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的教案大全(19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教学原则和教育教学规律。教案在安排活动时应该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范文中的教案设计合理,思路清晰,值得学习借鉴。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一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刘海粟先生对郁达夫先生的游记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此言确实不谬,郁先生的游记散文历来脍炙人口,在其文学作品中成就极高。其主要代表作有《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以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江南的冬景》。(板书课题)。
二、浏览文本,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增强阅读思维的指向性,并且注意给思维设置梯度,使思考的范围越来越缩小,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具体。
问题如下:
1、文本有哪些段落写了江南的冬景?
2、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
3、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学生可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命名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去筛选相关信息,教师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经过师生讨论,明确如下:
曝背谈天图。
午后郊游图。
寒村微雨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三、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两例: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江南雪景图赏析。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1、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四、想象作文,训练思维。
指导学生阅读第9、10节,让学生找出写旱冬景色以及郁达夫先生内心感受的语句,引导学生去想象郁先生在高爽的晴空下,在洋溢的日光中去湖上散步的情境,要求学生既要写出湖上的美丽风光,又要写出郁先生湖边散步的`种种情态,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附学生情境作文片断两则:
一
三五人家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村子傍着小河,河上跨着一座小桥。天空湛蓝湛蓝的,漂浮着几朵白云,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来,水面泛着金色的波光。河水清澈透明,几只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河底青青的水草也历历可见。偶尔有一两只乌蓬船滑过,鱼儿四处逃逸。待到船儿远去,鱼儿有聚拢过来,仿佛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一般。但河面荡起的层层涟漪表明着船儿来过。
郁达夫先生身着长衫,拄着手杖,在河堤之上信步徜徉,阳光轻轻地抚摸着他,是那么地温柔,驱走了先生心中的阴霾,使先生的心情也变得阳光起来。先生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微笑,脚步从容了许多,也悠闲了许多。
二
天空湛蓝,白云悠闲,阳光灿烂,温暖如春。微风徐徐吹来,湖面荡起层层涟漪,鸭子湖面戏水,神态自由悠闲。几只乌蓬小船驶过,留下一路欸乃之声。岸边的芦苇随风起舞,芦花在风中摇曳不定。乌桕树的红叶随风飘零,落在湖面上轻轻荡漾。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觉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散步一词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
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大冷的日子,将在明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喜欢徒步旅行的日本人、德国人,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11.文中描绘了哪些江南的冬景图?请用最简洁的文字给各图起一个名字。(5分)。
12.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举两例说明。(5分)。
13.按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6分)。
(1)根据上下文,指出“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这句话的含意。(3分)。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3分)。
14.郁达夫先生曾经说:“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和人生的心情。”结合作者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如何理解郁达夫在欣赏“江南的冬景”时所表现出来的心情。(8分)。
答案:
11.冬晨谈天图(晨霜街景图)、寒郊草木图、寒村微雨图(农村冬雨图)、江南冬雪图(江南雪景图)、寒冬闲步图。
12.对比。比如:北国冬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江南秋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北方夏夜与江南冬天的比较、闽粤地区与江南地区冬天的比较、德国寒郊散步与江南寒郊散步的比较等等,将一幅幅江南冬景美图呈现出来,突出江南的冬景晴和清朗。
13.(1)冬日的江南农村充满诗情画意,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境地,自然会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
(2)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酒”比做“姑娘”,“调戏”一词又赋予“雪月梅”以人的思想情感与意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冬雪的美丽。
14.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心情显得闲适而恬淡。1934~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虎视中原,国民党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白色恐怖的威胁笼罩全国。可以从知识分子在社会剧烈动荡时所表现出的或消极避世或积极入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中任选一种态度来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三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两例: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1、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四、想象作文,训练思维。
指导学生阅读第9、10节,让学生找出写旱冬景色以及郁达夫先生内心感受的语句,引导学生去想象郁先生在高爽的晴空下,在洋溢的日光中去湖上散步的情境,要求学生既要写出湖上的美丽风光,又要写出郁先生湖边散步的种种情态,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附学生情境作文片断两则:
一
高一(9)班焦文斌。
三五人家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村子傍着小河,河上跨着一座小桥。天空湛蓝湛蓝的,漂浮着几朵白云,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来,水面泛着金色的波光。河水清澈透明,几只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河底青青的水草也历历可见。偶尔有一两只乌蓬船滑过,鱼儿四处逃逸。待到船儿远去,鱼儿有聚拢过来,仿佛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一般。但河面荡起的层层涟漪表明着船儿来过。
郁达夫先生身着长衫,拄着手杖,在河堤之上信步徜徉,阳光轻轻地抚摸着他,是那么地温柔,驱走了先生心中的阴霾,使先生的心情也变得阳光起来。先生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微笑,脚步从容了许多,也悠闲了许多。
二
高一(9)班唐成龙。
天空湛蓝,白云悠闲,阳光灿烂,温暖如春。微风徐徐吹来,湖面荡起层层涟漪,鸭子湖面戏水,神态自由悠闲。几只乌蓬小船驶过,留下一路g乃之声。岸边的芦苇随风起舞,芦花在风中摇曳不定。乌桕树的红叶随风飘零,落在湖面上轻轻荡漾。
作者邮箱:dhliuzhi@。
[1]。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四
生:大雪。
师:对!那你们感觉到冬天很冷吗?
生:不冷!
师:是啊,我们地处江南,气候适宜。现代小说家、诗人郁达夫南迁杭州后,对江浙一带的山水极为赞赏,写下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江南的冬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说出景物及其特点。
(让学生速读全文,找出重点词语。)。
师:江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词语回答。(板书方法指引:抓重点词)。
生:可爱、悠闲、迷人。
师:很好,我们就用“可爱、迷人”来概括。(板书)。
(学生速读后回答)。
生1:还写了北国之冬。
生2:还写了南国之冬。
生:这是比较的写法。目的是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可爱。
师:很好。那具体一点讲,突出江南冬天的哪些特点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温暖。
生2:明朗的情调。
生3:适宜。
师:很好。老师再用四字短语概括一下(板书晴暖温和、明朗情调、冷暖适宜)。
师:让我们再读5-8节,看作者又用哪些画面来表现江南的冬景“迷人”的特点的?请各选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后面再加一个“图”。
(学生速读后回答)。
生1:江南山野图、冬郊散步图、冬雨农村图。
生2:还有江南雪景图。
师:好,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没有!那行,老师觉得大家概括得很好。(板书江南山野图、冬雨农村图、江南雪景图)。
师:这些画面体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请从文中各找一个词语来回答。
生1:生气、悠闲。
生2:江南雪景图是为了表现雪景的美丽。
师:(板书生气、悠闲、美丽)同学们找得很准。好,老师小结一下,以上环节,我们学会了抓住景物特征描写,同时学会了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问题。
三、抓关键句,探究作者情感。
师:面对这么可爱、迷人的冬景,作者产生了一种什么愿望?请同学们齐读第10节回答。
(生齐读,齐答):想要散步。
师:文章还有哪些地方写到散步的呢?读读,画出关键句。(板书:析关键句)。
生:第6节、第9节。(教师让学生读读关键句子)。
师:作者渴望散步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呢?
生借助阅读提示后回答: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挚爱江南的冬景的感情。
师:很好。(板书:挚爱)。
师:下面老师小结一下。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通过写景,抒发了热爱江南的感情,同时,文章还直抒胸臆,把两者结合了起来。(教师板书景语皆情语、直抒胸臆)。
四、精读赏析,品味诗情画意。
师:著名画家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如果不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说明郁达夫的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本文的语言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我们还是先看看“画意”吧。
1、师生共赏“冬雨农村图”
师:你最喜欢哪幅画面?(学生各自说出自己喜欢的画面,教师引导大家欣赏“冬雨农村图”。先让学生齐读第7节,初步感受画意)。
师:这幅画面的主体是“微雨”,画面上有哪些景物?请在文中画出。
生1:长桥、远阜、树林、白雨、乌蓬小船。
生2:还有酒客、红黄、月晕。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景物中含有哪些色彩?
生:白、黄、黑、绿、红。等等。
师:老师补充一下,还有垂暮、月晕所体现的颜色,以及淡墨的背景。
师:这幅画面能产生怎样的一种意境?
生:悠闲。
师:很对。那你们说这像一幅什么画呢?(提示从国画的角度思考)。
生:(齐答)水墨画!
师:很对。水墨画是国画的一种,讲究写意,这正像语文中的白描,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景物的特征。(板书:白描)。
1、学生欣赏“江南山野图”
师:通过刚才大家对第7节的赏析,我们感到了郁达夫散文浓浓的画意,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5节,评点赏析“江南山野图”。
生1:本段主要写了芦花、红叶、乌桕树、草色成了赭色。
生2:我补充一下,还有桕子。
生1:这段主要写了红、乌、白、赭、绿等颜色。整幅画面充满生气,我觉得这也是一幅水墨画。
生:(读文思考后回答)有。本段第3句就用了细笔描绘的方法,写了“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的情形,观察非常细致。
师:这位同学不简单。确实是的,本段用了细描与白描相结合的方法,行文与第7段又有所变化,色彩也很丰富,充满了画意。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课文。(板书:细描画意)。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画意)。
2、品读“江南雪景图”,欣赏“诗情”
师:刚才我们共同欣赏了本文的“画意”,下面再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本文的“诗情”。请同学们齐读第8节,说说本段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生:引用了大量的诗句,不过我们都不太熟悉。(生笑)。
师:是4句诗。你们发现了作者引用的诗句的内在规律了吗?请大家思考一下。
生1:我发现这4句诗写雪的程度不一样,分别是“欲雪”、“微雪”、“风雪”、“深雪”。
师:非常好,你钻研得很深。
生2:我发现这里的诗句写景有个时间顺序,从日暮到冬宵到更深人静到第二天早晨。
师:太棒了!看来同学们很善于发现。请同学们读读这些句子,然后思考一下,作者引用这些诗句写景有什么好处。可以先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生:本段最后一句很能说明问题,作者认为“更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师:对,这是作者的一个目的,这样写还有其他好处吗?如果大家觉得有点难,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
生1:这样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江南冬景的迷人、美丽。
师:你讲得不错。你这是从内容上考虑。请大家再从写法上考虑一下,好吗?
生2:这样写能弥补作者抒情上的`不足,比直接写景好。
生3:这一段是虚写,借诗句来抒情。
师:知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告诉你们,这样写能使整个文章行文上跌宕多姿,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板书:画意)。
3、教师小结,归纳。
师:这篇散文语言清新、纯朴,运用细描、白描的方法,融诗入景,充满诗情画意,确实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4、释疑解惑。
师:同学们,郁达夫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学完本文后,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生1:第4节中的“和暖原极和暖”是什么意思?
师:你把它读成“和暖--原--极和暖”就懂了,意思是南国的冬天太暖和了点不令人喜欢。
生2:第5节引用雪莱的诗句有什么用?
师:你问得好,引用雪莱的诗句主要是为了突出江南冬景的春意,这样你懂了吗?
生3:文章第6段写到了在德国冬天散步的情形,这在本文中有什么用呢?
生:(齐答)舒服!
师:那这对写江南冬景有什么好处呢?这是什么写法?
生:明白了,这是衬托的写法,衬托了在江南的冬天散步的悠闲、逍遥。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而且这属于正面烘托。好,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就先进行到这儿,如有疑问,我们课后再交流。
五、布置作业。
师:请同学们用本文学到的方法,把第8节的江南雪景图描绘出来。要求写本地的雪景,用到细描、白描的方法,带有诗情画意,100字左右。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各位同学,下课!)。
附:板书设计。
方法指引:
1、抓重点词晴暖温和北国之冬。
析关键句可爱明朗情调江南晚秋比较。
2、景语情语冷暖适宜南国之冬。
3、白描郁达夫江南山野图生气。
细描迷人冬雨农村图悠闲画意。
4、实写江南雪景图美丽诗情。
虚写。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精心,教学思路教为清晰,板书设计颇具匠心,上完之后,给人的感觉就是选材难,起点高,令人赏心悦目,感到一种诗意的美,文学的美,这都得宜于对教材的充分挖掘,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本课的亮点之一是注重方法的指导,在黑板的左边作了清晰的板书,让学生真正学到了一点东西。另外,本文对教学环节的处理也教为精心,采取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在面上处理了本文所写的主要景物及景物的特点后,重点带领学生欣赏了本文诗情画意的美点。本文在处理预设与生成上有亮点,如最后让学生提问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提问非常精彩;但也有不足,如教师课堂过于拘谨,急于完成预设的任务,是整个教学过程显得不太流畅。在板书设计上也过于呆板,难以处理学生回答出来的丰富多彩的内容。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五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感受能力和文本阅读审美感知、发现、鉴赏的能力。
2、研习探究文本意境美;拓展探究,在比较阅读中,进一步感受郁达夫散文的美。
3、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热爱自然、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品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
2、了解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位由此而体现的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3、学习对比的表达技巧,体味文章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我们学习了老舍的《想北平》一文,在老舍笔下,普普通通的“草花儿”、“墙上的牵牛”、“翩翩的蝴蝶”以及“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平的风景自然而美丽,那么,江南的冬景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郁达夫的写景散文《江南的冬景》,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的美景。(板书课题)。
二、文本研习。
1、解题。
研习明确:
“籁”是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谛听天籁”不只是谛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由此可见,学习本文,就是通过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展现给我们的江南冬天的美景。
2、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冬季是一个最难以发现美的季节,而郁达夫却选择了它,感受到了它不同寻常的美。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所描绘的“江南的冬景”,并思考以下问题:
(1)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2)找出江南的美景,试着给每幅画面加一个标题。
(3)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情感怎样?
(4)写冬景运用了什么手法?
(设计意图:通晓文意,整体感知)。
学生研习文本,讨论并明确以上问题,板书如下。
(江浙一带)。
曝背谈天图(可爱)。
冬郊植物图(生气)。
冬日农村图(迷人)胸襟洒脱(对比)。
江南雪景图(美丽)悠闲惬意。
冬日散步图(悠闲)。
3、精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寻找“文眼”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江南的冬景》一文中,“我之色彩”—也就是作者寄托于景物中的情感——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明本文情感基调的语句。
学生研习文本,讨论明确:
从文章内容来看,第三节中将江南的冬景与北方夏夜相比较,指出“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而“明朗”一词正是理解文章情感的关键词,它涵盖了江南冬景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因而是本文的“文眼”。
(2)难点突破。
学生研习文本,讨论明确:
在作者的笔下,江南的冬景,既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情境。江南的植被、河港湖泊、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江南的雨雪,这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既展示了江南冬景的特征,更融入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喜爱之情,美的心灵决定美的情景,情意浓浓的江南美景正是作者把自然美与心灵的感受融为一体的产物。
4、比较阅读,涵咏鉴赏。
郁达夫笔下的江南冬景,似一幅幅水墨画,工笔素描,泼墨写意,浓淡相宜,景物描写点到为止,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多媒体投影水墨画)同样是写雪景,与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相比,《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吗,(多媒体投影《济南的冬天》文本)。
(设计意图:比较阅读,有利于深刻理解文本所呈现的丰富内涵)师生共同研讨,明确并板书如下:
《济南的冬天》——直接描与雪景。
《江南的冬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
《江南的冬景》一文中,郁达夫对雪景并未作实景描绘,只是引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语句虽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就郁达夫的创作风格来说,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是作者审美情趣和景物特征的融合,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他在文章中借诗文来补未言尽之意,使文章跌宕多姿,增添诗情画意。
学生朗读文中写江南雪景的诗句。(多媒体投影放大)。
三、文本小结,拓展延伸。
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郁达夫曾说过:“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学习了这篇文章后,同学们要学会去发现自然的美,欣赏自然的美,并能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可以模仿本文,写一篇《家乡的冬景》。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能对相关冬景图作评论鉴赏。
一、导入。
回忆熟悉的“春”的诗歌:
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入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二、作者介绍。
郁达夫(1896.12.7-1945.9.17)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起开始创作旧体诗,19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1922年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45年8月29日被日军宪兵杀害,终年49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三、生自由读全文。
四、内容把握。
1、文章描绘了哪些江南的冬景图?给各个冬景图拟小标题。
2、各小组讨论后把小标题写到黑板上交流。
3、师点拨:每幅图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流露的态度是什么?
内容图景特点作者态度。
人居冬晨谈天图晴暖可爱。
植被寒郊草木图生气易体会。
冬雨农村微雨图悠闲迷人。
冬雪江南雪景图闲雅美丽。
旱冬旱冬闲步图晴和受欢迎。
五、比较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1、人居:北国的蛰居异境江南的曝背谈天(突出晴暖)。
2、植被:闽粤的冬是南国的长春江南的植被(突出生气)。
3、德国的寒郊散步江南的寒郊散步(突出宜人)。
4、“明朗”:江南的冬季(宜人)/北方的夏夜(明朗)江南的冬(明朗)。
5、举例比较手法的运用:
郁达夫《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六、鉴赏五幅冬景图。
1、冬晨谈天图。
意象:落叶、晨霜、太阳、鸟雀、泥地、老翁小孩。
朗读:读出轻快的意味。
2、寒郊草木图。
意象:芦花、红叶、乌桕、草色。
学生活动:据师给出的上联文本意境对出下联。
上联:满地芦花映红叶。
下联:点点白桕乱梅花/根边草色漾绿意(笔者试对,仅作参考)。
附:本想把“草色”与“乌桕”同时融进下联中,未果,望同仁们似出更佳下联。
3、农村微雨图。
背景:微雨寒村。
意象:长桥、远阜、枝桠、白雨、乌篷、“红黄”、三五人家、若干酒客等。
学生活动: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点化这幅冬雨图。
注意点:平仄、韵脚不作要求,只要意境把握恰当,给人一定美感即可。
景的营造与情的抒发须一致。
附:《天净沙秋思》笔者试对,仅作参考:
枯藤老树昏鸦,长桥水门远阜,
小桥流水人家,白雨乌篷杂桠,
古道西风瘦马,茅舍昏灯酒客,
夕阳西下,暮色渐起,
断肠人在天涯。悠闲客在江村。
4、江南冬雪图。
(1)鉴赏诗歌营造出的雪景与人性的闲雅的雪趣。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dd(日暮)晚雪问饮。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dd(冬宵)微雪寻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dd(深夜)风雪闻归。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dd(早晨)深雪报梅。
学生活动:可请学生试着抓动词,然后拟出雪景与人情交融的词句。
(2)比较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例,郁达夫《雨》: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
5、旱冬闲步图dd(写实)。
比较:江南冬雪图dd(吟诗)。
农村微雨图dd(作画)。
虽然写法不同,但都为我们展示了江南的冬的美丽。
七、总结全文。
1、语言特点:清新纯朴。
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
2、画家刘海粟评:“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八、拓展阅读:
郁达夫《故都的秋》。
本教案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七
教材分析:1、本专题旨在引导学生欣赏自然,感悟自然。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2、郁达夫散文行云如流水般的美学特征。
特点是运用对比烘托和引用诗句、虚实结合。
学情分析:
1、从知识能力方面看,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散文、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但怎深度地解读文本,感受文字之美的能力尚有不足。
2、从情感方面看,学生大部分都是浙江人,生于江南长于江南,所以对江南的冬景有切身的感受,便于感受江南暖冬的自然之美,但大多数学生没有仔细感悟江南之美的经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背景,知人论世。
2、通过交流研讨,掌握对比烘托、引用诗句、虚实结合、等写景状物的艺术手法(重)。
3、借助朗读品析,感悟郁达夫笔下江南的风景之美,人文之美。(难)。
能力目标:品味散文语言,培养学生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和文章意境三方面赏析散文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亲近大自然、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兴趣。
教法:问题引导式教学为主,辅以多媒体的形式。
诵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导入。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为什么大师让青年画家读郁达夫的散文呢?其散文和画画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同走进郁达夫的散文名篇,领略其笔下的江南的冬景。
目的:
1、吸引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自然地过渡到课文的情境中来。
2、引导学生关注郁达夫散文特点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然细腻美。
教学环节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问:1、小组讨论,本文写江南的冬景描述了哪些优美的画面?分别在哪些段落?请各组代表在黑板写出,试用原文词语归纳,最好四字。(需老师点拨)。
曝背谈天图(2)午后郊游图(5)寒村微雨图(7)江南雪景图(8)旱冬闲步图(9)。
目的:
1、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明确江南的冬景的整体结构,为下一步分析做铺垫。
教学环节二(重点品读,合作探究)。
问:1、你最喜欢哪幅图景?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设想请2-3位同学带有感情诵读喜欢的段落。
将赏析用文字表述出来。
教师借助点评,引导学生从景物特色、风格、表现手法、画面感来鉴赏图景。
目的.(明确):
1、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环节三(深入探讨,品味赏析)。
引导重点赏析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和江南雪景图。
午后郊游图(讨论归纳)。
问:关注表示颜色的词,问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些词?
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根绿而顶成赭色的杂草。
景物感受:色彩浓艳靓丽,对比鲜明。
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表现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目的(明确):
1借鉴色彩学中关于色彩具有动静感和冷暖感的原理,描摹色彩,表现情感。
2以文学作画,根据主题表达和抒情的需要,在构图和选择色彩词时,就必须与作品的情境和氛围相契合。
教学环节三(深入探讨,品味赏析)。
寒村微雨图(讨论归纳)。
1、问:寒村微雨是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全段是如何言传这种“悠闲”的呢?
2、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目的(明确):
1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富有诗情画意。
2远近虚实相生的层次,使自然景色有了一种若隐若现、氤氲流动的朦胧美。
教学环节三(深入探讨,品味赏析)。
江南雪景图(讨论归纳)。
1、问:回忆老舍《济南的冬天》中描写雪景的片段(投影),比较它们写法上哪里不同?
2、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目的(明确):
1、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2、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艺术手法,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问:请同学概括本文的写景特点有哪些?
明确:1、善于为景物着色,表现作者情感。
2、运用对比烘托、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3、引用古诗词,意境美。
目的:
1、明确郁达夫写景散文美学特点的具体表现。
2、引导学生写景写作中借鉴这些手法。
总结。
问:请同学概括本文的写景特点有哪些?
明确:1、善于为景物着色,表现作者情感。
2、运用对比烘托、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3、引用古诗词,意境美。
目的:
1、明确郁达夫写景散文美学特点的具体表现。
2、引导学生写景写作中借鉴这些手法。
作1、知人论世,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介绍。
目的:
学习完文本后再介绍作者,可以让学生感觉与作者的距离并不是很遥远,会产生一种熟悉感。
作者背景。
拓展延伸。
写一篇你眼中的康桥之秋小短文(借鉴本文对比、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
目的: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板书设计。
曝背谈天图虚实结合。
午后郊游图。
寒村微雨图明朗对比烘托。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引用诗句。
蓝子。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八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品味鉴赏课文。
2、学习散文特征,琢磨课文的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观察、感悟大自然的能力,提升审美品位。
二、重点与难点:
1、虚实相生的写法。2、浑然天成的意蕴。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飞流直下三千尺;绿杨阴里百沙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苍凉);烟笼寒水月笼沙;
让我们在名家名作的带领下去感悟大自然的美景,谛听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天籁之音。
今天老师准备和大家一起来欣赏的是著名的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
(二)、简介作者,检查预习(字词正音)。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该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6年1月1日《文学》第6卷第1号,收于良友出版公司1936年版的`散文集《闲书》。
给予、剥花生、泊船、月晕、搁笔(见幻灯)。
(三)、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而不指中国极南地区闽粤地区。教师提示: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学生讨论明确:屋外曝背谈天图、午后冬郊图、农村冬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温润晴暖优美。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请大家整理一下,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写到的江南冬景。
2、你有一双慧眼吗?请找出你最喜欢的的江南风景,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一起来朗读文中的优美语段。(配乐)。
(四)、思考探究:
文中的雨雪天气以及晴和的日子变换频繁,但读来没有生硬凑合的感觉,仍是浑然天成的一个整体。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郁达夫的高明之处。
我们可以从郁达夫的散文创作中学到哪些散文创作的方法?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
1、抓住景物特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2、文章要溶进自己的个性。
a、虚实相生dd表现和再现的结合。自叙传小说的《沉沦》。
b、散文的风格:行云流水,自然有致。
江南冬景的悠闲和暖、作者心境的闲适和行文时的舒缓自如在全文中水乳交融,和谐统一。
3、多引用诗句,多用色,使文章诗情画意。
五彩的文字:灰云、霜白、红叶、雪白的桕子、赭色的草根边带绿意、青天碧落、白雨、淡墨背景、乌蓬小船、红黄的垂暮天。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4、运用比较写法突出景物的特点。
(五)、小结:
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郁达夫曾经说过“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做到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自然的美,欣赏自然的美,并能运用所学到写作方法去写散文,写出有个性的散文。
(六)、课后作业:
1、阅读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短篇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九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品味鉴赏课文。
2、学习散文特征,琢磨课文的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观察、感悟大自然的能力,提升审美品位。
二、重点与难点:
1、虚实相生的写法。2、浑然天成的意蕴。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飞流直下三千尺;绿杨阴里百沙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苍凉);烟笼寒水月笼沙;
让我们在名家名作的带领下去感悟大自然的美景,谛听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天籁之音。
今天老师准备和大家一起来欣赏的是著名的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
(二)、简介作者,检查预习(字词正音)。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该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6年1月1日《文学》第6卷第1号,收于良友出版公司1936年版的`散文集《闲书》。
给予、剥花生、泊船、月晕、搁笔(见幻灯)。
(三)、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而不指中国极南地区闽粤地区。教师提示: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学生讨论明确:屋外曝背谈天图、午后冬郊图、农村冬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温润晴暖优美。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请大家整理一下,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写到的江南冬景。
2、你有一双慧眼吗?请找出你最喜欢的的江南风景,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一起来朗读文中的优美语段。(配乐)。
(四)、思考探究:
文中的雨雪天气以及晴和的日子变换频繁,但读来没有生硬凑合的感觉,仍是浑然天成的一个整体。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郁达夫的高明之处。
我们可以从郁达夫的散文创作中学到哪些散文创作的方法?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
1、抓住景物特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2、文章要溶进自己的个性。
a、虚实相生dd表现和再现的结合。自叙传小说的《沉沦》。
b、散文的风格:行云流水,自然有致。
江南冬景的悠闲和暖、作者心境的闲适和行文时的舒缓自如在全文中水乳交融,和谐统一。
3、多引用诗句,多用色,使文章诗情画意。
五彩的文字:灰云、霜白、红叶、雪白的桕子、赭色的草根边带绿意、青天碧落、白雨、淡墨背景、乌蓬小船、红黄的垂暮天。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4、运用比较写法突出景物的特点。
(五)、小结:
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郁达夫曾经说过“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做到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自然的美,欣赏自然的美,并能运用所学到写作方法去写散文,写出有个性的散文。
(六)、课后作业:
1、阅读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短篇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
本教案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十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过程与方法: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学习难点:郁达夫的散文特点。
教学过程:
一、播放一首江南民歌。
二、导入新课:
刚才欣赏了一首江南民歌,大家感觉怎么样?江南的歌好听,人美丽,景色更秀丽。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郁达夫先生的《江南的冬景》,领略一下江南的冬季风光。(投影标题《江南的冬景》)。
三、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几个问题认真欣赏一下本文的朗读录音并注意有些字词的读音。
(1)说说本文的朗读有什么特点?
(2)能不能找出本文中对表达主题最为关键并最具神采的句子?(投影问题,播放朗读录音)。
四、结合学生的预习明确学案中的语音练习。
先让学生读出加点字的读音,然后投影,纠正答案。
五、同学们预习得不错,请同学们各自说说本文朗读的特点。
(投影切换到“三”中的问题)。
学生回答应该围绕“语速平缓,节奏松弛”“富有感情”这两点。
细心的学生还可以发现朗诵中读错的地方。
六、请同学们互相交换一下看法,试回答投影上的第二个问题。
教师明确: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第3小节)。
七、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江南冬景“明朗”的特点的?
学生的回答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小节的内容上:
(1)第2小节:------树叶,也不至于脱尽;
到得灰云扫尽------;
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
太阳一上屋檐------。
(2)第5小节: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
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
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
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
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
则青天碧落之下------。
(3)第7小节: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
几不成墨的背景。
(4)第8小节:雪景本身就是明朗的色彩。
请同学们说说作者如此优美的描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应体体现以下几点:
(1)观察事物要仔细。
(2)要选择典型意象来描写。
(3)要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来描写。
(4)在描写过程中要适当运用修辞。
同学们根据上面的景物描写可以概括为哪几幅具体的图画?
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其实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将作者描写的内容概括为这样几幅图画:曝背谈天图(第2小节)、午后冬郊图(第5小节)、农村冬雨图(第7小节)、江南雪景图(第8小节)、旱冬闲步图(第9小节)。
八、作者描写上面的几幅画都采用了什么手法?请同学们找出使用这些手法的具体例子并思考使用这样的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大家可以互相协助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听取学生发言后教师明确如下:(一)对比的手法。
1.和北方的冬景相比较。
北方的冬天-----极寒冷--雪:深几尺风:大若雷;人:躲两三个月蛰居。
北国的冬天:温馨。
江南的冬天--树叶:不脱尽冷天:一两日灰云落叶晨霜太阳鸟雀泥地。
老翁小孩:屋外曝背谈天。
效果:衬托出江南冬天的温和晴暖和可爱。(文中一“也”字要看出)。
2.和北方的夏夜比较。北方的夏夜-----明朗。
效果:突出江南冬景的明朗。
3.闽粤地区的冬景和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的对比。
闽粤地区的冬-----极和暖,无冬意--秋花:许多,品种多;着衣:不得不至多绝对。
效果:突出江南的冬天很有冬意。
4.和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
散步是一项非常悠闲的活动,只有在晴和的冬天才有情趣到郊外去散步。
作用:突出晴和;与下文形成了照应。
教师小结学生发言:以上对比总的来说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二)避实就虚的手法。
作者在描写江南雪景的时候,并没有直接的雪景描写,而是引用了一些诗句,但是作者这样的写法,并没有削弱我们对江南冬景的感知,反而使我们感到江南冬景更具神韵。
九、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上面的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呢?文中有哪些依据?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表达了作者悠闲愉悦的心境。文中的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小节的关键词语上:
第2小节: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第5小节: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第7小节: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你说够不够悠闲?
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
第9小节: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感到快活一点------。
第10小节:------去湖上散散步罢!
十、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那么本文的“形”和“神”又是什么样的一种结构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归纳的几幅图画将本文的结构整理出来。
曝背谈天图。
形散午后冬郊图神聚。
(景物描写)江南雪景图(悠闲愉悦的心情)。
旱冬闲步图。
十一、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郁达夫的散文风格即清新隽永,明丽而真挚,富有神韵;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再次领略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美妙蕴致。其实生活中无处没有美,只要我们能够亲近大自然,用心去发现美,去思考美之所以为美,我们的审美能力定能不断提高,我们的灵魂一定不会凝滞污垢。
十二、结束本节课的授课任务,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查阅有关资料,探究下面的问题:
(一)请同学们整理本文中作者所引用的有关诗句,查阅有关资料弄懂诗句的意思,并看看引用的诗句中有没有不合适的,若有,说出你的理由。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十一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两例: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1、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四、想象作文,训练思维。
指导学生阅读第9、10节,让学生找出写旱冬景色以及郁达夫先生内心感受的语句,引导学生去想象郁先生在高爽的晴空下,在洋溢的日光中去湖上散步的情境,要求学生既要写出湖上的美丽风光,又要写出郁先生湖边散步的种种情态,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附学生情境作文片断两则:
一
高一(9)班焦文斌。
三五人家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村子傍着小河,河上跨着一座小桥。天空湛蓝湛蓝的,漂浮着几朵白云,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来,水面泛着金色的波光。河水清澈透明,几只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河底青青的水草也历历可见。偶尔有一两只乌蓬船滑过,鱼儿四处逃逸。待到船儿远去,鱼儿有聚拢过来,仿佛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一般。但河面荡起的层层涟漪表明着船儿来过。
郁达夫先生身着长衫,拄着手杖,在河堤之上信步徜徉,阳光轻轻地抚摸着他,是那么地温柔,驱走了先生心中的阴霾,使先生的心情也变得阳光起来。先生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微笑,脚步从容了许多,也悠闲了许多。
二
高一(9)班唐成龙。
天空湛蓝,白云悠闲,阳光灿烂,温暖如春。微风徐徐吹来,湖面荡起层层涟漪,鸭子湖面戏水,神态自由悠闲。几只乌蓬小船驶过,留下一路g乃之声。岸边的芦苇随风起舞,芦花在风中摇曳不定。乌桕树的红叶随风飘零,落在湖面上轻轻荡漾。
作者邮箱:dhliuzhi@。
[1]。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十二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中的第四个专题是“像山那样思考”,该专题是按照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思考自然的思维顺序循序渐进编排的,它分为三个板块:谛听天籁,感悟自然,湖山沉思。本专题编排的意图在于加强关于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提升精神境界。
说教材。
《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一篇课文。第一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和表述自然之美。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有所收获。
《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是: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因而学习此文,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基于以上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如下两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是感受和欣赏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二是学习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体味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总体安排以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为线索,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说教法。
一课前预习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关键语句。
2、初步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
(1)江南的冬景总体特征是什么?“明朗的情调”的“明朗”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着用画面概括。
二课堂教学环节。
1、导入。
可以从老舍的《想北平》一文导入。在老舍笔下,普普通通的“草花儿”、“墙上的牵牛”、“翩翩的蝴蝶”以及“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平的风景自然而美丽,那么,江南的冬景又是一番什么景象,由此带着学生走近郁达夫的写景散文《江南的冬景》,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的美景。或者以画家刘海粟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的话语导入,他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2、解题。
从文题上方板块的标题入手。“谛听天籁”!“籁”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谛听天籁”?
明确:“籁”是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谛听天籁”不只是谛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由此可见,学习本文,就是通过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展现给我们的江南冬天的美景。(说明:此处主要目的为交待学习目标。)。
3、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从文中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区域界定在哪里?
明确:江浙一带,而非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区域。(第六段)。
(2)找出描绘江南美景的段落,或问作者选取了几幅画来描绘江南冬天的美景。
明确: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
曝背谈天图(2段)午后冬郊图(5段)农村冬雨图(7段)江南雪景图(8段)旱冬闲步图(9段)。
(说明:此为对江南美景的整体感知,为下一步具体分析作好铺垫。)。
4、品味赏析。
郁达夫是如何写出江南特有的冬天之景?是如何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的?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任选一幅,进行分析(这里主要选取5、7、8段)。
午后冬郊图。
a、主要明确:
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景物特点:色彩明丽而有生气。
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b、教师总结:
借鉴色彩学中关于色彩具有动静感和冷暖感的原理,描摹色彩,表现情感。一般来说,越暖越亮的色彩,画面越热烈,动感越强;而越冷越暗的色彩,画面越沉闷,就越显得静。文学作品是以文学作画,根据主题表达和抒情的需要,在构图和选择色彩词时,就必须与作品的情境和氛围相契合。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几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
农村冬雨图。
a、主要明确:
所写景物:长桥、杂木树林、乌蓬小船、酒客、细雨、灯晕。
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b、教师总结:
前面说过,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在这一段中,作者也是在刻意地为画面着色:白雨、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乌篷,红黄等。而色彩点染造成的远近虚实的层次,又使自然景色有了一种若隐若现、氤氲流动的朦胧美。
过渡:雨是天地的精灵,雪是天地的洁白肌肤。江南的冬雪,虽然没有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长城内外,惟余茫茫”的恢宏气度,但却如粗犷中略带羞涩的村姑,亦别有一番情致。
a、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描写雪景的段落进行比较(投影)。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看写雪景的一段。
明确:《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b、这些诗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前后左右互相讨论。
从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想象可进行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c、明确: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所用手法:引用诗句、避实就虚。丰富的意象给人以美的想象与联想。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另可投影举例郁达夫的《雨》,加深体会。)。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郁达夫《雨》)。
写景总结:
明确:无论是哪一个写景段落其实是多种表现手法的有机融合。
5、简要分析第一至四段、第六段。
明确: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6、了解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明确:此文写于郁达夫移家杭州,营造“风雨茅庐”,准备过起名士般隐居生活的时候。
7、文章最后总结:
写好一篇写景文的秘诀是什么?
明确:写好写景散文需要做到三个字,即“悟”“摹”“情”。所谓“悟”,就是谛听天籁,感悟自然之美。所谓“摹”,就是一要抓住景物特征,二要用恰当的形式表达(首先语言风格要符合景物特征;其次采用适当的写作手法,可描摹色彩,构筑色彩丰富的画面;可动静结合,写出自然界的迷人景象;可以虚实结合,使文章意韵丰富……),最后要融入“情”即情景交融。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十三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关键语句。
2、初步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
(1)江南的冬景总体特征是什么?“明朗的情调”的“明朗”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着用画面概括。
二课堂教学环节。
1、导入。
可以从老舍的《想北平》一文导入。在老舍笔下,普普通通的“草花儿”、“墙上的牵牛”、“翩翩的蝴蝶”以及“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平的风景自然而美丽,那么,江南的冬景又是一番什么景象,由此带着学生走近郁达夫的写景散文《江南的冬景》,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的美景。或者以画家刘海粟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的话语导入,他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2、解题。
从文题上方板块的标题入手。“谛听天籁”!“籁”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谛听天籁”?
明确:“籁”是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谛听天籁”不只是谛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由此可见,学习本文,就是通过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展现给我们的江南冬天的美景。(说明:此处主要目的为交待学习目标。)。
3、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从文中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区域界定在哪里?
明确:江浙一带,而非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区域。(第六段)。
(2)找出描绘江南美景的段落,或问作者选取了几幅画来描绘江南冬天的美景。
明确: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
曝背谈天图(2段)午后冬郊图(5段)农村冬雨图(7段)江南雪景图(8段)旱冬闲步图(9段)。
(说明:此为对江南美景的整体感知,为下一步具体分析作好铺垫。)。
4、品味赏析。
郁达夫是如何写出江南特有的冬天之景?是如何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的?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任选一幅,进行分析(这里主要选取5、7、8段)。
午后冬郊图。
a、主要明确:
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景物特点:色彩明丽而有生气。
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b、教师总结:
借鉴色彩学中关于色彩具有动静感和冷暖感的原理,描摹色彩,表现情感。一般来说,越暖越亮的色彩,画面越热烈,动感越强;而越冷越暗的色彩,画面越沉闷,就越显得静。文学作品是以文学作画,根据主题表达和抒情的需要,在构图和选择色彩词时,就必须与作品的情境和氛围相契合。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几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
农村冬雨图。
a、主要明确:
所写景物:长桥、杂木树林、乌蓬小船、酒客、细雨、灯晕。
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b、教师总结:
前面说过,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在这一段中,作者也是在刻意地为画面着色:白雨、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乌篷,红黄等。而色彩点染造成的远近虚实的层次,又使自然景色有了一种若隐若现、氤氲流动的朦胧美。
过渡:雨是天地的精灵,雪是天地的洁白肌肤。江南的冬雪,虽然没有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长城内外,惟余茫茫”的恢宏气度,但却如粗犷中略带羞涩的村姑,亦别有一番情致。
a、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描写雪景的段落进行比较(投影)。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看写雪景的一段。
明确:《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b、这些诗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前后左右互相讨论。
从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想象可进行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c、明确: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所用手法:引用诗句、避实就虚。丰富的意象给人以美的想象与联想。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另可投影举例郁达夫的《雨》,加深体会。)。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郁达夫《雨》)。
写景总结:
明确:无论是哪一个写景段落其实是多种表现手法的有机融合。
5、简要分析第一至四段、第六段。
明确: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6、了解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明确:此文写于郁达夫移家杭州,营造“风雨茅庐”,准备过起名士般隐居生活的时候。
7、文章最后总结:
写好一篇写景文的秘诀是什么?
明确:写好写景散文需要做到三个字,即“悟”“摹”“情”。所谓“悟”,就是谛听天籁,感悟自然之美。所谓“摹”,就是一要抓住景物特征,二要用恰当的形式表达(首先语言风格要符合景物特征;其次采用适当的写作手法,可描摹色彩,构筑色彩丰富的画面;可动静结合,写出自然界的迷人景象;可以虚实结合,使文章意韵丰富……),最后要融入“情”即情景交融。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十四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rosegger1843—20--)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
文章。
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有几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象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国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十五
江南的冬天不像北方的冬天那样寒冷,也不像新疆那边早穿棉袄,晚穿纱,围者火炉吃西瓜。它只是像小姑娘那种秀美,娇人。
一到冬天,江南的人们就盼望着下雪,因为在江南,很少下雪。不过在北方,那就不同拉,一到冬天,大地早已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我只有在电视或是在书上见过雪人,可自己从来也没有堆过雪人,所以一到冬天我就常常乞求上天能下一场。
大雪。
记得去年,这里曾下过一场雪,可是时间不长,所以也就没能堆上一个雪人。
江南冬天的早晨,一开门,便能看见白茫茫的一片,那可不是雪花哦,不过倒也能体验一下下雪时的感觉,那白色的是霜,它是一种接近于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物体上结成的白色水晶。它能够给大地带来一种新的感觉。仔细一看,漫天大雾,乳白色的浓雾流动着,从浓雾的缝隙中望去,前方的建筑,树木更是显得乳白。
一到中午,太阳高高挂在枝头,满脸笑容地展示着自己,这时候,大雾已经散开,白霜已经融化。这时的建筑,犹如一幢幢琼楼玉宇,闪耀着银辉。
冬天的一天特别短,而晚上特别长,大约到5点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了,我也能体会到大自然博大的气息。不知不觉中,我已陶醉在温柔的夜里。意识在逐渐模糊了,整个身心在不断弥漫,仿佛已融化在浩瀚的宇宙中。
冬天的天气像一个脾气古怪的老人,有时春风满面,有时又阴云布容。
冬天的景色像枯枝上的一芽儿新绿,向人们显示着它特有的风韵。
冬天里的人们像朝气蓬勃,热血沸腾的青年,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春积极努力着。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十六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刘海粟先生对郁达夫先生的游记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此言确实不谬,郁先生的游记散文历来脍炙人口,在其文学作品中成就极高。其主要代表作有《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以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江南的冬景》。(板书课题)。
二、浏览文本,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增强阅读思维的指向性,并且注意给思维设置梯度,使思考的范围越来越缩小,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具体。
问题如下:
2、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
3、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学生可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命名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去筛选相关信息,教师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经过师生讨论,明确如下:
曝背谈天图。
午后郊游图。
寒村微雨图。
旱冬闲步图。
三、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两例: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江南雪景图赏析。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1、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四、想象作文,训练思维。
指导学生阅读第9、10节,让学生找出写旱冬景色以及郁达夫先生内心感受的语句,引导学生去想象郁先生在高爽的晴空下,在洋溢的日光中去湖上散步的情境,要求学生既要写出湖上的美丽风光,又要写出郁先生湖边散步的种种情态,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附学生情境作文片断两则:
一
高一(9)班焦文斌。
三五人家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村子傍着小河,河上跨着一座小桥。天空湛蓝湛蓝的,漂浮着几朵白云,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来,水面泛着金色的波光。河水清澈透明,几只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河底青青的水草也历历可见。偶尔有一两只乌蓬船滑过,鱼儿四处逃逸。待到船儿远去,鱼儿有聚拢过来,仿佛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一般。但河面荡起的层层涟漪表明着船儿来过。
郁达夫先生身着长衫,拄着手杖,在河堤之上信步徜徉,阳光轻轻地抚摸着他,是那么地温柔,驱走了先生心中的阴霾,使先生的心情也变得阳光起来。先生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微笑,脚步从容了许多,也悠闲了许多。
二
高一(9)班唐成龙。
天空湛蓝,白云悠闲,阳光灿烂,温暖如春。微风徐徐吹来,湖面荡起层层涟漪,鸭子湖面戏水,神态自由悠闲。几只乌蓬小船驶过,留下一路欸乃之声。岸边的芦苇随风起舞,芦花在风中摇曳不定。乌桕树的红叶随风飘零,落在湖面上轻轻荡漾。
作者邮箱: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十七
其实,我之把北京南北之分的分界点,有的道理的。,气候上的原因。“南方”的河南“洛阳三月花如锦”,而“北方”的黑龙江“山城三月飘雪花”呢。
语言上的差异。我所谓的“北方”,一色是悦耳动听普通话,有些“酸菜”味,也费脑筋去揣测。而“南方”就不同了,语音千回百转,云山雾罩,就听不懂说。听“南方”人讲话,身边得有专职翻译。
人有性格,季节有特点,北方的`四季交替,春发芽,夏抽穗,秋落叶,冬飘雪。南方的四季就很温和了,的过度特征,冬季,芦花仍不败,草儿仍有绿意,杂七杂八的野花开在“野人”的篱落。在“微雨寒村”的冬景中散步,有“说不出的悠闲境界。”是寒梅初放喜遇瑞雪,雪方霁而见花,则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冬景给人以不受尘埃半点侵的飘然欲仙、超凡脱俗的世外桃源的境界。
然而的景色稍纵即逝,晴和的阳光把和寒梅亲近的冬雪化做点滴残泪,只留花香空四溢。雪的映衬,还称得上冬景吗?和风、旭日、鸟鸣、花香怎样都觉得是“春到人间草木知”“四月清和雨乍晴”的春天。,南方的冬景,给我怪怪的,就好比男人不长胡子,完全了阳刚气。
北方的冬天则不同了,它掩藏了春的含蓄、屏弃了夏的热烈、珍藏了秋的成熟,以一身傲骨、一身洁白、一身凛冽倏忽而来。再看寒雪压苍松,会对严冬的生命有的景仰。大雪过后,三五孩童,堆雪人,剪红纸给雪人点一下降唇,雪白的颜色红色点缀,立时生命的。再给雪人镶上明亮的玻璃球,雪人则象初生的娃娃,睁开清澈的大眼,惊喜的感受孩子们它的生命。雪后的冬天,给孩子们无穷的乐趣,而冰雪凝就的冰灯,凝聚了的勤劳和智慧,向展现的文化艺术,又留连了中外游人的不顾寒触的脚步。冰雪里的冬泳,何尝北方冬天最美最的冬景呢?当出行的抖落一身白雪,融化一脸寒霜,他会由衷的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冬天呢!
我豁然明白,景色不分南北,季节不分东西,各有各的景致、各有各的神韵,精彩的季节里的风景!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十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点: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体会郁达夫散文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问答法相结合,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注意读音和生词的意思。
2.查阅郁达夫的背景材料,都文章及作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二)导入。
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喜欢?(众说纷纭)。
其实,冬天也是很可爱的'。让我们来看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美丽可爱的冬景。
(三)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课前我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再给大家3分钟时间快速浏览课文,讨论预习题。
2、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
3、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总结:作者从五个角度,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天气下的江南冬景,午后的温暖,蕴蓄生机的大地,雨中的迷蒙,雪中的情趣,等等,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
(四)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篇十九
二、浏览文本,整体感知。
问题如下:
2、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
3、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曝背谈天图。
午后郊游图。
寒村微雨图。
旱冬闲步图。
三、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午后郊游图赏析。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两例: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四、想象作文,训练思维。
附学生情境作文片断两则:
一
高一(9)班焦文斌。
二
高一(9)班唐成龙。
作者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