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技小论文(精选17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做出改进。在总结中,可以借助一些图表或数据的展示方式,来更直观地呈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下面是一些经典总结范文,希望能够激发您的写作灵感。
物理科技小论文篇一
新课程改革给中学物理教学带来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可喜变化,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教师,我们就要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实质,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搞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提高驾驭新课堂的教学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落实新课程理念,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下面结合笔者在中学物理教学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谈淡笔者的思考与认识: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应该是愉快的,精神是饱满的。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教师的话就很容易被他们接受,师生间容易擦出理解信任的火花。教师的情绪和精神极易感染学生,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教学或操作实验时,学生会感到压抑,从而使得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其次,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不死板,善于创设各种情景,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例如《物理》“机械运动”一节内容比较平淡,几个基本概念显得抽象、分散,学生听课容易厌倦。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诗词引入法:“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再配上动画效果,使学生在诗情画意中体验到自然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美丽的。然后笔者又创设情景:“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旅行,让我们在从郑州到北京的旅途中来学习几个物理量。”从而引出参照物、机械运动和路程等几个物理基本概念,辨别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样,通过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到抽象的物理知识,这样的课堂必然是高效的。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皮亚杰说过:“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教学要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耐人寻味的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冷水来降低物体的温度,而学生经常认为只有提高温度才能使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起来。而在此实验中,给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水会重新沸腾起来。由于这个实验现象与日常观察到的现象相悖,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三、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而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物理课堂教学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余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要适当引导和点拨。
笔者说:“其实杯中本来就没有蜡烛,大家刚才看到的杯中蜡烛是玻璃板前面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面镜成像’。”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而然进入到“平面镜成像”的合作探究中,提高了学习过程的高效性。
四、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有许多摸不着、看不到的现象,学生对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现象缺少丰富的感性认识,很难理解和掌握,更谈不上什么创新。而物理教学中大量的内容又是实验无法直接向学生提供的。例如:天体运动、大型船闸、航天发射、磁场、电流方向等,这些学生都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教学内容。可利用电视录像或多媒体课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把所讲的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从而把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通过多媒体变成看得见、看得清,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遥远的东西变成眼前的,使事物的形、声、色直接付诸于学生感官,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创新活动提供了大量感性材料和时空环境,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观其色,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形成映像,深刻地理解抽象和复杂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思维,使教学难点得到了较好的突破。
五、要关注学生差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毋庸讳言,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有的思维活跃,有的想象力丰富,也有的同学在学习物理上存在一些困难。为了建立和谐高效课堂,我们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知识内容应由易到难,教师的语言要深入浅出,照顾到接受能力较差、层次较低的学生,使他们不掉队,学得扎实。学习要求应有层次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吃得好吃得饱,让所有的学生知识得到积累、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同时,物理课堂要想真正高效,还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请老师们时刻想到,学生跟种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要做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应学习的条件和营养,让他们自己成长。”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能。
物理科技小论文篇二
作为一个物理专业的学习,怎么样写大学物理论文?请看下面吧!
前科学时期的宗教与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摘要:本文试析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前期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认为13―15世纪由于基督教与亚里士多德的融合而产生的对自然的特殊认知系统和经院哲学的理性唯知主义,为这段时期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故该时期,尽管双方也存在冲突,但以融合为主。
关键词:自然科学;宗教;诞生。
科学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萌发于人类早期的社会实践,古代文明已包含许多近代科学得以发展的因素。
因人类社会实践和认识的历史局限性,古代的科学知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一直附属于在思维方式上尚未摆脱想象性和猜测性的自然哲学体系,甚至寄生于宗教神话中。
在中世纪,科学成了神学的分枝。
科学与宗教的历史混合状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而逐步解体,科学从自然哲学体系和宗教神话中分化出来,成为实证性的科学。
一、自然、人、神表现为鲜明等级和不同质的秩序。
13世纪古希腊科学的复苏同托马斯・阿奎那建立的包括基督教神学和亚里士多德哲学在内的辉煌的综合体系一道,建立了基督教用以阐释自然的特殊认知系统,对西方思想的统治一直持续到17世纪。
让我们追溯一下欧洲中世纪思想是如何改变了欧洲人的心理态度的。
超越论认为自然和人都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上帝超越一切,不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也不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与人无关的“外在物”;人与自然不同质,上帝安排人超越于自然之上并具有支配自然的权利。
亚里士多德认识到了两个主要方面――自然是可以理解的,自然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
阿奎那从亚里士多德和当时的基督教义那里接受了一种假设:人是万物的中心与目的,世界可按照人的感觉和心理来描绘。
自然既是有秩序的,又是偶然的。
阿奎那关于上帝的概念是亚里士多德的“不动的原动者”和《圣经》中的“人之父”的综合。
他把上帝描绘成自然界的永恒统治者,而不仅仅是最初的造物主。
中世纪经院哲学家们把古希腊宇宙中有序性和规则性的观点与《圣经》中关于上帝是规律创造者的观点相互结合起来,对自然神灵的否定,使自然界不再是人们崇拜的对象,而成为研究的对象。
二、理性与信仰。
早期教父哲学的实质是信仰主义、蒙昧主义、唯心神秘主义的。
在其统治下,理性的思考成了人们的禁区。
然而,在中世纪创造的智力背景中,自然科学才作为学科发展起来,由于同那些对科学感兴趣的伊斯兰教国家的接触,使得一个最大的变化得以产生,这个变化发生于重新发现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时候。
因在一些较大的问题上,他们的观点更加富于理性、更科学。
早期以安瑟伦为代表的经验哲学的思想特点是力图使理性与信仰调和并使理性为信仰服务,其著名的本体论证明是最好的说明。
13世纪之后,神学的信仰主义式的绝对唯心主义受到了动摇,理性堂而皇之地走进了神学与科学的殿堂。
经院哲学那种理性的唯知主义,保持且加强了逻辑分析的精神,他们关于神与世界是人可了解的假设,也使得西欧智者产生了一种即使是不自觉的也是十分可贵的信心,即相信自然界是有规律的和一致的。
托马斯・阿奎那代表的经院派神学打着理性旗帜,用逻辑推理来论证宗教信仰,但信仰与理性的矛盾并未因此解决,把信仰建立在理性基础上,实际上是冒险让信仰去接受他本来经受不起的审查和考验。
在阿奎那时期,经院派神学内已出现了要求信仰与理性分道扬镳的论战。
一方面使基督教教义建立在脱离理性的信仰之上,另一方面则使理性也脱离信仰的羁绊,按照自己的道路走向具有启蒙色彩的哲学和宗教学说。
邓斯・司各脱、威廉・奥卡姆为此做出了贡献。
司各脱扩大了理性所不能说明的神学地盘,他提出了关于上帝本性的非理性理论,指责托马斯主义所谓上帝按照理性必然性而活动的说法会导致泛神论,把上帝的活动限制在理性所允许的范围,显然是限制了上帝的无限自由。
哲学则是少数有识之士的创造,它是通过纯粹的思辨来理解真理的,两种真理性质不同,一方面凭借信仰接受教会的.教义,另一方面凭借理性研究哲学问题。
中世纪经院哲学对神学的坚定信念导致这样一种思想习惯:寻求严格的论点,并在找到后坚持论点的可贵习惯。
这个出于本能的信念活生生地存在于推动进行各种研究的想象力中,这有助于科学的理性成份的产生。
因此在近代科学理论还没有发生以前,相信科学可能成立的信念是不知不觉地从中世纪神学中导引出来的。
三、神学唯意志论与经验论。
邓斯・司各脱与不可战胜的博士威廉・奥卡姆在批判托马斯理性神学时,不仅使理性与信仰分道扬镳,同时也是复兴唯意志论神学的先驱。
选择唯理或经验论的科学方法,取决于神学上的考虑,神学中的理智论与科学唯理论相联系,而神学中的唯意志论是同科学中的经验论相联系的。
因神学唯意志论的复兴,因人们相信万事万物都是由上帝的意志决定的,因而人们开始相信他们亲历的事物,该点转到科学领域上来便意味着科学也必然要接受事实。
中世纪的许多哲学家相信上帝创造宇宙之时必须遵循亚里士多德确立的观点。
在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宇宙中每一事物都是通过逻辑上是必然的法则而与其他事物相联系。
丹匹叶在反对对于上帝的这些权力施加任何限制的同时,却在无意中取消了对科学理论所施加的禁锢。
因此,不仅是主张必然性的神学处境岌岌可危,就连主张必然性的自然科学也是如此。
总之,13世纪,应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世纪,从这时起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取代新柏拉图主义成为基督教的哲学基础。
《圣经》自然观与亚里士多德的特殊融合,形成了对自然的特殊认知系统:否定自然神灵的存在,就意味着自然不再是人们崇拜的对象,转而成为研究的对象。
同时,在这段时期里经院哲学家们开始重视理性,并把它看作是认识上帝的主要途径,因此,一旦人们发现了对自然的新的认识方法:经验与观察,便开始对这种过分的唯理论进行无情的批判。
直到15世纪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虽然有冲突,但由于这时近代科学还没有产生,科学仍然是隶属哲学,而宗教在此时充当了为近代科学的产生营造氛围的不自觉的工具。
参考文献:
[1]伊安.g.巴伯.科学与宗教[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57.
[2]w.c.丹皮尔.科学史[m].李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40.
[3]大卫・格里芬等.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马季方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1.86.
物理科技小论文篇三
摘要:
本文基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需求,本文从教学硬件资源建设和教学运行体系建设等方面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改革探索。通过改革,初步搭建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和各理工科专业实验基本技能需求的桥梁,确保《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在各理工科专业课程群的基础性地位,突出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工程项目意识.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学物理实验;基础性地位;工程实训模式。
地方二本院校面临着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任务。所谓应用型就是要培养面向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但他的专业设置与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模式有这本质区别。地方二本院校的专业设置是以学科为基础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是以市场职业需求为基础的[1]。因此,二本院校是培养具有系统学科基本知识和行业共同基本技能人才的高等院校。他的“应用型”与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型”有这本质区别。二本院校的“应用型”着眼于整个学科所对应的“面”,即行业共有技能;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型”着眼于行业的“点”,即具体职业技能。因此,二本院校的教学如何体现出“行业共有技能”的培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2,3,4]。《大学物理实验》作为理工科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它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任务[5,6]。如何建立一种适合各专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体现理工科的共性和各专业个性有机结合是老师们需要思考的。
一、我校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情况。
我校原来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单调,应用性不强,各理工科专业特色不明显。而且所有的老师教学方法传统,学生的学习法也单一。教师基本采取根据仪器说明书准备好实验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先讲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然后指出应注意的问题和实验的要求,最后实际操作一篇,便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得出结果。学生完全不思考,仅仅被动地参与。这种程序式的教学严重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偏离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几乎变成了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厌学”情绪在少数学生心中弥漫。因此,我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箭在弦上,势在必行。
二、我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为了适应工程应用需求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我校在专门建设了基础物理实验中心。中心下设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中学物理教材教法、电子电工等7个实验室,使用面积约1900余平方米。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购置仪器设备总值300多万元,650多台套。通过基础物理实验中心通过湖南省实验室验收评估,使我校成为湖南省《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设备最为完善高端的高校之一。这为我校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通过自编教材,解决教材“共性化”问题。根据我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情况,我们改进现有“共性”实验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体现我校各理工科专业的“个性”需求。我们按照传统的项目层次分类自编了规划教材,在基础性实验项目层次上,保留了经典的实验项目。通过这个层次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规范和习惯。在综合性实验项目层次上,设计了一些各理工科专业直接需要的物理综合技能的实验项目。通过该层次的分专业教学,架起《大学物理实验》与《专业实验》的桥梁。在创新与设计性实验层次上,我们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基于物理基本原理,主动参与项目研究,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设计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2.通过建章立制,解决了教学过程管理和评价机制的空泛问题。在严格执行学校各类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我们相继建立健全了《基础实验中心工作制度》、《基础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基础实验中心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基础实验中心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怀化学院基础实验中心关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管理的规定》、《基础实验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基础物理实验室实验成绩考核实施细则》、《关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的有关规定》、《怀化学院基础实验中心实验报告书写规范及评分标准》等等共20项,为实验教学常规管理的科学性、规范化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3.通过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解决了大学物理“教”与“学”随意性问题。几年来我们认真落实《怀化学院基础实验中心关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管理的规定》等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照章办事,这敦促了教风和学风的根本性转变。教学过程中为了堵住平时考勤和考试舞弊的漏洞,我们采取了环环相扣的三部曲。一是加强实验课堂的考勤监管,将学生因故缺席情况详细信息记录在《教学情况登记本》中,并以书面和电话两种方式通知到人,安排一次补做机会,并安排教师定时定点指导。二是课堂上老师必须现场查看全部学生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审核签名,不合格的当时重做。三是采用实验操作和理论考试随机组合的考试方式,杜绝实验考试的随意性。我们根据“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动手能力”为目标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基本要求,将考试内容分为30%的理论考试和70%为实际操作。并且考试试卷由多套理论卷和多套操作卷随机组合,实际试卷在考试前15分钟内由学生抽签组合确定。这种随机性有效地防止试题泄密和学生同堂同卷的情况,从源头上杜绝了考试舞弊现象的发生。几个学期来,考前实验室开放,前来复习实验的学生人员暴满,平时的上课纪律好转了,学风好转了,及格率提高了。
4.“基础性”和“工程性”是我校《大学物理实验》改革的特色。突出《大学物理实验》的基础性地位。《大学物理实验》是以物理实验的基本技术或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为主线,再贯穿以现代误差理论、工程技术意识、现代物理实验仪器设备、器件的原理、使用方法,构建成一个完整的,但又不断发展的课程体系。掌握这些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是做好各理工科专业实验的前提。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注重这些基本技能与各实验项目的有机结合,搭建了《大学物理实验》与各理工科专业实验的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学在“物理”,用在“专业”,做实了大学物理实验在各理工科专业实验中的基础性地位。突出《大学物理实验》项目的工程运作化教学模式。我们要求学生把每一个实验项目当成一个实际的工程项目来做。我们按照“工程验收”的模式,评估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细心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坦然担当实验成败的勇气。彻底改变了以前草率从事、捏造数据、抄袭实验数据与报告的局面。实现学风好转,提高教学质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结论。
根据我校建立“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要求和各理工科专业对大学物理实验专业化的需求,我们历时八年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场地、设备等硬件和教学运行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改革。突出《大学物理实验》项目与各理工科专业实验技能相衔接,采用“工程实训模式”运作实验教学,确保了《大学物理实验》应用型特性和基础性地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个开放性课题,为此,我们将继续关注和开展该课题的探讨。
作者:谌雄文舒象喜吴建中向绍纯谌宝菊单位:怀化学院机械与光电物理学院物理系。
参考文献:
[5]严慧羽,郭艳蕊,宋庆功,郭松青.基于面向现代工程教育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调查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14,27(4):126-128.
[6]许永红,葛立新,刘晓伟,傅院霞.“工程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建设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3):10-11.
物理科技小论文篇四
摘要:本文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反思,主要从教育观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的看法。
关键词:物理实验课程改革教学体系教学方法。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在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上存在着一些弊端,使得大学物理实验无法达到其应发挥的作用,无法适应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进入21世纪,科技的发展、知识的飞速扩充,学生的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对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变化调整势在必行。
一、更新教育观念。
物理实验课程是一门涉及领域广阔、时代性、社会性十分强的课程,它时刻面对着新时代、新科技的挑战。我们在对于大学物理实验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教材上,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他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实验,所以物理实验课程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取决于学生能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物理实验为此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它有助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有助于教师的提高。我们应在教育改革思路和实践上有重大突破。传统的物理实验教材与物理知识的发展之间的'脱节,传统的课堂授课的局限,实验仪器的程式化,这样都很难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二、丰富实验教学体系。
长期以来,大学物理实验是作为理论课程的一种延伸,学生只能按照理论课的知道机械的刻板的完成实验,这样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原本充满乐趣的实践性课程变得很枯燥乏味。大学物理实验应该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独立课程,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也不能仅仅限于普通物理的范围内,当前科技发展中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的加入会使得基础实验又赋予了新内容,提升了实验档次。除了学生必须的基础性验证实验外,我们还要加强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开辟一种分层次实验教学的模式。其中研究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要真正的开设起来,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理解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确定实验参数、拟订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完善实验结果,然后撰写实验报告。另外,研究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还可以通过教师开设的科研课题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搞科研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研究的思维和科学创新精神。在学校开设物理实验课的同时,还可以并行开设一些“物理实验系列讲座”,讲述各领域的背景、思想、方法、现代技术和应用,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理实验的思想、方法和应用,提高物理实验课的层次和水平,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往往是老师把实验仪器调整好,在学生做实验前详细的讲解,甚至做出实验演示。学生只要被动地按照老师演示的步骤机械的重复实验操作,就能成功的测到数据,完成实验。学生在思想上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不够重视,每次实验操作都是按部就班的应付了事。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包含提出问题、设计操作、数据分析和理论解释4个阶段。教学也应遵循这种过程,教师应当采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按照这种规律进行实验。
例如:实验的引入应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物理史实、物理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适当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死板的采用教材上的事例引入,对于学生来说,这已早没有了新鲜感,这就需要教师自身积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要具有十分丰富的知识面和很强的科学实践能力,将枯燥的知识联系实际,形象化。另外,在不同类型的实验课上,教师应该根据实验课的特点调整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以免使学生产生精神疲劳。在指导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当贯穿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教育,而不是简单的解决学生当前的困难,而要让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灵活应用实验设计思想和方法,独立排除故障。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我们学校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定分为三部分:预习成绩+操作成绩+报告成绩。其中预习成绩我们一般是针对学生写的预习报告的情况打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仅是将教材上的内容大抄一番,并没有对实验进行必要的预习,仅仅想通过课堂上的提问检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进一步完善物理实验的教学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正确的教学评价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它对教师的教学历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导向作用。对于不同的实验类型,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关键看学生通过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能否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科学创新精神。传统的实验报告是千篇一律的格式,学生往往按照教师的要求计算结果并进行一定的分析,实验结论和小结也仅仅是将教材中的内容重新复述一遍,这样不利于学生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对于研究开放性实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式的实验报告,自己收集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写出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丰富多层次的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能够客观公正的进行教学评价,才能使物理实验课程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上成为一个较好的平台,成为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许森东.冯元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索[j]。大学物理实验,,19(4):77~79。
[2]张宝林,朱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新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9(5):15~16。
[3]杨建宋.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评价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5(3):196~197。
[4]黄曙光.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90(4):27~28。
物理科技小论文篇五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分支,不反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谈到物理学,有的同学觉得难;谈到物理学究,有的同学觉得深不可测,谈到物理学家,有的同学更觉得他们不是凡人。诚然,成为物理学家的人屈指可数,但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生活走向物理,你就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身边。正如马克思所说:“科学就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
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研究,发明了摆的等时极性;勇于实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本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司空见贯的风筝,将“上帝之火”引下凡,由此发明避雷针;敢于创新的英国科学家亨利。阿察尔去邮局办事,当时身旁有个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邮票,准备裁下一枚贴在信封上,苦于没有小刀,找阿察尔借,阿尔察也没有。这位外地人灵机一动,取下西服领带上的别针,在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的刺了一圈小孔,然后很利落的撕下邮票,外地人走之后,阿察尔由此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齿纹的邮票也随之诞生了;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研究身边锁事并有大成就的物理学家的事例不胜枚举。
物理科技小论文篇六
星期三下午,孙世佳的爸爸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带给我们一堂神奇的物理课。一进教室,孙爸爸就把他带来的“道具”一股脑儿全部放到了讲台上,有超大号针筒,乒乓球,半个塑料瓶,充气机,磁性铁球,涂满颜色的小风车转盘和一些我们不认识的东西。“哇!”教室里一下子就充满了我们叽叽喳喳的讨论声。
孙爸爸为我们做了很多神奇的实验,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喷火”实验,火可是平时我们接触不到的呢!孙爸爸拿了一个透明的瓶子,上面装着一个按压器,里面放了一根酒精棉签,孙爸爸神秘地说:“下面我会让瓶子里冒出灿烂的火花!你们相信吗?”怎么可能,除了打火机,火柴能打出火,其他我们知道的也只有钻木取火了,这真的可以吗?这时孙爸爸说:“我们还需要一个天天都能见到的帮手——太阳。”
我们跟着孙爸爸来到了阳光最好的窗台前,只见他对我们点点头,“一二三”用力地一拍按压器,“啪”,我们直勾勾地望着瓶子,大气都不敢喘,教室里十分安静,连呼吸声都听得清清楚楚。“啪”,又是一下,我们紧张极了,“啪”,第三下,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瓶子里竟然冒出了强烈的火花,蓝色的火焰,红色的火光就像盛开了一朵美丽的花朵。短短的几秒钟,火花熄灭了。孙爸爸向我们解释:“酒精是易燃物质,瓶子里充满了易燃气体,通过太阳光的照射,瓶子里温度升高,这时如果给予它压力,就会燃烧出火花。”
物理的学问可真多啊!不光有书本上的,还有亲手实践的,今天孙爸爸这个“实验大王”的课,让我一下子就对物理感兴趣了。今后我也会多做实验,争取以后给同学们上课。
物理科技小论文篇七
高中学生正处于学习关键的时期,在学习方法和能力上普遍存在问题。审题能力上吃力会拖延时间,导致对物理学科知识掌握不扎实,看见题型无法马上连接教材上相关的章节和相对应的公式,无法运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判断接下来步骤,导致判断失误。然而精力是否集中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无法与教师思维连接,就无法理解知识的结构。教师会在提问中巩固新知识和运用新方法,在问题出现时,应及时在脑中形成知识框架,将相关知识进行关联。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导致其不能对课堂上的物理知识完全掌握和吸收,进而影响其学习成绩。
2、学习物理知识方法单一。
学生学习物理课程中缺乏学习知识的方法,不能高效率、高能力的吸收书本上的物理概念和公式,如果单方面的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和枯燥乏味的公式,只有短暂的记忆,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含义,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实验控制变量,经过实际操作模型等推出解题方法。对物理知识不够深入,解析题目不够透彻,缺乏灵活运用操作方法,在日后的学习与运用上会遇到瓶颈。
3、不能灵活运用的思维方式解题。
高中物理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思维指导下,可以得出优秀的解题思路,但是自己解题时,不能够活题活用,仅仅依靠书本文字的公式和理论不能够解开所有题目,无法驾驭物理知识带来的发散性思维。物理学科是比较广泛综合、知识较强的学科,思维跳跃性比较大,遇到问题需要进行分析和延伸知识。对某些学生来说发散思维是弱项,难度大的题目,学生的思维会越狭窄,无法进行举一反三等方法,影响学生的解题思路。
1、学习思路清晰,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过程中,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能急于求成。学习任何学科都是需要讲究方法和通过培养兴趣的途中,逐渐理解钻研物理学科带来的乐趣。培养学习兴趣的,通常当你对一门专业感兴趣,才能真正的投入其中,做到了理解性学习。除了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加强对与课堂上不同题型的练习题的训练,进而能够透彻地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找到相应的练习题。积累总结解题方法,培养清晰的答题思路,养成看到题型,在脑海里形成具体的知识框架和公式内容的习惯。积累练习大量题型经验之后,理清解题思路,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习目标,与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相适应,保证学习计划能够实现,制定和调整计划的同时,更应该查漏补缺,找到之前未顺利完成计划的原因所在,进而对学习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与学习目标相符。为自己留出制定计划的实施时间,做出时间表和计划表,才能够明确掌握知识的目标和质量。
2、增强团队协作,重视实验活动。
新课改的目标是将物理课程的学习变成实验研究和交流合作,每节课堂应该制定由平均人数组成的小组式练习法,在学生动手实验和交流合作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物理抽象的思维方法,掌握知识中的深层问题。提高和开阔学生在题型练习上的眼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创造能力,有意识的发展思维,锻炼解题思维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增强“比赛式”学习概念,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兴趣,得出结论效率更速、更加准确。互相学习的同时提高自身能力,不局限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合理要求,尊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是物理课堂试验的乐趣所在。高中物理课程在逐渐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解题思路的理解能力,教师提出更多学习物理学科的教程和方法应对,帮助学生找到真正学习的目标和学习兴趣,结合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捋顺思维结构掌握知识框架,将其结合起来,做到从学生自身打破对学习物理的心理和精神障碍。
3、运用课堂新思路,配合教学新概念。
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内容,做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对物理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因素。物理学科需要积累掌握概念、公式、定律等理论知识,同时需要结合具体方法运用,在知识长期积累的过程中,达到对现有知识的总结和对新知识的预习。新课改下的物理课堂与传统的课堂大有不同。教师运用新思路解题,要求学生在知识框架中进行全新组装和加工。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新思维创造新知识链接的能力,使学生更加全面、系统的理解知识、吸收知识。随着教师新的教学方案的设定和选取,应采用人文素材带领学生导入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品质,受到人文思想的熏陶,领悟科学研究的艰辛,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细致,明察秋毫、不懈努力、增强刻苦学习和顽强拼搏的决心,从而使物理教学实质上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影响,使学生的学习不仅受制于通过书本纸张,使其通过教学软件和课堂中的研究实验,亲自动手和观摩进行学习。添加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乐趣,通过软件动画形式,更加生动、活泼、形象的反映物理规律,帮助学生运用知识的内涵与实质。教师在物理课堂授课过程中,思路清晰表达顺畅,教学语言幽默风趣,有感染力,这也是吸引学生对物理课堂产生浓厚兴趣的极为重要的一点。高中物理学习上,学生普遍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较大,在学习方法上不能够找到良好的方式,迷茫于题海的战争中。为提升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新课程改革中把培养学习能力这一课题,划分在重点之中。在新思路逐渐完善要求下,当前高中物理课堂发生明显的转变,经过深入研究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方案,全面改善学生在物理课堂存在的相关问题。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物理学科中遇到的困难和瓶颈,找到及时解决的方法,放大学生的学习优点,消除漏洞、缩小缺点,紧跟学生学习情况,快速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操作和实践能力,完成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顺利完成物理学科的学习。本文通过高中物理课堂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希望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效果。
物理科技小论文篇八
物理农业属于一种新型的高科技农业技术,物理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与物理技术在农业新科技中的应用存在着紧密关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食品的安全性,在农产品的选择上,更趋向于选择无公害或绿色产品。物理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推动着传统化学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逐渐过渡。在农业新科技中应用的物理技术主要为电、磁、声、光、热等。通过物理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作物生长速度,降低化学农药等应用量,最终实现作物增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磁场效应、电场效应、纳米能量效应、声波效应、等离子处理技术等方面。
1.1磁场效应在农业新科技中的应用。
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在磁场的环境中生长,在生物体内,存在着磁性物质,如金属矿物质。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其体内都存在着磁性物质,如外界磁场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的磁物质会出现磁化现象,从而出现磁性势能与极性变化。在磁场影响下所产生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的对生物造成影响,并形成磁生物效应。通过实践研究发现,磁场效应对生物的影响存在着多个方面,如增强植物矿质代谢,对植物酶系统造成较大影响,提高植物atp能量等。一般情况下,对植物施工磁场效应,可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推动其生长代谢,提高叶绿素,植物综合生物效率获得较大提升,最终提高作业产量及质量。
1.2电场效应在农业新科技中的应用。
在地球空间环境中不仅仅含有磁场,还包含着电场。电场存在着不稳定性,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电场对植物生长的状态存在着很大影响,在农作物产量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其对电场产生了适应性。如选择植物,并应用电场屏蔽技术后发现植物的光合速率明显降低,其生长状态远远不如雷区植物好,究其原因,电场对植物的生长存在着较大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电场存在着能量效应,并对植物物质交换的速率存在着较大影响。在电场效应下,植物蛋白构象出现变化,能够提高酶活性,并激活钙素,提高气孔开度,促进植物碳同化。在电场作用下的水分解,可以提高水的电解过程,从而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此外,在农业应用中,电场还存在着杀菌效应,可以有效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各种病虫害的防治。应用电场效应,可以在大棚蔬菜种植中,于植物蔬菜等上方,架设电场网,形成电场效应。在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电功能水,可以有效杀灭各种细菌及病毒。电功能水在病虫害防治领域属于当前国际上先进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3纳米能量效应在农业新科技中的应用。
纳米属于一种物质尺度衡量单位,1g纳米材料所具备的表面积相当于一个普通足球场面积。在物质达到纳米级尺寸之后,其表面积十分大,且存在着较多的不稳定电子。纳米能量效应的存在,为物质反应发挥着很大催化作用。纳米材料所具备的活性,让纳米材料能够与其他物质进行较大能量的反应。纳米技术的应用较多,如进行盐碱地改良等。
1.4声波效应在农业新科技中的应用。
按照波粒两象性原理,声波存在着粒子与能量属性,声波可以如磁场或电场一样发挥作用,提高植物代谢及活性。声波作用的研究较早,如美国科学家为正在生长中的西红柿播放音乐,最终获得超大番茄。通过实践,提出声波应用的声波谐共振理论。利用仪器,可以获得植物自发声的存在,这种自发声具备特殊的声波,应用声波共振技术,模拟出与植物自发生场共振,可以提高生物光合效率,提高植物产量。声波效应理论的研究发展较晚,但未来应用的空间较大。
1.5等离子处理技术在农业新科技中的应用。
等离子体属于物质存在状态的一个种类,是物理学独立分支。物质状态主要分为固体、液体、气体,随着研究的深入,提出等离子状态。将等离子处理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其起源来自于航天应用领域。在航天领域,通过卫星搭载种子并返回地面进行种植,发现其生长活力较强,并存在着一些变异现象。这种变化,主要是因太空中存在着较强的等离子。种子在磁场、射线及等离子体的综合作用下,打开了植物中存在的潜在基因,从而提高植物产量,提高作物产量。当前,航天育种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但太空作物生产成本较高,在普及上存在着较大困难,为此,需要研究出地面空间站模拟技术,将等离子体等应用于农业领域。
物理技术,如磁场效应、电场效应、纳米能量效应、声波效应、等离子处理技术等,在作物中发挥着不同效用。通过物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作业光合作用的速度,从而推动作物生长,抑制病虫害,减少化学产品的应用,从而在提高作物产量及质量的同时,提高作物生长的生态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物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仍存在着研究速度较为缓慢,缺乏实际应用的研究,为此,需要加大研究力度,推动物理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选择农产品时,更加倾向于选择无公害及绿色产品。物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可以推动传统化学农业逐渐向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在提高农作物生产产量及质量的同时,减少化肥及农药等的应用,实现农业生态化。当前,磁场效应、电场效应、纳米能量效应、声波效应、等离子处理技术等物理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发展十分迅速,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相信随着物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引起农业技术的变革,实现农业生产的巨大效益。
物理科技小论文篇九
从人类的起源开始,物理就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人类利用周围的环境为自己制造生机,无意间发现了钻木取火的原理,火的制取和火种的保存是人类生命兴旺的源头,火让人类的食物更加美味更加健康,使他们居住的环境更加温暖,更有助于驱逐凶猛的野兽,火种的保留使得他们每到一处都可以使用火,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摩擦生热,能够燃烧的物体温度一旦达到着火点就会燃烧的物理原理,但是却还是有意无意地利用了这些物理原理为自己创造一线生机,没有火,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文明。所以是这些物理原理为人类的兴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此时的人类无法控制物理科技,但是能正确地使用这些物理科技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
物体如果密度小于水,就会漂浮在水面上,此时的物体会受到浮力,人类最初并不知道物体会受到浮力,但是却能利用木头可以漂浮在水中的特性,造出了木船,木船对于人类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虽然人类不知道它能承载多少重量,但是却能利用它来往于其他的陆地,并且打捞一些鱼类,通过船的发明,人类丰富了自己的食物系统,并且能与其他的陆地加强沟通,进行来往贸易,使得人类初步展露出了社会的模型。而后,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正苦苦求索如何测定王冠的`体积,在沐浴的时候水从木桶中溢出,却使他灵光一现,发现了浮力定律,以后的科学家循着他的思路一路探寻,终于发现了流体力学的奥秘,他们可以对水中的船只进行受力分析,得到船能承载多大的重量,更进一步改造了这一工具,使得人类的海上航行技术突飞猛进,也为人类文明的推进做了巨大的贡献,郑和出海南洋,使得中国国威得以彰显,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拓了人类的视野,使得世界的全貌得以重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揭开了人类心中对于地球的一层疑云。如果没有船,可能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还是天圆地方,美洲则会屏蔽在人类的视野中,可能各个国家也会老死不相往来,人类有如此的繁荣兴旺,与物理科技是分不开的。
一个铁球与一根羽毛从同一高度落下,自然是铁球先落地,然而伽利略却毅然决然地否认了这个观点,于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被永久地记在了史册,伽利略从比萨斜塔拿出了两个质量不同的铁球,同时下落,两个铁球几乎同时落地。而他又利用了归缪法成功推翻了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有关的观点:一根羽毛和铁球相连,落下地面,正常来说羽毛比铁球速度慢,会拉低整体的速度,但是两个拴住一起重量增加,按照之前的理论应该速度加快,因此,原结论被推翻,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无关。此举无疑将人类对于物理的认识提升了一个境界,从原本的单纯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升华到以理论为依据进行拓展,伽利略创造的运动学,更是将两种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力和运动联系在了一起,人类对于物理的理解不再肤浅,而且渐渐深入。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宣告研制成功。“埃尼阿克”共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另加1500个继电器以及其它器件,其总体积约90立方米,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间30多米长的大房间才能存放,是个地地道道的庞然大物。当时的计算机只是为了计算一些繁琐的,计算量较大的科学实验数据,但是经过科学家的研究与改良,变成了集成电路式计算机,投入了数据流,通讯技术,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办公室自动化,计算机也不再是那个笨重的机器,甚至于变成了能拿在手中的小型笔记本,现在的计算机早已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娱乐工作生活的必需品,它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解放了他们的双手与思想,使得整个世界彻底联通。而电视,手机等的出现也使人类的生活大为精彩,不再闭塞。一个恶霸不再敢横行乡里,因为有互联网和电视的监督,一旦做了违法的事,必定会尽人皆知,网上和电视也会把最新的实事发布,并且传播正能量,丰富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频繁。互联网上www网站众多,比之传统媒体,能快速提供信息。但互联网只是一个平台,还需要科技创新。众多的基于互联网新产品的出现带给人们全新体验。微信、qq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素不相识、从未谋面的人也能成为好友。微博的出现更是带来了媒体的新变革,通过微博,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快速发送信息,并被世界范围内的他人获取。中国境内最大的微博平台是新浪微博。
然而,物理科技为我们带来的未必都是好的影响,凡事有利必有弊。火虽然可以烤熟食物,可以取暖,但是也有人用火来作为攻伐的利器,排除异己,荼毒生灵,残害同胞,船虽然可以承载人漂洋过海,来往贸易,但是也有人在船上装载,征伐其他国家,通过武力使得对方屈服。蒸汽机虽然推动人类工业革命的进展,但是却会产生大量的污染,使得环境破坏,并且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与人力物力。电的使用为人类带来了便利,但是也会有很多人使用电不善,导致事故伤亡,计算机虽然让人类跨入了信息化社会,但是电脑的出现,也让一些新兴的职业――黑客悄悄进入其他人的电脑,窃取别人的资料,使用电脑病毒侵染别人的电脑,甚至于涉及到国家安全。手机虽然使通讯变得便捷,但是却让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显得淡薄,每个人的手机号码仿佛成为了他们每人的囚犯编号,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电视机虽然丰富了人类的娱乐生活,但是却让人容易迷失自我,沉浸在电视剧里的世界无法自拔,却忘记了现实的生活。这一切,其实都是源于人类心理的贪婪,惰性,欲望,等一切的恶性心理。但是如果能克制住这些心理,好好地利用物理科技,必定会使人类的生活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许超.浅谈现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j].神州,,4.
[2]科技改变人类生活[j].世界儿童,,z1.
物理科技小论文篇十
如何以科技活动为重点,开展活动课的实验工作?下面是有关物理科技的论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摘要:通过课堂教学,多与科技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同时,在教学中注重物理学史的教学,加强实验教学,开展趣味课外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对科技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科技意识趣味实验物理学史。
伴随着时代发展,物理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增强对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提高科技认识起着重要作用。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的活动,并以科技活动为重点,开展活动课的实验工作。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加强课堂教学的科技渗透。
物理是一门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比如,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原理,锅体内因电磁感应会有强大的涡流产生,涡流在克服锅体的内阻流动时完成电能向热能的转换,所产生的.焦耳热就是烹调的热源;再比如微波炉是利用微波烹调加热的等等。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更加热爱科学。
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还要了解一些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比如介绍:“奥斯特的小磁针偏转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库仑扭秤实验”等知识的建立,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了解这些知识的发现创立过程,培养学生的求实创新科学意识,适当介绍建国后我国科学家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科技自豪感。
二、加强实验教学,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也是进行科技意识培养的阵地。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总结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演示实验后,应该给学生更多的亲自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动手记录,分析,总结,形成报告,发现实验的规律,体会实验的乐趣。
开展趣味课外活动要精心设计,比如“纸火锅”,“水火箭”等试验[1],让学生真真正正参与进来,激发学习兴趣,破除迷信思想,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也可开展丰富的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潜望镜,纸桥,针孔照相机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制作简易学习用具打下坚实基础。也可举办科普读物阅读知识竞赛,使学生更多的了解科技知识,科技发展方向,调动学习积极性,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广泛联系生产生活,搜集学生的兴趣所向,开展专题展板活动,比如新能源的利用,噪声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安全用电等。
三、建立群学互学机制,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稳定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提高科技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建立互帮互学群学关系,使每位同学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讨论分析中增进个人理解能力,提高科学分析能力。培养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中要从现实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现代科技问题里,选取合适的内容及形式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获得新知识,学习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强现代科学意识,把以往学科里要知道的“是什么”、“为什么”提高到知道“怎么办“的高度。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因为喜欢任课教师而喜欢这门课,因此,教师应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世界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融为一体,对学生多表扬一些,少批评一些,多肯定,少埋怨,多些亲切,少些威严,增进与学生的感情,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技意识水平。
四、培养科技创新意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
教育与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结合,简称“sts”教育,目前这套教育理论正由国外传入国内,并在一些城市学校中推广[2]。即:尊重学生意愿,重视个性发展,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堂与社会紧密结合,课堂培养的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强调价值取向;重视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重视学生科学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创新意识、参与意识,提高实践活动能力。现今的教育影响范围已不仅限于学校,其内容和形式也不仅单纯局限于教学书本,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样也不该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认知范围之内。以心理学角度评析人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人格发展、社会性发展和品德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欲望,多思、敢问、主动创新。让我们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能推动世界的进步与发展。
总之,把科技意识、思维训练融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既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又能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需要,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2]许自强;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j];才智;35期。
物理科技小论文篇十一
如何以科技活动为重点,开展活动课的实验工作?下面是有关物理科技的论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摘要:通过课堂教学,多与科技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同时,在教学中注重物理学史的教学,加强实验教学,开展趣味课外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对科技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科技意识趣味实验物理学史。
伴随着时代发展,物理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增强对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提高科技认识起着重要作用。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的活动,并以科技活动为重点,开展活动课的实验工作。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加强课堂教学的科技渗透。
物理是一门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比如,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原理,锅体内因电磁感应会有强大的涡流产生,涡流在克服锅体的内阻流动时完成电能向热能的转换,所产生的焦耳热就是烹调的热源;再比如微波炉是利用微波烹调加热的等等。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更加热爱科学。
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还要了解一些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比如介绍:“奥斯特的小磁针偏转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库仑扭秤实验”等知识的建立,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了解这些知识的发现创立过程,培养学生的求实创新科学意识,适当介绍建国后我国科学家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科技自豪感。
二、加强实验教学,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也是进行科技意识培养的阵地。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总结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演示实验后,应该给学生更多的亲自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动手记录,分析,总结,形成报告,发现实验的规律,体会实验的乐趣。
开展趣味课外活动要精心设计,比如“纸火锅”,“水火箭”等试验[1],让学生真真正正参与进来,激发学习兴趣,破除迷信思想,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也可开展丰富的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潜望镜,纸桥,针孔照相机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制作简易学习用具打下坚实基础。也可举办科普读物阅读知识竞赛,使学生更多的了解科技知识,科技发展方向,调动学习积极性,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广泛联系生产生活,搜集学生的兴趣所向,开展专题展板活动,比如新能源的利用,噪声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安全用电等。
三、建立群学互学机制,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稳定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提高科技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建立互帮互学群学关系,使每位同学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讨论分析中增进个人理解能力,提高科学分析能力。培养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中要从现实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现代科技问题里,选取合适的内容及形式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获得新知识,学习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强现代科学意识,把以往学科里要知道的“是什么”、“为什么”提高到知道“怎么办“的高度。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因为喜欢任课教师而喜欢这门课,因此,教师应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世界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融为一体,对学生多表扬一些,少批评一些,多肯定,少埋怨,多些亲切,少些威严,增进与学生的感情,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技意识水平。
四、培养科技创新意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
教育与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结合,简称“sts”教育,目前这套教育理论正由国外传入国内,并在一些城市学校中推广[2]。即:尊重学生意愿,重视个性发展,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堂与社会紧密结合,课堂培养的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强调价值取向;重视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重视学生科学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创新意识、参与意识,提高实践活动能力。现今的教育影响范围已不仅限于学校,其内容和形式也不仅单纯局限于教学书本,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样也不该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认知范围之内。以心理学角度评析人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人格发展、社会性发展和品德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欲望,多思、敢问、主动创新。让我们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能推动世界的进步与发展。
总之,把科技意识、思维训练融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既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又能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需要,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2]许自强;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j];才智;20xx年35期。
物理科技小论文篇十二
通过课堂教学,多与科技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同时,在教学中注重物理学史的教学,加强实验教学,开展趣味课外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对科技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的能力。
科技意识趣味实验物理学史。
伴随着时代发展,物理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增强对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提高科技认识起着重要作用。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的活动,并以科技活动为重点,开展活动课的实验工作。
物理是一门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比如,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原理,锅体内因电磁感应会有强大的涡流产生,涡流在克服锅体的内阻流动时完成电能向热能的转换,所产生的焦耳热就是烹调的热源;再比如微波炉是利用微波烹调加热的等等。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更加热爱科学。
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还要了解一些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比如介绍:“奥斯特的小磁针偏转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库仑扭秤实验”等知识的建立,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了解这些知识的)(发现创立过程,培养学生的求实创新科学意识,适当介绍建国后我国科学家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科技自豪感。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总结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演示实验后,应该给学生更多的亲自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动手记录,分析,总结,形成报告,发现实验的规律,体会实验的乐趣。
开展趣味课外活动要精心设计,比如“纸火锅”,“水火箭”等试验[1],让学生真真正正参与进来,激发学习兴趣,破除迷信思想,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也可开展丰富的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潜望镜,纸桥,针孔照相机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制作简易学习用具打下坚实基础。也可举办科普读物阅读知识竞赛,使学生更多的了解科技知识,科技发展方向,调动学习积极性,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广泛联系生产生活,搜集学生的兴趣所向,开展专题展板活动,比如新能源的利用,噪声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安全用电等。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建立互帮互学群学关系,使每位同学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讨论分析中增进个人理解能力,提高科学分析能力。培养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中要从现实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现代科技问题里,选取合适的内容及形式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获得新知识,学习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强现代科学意识,把以往学科里要知道的“是什么”、“为什么”提高到知道“怎么办“的高度。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因为喜欢任课教师而喜欢这门课,因此,教师应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世界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融为一体,对学生多表扬一些,少批评一些,多肯定,少埋怨,多些亲切,少些威严,增进与学生的感情,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技意识水平。
教育与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结合,简称“sts”教育,目前这套教育理论正由国外传入国内,并在一些城市学校中推广[2]。即:尊重学生意愿,重视个性发展,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堂与社会紧密结合,课堂培养的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强调价值取向;重视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重视学生科学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创新意识、参与意识,提高实践活动能力。现今的教育影响范围已不仅限于学校,其内容和形式也不仅单纯局限于教学书本,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样也不该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认知范围之内。以心理学角度评析人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人格发展、社会性发展和品德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欲望,多思、敢问、主动创新。让我们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能推动世界的进步与发展。
总之,把科技意识、思维训练融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既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又能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需要,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1]佟华;素质教育理念下关于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许自强;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j];才智;2011年35期。
物理科技小论文篇十三
今天与外婆在体育馆锻炼身体,锻炼完了该走了。忽然外婆遇见了老朋友,叫我在旁边稍等片刻。我的脚东走走西走走,我便走出大门,欣赏荷叶。
在我身旁的小弟弟把水倒在荷叶上,那瓶用来装饮料了。我把头往那荷叶一瞧,水不见了,是被吸了还是咋了?难道是流出来了,不不不可能,那荷叶就像是我们吃饭时使用的碗不可能流出来的,这其中一定有奥秘。于是我就回家寻找着其中的奥秘,问妈妈,妈妈肯定不会,问爸爸,爸爸他说不知道。只能靠自己了。
我走进新华书店去寻找这其中奥秘,我翻开所有关于科学的书,但里面始终没有关于荷叶的任何资料。呀,我怎么没想到呢!电脑呀。
我急忙回家打开电脑来查询这个奥秘,啊终于找到了原来荷叶的也叶面上布满一个紧挨着一个的“小山包”,“山包”上长满了绒毛,好像山上密密的植被。“山包”的顶上长出了馒头似的“碉堡”凸,。因此,在“山包:的凹陷处充满了空气,这样就在紧贴的叶面上形成一层极薄的只有纳米级的空气层。由于雨水和灰尘对于荷叶上叶面的这些微结构来说,无异于庞然大物,正是具有这些微小的双重结构,使荷叶表面与水珠儿或尘埃的接触面非常有限。因此,便产生了水珠子在叶面上滚动并能带走灰尘的现象。
经过了这次调查,使我懂得了这个道理,并且告诉我们了生活类似的现象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动脑筋,去了解,去观察,去发现。奇幻的奥秘等着你来发现。
六年级:紫小月幽魔灵。
上一篇:醉花阴。
下一篇:《春夜喜雨》改写
物理科技小论文篇十四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关于物理的书,是前苏联的yaberleyman写的《趣味物理学》。这本书写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本书虽然很老了,但是很经典,读起来更有趣,比如喝花蜜,吃红薯。
记得那天晚上爸爸下班回家,拿出一本像婴儿一样的书,说值得一读。看到的时候:《趣味物理学》,书很厚,翻了,550页。仔细一看,每一页都有物理知识的讲解,还有很多黑白插图。我立刻被吸引住了,一口气看了近百页。
这本书大致分为19章,其中一些将具体讨论一个问题。每一条知识都会举一个例子或者讲一个故事,不像很多教科书只讲抽象空洞的概念。提到几个典型问题:10月份铁路路有多长?为什么冬天电线会「被偷」?如果地球突然停止,会发生什么?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包含了大量的物理知识:由于热胀冷缩,铁路夏季会比冬季长300多米,导线冬季会比夏季短200多米;由于惯性,如果地球突然停止,地球上的所有物质都会被抛到太空中。
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章特别吸引我的注意力,那就是“视错觉”这一章。本章图片丰富,以实验图片为主。比如有一张测试幻像的图,黑格被白线分割成很多块。结果发现白线交叉处有灰斑闪动。定睛一看,又消失了。作者还特别提到,当时印刷这一章的时候,查锌版的人其实是让人把白线交叉处的灰点去掉的,只是作者进去的时候,为了避免误会,明确告诉了他。
读了这本书,我发现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一些以前不知道的知识,看完之后,对一切了如指掌。但是我觉得一点都不无聊,但是我很喜欢。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提到的,“我试图做的不是‘教’读者多少新知识,而是帮助读者‘知道他所知道的东西’”。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一旦对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他就会更加关注这门学科,他就能够有意识地对这门学科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他在兴趣的引导下所学到的知识也会更加“坚定”,更加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物理科技小论文篇十五
物理学是一门对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随着现代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物理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其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师不仅要变革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还要以全新的思维模式审视物理教学的发展历程,将高中物理中的概念、规律、理论的教学方式加以系统化、创新化,使物理教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社会进步而服务。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学习物理知识,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第二,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内在潜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取意识,锻炼学生物理创新性思维。第三,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创新型的复合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与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的出现。
当前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行,简单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目前实际的教学需求。受限于传统思想的束缚,目前高中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创造性思维异常匮乏,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造成巨大的影响。
1.实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先导,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调动关乎物理教学效果的好坏,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高中生还未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对知识的理解及接受能力尚不发达,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相比初中较为复杂,知识体系庞大,难免存在知识抽象、知识晦涩难懂的问题,学生一味机械的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而缺少对物理知识的反思及运用,使得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1]。教学方式的选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关键,情境教学是较为有效的物理教学方式,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运用各种方式创造特定的教学场景,将物理知识、概念、规律融入其中进行物理教学。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让学生看这样一个实验,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管中,羽毛和金属片同时下落,金属片跟羽毛下落得一样快。学生目瞪口呆,发出疑问:金属片要比羽毛重,应该比羽毛下落得快才对啊,怎么一样快呢?创设这些情境使学生既觉得新奇,又倍感亲切,但就是不知所以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激发了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因此,情境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2.创新教学方式,开发学生内在潜力。
创新教学方式、开发学生内在潜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改革传统物理教学模式的必要举措。在高中物理学习的初始阶段,物理知识较为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较高,求知欲十分旺盛,学习效果较为理想。随着课程深度的加大及教学内容的增多,物理知识逐渐呈现出系统性、复杂性、理论性的特点,物理知识难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物理学习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学生的物理学习遇到了瓶颈,物理教学工作很难较好的开展,物理教学收效甚微。造成此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物理教学方式的单一陈旧和物理教学环境的枯燥无味。为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一是要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换教学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刻的认识到自身引导者、服务者的角色并做好角色扮演工作,营造公平、自主、自由、大胆的物理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二是要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制定特色化的教学方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教学情况的反馈,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物理学习难题,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及劣势,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因材施教,创新提问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
3.注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是进行物理学习、改善物理学习现状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进行物理模型抽象、物理知识研究的基础性能力[2]。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往往不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致于遏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创造自由活泼的学习与思考环境,避免将物理问题的解答模式单一化、固定化,要善于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多维度、多方面、发散性的思考,从而对物理知识获得全面、深刻的理解及掌握。此外,教师要注重对基础性知识的反复讲解,扎实学生的物理功底,确保学生在掌握深厚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以此强化训练效果,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的实际能力,养成学生积极探索、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应用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改善物理学习效果、改革教学模式,使物理知识的学习真正做到为社会发展及人类进步服务,彰显物理学科的现实性意义。因此,要改变仅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的物理教学模式,避免填鸭式的物理知识灌输,确保物理学习切实有效。物理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外出开展课外活动,深入大自然,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讲解,使学生对相应的物理知识获得更为直观、形象的理解;教师应多多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及物理发明创造,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践,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高中物理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讲解上,而要拓展教学视野,将教学内容运用于生产实践。
总之,我国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成为当今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因此,学校及教师要从实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丰富创新教学方式,开发学生内在潜力、注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等方面出发,创造良好的物理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物理科技小论文篇十六
从人类的起源开始,物理就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人类利用周围的环境为自己制造生机,无意间发现了钻木取火的原理,火的制取和火种的保存是人类生命兴旺的源头,火让人类的食物更加美味更加健康,使他们居住的环境更加温暖,更有助于驱逐凶猛的野兽,火种的保留使得他们每到一处都可以使用火,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摩擦生热,能够燃烧的物体温度一旦达到着火点就会燃烧的物理原理,但是却还是有意无意地利用了这些物理原理为自己创造一线生机,没有火,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文明。所以是这些物理原理为人类的兴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此时的人类无法控制物理科技,但是能正确地使用这些物理科技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
物体如果密度小于水,就会漂浮在水面上,此时的物体会受到浮力,人类最初并不知道物体会受到浮力,但是却能利用木头可以漂浮在水中的特性,造出了木船,木船对于人类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虽然人类不知道它能承载多少重量,但是却能利用它来往于其他的陆地,并且打捞一些鱼类,通过船的发明,人类丰富了自己的食物系统,并且能与其他的陆地加强沟通,进行来往贸易,使得人类初步展露出了社会的模型。而后,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正苦苦求索如何测定王冠的体积,在沐浴的时候水从木桶中溢出,却使他灵光一现,发现了浮力定律,以后的科学家循着他的思路一路探寻,终于发现了流体力学的奥秘,他们可以对水中的船只进行受力分析,得到船能承载多大的重量,更进一步改造了这一工具,使得人类的海上航行技术突飞猛进,也为人类文明的推进做了巨大的贡献,郑和出海南洋,使得中国国威得以彰显,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拓了人类的视野,使得世界的全貌得以重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揭开了人类心中对于地球的一层疑云。如果没有船,可能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还是天圆地方,美洲则会屏蔽在人类的视野中,可能各个国家也会老死不相往来,人类有如此的繁荣兴旺,与物理科技是分不开的。
一个铁球与一根羽毛从同一高度落下,自然是铁球先落地,然而伽利略却毅然决然地否认了这个观点,于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被永久地记在了史册,伽利略从比萨斜塔拿出了两个质量不同的铁球,同时下落,两个铁球几乎同时落地。而他又利用了归缪法成功推翻了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有关的观点:一根羽毛和铁球相连,落下地面,正常来说羽毛比铁球速度慢,会拉低整体的速度,但是两个拴住一起重量增加,按照之前的理论应该速度加快,因此,原结论被推翻,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无关。此举无疑将人类对于物理的认识提升了一个境界,从原本的单纯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升华到以理论为依据进行拓展,伽利略创造的运动学,更是将两种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力和运动联系在了一起,人类对于物理的理解不再肤浅,而且渐渐深入。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宣告研制成功。“埃尼阿克”共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另加1500个继电器以及其它器件,其总体积约90立方米,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间30多米长的大房间才能存放,是个地地道道的庞然大物。当时的计算机只是为了计算一些繁琐的,计算量较大的科学实验数据,但是经过科学家的研究与改良,变成了集成电路式计算机,投入了数据流,通讯技术,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办公室自动化,计算机也不再是那个笨重的机器,甚至于变成了能拿在手中的小型笔记本,现在的计算机早已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娱乐工作生活的必需品,它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解放了他们的双手与思想,使得整个世界彻底联通。而电视,手机等的出现也使人类的生活大为精彩,不再闭塞。一个恶霸不再敢横行乡里,因为有互联网和电视的监督,一旦做了违法的事,必定会尽人皆知,网上和电视也会把最新的实事发布,并且传播正能量,丰富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频繁。互联网上www网站众多,比之传统媒体,能快速提供信息。但互联网只是一个平台,还需要科技创新。众多的基于互联网新产品的出现带给人们全新体验。微信、qq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素不相识、从未谋面的人也能成为好友。微博的出现更是带来了媒体的新变革,通过微博,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快速发送信息,并被世界范围内的他人获取。中国境内最大的微博平台是新浪微博。
然而,物理科技为我们带来的未必都是好的影响,凡事有利必有弊。火虽然可以烤熟食物,可以取暖,但是也有人用火来作为攻伐的利器,排除异己,荼毒生灵,残害同胞,船虽然可以承载人漂洋过海,来往贸易,但是也有人在船上装载,征伐其他国家,通过武力使得对方屈服。蒸汽机虽然推动人类工业革命的进展,但是却会产生大量的污染,使得环境破坏,并且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与人力物力。电的使用为人类带来了便利,但是也会有很多人使用电不善,导致事故伤亡,计算机虽然让人类跨入了信息化社会,但是电脑的出现,也让一些新兴的职业――黑客悄悄进入其他人的电脑,窃取别人的资料,使用电脑病毒侵染别人的电脑,甚至于涉及到国家安全。手机虽然使通讯变得便捷,但是却让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显得淡薄,每个人的手机号码仿佛成为了他们每人的囚犯编号,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电视机虽然丰富了人类的娱乐生活,但是却让人容易迷失自我,沉浸在电视剧里的世界无法自拔,却忘记了现实的生活。这一切,其实都是源于人类心理的贪婪,惰性,欲望,等一切的恶性心理。但是如果能克制住这些心理,好好地利用物理科技,必定会使人类的生活大放异彩。
[1]许超.浅谈现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j].神州,20xx,4.
[2]科技改变人类生活[j].世界儿童,20xx,z1.
物理科技小论文篇十七
物理农业属于一种新型的高科技农业技术,物理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与物理技术在农业新科技中的应用存在着紧密关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食品的安全性,在农产品的选择上,更趋向于选择无公害或绿色产品。物理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推动着传统化学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逐渐过渡。在农业新科技中应用的物理技术主要为电、磁、声、光、热等。通过物理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作物生长速度,降低化学农药等应用量,最终实现作物增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磁场效应、电场效应、纳米能量效应、声波效应、等离子处理技术等方面。
1.1磁场效应在农业新科技中的应用。
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在磁场的环境中生长,在生物体内,存在着磁性物质,如金属矿物质。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其体内都存在着磁性物质,如外界磁场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的磁物质会出现磁化现象,从而出现磁性势能与极性变化。在磁场影响下所产生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的对生物造成影响,并形成磁生物效应。通过实践研究发现,磁场效应对生物的影响存在着多个方面,如增强植物矿质代谢,对植物酶系统造成较大影响,提高植物atp能量等。一般情况下,对植物施工磁场效应,可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推动其生长代谢,提高叶绿素,植物综合生物效率获得较大提升,最终提高作业产量及质量。
1.2电场效应在农业新科技中的应用。
在地球空间环境中不仅仅含有磁场,还包含着电场。电场存在着不稳定性,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电场对植物生长的状态存在着很大影响,在农作物产量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其对电场产生了适应性。如选择植物,并应用电场屏蔽技术后发现植物的光合速率明显降低,其生长状态远远不如雷区植物好,究其原因,电场对植物的生长存在着较大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电场存在着能量效应,并对植物物质交换的速率存在着较大影响。在电场效应下,植物蛋白构象出现变化,能够提高酶活性,并激活钙素,提高气孔开度,促进植物碳同化。在电场作用下的水分解,可以提高水的电解过程,从而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此外,在农业应用中,电场还存在着杀菌效应,可以有效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各种病虫害的防治。应用电场效应,可以在大棚蔬菜种植中,于植物蔬菜等上方,架设电场网,形成电场效应。在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电功能水,可以有效杀灭各种细菌及病毒。电功能水在病虫害防治领域属于当前国际上先进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3纳米能量效应在农业新科技中的应用。
纳米属于一种物质尺度衡量单位,1g纳米材料所具备的表面积相当于一个普通足球场面积。在物质达到纳米级尺寸之后,其表面积十分大,且存在着较多的不稳定电子。纳米能量效应的存在,为物质反应发挥着很大催化作用。纳米材料所具备的活性,让纳米材料能够与其他物质进行较大能量的反应。纳米技术的应用较多,如进行盐碱地改良等。
1.4声波效应在农业新科技中的应用。
按照波粒两象性原理,声波存在着粒子与能量属性,声波可以如磁场或电场一样发挥作用,提高植物代谢及活性。声波作用的研究较早,如美国科学家为正在生长中的西红柿播放音乐,最终获得超大番茄。通过实践,提出声波应用的声波谐共振理论。利用仪器,可以获得植物自发声的存在,这种自发声具备特殊的声波,应用声波共振技术,模拟出与植物自发生场共振,可以提高生物光合效率,提高植物产量。声波效应理论的研究发展较晚,但未来应用的空间较大。
1.5等离子处理技术在农业新科技中的应用。
等离子体属于物质存在状态的一个种类,是物理学独立分支。物质状态主要分为固体、液体、气体,随着研究的深入,提出等离子状态。将等离子处理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其起源来自于航天应用领域。在航天领域,通过卫星搭载种子并返回地面进行种植,发现其生长活力较强,并存在着一些变异现象。这种变化,主要是因太空中存在着较强的等离子。种子在磁场、射线及等离子体的综合作用下,打开了植物中存在的潜在基因,从而提高植物产量,提高作物产量。当前,航天育种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但太空作物生产成本较高,在普及上存在着较大困难,为此,需要研究出地面空间站模拟技术,将等离子体等应用于农业领域。
物理技术,如磁场效应、电场效应、纳米能量效应、声波效应、等离子处理技术等,在作物中发挥着不同效用。通过物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作业光合作用的速度,从而推动作物生长,抑制病虫害,减少化学产品的应用,从而在提高作物产量及质量的同时,提高作物生长的生态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物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仍存在着研究速度较为缓慢,缺乏实际应用的研究,为此,需要加大研究力度,推动物理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3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选择农产品时,更加倾向于选择无公害及绿色产品。物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可以推动传统化学农业逐渐向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在提高农作物生产产量及质量的同时,减少化肥及农药等的应用,实现农业生态化。当前,磁场效应、电场效应、纳米能量效应、声波效应、等离子处理技术等物理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发展十分迅速,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相信随着物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引起农业技术的变革,实现农业生产的巨大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