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定位读后感(实用17篇)
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社会不公和人性的复杂性。写读后感时,可以对书中的思想和主题进行探讨,提供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人生定位读后感篇一
特劳特的定位系列还算比较好读,观点很实用,但是没有更多的理论去支持,没有菲利普科特勒那么伟大,但是也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新了。我读完还是有感触的。
老美写书,还是很实在的。
比如,混职场,人际关系很重要,而且一定要经常在老板面前刷脸。这跟中国的厚黑学是一回事,但是从美国人口里说出来,怎么都觉得有点科学道理。
这本书可以说是反心灵鸡汤吧,是中国的厚黑学,厚黑学在之前备受推崇,成功一定要靠人脉、靠关系、靠人情。后来又流行,凡事靠自己,努力才能成功,不努力肯定是不能成功的。但是特劳特说了,成功要在外部寻求。只靠自己的成功概率是非常低的。
重要的不是你是什么人,而是你认识什么人。
一旦你被目标框死,你将看不到良机,从而与机会擦身而过,你就患上了隧道视觉症。
有目标好,但是不能被目标框死。我一定要记住这一点,我的目标是当作家,但是我也不能错失工作中的机会,我希望可以做到高管,甚至ceo。这样即使我做不成作家,也不至于鸡飞蛋打。
唐纳德有幸出生在富余的家庭,他利用了自己的好运,你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厄运。
是的,我可以利用自己的厄运,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定有其意义。
自我宣传,给自己起个代号或者定位。
你不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到达企业的高层,你必须依靠提拔。
把工作做好只是第一步,你必须找到一种方法让别人知道你能够把工作做得很好。你的工作技能没有你的政治技能重要。
做一个克隆人,找到一个保人,进入快车道名单,是一个政治家的三种重要属性。
如果你没有找到一种方法把自己展现给高级管理层的话,那你就没有好运可言了。
练习演讲。
奉承老板,但不要过于直白。
在一家大企业工作,引起他人注意就意味着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意外的变化才是人生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你总是在做你一直在做的事情,你就只能得到你惯常所得到的东西。
人生定位读后感篇二
年初,公司的郭先生——一位酷爱读书的人,号召部门同事荐书买书,发起了公司的第一个读书同好会"悦读会".大家荐买的书籍分为两类,一类讲股票的,一类讲营销的。非常切合我们的职业——证券营销。讲股票的大都看过,于是我想,换换口味也未尝不可,看本讲营销的。这便是我读《定位》一书的源头。
可以说,这是我认真看过的第一本写营销的书。翻开首页,宣传语写得挺吸引人,诸如"如果只看一本营销书,首选《定位》","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之类。我就冲着这几句颇有气势的宣传语,研读开来。
《定位》一书揭示了企业亦或产品能够取得成功的本质:赢得顾客的心智。即公司的产品要精准定位,卖点要进入消费者的心中,形成品牌。当顾客看到你的品牌时,能想到你的产品,联想到你的公司。
比如大家看到格力,就知道格力是做空调的,而且知道格力做空调是业界做得是最好的。相应的,如果我要买个空调,那我首先会考虑格力,因为它是空调第一个品牌,做空调做得最好。这便是产品定位进入消费者心智的很好例子。
书中还提出,产品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需要第一个进入消费者心中,占据第一的位置。人们总是能记住第一名的名字,后面的难免遗忘。有一个现象,在玲琅满目的品牌中,大多数人只记得前两个品牌。这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是相符的。我们知道王老吉与加多宝,可口可乐与百事,滴的与快的,这些都是行业中的老大与老二,至于后面的,基本没有他们什么事了。
我认为这种想象是基于我们的心理与习惯。我们倾向于接近自己熟悉的事物,排斥陌生的事物。当一个品牌进入内心,得到我们的认可后,我们相当守旧,很难再去改变。此时如果有其它品牌入侵,我们先天性地会与之前的认识作比较,并且,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比之前更好,我们偏向于购买原有品牌这种保护性策略。
定位思想虽然重在讲营销、广告与品牌树立,但并不止于此。推广开来,定位其实是公司战略的问题。品牌、广告、产品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表面的东西,而公司管理与运营、政策规章、员工的价值观才是内在核心。在当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只有那些定位清晰,从管理层、到员工、到产品设计、到广告策划、品牌运营有统一的认识,扭在一条绳上的公司和产品,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这便是本书给我营销方面的启发。而作为一个专业的投资人士,万物都会联想到股票。结合近期的"漂亮50"行情,使我感触颇深。
关注股票的朋友们都知道,最近中小创小盘股跌跌不休,而"漂亮50"股票却屡创新高,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如此,当我们回头来看,这些股票都是上市以来一直上涨的大牛股。看看"漂亮50"的名单:老板电器、格力电器、海天味业、贵州茅台、青岛啤酒、伊利股份……看到这些名字你联想到了什么?我想一定会是"最好的老板油烟机、最好的格力空调、天天炒菜的海天酱油、好喝且贵的茅台酒、常喝的老青岛以及摆满超市的伊利牛奶".
这些不正是《定位》提出的占领人们心智的品牌和产品么?
稍加推理,我们就能得到产品"定位"做得好,与股票长期走牛的关系。当一个公司产品"定位"精准,首先进入人们的心智,能获得最大的购买量,其它品牌无可替代,处于垄断地位,能够获取超额利润。一旦占领人们的内心,很难被超越,能够在竞争中长期处于不败之地。所以利润节节攀升,驱动股价长期走牛。
这些占领人们心智的品牌,我们常常称之为"行业龙头".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对此观点也有阐述。格雷厄姆认为,从投资的安全性来看,买股票应该限定在一类企业——即行业龙头;如果实在低估,可以扩大到二类企业-行业老二;而对于排在更后面公司,则不予考虑。这与《定位》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
前几天有位朋友问我,"漂亮50"涨这么高了,还追不追?我答:只要是行业龙头,决对第一品牌,估值只要不是太离谱,追又何妨?继续涨,则赚到;如果回调,最多时间拿长一点。从中长期来看,行业龙头还会涨,因为产品已经占领了人们的内心,很难改变;要超越第一,其实很难。
综合来看,《定位》确实是一本好书。做营销的读一读,可以找到营销的方法;炒股票的读一读,对选股逻辑也有启发。亦营销,亦投资,这便是我对本书的总结。
人生定位读后感篇三
《定位》是针对目前社会分工日益专业的市场背景和信息无限爆炸的传播环境,采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论述方式,详细说明了企业定位意义及其重要性,帮助企业在变化万千、竞争激烈的商场上以准确的定位取得制胜先机。
锥处囊中,脱颖而出。锥子的穿透力来自于锋锐的锥尖,现代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需要拥有一个准确而明晰的定位。一个准确的定位对于企业,正如锥尖对于处于囊中的铁锥一般,想要突出重围,赢得先机,必须首先沉下心来,认真打磨锋利自己的锥尖。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变化,但无论世情商道如何演变,剥离繁杂的外衣,剩下的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生存之道。老子著道德经,阐述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从企业生存的法则来理解道之所在,则可以说大道至简,简在定位,企业定位即为“一“,由此则可演化发展出企业生存发展所需的各种法则。
一个成功企业的生存发展必须遵循市场内在的自然规律。在企业发展之初,如何发现市场,如何从无到有,首要任务就是寻找企业定位。那么如何准确定位就成为所有问题的关键,其审视角度和解决路径到哪寻找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与“知彼”成为寻找企业定位的第一步。所谓“知己”,包含对企业自身发展方向的认知、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认知、企业产品服务与竞争对手的差异、企业资源的优势与劣势等;而所谓“知彼”则包含了企业所处市场的发展方向、企业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劣势、企业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与发展方向等等。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前期做足了功夫,企业的准确定位也就顺理成章,呼之欲出了。
企业一旦形成了明晰的定位,则有必要对内对外将其推广应用,对内需要让员工、合作伙伴了解企业发展方向、认同企业文化,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合力。对外,则需要将企业的定位以清晰明了的语言,别具特色的企业标识,让消费者对企业及产品产生高度的辨识度和认同感,围绕并忠诚于企业商品和服务,在消费者的大脑中树立起容易识别的焦点,盘踞稳固的心理位置。简言之,叫心理占位。在攻占客户心智这场游戏中,所传达的信息要简化,简约而不简单,简约就是力量。不要企图什么都要占有,贪多求全的结果只能会让信息沉没。因此在信息节点上实行减法将更为直接有效。
准确定位是企业发展的首要前提,但光有定位还不行,离开了到位,同样会镜中花水中月。寻求第一是到位的战略目标,成功企业通常是某一领域的专注者,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做到极致,做成领军者。在地产界,万科无疑是行业老大,纵观万科的发展历程,有两大特点:1)在众多地产企业,万科发展不是最快的,但却是最稳健的;2)专注于房地产,走专业化战略。在90年代,多元化成为当时新兴企业的普遍特征,很多企业为了赚钱盲目扩张。此时的万科已形成了四大支柱产业,涉足十多个行业。1993年,万科削减枝枝叶叶,锁定房地产,以城市居民住宅为主导产品,从此迈向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市场对谁都很公平,它青睐的不是完美主义者,更大意义上是偏执狂。在市场盛宴中,企图吞噬整块蛋糕不如抓住手中的那块更为牢靠。所以一旦确立了定位,全力以赴做到位,成为企业制胜的必然选择。可是,市场博弈是残酷的,谁能坚持到底谁才能笑到最后,这时候考验的就是企业的定力了。红旗轿车曾经是国产轿车的骄傲,甚至一度代表着中国工业的形象。从红旗的成长历程来看,“红旗”这一品牌应该是尊贵、权力的象征,属于高档轿车。而一汽的失误在于放弃了红旗多年来形成的高档车形象,进入中档车市场,模糊了定位和核心价值。在品牌延伸上,红旗适合单一产品,以高档母品牌带动中低档品牌的战术可以说是短视的,虽然短期获利却丧失了品牌价值,摆在红旗面前的将是进退、攻守两难的尴尬境地。
书中,定位是基于外在消费者的内在心理感知,如何让定位反作用于企业,这一关系循环没有论述。如图,我从心理学角度来阐述一下观点。
时间在流逝,空间在变幻,万事万物在变化中发展。定位不可能一劳永逸,在适当时机进行“再定位”是企业成功的保证。苹果电脑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曾经一度占领了家用计算机市场的半壁江山,但随着竞争对手的崛起和自身产品定位的失误,又一度沉沦。在创始人乔布斯的带领下,苹果电脑重新制定了企业定位和产品策略,以精美的工业设计、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作为主要产品特征,成功的占领了专业设计领域的市场份额,随后,又再接再厉,继续将苹果电脑定位向高端白领人群靠拢,配合其产品定位,推出了一系列充满企业特质的产品广告和理念,让其目标消费群体从专业的图像领域进一步向高端白领人群发展。在个人电脑领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之后,苹果电脑将自身的企业定位从“高端个人电脑生产商“向”高端个人电子产品生产商“转变,继续将自身的独有工业设计理念向其它个人电子产品市场纵深发展,推出了ipod,iphone等产品,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苹果电脑也成功的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和跨越式发展。
企业定位是一门深奥的学科,也是实用性非常强的商业技巧。企业的定位,从企业创立的第一时间起就为其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是一个有着准确定位的企业。企业的定位涉及到许多方面,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而摸清企业定位的实质与实施方法,将使我们对于企业的认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才能够更好的对企业产生全面的认知,并与之进行良好和卓有成效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使我对企业定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相信也会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极大的帮助。
人生定位读后感篇四
长期从事销售工作的我,其实并不善言辞,也不善交际,但客户大都是被我的诚实和专业折服。所以这样的关系大都止步于业务之上。而对于销售,最大的问题在于您如何获得客户的心智,即品牌所代表的心智资源。
这个理论是不是第一次听说呢,我也是。学过管理学的同学都知道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如果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是第一次生产力革命,德鲁克开创的管理学是第二次生产力革命,那杰克特劳特的定位学说就是第三次生产力革命。
艾里斯,杰克特劳特的《人生定位》是定位经典丛书之一,书中把人生比作赛马,有三种风险模式,分别是高中低等。
高风险赛马意味投注者完全依赖自己身上的某种东西。包括努力型,智商型,教育型,企业型。胜率分别是100:1,75:1,60:1,50:1。
中等风险赛马就是认为成功要部分依靠自己,部分借助外力。包括才华型,爱好型,地利型,宣传型。胜率分别是25:1,20:1,15:1,10:1。
低风险赛马就是把成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外界帮助上。包括产品型,创意型,他人型,伙伴型,配偶型,家族型。胜率分别为5:1,4:1,3:1,5:2,2:1,3:2。
今天我们讲讲努力型赛马,这也是风险最高的赛马。也是我一直骑着并深以为然的。
如果你的个人营销策略是完全依靠自身的才干和能力,对外部环境视而不见,那么你的坐骑就是你自己。
如果你落后,你会鞭打自己。换一种说法就是“努力工作”。“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企业家神话,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态度,根本没有必要。那种心态不够健康。
但是,不都说成功人士往往会努力工作吗?是的,她们确实如此。不过,这并不等于说努力工作的人往往就能获得成功。
说“如果一开始你没有成功,不妨再试一次。然后放弃,一个劲儿傻傻地在那里纠结是一点用都没有的。”
通用电气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尤其反对“只工作不玩耍”的做法。“列出20件让你工作90个小时的事情,其中有10件肯定毫无意义。”
在建筑中,少常常就是多,在工作中也是如此。
读到这里,您千万别误解,你不用努力工作了,而是要努力工作,骑上一匹骏马,你的人生将应有尽有。努力工作只是其中一个选项而已。
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你到底在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才更有效果。
人生定位读后感篇五
共计1610字,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
早已听说《定位》这本书的大名,但始终没有机会一睹其芳容。直到最近读完这本书,我才深深被大师的观念和论述所折服。
《定位》一书,远非“经典“、“好书“、“过瘾“这样的形容词所能形容,而更应该用“开创性“、“颠覆性“、“划时代性“这样的形容词形容。这绝非溢美之词,而是无数伟大的公司用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知与真理。
如果要给两位大师授课的内容加个标题,我希望这堂课的标题是《我们肯定能赢》。当然,还有3个副标题,分别是“找到你的对手“、“明确你的策略“、“改变你的思维“,而这也正是这本书要向世人传达的精髓。
都说商场如战争,若论两者的残酷程度,商业社会的激烈竞争程度一点也不弱于战场。但若论两者关于“对手“的理解,商场的理解则显著深刻于战场。
显然不是。以传统营销学的观点来看,你的对手就是你的竞争者们,你必须跟你的竞争者们大打质量战、价格战,唯有如此,你才能杀出一条血路,以极为激烈的惨胜赢得部分消费者的些许不可靠、不牢固、不稳定的芳心。
然而,《定位》则告诉我们,你的对手根本不是你的竞争者们,而是潜在消费者的心智,唯有进入消费者的心智,抢占消费者的心智高地,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赢得漂亮、赢得干脆、赢得兵不血刃!
因为在这个“选择的暴力“社会中,信息爆炸、知识爆炸已成为常态,而消费者的心智则极为有限,最多只能为每个品类留下七个品牌空间。
当无限膨胀的选择遇上极为有限的心智,无需赘言,决定权永远在于消费者有限的心智。
可以说,找到你的对手是商场取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唯有使出浑身解数进入消费者的心智,才能真正找到你的对手是谁,才能真正打赢与竞争者们的无数硬仗。
当找到你的对手后,你的方向和目标随即清晰,那就是如何想法设法进入消费者的心智。《定位》告诉我们商场中取得胜利有三条行之有效的策略。
第一条策略成为第一。这是进入消费者心智的捷径,也是最有效、最简单的策略,成为第一意味着你就是市场的领头羊、领先者、标杆者,自然在消费者心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心智。
第二条策略是寻找空位。当你的产品无法做到同领域内的第一时,你必须以一个跟随者的身份采取寻找空位的策略,其核心是找到领先者的薄弱环节,然后出奇制胜,提出崭新、独到的理念,然后一举攻入消费者的心智,占有一席之地。
应该说,这三条策略是基于产品的不同市场地位来决定的,唯有明确自身所处市场地位,才能明确商战应该采取的竞争策略。
商场如战场,商场更如人生。“定位“的理念不单单改变了营销行业,更成为一种高价值的思维模式,对公司、产品、组织、宗教、国家宣传及个人成长、职业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掌握“定位“这样强有力的生产工具,就真正理解了品牌的影响力,也真正理解了如何构建起坚不可摧的品牌护城河,让对手望而兴叹。
尤其在这个全民打造个人“ip“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拼命储存自己的影响力,当学会用“定位“这个武器思考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如何做到不可替代,那就真正懂了定位的内涵!
两位大师的这堂课结束了,学生们似乎懂了什么,心智、品牌、影响力、与众不同等字眼深深烙印在他们的心中。
将来的他们,无论身处真正的战场,还是商场、名利场、职业场,都会牢牢记住两位大师毕业前的这堂课,更不会忘记这堂课的标题——我们肯定能赢!
人生定位读后感篇六
读《定位》有感最近看了一部叫做《定位》的特劳特商战经典,作者是阿尔·里斯、杰克·特劳特,这两位美国籍的全球顶尖的营销战略家,也是“定位”理论的创始人。
全书22章、166节,从“定位”的概念讲起,分别讲述了“心智定位”、“领导者的定位”、“跟随者的定位”、“重新定义竞争对手”、“品牌延伸”,以及公司、国家、产品、服务、银行、天主教会、你自己和你的职业的定位,等等。书中讲到,在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现在的公司太多,产品太多,公司必须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建立一个“地位”,它不仅反映出公司的优势和劣势,也反映出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
书中有好多优秀的按列,其中的五个观点可以说独到精辟,在这里,摘录出来,结合我们商场及日照家居市场的情况,与大家共同分享、探讨一下:
观点一、“进入人们头脑最容易的办法是争做第一”;红星美凯龙的品牌优势是压倒性的,除此之外,日照地区的任何一家家居商场,都是地域性的,只有红星美凯龙是中国家居业第一品牌。尽管大品牌在小城市的认知度需要不断的沉淀、积累,尽管日照地区的家居商场仅市区就有七家十几处店铺,时不时有不少小联盟摇旗呐喊,尽管家居市场竞争是如此的惨烈,然而,我们红星美凯龙有强烈的使命感、有梦想的大愿景、有崇高的价值观,品牌价值不容小觑。观点二、“要想成为领导者,就必须第一个进入预期客户的头脑,然后按照维持这一地位的几个战略去做”。我们红星美凯龙是中国家居行业的领导者,然而有些时候,强龙难压地头蛇,在某个地区,某个时间段,我们的品牌认知度和市场占有率仍需进一步提高,从位置上说,我们不占优势,位置偏西是一个缺点,然而优点是只要来逛商场的,几乎都是有车一族的高档准客户,不像某些小商场,位置是好,可三六九等的人一迈脚就进去了,直接影响客户购物的档次。从价格上说,我们也不占优势,市场上的产品参差不齐,价格跌到你心跳,可是质量问题根本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围绕档次、品牌、环保和服务在中高档市场做文章,让日照的消费者明白一点,要红星美凯龙买家居才上档次,才够品味,才有面子!
观点。
三、
“对领导者有效的东西未必对跟随者有效”;我们的活动方案一次次被人模仿,然而再好的方案也要靠有效的落地才能取得伟大的业绩,我们有实力,更有强大的执行力,我们可以后勤前置一切为了经营,我们可以不分领导与员工发动全员营销,我们可以全城地毯式主要路段广告轰炸,这些都是竞争对手很难做到的。观点四、“给竞争对手重新定义”;我们给自己的定义是中国家居业第一品牌,在我们眼里,一切竞争对手,只能是同业态,我们在战略上藐视他们的同时,战术上也要重视他们,在营销中学习营销,在销售中提升销售。
观点五、“在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名字自身就有强大的威力”。“梦想创新”缔造中国家居第一品牌,红星美凯龙,之所以能在全国快速扩店,品牌效应至关重要,无论走到哪个城市,红星美凯龙总能吸引诸多家居厂商的目光,这样的大品牌同样也会赚取有档次、有身份、有品位的中高端消费者的目光。
书中提出了成功的六步曲,无论对一个人,一个公司集体,甚至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至关重要。
第一步,你拥有怎样的定位;人最难的是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定位,有了定位,才有目标,才有方向。
第二步,你想拥有怎样的定位;如果自己的定位不清,或者自己的定位不满意,就需要重新定位,重新制定完成这个定位的各项指标。一个人如果想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将会一事无成,让自己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而不是什么都干的通才。
第三步,谁是你必须超越的;要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自己的处境,更要从竞争对手的角度考虑自己的处境。就像橄榄球比赛,困难之处不是得分(确定定位),而是在你和球门线之间还站着11个人(实施定位)。其实,与竞争对手的搏斗也是大多数营销情况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第四步,你有足够的钱吗;成功定位的一大障碍,就是想实现不可能的目标,抢占人们的心智、建立定位、保住已建立的定位,都需要金钱支持。宝洁公司是非常可怕的竞争对手,因为它在押注一种新产品时,会在桌子上轻放2000万美元,然后环顾一下对手们说:“你们下注吧。”第五步,你能坚持到底吗;定位需要积累,利用的是广告的长期特性。需要年复一年的坚持,万宝路牛仔骑马走入夕阳的图案大家看了多少年?佳洁士长时间以来一直坚持防蛀的定位。企业几乎永远不应该改变他的基本定位战略,能改变的只是它为实施长期战略采取的战术和短期的行动。
第六步,你符合自己的定位吗。你的广告跟定位相符吗?例如:你的衣着会告诉人们你是个银行家、律师抑或艺术家吗?创意本身一文不值,只有为定位目标服务的创意才有意义。
最后,扯得远一些,如今在中华大地、九州之内,无论高楼大厦之间的大街小巷,还是高山流水之处的阡陌小道,处处洋溢着“中国梦”的气息。“中国梦,我的梦”、“我们奔梦在路上”、“中国梦里处处春”其实,“中国梦”也是习主席对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准确定位。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与外国人相比,有什么呢?科技、财富、综合国力?似乎提到这些词,人们都知道美国才是第一,我们拥有长城、故宫,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还有一脉相承的传统中国文化,这些是我们区别于外国的本质特征。如今,孔子学院在全球106个国家建立,而我们国内的人在忙什么呢?忙着想方设法、挖空心思的赚钱,不惜以污染环境、牺牲子孙后代的资源,我们在巨大的金钱诱惑下,变得异常贪婪和迷茫,我们得到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可精神上离经叛道,与传统文化背道而驰,也许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的心灵已无家可归,好多中国企业家信心饱满的跑到国外学管理,结果学到的都是一些外国人用很不流利的“之乎者也”诠释的中国文化,听了真让国人汗颜!“中国梦”,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一个政治口号,一个奋斗目标,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复兴,这很符合当下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定位!
两位老美大师写得《定位》,号称是“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书的最后,还有诸多企业家写得读后感,阿里巴巴的马云、加多宝的阳爱星、劲霸男装的洪忠信、燕京啤酒的李福成,相信我们的水平、能力、财富与这些人相比很多还有差距,既然那么多优秀的人都在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读呢?读书学习,是我们红星人的良好习惯,学习进步,提升自己,只有自己能力提升了,才能胜任更多的事情,才能达成跟高的目标,才能挑战更高的定位,才能为公司做更大的贡献!
人生定位读后感篇七
长期从事销售工作的我,其实并不善言辞,也不善交际,但客户大都是被我的诚实和专业折服。所以这样的关系大都止步于业务之上。而对于销售,最大的问题在于您如何获得客户的心智,即品牌所代表的心智资源。
这个理论是不是第一次听说呢,我也是。学过管理学的同学都知道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如果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是第一次生产力革命,德鲁克开创的管理学是第二次生产力革命,那杰克特劳特的定位学说就是第三次生产力革命。
艾里斯,杰克特劳特的《人生定位》是定位经典丛书之一,书中把人生比作赛马,有三种风险模式,分别是高中低等。
高风险赛马意味投注者完全依赖自己身上的某种东西。包括努力型,智商型,教育型,企业型。胜率分别是100:1,75:1,60:1,50:1。
中等风险赛马就是认为成功要部分依靠自己,部分借助外力。包括才华型,爱好型,地利型,宣传型。胜率分别是25:1,20:1,15:1,10:1。
低风险赛马就是把成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外界帮助上。包括产品型,创意型,他人型,伙伴型,配偶型,家族型。胜率分别为5:1,4:1,3:1,5:2,2:1,3:2。
今天我们讲讲努力型赛马,这也是风险最高的赛马。也是我一直骑着并深以为然的。
如果你的个人营销策略是完全依靠自身的才干和能力,对外部环境视而不见,那么你的坐骑就是你自己。
如果你落后,你会鞭打自己。换一种说法就是“努力工作”。“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企业家神话,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态度,根本没有必要。那种心态不够健康。
但是,不都说成功人士往往会努力工作吗?是的,她们确实如此。不过,这并不等于说努力工作的人往往就能获得成功。
说“如果一开始你没有成功,不妨再试一次。然后放弃,一个劲儿傻傻地在那里纠结是一点用都没有的。”
通用电气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尤其反对“只工作不玩耍”的做法。“列出20件让你工作90个小时的事情,其中有10件肯定毫无意义。”
在建筑中,少常常就是多,在工作中也是如此。
读到这里,您千万别误解,你不用努力工作了,而是要努力工作,骑上一匹骏马,你的人生将应有尽有。努力工作只是其中一个选项而已。
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你到底在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才更有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生定位读后感篇八
《人生定位》是一位微博朋友推荐的,到了现在的职业生涯阶段,应该是带着些功利之心便买了来读。读到143页不想再读下去了,暂时搁置。却又不能武断没有用处,于是便写篇笔记来巩固下阅读心得。这本书给我的价值便如以上的纠结。从文字翻译角度应该是相对拙略的,很多地方用了直译。由于语言逻辑和表达习惯的不同,读起来有些晦涩。
作者很多观点还是很有些深意,有些与以往我们接收到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不同,有些还和我们东方的哲理相通。
全书分为四个大部分,第一至二章导入个人定位的概念,特别强调要找到你的赛马是成功的关键。第三至五章将“赛马”分为三类分别来描述,并附加相应失败率。高风险赛马(努力型、智商型、教育型、企业型)、中等风险(才华型、爱好型、地利型、宣传型)、低风险(产品型、创意型、他人型、伙伴型、配偶型、家族型)。后续第六至十二章便详细介绍了七种赛马的要点。第十三章至十五章便是全书总结,特别强调了更换赛马、“特郎普陷阱”、和最后一章寻找赛马的7个忠告。从结构而言还是很严谨的。
关于成功的概念,作者用“利用外在成功来安抚内心不安全感,这是人类常有的一种心态”来点题,并提升要关注到成功是别人给与的,因此成功关键在于相信他人。避免陷入对外在成功的符号的过度追求。然而对确切的成功概念和心性的修炼却并未涉及,这应该是本书的遗憾。也是读完以后我将其归入到成功学类的原因――而且职场成功和人生财富、职位成功的概念并没有阐述清楚。亦有可能是作者为了清晰讨论的范围和本书结构有意回避吧。
关于规划成功的理念,作者自己在开篇也提到“隧道视觉症”――一旦被设定的目标框死,你将看不到毕生难遇的良机,从而与机会擦肩而过。强调过度规划和自我会限制对机遇的把握。
自信和成功的讨论还是颇具亮点的,作者认为人生智商和自信(iqcq)改变的空间便有限,人们也不必过多纠结于此。成功一定带来自信,而自信未必带来成功,除非你特别喜欢自欺欺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建立自信的捷径在于成功,从而建立和增强自信。前两天和seo刘老师聊这个话题,她的阐述更为朴实――进步做有效的方法就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谈到成功和职业规划,很多人会提到成功人士,其实所谓成功人士的经验都是修饰过的结果。而且他们的成功是基于特有的情景,很难复制和直接借鉴。重要的还是体悟自己的成长道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他人经验帮助开阔眼界就算了。
作者关于教育作为成功途径的阐述也颇为务实,教育和学历背景更多作为进入的敲门砖,一旦进去以后就不能作为包袱和继续前行的桎梏。客观的看,教育背景的确是大公司选人和提拔的重要指标。如同外貌对人的成功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重要。
很多职场人士面临跳槽的选择,选择企业要问企业给你带来什么,而不是如同常理思考你给企业带来什么。这个问题上还是刘老师的阐述更深刻:用博弈论的思路开面对选择,除了看到得到什么,还要看到你失去什么和付出什么,从而权取平衡。
很对出入职场的人自恃才华,但有才华更需要他人的认可,而且要注重个人包装,这方面丝毫不异于产品的包装。如果自我意识压过个人能力时,就会变成自负的“百事通”。
有些企业中的潜规则值得关注:
为了在企业世界如鱼得水,你必须折中你的原则。
从外表看,你必须是团队的一员,而内心深处,必须是一个顽固的个人主义者,你必须掩饰你的竞争本质。
企业规模越大,缺乏合作精神的员工越有可能在远没有到达高层之前就被清除出局。爱唱反调的人要当心,当你在一家大企业工作时,其潜台词是:要么加入企业,要么加入失业。
个人关系是你努力攀登企业阶梯的关键。
今天大企业趋势是:袖手旁观、谨慎做事。
聪明如猫、行动如狗。
如果能把一个问题表述清楚,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
整体读下来,感觉是本枕边书或旅途书,信手翻几张或许能够和你自己的感悟有所契合,一些语句能够触发你的思考,这就不错了。
人生定位读后感篇九
从李龙教授关于教育技术定位问题的研究所得到的成果,他认为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门类中技术学层次的、具有方法论性质的综合学科,是教育科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与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的连接桥梁,李龙关于教育技术定位的读后感。教育技术学根据它的逻辑起点的双重性,学科自身也具有双重特征(双重定位):既有教育定位,又有技术定位。正是这种双重定位,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可能,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和担忧。
当我们深入去探讨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时,却发现人们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大相径庭,我们能认识到,各种看法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教育技术学科的性质和定位的认识不同。这就告诉了我们学科定位的重要性——它能决定学科当前的地位和作用的发挥,也影响到将来的健康发展。
从《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体系——一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以下简称《一论》)中提出的教育技术本质的概念:“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手段与方法的总称,读后感《李龙关于教育技术定位的读后感》。”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手段与方法”,即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手段)和智能形态的技术(方法)两部分。换句话说,教育技术的定位是“技术”。这里所说的“技术”是广义上的技术,是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手段)和智能形态的技术(方法)两部分、并在正确教育技术哲学指导下的技术。
“技术(手段)”指狭义的技术,即物化形态的技术;“方法”指智能形态的技术。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只有物化形态的技术(手段)而没有智能形态的技术(方法)时,教育与技术的结合,只能称为“教育中的技术”,而不能称为“教育技术”;只有当物化形态的技术(手段)和智能形态的技术(方法)同时存在,它们与教育的结合,才能称为“教育技术”。
另外,“信息技术”是“技术”中的一部分,它和“教育”、“方法”相交的部分称为“教育信息技术”。由此可以看出,“教育信息技术”是“教育技术”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教育技术”的全部。也就是说,“教育信息技术”不等于“教育技术”,它的内涵与外延均比“教育技术”要小。对照《一论》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可以看出,“教育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基本上是等同的。
人生定位读后感篇十
读特劳特《定位》系列的书,其中一本是《人生定位》,在国内,副标题被定为“特劳特叫你营销自己”。这种副标真是恶俗般迎合读者需求,却又漏洞百出。书中甚少有“营销自己”的内容,主要讲的更多是如何发现适合你自己的赛马,骑上它,驾驭它,冲向你的目标。
书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如果把人生当一场赛马,你骑上的是你自己,还是你的创意、你的产品、你的合作伙伴?正如“条条大路通罗马”,赛场上的马匹也是各式各样。但是有些马的胜率明显要比其他马高,尽量避免高风险的赌*。
那么,什么是【高风险赛马】呢?那就是——把自己当自己的坐骑。如果你的个人营销策略是完全依靠自身的才干和努力,对外部环境视而不见,那么你的坐骑就是你自己。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通常来说,你会落后,然后你开始鞭打自己。所谓鞭打自己,换一种说法就是“更努力地工作”。如果其他人每天工作7小时,你会工作8小时。如果其他人每天工作8小时,你就会干上9小时。你了解这种模式,大多数人相信这样才能超越他人,最后将疲惫不堪,而且事与愿违。
【高风险赛马】包括努力型赛马、智力型赛马、教育型赛马、企业型赛马。【中风险赛马】指的是一半靠自己,一半靠外力。包括才华型赛马、爱好型赛马、地利型赛马、宣传型赛马。而【低风险赛马】则是把成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外界的帮助上,包括创意型赛马、产品型赛马、他人型赛马、伙伴型赛马、配偶型赛马和家族型赛马。
重点推荐阅读“产品型赛马”和“创意型赛马”。首先,更重要的是发现和识别,而不是仅凭自己去创造。其次,与乔布斯所提到的“stayhungry,stayfoolish”有异曲同工之妙:别让你过去的经验成为蒙蔽你识别好创意的阻力,保持开放,第一反应不要总是挑刺和批判(这种挑刺和批判留给专家、学者去做吧)。
对产品型赛马来说,这倒不需要你自己有多少创新本事,如果发现别人的能力才是关键。对于创意型赛马来说,你不必对每件事都有奇思妙想,别人的思维也是一样好,不过要学会从杂乱的思想中辨别出真正智慧的火花。
只有你不把自己当一匹最厉害的马,自大自夸,你才会把眼光放得更开阔一点,摆脱局限你自己的各种因素,通过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发挥你的天分,而不是挖空心思闭门造车。
“如果你用一种开放的心态看待生活,你就永远不会太老。可惜,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心里往往充满各种各样的事实。很快,你就什么都知道了。这会让你出于一个运气不佳的位置,无论是一个新的产品创意有多么出色,你也无法加以识别”。
书中旁征博引,大多是短平快的案例。但案例没有深入剖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按图索骥。
人生定位读后感篇十一
上周我向春芽班的学员们郑重介绍了《人生定位》这本书,我告诉他们,如果十年前我读到了这本书,也许我的成就会大过现在。
其实有些道理很多人都懂,但真正践行却不容易。如果大量去了解这些道理的现实故事,可能会更加坚定自己去践行这些道理的想法。
这是我读到这本书的第一感受。
不管是谁读这本书,都会有意无意地去对比自己的历史。06年如果我没有去香港出差,正巧了解到香港浸会大学商学院会在一周后在北大举办招生说明会,我不会有这个机会考上浸会。因为这个信息只在北大网站上放出来了,根本没有对外有任何宣传,浸会的目标就是在国内最好的大学中挑人。入学后我才了解到,我们班有的同学是本科保送北大或清华的。我想那时我站在了另外一个起点上。在香港的经历的确让我的视野开阔了很多,也让我有机会进入联合国这个组织实习,也有机会代表学校参加全球的mba竞赛,英语得到了更全面的训练与提升。这样的机会在国内的高校要想获得困难会大很多。这些经历在我后来的工作中为我增色不少。这完全是因为我骑上了学校这匹马。虽然这匹马没有在人生定位中提到。但我觉得在这方面我确有受益。
企业型与产品型赛马我在十年前其实有一次机会,但我没有把握住。选择与一个朝阳行业一起成长,十年后自己会成为受益者。但十年前的我太年轻气盛,太自我,错失机会。
书中的赛马中,我觉得配偶型赛马对我有帮助。我先生虽然没有为我提供资金,家族与遗产,但他为我提供了关系与最大的鼓励。没有我先生与邓校的私交,我不可能走进邓校的视野。我先生一直在背后支持与鼓励我,我非常感谢他,我觉得我的使命中承载了一部分他的梦想。当然他也有自己的梦想。他在编辑上是专家,所以他亲自帮助我选择我在校刊中的照片,一直到凌晨一点多。一张是我的毕业照,代表我的过去,一张是我在哈佛的`照片,代表我的未来。我的未来与公司的未来已经牢固地捆绑在一起了,我的未来一定是走向国际化,我要帮助嫁接国际平台,让我们的教育走向全世界。我还未接近过自己的真实潜力,未来我的空间还有很大。
我应该训练自己更理性与冷静,向邓校学习,多搭平台与找资源,修炼自己的人格。其实各种赛马都在自己身边,只是自己有没准备好。
人生定位读后感篇十二
读了好几本童大焕的书,买房的革命、中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穷思维富思维,包括这本定位中国,谈谈总体感受。
首先,童大焕的城市化研究,总体还是不错的。我所了解到的研究城市化的学者不算多,童大焕算是一个代表。他对城市化的研究比较集中和聚焦,认为大城市仍将进一步集聚,中小城市发展必然比不过大城市。他提出,人口300万以内的城市,基本不用考虑投资价值。这些观点与陆铭的大国大城不谋而合。
其次,童大焕的理论游离在主流之外。中国政府的城市化思路是均衡城市化,鼓励发展中西部和中小城市。过去的一段时间,总体思路是东部先发展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现在是第二个阶段。所以童大焕的理论注定不被中央所欣赏,也与政策和施政方略大相径庭。
再次,童大焕的理论过于简单化。城市化的过程是错综复杂的,并没有统一的路径。大城市会集聚,中小城市也能快速发展。典型的如瑞士达沃斯,美国很多小镇等。总体来说,城市化是多头并进的,大城市的集聚和小城镇的发展并不是非此即彼。
第四,中国的最大特点是人口。国际城市化经验有参考价值,却不可照搬照抄。中国城市化的最大国庆是人口巨多,需要更多的城市去承载。国内一线城市在10-12个应该比较合理,当前的二线城市很多具有发展成新一线的潜质,未来的增速冠军可能会在这个群体里产生。城市化也有个边际效应问题,发展到一定阶段,边际效益会递减,虽然总体仍将进一步发展,但速度必然有所放缓。
第五,谈一谈投资的选择。房产投资,城市选择非常关键,然后是资金和操作方式。原则上来说,投资没有固定的模式,比如一定要投资一二线,三四线就不行么?那也不是。三四线可以投,但你要选对城市,把握进出节奏,要求很高。最简单的是买入一线装死,稳赚不赔。想要赚得多,还得多学习。还有,资金少的,一开始玩不起一二线,那就可以从三四线起步,有什么关系,但如果什么都不懂,还从三四线起步,那只能自求多福吧。
人生定位读后感篇十三
这本书是预算之外买的一本书,主要还是由于当当网网友的推荐。很早就想把里斯与特劳特的定位思想整理一遍,先后读了《定位》、《营销战》、《与众不同》等等,大体上的感觉就是这些书的内容读起来比较简单,然后每本书的中心思想还是比较一致的,都是以《定位》这本书的思想来说事儿。读多了也就觉得乏味,没太有意思。并且感觉两位作者的思想没有形成一个体系,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不过作者非常简单明了的将里斯与特劳特的整个“定位思想”给总结成“两大公理”(大脑有限性和时间有限性),“两个本质”(战略本质和竞争第一、顾客第二),“三项原则”(积极进攻原则、集中兵力原则、防御优势原则)和“七大原理”(大脑原理、领先原理分化原理、聚焦原理、词汇原理、实践原理、领袖原理).
作者很有条理的把体系性的问题给解决掉了,这对我们今后学习定位思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结构。
不过本书的论述上还是有一定的问题。本书是编著来的,所以用到了里斯与特劳特很多书中的事例。作者在论述很多小点的时候,可能是太苛求完美,导致论述的过于累赘。以至于给人一种繁乱之感。给四星吧,还值得一读.
作者一如既往滴高屋建瓴、简单明了滴阐述重新定位滴理论。简单滴语句,简练滴文字,丰富滴案例,画龙点睛滴提炼。没有一套套冗长沉闷滴长篇大论,却把真实滴市场、残酷滴现实一一摆在读者面前,引导读者主动滴进行深度阅读,仔细品味,在心智上引起共鸣,促使读者对重新定位理论进行设身处地滴联想,潜移默化滴自己去举一反三。
特劳特的系列书籍我是基本全部阅读过,他的定位、差异化、简单的观念是很有指导性作用,当然最欣赏的作品就是《营销战》。其他作品呢,感觉体系化不够。这本《重新定位》,是封笔之作,但不能不说是垃圾之作。从内容来看,无任何新颖,或许你要说这就是定位的思维,那至少应该要对原先的理论作个升华或沉淀,要么就学学波特,抓住理论.
人生定位读后感篇十四
一旦顾客心智中拥有了一个词,你就得利用它,否则就会失去它。
事实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人们心智中已有的认知。定位的思维的精髓在于,把认知当做现实来接受,然后重构这些知识,已在顾客的心智中建立你想要的“定位”。
每一种媒体的出现非但不会取代原有的媒体,反而会改变和改造原有的媒体。
定位是一套系统的寻找心智空位的方法。
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
如果你不能再某个品类中争取第一,那么就开创一个你可以成为第一的品类。
领导地位是最好的差异化,是品牌成功的保障。
高价策略成功的秘诀在于:首先你必须是第一个建立高价定位的.品牌,其次,必须有一个有效的品牌故事,最后,选择一个顾客能够接受的高价品类,否则高价只会把顾客吓走。
高价必须以真正的差异化做支撑,差异化能够合理解释为什么值得人们花更多的钱。
时至今日,各公司还是致力于制造产品而不是主打品牌,产品制造在工厂,而品牌打造则是在心智中。取个好名字至关重要。
心智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消除负面的影响的更好的策略是换一个名字。
如果你是第一个进入心智的,取任何名字都可以,如果你不是第一个,又没有挑到一个合适的名字,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人生定位读后感篇十五
《定位》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解决了我们思维上的很多困惑。让我们了解了一个公司在发展运作过程中一些至关重要的策略。
定位:要从一个产品开始。那产品可能是一种商品、一项服务、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就是你自己。
但是,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
成功企业的成功确实有许多借鉴之处,但它们很荣幸能在比今天简单得多的环境中就已成长为巨人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仅来得更加容易,而且对有效和无效因素也将得出更透彻的分析了解超级品牌的盛衰沉浮,我们将更清楚什么是最普遍的错误。从风风光光落到难以度日的企业,最近还真是不乏其数。我们说的太多,听的太少,老一套做广告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老式的广告词也是一样。现在你只能听到比较级形容词,而不是最高级。
通俗易懂地定义一个品类,实在是非常有必要。首先必须回答“产品是什么”。
如果其他竞争者已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某种认知,这时你才想去占有它—完全是做无用功。
沃尔沃抢注了“安全”概念。许多其他汽车生产商,包括奔驰和通用,都曾围绕“安全”大做文章。但除了沃尔沃,没有一个品牌以“安全”的诉求成功进入消费者心智。
因为其它汽车宣称安全的缘故,而使得消费者愈发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沃尔沃凭此超过了奔驰和宝马,一举成为美国最畅销的豪华车。
你不能与竞争者采用相同的字眼或定位。你得找到另外一个字眼,寻找其他属性成功导致自大,自大导致失败,人一旦成功,就很难保持客观,他们常常以自己的判断代替市场需求。公司规模越大,首席执行官就越有可能与前线部队脱离联系。这可能是制约公司成长的最重要因素。成功的人往往疏于客观,常以自己的判断替代市场需求。
品牌能成功,是因为企业做了正确的营销决策,根据营销基本法则,步步为营。他们第一进入消费者心智,缩小焦点范围,抢先占有一个最强势的产品属性,对品牌名或企业的名字越认同,就越容易掉进品牌延伸的陷阱。建立品牌初时,自大可以是有效的推动力。然而一旦进入营销阶段,自大就是敌人,成功的营销者能思消费者之所思,站在消费者角度看问题,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任何情况,营销过程中唯一有价值的,就是消费者认知。
通过对公司的定位认识和定位研究,对从事证券分析行业的人员来说,了解品牌公司和未来的发展极有帮助,对制定策略分析和研究打开思路,有很大的可读性。
人生定位读后感篇十六
今天去图书馆看了一天的《定位》,由里斯和特劳特编写的。(之前还看了阿尔里斯的《公关第一广告第二》,真是大为感触:原来是公关一直在扮演着塑造品牌这个角色,而广告只是在维护塑造好了的品牌,保持它的力量,使这个品牌充满活力,不衰败,所以公关就被提到最前线,而广告是后于公关,被退到第二的地位,起着保护和维持作用,这两者不能倒换顺序,也不能缺少某一个,一个品牌或是公司以及个人,只有将公关和广告很好的运用,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看书一向很慢的我,今天终于看完了这本书。大师不愧是大师,当时他们写这本书得出这样的观念的时候还有很多人都骂他们是胡说八道,说他们的观点不正确,就包括营销大师大卫奥格威都不赞同他的观点。但是任何好的理念都是能经受的住时间考验,这样的理论才是时代所趋的。
直到2001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不是劳斯。瑞夫斯的usp、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也不是菲利浦。科特勒所架构的营销管理及消费者“让渡“价值理论,不是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价值链理论,而是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提出的“定位“理论。
(1)一个企业只有在它这个行业成为第一,树立行业第一的服务或是第一的位置,并且真正做到了第一(所谓第一是先于竞争对手提出),你才能牢固的树立你第一品牌的形象,你才能不被竞争对手打败,所以时机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公司的定位一定要准确,在之前一定要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做到真正的了解自己的产品,自己的位置,以及竞争对手的动向,你才有针对性。
(2)但是现实中很多产品并不是在行业中排名第一第二,有的甚至是第二百名,即使这样我们也不惧怕,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为自己的品牌取一个好的名字,因为名字中间就隐含了你的定位,最为重要的是定位信息一定要简单,在现代社会信息纷繁的年代,你只有极为简单又富有创意的信息才不会被信息的海洋给淹没,才能让受众记住你;还有你的产品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有目标受众,而不是人人都兼顾,否则你的目标群体会丧失。
(3)很多企业都喜欢用产品延伸线来给产品定位,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很多公司的管理人员都觉得采用产品延伸来定位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扩大影响,没错,这是广告公司的想法,因为广告公司是喜欢做同一个品牌的案子,如果他们做一个新的品牌则会遇到更大的压力和竞争力,而且广告预算也更大,所以这又回到公关第一,广告第二来了。要是将一个新的品牌交给公关公司并且运用公关的手段也就是第三媒体,并且采用舆论传播为导向,那么不用花费多少预算就可以在公众心中建立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到这个品牌成熟之后再交给广告公司来维护企业的形象。
(4)有的公司受不了延伸产品利益的诱惑,而延伸出一些新的产品,从短期来看,确实能给公司盈利,并且能降低生产成本,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是致命性的伤害,当你在很多方面都获得一点点的市场份额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丧失了你在某一个领域领先的优势,把这种优势拱手让给了你的竞争对手,并且你的延伸产品的市场份额也是永远竞争不过对手的优势品牌的,这样你的品牌就会慢慢的从市场中退出,最后消失。
人生定位读后感篇十七
最近一两天连续阅读《定位》,由里斯和特劳特一同编写的。其中给我最深的理念是营销就是要把产品植入顾客心智之中,并开创了“胜出竞争”营销之道。(之前还看了阿尔里斯的《公关第一广告第二》,真是大为感触:原来是公关一直在扮演着塑造品牌这个角色,而广告只是在维护塑造好了的品牌,保持它的力量,使这个品牌充满活力,不衰败,所以公关就被提到最前线,而广告是后于公关,被退到第二的地位,起着保护和维持作用,这两者不能倒换顺序,也不能缺少某一个,一个品牌或是公司以及个人,只有将公关和广告很好的运用,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看书一向很慢的我,今天终于看完了这本书。大师不愧是大师,当时他们写这本书得出这样的观念的时候还有很多人都骂他们是胡说八道,说他们的观点不正确,就包括营销大师大卫奥格威都不赞同他的观点。但是任何好的理念都是能经受的住时间考验,这样的理论才是时代所趋的。
直到20xx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不是劳斯。瑞夫斯的usp、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也不是菲利浦。科特勒所架构的营销管理及消费者“让渡”价值理论,不是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价值链理论,而是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提出的“定位”理论。
(1)一个企业只有在它这个行业成为第一,树立行业第一的服务或是第一的位置,并且真正做到了第一(所谓第一是先于竞争对手提出),你才能牢固的树立你第一品牌的形象,你才能不被竞争对手打败,所以时机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公司的定位一定要准确,在之前一定要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做到真正的了解自己的产品,自己的位置,以及竞争对手的动向,你才有针对性。
(2)但是现实中很多产品并不是在行业中排名第一第二,有的甚至是第二百名,即使这样我们也不惧怕,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为自己的品牌取一个好的名字,因为名字中间就隐含了你的定位,最为重要的是定位信息一定要简单,在现代社会信息纷繁的年代,你只有极为简单又富有创意的信息才不会被信息的海洋给淹没,才能让受众记住你;还有你的产品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有目标受众,而不是人人都兼顾,否则你的目标群体会丧失。
(3)很多企业都喜欢用产品延伸线来给产品定位,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很多公司的管理人员都觉得采用产品延伸来定位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扩大影响,没错,这是广告公司的想法,因为广告公司是喜欢做同一个品牌的案子,如果他们做一个新的品牌则会遇到更大的压力和竞争力,而且广告预算也更大,所以这又回到公关第一,广告第二来了。要是将一个新的品牌交给公关公司并且运用公关的手段也就是第三媒体,并且采用舆论传播为导向,那么不用花费多少预算就可以在公众心中建立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到这个品牌成熟之后再交给广告公司来维护企业的形象。
(4)有的公司受不了延伸产品利益的诱惑,而延伸出一些新的产品,从短期来看,确实能给公司盈利,并且能降低生产成本,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是致命性的伤害,当你在很多方面都获得一点点的市场份额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丧失了你在某一个领域领先的优势,把这种优势拱手让给了你的竞争对手,并且你的延伸产品的市场份额也是永远竞争不过对手的优势品牌的,这样你的品牌就会慢慢的从市场中退出,最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