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案范文(16篇)
一个好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的编写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资源利用。面对不同的教学需求和教学问题,这些教案能够给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为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端午粽教案篇一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活动介绍: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1、认识粽叶。
师: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1):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2):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3)"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4)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端午粽教案篇二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3、 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 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1、 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 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长命缕若干。
3、 《小朋友的书》每人一本。
4、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
1、 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活动?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作适当补充。
2、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
3、 讲述屈原的故事。教师借助《小朋友的书》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4、 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5、 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6、 品尝粽子。幼儿边品尝粽子,边观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注:有关端午节的风俗见《教师资料手册·科学社会》分册)
教师要做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
端午粽教案篇三
1、通过想象,补充细节,体会湘西人民过端午的快乐心情。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悟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自然产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如条件许可,布置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条件查阅沈从文简历,端午节及其他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相关诗文等资料,并分类制成读书卡片。(或教师课前简介有关材料。)
一、激趣导入
下面让我们请出特邀导游沈从文,请他先作个自我介绍。(出示“沈从文档案”。要求:学生根据“档案”内容以第一人称介绍身份、籍贯、主要经历、作品特点、及代表作品。)
教师评价:沈导就是湘西人,还是大作家,相信这一路我们跟着他好好看,好好听,收获肯定不会小。
各位小游客,跟上导游,出发!
二、 让我先去看一看
湘西民俗风情游
第一站——走进寻常百姓家。
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4句,然后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收获:走进寻常百姓家,我看见,我猜想。(前一条横线上摘录课文有关词句,后一条表达你大胆而合理的猜想。)教师可以第一句示范一下。
第二站——来到河街看赛船。
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节从“河街有熟人的“到结束,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你在龙舟赛上的所见所闻所感:龙舟竞赛的真!你瞧(听)。(前一句表达你的感受,后面摘录文中语句说出你的依据。)当然也可以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教师可以先示范一下。
刚才同学们从各个角度说出了龙舟竞赛给你的感受,现在请用一句话概括龙舟竞赛的特征:可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在河街,我看到了一场的龙舟赛。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次感受龙舟竞赛激烈的气氛、热闹的场面。(建议找龙舟竞赛进入高潮时的语句来读,如需要教师可先作示范。)
过渡:播放龙舟竞赛录象。
第三站——自由下水捉鸭子。
下面让我们重新聚焦水面,齐读第二节,看看第三站安排我们做什么?
同学们,现在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已放在水面,设想你就是一位善于泅水的游客,此刻诱惑挡不住,你一下子跳入水中,随后的情形会是怎样呢?请展开想象,并把你想象的情形描述给大家听听。
交流想象结果,点评。
三、让我也来说一说
畅所欲言谈一谈:哪些活动要推广
要推广,因为形式作答。(前一条填活动名称,后一条填活填活动价值、意义)
开动脑筋想一想:我还有何金点子。
其实,端午节的民俗还有许多,课文没有提到,假如湘西要推出“端午民俗风情游”活动,根据你对端午习俗的了解,根据你今天对湘西地理环境的观察,你觉得端午节还可以举行哪些有意义的活动,使大家过节更有情趣,请献上你的金点子。(四人小组合作商议,讨论时既要积极动脑,又要注意倾听,集中大家的智慧,然后选代表在全班交流,请同学评定它的“含金量”。)
(如时间较紧,可以说:如果能对端午节作更全面的了解,对湘西风貌作更细致的观察,相信你还能献上含金量更高的点子,老师会给你时间和机会。)
四、课堂小结:
最后化用但丁的话送给大家: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节,找自己的乐,让洋人羡慕去吧!
(任选一题)
1、你觉得在清明节开展哪些活动最有意义?请说出你的理由。
2、20xx年,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端午节为他们的文化遗产,结果一举成功。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写下你的感想。
端午粽教案篇四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特有的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一些常见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对端午节的认识。
3.培养幼儿对自己国家明间节日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粽叶、废纸团、画笔、画纸、剪好的香包纸、艾叶、幼儿材料、课件
1.教师出示粽子,引出课题。
2.教师,引出下一环节。
1.让幼儿重点认识粽子了解端午节。
(1)认识粽子的不同形状
(2)认识粽叶
(3)了解粽子的不同口味
2.了解吃粽子的习俗。
3.了解其他的纪念方法。
4.端午节习俗。(看课件)
1.教师提问:如果让你过端午节,你准备怎么过呢?
2.知道今年的端午节。师:那今年的端午节是什么时候
3.教师介绍准备材料。
重点介绍:香包、包粽子
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端午粽教案篇五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幼儿进一步丰富对端午节的`理解认识,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传统活动和习俗。
3、引导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的感情,中班孩子主动关心弟弟妹妹,彼此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与弟弟妹妹一起感受体验,快快乐乐过端午节。
1、师幼共同搜集端午节的资料并布置环境。
2、师幼共同准备端午知识竞答题、龙舟拼图、端午食品头饰等。
3、师幼共同准备才艺展示节目。
4、端午美食。
1、教师将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汇合一起,教师先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话题。
(1)大班、小班幼儿混合编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组,交代活动规则和要求。
(2)你们知道什么是端午节吗?在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
2、教师讲解端午节相关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1)情境表演:《端午节的传说》:教师讲完故事后,组织孩子才艺展示。
(2)游戏竞赛以新编小组为单位开展知识竞答;游戏艺术和竞赛活动环节,发展孩子的思维力。
3、端午节有很多种不同的叫法,在以前有人给端午节取了很多个名字。
(1)你们知道端午节的其他名字吗?
(2)你还在知道端午节的那些名称?
4、你们能回忆起来刚刚说到的一些习俗和传统活动吗?
(1)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为什么在端午节要吃粽子?为了纪念谁?
(2)在端午节还要挂“五端”,是哪“五端”?
(3)端午节吃“五黄”,是哪“五黄”?
(4)端午节,人们为什么给小孩子带五色香囊?
1、教师将孩子分为小组单位,开展游戏活动。
2、包纸粽子比赛。
3、拼龙舟竞赛。
4、幼儿才艺表演活动。
中班孩子在和小班孩子交流期间,体验了一次大朋友带小朋友的感受!大带小,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一起感受端午节美食,品尝端午节的美食等活动。教师注意为孩子们讲解吃美食时的注意事项。
端午粽教案篇六
1、了解我国端午节的习俗、由来与时间、尝试查找日历中的农历。
2、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
活动准备:1、孩子前期经验:用各种方式收集信息与调查记录传统的节日、来历与习俗。在前期活动中、认识日历。2、环境材料创设:多媒体设备以及课件"端午节"
1、在一年中、有许多节日、你知道哪些节日是只有人才有的节日,只有人才有、别的国家没有的、从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传统节日(出示字卡: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2、最近、要有一个传统节日、猜猜看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1、端午节有什么快乐的事情
2、端午节可以包粽子、吃粽子、这是吃的方面。可以划龙舟比赛、这是游戏。戴香包、香香的。戴红丝带、这是用的端午节有许多开心的事情。
3、对于端午节你还知道些什么
4、插艾叶、戴香包、画药酒通常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是良好的祝愿、祝愿小朋友身体健康、夏天不生病。
5、端午节有吃的、有玩的、有戴的.、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夏天快到了、保健康、求吉祥。
1、端午节是怎么来的请幼儿说说看、个别零散经验的交流。
2、播放多媒体"端午节的来历"、给幼儿完整的认识、梳理、丰富经验。
3、听了故事就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扔粽子、为什么划龙舟了。
1、了解端午节的时间、感受农历为所特有的
2、刚才小朋友对端午节说了那么多、老师这里有一个疑问、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吗这里有一张今年的日历、我们来找找看、为什么端午节有两个时间呢(一个公历、一个农历)找一找日历上的5月初五。
3、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原来端午节是按照农历的时间庆祝的、是我国特有的节日。以后我们再来找一找传统节日是什么时间。
端午粽教案篇七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知道端午节的传说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2、与同伴互相交流包粽子,制作香囊,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体验中国民间节目韵味。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端午节是阴历五月五日,包粽子。
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粽子一个,长方形纸、彩色纸人手一份。
1、出示实物(粽子),引发幼儿兴趣。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传说。
4、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5、体验包粽子。
一、自己设计的问题太多,显得杂乱无章。
既然决定向幼儿提问,我就设计好了许多问题:比如“端午节有那些习俗?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自杀呢?他投江后人们是怎么做的?后来为什么向江中投粽子?”设计这些问题时,我也考虑到了问题太多,但又想不出如何更好的设计。教学中我只注重了故事内容,想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含义,却忽略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现在想想,不如把问题简单化,让孩子们看着图片自己讨论她们的看法则更能引起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
二、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故事的内容有点深奥,幼儿在第一次听的时候就有点耐不住性子,更何况老师还设计了那么多的问题。请幼儿回答的时候,我发现幼儿举手发言的比平时上童话故事时要远远的少很多。明显,我的问题没有激起幼儿的兴趣。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果幼儿对教学教学内容没有了兴趣,那么这就是老师的准备不足,也可以说是一堂失败的课程。在以后的类似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加注意。
端午粽教案篇八
1、缅怀先人,认识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团结合作,弘扬民族文化。
2、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懂得我们小学生如何爱学校爱班级。
3、学习文明礼仪,争当文明之星。
一、中国传统节日知多少
1、春节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从农历正月初一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我们通常叫做“过年”。你知道为什么叫“过年”吗?“年”是什么呢?它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 ——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放鞭炮的习俗。
春节还有哪些习俗?过年我们还要做什么呢?贴春联、拜年、打扫卫生
2、元宵节
春节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元宵节又名“灯节”或“灯夕”,是民间多彩多姿的节日,自此以后一切恢复常态,所以民间热烈庆祝,故有“小过年”之称。除了吃元宵,元宵节还有“挂灯笼、猜灯谜”的风俗习惯。
3、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中秋节,这一天是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人们常常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圆圆的月饼,出门在外的人也会在这一天赶回家,享受团圆的幸福快乐。
4、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做敬老节。在这一天,我们敬老、爱老,为爷爷奶奶做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重阳节还有登高、赏菊、吃重阳糕的风俗习惯。
5、节日、风俗连线
二、我们的端午节
1、端午节知多少?
(1)端午节是哪一天?
农历五月初五
(2)端午节还叫做什么?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等。
(3)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屈原是我国的大诗人,他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当时,他很受国王的喜欢,后来被坏人陷害,国王渐渐地疏远了他。屈原的爱国之情没有办法表达出来,最终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4)我们都知道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公公,那你知道哪几个风俗习惯与纪念屈原有关?a.赛龙舟:当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视频观看赛龙舟,感受端午节的气氛。)
b.吃粽子: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于是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你会包粽子吗?图片解说包粽子的过程。)
(5)除了赛龙舟和吃粽子,你还知道端午节我们还要做什么?
吃雄黄酒、挂艾叶悬菖蒲、佩香囊
2、欣赏诗朗诵《五月五过端午》
3、过渡: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爱国家爱百姓。那么,我们作为小学生可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爱自己的学校爱自己的班级。
三、爱校爱班级
1、说一说:爱校爱班级,我们可以具体怎么做?
好好学习、讲礼貌、爱劳动、文明休息
2、读读儿歌
上学歌、上课歌、下课歌、午餐歌、劳动歌
3、我来评一评:
看照片,说说他们的行为对不对?
判断题,说说他们做得对不对?
四、总结
小朋友们,我们国家有悠久的历史,有许多灿烂的传统文化。平时,我们可以做做有心人,多看看课外书,多向爸爸妈妈学习,做一个爱国家、爱集体、爱学校、爱班级的好孩子!
端午粽教案篇九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二、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带五彩线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粽子一串,香袋若干,五彩线若干。
3、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
三、活动过程:
1、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活动?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作适当补充。
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教师补充)。
3、讲述屈原的故事,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4、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5、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6、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习俗。
——包粽子活动。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2、乐于参加包粽子、体验节日的快乐。活动准备:
包粽子的糯米、苇叶、绑粽子的绳、装米的盆(4个)。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致开场辞: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近,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今天我们学前班的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包粽子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
二、在音乐声中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包粽子。
三、将包好的粽子交给伙房蒸煮。
四、品尝自己亲手包的粽子。
端午粽教案篇十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粽子、艾草、粽叶包粽子的图片
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门前挂艾草菖蒲、赛龙船、)。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幼儿讨论)
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已下载好的在幼儿园桌面)
通过观看视频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龙舟赛你追我赶的精神。从而将龙舟赛与端午节的来历联系起来。
用废旧的广告布做龙舟,分两组举行,让小朋友直排蹲在广告龙舟布上,利用龙舟号子让小朋友同时往前跳,看谁先到指定处为赢。旨在培养小朋友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五日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粽儿香,包五粮,吃个粽子满嘴香。龙舟下河喜洋洋。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粽教案篇十一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1.挂图:有关端午的图片。
,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
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幼:粽子,龙舟(船),香袋......
幼:水/酒......
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
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
幼:见过。家里,商店里......
幼:端午节
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
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
幼:6月6日(公历)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
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屈原......
师:端午节和谁有关?
幼:屈原
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幼:屈原
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怎样的感情)
幼:很伟大......
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
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
师:人们划来小船打捞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鱼虾们吃屈原的身体,把粽子、鸡蛋扔进河里,把雄黄酒倒进江中,让水里的动物罪晕,不去伤害屈原的身体。
师:人们对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
师:因为屈原爱国家,爱人民,所以人民也热爱他。为了怀念他,以后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就是端午节。所以在我们过端午节的时候呢,包粽子,赛龙舟也成了我们的习俗了。
师:现在小朋友们清楚了没有,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啊?
幼:纪念屈原。
师:在什么时候?
幼:农历五月初五
师:我们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等等。
师:我们现在呢,在完整的欣赏一下这个故事,体会一下大诗人屈原的心情,和人们对他的热爱与怀念。
端午粽教案篇十二
4、认读字宝宝:"龙舟、艾叶、粽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6、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1、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袋,咸蛋,粽子
2、图片: 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字卡
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师生律动出场--乘火车(进站)
一、开始部分
1、打招呼
2、手指游戏--《手指歌》
二、基础部分
1、谈话导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2) 你们知不知道人们在什么节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吗?(幼儿讨论后,教师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节)
( 1 ) 农历五月五是什么节?
(2)你们知道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
(3)为什么这个节日要吃粽子?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等。
4、拓展延伸
(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过故事激发幼儿爱国情感)
幼儿边说边观看图片,说出来给幼儿展示相应的实物。(虚实结合,加深印象)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五索象征五条龙,民间传说能降服鬼怪。
向幼儿介绍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的含义:在屈原投江的日子里,人们把米装在竹筒里投入江中给他吃,后来人们怕蛟龙吃米,就用粽叶把米包起来,缠上蛟龙最怕的五彩线。还有一种传说:古代有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设立了"端午节"。"吃粽子"本义是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而不去伤害屈原的遗体;"赛龙舟"相传是为了捞救屈原;香包用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线制作,里面装有芳香的药物,寓意是祛毒长命。
三、学习儿歌
1、欣赏儿歌
2、跟读儿歌
3、朗读儿歌(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
4、认读字宝宝"龙舟、艾叶、粽子"
四、游戏部分--萝卜蹲教师出示图片,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字宝宝做出蹲下的动作
师:那就让我们用最热闹的方式来庆祝吧!
带领幼儿玩赛龙舟游戏走出活动室(通过游戏增进对端午节习俗的认识 )
五、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
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欣赏故事、玩游戏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都适合大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端午粽教案篇十三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围绕“迎端午,缅故人,扬传统”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活动目标:
x.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 向屈原学习,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活动时间:
20x7年x月
四、活动前准备: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x.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迎端午,缅故人,扬传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x.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x.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
2.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x.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x.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 (由三名来自浙江、江西、山东学生介绍。)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x.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x)《端午》唐 文秀
(2)《五月五日》梅尧臣
(x)《端午节的怀念》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x.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快板:《民族精神代代传》
3.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在二年级阶段最后一段时间里努力学习,以良好的状态进入社会实习。
端午粽教案篇十四
一、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学生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二、培养学生及联想、想像的能力,学习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方法。
一、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
二、精彩的龙舟竞渡场面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及虚实相生的写法。
:一教时。
:投影仪。
一、导入新课:
有谁能说出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春节、端午、中秋)(学生回答后)刚才有同学说到了端午节,有同学能说出端午的由来吗?(为了纪念屈原)(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湘西的端午民俗。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关于作者:沈从文(1902-1988),现代著名作家。一生共著有短篇小说二百余篇,中长篇小说十余部,近三百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短篇小说《萧萧》、《丈夫》。另有小说、散文三十余部及长篇小说《长河》等。
三、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出示:投影1)。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伶俐:聪明,灵活。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吊脚楼:(见课文注释)。
四、研习课文。
(我们这一带的端午习俗有:吃粽子、吃咸鸭蛋、吃鱼吃肉、系五彩线、戴小铃铛、插艾蒲等等;课文写到的湘西端午习俗有: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赛龙舟、追赶鸭子。)。
2.分析追赶鸭子的场面。学生读第二节思考下列问题:(出示:投影2)。
(1)追赶鸭子活动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
(2)参与追赶鸭子活动的人员有哪些?(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
(3)追赶鸭子的场面如何?(自由下水追赶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3.分析赛龙舟的场面。学生带着下列问题看书、讨论。(出示:投影3)。
(1)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渲染节日赛龙舟的气氛的?
共三个场面:河边看划船(习俗、人数、划船的起止地点),龙舟竞赛(赛前准备、赛手配置分工、竞赛过程),竞赛结束(领赏、庆贺)。
(2)课文“划船的事……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从哪些方面来写赛龙舟的场面?(赛前准备、赛手配置分工、竞赛过程)。
“便使人想起……种种情形”一句是虚写,其余是实写。
呐喊助威?跳上船去取而代之?做桨手、鼓手、锣手、带头的?怎样奋力向前冲?等等。
(4)赛龙舟后,得胜队有哪些奖励?(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放500响鞭炮表示庆贺)。
(5)找出描写龙舟竞赛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说说这些语言描写的作用。
主要是外貌和动作方面。
作用: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的特征和赛船时的热烈气氛。
五、拓展训练。
假如让你来组织一次“赛龙舟”活动,你将如何组织?(出示:投影4)。
(如赛前准备、人员安排、预期效果、奖励形式、注意事项等等)。
六、小结(出示:投影5)。
1.本文的写作思路和顺序是什么?
思路:争看划船——追赶鸭子——结束赛事。
顺序:时间顺序。
2.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受,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学生思考后回答。
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赛和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加点部分板书)。
七、课后实践。
端午粽教案篇十五
1、了解民俗,感受乡土文化。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联想、想象能力。
3、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精彩的场面描写。
详写和略写相结合。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吧(春节、端午、仲秋)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生答)是的,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那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出示儿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师生齐读。可见,端午节习俗之多,场面之热烈。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端午日》,它的作者是沈从文。(出示课件:文字:沈从文及《边城》)
二、范读课文,注意读音、字词、停顿,初步感知课文感受一下“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的节日气氛和湘西一带的端午习俗。
(1—2名学生复述课文大意。)
三、本文比较多短小,不难理解,我们就采用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的方法。先自由朗读课文,再次感知,细细品味,标示疑点,困惑和不解的地方。边读边讨论,能在小组内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过会儿在班内交流。
1、字词方面的不解。如“缓促”“调理”、“不拘”等。
2、“本文写的是端午节的竞赛,为什么还要写以前练习的事?”
(1)讨论侧面烘托的作用。
(2)再从文中找出有这样作用的句子。(3处)
3、以“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颧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中“种种情形”不描述出来为切入点找出略写的句子。
(1)讨论详写和略写的处理。
(2)从文中再找类似的句子。
(3)在此完成“竞追鸭子”场面的简析,让学生想象并描述具体的场面,明确略写给人留有想象空间这一重要特点。
五、谈感受最深的场面
(一)人山人海的场地写得好。
(1)三个“莫不”的句子
(2)从文中找其它写人多的句子。
(二)重点赏析“赛龙舟”场面。
显示课件中本段文字。
1、动词的运用。学生谈动词对表现场面的作用,(课件显示动词)
(1)表现了不同人的不同动作。(课件显示不同竞赛人)
(2)、指导阅读带动词的句子,读出力度、读出气氛,纠正声音高低、短促,把动作突出出来。(生齐读)
2、拓展,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假如你是一岸上的一名观众,你会怎么办做?有何感受?
(2)、假如你是船上的一名赛手,你希望是做什么的?
(师生明确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3、精彩段落背诵
(1)介绍背诵方法:关键词语背诵法。(课件显示关键词)
(2)根椐课件显示的关键词背诵这一精彩场面。
七、课文延伸。出示“清明节的来历”片段来感受所体现的精神,引导学生热爱民俗文化。同学们可以课下收集一些民风民俗,从中了解一下异地风情,感受一下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你一定会受益非浅的。
端午粽教案篇十六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幼儿对端午节民族文化的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粽子的制作方法,尝试手工制作粽子。
1、教学课件《端午节》。
2、儿歌《快乐的端午节》。
3、故事《屈原的故事》。
4、端午节相关习俗文化图片。
5、粽子若干。
1、教师厨师教学课件,进入芝麻开门环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跟读儿歌《快乐的端午节》,感知端午节的习俗。
(2)你们刚才听了儿歌,儿歌中描述了什么内容?
(3)这是什么节日?图中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幼儿观看图片,人们正在赛龙舟,这是端午节的习俗。
2、教师继续出示课件,进入社会大观察环节,幼儿观察图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2)你们家里是怎样过的端午节呢?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家里会吃粽子,诱人赛龙舟,还会插菖蒲、挂艾蒿。
3、教师讲述故事,调动幼儿的情感。
(1)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屈原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情感。
(2)请幼儿听完故事后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故事中的屈原说点什么呢?
4、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图片,认识粽子以及包粽子的步骤方法。
(1)教师播放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2)教师分发好吃的点心:粽子。
(3)幼儿品尝粽子,在吃粽子的环节中感受节日的气氛。
(1)教师将手工制作材料:卡纸、纸黏土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区,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动手制作“包粽子”。
(2)教师在本次端午节主题活动结束后,还可以举行一次端午节班级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当天一起来包粽子。
端午节。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挂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五月初五是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