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班尼亚孜的事迹材料大全(17篇)
总结是一个机会,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好的总结应该具备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的特点,方便他人阅读和理解。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它们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库尔班尼亚孜的事迹材料篇一
虽然对自己上课不满意,但跑调的普通话并不影响他与义乌、温州的商人交流。他从内地购进物美价廉的商品,回家乡开批发城、超市和药店,两三年就赚了120万元。此时他却苦恼起来,“谁都能做生意,可我是个大学生啊!总觉得有一种负罪感,高兴不起来。”
一天,他和3个背书包的小学生挤上了一辆车,闲聊着问:“干啥去?”孩子们答:“去学校。”“乡里不是有学校吗?”“我们要去乌什县上国家通用语言小学!”
孩子们的话好像惊醒了库尔班·尼亚孜,下了车,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几年沿海发达地区的闯荡经历让他感受到,那里的人们观念开放、重视教育,在他从小长大的前进镇,很多维吾尔族乡亲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乌什县。
库尔班·尼亚孜说,语言不通是一些少数民族群众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障碍之一,让孩子们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就等于为他们搭建一座桥梁。
20xx年,库尔班办小学的想法得到了前进镇党委的大力支持,场地确定后,库尔班拿出60万元积蓄建设校舍。同一年,新疆开始实施双语教育,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从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
库尔班有着长远的考量:“为了让农村孩子从小接受正宗的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弥补我当老师时发音不准的尴尬问题,小学的教师必须由汉族老师兼任!”
在他的印象中,最适合的教师就在托什干河对岸。
“前进镇旁边有一条托什干河,河的另一边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四团。”库尔班回忆道,自己小时候,“用砍土曼耕种的爸爸看到河对岸的汉族人用拖拉机种地,科学又高产,就带着我们举家搬迁到了紧邻四团的英阿瓦提乡三村居住。”
两种不同的文化冲击着少年库尔班,从小想当木匠的梦想渐渐被改变。
“我的梦想变成了考大学!”后来,库尔班果然成为前进镇第一个考出去的大学生。
托朋友介绍,库尔班找到了适合当教师的“兵团二代”李永红。眼前这个维吾尔青年有理想、有热情,刚当妈妈的李永红被他的梦想激励得湿了眼眶,不顾家人反对,和另外4名汉族教师加入了库尔班的教学团队。
回到前进镇,库尔班租了一辆面包车,扯出一条横幅,在巴扎最热闹的地方支张桌子,开始宣传他的小学:“为什么要学国家通用语言?农民种地养羊购买肥料,说明书看不懂怎么办?出去做生意,是不是要交流?很多人没出过乌什县,我们的国家很大,你们不好奇吗?”
两三个星期里,库尔班转遍了全乡,招了87名孩子,他和汉族教师们开始在学校等孩子入学。
库尔班尼亚孜的事迹材料篇二
这是一位奉献教育事业的模范,他是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前进镇的库尔班·尼亚孜,为改变家乡教育落后的局面,前库尔班·尼亚孜拿出全部积蓄,创办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坚持国家通用语言教育,为增进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乌什县前进镇,库尔班·尼亚孜创办的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很多同学的哥哥姐姐就是从这所学校毕业。这所学校已经成为许多当地学生走出县城,获得深造机会的起点。
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学生:我姐姐也是从这个学校走出去的,她现在在湖南民族大学。
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学生:我姐姐也是从这个学校考出去的,她现在在西安城市建设学院。
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学生:我姐姐也是从这个学校出去的,她现在在福建莆田中学(内地高中班)上高三。
倾尽所有创办小学希望教育改变家乡。
如今,在乌什县以及周边地区,许多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这所学校就读。然而,学校创办初期却不是这样。205月,在外经商多年的库尔班·尼亚孜回到故乡,他拿出全部积蓄,在前进镇开办了这所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希望能为家乡做点贡献。
最美奋斗者库尔班·尼亚孜:我回来看到家乡的人们差距非常大,文化的差距,就是教育的差距。在我们当地的人们的眼里,整个世界就是几亩地、几只羊。
然而,正当学校逐渐步入正轨时,库尔班发现,不少孩子却被家长转到了其他学校,最多时候,一天就走了十几个。周围不少人还说库尔班办学是假,划地挣钱是真,一时间,关于库尔班·尼亚孜办学的谣言四起。
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李红:我们的墙,我们的厕所,一晚上,乡亲们就把墙给我们推塌了,他们用这种方式就是无非告诉我们,说他们不接受我们。
遭遇误解仍坚持理想为孩子打造梦想翅膀。
在这期间,库尔班的父亲因病去世,很多乡亲因为听到他办学的谣言而没有来。面对相亲们的不理解,库尔班·尼亚孜选择了坚持。
最美奋斗者库尔班·尼亚孜:他们更需要的是教育,让他们解放思想。我不想放弃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校,是孩子们的未来。
6月,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第一届小升初毕业生成绩揭晓,38名毕业生均成绩优异。库尔班·尼亚孜的坚持也让乡亲们改变了看法,大家纷纷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就读,学生从最初的仅有80人增加到700余人,毕业生里有不少学生在高考中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重点高校。,政府投入资金,为学校新建了8700多平方米的校舍,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提升。同时,乌什县财政每年给学校提供76万元资金支持。
最美奋斗者库尔班·尼亚孜:这个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追梦人的舞台,让更多的孩子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学习中华文化,成为最自豪最骄傲的中国人,这就是我奋斗的目标。
库尔班尼亚孜的事迹材料篇三
以传统文化为引领,建设校园文化,这一理念贯穿于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教学管理中。
在学校教学楼三层,有一间120平方米的大教室。镂空雕花隔断、中式花纹边框图案、古色古香的马鞍桌椅,中式装修风格让这间教室洋溢着传统文化的气息。这是库尔班·尼亚孜打造的少年宫,孩子们业余时间可以在这里练书法、弹古筝、学舞狮子、排练秧歌舞。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库尔班·尼亚孜说,他一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教授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还积极聘请专业教师,在学校开设京剧、古筝、二胡、安塞腰鼓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校园里,随处可见《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宣传画,学生们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学校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能一字不落地背诵《论语》全文。
每逢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学校都会买来面粉、馅料和工具,组织学生包粽子、做月饼,共度佳节。
在学校新校区大门至教学大楼的主路上,摆放着由浙江省衢州市捐赠的孔子铜像。每周一升国旗仪式结束后、每天做课间操之前,全校学生都要列队向这位中国古代教育家的雕像鞠躬,并举手宣誓:“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作为炎黄子孙,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们爱北京,我们向往北京天安门。”
库尔班·尼亚孜说,誓词是他创办学校时写的,这段话在学校已经重复了。“小时候留在头脑里的东西会影响人的一生,我就是要在孩子们头脑干净的时候,种进干净的东西!”
库尔班尼亚孜的事迹材料篇四
以传统文化为引领,建设校园文化,这一理念贯穿于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管理中。
在学校教学楼三层,有一间120平方米的大教室。镂空雕花隔断、中式花纹边框图案、古色古香的马鞍桌椅,中式装修风格让这间教室洋溢着传统文化的气息。这是库尔班·尼亚孜打造的少年宫,孩子们业余时间可以在这里练书法、弹古筝、学舞狮子、排练秧歌舞。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库尔班·尼亚孜说,他一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教授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还积极聘请专业教师,在学校开设京剧、古筝、二胡、安塞腰鼓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校园里,随处可见《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宣传画,学生们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学校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能一字不落地背诵《论语》全文。
每逢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学校都会买来面粉、馅料和工具,组织学生包粽子、做月饼,共度佳节。
在学校新校区大门至教学大楼的主路上,摆放着由浙江省衢州市捐赠的孔子铜像。每周一升国旗仪式结束后、每天做课间操之前,全校学生都要列队向这位中国古代教育家的雕像鞠躬,并举手宣誓:“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作为炎黄子孙,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们爱北京,我们向往北京天安门。”
库尔班·尼亚孜说,誓词是他创办学校时写的,这段话在学校已经重复了。“小时候留在头脑里的东西会影响人的一生,我就是要在孩子们头脑干净的时候,种进干净的东西!”
库尔班尼亚孜的事迹材料篇五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库尔班·尼亚孜,作为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大会对他的评价是“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当天,库尔班·尼亚孜与受表彰的其他人员一起,在主席台就坐。
库尔班·尼亚孜说,在人民大会堂,坐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主席台上,自己的眼眶一直是湿润的。
前,当库尔班·尼亚孜拿出全部家底在家乡办起国家通用语言学校,挨家挨户劝说孩子们来读书的时候,他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得到这么高的荣誉、这么大的肯定。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的今天,更没有边疆地区教育翻天覆地的变化。”库尔班·尼亚孜说。
库尔班尼亚孜的事迹材料篇六
2019年2月17日,阿克苏检察分院驻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团结新村全体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组织观看了“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库尔班·尼亚孜的先进事迹短片。短片中孩子们用流利的国语,稚嫩的童音朗诵出他们对祖国的强烈的热爱,对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追崇,让观看完短片的每一名工作队员激情澎湃,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短片结束后,工作队员们均发表了对库尔班·尼亚孜的高尚行为的赞扬和钦佩。
工作队员王丽表示:“作为一名驻在纯维吾尔族村落的汉族干部,我深刻体会库尔班校长带领孩子们学习国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语言不通曾是我开展日常工作的最大障碍,不能及时直接了解村民的需求和想法,村民也因语言不通不愿接近我,让我一度很苦恼。可是后来,我发现村里上学的孩子们国语都很好,慢慢的,我在走访过程中尝试让村民家的孩子做我的翻译,发现他们不仅翻译得很好,还能很好地拉近我与村民之间的关系,村里举行联谊活动,我也成了孩子们舞台表演的艺术指导老师。现在,全村的孩子们见到我都会叫我一声“老师好”,村民们通过孩子也进一步了解我,渐渐地愿意和我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这是我驻村一年来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工作队队长张炜表示,在今后的驻村工作中,要学习库尔班·尼亚孜的精神,鼓励团结新村的孩子们学好国语,了解外面的世界,发愤图强,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也要进一步强化村民的国语水平,在村民大会上播放这部短片,让广大村民进一步认识学习国语的重要性,缩短民族间沟通距离,增进民族间的深情厚谊,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团结新村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尽情绽放,永不凋零。
库尔班尼亚孜的事迹材料篇七
每天中午,卜陈学校初三学生程雨秋在叶连平家吃过午饭后,就到对门的“留守儿童之家”教室里上自习。
“我家离学校远,叶老师让我中午不回家,就在他家吃午饭,可以节省出1个小时时间来学习。”程雨秋告诉记者,她父亲因病去世,妈妈平日在周边打工,供她上学。她希望能用好成绩让妈妈开心,但过去考试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下等,尤其是英语总是“拖后腿”。
叶连平了解情况后,不仅积极联系爱心人士资助程雨秋,还让她每周日上午在“留守儿童之家”补习英语。平日中午,叶连平也抽出时间辅导她做作业,讲解英语难题。
“叶老师每天供我午饭,一分钱都不收,还给我补习英语,我不能辜负了他的期望。”程雨秋学习十分用功,英语学习突飞猛进,考试总成绩保持在班级前5名。
在叶连平家吃“免费午餐”的不只是程雨秋。去年刚刚从卜陈学校毕业的钱龙女,在叶连平家整整免费吃住了3年,直至今年考上了和县幼儿示范学校。至今,在叶连平家客厅后面,钱龙女睡过的床上还放着她未带走的被褥。
“按中考成绩是可以上高中的,但选择上和县幼儿示范学校,就是想成为一个像叶老师一样的好老师。”钱龙女略带羞涩地说,叶老师让她感觉当老师挺好的。
多年来,叶连平免费提供吃住的孩子超过了100名。有时候,孩子家长实在过意不去,就送钱或物到叶连平家,但都被他坚决拒绝了。他的理由是:“我一个月有3000多元退休金,不缺钱花,而且我吃什么就让孩子吃什么,并没有特意准备菜。”
事实上,叶连平对买菜很讲究,为了买到又便宜又好的菜,他有时会骑车到20公里外的镇上去买。免费办补习班,还贴钱供午饭,老伴难免不理解。叶连平反问:“都是我的孩子,他们家庭困难,我能不帮一把吗?”
库尔班尼亚孜的事迹材料篇八
在儿童护理部,我们照顾的都是一些脑瘫、肢体残缺、智力低下、发育不全的孩子,他们的吃喝拉撒都需要24小时精心护理,丽华姐就是为这样一群孩子无怨无悔地付出了她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用她的坚强之心、慈爱之心、奉献之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福利院职工和孩子。
她把点滴时间都用于学习,不断摸索、实践,成为中医推拿的行家里手,成为嘉兴盲人中的首位中医师,也是唯一的一位。
儿童部的工作又脏又累,还需要技巧,刚来福利院时,我手足无措,曾一度打过退堂鼓。但是每次想到丽华姐身上那股韧劲、钻劲、干劲,我就又有了勇气和动力,去一次次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福利院有个男孩叫晨晨,是一天晚上丽华姐值班时在福利院门口捡来的。他是一个脑瘫患者,刚到福利院的时候,手脚僵硬、功能全失,生命垂危。丽华姐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给他推拿治疗,晨晨渐渐能坐起来了,手也能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腿脚也变得灵活了许多。现在晨晨已经30多岁了,能简单行动,还学会了用脚使用手机,自强不息的他也特别有爱心。
几十年来,丽华姐一直牵挂着福利院,每次回福利院,她都要去看看孩子们。而作为退休老党员,每次组织生活会,她不管在哪里,不管多忙,不管有多不方便,都会想方设法参加,从不缺席。
最近我才知道,20xx年来,她默默资助了480多人次,捐赠了333万元,还签下了器官捐献书。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言,把一生都献给了党的事业!我们都以她为荣,向她学习!
库尔班尼亚孜的事迹材料篇九
以传统文化为引领,建设校园文化,这一理念贯穿于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教学管理中。
在学校教学楼三层,有一间120平方米的大教室。镂空雕花隔断、中式花纹边框图案、古色古香的马鞍桌椅,中式装修风格让这间教室洋溢着传统文化的气息。这是库尔班·尼亚孜打造的少年宫,孩子们业余时间可以在这里练书法、弹古筝、学舞狮子、排练秧歌舞。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库尔班·尼亚孜说,他一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教授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还积极聘请专业教师,在学校开设京剧、古筝、二胡、安塞腰鼓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校园里,随处可见《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宣传画,学生们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学校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能一字不落地背诵《论语》全文。
每逢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学校都会买来面粉、馅料和工具,组织学生包粽子、做月饼,共度佳节。
在学校新校区大门至教学大楼的主路上,摆放着由浙江省衢州市捐赠的孔子铜像。每周一升国旗仪式结束后、每天做课间操之前,全校学生都要列队向这位中国古代教育家的雕像鞠躬,并举手宣誓:“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作为炎黄子孙,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们爱北京,我们向往北京天安门。”
库尔班·尼亚孜说,誓词是他20xx年创办学校时写的,这段话在学校已经重复了20xx年。“小时候留在头脑里的东西会影响人的一生,我就是要在孩子们头脑干净的时候,种进干净的东西!”
库尔班尼亚孜的事迹材料篇十
《感动中国》,它使许多人热泪盈眶,它谱写了真、善、美的乐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动中国》,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悟。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xx库尔班·尼亚孜感动中国提名先进事迹。
心得体会。
这是一位奉献教育事业的模范,他是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前进镇的库尔班·尼亚孜,为改变家乡教育落后的局面,20xx年前库尔班·尼亚孜拿出全部积蓄,创办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坚持国家通用语言教育,为增进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乌什县前进镇,库尔班·尼亚孜创办的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很多同学的哥哥姐姐就是从这所学校毕业。这所学校已经成为许多当地学生走出县城,获得深造机会的起点。
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学生:我姐姐也是从这个学校走出去的,她现在在湖南民族大学。
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学生:我姐姐也是从这个学校考出去的,她现在在西安城市建设学院。
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学生:我姐姐也是从这个学校出去的,她现在在福建莆田中学(内地高中班)上高三。
倾尽所有创办小学希望教育改变家乡。
如今,在乌什县以及周边地区,许多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这所学校就读。然而,学校创办初期却不是这样。20xx年5月,在外经商多年的库尔班·尼亚孜回到故乡,他拿出全部积蓄,在前进镇开办了这所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希望能为家乡做点贡献。
最美奋斗者库尔班·尼亚孜:我回来看到家乡的人们差距非常大,文化的差距,就是教育的差距。在我们当地的人们的眼里,整个世界就是几亩地、几只羊。
然而,正当学校逐渐步入正轨时,库尔班发现,不少孩子却被家长转到了其他学校,最多时候,一天就走了十几个。周围不少人还说库尔班办学是假,划地挣钱是真,一时间,关于库尔班·尼亚孜办学的谣言四起。
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李红:我们的墙,我们的厕所,一晚上,乡亲们就把墙给我们推塌了,他们用这种方式就是无非告诉我们,说他们不接受我们。
遭遇误解仍坚持理想为孩子打造梦想翅膀。
在这期间,库尔班的父亲因病去世,很多乡亲因为听到他办学的谣言而没有来。面对相亲们的不理解,库尔班·尼亚孜选择了坚持。
最美奋斗者库尔班·尼亚孜:他们更需要的是教育,让他们解放思想。我不想放弃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校,是孩子们的未来。
20xx年6月,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第一届小升初毕业生成绩揭晓,38名毕业生均成绩优异。库尔班·尼亚孜的坚持也让乡亲们改变了看法,大家纷纷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就读,学生从最初的仅有80人增加到700余人,毕业生里有不少学生在高考中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重点高校。20xx年,政府投入资金,为学校新建了8700多平方米的校舍,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提升。同时,乌什县财政每年给学校提供76万元资金支持。
最美奋斗者库尔班·尼亚孜:这个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追梦人的舞台,让更多的孩子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学习中华文化,成为最自豪最骄傲的中国人,这就是我奋斗的目标。
让穆萨不能理解的是:假期返校,老师怎么走了?小学6年,穆萨一共经历了7位数学老师和4位语文老师,他一度十分自责,“是不是我们做得不好?”
库尔班深知教师队伍的稳定对学生的重要,但作为民办学校,这所小学的汉族教师没有编制,而很多人都渴望一个稳定的铁饭碗,加上小学地处乡村,交通、生活不便,教学压力大,教师的流失率很高。
每年的特岗教师考试都是库尔班内心最矛盾的时刻,他一边言不由衷地对教师们说,“好好准备,希望你们能考走!”一边期望“自己的宽容能让他们改变态度”。20xx年,连最坚定的李永红也动摇了,在家人的说服下参加了考试。
被录取决定离开的那晚,所有人都睡着了,李永红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哭,这个瘦弱精干的女子将她所有的教案和学生作业铺在讲台上,心里默默地对库尔班说了一声“对不起”。
在四团附近的公立小学工作,李永红终于能够每天回家照顾孩子,可她心里却留有遗憾。20xx年,她辞职重返库尔班的小学,再也没有离开。
20xx年6月28日,对库尔班·尼亚孜来说是极为煎熬的一天,第一届小学毕业生报考“疆内初中班”的成绩即将揭晓,全校师生在电脑前守了一天。库尔班甚至想,“如果失败了无颜面对家乡父老,干脆到内地隐姓埋名再不回来了!”
大家从艾孜买提的分数查起,满分300分的卷子竟然考了227分,李永红惊喜地从凳子上跳起来,38个孩子竟然有32个考入了“疆内初中班”,录取人数占了乌什县录取总人数的一半。
从此以后,这所小学再也没有愁过招生。学校容纳不了太多学生,有的家长就在学校门口不走,甚至说,“只要能进这所小学,缺床我就搬床,缺课桌我就买课桌!”直到库尔班收下孩子才放心离开。一名曾经阻碍他办学的人为了自己的孙子上学,向库尔班校长承认了错误,“以前我不该那样对你,请你原谅我的无知吧!”
穆萨和同学们在昌吉州四中的“疆内初中班”就读时,库尔班专程探望,得知上初二的穆萨学习成绩全年级第一,库尔班又重复了一遍“你一定能考上清华大学”。
到了高三,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穆萨觉得自己离清华大学太遥远,库尔班想找人为他补习,并劝说他,“别放弃目标!”
20xx年高考成绩公布的那天,连穆萨自己都没想到,他竟然超常发挥考了701分,顺利被清华大学医学实验专业录取,穆萨能感觉到,那天库校长和自己一样激动。那年,不少曾经就读于这所小学的维吾尔族学生陆续被各地的高校录取。
最令库尔班骄傲的是,20xx年来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贯穿于这所小学的教学管理中,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注入孩子心中。春节吃饺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背诵。
三字经。
论语,学习秧歌京剧二胡古筝国画……中华传统文化早已融入这所小学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自20xx年开始,学生们每天都要朗诵一段誓词:“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作为炎黄子孙我感到非常自豪,我爱伟大的祖国,我爱首都北京,我愿做民族团结的小主人,弘扬优秀国学文化,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愿祖国早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看着毕业的孩子们走出封闭的乡村,走出乌什县、走出新疆,到更广阔的世界学习生活,我的梦想实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的职责和义务是让更多的孩子学好国家通用语言,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库尔班·尼亚孜说。
这是一所不一样的、极具吸引力的校园。第一次走进这所小学时,前进镇玉斯屯克和田村6岁的维吾尔族小男孩穆萨·图尔贡惊讶地看到一座县城才有的三米高、红黄蓝相间的彩色旋转滑梯,被迷住的穆萨请求爸爸,“我要去那儿上学!”
为了吸引孩子,库尔班和李永红采购了色彩艳丽的图画书和玩具,孩子们蜂拥而至全是为了玩玩具,一旁看护的家长称呼汉族教师们为“保姆”“阿姨”。
正式分班教学的第一天,库尔班才发觉自己“想得太天真了”。汉族教师不懂一句维吾尔语,孩子们不懂一句国家通用语言,不到两分钟教室乱成一团,一个孩子哭,全班一起哭,本就不放心的家长在外面更加焦急。有的孩子钻门缝逃跑,李永红赶紧追出去抱住了6岁的哈木拉提,挣脱不了的小男孩突然往老师的脸上咬了一口,血顺着李永红的脸颊流了下来。
李永红委屈地哭了,嘴里却说“没事”,教室里的库尔班担心留不住老师和学生,也难过地哭了。不一会,好不容易招来的孩子全被家长领走了。
库尔班不得不到87个孩子的家里逐一家访,并向家长承诺:“学费一分钱都不用掏,两个星期如果教不好,还要退给你600元!”
孩子们回到了校园,每天都有5位家长在门口轮流值班监督。库尔班找到了一个打快板的退休老教师,孩子们喜欢玩,就给每个学生发一副快板,随着快板有节奏的击打声,学唱自创的三字歌,“我来了,我走了,他睡了,我尿了……”
这所小学渐渐摸索出独特的模仿式教学模式。每个班配两名汉族教师,上课的时候,一名教师教语言,一名教师做动作。一名教师说“进来”,另一名教师就走进教室。李永红准备了很多小饼干和糖果,当孩子们比划出动作、说出正确的语言后,一边说“真棒”,一边往孩子们嘴里塞一颗糖。有的想喝水的孩子发不出“喝水”的音时,会急得直跺脚。
两个星期后,终于解决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问题。家长们不仅消除了警惕,不再轮流值班,还纷纷赞叹,“汉族老师太好了!”
在穆萨的眼里,李永红就跟妈妈一样,师生之间的感情日渐深厚。学生的衣服脏了教师洗;学生生病了,教师把学生背去医院看病;怕学生冻着,教师早早起床烧炉子……不少学生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养成了各种好习惯。
穆萨的普通话说得越来越好,邻居们经常找他帮忙翻译药品。
说明书。
当他偶尔坐公交车用普通话和别人交流时常常有人羡慕地看着他。
小学三年级,全乌什县统考,穆萨的数学考了满分,库尔班欣喜地鼓励他:“好好学习,你一定能考上清华大学!”
有的孩子连晚上睡觉嘴里都在蹦普通话,家长们疑惑不解,问库尔班:“你的小学有什么魔力?孩子不吃饭也要往学校跑。”
库尔班则借机告诉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强调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这所小学的口碑越来越好了。
自我评价。
只能得30分,而即使这样的水平,我依然被评为学校最优秀的老师,我觉得在耽误学生的未来,并一直内疚惭愧。”库尔班·尼亚孜说,当了20xx年教师后,他决定去外面闯一闯。
虽然对自己上课不满意,但跑调的普通话并不影响他与义乌、温州的商人交流。他从内地购进物美价廉的商品,回家乡开批发城、超市和药店,两三年就赚了120万元。此时他却苦恼起来,“谁都能做生意,可我是个大学生啊!总觉得有一种负罪感,高兴不起来。”
一天,他和3个背书包的小学生挤上了一辆车,闲聊着问:“干啥去?”孩子们答:“去学校。”“乡里不是有学校吗?”“我们要去乌什县上国家通用语言小学!”
孩子们的话好像惊醒了库尔班·尼亚孜,下了车,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几年沿海发达地区的闯荡经历让他感受到,那里的人们观念开放、重视教育,在他从小长大的前进镇,很多维吾尔族乡亲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乌什县。
库尔班·尼亚孜说,语言不通是一些少数民族群众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障碍之一,让孩子们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就等于为他们搭建一座桥梁。
20xx年,库尔班办小学的想法得到了前进镇党委的大力支持,场地确定后,库尔班拿出60万元积蓄建设校舍。同一年,新疆开始实施双语教育,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从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
库尔班有着长远的考量:“为了让农村孩子从小接受正宗的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弥补我当老师时发音不准的尴尬问题,小学的教师必须由汉族老师兼任!”
在他的印象中,最适合的教师就在托什干河对岸。
“前进镇旁边有一条托什干河,河的另一边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四团。”库尔班回忆道,自己小时候,“用砍土曼耕种的爸爸看到河对岸的汉族人用拖拉机种地,科学又高产,就带着我们举家搬迁到了紧邻四团的英阿瓦提乡三村居住。”
两种不同的文化冲击着少年库尔班,从小想当木匠的梦想渐渐被改变。
“我的梦想变成了考大学!”后来,库尔班果然成为前进镇第一个考出去的大学生。
托朋友介绍,库尔班找到了适合当教师的“兵团二代”李永红。眼前这个维吾尔青年有理想、有热情,刚当妈妈的李永红被他的梦想激励得湿了眼眶,不顾家人反对,和另外4名汉族教师加入了库尔班的教学团队。
回到前进镇,库尔班租了一辆面包车,扯出一条横幅,在巴扎最热闹的地方支张桌子,开始宣传他的小学:“为什么要学国家通用语言?农民种地养羊购买肥料,说明书看不懂怎么办?出去做生意,是不是要交流?很多人没出过乌什县,我们的国家很大,你们不好奇吗?”
两三个星期里,库尔班转遍了全乡,招了87名孩子,他和汉族教师们开始在学校等孩子入学。
与孔子“对话”的习惯,维吾尔族女孩希尔娜依·麦麦提已经保持了6年。
每天早操前,她都要面对校园里一尊3米高的孔子像鞠躬三次,认真地朗诵一段爱国誓词。周而复始的仪式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
名言。
已开始影响希尔娜依的学习生活。有一次,远赴几千公里以外参加夏令营时,她参观了“梦想中的孔庙和孔子像”,也发现了她所生活的乡村以外“更大的世界”。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希尔娜依快小学毕业了,她最大的愿望是考进“疆内初中班”,走出农村到大城市接受教育。连续多年超过80%的“疆内初中班”录取率,让这所小学的名气越来越大。
每到开学季,周边村子、乡镇甚至县城的维吾尔族老百姓纷纷带着孩子在校门口等待入学报名,尽管附近有免费的公立小学,但一些人宁愿掏一些学费也要让孩子上这所小学。
20xx年,库尔班·尼亚孜拿出积蓄在家乡前进镇(原依麻木镇)办学,镇里99.5%的人口是维吾尔族,绝大多数不会说国家通用语言,办学初期有不少质疑声甚至各种阻扰,但库尔班·尼亚孜坚持了下来。他坚信:只有语言通,才能感情通;只要语言通,就能心灵通。
20xx年年底,库尔班·尼亚孜成为全国100名“改革先锋”之一,获得“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荣誉称号。
一路走来,库尔班·尼亚孜和他的这所小学经历了不少困难。
库尔班尼亚孜的事迹材料篇十一
很多年后,中国更强大了,中国人依然会想起20xx年8月21日的这个场景:中国女排姑娘站在里约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上,齐声高唱国歌:。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中国女排里约之行,完全可以拍成一部大片,逆袭命运,咬牙死磕,绝地反击,最终迎来气壮山河的胜利!
这是里约奥运会中国人最关注的一场比赛。一位“80后”妈妈在朋友圈里写道,她带着6岁的女儿在客厅里看完了这场直播,“奏国歌时,我把女儿拽着站起来,一起跟着唱”。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有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共同情结,对中国人来说,中国女排就是集体记忆、共同情结。新一代中国女排在里约的伟大胜利,又在中国年青一代中延续和强化了对这支队伍和“女排精神”的认知和情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帷幕,封闭已久的中国大门,向世界缓缓打开。那是一个中华民族争取“球籍”的年代,百废待兴,而又迷茫困惑,中国人需要精神偶像。关键时刻,中国女排带来了一场关键胜利。1981年年底,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身份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7战7胜,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
那时在中国,黑白电视机都不多见。决赛那天,人们黑压压一片守在电视机前、广播前,收看收听中国女排对阵日本队。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世界冠军,中国女排3:2获胜。举国沸腾。天安门广场上,人们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在今天回望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那是一个人人谈理想为荣的年代,那也是一个国人争先恐后用勤奋与智慧改变祖国面貌的年代,而中国女排用“五连冠”的佳绩,对各行各业的中国人起到了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为当时的改革开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诚如当时《人民日报》头版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所言:“她们的胜利捷报,也使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全国人民得到极大的鼓舞……看看女排,想想自己,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向她们学习吗?中国女排在体育战线上为国争光,我们就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多作贡献吗?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这又是一场关键时刻的关键胜利,远远超出了一块金牌的含义。中国人从这场比赛中,看到了理想的复苏,看到了奋斗的价值,看到了精神的力量!
在今天,中国已进入改革攻坚阶段和深水区,前面路上充满激流险滩,每进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许多人像中国女排在里约那样“一分一分咬牙顶”,但也有人迷茫,也有人退缩,还有人堕落……在今天,时代和人民对精神的渴望和呼唤,越来越清晰有力。
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如果没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没有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在世界上生存,更谈不上实现伟大的梦想。
“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中国女排在里约的坚持,不正是形象地指明梦想实现的路径吗?中国人用“女排精神”去坚持去努力,像中国女排那样专注、团结、拼搏,一定能够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的提出,基于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历史大背景以及当代中国发展现状,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梦想总是美丽的、动人的,是激励人前行的不竭动力,但追梦之路,并不平坦,有不少的艰难与险阻,有不少的挑战与考验。
如果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女排之崛起,极大地激励了中国人投入改革开放;那么,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女排的胜利,将再度激发中国人的精神动力,自信地走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
库尔班尼亚孜的事迹材料篇十二
在全民屏住呼吸的瞬间,朱婷一记神奇的发球,将那枚渴望已久的金牌揽入中国姑娘的手中。永不言败、绝不服输的女排精神,再度在中国天空激荡回响。
这两天,除了中国女排奥运夺冠这个事件,还有另外一件更为重大的命题令国人内心澎湃——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再次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建设“健康中国”成为又一个国家战略选项。
两个并非同一领域的热点事件,其实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将女排精神融入“健康中国”建设,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正所谓,女排壮举为国民体魄赋予精神之魂,而“健康中国”为国民体魄赋予长远战略之义。“若要真小康重点看健康,若要真健康精神当自强”。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吹响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号角,然而,建成健康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并非坦途。从能看病到看好病到不生病,我们才迈出了第一步。
“百战艰险多”,尤其需要一种精神支撑,今天的女排精神不正是我们建设健康中国的正能量吗?我们需要傲视困难的女排精神,需要舍身一扑的女排精神,需要咬紧牙关放手一搏的女排精神。唯有如此,在世界竞技场上、国与国的比拼中,我们才能最终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笑到最后!
梁启超有句名言:少年强则中国强。今天我们要说:体魄强则中国强,精神旺则国运昌!
我们每天付出艰辛努力的医疗卫士,需要学习女排精神;我们在医改攻坚过程中,需要舍身一扑的女排精神;我们在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小康期间,需要咬紧牙关精准一击的女排精神。
库尔班尼亚孜的事迹材料篇十三
66岁的王娅是一名普通的天津退休女工。生活条件一般的她,持续捐资助人近30年。去年3月,王娅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可她却做出了一个令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放弃治疗,捐出她唯一的房产用来继续助学。2月16日,王娅去世。按照她的意愿,亲友们为她办理了遗体捐献的手续。
王娅生于1952年,是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16岁时曾到内蒙古五原县插队,后来在河北省的一个县城当了一年民办教师。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给王娅留下深刻印象。
1989年,希望工程正式设立,王娅立刻捐出100元,当时她的工资还不足200元,捐出的是她月工资的一大部分。
此后,她的爱心捐赠从未间断:汶川地震、南方水灾她各捐款20xx元、甘肃舟曲地质灾害她又拿出4800元……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天津市慈善基金会,也都留下她持续不断的爱心捐赠足迹。
20xx年,王娅偶然看到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成立基金会,捐助甘肃贫苦学子的报道,深受感动。她马上搜索网络了解到,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主要捐助甘肃贫困学生完成高中学习,一次性捐款额为6000元,正好是高中三年的学费。
王娅立即给基金会发去电子邮件,询问账务公开情况。不久,她就收到了基金会理事长陈章武教授的回信。信中,陈章武的一句话坚定了王娅通过基金会捐资助学的信心。“他说‘我们没有专职人员’,就这一句话,我就告诉陈教授,我终于找着了,我要早知道,早给捐了。”
随后,王娅很快将6000元助学金打入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账户。
甘肃灵台一中的高一学生白云成为了王娅的捐助对象。20xx年3月,央视《朗读者》节目纪念赵家和教授的录制现场,陈章武第一次见到了王娅,王娅也第一次见到她资助的学生白云。
陈章武回忆说:“那天在拍摄现场,我想请王娅女士作为爱心人士的代表上台出镜,可她坚决不同意。王娅女士跟我讲,见到那些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让孩子们有什么负担。”
库尔班尼亚孜的事迹材料篇十四
这几天,在押人员王某病情有些变化,毛卓云也变得更操心起来。为了稳定他的情绪,毛卓云花了一番周折,找到了王某的母亲。
用情感来关怀这些患病的在押人员,这是毛卓云20xx年来一以贯之的做法。考虑到管教民警的安全,看守所给他们配备了手套、防护服等设备,但毛卓云从来不用。他觉得戴手套穿防护服,会使他和艾滋病在押人员距离远了。“就像父母对待子女,老师对待学生,医生对待病人。从身体上,心理上关心他们,反而促进他们配合。”
坦诚相待这些患病的在押人员,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背后的危险也是无处不在。眼前这叠厚厚的笔记本里,毛卓云记录下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瞬间。
豁出去干,这是毛卓云20xx年军旅生涯历练出来的气质。20xx年,看守所艾滋病监区成立,面对这样一个很多人眼里为之色变、而且还是最普通基层民警的岗位,从部队副营级干部转业的毛卓云二话没说揽了过来。毛卓云希望从军十几年转业回来,能做出一些事业,做出一些成绩,而在最艰苦最危险的岗位上,更能做出一番事业。
在平凡的岗位,展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毛卓云说,20xx年来,他送走了一批批在押人员,这些人在离开后,都不忘给他写信,而信中对他的称呼不是生硬的“毛管教”、“毛警官”,而是“毛老师”、“毛校长”,甚至“毛爸爸”这样的温暖的字眼。
毛卓云自勉,一定要继续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优良传统,做好每件事,管好每个人,这就是我本职工作岗位的初心和使命。
库尔班尼亚孜的事迹材料篇十五
作为一个老先进,朱丽华在嘉兴颇有名气,她是丽华推拿诊所的所长,是连续五届的市政协委员,还是省盲协副主席、市残联副主席、市盲协主席。
“投身公益事业是我梦想的传递。”
“安置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影响一大片。”
“自己有多少能力,就要尽多少义务。”
“让帮助过的人活得有尊严,是我最大的快乐。”
……。
在担任这些社会职务的过程中,她用心用情投入,主动积极作为。她30年坚持分毫不取地为现役军人义务推拿,吸纳带动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她连续五届担任市政协委员,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退休后的特殊冿贴、为残疾人推出的爱心公交卡等实事好事的落实中,都有她的建议与呼吁。
人的名气越大,社会责任也就越大。她以担当和使命,使“朱丽华”同样成为一张响亮的公益名片。
在朱丽华的公益故事中,因为她的光亮,点燃我们共同对美好的向往,我们读到的是,从一己的生存自强到发出更多光热、照亮他人的人生超越;从一个人谋发展到为残疾人群体代言、服务大众的公益跨越。
在朱丽华的公益故事中,因为她的发挥,社会响应,政府作为,我们读到一个令人振奋、使人励志的人生故事,我们也同样读到了一个城市的温暖,一个社会的和谐幸福。
库尔班尼亚孜的事迹材料篇十六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库尔班·尼亚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家,但在推进双语教育方面,却自有一套成功的经验。
“学前教育跟不上,后来怎么投入都不行;双语教师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不行;学双语要从娃娃抓起,如果抓不到位,进步就很慢;语言不是学会的,而是用会的……”谈起推进双语教育的经验,库尔班·尼亚孜滔滔不绝。
学校刚创立时,第一批幼儿园的孩子一个汉字不认识、一句国家通用语言不会说。老师在上面讲,孩子们跳过半米高的门槛往外溜。老师拔腿追,孩子又蹬又抓又咬,把老师的鞋都跑丢了。家长见状,以为老师要打娃娃,气势汹汹闯进来找库尔班·尼亚孜“算账”。库尔班·尼亚孜不信邪,“给我一个月时间,如果孩子还是不适应,学校分文不收!”
如何才能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库尔班·尼亚孜聘来的汉族老师,用唱汉语歌、背唐诗、说快板、唱京剧的上课方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他找人把学校院墙布置成“文化墙”,把张骞出使西域、马可·波罗丝绸之路探险、《西游记》的故事图文并茂地刷在墙上,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
“你”“手”“不”……库尔班·尼亚孜和几个老师从最简单的单字和拼音开始,教孩子们学汉语,仅6个单韵母,他们就整整教了一个月。80多个孩子的家长在教室窗户外边,轮流站了3个星期。从第4个星期起,来“观察”的家长开始少了,后来全都回家了,没人再对库尔班·尼亚孜的学校提出过质疑。
在库尔班·尼亚孜看来,对于南疆的孩子们来说,在学前教育阶段加强拼音教学,非常重要。
南疆的语言环境和内地有差异,学生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效果也会打折扣。
“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拼音是从小学阶段开始学习的。但鉴于南疆的语言环境,我建议从学前教育阶段就开始教授拼音,因为这时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小学阶段的课程比较多,如果拼音的基础没有打好,也会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库尔班·尼亚孜说。
库尔班·尼亚孜认为,学校能在语言教学方面有所成效,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有一定比例的以国家通用语言为母语的教师,他们在语言教学和营造语言环境方面具有优势。然而,农村教师留不住是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这种情况在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也存在。不过,与其他学校相比,教师的流动性小得多,这也是库尔班·尼亚孜比较得意的一件事。“有不少公办学校的领导到学校取经,询问其中的缘由。”
“很多人认为,只要提高工资待遇,教师就能留下了。但据我了解,对年轻人来说,每个月多拿一两千元的补贴,还不足以吸引他们扎根农村、扎根新疆。”库尔班·尼亚孜说,城里或内地的教师在南疆农村留不住,最主要的原因是文化上的陌生感,比如饮食、生活习惯等。
“解决这个问题,要以传统文化为引领,建设校园文化。在我们学校,学生们都穿校服;在食堂,教师和学生一起吃饭,既有新疆特色美食,也有内地南北方风味的饭菜;在课堂上,倡议教师和学生们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只有这样,教师们才更有归属感。”库尔班·尼亚孜说。
库尔班尼亚孜的事迹材料篇十七
让穆萨不能理解的是:假期返校,老师怎么走了?小学6年,穆萨一共经历了7位数学老师和4位语文老师,他一度十分自责,“是不是我们做得不好?”
库尔班深知教师队伍的稳定对学生的重要,但作为民办学校,这所小学的汉族教师没有编制,而很多人都渴望一个稳定的铁饭碗,加上小学地处乡村,交通、生活不便,教学压力大,教师的流失率很高。
每年的特岗教师考试都是库尔班内心最矛盾的时刻,他一边言不由衷地对教师们说,“好好准备,希望你们能考走!”一边期望“自己的宽容能让他们改变态度”。20xx年,连最坚定的李永红也动摇了,在家人的说服下参加了考试。
被录取决定离开的那晚,所有人都睡着了,李永红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哭,这个瘦弱精干的女子将她所有的。
教案。
和学生作业铺在讲台上,心里默默地对库尔班说了一声“对不起”。
在四团附近的公立小学工作,李永红终于能够每天回家照顾孩子,可她心里却留有遗憾。20xx年,她辞职重返库尔班的小学,再也没有离开。
20xx年6月28日,对库尔班·尼亚孜来说是极为煎熬的一天,第一届小学毕业生报考“疆内初中班”的成绩即将揭晓,全校师生在电脑前守了一天。库尔班甚至想,“如果失败了无颜面对家乡父老,干脆到内地隐姓埋名再不回来了!”
大家从艾孜买提的分数查起,满分300分的卷子竟然考了227分,李永红惊喜地从凳子上跳起来,38个孩子竟然有32个考入了“疆内初中班”,录取人数占了乌什县录取总人数的一半。
从此以后,这所小学再也没有愁过招生。学校容纳不了太多学生,有的家长就在学校门口不走,甚至说,“只要能进这所小学,缺床我就搬床,缺课桌我就买课桌!”直到库尔班收下孩子才放心离开。一名曾经阻碍他办学的人为了自己的孙子上学,向库尔班校长承认了错误,“以前我不该那样对你,请你原谅我的无知吧!”
穆萨和同学们在昌吉州四中的“疆内初中班”就读时,库尔班专程探望,得知上初二的穆萨学习成绩全年级第一,库尔班又重复了一遍“你一定能考上清华大学”。
到了高三,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穆萨觉得自己离清华大学太遥远,库尔班想找人为他补习,并劝说他,“别放弃目标!”
20xx年高考成绩公布的那天,连穆萨自己都没想到,他竟然超常发挥考了701分,顺利被清华大学医学实验专业录取,穆萨能感觉到,那天库校长和自己一样激动。那年,不少曾经就读于这所小学的维吾尔族学生陆续被各地的高校录取。
最令库尔班骄傲的是,20xx年来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贯穿于这所小学的教学管理中,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注入孩子心中。春节吃饺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背诵。
三字经。
论语,学习秧歌京剧二胡古筝国画……中华传统文化早已融入这所小学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自20xx年开始,学生们每天都要朗诵一段誓词:“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作为炎黄子孙我感到非常自豪,我爱伟大的祖国,我爱首都北京,我愿做民族团结的小主人,弘扬优秀国学文化,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愿祖国早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看着毕业的孩子们走出封闭的乡村,走出乌什县、走出新疆,到更广阔的世界学习生活,我的梦想实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的职责和义务是让更多的孩子学好国家通用语言,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库尔班·尼亚孜说。
这是一所不一样的、极具吸引力的校园。第一次走进这所小学时,前进镇玉斯屯克和田村6岁的维吾尔族小男孩穆萨·图尔贡惊讶地看到一座县城才有的三米高、红黄蓝相间的彩色旋转滑梯,被迷住的穆萨请求爸爸,“我要去那儿上学!”
为了吸引孩子,库尔班和李永红采购了色彩艳丽的图画书和玩具,孩子们蜂拥而至全是为了玩玩具,一旁看护的家长称呼汉族教师们为“保姆”“阿姨”。
正式分班教学的第一天,库尔班才发觉自己“想得太天真了”。汉族教师不懂一句维吾尔语,孩子们不懂一句国家通用语言,不到两分钟教室乱成一团,一个孩子哭,全班一起哭,本就不放心的家长在外面更加焦急。有的孩子钻门缝逃跑,李永红赶紧追出去抱住了6岁的哈木拉提,挣脱不了的小男孩突然往老师的脸上咬了一口,血顺着李永红的脸颊流了下来。
李永红委屈地哭了,嘴里却说“没事”,教室里的库尔班担心留不住老师和学生,也难过地哭了。不一会,好不容易招来的孩子全被家长领走了。
库尔班不得不到87个孩子的家里逐一家访,并向家长承诺:“学费一分钱都不用掏,两个星期如果教不好,还要退给你600元!”
孩子们回到了校园,每天都有5位家长在门口轮流值班监督。库尔班找到了一个打快板的退休老教师,孩子们喜欢玩,就给每个学生发一副快板,随着快板有节奏的击打声,学唱自创的三字歌,“我来了,我走了,他睡了,我尿了……”
这所小学渐渐摸索出独特的模仿式教学模式。每个班配两名汉族教师,上课的时候,一名教师教语言,一名教师做动作。一名教师说“进来”,另一名教师就走进教室。李永红准备了很多小饼干和糖果,当孩子们比划出动作、说出正确的语言后,一边说“真棒”,一边往孩子们嘴里塞一颗糖。有的想喝水的孩子发不出“喝水”的音时,会急得直跺脚。
两个星期后,终于解决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问题。家长们不仅消除了警惕,不再轮流值班,还纷纷赞叹,“汉族老师太好了!”
在穆萨的眼里,李永红就跟妈妈一样,师生之间的感情日渐深厚。学生的衣服脏了教师洗;学生生病了,教师把学生背去医院看病;怕学生冻着,教师早早起床烧炉子……不少学生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养成了各种好习惯。
穆萨的普通话说得越来越好,邻居们经常找他帮忙翻译药品。
说明书。
当他偶尔坐公交车用普通话和别人交流时常常有人羡慕地看着他。
小学三年级,全乌什县统考,穆萨的数学考了满分,库尔班欣喜地鼓励他:“好好学习,你一定能考上清华大学!”
有的孩子连晚上睡觉嘴里都在蹦普通话,家长们疑惑不解,问库尔班:“你的小学有什么魔力?孩子不吃饭也要往学校跑。”
库尔班则借机告诉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强调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这所小学的口碑越来越好了。
自我评价。
只能得30分,而即使这样的水平,我依然被评为学校最优秀的老师,我觉得在耽误学生的未来,并一直内疚惭愧。”库尔班·尼亚孜说,当了20xx年教师后,他决定去外面闯一闯。
虽然对自己上课不满意,但跑调的普通话并不影响他与义乌、温州的商人交流。他从内地购进物美价廉的商品,回家乡开批发城、超市和药店,两三年就赚了120万元。此时他却苦恼起来,“谁都能做生意,可我是个大学生啊!总觉得有一种负罪感,高兴不起来。”
一天,他和3个背书包的小学生挤上了一辆车,闲聊着问:“干啥去?”孩子们答:“去学校。”“乡里不是有学校吗?”“我们要去乌什县上国家通用语言小学!”
孩子们的话好像惊醒了库尔班·尼亚孜,下了车,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几年沿海发达地区的闯荡经历让他感受到,那里的人们观念开放、重视教育,在他从小长大的前进镇,很多维吾尔族乡亲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乌什县。
库尔班·尼亚孜说,语言不通是一些少数民族群众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障碍之一,让孩子们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就等于为他们搭建一座桥梁。
20xx年,库尔班办小学的想法得到了前进镇党委的大力支持,场地确定后,库尔班拿出60万元积蓄建设校舍。同一年,新疆开始实施双语教育,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从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
库尔班有着长远的考量:“为了让农村孩子从小接受正宗的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弥补我当老师时发音不准的尴尬问题,小学的教师必须由汉族老师兼任!”
在他的印象中,最适合的教师就在托什干河对岸。
“前进镇旁边有一条托什干河,河的另一边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四团。”库尔班回忆道,自己小时候,“用砍土曼耕种的爸爸看到河对岸的汉族人用拖拉机种地,科学又高产,就带着我们举家搬迁到了紧邻四团的英阿瓦提乡三村居住。”
两种不同的文化冲击着少年库尔班,从小想当木匠的梦想渐渐被改变。
“我的梦想变成了考大学!”后来,库尔班果然成为前进镇第一个考出去的大学生。
托朋友介绍,库尔班找到了适合当教师的“兵团二代”李永红。眼前这个维吾尔青年有理想、有热情,刚当妈妈的李永红被他的梦想激励得湿了眼眶,不顾家人反对,和另外4名汉族教师加入了库尔班的教学团队。
回到前进镇,库尔班租了一辆面包车,扯出一条横幅,在巴扎最热闹的地方支张桌子,开始宣传他的小学:“为什么要学国家通用语言?农民种地养羊购买肥料,说明书看不懂怎么办?出去做生意,是不是要交流?很多人没出过乌什县,我们的国家很大,你们不好奇吗?”
两三个星期里,库尔班转遍了全乡,招了87名孩子,他和汉族教师们开始在学校等孩子入学。
与孔子“对话”的习惯,维吾尔族女孩希尔娜依·麦麦提已经保持了6年。
每天早操前,她都要面对校园里一尊3米高的孔子像鞠躬三次,认真地朗诵一段爱国誓词。周而复始的仪式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
名言。
已开始影响希尔娜依的学习生活。有一次,远赴几千公里以外参加夏令营时,她参观了“梦想中的孔庙和孔子像”,也发现了她所生活的乡村以外“更大的世界”。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希尔娜依快小学毕业了,她最大的愿望是考进“疆内初中班”,走出农村到大城市接受教育。连续多年超过80%的“疆内初中班”录取率,让这所小学的名气越来越大。
每到开学季,周边村子、乡镇甚至县城的维吾尔族老百姓纷纷带着孩子在校门口等待入学报名,尽管附近有免费的公立小学,但一些人宁愿掏一些学费也要让孩子上这所小学。
20xx年,库尔班·尼亚孜拿出积蓄在家乡前进镇(原依麻木镇)办学,镇里99.5%的人口是维吾尔族,绝大多数不会说国家通用语言,办学初期有不少质疑声甚至各种阻扰,但库尔班·尼亚孜坚持了下来。他坚信:只有语言通,才能感情通;只要语言通,就能心灵通。
20xx年年底,库尔班·尼亚孜成为全国100名“改革先锋”之一,获得“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荣誉称号。
一路走来,库尔班·尼亚孜和他的这所小学经历了不少困难。
1986年,从新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库尔班·尼亚孜成为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师。上世纪90年代,跟随着“下海潮”,库尔班·尼亚孜停薪留职到内地做生意,因为没有语言障碍,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库尔班·尼亚孜看到种种新气象:人们思想观念开放,接受新事物快;工作特别勤奋、能吃苦,效率高;非常重视教育,科技、文化都很先进。他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新疆和这些地区在发展上的差距?”
后来,库尔班·尼亚孜回到家乡乌什县伊麻木乡(20xx年4月,伊麻木乡撤乡设镇),经营一家药店。小镇人口2.7万人,绝大多数是维吾尔族。由于地处偏远,绝大多数群众不懂国家通用语言,乡亲们出去务工、做生意非常困难。
一天,一位老人带着孙女到药店买药,库尔班·尼亚孜看到孩子正在出水痘,就告诉老人如何治疗。谁知老人却斥责他:“我的孩子长得太漂亮了,被人嫉妒,遭了诅咒才变成这样。”
类似的事情见得多了,库尔班·尼亚孜深刻地意识到,打针吃药只能解除身体上的病痛,却治不了精神的匮乏和思想的落后,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来改变这种状态。
“语言不通是制约少数民族群众接受更高层次教育、融入现代文明的一大障碍,也容易让宗教极端思想钻空子。”库尔班·尼亚孜说,让孩子们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就等于为他们搭建一座通向现代文明的桥梁。于是,他决定在家乡开办一所国家通用语言学校。
20xx年5月,库尔班·尼亚孜拿出60万元积蓄,在家乡创办了一所国家通用语言幼儿园,并从附近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请来了汉族教师。库尔班·尼亚孜带着老师挨家挨户做动员,一遍一遍给维吾尔族老乡讲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有人被他的诚意打动,答应让孩子试试。他们走村串户,总算动员了80多个孩子来报名。
一年后,幼儿园的孩子们毕业了。看到孩子们短短一年的时间就能说一口比较流利的国家通用语言,库尔班·尼亚孜看到了希望,又顺势开办了小学。
20xx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校已经从创办初期的2个班80多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11个班600多名在校生。学校累计培养了九届共计600多名小学毕业生。其中,450多人考上内初班。20xx年,学校的第一届毕业生穆萨·图尔贡,以701分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成为乌什县第一个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学生。现在,不仅是依麻木镇,连县城甚至外县的家长,都排着队想把孩子送到库尔班·尼亚孜开办的的学校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