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调查报告大全(19篇)
通过报告,可以向他人传达自己的观点、推荐解决方案或展示工作成果。在报告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图表、统计数据等工具来增强信息的可视化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了解不同类型的报告写作方式和结构。
旅游消费调查报告篇一
数据显示,59.3%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将在暑期期间去旅游,其中女性受访者暑期有意出游的比例为56.2%,男性受访者的这一比例为62.2%。
随着暑假的来临,旅游业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暑期出游高峰,交通运输部门也将迎来“暑运”高峰。同程旅游日前发布了《2016居民暑期出游意愿及旅游消费行为调查报告》(下称《报告》),以在线问卷调查和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分析了今年暑期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趋势。《报告》数据显示,已确定将在暑期(7月份和8月份,下同)出游的受访者占比59.3%,暑期旅游市场需求旺盛。
暑期有意出游者占比59.3%,男性出游意愿略高于女性。
《报告》调查数据显示,59.3%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将在暑期期间去旅游,其中女性受访者暑期有意出游的比例为56.2%,男性受访者的这一比例为62.2%。而从年龄维度来看,“70后”(37至46岁)和“60后”(47至56岁)的出游热情最高,有意出游者的比例分别高达77.4和70%,远超其他年龄组别的受访者。
暑期出游需求动机,孩子放假可全家出游是主因。
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在暑期出游?《报告》针对此问题的调查显示,“孩子放暑假,可以全家一起出游”是很多人选择在暑期出游的原因,占比为37.3%,这部分受访者中主要以“70后”(37至46岁)人群为主,占比57.7%。相比之下,在校学生和职场人士更多地是因为时间原因选择了暑期旅游,占比分别为40.52%和15.05%。值得注意的是,旅行社(旅游网站)的暑期促销活动对57岁以上老年群体的暑期出游意愿影响最大,调查中,有12.8%的57岁以上受访者暑期出游的动机是因为商家的促销活动。
近半数受访者选择7月份出游,近四成为全家一起出游。
《报告》调查数据显示,计划暑期出游的受访者中,49.9%的出游时间在7月份,其中选择7月上旬出游的占比18.6%,而选择在8月份出游的占比为31.2%,另有18.9%的受访者暂不确定出游时间。
在同游人员的选择上,计划暑期出游的.受访者中有36.3%选择全家一起出游,其次是和朋友、同事、同学一起出游,占比22.9%。针对该话题的分年龄调查显示,“70后”是“最顾家”的暑期旅游者,他们选择和全家人一起出游的比例高达56.6%。
暑期出境游出游意愿首超周边游,女性比男性更爱出境游。
《报告》针对暑期出游类型的调查显示,有意暑期出游的受访者中,选择国内长线游的比例为45.8%,选择周边游的比例为23.7%,选择出境游(含出境邮轮旅游)的比例为27.3%,这是出境游暑期出游意愿首次超过周边游。针对该话题的分性别调查统计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加偏爱出境游,总体女性出境游的出游意愿领先男性近5个百分点。
暑期出境游日韩泰周边国家最受欢迎,国内游海滨城市最热门。
《报告》针对出游目的地的调查显示,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周边国家是暑期出境游者的首选目的地,占比高达45.5%,其次是境外海岛游(巴厘岛、普吉岛等),占比31.5%。
选择国内长线游的受访者首选目的地是青岛、大连、厦门等国内海滨城市,占比25.8%,其次是广西、云南及川藏地区的夏季热门目的地(桂林、昆明、九寨沟、成都、西藏等)。
暑期周边游最热门的旅游项目是亲水游(漂流、水上世界等)和周边亲子游,占比分别为38.8%和26%。
另外,根据同程旅游暑期出游最新预订数据,普吉岛、长滩岛、首尔、巴厘岛、东京、曼谷、芽庄、大阪、香港、济州岛为目前为止预订量最大的十个出境游目的地。
国内游目的地则以北京、三亚、厦门、桂林、西安、上海、昆明、张家界、大理、丽江十个目的地的旅游预订量暂时领先。预计随着暑期旅游市场的全面启动,一些国内海滨城市将迎来接待高峰。
《报告》针对暑期出游方式的调查显示,计划暑期出游的受访者中,47.4%的人选择了自助游,选择旅行社跟团游的比例为32.2%,选择自驾游的比例为16.5%。具体到各类型暑期旅游,暑期出境游者更加青睐旅行社跟团游,比例为55.8%,选择出境自助游的比例则为40.1%,选择出境自驾游的比例仅为0.5%;相比之下,暑期国内长线游者的出游方式主要以自助游占优,其中国内长线自助游的比例为54.9%,选择国内长线跟团游的比例为28.9%,国内长线自驾游的比例为12.7%;暑期周边游的受访者,选择跟团游的比例为17.4%,选择自助游的比例为42.9%,选择周边自驾游的比例为37.4%。这一调查结果与同程旅游的暑期旅游大数据基本一致。
超三成受访者暑期出游预算在5000元以上,出境自助游者最“土豪”
《报告》针对暑期出游预算的调查表明,有意暑期出游的受访者中,暑期出游预算在5000元以上的占比33.2%,预算在2001至3000元之间的占比17.2%。
具体到出游类型,出境游(含出境邮轮旅游)的预算多数都在5000元以上,占比59.5%;选择国内长线游的受访者的出游预算也相对集中在5000元以上这个区间内,但占比仅为35.7%;相对而言,选择周边游的受访者出游预算明显偏低,总体预算范围主要集中在元以内,占比62.1%。
另外,按照出游类型及出游方式统计,选择出境自助游的受访者的出游预算明显较高,预算范围在5000元以上的暑期出境自助游者占比高达65.91%。
同程旅游此次针对暑期旅游的在线问卷调查全部通过线上完成,共回收有效问卷1604份。
旅游消费调查报告篇二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收入提高,广州市旅游市场蓬勃发展,旅游消费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了解广州市目前的旅游消费情况,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于20xx年6月对广州市旅游市场及消费现状开展调查,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和掌握广州市旅游消费环境及消费者的评价、意见和建议,给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广州旅游消费市场管理,提高旅游行业服务质量,促进广州市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科学有效依据。此报告仅对调查样本负责,公布结果仅供消费者参考。
二、调查方式、范围及对象。
本次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样本主要分布在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和天河区。调查对象为广州市内年龄在18岁以上、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有过旅游经历的消费者。
三、调查内容。
(一)近年来广州市旅游市场总体情况,包括旅游总收入、接待旅客人次、旅游综合竞争力排名、旅行社数量及旅游景点情况等。
(二)广州消费者旅游消费情况分析,包括旅游目的、旅游时间、出游方式、旅游地选择、旅游支出、旅游购物偏好等。
(三)消费者对广州的旅游服务评价,包括对旅行社、旅游景点、消费水平、餐饮住宿、市内交通以及总体满意度的评价。
(四)旅游消费争议情况,包括在旅游过程中是否发生争议,与哪些经营者发生争议,发生哪方面的争议,对旅游争议采取何种态度等。
四、调查步骤。
本次调查采用面对面调查、委托调查和电话调查三种方式进行,并对调查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和数据统计,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完成本调查报告。
第二部分20xx-20xx年广州市旅游业发展状况。
据广州市旅游局统计数据,20xx年广州旅游业各项旅游指标保持稳步增长,全市全年共接待游客1.42亿人次,同比增长6.88%;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911亿元,同比增长17.19%。20xx年,全市接待游客1.52亿人次,同比增长6.77%;旅游业总收入2202.39亿元,同比增长15.24%。20xx年,广州全年接待游客1.62亿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521.82亿元,同比增长14.5%,旅游业总收入仅次于上海、北京,位居全国城市第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二、广州旅行社数量及从业人员情况。
据统计,截至20xx年3月31日,广州市共有旅行社425家,其中有98家在20xx年度被广州地区诚信旅行社评定活动组织委员会评定为“广州地区诚信旅行社”。旅游社从业人员方面,20xx年与旅行社签订长期劳动合同的工作人员是8180人,至20xx年底已经上升到12901人(国家旅游局导游管理系统登记在册)。
广州有众多旅游景点,包括历史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游乐场景点、动物园景点等等。
历史遗址包括中山纪念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镇海楼、南海神庙、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陈家祠、西汉南越王墓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个:三元里平英团旧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公社旧址、光孝寺等等。风景名胜区有白云山、番禺莲花山、增城白水寨、南沙天后宫等;游乐场景点有长隆欢乐世界、长隆水上乐园、南湖游乐园等。
第三部分调查结果分析。
一、消费者旅游消费情况分析。
(一)旅游地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旅游地选择最多的是“广东省内”和“中国大陆内”,中选率分别达到69.70%和61.93%;其次是“广州市内”和“港澳台”,中选率分别是60.22%和53.93%;再次是“国外”,中选率是22.08%。可以看到,目前消费者前往的旅游地最多的是省内、国内,另外到港澳台和国外旅游的消费者也不少,显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多选择到港澳台和国外进行旅游消费。
(二)旅游目的。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旅游目的选择最多的是“放松心情”和“领略景色、风土人情”,中选率分别达到75.56%和63.28%;其次是“陪伴亲友”和“购物”,中选率分别是32.26%和16.63%;再次是“纪念日(如生日等)”和“探亲访友”,中选率分别是12.16%和11.91%;还有6.96%的消费者选择“其他”。可以发现,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旅游的目的呈现多样化趋势,也说明人们对于旅游越来越随意。
(三)旅游时间的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旅游时间的选择最多的是“随机”,中选率达48.15%;其次是“寒暑假”和“春节、五一、十一等小长假”,中选率分别是34.81%、32.59%;再次是“周末双休日”和“除旅游高峰外的其他时段”,分别有37.04%和30.89%的消费者选择。可以看到,消费者还是比较倚重暑假、小长假、周末双休等假期出游,这无可避免会形成出游高峰,景区拥堵,影响人们的旅游质量和感受,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目前整个社会对于带薪假期的推广落实还不够,人们难以自由选择出游时间。
(四)单次旅游支出。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在单次旅游支出上选择最多的是“1000-3000元”和“3000-5000元”这两个档次,中选率分别达到30.25%和30.89%;其次是“500-1000元”和“5000-10000元”,中选率分别是14.07%和13.97%;再次是“500元以内”和“10000元以上”,中选率分别是8.16%和2.66%。可以看到,消费者单次旅游的支出大多在1000元至10000元之间,与目前大多数人一个月的收入水平大致相同。
(五)旅游方式。
在旅游方式上,最多消费者选择的是“参团”,中选率有57.70%;其次是“自助游”,中选率是47.85%;再次是“自驾游”,中选率是37.85%;还有10.00%的消费者选择“其他”。可以看到,随着汽车的普及和资讯传播发达,越来越多人不再需要通过参加旅行社组团进行旅游,而是通过自驾或者自助的方式出游。
(六)旅游购物偏好。
在旅游途中喜欢购买什么产品上,消费者选择最多的是“土特产”和“美食”,中选率分别达52.52%和51.78%;其次是“工艺品”,中选率是30.81%,再次是“金银玉石”和“其他”,中选率分别是6.96%和10.22%;还有10.44%的消费者选择“不买”。可以看到,消费者旅游时购买的商品基本集中在当地土特产、美食和工艺品。
二、消费者对广州的旅游服务评价。
(一)旅行社服务水平满意度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广州市内旅行社服务水平选择“非常满意”的有4.33%,“满意”的有83.06%;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分别有3.09%和0.49%;还有9.03%的消费者选择“不清楚”。可以看到,消费者对广州市内旅行社的服务水平总体认可度较高,不满意的占比较少。
(二)旅游景点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
在对广州市内旅游景点服务质量评价上,消费者选择“非常满意”的有3.18%,“满意”的有88.83%;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分别有3.34%和0.25%;还有4.40%的消费者选择“不清楚”。可以看到,消费者对市内旅游景点服务质量表示不满意的占比不大。
在对广州市内旅游消费水平评价上,消费者选择“很高”和“较高”的分别有7.54%和55.69%,两者相加达到63.23%;选择“较合理”和“较低”的分别有35.29%和1.48%。这说明,大部分消费者认为广州的旅游消费水平处于较高水平,这可能会限制消费者来穗旅游消费的欲望。
(四)旅游景点交通情况评价。
在对广州市内旅游景点交通情况的评价上,消费者选择“很好,交通便利”的有16.44%;选择“还可以,但个别景点交通不便”的有57.29%;选择“部分景点交通不便”的有23.67%;选择“很差,大部分景点交通难以达到”的有2.60%。这说明,大部分消费者认为广州市内景点的交通状况总体良好,但部分景点的交通状况仍然有待改善。
(五)餐饮服务满意度评价。
在对广州市内餐饮服务评价上,消费者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分别有2.47%和92.84%,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有2.72%和1.11%;还有0.86%的消费者选择“不清楚”。可以看到,消费者对广州的餐饮服务表示不满意的比例非常少,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食在广州”不是浪得虚名。
(六)住宿服务满意度评价。
在对广州市内住宿服务评价上,消费者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分别有2.10%和90.56%,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有2.80%和0.62%;还有3.92%的消费者选择“不清楚”。可以看到,九成以上消费者认为广州的住宿服务水平在满意以上。
(七)对广州旅游服务的总体评价。
在对广州旅游服务的总体评价上,消费者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分别有1.61%和92.07%,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有2.86%和0.37%;还有3.09%的消费者选择“不清楚”。可以看到,消费者对广州旅游服务的总体评价与上述(一)至(六)项的满意度评价大致相当,显示出旅行社、景点、消费水平、交通、餐饮、住宿等要素与城市的旅游形象密切相关,旅游消费者往往也首先通过这几方面感受一个城市的面貌。
(八)是否会再去广州的景点旅游。
在这个问题上,15.70%的消费者选择“会常去”;68.23%的消费者选择“会偶尔去”;5.19%和10.88%的消费者选择“不会再去”和“不清楚,看情况而定”。这说明,来广州景点旅游的“回头客”占大部分,有八成以上,这也与消费者对广州旅游服务的总体评价水平大致相当。
(九)对提升广州旅游服务质量的建议。
在这个问题上,消费者选择最多的是“降低景点门票价格”和“改善景点环境卫生”,中选率分别有58.08%和55.93%;其次是“增加景点”,中选率是31.11%;再次是“改善景点交通”、“加强旅行社管理”和“加强餐饮住宿服务管理”,分别有19.11%、16.52%和12.74%;还有0.07%的消费者选择“其他”。可以看到,消费者比较关心的是景点的门票价格、环境卫生和交通状况,有关部门需要在这些方面加大管理和建设力度。
三、消费者旅游消费争议情况。
(一)在旅游过程是否发生过争议。
在这个问题上,有22.44%的消费者选择“是”,77.56%的消费者选择“否”,也就是超过五分之一的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发生过各种旅游争议。
(二)在旅游中与哪些经营者发生争议。
在发生过旅游争议的消费者中,有73.93%的消费者与旅行社发生过争议;有60.73%和51.16%的消费者与餐饮服务经营者、住宿服务经营者发生过争议;有36.63%和34.32%的消费者与购物点经营者、旅游景点经营者发生过争议;有28.71%、16.83%的消费者与娱乐服务经营者、交通服务经营者发生过争议;还有36.63%的消费者与其他经营者发生过争议。可以看到,旅行社、餐饮、住宿等经营者与消费者发生争议的比例较大,这一方面与这些经营者和消费者接触频繁密切有关;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旅行社、餐饮和住宿等经营者的服务质量与旅游消费者的满意度紧密相关。
(三)在旅游中出现哪方面的旅游争议。
在这个问题上,两成发生过争议的消费者中,选择最多的是“餐饮食宿不符合约定标准”,中选率是73.60%;其次是“强迫购物”和“行程表内的景点和娱乐项目要自费”,中选率分别是57.46%和51.69%;再次是“旅行社擅自安排购物点”和“旅行社擅自改变行程”,中选率分别是50.72%和46.98%;还有40.06%和3.79%的消费者选择“导游态度差”和“其他”。可以看到,争议的发生大部分与旅行社、餐饮、住宿等服务经营者没有按照约定提供服务有关,此外强迫购物和导游态度差等问题也值得关注。
(四)对旅游争议采取的态度。
根据调查数据,发生旅游争议后,消费者选择“默默忍受”的有30.69%;选择“与导游及旅行社交涉”和“向消费者组织或行政部门投诉”的分别有69.31%和57.10%;选择“向新闻媒体报料”和“向法院起诉”的分别有23.4%和7.59%;还有4.62%的消费者选择“自己找人解决”。可以看到,大部分消费者在发生争议后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维权,而其中与旅行社交涉和向消费者组织或行政部门投诉是最主要的两种途径。
根据广州市消委会统计,20xx年1月至20xx年5月,消委会通过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系统接到旅游消费的咨询、投诉案件1216宗,其中咨询685宗,投诉531宗。
根据广州市旅游局统计数据,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接到旅游投诉与咨询3696件(20xx年713件,20xx年2105件,20xx年1-6月878件),其中属于旅行社责任可归责于旅行社的旅游投诉397件(20xx年旅游投诉比20xx年增长3倍,原因在于20xx年整合后的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上线,进一步畅通了市民进行旅游投诉的渠道)。投诉热点主要集中在由于拒签退团原因导致的扣费纠纷、旅行社延误变更旅游行程、降低住宿餐饮标准、因不可抗力或者旅行社已尽合理义务仍不能避免的事件等方面。
五、案例分析。
(一)案例:消费者李先生20xx年6月29日在某旅游网站订购7月10日珠海长隆横琴湾旅游套餐共6套,支付7512元。网站显示该旅游套餐每套包含一晚住宿、大马戏及水上乐园门票分别2张、2份早餐、2张海洋王国门票。但后来商家却称该套餐只有住宿及水上乐园门票,协商无果。希望相关部门协助退款。
分析:《旅游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为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的经营者,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该网站经营者已经在网站明示了套餐内容,消费者订购后,应视为双方约定的合同内容,网站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履行。
(二)案例:消费者周先生20xx年参加某旅行社华东五市旅游6天游,3月12日出发,每人1440元,共2人,签订的旅行合同上注明没有隐性消费。但在旅途中,当地导游强制要求游客参观非行程表内的付费景点,周先生拒绝参观,对方就将其放在路边等待数小时。现要求就该事给其一个合理的解释。
分析:《旅游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导游和领队应当严格执行旅游行程安排,不得擅自变更旅游行程或者中止服务活动,不得向旅游者索取小费,不得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因此,该旅行社的做法明显违反了法律规定,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组织或旅游主管部门投诉。
(三)案例:消费者王先生20xx年4月29日在某旅行社报名参加5月1日出团,团队名称:桂林三山二洞一漓江纯玩三天,2人,团费444元/人。4月30日,商家联系王先生,称人数不够,不能在约定时间出团,要求王先生选择其他旅游团。王先生认为不合理,要求给予合理解释。
分析:《旅游法》第六十三条规定:“旅行社招徕旅游者组团旅游,因未达到约定人数不能出团的,组团社可以解除合同。但是,境内旅游应当至少提前七日通知旅游者,出境旅游应当至少提前三十日通知旅游者。因未达到约定的成团人数解除合同的,组团社应当向旅游者退还已收取的全部费用。”因此,如果王先生不愿意选择其他旅游团的,旅行社应当全额退回王先生所交的团费。
(四)案例:消费者曾小姐于20xx年5月在某旅行社订购了一个双人海南4天3晚双飞的旅行团,花费了3千多元,有签订协议。协议上有注明如自行退团需支付15%违约金。后因临时有事,曾小姐联系旅行社要求办理退团,旅行社称除了15%的违约金外还需支付其他的费用,曾小姐认为不合理,多次跟商家协商不成功。
分析:《旅游法》第六十五条规定:旅游行程结束前,旅游者解除合同的,组团社应当在扣除必要的费用后,将余款退还旅游者。因此,旅行社应当与消费者妥善协商,说明因消费者退团所产生的必要费用,并提供相关证据,在扣除这些费用后将剩余团费退还给消费者。
(五)案例:消费者赖女士20xx年8月4日报名参加某旅行社的“双飞西双版纳纯玩豪华6天”,共11人,团费4199元/人,8月10日出团,有合同。游玩期间发现对方并没有履行合同内容:1.合同注明第一天游玩植物园,但实际并没有;2.合同约定每人一个菜品,按10人/桌用餐,但实际一桌几个人只能吃一个菜。赖小姐向该旅行社反映,对方拒绝处理。
分析:《旅游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旅行社应当按照包价旅游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旅游行程安排。”第七十条规定:“旅行社不履行包价旅游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依法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造成旅游者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旅行社具备履行条件,经旅游者要求仍拒绝履行合同,造成旅游者人身损害、滞留等严重后果的,旅游者还可以要求旅行社支付旅游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赔偿金。”因此,旅行社应当正视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切实按照法律的规定妥善处理。
六、结论。
(一)广州消费者选择最多的旅游地是省内和国内;旅游目的主要是放松心情和领略各地景色、风土人情;旅游时间比较集中在双休日、春节、五一等小长假及寒暑假等假期;单次旅游支出以3000-5000元之间最多,绝大部分在1000-10000元区间;旅游方式仍以参团为主,但自助游和自驾游逐渐增多;旅游时喜欢购买的商品是土特产、美食和工艺品。
(二)接近九成左右的消费者对广州旅游服务质量总体感觉满意,超过八成的消费者会再次到广州的景点旅游;超过五成的消费者认为广州应当降低景点门票价格、改善景点环境和卫生状况,还有部分消费者认为应当增加景点、改善景点交通和加强旅行社服务质量管理等。
(三)超过二成的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发生过旅游消费争议。发生过争议的消费者中,其中有七成以上消费者与旅行社发生过争议,有六成以下的消费者与餐饮、住宿、购物、景点、交通服务等经营者发生过消费争议。
(四)引起旅游消费争议的主要原因是旅游经营者提供的服务与约定不符,包括餐饮食宿不符合约定标准、行程表内的景点和娱乐项目要自费、旅行社擅自改变行程、擅自安排购物点等,此外还有强迫购物、导游态度差等。
(五)发生旅游消费争议后,近七成的消费者会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交涉和投诉,其中与导游及旅行社交涉、向消费者组织或行政部门投诉、向新闻媒体报料是消费者采用较多的方式和途径。
(一)消费者应理性消费,依法维权。选择有合法资质的正规旅行社,并签订旅游合同,索取发票。自觉抵制打着低价口号的旅行团或者旅行项目,谨防因贪图便宜而上当受骗。消费者在旅行中如果遇到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妥善保管证据,并及时向当地旅游投诉受理机构投诉或者拨打12345政府服务热线进行投诉。
(二)旅游经营者应守法经营,诚信服务。旅游经营者应当自觉遵守市场公平、有序、竞争原则,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为名,诱骗旅游者,不得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
(三)旅游经营者加强对导游和领队的管理。导游和领队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引导旅游者文明旅游。严格执行旅游行程安排,不得擅自变更旅游行程或中止服务活动,不得向旅游者索取小费,不得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或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注:此报告仅对调查样本负责;公布结果仅供消费者参考,不构成对任何旅游组织或机构的推荐与宣传;任何旅游组织或机构不得利用本次结果刊登广告或从事其它促销、宣传、推广活动,违反本规定者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旅游消费调查报告篇三
刚刚过去的春节黄金周,全国旅游消费规模再创新高。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春节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游客3.44亿人次,同比增长13.8%。那么,这个春节黄金周的旅游消费有哪些变化?消费行为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规律?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长假长线游”,春节黄金周长线游占比64.7%。
《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出游的受访者中,51.4%选择了国内长线游,35.3%选择了周边游,12.3%选择了出境游。总体上,长线游(国内长线游、出境游、邮轮旅游)占比64.7%,符合“长假长线游”的一般需求规律。
居民春节黄金周出游目的地选择方面,国内游呈现出明显的“南下避寒,北上玩雪”需求规律,哈尔滨等传统冰雪游胜地集中了半数以上的北上玩雪客流,而厦门、三亚、桂林、丽江、昆明、大理等地处华南、西南地区的目的地则是北方游客南下避寒的首选目的地。
春节出境游热门目的地和往年一样主要集中在周边的日本、韩国、泰国以及港澳台地区,合并占比50.5%,法、瑞、意、美、加等长线目的地占比23.8%,巴厘岛、长滩岛、马尔代夫等热门海岛占比11.8%。值得注意的是,极地旅游也占到了1.1%的比例,表明居民春节出境游的消费层次和品质在提升。同程邮轮春节期间的南极邮轮航次需求强劲,早在出发前一个月即被抢订一空。
春节黄金周期间居民周边游主题主要集中在乡村游、温泉、主题公园、逛庙会、滑雪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春节的一些传统习俗在城市逐渐淡化或消失,因此,到乡村追寻传统“年味儿”成为春节周边游的第一需求。《报告》调查数据显示,36.3%的周边游人群选择了乡村游。泡温泉则是春节周边游的第二大需求热点。从地区分布来看,到滑雪场滑雪是华北、东北地区居民春节周边游的热门选择。
38%的人选择在家过完除夕和初一,全家一起出游。
在出游时间的.安排上,除去错峰出游的动机外,多数人会考虑兼顾在家过年的传统和旅游需求。《报告》数据显示,有38%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要在家过完除夕和初一后再出发,仅有15.5%的受访者选择了在出游目的地过年,另有37.4%的受访者选择了节后错峰出游,选择节前错峰出游的占比9.1%。总体而言,有84.5%的春节出游者兼顾了在家过年和外出旅游(含自愿和非自愿选择),在出游目的地过年的比例相对较低。
春节作为一个阖家团圆的节日,即便是外出旅游也要全家人一起行动。《报告》针对不同年龄层出游者的调查数据显示,40岁以下的出游者大多选择了和配偶子女一起出游的家庭组合,占比达29.9%,选择一家三代人同游的比例为19.4%。相比之下,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大多选择了和老伴儿一起出游,占比高达57.9%,选择全家一起出游的占比23.8%。综合来看,全家一起出游是较为主流的春节出游选择。
交通、住宿、门票支出5000元以上者超三成,近九成有购物消费经历。
《报告》针对春节期间有旅游消费经历人群的调查显示,31.5%的人在交通、住宿、门票等旅游产品上的人均花费超过了5000元,与长线游占比较高有着密切联系。从调查数据来看,17.3%的春节出境游者在交通、住宿等旅游产品上的支出水平在5000元以上,邮轮旅游者的这一比例为13.4%。
《报告》数据显示,春节有出游经历的受访者中,89.2%的人有旅途购物消费经历,其中30.4%的人购物消费在元以内,24.9%的人购物花费在至4000元之间,购物消费在6000元以上者占比19.5%。
总体来看,出境游、邮轮旅游和国内长线游的居民的旅游购物消费水平要高于周边游,其中以出境游和邮轮旅游最高。
春节出游购物人们一般都会购买哪些商品?《报告》数据显示,目的地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是最受欢迎的商品,其次名牌服装等也非常受欢迎,而名表珠宝等贵重商品的购买比例相对不高。
调查数据显示,50岁以上中老年人相对更加喜欢购买土特产,而对名牌服装、化妆品等的购物需求相对不高。针对中老年人的这一旅游购物偏好,同程百旅会在春节期间推出了“旅游+年货”创新产品,将传统旅游线路与年货采购体验相结合,让用户深度体验目的地的各种过年“习俗”,同时还可以购买到当地原汁原味儿的特色年货。
旅游过年新玩法见证旅游消费升级,中老年人尝鲜热情不输年轻人。
2020年春节黄金周旅游消费市场涌现出了一大批新鲜玩法,充分证明了旅游过年正在从大众化消费向多元化、个性化消费时代升级。
《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国内自驾游、自助出境游、旅行拍摄、邮轮旅游、房车露营、在线结伴游、极地旅游等是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最受关注的节日旅游新玩法,同时也是在旅游爱好者中有一定接受度和认可度的新鲜玩法。
通常认为,老年人比年轻人相对较难接受新鲜事物,但在旅游消费领域,这一认识却被彻底颠覆了。《报告》数据显示,中老年人对于邮轮旅游、极地旅游、旅行拍摄等新鲜玩法的接受度高于年轻群体。
《报告》调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对于春节邮轮旅游的接受度明显高于其他年龄层,他们相对更加偏好在邮轮上过年这一新鲜玩法。
极地旅游(南极或北极)是近年来兴起的出境游新玩法。调查数据显示,41至50岁和70岁以上两个年龄层的受访者对于春节极地旅游的接受度高于其他年龄层,尤其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于极地旅游的接受度高于其他任何年龄层。这一调查数据与同程邮轮推出的春节南极邮轮实际出游情况基本吻合。
带着摄影师一起去旅行,边走边拍,这也是近年来国内游和出境游市场出现的新玩法。调查数据显示,各个年龄层对于旅行拍摄的接受度普遍较高,其中尤以61至70岁这一年龄层的接受度最高,领先于“80后”和“90后”。
除了邮轮旅游、极地旅游和旅行拍摄外,中老年人群在国外自驾游、在线结伴游等方面的尝鲜热情也丝毫不输于年轻群体。
此次春节黄金周旅游消费调查结果表明,旅游已经成为居民春节消费的重要领域,并且,今年春节的旅游消费在整体出游需求稳步增长的同时,消费水平也有较大幅度增长,高品质出游和个性化新玩法的需求增长明显,充分体现了我国旅游消费升级的阶段性特点。
旅游消费调查报告篇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正迅速发展,旅游消费也在日益增加,出外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而且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最强、旅游审美水平较高、闲暇时间较多和潜力巨大的一个群体,在旅游群体当中充当着旅游生力军的角色。
所以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我做了相关调查。
2、目的。
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当代大学生产生旅游消费心理的动机以及旅游消费行为方式,为了解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提供直接有效的数据参考。
同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更加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现状,并据此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使大学生旅游消费更加合理健康。
二、调查方法。
1、时间:x年x月x日至x月x日。
2、地点:xx市。
三、调查对象。
调研对象为易于接受新事物,兴趣爱好广泛,作息时间规律,对于网络有着高使用率,喜爱聊天交友的xx市xx名在校大学生。
四、调查过程。
1、实施过程。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互联网网站制作一份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调查问卷,利用qq、朋友圈等社交软件发布问卷网站链接,邀请在校大学生进行网上填写问卷。经过为期四天的问卷调查,登录问卷网站系统进行自动整合生成数据,然后对结果进行了一个数据收集。
2、调查内容。
(一)调研结果及分析。
调查显示,58%的大学生偏爱自然风景区,26%选择繁华城市区和海滨城市区,15%的大学生旅游目的地选择民族风俗区;反而红色旅游革命区和高校校园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这表明大学生更愿意与大自然亲近。
在对于时间的安排上,49%选择寒暑假期出游,27%选择国家法定节假日出游,16%选择平常的周末出游,其他时间占8%。选择寒暑假期出游的人多的`原因可能是寒暑假的假期长,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分配,有利于旅游后调整时间休息。其次则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出游的人也较多,原因是节假日相对于平常的周末时间长,空闲时间较平时多。平常周末和其他时间选择出游较少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旅行后的休息调整,不利于出游,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留在家看电视看书而不外出旅游;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课业比较重,一般会利用周末进行复习或预习新知识,还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参加各种活动。
调查显示,高达74%的大学生外出旅游消费的费用来源于父母的支持,除此之外,38%的费用来源于平时生活费的积攒、兼职所得(26%)、其他来源(12%)等。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的经济尚不能独立,旅游费用的来源大多依靠于父母出资。少部分大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来赚取旅游费用。
他们的消费水平整体不是太高,旅游消费费用的构成经调查显示为:交通(42%)、住宿(46%)、餐饮(74%)、景点门票(58%)、购物(30%)、娱乐(24%)。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旅游消费费用主要花费在吃、住和门票上,而购物和娱乐花费较低。出游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开阔眼界、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亲近大自然。
(3)大学生出游的交通工具的选择。
调查显示,大学生出游选择汽车(30%)和火车(56%)的较多。其余交通工具如自行车(4%)、飞机(10%)则较少一些。按照大学生消费能力分析,原因可能是飞机价格较贵,汽车适合短途旅行,价格适中。火车可以长途运输且价格经济实惠。
1、大学生自身个性因素一般来说,具有外倾向个性的人性格开朗、活泼,容易流露自己的感情,对立性较强,旅游需求比较广泛,而且在旅游中喜欢结识新的朋友与旅伴;而内倾向个性的人性格比较沉静,做事谨慎,不爱交流,旅游需求相对保守。
当代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入社会的一个新群体,大部分受开放性文化知识的影响,性格属于外向型或中间型的。
大多数大学生旅游群体就其消费者主体而言,都是知识水平较高、思维活跃的群体,追求自由崇尚知识的特点突出,重视旅游中的个性化与参与性,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不能满足他们的旅游要求。具有强烈的旅游需求,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旅游中注重的是一种经历及旅游所带来的幸福感和自我满足感,并且有寻求刺激,获得知识,体验新的环境特点。他们当中大多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向往自由,喜欢无拘无束,求知欲旺盛。这也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走出校园去进行旅游活动。
2、、资金因素。
由于大学生还没工作,经济上不独立,学费、生活费等主要来源于父母。大学生各自的家庭经济情况的好坏,就直接决定了他们旅游消费能力的高低。因此,大学生出游的花费主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承受力。在大学生决定出游时总会首先考虑价格,其消费主要以吃、住、行等基本消费为主。其他的消费需求相对较低。旅游消费水平普遍较低。
3、社会安全因素。
安全问题比其他层次游客压力更大虽然大学生基本上都已经是成年人,但由于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在入校前都是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之下成长起来的,社会阅历少,再加上大学生生性好奇,喜欢冒险,在旅游过程中会脱离团队自己活动,危险性就大大的增加了。虽然是成年人,但是由于大学生特殊的身份,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必将涉及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层面,因而大学生旅游时的安全问题比其他层次的游客压力更大。
4、旅游需求方面。
当代大学生的旅游需要层次较低,谈到对此次出游的意义评价的时候,有的大学生认为出游“有意义有价值”;有的同学认为此次出游是“浪费时间、耗费精力”。相对于较高的满意度,这似乎自相矛盾。但是,“对旅游地满意度高”不等同于“此次出游有意义有价值”。大学生出游动机主要集中在“休闲放松、摆脱乏味生活”,对出游“满意”是因为达到了“摆脱乏味生活”的目的,而并没有从根本上满足他们“求知、求所得”的深层次心理需求。因此,普遍感觉“出去乐一乐”并不是他们所认为的“有意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大学生旅游需要的层次关系时发现,当今大学生的旅游需要仍徘徊在“社交的需要”层次,即摆脱孤独、繁重、枯燥的学业生活。但在某种程度上,多年教育的结果又让他们背上高层次需要的包袱,努力追求“尊重”“自我实现”,于是出现了调查结果中的“对旅游地满意度高”,“此次出游意义不大”的矛盾现象。
5、朋友因素。
大学生们都喜欢结伴和朋友一起出去旅游,一来可以相互交流,增加感。
情,二来可以共同分享快乐,欣赏旅游景观的魅力所在;百分之一十五的人喜欢独自旅行,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真正放松自己,感受自由;百分之五的人选择旅行社组织的旅游,这多为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活动。
7、景点方面。
大学生更偏重于自然景观,他们倾向于与大自然的一种近距离的接触;而对各地的民俗风情的喜爱也占相当大的比重,他们希望了解一下当地的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家乡的差别,以此来开阔视野;对文物古迹的喜爱者占到百分之四十这些人大多是历史爱好者,对以前的文物、古迹比较感兴趣;而只有少部分的大学生有去看人造景观的想法。
8、旅游花费主要集中在旅游交通费、餐饮费、门票费、住宿费以及买纪念品上。而出游的花费也依据不同的旅游点所花费的钱不经相同。同学们所接受的价格也有高有低,这些都要根据他们对是否值得来评价。但大学生在旅游过程中的购物及娱乐花费都普遍不高。
五、调查结论。
在旅游业发展迅速的今天,具有旅游意识的大学生群体,正因其对旅游产品心理需求的同一性而慢慢形成一个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旅游市场。然而,由于大学生特殊的心理、生理、经济等特点,使其旅游消费行为呈现出和其它群体截然不同的特点。
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消费者、旅游者的我们要对旅游消费行为有所认识与了解,它不仅是消费,不仅仅是享乐,也是无形之中的学习与长见识的新途径。面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和调整,不断改进,使其更有利于大学生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服务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及壮大,对大学生的旅游给予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旅游观。
姓名:宁耀樊学号:100709303119班级:旅游1031班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观念情况,特此进行了本次调查。调查主要由南宁市各个大学的大学生承担。调查时......
长沙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社会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
学院:公管院班级:保障81姓名:张小娇学号:2278112一、问题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的形象日益突出,在国家经......
旅游消费调查报告篇五
近年来,**按照“依托旅游资源、拓展文化内涵、打响城镇品牌”的旅游发展思路,以把上海庙镇建设成为中国一流文化旅游名镇为目标,以上海庙旅游区和**旅游区的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各旅游项目的建设。取得的成就如下:
一是**委、政府已经将旅游产业确立为**的战略性产业,战略定位为将旅游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是旅游业重要地位的体现。
二是旅游体系基本形成。现有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1处,其他景区10多处,旅游资源得到大力开发,已初步形成了民族风情、沙漠峡谷、生态草原、历史遗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几大类旅游产品。
三是旅游产业初具规模。现有星级酒店以及各类小型酒店30多家,旅行社3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和户近30家。旅游企业争相创立发展,蒸蒸日上,产业链初步形成。
四是旅游品牌逐渐建立。**已被亚太旅游联合会等知名组织联合命名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被国家民协命名为“中国**文化之乡”、“中国马文化保护基地”、“中国**婚礼文化传承基地”。
五是旅游宣传和市场推广工作得到强力推进。近两年**多次组织开展旅游文化活动、各种民族体育活动,举办一系列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加大了宣传促销力度,加强了区域合作,扩大了旅游市场,树立了品牌形象。
在**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全**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产业发展速度逐年加快。20**年全年共计接待游客3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2亿元。上半年截止7月底,全**共计接待游客3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亿元,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全**旅游业在经济下滑严峻的形势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旅游业发展中潜在的优势。
(一)文化底蕴深厚。古诗“无定河边无数柳,共送行人一杯酒”,倾诉出了无定河畔曾经的繁荣与慷慨激昂。而今,无定河仍携千万年的文明奔流不息,河边的****地区历经古人类文明、农耕、游牧、边戍和匈奴、西夏等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以“**婚礼”为代表的民族歌舞文化,以阿拉格苏勒德祭奠文化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城川民院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在这里共生共存、和谐发展,造就了极具特色的以蒙古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
(二)旅游资源富集。**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种类繁多,境内有历史悠久的古河套人遗址、水洞沟遗址,有唐代宥州古城和明长城遗址,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村和**民族风情旅游区大汗行宫,有300多年祭祀历史的苏勒德祭祀和神奇的**旅游区,有风景如画的**沙漠大峡谷,还有著名的毛乌素沙漠源头——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旅游区,有民族政策试验田和民族干部培训摇篮的延安民院、三段地工委、国际秘密交通线等红色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使****的旅游资源更具开发潜力。
(三)区位条件优越。**位于**市的西南部,是自治区的南大门,地处**、**、**三省交界处。北与****相依;东与乌审**相连;南与**省靖边、定边两县及****县毗邻;西与****县、**县接壤,以上**县与**的行程均在2小时之内。从交通条件看,**南界、西界紧靠**(***)高速公路、**(***)铁路、307国道,距离**机场行驶时间仅需1个多小时。
(四)后发优势明显。一般来说,后开发旅游业的地区可以借鉴其它先开发旅游业地区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可以吸取这些地区曾经出现失误的教训。我国的旅游业从改革开放开始走向市场化,至今已有30余年,其他地区旅游发展的实践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旅游业起步于,起步虽晚,发展却很迅速。利用起步时间和发展程度上的后发优势,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类似发达地区因超前发展而造成的各方面无可挽回的损失。这是**发展旅游业的一个重要优势。
三、**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开发起步晚,差距大。**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虽然具有可以借鉴其他地区发展实践经验的一大优势,但相较于**市其他**区及周边省份地区旅游业发展情况,**旅游产业不够成熟,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不够强大,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存在一定差距。充分认识并设法弥补这一劣势,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有助于加快**旅游业追赶其他**区的步伐。
(二)旅游资源品位不高,旅游产品档次较低。**旅游资源虽然繁多,但资源分布比较零散,知名度、品位不高。近几年**虽然开发打造了众多景区,但受资源品位不高的局限,4a级景区只有2家,高档次旅游产品较少,旅游产业链较短,对服务业的拉动和辐射较小,也就意味着竞争力较单薄。
(三)旅游发展资金匮乏,旅游专业人才短缺。受限于政府财政能力不足以及招商引资的效果小,旅游发展所需资金远不足以支持现有发展。景区和饭店在建设打造和管理方面,管理水平低,服务不标准,缺少专业性人才,旅游系统的管理和执法队伍还需进一步壮大。这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制约作用。
四、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统一思想,坚定目标。一是要明确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要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二是要把握发展方向,坚定发展信念。要将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和城乡统筹建设相结合,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文化产品的销售,从而推动转移农牧民就业。要挖掘民族文化,树立把**建成独树一帜的旅游目的地的远大目标,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采取得力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业。
(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功能。根据**旅游发展情况,当前最主要的一点是要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要加快交通建设,完善交通体系,结合自驾游发展的新趋势,把自驾游需要的`配套设施列入规划建设中。还要加快建设各景区景点的硬件设施、牌示系统等基础设施,以此来加强各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重点加强旅游产业薄弱环节,做精细节,弥补产业规模小、成熟度不够的劣势,改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和水平。
(三)深刻挖掘资源内涵,提高旅游产品档次。**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深厚,需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展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一是要坚持举办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和各种民族性文体娱乐活动,挖掘民族文化,放大“中国**文化之乡”、“中国**马文化保护基地”和“中国**婚礼文化传承基地”等民族文化品牌效应,进一步提高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要整合旅游资源,进一步融合外在的资源形态和内在的文化内涵,加大投入,将旅游产品做大做强,不断提高旅游产品档次,从而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
(四)加大旅游投入,引用专业人才。充裕的资金和人才是**旅游产业再上一个台阶的关键。一是要创新融资机制,加大旅游投入。虽然已经出台了《**旅游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关于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文件,但仍需创新融资机制,给予旅游企业更多的扶持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有资质、有品味的企业来**投资,兴办旅游业。二是要引进、挖掘并重用旅游专业人才。目前,旅游从业人员多数不懂旅游专业知识,缺少专业服务技能,严重制约旅游业的发展。要不惜财力从外部引进和内部挖掘,两方面来寻找人才,重用人才,强化创新,提升高层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整体素质,以人才优势提升旅游竞争力。
旅游消费调查报告篇六
深圳市万人调查股份有限公司2015~2016年连续两年开展了“深圳居民网购消费行为与偏好市场调查项目”,了解到深圳居民网购的结构、方式、时间及变化趋势。
一、购物频次。
调查显示,深圳居民线下购物平均为5.8次/月,线上购物平均为2.9次/月,线下购物频次相当于线上购物频次的两倍。
二、购物花费时间。
就每次购物花费的时间而言,72.5%的深圳居民在购物场所逗留的时间,平均每次花费71分钟。
相对来看,有62.8%的'居民线上购物的时间,平均每次花费58分钟。
三、线上购物接入端。
调查显示,2015年移动端已超越pc端成为深圳居民线上购物时的最常使用终端。
对比来看,女性群体更多的是通过手机进行操作,而男性群体则没有明显的偏好差异。
四、线上购物网站。
就购物网站而言,天猫、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是深圳居民线上购物时主要选择的几大购物平台,且远超过唯品会、亚马逊等其他购物网站。
对比来看,女性群体显然更加青睐天猫、淘宝、唯品会和聚美优品,而男性群体则更加偏爱苏宁易购和亚马逊。
五、选择购物网站的因素。
在选择购物网站时,深圳居民最主要考虑的前三大因素分别是:商品质量有保障、支付方式简便、商品种类丰富,占比分别为51.9%、50.0%和46.1%。同时,送货速度快也是一大重要影响因素。
另外也可以发现,价格方面的优惠或打折促销活动这类期望以“以价取胜”的策略对大部分客群吸引力不大,而对此感兴趣的通常是对价格敏感性比较高的人群,这类客群的特征是“谁低价就去谁那里买”,没有忠诚度可言。
六、主要购物种类。
1.目前主要购物种类。
调查显示,深圳居民在线下购物时主要还是以食品饮料、蔬果/生鲜、服装、鞋类居多;而线上购物则主要以服装、鞋类、箱包、数码产品居多。
通过对比发现,线上渠道对服装、鞋类、箱包、数码产品、图书音像产品的冲击比较大,而对生鲜类产品虽有一定影响,但完全没有达到颠覆的状态。
2.今后主要购物种类。
调查显示,今后深圳居民在线下仍会以购买食品饮料、蔬果/生鲜、服装、鞋类为主,在线上以购买服装、鞋类以及箱包、家电、数码为主。
七、线上购物的主要缺憾。
表线上购物缺憾分性别对比。
八、未来购物支出占比变化趋势。
调查显示,24.8%的深圳居民表示未来3年线下购物支出金额会增长超过10%,而线上的这一比例达到45.1%,远远高于线下渠道。这说明,未来3年内深圳居民的线上购物支出占比将会越来越大。
调查显示,七成深圳居民有较高的意愿在2016年“双十一”期间进行网购,其中有三成表示肯定会网购,而明确表示不会网购的不足5.0%。
旅游消费调查报告篇七
10月12日,省市县三级联动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消费评议会在温岭召开。会上发布《台州旅游行业消费调查报告》显示,传统旅游继续占主导地位,民宿、“互联网+”等新兴旅游方式逐渐受到追捧。台州旅游总体来说基本满意状态,还有提升空间,但消费者自身维权意识仍不强。
总体处于基本满意状态。
根据消费者关心热点问题及投诉反映热点问题,台州市消保委会同温岭消保委,对台州旅游行业进行为期约两个月全面调查,共发放《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消费调查问卷》2563份,回收有效问卷2501份,回收率达97.58%。
调查主要针对传统旅游项目、民宿、自驾游等新型旅游项目及通过网络联系组织自媒体旅游。其中最受消费者欢迎旅游方式是景区旅游,占比41.4%;其他依次为自由游占比23%;乡村旅游(农家乐、渔家乐)占比19.6%;乡村休闲游(民宿)占比16%。
结果显示,调查者对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总体评价为基本满意占比43.6%,比较满意占比28%,满意占比20%,不满意占比8.4%。台州旅游总体来说处于基本满意状态,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调查对象中,20至40岁和40至60岁两个年龄段人数最多,也是当前旅游服务业主要消费群体。其次涉及职业领域分布均匀,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员工、私营业主、学生等。”台州市消保委秘书长阮家荣表示,调查得出结果是具有代表性,能真实反映台州旅游行业消费情况。
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
随着消费观念改变和经济收入提高,市民旅游消费需求更趋多样化,民宿、“互联网+”等新兴旅游方式逐渐受追捧,但也暴露台州旅游业存在不少问题。
来自台州市旅游局和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台州市旅游投诉中,涉及旅行社投诉8起,占总投诉量14.3%,问题集中在旅游合同不完全履行,旅行社未尽职责,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不够;景点投诉有48起,占总投诉量85.7%,主要集中在门票收费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不掌握等等。
阮家荣表示,旅行社经营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景区旅游票价过高服务不尽如人意,农(渔)家乐旅游缺乏整体规划,民宿等特色旅游方式亟待引导,“互联网+”旅游缺乏规范风险频发等问题仍待进一步改进。
值得注意是,台州旅游消费者自身维权意识不强。调查问卷显示,51.2%受调查者不会查看旅行社相关证照、资料等,33.2%受调查者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不签订合同;在旅游中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11.4%的受调查者选择放弃,4.4%受调查者表示不知道如何处理。
当天会上,来自台州各地消费者代表针对旅行社低价团、景区餐饮安全等13个问题进行提问,经营者进行答辩,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点评;台州市旅游协会还向全市所有旅游企业发布倡议书,要求企业形成行业自律,维护台州市旅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元带您游某某”“买一送一”“不满意重玩”……在生活中市民常能看见这些充满诱惑的旅行宣传广告。然而,这些看似“馅饼”特惠活动,实际暗藏各种陷阱。国庆长假过后,错峰游升温。台州市消保委、温岭市消保委联合发布旅游行业消费警示:
一是选择合法合规旅行社。外出旅游时要选择有资质正规旅行社,查看其营业执照和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并注意核对资质材料与签约主体名称是否一致,避免上当受骗。
二是签订规范旅游合同。签订正式合同文本时要认真查看合同中线路、行程、景点、交通、食宿标准等内容。旅游行程单是旅游合同组成部分,旅游者要认真核对其中相关内容,并索要正规发票妥善保管。如有特殊要求,要在双方共同确认前提下,以文字方式在合同中进行具体约定。如遇到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消费者可持旅游合同、旅游行程单、发票及相关证据材料到旅游等相关部门投诉。
三是理性参与“互联网+”旅游。目前“互联网+”旅游市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与旅行社合作,以旅行社名义开展经营,风险相对较少;有的打着旅行社幌子,但其实没有与旅行社签订协议,风险巨大。个别“互联网+”旅游无固定经营场所,也没有质保金在第三方抵押,不具备风险承受能力,一旦发生安全和利益损害事故,会出现投诉难、理赔难的困境。因此,提醒消费者应理性参与“互联网+”旅游,在参与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与组织者签订合法的.旅行社书面旅行合同,并购买保险,注意出游安全。
四是谨慎参加低价游活动。在选择旅游产品时,不要以价格高低作为惟一标准,盲目相信低价旅游,应将旅游产品的品质和价格进行综合比较,警惕“低价”、“回馈”等名义的宣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旅游消费调查报告篇八
1999年9月,国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连续7天的长假。黄金周就此诞生。今年十一黄金周刚刚落下帷幕,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今年国庆黄金周国内旅游市场接待5.89亿人次,旅游收入4781.8亿元。人次是十八年前的二十倍以上,收入则增长了三十多倍。如今高校大学生是旅游客源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随着旅游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消费也逐渐成为大学生的消费热点,具有极大的开发前景。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尤其是大学新生刚刚结束枯燥的高中生活,心中渴望着对外面世界的体验,希望摆脱单调的生活前往异地求学的大学生,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寻访当地或附近的名胜古迹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大学生到大二和大三时,已经熟悉了学校的生活,在这一阶段会热衷于中长途旅游,喜欢探险与刺激型的旅游活动。这一阶段多数学生会选择在寒暑假期间去同学家进行旅游。在大四段,因为要离开母校,多数同学会有一种留恋的心理,希望在最后的时间里对学校以及整个城市做一次游览,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
在校大学生。
问卷调查,网上在线调查,收回问卷56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10月1日-10月7日。
(1)对于陆游的态度:
非常喜欢占据人数33.93%,比较喜欢42.86%,无所谓19.64%,不喜欢3.57%。可以看出,在旅游意向上,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去旅游,旅游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一个很受欢迎的项目,旅游既可以纯粹娱乐性质的游玩、观光,也可以休闲散心、增长见闻,而且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也是一次对于未来工作地的重要考察。
(2)对于喜欢的出游方式:
跟团游3.57%,自由行37.5%,与好友家人结伴57.14%,其他1.79%。大多数学生喜欢跟着好友家人一起旅行,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自由行,反而市场上最主流的跟团游却是很少,这体现了大学生对于家庭的看重,也同样体现着大学生对于自由的向往,而跟团游却十分少有可能是大学生的经济原因,也可能是对于旅行社的不信任。
(3)对于外出旅游从哪个途径获得信息:报刊杂志17.86%,电视广告12.5%,网络67.86%,旅游宣传手册10.71%,旅行社推荐8.93%,亲朋好友推荐46.43%,其他5.36%。在外出旅游获取信息的方面,绝大多数的学生采用了从网上获取信息,可见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传播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智能手机、电脑等智能方式越来越多的影响现在的青年消费群体。亲朋好友推荐也占据了一大部分的比例,这看出大家理智的选择,因为是亲朋好友经历过的旅游,更加具有可信性。剩下的传统媒体如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以及旅游公司的推广如宣传手册、旅行社推荐则占据了小部分的比例。
(4)出游频率:一周一次7.14%,一个月一次3.57%,两个月一次14.29%,一学期一次46.43%,其他28.57%。在出游频率方面,大多数学生采用了一个学期一次的方式,这主要是跟大学生的自身的消费状况有着极大的关系。但是仍有小部分的学生可以两个月一次,一周一次这个自身家庭的经济状况良好外也包括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多,比上班一族更多的空闲时间。
(5)出游时长:
两天或者以下23.21%,一星期以内55.36%,一星期以上16.07%,其他5.36%。出行一周以内与两天一下的大学生占据了大多数,可见短日期的旅行是大学生出行旅游的主要方式,这应该是大学生的本身的学业关系所导致的,短期的旅行既能够满足大学生旅行的心里,又不会耽误大学生的学习。
(6)旅游资金来源:
父母给予44.64%,生活费节省得来28.57%,工作(兼职)获得21.43%,其他5.36%。看到有大部分的人靠自己省钱与打工兼职来赚取旅游的费用,但是觉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靠父母提供资金,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还是要靠家里面的支持。
(7)每月的消费水平:
500以下26.79%,500—1000为28.57%,1000—1500为7.14%,1500-2000为14.29%,2000以上23.21%。数据显示大多数的学生的每月消费水平都是低水平的。
(8)旅游中哪些方面花费最多:
交通16.07%,住宿28.57%,景点门票16.07%,购物16.07%,饮食23.21%。大学生在消费时显现出比较平均,但是也不难看出在住宿与饮食方面略微多花费了一些,与现如今的购物狂潮相比大学生的购物显得比较少,影响这一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资金方面的的限制。
(9)喜好的出游方式:
飞机14.29%,高铁(火车)51.79%,游轮5.36%,自驾车(汽车)21.43%,骑行1.79%,其他5.36%。超过半数的人喜欢采用火车的出行方式,原因可能是火车是一个价格低廉,安全的出行方式,对于大学生来学说价格是最为亲民的,也有许多人选择飞机的方式,因为飞机更为快捷,更方便,对于时间短的旅行是首选的出行方式。
1.大学生旅游市场规模巨大。自1999年教育制度改革以来,全国各高校连年扩招,在校本专科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到2003年年底,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己经达到1108.6万人。根据“十五”教育规划,高等教育到2005年进入大众化阶段,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将达到15%,到2010年达到20%。庞大的大学生消费市场已逐渐成为旅游企业必争的重要阵地,前景看好。
2.大学生旅游动机强烈而且大学生群体年龄段一般都在18-24岁。作为年轻人,追求新鲜、追求刺激、探索精神强,不甘于墨守成规,易接受新事物,而旅游作为新的生活方式更易被年轻人所接受。大学时期是学生由象牙塔走向社会的过渡期,社会经验不丰富,往往对外界充满好奇心,再加上对家庭责任感感的淡漠以及攀比追随心态的强烈,他们较成年人具有更强的出游动机。当问及是否愿意出去旅游时,有76%的被访者回答愿意,20%的被访者回答正在考虑中,只有4%的被访者明确表示不愿意。有此可见,大学生对旅游持有非常肯定的态度,出游愿望强烈。旅游已是大学生最为喜爱的休闲方式之一。
3.大学生闲暇时间较多我国大学生除了有法定的节假日外,还有传统的寒暑假,大约有172天假期,约占全年的47%;此外,教育部门还为大学生提供许多社会实践和自我学习时间。因此,大学生有非常充裕的时间旅游,并且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4.大学生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多以往,由于旅游消费水平较低,“游兴”最高、“游资”最少的大学生只能算是旅游消费的蚂蚁兵团,旅游企业可获经济效益较低,造成大学生旅游市场不受重视。现今,由于家庭的经济支持增加、参加勤工俭学、各种奖学金支持等原因,大学生经济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大学生已经初具出游的经济条件。
大学生旅游已经成为大学生在校的必不可少的一种休闲方式,但是讲究经济实惠,相对更加重视旅游经历,大学生目前大多仍为消费者,可用于个人自由支配的资金不多,属于非强势消费群体。因而对价格较为敏感,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要求不高,讲究经济实惠,特别是吃、住方面只要得到基本满足即可。此外,大学生长期在学校生活,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旅游中的各种经历都是他们津津乐道的事,因而他们更加重视旅游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
旅游消费调查报告篇九
昨日,省、市、县三级联动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消费评议会在温岭召开。会上发布的《台州旅游行业消费调查报告》显示,传统旅游继续占主导地位,民宿、“互联网+”等新兴旅游方式逐渐受到追捧。台州旅游总体来说处于基本满意状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总体处于基本满意状态。
根据消费者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投诉反映热点问题,台州市消保委会同温岭消保委,对台州旅游行业进行了为期约两个月的全面调查,共发放《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消费调查问卷》2563份,回收有效问卷2501份,回收率达97.58%。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传统旅游项目、民宿、自驾游等新型旅游项目以及通过网络联系组织的自媒体旅游。其中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旅游方式是景区旅游,占比41.4%;其他依次为自由游,占比23%;乡村旅游(农家乐、渔家乐),占比19.6%;乡村休闲游(民宿),占比16%。
结果显示,调查者对旅游行业服务质量的总体评价为基本满意占比43.6%,比较满意占比28%,满意占比20%,不满意占比8.4%。可见,台州旅游总体来说处于基本满意状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调查对象中,20—40岁和40—60岁这两个年龄段人数最多,也是当前旅游服务业的主要消费群体。其次,涉及职业领域分布均匀,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员工、私营业主、学生等。”台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阮家荣表示,调查得出的结果是具有代表性的,能真实反映台州旅游行业消费情况。
消费者自身维权意识不强。
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市民的旅游消费需求更趋多样化,民宿、“互联网+”等新兴旅游方式逐渐受到追捧,但也暴露出我市旅游行业存在的不少问题。
来自市旅游局和市市场监管局的数据显示,201月—6月台州市旅游投诉中,涉及旅行社投诉的8起,占总投诉量的14.3%,问题集中在旅游合同的'不完全履行,旅行社未尽职责,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不够;景点投诉的有48起,占总投诉量的85.7%,主要集中在门票收费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不掌握等。
阮家荣表示,旅行社经营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景区旅游票价过高服务不尽如人意,农(渔)家乐旅游缺乏整体规划,民宿等特色旅游方式亟待引导,“互联网+”旅游缺乏规范风险频发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旅游消费者自身的维权意识不强。调查问卷显示,51.2%的受调查者不会查看旅行社的相关证照、资料等,33.2%的受调查者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不签订合同;在旅游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11.4%的受调查者选择放弃,4.4%的受调查者表示不知道如何处理。
旅游消费调查报告篇十
江西省赣州市辖xx区2市xx县,总人口88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近600万),国土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是我国东南部最大设区市.年,该市提出了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拉开赣州特大城市框架,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赣州建设成为特大城市的奋斗目标,全面启动新一轮城市建设.2008年赣州市城市化率为35%,20xxxx年则达到了44%,城市人口持续增长.本文选择江西省赣州市中心城区的章贡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xx0年城市化率高于赣州市平均水平的宁都县、大余县、龙南县、会昌、信丰县、于都县,以及城市化率低于赣州市平均水平的赣县、瑞金市等xx0县、市、区市民化农民集中居住的小区抽取样本,运用市场调查的方法,实证研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动,在户籍等方面获得市民身份的传统农民,即市民化农民旅游消费者行为特征.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54份.问卷发放方式为多人多点同一时期进行的方式.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市民化农民群体在旅游消费情况、旅游消费决策中所涉及的经济因素、忧虑因素、旅游目的地喜好等相关问题表现出的主要特征,对各种旅游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差异,以及在旅游资讯传输方式的选择偏好,为企业拓展市场提供实证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从市场学和消费的角度,xx665岁的市民化农民从消费能力以及对整体市场的影响力都具有决定意义,其市场消费力较大,故将调查对象界定于xx665岁之间的市民化农民.在受访的254名市民化农民中,男性xx7人,占54%;女性xxxx7人,占46%.
xx市民化农民旅游消费的条件已然成熟。
市民化农民文化素质较高将受教育程度分为5个层次.受访人群中,受教育程度达大专及以上的占xx.2%;受教育程度达高中或中专的占24.4%;受教育程度达初中的占39.3%;受教育程度达小学的`占xx8.9%;未受过学校教育的占3.2%.大学、中专、高中程度的人数达到38.6%.文化程度较高者容易转变消费观念,接受新的消费方式,乐于通过旅游增长见识、放松身心,较容易使旅游成行.
xx.2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受访者中,主要有经商、打工、房屋出租、社会救助和其它等五种类型的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经商和打工为主,%和4xx.7%.以房屋出租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占xx7.7%.政府救助的占xx.6%,其它(如受子女赡养、家庭妇女等)的占5.9%.说明受访者居住区域就业率较高,就业环境较好,因而有着较为稳定的经济来源.官方数据表明,20xxxx年赣州市城镇就业率达到96.8%.同时,受访者认为家庭人均收入增加了的占75.2%;认为基本持平的占20.5%;认为减少了的占4.3%.说明从农民身份转变为城市居民后,家庭人均收入普遍有了增加,经济条件得到比较明显改善.
xx.3市民化农民与城市融合度好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作为城市居民,跟以前比,心理感受的回答,表示更自豪的占44.9%;表示更受歧视的占25.2%;表示变化不太明显的占29.9%.少部分人成为市民后有较强的城市弱势群体心理.总体上,市民化农民与城市的融合度尚可.
预期支出对市民化农民旅游消费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调查结果显示,表示储蓄是着眼于购建住房的占xx.3%;为了防病养老的占27.2%;%;为婚嫁教育准备的占26.0%;近期可以考虑存钱去旅游的占xx7.4%.可见,教育、医疗、建房、购置家电、防病养老等预期支出对市民化农民旅游消费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2有旅游经历的人为数不少调查结果显示,关于旅游频率问题的回答,没有旅游经历的占38.2%;近xx年内旅游过的占8.3%;近24年内旅游一次的占20.8%;上一次旅游是在五、六年以前的占32.7%.有过旅游经历的人达到6xx.8%,%.
2.3许多人希望能够到外面去逛逛调查结果显示,表示愿意接受旅游消费的占73.6%,表示不愿意接受旅游消费的占4%,表示没想过的占22.4%.表现出对旅游消费较高的接受度.
2.4大多数人认为旅游应该过夜,因此至少需两日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认为最合适的旅游时间长度是xx日的占7.9%;24天的占37.8%;5xx0天左右的占45.3%;%.因此,认为旅游需要2日以上(过夜)的达到9%.多数人认为24天或5xx0天左右是较适合的旅游时间长度,将旅游的目的定为休闲娱乐的占多数.
2.5可承受的单人旅游费用主要集中在xx000元以内,总体消费水平较低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可承受的单人旅游费用在500元以内的占48.4%;在xx000元以内的占37.8%;在2000元以内占xx0.6%;在3000元以上的占3.2%.认为可承受的单人旅游费用达到xx000元以内的占86.2%.市民化农民对于xx000元左右的出游费用较为接受.同时,在特定的人群中会有较高消费倾向的需求出现,但总体消费水平较低.
2.6认为旅游比较花钱的消费项目是购物、交通和住宿调查结果显示,%;是交通的占23.2%;是餐饮的占2%;是住宿的占2xx.6%;是景区门票的占xxxx.0%.
2.7旅游消费的兴趣点比较单一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最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是都市风情游的占xx.4%;健康疗养游的占xx.0%;历史古迹游的占xxxx.8%,致富样板游的占24.0%;自然风光游的占xx0.6%;宗教民俗游的占23.2%.旅游消费的兴趣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致富样板游和宗教民俗游.
2.8比较认同清闲时候或业务淡季为最适合的外出旅游时间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外出旅游的最佳时间为黄金周的占23.6%;为传统节日期间的占5.5%;为清闲时候或业务淡季的占43.3%,对于出游时间无特别考虑的占27.6%.
2.9最切合个人实际的旅游目的地与可承受的单人旅游费用高度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切合个人实际的旅游目的地为赣州市内或不想外出旅游的占xx.7%;%;为其它省份的占49.2%;为国外的占2.0%.多数人认为切合个人实际的旅游目的地是赣州市外江西省内或其它省份,与可承受的单人旅游费用高度相关,旅游选择的空间范围还不够大.
0旅游的最大阻碍因素是价格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旅游最大阻碍因素是价格问题的占48.4%;是时间问题的占20.9%;%;是服务质量问题的占4.3%;是个人消费观念问题的占4.3%,是安全问题的占xx0.3%;%;是语言问题的占xx.6%.阻碍出游的最大因素是价格(经济问题),闲暇时间有限或亲友间的闲暇时间难以同步等时间问题也成为阻碍旅游的重要因素.
最喜欢的旅游组织形式为旅行社组织亲友邻里结伴旅游调查结果显示,最喜欢的旅游组织形式为旅行社组织散客拼团的占20.5%;为旅行社组织亲友邻里结伴旅游的占42.5%;为亲友结伴自助游的占xx%;为不知道的占22%.出游时多数会选择与亲朋结伴同行,主要是怕被瞧不起、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不同,多数愿意邻里乡亲组团出游.
2最信任的旅游信息获取渠道是亲朋介绍、推荐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最信任的旅游信息获得途径是亲朋介绍、%;电视广告的占36.6%;报纸杂志的占4.8%;旅行社宣传的占7.0%;互联网的占7.5%.信息渠道的获取方式上,被访者比较信任亲朋推荐、介绍,总体上还是对传统的信息获取渠道比较依赖和信任.由上可知,市民化农民虽然实现了户籍身份的转变,但在社会地位、消费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还处于向市民角色转换的过程中.表现在旅游消费上,一是向往旅游消费带来的体验,未曾有过旅游经历的人希望出去看看,有过旅游经历的人可能计划下一次旅游体验,而高收入的市民化农民群体、年轻一代及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等,对旅游消费的接受程度接近于城市居民.二是因旅游消费的异地性带来的高风险性而保持着对旅游消费的高度谨慎.如在最喜欢的旅游组织形式、最信任的旅游信息获取渠道等方面,表现出对旅游消费相当谨慎的态度.三是认为旅游消费完全是一种成本,是一种净消耗.如在可承受的单人旅游费用、最切合个人实际的旅游目的地等方面表现出浅尝辄止的态度.开拓市民化农民旅游消费市场,有助于增进市民意识,加快市民化农民与城市融合.市民化农民旅游是旅游消费市场的重要细分,是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20xxxx年9月在赣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未来的五年内,要努力实现赣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2000元,城镇化率提高到52%以上,中心城区人口倍增至200万.农民市民化是人口倍增的必由之路.市民化农民旅游市场的培育、开发将大有可为,值得业界认真探讨,精心谋划,全力应对.
旅游消费调查报告篇十一
江西省赣州市辖1区2市15县,总人口88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近600万),国土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是我国东南部最大设区市.,该市提出了“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拉开赣州特大城市框架,用左右的时间把赣州建设成为特大城市”的奋斗目标,全面启动新一轮城市建设.20赣州市城市化率为35%,20xx年则达到了44%,城市人口持续增长.本文选择江西省赣州市中心城区的章贡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xx年城市化率高于赣州市平均水平的宁都县、大余县、龙南县、会昌、信丰县、于都县,以及城市化率低于赣州市平均水平的赣县、瑞金市等10县、市、区市民化农民集中居住的'小区抽取样本,运用市场调查的方法,实证研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动,在户籍等方面获得市民身份的传统农民”,即“市民化农民”旅游消费者行为特征.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54份.问卷发放方式为多人多点同一时期进行的方式.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市民化农民群体在旅游消费情况、旅游消费决策中所涉及的经济因素、忧虑因素、旅游目的地喜好等相关问题表现出的主要特征,对各种旅游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差异,以及在旅游资讯传输方式的选择偏好,为企业拓展市场提供实证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从市场学和消费的角度,1665岁的市民化农民从消费能力以及对整体市场的影响力都具有决定意义,其市场消费力较大,故将调查对象界定于1665岁之间的市民化农民.在受访的254名市民化农民中,男性137人,占54%;女性117人,占46%.
1市民化农民旅游消费的条件已然成熟。
1.1市民化农民文化素质较高将受教育程度分为5个层次.受访人群中,受教育程度达大专及以上的占14.2%;受教育程度达高中或中专的占24.4%;受教育程度达初中的占39.3%;受教育程度达小学的占18.9%;未受过学校教育的占3.2%.大学、中专、高中程度的人数达到38.6%.文化程度较高者容易转变消费观念,接受新的消费方式,乐于通过旅游增长见识、放松身心,较容易使旅游成行.
1.2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受访者中,主要有经商、打工、房屋出租、社会救助和其它等五种类型的“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经商”和“打工”为主,分别为占33.1%和41.7%.以“房屋出租”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占17.7%“.政府救助”的占1.6%,“其它”(如受子女赡养、家庭妇女等)的占5.9%.说明受访者居住区域就业率较高,就业环境较好,因而有着较为稳定的经济来源.官方数据表明,20xx年赣州市城镇就业率达到96.8%.同时,受访者认为“家庭人均收入”“增加了”的占75.2%;认为“基本持平”的占20.5%;认为“减少了”的占4.3%.说明从农民身份转变为城市居民后,家庭人均收入普遍有了增加,经济条件得到比较明显改善.
1.3市民化农民与城市融合度好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作为城市居民,跟以前比,心理感受”的回答,表示“更自豪”的占44.9%;表示“更受歧视”的占25.2%;表示“变化不太明显”的占29.9%.少部分人成为市民后有较强的“城市弱势群体”心理.总体上,市民化农民与城市的融合度尚可.
2.1预期支出对市民化农民旅游消费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调查结果显示,表示储蓄是着眼于“购建住房”的占13.3%;为了“防病养老”的占27.2%;为了“购置家用电器”的占16.1%;为“婚嫁教育”准备的占26.0%;“近期可以考虑存钱去旅游”的占17.4%.可见,教育、医疗、建房、购置家电、防病养老等预期支出对市民化农民旅游消费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2有旅游经历的人为数不少调查结果显示,关于“旅游频率”问题的回答,“没有旅游经历”的占38.2%;“近1年内旅游过”的占8.3%;“近24年内旅游一次”的占20.8%;“上一次旅游是在五、六年以前”的占32.7%.有过旅游经历的人达到61.8%,近4年内旅游过的达到29.1%.
2.3许多人希望能够到外面去“逛逛”调查结果显示,表示“愿意接受”旅游消费的占73.6%,表示“不愿意接受”旅游消费的占4%,表示“没想过”的占22.4%.表现出对旅游消费较高的接受度.
2.4大多数人认为旅游应该过夜,因此至少需两日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认为“最合适的旅游时间长度”是“1日”的占7.9%;“24天”的占37.8%;“510天左右”的占45.3%;“10天以上”的占9.1%.因此,认为旅游需要2日以上(过夜)的达到92.1%.多数人认为“24天”或“510天左右”是较适合的旅游时间长度,将旅游的目的定为休闲娱乐的占多数.
2.5可承受的单人旅游费用主要集中在1000元以内,总体消费水平较低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可承受的单人旅游费用”在“500元以内”的占48.4%;在“1000元以内”的占37.8%;在“元以内”占10.6%;在“3000元以上”的占3.2%.认为“可承受的单人旅游费用”达到1000元以内的占86.2%.市民化农民对于1000元左右的出游费用较为接受.同时,在特定的人群中会有较高消费倾向的需求出现,但总体消费水平较低.
2.6认为旅游比较花钱的消费项目是“购物”、“交通”和“住宿”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旅游中“旅游比较花钱的项目”是“购物”的占22.1%;是“交通”的占23.2%;是“餐饮”的占22.1%;是“住宿”的占21.6%;是“景区门票”的占11.0%.
2.7旅游消费的兴趣点比较单一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最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是“都市风情游”的占15.4%;“健康疗养游”的占15.0%;“历史古迹游”的占11.8%“,致富样板游”的占24.0%;“自然风光游”的占10.6%;“宗教民俗游”的占23.2%.旅游消费的兴趣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致富样板游”和“宗教民俗游”.
2.8比较认同“清闲时候或业务淡季”为“最适合的外出旅游时间”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外出旅游的最佳时间”为“黄金周”的占23.6%;为“传统节日期间”的占5.5%;为“清闲时候或业务淡季”的占43.3%,对于出游时间“无特别考虑的”占27.6%.
2.9最切合个人实际的旅游目的地与可承受的单人旅游费用高度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切合个人实际的旅游目的地”为“赣州市内或不想外出旅游”的占15.7%;为“赣州市外江西省内”的占33.1%;为“其它省份”的占49.2%;为“国外”的占2.0%.多数人认为“切合个人实际的旅游目的地”是“赣州市外江西省内”或“其它省份”,与可承受的单人旅游费用高度相关,旅游选择的空间范围还不够大.
2.10旅游的最大阻碍因素是“价格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旅游最大阻碍因素”是“价格问题”的占48.4%;是“时间问题”的占20.9%;是“旅游项目”问题的占5.1%;是“服务质量”问题的占4.3%;是“个人消费观念”问题的占4.3%,是“安全问题”的占10.3%;是“生活问题”的占5.1%;是“语言问题”的占1.6%.阻碍出游的最大因素是价格(经济问题),闲暇时间有限或亲友间的闲暇时间难以同步等“时间问题”也成为阻碍旅游的重要因素.
2.11最喜欢的旅游组织形式为“旅行社组织亲友邻里结伴旅游”调查结果显示,“最喜欢的旅游组织形式”为“旅行社组织散客拼团”的占20.5%;为“旅行社组织亲友邻里结伴旅游”的占42.5%;为“亲友结伴自助游”的占15%;为“不知道”的占22%.出游时多数会选择与亲朋结伴同行,主要是怕被瞧不起、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不同,多数愿意邻里乡亲组团出游.
2.12最信任的旅游信息获取渠道是“亲朋介绍、推荐”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最信任的旅游信息获得途径”是“亲朋介绍、推荐”的占44.1%;“电视广告”的占36.6%;“报纸杂志”的占4.8%;“旅行社宣传”的占7.0%;“互联网”的占7.5%.信息渠道的获取方式上,被访者比较信任亲朋推荐、介绍,总体上还是对传统的信息获取渠道比较依赖和信任.由上可知,市民化农民虽然实现了户籍身份的转变,但在社会地位、消费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还处于向市民角色转换的过程中.表现在旅游消费上,一是向往旅游消费带来的体验,未曾有过旅游经历的人希望出去看看,有过旅游经历的人可能计划下一次旅游体验,而高收入的市民化农民群体、年轻一代及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等,对旅游消费的接受程度接近于城市居民.二是因旅游消费的异地性带来的高风险性而保持着对旅游消费的高度谨慎.如在“最喜欢的旅游组织形式”、“最信任的旅游信息获取渠道”等方面,表现出对旅游消费相当谨慎的态度.三是认为旅游消费完全是一种成本,是一种“净”消耗.如在“可承受的单人旅游费用”、“最切合个人实际的旅游目的地”等方面表现出浅尝辄止的态度.开拓市民化农民旅游消费市场,有助于增进市民意识,加快市民化农民与城市融合.市民化农民旅游是旅游消费市场的重要细分,是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20xx年9月在赣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未来的五年内,要努力实现赣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2000元,城镇化率提高到52%以上,中心城区人口倍增至200万.农民市民化是人口倍增的必由之路.市民化农民旅游市场的培育、开发将大有可为,值得业界认真探讨,精心谋划,全力应对.
旅游消费调查报告篇十二
江西省赣州市辖1区2市15县,总人口88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近600万),国土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是我国东南部最大设区市。20xx年,该市提出了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拉开赣州特大城市框架,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赣州建设成为特大城市的奋斗目标,全面启动新一轮城市建设。20xx年赣州市城市化率为35%,20xx年则达到了44%,城市人口持续增长。本文选择江西省赣州市中心城区的章贡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xx年城市化率高于赣州市平均水平的宁都县、大余县、龙南县、会昌、信丰县、于都县,以及城市化率低于赣州市平均水平的赣县、瑞金市等10县、市、区市民化农民集中居住的小区抽取样本,运用市场调查的方法,实证研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动,在户籍等方面获得市民身份的传统农民,即市民化农民旅游消费者行为特征。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54份。问卷发放方式为多人多点同一时期进行的方式。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市民化农民群体在旅游消费情况、旅游消费决策中所涉及的经济因素、忧虑因素、旅游目的地喜好等相关问题表现出的主要特征,对各种旅游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差异,以及在旅游资讯传输方式的选择偏好,为企业拓展市场提供实证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从市场学和消费的角度,1665岁的市民化农民从消费能力以及对整体市场的影响力都具有决定意义,其市场消费力较大,故将调查对象界定于1665岁之间的市民化农民。在受访的254名市民化农民中,男性137人,占54%;女性117人,占46%。
1市民化农民旅游消费的条件已然成熟。
1.1市民化农民文化素质较高将受教育程度分为5个层次。受访人群中,受教育程度达大专及以上的占14.2%;受教育程度达高中或中专的占24.4%;受教育程度达初中的占39.3%;受教育程度达小学的占18.9%;未受过学校教育的占3.2%。大学、中专、高中程度的人数达到38.6%。文化程度较高者容易转变消费观念,接受新的消费方式,乐于通过旅游增长见识、放松身心,较容易使旅游成行。
1.2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受访者中,主要有经商、打工、房屋出租、社会救助和其它等五种类型的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经商和打工为主,分别为占33.1%和41.7%。以房屋出租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占17.7%。政府救助的占1.6%,其它(如受子女赡养、家庭妇女等)的占5.9%。说明受访者居住区域就业率较高,就业环境较好,因而有着较为稳定的经济来源。官方数据表明,20xx年赣州市城镇就业率达到96.8%。同时,受访者认为家庭人均收入增加了的占75.2%;认为基本持平的占20.%;认为减少了的占4.3%。说明从农民身份转变为城市居民后,家庭人均收入普遍有了增加,经济条件得到比较明显改善。
1.3市民化农民与城市融合度好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作为城市居民,跟以前比,心理感受的回答,表示更自豪的占44.9%;表示更受歧视的占25.2%;表示变化不太明显的占29.9%。少部分人成为市民后有较强的城市弱势群体心理。总体上,市民化农民与城市的融合度尚可。
2.1预期支出对市民化农民旅游消费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调查结果显示,表示储蓄是着眼于购建住房的占13.3%;为了防病养老的占27.2%;为了购置家用电器的占16.1%;为婚嫁教育准备的占26.0%;近期可以考虑存钱去旅游的占17.4%。可见,教育、医疗、建房、购置家电、防病养老等预期支出对市民化农民旅游消费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2有旅游经历的人为数不少调查结果显示,关于旅游频率问题的回答,没有旅游经历的占38.2%;近1年内旅游过的占8.3%;近24年内旅游一次的占20.8%;上一次旅游是在五、六年以前的占32.7%。有过旅游经历的人达到61.8%,近4年内旅游过的达到29.1%。
2.3许多人希望能够到外面去逛逛调查结果显示,表示愿意接受旅游消费的占73.6%,表示不愿意接受旅游消费的占4%,表示没想过的占xx.4%。表现出对旅游消费较高的接受度。
2.4大多数人认为旅游应该过夜,因此至少需两日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认为最合适的旅游时间长度是1日的占7.9%;24天的占37.8%;510天左右的占45.3%;10天以上的`占9.1%。因此,认为旅游需要2日以上(过夜)的达到92.1%。多数人认为24天或510天左右是较适合的旅游时间长度,将旅游的目的定为休闲娱乐的占多数。
2.5可承受的单人旅游费用主要集中在1000元以内,总体消费水平较低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可承受的单人旅游费用在500元以内的占48.4%;在1000元以内的占37.8%;在2000元以内占10.6%;在3000元以上的占3.2%。认为可承受的单人旅游费用达到1000元以内的占86.2%。市民化农民对于1000元左右的出游费用较为接受。同时,在特定的人群中会有较高消费倾向的需求出现,但总体消费水平较低。
2.6认为旅游比较花钱的消费项目是购物、交通和住宿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旅游中旅游比较花钱的项目是购物的占23.1%;是交通的占23.2%;是餐饮的占12.1%;是住宿的占21.6%;是景区门票的占11.0%。
2.7旅游消费的兴趣点比较单一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最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是都市风情游的占15.4%;健康疗养游的占15.0%;历史古迹游的占11.8%,致富样板游的占24.0%;自然风光游的占10.6%;宗教民俗游的占23.2%。旅游消费的兴趣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致富样板游和宗教民俗游。
2.8比较认同清闲时候或业务淡季为最适合的外出旅游时间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外出旅游的最佳时间为黄金周的占23.6%;为传统节日期间的占4.5%;为清闲时候或业务淡季的占43.3%,对于出游时间无特别考虑的占27.6%。
2.9最切合个人实际的旅游目的地与可承受的单人旅游费用高度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切合个人实际的旅游目的地为赣州市内或不想外出旅游的占15.7%;为赣州市外江西省内的占33.1%;为其它省份的占49.2%;为国外的占2.0%。多数人认为切合个人实际的旅游目的地是赣州市外江西省内或其它省份,与可承受的单人旅游费用高度相关,旅游选择的空间范围还不够大。
2.10旅游的最大阻碍因素是价格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旅游最大阻碍因素是价格问题的占48.4%;是时间问题的占20.9%;是旅游项目问题的占5.1%;是服务质量问题的占4.3%;是个人消费观念问题的占4.3%,是安全问题的占10.3%;是生活问题的占5.1%;是语言问题的占1.6%。阻碍出游的最大因素是价格(经济问题),闲暇时间有限或亲友间的闲暇时间难以同步等时间问题也成为阻碍旅游的重要因素。
2.11最喜欢的旅游组织形式为旅行社组织亲友邻里结伴旅游调查结果显示,最喜欢的旅游组织形式为旅行社组织散客拼团的占20.5%;为旅行社组织亲友邻里结伴旅游的占42.5%;为亲友结伴自助游的占15%;为不知道的占xx%。出游时多数会选择与亲朋结伴同行,主要是怕被瞧不起、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不同,多数愿意邻里乡亲组团出游。
2.12最信任的旅游信息获取渠道是亲朋介绍、推荐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最信任的旅游信息获得途径是亲朋介绍、推荐的占44.1%;电视广告的占36.6%;报纸杂志的占4.8%;旅行社宣传的占7.0%;互联网的占7.5%。信息渠道的获取方式上,被访者比较信任亲朋推荐、介绍,总体上还是对传统的信息获取渠道比较依赖和信任。由上可知,市民化农民虽然实现了户籍身份的转变,但在社会地位、消费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还处于向市民角色转换的过程中。表现在旅游消费上,一是向往旅游消费带来的体验,未曾有过旅游经历的人希望出去看看,有过旅游经历的人可能计划下一次旅游体验,而高收入的市民化农民群体、年轻一代及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等,对旅游消费的接受程度接近于城市居民。二是因旅游消费的异地性带来的高风险性而保持着对旅游消费的高度谨慎。如在最喜欢的旅游组织形式、最信任的旅游信息获取渠道等方面,表现出对旅游消费相当谨慎的态度。三是认为旅游消费完全是一种成本,是一种净消耗。如在可承受的单人旅游费用、最切合个人实际的旅游目的地等方面表现出浅尝辄止的态度。开拓市民化农民旅游消费市场,有助于增进市民意识,加快市民化农民与城市融合。市民化农民旅游是旅游消费市场的重要细分,是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20xx年9月在赣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未来的五年内,要努力实现赣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2000元,城镇化率提高到52%以上,中心城区人口倍增至200万。农民市民化是人口倍增的必由之路。市民化农民旅游市场的培育、开发将大有可为,值得业界认真探讨,精心谋划,全力应对。
旅游消费调查报告篇十三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三、
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在当前尚且低迷,尚未完全复苏的经济环境下,消费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消费和需求问题。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对大家的消费进行归宗和分析。
从调查结果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10%,月费用700--1000元的人,占30%左右,500--700元的人占40%,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20%左右。在这些学生之中,超过50%的学生拥有电脑、约9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当代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几支出:伙食费,买服饰,恋爱,上网费,手机费等。
一:伙食费。
除了在校内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经成为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个体餐馆就餐的比例达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95、7%。各种形式的聚会成为在校大学生饮食消费的一个重点。对于同学之间花钱请客,大部分同学认为偶尔可以但不要太频繁。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6-15次各类同学聚会。这部分消费基本上每学期需要150-600元之间。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和同学朋友聚会一般选择在普通餐厅,但也有2%的选择在高档餐馆。聚会的理由多种多样:老乡相识、放假归来、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班干部、得了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吃上一顿,否则被视为不够交情。
二:购买服饰。
从消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服装消费的档次越来越高,男生买衣服的宗旨是不买则已,要买就买质量好的、价格高的;女生买衣服则总是买个不停,只要自己喜欢的都会买回来,不喜欢了,马上就不穿了。大学生购买品牌的商品,一方面为了满足自己的实用需求,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增加自己的被关注度。购买名牌产品更是能够满足人们这样的心理。在对当您拥有一件名牌产品时,您最希望谁能够注意到您拥有这样的品牌调查后发现,70%的大学生希望自己的朋友同学能够注意到自己拥有的某个品牌,17%的人希望陌生人能够注意到自己,12%的人希望自己的恋人能够关注自己拥有某个品牌。4%的人表示希望自己父母和家人能够了解。3%的人表示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可见选择名牌产品对帮助大学生自己的交往,能够起到帮助作用。而大学生由于在读书期间,主要生活费来自父母,而购买著名品牌的消费品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所以大学生只有4%的人愿意父母知道自己使用名牌的产品。
三:恋爱消费。
对问卷中你谈恋爱了吗?每年为恋爱花费多少钱?的问题,77%的大学生承认有恋爱经历,每年用于恋爱消费的钱从200-700元不等。从调查看,大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零食、逛街、泡吧娱乐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绝对的大头,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甚至有几千元者(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一个大二的学生在女朋友生日那天送了一条价值7800元的铂金钻石项链);在恋爱消费中,支出较大的还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200-400元。
四:上网费用。
调查结果显示:在每周上网时间方面,12、7%的学生在3小时以下,20、9%的学生为3-7小时,30、1%的学生为8-10小时,19、5%的学生为10-20小时,16、8%的学生在20小时以上;在上网时段方面,23、2%的学生在白天上网,33、9%的学生在晚间上网,35、2%的学生在周末上网,7、7%的学生还经常上通宵。如果按2元/小时计算,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五:手机等通讯费用。
根据调查结果,85%的学生都拥有手机,他们的手机价位一般都在500--1600元之间,月消费在20--150之间。消费者的月手机话费也与其月生活费相挂钩,生活费用少的话费也相应较少,控制在50元以下,但也有部分高收入用户的话费也在此列,共占了样本的25%,学生月话费主要集中在50-100之间,约占了调查总数的62%,属于中档水平。其次月话费在100-150的有18%,而150以上的高消费者主要是月生活费在1000以上的5位,与其的经济实力基本相应。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
大学生消费问题建议:
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呈现出许多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这一状况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真实现状,我们从生活费用的来源、分配及利用状况,购物心态,消费水平和急停收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使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大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调查对象:贵州大学南区在校本科生。
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近二百张调查问卷。并由分发人员收回。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
总结。
和分析。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毕。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最后由袁莉执笔完成调查报告。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三、问卷分析。
1、经过问卷调查,有7%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数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结果和我预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消费能力在周围学校大学生也占平均水平地位。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基本持平,并有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送第三题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85%左右仍然是来自家庭父母的供给,当然也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这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也是促成这点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部分人是利用学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供自己的生活费用。
4、在第四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消费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有很多是消费冲动型,见什么好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经过精打细算只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应该向这些同学学习。
5、在第五题中,关于网络购物的问题则让我们对大学生现今的消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发现,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进行过网络购物的活动,虽然在具体数额上差距还非常大,但这确实清晰的预示了网络购物在未来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
6、在第六至九题关于大学生消费习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以存钱、记账为代表的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学生数量占的比例未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阶段消费计划的人数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对于自己的消费大多数同学则表示没什么感觉,只有小部分人总结为比较节俭。我们不难总结出目前学生们的科学消费意识还很淡泊,对于自己消费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四、问题的总结与解决办法。
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有着自己已具备规律的消费结构、习惯以及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必然能够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6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达到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中,月消费相对高的同学的月消费可比月消费相对低的的同学的月消费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也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来满足这一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也是异常的严重,别人没有的,自己得有;别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决办法: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大学生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传统观念,科学规划安排,使自己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不依赖父母而进行奢侈消费而应该自强、自立的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结尾: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更合理,更现实的消费观。
1、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如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计划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平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绝奢侈品的消费。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也较多,构成这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的70年代至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有一个方面是一直在传承的,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饮食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体。而在最近几年消费结构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习风气的恶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与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来使之适应我们的消费水平。
4、杜绝攀比心理,不过分追求时尚。
现实中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相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减少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又例如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生成,所以我们必须杜绝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对于不过分追求时尚,我们大学生本来就应该以学习为主,这些次要的东西本就不应该成为每天最让我们操心的事。而在这方面的改进必然有助于大学生好的消费习惯的养成。
5、经济的独立意识与储蓄观念。
大学生作为接受先进知识,随时走上社会的专业人才,很有必要在大学期间就尝试经济上的独立,培养一定的投资理念,并发展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储蓄观念。这对于将来管理自己的生活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做法。不仅能够降低家庭的负担,让父母减少对于自己的担心,更能锻炼自己的投资意识与自我控制的能力。
旅游消费调查报告篇十四
酒是我国传统的日常消费品,它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酒类市场更加丰富多彩,白酒、啤酒、红酒各种酒类竞相登台,耀眼争辉。目前,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mimr)调查了消费者的酒类喜好倾向和消费心理,捕捉到了一些有价值的数据。
啤酒,引领大众选择。
在我国的酒类消费中,随着健康、时尚饮酒渐成趋势。啤酒因其具有低度、营养、安全的特点,特别是营养丰富的纯生啤酒,更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成为大众消费中最受欢迎的酒类。在对消费者的问卷调查中,79.2%的消费者购买过啤酒,大大高于购买过红酒、白酒的45%和35.8%的比例。在这三类酒的消费中,以消费者自己饮用为最常见,其次是宴请聚餐之用。
低价位啤酒、白酒和中档价格的红酒最受消费者青睐。
由于酒类在我国是一种大众化的消费品,受到不同阶层、不同收入的喜爱,因此价格是消费者,特别是收入水平较低的消费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从啤酒消费来看,选择单价为5元以下的消费者比例超过6成,高达67.62%,在5—10元间中档价位的消费者所占比例为27.29%,而10元以上的高档价位消费者比例仅为5%左右,价格越贵,购买者越少。白酒的消费价格也呈现出这种态势。相对而言,红酒的消费群体不少是属于收入较高的消费者,因此消费者对红酒的价格选择与前两者略有不同,整体呈现正态分布形态,25—54.9元的中档价位最吸引消费者,所占比例近6成,其次是25元以下的低价位红酒,比例约占20%,55元以上的高价位消费者也占2成左右。
酒类定价应瞄准其产品定位。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人来说,酒除了自己喝,还是送亲访友,宴请接待必不可少的一员。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无论是红酒,白酒还是啤酒在用于送礼方面,购买的价格都明显高出自己喝的价格和宴请聚餐的价格,特别是白酒,用于送礼的价格高于宴请聚餐价格25元以上,高于自己饮用价格35元以上。红酒作为餐饮和自饮的价格差异不大,可能与红酒近年来的普及速度飞快有关。最富盛行,特别是受到新一代喜爱的啤酒,在自己喝和宴请聚餐的价格比较中,基本上无大分别,啤酒在老百姓的意识中,作为饮料的成分远大于作为酒。酒类的生产厂家在推出一个新的酒类产品时,首先应确定这种酒的定位,是饮用用途为主,还是送礼为主,然后参考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作恰当的价格定位,这可以大大促进产品的销售。
本地品牌称雄,洋酒成稀客。
在调查中可以发现,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本地酒类品牌。特别是啤酒,由于运输、保鲜的成本较高,本地产品更是得天独厚、占尽优势,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倾向于选择本地品牌。在红酒、白酒消费上,本地品牌同样是首选,另一方面,国产的外地品牌紧随其后,不容小视,特别是全国性的酒类品牌,通常利用其强大的资金力量、营销网络及营销队伍进行产品推广。而国外品牌所占的比例很低,特别是白酒,更是没有外国品牌的立足之地。我国不少制酒企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作为知名企业,他们资金雄厚,管理较为完善,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买过洋酒,可见洋酒仍然是中国消费者的稀客。在我国对酒类进口关税逐步下调的情况下,对国内制酒行业并不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国产酒仍是消费者的主要和最佳的选择。
口味第一,兼重文化消费。
在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中,啤酒、白酒、红酒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消费者的第一选择因素无一例外都是产品的口味,特别是啤酒和白酒,提及率在70%以上。可见,产品推广的成功,首先是要有适合广大消费者口味的产品,这必须在产品研发阶段多做口味测试,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口味特征,才能为消费者所接受。除了口味以外,酒还是一种文化的象征,酒类消费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消费,其文化附加值远远大于其实际价值。附加值的大小取决于酒品牌内涵的丰富与否。因而,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这些文化特征也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广告宣传、降价促销、包装设计等所发挥的作用正在弱化。而利用销售终端直接进行产品推广的做法,估计效果并不显著。
质量,最担忧的问题。
质量是所有消费者追求的永恒主题,酒类产品也不例外。消费者在购买酒类产品时大多小心翼翼,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市的被访问者中,绝大多数都是最担心买到假酒,北京、广州这一比例分别高达95.57%和92.34%,可见这是消费者最担忧的问题。我国酒类消费巨大,市场监管难度不小,受利益的驱使,不少假酒劣酒充斥市场,给不少消费者造成极大的伤害,这样的事例已经屡见不鲜了,酒类市场打假还非常需要有关部门不遗余力和广大消费者支持配合。其次消费者还担忧酒的来历不明和保质期;而对于价格虚浮、包装破损和其它等方面则关注较少。正是出于这些担忧,消费者大多到大型货仓超市、超级商场或百货商店购买酒类产品,因为消费者对这类购物场所已经形成一种心理期待,即能够买到放心的商品。
旅游消费调查报告篇十五
世界著名生态和社会学家唐纳德·沃斯特指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本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要度过这一危机,必须尽可能清楚地理解我们的文化对自然的影响。生态文化决定了生态文明的创建,公民生态意识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我国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现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文明观的支撑。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建设有赖于社会生产方式与民众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态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植根于人民日常生活实践当中。
随着对生产方式,产品与消费的关注,人们提出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理念,一种以“绿色”为核心的消费浪潮在全球迅速掀起。所谓绿色消费,就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与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与消费方式的统称。绿色消费,包括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绿色消费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21世纪的消费模式与潮流,人类消费模式的转变必定会引起社会生产方式与经济各领域的深刻变革。
2.1生态文明概述。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综合,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可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本质上是人类社会保证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的一种高度文明机制。
2.2消费行为与绿色消费。
消费者为获得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物色、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统称消费者行为。对消费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从市场角度考察消费者选购某种消费对象的动机及其决策过程。消费者自身的欲望是驱策消费者去购买的主因。它既产生于消费者的内在需要,又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另外,还要取决于消费者个人的习惯、个性和家庭的收入总水平与财产额的高低,以及家庭规模与结构的特点,等等。
基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的不断枯竭的压力,以及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消费者健康为宗旨,以“绿色”为核心的思想浪潮在全球迅速扩展,被命名为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与消费模式的统称。它的内容非常广泛:绿色产品、资源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以及对生存环境和物种保护等等。
2.3国内外绿色消费发展状态。
2.3.1我国居民消费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到来,我国确定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措施,并且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全面建设消费型社会的时代。
我国居民的现状消费行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食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出健康”成为每个人的追求,食品供应多样化,供应数量也不断增加,食品消费由六七十年代的“生存型”转变为现在的“享受型”,消费结构趋向于肉类食品消费。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绿色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据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的调查,目前有42.9%的消费者把“无污染”作为购买食品的首要考虑因素。
(2)娱乐。
随着人们收入增加,支付能力也大大增加,同时也由于生活压力过大,人们不仅需要物质消费方面的满足,也需要精神生活的满足。据调查,人们体育娱乐消费的趋势将会不断提高,单从体育娱乐项目来看,人们的娱乐消费十分健康,人们选择的体育娱乐项目排在第一位的是羽毛球占65.2%,第二位是乒乓球约55.7%,第三位是足球42.6%,然后是游泳约38.4%。服务业的发展除了支持经济的增长之外,也为居民提供了多层次的休闲娱乐场所,迪厅、茶社、咖啡馆、酒吧、卡拉ok、美容美发以及保健足疗、健身房是市区居民常去的休闲娱乐场所。调查显示,有84%的市民经常或曾经在周末、逢年过节或有空时光顾上述休闲场所。另外,随着经济的提高以及国外国家的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国内外旅游作为休闲娱乐的方式。
2.3.2国外绿色消费发展状况。
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等等。
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通过访谈从意识和行为两个角度总结出三种不同类型的绿色消费者,分别是选择性绿色消费者、中间绿色消费者、深绿色消费者。研究分析只对美国消费者进行研究调查,将消费者区分为五种不同的绿色消费类型:忠实行动家、钞票支持型、认知关怀型、抱怨牢骚型、鸵鸟心态型。这些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在绿色消费过程中的表现有很大的差异。
另外,国际上已有很多的研究者关注消费者绿色消费意向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概括起来包括:
(1)人口统计变量。
这是研究者考察最多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等,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较年轻的消费者更加具有绿色消费倾向。
收入和教育程度是被众学者一致认为是和绿色消费相关性最显著的两个变量。高收入意味着承受支持环境保护活动的能力强,受教育程度高,说明其接受信息的能力和速度都快,对绿色消费的认知就越高。
(2)心理变量。
后期的研究工作者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心理变量对绿色消费意向和行为的影响,安全意识、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知、对绿色消费的认知和态度、政治导向等都有涉及。据研究指出,个人环境态度越正向,越可能采取绿色消费行动受教育良好的人更能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1调查背景。
3.1.1调查目的。
了解现今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对消费与环境关系的关注及对绿色消费的认识。分析消费者对不同生活领域消费品的消费欲望与意向,以及我国各年龄段的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观点态度与选择意向,并总结发展绿色消费模式的建议和意见。
3.1.2调查背景。
我们称之为消费主义,指的是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为了追求不断被制造出来,刺激出来的欲望的满足。这样的消费方式加速了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枯竭,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基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压力和人类生存和发展迫切需求,一种以“绿色”为核心的消费浪潮在全球迅速掀起,这就是绿色消费。绿色消费行为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观念和消费模式,既有利于人类自我和社会的发展,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从理念角度来说,绿色消费是一种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环境的新型消费方式。所谓绿色消费,就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与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与消费方式的统称。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
3.1.3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设了12道问题,其内容包括:
1、人们对环境现状的认识;
2、人们对环保知识的了解;
3、人们对自身消费行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4、人们对绿色消费的认识;
5、人们进行绿色消费的原因;
6、人们对绿色产品的识别能力;
7、人们在进行消费时的主要影响因素;
8、在衣食住行中,人们更愿意在那个领域中进行绿色消费;
9、人们愿意为绿色产品支付多少的差额价;
10、人们在食品、服饰、家电、旅游、交通等具有代表性的消费中的主要考虑因素;
11、人们希望在那种渠道中加强自身的环保知识与素养;
12、人们认为提高绿色消费意识与行为的方法。
旅游消费调查报告篇十六
协步入大学,我们都不再是中学里衣食住行全部都由父母来承担的孩子,离开了家庭,应对一个人的生活,就要学着照顾自我。此刻社会的提高是无法预计和形容的,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期望,同时也背着多重的身份站立在这个社会中,其一就是消费者。在大学里,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对我们今后在价值观、世界观的构成和定位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关注我们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洞察我们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及时培养在消费上正确的观念和方法,成为了当代各界人士相当关注的话题。
按时所以,此次特地做了以“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为主题的采访调查对象是我校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的在校大学生,我们主要以随机采访的方式记录了我校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实际情景,并整理分析成文。
采访问题设置。
1.每月生活费为多少。
2.主要消费项目有哪些。
3.生活费的主要来源途径[网友投稿]。
4.是否使用网络平台贷款,如花呗,借呗等惆怅长岑长惆怅长岑长惆怅。
5.平时有没有理财的习惯?
6.对购买奢侈品的看法。
主要观点。
在我们的周围,有着来自不一样地方的有着不一样家境的同学,这在必须程度上也体现出我校学生基本具有较为理性的消费观。在普通人群中,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从我们的问题设置中能够看出,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研究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一样,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我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xx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本事有限,大多数的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还是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这种种的现象表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整体呈理性趋势发展。
采访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同学都开通了花呗等网上贷款服务,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攀比现象着实存在在我们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当中,个别者还较为严重。
在采访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双名牌鞋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或者买上一部电脑、相机等,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我的其他必要开支。而有的同学明明明白自我的金钱并不宽裕的时候,当自我是一个人的时候,会很注意自我的花销,尽量节俭,可适当与同学朋友在一齐消费的时候就表现的很不一样,出现了“大手大脚”、“浪费”、甚至是“奢侈”的现象。这些现象都能够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构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其实人存在适度的攀比心理是十分正常的一个现象,没有比较,没有发现,又怎样会有提高呢。可是,所有的事物都需要有个度,超过了这个适宜的度,往往就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就如我们今日所看到的各种例子,在他不合理性质的基础上,往往会给我们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或者心理行为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者还会影响深远,波及一生。
在同一个团体之中,不一样同学的每月的生活费不尽相同,但大体维持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可是最低和最高的两种消费中能够看出,此刻的消费分化两极端还是很严重的'一个问题,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刻经济体制和我们国家的居民收入现状整体呈“贫富差距大”的局面不无关系,大学生此刻的经济来源大多还是由父母供给,每个人的消费状况大多都会结合自我家中情景进行适度消费,源于家庭本身就有较大的差距,随之而来的,大学生消费整体呈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也不无道理。
大多数大学生在此次调查当中反映,当月的消费状况并不是很清楚,只是平时花该花的钱,做该做的消费,而整体共消费多少钱财,心中并无概念,同时,进行消费后记账的同学更少,而大多数同学每次到去取钱的时候才发现钱已经不多甚至透支,而每到这种时候,就只能向家人、朋友、同学求救。在应对如何处理金钱或者生活费的时候,很少有周全合理的计划安排。可见,大学生的储蓄观念仍处淡薄状态,有待加强。
大多数家长在给孩子寄送生活的时候,会采取两种方法,一个是每月寄送定额生活费,限制孩子的花销,一个是把钱交给孩子任其支配,待不够用的时候再寄送。从这些现象中我们能够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消费还是缺乏引导的,究其原因,能够归结到教育方法和体制上,父母不是限制孩子或者放纵孩子花钱消费,而是,父母在批评或者教导孩子的时候没有发现引导的重要性,要试着让孩子能够主动的进行合理消费,结合自我的实际情景,培养正确的消费观。甚者,农村里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在大学里受委屈,会砸血本会孩子购置物品,完全超出了本事范围之外,而城市里的家长也会放纵孩子的消费,可见,家长间也存在不一样程度的攀比心理,而正是这些种种,造成了对大学生构成正确消费观的障碍。
我们的提议:
1、调查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职协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坚持正确健康、勤俭节俭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期望教师在思想理论教学中,使用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我们认为今后教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忙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构成正确的消费观。
2、培养大学生的理财本事。
所谓理财,它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处理本事,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为此,专家提出了“财商”的说法,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能够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本事,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本事,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本事。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资料: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本事;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本事。我们提议教师围绕这两方面的资料,在“两课”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到达教育目的。
03、注重校风对消费的提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旅游消费调查报告篇十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当代大学生作为一群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特殊的消费心理。体现出消费观超前和消费实力滞后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特殊群体自然有特殊的特点,同时也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消费的问题。
(一)调查时间: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
(二)调查地点:xx民族师范学院;。
(三)调查对象:对政法系10级本科班、汉语系09级(2)班本科、音乐舞蹈系10专科(1)班学生共计128人的每月生活费进行实践调查。
(四)调查目的: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基本月均消费状况。
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都处于一个较高的平台,对其消费途径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一下几点:
(1)购买衣服: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对名牌衣服等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偏好,于是保持良好的忠诚度。而且对衣服的购买有着感性的认识,于是促使他们继续购买(名牌)。
(2)恋爱消费:在调查中发现,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在50元,多则达到1000元以上(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上网消费:作为一种新媒体,网络以其交互性、虚拟性、全球性为人类创造崭新的文化形态,那就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消费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数化传媒体的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消费类型。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分析来看,对于上网方式,有19.5%的学生配有私人电脑,在网吧或公共机房上网者占79.5%。
(4)手机等通讯消费:据调查72.7%的学生月均发短信超过300条,每人通话时间可达230小时。13%的学生月均发短信在200条左右,通话时间约150小时。只有14.3%的学生月均发短信在100条以内,通话时间在100小时以下。
三、对大学生消费影响的因素。
(1)社会的影响。
把大学生放到校园里,他的角色就是一名学生。同样把他放到社会中去,他又是社会的一份子。其消费观不可避免的受整个社会的影响。学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不断降低入学门槛,许多家长也抱着混文凭的态度将孩子送入学校,不论孩子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其学业。结果一部分学生虽然挂上了大学生的头衔,而实际中由于自身不具备完成学业的能力,思想和学校的负担过重,由于缺乏坚强意志,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堕落,变得成天无所事是,既而大量的空闲时间用在了各方面的消费上。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和其他一些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潮流。因而产生一种不良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2)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每一个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所以家庭经济状况与理财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消费观。有些家庭比较富裕的子弟他们平时花钱很阔绰,消费非常的超前。根本不会去节约和合理理财,只是盲目消费。而那些家庭条件比较贫穷的学生由于受家庭经济经的限制和家庭教育的影响能比较合理分配自己的生活费用,因而家庭对每一个大学生合理的消费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3)学校的影响。
当今的大学校园是开放的,消费主义的思潮冲击着校园,学校周边的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校园内许多商家的广告传单、周围的网吧、歌厅、舞厅、咖啡厅、游戏厅、溜冰场、饭店等到处可见。这些都成了学生非正常消费的催化剂。高校教育对学生消费观的导向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有以下几点:
其一,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掌握。
其二,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同时由于工科院校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其三,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四、消费观导向性建议。
我认为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
我认为今后对于消费观的社科研究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并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二)、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
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则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是现今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必备因素。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三)、高校校风建设任重道远。
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握“育人为先”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的存在是为将来培养可以为天地立新、可以为民众立命、可以为万事承重的后备人才,可见校风建设意义深远。
(四)、加强家庭环境教育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观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父母应该积极帮助子女培养理财和计划消费的习惯。
(五)、增强独立意识,倡导理性消费。
大学生要对消费有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追风,但也不能一成不变、冥顽不化。就是说,在自己实际的消费能力和社会的现实状况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合理消费、理性消费。
五、对本次调查的总结。
通过本次的调查,我对大学生的消费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学生的这种不良消费观不仅加重了家里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增大了学习教育管理的难度。对每一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消费观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因此,作为当代社会的一名合格大学生,我们不仅应该控制自身消费,向正确道路发展,也应互相提醒,共同走向理性消费、合理消费。要对自己的消费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做出理财计划。
调查报告怎么写?调动报告的格式是怎么样的?下面是本网这里的一篇关于小学生消费状况问卷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调查背景。
当前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长给子女的零花钱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标准、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小的时候没有条件达到所需的物质,现在有条件了,就应该满足子女们的要求;有些家长整日忙于事业,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与生活,只能在经济上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铺天盖地的消费广告难免对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的小学生们产生刺激和误导作用,我们的身边出现了一批批“出手大方”、满身名牌、追求享受攀比的小款爷、小公主。在热闹非凡的大超市里,孩子们大肆购物,家长在旁边忙不迭地付钱;在香气扑鼻的肯德基、麦当劳里,孩子们大啃鸡腿汉堡,家长们坐在一旁喝着矿泉水;在新潮的名牌运动休闲鞋帽商场里,孩子驻足不前,家长紧皱双眉;在富丽堂皇的饭店酒楼里,孩子过生日喝五吆六,家长跑前跑后……这一幕幕情景发人深省,又令人担忧……近期我们在扬州市区范围内,以部分小学生及家长为对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活动了解当代小学生的消费状况、影响他们消费行为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们的建议。
调查小组人员如下:
组长:xx。
成员:xx。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组的10名成员均来自育才小学五(5)班,我们分成若干小分队,利用双休日和放学后的时间,在市区文昌广场、肯德基文昌店、部分小学校园门口开展了调查活动。本次调查我们共发放了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各50份,收回有效家长问卷47份和学生问卷48份,其中98%的调查对象为扬州市区小学独生子女及其家长。问卷形式为单项或多项选择,问卷内容涉及家庭收入状况、学生零花钱的来源、数量和支配方式,家长为孩子的日常支出、平时的消费习惯等多方面内容。经过问卷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调查结果:
(一)大部分家庭对子女的消费有一定约束。
调查对象中,月收入4000以上的家庭占46.8%,3000—4000元的占36.17%,500—1500元的占4.25%、1500—3000元占19.15%,家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只占6.38%,被调查对象中,低收入家庭只占少数。
在这些家庭中,除了3名同学平时没有零花钱外,大部分小学生都有一定的零用钱可支配,其中62.5%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内,16.7%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50—100元之间,有8.3%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100—150元之间,150元以上的只占8.3%。每月为孩子的零食饮料支出,60%以上的家长控制在100元以下,超过100的占40%左右。
可见小学生每月零花钱的数量并不和家庭收入成正比,不管家庭收入如何,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月消费能尽量控制在50元以内,说明家长们对子女的消费并不是没有约束的。当他们给孩子零花钱作为奖励时,65.96%的家长会控制在50元以内,只有12.76%的家长会给孩子100元以上的奖励,这一点还是令人欣慰的。
(二)与子女教育有关的家庭消费占较大比重。
被调查家庭中有近60%的家长都在双休日为孩子安排了兴趣班课程,有关子女的各项支出中,占据前两位的是:上兴趣班(占80%以上)和买书(近60%)。
此外,花费在为孩子买衣服、外出吃饭和娱乐的支出分别占34%、8.5%和12.7%。调查中,72%以上的家长偶尔带孩子到西餐厅就餐,每周去一次的有3位,半月一次的有4位,每月一次的有7位。除了带孩子吃西餐以外,还有不少家长在双休日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电影或外出游玩。
(三)大部分小学生可支配的零花钱十分可观。
除了每月能从父母手中领到固定金额的零花钱,大部分孩子还会有一些其他“收入”,如爷爷奶奶额外给的零花钱、过年时数量可观的压岁钱。在被调查的48名小学生中,有4人过年能收到4000元以上的压岁钱,3000—4000元的有8人,19名同学的压岁钱在1500—3000元之间,15人在500—1500元之间,500元以下的只有3人。
此外,每当他们学习取得了进步、考试得了第一名、帮着家里做家务也都会得到不同的奖励。所有被调查的家长都表示在上述情况下,会对自己的子女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而且一般都是物质奖励。不过,大部分家长会选择一些有意义或有纪念价值的奖励,如书籍、文具、衣服,也有的家长会随便买一些零食,或者直接给钱。总之,大部分小学生手中可支配的零花钱还是十分可观的。
(四)小学生独立消费现象占相当比重。
在被调查的小学生中,如果要买东西,有58.3%的同学会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有33.3%的同学通常自己做主,只有8.4%的同学完全由家长决定。这说明小学生们相对独立完成消费行为的超过半数,完全独立完成消费行为的也占不小的比重。
我们分析认为,现在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可支配能力,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家庭消费水平普遍上扬,家长有能力满足孩子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地位也决定了他们的消费愿望往往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有些家境并不宽裕的家长宁愿自己吃少点、穿差点,也愿不让孩子受到委屈,有的家长贪图轻松享受,只要子女不去打扰他们,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而另一些公务繁忙的家长,由于觉得愧对孩子,便常常以金钱补偿。
(五)小学生的消费偏好特征明显。
当被问到“有了零用钱时最爱做的事是什么”,有60%以上的同学表示会进行储蓄,三分之一的同学会为自己添置图书或玩具,只有少数人会想买零食或者花钱出去玩。可见不少小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财观念,也有自己的消费偏好。
在购买文具的问题上,也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在对家长“开学初为孩子购买文具费用”的调查中,花费50—150元的家长占64%,26%的家长会花费150元以上,只有17%的家长花费在50以内。在调查时我们发现,一些小学生追求文具新、奇、特的外观,把父母给的零用钱花在了文具收集上,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相互攀比和高消费的现象。
在同学过生日时,有62.5%以上的的同学会送一件自己或好朋友喜欢的物品作为礼物,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会选择送书籍,有10%左右的同学会选择一顿美餐或零食。在过生日的形式上,60%以上的小学生都会邀请同学去肯德基等餐厅聚餐,有35%以上的同学会在生日这一天带蛋糕到班级庆祝,并向本班同学赠送学习用品或小礼物以作纪念,以送生日卡、唱生日歌等简单形式庆祝的同学只有不到5%。
(六)父母对子女的消费指导不容乐观。
在被调查48位对象中,对于压岁钱或零用钱有计划花费的有34人,其他16人从没有制订过计划,消费完全随意。在有关父母是否过问孩子零用钱的花费问题上,回答“经常过问”的家长占29.8%,偶尔过问的占44.7%,有25.5%的家长对孩子的零花钱如何花费从不过问。从家长那里我们了解到,一半以上的小学生之间有攀比现象,同学有的东西,他们也很想得到,而且一定要比同学的更好,父母亲对此无能为力,多半会满足他们的要求。我们认为,父母大多不愿子女受委屈,同时由于现代家庭观念的转变,家长们更尊重子女的意愿,鼓励子女发展自立能力,这也是大多数家长对子女消费问题很少过问的原因。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零花钱越来越多,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以及社会上的少年犯罪现象也由于这些因素随之越来越多。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都宠着。因此初中生如何消费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了解初中生如何消费,便知他们如何理财。
研究目标:
1.通过活动,调查初中生学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2.通过活动,正确认识金钱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性地思考我们当今的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金钱观。
研究内容:调查初中生的零花钱的数目、来源、用途,以及零花钱使用时的消费理念。
研究方法:通过网络调查,qq群众询问。
研究对象:某中学一(3)班48名学生进行了在qq群众询问。
三、调查结果。
某中学初一(3)班48名学生。
1、你每月的零花钱是:
a50元以下b50—100元c100—150元d150元以上。
a:18,42.9%b:16,38.1%c:3,7.1%d:5,11.9%。
2、你每月零花钱的来源(可多项选择)。
a勤工俭学b父母c祖父母和外祖父母d其他亲戚e其他来源。
3、你的零用钱主要用途是(可多项选择)。
f:12,28.6%g:7,16.7%h:12,28.6%。
4、购买一种商品,你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a商品的用途b价格c款式及包d是否符合时尚潮流。
a:11,26.2%b:2252.4%c2:4.8%d:10,23.8%。
5、你对中学生吃零食、穿名牌的看法是。
a不会因价格贵而放弃b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可以考虑c没什么看法d不应该。
a:1,2.4%b:28,66.7%c:5,11.9%d:8,19.0%。
6、你的消费理念或消费风格来自。
a父母,因为他们是过来人b兄弟姐妹,因为他们比父母更了解我需要什么。
c同学或同龄的朋友们,因为他们知道什么不让我落伍d没有人,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7、你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看法是。
a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大力提倡b无所谓。
c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d反对。
a:34,81.0%b:3,7.1%c:3,7.1%d:2,4.8%。
8、如果当月零花钱不够,如何解决?
a.向父母要b.借c.不正当方式d.自己赚。
a:22,52.4%b:5,11.9%c:4,9.5%d:11,26.2%。
9、如果每月零花钱多了100元,你会如何处置?
a.用于学习b.用于娱乐c.人际交往d.储蓄e.其他。
a:6,14.3%b:6,14.3%c:20,47.6%d:9,21.4%。
四、调查结果分析。
1.每月的零花钱。
学生每个月的零花钱在50以下的占42.9%,在50元-100元的占38.1%,也有少部分学生的零花钱很多。顺德区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都比较高,家长给子女的零花钱也比较多。
2、每月零花钱的来源。
学生的零花钱主要来源是父母,占81.0%。初中生学业重,课程紧,基本上没什么时间参加勤工俭学。学生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年事已高,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是父母,因此零花钱的主要来源是父母。
3、零用钱主要用途是。
选择储存起来的的占54.8%,买书的占50.0%,买零食的41.6%,还有少部分同学选择买衣服。初二(1)班是外宿班,一些生活用品之类的东西不用自己打理,因此平时的零花钱都是自己处理。平时学业忙,没时间逛街,于是很多选择储存起来。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每天看一篇文章的意识很强,因此选择买书。初中生正长身体,容易饿,加上嘴馋,因此总在课余时间去买零食。在学校都是穿校服,因此花在买衣服的钱比较少。
4、购买一种商品首先考虑的因素。
考虑价格的占52.4%,考虑商品的用途的占26.2%,考虑是否符合时尚潮流的是23.8%。买商品时,首先考虑它的价格,只要喜欢、买得起,不管实不实用,都会买下。有些学生考虑的是它的用途,注重物尽其用,认为没必要买没用的东西回来摆,浪费金钱。中学阶段的这个年龄正是对时尚有敏锐观察力的时候,对时尚感兴趣,追求时尚正逐渐影响学生的消费理念。
5、对中学生吃零食、穿名牌的看法。
认为可以考虑的占66.7%,认为不应该的占19.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不再满足于吃得饱,穿得暖,而是追求更舒适的生活,因此经济条件允许下,可以考虑吃零食穿名牌。而有些学生认为不应该,他们认为没必要把钱浪费在吃零食,穿名牌上,只要吃饱饭,穿着舒适就行了,没必要追求名牌。
6、消费理念或消费风格来源。
学生的消费理念和消费风格来源很广,既有父母占23.8%,也又兄弟姐妹占23.8%,更多是自己占38.1%。在家里,平时跟父母,兄弟姐妹出去消费,或多或少收到他们的影响,久而久之也形成了自己的消费理念,不再收他们想想,而是相信自己的眼光。
7、你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看法是学生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大力提倡的占81.0%,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还是很强。
8、如果当月零花钱不够,如何解决?当零花钱不够时,很多学生选择向父母要,占52.4%,也又少部分选择自己赚,占26.2%。初中生还是消费者,没有赚钱能力,所以零花钱不够时,首先想到的还是向父母要。
9、如果每月零花钱多了100元,会如何处置?很多学生选择储存起来占41.6%。这个月零花钱多了,或许下个月就不够,为了以防万一,很多学生就选择存储一起来。
五、分析后的思考。
一个人的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一个学生对待零用钱的态度,就能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通过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深刻地理解了学生理财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己也得到了这方面的许多知识。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人们的行为中慢慢改变,而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观念。消费正是这样的,它既受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外来事物的影响,我们应该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勤俭节约和储蓄行为是个良好现象,家长应对此加以鼓励和正确引导,使孩子从小养成善理财的好习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直接地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中小学生消费状况,把握中小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课题。为此,我们对高新区内的主要中小学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这些学生当前的消费现状及对正确消费观的理解程度。调查结果如下:
一、当前中小学生消费倾向:
1、理性消费是主流,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得到继承和发扬。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中小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性价比”,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同时,调查中发现有53%的中小学生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孩子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2、书籍消费成为学生消费一大亮点,消费比重增加。随着现在文化市场的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家长对于孩子购书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消费的一大消费方向。
3、名牌、奢侈品消费在中小学生消费群体中悄然抬头,压岁钱是中小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不少学生春节期间都会收到一笔数目可观的压岁钱,这些“小富翁”成为无节制消费的主力军。调查显示:有55%以上的学生压岁钱达千元。其中,超过半数表示把这些频频而来的压岁钱花在购买电子奢侈品、购买名牌服装和同学聚会上。
二、当前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食品安全意识需培养和加强。在调查中,当问及对校园外小吃摊上“油炸食品”、“三无食品”的危害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食品保质期、非食品添加剂等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承认自己的食品安全知识还有待于学习提高。当问及是否注意商店有相关证照时,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到证照齐全的商店消费的意识。可见,当前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2%的同学在300元以下;有48%的同学在300-500元之间,有37%的同学在500-1000元之间;有3%的同学月消费1000元以上。可见,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有些男同学买鞋一定要国际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一定要父母买名牌衣服,甚至有非名牌不穿的嗜好,以满足自己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的欲望等。这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特别在对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调查中,这一现象较为突出。
三、当前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学生在消费上出现食品安全意识不强、攀比、奢侈浪费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四、引导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理性消费行为的建议:
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理性消费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
2、作为家长应区分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凡是那些合理的要求,例如买书、买练习本,家长就应满足孩子并让他自己去购买这些东西。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对那些不合理要求,家长要严辞拒绝,并向孩子讲明道理。总之,家长要牢记的一点就是千万不可对孩子有求必应,纵容孩子花钱。也不要与人攀比。如果这样,会使家庭富有的孩子感到优越,会使家境贫穷的孩子感到自卑,两者都有坏处。
3、充分发挥消保委已建立的校园内各消费维权联络站(点)的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消费知识宣传培训活动,加强对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大力开展“新消费”理念的宣传,倡导理性责任消费。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健康消费心理和理性消费行为的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旅游消费调查报告篇十八
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雪球也进一步提升。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力的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但同时,我国的旅游业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现状:
国际旅游业成为近年的发展势头,1990年代以来是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据早前的旅游行业调查报告统计:1996年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数达592亿人次,旅游业总产出达36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10.7%,已超过了石油、汽车、化工等行,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战略性关联带动作用。据旅游行业调查分析显示,就2009年来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
(1)旅游方式的单一化。
我国旅游业的服务项目通常是以一般性观光为主,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可让旅客直接参与的活动,直接导致景点吸引力弱,旅客不愿长时间停留。同时,旅游质量也不高,我国的观光产品目前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还有待开发。
(2)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跟不上旅游消费者的扩大的步伐,国家投资也相对较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几乎很少触及,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
(3)旅游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由于旅行社经营者没有长远的战略计划,市场定位不明确,同时受经济利益驱动,各种不正当竞争现象在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
(4)不恰当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我们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目前我国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旅游消费调查报告篇十九
时至今日,中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全国总人口的半数还要多。农村的生产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大潮中居于基础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消费则是一个永远的社会最关注的话题,在改革开放这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也发生了巨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消费日趋多元化,需要我们以新的眼光去认识农村,用新的思路去发展农村。
在这个暑假中,我通过对我家所处地区农村发展网上资料的大量查阅和调查问卷的形式总结了十六以来本地区农村经济生产发展和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并由此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的措施和建议,最后据此做出报告。
在进行农村生产情况进行调查时,我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走访了部分地区,就春耕种植粮食面积、春耕期间农资市场尿素的价格、春播种子价格、今年春耕生产中水费价格等问题展开了调查。
75%的农户今年春耕种植粮食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还有30%的农户面积有所增加,面积增加的农户主要是种田大户和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农户;53%的农户倾向于种植粮食,剩余的47%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春耕期间农资市场尿素的价格情况,60%的农户认为高于去年同期,还有20%的农户认为尿素价格低于去年同期,剩下20%的农户认为尿素价格和去年持平,这主要是因为今年一季度尿素价格有一点小波动的原因;春播种子价格,85%的农户感觉价格高于去年同期,另外还有15%的农户认为种子价格与去年持平,认为价格没有变化的人主要是稻种自留或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户;今年春耕生产中水费价格,50%的人认为水费升并表示理解上涨行为,理由是电费、人工工资上涨,还有50%的人表示水费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有40%的农户认为今年本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比往年多,还有60%的农户认为本村外出劳动力没有变化,说外出劳动力增加的主要是村干部和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户,说外出劳动力没有变化的是纯农户和以种养业为主的农户以及种田大户。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农村经济呈现出下面的一些特点:
1、种植面积基本稳定。近年来,我国实行长期稳定的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保持平稳有序发展,粮食最低保护价格逐年上升,农业种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
2、农民种植结构调整意愿较强。近年来,虽然粮食类价格逐步小幅上涨,但低于农户收入预期。由于种植经济类作物效益明显高于基本农业作物,部分农户倾向于今年种经济作物。
3、种植成本增加制约农民增收。当前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对农户家庭增收产生了制约。在对尿素和种子价格同比情况进行调查时,调查户均反映尿素价格、种子价格同比上升。
(一)当前农民家庭收入情况调查显示,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
(1)、农民从事种植和养殖业;
(2)、农民家庭成员在外务工收入为主的;
(3)、农民从事农村工副业所得收入为主的。
这三种家庭收入比较下来,差距较大。以第一种收入为主的农户来说,普通农户收入最低,普通农户又分两种状况:一是种田面积少,所种的粮食仅供自己消费,并且没有其它收入来源的纯农户生活比较困苦;二是种田面积较多,自食自用外还有余粮出售,并且自养家禽生猪,从事开塘养鱼、虾等副业生产的农户,生活水平较好点,因为近年来国家一再提高粳稻、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所以这部分农户认为今年家庭收入会有所增加。以第二种收入为主的农户,只要家庭成员在外找到务工的机会,家庭收入会稳中有所增加,相反如果外出务工不太顺利,家庭收入则会有所下降。以第三种收入为主的农户人均收入较高,但产品受市场行情的影响较大,在销售行情好的情况下,收入会稳步增长,一旦销路不畅,农户收入增加也就无从谈起。
(二)全县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和特点。
1、农村消费市场总体发展良好。农村商业网点发展加快,大型龙头企业向农村市场延伸,“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农民消费支出逐年增加。农村消费结构变化较大,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支出逐年提高,此外,农村内部消费差异逐渐拉大。
2、农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稳步提高。随着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等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家用电器、交通工具、通信通讯等为代表的消费在我县农村市场增长较快,年均增长16%以上。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在农村已基本普及,移动电话也成为农民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信工具,空调、电脑、汽车等高档消费品也逐步走入农家。
3、生活消费支出增幅较大。蛋、奶、肉、菜等在农民饮食结构中比例大幅增加,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开始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衣着消费支出大幅增长,农民衣着更加注重舒适、漂亮、时尚,名牌服装已成为很多农村青年的选择。
4、住房消费已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首要选择。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的改善。目前全县农民大部分住上了砖混结构的房子,少数富裕的农民住房已向别墅式发展。大部分新盖房和购买的商品房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装修,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不少富裕的农民在农村拥有一套住房的同时,在城镇又买了商品房。
5、教育支出成为农村消费热点。教育支出在农村居民消费总支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成为农民消费结构的新亮点。有条件的家庭对子女教育择校而学,甚至家长长年陪读。教育支出约占农村家庭总收入的1/3。
6、婚丧嫁娶仍是农村家庭重大消费之一。随着城市婚庆礼仪档次的提高,农村的婚庆也随之提高,带动婚嫁摄影、黄金首饰、家居的消费。
(三)促进农村消费的主要因素。
1、一系列惠农政策落实。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商品流通状况;免征农业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立贫困生助学金制度等,大大减轻农民负担。近年来,为解决农民工工资长期偏低,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国家制定了城市最低工资标准。
2、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受益增多。农产品价格比上年上涨,农产品价格提高人均增收。
3、社会保障政策稳步推进。近年来,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我市政府更加重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规范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服务,各项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农民的消费预期。
4、消费环境改善推动消费提升。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农产品流通加快,农民收入增加,有力地带动了家电等产品在农村的销售。同时,为净化农村消费市场环境,维护农民消费权力,各级部门相继出台更为严厉的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处罚措施,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安全的消费环境。
(四)目前农村消费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增收的不稳定性。农民收入增长缺乏稳定性和长效性是制约农村消费的一大原因。虽然减免了农业税,增加了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但总体上支撑农民持续性增长的亮点不多,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价格受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供求关系以及各种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价格走势难以预料。二是农资价格不稳定,上涨速度过快。三是农民打工工资性收入同样存在不稳定因素。少数低收入农户生活消费能力低,基本上还停留在生存型消费状态。
2、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虽有所改善,但与城市相比整体水平较差,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供水困难、交通不畅以及电视、通讯信号覆盖率低等问题,从客观上增加了农民消费成本,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
3、农村各项政策缺位。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及政策尚未完善,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影响农民扩大消费支出。农村养老金制度和社会福利性收养制度尚未到位,乡村养老院、敬老院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实际养老需求,影响消费质量和水平。综合性消费信贷管理制度尚未形成,适合农民的消费信贷品种少。
4、农村商品供应渠道混乱。销售假冒种子、农药、化肥和劣质商品等坑农害农现象在农村时有发生,农民消费不安心、不放心,影响了农村市场的稳步扩张。另外,农村消费品价格高,农村物流成本高,部分抵消了农民所得的实惠,不利于扩大农村消费。
5、农村市场发育不健全。大部分农村市场存在着布局不合理、规模小、场地狭窄、设施简陋、配套不全等问题,有的只好以路为市,在运输、经营、仓储设施等方面局限性大,造成大宗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供需断层。
6、农村市场适销对路的商品少。由于长期以来,许多工业企业的产品开发以城市市场为中心,多数商品的品种、功能、价格不能适应农民的消费需求,缺乏能刺激农民进一步消费的代表性产品。农村商品产供销与需求结构错位,农村的消费热点难以形成,致使农民本来就有限的购买力难以充分发挥。
7、农民消费观念陈旧。长期的自然经济、弱质农业的土壤培养了农民相对保守陈旧的观念,养成了捂住“钱袋子”的消费习惯,消费预期心理和预期收支趋紧,超前消费意识不强,导致农村消费领域不宽,消费层次不高。与此同时,有些农民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攀比消费日趋严重,赌博活动屡禁不止,这种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加剧了农民的隐形负担。
(五)促进农村消费增长的对策建议。
1、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一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扩大优质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积极引导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二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改善农民工待遇,解决农民工就业、子女就学等问题。
三是加大农村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
四是继续贯彻落实已经实施的农村减负政策,禁止不合理收费和乱收费现象。
2、完善流通网络,扩大农民消费。
大力培育农村新型流通方式,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逐步将连锁经营、代理销售、配送服务等营销方式向广大农村延伸,着力解决农民购物“不方便、不实惠、不安全”之忧。同时,积极鼓励大型超市到农村特别是主要农产品集中地建设基地,促进城乡双向流通,实现产销对接机制,减少流通费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3、调整产品供应结构,适应消费新变化。
随着农民收入提高、农村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家电产品如彩电、冰箱、电脑等将在农村广泛普及,农村家电市场商机无限。加强对农村商品市场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农村需求和农民消费的特点,开发适合农村和农民消费需求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在品种、规格、性能、式样上,务必讲求经济适用、操作简单,并提供维修、配件等售后服务。
4、改善消费环境,保证消费安全。
继续加强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家电”下乡提供最基本的条件;积极探索发展农村消费信贷,活跃农村消费市场;继续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加强农村薄弱地区的监管,发挥农村消费维权网络的作用,依法严惩制假售假活动,营造安全放心的农村消费环境;建立完善农村商品售后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消费倾向。
目前,农民养老、医疗和子女就学等方面还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农民不敢超前消费。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只有社会保障措施落实到位,消除顾虑,农民才敢超前消费和放心消费。当前要继续完善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建设,重点解决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全面实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适当提高医疗救助资金标准,切实解决农民因病致贫问题;加快农村敬老养老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依法进入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领域,提升各类福利服务机构层次,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