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为自身的成长提供改进的方向。如何使总结更富有启发性,引发他人对你的工作或学习的关注?借鉴这些总结范文的优点和特点,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总结写作水平。
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篇一
(1)理解课文4—9段内容,感受“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4—9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地的朗读感悟文章4—9段的内容。
(2)通过对文章4—9段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章4—9段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回到作者的童年,去感受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2、和老师一起齐读课题两遍《天窗》。
3、提出问题:天窗是什么?男女搭配读幻灯片。
(一)学习4至7段。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4-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天窗能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什么?
2、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为什么在阵雨来的时候,天窗就成了乡下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4、5自然段。
a、夏天阵雨来了时,大人们不许我们在外面玩啊,其实我们反而喜欢怎样?
b、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木板窗又了关起来,你的心情会怎样?c、是啊,我们喜欢在雨里跑跳,但是却无法尽情享受,于是,在失望与无奈当中,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我们只能(教师用手向上一指):看天窗!看天窗啊!
d、看天窗!你看见了……。
e、比较句子有没什么不同?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雨点儿在那里跳。
f、(下雨音乐)听,雨越下越大了,你还听见了什么?
心情变得怎么样啊?
g、师生搭配读4、5段。
4、当夜幕降临,孩子们被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为什么,天窗就成了乡下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6、7自然段。
a、从这小玻璃上面作者看到什么,想象到了……从中看书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b、交流汇报。
c、学生读下面一段话,练习说话、写话。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练习说话,写话。
d、朗诵6、7段。
(音乐起,文中的“你”换成了“我”)。
(二)学习8、9段。
1、师:若不是有了这小小的天窗,若不是这天窗使我们产生了这么美好的想象,我们的心灵就得不到慰藉。所以说——(课件“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a、“这小小一方的空白”它指什么?
b、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2、是啊,天窗是神奇的!你想对发明这神奇天窗的大人们说些什么?
3、是啊,当门窗紧闭,屋子黑得地洞里似的时,只有这个小小的透明玻璃,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的世界,通向广袤宇宙的窗。所以作者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a、同学们,你们看,这里的“天窗”加了引号,它指的是什么呀?b、理解“无、虚、有、实”
c、为什么作者说想象到的比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d、齐读8、9段。
1、齐读全文。
2、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跟随茅盾一起透过小小的天窗,凭借无穷无尽的想象,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妙。感谢茅盾先生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
学习完这篇课文,希望大家能够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填写练习册。
3、预习27课。
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看见想象。
雨脚闪电星云无穷无尽。
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篇二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四到第六自然段。
3.抄写佳段佳句。
用问题引读、多种形式反复朗读。
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课件
一、引入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请听课文朗读。
二、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
2.检查朗读,师生正音。
3.画出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中心质疑
1.完成练习,出示填空:
乡下人在屋间开了一个小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叫做(),在黑洞似的屋里,小小的()是孩子唯一的慰藉,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
学生讨论、交流,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2.质疑
(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说活泼的孩子们会看到的很少,想到的很多?
四、学习重点段,解疑
1.看看插图,出示课件结合课文内容,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读2~5段)
3.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和“”在文中找出。
看到想到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个世界。
带子似的闪电一瞥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
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课件展示以上内容)
我们把孩子所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
4.讨论问题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小组讨论,交流。
五、学习想象的方法
1.看文中孩子是如何想象的。
课文中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仔细观察)
还有哪些地方?
板书:仔细观察
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齐读)
从数量上展开想象,从形状上展开想象。(齐读)
男女声对读。
3.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的事物想到相关的事物,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多彩。
出示:合理想象
4.大家来想象一下。
看窗外,仔细观察,想象一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再说一段话。
六、总结
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会想的人一定是有创造力的人。希望大家能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七、作业
写自己学了本课后的感受。
课件的展示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为学课文做好铺垫。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品质。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交流,为孩子展示自我搭建平台,为每一位同学展示自我创造平等的机会。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让他们通过看图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词语意思。
爱幻想、爱想象是孩子们的共同特征,作者一方面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天性另一方面是抓住了丰富的想象。在此,我们要引导孩子们大胆想象。
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读中能更好的感悟,读中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能力,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学生乐读、爱读。读法多样,读的兴趣就会浓厚,学生就会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
课内引申到课外,拓宽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帐、玻、扇、偏、璃、鹰、烁、莺、蝠、蝙”等10个生字。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天窗》。(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窗?)。
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这个问题读课文。
4、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学生可说说课文的描述:“在房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
5、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4、自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学生读,读后交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5.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2.问:慰藉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
(设计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为学习文本奠定基础。)。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慰藉”安慰。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
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也可以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过程中要结合有感情的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
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的慰藉。
3.感情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三、拓展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设计意图: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天窗。
孩子们的慰藉。
看见想象。
雨脚闪电星云无穷无尽。
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篇四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2.抄写佳段佳句。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天窗的资料。
一、引入。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相信大家学习后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1)通读课文。
(2)画出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1?完成练习,出示填空:
乡下人在屋间开了一个小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叫做。时,时,在黑洞似的屋里,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唯一的慰藉,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
学生讨论、交流,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2?质疑。
(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
1?看看插图,结合课文内容,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读4~6段)。
3?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和在文中找出。
看到想到。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个世界。
带子似的闪电一瞥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
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我们把孩子所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
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篇五
《天窗》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课文叙述的是一个小孩子借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观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表达了他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的世界的强烈愿望。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写得活灵活现。全文结构清楚,充满童真童趣,可以说,小小的天窗是那么神奇,它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了光明,还放飞了乡下孩子的心灵。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到世界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抄写下来。
1、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1、体会孩子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强烈愿望。
2、激发学生的童真童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重点:了解孩子们从天窗里看到的和想到的。
2、难点: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阅读课
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
1、同学们,喜欢玩吗?是呀,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想象也是孩子们特有的优势,即使一方小小的天窗,也会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好玩的世界。这就是著名作家茅盾的《天窗》一文要告诉我们的。
2、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教学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抓题眼质疑,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课堂,又为顺利打开学生心智的大门配了一把金钥匙,使学生对阅读充满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指名分段读,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设计意图:此环节,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自读、感悟的空间。)
二、对中心质疑
1、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2、“慰藉”什么意思?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慰藉。
(设计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又深受学生欢迎,于无形中教会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达到了“润物细无声”之效。为学习文本奠定了基础。)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2、引导学生抓住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交流,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3、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
(1)出示最后一段
(2)为什么要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孩子看到什么,想象到什么的”的句子,再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启发,帮助解疑。在反复读的基础上,体会“天窗”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的认识由抽象变为具体,使难点化难为易。)
4、感情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设计意图:著名教学家陶行知先说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一环节,在学生理解文本时,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味,突破了文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五、拓展延伸
1、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事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谈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什么小玩具……
2、激励
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上,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让学生能说会写。这一环节,鼓励学生把阅读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真正落实了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样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统一。)
六、温故知新
1、文中的孩子是如何想象的。
课文中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
板书:仔细观察
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从数量上展开想象,从形状上展开想象。
3、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是事物想到相关的事物,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多彩。
板书:合理想象
4、大家来想象一下
看窗外,仔细观察,想象一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再说一段话。
(设计意图:针对教材结构特点,以概括总结的方式提升学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式的感悟,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七、我的地盘我做主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2、把自己说的一段话写下来。
3、阅读茅盾先生的其它作品。
针对自己实际自选作业。
(设计意图:课外作业有助于巩固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此环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天窗
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看(仔细观察)
想(合理想象)
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篇六
1、复习“天窗是什么”?(学生代表回答)。
2、设疑:(师)乡下房顶上这块普普通通的玻璃,却又充满了神奇的色彩,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说“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这节课,我们一齐透过天窗,探个究竟。(板书课题齐读)。
(一)第二部分:
师:静静读书,有利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成了他们唯一的慰藉?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认真默读课文4—7自然段,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
1、图文结合,边读边想边记录,完成思考题:
(1)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透过天窗,孩子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分别用直线、波浪线划出。
(3)联系课文与实际情况,理解“慰藉”、“唯一”。
2、同桌交流。
3、汇报点拨:(课文从下雨时、晚上两个时间写,孩子们被关进了黑压压的屋子时,他们十分孤独、寂寞时,天窗给他们带来了慰藉)。
(1)通过引导想象、引读帮助学生理解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与想到的内容,品味重点词句。
(生:透过天窗,孩子们看见了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
师:雨脚卜落卜落跳得多欢快,孩子们多羡慕呀!
(生:孩子们看见了闪电。)。
(生:透过天窗,孩子们看见了一颗星、一朵云。)。
(生:透过天窗,孩子们看见一条黑影掠过。)。
师:大家开动脑筋,孩子们还会看见什么?(生:流星;萤火虫;月亮……)。
师:是啊!我也跟着看到了这一切美好的事物!这寂静漆黑得地洞似的屋子又能把孩子们怎么样呢?孩子们的心长了翅膀、孩子们的想象可以飞翔!请问:是谁?让孩子们的心长了翅膀——(生:天窗。)。
师:又是谁,让孩子们的想象可以飞翔?生:天窗。)。
师:透过这小小的天窗,孩子们由自己看到的点点滴滴又想到了什么呢?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多读几遍,开始吧——(生:读书。)。
生:汇报——(孩子们由看到的雨、闪电,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生:(读第5自然段)。
生:评价(引导学生从声音响亮度,读的流利程度及语气语调等方面面进行评价)。
生:(评价完毕请其声情并茂地读。)。
师:把我们带进的一个风雨交加的世界!我们都来通过读,一起感受想象的威力。
生:齐读第5自然段。
生:(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生:(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师:是的,你会从那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
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师:你会从那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
生:(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师:读到这儿,我想问大家,作者在这部分的表达时,为什么要用上一系列的“也许呢”?(生:因为孩子们还没来得及看清楚,黑影就消失在视线,不能确定,只能猜测……)。
师:同学们到位的理解印证了作者“用词准确”的特点。我还想问问:这掠过的黑影,孩子们为什么不想到它也许是可爱的小鸡、也许是漂亮的蝴蝶、也许是勤劳的蜜蜂……(生:小鸡、蝴蝶、蜜蜂这时已经睡大觉了,蝙蝠、夜莺、猫头鹰是在夜间出来活动的。)。
师:是的,想象贵在丰富,更难得的是合理。
(结合情境指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造句)。
师:读了孩子们既丰富又合理的想象后,你们有什么感受?(生:屋子里黑压压的,孩子们很无奈,但天窗给他们带来了快乐。)。
师:用读把你的感受到的快乐体现出来。
生:读弟7自然段。
(生:通过学习,我知道天窗是非常神奇的。)。
师:用读把你的感受到的神奇体现出来。
生:(读第7自然段。)。
师:读得真好!像这位同学一样,我们都来美美地体验天窗在晚上给孩子们带来的一切美好!
生:(齐读第7自然段)。
师:想象是这么的美好,那我们也都插上想象的翅膀,天上的这朵云,你想到了什么?(生:小狗似的奇幻的云彩;小猫似的奇幻的云彩;绵羊似的奇幻的云彩……)。
师:(引导想象)小玻璃上面掠过的这条黑影,你想到了什么?(生:太白金星的拂尘、来寻食的野猫、娥姐姐的丝带、悟空的金箍棒、主人遗弃的可怜的小猫、利波特的神扫帚……)。
师:家的想象多精彩、真神奇呀!常言道:人多力量大,把你们的智慧汇集起来,小组合作完成大屏幕上的练习。
生:汇报(师:俨然一个个小作家啊!我们棒棒虎中队再努力,就有机会向上级申办棒棒虎文学社啦!看来合作的力量就是大啊!)。
同学们,当这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在孩子们的想象中展开时,黑暗离孩子们远去;当这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在孩子们的想象中展开时,恐惧离孩子们——(生:远去!)。
当这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在孩子们的想象中展开时,孤独离孩子们——(生:远去!)。
当这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在孩子们的想象中展开时,寂寞离孩子们——(生:远去!)。
师:而留在孩子们心中的只有这——(生: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
师:每逢雨天、每个晚上,乡下孩子们都被关进了地洞似的屋子,不像你们,可以再明亮的灯光下看书、听音乐……只有这块小小的玻璃能给他们心灵、情感、精神的安慰!这小小的一方天窗,又怎不是乡下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学到这,理解“唯一”、“慰藉”的意思吗?(“唯一”就是只有这一种,除此外就没有其它的;“慰藉”是安慰、抚慰的意思。)。
师:能用慰藉造句吗?生:(汇报句子)。
4、指导朗读第5、7自然段。
(二)第三部分:1、学生分任务读。
师: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起看课文最后一部分,男女合作读,边读边感受。
女生:齐读第8自然段。
男生:齐读第9自然段。
2、引导理解关键句子。
师:是啊,为什么说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生:天窗虽小,可是给孩子们的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是神奇的;生:天窗是神奇的,可孩子们的心、孩子们的想象更神奇;生:神奇是因为只是一块普通的玻璃,却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带来了许许多多。生:透过天窗,孩子们从无中看出了有,从虚中看出了实,太神奇了!生: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无尽的空间,孩子们的思绪在这里不受任何限制,非常神奇……)。
师: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以上几位同学!天窗虽小,给孩子们带来的却很多很多,是在是太神奇了!所以,作者动情地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生:是应该被感谢的。)。
1、总结。2、出示摘录课文的精彩词句所汇成的小诗,齐读。
生:(齐读:
天窗。
你是下雨时看风景的地方。
你是给人丰富想像的小小空间。
你是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
你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啊,天窗。
你是神奇、梦幻的。
你是五彩缤纷的。
你是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
你是通向快乐的桥梁。
因为有你,我们不孤独。
因为有你,我们不寂寞)。
师:同学们真够意思!非常感谢大家满足了老师“作品让人围着读”的愿望。这节课,同学们不但说得好、读得也好,争取写得更好,有信心吗?(生:有!)。
师:现在就拿起你们手中的纸、笔,记下此时你的心情或收获,一个词、一句话、一首小诗都可以,等会儿,我将是大家第一个忠实的听众!
3、学生动笔写词、话或小诗。
4、汇报欣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根据自身实际,三选一进行练笔。
(1)雨天,透过玻璃看外面的世界,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事物记下来。
(2)车窗外的世界很精彩,记录你从中看到的、想到的“风景”(3)以《窗外》为题,由看到的展开想象,写首小诗抒发情感。
师(结束语):同学们,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扇属于自己的天窗,让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有“天窗”相伴的生活,永不孤独、永不寂寞。
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篇七
单位:孟津县小浪底中心小学姓名:田艳琰电话:
1583791xxxx。
第二课时主备人:田艳琰。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唯一、慰藉、扫荡”等词语的含义。
2、朗读课文,读出对文字的独特感受,读出文字蕴含的情感。3.在遣词造句中积累语言,提高语感。
4.了解作者对故乡天窗的独特感情,感受想象的乐趣,唤起学生对名著的求知欲,为学生的阅读打开一扇天窗。
教学重点:理解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乐趣。
教学难点:能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感受;体会天窗的神奇。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想象描述法、指导学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重视朗读和默读”,重视积累,“培养语感”。基以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以读为本,重视朗读和默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解疑,把感悟、理解、积累、运用、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我坚持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颅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教学程序:一、
观察回忆,整体感知天窗的魅力。
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为什么天窗是神奇的呢?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两个学习课文。
二、潜心会文,体验想象的神奇。
1、速读课文4—7自然段,
2、学习第一层4、5小节。
1)学法一:初读了解内容,默读思考:4、5小节主要写什么?“慰藉”是什么意思?
2)学法二:精读解决问题:在夏天阵雨来时,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自由读找找划划文中语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
5)学法四:美读体会情感。男女合作朗读第五自然段。女同学读分号前面的内容,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光明,看见歌舞般快乐的雨点闪电时那种惊喜的心情。男同学读分号后面的内容,要读出孩子们借风雨雷电痛快淋漓地表达出自己被关在黑屋子里的不快心情。
3、我们用刚才的学法,小组内自学第二层6、7小节。
1)初读。课文讲什么?
2)精读。小组讨论:晚上“休息”时,为什么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3)细读比喻句、排比句。体会它的妙处。
4)美读体会感情。孩子们的想象要读得激动神往而又快乐。
4、试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吧!1)小小的天窗为什么是神奇的?
2)文章中的那些描写是“虚”“无”的,哪些是“有”“实的?
3)你对“天窗”有哪些新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运用了初读了解内容、精读解决问题、细读品味语言、美读体会感情的读书方法。弄清了“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的原因,从中明白了天窗虽小却能开人心窍,有了天窗使孩子们的想象活跃起来,有了想象,我们才能看到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的世界。我们要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积极动脑,展开想象。四、观察想象,个性抒写。
老师也给大家插上想象的翅膀。请观看星空图,聆听优美的乐曲,放飞自己的想象,把你想象到的化作优美的语言写在纸上吧!用“仰望星空,我看到,想象到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课堂小结:刚才大家的想象力很丰富,会想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愿大家抓住一切想象的机会,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到一个个神奇、美妙、广阔的世界!愿你们的明天像星空一样璀璨夺目!愿你们的人生永远有一扇天窗在朝你们开放!
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篇八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2.抄写佳段佳句。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天窗的资料。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相信大家学习后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1)通读课文。
(2)画出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1、完成练习,出示填空:
乡下人在屋间开了一个小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叫做。时,时,在黑洞似的屋里,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唯一的慰藉,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
学生讨论、交流,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2、质疑
(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
1、看看插图,结合课文内容,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读4~6段)
3、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和“”在文中找出。
看到想到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个世界。
带子似的闪电一瞥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
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我们把孩子所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
4、讨论问题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小组讨论,交流。
1、看文中孩子是如何想象的。
课文中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仔细观察)还有哪些地方?
(板书:仔细观察)
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齐读)
从数量上展开想象,从形状上展开想象。(齐读)
(男女声对读。)
3、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的事物想到相关的事物,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多彩。
(出示:合理想象)
4、大家来想象一下。
看窗外,仔细观察,想象一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再说一段话。
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会想的人一定是有创造力的人。希望大家能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篇九
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句子;能在指定的句子中,正确辨别选用音近字或形近字;能把同类词语进行逻辑归类。
2、能给句子加上顿号、逗号和句号。
3、能照样子把前果后因的句子改为前因后果的句子。
4、能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短文,理解短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
二、课时安排:
第1课时:完成第1~4题。第2课时:完成第5~6题。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1、拼读音节,写出相应句子。(1)拼读音节,及时纠正。(2)填写句子。2、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选择填写形近或音近的字。(1)读懂句子选字填空。(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字。3、同类词归类。(1)学习例句。(2)根据例句中事物的相互关系去思考。4、运用标点。(1)复习顿号的用法。(2)独立完成作业。
第2课时1、改写句子。(1)分析例句。前果后因的句子,强调的事情的原因。前因后果的句子,强调的事情的结果。但要在中间加上所以。(2)独立完成。2、阅读短文。(1)说说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2)独立阅读,完成作业。(3)检查,如有错误,及时纠正。
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篇十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用“wps文字“软件进行简单文字处理的基础知识,以及电脑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表格在文档中的作用,表格的组成,以及插入表格、在表格中输入内容的操作。通过本课的学习,可激发学生对表格制作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制作电子报刊学习打下基础。
1、知识性目标。
了解表格和单元格,学会插入空白表格和输入内容。
2、技能性目标。
演示课程表的制作过程,学生自己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要熟练掌握插入表格的方法,巩固快速输入文字方法技巧。
3、情感性目标。
让学生学会表格制作知识和输入文字的技巧,激发学生学习表格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制作课程表的过程中,理解表格是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
1、教学重点。
(1)插入空白表格;
(2)在表格单元格中输入内容。
2、教学重点。
(1)插入空白表格;
(2)在单元格中移动光标位置。
本课的光盘素材资料:、、等分发到学生机上。
1、展示作品、激发兴趣。
(屏幕展示学生本学期的“课程表”)同学们这个表中的上课内容好像是哪个班的呀?
学生观察、汇报。
对,是我们班的课程表,同学们想不想在“wps文字”软件中制作出我们的课程表呢?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在文档中插入空白表格,输入相关的课程名称。
2、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插入表格;
教师演示讲解(根据本班的课程安排,插入空白表格,输入课程名称,并保存。)。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帮助。
(2)指导学生在表格中输入课程内容。
教师演示讲解(指导学生用鼠标或键盘将光标移到表格空格中,输入表格内容,遇到相同内容时,用“复制”、“粘贴”的办法快速输入。)。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小组之间相互帮助)。
3、巩固练习。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课的“试一试”。
展示学生完成情况,全班交流心得。
4、总结评价。
教师总结后,小组同学根据自己学习情况和作品完成情况对书中的“评一评”打上星星。
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篇十一
适用专业:教育技术类专业设计编号:p2006030。
课程设计时间:暂不单独规定时间,随课程进行。课程设计授课单位:教育技术教研室。
(5)《教学过程设计》编者:李龙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思维方式;
2、学会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具有安排教学步骤、选择教学媒体及实践后进行教学评价的能力;
4、具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
5、提高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1、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框架确定;
2、教学目标阐述;
3、教学对象分析;
4、教学媒体的选择;
三、设计题目。
1、小学《数学》第四册第5.1节。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2、小学《语文》第二册第24课。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3、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6课。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4、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1节。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5、小学《自然》第十册第1.2节。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6、小学《社会》第六册第1.2节。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7、小学《美术》第十册第2.3节。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8、小学《音乐》第四册第1节。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9、初中《几何》第3.2节。
请设计一个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管理程序;假设某门课程一学期要留10次作业,每次老师要进行批改,给出分数后还要进行登记。学期期末要根据每次作业的成绩计算出最终的平时成绩。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10、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0.1节。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四、课程设计考核方法、成绩评定和时间安排。
考核方法: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考虑了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工作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课程教学设计表。
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填写课程设计报告。
成绩评定:课程设计成绩分两部分,设计报告占40%,教学实践占60%。
课程设计时间安排:12周布置题目;13周设计;14周-16周设计教学实践;17周进行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可作为本课程的平时成绩,课程设计未通过或没有认真完成,平时成绩可以按0分记载。
大纲编写修改时间:2006年1月28日教学大纲编写教师:李俊玲计算机系审查教师:教务处审查人签字:分管教学校长签字:
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篇十二
本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入门指导课程。旨在介绍建筑方面相关知识,并能独立进行建筑物的速写。
二、课程目标。
三、学情分析理论与实训相结合。
四、教材分析。
展示设计课程是目前国内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一门主干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设计课程,国外这一专业的教学体系已相当完善,从展示的策划,设计到展示技术,材料御用,施工工艺,每个环节的教学与市场运用体系衔接的都很紧密。具有实际工程经验的从业教师,完善而规范的实际市场体系,为其专业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良性的设计市场课堂,相比之下,国内本专业的教学仍处于一种脱离市场,缺乏时间的“纸上谈兵”状况。
五、课程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难点:准确表达感受的艺术技能。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论讲授。
2、教师示范。
3、学生实训。
七、过程设计(重点之处)第一章概论。
第一单元展现原理(5分钟)。
展现行为的根源是满足人类社会交往和沟通的欲望,而展示的本质就是展示行为的更加意图化。二举例说明——天坛(10分钟)。
五百多年来天坛是中国历代统治阶层举行各种宗教活动和其他仪式的重要场所。长期以来人类为了获得某种精神是的满足,筑起神坛,设置神像,祭祀鬼神。这是人类社会展现其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也是人类最古老的展示行为。三.展现的行为(10分钟)。
四.打开的艺术(10分钟)。
中国传统书面的装裱与收藏有着极其独特的方式:收藏时卷起。观看时再展开挂上。这一卷一开从本质上体现了展现的动作壮态。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用具如包装盒,工具箱等都是展现动作原理的最佳运用。
五.广义的展现(15分钟)。
行为艺术是当代颇受欢迎的一种形。行为艺术家喜爱用物体装置作品,强调作品的场所,80年代曾流行一时的"大地红伞艺术"不仅展现了行为的魅力而且使行为艺术更加贴进百姓民从。透过变个现象,我们看到"展现"显出的宽泛含义,欣赏到人类基于不同的意图而选择展现行为方式所体现的价值。第二单元空间原理(2学时)。
形形色色的空间概念都可归结到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那段富有辩证哲理的话:捏土造器,其器的本质不再是土,面是当中产生的空间,反之其器破碎,空间消失,其碎片又返原为土的本质。(5分钟)。
三.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
中国传统艺术相声以其"说、学、逗、唱"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双人相声中分为"逗哏"和"捧哏",所谓"捧哏"不是简单的配角,"逗哏"的表演好坏与其"捧哏"的发挥和烘托分不开,两者如红花与绿叶,骏马与好鞍。生活中还有"托儿"一说,如果褒意的理解也应该是特殊的"角儿",其价值在于它的艺术性的发挥。我们讲表现性道具,可理解为烘托性的艺术道具,它与其他功能性道具的区别在于它的艺术性表现。例如,采用比喻、夸张、象征、解构和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来进行道具的设计和表现。
展示专题设计(讲授1学时,实验3学时)展现的艺术。
文本到模型化的体现,全面的展现的艺术1.传达的艺术。
(或服务)的一种重要的宣传手段,对商品信息传达和商品(或服务)形象的传播有着积极的作用。展示活动中,尤其是商业目的展示会、博览会、其商业信息和品牌形象的传播尤为重要。另外,一些大型会展台众多,又是一些开放式的空间,展台设计院必须强化形象,加大视觉冲击力。
展示设计实例方案讲评(讲授2学时,实验2学时)好的展示。
1、完整性标准。
整合而统一,是展示艺术的首要标准。形态统。
一、色彩统。
一、工艺统。
一、格调统一。总之,好的设计在艺术形式的秩序方面,都是十分明确的。
2、创造性标准。
任何艺术活动的终目的都在于创造。创造是新世纪的主要特征。展示设计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创意的新颖和艺术形象的独创性。
这个独特的形象给人以冲击、给人以震撼、给人以刺激,令人过目不忘,发挥最有效的市场作为,实现最有效的形象传播。这种创造涉及到形式的定位、空间的想象、材料的选择、构造的奇特、色彩的处理、方式的新颖„„。
3、时代性标准。
也可称为观念性标准。时代的观念浸润着展示艺术设计的每一个细胞。在当代,展示设计应体现如下几种观点:新的综全观念、人本观念、时空观念、生态观念、系统观念、信息观念、高科技观念等。
具体地讲,应注意下述五个方面貌一新:a、空间环境的开放性,通透流动性、可塑性和有机性。给人以自由,给人以亲切,让人可感、可知、可以自由进出入,参观和交流。
b、实现展品信息的精典性原则。严格落实少而精的要求。
c、实现固有色的"交互混响"的统合色彩效果,重视对无色彩系列的运用。
d、尽量采用新产品、新材料、新构造、新技术和新工艺。积极运用现代光电传输技术、现代屏幕映像技术、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技现实的成果。
e、重视对软体材料的自由曲线、自由曲面的运用,追求展示环境的有机化效果。
4、行业性标准。
也可称之为功能性标准。主要是讲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问题。"冶金"业的展台设计与"日化"业的展台设计不可能是一样的。
5、文化性标准。
设计要有突显的风格和品味,其中地域和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应当有自然而然的表现。体现出历史继承下发展的有根的特征。
6、环境性标准。
求。
1、多动手训练。
2、多阅读相关书籍。
九、考核方法与手段。
1、平时成绩(作业)占30%。
2、期中考试成绩占30%。
3、期末考试成绩占40%。
制作一幅展示设计作品。
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篇十三
本课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对刚建立的课程表进行编辑,包括绘制表格斜线表头、插入空行、对齐表格的文字。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知道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对表格进行各种编辑调整,使课程表越来越好看。
1、知识性目标
了解表格的单元格的多种对齐方式,熟练选中表格的单元格、行和列。
2、技能性目标
掌握在表格中绘制表格的斜线表头的方法,能够在表格中插入和删除行,会设置表格单元格的对齐方式。
3、情感性目标
通过对编辑课程表的基本方法的介绍,以及协作学习知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建立友爱、合作的情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1、教学重点
(1)绘制斜线表头;
(2)插入行;
(3)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
2、教学重点
(1)绘制斜线表头,并输入文字;
(2)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
上一节课制作的课程表、水电费统计表。
1、展示作品、激发兴趣。
(屏幕展示上一节课完成的课程表和编辑后课程表)请同学们比较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学生观察、汇报。
对,后面一幅课程表进行了编辑,输入了表格斜线表头、插入了空行、对齐了文字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内容。
2、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绘制斜线;
教师演示讲解。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帮助。
(2)指导学生在表格中插入行。
教师演示讲解。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指导学生设置表格中文字的对齐方式。
教师演示讲解。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巩固练习。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课的“试一试”。
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心得。
4、总结评价。
教师总结后,小组同学根据自己学习情况和作品完成情况对书中的“评一评”打上星星。
教后反思:
上课时,先展示编辑后的课程表,让学生比较编辑前的课程表和编辑后的课程表的不同,指出前一课制作的课程表的不足之外,使学生对表格的编辑修改越来越有兴趣。
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篇十四
黄甫全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指出“教学模式就是在某一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人们在实践状态下,系统而综合地组织教学过程的诸因素,整体地操作教学活动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形式。”
当前对教学模式一般定义为: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具有相对稳定的、科学的、具体的教学程序和结构及实施的策略体系。因此,不同的学习理论对接受英语语言并使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整个心理活动过程,有着不同的描述和分析,并得出不同的学习模式。
2.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首先,教学模式蕴涵着某种教学理论或思想,即教学理念;其次,教学模式是人为建构的,具有很强的目标指向性;第三,教学模式既要说明教学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又要有明确的运用程序的目的和条件;第四,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体现教与学的过程的基本规律,反映它们的基本理论框架并能指导学生学习和影响教师教学活动。相对于动态性、技巧性的学习方法来说,学习模式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程序性和策略性。
3.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的意义
首先,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现代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体现了素质教育教育观,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其次,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发展。科学的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的特点:使课堂教学系统化;使课堂教学自动化;使课堂教学目标化;使课堂教学最优化。第三,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立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1.英语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师往往为了“升学率”或完成教学任务,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不能够给学生树立“语言是交流的重要工具”这一理念,单纯地、机械地训练学生,使学生失去了在实际生活中用英语去交流的机会。
2.英语课堂教学过分利用物质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一要求的重要程度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利用物质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手段,但是,如果激励手段仅局限于这堂课奖桔子,下堂课奖气球,再下次奖贴画等等,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目标就会变成为得奖品而学习,而不是为获取知识而学习。这一刺激法也就失去了意义。
3.英语课堂,特别是公开课过于追求华丽的表象
英语课堂形式应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但是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尤其是公开课,教师为了展示自己运用计算机的熟练程度,频繁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虽然课堂形式变得丰富多彩了,但是作为听者的学生来说,只在关注眼花缭乱的课件,参与繁多的活动,对于教材内容的接受少之又少,一堂课结束后根本没有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只有一种感觉:真累,终于结束了。而作为观摩者来说,只能看到华丽的表象,而对于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没有任何体验。
4.英语课堂的交际对话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英语课上,教师指着手中的书问:“whats this?”学生齐声回答:“its a book.”教师肯定回答并称赞:“youre clever.”又指着远处的门问:“whats that?”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任务。20xx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并提出要加快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小学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把小学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这一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小学课程的目的,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开展的。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化,教学活动任务化,任务教学主体化”是小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语言知识并形成能力的有效的教学模式。针对传统英语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的几点建议:
1.注重小学生的亲身体验、实践参与和创造
小学生具有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心理负担轻、表现欲强和创造精神强等特点,这是儿童学英语的优势;但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弱,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不喜欢单词的机械的重复与训练。教师要充分注意儿童的这些特点,要通过适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把学英语与做事情联系起来,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用环境,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努力开展自主学习。
教师必须突破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教学生跟读、重语法教学的旧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言运用环境,在语境中学习语言知识,并形成初步的交流能力。教师尽量不要讲解语法概念,要采用听、说、唱、玩、演等形式,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使小学生从枯燥的语言知识的讲解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
2.注重小学生稳定兴趣的培养,实施兴趣教学,寓教于乐,寓教于做
首先,利用小学生无意注意,加强直观教学(如体态、图片、事务、模型、卡通片、简笔画、投影电视等);其次,教学方式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如歌曲、故事、猜谜、游戏、模拟表演、为电视片配音等),通过不断变换的方式,调节小学生大脑的活动,减少单调的机械重复的刺激给小学生带来的疲劳。第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互动,增强感知,以加强感知效果。第四,充分利用情景教学,促进小学生的记忆,启发思维,使教学形象化,让学生身临其境,实际运用。第五,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情感因素,在交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语言实践,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口语、语法语音错误等不要立即纠正。有的语言学家认为儿童学外语是熏陶出来的,不是纠正出来的,这话不无道理。
针对儿童表现欲强、竞争意识强等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展开竞赛活动,使小学生既尝试成功,享受成功的情感,又促进能力的发展,并使智力得到开发。有一点值得注意:唱歌、游戏、表演等愉悦学生身心的活动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产生和维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暂时兴趣,教师要适当利用这些活动服务于教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从而形成和发展具有个性倾向的长期稳定的兴趣。
3.抓住英语课堂的本质,让学生得到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正确把握教材的要求,教师不能被困在教材这个牢笼里,而应适当拓宽。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分级目标,就给教师们提供了选择教材、驾驭教材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份机遇。教师应该变通教材,把教材定位得稍高些。记得有专家这样说:“教师要求学生10分,学生可能掌握7分;教师要求学生掌握7分,学生可能掌握5分。”我们的学生具有无穷的潜力,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
4.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换句话说,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思维,会思维才会发展得更快、更好。意大利著名导演罗思特·马西里尼曾说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再没有比思考更快乐的事”,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小孩在英语课中感到快乐,让他们感觉到思考的快乐,那么,这种快乐将会深刻而持久。学生在思考中同时还能感受到自我的价值,“我学会思考了,我学会学习了。”
不要对明知故问感兴趣,无论是什么内容,教师都要记得:给学生制造一定的信息差。那样编出的对话才会更真实、更有意义。比如教学“how many”句型,教师在发问时就可让学生快速浏览一遍事物后消失,让学生以猜的形式给出不同答案。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不断闪现跳动的火花,学生才会得以一定程度的发展。
总而言之,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可以实践和总结出不同的规律和不同的教学模式。我坚信只要人人都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充满希望,积极求索,认真反思,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将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