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科目二教学设计(专业16篇)
通过总结,我们能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总结应该集中在我们的成长和进步上,不要过于苛求完美。借助这些范文,你可以更好地了解总结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
教资科目二教学设计篇一
一、课程标准:
简述俄国19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二、知识结构:
1、历史条件。
客观:经济基础——具备了帝国主义的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
政治形势——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主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性一、课程标准: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二、知识结构:
1、历史条件。
客观:经济基础——具备了帝国主义的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
政治形势——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主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性、战斗性强。
领导条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支持革命。
2、二月革命。
时间:1917年3月。
结果:_沙皇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革命准备。
方针:《四月提纲》提出两种不同性质革命的过渡。
策略:先提出和平夺权,后组织武装起义。
准备:党中央会议决定武装起义。
4、十月革命。
起义: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_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
措施:对内——宣布平等,废除特权,收归国有,没收土地。
对外——签订和约,退出一战。
5、巩固政权。
背景:国内——地主资产阶级的叛乱;。
国外——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措施:军事——征兵制、组建红军,击溃白军;。
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部国有;余粮征集;取消商贸;强制劳动。
6、历史意义。
国际: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鼓舞推动国际共运和民解运动;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教资科目二教学设计篇二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资笔试教学设计万能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学生能够……。
通过……学生能够掌握……。
通过……发展/提高学生……。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1)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等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2)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对方法进行详细讲解。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
(3)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4)小结。
(5)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难点,彰显文章主题。
根据学生对作完成情况,反思教学目的是否达到。
考生可在考试前,根据自己选报的科目,进行教学设计。
建议笔试考生反复背诵,直到熟记于心。若是在准备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咨询小书匠。
教资科目二教学设计篇三
了解美苏争霸的背景;能够说出美苏争霸的过程及阶段特点;理解美苏争霸的影响和启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史料分析等方法,梳理美苏争霸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才是世界的主题,体会和平的来之不易。
【重点】。
美苏争霸的过程。
【难点】。
美苏争霸的影响及启示。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法。
教师展示《美苏争霸》的漫画,提问:图片中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学生回答:美苏争霸。
教师引导: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通力合作,结成反法西斯同盟,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那么,在打败了法西斯国家之后,美苏关系又将何去何从呢?由此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学生回答: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美苏开始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二)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思考:在争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美苏之间的实力对比也在不断的发展演变,美苏争霸经历了怎样的过程?阶段特征又是怎样的?之后完成表格。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学生回答:原因在于苏联的经济与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对峙后,美苏双方均作出让步: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和轰炸机;美国解除对古巴的海上封锁。危机遂告平息。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中,尼克松于1969年执政后,实行了战略收缩。而苏联在7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转而采取积极进攻战略,把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作为扩张的对象,特别是在1979年12月出兵占领了阿富汗。
里根决定启动“星球大战计划”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
1.原因:长期的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
2.战略:80年代,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因为大规模扩充军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它的经济也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
3.结果: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三)影响和启示。
教师提问: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美苏争霸三十多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又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交流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影响:美苏的争霸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2.启示: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主要内容。
2.作业:苏联解体之后的世界格局将会如何演变?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交流讨论。
教资科目二教学设计篇四
根据往年数据统计,教师资格证的面试通过率都高于笔试,大约在65%-70%,笔试通过率在30%左右。
从教师资格证面试通过率来看,面试其实并不是很难,只要笔试通过了,那么就成功了一大半。只要认真准备面试,考试的时候好好发挥,很容易就能通过面试。
通过率看起来很高,但合格分数线并不是全国统一,而是根据当地教师饱和度和教师需求来定的。也就是说,如果当地缺教师,教师需求高,那么通过率就高,反之通过率低。
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
合理安排时间:考官会读两道题目,考生听完题目之后,需要快速地审题,同时需要快速地答题,中间不能耽误很长时间。如果考生思考时间过长,面试很有可能超时,导致得到很低的分数。
从自身实际出发:从自身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每一个人的特点不一样,有的同学语言表达能力不好,但是内容不错;有的同学表达能力和内容都不太好;有的同学内容不太好,但是语言表达能力还不错。要发现自身问题,针对突破。
注意语言表达:声音洪亮,切忌回答问题声音太小、语速不快不慢,控制语速。注意流畅性,要一气呵成,中间不要中断。
教师资格证面试评分标准。
幼儿园教师:
职业认知——10分:爱幼儿尊重幼儿5分+有热情有责任心5分;
心理素质——10分:能较好地调控情绪与情感5分+开朗乐观善良5分;
评价与反思——10分:能对教育活动和教育行为进行较客观地评价5分+能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意见5分。
小学教师:
教学评价——10分:能够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反馈5分+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5分。
中学教师:
心理素质——5分:活泼开朗有自信心3分+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2分;
言语表达——15分:语言清晰,表达准确,语速适宜8分+善于倾听交流有亲和力7分;
教学实施——35分:情境创设合理,关注学习动机的激发6分+教学内容标书和呈现清楚准确10分+有与学生交流的意识,提出的问题富有启发性4分+板书设计突出主题层次分明;板书工整美观适量8分+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时间节奏控制恰当,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有效7分。
教学评价——10分:能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5分+能客观评价教学效果5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资科目二教学设计篇五
1、面试报名时间2013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报名及现场确认和缴费的时间:上半年4月15日至19日,下半年11月25日至29日;面试考试时间:上半年5月18至19日;下半年12月28日至29日。面试方法采用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法,通过备课、试讲、答辩等方式进行。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研制的面试测评系统。
面试主要考核内容是什么?
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
流程?
3、(一)候考:考生持面试准考证、身份证件,按时到达测试考点,进入候考室候考。
任选其中一道试题,系统打印备课纸及试题清单。
分钟。
(四)回答规定问题考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2个规定问题,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
(五)试讲(模拟上课):考生按照准备的教案(或活动方案)进行试讲,时间10分钟。
(六)答辩:考官围绕考生试讲内容和测试项目进行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
长签字确认,同时通过面试测评系统提交评分。
教资科目二教学设计篇六
1.()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加德纳b.冯特c.韦伯d.弗洛伊德。
1.【答案】b。解析: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也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闯进来一位学生家长,大家都把视线转向他。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想象力d.观察力。
2.【答案】b。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有时粉笔与黑板摩擦的吱吱声会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这是()。
a.联觉b.感觉后象c.感觉对比d.感觉适应。
3.【答案】a。解析: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就叫联觉。粉笔与黑板摩擦不仅产生听觉,还产生寒冷的感觉,就是一种联觉。
4.小明刚学习英语单词时,总是会将26个英文字母的读音和以前学过的汉语拼音相混淆,这属于学习干扰中的()。
a.记忆压抑b.前摄抑制c.倒摄抑制d.痕迹衰退。
4.【答案】b。解析:前摄抑制是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学习英语单词时,会将英文字母的读音和以前学过的汉语拼音相混淆,是先前学习的材料干扰了对后学习材料的学习,因此属于前摄抑制。
5.冷酷和懒惰属于下列哪种特性()。
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
5.【答案】b。解析: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有好坏之分。冷酷和懒惰都属于性格的态度特征。
6.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运行的智力活动方式被称作()。
a.动作技能b.心智技能c.语言技能d.活动技能。
6.【答案】b。解析:a项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b项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故本题选b。c和d为迷惑选项。
7.小美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着重培养()。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7.【答案】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8.“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的()特点的要求。
a.终身性b.公平性c.大众性d.未来性。
8.【答案】a。解析:教育的终身性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如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的各种教育,还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社区)教育等。在内容上,它既包括基础教育,也包括职业教育和专业性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教育。它是将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
9.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可逆性c模仿期d.关键期。
9.【答案】d。解析: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关键期,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错过了关键期,补救教育往往不成功。
10.下列选项不是属于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b.柏拉图c.凯兴斯泰纳d.杜威。
10.【答案】d。解析:杜威是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社会本位论,主张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的指标。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等。
11.()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系统。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11.【答案】a。解析:壬寅学制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系统,但并没有实施。
12.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制订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科目是()。
a.拓展型课程b.研究型课程c.选修课程d.必修课程。
12.【答案】d。解析:从课程计划对课程设置实施的要求来划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程是指国家、地方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了保证所有学生的基础学力而开发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体现对学生基本的要求。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13.德育过程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辩证法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b.理论与现实相结合。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13.【答案】a。解析:“一分为二”是指既看到了积极的一面也看到了消极的一面,就是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到积极的方面也要注意到消极的方面,协调好二者关系,四个选项中形成矛盾的只有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所以答案为a项。
二、辨析题。
1.负强化就是惩罚。
1.【参考答案】。
本题说法错误。负强化和惩罚是两个不同概念。
负强化是有机体摆脱厌恶刺激(即通过撤销惩罚),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的出现的概率。惩罚是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良好行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不良行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因此,题干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2.德育过程就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2.【参考答案】。
此观点错误。
德育过程是以提升受教育者的品德水平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德有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过程。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因此,德育过程并不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三、简答题。
1.请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措施。
1.【参考答案】。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措施:
第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第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常用的方法有:(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2.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2.【参考答案】。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2)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基础知识和必须具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如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管理科学知识等。
(3)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等。
(4)教师的职业心理素养。包括:高尚的师德、健康的人格、愉悦的情感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四、案例分析题。
1.王明同学活泼好动,热情爱交际,反应灵活,上课时有些浮躁。李达同学安静沉稳,善于思考,情绪不易外露,上课时反应速度慢,缺乏主动性。
问题:
(1)王明、李达同学都是什么气质类型?
(2)作为教师,应该如何针对两名同学的气质特点进行教育?
(3)结合个性及个性差异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使他们扬长避短?
1.【参考答案】。
(1)王明同学是多血质,李达同学是粘液质。
(2)教育王明同学养成扎实、专一、克服困难的精神,防止见异思迁,多给活动机会,可严厉批评;要求他独立思考、扎扎实实,注意思考问题的深度,避免不求甚解。
教育李达要耐心,给予考虑与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要求他采用多样的复习方法,做到思路宽广,避免学习方法单一呆板。
(3)着重培养王明同学满腔热情、朝气蓬勃的个性品质,防止粗心大意、虎头蛇尾等不良品质的产生;发展李达同学脚踏实地、待人诚恳、自制、稳重等优良品质,防止因循守旧、执拗等不良品质的产生。
2.某学校五年级(4)班有个“问题学生”经常与老师作对,并以逃课、逃学来显示自己的反叛精神,表达对任课老师和学校的不满。该班英语老师建议班主任发起一场“民主投票”,让学生投票决定这个学生的“去留”。如果选“去”的票多,该生就自动退学。如果你是班主任,你会如何处理?请陈述理由。
2.【参考答案】。
首先,要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这个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的根源,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于有根据的进行教育。
首先,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与前提。作为班主任,我可以通过家访、找“问题学生”谈话等形式了解该生行为问题发生的原因,研究其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其次,关心和爱护问题学生,尊重他的人格。问题学生特别需要温暖和热爱,因为他的反叛行为会引起其他学生和老师的不满,人格得到不应有的尊重。这时,作为班主任只能爱他,并且要爱得深、爱得真、爱得持久。只有这样,班主任的爱护、尊重才能成为学生改进的动力。
最后,通过说服教育,增加是非观念。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设法增加问题学生的是非观念。通过启发、讨论,使他明辨是非,分清好坏,领悟到改正自己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教资科目二教学设计篇七
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生平,掌握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史料并讨论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提高史料分析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感受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精神。
【重点】。
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难点】。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精神。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马克思是谁?他有什么成就?为什么说他改变了人的思想?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提问:请大家结合课前预习,简单介绍一下马克思。
学生回答:卡尔·马克思,德国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教师补充:他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其实指的就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理论。我国也正是因为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够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
教师出示史料并提问:马克思为什么要创立这样的理论呢?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19世纪初,工业革命在德国开展起来,加速了社会的贫富分化。而且资产阶级为获取更多利润,剥削压榨工人,底层民众生活悲惨,社会矛盾尖锐。
教师补充:正因如此,马克思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思考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才逐步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二)过程。
教师出示有关马克思的视频,引导: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马克思个人的生平经历息息相关。请大家观看视频,思考其创立的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马克思从小就有着较为清晰和宏大的理想,17岁时就提出“择业的目标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他博士毕业后,他开始从事政治活动,结合当时社会的情况在报纸上发表了许多抨击政府和揭露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文章,后来报纸遭到德国政府的查封。
教师继续引导:被查封之后马克思放弃了么?
学生继续观看后回答:没有,他去往了巴黎,结识了恩格斯,二者继续探索工人运动,不断丰富和借鉴前人的思想,最终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教师补充: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并不仅仅是马克思一个人的思想,而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不断吸收前人的思想文化、深入分析工人运动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才形成的无产阶级思想理论。在这个过程中,恩格斯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精神品质。
小组代表回答: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工人运动,积极投身革命;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险阻。
教师补充:1839年马克思移居伦敦后,几乎每天都前往大英博物馆和图书馆,积极学习和总结前人经验。正是这样的坚持与刻苦,才能够创立指导全世界无产者的马克思主义。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结合板书,带领学生系统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
2.作业:课下观看电影《年轻的卡尔·马克思》,下节课谈谈观后感。
教资科目二教学设计篇八
(2)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3)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4)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5)撰写研究报告。
2、简述行动研究的特征。
(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教学与研究合一;
(4)研究的循环性。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整理功能;
(3)教育的文化交流/传播功能;
(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4、遗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1)遗传为人类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可能性;
(2)遗传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5、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有主观能动性。
6、学校教育的独特作用。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和即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3)体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8、影响学制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经济)。
(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政治)。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人口)。
(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学生)。
(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本国历史+外国经验)。
9、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10、教师的职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3)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
1.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1)德育: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
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智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
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体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口诀:按照德智体美劳的顺序来记。
2.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
(1)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3)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4)教师劳动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5)教师劳动的隐含性。
口诀:光复喊造反。
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提出的基本内容。
(1)专业理念与师德。
(2)专业知识。
(3)专业能力。
口诀:理念很智能。
4.简述《小学生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师德为先”的内容。
(1)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2)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3)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口诀:两爱三人。
5.简述《小学生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能力为重”内容。
(1)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
(2)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
(3)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反思能力)。
口诀:反思实践规律。
6.简述《小学生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专业理念与师德”内容。
(1)职业理解与认知。
(2)对于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3)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4)个人修养与行为。
口诀:个人对待职业要有两个态度。
7.简述教师的职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3)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
口诀:身心能知道。
8.简述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
(1)关注生存:这阶段主要关注的是生存适应性。
(2)关注情境:这阶段主要关注与教学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这阶段主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9.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1)信息技术;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研究性学习;
(4)劳动技术教育。
口诀:信社研劳。
10.简述建立学制的依据。
(1)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3)考虑人口状况。
(4)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5)要吸取本国学制传统,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口诀:社会+人+学制三个维度来答。
教资科目二教学设计篇九
读懂文章,了解文章大意,解决生僻词语。
(1)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对于“两代人的矛盾”,杨子提出了那些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
1、正确认识对亲情、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3、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认识理解两代人的矛盾。
2、总结概括能力的培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理解。
探究一。
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
2、回忆交流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的一些感人的片段。
探究二。
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三。
看了文章以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你对文章当中的那些句子感兴趣?
杨子说:“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根据你对“青春”的理解,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段话。
优秀教案高中语文。
教资科目二教学设计篇十
了解大学兴起的背景,总结出中世纪大学的相关情况,能正确分析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史料并小组讨论大学兴起的历史意义,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教育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世纪西欧大学的概况。
【难点】。
中世纪西欧大学兴起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学生结合经验积累回答: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等。
教师追问:最早的大学在12世纪的欧洲就诞生了,大学兴起的背景是什么?又带来了哪些影响呢?引发学生思考并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这一时期西欧城市有所发展,并且出现了早期的资产阶级。许多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传入欧洲,推动了大学的兴起。
教师追问:西欧最早的一批大学于12世纪逐渐形成的,什么是大学?
学生思考后回答:大学是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保护自身的权益的团体,后来逐渐用来指专门的教育机构。
教师强调:大学是西欧教育和学术出现的新气象,又被称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二)概况。
教师播放视频《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兴起》,提问:中世纪时期大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总结并讲述:12世纪,教师私人办校必须从教会那里获得许可,为了维护自身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直到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获得罗马教皇和过往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
教师继续提问:大学的自治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体现在大学拥有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三方面。
教师提问:在当时国王和教皇对于大学的自治都持什么态度?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总结: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是不允许异端言论。
教师总结:总体来看国王和教皇都是支持大学的,归根结底都想通过大学来控制思想,辅助自己的统治。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在内的基础性课程,以及法学、神学和医学这些专业课程。
教师追问: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课程如此设置,是出于哪些原因?
学生思考后回答:当时欧洲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也受到了教会神学的影响。
教师强调:课程的设置反映出当时受__神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意义。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进行小组讨论:大学的兴起又有什么意义?
小组代表回答:大学的兴起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也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教师补充讲解:大学中设置的课程使得科技、文化、教育得到发展;知识的普及培养了社会新阶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同时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做好了铺垫。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结合板书,带领学生系统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
2.作业: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搜集资料来谈一谈教育对于当代社会的重要性,下节课进行讨论。
四、板书设计。
教资科目二教学设计篇十一
1、幼儿园教资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教师资格面试不分科目。
2、小学教资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资面试科目分: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全科。
3、初级中学教资考试笔试科目共三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资面试科目分: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科技、历史与社会、科学、日语、俄语、心理健康教育。
4、高级中学教资考试笔试科目共三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教资面试科目分: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科技、通用技术、日语、俄语、心理健康教育。
教资科目二教学设计篇十二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小说/文言文,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修辞手法,用词/语句(准确、优美、形象、生动、质朴、简洁),通过(总分总/总分/时间顺序)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论述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某个道理)(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借助拼音)准确认读/书写……等生字词;(2)结合上下文了解/理解……等重点词句的意义;(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背诵);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合作阅读/分角色朗读/集体探讨/分享经验)……的形式,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与人分享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大好河山的秀美,大自然的美,环保意识,人格魅力)。
阅读课:
(1)初读课文(泛读),整体感知(2)细读课文(精读),深入领悟(3)熟读回顾(研读),迁移运用识字课:(1)提出生字(2)教学生字(3)复习巩固(4)运用生字写作课:
(1)写作前指导写什么。
教资科目二教学设计篇十三
了解美苏争霸的背景;能够说出美苏争霸的过程及阶段特点;理解美苏争霸的影响和启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史料分析等方法,梳理美苏争霸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才是世界的主题,体会和平的来之不易。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美苏争霸的过程。
【难点】。
美苏争霸的影响及启示。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法。
教师展示《美苏争霸》的漫画,提问:图片中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学生回答:美苏争霸。
教师引导: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通力合作,结成反xxx同盟,打败了德、意、日xxx国家。那么,在打败了xxx国家之后,美苏关系又将何去何从呢?由此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学生回答:50年代xxx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美苏开始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二)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思考:在争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美苏之间的实力对比也在不断的发展演变,美苏争霸经历了怎样的过程?阶段特征又是怎样的?之后完成表格。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学生回答:原因在于苏联的经济与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对峙后,美苏双方均作出让步: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和轰炸机;美国解除对古巴的海上封锁。危机遂告平息。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中,xxx于1969年执政后,实行了战略收缩。而苏联在7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转而采取积极进攻战略,把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作为扩张的对象,特别是在1979年12月出兵占领了阿富汗。
里根决定启动“星球大战计划”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
1.原因:长期的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
2.战略:80年代,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xxx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因为大规模扩充军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它的经济也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
3.结果: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三)影响和启示。
教师提问: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美苏争霸三十多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又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交流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影响:美苏的争霸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2.启示: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主要内容。
2.作业:苏联解体之后的世界格局将会如何演变?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交流讨论。
四、板书设计。
教资科目二教学设计篇十四
2019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放”的写作指导教学过程。(20分)《荷叶圆圆》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本文围绕“荷叶圆圆”,分别写出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对荷叶的看法。本文善于运用叠词,如“圆圆”“绿绿”,富于音乐美感。善于运用abb结构,如“亮晶晶”“笑嘻嘻”“一朵朵”,增添旋律感。通过不同的小动物对荷叶的看法,写出了荷叶给世界带来的贡献。(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放”的写作指导教学过程。(20分)《荷叶圆圆》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本文围绕“荷叶圆圆”,分别写出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对荷叶的看法。本文善于运用叠词,如“圆圆”“绿绿”,富于音乐美感。善于运用abb结构,如“亮晶晶”“笑嘻嘻”“一朵朵”,增添旋律感。通过不同的小动物对荷叶的看法,写出了荷叶给世界带来的贡献。(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放”的写作指导教学过程。(20分)(一)教学目标读准、认识、正确书写生字,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知识与能力万能套用:通过学习,正确读写、理解......等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根据具体内容确定手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方式,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体会......方法。
万能套用写人记事的文章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通过......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写景抒情的文章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通过......刻画景物的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科普说明的文章通过朗读与体会,体会说明方法的妙处,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古代诗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手法,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古代文言文通过朗读与体会,积累文言文常识,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可参考课后习题)(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写作对象特点(人物性格特点、景物特点、说明对象特点)(2)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3)初步感受文言文知识。(4)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如何确定教学难点(可参考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刻画人物/景物/对象。(2)深入体会情感。(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理解主旨句的含义。
《荷叶圆圆》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本文围绕“荷叶圆圆”,分别写出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对荷叶的看法。本文善于运用叠词,如“圆圆”“绿绿”,富于音乐美感。善于运用abb结构,如“亮晶晶”“笑嘻嘻”“一朵朵”,增添旋律感。通过不同的小动物对荷叶的看法,写出了荷叶给世界带来的贡献。(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放”的写作指导教学过程。(20分)(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理解“躺、蹲、嘻”等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受到情感上的熏陶。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归纳不同小动物眼中的荷叶,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刻画景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荷叶圆圆》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放”的写作指导教学过程。(20分)(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放”的写作指导教学过程。(20分)一、导入生字谈话导入,生活中常见的反义词。大—小,多—少,首—,引出“放”字。二、学习生字(一)明确结构1.2.教3.学生师黑板板书汉字观察“放”的字形“放结构,明确”4.教师带领学生写左半边“方”和右半“左右边“结构反文旁”。”。5.学生教师请学生上台在黑板上带领全班同学书写观察自己练习本上的书写,与教师黑板上的“放”字。“放”字的不同。明确(二)明确意思1.2.教师为学生明确“3.学生学生造句。联系生活,组词:放”字的意思。(放风筝、放牧、开放驱逐、流放)(三)拓展延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种结构的汉字?(跑、蹦等)。
“左窄右宽”。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2)如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5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15分)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珍珠鸟》是一篇散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与珍珠鸟相处的日子里,珍珠鸟逐步信赖作者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尊重、宽容之情,揭示了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这一人生哲理。作者的观察细致,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理解。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2)如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5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15分)(2)如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5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蔓、雏、眸等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对小鸟的呵护,提高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喜爱保护小动物的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所揭示的生活哲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2)如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5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15分)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师:同学们,仔细观看老师播放的这段小视频,一会老师会提问哦!师:视频播放完了,有谁知道视频里的是什么鸟呢?师:你的手举的最高,你来说生1:珍珠鸟。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2:珍珠鸟小巧玲珑,羽毛的颜色很艳丽,叫声细细的婉转动听师:嗯,你说的真全面,是个科普小能手。请坐。师:谁再来说说珍珠鸟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师:你说生3:珍珠鸟都是成对出现的,而且珍珠鸟特别怕人师:嗯,看来你对珍珠鸟的了解也很深入。大家这么踊跃,那么今天我们的课堂也会非常精彩,今天我们跟着冯骥才先生去了解他和珍珠鸟之间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珍珠鸟》。设计理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紧接着对珍珠鸟的了解深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教学中,同时也使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为讲授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2)如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5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重难点,设计本课板书并说明理由。(15分)(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乡下人家》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本文语言优美,结构清晰,多次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展示了乡村生活的图画美。是一篇引导学生学习的佳作。(2)如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5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棚架、装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想象,学习作者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村生活的图画美。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体现的自然和人之间的和谐。(3)依据拟定的教学重难点,设计本课板书并说明理由。(15分)设计理由:好的板书设计就是一部好的微型教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情的分析,加上考虑教学重点为感受乡村生活的图画美,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情。本次设计的板书力图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教资科目二教学设计篇十五
包括教案、学案、评价方式,甚至学生问题的创设、教具的应用等,所有的与教学设计有关的内容都是。所以,教学设计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即教学设计和教案是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区别,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2
两者不同。
当然两者有许多的不同点,其中最显而易见的不同是两个包含的元素不同。
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分析,教学进程,教具的使用,课的类型,教法的具体运用,时间分配等因素,从而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
教学设计从理论上来讲,有学习者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媒体的分析使用及教学评价等七个元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讨论比较多的是学习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三个主要元素。
对于考生而言。
所以,对于各位考友而言,在教师资格面试的时候,在候考室准备的大多是教案,但是思考的却是教学设计的事情,因为除了教案的几个主要部分需要考虑外,你还需要考虑到你面对的对象――学生的身心特点,即学习者需要分析以及学科本阶段的整体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备”
所以教学设计的第一个重要部分,
做到3个“备”: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备教材。
备课前首先要研读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学的载体和媒介。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统一编写的,各级学校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资源,是诸多教学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教材具有权威性、统一性和不可代替性。
但是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积极拓展教学空间,大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才能真正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1.了解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课标”为“纲”,以学生为中心。
(2)以“整体”为“先”,从整体出发,以模块建构式的编写方式体现语言学习不断复现和循环,遵循语言能力逐步递进和不断提高的规律,保证本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
(3)以“任务”为“径”,以“学习任务”驱动,让学生有机会在语境中接触和理解真实语言,在活动中实践、体验、感悟,达到语用能力的提升。
2.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材本质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借助教材使学习者掌握某种能力,从而思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3.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教材把每个单元的重点语言项目渗透到各个教学部分。
总结为一句话:熟悉本学科本阶段的课程标准。
备学生。
学生的'现实状况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备课活动中,备学生主要围绕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知识现状、生活背景、情感因素和身心特征等内容展开的。
1.研究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学生原有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对他进一步学习新的学科内容、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备课要根据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学生认知活动能力,注重从知识的整体入手。例如,在高中的开始阶段,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认知基础上进入高中数学的学习,认知特点可概括为“具体――抽象――概括”,我们在备课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
2.研究学生的知识现状。要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现状,这对备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起始阶段,即新生的入学阶段,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在数学方面的知识基础差异很大,对各部分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同,这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有重要影响。教师应把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对每位学生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个综合研究,然后仔细分析,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设计打下基础。在平时的每次单元检查后,也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普遍问题要重点指导,个别问题要个别辅导。
在具体备课时,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状况,例如在学习向量部分的内容时,物理学科中的力、位移速度等概念就是向量的具体化和应用,我们可以从这样具体的知识背景入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新概念。
3.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学生的生活背景包括学生的经历、经验,思想和生活状况,每位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经历都会不同,进而形成的对社会、对学习的观点和态度也会很大不同,这些背景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学习要讲背景,讲应用。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总有它的现实或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因此,新概念的引入中都应特别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发展的背景和数学发展历史上的背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另外,数学思维方式的背景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个人能不能“数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主要是由他所具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的背景决定,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原有的数学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深度。
4.研究学生的情感因素和身心特征。教育的对象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人,而且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更广,社会交往更频繁,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速。思维能力更加成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但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认识问题不准确、不深刻,有时带有片面性。教师要采用多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情感的和心理上的。调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要充分尊重他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心理疏导,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总结为一句话:重新把笔试阶段科目二关于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章节熟悉一下即可。
备教法。
备教法即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清楚在教学过程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以及学生的学法。
比如:讲授法、谈话法、情景法、演示法、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法、操作法、陶冶法、讨论法、发现法等等。
备教法总结为一句话:掌握常见的教学方法。
教资科目二教学设计篇十六
1、幼儿教资,考试科目有2科,分别为《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面试科目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2、小学教资,考试科目为2科,分别是《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面试科目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3、初级中学教资、高级中学教资、中职文化课教资的考生,考试科目为3科,分别是《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面试科目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4、中职专业课教资、中职实习指导教资的考生,考试科目为2科,分别是《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面试科目由考生所在省自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