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心得体会(模板18篇)
我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许多的成长与进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你的写作能够有所帮助。
关注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一
现代社会“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家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听了张教授的报告之后,再结合十几年的教育经验,对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总结如下:
人的健康,应当是身体健康,加上心理健康。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学习任务重,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既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又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可是,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发育,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因此,许多中学生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习、生活,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高考时,有的考生因过度紧张,开考时,手一直哆嗦而无法答题;有的头晕眼花,大脑一片空白,严重影响了高考成绩。这都是过重的升学压力造成的。当前升学、就业紧张,中学生心理压力过重,主要压力来自家庭和社会。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就粗暴地训斥,严重伤害了子女的心理;学校抓升学率,考试排名次,给学生心理带来紧张,不安。有的中学生整日担心考不好,心理不得安宁,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影响了学习。
许多独生子女在家里是“阿哥”或“格格”,从小备受父母的爱护,特别是爷爷、奶奶的宠爱,物质条件优越,自我意识强,“优越感”太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有些中学生生活上攀比,摆阔,穿名牌服装,生活上浪费。过生日请客送礼,平日吃饭下饭店,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更有甚者,一味追求时髦,穿奇装异服,追赶“新人类”,无心学习。
社会情况复杂,许多家庭出现异常变化,给中学生的心理带来不良影响。有的父母离异,家庭破裂,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打击,使学生变得内向、自卑,对他人失去了情感,甚至痛恨社会;有的父母失去了工作,下岗待业,家庭经济困难,生活的艰辛给学生心理带来刺激,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有的父母关系不和出现家庭争吵,甚至暴力,严重伤害了学生那颗纯净的心,内心痛苦不堪。
中学生内受青春期性萌动的刺激,外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特别是港台电视、言情小说的诱异,禁不住对异性好奇、爱慕。有的中学生谈情说爱,有的陷入单相思,备受感情的折磨,严重的影响了学习。
许多中学生迷恋“网吧”,网上聊天,网上交友,沉迷于虚拟的世界里,自我“陶醉”而不能自拔。自我多情,弄虚作假,欺骗别人的感情,有的“通宵达旦”夜不归宿,身心极度疲劳,荒废学业。这种例子不少见,报纸已加以报道。更有甚者,有的猎奇不健康的内容,自甘堕落;有的零花钱不够消费,就从家里偷,甚至向小学生敲诈,走向犯罪的道路。
温室的花朵经受不住暴风雨的打击。许多中学生从小一帆风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知愁滋味,缺乏生活的磨炼,心理脆弱,心理承受力差。在学校里,教师一句善意的批评,就感到委屈,痛苦;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感到失意,失去信心;没有被评上先进,就恨教师、恨同学;在家做错了事,父母责备几句,就离家出走。更有甚者,遇到挫折,就寻短见。这都给家庭、学校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通力合作,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创设优良环境。
在中小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一部分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由于学生们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询服务室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无论初中高中,城市乡村,中学生们已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门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试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时代的发展显示出,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中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了。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
以上是我听了张教授关于“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报告之后的一点的体会。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青少年各自的个性特点也会越来越复杂,如何扬长避短,使他们健康成长,是一门需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摸索继续探讨的学问。但我想,无论如何,热爱学生、鼓励学生、赏识学生,对学生予以积极的期待和肯定,永远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前提。让我们多一点爱心,多一丝宽容,多一份期望和鼓励,我们的天空定会充满阳光!
关注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二
当代社会的节奏快,竞争激烈,这就给人们造成了压力。教师职业被全世界公认为是一种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之一,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下,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就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
教师班主任心理问题原因调解。
当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给人们造成了压力。教师被认为是社会上最崇高的职业,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因此,教师这个职业也被全世界公认为是一种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之一,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下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下,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尤其班主任由于过强的升学压力,过高的社会期望,过长的劳动时间,加上高付出与低回报所造成的强烈心理落差等原因,班主任背负着过重的压力,经常出现焦虑、强迫症状等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系列心理问题对于班主任教师、对于学生、学校以及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对于教师自己来说,由于长期处于一种压力与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教师会经常觉得郁闷、挫折、愤怒、烦躁不安、失眠、紧张、食欲不振、全身疼痛、疲惫不堪等,并且觉得工作没有意义,枯燥无味,前途渺茫,没有希望,情绪波动很大,产生压抑感,严重者会产生自卑、绝望心理,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对于学生来说,会被教师体罚、心理虐待,从而影响到学习兴趣,学业成绩;对于学校来说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人心浮动,师德的丧失;对于国家与社会来说,会严重影响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从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到国家的四化建设。因此,关注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与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怎样才能防止和克服这种不健康心理呢?
我们应该帮助班主任教师找出调节这种不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具体措施如下:
1.贯彻落实教育方针,获得社会支持,提高教师职业社会地位。
社会在对于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的同时,也应该关心教师的切身利益,提高班主任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例如,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使教师的工资在社会各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增加带班费,并且要按时发放,不拖欠;建立健全新的人事制度,为教师的晋级、晋职提供便利;在住房、子女读书就业、配偶工作等生活方面要多关心照顾教师;等等。这样班主任教师才更加安心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
2.建立一重种民主、开放、和谐的工作环境。
不同的工作环境对于教师有不同的影响。民主、开放、和谐的工作环境将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学校应该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具有激励机制的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经济效益制度等,使教师在竞争上岗、晋升职务、评审职称、进修深造、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能够获得公正的对待,大家一视同人。当教师工作、经济、家庭等方面遇到困难时,校领导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使教师无后顾之忧,能够安心工作。经常性地举行一些活动,如文体活动、参观研讨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等,都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加归属感,并且形成一种和谐的环境。
3.多组织班主任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和外出学习。
通过经验交流,可以学习其他班主任的有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以他人为镜,防止自己犯一些错误。还可以通过交流,宣泄一下情绪,适当地调节心情,释放压力。外出学习可以开阔眼界、学习经验、转变观念、放松心情、调整心态、缓解心理压力。
4.加强自我修养,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这一点非常重要。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信心,端正态度。有人说,态度决定成败。只要有正确的态度,就能化沮丧、挫败为乐观、自信与成功,有效地克服心理问题。
要保持阳光心态。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困难,遭受挫折,班主任也不例外。在工作和带班受挫折时不要失去信心,应该积极、主动、乐观、理性地分析所遇到的困难,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对于身心与工作都有益处。
培养自己的职业情感。有追求才有劲头。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教学工作,教师都要有一个大追求和小目标,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完成自己的大追求。而每一次成功,都会带给你快乐、喜悦和成就感。教师正是在一次次成功的愉悦中,不断培养和加深对职业的情感。
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信心与勇气。如打羽毛球、游泳、练瑜伽等。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释放压力,保持开朗愉快的心情。
增强社交适应能力,发展人际关系。参加学校以及社会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家长及朋友保持正常的社会交往,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来满足彼此之间的心理需要。通过与人的交往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转移注意力,培养更多的爱好与兴趣,品味生活。一个人工作压力越大就更应该培养更多的爱好与兴趣,比如听音乐、收集邮票、郊游、游泳、看电影等等,通过欣赏艺术,拥抱大自然使自己的抑郁心情变得“豁然开朗”。
总之,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心理问题普遍存在,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认真对待、并努力克服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为了广大教师的身心健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都应该关注、研究这个现象,找出解决的策略。
关注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三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时常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体健康,却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然而,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自我调适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段: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身心相互作用,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情绪。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关注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是教师保持心理健康的必要环节。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需要懂得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适量的锻炼和体育活动,帮助缓解身体和心理上的紧张。此外,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社交活动,和朋友家人进行交流,也是放松心情的有效方式。同时,要学会合理调配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增强心理抵抗力。
第四段:培养积极的心态。
教师工作中,会遇到许多挑战和困惑,容易感到压抑和焦虑。此时,教师需要培养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问题和困难。不要过分纠结于细节和短暂的困难,要着眼长远目标,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面对困难,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才能坚持走下去,战胜困难,实现个人和职业的发展。
第五段: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
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可以和同事多交流,互相分享工作中的经验和困惑,寻求帮助和支持。此外,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该提供必要的关怀和支持,通过心理健康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心态,应对工作压力。
总结: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关心和爱护教师个体,更是重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通过合理的调节和积极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同时,学校和个人都应该提供必要的关怀和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注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四
前一阵子清华学生刘海洋,用硫酸、火碱伤害北京动物园的5只熊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因为肇事者是着名大学学生,所以再度引起人们对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强烈关注。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近日走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的聂振伟教授。
聂教授说,大学生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健康的。但是,由于现代社会比较开放,变化也比较大,而大学生正处在个人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大学生的竞争压力也很大,上一代人的期望、教育体制和内容上的一些缺陷,都会转嫁到大学生身上,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较多。
现在学生也普遍开始重视自身心理健康,高校中心理健康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也许就是一个说明。而目前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有关思想品德教育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症结在于这些教育没有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来进行。对于他们在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上的困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缺少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指导。在应试教育意识的支配下,成绩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成绩好的学生的人格问题和情感问题也就容易被漠视,他们情感上的苦闷无法向老师和父母诉说,等到出现问题时,往往已经对社会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后果。刘海洋就是一个例子。
现在有一个很好的现象就是很多大学都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惑,会想到去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向专家求救。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就开展得比较好,他们每周一至周五下午接待学生。他们开设心理学方面的公选课,如罗晓路老师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聂振伟教授的师范生心理素质训练等,在学生中都有很大的影响。他们扶植学生社团心理学社组织,办心理健康报并发送到每个学生的宿舍;考察学生的心理状况。从2000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还开展了五・二五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活动,目前这项活动已经从师大推广至全北京的高校,进而推向全国高校。
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主要是一种发展性咨询。大学生在做心理咨询时,最多的问题是人际交往,然后是学习问题、恋爱问题和就业问题。大学生在学校里面的心理咨询也带有十分浓重的年龄阶段特色。刚刚进校的新生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大二、三则是恋爱问题、学习问题占据主导地位;到了大四,考虑选择考研考gre出国,选择求职就业等问题。
聂教授说,有的学生到了大学后发现,没有人引导他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该怎么选择今后的生活,迷茫。她指出,能这样来做咨询的,其实大多没有心理问题,他们只是在发展的某个阶段遇到困惑而已。假如这种困惑长期被压抑,就有可能会发展成心理问题。一些人对心理健康咨询有误解,认为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实,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更多的是宣传普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她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让大学生认识自己,学会调控和把握自己。一个健康的大学生,不仅应该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还要具备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情感以及与生理年龄相适应的心理年龄水平。有的时候,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和家庭教育、中小学教育过于注重应试有关。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都以是否听话、能不能获得高分、能不能考上名牌大学作为衡量是不是好学生的标准。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推行虽然有些年头了,但是否真正有成效还很难说。据她了解,一些老师和家长不懂素质教育的实质和对学生一生发展的积极影响,不得不热衷应试教育。而且中小学的心理学教育基础太差,几乎与大学接不上轨,令大学的心理素质教育承受了太重的包袱。中国每百万人口中只有2.4个心理学工作者,其中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不足2%,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跟不上社会的需求。
她还认为,大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像一个产品,到了最后要出厂的时候,发现它不合格,大家就责备大学教育不好,其实可能在流水线上的其他工序,就已经出了问题。出问题并不要紧,关键是以后如何和谐发展。对待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要用宽容的态度来接纳他们。刘海洋伤熊事件不是一件好事,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又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这个看似偶然的事件是由很多必然的因素造成的。偶然事件的发生促使人们积极探讨、反思,反倒使那些藏在事件背后的必然因素一步步从幕后走出来。它时刻提醒我们,伤熊事件不是刘海洋一个人的错,现在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是不成熟的,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都必须作出深刻的反思。
关注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五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现有幸赴南京晓庄学院参加文昌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第二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深感荣幸。在培训过程中聆听了众多专家的精彩讲座,他们都用一个个鲜明的事例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并且通过理论学习、小组讨论、自我剖析等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10月12日下午,倾听了南京市金陵中学特级教师苏华的讲座《沟通与相处的艺术》,明确了沟通的真正内涵。作为教育者,沟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学生的行为,看看学生是否按照你的意思去做,如果不经过沟通是不会知道的。如果信息或想法没有被传送到,则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如果信息或想法被传送到,但没有如愿,则沟而不通。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世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应对问题、困难和挫折的能力,还要与学生、家长、同行,乃至于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提升个人的沟通艺术,运作好人际关系,就成为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关注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六
近年来,心理健康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由于各种压力的积累,人们的心理健康面临许多挑战。作为一名居民,我深感自己必须关注并积极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之前的生活中,我常常忽视自己的情绪变化,经常把压力和焦虑的情绪藏在内心深处。然而,当心理健康问题被忽视时,它们往往会逐渐累积并爆发出来,不仅对自身造成伤害,还会对周围的人和事物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开始重视自己的心理状态,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调节方式。
其次,我学会了倾听自己的内心。生活中的压力常常让人心神不宁,无法设身处地感受自己的需求。然而,只有停下来倾听自己的内心,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我开始鼓励自己每天安排一段专属于自己的时间,进行放松和思考。有时,我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静坐片刻,让思绪放飞,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一份宁静。有时,我会写写日记,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记录下来。这样的倾听让我更加了解自己,也让我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变化与困境。
第三,我发现和他人沟通交流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倾诉是缓解压力和释放情绪的良方。与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交谈,让我能够诉说自己的困惑和忧虑,获得支持和理解。在交流中,我不仅可以得到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还能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同时,我也愿意倾听他人的故事,对他们的困惑和压力表示关心和理解,与他们建立起心灵的连结。这种交流与倾听的过程不仅让我感到更加自由和舒适,也促进了我的心理成长。
第四,我开始重视日常的心理调节和放松。长时间的压力积累和焦虑状态容易导致身心疲惫,影响正常的生活节奏和工作效率。为了缓解心理压力,我学会了一些简单有效的调节方法。例如,我会定期进行户外运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呼吸新鲜空气,纾解身心的紧张。我还喜欢阅读书籍,尤其是心灵成长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从中汲取正能量和智慧。此外,我还尝试了冥想和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和身体放松练习,使自己的心灵感到平静和宁静。
最后,我深刻理解了心理健康需要长期的照顾和维护。关注心理健康不仅是应对压力的需要,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要保持心理健康,我时常鼓励自己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我会尽量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此外,我也愿意参加一些心理健康的培训和讲座,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总之,关注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任务。通过我个人的体验和努力,我意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都非常重要。倾听内心、交流沟通、调节放松和持续照顾都是我在关注心理健康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我相信,只有每个人都能关注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社会。
关注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七
区教师进修学校于xx年暑假举办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本人有幸参加了三天的学习。虽然时间不长,却从中收获了一些实用的知识。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颇有益处。在此阐述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通过学习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专业常识。作为一名班主任,经常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以前,我也知道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及时关注,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本人学的并不是心理健康专业,平时与学生接触时也只是以自己的大致理解去处理一些问题。并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个专业性的高度上。而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要想真正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自己得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不能靠直觉,不能盲目摸象。
二、通过对儿童的性心理学习,我释然了平时的一些困惑。我对儿童性心理这堂课受益匪浅。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习,让我掌握了在生活中如何与自己的孩子谈论性知识。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二是,通过学习,我能够解释一些在平时的教学中碰到的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奇怪的性现象。
三、通过室外心理活动实践,我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的活动开展方式。
这次学习不仅有理论传授,还有心理活动实践。通过一些具体的室外活动,让老师们放松心情,互相了解,增进友情。在这次活动中,我认识了一些同行,也掌握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游戏,可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总之,非常感谢xx区进修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样一次学习机会。让我在担任班主任的道路上又成长了一次。
关注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八
近年来,随着教育工作的加重和竞争的加剧,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体会到关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累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与大家共享,共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提升。
首先,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教师一直处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面对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和学生问题,心态的平和与稳定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成为教师关注心理健康的首要任务。在工作中,我常常告诫自己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平和、乐观的态度。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当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我会积极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
其次,教师要积极参与自我管理。教师这个职业非常特殊,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较容易出现心理负担。针对教师这一特点,我认为积极地参与自我管理是关注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学会自我反省,及时发现自己心理问题的苗头,然后针对性地采取一些调节的措施,比如找一些喜欢的事情来缓解压力,找同事朋友聊聊心事等。其次,要合理安排时间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劳逸结合,身心放松,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第三,教师要重视自我成长。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引路人,但是自己也不能停止学习和成长。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论的学习。通过学习,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增强对教育工作的自信和责任心。同时,教师还要注重个人爱好的培养和兴趣的发展,这有助于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我时常鼓励自己多读书、多参加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四,教师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工作是一个需要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无论是与学生的关系,还是与家长、同事的关系,都需要教师付出努力去维系和建立。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需要,做到真诚、平等、尊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家长的交流中,教师要注意言行的尺度,耐心聆听家长的关切和意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同事的合作中,教师要建立相互帮助、支持、理解的关系,保持团结,共同面对教育工作中的挑战。
最后,教师要寻找心灵的慰藉。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教师都需要一些心灵的慰藉来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对我而言,音乐是我最好的心灵慰藉。我每天都会找一些时间静坐,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或者弹奏一曲乐器。这样,我可以将注意力从琐事中抽离出来,放松自己的心情。有时候,我还会选择读一本心灵成长的书籍,寻找一些启发和帮助。这样的慰藉,让我能够更好地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健康。
总之,教师关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自我管理,重视自我成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找心灵的慰藉,是我多年教育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经验与大家分享,共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相信只有关注心理健康,教师的教育教学事业才能更上一层楼。
关注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九
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我觉得最基础的应着眼于两个方面,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是物质基础,心理素质是精神基础。“人”的一撇就是身体健康,一捺就是心理健康,只有前者没有后者,趴下;只有后者没有前者,卧着;身心健康兼备,才能相互支撑,站立起来。而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也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所谓的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在中小学中,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还危害到了家庭、危害到了社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我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如下体会。
关注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十
幼儿的哭声是一种信号也是一种语言,它帮助幼儿表达思想和情感,解读哭声,关注心理健康。在婴儿期,哭声可以简单地解释为饥饿、身体不适以及对成人的声音、眼神、抚触等情感的期待和需要,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哭声的含义也愈加复杂和丰富。
进入幼儿期,当幼儿用哭声表达某种情感或需要时,成人是否认真分析并给予及时的应答了呢?事实上,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哭声反映出烦躁和惧怕,于是采取了“只要你不哭,什么都答应”的策略,造成了孩子以哭声作为获得满足各种要求的“武器”;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特别是爷爷奶奶,孩子一哭老人先责怪年轻的父母,在成人之间形成了互相埋怨的场面,而孩子则学会了用哭声来逃避惩罚的办法;有些家长看似很理智,很严格,对于孩子的哭声采取了冷处理,认为孩子的哭闹,无非是向成人撒娇、耍赖或无理要求未被满足,让他哭够了就好了,却不知幼儿希望用哭声更多地引起成人的关注和亲近;还有些家长,尤其是男孩子的家长,给孩子灌输“男子汉不能哭”的思想,命令孩子不许哭,这样会造成孩子面对家长或面对困难时,形成更大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幼儿建立自信心,同时也会造成幼儿漠视他人的眼泪,缺乏同情心,家长之友《解读哭声,关注心理健康》。
上述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以及良好性格、行为的培养。幼儿园指导《纲要》提出的“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认为: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心理适应则为幼儿身心健全的关键。其实,只要家长耐心地观察、分析一下幼儿的表现,不难找出孩子哭声的`缘由和解决的方法。面对幼儿的哭声,家长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可以采取“一等、二问、三疏导”的方式。通过解读幼儿的哭声告知幼儿,人类表达情感的方法非常丰富,即使是胆怯、伤心、气愤等等这些消极情感,也不仅仅只有“哭”这一种方式,而哭也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通过解读幼儿的哭声,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特征,即热情、勇敢、自信、主动、合作等等。
关注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十一
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最常见最典型也严重的要数青少年抑郁症,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和灾害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如果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体验到心情不愉快、高兴不起来、烦闷;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突然变得乏味;思考行为能力下降、脑子变得迟钝了、注意力难专注集中、记忆减退;学习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人变“懒”了甚至厌学;对成绩下降变得无所谓或对什么都无所谓、;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甚至感到活着没意义、产生轻生的念头。应及早求教于专科医生,通过心理上的辅助与治疗,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和疾病的进一步的发展。
交往恐惧症。
对人的恐惧也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表现为见到异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脸红、怕跟人目光对视或怕被别人目光注视,控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或控制不住目光看对方的敏感部位,觉得别人能看出她(他)的表情变化和窘态,能洞察到他内心的想法等等,于是时常主动避开他人,不与他人说话交流,影响和别人的交往,内心非常焦急痛苦,但往往因症状难于启齿而不敢就医,通常要到出来社会工作之后,感到实在无法忍受才寻求治疗,从发病到治疗已煎熬了多年甚至十余年,强迫症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产生性烦恼和性困惑。
性烦恼的产生是由于性意识觉醒之后青少年的生理需求与社会行为规范的矛盾所致。性困惑的由来是青少年对自身性发育、性成熟的生理变化产生神奇感及探索心理。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和对性教育的神秘化,常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冲突。他们常认为“性是不好的”、“对异性长辈出现性幻想是可耻的”、等,出现对性的消极评价和过度的性压抑。通过对各种神经质症的深入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由错误的性观念而引起的-等的严厉的自我惩罚(心理的或生理的)是导致产生神经质症状发生的心理温床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严重的自卑感、对人恐怖症等症状。男孩对。
-
的错误认识,女孩对月经、性幻想、自己体象的消极认知和评价,偷看黄色录像,早恋及过早性行为等,是青少年期较为突出的心理行为问题。改变对性的态度应是人生心理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净化社会风气,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组织各种有益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高尚情操以及家长改变传统观念,早期给孩子予健康的性教育等,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必要时应接受专业心理咨询,不要耽误孩子。
学习压力。
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这其中不乏重点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压力常来源于他们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过分注重结果,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整个社会、整个学校都在比较的氛围中,要学生真正做到放弃比较,接纳自己的确不易。考试焦虑、厌学及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力问题等,是青少年及家长前来咨询的常见问题。这些情况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父母关系发生突变等)时更为集中和突出。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现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中小学生减压,希望情况会有所好转。
人际交往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一种精神需要。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
一方面,他们要求独立,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缺乏信心,害怕挫折。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自尊心又极强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体中感到压抑感和孤独感,被这种心理阴影笼罩而不能自拔。家长、教师或心理工作者应帮助青少年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认知和态度,引导青少年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有失败,有可能丢面子,完善的人不存在,不要过分苟求苛刻自己,也不要对外界寄托过多过高的期望和幻想,在行动和实践中增强信心心培养技巧。
关注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十二
心理健康作为一个人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然而,在现代社会的高压环境下,人们的心理健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关注心理健康,我参加了一系列心理健康培训,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经验与感悟。
第一段: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一个良好的心理状况有助于我们积极面对压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去关注和维护。
关注心理健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途径来实现这个目标。参加心理健康培训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在培训中,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如自我调适、积极心态等,这些都对我提高心理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此外,我还发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心理感受和困惑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为这样可以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调整和释放自己的情绪。
第三段:培养良好的心理习惯。
培养良好的心理习惯对于关注心理健康非常重要。首先,保持积极的心态是很关键的。我们要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事物,找寻问题中的机会和成长。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期锻炼、保持良好的睡眠等。这些习惯有助于缓解压力、调整心情,为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后,要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都可以在人们心情不好时提供积极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第四段:建立健康的社会网络。
一个健康的社会网络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良好的社会网络有助于我们从社交中获得满足和支持,减轻我们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参加一些兴趣班、志愿者活动等,与他人建立更多的联系和了解。在工作和学习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事和同学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非常重要。通过与他人互动,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关注心理健康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思维方式,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此外,我们还要学会放松自己,适时地给自己减压。每天安排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如看书、听音乐、运动等,有助于我们放松心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总之,持之以恒地关注心理健康,我们才能在现代社会艰难的环境中找到更多的平衡和幸福。
总结:通过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和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关注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习惯,建立健康的社会网络,并坚持不懈地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过上更加健康、快乐的生活。
关注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十三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最佳途径,是现代学校的标志。这次山口片组织了心理健康教育交流会,我感受很深。从中得到一点点体会。
1、要提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
以往我们有用同种方法、同种手段教育所有的学生的现象,少数人犯错,大家挨批,少数人有提高,全班都光荣,不重视个性教育。在教育上,所有“一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的说法和作法全是错误的。有不少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时对老师说的第一句话:“给您添一个麻烦,要多劳您一分心。”这就是要求针对学生实际加强教育的期望。教育管理有了针对性,才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2、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可以起到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幽静的校园和优美的环境自然会使人心情舒畅、气氛和谐,这就为转变学生思想、调整学生的心态和行为创造了有利条件。管理民主,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心灵,互交知心朋友是正常的教育氛围。民主与平等能给人们心理的宽松,感到心平气和,不易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环境中才能教会学生调整自我心态,增强正确评价自我、正确认识现实、正视逆境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水平的必要条件。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注重各种教育渠道的整体配合,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让心理健康之花,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关注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十四
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是和良好的环境,特别是良好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分不开的。在这个大环境中,教育者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来影响和改变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通过心育与其他教育的有机结合和有机渗透,使教育目标和内容一致、方法和步骤相融,促进学生主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主动发展。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这些心理成分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调查研究表明,人们往往不以外部影响转变认识,而以内部的道德意志、道德情感来调节自己的行动。学生品德的形成是由自外向内的传导过程转化为自内向外的传导过程,由从客体到主体的转变转化为由主体到客体的转变,各种德育活动的开展正好是转化的基础。因此,通过开展各种德育活动,让学生从认识、情感、意志、行为方面进行内心体验,是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班级工作制约着班级全体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它的心理机制是模仿、暗示、从众、认同等。有关研究表明,优良的班风对学生的心理影响非常大,具体作用是:潜移默化的鼓舞作用,行动上的激励作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护和增进作用,对精神文明建设和优良品德形成的促进作用等。针对普通中学的客观实际,调整学生心态、树立良好的班风应该成为班级工作的首要任务,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信心和力量,给学生发挥潜能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特长的空间。如在班级建设中开展“自我管理、民主监督”竞赛活动、评选“班级之最”活动、开设“群星灿烂”专栏等,让人人都有受奖的机会,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
学生健康心态的形成还在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必须确立科学的学生观。科学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成有独立人格的人,看成有巨大潜能的人,看成“独一无二”的有个性的人。因此,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把学生的“违纪”看成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采取积极乐观和宽容的态度来调节学生的心态和行为。
学生健康心态的形成还在于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实事求是的评价,切忌千篇一律。使学生心态得到平衡,不但能加强个人或集体行为方向的引导力量,也有助于集体内部的团结和集体内聚力的加强。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发展,故而学校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环境,学习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技能。学校教育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该关心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所以,心理辅导和咨询应成为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就普通中学而言,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信仰迷茫、情感饥饿、个性压抑、意志脆弱、少自信多自卑以及青春期困惑等问题。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渠道调节学生的心态,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在于早期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征兆,以便及早进行调整。对容易出现适应不良问题或已有轻微问题的学生,应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问题的严重性,给学生提供心理倾诉的机会、场所和渠道。学校根据年级特点建立的“悄悄话”信箱和“心灵”信箱是学生心灵的一片绿洲,在这里学生可以倾诉心中的苦闷,吐露心灵的秘密。通过“信箱”,教师向学生们伸出了温暖之手,一次次“谈话”,给了他们战胜自我的力量。心理辅导室的咨询,使学生含着眼泪来,带着笑容归,端正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学校直接和间接辅导、咨询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渠道,就是通过班级建立心理互助小组,拓宽发现心理问题的渠道,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使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中,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教育和影响是关键的因素之一。父母的性格特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父母的教育方法和爱的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许多事实证明,家庭教育功能的欠缺或丧失足学生心理形成障碍的重要原因,父母教育的不一致和只养不教是当前家庭教育功能欠缺的主要表现。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娇惯、放纵、袒护和打骂等不良的教养态度和错误方式,常使孩子形成反抗、屈从或自卑的心理。
实践证明,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的方式有: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相沟通,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的方式把意图传达给家长,请家长配合;或通过家长座谈会的形式,讲意义、讲做法,谈构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学校、家庭、社会等外部影响因素和制约学生身心发展的内部因素。
(2)开办家长学校,请专家进行家教讲座,要求家长用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给孩子创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3)定期召开有学生家长参加的学生心理分析会、学习行为和学习动机研讨会、誓师会、汇报会和理想演讲会等,通过多形式、全方位的教育,共建孩子们通向成功的桥梁。
有关研究表明,教师决定教育结果。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能否得到缓解和排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人格力量的影响,以及教师的知识、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因此,教师在问题的把握、教育方案的设计、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方法步骤的选择以及教育过程的导入和实施等方面,都应巧妙地注入心育内容,认真挖掘心育因素,找准渗透点,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悟出人生真谛。如语文老师为解决班级出现的早恋苗头,设计了这样一节作文课:摘一个青柿子让学生尝味道,端一盆月季花让学生欣赏,然后就这个情况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学生们思索着、感悟着,写出了“不成熟的果子是涩的”、“自然绽放的花是最美的”,进行了一次青春期自我心理教育。心育学科渗透不只限于语文课,各个学科都是心育的极好场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小的手势都可以给学生注入心灵上的慰藉,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机。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在于教师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广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技艺,以深沉的爱心、高度的责任感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在普通中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限于上述的有机结合和有机渗透,还需围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任务和具体目标,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多种媒体,才能不断地把心育工作引向深入。
关注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十五
上周五,我和严老师在导航的帮助下来到了汤溪中学,参加每月一次的心理健康读书会。虽然去年参加了心理健康c证的考试,但其实从自身来说从未真正意义上的去接触过心理健康教育。一路上我们聊着关于这方面的一知半解,也期待着这次读书会能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启迪与帮助。
踏进汤中莫名的有些许亲切感,心中涌起了当年做出那份抉择时的情景,如果那时没有选择读师范,那我将是汤中的一名学子,而今我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到此,觉得与汤中还真有些缘分!
走进读书会的教室,突然间感觉自己是一名学生了,角色的转变让自己有些生涩,通过抽签来到了自己的组别,就这样我和另外5个学校的老师组成了一队。在组织老师的引导下,每组成员在自己组内完成自己抽签时的摸到的工作,在上次c证的考试中了解到,这应该是辅导之前的放松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轻松愉快地在组员之间有了亲密接触:如抱一抱组员、给我敲敲背、帮我倒杯茶、和我比比谁的个子高等,同时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还进行了自我介绍。我们的组员中大多是中学的老师,而且是专职的心理健康老师,对于此心中对她们有了崇敬之情。
在接下来的读书交流环节中,徐峰老师分享了《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该如何找到平衡点》——《心理学与人类困境》第二部分,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讲述人类的困境,比如孩子举手状况的思考(我们在平时的交流中经常会提及为什么一二年级时举手很积极,而越到高段孩子们就都不举手了?);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丧失不是应试教育导致的结果等等,从心理学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后又由我们同组的启明学校的赵翔老师分享了《初探办法构筑法》,从题目看就比较专业,虽然很认真地听着,但还是很难理解,只是听她们说这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辅导模式,“焦点”模式。
下午,我们观摩了实验中学陈珊珊老师的现场辅导,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她能通过和受访学生建立一个轻松的氛围,开始有条不紊的聊天,从心理的角度打开受访学生的内心世界,其实这也是我们最需要学习的环节,如何与班里的问题学生去交流,这交流应该是有足够的理论支撑,并有事先的预设,通过辅导,来达到应有的目的。但其实大多数的辅导都必须建立在“真诚、接纳、共情”的原则基础之上进行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学习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相信对班级管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希望通过这样的学习,能真正意义上的运用心理辅导模式,去帮助更多需要心理疏导的孩子,还她们一片纯净蔚蓝的天空!
关注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十六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构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供给给学生的文化知识,仅有经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构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本事、适应本事的构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坚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能够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理解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必须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到达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经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忙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主角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本事,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关注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十七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以及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1)具有稳定的情感;
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
4)智力正常;
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以下从三个方面介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情感教育: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6)性心理教育: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和技巧。
2)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
4)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
5)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儿童的性无知而产生的性游戏行为。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期。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关注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十八
心理健康的人可以体验自我的存在价值,了解自我和自我,有自我认识,也就是说,可以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优势和劣势做出适当、客观的评价;他不能对自己提出苛刻和不合理的期望和要求;他也可以为自己设定现实的人生目标和梦想,所以他总是对自己很满意;同时,努力开发自己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有不可弥补的缺陷,也可以放心。精神不健康的人缺乏自知之明,总是对自己不满;因为设定的目标和梦想都是不现实的,主客观之间的距离太远了,他总是自我责备、自我怨恨、自我贬低;因为他总是要求自己尽善尽美,但他总是做不到尽善尽美,他总是无法独善其身;结果是使他的心理状态没有平衡,没有逃避的心理危机,我觉得将面临的。心理健康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有一种稳定的内部环境和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在任何形式的社会,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离开可以克服平衡和适当的行为。这种稳定和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要衡量心灵的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界限。一般来说,判断推理是否正常有三个原则:
一是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正常的心理活动在材料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一致的。
二是心理与行为的统一。这意味着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协调的过程。
第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的生活体验过程中独特的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精神障碍是指精神疾病或轻微的精神障碍。目前,当代大学生大多由于身心疲劳、紧张、心理冲突、突发问题或矛盾难以协调等原因。时间短,程度轻,随情况变化而消失或减慢;他们中的一些人很长,学位很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辍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它反映了当前心理活动的心理特征和困难,如过敏或感觉减退、躯体感觉异常、幻觉、幻觉、遗忘、妄想、新词、意识模糊、精神错乱等。行为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沮丧,甚至痛苦等等。心理素质是一个学科在心理上相对稳定的内在特征,包括个体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情感等心理要素,是其他素质构成和发展的基础。从本质上说,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成长是一个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过程。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和内化,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才能渗透到个体的个性中,使其成熟。这也是一个提高个体心理素质水平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项素质的构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指导,创新意识、独立人格、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构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指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坚持良好的心理适应是抵制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不仅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而且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大学生一般年龄在17岁、8岁到22岁、3岁之间,处于青春中期,这是他们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剧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和情绪的不稳定,在面对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时,心理冲突时有发生,如梦与现实的冲突、现实与现实的冲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