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实用24篇)
总结心得可以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心得体会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要点,以便更好地组织内容。以下是一些优秀企业家分享的心得体会,他们的经验或许可以对我们的创业之路有所启发。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一
1.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2.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3.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4.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5.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6.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7.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8.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9.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10.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11.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12.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3.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14.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15.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16.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17.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18.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19.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20.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二
1.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2.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3.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4.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5.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6.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7.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8.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9.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10.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11.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12.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13.天下有三门,繇于情欲,入自禽门;繇于礼义,入自人门;繇于独智,入自圣门。
14.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15.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16.改过则长善矣,甘贫则足用矣。
17.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一语不敢苟徇,斯可谓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谓之廉。
18.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19.小人其心,君子其饰,名是而实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20.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21.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22.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23.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24.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25.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26.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27.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贫,哓哓者可厌也。
28.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
29.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30.闻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
31.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极便宜。
32.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
33.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34.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35.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
36.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
37.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38.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兴,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
39.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皆自己真实受用处。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
40.世不若不求利,即无害。若不求福,即无祸。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三
1.“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强自立做出”
2.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3.希望同事们都能功成名就,曾的立身处世之道由此可以览见。
4.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5.时贤一石雨水;古法二祖六宗。
6.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
7.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8.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9.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10.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11.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12.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13.酿五百斛酒,读三十年书,于愿足矣;制千丈夫裘,营万间广厦,何日能之。
14.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15.莫苦悔已往愆尤,但求此日行为无惭神鬼;休预怕后来灾祸,只要暮年心气感召吉祥。
16.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寮友行修立名,方尽我心。
17.有诗书,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时事不闻不问,只将艰巨付儿曹。
18.放眼瀛台小;置身天地孤。
19.长短不吹江月落;高楼遥吸海云来。
20.微雨晴时看鹤舞;小窗幽处听蜂衙。
21.长笛不吹山月落;高楼遥吸海云来。
22.消磨岁月书千卷;啸傲乾坤酒一樽。
23.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24.百战山河,剩此楼头烟树;九天珠玉,吹成水面文章。
25.万里神通,渡海遥分功德水;六朝都会,环山长护吉祥云。
26.五夜楼船,曾上孤亭听鼓角;一樽浊酒,重来此处看湖山。
27.千顷太湖,鸥与陶朱同泛宅;二分明月,鹤随何逊共移家。
28.两点金焦,劫后山容申旧好;万家食货,舟中水调似承平。
29.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30.善果证前因,愿斯世无灾无害;拈花参妙谛,惟神功能发能收。
31.荆楚九歌,客中聊作枌榆社;江山六代,劫后重闻雅颂声。
32.巨石咽江声,长鸣今古英雄恨;崇祠彰战绩,永奠湖湘子弟魂。
33.一心履薄临深,畏天之鉴畏神之格;两眼沐日浴月,由静而明由敬而强。
34.莲香入座清,笔底当描成这般花样;湖水连天静,眼前可悟到斯道源头。
35.纶綍褒崇迈古今,生而旗常,殁而俎豆;忠诚浩气塞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36.涟水湘山俱有灵,其秀气必钟英哲;圣贤豪杰都无种,在儒生自识指归。
37.地仍虎踞龙蟠,洗涤江山,重开宾馆;人似澧兰沅芷,招邀同贤,同证乡关。
38.随时以法言巽语相规,为诸君导迎善气;斯民当火热水深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
39.圣代褒崇迈古今,生而旗常,殁而俎豆;忠臣精气塞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40.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四
1.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2.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3.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4.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5.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6.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7.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8.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9.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10.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11.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12.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13.无好小利。
14.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15.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五
1、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2、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3、心至苦,事至盛也。
4、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7、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8、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9、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1、智慧愈苦而愈明。
12、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1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14、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1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16、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17、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18、无好小利。
19、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20、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六
1.大抵浮生若梦;姑从此地销魂。
2.天涯怀友月千里;灯下读书鸡一鸣。
3.组练三千朝踏浪;貔貅十万夜观书。
4.文涵万古江山气;道续千年丝竹声。
5.大笔高名海内外;君来我去天东南。
6.荷气竹风宜永日;花光楼影倒晴天。
7.业绍二南,群伦宗主;道承一贯,累世通家。
8.梦泛扁舟镜湖月;身骑瘦马剑关云。
9.舍己从人,大贤之量;推心置腹,群彦所归。
10.于汉宋间,折衷一是;以江海量,翕受群言。
11.大笔横飞,颠张醉素;名山高卧,鹤骨松心。
12.入孝出忠,光大门第;亲师取友,教育后昆。
13.遇事让三分,天空海阔;心田留一点,子种心耕。
14.闻叔绩不生,风云变色;与岷樵同死,日月增光。
15.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得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鸪声。
16.期服去官,有犹子能行古礼;儒仕为侠,如先生岂是今人。
17.百战勋威,半壁东南摧上将;九天温诏,再生申甫佐中兴。
18.生死何奇,且完却一生忠孝;哀荣毕备,只益增九陛忧劳。
20.冯唐易老,雍齿且侯,三字故将军,四马短衣春射虎;左抱宜人,右弄孺子,孤山林处士,芦帘纸阁夜谈龙。
21.无日不以龚黄召杜相规,愿诸君力行古道;斯民正当水火刀兵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
22.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僚友行修名立,方尽我心。
23.栋材尽杞、梓、梗、楠,带来衡岭春去,荫临吴地;源派溯湘、资、沅、澧,分及洞庭秋月,照彻秦淮。
24.苍天不忍没斯楼,全仗那国手神工,再造千秋名胜;黄鹤依然来此地,愿借得仙人玉笛,长吹一片承平。
25.湖山积久发奇光,藉此地鼓舞轩鼚,聊寄酬洞庭衡岳;科目何尝无国土,愿诸君淋漓感激,安排作孝子忠臣。
26.英名百战总成空,泪眼看河山,怜予季保此人民,拓此疆土;慧业几生磨不尽,痴心说因果,愿来世再为哲弟,亦为纯臣。
28.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30.或曰:交处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谤。曰:“去六邪,用四尊,则可矣。”曰:“谏未深而谤君,交未至而则友,居未安而罪国家,家不俭而罪岁,道不高而凌贵,志不定而羡富,此之谓六邪也。自尊其道,尧舜不得而卑也。自尊其亲,天下不得而绌也。自尊其己,孩孺不得而娱也。自尊其志,刀锯不得而威也,此之谓四尊也。”
31.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贷而富者曰文。噫!吾将谓得时乎?尊而骄者不为矣,吾将谓失时乎?富而安者吾为矣。
32.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33.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35.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善恶报缓者非天纲束,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祸福者天地所以爱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万物。故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畏其祸则福生,忽其福则祸至。传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也。
36.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37.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搏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38.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间;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39.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40.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41.水不能不遇风,长川巨浸,泓澄无底,虽大风不能使之浊。心不能不应物,欲尽理明,表里莹彻,虽酬酢万变,不能使之昏。无风则清,有风则浊者,尘滓之伏于下也;静之则明,动之则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42.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43.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44.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45.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46.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47.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50.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七
1.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2.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3.优娼辈好嗤笑人,而敢为无礼,此自不贱本色。其趋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4.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5.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6.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7.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报,若市道,吾实耻之。
8.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9.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10.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1.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2.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13.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14.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15.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6.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17.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18.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19.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20.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21.见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
22.规模先要个极大,意思先要个安闲。古之人先约而丰人,故群下乐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审处,故己不劳而事极精详。褊急二字,处事之古碍也。
23.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24.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25.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26.既不俗为小人,即不勉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27.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
28.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
29.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30.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31.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易。
32.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33.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盘庚迁殷,武伐纣,三令五申,犹恐弗从。盖恒情多隐于远识,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34.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35.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36.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37.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38.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39.见人耳语,不可窃听。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动意,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
40.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八
1、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2、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3、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4、无为名尸,勘破幻妄也。无为谋府,无思也。无为事任,无为也。无为知主,地知也。然须定得性了,方行得四者,不然实行不去。庄子曰:“吾以无为为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大颠曰:“众人而不思不为,则天下之理几乎息矣。”应事接物只是一个情字为累,若无情则无累矣在,故曰圣人无情。
5、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6、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7、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8、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9、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10、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11、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
12、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13、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14、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15、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16、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17、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18、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
19、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20、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21、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22、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23、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经典语录)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25、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26、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27、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28、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29、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30、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2.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3.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4.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7.禁大言以务实。
8.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9.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1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11.智慧愈苦而愈明。
12.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13.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4.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5.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6.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7.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8.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9.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0.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1.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2.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23.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4.无好小利。
25.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26.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27.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28.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29.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30.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31.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32.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33.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34.克己之学——反省自己。
35.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36.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37.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38.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39.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40.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41.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42.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43.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44.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45.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46.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47.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48.好谈己长只是浅。
49.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50.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51.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52.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53.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54.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55.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56.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57.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58.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59.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60.特患业之不精耳。
61.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62.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63.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64.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65.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66.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67.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68.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69.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70.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71.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72.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73.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74.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75.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76.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77.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78.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79.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80.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81.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82.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83.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84.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85.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86.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88.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89.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90.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91.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92.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93.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94.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95.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96.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97.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98.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99.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100.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九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以下是“曾国潘的名言”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人不遭妒是庸才。
2、功名看气宇,事业看精神。
3、心至苦,事至盛也。
4、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5、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6、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7、凡富贵功名,半由人事,半由天命;唯读书做人,全凭自己做主。
8、山不为大将独生奇木,天不为贤君更立异人。
9、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10、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11、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12、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
13、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14、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
15、一处弛则百处懒,一处迟则百处懈。
16、士有三不斗: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
17、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18、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19、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20、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21、审机审势,犹在其后,第一先贵审力。审力者,知己知彼之切实工夫。
22、世间事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
23、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
24、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
25、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6、有油水的地方最滑,爬起来站稳都难。
27、最简单的治懒法,强迫早起,简单有效。
28、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29、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30、人世茫茫,不可不变;惟变而生,应变而起。人心莫测,立志求变;求雄察变,变而通脱。世道艰难,随机应变;以变应变,沉着求变。谨慎求变,变中有本;变中有新,变则轻松。变有变法,变死为活;变弊为利,变则大成。
31、好人半自苦中来,莫图便宜,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
32、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33、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34、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35、天下无一成不变之君子,无一成不变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晓事,则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晓事,即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则为君子,卯刻偏私晻暖,即时为小人。
36、弟向来倔犟之气,却不可因位高而顿。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
1.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2.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3.轻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
4.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
5.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6.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
7.有一种人以姑息匪人市宽厚名,有一种人以毛举细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宽,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无所容。
8.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9.术字亦有不可少处,但必不得已而后用。专意利人而用,谓之圣贤。可不必用而用,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10.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而误入小人之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一
1、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3、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4、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7、禁大言以务实。
8、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9、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1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二
1.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2.禁大言以务实。
3.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4.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5.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6.智慧愈苦而愈明。
7.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8.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9.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10.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11.心至苦,事至盛也。
12.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13.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4.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15.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三
读书是一种享受。每一本好书,都能启迪我们的思维,拓宽我们的视野。悦读曾国潘家书,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心灵的陶冶。我有幸读到了曾国潘家书《千字文》和《百家姓》,这两本书,使我更加了解汉字的含义,让我更加了解祖先们的风貌和事业。下面,我将就这两本书给大家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千字文》读后感。
曾国潘家书《千字文》是一本典型的绝妙之作。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汉字之美,文化之源。这本书通过一个接一个的汉字,串联起了汉字文化的进阶。在这本书中,汉字并不单纯是一种文字的工具,而是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读这本书,不仅仅是现象和字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背后的文化背景。这本书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汉字优美的曲线和清晰的笔划,更是体验到了文化地演变和内涵的极大丰富性。
第三段:《百家姓》读后感。
《百家姓》是曾国潘家书里的另一本经典之作。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人物的姓氏和其起源。读这本书,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姓氏这个社会结构的一部分。每个姓氏都体现着一个家族的传承和血脉的延续。而这些家族和血脉中又蕴含着多彩的人文历史,在这样的背景下,姓氏的变迁和延续也更显珍贵和深远。读这本书,虽然并没有因此改变我的姓氏,但它让我对姓氏的认识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曾国潘家书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广度和深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文化传承和国粹的珍贵性。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有文化自信才能有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悦读曾国潘家书不仅仅是体验和品味书本中的汉字和文字,也是理解和挖掘中国文化,融入和感悟华夏精神。这本书也启示我,文化的力量和内涵是不可批判的,正是依托于精神的传承,才让文化有了永恒的生命力。
第五段:结语。
曾国潘家书《千字文》和《百家姓》,是一种荡气回肠的感受。作者用自己的笔触重塑了中国文化的深入底蕴。阅读这本书,让我重温了汉字文化的源流,也扩大了我的文化视野。我会继续阅读,继续品味,深入挖掘书中所蕴含的极深内涵。悦读曾国潘家书,是一种知行合一的艺术,让我从中体会到文化的力量和内在的美丽。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四
第一段:介绍读书交流的重要性(150字)。
读书交流是人们之间最为常见的一种交流方式之一。通过读书交流,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阅读量和阅读深度,还可以获取到他人对同一本书的不同看法和理解,从而开拓我们的思维。读书交流不仅是学习的途径,也是心灵的交流,能够增进友谊与理解。除了可以在社交圈内进行读书交流外,家书也是一种与亲友进行读书交流的重要方式。
第二段:介绍家书的特点与意义(250字)。
家书是一种通过书信形式进行交流的方式。正如其名,家书常常用来与亲友之间进行交流。家书可以是即时的,也可以是定期传达,这种方式既方便了双方的沟通,又增进了亲友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家书,人们可以分享内心的喜怒哀乐,与亲友共同分享书籍中的感受和体会。更重要的是,家书给予了我们有时间思考和回顾的机会,可以在沉思中释放压力,增进心灵的平静。家书不仅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更是一种亲近与关怀,对于人们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段:分享家书给我们带来的益处(300字)。
家书不仅可以促进家人之间的沟通和情感,还能给予我们许多宝贵的思考和启示。通过书写家书,我们需要思考和总结我们最近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对书籍的理解,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家书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主动钻研和学习,找到自己在书中的思考点和共鸣点。通过家书,我们可以和亲友进行对书籍内容的辩论和交流,这样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家书还可以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本日记,记录下我们的成长和变化,回忆起曾经一起读书的时光。
第四段:分享自己的家书交流经历与感悟(300字)。
我曾经与我的闺蜜进行了一次家书交流,我们选择了同一本书,然后在读完每一章节后,分别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和心得,并通过书信的方式进行交流。这次家书交流不仅增进了我们之间的感情,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对方的思考和理解。通过她的回信,我不仅能够了解到她对书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还能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她的观点我对书的理解变得更加全面和深入了。这次家书交流对我们的友情起到了深化的作用,也让我更加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和心灵的满足。
第五段:总结读书交流的意义并展望未来(200字)。
通过读书交流,特别是家书的传达,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并且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安慰和满足。读书交流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沟通。在未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读书交流的方式,尤其是家书的传达,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可以与自己身边的人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还能通过他们的回信和观点得到启发和反思。读书交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个人素质,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五
每小我私家都领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乡信,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好像找到了别的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后代所领会不到的。这大概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缘故原由吧。是那一封封乡信,就象一次次贵重的交心,拉近了我们的间隔,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觉着,凝听着,笃志铭刻取。
傅雷是我国闻名文学翻译家、文艺批评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端正的学者,极富本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仁慈,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第一部分对读者来说是一个对其时文艺再起时期历史的一些相识和马基雅维里本身对政权分类的一些见解。第二部分是作者对本身故国意大利其时队伍状态的担心和否认。第三部分,就我感觉,是整部书的最精美也是最受争议的中间,我的一些感觉和想法也多数来自于此。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遍及,研究博识,小我私家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造就的东西又是从小担当精良的家庭教诲,终于生长为国际大家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明确,艺术纵然是像钢琴演奏也必要严酷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技术”,而是满身心、全品德的表现。他教诲儿子说:“我始终以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只管即便生长,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不然,那种某某家无论怎样高超,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孝敬。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小我私家的品德,已别无所求。
我也是出与好奇心和抱着读名著的心态来读这本饱受争议的又被人成为是人类历史上巨大头脑的书的。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六
曾国藩是中国历的传奇人物,后世对他的评价极高,“晚清中兴四大家之一”,“古今第一完人”等等,其作品流传后世的不多,但是极有分量,读之,让人受益无穷,从《曾国藩家书》可以略知一二。
名为“家书”,实则不然。作品用书信体的格式,文字浅显易懂,内容意味深长,仔细品读,觉得它像粮食,可以维持精神生命的延续;又像医院,可以疗救心灵的伤痕;也像超市,丰富的东西任由你的取舍......
第一,关于读书与修身养性。
曾国藩认为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有志之人才不甘为下流之辈;第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不尽,不敢以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三要有恒,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对于看书的过程,要一本一本的看,一本书没有看完,一定不要看其他的书,东翻西阅,都是为外界所左右的缘故。此外,读书人还讲究养气,即心平气和,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坦坦荡荡。讲究保身,即节欲,节劳,节饮食。太多的欲望,只会给人带来烦恼,而过分的劳累,会让人身心疲惫、万念俱灰。第三谨言。读书人说话要时时刻刻小心留意,所谓“祸从口出”。
第二,关于功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关于读书人的功名,是一个经久的话题,几千年的仕途历史,可以说是对读书人“成者为王,败则为寇”终极评价,但是曾国藩对于这一评价标准,也有他自己的见解。从家书中他得知四弟、六弟未能考中,心里怅然,他认为科名无早迟,是前生注定的,丝毫不能勉强。读书人的两个目的:一是加强品德修养,讲求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之道,以期不辱没先人;二是读书取功名之道来成就一番事业,以延续自己的生命。而延续生命的事情,莫过于养活自己。
农民,手艺人,商人,劳力养活自己,读书人劳心养活自己,都是一样的。读书人的劳心,如果考中,则在朝中食俸禄,如果不中,或教授于乡,或为食客门吏,或入幕为宾,这一切都需要计算自己的本事才能食之无愧。退一步说,即使榜上有名,朝中为官,也须计算自己的才德,不至于将来尸位素餐。
然而这一切,究竟是得与不得,全看天意,而业精不精,则由自己做主,但是世间没有业精而衣食无着的人,就像农民的耕种,即使有荒年,也一定会有丰年,就像商人的商品被积压滞销,也一定会有畅销的时候。那么读书人,如果业精,终究会得功名,即使不得,也一定会有其他办法养活自己。在曾国藩看来,功名不是主要的,谋生才是关键。
在他的这种教育理念下,儿子曾纪泽不但在中国的诗文书画方面皆有造诣,对西方的数学,物理,化学以及语言学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有过许多学术专著,他还自学了多国文字,通晓英文,后来成为清朝的外交家。比曾纪泽小九岁的曾纪鸿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政治腐败,科场舞弊成风,曾国藩恰好封了侯爵,他怕儿子误入歧途,在开考前特地嘱咐儿子不可“场前不可与州县往来,进身之始,务知自重”,发榜前,再次叮嘱儿子自重。曾纪鸿多次应试不中,后来自学成才,成为中国近代的数学家,有数学专著传世。两个儿子的身上,体现了曾国藩的功名思想“功名得与不得,全看天意,而业精不精,则由自己做主”此等见识,才是大远见。
第三,君子之忧。
第四,识盈虚之有数。
万物盛衰,自有定数。在曾国藩与家人的书信来往中,曾有一事:曾国藩给家里寄了一千两银子,交代了用六百两家用和还债,四百量用于馈赠亲友,曾家并不富裕,作为家里的长子,要支付家里的各种费用以及弟弟们读书的学费,曾国藩自己也是经常借钱度日,但是在这样的境况下,曾国藩为什么还要挤出钱来周济亲戚呢?其中原因,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认为是自己家运太盛,不可不格外小心,以为持盈保泰之道。曾国藩是清朝历升官最快的人,创下了“十年七迁”的记录,这样的奇迹,固然跟他的政治才能有关,但是另一方面,也跟他高度的政治洞察力分不开。曾国藩出生平民,没有任何背景和靠山,然而他熟谙官场的险象环生,如履薄冰的官场经历让他步步小心,为了自己的仕途经济,不仅严格要求自己,甚至严格要求家人,生怕由于自己的官职在改变家人经济状况的同时,滋长了家人的不良习气,所以要在自己也困难的情况下资助亲戚,而且在还债一事上也格外小心,“旧债尽清,则好处太全,恐盈极生亏;留债不清,则好中不足,亦处乐之法也”。穷形尽相不好,得意忘形也不妙。
除了以上四点,《曾国藩家书》的看点还有很多,比如关于家和,关于交友,关于治军等等,读一部家书,阅曾国藩的千古风流,读一部家书,看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读一部家书,乃知心若从容,身何劳苦!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七
读书交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可以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够从他人身上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观点。而家书则是读书交流的一种形式,通过给家人写信,不仅可以和亲人分享自己的读书收获,还能够增进亲情,给亲人带去温暖和关怀。读书交流和家书的反馈与回应也是一种心灵沟通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得到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在读书交流和撰写家书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增长了见识,也深深体会到文字传递的力量。
在读书交流中,除了让我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籍内容外,最大的收获是从他人那里获取了更多的知识和观点。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讨论了一本经济学书籍,我们对书中的一些论点产生了分歧。通过交流,我不仅从朋友那里听到了她的看法,还从她的角度看待了同样的问题。这种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交流让我获益良多。读书交流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更是一种思想碰撞和思维拓展的过程,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开阔了眼界,获得了更加广泛的视野。
家书给我带来的收获可谓是多方面的。首先,撰写家书是一种倾诉心声和表达情感的方式。有时候,我们很难直接和亲人面对面地交流,或是由于距离的原因无法经常性地见面。而通过写家书,可以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倾诉出来,让亲人感受到自己的关怀和爱意。我曾经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想念和感恩之情。收到回信后,父母告诉我他们很感动,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为我的梦想而努力工作的信心。
家书不仅可以表达情感,更能够传递思念之情和问候之意。我记得有一次我给生活在另一个城市的朋友写信,问候了一下她的生活状态,告诉她我一直在思念她。在我的信封里,我还藏了一张我们一起参加活动的照片,当她收到家书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家书,我把自己的关怀与祝福传递给了朋友,也让我感受到写信的快乐和满足。
读书交流和家书的反馈与回应是我从中获得的另一个意外收获。有时候,在读书交流中,我可能遇到一些不同意我的观点的人。在他们的质疑和反驳中,我反思自己的观点并加以修正。这种反馈和回应让我更加坚信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使我不断地反思和学习。同样,在给家人写信后,他们的回信和反馈也让我更加有动力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坚持不懈的动力源泉,让我内心倍感温暖。
通过读书交流和家书的撰写,我收获了很多。不仅加深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从他人那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观点。撰写家书不仅让我倾诉心声和表达情感,还能够传递思念之情和问候之意。读书交流和家书的反馈与回应也是一种心灵沟通的方式,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并得到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文字传递的力量,它可以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更能够影响和改变人的思想。通过读书交流和家书的撰写,我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拓宽了自己的眼界,也认识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多彩。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八
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我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应该说是赶上了好时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可以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如今,无论是接电话还是看短信,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感觉。
读《曾国藩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史上名臣曾国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闪现。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美好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通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看曾公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曾公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的帮助家人和亲朋。看到这些,我感动了,而且感动的想流泪。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样的亲情和友情。
也许是因为现在的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也许是因为人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与人之间曾经拥有的浓浓亲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渐变得淡薄,维系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络的纽带越来越脆弱,感情的深浅和好坏全维系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严重失衡,曾经浓厚的亲情和友情就会变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的人间百态,在当今物质极度文明的社会上更加凸显。我们将一切都归咎于穷和富这两个字,似乎有点偏薄。《曾国藩家书》一书中,从很多家书里我们都能够看出作为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艰难,有些时候冬天要靠外官进献的`炭资钱过活。这样的生活境况也许现在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不敢相信,但是,当时曾公的生活境况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还时刻不忘尽最大努力接济家人和亲朋好友。看了曾公的家书,我有点顿悟了,维系亲情和友情的金钥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熏陶。
曾公在家书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们学习状况,从中可以看出曾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曾公家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来源于曾公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积淀。所以说,改变人的素质,真正的根源还在于教育和文化。今天,现代人缺失的正是物质的超前发展和教育的相对滞后,物质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如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
当下的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迫切的问题是发展文化和教育。经济可以改变人的生活状况,而文化和教育可以改变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素质。民强方可国富,民强首先强的应该是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没有文化和道德修养的人,即使披金戴银,拥有万贯家财,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动物而已。因为人毕竟是靠感情维系的动物,没有感情与禽兽无异。
《曾国藩家书》处处洋溢的浓浓亲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现代人正在丢失的和渴望得到的东西。当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时,也许这个社会才不会那么浮躁和狂热,也许每个人的心儿才会多几分宁静和安逸。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来自于民众深厚的文化积累和道德修养,除此也许别无他法。
曾公作为历史上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或者领袖,我们不去评说其史上的功与过,只就其人性中最闪光最美好的一点就足矣,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最后,以曾公的一首诗结束此文,“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九
父爱总是无耻,伟大而又无私。
楼市迈曾这样评价《傅雷家书》:这是一部很好的艺术学徒修养的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造纸,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傅雷家书》中最让我动容的是傅雷以朋友的身份真诚地与儿子交流。我清晰地记得,那是傅雷在指出自己的儿子傅聪说话太直,为人处世不够圆润,说了一句这些矛盾我自己也常犯,但愿你能共勉之。傅雷与儿子进行交流对话,处于平等地位,没有居高临下的口气。从这句话中还可以看出,傅雷结合自身的感受,分析问题,更能使儿子接受建议。由此可见,傅雷在教育方面有独特的见解。
所以我认为傅雷作为父亲,他与自己的孩子相处,不能只独特教育孩子的方法,能让人虚心接受。
父爱,伟大而又无私。
父爱,热烈而又深沉。
父爱,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二十
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将我们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长时他们一定是苦恼的,这世上千奇百怪,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的伤害。
期待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灰暗,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远与近中取舍徘徊,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严师、慈父、益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做到的,他几乎做到了极致。许多人说这是中国父母必看的书,看过之后我却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细细品读。读懂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这段话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细腻的情感让我难以想象是出自那个严谨近于残酷,倔强甚至有些暴躁的学者之口。
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孩子经受痛苦时,他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为孩子包办,而为孩子这种蜕变的过程而高兴,并且鼓励他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为了指导儿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他说: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面对现在大学生邮给父母的待寄汇款单,没有其余的问候,而傅雷告诫儿子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在如今是多么需要啊。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二十一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陆游的诗句。的确,无论是在战乱时期还是在和平的年代里,家书都是无比珍贵的。在那薄薄的的信封里,装着的不仅仅是那一行行用亲情凝成的字,更是难以丈量的,比天还高比地更厚的爱。
父母的高尚无私,领着我们上前;父母的教导鼓励,给予我们动力。他们是动力的源泉,惟有这种动力,才给予我们多姿多彩的人生。
每当人感到无奈迷惘的时候,首先想起的当然是最亲,最信任的人。而这,莫过于是父母亲了。在大森林中。迷路了,有北极星的引导,树木的指路,月亮的照明。而父母就是北极星,是树木,是月亮,在你最无助,最无奈,最失落,最寒冷的时候,给你雪中送炭让你发泄,送你安慰。
无论你身处异国还是异在他乡,父母的这种安慰,问候都是你心中萌发的种子。平日觉得父母的唠叨是最厌烦的,可你在这时候是最需要他的。它如同音乐,是超越界限,超越国界的,因为这种唠叨是有着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无论是英语,俄语,德语,日语,无论它如何地千变万化,可都不离其中。
就像文中一样,当儿子消沉苦闷时,父亲的劝慰,是一种莫大的帮助,这种劝慰,对于平时的我们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语言教育。可对于一个远在他乡,面对困难而无从入手的人来说,是最珍贵的教导,是最深刻的体悟。这种指导,领导是百听不厌的,因为它充满爱,令你不禁泪流满面;也因为它语句深奥,令你从生活中探索,品味;更因为它是父母的话语,令你燃起心中的火。
春天的万物复苏是因为土壤的呵护,泉水的滋润,薄雾的笼罩以及阳光的爱抚。远在他乡的人们之所以幸福快乐也是因为家里人信中,邮件中,安慰,帮助,更因为有永远都传递不完,永远都说不尽的爱。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二十二
打开《傅雷家书》,就是走近一位父亲,聆听他“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诲”。父亲对孩子的'深爱作为一条人类的公理,如同太阳的光辉温暖着其间的每一个人。傅雷对傅聪的爱也是如是,这样的爱是高尚的、纯洁而又无私的,它荡涤了世间尘事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华,留下的是舔犊情深的人间第一情。“多少对你的爱,对你的友谊,不知如何在笔底下传达给你!孩子,我精神上永远和你在一齐!”这是多么真挚的人间真爱呀。
然而,这样的爱毕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种爱加威严式的教导,代之的却是建立在父子心与心相互交流基础上的一种隐没、深沉的父爱。傅雷是“清高”的那类人,在他的骨子里都渗透着这种独特的个性,当他把这种“清高”带到给儿子的信中,却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爱!
于是这一封封家书中便少了几分唏嘘不已,更没了世事钻营的技巧,写下的却是对人生、艺术的见解,对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人生何其大,真理又何其空!而这又是多么可能会使这些家书变成概念的准则!然而没有,做父亲的以他自我大半生的心路历程来给爱子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归宿!这般的揭示却不是那种艺术化的“展示”,却是结合了百般的勇气和无私的爱。
傅雷极其敏锐地觉察到孩子在艺术之外所遇到的问题,譬如交友、感情、花销等等。家书中有一句话是“赤子便是不明白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坚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我想:一个人有了它,也便有了整个世界!
在生活上,他教给儿子外国的礼节,指导儿子的为人处世;在事业上,他为儿子搜集资料,一齐研究音乐艺术,他们是一对父子,却更胜似一对朋友。在儿子跌入人生低谷的时,他以活力的语言唤起儿子的自信;在儿子演出成功时,他以平实的话语说服了儿子的躁动。他为儿子所付出的,远远胜过自我。
在那段父子离别的日子里,父亲用一封封家书,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延续了一段远隔重洋的父子情,让远在他乡的儿子不再孤独。是那一封封家书,让我们看到了父亲的另一面,读懂了父亲那份热烈却又深沉的爱。傅雷对儿子的爱,不是那么强烈,也不是那么震撼人心,更不是那么耀眼,但它很温暖,慢慢地流入心里,滋润着整个灵魂。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二十三
曾国潘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政治家、实业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在他的一生中,曾国潘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遗产,其中就包括了他和家人之间的书信。在这些书信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曾国潘家族对于家风、家训的重视,以及家族几代人传承家学的决心和毅力。最近,我读了曾国潘家书,深深被其中的智慧、温情和奋斗精神所感染,更加深了我对于家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段:家族文化的传承。
曾国潘家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家族的各个方面。在这些书信中,曾国潘一家人始终保持着追求的一致性:依循正道、笃实为人、勤勉好学、积极进取。从父亲曾篡山的批改语文作业,到曾国藩的指导子女的读书方法,再到曾纪泽的自强不息的努力,曾家人一代代秉承着家训,传承家族的精神财富。
品读曾国潘家书有着深刻的意义。首先,这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概念,认识到家族文化的重要性;其次,这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曾国潘及其家族对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巨大贡献,深化了我们对于历史的认识;最后,曾国潘家书的品读,更是让我们更加虔诚地回归传统,学习曾家人那一脉的学习精神和耐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综合实力,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第四段:家书中的人物形象。
在曾国潘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作为父亲的曾国藩,伶俐严肃,是儒家传统思想的具体代表;作为儿子的曾纪泽,文弱但执着,是近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作为女婿的李鸿章,冷静果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与军事家。曾国潘家书中的这些人物,不仅演绎出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更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个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中令人瞩目的人物形象。
第五段:结语。
综上所述,读曾国潘家书让我们感受到了家族文化的重要性,更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家族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深远影响。曾国潘一家人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丰厚的财富,更是传播着几代人的家风积淀和家族理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深深地被曾家人的精神内涵所感染,也开始厚植自己的人文底蕴和人生理想,不断拓展我们自身的价值与未来。
曾国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篇二十四
曾国潘是我国晚清时期的一位优秀思想家和政治家,被誉为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其家书《曾侯乙编》被誉为孩子们的“家庭启蒙读物”,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人文价值。在阅读《曾侯乙编》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深感悦读的魅力,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第一段:品读曾国潘先生的思想精华。
曾国潘的思想以封建礼教为基础,强调中学育人,注重家庭教育。在《曾侯乙编》中,曾国潘详细讲述了孩子们成长中所需的素质和品质,如诚实守信、勤劳好学、自主自立、尊重父母、热爱祖国等等。这些品质和素质贯穿了整个家书,并通过一位先贤的智慧给出了具体指导和实践方法。我深深被这些思想所感动并深深理解曾先生的缜密思考和实践方法。
第二段:读悟书中的人文思想。
《曾侯乙编》中蕴藏的不仅仅是教育、思想、品质,它还反映了当时的人文思想和文化传统。如今我们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曾国潘奉行的家风和教育理念仍有着重要的意义。家训中所呈现的中华传统文化、明德齐家的人文思想,让我明白家庭文化的重要和人类文明的根基。
第三段:细品书中的故事情节。
《曾侯乙编》中不乏许多精彩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能给人一种生动的感受,它们不仅可以教导我们一些事情,还能够启发我们的眼界。特别是在克制自己情感方面,进行勇敢反思、反省是相当有益的。当我们读到刻画曾文正和他弟弟的故事时,我们可以想到家庭的早期成长经历,通过这些故事,我们的家庭成员不仅可以互相交流学习,而且还能享受到愉悦的时光。
第四段:悦读的感受与体验。
阅读《曾侯乙编》是一种美好的体验,那种被文字包围的感觉让我们不断产生好奇心并着手深入阅读。无论是文字运用、故事情节还是语言的表达,这一切都引领我们进入以不同人物的角度观察思考的不可思议世界。当我们那样沉浸在书卷中时,我们就会收获到一种幸福的感觉,它让我们沉醉,感到心旷神怡。
第五段:书籍的实用价值与美感价值。
《曾侯乙编》充溢了人文精神和教育理念,这种价值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那种由书籍得到的美感却是让我们难以凝聚成词的,它给我们带来的是变化的豁达心境、升华的智慧与穹廬。在我读完《曾侯乙编》之后,我发现自己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书中的思想以及贯穿其中的情感纠葛都飘散着对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尽管我很难言状,但无疑是一种特殊的心灵体验。
总之,在读完《曾侯乙编》之后,我感到很多想法和体验都带给了我非常宝贵的启示。在这个超高速发展的世界中,这本书是备受推崇的一本文化经典。我衷心地希望,我们能够向曾国潘先生的教育理念学习,有所感悟,因而找到自己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成为一个成功而又有自我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