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博览读后感(模板16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作品进行评述和总结的一种表达方式。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我想我应该写一篇读后感了吧。毛泽东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一篇有思想、有深度的读后感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所读内容,同时也要注重对语言的表达和文字的优化。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先进行内容回顾,然后结合自身经历和背景,进行个人感悟;接着可以对文章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最后要进行总结和思考,以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分析能力。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这些读后感范文,它们对于我们写作和思考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师博览读后感篇一
不会庸人自扰;温情是一种氛围,感染了教师,也感染了学生,于无声处滋润心田。《教师博览》每期都有很多这样的文章在感动着我。
我始终觉得学生是弱小的,他们永远是弱势群体。在学校里,他们是被动的,他们等着被你安排座位,等着你宣读学校的规章制度,他们准备好接受你上课的方式,接受你布置的各项任务,他们极看中你的评价,他们害怕被批评,渴望受表扬,这一切都掌握在你的手里。他们有太多的被束缚的无奈,却因为你给他们的一点点自主的权利而快乐满足。
学生是善良的,他们从不记仇,他们单纯而重感情。在我一次盛怒批评学生之后,我在走廊里又遇到了他,我说:你跟我到办公室来一下。他站在那里,眼神凄楚而幽怨,我永远忘不了那样的目光,那一瞬间,我被打动了,象夜晚的月亮一样,温情从心底深处升起来,融化了我。我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说,刚才老师太生气了,说的话太重了,不过你真的要努力了,不要再让老师失望,好吗?他点点头,很恭敬地走了。看着他的背影,我的目光,早已经变得柔和了。
以宽容的心去善待那些还没有成熟的心,在他们成熟的时候,便会多份宽容和厚道。不要期望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不是神仙,更不必神化自己的形象。
思想教育不仅是西医看病,更是中药的调理;不是涛浪滚滚,更是以一溪清泉滋润万物。我始终觉得过程很重要。学校不是工厂,可以以产值多少进行结果管理,因为很多结果不是看得出来了,而且看不出的结果比看得出的更重要!而这些,正在我们教育的全部过程中。我常常想,我们的主题班会多么生机勃勃!我们只是和学生一起讨论一下要开展一个主题班会,他们就会那么投入,因为我们在主题班会的组织过程中,没有差生优生之分,学生一律地充分享受活动的快乐!我们哪里看得出(我们也不会去留心这些东西)谁是后进生,谁是优等生?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才智,我们教师不得不自叹不如!——在我们这个时代,不应该如此吗?我们必须创造出值得我们崇拜的学生来!教师的最重要工作,我觉得就是给予机会,进而创造机会!把机会给学生,他们会创造出一个天地来!
微笑是种魅力,教师一定要微笑着看学生!大笑也是一种魅力,教师的笑是学生心中最灿烂的花!曾经不止一次有学生跟我说:“老师,我们喜欢看你笑的模样。”所以我现在非常在意自己有没有经常把微笑留给学生,给他们一种教师的温情。
教师博览读后感篇二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这纷繁浮华的人世间,我认为最富有爱心的人莫过于两类人:一是医生,医者父母心,救死扶伤是他们的天职,医生拯救的是人的生命,所以人们称其为“白衣天使”,二是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铸就的是人的灵魂,所以人们赞其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一颗充满爱的心,尤其是我们教师更要时刻准备着奉献我们的爱心,因为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学生,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入骨髓的甜蜜,久而久之,这份情感就会演绎成一团幸福,时刻慰藉着我们的心灵。几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让我渐渐地理解了教师职业的内涵,也让我深深领悟到——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爱学生,学生才能爱我们,只有用爱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古语说得好:“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更应该懂得这样的道理,多一分真诚就多一分关怀,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温暖!只要走上那三尺讲台,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面对那一张张神情专注的面庞,你的心中自然而然的有一种情绪在涌动,那就是——爱,至高无上的师爱!
在校园暴力中,我们会发现产生校园暴力的主要诱因之一是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太强。根据心理专家的研究,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冲动和愤怒,因而产生对必须的对象报复和攻击的行为。各种导致挫折感的动因,如受欺辱、遗弃、排挤、自卑等都容易引发攻击性的行为。据1996年、1997年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此刻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宠爱,极易染上心胸狭隘、自私、任性、万事以我为中心的毛病。所以在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一遇冲突就会把这种不良的心理带出来,酿成校园暴力。
(二)家庭因素。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地构成与家庭的教育很有关系。如果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父母的管教方法过严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父母疏于管教;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等状况都会对孩子的健全人格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值得强调的是,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也极其重要。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许多父母在社会经济文化转轨中自身产生的社会心理疾病,例如紧张、恐惧、冷漠或不安全感等,潜移默化地传染给了孩子,使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人格障碍,这也是校园暴力的诱因之一。
(三)学校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向偏重于知识教育。教师被沉重的教学任务以及升学率压着,学生也被老师布置的作业压得喘但是气来。师生间处于一种紧张的关系中,很少有时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由于他们学习不好,自然而然地被别人贴上“坏学生”或“差学生”的标签,时时处处地受到别人的歧视。在这种情景下,这些所谓“坏孩子”、“差学生”从内心经常会产生不平衡的感觉。他们认为,老师和同学这样对待他们是不公平的,这样做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所以从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地站到老师和同学的对立面,尤其在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时,行动上易出现攻击性。校园里师生间的暴力行为的发生,即学生打老师的情节大多发生在学习不好的学生与老师之间。此外,个别素质低下的老师对待学生不是以身作则,而是以打骂、讽刺、挖苦或体罚的形式替代教育,致使某些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极易引起学生的反击,由此引发校园暴力事件。
其实人为了自保,都带有必须的攻击性。学生个人的本能固然是根本,但要是没有适当的外因刺激,这种本能也激发不出来。家庭与学校都有不可推卸的职责,但更重要的是家庭因素。从教多年来,遇到过许多校园暴力事件,解决时,不怕学生或老师工作不好做,最怕家长不明理。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两个学生打架,有个老师上前制止,拉住一个学生,结果这个学生给家长说老师打他,家长到校找到领导说,我是某某村的副村长,你们老师打我孩子了,得给我一个说法,不然这事没完!你说遇到这样的家长,孩子能教育好吗?之后事实也证明没有家长的配合,学校的教育只能是失败的。这个孩子在家长的支持下,经常旷课、打架,变本加厉,最后学校不得不开除了这个学生。也有些家长在孩子打架后,不是了解原因,细心做工作,而是责骂孩子:“你手断了?你不会打他啊!”这种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孩子们用暴力来解决问题。还有些家长,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或其他原因,对孩子的唯一教育方式就是打骂,给孩子身教的结果就是:要解决问题,只有暴力!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做老师的首先自己不要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否则教出来的只能是暴力孩子!
程主编的《博览人语》,我读到了敬畏,一个修改对作者与读者产生敬畏之心,那一个作为一个教师,在应对学生时,我想也应当也有一份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的教师就不会让无知、固执、自私、慵懒、龌龊、粗俗等占据心灵。
在叙事这一栏里几篇文章里都是写农村教师,读来很亲切,仿佛就是我所经历的,《山里老师的婚姻》一文很有代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两代师者的真实婚姻人生。
《抖落身上的“泥土”》一文让我们看到一位教师奋起的心路历程,文中再一次提到了朱永新“教师就努力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朱永新市长(包括他自己)也没能想到自己的一系列主张改变了那么多教师的生活与工作状态,“教育在线”真是一个免费的大学,高效的在职培训啊。
刘云杉教授《“赞美俱乐部”》一文的文章名取得真好。联想自己过去在评课时总是把别人批得“体无完肤”,也许提出的问题是对的,但同时也向执教者传达出一种贬低的信息。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感觉到对待别人的努力要报以善意的赞美,而过去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
张万祥老师的大作连续读了三遍,一位老人能在退休以后活出这么丰富的人生,真是让人赞佩。
价值与阅读份量的是许锡良老师的《教师的论文话语与思维缺陷》他多年级指导教师的论文,认为中小学教师的论文语言喜欢玩弄数字游戏,这种语言确实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思维格式化、语言官僚化、文体形式化的典型表现。主要我们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与批判性思维。反思自我,我在写论文是不是也是这种“官僚化”的表达方式,不论是什么事,也都弄出个“一二三”来,文章最后呼吁要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
几年前,源于一次教研会上一位周校长向我推荐了您——《教师博览》。翻开她,呵!里面那数不清的学问、道不尽的经验、讲不完的故事,给我浮躁的心送来丝丝凉爽,让我日久紧张的神经产生缕缕愉悦。我,如同聆听智者的教诲,与一切伟大的、平凡的思想交流着。
从此,信赖上您了,几年来,一向把能猜透我的心境的您当作我的良师益友。
汲取《教师博览》营养几年,发觉她不像其他教育杂志那样过于单调,她立体、多维、丰满、博大,这源于她立足于教育、面向社会、博彩中外、荟萃精华的办刊宗旨。
心累时,《耕耘》走进了我的思想世界,告诉我工作的美丽和教师的快乐。教育我、鼓励我,正视现实,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应教育的全面的改革,用心进取,努力工作,更新知识,以知识性,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得满足和激励。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伙伴关系,以爱和宽容,以平常平等之心理解学生,接纳学生,尊重学生。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自我减压。调节好紧张的生活节奏,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加强体育锻炼,开阔视野,增强心理承受潜力,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
在我失望时,您劝解我“很多东西都是一种人生经历,而错误失败往往给得更多”;当我得意时,您又告诫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还给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勉励。您总能使一切愿和您交朋友的老师都能得到满足,得到智慧,得到力量,得到激情;是您带着我认识了好多优秀的同行,《人物》里让我欣赏了很多有着鲜活个性的著名的人物,还有我喜欢的有创新有情感的好文章;是您引领我在课堂上,以充满遐思的语言、表达富有好处的新课改的新理念,以充满智慧的对话,催生出富有创意的新结果;是您让我深深感悟着教育的幸福!
更喜于《读书》里一篇篇古诗文的重读,让我对以前熟悉或不熟的古诗更近的接触,使我更加喜欢古诗的韵味。让我了解很多人士是怎样读书的。
每当想起这些,我心中涌起的便是对您深深的感激之情,我在校园里处处都能听到对您——《教师博览》的赞扬。有这样的良师益友,我怎能不感到骄傲和自豪!
感想之一:教师要与学生交友、要善待每一位学生。
朋友之间无话不说,教师对学生像朋友对朋友。首先,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教师要通过自己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松与鼓励的情感信息。
感想之二:教师要永远要做一朵鲜花、笑脸常开让每一位学生喜爱。
笑脸是一种责任心,爱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理解他们却不纵容;笑脸是一种期望,对学生永远有期许,永远给他们机会;笑脸是一种境界,平和地看待和解决问题,不会庸人自扰;笑脸是一种氛围,感染了教师,也感染了学生,于无声处滋润心田。《教师博览》每期都有很多这样的文章在感动着我。笑脸是种魅力,教师一定要微笑着看学生!教师的笑是学生心中最灿烂的花!曾经不止一次有学生跟我说:“曾老师,我们喜欢看你笑的模样。”所以我现在非常在意自己有没有经常把微笑留给学生,有没有给他们一种鲜花般的感觉。
感想三: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
而今天的教师有一大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是一大桶死水呢?那么对今天的老师来讲,教师在教给学生一小杯水的同时你必须要有一眼泉,而且是一眼活的泉水。要用你的知识,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浇灌学生的心田。为了具备“一眼活的泉水”,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业务。不光需要对教材内容深刻和透彻理解,而且还需系统地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科普著作,以及教学法参考资料,捕捉新的科学教育信息。
我门心自问自己有多少水?这桶水怎么样?满不满?活不活?甚至很多领域还只有一小杯水、或一滴水、甚至没有水。
所以在这里我很自责,很惭愧,惭愧离着当好一名老师的要求还很远。但既然选择了老师,就有责任去当好,就有责任不断地反省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发自内心的有一个一生的追求和目标:当好一名老师,当一名好老师!
教师博览读后感篇三
学校给老师发了几本《教师博览》的书,我先冒着试试看的情绪,开始阅读《教师博览》,初次翻阅就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它。细看发现书中的资料十分丰富。有关于教育前沿咨询的栏目“视野”,有关于各个领域的名家名人介绍栏目“人物”,有关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手记栏目“耕耘”,还有关于人生、人文、科技、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从这本书中,我认识到普通教师能够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是神圣的,但更是平凡的。把教育看的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把教育看的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作为教师,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就应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我们在感受教育的普通和平凡的同时,也领略了教育的伟大与神圣。
《教师博览》有一篇陈永林写的文章《上学的路有多远》。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叫梅子的小女孩,生活在重男轻女的时代,哥哥和弟弟都上学了,梅子也想上学,就自己卖雪糕挣钱。有很多善良、有爱心的人。如梅子的妈妈、哥哥、弟弟、村长、小石头、小南瓜、陈福根老人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无私地对梅子伸出了援助之手,个性是王婆婆,她一辈子没生育,吃五保。王婆婆从不舍得乱用一分钱,如今却花一角五分钱买妹子的冰糕。虽然他们单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所有人的力量加在一齐,帮忙梅子实现了上学的梦想,并让梅子有了个之后的成功。正如梅子说的:“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忙,那我的上学路遥远得看不到头,是你们,让我的上学之路变得这么近,近得只要走几十步”。生活中,当我们碰到需要帮忙的人,我们也就应毫不吝啬地伸出自己热情的双手,尽可能地去帮忙他们。一个人的爱心或许只是一滴水,但无数个爱心交织在一齐,就能汇成一片爱的大海!
《教师博览》让我们能够深入教师的情感世界与智慧世界,看到了教育的一种境界、一种风景,也激励更多的教师能够象这些普通的老师作者一样,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读书是幸福的事,读书人是幸福的人!
教师博览读后感篇四
学校给老师发了几本《教师博览》的书,我先冒着试试看的情绪,开始阅读《教师博览》,初次翻阅就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它。细看发现书中的资料十分丰富。有关于教育前沿咨询的栏目“视野”,有关于各个领域的名家名人介绍栏目“人物”,有关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手记栏目“耕耘”,还有关于人生、人文、科技、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从这本书中,我认识到普通教师能够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是神圣的,但更是平凡的。把教育看的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把教育看的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作为教师,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就应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我们在感受教育的普通和平凡的同时,也领略了教育的伟大与神圣。
《教师博览》有一篇陈永林写的文章《上学的路有多远》。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叫梅子的小女孩,生活在重男轻女的时代,哥哥和弟弟都上学了,梅子也想上学,就自己卖雪糕挣钱。有很多善良、有爱心的人。如梅子的妈妈、哥哥、弟弟、村长、小石头、小南瓜、陈福根老人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无私地对梅子伸出了援助之手,个性是王婆婆,她一辈子没生育,吃五保。王婆婆从不舍得乱用一分钱,如今却花一角五分钱买妹子的冰糕。虽然他们单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所有人的力量加在一齐,帮忙梅子实现了上学的梦想,并让梅子有了个之后的成功。
正如梅子说的:“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忙,那我的上学路遥远得看不到头,是你们,让我的上学之路变得这么近,近得只要走几十步”。生活中,当我们碰到需要帮忙的人,我们也就应毫不吝啬地伸出自己热情的双手,尽可能地去帮忙他们。一个人的爱心或许只是一滴水,但无数个爱心交织在一齐,就能汇成一片爱的大海!
教师博览读后感篇五
《教师博览》原创版讲述的是教师自己的故事,有教育名家自己撰写的专业发展历程,用刘良华教授的话说,是“教育自传”,也有对热点教育问题与现象的讨论或深度报道,还有展示教师教学之余丰富精神生活的故事、随笔等。非常喜欢本期《教师博览》的刊首语中的这段话:“我们认定,做了教师,一辈子就必有不离不弃的三件事:教学、阅读与思考。教学是教师的本职,阅读是教师的本分,思考则是教师的本能。
教师的生命在教学中丰盈,在阅读中强大,在思考中深刻。”这段话,道出了教师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三件事,也告诉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实就取决于这三个方面。每一个有追求的老师,都应该记住这段话,让自己拥有一种明智、沉思、有德性的教育人生。
《教师博览》每一期都会有一篇班主任工作札记,这期有南京市的郭学萍老师的一篇《四季如歌》。有人说,做班主任最辛苦,操心着四五十个人的大事小事;有人说,做班主任最幸福,感受着四五十个人的成长快乐。郭老师说:“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快乐在一起。”也许正是她的这种心态,所以她的四季如歌。她的一系列革新措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秋天,新接手一个班级使,她让孩子自己决定班级的大小事务,她对孩子说:“你们才是班级的主人。”她让孩子自己找同桌,然后绑定评比红星小组。冬天,她带孩子玩雪,然而乐极生悲,孩子们打了起来,她别出心裁地让孩子写“怎样克服自己情绪”的小论文。在她的带领下,班级充满了活力和凝聚力,在夏天的时候,孩子们秘密写起了“班级小说”。
孩子们边写,边回忆童年里的人和事,回忆着童年的酸甜苦辣。郭老师用她细腻的笔触告诉我,孩子毕竟是孩子,哪有孩子不犯错呢?真羡慕郭老师,羡慕郭老师的学生,他们共同演绎着完整的生活,而我们,眼中似乎只剩下成绩,甚至总是被教育过程中的些许无奈折磨得焦头烂额。读完此文,突然觉得,不管做不做班主任,只要用心教育孩子、关心孩子,总是能体会到教育的幸福感吧。只要我们释放自己内心的教育热情,也能拥有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师博览读后感篇六
我非常喜欢《教师博览》这本杂志,每次拿到《教师博览》,就让我感到一种亲切,“立足教育,面向社会,博采中外,荟萃精华”是《教师博览》的宗旨。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目录,如饥似渴地阅读各栏目内容:里面的文章大都非常感人,充满了实实在在的感悟和经验,常给我以许多的启迪。并使我更深地认识到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力。
感想之一:教师要与学生交友、要善待每一位学生。
朋友之间无话不说,教师对学生像朋友对朋友。首先,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教师要通过自己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松与鼓励的情感信息。
感想之二:教师要永远要做一朵鲜花、笑脸常开让每一位学生喜爱。
笑脸是一种责任心,爱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理解他们却不纵容;笑脸是一种期望,对学生永远有期许,永远给他们机会;笑脸是一种境界,平和地看待和解决问题,不会庸人自扰;笑脸是一种氛围,感染了教师,也感染了学生,于无声处滋润心田。《教师博览》每期都有很多这样的文章在感动着我。笑脸是种魅力,教师一定要微笑着看学生!教师的笑是学生心中最灿烂的花!曾经不止一次有学生跟我说:“曾老师,我们喜欢看你笑的模样。”所以我现在非常在意自己有没有经常把微笑留给学生,有没有给他们一种鲜花般的感觉。
感想三: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而今天的教师有一大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是一大桶死水呢?那么对今天的老师来讲,教师在教给学生一小杯水的同时你必须要有一眼泉,而且是一眼活的泉水。要用你的知识,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浇灌学生的心田。为了具备“一眼活的泉水”,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业务。不光需要对教材内容深刻和透彻理解,而且还需系统地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科普着作,以及教学法参考资料,捕捉新的科学教育信息。
我门心自问自己有多少水?这桶水怎么样?满不满?活不活?甚至很多领域还只有一小杯水、或一滴水、甚至没有水。
所以在这里我很自责,很惭愧,惭愧离着当好一名老师的要求还很远。但既然选择了老师,就有责任去当好,就有责任不断地反省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发自内心的有一个一生的追求和目标:当好一名老师,当一名好老师!
几年前,源于一次教研会上一位周校长向我推荐了您——《教师博览》。翻开她,呵!里面那数不清的学问、道不尽的经验、讲不完的故事,给我浮躁的心送来丝丝凉爽,让我日久紧张的神经产生缕缕愉悦。我,如同聆听智者的教诲,与一切伟大的、平凡的思想交流着。
从此,信赖上您了,几年来,一直把能猜透我的心境的您当作我的良师益友。
汲取《教师博览》营养几年,发觉她不像其他教育杂志那样过于单调,她立体、多维、丰满、博大,这源于她立足于教育、面向社会、博彩中外、荟萃精华的办刊宗旨。
心累时,《耕耘》走进了我的思想世界,告诉我工作的美丽和教师的快乐。教育我、鼓励我,正视现实,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应教育的全面的改革,积极进取,努力工作,更新知识,以知识性,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得满足和激励。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伙伴关系,以爱和宽容,以平常平等之心理解学生,接纳学生,尊重学生。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自我减压。调节好紧张的生活节奏,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加强体育锻炼,开阔视野,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
在我失望时,您劝解我“很多东西都是一种人生经历,而错误失败往往给得更多”;当我得意时,您又告诫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还给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勉励。您总能使一切愿和您交朋友的老师都能得到满足,得到智慧,得到力量,得到激情;是您带着我认识了好多优秀的同行,《人物》里让我欣赏了很多有着鲜活个性的着名的人物,还有我喜欢的有创新有情感的好文章;是您引领我在课堂上,以充满遐思的语言、表达富有意义的新课改的新理念,以充满智慧的对话,催生出富有创意的新结果;是您让我深深感悟着教育的幸福!
更喜于《读书》里一篇篇古诗文的重读,让我对曾经熟悉或不熟的古诗更近的接触,使我更加喜欢古诗的韵味。让我了解很多人士是怎么读书的。
每当想起这些,我心中涌起的便是对您深深的感激之情,我在校园里处处都能听到对您——《教师博览》的赞扬。有这样的良师益友,我怎能不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校园暴力中,我们会发现产生校园暴力的主要诱因之一是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太强。根据心理专家的研究,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冲动和愤怒,因而产生对一定的对象报复和攻击的行为。各种导致挫折感的动因,如受欺辱、遗弃、排挤、自卑等都容易引发攻击性的行为。据1996年、1997年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宠爱,极易染上心胸狭隘、自私、任性、万事以我为中心的毛病。所以在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一遇冲突就会把这种不良的心理带出来,酿成校园暴力。
(二)家庭因素。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地形成与家庭的教育很有关系。如果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父母的管教方法过严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父母疏于管教;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等情况都会对孩子的健全人格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值得强调的是,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也极其重要。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许多父母在社会经济文化转轨中自身产生的社会心理疾病,例如紧张、恐惧、冷漠或不安全感等,潜移默化地传染给了孩子,使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人格障碍,这也是校园暴力的诱因之一。
(三)学校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偏重于知识教育。教师被沉重的教学任务以及升学率压着,学生也被老师布置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师生间处于一种紧张的关系中,很少有时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由于他们学习不好,自然而然地被别人贴上“坏学生”或“差学生”的标签,时时处处地受到别人的歧视。在这种情景下,这些所谓“坏孩子”、“差学生”从内心经常会产生不平衡的感觉。他们认为,老师和同学这样对待他们是不公平的,这样做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所以从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地站到老师和同学的对立面,尤其在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时,行动上易出现攻击性。校园里师生间的暴力行为的发生,即学生打老师的情节大多发生在学习不好的学生与老师之间。此外,个别素质低下的老师对待学生不是以身作则,而是以打骂、讽刺、挖苦或体罚的形式替代教育,致使某些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极易引起学生的反击,由此引发校园暴力事件。
其实人为了自保,都带有一定的攻击性。学生个人的本能固然是根本,但要是没有适当的外因刺激,这种本能也激发不出来。家庭与学校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更重要的是家庭因素。从教多年来,遇到过许多校园暴力事件,解决时,不怕学生或老师工作不好做,最怕家长不明理。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两个学生打架,有个老师上前制止,拉住一个学生,结果这个学生给家长说老师打他,家长到校找到领导说,我是某某村的副村长,你们老师打我孩子了,得给我一个说法,不然这事没完!你说遇到这样的家长,孩子能教育好吗?后来事实也没有家长的配合,学校的教育只能是失败的。这个孩子在家长的支持下,经常旷课、打架,变本加厉,最后学校不得不开除了这个学生。也有些家长在孩子打架后,不是了解原因,细心做工作,而是责骂孩子:“你手断了?你不会打他啊!”这种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孩子们用暴力来解决问题。还有些家长,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或其他原因,对孩子的唯一教育方式就是打骂,给孩子身教的结果就是:要解决问题,只有暴力!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做老师的首先自己不要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否则教出来的只能是暴力孩子!
教师博览读后感篇七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这纷繁浮华的人世间,我认为最富有爱心的人莫过于两类人:一是医生,医者父母心,救死扶伤是他们的天职,医生拯救的是人的生命,所以人们称其为“白衣天使”,二是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铸就的是人的灵魂,所以人们赞其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一颗充满爱的心,尤其是我们教师更要时刻准备着奉献我们的爱心,因为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学生,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入骨髓的甜蜜,久而久之,这份情感就会演绎成一团幸福,时刻慰藉着我们的心灵。几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让我渐渐地理解了教师职业的内涵,也让我深深领悟到――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爱学生,学生才能爱我们,只有用爱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古语说得好:“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更就应懂得这样的道理,多一分真诚就多一分关怀,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温暖!只要走上那三尺讲台,应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应对那一张张神情专注的面庞,你的心中自然而然的有一种情绪在涌动,那就是――爱,至高无上的师爱!
教师博览读后感篇八
学校给老师发了几本《教师博览》的书,我先冒着试试看的心情,开始阅读《教师博览》,初次翻阅就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它。细看发现书中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关于教育前沿咨询的栏目“视野”,有关于各个领域的名家名人介绍栏目“人物”,有关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手记栏目“耕耘”,还有关于人生、人文、科技、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从这本书中,我认识到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是神圣的,但更是平凡的。把教育看的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把教育看的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作为教师,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我们在感受教育的普通和平凡的同时,也领略了教育的伟大与神圣。
《教师博览》有一篇陈永林写的文章《上学的路有多远》。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叫梅子的小女孩,生活在重男轻女的时代,哥哥和弟弟都上学了,梅子也想上学,就自己卖雪糕挣钱。有很多善良、有爱心的人。如梅子的妈妈、哥哥、弟弟、村长、小石头、小南瓜、陈福根老人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无私地对梅子伸出了援助之手,特别是王婆婆,她一辈子没生育,吃五保。王婆婆从不舍得乱用一分钱,如今却花一角五分钱买妹子的冰糕。虽然他们单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所有人的力量加在一起,帮助梅子实现了上学的梦想,并让梅子有了个后来的成功。正如梅子说的:“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那我的上学路遥远得看不到头,是你们,让我的上学之路变得这么近,近得只要走几十步”。生活中,当我们碰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也应该毫不吝啬地伸出自己热情的双手,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们。一个人的爱心或许只是一滴水,但无数个爱心交织在一起,就能汇成一片爱的大海!
《教师博览》让我们能够深入教师的情感世界与智慧世界,看到了教育的一种境界、一种风景,也激励更多的教师能够象这些普通的老师作者一样,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读书是幸福的事,读书人是幸福的人!
教师博览读后感篇九
几年前,源于一次教研会上一位周校长向我推荐了您——《教师博览》。翻开她,呵!里面那数不清的学问、道不尽的经验、讲不完的故事,给我浮躁的心送来丝丝凉爽,让我日久紧张的神经产生缕缕愉悦。我,如同聆听智者的教诲,与一切伟大的、平凡的思想交流着。
从此,信赖上您了,几年来,一直把能猜透我的心境的您当作我的良师益友。
汲取《教师博览》营养几年,发觉她不像其他教育杂志那样过于单调,她立体、多维、丰满、博大,这源于她立足于教育、面向社会、荟萃精华的办刊宗旨。
心累时,《耕耘》走进了我的思想世界,告诉我工作的美丽和教师的快乐。教育我、鼓励我,正视现实,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应教育的全面的改革,积极进取,努力工作,更新知识,以知识性,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得满足和激励。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伙伴关系,以爱和宽容,以平常平等之心理解学生,接纳学生,尊重学生。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自我减压。调节好紧张的生活节奏,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加强体育锻炼,开阔视野,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
在我失望时,您劝解我“很多东西都是一种人生经历,而错误失败往往给得更多”;当我得意时,您又告诫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还给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勉励。您总能使一切愿和您交朋友的老师都能得到满足,得到智慧,得到力量,得到激情;是您带着我认识了好多优秀的同行,《人物》里让我欣赏了很多有着鲜活个性的著名的人物,还有我喜欢的有创新有情感的好文章;是您引领我在课堂上,以充满遐思的语言、表达富有意义的新课改的新理念,以充满智慧的对话,催生出富有创意的新结果;是您让我深深感悟着教育的幸福!
更喜于《读书》里一篇篇古诗文的重读,让我对曾经熟悉或不熟的古诗更近的接触,使我更加喜欢古诗的韵味。让我了解很多人士是怎么读书的。
每当想起这些,我心中涌起的便是对您深深的感激之情,我在校园里处处都能听到对您——《教师博览》的赞扬。有这样的良师益友,我怎能不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师博览读后感篇十
细数算来,订阅《教师博览》已有二十多年了。我的案头书不多,常备的就数课本和教学参考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教师博览》三种。每天能够支配的时间真的十分有限,有这三种书,我认为足矣!
读大学时,老师经常说大家要博览群书。那时时间充足,自己支配的时间多,所以什么书也看。文学、军事、体育等不一而足,经、史、子、哲凡能借的都看。我爱好不多,除了喜欢下下棋,主要就是看书了。大学几年,看了也有二三百本书。现在回过头看一下,真的非常惭愧,工作二十多年看书的数量竟然和大学差不多。
我不能以没有时间看书找借口,但农村学校教学任务重确是事实。大学毕业后,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老少边穷地方去,到农村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我们一腔热血。当时我们政教共有130名毕业生,有120多名到了农村。
我分到的也是一所边远的农村中学,说是中学,其实早是一个农场,叫“五七干校”,只两幢土坏房,一幢老师和学生住,一幢做教室。当时我们算是最高级知识分子了,同我去的还有一个数学系的高材生,我们算是这所学校的最早两个大学生,学校里也还有两个早期师范生,其他的就是民办老师和代课老师以及转了正的几个民办老师。在这所学校,除了物理化学被数学系同学长期“霸占”外,其他的学科,没有我没上的,并且都是毕业班。那时一个星期有一天半的时间休息,但记忆中很少有休息日,因为这一天半要躲在学校用钢板刻试卷印试卷,当时的试卷是要用手工油印完成的,一个周末包出好印好题算是不错的了。每周基本课时在二十节,一天至少三节课,包备课,改作业和辅导几乎没有什么空余时间了。
那时我们的工资基本上一个月90元左右,伙食费在50元左右,除了零用能存下30元就算非常不错的了。我们几个外地老师平时就在学校忙教学,忙得昏头转向时倒也没什么,可怕的放五天以上的长假,那时没交通工具,客车两天来一次还不一定碰得上,何况还要走一段山路。自行车是最好的交通工具,我的第一辆自行车就是我存了一年工资买的,200多元的大桥杂牌自行车。
长假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空虚,空虚的最好办法当时的情况和条件就是看书。糟糕的`是当时这所学校根本没有图书室,这会让人不得不想起大学的美好。当时的条件再差,图书馆的藏书还是丰富的。原来学过的冗长繁杂的大学课本又再次成为我假日的挚友。
不知什么时候偶然一次校长办公室唯一的一本公家的《教师博览》进入我的视野,校长不轻易示人,但我和数学高材生确例外,有特权借阅。这是我们少有的感动,一般人真的体会不到。所以假日里除了和高材生下棋就是相互看《教师博览》。
后来,我有了自费订立《教师博览》的能力,但要说订了多久,真的一时还想不起来了。我们经常说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我毫不夸张地说,这一桶水大部分来自《教师博览》。
同时毕业的130人中,作古的就有十几人,留在教育界的不到一半了,而在农村坚守的不到十分之一,我就是十分之一中的之一。我的坚守也源于《教师博览》。当时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她让我挺下来了,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山青秀美的美丽中国我更要坚挺下去。因为你是我的精神伴侣。
(作者系江西兴国方太中学教师)。
教师博览读后感篇十一
学校每日的晨读,我总是喜欢看《教师博览》。因为她内容广博,风格清新,品位高雅,常常能我的引起共鸣。
近日在《教师博览》中看到一篇文章,名为《老师的样子》,面对这篇趣文,我不禁哑然失笑,也为长久以来教师为自己定格了的形象而失落。
文中这样写道:
在超市,碰到学生,问:“作业做完了吗?”——这是老师的样子。
“六一”节,在欢乐谷碰到排着队准备玩过山车的学生一家,摸摸学生的头说:“你看你多幸福,爸爸妈妈这么陪着你玩,要用好成绩来回报哦!”——这是老师的样子。
暑假,在丽江古城遇见父母带出来旅游的学生,老师擦擦学生鼻子上的汗珠问:“好玩吗?”“好玩!”学生答。老师说:“好玩回去要写日记把它记录下来和同学分享哦!”——这,也是老师的样子。
朋友强烈抗议:“拜托,老师能不能不要总是这个样子?”于是,再和这位朋友出门,我提醒自己换个样子。一进电梯,一个学生便对我行了个队礼,我点头回礼。看着他手中拿着的两本漫画,我表现出孩子一样的好奇:“这本书好看吗?”学生诚惶诚恐地回答:“我的作业做完了!”
字里行间,虽说也表现出老师对学生殷殷关切之情,但却也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教师关注的更多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在学生的眼中,老师永远是教学者,而非朋友。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是老师一贯夫子式的教导使自己在孩子们的心目定格了,“师生平等”早已被这种夫子式的教导淡化掉了。朋友相见,学生会举着手中的漫画书:“可有趣了,你想看吗?”而师生相见,回答却只能是诚慌诚恐的“我的作业做完了”。
教师博览读后感篇十二
程主编的《博览人语》,我读到了敬畏,一个编辑对作者与读者产生敬畏之心,那一个作为一个教师,在面对学生时,我想也应当也有一份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的教师就不会让无知、固执、自私、慵懒、龌龊、粗俗等占据心灵。
在叙事这一栏里几篇文章里都是写农村教师,读来很亲切,仿佛就是我所经历的,《山里老师的婚姻》一文很有代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两代师者的真实婚姻人生。
《抖落身上的“泥土”》一文让我们看到一位教师奋起的心路历程,文中再一次提到了朱永新“教师就努力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朱永新市长(包括他自己)也没能想到自己的一系列主张改变了那么多教师的生活与工作状态,“教育在线”真是一个免费的大学,高效的在职培训啊。
刘云杉教授《“赞美俱乐部”》一文的文章名取得真好。联想自己过去在评课时总是把别人批得“体无完肤”,也许提出的问题是对的,但同时也向执教者传达出一种贬低的信息。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感觉到对待别人的努力要报以善意的赞美,而过去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
张万祥老师的大作连续读了三遍,一位老人能在退休以后活出这么丰富的人生,真是让人赞佩。
本期中我认为最有阅读价值与阅读份量的是许锡良老师的《教师的论文话语与思维缺陷》他多年级指导教师的论文,认为中小学教师的论文语言喜欢玩弄数字游戏,这种语言确实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思维格式化、语言官僚化、文体形式化的典型表现。主要我们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与批判性思维。反思自我,我在写论文是不是也是这种“官僚化”的表达方式,不论是什么事,也都弄出个“一二三”来,文章最后呼吁要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
教师博览读后感篇十三
学校每日的晨读,我总是喜欢看《教师博览》。因为她资料广博,风格清新,品位高雅,常常能我的引起共鸣。
近日在《教师博览》中看到一篇文章,名为《老师的样貌》,应对这篇趣文,我不禁哑然失笑,也为长久以来教师为自己定格了的形象而失落。
文中这样写道:
在超市,碰到学生,问:“作业做完了吗”——这是老师的样貌。
“六一”节,在欢乐谷碰到排着队准备玩过山车的学生一家,摸摸学生的头说:“你看你多幸福,爸爸妈妈这么陪着你玩,要用好成绩来回报哦!”——这是老师的样貌。
暑假,在丽江古城遇见父母带出来旅游的学生,老师擦擦学生鼻子上的汗珠问:“好玩吗”“好玩!”学生答。老师说:“好玩回去要写日记把它记录下来和同学分享哦!”——这,也是老师的样貌。
朋友强烈抗议:“拜托,老师能不能不要总是这个样貌”于是,再和这位朋友出门,我提醒自己换个样貌。一进电梯,一个学生便对我行了个队礼,我点头回礼。看着他手中拿着的两本漫画,我表现出孩子一样的好奇:“这本书好看吗”学生诚惶诚恐地回答:“我的作业做完了!”
字里行间,虽说也表现出老师对学生殷殷关切之情,但却也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教师关注的更多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在学生的眼中,老师永远是教学者,而非朋友。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是老师一贯夫子式的教导使自己在孩子们的心目定格了,“师生平等”早已被这种夫子式的教导淡化掉了。朋友相见,学生会举着手中的漫画书:“可搞笑了,你想看吗”而师生相见,回答却只能是诚慌诚恐的“我的作业做完了”。
教师博览读后感篇十四
我十分喜欢《教师博览》这本杂志,每次拿到这本书,就让我感到一种亲切,“立足教育,面向社会,博采中外,荟萃精华”是《教师博览》的宗旨。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目录,如饥似渴地阅读各栏目资料:里面的文章大都十分感人,充满了实实在在的感悟和经验,常给我以许多的启迪。并使我更深地认识到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力。
感想之一:教师要与学生交友、要善待每一位学生。
朋友之间无话不说,教师对学生像朋友对朋友。首先,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不仅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用心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教师要透过自己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松与鼓励的情感信息。
其次,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平等的有思想的教学参与者和朋友。
感想之二:教师要永远要做一朵鲜花、笑脸常开让每一位学生喜爱。
笑脸是一种职责心,爱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理解他们却不纵容;笑脸是一种期望,对学生永远有期许,永远给他们机会;笑脸是一种境界,平和地看待和解决问题,不会庸人自扰;笑脸是一种氛围,感染了教师,也感染了学生,于无声处滋润心田。《教师博览》每期都有很多这样的文章在感动着我。笑脸是种魅力,教师必须要微笑着看学生!教师的笑是学生心中最灿烂的花!以前不止一次有学生跟我说:“曾老师,我们喜欢看你笑的模样。”所以我此刻十分在意自己有没有经常把微笑留给学生,有没有给他们一种鲜花般的感觉。
感想三: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
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而这天的教师有一大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是一大桶死水呢?那么对这天的老师来讲,教师在教给学生一小杯水的同时你务必要有一眼泉,而且是一眼活的泉水。要用你的知识,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浇灌学生的心田。为了具备“一眼活的泉水”,作为一名教师,就务必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业务。不光需要对教材资料深刻和透彻理解,而且还需系统地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科普著作,以及教学法参考资料,捕捉新的科学教育信息。
我扪心自问自己有多少水?这桶水怎样样?满不满?活不活?甚至很多领域还只有一小杯水、或一滴水、甚至没有水。
所以在那里我很自责,很惭愧,惭愧离着当好一名老师的要求还很远。但既然选取了老师,就有职责去当好,就有职责不断地反省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发自内心的有一个一生的追求和目标:当好一名老师,当一名好老师!
教师博览读后感篇十五
几年前,源于一次教研会上一位周校长向我推荐了《教师博览》。翻开它,呵!里面那数不清的学问、道不尽的经验、讲不完的故事,给我浮躁的心送来丝丝凉爽,让我日久紧张的神经产生缕缕愉悦。我,如同聆听智者的教诲,与一切伟大的、平凡的思想交流着。
汲取《教师博览》营养几年,发觉它不像其他教育杂志那样过于单调,它立体、多维、丰满、博大,这源于她立足于教育、面向社会、博彩中外、荟萃精华的办刊宗旨。
心累时,《耕耘》走进了我的思想世界,告诉我工作的美丽和教师的快乐。教育我、鼓励我,正视现实,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应教育的全面的改革,用心进取,努力工作,更新知识,以知识性,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得满足和激励。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伙伴关系,以爱和宽容,以平常平等之心理解学生,接纳学生,尊重学生。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自我减压。调节好紧张的生活节奏,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加强体育锻炼,开阔视野,增强心理承受潜力,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
在我失望时,它劝解我“很多东西都是一种人生经历,而错误失败往往给得更多”;当我得意时,它又告诫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还给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勉励。它总能使一切愿和它交朋友的老师都能得到满足,得到智慧,得到力量,得到激情;是它带着我认识了好多优秀的同行,《人物》里让我欣赏了很多有着鲜活个性的著名的人物,还有我喜欢的有创新有情感的好文章;是它引领我在课堂上,以充满遐思的语言、表达富有好处的新课改的新理念,以充满智慧的对话,催生出富有创意的新结果;是它让我深深感悟着教育的幸福!
更喜于《读书》里一篇篇古诗文的重读,让我对以前熟悉或不熟的古诗更近的接触,使我更加喜欢古诗的韵味。让我了解很多人士是怎样读书的。
每当想起这些,我心中涌起的便是对它深深的感激之情,我在校园里处处都能听到对《教师博览》的赞扬。有这样的良师益友,我怎能不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师博览读后感篇十六
几年前,源于一次教研会上一位周校长向我推荐了您——《教师博览》。翻开她,呵!里面那数不清的学问、道不尽的经验、讲不完的故事,给我浮躁的心送来丝丝凉爽,让我日久紧张的神经产生缕缕愉悦。我,如同聆听智者的教诲,与一切伟大的、平凡的思想交流着。
从此,信赖上您了,几年来,一向把能猜透我的心境的您当作我的良师益友。
汲取《教师博览》营养几年,发觉她不像其他教育杂志那样过于单调,她立体、多维、丰满、博大,这源于她立足于教育、面向社会、博览中外、荟萃精华的办刊宗旨。
心累时,《耕耘》走进了我的思想世界,告诉我工作的美丽和教师的快乐。教育我、鼓励我,正视现实,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应教育的全面的改革,用心进取,努力工作,更新知识,以知识性,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得满足和激励。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伙伴关系,以爱和宽容,以平常平等之心理解学生,接纳学生,尊重学生。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自我减压。调节好紧张的生活节奏,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加强体育锻炼,开阔视野,增强心理承受潜力,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
在我失望时,您劝解我“很多东西都是一种人生经历,而错误失败往往给得更多”;当我得意时,您又告诫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还给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勉励。您总能使一切愿和您交朋友的老师都能得到满足,得到智慧,得到力量,得到激情;是您带着我认识了好多优秀的同行,《人物》里让我欣赏了很多有着鲜活个性的著名的人物,还有我喜欢的有创新有情感的好文章;是您引领我在课堂上,以充满遐思的语言、表达富有好处的新课改的新理念,以充满智慧的对话,催生出富有创意的新结果;是您让我深深感悟着教育的幸福!
更喜于《读书》里一篇篇古诗文的重读,让我对以前熟悉或不熟的古诗更近的接触,使我更加喜欢古诗的韵味。让我了解很多人士是怎样读书的。
每当想起这些,我心中涌起的便是对您深深的感激之情,我在校园里处处都能听到对您——《教师博览》的赞扬。有这样的良师益友,我怎能不感到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