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民情调研报告(优质19篇)
无论是学术报告还是工作报告,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和格式。在撰写报告之前,我们应该对所要报告的领域进行充分的调研和了解。希望这些报告范文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一
根据县委开展“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要求,房县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部门职能,成立了专题调研组,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就全县的农村民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房县总面积5110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版图大县。全县辖20个乡镇(场),304个行政村,15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756元,财政收入2.1亿元。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也是老苏区,全县有优抚对象31160人,其中享受抚恤定补5469人,农村实有五保6610人,农村低保对象3.3万人,城镇“三无”对象820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员1.2万人,常年因灾救助对象40000人,60岁以上的老人6.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2%,90岁以上的老人476人。全县建有福利机构23所(其中县办福利院1所、光荣院1所,乡办福利院21所),为民服务窗口2个(即婚姻登记服务大厅、低保服务大厅),社会公益事业管理单位2个(即烈士陵园管理所、殡葬管理所),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共有82人。
二、民政惠民政策落实情况:
1、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最基础的工作,我们从城市低保救助开始,不断拓展救助种类,目前已开展了农村低保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五保救助、灾情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等十项社会救助种类,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困难群体“应保尽保”的社会救助体系。同时,逐年提高提高救助标准,让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实惠。“十一五”期间,我县共投入民政事业资金4.5亿元,常年救助城乡低保对象达到5.8万人,常年灾民救助4万人次,累计临时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2万人次,实现了城乡居民无饥寒。建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五年累计救助2500人次。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明显提高,帮助灾民恢复住房8000户。建立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标准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主选贫”活动,对提出低保申请人,采取“一会两票”的办法确定对象,逐级上报、审核;二是建立了季度审核、半年核查、年度走访的制度,形成了“低保对象即进即出、保障标准有高有低”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了“四级公示”制度,即对低保对象实行村(居)公示、乡(镇)公示、县级公示、户挂标示牌,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建立了公众服务窗口。投资50余万元建立社会救助服务大厅,接受全县群众的政策咨询,受理群众的上访,办理临时救助,承办社会救助工作。2017年和2017年,我县低保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省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
3、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局抢抓机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切实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提高了为民服务能力。一是投资1100万元,对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建老年公寓一栋,新增床位210张。目前装修工程已接近尾声,即将全面向社会开放使用,有效推动了我县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二是抓住“福星工程”建设的机遇,投资400多万元,新建了农林场福利院、化龙堰镇福利院,改建了青峰镇福利院、榔口乡福利院、红塔乡福利院、土城镇福利院、野人谷镇福利院,4所福利院已达到省级模范福利院标准,6所福利院已达到合格福利院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福利生活配套设施,使入院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确保了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三是投资800多万元,兴建了民政综合服务大楼,为开展城乡社会救助和婚姻登记系列化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宽敞的服务场所,每年接待服务对象达4万多人次。四是启动了殡仪馆和公墓建设项目。
4、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一是全面落实了优抚抚恤政策,按政策及时予以调整,建立优抚对象台帐,实行网络化管理,及时兑现优抚资金。二是认真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制定出台了《房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对优抚对象建立了医疗救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对现役军人家属给予重点帮扶。三是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慰问活动,充分利用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各级各单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走访慰问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军政鱼水情。四是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就业技能,扩大就业渠道。
《农村民生工作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解决常救对象的口粮、衣被等生活困难。三是完善灾害救助体系。根据《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督促乡镇建立健全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自然灾害数据库,成立县救灾备灾中心。四是建立健全社会募捐机制。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拓展社会募捐渠道,逐步实现社会捐助活动由集中性、突击性向经常性、日常性转变,每年接受社会捐赠款物50万元以上。三年来全县先后下拨救灾应急资金和群众生活救济资金2147万元,其中用于冬春生活救济资金1114万元,因灾倒房恢复重建资金1033万元;下拨棉衣棉被12万件6000床。
6、社会事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在婚姻服务上,逐步实现了以乡镇分散登记向全县集中登记的体制改革,成立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婚姻咨询、法制宣传、登记拍照、电子档案传输、信息查询、代写婚姻文书等一系列婚姻登记服务。年结婚登记量4500对左右,登记合格率达到100%,2017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在收养登记上,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严格服务程序,收养登记合格率达100%。在社会组织管理上,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文化事业等方面的社会团体,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在加快房县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社会救助水平低。房县属贫困县,县级财政投入社会救助资金有限,尽管我县社会救助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各类救助水平较低,救助面较小,难以应对物价上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2、福利机构不健全。一是城区仅有一所城市福利院,供养床位40张,远远满足不了城区450名“三无”老人入院需要。二是农村福利院投入少,规模小,集中供养率低。全县仅有21所中心福利院,床位都在50张以下,容纳人数有限,无法满足新增五保老人需要。三是全县无一所救助机构,社会流浪乞讨人员和生活无着落人员得不到及时有效救助。四是殡葬服务设施匮乏。全县目前尚无一处殡仪馆和公墓,殡葬制度难以推行,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适应。
3、养老事业发展缓慢。全县共有60岁以上老人6.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2%。随着打工经济和异地就业新格局的出现,有30%的留守老人处于孤独无助状态。而全县目前尚无一所社会养老机构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场所,给老年人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抚对象的医疗难、生活难、活动难、就业难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5、村(社区)基础设施滞后。村(居)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是国家政权基础。随着社会的转型,村(居)民委员会由管理逐步走向自治型和服务型。而村(居)组织的办公经费的困难和办公服务场所的缺少,无法为村(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务,严重影响了城乡社区建设的`推进。
6、村干部队伍严重老年化。目前,村干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偏大,思想不够解放。大多数村干部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仅仅停留在完成常规工作。
四、意见和建议:
1、提升农村低保救助水平。我县农村低保救助标准低,月平补差仅有45元,救助人口4.6万人,请求上级政府突破人口比例的限制,将农村救助政策向贫困山区倾,与物价上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接好轨。
2、加快农村福利院建设。一是要明确机构的性质和福利院管理人员的身份,请求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建议明确为政府福利事业单位,采取县办乡管或县办县管的管理体制;二是福利院提档升级,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建立农村福利院正常投入机制,不断改善办院条件,让五保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
《农村民生工作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提高农村五保供养经费。农村五保供养费过去是由村级提留中解决,税费改革后,由财政转移支付解决。五保数量逐年在增加,新增五保供养经费形成缺口。全县省财政转移支付供养3956人,实有五保6610人,供养经费缺口每年达480万元。
4、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县只有一所福利院,没有一所老年公寓,去年我们对县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增床位210张,可以有效解决我县“三无”老人住房紧张问题。今年以“竹房城镇带”为试点建1-2所标准化农村福利院,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请求领导给予大力扶持。
5、加大城乡社区建设力度。我县共有304个村(居),目前,只有107个村(居)有办公场所和一战式为民服务场所,有120个村(居)只有办公场所,没有足够的为民服务场所,还有77个村(居)办公用房简陋,办公设施老化,难以适应为民服务的发展需求,请求政府加大城乡社区建设扶持力度。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积极创新民生工程投入机制,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近两年来全市民生工程累计投入43亿元。20xx年达到25亿元,比上年增长39%。
一、集中资源,突出重点改善民生
(一)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为目标,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20xx年用于解决农民出行难、饮水难等民生项目的投入达到5.3亿元,占农村民生总投入的37%。一是加快乡村公路建设,建成通乡公路130.6公里、通村公路1322.5公里。近三年累计建成通村公路5244.5公里,在全省率先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任务,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公路目标。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去年新建、改建水利工程5128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8平方公里,改造开发中低产田土7.46万亩,获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综合考评一等奖。三是解决农民吃水难,努力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完成红层找水打井3.7万口,解决了12.9万人饮用水困难。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2.7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二)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20xx年农村教育助学、医疗卫生、文化惠民等项目投入达1.8亿元。一是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两免一补”惠及45万学生,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二是建立县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新机制,促进了城乡卫生资源整合和卫生事业统筹发展。探索市级医院托管县级医院、县级医院领办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联办村卫生室新办法,乡镇卫生院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建立甲级村卫生室489个,初步形成农村30分钟就医圈。
(三)以推进城乡社保体系全覆盖为目标,增强农村社会保障能力。就业促进、社会保障、扶贫解困等项目投入达3.7亿元,占农村民生总投入的25.6%。一是强化培训、提升素质,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去年培训农民工11.6万人次,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53%。二是新农合实现全覆盖,农民参合率达94%,比全国高3个百分点。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实行零起报线,县级以上起报额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0%,去年参合农民报销费用近2亿元。农民群众小病扛、大病拖的现象明显减少。三是在安居区试点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首批参保群众达5000人。四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区县均建立了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流浪人员救助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五位一体”的社会福利中心。农村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集中供养率达27.0%。五是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全市农村低保对象达131637人,去年累计发放资金5489万元,累计月人均补差41.5元。
(四)以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大力改善农村环境。投入2.3亿元,实施省级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建设。一是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全面实施“两池六改”,在9个乡镇、40个村的示范带上集中规划新建了一批农民集中居住区和农村新型社区。全面推进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建设,目前全市乡镇绿化达标率为49%、亮化达标率为60%、净化达标率为68%、美化达标率为40%。二是绿化造林再上台阶,去年新增森林面积445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5.1%,高于全省2.9个百分点,居丘区七市第一名。
(五)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根据县委开展“讲党性、守纪律、强素质”作风建设活动的要求,乡党委政府专题研究,安排部署,要求全体工作干部务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开展“双深入”活动。为此,我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就全村的民生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1、 西充沟村地处**乡场镇的西边,与珠槽沟村、杨柳沟村、降龙村、乃堂坝村相邻。全村现有七个社,耕地面积979亩,总人口1315人,其中劳动力680个,五保户8人,低保户23户。目前,该村外出人口达三分之二,且多数为青壮年劳动力。
2、 该村的经济状况处于全乡中等水平,因临近场镇商业经济比较发达。
1、 西充沟村现撂荒耕地达数百亩之多。
2、 该村农户主要以传统种、养殖为主,有种植大户只有1户。其余都是小面积农田耕作。
3、 该村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大大小小的山平塘有5口,竹节堰2处,全村公路里程达5公里,其中硬化只有2.89公里,其余为土路。
二、 民生工作落实情况
1、 粮食直补、综合直补、粮种补贴已落实到位。
2、 村级活动室已建修完工。
3、 村级五保户供养房屋已俊工,现已投入使用。
4、 全村道路硬化2.89公里。
5、 一社屯水田正在整治,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三、 存在问题
1、 村级道路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畅通网络,出行不方便。
2、 产业化工作推进艰难,速度慢。
3、 农民增收渠道少。
四、 存在问题原因
2、 因历史原因,该村的水利设施差,抗自然风险能力弱,农民基本上是靠天生活。若筹资筹劳搞水利建设,因外出人员太多,在家多是老弱病残,思想又不统一,筹资筹劳几乎成难以筹簇到足够的资金。而传统的小农意识也令搞基础建设的土地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政府的产业化政策产生了抵触情绪,二、是产业化结构调整中,技术跟不上,导致农民的生产效益低下,也难以为村民增收。三、缺少有实力的农业公司来作为产业化的技术和销售服务,没有示范和带头作用也让农户没有信心。四、是土地承包到户后,如有业主想要开发,但土地难以集中集中成片,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4、 农民增收难,主要因为:传统的种、养殖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而农产品的附加值却很低,农民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更谈不上增收,因土地难以集中成片,也缺少业主承包开发。而且基础设施薄弱,无大型水利工程,致使种、养殖业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五、 意见和建议
1、 加大宣传解释力度,改变农民的思想,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和新信息技术。
2、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改变传统的调整模式,合理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引进业主开发种植和养殖。
3、 政府加大市场销售后续服务工作力度,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4、 以一事一议的方式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教育动员群众尽量出资出劳,动员成功人士捐资,搞基础设施建设。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二
市档案局(馆)在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历来重视民生档案工作,针对老百姓利用频繁的婚姻档案,早在年,我局就要求各乡镇将分散保管的婚姻档案资料集中统一管理,并在当年全部整理规范,编制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于年底全部移交进档案馆。地震后,为了方便群众查阅,市政府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从地震应急资金中拨付30万元用于民生档案数字化加工,并从年起,每年财政投入15万元用于此项工作,纳入档案局预算。我市婚姻档案截止年已移交进馆并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
我馆现藏关系民生的婚姻、组织、人事、劳动、商业、工业、学校、知青等档案已经全部进行了数字化,极大地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用。人才交流中心人事档案已进馆保存;工商业务档案整理规范,有目可查;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保档案整理规范,部分已进馆保存;国土资源局国土档案整理也符合要求,机关档案室达到了省一级标准,利用也很方便。
民生档案是档案工作体系的一部分,民生档案工作的好坏也与本地档案工作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市档案工作历年的基础工作做得较为扎实,加之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时间比较早,数字化也较早开展,所以整个民生档案工作的发展形势也相对较好。经验和做法有几条:
1、抓好部门、镇乡档案工作基础业务建设是关键。民生档案分布广泛,涉及的部门和镇乡非常多,只有在整体上提高本地区档案工作水平,民生档案的收集整理质量才会提高。我局(馆)历年来坚持分片对部门镇乡进行上门指导服务,将档案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范围,每年坚持进行目标考核实地检查评分,由市政府出台文件对先进进行表彰也起到不小的作用。
2、争取本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是重点。各单位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要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财政支持。市档案馆民生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全面数字化都得到市委和政府在财政投入上的大力支持。包括绝大部分民生档案进馆保存都是市委政府的决策行为。离开党委政府的支持谈民生档案工作的发展是空谈。
3、民生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一定要实现现代化。我馆对民生档案数字化后,利用方式和效率有了质的变化,数字化后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和手工检索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利用者满意度非常高,特别是查准率的提高,节约了双方的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查全率的提高,解决了不少社会矛盾,这也是市委政府在财力上支持民生档案数字化的原因之一。
1、婚姻档案。我市全部婚姻档案已接收进馆,包括结婚、离婚登记证明材料,保管期限80年。已全部数字化,利用方便快捷。
2、农业农村档案。全市157个行政村于年全部按标准建档,资料收集较为齐全,整理基本符合规范,有专门的档案柜架存放,有目录,有制度,有档案兼职人员。镇乡档案工作秩序正常,所有镇乡档案室都达到省三级标准以上。
3、工商档案。市工商局工商档案在档案局的指导下于年左右全部进行了规范整理,编制了全套检索工具,保管条件较好。
4、人事档案。我市人才交流中心所存人事档案已于年进馆保存。
5、国土档案。国土档案由国土资源局保存,有两名专职档案员,档案整理规范,目录已全部录入微机,检索方便。档案室达到省一级标准。
6、其它如知青、原轻纺、商业、经委、组织人事等民生档案已进馆并全部实现数字化,纳入档案馆计算机查询利用体系。
1、目前国土、建设、人事(人才交流中心部分)、工商等没有纳入档案馆管理的民生档案还没有进行数字化,保管和利用不太方便,需要市委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档案局配合相关部门要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努力实现本地区民生档案全部现代化管理,以满足群众利用所需,工作查找之便。
2、民生档案资源整合未完成,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上级档案主管部门和市委政府的政策支持。
3、档案现代化管理标准及应用平台统一问题。需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统一标准,以利资源共享。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三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转变干群观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村情民情。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据该村张氏宗祠家谱考证,明朝时期,官府授该村为武官百户营,设有公堂衙门,有判刑杀人之权,因当时该村家户很少,百户营所管辖的范围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乡之多,遂改此村为,民国期间叫乡,后又叫,解放后因村小人少,群众惯称至今。一八年公社化后叫大队,一九八三年建立乡政府后叫村。
1、区位优势。村地处县西南10公里处,距镇区1公里,地域面积12万平方米,镇新的总体规划将村规划为镇区,中州路贴村而过,交通便利,城镇化优势明显。
2、人口概况。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共398户1280口人,全村18-45周岁之间人均教育水平在初中以上。全村在外工作人员约160人,其中经商20人。全村有低保31户,五保户3户,均为散养老人。
3、土地利用。全村有耕地1200亩,其中流转518亩,已种植树莓105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近年来积极申报一事一议、千亿斤、土地整理等项目,截止目前,全村共有配套机30眼,排河1000多米,基本保证了旱能浇涝能排。
4、基层组织。党总支共有党员44人,村两委干部6人,其中女委员1人。现任班子自2019年组建以来,在村党书记张百有带领下,精诚团结,务实重干,连选连任,群众对干部作风满意度98%以上。特别是近年来,村两委成员切实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扑下身子,找准定位,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以村容村貌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19年被中共市委评为五好农村党支部。
村主导农业产业为小麦和玉米。全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打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60%,其中夫妻联手粘地板砖又成为近年来村群众务工收入的主要部分,目前全村共有此类夫妻搭档20多对,年收入达10多万元。全村共有养殖户35户,其中养鸡场20个,养猪场15个,另有特色养殖,其中养鸽3户(500队),观赏鸟3户(4000只),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其中养殖1家,种植1家。201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在5600元左右。
独脚舞,俗名独腿猴,是民间一种融杂技、高跷舞蹈为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是镇春节文艺汇演的保留节目,目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19年成功申报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来,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整修村内道路1000多米。投资12万元建设老年活动中心1所,有篮球场和乒乓球台,村委会大院建有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计生工作室等。重视生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全村共争取沼气项目117户。拆除原橡胶厂(8.7亩)并进行了复垦、承包。新修村外农田道路833米,总投资25万元。争取千亿斤项目,新打机井17眼,配套老机井17眼,地埋管道6710米,地埋线8000米,修成桥涵一座,整修村南道路550米。村内水泥路率90%以上,移动、联通通信设施全覆盖,固定电话、手机、摩托车入户率98%以上,全村有家庭轿车50多辆。建立了垃圾清理长效机制,保证村内环境整洁卫生。
1、党的惠农政策好。政府关心农民,农民得到实惠,安居乐业。走访中许多群众说:“现在政策十分好,孤老有五保,贫困有低保,患病有医保,大病有救助,读书免学费,种田不交税,粮补到帐户,家电有补助,农资农机有补贴,我们农民受益真不少”!走访的绝大部分农户都夸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比任何时候都要好,从内心里拥护党的领导。
2、“三农”发展形势好。从走访的情况看,共同点是变化大,势头好,而变化最大的集中体现在农民的医、食、住、行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行,镇、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观,村干部素质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病有所医、病能所医。大部分农民利用农闲或土地流转的机遇外出务工,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行条件大为改善,代步工具正在由摩托车上升为家用轿车,大多数农户有固定电话、手机、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电用品。村里的农业产业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今年有望建成千亩树莓基地。
3、农村社会治安较好。村民风淳朴,无明显突出的治安问题,无明显治安混乱现象,偷盗抢刑事案件较少,村两委竭力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将民事纠纷、生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了社会稳定,一方平安,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
1、农民致富难。没有获得系统性政策信息的平台,相当一部分村民因为缺乏资金和技术特长,缺乏适用的农业生产及养殖业科学技术,只是靠祖祖辈辈的生产经验,或是因为不懂政策,不清楚农业发展方向、不懂市场需求,不能从政策中抓机遇,只能是望富兴叹,一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群众没有好的投资项目或是虽然考察了前景广阔的项目,但资金缺口较大,不知道该往何单位争取项目资金,甚至不知道投资的项目还有资金扶持,导致项目发展缓慢或半途而废,不仅没有致富反而欠下累累外债。
2、部分农户因病致穷,生活困难。全村共有五保3户,低保38户。因病致贫的特困户2户,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合”“大病救助”等医疗救助待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但遇到尿毒症、白血病等重症病患,不仅能耗去多年的积蓄,还会欠下累累外债,这样就会造成正常的家庭逐步贫困,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中有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的残疾人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3、政策性信息掌握不深不透,发展农业的信心不足。一是土地流转速度慢,主要原因是农户惜地心理和纯农户思想观念保守,导致特色农业规模不大,土地经济效益提升不明显;二是现有的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辐射带动效应差,产业化农业发展缓慢。
4、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没有村集体企业作为支撑,直接导致精神文明建设质量不高,文化娱乐设施单一。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转变干群观念。以推动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善民生为目的,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项制度”活动,大力推广正能量工作机制,深入学习了解并大力宣讲各项惠农政策各项政策,让农民清楚认识到当前农村发展正面临城市支持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大好时期,全面了解今后农村面临的新一轮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五好党支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示范带动作用。
2、严格执行全面控建办法,创新旧城改造途径。村在全镇的总体规划中属旧城改造区和拆旧区,今后一段时期的紧要工作就是全面控建,大力宣传引导群众入住新镇区,同时引进开发商实施旧城改造工程,建设基础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老年村,创新旧城改造的发展空间,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
3、加速土地流转,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立足于农业办工业,强化市场意识,明确市场导向,实行市场化运作,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发展特色产业。全村有流转意向的农户占50%以上,今年要选择连片效应大、有发展潜力的地块先行流转,力争新增流转土地1000亩以上,发展生态观光,做大做强树莓产业,倾力打造县千亩树莓基地和树莓深加工基地。二是加强养殖小区的规划改造,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和无公害养殖基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把村培育成优势明显、特色显著的产业村,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发挥农业产业化对城镇化的基础作用。
4、调整农业结构,提升村级经济实力。“春江水暖鸭先知”,招商引资的对象是企业,如果说市场是汪洋大海,那么最熟悉"水性"的,无疑还是企业,以商招商,借助企业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人脉资源,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效应,比传统的政府招商甚至中介招商更符合市场规律。村党总支副书记张世合创办的安达电气有限公司,2019年实现总产值3383万元,实缴税金89万元,下一步,村将围绕安达电气发展电器配套产品项目,切实做好以商招商,充分发挥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
5、主动做好与上级职能部门的对接工作。积极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农田水利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6、妥善解决土地流转工作中凸现的矛盾。我们认为,土地仍是大多数农民特别是纯农户最基本的收入和社会保障,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应做到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协调处理好各种潜在的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7、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尽职尽责为群众解难题,传达落实好群众反映的诸如规划、水利、修路、个人补助等各方面困难,让老百姓和群众真切感受到我们的党政部门不是“衙门”,能从我们政府和工作人员的高效服务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8、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人文环境,为农民生活质量提供制度和舆论保障。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虽然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四
本文目录。
根据县委开展“讲党性、守纪律、强素质”作风建设活动的要求,乡党委政府专题研究,安排部署,要求全体工作干部务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开展“双深入”活动。为此,我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就全村的民生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西充沟村地处**乡场镇的西边,与珠槽沟村、杨柳沟村、降龙村、乃堂坝村相邻。全村现有七个社,耕地面积979亩,总人口1315人,其中劳动力680个,五保户8人,低保户23户。目前,该村外出人口达三分之二,且多数为青壮年劳动力。
2、该村的经济状况处于全乡中等水平,因临近场镇商业经济比较发达。
1、西充沟村现撂荒耕地达数百亩之多。
2、该村农户主要以传统种、养殖为主,有种植大户只有1户。其余都是小面积农田耕作。
3、该村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大大小小的山平塘有5口,竹节堰2处,全村公路里程达5公里,其中硬化只有2.89公里,其余为土路。
二、民生工作落实情况。
1、粮食直补、综合直补、粮种补贴已落实到位。
2、村级活动室已建修完工。
3、村级五保户供养房屋已俊工,现已投入使用。
4、全村道路硬化2.89公里。
5、一社屯水田正在整治,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三、存在问题。
1、村级道路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畅通网络,出行不方便。
2、产业化工作推进艰难,速度慢。
3、农民增收渠道少。
四、存在问题原因。
2、因历史原因,该村的水利设施差,抗自然风险能力弱,农民基本上是靠天生活。若筹资筹劳搞水利建设,因外出人员太多,在家多是老弱病残,思想又不统一,筹资筹劳几乎成难以筹簇到足够的资金。而传统的小农意识也令搞基础建设的土地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3、产业化工作推进难,主要是因为:一、曾经过去也进行过一些产业化推广,都以失败告终,农民群众已对县委政府的产业化政策产生了抵触情绪,二、是产业化结构调整中,技术跟不上,导致农民的生产效益低下,也难以为村民增收。三、缺少有实力的农业公司来作为产业化的技术和销售服务,没有示范和带头作用也让农户没有信心。四、是土地承包到户后,如有业主想要开发,但土地难以集中集中成片,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4、农民增收难,主要因为:传统的种、养殖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而农产品的附加值却很低,农民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更谈不上增收,因土地难以集中成片,也缺少业主承包开发。而且基础设施薄弱,无大型水利工程,致使种、养殖业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五、意见和建议。
1、加大宣传解释力度,改变农民的思想,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和新信息技术。
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改变传统的调整模式,合理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引进业主开发种植和养殖。
3、政府加大市场销售后续服务工作力度,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返回目录。
来势汹汹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出口下滑、就业锐减……面对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去年11月中央果断出台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一年来,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奋力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对百姓个体和家人的影响比较小。”在“2009年百姓经济生活调查”中,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受新华社委托进行的基础性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整体带来多方面影响,但对城市百姓整体影响较小。
对每个个体来说,可谓“各有各难念的经”。新华社31个省(区、市)分社围绕城乡百姓经济生活热点进行的入户或拦截访问调查显示,城市居民认为金融危机对个人和家庭生活方面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对买房、求职、就业、投资理财影响相对较大。
调查显示,有53.5%的受访者在投资理财方面受到影响,其中以自由职业者、下岗、待业人员或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受访城市居民居多。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基础性调查显示,有三成的受访者“投资变得更为谨慎”。
新华社的访问调查则显示,在减少聚会/外出就餐次数、家庭大件消费、旅游消费,以及缩减用于投资/理财的钱、银行储蓄,降低买房、买车的可能性方面,均有接近或超过四成的被访者表示认同。
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基础性调查同时显示,有三成受访者认为“居民消费变得更加谨慎”。半数以上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对个人及家庭房产购置计划影响较大,其中超过二成的受访者认为“影响很大”。
金融危机使经济发展减缓,从而减弱了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41.5%的城市居民认为金融危机造成失业率攀升,就业困难。其中,56.1%的学生对此感受明显。在调查中,有受访者直言,“儿子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可是找工作实在是难。”
不过,受访者同样体现出乐观的态度,根据新华社的访问调查,17.6%的被访者认为“金融危机为个人创业带来了机会”,11.9%的被访者认为“就业困难促使我更多地充电和学习”。
一年多来,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并未因金融危机冲击而下降。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2%。
调查数据同样反映出受访者对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揽子计划有较明显的正面效应。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42.1%的城市被访者在政策刺激下增加了消费,30.1%的被访者认为这些措施增强了他们投资股票/基金的信心,还有14.8%的人感觉享受到了国家四万亿元投资的好处。
图表:近六成农村受访者认为农机补贴政策给农民带来实惠新华社发。
在“一揽子计划”的作用下,国内市场从今年2月份达到阶段性低点之后,二季度开始逐步走稳,三季度以来逐月加快。同时,今年以来,农村市场增幅长期低于城市的现象开始改变,1月至10月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8%,高于城市增速0.8个百分点。
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是这样一组数据: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支出7161.4亿元,增加1205.9亿元,增长20.2%。
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农村居民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对自己生活影响不大,但也有部分农民感到工作难找,生活压力大。过去一年中,36.6%的农村受访者表示家庭收入有所增加,31.1%的家庭收入有所减少。
农民感觉到“价格提高了”的,依次是柴油价格、医药费、肉价、化肥价格。同时,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是“两个价格”——国家的粮食价格和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
金融危机中农民工返乡曾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促使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主要是客观因素。七成受访农村居民认为主要是“企业减产、停产、倒闭裁员”。
相对于城市居民,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对金融危机有所了解,但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所知不多。不过,半数以上农民对家电下乡给予好评;国家的粮食直补发放基本到位;半数以上的农民认为从农机补贴中得到了较大实惠。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家电下乡产品的热销有利于促进农村消费。截至11月23日,全国已累计销售下乡家电3061万件,实现销售额560亿元。
不过,也有受访者表示,家电下乡中面临商品可选择范围少、担心售后服务不好、购买不方便、销售点少、购买手续麻烦等诸多因素制约。在诸如此类的解决民生问题上,希望政府考虑得更细致一些,把好事办好,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对此,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传来好消息: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大幅提高下乡家电产品最高限价,进一步完善下乡家电产品补贴标准和办法;各省(区、市)可根据本地实际增选1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
图表:近八成城市居民认为经适房和廉租房政策效果不错新华社发 。
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一揽子计划以来,有效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此,百姓印象深刻。在受访者看来,政府出台的一系政策,具有明显的正面效应。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基础性调查显示,30.1%的受访者认为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增加了消费,18.7%的受访者表示“确实享受到了国家四万亿元投资的好处”,对于15.6%受访者来说,这些措施增强了投资股票或基金的信心,也增加了收入。
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家电以旧换新”、扩大汽车消费、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等应对金融危机的各项措施,得到受访者认可的比例均超八成。调整和振兴重点产业、增加中西部投资,协调区域发展等方面,在效果上甚至得到了超过九成的受访城市居民认可。
在新华网的调查中,一些网民表示,金融危机只是暂时的,“危中有机”,应当在危机中争取更大发展。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超过五成的城市居民认为就业、消费、投资、收入水平都会朝好的方向发展,近八成被访者相信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也会走强。
返回目录。
调研内容:山区社会民生考察。
调研地点:xx镇xx村委会。
采访人物:杜主任。
调研目的:了解当地的“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调研结果:
前畈村位于xx镇中心地段,是镇政府所在地,与天堂寨风景区紧密相连。全村总面积30.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12亩,山场面积2.9万亩。辖12个中心组,33个村民组,924户,3512人。该村已实现组组通水泥路,交通较为便利。辖区内有3所小学,1所初级中学,1所中心卫生院,2所村级卫生室。近年来,前畈村在整个天堂寨镇中发展水平靠前列。
从卫星地图可以看出,xx镇位于三省交界处(xx省、xx省、xx省)深处大别山腹地属于典型的山地环境。各村落主要分布在山间谷地,大致成条带状分布。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一条经过xx镇、xx镇、河镇的盘山公路。距离最近的交通枢纽火车站约98.4公里,约需花费近3个小时,公路沿途两侧为绝壁,地势起伏,弯弯相连。因为修建时间较久,路况一般。xx年前全国人大委员长吴深入大别山腹地考察了景区,为支持当地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加大扶持力度,投资当地道路建设,加紧改造原有道路。原有道路改造项目今年年底可以完成,同时已经修建了一条从沪汉蓉高速公路到达天堂寨仅需几十分钟的快速通道。当地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
目前街道住户已经实现供水,农村住户以山间泉水为主。当地网络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供电基本实现全覆盖,很少会有住户不通电。电视电话尚未普及。生活能源农村主要为柴火,大部分镇区为天然气。因为投入较少,不够重视,后期服务难以跟上,沼气在当地发展利用率不高。而且垃圾处理依然以填埋焚烧为主。新建卫生间少,土厕茅房居多,反映出当地的生活卫生条件依然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
当地外出务工现象较为常见,外出务工人员占当地人口的30%-40%。当地经济发展主要依托旅游业,景区对当地吃住还有餐饮影响最大。人均纯收入4800元,在全镇中处于较高水平。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乡村旅游等项目,走旅游兴村之路是未来前畈村的主要发展方向。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解决当地的交通闭塞问题仍然是关键。
因为地处山区,当地的农业发展以自家经营、自产自销为主,难以实现大规模化集约经营。水稻种植、葡萄、胶瓜为主要农作物。现有初具规模的种养殖业示范基地5处。
在走访中我们欣喜的观察到广场舞之风刮到了大别山区。男女老少在茶余饭后,来到镇中心的广场上,随着音乐欢乐起舞、热闹非凡。这些百姓生活秀显示出农村文化生活的进步。村委会中建设有文化广播站和文化活动中心。因为居民的文化水平还没有达到较高水平,文化活动中心的参与积极性很小。村委会也在大力宣传,不断创新吸引村民共建文化活动中心,努力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xx村采取4个干部复责一个片区的做法,深入基层,下片宣传新农合政策,为村民讲解政策细节,使新农合在当地顺利实施。现已基本实现新农合全覆盖,有效减轻了当地居民的医疗负担。落实低收入家庭保障,按照不同收入水平每月分别补贴175元、110元、70元。有效解决困难家庭的生活保障问题。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当地辍学现象大大减少,当地学生上大学比例也逐年增加,一个乡每年二本以上学生可达40个左右。
前畈村治安环境总体较好,近年来随着风景的发展外来人员增多,偷盗摩托车发案率上升。计划生育工作协调开展,超生现象已基本解决。
杜主任建议国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科学技术投入,促进农村更好的实现科学发展。比如:在医疗方面当地目前仍没有输血站,农业方面缺乏农业设备和技术人员等等。这些都制约着当地社会发展的进步。最后是依然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改善山区发展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
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完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是xx年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和加大投入,农村社会的发展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xx村的发展是中国众多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实现科学发展、村民增收致富,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加快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也需要当地人民自力更生结合实际走出一条生态旅游与绿色农业相结合的路。祝愿美丽小城迎来新的发展春天,祝愿勤劳朴实好客的寨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五
柯城区石梁镇张西村原名西坑村,19xx年改为现名,其位于衢州市西北部,距市区23公里。全村现有118户,319人口,3个村民小组,劳动力170人(男:100人,女:70人),有五保户2人,低保户9户,残疾人7人,低收入农户27户。全村耕地面积61亩,人均不到0.2亩,林业用地10095亩,其中竹林3200多亩。村级配套组织结构健全,全村党员17名,建党对象1名,村两委成员7名,4名支委、3名村委。
农民的主要是收入来源为毛竹、茶叶、柑桔以及农家乐旅游。20xx年全村人均收入为2899元,其中柑桔种植收入144.95元,占5%;竹产业收入1014.65元,占35%;茶叶收入434.85元,占15%;农家乐收入289.9元,占10%;外出务工收入869.7元,占30%;其他收入144.95元,占5%。
“三民工程”实施以前,由于各种原因村务材料缺失、遗漏,都会影响村务正常开展。村干部对当地村民的沟通了解也还不是很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两委的决策。然而,自“三民工程”实施以来,这些问题引起来村党员、干部的高度重视。他们深入到群众当中,不辞劳苦,建立起了完善的村民档案,定期与村民进行沟通,切实解决好村民的头等大事,做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
二、该村实施“三民工程”的具体过程与情况。
按照镇党委统一部署,村两委决定用三个月时间开展推进“三民工程”建设集中专项行动,以进一步健全完善民情档案,深化民情沟通,切实加强为民办事全程服务工作。专项行动分为四个阶段,即“民情再调查”、“沟通再深化”、“服务再提升”、“制度再健全”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侧重,逐步实现民情档案规范化、民情沟通常态化、民事服务全面化、工作机制长效化。
1、民情调查阶段(5月31日—6月20日)。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干部大走访。村干部集中参与走访工作,班子成员要带头走访,对每村每户做到全面走访。特别是对大户、困难户等重点户要深入走访,访贫问苦,问计于民。二是民情大调研。走访过程中与村干部谈心谈话,充分沟通交流。认真听取群众的需求和呼声,切实掌握农村党员群众的要求;要广泛征求基层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了解群众的意见想法和建议。三是档案大补充。要对原有民情档案进行核实、补充和完善,并对纸质档案进行整理完善归档。随时掌握,及时更新,确保村情民情档案所反映情况的完整、真实、准确。
2、沟通再深化阶段(6月21日—7月15日)。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村情民情定期分析。严格执行村级组织逢五集中办公制度,每旬开展一次民情分析。组织党员群众广泛开展讨论,在倾听民意、集中民智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并作出相应承诺,承诺事项要记录村情民情档案。二是重点问题专人专案。对一些重点、疑难或苗头性问题,要落实专人重新开展调查了解,切实掌握真实情况,做深做细工作,并提出问题解决意见和措施,切实消除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苗头隐患。三是处理结果反馈公开。建立结果反馈机制,在下一次“民情沟通日”活动或通过村务公开栏定期公开等形式进行反馈,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作出合理解释。
3、服务再提升阶段(7月16日—7月31日)。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要完善镇便民服务中心职能。要整合各部门办事窗口,凡是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综合服务事项,切实做到群众办事一门受理、全程服务、一站办结。二要健全为民办事服务网络。各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作为镇便民服务的.延伸机构,代办员要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服务。建立“三民工程”建设网络平台,镇设立网页,村级设立信息窗口。积极推进村级信息网上公开,大力开展镇村商务宣传,严格执行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规定。三要集中解决一批问题。集中力量,合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能够代办的事项尽力代办,对程序简单、可当场办理的申请事项即受即办。
4、制度再健全阶段(8月1日—8月20日)。为克服“三民工程”建设要克服搞形式、“走过场”的思想,结合实际,立足长远,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一是健全走访调查制度。村干部带头开展村情民情调查,驻村干部要发挥走访中坚力量作用,经常地到联系村了解村情民意,每周不少于3次,要结合网格化管理工作,每月至少走访农户10户,及时掌握村基本数据、农户基本情况和民生服务情况等内容,努力实现网格化管理,面对面服务。二、是健全资源共享机制。要主动与相关部门加强配合对接,将现有的有关档案资料与村情民情档案进行有效整合,充实丰满到农户档案中,切实提高村情民情档案的质量,增强档案利用率。三、是健全重大事项包案制度。镇、村建立重大事项办理责任机制,对梳理出来的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综合服务方面的重大事项,一时不能办理的或办理难度较大的,要实行各级领导层层包案,实行“一事一议一决策”,包案领导、责任单位要及时对接相关职能部门解决疑难事项,并在承诺期限内帮助群众办理好有关事项。
三、“三民工程”的实施成效。
1、村两委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化。建立民情档案,把百姓情况装进心里,掌握村情、户情,村级经济发展项目不再由少数村干部拍脑袋决定。去年,民政部门下发一笔资金补助特困户,需要村里核定名单。如果召开村民代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要发误工补贴,得开支1340元;不开大会讨论,仅由村“两委”干部决定的话,在村民眼里又难显公平公正。张银成说:“按照民情档案信息,选最困难的吴秋美等4户农户拿补助,经公示,村民没意见。”
2、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截止10月30日,村里投入40多万元,进一步完善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停车场蓄水坝一座、村公厕一座、村廊桥一条,400米长的花台一条、小蓄水池3处、4000米长的游步道,这些设施的建设不仅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也提高了农家乐旅游品位,促进了农家乐旅游的发展。
3、村容村貌取得了很大的改善。根据镇里的统一部署,我们开展了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成立垃圾集中处理领导小组,制定了村庄整洁守则、门前三包制、卫生督查制度以及出台了张西村环境卫生考核办法,村里投入6000元配强了村庄卫生保洁队伍,并新增了垃圾桶、垃圾车等设备,使村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村民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
四、关于“三民工程”实践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凝聚人心民心,先锋形象树起来。把党员先进性充分体现在为人民服务当中,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广大党员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以实际行动做到“我为党旗增光辉”。他们经常深入农民群众,及时掌握村情民意,在更新、完善民情档案的基础上,更好地与群众沟通交流,更好地开展全程服务,推动了乡村干部从“对上负责”向“对下负责”转变,赢得了群众对村干部和村里工作的大力支持,改变了村民对机关部门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不良印象。
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三民工程”的影响带动下,党员职工投身于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党员之间、群众之间“争、赶、学、超”的氛围日益浓厚,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得到体现。同时,通过“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等载体,党员自觉在安全、质量等方面作好表率,推动了张西村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通过实施“三心工程”这一具体有形的载体,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舞台,增强了广大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五、在“三民工程”制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还不够到位。有些领导干部对实行责任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真不够。具体表现在:一些村干部认为“三民工程”和其它一般的民生工程、活动没有什么区别,没有把“三民工程”摆在重要位臵,这样势必就影响到了他们在落实该项政策的积极性,没能让村民们体会到“三民工程”带来的实惠。
2、责任追究机制有待完善。在责任分解方面,有的只写在文件里,没有落到实处;有的责任条款过于笼统,责任内容不明确,存在责任交叉和责任空挡现象;有的结合实际不够,基本上是照搬上级的责任分工办法。在责任考核方面,有的考核指标体系不科学,考核程序有问题,具体操作时随意性大;在责任追究方面,一是程序不明确;二是政策界线不明确。
六、在深化、完善“三民工程”制度,巩固工作成果方面有何建议。
1、加强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提高他们对“三民工程”的认识。“三民工程”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需要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齐心协力抓。镇政府、党委要定期组织对村干部进行“三民工程”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时俱进,提升村干部的“软实力”,不折不扣的完成“三民工程”。
2、要进一步搞好责任分解。这是落实责任制的基础,也是进行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的前提。一是要细化责任划分,二是要明确责任要求和工作标准,对所承担的责任,应达到什么标准,要一一予以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使责任真正落到实处,责任考核、责任追究才有了依据。
七、您在工作实践中的理论思考。
“三民工程”建设是健全完善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无论是从“三民工程”建设的本质要求、目标任务,还是从推进“三民工程”建设的路径选择和所维护核心价值观,都是和党中央领导提倡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相一致。各级政府、党委和村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日常工作在推进“三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自觉性。
各级政府、党委和村干部在推进“三民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建立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多关注一些创新性的做法,加大服务力度,并督促政府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政府向服务型转变;同时,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的长效机制,不断推动“三民工程”向纵深发展,为推进衢州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六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有目共睹,我们西平县也发展起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民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我们的发展依旧会存在一些不足,在此,就要探寻关于人民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民生。
民生,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住环境的建设投入。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需求的增长,我现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水平、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益显现。
在我的调查中,有75%的人认为我县的民生问题有待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基础设施方面。
1:投入少,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以满足农民需要。目前我现农村公共设施质量低,农民集资建设负担重等问题突出。很多村庄的公共设施很少,道路情况很差,有农民负担村组道路经济负担大。
2:管理滞后,农村公共设施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农村公共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权责不明、管理缺位,造成失修,人畜破坏后基本无用。而根据我的观察,县城里的一些公共设施也几近无用,近年来,县城里的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善,但对于我们农村来说,还要有很大的改善。
(二):就业方面。
1:就业困难依旧是城乡的一大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民就业问题严峻,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逐步推广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过剩程度必然会进一步增加,相应的需要更多的劳动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然而,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农民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不相适应。在农民素质方面,我主要调查了以下四点:一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8%。二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接触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不足15%。三是思想观念。我县农民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很多农民表示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因此,很多农民仅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维持生计。四是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力度。农村的就业困难人员大多由于其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就业技能单一,难以适应企业高素质、技术型、复合型、年轻化用工的要求,因此再就业的难度较大。近几年来,我县的发展较快,企业工厂也逐渐增多,缓解了一部分的就业压力,让一部分人员能在家门口工作,守着自家田地的同时能有一份额外的收入,缓解经济的负担。
2:就业扶持政策不到位,很多人没有接受良好的技能培训,其次,农村现。
在还是自行耕种,对于现代化的社会来说,生产力较为低下,精细的生产模式不能形成规模,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生产技术推广缓慢,且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差,无力面对市场竞争。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将大批劳动力禁锢在农业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教育方面。
我县早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受教育导向的影响,教育考核机制偏向“升学率”,淡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走出农村,到大城市的学生来说,在其他方面不太有优势,没有什么自己的特长。
(四):社会保障方面。
由于城乡差别,农民工在与城镇居民的岗位竞争中多处于弱势,因而农民工多从事脏、累、差且收入低的工作,无固定住房。不过,在这方面,我县已有很大的改善,养老保险已经在我县实行,老人已经能按时领导养老金,这方面我县做的还是不错的。很多老人都说养老保险让他们的下半辈子的生活有了更大的保障。
(五):社会安全方面。
农资涨价过快严重影响农民增长。农民群众反映,持续上涨的农业化肥等使得农业成本提高,物价过高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改进建议。
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多措并举,全面覆盖,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安全之网,充分考虑政府的综合实力,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关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
改善的具体就是要完善社会养老机制,建立征地农民长效、稳定的收益机制,和社会救助机制。把上级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好,及时执行到位,并做好宣传和督察工作。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解决好,加强惠民政策的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方的理解和支持,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体贴和关怀。把基层政府不能解决的问题反映好,争取早日得到解决。
社会事业社会化,只要对人民有利,对社会有利,政府就要放手让社会组织去做,政府也要对此详细了解,以确保对人民,对社会有利,要有周密的规划。要制定政策,搞好宣传,把对人民,对我县农村的发展有利的事业落实到位。
在农业方面,要立足农业特色,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城镇化进程。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这个问题,我认为应立足农业特色,靠发展农业和相关产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各乡镇的农业特色,建立与其相关的乡镇企业。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整合社会力量,从多方面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手中进行规模经营,将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领域。同时,农业部门加强对集约化经营的技术、资金、信息、机械、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广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增加收入。
三、总结。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民生问题有所改善,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居民生活水平。
最后我在这里表示真心的感谢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朋友和领导,谢谢你们让我实践给予我的信任,使我明白更多人生的意义。
农民很艰苦,由于学历和能力的不足,使他们不能从事高科技工作,只能干苦力挣钱,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面对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掌握过硬的本领和丰富的知识,努力奋进,为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打好基础,为祖国未来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七
黄石市委“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开展以来,市科协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市委“三万”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市科协就马上成立专班深入罗桥民爱村,了解该村基本情况,并就工作队如何进村入户“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工作队进村入户一个多月来,根据该村实际情况,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农舍,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和广大农民群众真心交朋友、敞怀谈心事,了解了广大村民的“所思、所忧、所盼”,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收集民爱村村民的意见和建议86条。目前,“三万”活动的入户调查、走访已全部结束,全村377户全部覆盖。现将走访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民爱村位于大冶市经济开发区罗家桥街道办事处边缘地区,罗金路从该村经过,交通方便,与金山店、还地桥镇交界。3名村干部,1名计生专干,党员21人。有9个自然湾,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14人,外出打工人数占总人口的70%以上。土地总面积3503.8亩,耕地面积3218亩,其中农用耕地面积2216.4亩,非农用地1001.9亩,山场375亩。水资源面积233.8亩,水库一所,面积为157.2亩,水塘面积为76.6亩。该村集体经济薄弱,年收入不足万元,村的人均收入5320元,属大冶贫困村之一。
村负债近20万元(欠建校款和历年村干部工资),近三年来还债二万多元。村无固定收入、无企业、无厂矿,经济收入来源于转移支付一万四千元,村干部工资由开发区拨款支付,正常开支无法保障,全靠在职干部垫付使用,到年终结算,日常工作难以开展。
1、党的惠农政策好,政府关心农民,农民得到实惠,安居乐业。走访中许多群众说:“现在政策十分好,孤老有五保,贫困有低保,患病有医保,大病有救助,读书免学费,作田不交税,粮补到帐户,我们农民受益真不少”!所有走访农户都齐夸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比任何时候都好。
2、村委会班子年青,有战斗力,干群关系好。运转有序,工作机制健全,工作职责明确,党组织活动正常,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近年来,村委会和支委会两委在书记程良顺的带领下,精诚团结,埋头工作,切实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扑下身子,定准位置,全身心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生产,不断致富奔小康。全村党员干部集思广益,为全村工作献言献策,大力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制,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关键时候率先垂范,在具体工作中努力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乐群众之所乐,需群众之所需,村民对干部作风满意的占98%以上。
3、社会治安好,民爱村封建迷信活动少,民风淳朴。全村范围内无明显突出的治安问题,无明显治安混乱区,无嘿社会性质组织,无吸毒、贩毒、制黄人员,偷盗抢刑事案件极少,封建迷信活动相对较少,社会比较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致富难。相当一部分村民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只能是望富兴叹。
2、水利设施薄弱。民爱村有一座157.2亩的水库、水渠等水利设施,但因资金缺乏等原因,年久失修,需除险加固;另外,还有部分农田灌溉困难。
3、村小学需加以改造。校舍破旧且面积小,课桌椅也很破烂,教学设备奇缺,教师办公条件也差。
4、部分农户因病致穷,生活困难。在调查中发现,病、残是导致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生病无钱医治的困难户在该村有一部分。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医合”等医疗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但是有的农民遇到病情稍重一点,由于医疗费用高昂,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农民收入本来就很低,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了重病,就会造成正常的农民家庭逐步贫困,令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5、群众要求水泥路通到各村小组。各湾、组出行道路狭窄,且一部分未修水泥路,下雨天道路泥泞,村民行走不便。村民希望逐步实施组组通水泥路,改善交通状况。要求上级交通部门予以立项扶助资金。
6、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农业生产及养殖业缺乏适用的科学技术,只是靠祖祖辈辈的生产经验。
7、村无固定收入、无企业、无厂矿,经济收入来源于转移支付一万四千元,村干部工资由开发区拨款支付,正常开支无法保障,全靠在职干部垫付使用,到年终结算,日常工作难以开展。
1、加快观念转变,增强农民加快增收意识。通过宣讲让农民清楚认识到当前农村发展正面临城市支持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大好时期;让农民深刻体会到各项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从上到下重视和支持三农工作;让农民全面了解今后农村面临的新一轮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通过宣讲让农民强化市场意识,明确市场导向和市场化运作对农户经营的重要性,提高农民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
2、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建设,依靠科学技术,依靠特色产业增收。发展特色产业是农民家庭经营增收的有效途径。经过努力,民爱村已开始发展吊瓜种植,下一步还将发展100亩金银花种植.要把吊瓜种植和金银花种植做大做强,成为优势产业,要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坚持规模化发展、商品化经营,把民爱村培育成优势明显、特色显著的产业村,实现农民增收。
3、培育种养基地。市科协决定利用政府设立的支农项目,在民爱村培育吊瓜、紫甘薯、养殖、油菜综合基地。吊瓜目前大冶市只有该村有少量种植,它的市场畅销好,主要产物是吊瓜籽,吊瓜种植适合该村的土壤。吊瓜种植情况:每亩种植40-50株,当年收益:每株产量达到7-8斤,每株产量70-80斤,每斤单价10元,产值700-800元,每亩总产值在4000元左右。紫甘薯也是村民致富的种植业,每亩产量可达到4000斤,每斤定购价0.8-1.0元左右,每亩产值3000-4000元。油菜基地面积为40亩,可以栽种面积530亩,每亩产油菜籽1000-2019斤,每亩产值在2019-3000元。养殖业(长海龙水库)。该村养殖基地在罗桥、金山店、还地桥三地交界处,交通方便,水面面积230亩,每年产鱼30吨,总产值可达到20-30万元,畅销好,因水库水无污染,水质好,地理位置好。
4、发展非农产业。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引导广大村民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二三产业。建立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5、壮大劳务经济。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模式,走出一条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路子。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努力实现培训人数最大化、培训效果最优化,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
6、落实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各项政策,切实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两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民生八大工程”等惠农政策,严格实行“一卡通”,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民手中。
7、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民爱村水利、道路、农田等建设步伐;配合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
8、加强组织领导。当前,我们要把精力放在抓“三农”、促增收上。特别是涉农部门和产业发展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综合服务职能,加大对民爱村的支持和帮扶力度。营和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营销;健全村信息网络,积极推进电子农务,为农民增收提供快捷有效的动态信息服务。
四、“三万”活动开展情况。
根据黄石市委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要求,市科协“三万”工作队于3月15日开始在民爱村10个村组的377户村民走访,重点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了解农村民情民意情况,以及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与期盼。
通过本次“三万”活动,我们把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和各种惠农举措宣传到户、到人,让农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苗头和隐患,并有效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村的稳定,最大化地满足了农民群众的各种服务需求,同时也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也切实转变了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了解广大农民所思、所盼、所忧,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通过一个月多来的入户走访和兴办实事,使广大农户能得到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农民交谈中能深切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巨变。农村各项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尽管农村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农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信赖是有口皆碑的。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通过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了解农民群众对政府的新要求、新期待,了解农村矛盾纠纷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服务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强化基层队伍建设,带领农民群众走上富裕的道路。
1、送政策释民惑,群众反响积极。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群众对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创业就业、社会保障、计生医疗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政策知道得很肤浅,有的甚至一无所知。特别是对办理低保户的标准,列入危房改造对象所需的条件,计生户所应享受的各种保障等不甚了解的群众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深入基层送政策就显的非常及时,也非常迫切,受到了群众的极大欢迎。工作队通过上门走访、座谈、宣讲等多种方式开展政策宣讲,既系统又通俗易懂的将党的相关政策深入到群众中去,群众对送政策的举措呼声很高。这既增强了政策的透明度和知晓度,获得了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又增加了工作的公开性和可操作性,便于严格按政策办事。
2、送温暖聚民心,拉近干群关系。在访民情的同时,工作队为村委会送来电脑、电视;还为村小学送来3台电脑和100张课桌;4月8日,黄石科技馆的科普展览也来到学校,为该村小学免费展出两套科普展。20余件可亲自动手操作的声光电互动展品和60块栩栩如生的3d立体图片展板备受孩子们的欢迎,通过观看、亲身体验让他们感受科技的魅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市科协组织党员干部与民爱村30户低保户和四户五保户进行一对一帮扶。这些送温暖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握着工作人员的手紧紧不放,口里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一件件慰问品和一份份慰问金温暖了群众的心,使这个初春季节冒着阵阵暖意,群众个个笑逐颜开,无形中拉近了干群之间的关系,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送服务解民难,解决实际问题。4月16日,市科协新任党组书记陈汉钊、主席杨晓梅等主要领导带领机关干部和林果专家深入“三万”活动驻点村:罗桥街办民爱村,开展调研和送科技到田间地头。领导们实地查看了基地的种植情况,详细询问了村干部下一步发展规划,鼓励农户不仅自已要做好、做出实效,还要辐射带动周围农户。随行的林果专家在田间地头,详细了解示范户在吊瓜种植过程中存在哪些技术难题,翻开刚刚种下种苗的土层,仔细查看土壤墒情,了解吊瓜种植情况,因时、因地、因苗指导农民具体实施出苗后的培植和建架技术措施。
在收集到的民情民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各种民生问题,如很多群众要求硬化通往村组的道路;兴修水渠,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各种致富信息等等。对于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工作队能当场解决的均已当场解决,如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工作组的干部同志了解后,随即记录向有关部门反映,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群众表示满意。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工作组当场不能答复的,记录在案回来后报告上级领导协商后,通过电话或再次走访时答复。工作队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工作成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
通过此次“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群众对各项政策的反映,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民之所想,民之所忧,民之所盼.为民爱村今后的工作明确了方向。下一阶段,我们将认真按照黄石市委“三万”活动统一部署和安排,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与民爱村委会一起,制定出民爱村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帮助民爱村农民排扰解难,不断推动“三万”活动的深入开展。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八
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听实话、查实情,切实掌握第一手情况,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是开展密切联系群众“三项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三项活动”开展以来,我先后到xx、xx、xx、xx等区县农村了解情况,又到市工商局对口扶贫的xx区铁锋乡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和“大下访”活动,在增进群众感情、历练工作作风的同时,以进村入户、开院坝会等多种方式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对农村民生问题重点关注思考。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在全国率先免去农业税,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还广泛推行社保、低保和新农合等农村社会保障措施,同步提升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他们都发自内心地感谢共产党,感谢市委、市政府的好领导。今年,市委、市政府又启动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计划,在田间地头,在农家村舍,我强烈感到“两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春潮涌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感到一些涉及民生的问题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单靠一亩三分地,分户经营,小打小闹,解决温饱尚可,却难以致富奔小康,其根本的出路在于走规模经营、集约发展、科技兴农的路子,彻底改变农村刀耕火种、土中刨食的传统农作方式。当前,农村通过干部带头帮促、农户自发探索,种养殖业项目如雨后春笋。例如万州区铁锋乡在大力发展猕猴桃、山胡椒、杨梅、油桐、青蒿、茯苓、栀子花、野鸡、山羊、肉牛等20余个品种,但由于缺少大的产业规划,种养殖分散,生产粗放,形不成产业“链条”。该乡桐元村支部书记谢家宽同志就深有感触地讲:“我们村的红阳猕猴桃品质非常优良,就是规模太小,形不成品牌效应,只有大规模才能出大效益”。全市“十一五”规划中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了宏观层面的规划,涉农部门从宏观层面也提出了一些区域性布局的意见,但是,无论是市还是区县层面的规划,都难以落实到乡村,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民还是一片茫然。建议市发改委、农委、农综办等部门和区县进一步抓好和优化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全市的资源分布、地理交通优势、水土条件、产业基础等进行科学系统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特别是种养殖业区域布局项目要具体,具有操作性,每个项目要形成规模、形成产业链。在制定发展项目规划后更要抓好实施,无论是公司加农户还是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都应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加强规模和集约经营的引导,强化技术培训和经营管理,充分激发农民创业增收的动力,形成大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农产品驰名品牌和地理标志,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
加强资金帮扶、物质帮助,对解决贫困户当前困难和问题固然重要,但要真正脱贫致富,就一定要把乡村干部的精气神提起来,把贫困户的“志气”扶起来,提升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增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这才是治本之策。调研中一些村干部和群众反映,由于贫困户获得救济慰问的机会较多,一些农民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纷纷争戴“贫困帽”、抢着“吃救济”,导致认定贫困户、低保户已经成为关系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焦点问题。建议市扶贫办、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和区县进一步探索改进农村扶贫济困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适当减少单纯的救济式行为,把重点放在改善基础设施、扶持产业项目、搞活市场流通、开展技能培训等举措上。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提神扶志上狠下功夫,把思想“脱贫”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真正解决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问题。同时,要进一步探索完善贫困户、低保户的认定标准和程序,切实把好事办好,维护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
第二,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强化规划管理,大力开展村容镇貌整治。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日益强烈,农村新建住宅增多。在“两翼”地区,许多新建的农民新村宽敞亮丽,新落成的民居星罗棋布。但与此同时,不少地方占用了大量良田沃土,新建民房还是火柴盒式的单面瓷砖房子,布局结构不合理,零乱无序,和大自然极不协调。虽然市建委和部分区县建委专门为新农村建设印制了特色民居图纸并免费提供,但许多村民不知道,也没有基本农田保护意识和景观规划意识,把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用来修了一堆垃圾建筑。建议市城乡建委、国土局等相关部门和区县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特别是“两翼”农村良田不多,涉及今后子孙后代生存问题,搞建设一定要集约用地,少占良田沃土。同时,要大力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巴渝民居,使村民的房子不仅经济适用而且美观舒适,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以达到“现代都市+美丽乡村”的城乡统筹大格局。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和严格农房审批程序,做到一户不漏的从房屋选址到建筑风貌全过程监管到位。
村容镇貌体现农村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城乡差别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环境卫生和村容镇貌。调研中看到集镇和农户“脏、乱、差”比较普遍,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房前屋后垃圾成堆,“四害”孳生,人畜混杂、厕厩不分的现象较突出,当地农民群众已习以为常,部分乡镇干部也视而不见。建议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把城市环境整治工作拓展到广大农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洁净家园”的村容镇貌整治行动,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五个重庆”、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力争通过一两年的集中整治,使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在思想观念、文明素质、卫生习惯上有一个彻底的转变,让农村“脏、乱、差”的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以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真正把xx建设成为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城乡一体、人居和谐的幸福家园。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九
4月19日,阳光灿烂,春风浮面。早上八点半,机关全体干部在办公楼下集合,集中乘车前往南漳县城关镇南背村农户家中进行走访。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目的地——南漳县城关镇南背村居委会,老远就看到村支书在大门口热情的迎接我们。经过分组,村干部的引导,我们开始了一天走访8户农家的工作。
距离村委会不远的地方,我们首先来到了第一户林贵翠的家。家中只见到两个人。林贵翠,一个满脸风霜不到50岁的妇女和她一岁三个月熟睡在摇篮里的小孙子。当村支书记介绍我们一行的来意后,她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面带农村妇女特有的腼腆,一个劲地说不会说,感谢大家了。
据村支书的介绍,她一家七口人,两个儿子在落户于南背村的华新水泥厂工作,一个媳妇在外打工,家里种有三亩地,由于都是冷浸田,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粮食基本是自给自足。当问及对国家种粮补贴的政策感觉如何时,她说国家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三亩地去年补了400多元,钱都打在卡上了,很明白。当问及她最操心的事时,她说现在什么都好,就是家里的房子一直没把土地证办下来。我们仔细了解了情况,由于涨水,泄洪搬迁时,在现居住地建了新房,当时由于住房规划没到位,久拖至今未把土地证办下来。当我们表示会积极帮助她反应问题,帮助办理土地证时,她哽咽了,激动地流下了泪水。她说,我在这里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你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
走出林贵翠的家,我的耳边还回荡着那个农村妇女的哽咽声。在我们眼里多么小的一件事,在农民的心中是多大的事情。她的哽咽声,是对我们走进农户的的情感认可,也是我们身上担负的责任。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十
根据省、市、县开展“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要求,房县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部门职能,成立了专题调研组,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就全县的农村民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家级贫困县,也是老苏区,全县有优抚对象31160人,其中享受抚恤定补5469人,农村实有五保6610人,农村低保对象万人,城镇“三无”对象820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万人,常年因灾救助对象40000人,60岁以上的老人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0岁以上的老人476人。全县建有福利机构23所,为民服务窗口2个,社会公益事业管理单位2个,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共有82人。
二、民政惠民政策落实情况:
年救助城乡低保对象达到万人,常年灾民救助4万人次,累计临时救助城乡困难群众万人次,实现了城乡居民无饥寒。建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五年累计救助2500人次。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明显提高,帮助灾民恢复住房8000户。建立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标准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标准有高有低”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了“四级公示”制度,即对低保对象实行村公示、乡公示、县级公示、户挂标示牌,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建立了公众服务窗口。投资50余万元建立社会救助服务大厅,接受全县群众的政策咨询,受理群众的上访,办理临时救助,承办社会救助工作。2016年和2016年,我县低保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省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
利院、野人谷镇福利院,4所福利院已达到省级模范福利院标准,6所福利院已达到合格福利院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福利生活配套设施,使入院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确保了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三是投资800多万元,兴建了民政综合服务大楼,为开展城乡社会救助和婚姻登记系列化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宽敞的服务场所,每年接待服务对象达4万多人次。四是启动了殡仪馆和公墓建设项目。
重大节日,组织各级各单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走访慰问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军政鱼水情。四是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就业技能,扩大就业渠道。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十一
3月10日工作组一行五人来到了景阳镇,镇里给我们配备了相应的镇干部一同与我们工作。当天下午我们就到了村,分别同四个村的村支两委交谈了解、安排了下段工作后,我感到四个村的自然状况还是五花寨村最差,虽说该村距新镇最近,有一定的地理区位优势,但其西北角邻近河沿,土地贫瘠,坡度较大,搬迁户较多,不通村组公路的户数也多,完全没有村级经费来源,村委会连个办公场所都没有,我们助资他们修建的村委会尚未完工,现在的办公场所还租在民房里,连续几年的租费都是我们代付的。于是我决定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了五花寨村,拟对其全面调查,同时兼顾其它三个村的“三万”工作。
我带着小王走访的第一家是一个有三胞胎的家庭。三胞胎的家虽邻着“天二”公路的路边,却是同周边比较最差的房子:水泥结构的一层楼,内外都没有粉刷,三个大开间连大门都没有,料峭的穿堂春风从后吹到前。
村支书老向领着我和小王俩一走进场坝,年轻的女主人就从没有大门的堂屋里迎了出来。看得出来女主人既能干又热情,坐在她家的堂屋里我们便聊了起来。
言谈中她告诉我们:“还是党的政策好,六年前生下三胞胎一男两女,每个才两斤多,在县医院的保温箱里放了两个多月才领回来喂养,当时想都没有想还能喂活,在政府的关怀下,乡邻的帮助下总算度过了难关。而今三个孩子都上了镇里的幼儿园,幼儿园又免去了一个孩子的学费,三个孩子都生活得好好的。”
闲聊中我环顾了她们家,家中的陈设很简陋,除了一台25寸的电视机,几乎再无值钱东西,但储存的粮食和腊肉还是不少,不禁我思索着一个问题:农村、农民基本生话满足后,要整体致富奔小康还真是“十二五期间”的重大课题!
在农村一下子要抚养三个孩子真是不容易,仅吃穿用度的日常开支就让人够受的,她说“如今党的政策好,丈夫在外打工每月可挣个一二千元,村里给孩子们评了三类低保,我也当上了村里的计生专干,工作也安心尽职的,去年入了党,没有党的照顾我们也就只有讨米了,入党我是感党恩,好好的为大家做点事,把党的恩泽给更多的人。”她那朴实的话语无不透着一种纯朴的真情。
交谈中,三个孩子也放学回家了,看着这三个活蹦乱跳的小家伙,我不禁想到应该为这几个即将上学的幸运儿童做点什么好呢?于是我问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他们齐声告诉我“我们要书包!”
多么单纯的要求!我拨通了对口支援的单位第一支部书记的电话,讲了这个情况,告知了孩子们的要求,对方满口应承下来。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带着一种单纯和纯朴入党的人也恐怕不多了,今天我又听到了真切的声音,“没有党的照顾我们也就只有讨米了,入党我是感党恩,好好的为大家做点事,把党的恩泽给更多的人。”久久的在我耳边回荡……。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十二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底,是农民根本利益的集中表达,也是维系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因素。为了全面掌握农民失地情况,根据市农委通知要求,就全县农民失地情况进行了初步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xx县辖城关、黄堡、后坪、过渡湾、寺坪、歇马、马桥、马良、店垭、龙坪等10个镇和两峪乡,261个村(含社区),78499户。全县总人口2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03万人。农业局联合人社农保局、国土局耕保股联合调查,xx年,因各种原因全县失地面积到达711.6亩,牵涉农民450人,其中劳动力261人,进行社保安臵169人(养老保险),共发放征地补偿(土地补偿费、安臵补助费、青苗补偿费)1875.8662万元。失地农民主要因征用土地而失地,土地根本流向国道高速公路、重点工程建设用地及根底设施建设用地。农民失地后生产生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收入不稳定的失地农户认为,因失地他们的生产生活出现了困难和问题。但目前因我县落实补偿政策较好,未出现因农民失地问题造成的越级上访事件。
只能权宜之计、一时之用,从长远看,使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其最根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2、局部失地农民收入明显减少。一是由于失地农民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无技能或技能单一、年龄偏大,包括就业后收入偏低等原因导致失地农民无法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甚至出现不愿意就业的情况。二是是医疗费用、费用等生活费用负担过重,导致生活特别艰难。三是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随着因征占用地发放的补偿费和安臵费的坐吃山空,今后将出现病无所依,老无所养的局面。
3、失地农民的生存将更趋艰难。据反映失地的农民只顾眼前利益,没有从长久的生存角度考虑,绝大多数农户把安臵补偿费用于补贴家庭的日常开支,改善生活住房、购置摩托车、家电等生活用品。只有少数农民用于非农产业投资,用于寻找就业门路或扩大再生产。从眼前看,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但从长远看,补偿费吃光用尽后,这局部失地农民的生存将难以为继。
造成全县农民失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重点工程和公路建设用地。由于国家重点工程和地方经济和社会开展需要,城乡根底设施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国家和地方公路建设更是突飞猛进。近年来,公路建设占用了许多耕地,如我县寺坪镇修建高速公路占用了局部耕地。
2、引资工程用地。近年随着县、乡镇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县区内引进了一批重点工程,如我县城关农产品加工园区占用了一局部农村土地。
3、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用地。由于相应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号召,用于开展小城镇镇区改扩建、文化教育事业、农田水利根本建设、村庄建设等占用了局部农村土地。
4、自然灾害造成失地。由于我县是山区县,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根底设施陈旧,梯田、坡耕地较多,因水毁造成局部农田被毁。
为妥善解决农民失地问题,防止农民失地而导致生产生活困难,保持社会稳定,我县对失地农民补偿和安臵主要采取了一下措施。
1、对失地农民给予货币补偿。对公路建设用地和地方公益性建设用地,按照国家标准,采取一次性货币补偿方法解决。对业经营性用地,根据乡镇情况,主要采取一次性政策补偿和租赁经营相结合的方式。
2、对局部失地农民给予土地调整。为了保障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底,有的乡镇村社采取给失地农民调整土地的方式,到达人人有地种、人人有饭吃的目的。
占地村的劳动力就业,确保失地农民不失业。二是失地农民落实社保。在自愿的前提下,积极宣传政策,给局部失地农民落实了社会养老保险。三是号召农民转变观念,开创新业。各乡镇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失地农民兴办家业,有的从事了商业效劳业,吸纳了局部失地农民。四是鼓励失地农民劳务输转。各乡镇积极组织劳务输转活动,优先安排失地农民外出务工。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以更优惠政策,帮助失地农民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充分认识保障失地农民利益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一定要本着不让失地农民吃亏、不让失地农民因失地而导致生活水平下降的原那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尽最大努力使失地农民不失利,不失业,不失居,有保障。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的必然要求。
2、切实解决失地农民最关心的是两大问题“出路问题”和“退路问题”。出路问题,就是就业问题。被征地农民一旦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维持家庭可持续生计的.主要。要切实保障他们的根本生活,根本的出路在于就业。目前失地农民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在诸多失地农民就业无门的情况下,往往只能靠一次性安臵费用来维持生计,而这点安臵补助费远远不能取代以往土地所具有的“最后的保障”的社会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限的资金难以为失地农民再造一个可持续的生计。
退路问题,就是社会保障问题。对农民而言,土地承载着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土地一旦被征用,他们的保障便成了“空中楼阁”。凭他们“卖地”时获得的那一点微薄的收入,要想一次性解决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问题实在是不现实,何况在政策上又有对农民不利,从长远看,根本的生活将得不到保障。
3、构建长效机制,保护失地农民利益。一是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寻找政府、征用地主体、失地农民间最正确的利益联结,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配机制,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二是应尽快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失地农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其资金筹措应按国家、集体、个人及市场征地主体四方各担一点的思路解决。无论是何种用途的土地征用,征地主体均应在土地收益中留出一块作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三是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引导失地农民提高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自觉性和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化就业,尽最大的努力使失地农民安居乐业。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三日。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十三
早上8点30分,我们“三万”工作小组成员,在组长许支队的带领下前往活动驻点的老新镇棉条湾村,准备按计划对部分村户开展走访工作。
我们沿着蜿蜒的村路行进着,也不知拐过了多少个弯道。辗转间,我们被眼前一片金黄色所吸引,满目都是油菜花的海洋。的确太美了,蝶飞蜂舞,我们在贪婪的呼吸着这清晰自然的空气时,也希望农户们有个好的收成。
刚到村口,迎面就碰上了副主任邹圣敏,他正领着镇兽医站的同志在给农户家的耕牛打预防针,突然一下来了这么多人,那些牛儿好像受了惊吓,都变得躁动起来,其中一头竟挣脱了缰绳撒蹄跑了,一村民边赶边说:哎呀,这牛也怕警察呀,你们一来它就跑。我附和道:可能是它没有办驾证,自己心虚吧。话音刚落,大家笑声一片。
村支书邹荣成在笑声中走了过来,一阵寒暄后工作开始按部就班。邹书记今年五十多岁了,但仍精神饱满,说话铿锵有力,工作责任心强,作风硬朗。按此次的工作安排我是和他去走访村里的困难户。在他的带领下来到了七组王刚的家,但大门紧闭,似乎尘封许久。“他家里没人,我只是想带你来看看”邹书记说道。后来我从邹书记口中得知,原来王刚是四川过来村里的上门女婿,妻子早年得了癌症,举债医治了十多万元后还是去世了,现在王刚在外打工,一个女儿现在潜江读高中,家里已经没有其他人了。尔后我们又先后走访了六组的李德善(妻子也是癌症过世,女儿们出嫁后现一人在外打工维持生计)、九组的邹圣国(常年多病,现老两口在家),我把这些情况都一一的用笔记本记录下来。
工作一天后,各组员将情况汇总统一整理,其中七、八组的村民反映最为强烈,都反复的提到排涝的问题,组员们说:大家放心,既然上级安排我们来走访,就是要把大家的心声带回去,大家所提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的。“好,到那时候我们就放大鞭炮来感谢你们!”村民们异口同声的说。看看,多么淳朴的人们,虽然生活还不是很完美,但依然对党和政府充满了信心,让我内心不得不深深地体会到此次“三万”活动的重大意义。或许只有近距离的接触了他们,才会让我这个本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更能切身的感受到他们的酸甜苦辣。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十四
20xx年12月,新一轮“三万”活动开始了,此次活动重点是为每一个村民小组挖一口当家堰塘。12月份,农业局局长王德凤先后3次带领局党委、局三万工作组一行人到村宣传政策、征求群众意见,并亲临堰塘现场,实地研究堰塘整治方案。2012年元月9日,天空有些阴沉,临近春节,也是各家各户开始准备年货的时候。这一次,我们又来到了当初陈三芹带我们去的那口堰塘。这口堰塘的故事还得从第一次“三万”活动说起。
20xx年3月,全省组织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如万户”活动。市农业局的联点村是位于聂家河镇的白家淌村,一个偏远的山区小村,从市区开车到村里要50分钟。市农业局发动全局干部职工走遍了白家淌村每一个村民小组,走进了每一家农户。2011年3月28日,我来到了三组村民胡心兵的家里,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陈三芹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说到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旁边的农户张继兰与陈三芹是妯娌,听村干部说“三万”工作组来了,连忙向我们说起山区缺水的困难。我们在她们的带领下来到了她们饮水的堰塘。只见陡峭山壁下由于雨水常年冲刷而形成的4米的大坑,塘底未见任何水的迹象。陈三芹告诉我们,这口堰塘为周围10几户提供饮水,近几年,这堰塘底子漏水,夏天还好,一有雨水来,村民就赶紧把水接到自家的水窖里。可是到了冬天就完全没水,养猪要水,人也要喝水,眼看着这漏水的堰塘,真是没一点办法。我们把群众的意见一一记在本子上,这样的困难又何止是陈三芹、张继兰几家的困难。面对这些缺水的群众,我们的心情沉重,自小见惯了水,用惯了自来水,从来不觉得水是如此稀缺的资源。我们开始意识到这样的状况在很多山区农村是普遍常见的,而这样的状况也已经困扰了很多先辈。
如今,第二次“三万”活动正在全省上下如火如荼的开展。在堰塘整治现场,10多个村民正在整治当家堰塘。这次,陈三芹两口子都加入到了挖堰塘的劳动中,男的平时跑运输,将整治堰塘所用的沙石、水泥运回来。跑完运输就和村民一起整堰塘。女的成天都在这里忙活着,一个女人家的,也不示弱,挑起石头来来稳稳扎扎。78岁的老太婆尤青秀更是不服输地抡起大锤朝大石块砸开来,同样78岁高龄的老大爷张光华在一旁捡起碎石头,一一堆到簸箕里。张大爷指向塘中间说,塘底多是上百斤的大石头,砸碎了才能挑出塘底。我们看到陈三芹与张继兰妯娌也在人群中,挑着装满石头的簸箕往塘外运。
在堤坝上,早有人在拿着挑上来的碎石头,摆放得整整齐齐。村民开玩笑说,别人的塘泥堆肥料,我们的“塘泥”砌堤坝;别人是在挖堰塘,而我们完全是用大锤敲。山里头有山里头的搞法。
这口堰塘年底前能全部完工,三组十几户村民可以过一个实实在在的年了,等来年开春雨水,这满满的一塘水就是三组村民满满的希望。陈三芹早就想好了,有了堰塘蓄积的水,她就能扩大养猪的规模了。看着她和村民们热情的劲头,我们也看到了来年收获的希望。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十五
(2009年4月20日)。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为了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永善建设,最近,我先后深入分管部门和乡镇,采取与部门负责人研讨,与乡镇领导、站所负责人、部分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座谈等方式,对我县民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一些肤浅的建议。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调研中各界反映,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城乡居民收入稳中有升,其中,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282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2016元,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90%以上的村居民点实现水、电、路、电话、闭路电视“五通”,无房户和危房户不到居民总户数的5%;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9%;97.81%的村设有卫生所,90.11%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2399名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城市困难居民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全面启动了农村低保,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了4.5%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县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一是农村饮水设施老化,部分农村居民饮水问题亟待解决。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大都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受当时自然和经济条件所限,设施建设规模较小,设备承载能力低下,绝大部管道工程使用钢管或再生塑料,造成群众饮水隐患,同时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水源也不同程度地枯竭或水质下降。目前,全县尚有农村饮用水质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水源保障率不达标等不安全饮水人口5.2万人,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是房价看涨,中低收入家庭无力改善住房条件。县城多户居民中,约有五十分之一住在使用了10年以上的平房内,近113户城乡常住居民没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近39户居民还住在危房里。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2水平偏低,年龄老化,工作基础差,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导致就业比较困难。
二是就业帮扶政策的落实不够到位。这几年,国家和省、市各级围绕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帮扶政策,由于政策具体内容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利益,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牵头单位劳动保障部门的协调与组织能力相对有限,使一些优惠政策在落实上打了折扣。据调查,目前我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复转军人安臵就业、刑满释放人员失业的就业,以及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定额减免税等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落实不够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三是无业人员就业观念陈旧。目前在我县无业人员中,不同程度存在就业靠政府、吃饭依恋铁饭碗、不愿干个体、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宁可失业也不愿从事苦、脏、累、险工种的陈旧观念和惰性心理。还有一部分失业人员宁可“吃低保”也不愿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并存,就业引导、指导和组织工作亟待改进和加强。
(三)教育方面。
目前我县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备受人们关注。
一是高中教育质量不高。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群-4二是社会养老保险,城镇扩面慢,农村待试点。目前我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共1678名,占全县城市居民总数的6.21%。其中:企业职工690名,自由职业者988名,暂无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城镇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缓慢。调研中了解到,养老保障已经受到了城乡各类就业人员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城市自由职业者,他们是城市务工队伍的主力军,因为不少民营企业不给工人缴纳养老金,使其养老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也导致了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扩面进展比较缓慢。由于务工人员的养老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造成务工不安心、企业用人不稳定。
农民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农民一直走的是“养儿防老”的路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正逐步发生变化,一孩户、双女户逐步进入老龄阶段,父母和儿女分居越来越普遍,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不高,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已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他们的养老如何保障亟待探索。
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运行和监管缺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7年在我县全面运行,至目前已经覆盖全县90.11%的农村人口,成为被农民认可的较为理想的医疗保障措施。调查反映,该项制度在惠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报销起付线高、比例小,救助能力弱;二-6多次受到有关方面的除尘建议,但仍未做有效整改。
(五)医疗卫生方面。
虽然我县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重大发展,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看病贵、病痛解除难仍在影响民生。较为突出的是:
一是药品进入渠道不够规范。调研中,群众反映医院和各种药店均存在药品进入渠道不够公开透明,价格混乱,质量良莠混杂、药效不佳的问题,影响了安全、有效、廉价药品的正常供应和使用。
二是公共医疗卫生事业运行市场化倾向,弱化了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保障功能。由于投入不足,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经费和发展资金基本上依靠服务收费,“以药养医”创收运行,导致医疗机构偏重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医疗机构推行“承包制”,医务人员收入与服务收入挂钩、“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致使其公益性质淡化,加重了患者的负担。“以药养医”是造成群众看病贵、病痛解除难的重要原因。
(六)社会安全方面。
7、2008两年农资价格比较:2008年种子上涨了20%,化肥上涨了18%,-8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关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对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社会关注、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研究解决。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民生工程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入研究改善民生政策,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组织实施的监督检查,增强部门协调配合和上下联动,继续进行民生工程考核评比,健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监督机制和资金保障机制。
二是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以项目为载体着力改善民生。建设类工程项目严格按规范操作,依法管理。生活补助类工程继续积极向上争取“扩面提标”,坚决实行阳光操作,完善并落实动态管理制度。医疗卫生类工程要立足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明晰产权,改善服务。农村基础设施类工程要强化规划,统筹推进。项目争取加大力度同时有效整合叠加,充分发挥项目实施效益。
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好亟待改善的民生问题。县委政研室和责任单位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断发现民生改善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研究和解决好。
四是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资金保障。预算超收收入向民生工程倾斜,同时压缩一般性公用经费,优化支出结构。千方百计筹措配套资金,确保配套资金落实,按时序足额拨付资金,保障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加强督查考核,加强对民生工程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严防民生工程资金被挤占、挪用、滞留。
五是改进和深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总结。
宣传工作经验,将惠民政策措施、民生工程实效,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务求人民群众了解、理解、监督和支持民生工程实施,努力营造民生工程建设的浓厚氛围,努力增强民生工程实施的实际效果。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十六
今天是4月16日,星期六。这是省委开展“三万”活动以来,我第五次进村入户。与前四次相同的是不打招呼、不要陪同,走进农村、进入农户访民情;不同的是前四次都是坐小车进乡村,这次则是坐公共汽车先到红安县城,再转乘中巴车去七里坪镇郑必高村。兹将所见所闻所思记录如下。
公共汽车里的对话。
我在长途汽车站买了今天下午2:30由黄州开往红安的车票,票价40元。我提前10分钟上车,找到座位后将行李放在旅行架上。司机韩师傅和售票员吴女士都是红安人,韩师傅是个热心肠的人,也是一个快言快语的人。在开车前的间隙,韩师傅一边吆喝去红安的旅客赶快上车,一边不时地打量着我,并对我说,好面熟,似乎在哪里见过我。我们的对话由此开始,有时我问他答,有时他问我答。售票员吴女士也不时插插话。
我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跑长途的?”
他说:“我是从1995年开始跑长途客运的。”
我又问:“跑长途客运年收入多少?”
他没有直接告诉我,而是说:“小本生意,养家糊口。”“买一辆车要花25万元,要跑4年多才能回本,再跑三四年后,又要换新车,一辆车只能跑8年时间,到手的钱没捂热又要全投进去,手头紧、压力大。”接着他又说:“现在跑长途客运有两难,客源很少难赚钱,油价上涨难赚钱。”
到了2:30,韩师傅准时发车。车出黄州城没有走高速公路,而是走老路。
我不解地问:“为啥不走高速?”
他答道:“走高速要收费,成本太高,要赔本。在平时淡季里,有时一趟车只拉一两个人,就是走老路也根本顾不到成本;有时为了多拉一个客人,常常转到新洲城里去找旅客。”
我前边坐着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在我与韩师傅的对话中,她认出了我是市委书记。韩师傅一听说我是市委书记,便说:“难怪哟,我怎么觉得这么面熟,原来是在电视里经常见到你。”我和韩师傅的对话从油价谈到票价,从撤除公路收费站谈到为民谋利。虽然他知道我的真实身份,也不显拘谨。在我和韩师傅的对话中,不时穿插着我与年轻姑娘的对话。
我问她:“你们学校怎么样?”
她回答道:“还行。就是缺少音乐老师和运动场所。”她接着说:“我们学校初中还没有开音乐课,全校有1400多名学生,还没有学生活动的操场。希望刘书记多关心二程中学。”
交谈中得知,她也姓刘,和我是本家,是红安二程中学的英语老师,毕业于华科大武昌分院,充满着朝气。尽管学校当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她总是一脸的笑容,似乎擅长用笑声说话。我从她的笑声中,看到了80后的生机与活力,看到了黄冈老区的希望与未来。
车子一路前行,我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沉思。这是我当上市级领导干部以后第一次坐公汽下乡,我似乎找到了年轻时代骑自行车、坐“狗跳”下乡的感觉。坐公汽的感觉真好!在欢笑中了解民情,在平等对话中掌握民意,直截了当,没有“向您汇报”、“向领导汇报”之类的粉饰与拘谨。如果不是有今天乘公汽下乡的经历,我怎么知道跑长途客运有“两难”?我又怎么知道像二程中学这样的学校还缺乏音乐老师和运动场所?这次公共汽车里的对话,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真话在老百姓的心中。一句“在电视里经常见到你”,让我反思。这说明我平日与老百姓面对面接触的时间少了,如果能把这句话变成“在田间地头、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经常见到你”,该多给力啊!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在农户袁桂满家中唠家常。
经过三个半小时的行程后,下午6时许,我来到了重点贫困村郑必高村。
郑必高村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东部,全村1517人,331户,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60元,被列为全省贫困村整村推进的重点村。
进入郑必高村,落日的晚霞浸染着袅袅炊烟,村前的池塘倒映着农家院舍,给寂静的山村增添了几分动感美。
我沿着“回”字型池塘走进了村民袁桂满家中,她正在收拾桌子,等老伴回来吃饭,大儿媳在厨房忙着做饭。
“老乡,咱俩唠唠家常!”我拉着袁桂满的手,与她一起坐在一条长板凳上。
袁桂满老人今年62岁,满头的白发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我问袁桂满老人:“您的孩子多大?”
袁桂满老人答道:“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长大成人了。大儿子和儿媳在东莞开了一家美容美发院,小儿子在县城打工,小儿媳在县城照顾孙子上学,女儿和女婿都在县城打工。”
我又问袁桂满老人:“您的身体怎样?”
袁桂满老人答道:“我的身体不好,患有多种病,得了糖尿病、冠心病和肾积水,经常头晕,做不了事。”接着她又说:“我的身体不好,我怕拖累孩子,就扛扛算了,不去住院。”“我不能给孩子们有什么帮助,但我不能拖累孩子呀,孩子们找一分钱都难啊!大儿子虽然好点,但那也是他们的辛苦钱。小儿子生活有点困难,女儿的生活就更加困难了,至今还没有自己的房子,是靠租屋结婚过日子。我又怎么忍心花他们的钱诊病呢。”
我说:“不是有新型合作医疗吗?”
她说:“合作医疗报一部分,自己住院还要出一部分。我没有什么给子女的,就不忍心用他们的辛苦钱。用他们的辛苦钱,哪怕是用一分钱,都是割我的心头肉呀!这不,大儿媳听说我生病了,专门从东莞回来照顾我。我帮不了他们,反而拖累了他们,心不甘啦!”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伟大的母爱!
我听后一阵酸楚,连忙从荷包里掏出500元钱送到袁桂满老人的手中,并告诉她为响应这次全省开展“三万”活动,市中心医院派来了最好的医生为村民义诊,免费检查,免费送药。袁桂满老人高兴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我在广播里听到了,明天就去看医生。”
接着我又问:“您当前在生活上存在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袁桂满老人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水。我们村最缺水,吃水要到2里以外的河里去挑。现在孩子们都外出了,家里只剩下两个老人,到外挑水吃很困难。”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十七
根据市委、市政府“进农户、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主题活动要求,黄石信用社组成驻桂花村工作队,深入保安镇桂花村,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等问题,开展民情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概况。
1、地理、人口。
桂花村地处保安镇保安湖畔,紧邻南阳村、大垅村。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湾,总户数547户,人口2478人。
2、基层组织。
桂花村现有党员35人,占全村总人数的1.14%,其中外出党员6人,占党员总数的(下同)33%,30岁以下党员5人,占3.1%,60岁以上党员78人,占65.6%,初中文化程度以下90人,占76%,高中文化程度以上29人,占24%,女党员6人,占5%。村委班子5人,支部班子4人(兼职)。村基层选举、帐务管理、议事决策等重大事项,基本形成了一套规范制度。开展了无职党员岗位承诺活动,注重发挥无职党员作用,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3、经济状况。
何庄村现有耕地3296亩,其中水田1779亩,旱地1517亩,主要农产品有茅菜、大葱、通菜、芹菜梗、绿苹果、辣椒、欧洲萝卜、莴苣、青豆等,农村人年均纯收入2850元。村办企业有何庄一砖厂、二砖厂。现有五保户28人,村级债务100万元,是一个村级经济比较薄弱的村。
(二)新农村建设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积极向市、区及有关部门争取扶持资金,组织群众投劳投工4万个,新修村组公路10条16公里,实现村组道路硬化率70%,结束了进村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村民从此走上了平坦路。大力开展改水工程,积极筹措资金,铺设自来水管道10.6公里,使村民用上自来水。
2、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年提高。
建设新农村,产业是基础。村委班子带领群众加大农业基础投入,全村共检修泵站4台(套),改造当家塘3口,清淤渠道400余米。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植湘莲700亩,培育发展养殖大户5个,户均年纯收入达4万余元,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3、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向上争取资金2万元,维修学校危房12间360平方米。为引导农民过上健康卫生的生活,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形象,姜洪斌带领村民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全村建沼气池20口、垃圾池20个、卫生厕15个、猪圈牛棚10个,建起农民文化小广场1个、文化活动室1间。投资8万元,将方家湾建设成为全镇的示范湾。
4、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增强。
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全村参加新农合3180人,占总人数87%;全村16岁到60岁村民为3028人,60岁以上领取社会养老金590人;参加社会养老人数1740人,占应参保人数的71%,切实解决了农民就医难和养老难问题。在全市推行的综治维稳工作中,农户积极参与配合,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中央粮食直补政策全面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信心进一步增强。
二、调研中反映的几个突出问题。
总的来看,通过走访入户,调查有关情况,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何庄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但是,因种种因素制约,村民生产生活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水利设施毁损严重,生产灌溉用水困难。何庄村村民开展农业生产,灌溉用水主要依靠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2条水渠。由于年久失修,本身已经难以保障村组生产灌溉用水需要。同时因汉鄂快速通道项目征用土地,何庄村民已基本上无法利用水渠引水灌溉。目前正值春耕季节,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生产用水问题迫在眉睫,而村集体经济实力有限,无力承担水渠修缮费用。
(二)村组、自然湾塘堰淤塞严重,无法发挥水源涵养功能。从调查走访情况看,部分村组、自然湾的塘堰因多年没有清淤,淤塞严重,已经无法发挥水源涵养功能。虽然市政府在2006年制定了《鄂州市塘堰清淤改造资金管理办法》,出台了塘堰清淤改造的有关扶持政策,并且在2008年,将重点塘堰的清淤改造列入了市政府当年的10件实事之一,筹集了一定资金,但无法全面覆盖到各个村组、自然湾,村集体、各村组也无力自行组织清淤。
(三)村级便民服务室建设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村级便民服务室是我市四级行政服务网络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程,是村民政策咨询、信息收集、办理生产生活各类事务的主要平台。应当看到,何庄村便民服务室按照上级规定和要求,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硬件设施、管理制度、考核机制、服务范围延伸等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5、群众要求水泥路通到各村小组。各村民小组出行道路狭窄,且一部分未修水泥路,下雨天道路泥泞,村民行走不便。村民希望逐步实施组组通水泥路,改善交通状况。要求上级交通部门予以立项扶助资金。
除了以上一些共性问题,调研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了村民反映的如20组村民杨笛珍家因病致贫的情况、方家湾急需配置新电机的情况等个性问题。
三、解决对策。
根据调研走访掌握的情况,我们将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与当地区、镇以及村组一起,针对何庄村村民当前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想方设法,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加以解决:
一是积极协调水渠改造修缮事宜。由何庄村对水渠进行实地测量,提出具体改造修缮方案,估算建设资金。倒排工作时间表,加大与汉鄂快速通道分段项目部的沟通、协调力度,积极争取快速通道项目部对水渠补偿和修建尽快到位,解决群众春耕生产用水问题。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群众开展塘堰改造。对属于市政府确定的清淤改造重点范围的塘堰,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尽快组织改造;对符合规定标准的塘堰,积极争取列入改造计划;对目前尚不能列入政策范围的塘堰,引导当地村民出工出力组织自行改造。
三是认真指导帮助村级便民服务室建设。积极争取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奖励政策,进一步改善村级便民服务室硬件设施;指导和帮助便民服务室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日常管理制度、项目代理服务运行机制、便民服务工作责任考核制度等,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四是落实工作责任,积极解决个性问题。对调研走访中了解的一些群众因病致贫、生产生活设备添置等个性问题,确定具体责任人员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和实际情况跟踪办理。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十八
黄松墩人的“三万”塘。
陈贵矿业集团驻**村“三万”工作组陈军盘。
初冬的黄松墩湾,天蓝地阔,远山一片枯黄。湾子门前的口塘工地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一片繁忙景象。“挖塘堰、强基础、惠民生”等条幅格外醒目。
镇里机关干部下乡帮村民挖门口塘,吸引了远近村民来看“稀奇”。寒风中,村民们热闹地指点着、议论着。
黄松墩湾原有4口门口塘,是该湾200多人的生活、农田灌溉水源。但由于年久失修,塘底淤积严重,库容逐年减小,基本已丧失水源涵养功能,该湾村民生产生活极为不便。“今年雨水又少,不少田地就因缺水灌溉减产,妇女洗个衣服要跑几里路。”村民黄新忠介绍,“现在湾子里年轻劳力多数外出打工了,留下的都是些老人、妇女和细伢。'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我们打心底里欢迎。”
按方案,黄松墩湾将建成一个65米×20米×1.5米四周护砌并设有洗衣过河的门口塘,在门口塘的左侧将修建一个标准篮球场,并将淤塞多年的黄松墩堰清除500立方米的淤泥,()堰坝培厚加高至和门口塘坝持平。工程将增加蓄水立方米,将极大改善黄松墩湾生活生产用水的境况。
初冬的黄松墩门口塘工地又湿又滑,一脚踩下去雨鞋要陷进去多半,抬脚都困难。要用原始的铁锤把成吨重的巨石破碎成百余斤的小石头,再把石头抬到1.5米高的塘坝上,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我们工作组的干部说干就真干、实干。
懒懒的冬日还只是探出大半个头,寒风吹着彩旗呼啦啦地响。由于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我还是看不清楚脚下的情况,抬着沉重的石头一边注意着脚下一边招呼着身边的同志注意安全。踉踉跄跄走过几十米的距离把石头抬上塘坝后,我又招呼着砌匠师傅也要注意安全,并嘱咐他们一定要把砂浆的配比搞准,一定要确保工程的质量,为黄松墩人修一口高标准的“三万”幸福塘。
汗水浸透了所有人的衣裳,沿头发尖往下直滴,在初冬早晨的寒风下晶莹剔透。有的同志双手被寒风“割”出一道道血口,有的手指被磨出了血泡,肩头被扁担磨破,但他们用纸巾包着,仍在抬着石头!“这些工作组的干部真干啊!”今年61岁的村民黄朝文激动地说,这些干部来帮我们修门口塘,我们再也不能靠等和要,我们也要自己动手挖塘,不然会有愧于子孙的。
在热烈气氛的感染下,几十名村民自发加入到了挖塘行列。已经带着儿孙干了几天的黄朝国老人望着自发而来的村民欣慰地笑了。老人说,累是累点,但挖门口塘是为子孙后代安居乐业的大好事,累一点也是值得的。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幕干群和谐劳动场景,感染了周围所有的.村民。
这次矿业集团机关干部参加塘堰整治、渠道清淤劳动,是响应省委决定在元月至3月开展以“挖塘堰、强基础、惠民生”为主题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的部署。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年轻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过去靠义务和强制手段推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做法已不合时宜,但如何调动各方积极性,将国家有限的财力与当地民力因地制宜组合,发挥出最大效益?此次深入黄松墩挖门口塘实践一线,就是一次进一步探索农村塘堰建设、管护新机制及管理模式,为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提供经验和探索的一个平台。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十九
在参加三万活动走访的8户农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一户四口残疾人家。户主叫王学兵,是一个聋子,老伴是个哑吧,生有一儿一女,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当我们在村干部的引导,登上数十级高低不平的山阶时,来到了王学兵的家。这是一座面积不大破烂不堪的土坏房。一个清瘦的穿着破旧的衣服蹲在门边的老大妈,斜眼看着我们。村干部走上前去,与她比划了比划,大概是用这种方式告诉她家里来客人了。她笑咪咪地走过来,用眼神扫射着我们来的每一个人。因为无法交流,只能听村干部对家里的情况介绍。这是一个在南背村极其困难的家庭,家里种有二亩地,由于缺少棒劳力,勉强能保住口粮,家里也无任何其它现金收入。
我走进那破旧的土坏房,阴暗的房子里透出一股难闻的味道,房顶上几根梁柱看起来随时都要倒塌,墙壁四处都能看到蜘蛛网。我朝西边的房间看了一眼,里面仍着一床床肮脏的棉被,没有见面可以算床的床板,没有一样能够入眼的物品。
走出阴暗的小屋,我的内心十分沉重,与屋外明媚的阳光形成强烈的反差。在离我们生活城市不远的小山村,还有生活如此贫困的农民。能够吃好饭,穿暖衣、住间房大概就是他们的最高标准了。与我们同去的80后的记者也一直也我交流着他同样的感受,第一次与如此贫苦的农民近距离接触,心灵是一种震憾!
我们把慰问金交到了哑吧大妈的手中。她笑嘻嘻的打开信封,把漂亮的人民币拿出来看着,不停的笑,不停的笑,笑着看着我们每一个人。那笑容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也同她一起笑起来。当我们离开她的家时,她仍然笑着与我们招手,那眼神久久都不离开我们的身影。当我们走出十米开外的地方,我回头看了她一眼,她依然笑着与我道别,我感觉那是对我们再次造访的期盼,那是一份农民对党的关怀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