生无常,就如这冬春季节的变换,兵士的心理是非常无奈的,也透露了其对未知的未来生活的惆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认为是《诗经》中最有意境的句子,如果单独读这一句时,读者可能并不会想到写的是悲苦的边境生活,而放在整首诗中来看,正是这样含蓄柔婉的表达方式和刚烈的民族气节和粗犷的边境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在感慨边境将士的悲苦境遇之时,更添一种柔情,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认识是分不开的。中国文化从《诗经》开始就非常讲究“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歌意境,在表达一个固定的主题时,往往用细节描写来突出那样一种情怀。乍一看去,这四句写的是季节,写的是人生,而放在整个行役之歌的大背景下,更加突出了当时兵士的一种“侠骨柔情”,这种大环境中看似相反的表达手法往往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啊,兵士要驻守边疆,几乎没有抒发自己情怀的渠道,但他们心中依然满怀深情,依然会触景生悲。只不过这一种关于人生与境遇的伤悲,只能是“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了。
四、结语。
从对《采薇》全诗三个层面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第一部分采用比兴的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形式表达了边疆战士从春到秋,不知何时是归期的凄惨境遇;第二部分则表明了展示戍守边疆的决心和为国解忧的责任感;第三部分回到抒情,而且进一步细腻化,表达了刚烈的战士心中的“柔软”之处,更添诗文意境,也体现了兵士对人生经历的深沉感慨与悲叹。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篇六
《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一篇。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艰辛生活和思归情怀。下面是诗经采薇节选赏析,请参考!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诗歌以一个戍卒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艰苦、强烈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心绪;末章以痛定思痛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此诗运用重叠句式与比兴手法,集中体现《诗经》艺术特色。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诗句之一。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0。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0?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0?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首诗主题是严肃。猃狁凶悍,周朝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身份描述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戍役,守卫中国,军旅严肃威武,生活紧张艰辛。作者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仇恨来表现。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强烈对比来表现。全诗再衬以动人自然景物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军士们“日戒”生活,心里却是思归情愫,这里写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思想,忧伤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人们纯真朴实,合情合理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真实性,赋予这首诗强盛生命力和感染力。
第一部分三章采用重章叠句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凄苦心情。这三章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诗歌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一幅凄凉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日期……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芽尖;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叶片肥嫩;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叶茎将老而粗硬。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其实在诗里,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瞬息变化,自然生物生死消长,都看作是生命见证,人生比照。因此,兴是自然予人最朴素也最直接感悟,其中有着体认生命深刻之义。于是在“采薇”这样一个凝固在戍卒记忆里姿势里,看到不只是四季轮回,光阴流逝,还看到思念成长,看到生命走向苍老痕迹。
前三章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个人情和为国赴难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思想感情。这样豪迈和悲凉交织构成全诗情感基调,只是思归个人情愫和战斗责任感,在不同章节有不同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紧张生活。写出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威武军容、高昂士气和频繁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在战车掩护和将帅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猃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既反映当时边关形势,又再次说明久戍难归原因。而这两章色调如此华美,那密密层层棠棣之花,雄俊高大战马,威风凛将军,华贵弓箭,齐整战车,这里洋溢着一种报效国家,不惜血酒疆场豪放情怀。而在残酷战争之中无法把握自己命运悲哀,以及对遥远故乡浓得化不开思念,这些阴暗色调就在这里被冲淡。因为当自己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时候,正因为身后有如此承载着自己温暖思念美丽家园。
从手法上说,这首诗特点还在于选择一个最佳角度,即“在路上”,这是一条世界上最远最长路,它如此之长,长得足以承载一场战争,长得足以装满一个人年年岁岁思念,长得足以盛满一个人生命中苦乐悲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让那一股缠绵、深邃、飘忽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句子。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寓言。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是《木兰辞》里亲人欢迎盛况,还是《十五从军征》里荒草萋萋情景?别离时春光,回归时大雪,季节在变换,时光在流逝,我们离去,我们归来,而在来来去去里,失去什么又得到什么呢?没有答案,只有漫天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相思和焦虑烧灼又饥又渴征人孤独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未来。
这一首诗与《诗经》中其它篇章如《邶风·击鼓》《豳风·东山》《秦风·无衣》对读,可以读出更完整故事,更真切生命感受。如果可以想象,这个戍卒是那位吟出“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士兵,也是那唱着昂扬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行”士兵,同时还是那位在蒙蒙细雨里唱着归乡“我徂东山,滔滔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士兵。那么,《小雅·采薇》故事就更丰富,事实上,这一首诗里确有着太丰富色彩,太深沉情怀。相思之情与报国之志,豪放与苍凉如此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奏响是真实生命乐章。在后来如陈陶《陇西行》,如范仲淹《渔家傲》等作品里,也能依稀地听到这首诗在时间和生命河流里所激起辽远而空旷回音。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篇七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朝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戍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其实在诗里,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生物的生死消长,都看作是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因此,兴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最直接的感悟,其中有着体认生命的深刻之义。于是在“采薇”这样一个凝固在戍卒记忆里的姿势里,看到的不只是四季的轮回,光阴的流逝,还看到思念的成长,看到生命走向苍老的痕迹。
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豪迈和悲凉的交织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愫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猃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而这两章的色调如此的华美,那密密层层的棠棣之花,雄俊高大的战马,威风凛凛的将军,华贵的弓箭,齐整的战车,这里洋溢着一种报效国家,不惜血酒疆场的豪放情怀。而在残酷战争之中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悲哀,以及对遥远的故乡的浓得化不开的思念,这些阴暗的色调就在这里被冲淡了。因为当自己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时候,正因为身后有如此承载着自己的温暖思念的美丽的家园。
从手法上说,这首诗的特点还在于选择了一个最佳角度,即“在路上”,这是一条世界上最远最长的路,它如此之长,长得足以承载一场战争,长得足以装满一个人年年岁岁的思念,长得足以盛满一个人生命中的苦乐悲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是《木兰辞》里亲人欢迎的盛况,还是《十五从军征》里荒草萋萋的情景?别离时的春光,回归时的大雪,季节在变换,时光在流逝,我们离去,我们归来,而在来来去去里,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没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又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来。
这一首诗与《诗经》中的其它篇章如《邶风·击鼓》《豳风·东山》《秦风·无衣》对读,可以读出更完整的故事,更真切的生命感受。如果可以想象,这个戍卒是那位吟出“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士兵,也是那唱着昂扬的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行”的士兵,同时还是那位在蒙蒙的细雨里唱着归乡的“我徂东山,滔滔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的士兵。那么,《小雅·采薇》的故事就更丰富了,事实上,这一首诗里的确有着太丰富的色彩,太深沉的情怀。相思之情与报国之志,豪放与苍凉如此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奏响的是真实的生命乐章。在后来的如陈陶《陇西行》,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等作品里,也能依稀地听到这首诗在时间和生命的河流里所激起的辽远而空旷的回音。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篇八
1).学生掌握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诗中流露的保家卫国的自豪感,戍卒急欲回家和继续在外抗敌的矛盾心。
2).学生能指出起兴手法的运用,能说出重章叠唱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本篇为古典诗歌,反复阅读,熟读成诵。
2).听《采薇》的吟诵音频,掌握重章叠唱所营造的音乐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诗中,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把握戍卒王朝强盛的自豪感,对不平等的愤怒,急欲回家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保家卫国的强烈挣扎的矛盾心。
2)理解古今戍边战士思家之苦、闺中女子思夫的共同情感。
3)学生能对和平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赋比兴、重章叠唱的艺术手法。
2.教学难点。
1)把握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把握戍卒王朝强盛的自豪感,对不平等的愤怒,急欲回家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保家卫国的强烈挣扎的矛盾心。
2)理解古今戍边战士思家之苦、闺中女子思夫的共同情感。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预习:
1听《采薇》吟诵音频,并大致能唱,感受其中戍卒的情感变化。
2.思考:我们学过哪些表达类似情感的诗词,这些诗词都有什么共同点?
3.自主选择其他《诗经》篇目,对其简要赏析。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已经预习了《采薇》,你喜欢《采薇》吗?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明确:凄苦的思乡之情。
《采薇》是一位久戍思归的戍卒在回乡途中吟唱的血泪之歌,是一幅凄凉的物是人非的图画。我想,每个同学读完此诗,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今天,让我们一起读这首诗,再次走进戍卒的内心,感受那份凄苦与凄凉。
二、1——3章,把握重章叠句,感受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赋: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比兴: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2.1~3章的兴咏唱的是什么?“采薇”做什么?为什么要采薇?
采薇,采集野生薇菜,戍防战士所为,粮草不够,为了生计,辛苦坦然去做,不勉强,也不做作。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面带饥色的戍卒一边在荒野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
3.1~3章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这种艺术手法叫什么?具体赏析。
特点: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这三章虽然采用重复的形式来表达同一种情绪,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变化,便更深刻的表现了士卒的内心之苦。痛苦的感情层层递进。
从“作”到“柔”到“刚”暗示了什么?
第1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
第2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
第3章: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老而粗硬。
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这些意蕴都是通过薇菜的变化表达出来的。
时间流逝,不得归家。
4.每章具体描写思归之情的是哪几句?
第1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到了年底还回不了家,并抱怨:“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猃狁害得他有家难归。
第2章: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他因思乡而心头烦闷,好像火烧一样,而且感到饥渴难耐,还想到:“我驻守的地方不确定,连捎个家信也不可能”。
第3章:眼看已经到了十月,回家还是没有指望,戍卒不禁发出痛苦的呻吟:“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士卒极其痛苦,可又有谁能宽解呢?显然随着戍边时间的延长,乡愁也日益深重。
这种反复吟咏,渐次深入的方式让读者一步步走入戍卒的心灵深处,体会他们与日俱增的思乡之苦。
5.播放《采薇》前三章吟诵,归纳重章叠唱的艺术作用以及1~3章所表现的士卒的思想情感。
艺术作用: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感染力;使得思乡之情更深沉,更加突出主题。
思想情感: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二、第二部分:4——5章。把握保家卫国的自豪感,戍卒急欲回家和继续在外抗敌的矛盾心态,及歌唱中流露的士卒对不平等的怨恨之情。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马匹高大、武器装备精良。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频繁的战斗。具体描述的是戍边战事频繁。
诗人描述军容威武、士气高昂、战斗频繁,从中能看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王朝强盛的自豪感。
“岂敢定居,一日三捷。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急欲回家和继续抗敌的矛盾挣扎。
没有写思归情愫,但苦涩的情味始终萦绕在诗人的歌声中。
对比。君子与戍卒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不平等的怨恨之情。
三、6章,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齐读最后一章,感受其中主人公的心情。
补充资料一:
【资料一】: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刘义庆《世说新语》)。
谢公,指谢安。遏,谢玄的字。毛诗,由毛亨、毛苌父子所作的《诗》传。
【资料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人体物之妙,侔于造化。然皆出于离人孽子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王国维《文学小言》)。
侔,相等。
【资料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
1.对王夫之的论断,有人表示怀疑,认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根本没有“乐”可言,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然后说说你同意哪种观点,如果是同意写“乐”的,说出“乐”在何处,如果是同意写“哀”的,也要说出“哀”在何处,如果有不同于这两种看法的,也可以谈谈。
2.谈谈对“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理解。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戍卒归途中的艰辛。路途总是那么遥远,似乎总也走不到尽头,他忍着饥渴,挣扎着往前走。在这艰难的归途上,戍卒回忆起离开故乡的种种经历,默默地忍受着内心的苦楚。体会着自己的孤独,最终他痛苦地吟唱:“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补充资料二:
《渡汉江》(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结束语: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这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慢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白雪皑皑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2.收集三首征人思乡、闺妇思夫诗,并作300字左右的小评。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篇九
《诗经·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诗经》两篇文章中的一个。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实践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二、学情分析。
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初中学习古文的基础,以及在必修一中学习了“沁园春”,“雨巷”,“再别康桥”三首诗歌,初步的具有了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
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探究学习,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3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五、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主旨,提高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篇十
《小雅·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六章,每章八句。是一首戎卒返乡诗。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诗经。采薇《节选》字意解析,我们来看看。
《诗经》中的诗词。《采薇》是一首写一位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这四句,是诗中情景交融的.名句。“依依”,“霏霏”这两组叠词,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雪的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肯体、生动,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征人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百科回答者:婧苑噬魂曲|二级|二零一零—五—四一八:三二。
原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西宝扩写:
我舍不得离开我的故乡,我舍不得离开我的父老乡亲,我舍不得离开我的亲人啊!可是今天,我必须离开他们,因为国家需要我,战场的前线需要我,我为了国家,为了家园,我决定远征。时间到了,我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大家,村前的杨柳的枝条轻轻舞动,仿佛在对我说:“好孩子,去吧,去保卫祖国吧!我和乡亲们等着你!祝你好运!”我跟着同行的好友去了遥远的战场。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篇十一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赏析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搜集《诗经》、《采薇》、杜甫、四季之雨古诗的相关资料。
【学习课时】。
一课时。
【活动流程】。
第一板块:走近诗歌,激发探究诗歌的兴趣。
1、谈话: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我国的古典诗词更是历代先人们智慧的结晶,直到今天这些作品仍然影响着我们的语言表达。
当我们望着高挂下来的瀑布时,会情不自禁吟诵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当我们欣赏美如画卷的西湖时,会想起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当我们回忆起浓浓的母爱时,就会自然地想起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可以说,没有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就没有当代汉语的多姿多彩。
3、揭题: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赏析诗歌,在诗歌的海洋里,畅游拾贝!揭题:诗海拾贝。
第二板块:学习材料《诗经采薇》,初探诗歌门路。
1、解读诗题。
小结:古时闹饥荒,粮食匮乏就才薇充饥,因为有了采薇充饥这个生活题材,才有《采薇》这首诗,所以说,生活是诗歌的来源。
大家再观察题目,中间有个什么号?间隔号表明什么?说说对《诗经》的了解。(相机出示诗经简介)。
2、把握节奏。
刚才我们解读了诗题(板书:解读诗题),下面我们要打开课文第100页,认真读这首诗,要求大家读正确,读流利。(生自由读)。
这是几言古体诗啊?哪位同学能大声地读出来?(指多名读)。
谁还能读一读?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还有一定节奏。
要读得好应该读得满一点,叠词读得长一点。听老师来读一读。
这就是诗的节奏,自己试着读出节奏。(生自己读)。
谁来读一读?读出了节奏。
相信大家都已经掌握了这首诗的节奏,大家一齐来读读。
3、领会诗意。
读准了字音,把握了节奏,(板书:把握节奏)该来谈谈对诗意的领会(板书:领会诗意)。
要理解这首诗有哪些好办法呢?
请同学们看诗句下面的注释,一条一条地看,一句一句地读。看是不是跟课本上的。学习伙伴一样聪明,会读懂两千多年前的诗。(生自学师巡视。)。
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你读懂了哪句?谁读懂了后两句?
为什么我来的时候杨柳依依,而回来时却雨雪霏霏?我们先了解诗的.背景。(课件出示介绍背景资料。)。
4、感悟诗情。
行军的战士,心里会想些什么?(板书:感悟诗情)。
是啊,归家心切,路途艰辛,不可言语啊!所以,诗句接下来说:(出示后四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哪个字让你心头一颤?这两句是说:(出示意思)没人知道我们回忆战友、生我养我的亲人,这才是悲哀,一起读全诗!
小结:读到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肯定会出现战士那孤独的背影。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诗经中最佳诗句之一。原诗很长,我们今天学的只是节选,有兴趣的可以去找出来读一读。
5、总结学习方法。
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从哪四个步骤来欣赏这首诗的?诗懂诗题、把握节奏、领会诗意、感悟诗情。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篇十二
《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全诗六章,每章八句。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下面是关于诗经采薇赏析,请参考!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赏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
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篇十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翻译。
回想当初我走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飘扬;。
如今在我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扬。
这道路泥泞难以行走,又渴又饥疲劳又辛苦。
满心伤感满腔悲痛。可是我的哀痛谁能体会。
赏析。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全诗分6章,前3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4、5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篇十四
2、本诗深刻的思想内容。
疏通诗句,体会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我们来学习《小雅·采薇》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二、整体感知。
一吟品其物。
1、下列的字你知其音知其意吗?
莫止不遑启居。
靡盬烈烈归聘。
孔疚彼路骙骙。
象弭所腓雨雪。
2、请复述这首诗写了怎样一个故事?
要求:1、按时间前后顺序;
2、100字以内。
二吟品其情。
1、这首诗中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
2、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提示:尽可能用文中词语概括。
三吟品其法。
1、前三章采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手法有什么特点。
2、诗的最后一章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谈谈它在整首诗里所起的作用。
补充:古人对最后一章的评价: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清王夫之。
四、由此及彼。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问题:两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五、课堂小结。
其实,人类有一种很普遍的矛盾心理:大丈夫有仗剑远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又有低头思乡胸怀亲人的回归意识这里的戍边战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人类共有的,也是无法回避的真实矛盾心理所以,诗中表现的这种情感矛盾,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六、课外作业。
1、必做题:
阅读《语文读本》第十课《国殇》,体会诗中所歌颂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
2、选做题:
(1)将你的困惑写出来,然后查找资料,试着去解决。
(2)把你的收获也写出来,利用课外的资料验证、巩固。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篇十五
《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薇:野豌豆苗,可食。
作:生,指初生。止,语末助词。
曰:言、说。一说为语首助词,无实意。
莫:即今“暮”字。
靡室靡家:无有家室生活。意指男旷女怨。
猃(xian,上声)狁(yun,上声):即北狄,匈奴。
不遑:不暇。启:跪、危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故有危坐、安坐的分别。无论危坐和安坐都是两膝着席,危坐(跪)时腰部伸直,臀部同足离开;安坐时则将臀部贴在足跟上。
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烈烈:犹炽烈。
载饥载渴:则饥则渴;即又饥又渴。
戍:防守。定,止。
聘:问,谓问候。
刚:坚硬。
阳:十月为阳。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靡(gu,上声),王引之释为无止息。
启处:犹言启居。
孔:甚,很。疚,病,苦痛。
常:常棣,既扶移,植物名。
路:假作“辂”,大车。斯何,犹言维何。
君子:指将帅。
戎车:兵车。
牡:雄马。业业,壮大貌。
定居:犹言安居。
捷:接。谓接战、交战。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此句意谓,一月多次行军。
騤(kui,阳平):雄强,威武。
腓(fei,阳平):庇,掩护。
翼翼:安闲貌。谓马训练有素。
弭(mi,上声):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鱼服,鱼皮制的箭袋。
日戒:日日警惕戒备。
棘:急。孔棘,很紧急。
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貌。
迟迟:迟缓。
【赏析一】:
《采薇》描述久戍在外的士卒在回家的途中的情景。诗人一开始就交待了回家的时节,正是岁暮,而从与玁狁作战的战场上归来,又是何等的有幸。自然会在战后的归途中回忆当时戍边作战的艰苦,忍饥挨饿,不遑启处,战事频繁,形势危急。抚今追昔,诗人借景写情,感时伤事,表现深沉的行役之思,而诗人善于以物写时令,以柳代春,以雪代冬,而且以薇菜的“作”、“柔”、“刚”交待时节的变化,叙述战时的生活,又隐寓戍边之久远。尤其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更增强了哀乐的情感表达,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末尾与首间照应,使通篇结构完整,严谨统一,又见出诗人构思的精巧。
【赏析二】:
战争的策划和发动是“肉食者”们的勾当,被迫卷入其中的个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犹如随风飘动的落叶,随波逐流的小、舢任命运之手随意摆弄,疲惫忧伤痛苦疾病衰老死亡全都身不由乙只有暗自嗟叹、仰天长啸的份儿。恐怕这是普通士兵们剩下的唯一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财产”。
凭了这点权利唱一曲忧伤的歌,总不至于得罪了大人君子们吧!无家无室的忧虑,居无定所的烦闷,频繁作战的辛劳和疲惫,思念故乡的痛苦,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对入侵之敌的仇恨,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触景生情的感伤,命运无常的恐惧,遥遥无期的等待,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冲击着敏感多思忧患焦虑的心灵。把它们吟唱出来,是一种自我遣怀,自我抚慰,犹如受伤的小动物,只有自己舔吮伤口,自己忍受痛苦,自己体验悲伤。
倘若受伤后连哀叫的欲望和本能都丧失了,那便彻底麻木了,物质化了。对于受惯了命运摆弄、痛苦煎熬、忧伤折磨的心灵来说,艰难坎坷辛劳疲惫枪林刀箭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形如搞札,心如死灰,完全丧失了作为一个活的生命个体的灵性和生气。
对忧伤和痛苦的敏感,不仅表明个体对自己生存处境的真切关注,也表明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意志。对忧伤和痛苦的表也不仅仅是一种无助的感叹和哀伤,而且也是表达不甘于忍受比伤和痛苦、不甘于向命运屈服的一种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诉我们的无我忧伤,我痛苦,我无助,但我不愿,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能够这样去想、去做的个体,实际上并不“小”。从他无能为力、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角度说,他是弱小的;从他不愿屈服于命运的摆布、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说,他却是了不起的。正因为这样,吟唱自己的内心忧伤和痛苦,就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比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经意地这样做,然而其内心深处的动机却昭然若揭。
整个人生就如一场战争。活着就会被迫卷入这场战争之中,就会有忧伤、痛苦、烦恼,恐惧、绝望。向往。追求、无助等等生存体验。表达这些体验的诗,本身就是动人的生存哲学。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篇十六
一、教学目标:。
2.结合注释,了解《采薇》大意。
3.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中的思乡之情、爱乡之意,初步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及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闻《诗经》。
1、播放古筝曲《阳光三叠》。
(二)、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因此,又称为“诗三百”。《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
(三)、诵读感知,初识《采薇》。
1、结合注释,自由诵读。
提示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2、教师范读诗句。
3、学生自由练读,个别读,齐读。
(四)、疏通诗句,走进《采薇》。
1、谈话:同学们,歌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它用语言在我们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传达着一种内在的情感,而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它能用凝练的语言去激发读者无限的想像力。《采薇》这首诗一共六章,我们课本节选的是第六章前四句。
2、播放第六章的文字和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归家之哀。
引语:冬雪霏霏,泥泞的道路上,战士终于踏上了归途满面风尘,又饥又渴。
播放图片,配画外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年我离开故乡,杨柳依依惜别。“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现在我踏上归途,只有漫天的飞雪。
指导朗读:这组镜头的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来读呢?学生个别读、齐读。
3、引语:古人常用诗句表达思乡之情,教师引诵,学生接读。(此环节也可让学生交流学过和自己积累的思乡诗)。
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写下此夜曲中闻折柳––。
杜甫在《春望》中写下烽火连三月––。
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下春风又绿江南岸––。
(五)、再品诗句,美哉《采薇》。
2、学生讨论交流。
3、预设:。
(1)借景抒情。
学生画出诗中写了哪些景色?
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学过的哪些诗里也写到了杨柳呢?(学生展开思考并个别发言。)。
同学们,为什么那么多送别诗中都会出现“杨柳”呢?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这其中的原因。
学生谈原因。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补充介绍“折柳”的文化内涵。
再读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师:在文学作品中,作者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又不愿直接表达的时候,就用一些景物、物品等表达,这些物品、景物就叫意象。
诗中一是春天的柳枝,二是寒冬的飞雪。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
小结: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采薇》一诗,在题材上可称为边塞诗的鼻祖,征人思乡,也成为了后代边塞诗的重要主题。
如今世隔千年,但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五、唱响课堂,和歌《采薇》。
六、拓展交流,倾心《诗经》。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诗经》内容分类的资料。
2.交流收集到的《诗经》中的名句。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篇十七
《诗经采薇》小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只节选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句话的意思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貌。
赏析: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
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不敢想象,现在的男女会创造出如此动人心魄的图画。婚姻如同时尚,几天过后就觉得不新鲜了。流行歌曲唱几天,换新的是很正常的。新的式样不新的,那么换上更新的吧。如果是这样还倒罢了,以心换心,没什么不对。夫妻忠诚,恋人坦荡。合则留,不合则去,本来是一种理想状态。
可怕的是人的感情沾染上铜臭。所爱的不是人而是背后的社会关系,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利益,金钱、地位等等。为了金钱和享受,人几乎会献出一切,包括肉体,它本身就是赚钱的资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时代已经终结。有时候我想,为什么我们时代出不了大作品,能永远影响后来者的作品,原因是这个时代的`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更,文化这个精神层次的东西也成了赚钱机器,其他的能逃脱吗。
“以哀景写乐”是指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一倍增其哀乐”。《采薇》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句运用了这种手法,但并不具有对应关系。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篇十八
《采薇》诗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这种情感主要是通过前3章重章迭词反复申义的方式和末章的特殊表现力来体现的。老师们撰写教案可参考下面的例子。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生掌握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诗中流露的保家卫国的自豪感,戍卒急欲回家和继续在外抗敌的矛盾心。
2).学生能指出起兴手法的运用,能说出重章叠唱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本篇为古典诗歌,反复阅读,熟读成诵。
2).听《采薇》的吟诵音频,掌握重章叠唱所营造的音乐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诗中,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把握戍卒王朝强盛的自豪感,对不平等的愤怒,急欲回家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保家卫国的强烈挣扎的矛盾心。
2)理解古今戍边战士思家之苦、闺中女子思夫的共同情感。
3)学生能对和平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赋比兴、重章叠唱的艺术手法。
2.教学难点。
1)把握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把握戍卒王朝强盛的自豪感,对不平等的愤怒,急欲回家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保家卫国的强烈挣扎的矛盾心。
2)理解古今戍边战士思家之苦、闺中女子思夫的共同情感。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预习:
1听《采薇》吟诵音频,并大致能唱,感受其中戍卒的情感变化。
2.思考:我们学过哪些表达类似情感的诗词,这些诗词都有什么共同点?
3.自主选择其他《诗经》篇目,对其简要赏析。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已经预习了《采薇》,你喜欢《采薇》吗?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明确:凄苦的思乡之情。
《采薇》是一位久戍思归的戍卒在回乡途中吟唱的血泪之歌,是一幅凄凉的物是人非的`图画。我想,每个同学读完此诗,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今天,让我们一起读这首诗,再次走进戍卒的内心,感受那份凄苦与凄凉。
二、1——3章,把握重章叠句,感受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赋: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比兴: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2.1~3章的兴咏唱的是什么?“采薇”做什么?为什么要采薇?
采薇,采集野生薇菜,戍防战士所为,粮草不够,为了生计,辛苦坦然去做,不勉强,也不做作。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面带饥色的戍卒一边在荒野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
3.1~3章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这种艺术手法叫什么?具体赏析。
特点: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这三章虽然采用重复的形式来表达同一种情绪,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变化,便更深刻的表现了士卒的内心之苦。痛苦的感情层层递进。
从“作”到“柔”到“刚”暗示了什么?
第1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
第2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
第3章: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老而粗硬。
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这些意蕴都是通过薇菜的变化表达出来的。
时间流逝,不得归家。
4.每章具体描写思归之情的是哪几句?
第1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到了年底还回不了家,并抱怨:“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猃狁害得他有家难归。
第2章: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他因思乡而心头烦闷,好像火烧一样,而且感到饥渴难耐,还想到:“我驻守的地方不确定,连捎个家信也不可能”。
第3章:眼看已经到了十月,回家还是没有指望,戍卒不禁发出痛苦的呻吟:“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士卒极其痛苦,可又有谁能宽解呢?显然随着戍边时间的延长,乡愁也日益深重。
这种反复吟咏,渐次深入的方式让读者一步步走入戍卒的心灵深处,体会他们与日俱增的思乡之苦。
5.播放《采薇》前三章吟诵,归纳重章叠唱的艺术作用以及1~3章所表现的士卒的思想情感。
艺术作用: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感染力;使得思乡之情更深沉,更加突出主题。
思想情感: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二、第二部分:4——5章。把握保家卫国的自豪感,戍卒急欲回家和继续在外抗敌的矛盾心态,及歌唱中流露的士卒对不平等的怨恨之情。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马匹高大、武器装备精良。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频繁的战斗。具体描述的是戍边战事频繁。
诗人描述军容威武、士气高昂、战斗频繁,从中能看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王朝强盛的自豪感。
“岂敢定居,一日三捷。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急欲回家和继续抗敌的矛盾挣扎。
没有写思归情愫,但苦涩的情味始终萦绕在诗人的歌声中。
对比。君子与戍卒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不平等的怨恨之情。
三、6章,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齐读最后一章,感受其中主人公的心情。
补充资料一:
【资料一】: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刘义庆《世说新语》)。
谢公,指谢安。遏,谢玄的字。毛诗,由毛亨、毛苌父子所作的《诗》传。
【资料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人体物之妙,侔于造化。然皆出于离人孽子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王国维《文学小言》)。
侔,相等。
【资料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
1.对王夫之的论断,有人表示怀疑,认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根本没有“乐”可言,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然后说说你同意哪种观点,如果是同意写“乐”的,说出“乐”在何处,如果是同意写“哀”的,也要说出“哀”在何处,如果有不同于这两种看法的,也可以谈谈。
2.谈谈对“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理解。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戍卒归途中的艰辛。路途总是那么遥远,似乎总也走不到尽头,他忍着饥渴,挣扎着往前走。在这艰难的归途上,戍卒回忆起离开故乡的种种经历,默默地忍受着内心的苦楚。体会着自己的孤独,最终他痛苦地吟唱:“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补充资料二:
《渡汉江》(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结束语: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这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慢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白雪皑皑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背诵《采薇》,尽可能会吟诵。
2.收集三首征人思乡、闺妇思夫诗,并作300字左右的小评。
板书设计:
重章叠唱音乐美、突出感情。
采薇赋、比、兴。
戍卒思归的凄苦心情。
教学后记:。
《采薇》上完后,结果应该是喜忧参半。我预设的是学生通过听吟诵音频和教师讲解把握戍卒的感情起伏。《采薇》这首诗共六章,诗词大意很简单,学生读几篇参照注释就能懂,但如果不深入体会戍卒的细腻情思,学生只能把握表层的皮毛,而不能深入戍卒内心把握那份凄苦。因此,我带着学生反复吟诵,把握重章叠唱与起兴的艺术手法,进而挖掘戍卒随着回环往复的吟唱所描述的时间流逝,而归途无望的绝望感,并且这种绝望感是层层递进,历久弥伤的。但第四第五章,戍卒的各种感情交织,最主要的是国家荣誉感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思归之切的挣扎和矛盾。诗的最后一张情景交融,道出戍卒的悲伤。
《诗经》里的战争、思妇诗歌应该是中国边塞诗最早的源头。学生在初中学过《君子于役》《渔家傲·秋思》《凉州词》《出塞》等边塞、思妇诗歌,因而我有意在最后做一个拓展,带着学生回忆总结这一类诗的主题,从戍边将士的妻子心理角度刻划——思妇思夫,从戍边将士心理角度刻划——征夫思归,并且将这类诗歌的常见意象做一个总结。
这节课整个流程进展比较顺利。但还是有很多不足,首先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课堂花在理清课文的时间比较多,且整个过程中磕磕盼盼,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不足。上课过程中,因为理清课文花了过多时间,导致把握戍卒感情的时间减少,因而把握戍卒的感情过程比较快,学生把握得不是很透。最后的拓展也因为时间原因,匆匆掠过,效果不是很好。另外,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很多时候,我比较着急,就自己说出了答案,而没有让学生自己归纳,学生没有形成深刻的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其实,学生是很有创造力的,只要老师引导得当,这种创造力是会被激发出来的。
总之,课堂是遗憾的艺术。今后我会在研究教法上多花时间和精力,争取让课堂遗憾更少,学生收获更大。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篇十九
《诗经·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诗经》两篇文章中的一个。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实践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二、学情分析。
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初中学习古文的基础,以及在必修一中学习了“沁园春”,“雨巷”,“再别康桥”三首诗歌,初步的具有了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
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探究学习,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3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五、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主旨,提高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