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的论文范文(20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改进。写作技巧和方法。阅读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和水平。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一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注重发现、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帮助他们展现自己的潜力和才华。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赏识教育的积极影响和力量。通过赏识教育,我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并且,赏识教育还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促进班级和谐共处。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我的实践经验,分享一些对赏识教育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赏识教育帮助我发现学生的优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但是在传统教育中,很容易只关注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而赏识教育拓宽了我的视角,使我能够看到每个学生独特的闪光点。比如,在一次班级演讲活动中,我发现一个平时认为比较内向的学生在台上表现出色,有着极大的演讲潜力。于是我通过赞美和鼓励,让他更加自信地面对演讲,进一步培养他的表达能力和领导才华。
其次,赏识教育激发学生表达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有希望被认可和赞美的需要,而赏识教育正是满足了这些需求。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肯定和赞赏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在我的课堂上,我经常使用称赞的话语,如“好棒!你的解题思路非常清晰!”或者“我看到你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继续加油!”。这样的鼓励不仅让学生开心,也激发了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愿望。
此外,赏识教育还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促进班级和谐共处。在一个赏识的环境中,学生们不再相互攀比和嫉妒,而是更多地关注彼此的进步和成就。我在班级中实施了一项“感恩环”活动,鼓励学生在上课后写下自己对其他同学的感恩之情,并将感恩卡贴在班级的墙上。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更加关注彼此的优点和努力,还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在实践赏识教育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有时候,我发现学生的表现并不理想,或者他们常常犯错。在这种情况下,我意识到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赏识教育,我开始注意到学生的进步和努力,而不仅仅关注他们的错误和缺点。我会鼓励他们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并相信他们能够不断进步。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成功的追求。
总结起来,赏识教育是一种强大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发他们的潜力,并促进班级和谐共处。通过赏识教育,我更加关注学生的优势和努力,通过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赏识教育不仅改变了我对学生的看法,也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我深信,在一个充满赞美、关注和鼓励的教育环境中,学生们会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二
要改进对学生评价的标准依据,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找寻时机做赏识教育,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提升;准确把握赏识教育的力度,以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发展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教育,指引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学生所能接受的社会信息愈发繁多、复杂的情况,当前高职院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方法,已难以适应学生心理变化状况,进而无法为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与教育,影响其价值观、人生观的健康发展与树立。
因此,需要高职院校教师积极转变学生管理思路与方法,引入赏识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并对其运用方法做详细的探究分析,以此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成效提高,加强学生正确价值意识的培养。
赏识教育中的赏识,本身是一类思维角度,即人以赏识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与外部事物,其是一种较为积极向上的思维意识,能保持对事物的欣赏、观察态度。
因此赏识教育就是高职教师运用此类心态与观念进行教育指导,以培养、促进学生也能以赏识、积极的态度看待事物问题,促进其自信心与积极心态的建立发展。
避免学生的精神心理落入自卑、颓废的状态,相应推动其学习自信与主动性的激发成长。
赏识教育在本质上就是让教师注重对学生欣赏与关爱,运用爱意与真诚打动学生,令其真正感受到教师的欣赏与注目,从而满足内心中渴望得到他人赏识与尊重的心理。
在教师的赏识与关注下,学生就获得人格发展与自尊构建必不可少的关爱,也相应令高职教育变得更富有情感与爱意,教师的赏识教育愈是成功,学生产生消极、负面情绪的可能就愈低。
学生在教师赏识引导与培养下,自身也能逐渐避免对学习问题的单方面抱怨、逃避心理,进而构建起对知识探究的自信与积极性。
赏识教育本身是承认学生之间差异,也承认学生会存在失败的教学模式,它不是一味的鼓励、捧杀学生,而是关注学生目前已有的特长、优点与成就,从正面激励学生、赞扬学生所取得进步发展。
以此在日常点滴的赏识教育中,逐步汇总最终推动学生学习自信心与积极心态的构建,促进其正确健康价值理念与心理的成长。
二、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缺少专业的管理师资力量做支持,同时在学生管理思路与方法上存在过于守旧、固化等问题,难以适当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转变趋势与教育需求。
进而需要高职教师对自身所采取的学生管理策略与措施进行改进、完善,并积极引入各类新式教育方法做拓展优化。
这其中赏识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心理思维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需要高职教师高度重视并运用到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
同时通过对此类方法的实践应用,也能在转变教师已有的学生教育观念,促进其学生教育技巧与方法改善的同时,相应带动学生正确心理意识的培养建立,避免其因成绩等因素产生消极、逃避等负面情绪。
此外也能帮助教师有效管理部分个性强烈的学生,并推动学生思维观念的健康成长与创新发展。
赏识教育一方面能引导高职教师准确把握教导学生的思路与方法,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巨大的助力作用。
教师若能基于赏识教育思路以尊重与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也就能基于教师的关注与表扬予以回报,进而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信任、尊重的关系,以此推动学生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培养发展,相应有效完成职业学习的各项目标任务。
而如果教师始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进行斥责与批评,会极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尊心,令其丧失学习动力与目标,难以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并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发展。
因此教师应将赏识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积极心态与潜力的培养引导上,通过正面鼓励学生的优点与成就,刺激其学习意识与积极心态的发展优化,促进其自信心与健康学习意识的建立成长。
三、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思路与方法。
1、改进对学生评价的标准依据,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
当前高职学生大多数自身的成绩并不理想,或是其存在较为严重的偏科问题,使得其在进入高职院校时成绩上存在先天的不足。
对此若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考核、评价时依然将学习成绩作为重点,会令原本面临巨大社会就业负担的高职学生,内心承担更多的学习压力。
此时若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忽视对其情绪与思想做正确引导,学生就会在强大的外界压力下逐步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认为自身难以满足学习的标准要求,进而厌倦课程学习活动,失去自我学习动力与管理能力。
甚至会造成学生自我放纵、逃避学习与沉迷其他不良行为等问题发生,严重阻碍高职学生的发展进步。
这其中教师就应注重对学生已有的优势、成就做提取总结,为其指出当前自身所具备的学习闪光点,以强化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观念,令其能正确认知自我,肯定自身已有的优势特长。
同时教师也应在学生考核与评价进程中,不再将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应进行评价标准的改进与拓展,将学生日常学习参与度、独有的优势特点、言谈与自我约束能力等,均纳入学生考核、评价标准之中。
使得学生能通过考核与评价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优势与闪光点,进而在评价标准多元化下,令学生能正确发现、看待自我的能力特长,以了解到自身的价值与水平,使得学生做自我肯定,以此逐步培养其学习自信心与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
2、找寻时机做赏识教育,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提升。
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具备多方面才能的复合型人才逐渐受到社会与企业的青睐,也是目前人才培养的重要思路之一。
高职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工作中,也应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锻炼。
通过赏识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基础,以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效率,以及社会实践水平的优化提高,进而更加符合社会对高职学生能力的需求条件。
并相应帮助其明确自身的努力与收获,进而在未来的学习进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表达自身观念想法。
同时针对部分学生在学习与自我表现进程中存在的失误、不正确等不足,教师也不可过多苛责,而是采取包容、理解的态度以激励学生,令其能正确认识失败与困难,不因失败而产生畏难情绪。
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与宽容下,能坦然对待自身的失误问题,并细致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与缺点。
以此逐步改善自身的能力水平,并在下次表现中更好的发挥自我,由此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心理素质的发展提升,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与进步。
3、准确把握赏识教育的力度,以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发展培养。
在赏识教育运用进程中,教师应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宽容与理解教育,通过尊重学生观点、鼓励学生表现、包容学生失误等方法,为学生做全面的激励与赞赏。
以便促进其学习自信心与积极的心理意识构建、发展,逐步认知到自身的价值与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与理念。
但相对的教师也需注意把握赏识教育的力度,进行正确、适度的赏识激励工作。
赏识教育本身并不是对学生无限、盲目的追捧与表扬,也不是无底线包容学生一切失误问题的教育方法。
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赏识教育手段,需要注意避免不切实际或是过度夸张的表扬与赞美形式,在学生的互动交流进程中,教师应注重防止使用过于随意、廉价的鼓励方法,以避免教师赏识手段过于形式、流于表面等问题出现。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三
学习心理辅导是基于心理学原理的一种学习辅导,在学习心理辅导中,赏识教育的方法和理念渗透可以提高。
学习心理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如认知、情感、动机、意志、行为等方面进行辅导。学习辅导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习技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正确对待学业的成功与失败,树立自信,克服考试焦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科学用脑。本文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略谈对赏识教育的理解及其在学习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1.关于赏识教育及其争论。近年来,赏识教育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什么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的倡导者认为,赏识教育是顺应时代潮流、充满人文关怀的全新教育理念,是能够发掘孩子生命潜能的教育,是打破传统功利色彩注重生命发放光彩的教育,它追求的是生命的自信与尊严,它倡导的是成长的快乐与喜悦。自称“赏识教育推广人”的欧阳维建在《南方周末》发表谈话说:“赏识教育是著名的家庭教育实践者周弘在教育聋女周婷婷成长的过程中成功发展的理论。”然而,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师大研究员赵忠心则认为,赏识教育只是个别的教育经验,谈不上是什么“教育理念”。而“赏识”即对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给予重视或赞扬,是个很具体的概念,谈不上什么“理念”。
2.皮马利翁效应可作为赏识教育的一个理论依据。“赏识教育”要上升为一种理论,尚未有充分的学理根据,但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是可以研究探讨的,其中的一些观点、提法和人的认知规律相契合。“赏识教育”与皮马利翁效应有相通之处。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能够取得多方面的成功,从而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远景性期望),以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递给他们,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能自觉努力去实现远景性期望。这个适当的表达方式就是赏识,它包括肯定、赞美、表扬、鼓励以及宽容,孩子的自信心、进取的锐气、活泼的灵性、开朗的性格,来自于赏识。
1.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奋斗目标。中职学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免感到困惑、空虚和彷徨,学习的动力受到影响。因此,在开展学习心理辅导中,首先是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和就业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定出每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如,面对当前一些大学毕业生因找不到理想工作而到技工学校学一技之长的情况,学生中也有所议论,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指出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引导学生看到自身长处和前途所在。在互动中,让学生明白,老师是重视和尊重他们的。通过赏识教育,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之树立起远大的职业理想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发现闪光点,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赏识孩子。”每一个人都有长处,都有这样那样的优点,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上进心。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在之前的学习中被视为成绩不好的学生,贴上了“差生”的标签,一些学生因此而自尊心受挫,怀疑自己的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更应用心去观察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这对于培养健康人格、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3.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表明,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需的。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因此,教师坚持以表扬为主,不讽刺或讥笑学生,努力创造条件使得每位同学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赏识教育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热烈、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
4.正确认识“赏识”、“批评”与“惩罚”的关系。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和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学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是虚伪的,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因此,赏识要因人的性格而适度操作。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当赏识,同时要指出不足,帮助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克服不良习惯。在强调赏识教育的同时,绝不意味着只表扬不批评,对于学生的错误和缺点,也不能姑息迁就,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处理的要处理。对学生宽容、赞赏,是为师者应有的态度。教会学生用理性的态度分析问题,则是为师者的职责所在。
[1]广东省中心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c级岗位证书教训.第128页至145页。
[2]赵忠心.“赏识教育”不是一种教育理念.芜湖教育信息网.
[3]韩殿臣.浅析师生关系。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四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发展的变迁,赏识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热点。赏识教育是指对学生的每一个积极行为和成果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以促使学生产生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我在担任小学班主任期间,深刻体会到了赏识教育的积极影响,以下将从赏识教育的原理、实施方法及效果等方面讲述我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赏识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赏识教育就是要挖掘和赞美学生的优点,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我发现一位同学在数学方面特别擅长,而其他同学对此颇为羡慕。我通过鼓励他们多向这位同学请教,向他学习,使他们看到了自己潜在的优势,并且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从而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其次,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枯燥乏味的,而赏识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和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在我的班级中,我们开展了一次课堂竞赛活动,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表扬和奖励。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感到自己付出的努力被肯定,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和关心学生的表现。赏识教育注重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关心。一次,我发现一位平时非常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做了出色的表现,我马上表扬了他,并且主动找他谈话,询问他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这样的关心和倾听,他感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得到了认可,逐渐变得开朗和活跃起来。
最后,赏识教育不仅对学生个人的发展有积极影响,也对班级的和谐和凝聚力有极大的帮助。通过赏识教育,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存在价值,产生向心力和归属感,进而促进了班级的和谐发展。在我的班级中,通过赏识教育,班级的同学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团结合作,共同追求进步。
总而言之,赏识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学生个体和班级的健康成长都具有积极影响。在我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通过赏识教育,我看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变化和发展,也亲眼目睹了班级的和谐和凝聚力的提升。赏识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们潜心去做,但这也是一个十分值得的任务,因为通过赏识教育,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加有自信和自尊的优秀人才。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五
摘要:赏识教育是以人性为基础,通过调动受教育对象的如动机、意志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以赞扬和鼓励为前驱,以制造受教育者尝试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为手段,以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的一种教育方式。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群体在自身建设、人生规划、职业定位、培养模式及就业方向等方面都存在其特殊性。本文浅析了赏识教育对该群体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在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赏识教育。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
赏识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赏识,最终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立足于“人”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是源于对学生的爱,发现并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1]。赏识教育最初是由一位普通的父亲周弘在教育他的聋童女儿时发现和提出的,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杨海波将周弘和赏识教育誉为“伟大爱的实践,科教兴国的精华”,周弘所著的《赏识你的孩子》等书更是引起了教育界的轰动[2]。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赏识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笔者认为: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赏识教育不是盲目的赞扬和夸耀,要以辩证的目光看问题,赏识亦可有批评,在批评中体现赏识、渗透期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早日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2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群体的现状。
2.1大都来自省内较偏远的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大多来自省内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当地的教育水平也相对落后。很多同学从家乡考入大学,周围新的环境、新的事物对他们以往的价值观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加上教育水平的相对落后,这些都会使他们不同程度存在自卑、敏感等问题。存在以上问题,会大大影响这部分同学今后的学习生活,更会严重阻碍其各方面进步和发展,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2.2理想信念自信缺失,专业自信缺失。
来到大学这样一个思想和学术百花齐放的高地,很多免试生以往坚信的理想和人生追求或多或少遭到了动摇。很多同学开始怀疑,毕业后到偏远地区做一名人民教师是否是成功?其他同学毕业后可以马上继续深造,而自己却没有这样的选择机会。因为省属高师院校免试生专业的特殊性,就使得很多同学进校后,接触新的思想和事物后,容易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产生怀疑,对自己的专业前景表示怀疑,造成理想信念缺失,若不正确引导,更容易造成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2.3职业定位特殊,学习动力不足。
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的职业定位就是毕业后回签约地做一位人民教师,相对其他同学来说,他们就业面较窄,就业压力相对较小,这就使得很多同学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觉得不用非常努力学习,能正常毕业就行。因为职业定位的特殊性,学习动力不足已经成了常见的问题,所以抓好班级学风建设也就成了免师班需要急迫解决的关键问题。
3赏识教育对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的重要性。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信任的教育,更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因其自身建设、人生规划、职业定位、培养模式及就业方向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很大一部分人存在交际自卑、专业不自信和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教育者要求,尤其是面对这样的受教群体。
赏识教育是以信任为基础,是双方感动和被感动的过程,在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中运用赏识教育首先是能够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尽快打开学生的心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就牢牢站稳,当学生被批评时理解为帮助,被赞扬时理解为鼓励,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中运用赏识教育,能够极其有效的解决该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自卑问题,肯定学生的选择、肯定学生的努力,在一次次暗示中,提升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专业归属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运用赏识教育能更好的实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才能,为每个人的成长成才提供好的、适合自己的条件。
4如何在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中运用赏识教育。
4.1理想信念引领,助力专业自信养成。
思想是指导人行动的原动力,理想信念更是贯穿人成长的主线。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容易产生理想信念自信缺失,专业自信不足的问题,将赏识教育运用在对学生理想信念的认同上,运用在对学生职业生涯选择的肯定上,对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归属感的养成有积极的作用。我们首先要对学生选择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觉悟表示赞扬,为他们甘愿在基层发光发热的信念表示肯定,要将赏识教育体现在学生主观选择的方方面面,将专业自信和职业生涯自信牢牢扎根心底,为其内生驱力的养成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4.2因材施教,先识后赏。
切不可盲目地对学生采用统一式的、格式化的赞赏,学生不尽相同,比如对待自卑的学生和叛逆的学生,所采用的方法和切入点应该不同。但无论对象是谁,老师都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全方面认识学生,清楚其优点,有依有据地进行赞扬,这样更有说服力,更能使其产生认同感。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赏识教育,赏识不代表不能批评,不代表迁就,要牢牢把握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原则,要提前建立好牢固的沟通桥梁,在批评中体现赏识、渗透期望,使学生将批评理解为帮助,将赞扬理解为鼓励。
4.3无形渗透,自我成长。
教育的目的在于早日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赏识教育亦是如此。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最缺乏的是自信、是追求更高目标的动力,赏识教育恰好能很好的缓解这些问题,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应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赏识不是一直抓住某一方面翻来覆去赞不绝口,而是要把握关键节点,比如出现自我批评、自我解决问题、自我努力发展等时刻,要及时地、毫不犹豫的运用赏识教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者一定要将学生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视为最高目标,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赏识教育的运用务必要把握正确的度,要恰到好处,赏识教育不是虚伪的教育,不是捡好话捡空话,我们要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保持自信,敢于迎接挑战对于战胜困难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六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已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但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却不是很明显。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心理健康课中应该运用赏识教育,给每一位学生建立动态的赏识档案,构建多维度动态的心理健康课成绩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从赏识教育理念下进行思考,结合高职学生教育实践,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新内容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课的实效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国际赏识教育学会终身荣誉会长周弘老师认为,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好孩子”,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活成长规律的教育。所谓赏识教育就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用肯定的、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以充分的激励和引导,让他们在“我会成功”“我能做得更好”的心态中觉醒,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前进,以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赏识教育的前提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赏识教育的方式是激励与赞扬,对学生进行正面肯定。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以赏识为先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化外力为内在推动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赏识教育的本质是以尊重和爱为前提,整个实施过程都围绕着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激励来进行教学,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课存在表面化现象。
现在各高校都已把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列为必修课,但是课时设置少,一般为16课时;上课的地点固定在教室,桌椅不能移动,限制了心理团辅和相关拓展训练的开展,导致上课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很难在课中得到心理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存在差距,认为心理健康课是可听可不听的不重要的课程,对这门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二)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教师绝大部分是辅导员兼任,缺少专业的心理学毕业的教师。虽然是只有通过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才能上岗教授心理课,但仅仅通过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往往是不足以胜任心理课教师的。这种现状致使心理课教学效果相对比较单一。此外,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心理健康课往往是合班上课,8次的课程,教师都还没来得及认识所有的同学,课程就已经结束了。这样的现状与赏识教育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教师的赏识没办法在心理健康课中开展,学生也没机会在心理健康课中自我实现。
(三)心理健康课缺乏好的考核和评估方式。
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都是以粗放型的形式上课的,学生的成绩仅仅通过一纸考卷来评定,缺乏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过程以及学生对心理健康课教育知识反馈的评估过程,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促进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教师会习惯于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学生就是随耳一听,没有体验,也就没有感受,也就谈不上以后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去调控自己的情绪,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等。
(四)学生认知上存在偏差。
在学生看来,开设心理健康课没有多大意义。第一,他们认为这种课的上课对象应该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而他们的心理很健康,不需要听这门课程;第二,学生有固定思维,认为只上8次的心理健康课就是每个人不管听不听都能及格的课程,不会存在挂科的现象。所以,学生从内心不重视这门课,不把这门课程当回事,不会以上专业课的心态来看待这门课。
三、赏识教育在心理健康课中的运用。
(一)小班上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互动。
为了更好地在心理健康课中实施赏识教育,小班化上课是非常必要的。在小班上课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5-6组,每一组选一名外向、活跃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让每一组学生都给自己的队伍取一个口号。建议学校能把可移动桌椅的教室固定为心理课教室。桌椅的摆放为一个小组围成一个圆的形状,每次上课时各组的学生都分别围坐在一起,便于讨论和分享。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并和学生互动,表现积极的小组可以得到相应的加分,加分纳入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的上课模式不仅可以促使每位同学都认真参与到课程中来,而且课堂气氛也会相对轻松,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同时,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优点以及不足之处。
(二)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份动态的赏识档案。
教师给每位学生都建立一份动态的赏识档案,用于记录学生上课的表现,摘录学生上课的感悟、心得体会以及学生的一些困惑等。通过这份档案,可以更全面地、动态地了解每位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忧,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困惑进行引导。教师只有贴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上好这门课,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
(三)把情感体验融入课程教学。
在心理健康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情感,可以给学生设立一定的场景,如人际交往困惑、情绪控制、挫折处理等情境下,让学生去演绎相应的角色,然后是分享自己的体会。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对不同情境下的态度和情感变化,还要特别关注一些特殊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特征,把更多的机会留给那些内向、不敢大声言语,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学生,不断地肯定他们、赏识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敢于在别人面前去展现自己,让他们通过心理健康课的学习,恢复自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表现出无条件地赏识与接纳,学生才会感受到来自教师给予的勇气和力量。
(四)给学生布置自我剖析作业。
在第一次课后,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心理成长报告作业,让学生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包括亲情、友情以及爱情,描述当时发生一些记忆深刻的事情时自己的想法以及行为和现在的感悟等。通过这份成长报告,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赏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成长报告的内容简要整理到赏识教育动态档案中。通过这种方式,打开赏识动态档案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每一名学生,便于挖掘学生积极的心理潜能。
(五)构建动态化、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
考核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成绩,应构建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以及任课教师的评价三位一体的动态多元的评价方式,三者各占一定的比例。只有这样的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中能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为了团队的荣誉,每个小组也会开展良性的竞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融入课堂,开放自己。
(六)增加心理健康课课时,提升学生重视度。
为了让学生重视心理健康课,可以增加这门课的课时,如其他专业课一样,从第一周上到期末,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这门课也是非常重要,不是随便“打打酱油”就能通过的课程。只有课时增加了,教师才能更好地在课程中实施赏识教育。另外,课时增加了,教师才能在课程中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中体验、展示自我,增强自信。让学生慢慢地感受到通过心理健康课的学习可以放松自己、愉悦心情,提升幸福指数,变被动地上课为主动地参与,让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成为人人喜欢的课程。
(七)动态赏识档案作用的持续性发挥。
动态赏识档案不应随着心理健康课程的结束而消失,心理健康课教师可以把这份档案传递给相应班级的班主任和分管该班级的辅导员,让其他教师继续充实和完善学生的赏识档案,继续积极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一个持续的跟踪与反馈。只有这样,才充分升华了心理健康课的意义。不是为了上课而给学生上课,而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心理品质,使学生的心里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阳光的。
(八)赏识教育对心理健康课教师的要求。
在心理健康课中运用赏识教育,对心理健康课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积极的个性品质,身教重于言教。建议各高校重视心理健康教师团队的建设,多组织课程建设讨论会以及相关的心理知识培训。其次,心理健康课教师要改正以往以批评为主的教学观念。在一次次的被赏识下,学生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自然而然地向着心理健康课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第三,心理健康课教师要充满爱,要有足够的耐心。只有这样,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教育讲学精华读本[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七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学习成绩较差,存在强烈的逆反心理和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因此,中职学生的有效管理一直是令班主任最头疼的问题。赏识教育是建立在家庭式教育上的一种理念,在教育过程中要求遵循“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的基本原则。将赏识教育应用到中职班级管理当中,在正视中职学生缺点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激励和关怀,消除学生对教师教育的抵触心理,从而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提升教学效率。
赏识教育中职院校班级管理应用策略。
1、有利于消除师生隔阂,重建师生平等关系。
中职学生本身的学习成绩较差,纪律涣散,在中学教学中往往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区别对待,这就更加重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在中职院校中,学生对教师往往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以与教师作对为乐。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班主任利用教师的身份,采用强硬手段,要求学生服从管理,班级管理只能是“越管越乱”。赏识教育要求班主任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课堂教学中、校园生活中给予学生以信任和鼓励,逐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重建师生平等关系。只有架构起平等互信的桥梁,才能使学生服从班主任的安排和管理。
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长期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负性格,喜欢倾听夸赞、追捧,对于批评和建议很难接受。以往的中职班级管理中,一旦学生不服从管理,班主任就采用记过、责骂甚至是体罚等形式的处罚,不但不利于班级管理,而且很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赏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和认识自我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学习规划,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和进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1、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学生鼓励。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例如,有的同学虽然学习成绩差,但是在组织班级活动时表现非常积极,班主任可以让其担任班级里的组织委员,帮助教师组织策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班主任的表扬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肯定,从这一点上来说,不仅优等生需要表扬,一些学困生更需要得到班主任的肯定与鼓励。班主任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应当不吝鼓励,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特长,从而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2、营造赏识教育氛围,创设赏识教育条件。
教育是一项双向互动、师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赏识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教育措施,激发学生的潜力。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部成立岗位轮流制,提升班级民主程度。在选择班委成员、班级干部时,摒弃传统的教师任用制,选出几名合适的候选人,让学生根据候选人的日常表现,民主、公开的投票,提升班务透明度。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新选举,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锻炼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督促学生不断进步。
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在管理班级中,虽然要靠严明的班级纪律约束学生,但是,只靠严格管理还是不够的,还需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性格不同,脾气不同,内在需求不同,赏识和激励就要有不同的针对性。班主任要力求在平凡中、普通中捕捉、搜寻学生的闪光点,把握学生的常态,让他们在成功中品味自己的优点,促进其个性的形成。
在生活中不断挖掘学生自身的优势与强项,培养学生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在这种大环境下,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多元智能眼光看待学生,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在班级开展一项活动,如开展专业技能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篮球赛等,每次活动学生都做了精心地准备而踊跃参加,各项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挖掘,特长得到展示,能力得到提高。由于班主任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各尽所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地生活,自由地发展。
4、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保证教育公平公正。
赏识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有缺点的学生,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渴望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赏识,也更需要给予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尊重。另外,不同的学生对表扬与奖励的反应不同,故应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律、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扬可以帮其恢复声誉,同时要多提新要求,帮助其克服不良习惯;对胆怯的学生要多肯定、多表扬;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要表扬其遵守纪律的优点,鼓励其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中职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个人性格等原因,往往存在个性叛逆、抵触心理较强等情况,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圈子当中,在生活、学习过程中给予鼓励和赞赏,在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的基础上,实现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
[1]陈霞,李伟尚。赏识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2,(33):134-135.
[2]肖华英。赏识教育在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13,(21):46-47.
[3]邱翯。中职学校班级管理过程中赏识教育的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装备,2011,(06):76-79.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八
赏识教育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绪管理。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赏识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商和自尊心。在此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我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叫小明,他原本是一个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在采用赏识教育后,我开始积极关注他的进步并表扬他的优点和努力。我发现,在得到我的赏识和鼓励后,小明逐渐展现出了他的潜力。他开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勇敢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个案例告诉我,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其次,赏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情商和自尊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通过发现和赏识学生的长处,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培养自尊心。在班级中,我设置了一个“优秀学生展示台”,让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进步和成就。我发现,当其他同学对他们的优秀行为表示赞赏和赏识时,他们的表情变得自豪而自信。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赏识也得以增强,形成了一个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这说明了赏识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情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赏识教育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赏识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充分展现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在我的班级中,有一个叫小芳的学生,她对音乐特别感兴趣,而且非常擅长弹奏乐器。在课堂上,我鼓励她和其他同学分享她的才华,并且给予她特别的机会展示她的音乐成果。小芳由于得到赏识和鼓励,她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也更加坚定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通过这个案例,我深刻地认识到赏识教育有助于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全面的个人成长。
然而,我也发现赏识教育需要细腻和耐心。赏识教育需要我们真正地关心和了解学生,找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而这并不容易,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和需求。在实践中,我学到了与学生建立起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只有真正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发现和赏识他们的优点。同时,赏识教育也需要长期坚持,不能只是一时的赞扬和鼓励。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赏识和鼓励,才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赏识教育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情商和自尊心,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赏识教育,努力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优点,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教育者能够关注赏识教育,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赏识的阳光,茁壮成长。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九
摘要。
赏识表扬是矫正孩子品行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帮助孩子区别好与坏。正确地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巩固孩子的品行,让孩子养成情愿而积极听话的好习惯,对孩子来说,赏识表扬的话是良好品行自我肯定的动力,是对自己才智充满信心的动力。适时而巧妙地说出称赞的话,能在孩子心中唤起强烈的自尊心,迟钝的孩子会努力设法成为敏捷的孩子,不认真执行任务的孩子会力求上进,做好一件事。
关键词。
一、幼儿教育必须坚持赏识为主。
我们教育者面对的是一群受教育者――全班幼儿,而不是单个的个体,赏识表扬的手段要面对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经常受到表扬奖励的机会,教师要用心去爱每个幼儿。
如果一个幼儿经常受到表扬他自我感觉就好,对自己充满自信心;相反,如果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的幼儿,他就可能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丧失信心,活动时,表现不积极或者有意捣乱。
对于那些能力稍差或行为方面存在某些问题的幼儿,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身上的每一个值得赞赏的地方,这样幼儿将会从老师肯定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励,使本来微小的优点得到放大,表现会越来越突出,进而不断进步。
人都是愿意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的,何况是幼儿?教师的一句表扬有时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幼儿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的。教师的表扬就是对幼儿的肯定和期待,()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用心地教育每一个幼儿,无论是调皮的、文静的,还是漂亮的、不漂亮的,多表扬奖励,多肯定赞美,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养成环境。
一次,老师正组织幼儿进行“认识小乌龟”的活动,当小乌龟被展现在幼儿面前时,许多幼儿开心得手舞足蹈,活动室里的.气氛沸腾起来,许多幼儿不由自主地聚拢到小乌龟周围,争先恐后地欲先睹小乌龟为快。
此时活动组织者不是因势利导,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而是沉下脸来厉声斥道:“你们要干什么?快回到位置上去,你们看××小朋友多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没有离开。”
求知欲旺、好奇心强的幼儿受到批评,而对活动表现得无所谓的幼儿却得到了老师的赏识和表扬,被视为“榜样”。这样的赏识表扬会误导幼儿的行为,结果是抹杀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不利于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活动中,教育者的教育观念要端正,表扬手段的运用要恰当,该表扬谁,不该表扬谁,老师心中要有一杆秤。教育观念要改变,千万不能不该表扬的表扬了,该表扬的没表扬。
评选“好孩子”的标准要改变,不能把听话的、不乱动,遵守纪律的作为评选“好孩子”的重要标准。而对那些聪明的、好奇心强、表现欲旺盛的幼儿却强加抑制。
在幼儿园里,在班级里,难免有一些调皮的好动的,经常犯些小错的幼儿,老师应该恰到时机地运用赏识表扬手段,正确引导他们健康发展。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一些小错就全盘否定这些幼儿的优点,而应正面引导,扬长避短,因势利导,通过适当的赏识表扬,树立自信心,改正小错误,让每个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必须让幼儿知道赏识的原因。
表扬的目的在于为幼儿将来的行为指明方向,使幼儿得到鼓舞而更加进步。对幼儿表现的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教师在表扬时要指明,指明得越具体,幼儿对一些好的行为就越清楚。例如在游戏活动结束后,老师让幼儿把积木收拾好,有些掉在地上的积木,被两个幼儿同时看见了,一个小朋友视而不见,另一小朋友见了主动把那些积木收拾整理好。如果老师看到后,笼统地说:“你今天真乖!”幼儿往往不明白“乖”是指什么?这时如果这样说:“你今天帮助大家收拾玩具,看到掉在地上的积木,也能主动地收拾好,你做得很好,老师真为你高兴。”这样既肯定了幼儿的行为,又培养了幼儿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良好行为。
四、赏识教育必须和养成教育相结合。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教育者为了让幼儿听话,往往采用事先许诺的表扬来奖励幼儿,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在课间活动时,为了不让幼儿乱走,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就对幼儿说:“今天下课了,谁不跟别人乱打闹,老师就奖励他一颗五角星”“今天的点心全部吃干净的,老师评他做好孩子”“谁画的画漂亮,老师请他做值日生。”……老师的许诺也许会在短时间内有作用,幼儿得到老师的许诺后,也许会出现某些好的行为,在表现上积极了、主动了。
但如果老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这种表扬的方式用多了,会滋长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做什么事带有明确的功利性,没有好处就不做。长此下去,对培养幼儿做事的责任心和利他行为很不利。因此,我们在赏识表扬时,不可滥用事先许诺。
五、赏识表扬要与其他手段优化整合。
赏识表扬是教育者对幼儿各种行为施加影响的诸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种,不能单一地使用它。如果能有机地与其他教育手段(批评、谈心、榜样示范等)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其实赏识表扬只是一种外部的强化,过多过频地使用这一手段,只会让幼儿对赏识表扬存在依赖性,做什么事就是为了得到表扬,有表扬奖励的才去做,没有表扬的应该去做的也不做,过多地赏识表扬还会削弱活动本身对幼儿的吸引力。因此,在使用表扬手段的同时,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快乐。
活动过程带来的快乐是激励幼儿不断进步的主要动力,只有活动本身引起幼儿的兴趣,才会养成持久的习惯,幼儿的行为发展绝不能仅仅依靠外部强化来实现,要知道,内因是行为养成的根本。
赏识表扬是成功的催化剂,赏识表扬比批评和强迫的效果要见效得多。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青年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相比以往的青年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新生代的青年,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会与老师有些不同,会有一些新看法和新主张,在言行举止方面也会产生很多“新生的异端”,有的学生还会认为老师的思想落后,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究竟是教师思想迂腐陈旧,还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薄弱,这就要求中职政治教师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运用到教学当中来。教师千万不能先入为主,盲目排斥和否定学生的新思想和新看法,而是要辩证的、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要知道,在当前的信息化环境中,简单的用“好”和“坏”来判断一个事物已经行不通了。因此,作为中职政治教师,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勇于承认自身的不足,做到不耻下问,坚持学习社会上的主流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另外,对于中职学生的新思想和新观念,不要先入为主,更不能一刀切,而是要认真对待,仔细分析,运用各种手段和机制,巧妙的引导学生思想,让学生的思想保持在正确的政治方向上,防止不良思想对学生的侵蚀。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个体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教育方法,赏识教育也是如此。中职政治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时的情形来因材施教和因材施赏,也就是说,答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非标准化的。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慢慢形成,也会呈现出多元化的形式,而且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各不相同,性格存在差异,兴趣爱好各异,能力素质和家庭背景都不相同,这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对待同一个问题,教师进行赏识教育的“赏识标准”就应该有所不同,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赏识教育,赏识标准要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向进行。在具体的操作方面,教师应该主动接近学生,深入学生群体,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学生的民主观念、法制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具体情况,并且要特别重视其发展和变化趋势。[3]学生的思想进步程度以及心理状态各不相同,其闪光点就会存在层次上的差异,教师给予的赏识标准和方向就应该有所不同。总而言之,中职政治教师要把握赏识的火候,赏识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千万不能千篇一律。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赏识教育就是一种赞美,是一种表扬,是对学生所做的好人好事和思想进步提出表彰和赞美。中职政治教师应该放大学生的优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推动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发展,最终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因为从广义的赏识教育来看,赏识并不仅仅针对已经发生的事物进行赞赏,还包括对还未发生的事物预先表示赏识。在具体操作方面,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越过浅显的表扬,全面分析中职学生的各个方面,去寻找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能,并且对这些进行重点关注,再使用预先表示“赏识———感兴趣”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身上出现一个又一个的闪光点,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中职学生大多比较调皮,并不是那些循规蹈矩的学生,因此,这些方法和手段对于中职学生特别有效。其次,可以使用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来辅佐赏识教育。因为赏识教育和成就激励理论存在内在关联。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的时候,可以向学生树立一些成功的楷模,对于学生取得的成就及时提出表扬,并且向学生表明离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权力,告知学生权力也意味着一种责任。另外,还可以给学生一个可以达到但是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比如说,在中职生选择班长的时候,可以选一个各方面都表现一般的学生作为班长,这个学生因为要面对这一项有挑战性的任务,就会努力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加强自己薄弱环节的锻炼,最终会成为一个有着出色管理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学生。总而言之,中职政治教师应该要多关注学生的特长,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全方位提升自己。
教师赏识学生、赞美学生,其实就是信任学生,让学生相信自己是优秀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会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作用,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这种内在的驱动力相对于外在的驱动力来说,有着更为强大和持久的作用。在中职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教师要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哪怕只是微乎其微的进步,鼓励学生超越自我。[5]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个赞美都是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和情感上的对话,这会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建立信任的围墙,这对于中考失利的学生来说,可以帮助学生走出失利的阴影,找到自身的力量。作为中职政治教师来说,要充分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主动走近学生,多和学生进行情感和心灵上的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威信是指威望和信努力誉,威信是一种大品格、大诚信、大能力和大智慧,威信是在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有威信的人,才会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对教育者而言,一个威信很高的教育者,即使某些事情做得欠妥当,超过了分寸,仍然能够让受教育者接受你的赏识或者批评。而如果教育者没有威信,那么受教育者就会排斥,无论是赏识或者批评受教育者,受教育者都会觉得乏味,难以引起共鸣。在中职政治教育中,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师德素养和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会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威信。教师要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加深相互理解和信任。[6]中职学生的思想非常活跃,但是社会阅历不足,如果教师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和广博精深的知识,这会让学生产生崇拜感,能够更好的帮助教师进行赏识教育。当然,赏识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它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赏识教育应该和其他教育方法结合起来,比如说挫折教育、惩戒教育、疏导教育等,只有相互结合、互相配合和支撑,才能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十一
摘要: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学习成绩较差,存在强烈的逆反心理和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因此,中职学生的有效管理一直是令班主任最头疼的问题。赏识教育是建立在家庭式教育上的一种理念,在教育过程中要求遵循“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的基本原则。将赏识教育应用到中职班级管理当中,在正视中职学生缺点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激励和关怀,消除学生对教师教育的抵触心理,从而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赏识教育中职院校班级管理应用策略。
1.有利于消除师生隔阂,重建师生平等关系。
中职学生本身的学习成绩较差,纪律涣散,在中学教学中往往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区别对待,这就更加重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在中职院校中,学生对教师往往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以与教师作对为乐。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班主任利用教师的身份,采用强硬手段,要求学生服从管理,班级管理只能是“越管越乱”。赏识教育要求班主任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课堂教学中、校园生活中给予学生以信任和鼓励,逐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重建师生平等关系。只有架构起平等互信的桥梁,才能使学生服从班主任的安排和管理。
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长期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负性格,喜欢倾听夸赞、追捧,对于批评和建议很难接受。以往的中职班级管理中,一旦学生不服从管理,班主任就采用记过、责骂甚至是体罚等形式的处罚,不但不利于班级管理,而且很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赏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和认识自我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学习规划,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和进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1.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学生鼓励。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例如,有的同学虽然学习成绩差,但是在组织班级活动时表现非常积极,班主任可以让其担任班级里的组织委员,帮助教师组织策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班主任的表扬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肯定,从这一点上来说,不仅优等生需要表扬,一些学困生更需要得到班主任的肯定与鼓励。班主任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应当不吝鼓励,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特长,从而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2.营造赏识教育氛围,创设赏识教育条件。
教育是一项双向互动、师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赏识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教育措施,激发学生的潜力。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部成立岗位轮流制,提升班级民主程度。在选择班委成员、班级干部时,摒弃传统的教师任用制,选出几名合适的候选人,让学生根据候选人的日常表现,民主、公开的投票,提升班务透明度。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新选举,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锻炼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督促学生不断进步。
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在管理班级中,虽然要靠严明的班级纪律约束学生,但是,只靠严格管理还是不够的,还需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性格不同,脾气不同,内在需求不同,赏识和激励就要有不同的针对性。班主任要力求在平凡中、普通中捕捉、搜寻学生的闪光点,把握学生的常态,让他们在成功中品味自己的优点,促进其个性的形成。
在生活中不断挖掘学生自身的优势与强项,培养学生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在这种大环境下,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多元智能眼光看待学生,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在班级开展一项活动,如开展专业技能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篮球赛等,每次活动学生都做了精心地准备而踊跃参加,各项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挖掘,特长得到展示,能力得到提高。由于班主任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各尽所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地生活,自由地发展。
4.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保证教育公平公正。
赏识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有缺点的学生,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渴望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赏识,也更需要给予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尊重。另外,不同的学生对表扬与奖励的反应不同,故应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律、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扬可以帮其恢复声誉,同时要多提新要求,帮助其克服不良习惯;对胆怯的学生要多肯定、多表扬;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要表扬其遵守纪律的优点,鼓励其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中职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个人性格等原因,往往存在个性叛逆、抵触心理较强等情况,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圈子当中,在生活、学习过程中给予鼓励和赞赏,在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的基础上,实现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霞,李伟尚。赏识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2,(33):134-135.
[2]肖华英。赏识教育在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13,(21):46-47.
[3]邱翯。中职学校班级管理过程中赏识教育的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装备,2011,(06):76-79.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十二
赏识教育是以尊重人的差异性为基本出发点,以人性化教育为基本理念,关注每一个人的特点,发掘每一个人的优点,在教育人员与被教育人员相互尊重和相互欣赏的状况下进行相互鼓励和实施教育的一种方式。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教育,它是将学生当作独立的个体,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平等而相互尊重的关系,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地方,都有自己闪光点的存在,通过发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构建自我认同感;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当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出现困难时,要细心和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帮助,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不要急于批评他们,而要以宽容的心态来指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他们进行鼓励,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赏识教育理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要想使赏识教育顺畅地贯彻下去,就需要体育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和学生观,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拿有色眼镜看待那些体能稍差的学生,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当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出现错误时要善意地提醒他们,而不能当着全体学生的面来当场责罚。教师本身要具有强烈的进取心,要增强教育责任感,有着扎实的教育教学技能,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有效的教学,鼓励学生要进行自我赏识,让学生明白自身的独特性,看清自身存在的潜力和价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找回自尊。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挖掘体育教学资源中的赏识因素。
赏识教育从形式上看是一种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相互联动的教育方式;从目标上来看,它是指教育者针对被教育者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被教育者进行激励,以激发被教育者的内动力,使所有被教育者的潜力和优势都能得以充分发挥。如:对于身体素质好但是对体育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鼓励他勤奋;对于那些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要给予其自信心,使其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对于胆小、懦弱、意志薄弱的学生要激发其意志,让他相信自己能行。赏识教育针对每位学生的弱点进行策略性的教学,给每位学生营造了一片充分发展自我的天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情感交流方式,注意情感交流的对象、时间和场合。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现某个体育基本技能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可以对全体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表扬,如“你们真棒”;对于在平时体育课上表现良好、自尊心强,但偶尔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可在课下同他进行情感交流,维护其自尊心。即便是有些学生的体质稍差,反应能力弱,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教师也不能盲目地批评他们,而要继续给予一定的鼓励。
3.以赏识为载体,构建体育人文教育平台。
课堂教学是实施赏识教育的主渠道,由于赏识教育的思路是从结果到目标,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赏识教育的流程,要扮演好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以朋友的心态来对待所有的学生,致力于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发现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能够敏锐地发现每一个学生独有的特点,并发掘出其中的优点,通过了解学生,并对他们的优点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赞扬,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确实有着优点,并且能够认同自己的优势,这样就会使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想要在所有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点,慢慢地积累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样会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慢慢地,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建立起来,行为习惯、思想表现也会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关注学生的进步,当发现学生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赏识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与结果分析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调查问卷,对学生的体育基本运动技能、基本技术进行测验,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并不告诉实验对象属于哪个班。实验结束后,再次对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进行测验,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教学效果的提升、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访谈。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excel和spss进行实验效果分析,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测试成绩一览表。
通过表1可以发现,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体育基本运动技能、基本技术并无明显性差异,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动机、学习效率也无显着性差异。实验结束后,两个班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有了显着性差异。在对学生访谈时发现,对照班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上无明显改变,而实验班超过50%的学生表示开始喜欢体育课;关于“体育课后,你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是否有进步?”这一选项,对照班中35%的学生认为自己进步较大,47%的学生认为有一点进步,4%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进步,而实验班的学生中进步较大的所占比例达53%,认为有一点进步的为34%,3%的学生认为没有进步;关于“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尊重你,是否发挥了你的主动性?”
这一问题,对照班中有22%的学生表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感受到了教师的尊重,自己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38%的学生选择偶尔感受到了教师的尊重,40%的学生表示在教学的过程中自己从未受到过教师的表扬和鼓励,练习的积极性不高,实验班中有57%的学生表示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27%的学生选择偶尔会,16%的学生表示从未受到过鼓励。
这些数据表明赏识教育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将体育的需求转化为内动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从而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体现着人文关怀的精神。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赏识教育运用到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够主动进行学习,让他们懂得主体意识的重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2]唐蜜:《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赤子》(上中旬)年第3期,第197页。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十三
5月31日,文理附中结对兄弟学校新昌大市聚中学来到文理附中进行交流访问。上午九时许,两所学校的牵引人教育局钱伟平副局长和文理学院周一农教授特地抽空来到文理附中给两所学校的教师就“赏识”和“沟通”两大主题做了精彩的汇报讲座。
钱伟平副局长在文理附中新建的报告厅内向两校教师就如何深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的要求。钱局长从承天的含义---承天地、承天命、承天使谈起,如何以生为本,赏识学生。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需要关心学生的体质、关心学生的心理、关心学生的家庭,要为学生创造悦愉的校园生活。
周一农教授从另一个层面谦释了赏识教育---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沟通通过语言和文字、语气或音调、肢体语言,体现着生命的品质。高效沟通心法,似镜面映现,能更好地接纳和欣赏对方,融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发挥你的影响力,去影响他人。
教师们饱满听讲、认真笔记,会后都表示大有收获。
下午,文理附中语文组代表钟君红老师和科学组代表张祝华老师分别开出汇报课,课后两所学校教师代表就如何体现教学中的赏识理念进行了评课交流,发言积极热烈,学术氛围浓郁,理念在交流探讨中得到深化和提升。
此次交流访问,加深了两所兄弟学校的情谊,两所学校都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强相互间的交流访问。城乡结对,携手共进,实现双赢。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十四
古语云:“棍棒下面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好像古代的孝子、才子都是在“严”字下产生的,殊不知,孩子,尤其是今天的孩子,更多的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赏识。这就给当前的教育提出了一个新课题:赏识教育。所谓赏识,就是要欣赏孩子的优点。赏识教育,就是在教育中要多给孩子以表扬鼓励,使得在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因此,赏识教育的关键是发现优点,哪怕是所谓“一无是处”的孩子,在他身上总有闪光点。有位孩子的妈妈这样说:“我儿子既顽皮又讨厌,哪门成绩都差,没优点。”当人问他:“就没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吗?”
这位母亲说:“就喜欢看兵器、军事方面的杂志。”作为小学生,喜欢看军事方面的杂志这么专业的东西,说不定,将来还是个军事天才,这些方面不正是他的优点吗?其实,每位家长都曾是个好的教育家,也就是说,都会“赏识”。在孩子刚刚学说话的时候,哪位父母不是充满信心,坚信自己的孩子会说话呢?若说得迟,还会说“贵人语迟”呢!可惜的是,到孩子上学后,家长们却丢弃了赏识,总觉得自己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看到了差异,便要训斥,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缺少发现。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则更需要“赏识”。
有这样一位家长,他原来总嫌女儿字写得不好,训来训去总没有效果,相反的,每次教育孩子,孩子总是犟嘴:“怎么不好啊?就好!”后来,这位家长改变了一种方法,一次,看女儿写作业,字还是那样,但他却说:“哟,字写得很工整嘛,这样认真,以后一定会写得很漂亮!”没想到女儿呆了呆,竟然大哭起来,并说以后会写得更好。从这孩子的由犟到哭到表示决心来看,她是多么需要赏识啊。因而,在强制要求和期望鼓励均可以作为教育孩子的方式时,期望鼓励可能会产生更积极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善于赏识学生。学生一旦有进步,教师就应及时给予表扬,甚至可以为学生创造取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点滴的进步中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失败是成功之母”更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
即使是学困生,教师也应善待他们,学困生不过是一根“生锈的针”,只要教师帮忙磨,他也会发光的。当然,赏识并不是说不要批评,关键要看如何批评。若是训斥地批评,那定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扼杀其自信心和积极性。而赏识则能激发其自信心和进步的潜能。可见赏识教育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十五
摘要。
赏识表扬是矫正孩子品行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帮助孩子区别好与坏。正确地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巩固孩子的品行,让孩子养成情愿而积极听话的好习惯,对孩子来说,赏识表扬的话是良好品行自我肯定的动力,是对自己才智充满信心的动力。适时而巧妙地说出称赞的话,能在孩子心中唤起强烈的自尊心,迟钝的孩子会努力设法成为敏捷的孩子,不认真执行任务的孩子会力求上进,做好一件事。
关键词。
一、幼儿教育必须坚持赏识为主。
我们教育者面对的是一群受教育者――全班幼儿,而不是单个的个体,赏识表扬的手段要面对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经常受到表扬奖励的机会,教师要用心去爱每个幼儿。
如果一个幼儿经常受到表扬他自我感觉就好,对自己充满自信心;相反,如果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的幼儿,他就可能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丧失信心,活动时,表现不积极或者有意捣乱。
对于那些能力稍差或行为方面存在某些问题的幼儿,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身上的每一个值得赞赏的地方,这样幼儿将会从老师肯定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励,使本来微小的优点得到放大,表现会越来越突出,进而不断进步。
人都是愿意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的,何况是幼儿?教师的一句表扬有时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幼儿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的。教师的表扬就是对幼儿的肯定和期待,()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用心地教育每一个幼儿,无论是调皮的、文静的,还是漂亮的、不漂亮的,多表扬奖励,多肯定赞美,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养成环境。
一次,老师正组织幼儿进行“认识小乌龟”的活动,当小乌龟被展现在幼儿面前时,许多幼儿开心得手舞足蹈,活动室里的.气氛沸腾起来,许多幼儿不由自主地聚拢到小乌龟周围,争先恐后地欲先睹小乌龟为快。
此时活动组织者不是因势利导,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而是沉下脸来厉声斥道:“你们要干什么?快回到位置上去,你们看××小朋友多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没有离开。”
求知欲旺、好奇心强的幼儿受到批评,而对活动表现得无所谓的幼儿却得到了老师的赏识和表扬,被视为“榜样”。这样的赏识表扬会误导幼儿的行为,结果是抹杀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不利于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活动中,教育者的教育观念要端正,表扬手段的运用要恰当,该表扬谁,不该表扬谁,老师心中要有一杆秤。教育观念要改变,千万不能不该表扬的表扬了,该表扬的没表扬。
评选“好孩子”的标准要改变,不能把听话的、不乱动,遵守纪律的作为评选“好孩子”的重要标准。而对那些聪明的、好奇心强、表现欲旺盛的幼儿却强加抑制。
在幼儿园里,在班级里,难免有一些调皮的好动的,经常犯些小错的幼儿,老师应该恰到时机地运用赏识表扬手段,正确引导他们健康发展。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一些小错就全盘否定这些幼儿的优点,而应正面引导,扬长避短,因势利导,通过适当的赏识表扬,树立自信心,改正小错误,让每个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必须让幼儿知道赏识的原因。
表扬的目的在于为幼儿将来的行为指明方向,使幼儿得到鼓舞而更加进步。对幼儿表现的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教师在表扬时要指明,指明得越具体,幼儿对一些好的行为就越清楚。例如在游戏活动结束后,老师让幼儿把积木收拾好,有些掉在地上的积木,被两个幼儿同时看见了,一个小朋友视而不见,另一小朋友见了主动把那些积木收拾整理好。如果老师看到后,笼统地说:“你今天真乖!”幼儿往往不明白“乖”是指什么?这时如果这样说:“你今天帮助大家收拾玩具,看到掉在地上的积木,也能主动地收拾好,你做得很好,老师真为你高兴。”这样既肯定了幼儿的行为,又培养了幼儿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良好行为。
四、赏识教育必须和养成教育相结合。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教育者为了让幼儿听话,往往采用事先许诺的表扬来奖励幼儿,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在课间活动时,为了不让幼儿乱走,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就对幼儿说:“今天下课了,谁不跟别人乱打闹,老师就奖励他一颗五角星”“今天的点心全部吃干净的,老师评他做好孩子”“谁画的画漂亮,老师请他做值日生。”……老师的许诺也许会在短时间内有作用,幼儿得到老师的许诺后,也许会出现某些好的行为,在表现上积极了、主动了。
但如果老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这种表扬的方式用多了,会滋长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做什么事带有明确的功利性,没有好处就不做。长此下去,对培养幼儿做事的责任心和利他行为很不利。因此,我们在赏识表扬时,不可滥用事先许诺。
五、赏识表扬要与其他手段优化整合。
赏识表扬是教育者对幼儿各种行为施加影响的诸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种,不能单一地使用它。如果能有机地与其他教育手段(批评、谈心、榜样示范等)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其实赏识表扬只是一种外部的强化,过多过频地使用这一手段,只会让幼儿对赏识表扬存在依赖性,做什么事就是为了得到表扬,有表扬奖励的才去做,没有表扬的应该去做的也不做,过多地赏识表扬还会削弱活动本身对幼儿的吸引力。因此,在使用表扬手段的同时,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快乐。
活动过程带来的快乐是激励幼儿不断进步的主要动力,只有活动本身引起幼儿的兴趣,才会养成持久的习惯,幼儿的行为发展绝不能仅仅依靠外部强化来实现,要知道,内因是行为养成的根本。
赏识表扬是成功的催化剂,赏识表扬比批评和强迫的效果要见效得多。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十六
摘要:赏识教育是以人性为基础,通过调动受教育对象的如动机、意志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以赞扬和鼓励为前驱,以制造受教育者尝试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为手段,以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的一种教育方式。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群体在自身建设、人生规划、职业定位、培养模式及就业方向等方面都存在其特殊性。本文浅析了赏识教育对该群体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在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赏识教育。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
赏识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赏识,最终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立足于“人”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是源于对学生的爱,发现并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1]。赏识教育最初是由一位普通的父亲周弘在教育他的聋童女儿时发现和提出的,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杨海波将周弘和赏识教育誉为“伟大爱的实践,科教兴国的精华”,周弘所著的《赏识你的孩子》等书更是引起了教育界的轰动[2]。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赏识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笔者认为: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赏识教育不是盲目的赞扬和夸耀,要以辩证的目光看问题,赏识亦可有批评,在批评中体现赏识、渗透期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早日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2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群体的现状。
2.1大都来自省内较偏远的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大多来自省内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当地的教育水平也相对落后。很多同学从家乡考入大学,周围新的环境、新的事物对他们以往的价值观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加上教育水平的相对落后,这些都会使他们不同程度存在自卑、敏感等问题。存在以上问题,会大大影响这部分同学今后的学习生活,更会严重阻碍其各方面进步和发展,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2.2理想信念自信缺失,专业自信缺失。
来到大学这样一个思想和学术百花齐放的高地,很多免试生以往坚信的理想和人生追求或多或少遭到了动摇。很多同学开始怀疑,毕业后到偏远地区做一名人民教师是否是成功?其他同学毕业后可以马上继续深造,而自己却没有这样的选择机会。因为省属高师院校免试生专业的特殊性,就使得很多同学进校后,接触新的思想和事物后,容易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产生怀疑,对自己的专业前景表示怀疑,造成理想信念缺失,若不正确引导,更容易造成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2.3职业定位特殊,学习动力不足。
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的职业定位就是毕业后回签约地做一位人民教师,相对其他同学来说,他们就业面较窄,就业压力相对较小,这就使得很多同学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觉得不用非常努力学习,能正常毕业就行。因为职业定位的特殊性,学习动力不足已经成了常见的问题,所以抓好班级学风建设也就成了免师班需要急迫解决的关键问题。
3赏识教育对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的重要性。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信任的教育,更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因其自身建设、人生规划、职业定位、培养模式及就业方向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很大一部分人存在交际自卑、专业不自信和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教育者要求,尤其是面对这样的受教群体。
赏识教育是以信任为基础,是双方感动和被感动的过程,在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中运用赏识教育首先是能够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尽快打开学生的心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就牢牢站稳,当学生被批评时理解为帮助,被赞扬时理解为鼓励,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中运用赏识教育,能够极其有效的解决该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自卑问题,肯定学生的选择、肯定学生的努力,在一次次暗示中,提升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专业归属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运用赏识教育能更好的实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才能,为每个人的成长成才提供好的、适合自己的条件。
4如何在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中运用赏识教育。
4.1理想信念引领,助力专业自信养成。
思想是指导人行动的原动力,理想信念更是贯穿人成长的主线。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容易产生理想信念自信缺失,专业自信不足的问题,将赏识教育运用在对学生理想信念的认同上,运用在对学生职业生涯选择的肯定上,对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归属感的养成有积极的作用。我们首先要对学生选择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觉悟表示赞扬,为他们甘愿在基层发光发热的信念表示肯定,要将赏识教育体现在学生主观选择的方方面面,将专业自信和职业生涯自信牢牢扎根心底,为其内生驱力的养成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4.2因材施教,先识后赏。
切不可盲目地对学生采用统一式的、格式化的赞赏,学生不尽相同,比如对待自卑的学生和叛逆的学生,所采用的方法和切入点应该不同。但无论对象是谁,老师都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全方面认识学生,清楚其优点,有依有据地进行赞扬,这样更有说服力,更能使其产生认同感。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赏识教育,赏识不代表不能批评,不代表迁就,要牢牢把握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原则,要提前建立好牢固的沟通桥梁,在批评中体现赏识、渗透期望,使学生将批评理解为帮助,将赞扬理解为鼓励。
4.3无形渗透,自我成长。
教育的目的在于早日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赏识教育亦是如此。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最缺乏的是自信、是追求更高目标的动力,赏识教育恰好能很好的缓解这些问题,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应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赏识不是一直抓住某一方面翻来覆去赞不绝口,而是要把握关键节点,比如出现自我批评、自我解决问题、自我努力发展等时刻,要及时地、毫不犹豫的运用赏识教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者一定要将学生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视为最高目标,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赏识教育的运用务必要把握正确的度,要恰到好处,赏识教育不是虚伪的教育,不是捡好话捡空话,我们要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保持自信,敢于迎接挑战对于战胜困难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十七
摘要:赏识教育作为积极、激励性的教育方式,与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相吻合,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从表层上看,可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上发挥良好的作用。从深层上看,可以挖掘各层面的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被激起的兴奋状态,使得教育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学生。
一、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尝试。
笔者工作的单位是农村小学,学生入学前基本没有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相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学生普遍基础差,在学习习惯和品性方面都有较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通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者往往在学生犯错误或学习成绩显著下降时,不分场合、不计方式地找缺点、挑毛病,甚至疾言厉色地进行批评,这种毫无创意地采用责备、训斥、命令、强迫方式,简单粗放,令学生反感,收效甚微。只能造成学生丧失自信,心态进一步变得更自卑、更胆怯,从情感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摸索和改进,尝试将赏识教育法运用在教育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寓教于乐。一是把笑容带给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孩子的童趣渐渐淡去。反思之后,努力在工作中把微笑带到孩子面前。有了笑容就有了亲切感,无论学习优劣、活泼还是文静,学生们逐渐把自己的心里话都讲给笔者听,笔者对学生加深了了解,沟通更有成效。二是和孩子们一起活动、一起做游戏,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每天带领全班同学晨跑,课余之时跳绳、踢毽子,仿佛自己就是一名孩子,童心和快乐成为师生共同的瑰宝。三是自己更注重读孩子喜欢的书,注重教者组织主题班会及各项活动时使用语言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参与被教育过程。
第二,欲擒故纵。一是让好动不爱学习的学生在学习上也动起来。有一部分学生爱劳动、爱运动,就是不爱学习,不喜欢动脑子。笔者觉得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不能把循规蹈矩、不想歪点子、不贪玩等等命题为好孩子。童心未泯、好奇、好动,才像一个真正的孩子。爱玩是人的天性,笔者在课下和他们一起玩,又在课上对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鼓励,让他们在班级乃至学校的相关活动中当主力,同时,对他们学习中的缺点,提出阶段性目标,就像小马戴上了缰绳,沿着指出的方向奔跑。
二是对于一些只注重成绩却看不起后进生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班里的各项活动,让他们感同身受,那些被他们忽视的同学仍然有很多闪光点,“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第三,以褒代贬。以褒代贬就是用表扬的方式指出孩子们的缺点。赏识教育不是不要批评,关键是怎样的批评更让人心悦诚服。以褒代贬与其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智慧。怎样强化学生的优点弱化学生的缺点呢?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比如,常迟到的孩子,迟到次数减少了,表扬他迟到次数少了;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有了点滴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对于学习成绩好而阶段性退步的学生,要给予正面鼓励,这种对于错误的表扬性的批评,达到了激励和鞭策的双重效果,远远好过正面的批评说教。
从欣赏的角度全面了解尊重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用热情点燃孩子的激情,在十分融洽的氛围中完成课堂互动,游戏一般快乐的教与学,道理很简单:同一事情,放在一个你非常欣赏的人身上和你非常讨厌的人身上,会折射出完全不同的感受。
因为爱,所以尊重。欣赏教育通过对学生情绪的调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肯定来激活学生沉睡的天份,进而增强其自信心。第一,诗化的语言。这里说的诗化的语言,不是让教师在教学当中用诗句来跟孩子们交流,而是希望教师使用像吟诵诗歌一样的动听语气来赞美孩子或者是表明正确的方向,而不是以往在教学当中泛泛出现的“你们别以为我低头批作业就不知道你们在说话,某某同学,你站起来说说我刚才问了什么”“你的书写怎么还是这样呢”……不管你是出于关心还是想更好地教育孩子们,说出了这些比较刚性的语言。或许正是因为你的这些语言,恰恰伤害了学生们正在成长的自尊心,进而抹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灰暗了孩子们来不及光明的未来,都是想表达同一个意思,如果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来表达,会出现怎样的一种现象呢“?某某同学,你今天的书写进步了,比之前干净、工整了许多。”“你是不是以前就学过书法啊,太棒了,你现在的楷书跟柳公权的如出一辙啊。你在哪里学的啊?”采用这样的赞美,再提出书写要求,相信孩子的书写一定会更有进步。将赏识教育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通过近些年的探索,在孩子们身上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忠艳.解析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
[2]许晶.浅谈赏识教育之我见.科学大众,2009(03).
[3]李伏玲.赏识教育——开启封闭心门的金钥匙[j].科学中国人,2015(01)。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十八
我国传统教育中讲求“严师出高徒”,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鼓励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赏识教育在体育课程新标准要求下应运而出,其应用于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成果优势越发明显,受到广大师生认可。
赏识教育,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采用鼓励赞扬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意识。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身体自身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信心,所以此时来自教师的鼓励和认同显得尤为重要。
(一)因材施教。先天素质对体育能力有一定影响,但是这些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弥补。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人能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区别采取不同鼓励方式。特别是由于个人原因对体育课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帮助引导他们挖掘自身潜力,对每一阶段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和支持,从而引起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体育精神。
(二)纠正错误思想。由于大部分学生经过应试教育,对体育课认知单薄,认为其可有可无,因此不喜欢上体育课甚至对体育课有排斥心理。对此,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纠正其错误思想,使学生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除了在于增强个人体魄,学会体育项目技能之外,还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有新的认识[1]。
(三)挖掘学生潜能。赏识教育的教学应用关键在于发现学生优点,挖掘学生潜能,只有充分关注学生,找到学生身上的长处,才能顺利进行赏识教育。在课堂授课中,教师不应对学生抱有偏见,只关注学习能力强或自身优势明显的学生,还应看到虽然体质不好但很努力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的赏识教育更为关键。
以奥运冠军邓亚萍为例,小时候虽然努力但因为个子矮胳膊短被省队拒绝,身为其乒乓球启蒙教练的父亲鼓励她不如别人就要加倍努力,前奥委会主席萨满兰奇说:“一个自身条件不好的女孩长久称霸乒坛,在她身上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一)激发学生兴趣。体育课区别于其他课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但其考评也具有硬性指标,期末考试对学生也会带来一定影响,而达不到体测标准也会阻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每一阶段学生的进步进行鼓励,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女生在篮球课上比较吃力,受身体多方面限制,但教师如果在训练中对学生进行鼓励,执导其进行适合女生的三步投篮练习,就会让学生找到打篮球的乐趣。
(二)树立学生自信。体育作为竞技运动,体育精神本身就包括勇于挑战、永不言弃,所以体育课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综合能力。学生在自身努力之外,还需要获得同学和教师的认可,才能从鼓励中得到肯定和满足。所以赏识教育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在放松愉悦的心情中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三)加强师生交流。在传统学生观念中,体育课老师都比较严厉,对体能项目训练也视作惩罚,有诸多抱怨。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会影响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同时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例如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学生参加长跑导致休克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体质下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师和学生没有进行及早的沟通,使得教师不清楚学生自身的身体状态,盲目安排体能测试。所以赏识教育在体育课中的应用价值就体现在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状态,学生也可以在鼓励中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从而达到教师和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双赢[2]。
四、应用建议。
(一)适度应用。赏识教育虽然已经在教育教学中被认可,并且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其使用一定要遵循适度的原则。过多的使用会导致学生由自信变为自满,认为自己对所学知识已经掌握的很好,不需要再努力了,一旦没有再收到教师的赞扬,会形成心理落差,产生厌烦情绪。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该与其他教学方式配合,灵活且适当的应用,才能达成最佳效果[3]。
(二)诚恳鼓励。赏识教育的初衷是对学生的优点进行发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所以在赞扬时应该是针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点进行的,不应该为了让学生努力而盲目赞扬,可能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误解,认为教师虚假,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在进行赏识教育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充分了解,掌握赏识方法和尺度,有针对性的进行鼓励,才能使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提高教师能力。赏识教育的前提是建立在学生对教师专业度和个人能力信服的基础之上的,优秀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可以让学生产生心理满足和努力意识,但如果学生对教师个人能力产生质疑,就会对教师的赞扬不屑一顾。所以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对自己所授专业课程应该达到精通并且有一定资历,个人品德也应该值得学生信赖,才能促使赏识教育产生有益的影响。
结论。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的应用应基于教师的专业程度,使学生对教师的鼓励信服。同时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应灵活适度且有针对性,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认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信心,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使高职体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推动体育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姗姗.赏识激励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35):20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十九
摘要:赏识教育是以赏识为核心的、适用于幼儿教育的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教师去努力发掘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并借助表扬或奖励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思想认识以及培养科学的价值观。教师要联合家长共同开展赏识教育,大力促进幼儿教育对孩子们的思想、情感和认知的塑造。
关键词:幼儿教育;赏识教育;表扬鼓励。
赏识,通俗地来讲,就是对某人某种见解或看法和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幼儿教育中的赏识教育要以尊重幼儿的人格为前提,以承认幼儿差异并尊重差异为基础,采取适宜的表扬方法或手段,以实现对幼儿的有效“正向”教育。赏识为教师、家长与幼儿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将这座桥梁构建得更加宽阔与坚固,从而促进学生与教师、家长间的思想交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1)区别赏识教学,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有所区别。纵观当前幼儿教育中的赏识教育现状,笔者发现,有些幼儿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dd教师们有选择地进行赏识教育,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有所区别。即对那些安静、乖巧的孩子,多加赞美,而对不听话的淘气包,往往吝啬自己的表扬,而代以大声地指责。这样一种教学情况的出现,明显会伤害幼儿的心理发展,甚至可能引起其产生严重的压抑感和自卑感。除了在幼儿中有区分地进行赏识教育外,教学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错误认识,即一部分教师错误地理解了赏识教育的内涵,认为对幼儿进行批评违背了赏识教育的初衷。其实,赏识教育不等于没有批评。只有在教学中以赏识为主、批评为辅,奖惩结合,才能在提升幼儿自信心的同时,让幼儿学会分清是非对错。
(2)滥用赏识教育,忽略实事求是。赏识教育对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有着很显著的提升作用,因而大多数的教师将表扬和鼓励变成了课堂上的家常便饭。长此以往,孩子们会为了表扬而表现,且得不到表扬就会产生沮丧的心理。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一种标准,把握好表扬和鼓励的标准,以期孩子能够有所进步。滥用赏识教育另外一大弊端就是忽略教学中的实事求是,进而造成孩子分不清是非黑白,给家长和教师的教导带来困扰。此外,千篇一律的表扬口号以及毫无指导作用的表扬手段也是当前赏识教育中存在的显著问题,这种方式的教育模式只会使孩子对课堂教学感到无趣甚至产生厌烦。真正的赏识教育,重视引导孩子们去观察事物、开阔眼界、明辨是非,是以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基本目标。
(1)赏识要从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很多幼儿教师注重在赏识教育的表现形式和实施手段上下功夫,以追求教学品质的提升。而在笔者看来,促进赏识教育教学的提升,基本点是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认知差异出发,认清孩子行为和看法的由来,进而能够适时地给予适当的表扬或批评。由于生活与家庭教育的不同,不同孩子的想法和行为都不同于其他人,我们必须区别对待,区分行为或看法的差异性和进步性。同时,表扬和奖励也要量孩子的实际情况而行,针对不同的表现而给予恰如其分的口头或实物奖励。教师要学会以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辨别他们表现的发生来源,进而进行科学的赏识教育。
(2)赏识必须实事求是及全面公平对待。一切教育都是以实事求是为教学基本准则的,对幼儿的教育更要从实际出发,及时地对孩子的优异行为和看法给予肯定。幼儿在课堂中总会表现出一些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将优点凸显出来,同时对缺点给予适当的批评与指导。幼儿教师要避免对孩子形成固定的认知,忽略其他方面的优缺点。幼儿在认知及表达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而赏识教育要善于区分且尊重这样一种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赏识教育形式。笔者教导过一个发育较慢、口齿不清的孩子,在一次表扬后,那个孩子不但乐于积极发言,还常能带给他人快乐。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发现并将其放大。
(3)赏识方法要多变,奖惩并用促提升。赏识教育不只是一些肯定与表扬行为的体现,还需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正确的行为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教学中要有所侧重,突出对需要培养的行为或能力的肯定,同时有意识地弱化其他方面的表现。赏识与批评在教育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赏识有利于孩子在教学中产生自信心,而批评有益于孩子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我们教师必须把握好赏识和批评在课堂上表现的程度,教学模式不应是僵化固定,而要因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
(4)赏识需要联合家长一同协作进行。幼儿教育是孩子行为准则和思想道德标准的基本教育阶段。在这一时间段,对孩子具有引导和教育作用的,除了教师外,还有孩子们的家长,家长是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更重要的教育角色。我们的赏识教育要联合家长进行,家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能够关心到每个孩子的各个方面,还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纠正。我们在精心引导、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其有着显著影响,因而需要重点关注。只有教师和家长联合起来,赏识教育对幼儿的思维形成和认知发展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三、结语。
幼儿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孩子并理解孩子,而赏识教育的成功开展正体现了这一点。如果说孩子们是祖国的小树苗,那么赏识就是雨水,是营养,它能够促进孩子们健康向上地发展,最终成长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二十
摘要:学习心理辅导是基于心理学原理的一种学习辅导,在学习心理辅导中,赏识教育的方法和理念渗透可以提高。
学习心理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如认知、情感、动机、意志、行为等方面进行辅导。学习辅导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习技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正确对待学业的成功与失败,树立自信,克服考试焦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科学用脑。本文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略谈对赏识教育的理解及其在学习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1.关于赏识教育及其争论。近年来,赏识教育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什么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的倡导者认为,赏识教育是顺应时代潮流、充满人文关怀的全新教育理念,是能够发掘孩子生命潜能的教育,是打破传统功利色彩注重生命发放光彩的教育,它追求的是生命的自信与尊严,它倡导的是成长的快乐与喜悦。自称“赏识教育推广人”的欧阳维建在《南方周末》发表谈话说:“赏识教育是著名的家庭教育实践者周弘在教育聋女周婷婷成长的过程中成功发展的理论。”然而,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师大研究员赵忠心则认为,赏识教育只是个别的教育经验,谈不上是什么“教育理念”。而“赏识”即对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给予重视或赞扬,是个很具体的概念,谈不上什么“理念”。
2.皮马利翁效应可作为赏识教育的一个理论依据。“赏识教育”要上升为一种理论,尚未有充分的学理根据,但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是可以研究探讨的,其中的一些观点、提法和人的认知规律相契合。“赏识教育”与皮马利翁效应有相通之处。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能够取得多方面的成功,从而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远景性期望),以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递给他们,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能自觉努力去实现远景性期望。这个适当的表达方式就是赏识,它包括肯定、赞美、表扬、鼓励以及宽容,孩子的自信心、进取的锐气、活泼的灵性、开朗的性格,来自于赏识。
二、在学习心理辅导中运用赏识教育方法的点滴体会。
1.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奋斗目标。中职学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免感到困惑、空虚和彷徨,学习的动力受到影响。因此,在开展学习心理辅导中,首先是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和就业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定出每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如,面对当前一些大学毕业生因找不到理想工作而到技工学校学一技之长的情况,学生中也有所议论,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指出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引导学生看到自身长处和前途所在。在互动中,让学生明白,老师是重视和尊重他们的。通过赏识教育,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之树立起远大的职业理想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发现闪光点,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赏识孩子。”每一个人都有长处,都有这样那样的优点,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上进心。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在之前的学习中被视为成绩不好的学生,贴上了“差生”的标签,一些学生因此而自尊心受挫,怀疑自己的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更应用心去观察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这对于培养健康人格、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3.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表明,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需的。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因此,教师坚持以表扬为主,不讽刺或讥笑学生,努力创造条件使得每位同学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赏识教育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热烈、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
4.正确认识“赏识”、“批评”与“惩罚”的关系。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和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学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是虚伪的,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因此,赏识要因人的性格而适度操作。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当赏识,同时要指出不足,帮助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克服不良习惯。在强调赏识教育的同时,绝不意味着只表扬不批评,对于学生的错误和缺点,也不能姑息迁就,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处理的要处理。对学生宽容、赞赏,是为师者应有的态度。教会学生用理性的态度分析问题,则是为师者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中心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c级岗位证书教训.第128页至145页。
[2]赵忠心.“赏识教育”不是一种教育理念.芜湖教育信息网.
[3]韩殿臣.浅析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