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类大专毕业论文(优质19篇)
总结是对过去经验的提炼,对行动的指导。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逻辑严密,避免在表达过程中出现跳跃和矛盾。这些总结范文是作者对一段时间内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总结和概括,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会计类大专毕业论文篇一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的,而要想定义中小企业,具体从企业的资产总额、营业额、雇员人数三个方面来定义。
例如工业企业,其雇员人数低于2000人,且超过300人;销售额在3000万以上,且不超过30000万;其资产总额在4000万以上,且低于40000万是为中型企业,其余为小型企业。
(二)我国当前中小企业的特点。
1.经营权和所有权较统一。
中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较为统一,这就意味着中小企业缺乏较多的管理层次。
同时由于缺乏严谨的牵制管理机制,会计人员和企业主之间的雇佣关系也更加的突出,他们的工作完全在企业的管理控制下,缺乏独立性,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影响会计的可信度。
2.会计机构设置较灵活。
中小企业组织灵活,采用独资、合伙、公司制等多种组织方式,经营富有弹性,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
而且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依靠其灵活的机制和快速的市场决策能力,选择合适的战略,迅速成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三)中小企业的地位及作用。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这就业难的问题,正是由于中小企业的面广量大、数量多、投资少、竞争激烈等特点,同时它主要集中为密集型产业,所以会吸纳社会的就业者,从而缓解社会的就业问题。
中小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财源。
它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场所。
其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透明的概念。
会计信息透明度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的指标。
会计信息透明度主要包括俩个方面:首先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其次是会计信息的传递,即有效披露,基于这俩方面的内容,会计信息透明度可以被看作综合性较强的会计信息质量指标。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现状。
第一,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会计造假严重。
近年来,投资者对于企业所披露的财务数据信息不足,财务数据失真十分严重。
第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会计信息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时效性,如果信息不能及时的提供给信息使用者,则信息就不能帮助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中小型企业利用时间差,对于企业的'真实状况进行错误的披露。
不利于投资者了解真实状况,导致盲目。
投资。
第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目前在中小企业实施财务管理过程中,其向外部使用者与检查者提供的财务报表披露不充分,导致有关部门不能完整的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还表现为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充分、虚假。
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其表现为会计工作者的会计素质较低,正是由于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普遍为亲戚,所以其未免会遵循会计规范,且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存在局限性,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很大程度上对于提高适当的会计信息透明度有一定影响。
同时,会计管理工作没有具体的规范的流程。
单位治理结构不合理。
治理结构不属于会计信息的范畴,治理结构会对企业内部相关人员及管理进行有效控制,所以基于此种现象,单位的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透明度有着重要作用。
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并不十分健全没有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比如出台的一系列法规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小企业,导致中小企业并不能完全适应与会计准则、法规。
(一)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要规范会计核算(1)规范会计凭证的填制。
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
所以要规范原始凭证的填制,其所填制的经济业务内容和数字必须真实可靠,符合实际情况。
同时记录要真实;内容要完整;手续要完备;书写要清楚;编号要连续;填制要及时;不得涂改、刮擦、挖补。
(2)对于账簿的管理与登记要加大管理(3)提高财务报表的编制管理。
(二)加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力度。
当前,中小企业没有完善的监管模式,使得中小企业会投机取巧,避开监管,进而使得中小企业在会计工作过程中进行不规范的操作、不真实披露。
所以,加大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力度,使各部门对于监督与管理中小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流程是当务之急。
(三)建立合理的治理模式。
建立合理的治理模式,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会计做账流程,制定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治理模式。
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在会计工作管理的范围,内容,程序上都要有合理的结构,公开化,制定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考察企业人力资源状况,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培养良好的信息披露氛围,保证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能够从信息披露透明度高的过程中获得利益。
本文对会计信息透明度存在的问题,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从中找出解决措施。
第一,通过改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做账程序及时有效地进行会计披露。
第二,坚定有力地实施会计监督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第三,完善有关法制第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从而增加信息的对称性,确保投资者准确掌握投资项目,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会计类大专毕业论文篇二
目前,我国的会计服务提供者,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的审计市场,呈现出三个市场的竞争格局。三个市场分为高端、中端和低端,高端市场是指到美国、香港和新加坡上市的公司,这些公司的审计费用较高,审计成本较低,这个市场为“四大”垄断(即德勤、安永、毕马威和普华永道);中端市场指国内大型企业、沪深上市公司和优质高科技企业;低端市场是指中小企业,这种市场被国内中小事务所把持。可见,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是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的主要提供方。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
1)市场化发展步伐缓慢。由于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多数来源于原来的挂靠单位,有其历史渊源,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依赖于业务量的大小,而业务量受当地财政、税务、工商等行政部门的控制,如此形成的由行政部门垄断的会计服务市场本身是与会计师事务所整体市场化发展相违背的。
2)规模小,人才匮乏。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存在执业人员素质不高和后续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在与大事务所进行人才选拔的争夺中,中小事务所存在着明显的劣势。
3)业务范围。中小企业会计报表审计,不同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目的,一般是为了报税或者筹资需要。中小事务所的廉价收费,更容易满足中小企业实力不足、节约资金的服务需求。另外,中小事务所以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提供的代理记账服务填补了大事务所不能为或不屑为的业务空白,是其另外一个利润来源。
4)执业质量。目前,中小事务所的整体审计质量不高。盘点、函证、现场勘察、分析性复核等诸多重要而最有效的审计程序常常被省略了。大部分中小事务所都有提高审计质量的愿望,但这种愿望受到市场、收费和市场环境的诸多限制。首先,受市场和收入状况的影响,中小事务所的人、财、物有限,审计的方案设计、程序设计、证据搜集就免不了会简化。而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的欠缺,往往又使它所承担的审计方案实施效益大打折扣。同时,审计人员面对低廉的审计收费,心理上已缺乏专业信心和热情。其次,对于中小事务所的审计,社会各界的关注度相对较弱。因此,执业质量自然不会很理想。中小事务所想提高质量,缺少内外部的驱动力,缺乏实力。
5)内部无序竞争。在中小事务所之间,普遍存在无序竞争的问题,在客户选择时,容易急功近利,使审计意见会有不同程度的偏差,且没有其擅长服务的领域,因此,它们之间的竞争往往演化为服务价格的竞争。另外,为了争夺客户资源,许多事务所违规操作,迁就被审计单位,出具与被审计单位真实情况不符的审计意见。
会计类大专毕业论文篇三
:我国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这一规则是由国家财政部修订并颁布的,旨在改革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使其财务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并对其日常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管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终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新会计制度的引入可以显著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管工作效率,本文针对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下开展财管工作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几点建议。
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被统称为行政事业单位。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也是必然。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中,其中财务管理工作被视为重中之重,它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财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推行了新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无论是会计核算方面,还是预算制定等方面,都有了更为严格的标准,这对我过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新颁布的会计制度的落实,一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计量制度、会计制度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放弃原有的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等预算办法,使用新会计制度提出的核算收支、定额定项补助、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等管理办法,这就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在新会计制度管理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将更为广泛,主要包括资金管控、收入与支出管理、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等内容。由于上述四个方面的工作与本单位的日常管理息息相关,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性的有效保障。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信息包括财务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等所有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内容。财务管理通过对预算、成本、资金、收入支出等财务活动的监督和有效控制,就能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和真实。
2.合理保证单位资产的使用有效性和安全性。
财务管理对于单位货币资金或资产毁损、挪用的风险能够起到有效的防范作用,而且还能帮助单位解决一些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从这一层面保障了单位资产的使用有效性与安全性。
3.能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得到间接的提升。
财务管理在具体的财务工作中对预算、成本、资金、收入支出等进行监督和控制时,在客观上也提高了单位的管理水平,强化了对外服务的基础条件,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得到间接的提升。
1.在新旧会计制度没有做到缜密的衔接。
在推行旧会计制度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都比较混乱,随心所欲的设置一些账目,致使许多财务账目不够规范,在账务处理方面精确性较低。当国家开始推行新会计制度时,原有旧账目就无法进行精准处理,而且在新旧会计制度的过渡过程中冲突颇多,加之原有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执行力不充足,使得一些单位没有切实的落实新财务制度,阻碍了新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
2.单位内部的财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都有专门负责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在现实中由于单位内部的财管人员欠缺新型的财务知识,对新的财务管理知识掌握不到位,在财务管理中不能坚决的制止一些财务不规范操作,很容易诱发多种财政违规使用问题。同时,国家财政资金对于行政事业编制的单位扶持力度较大,如果单位一把手对于资金的监管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再加上财务人员的基本职业操守欠缺,不依法履行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使得单位财务管理活动陷入了被动、僵化的境地。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管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期间,缺乏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不能从整体性和大局性来进行预算编制,导致预算的精确度低,降低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久而久之,影响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有效率,而且还有可能带来预算资金被挪用等问题。
3.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资金的管理上缺乏最基本的严谨,许多单位都不能严格执行预算,资金挪用、超支使用甚至财政资金被闲置现象不断涌现,归纳来说主要原因是对资产管理工作不重视,资产的清算和盘点不及时并且缺乏一套完善有效的资产管理体系,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堪忧。例如,政府采购预算作为事业单位预算的一部分,存在预算编制不细化,准确定低,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
1.改变会计记账方式,顺应新会计制度的实施。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管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资金信息导向,在实际工作中自觉的完善旧会计制度下的记账方法,以顺应新会计制度的潮流,强调本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情况,明确单位内部会计的具体职责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稳步提升资金的使用有效率。
2.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新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依赖全体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意识,即财务人员需要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素养。针对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意识相对缺乏的情况,单位要大胆引进优秀的财管从业人员。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可对全体财务人员开展专业培训,组织优秀财务学科带头人讲解新会计制度的基本常识和应用方法在最短时间内让本单位的财务人员熟练和科学的领悟新会计制度的内涵和应用实例。作为财务人员,也要加强财务人员之间交流学习与借鉴,牢固树立财务管理的先进观念和优化意识,并切实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单位还要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竞争,选拔优秀的业务骨干参与财务管理,激励财务人员以过硬的业务能力完成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培养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可以很大程度地增强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通过为提供培训和平等的竞争机会,促使从业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
3.持续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新会计制度要得到真正贯彻落实,就要严格依照《会计法》的相关的规定,在单位内部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深刻理解其重要意义;不断深化财务人员对管理工作的最新认识,在新会计制度下遵循新的管理理念,有意识地淡化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人为因素。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单位的财政、审计等部门也要将履行自身职能,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在统一明确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的前提下,促使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发展的方向;对资金开支的结构及财务资金的实际用途细致分析判断,依据《会计法》的相关法律规范对账目不够具体不够明确等现象,予以必要的惩罚。以实际行动维护尊严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透明度,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4.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正规化资产管理。
财务资金的监管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传统会计制度管理模式中,资金被大量挪用的现象时常出现。因此,科学的监控资金流向,对资金的有效使用率和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强化资金的专款专用。合理区分专项划拨的资金与日常开支资金,避免产生资金被挤或占被挪用的问题的发生;科学合理的归纳总结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并进行评估,从基础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资金的科学性和自觉性。
5.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和控制。
单位的预算管理控制是构成行政部门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工作的目标及会计核算基础上,都突出显示财政预算管控的需求。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财务的预算体系更加完善与透明,实施跨年度平衡机制,增强了财务风险的控制力,完善了转移支付制度,增强了预算支出的约束力。当前,在新会计制度实施和推进下,可将基本建设的费用支出列入单位一体化的财务大账账目中,经过系统的核算,不但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完整的会计信息,同时也给财政的监督和审计提供便利条件,使得单位财政资金的安全得到有效维护。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而言,其重点无非是管理开支等方面,而完善单位财务开支管理,主要依靠的就是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单位自身的财务制度。想要切实地做好财务收支的监督管理工作,就要做到有法可依。
财务管理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但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还有效提升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新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给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要善于分析、解决问题,最终找到新会计制度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完美契合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会计类大专毕业论文篇四
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选题时应当结合我国财会实践,选择应用性强或当前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选题范围。
(一)、会计部分。
1.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2.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
3.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4.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5.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6.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7.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8.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9.论会计的国家性和国际性。
10.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
11.试论重组会计。
12.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13.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于问题的思考。
14.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
15.论会计目标。
16.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
17.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18.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
19.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20.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
2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22.合并会计报表研究。
23.企业并购会计研究。
24.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25.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经济后果研究。
26.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27.试论会计信息的公开制度。
28.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29.试论会计报告披露的范围。
30.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31.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32.关于期货会计的探讨。
33.试论会计环境。
34.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35.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36.试论新《会计法》下的会计监督体系。
37.新《会计法》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38.试论会计法律责任。
39.股票期权会计研究。
(二)、财务管理部分。
1.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2.企业配股财务标准研究。
3.资本成本决策研究。
4.企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5.经营者薪酬计划。
6.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7.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8.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9.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10.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11.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12.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
13.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14.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
15.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
16.关于企业价值研究。
17.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
18.企业并构财务问题研究(题目宜具体化)。
19.企业/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20.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21.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
22.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
23.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24.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
25.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26.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
27.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28.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29.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研究。
30.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研究。
31.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32.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33.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基础分析。
(三)、管理会计部分。
1.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2.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3.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4.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5.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6.关于abc法的研究。
7.责任会计的研究。
8.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
9.标准成本的研究。
10.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11.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12.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13.关于敏感性分析。
14.关于成本控制方法。
(四)、审计部分。
1.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3.论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
4.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5.论审计与经济监督系统。
6.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
7.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8.论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9.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
10.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1.比较审计初探。
12.论经济效益审计。
13.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14.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15.对验资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16.对资产评估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17.审计工作策略探讨。
18.论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探讨)。
19.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
20.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21.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22.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23.论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24.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25.独立审计准则研究(可选一个准则进行研究)。
(五)、会计电算化部分。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容错性及可操作性问题。
3.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子系统划分研究。
4.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5.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
6.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
7.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8.网络会计研究。
9.对计算机会计信息工作的审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会计类大专毕业论文篇五
公允价值计量的产生应该说最早出现于美国的生产经营模式转换导致历史成本功能下降,无法满足客户的决策需求。随着会计学家的研究与会计性能的提高,公允价值的计量应运而生。采用这种新属性来达到会计计量,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帮助投资者对市场走势做出及时准确判断和正确投资的决策。作为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通过它的计量方式等充分体现了它的优越性。本文就公允价值的含义、计量方法及其优缺点以及对其展望进行讨论。关键词:会计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优缺点公允价值展望。
一、会计计量的概念会计计量是在一定的计量尺度下,运用特定的计量单位,选择合理的计量属性,确定应予记录的经济事项金额的会计记录过程。它包括计量尺度、计量单位、计量对象和计量属性等内容。其中,计量属性是指计量客体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的计量属性,会使相同的会计要素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量,从而使会计信息反映的财务成果和经营状况建立在不同的计量基础上,即建立在选用不同的会计目标上。会计计量属性一般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公允价值、现金流量现值等内容。
二、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又可称为公允市价或者公允价格,是在公平交易前提下买卖双方由于熟知细节,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而共同自愿确定的价格。它有可能是无关联的双方在同等条件下达成买卖的价格。这种计量新属性最体现它“新”的地方就是获得交易市场的确认,它具有明显的可观察性与决策相关性,是一种实用的会计信息,其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计量等被广泛应用于国际国内会计领域。
三、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以及它所体现出来的优缺点。
(一)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公允价值计量通常包括市价法、类似项目法和估价技术法。一般认为,在确定所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时,要按照一定程序从这三种方法中选择一种。通常程序是,首选市价法,因为一个公开的市场价格通常是最为令人接受的,从而也最公允的;在找不到所计量项目的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往往选用类似项目法,通过按照一定的严格条件选取的类似项目的市场价格来决定所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而当所计量的项目不存在或只有很少的'市场价格信息,从而无法运用市价法和类似项目法时,则考虑选用估价技术法对所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做出估计。这三种方法的主观成分是依次增加的,而应用难度也是依次增加的。因此,不管采用那种方法,对当前市场价格进行客观评价和主观判断是公允价值计量建立的基础。主观性强,信息可靠与否没有保证,是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基本特征。公允价值计量反映了现在和未来可能的市场交易价格,这些不受时间、空间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更是不具可靠性。本质上,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但现在和未来市场价格才是公允价值,不包括过去的市场价格。公允价值不是一种具体的计量方法,它实际上是会计计量期望达到的一种比较好的状态或目的,也可以理解为是会计计量的一种价值追求或者期望。
(二)公允价值的优点。
1、公允价值的聚焦点是现在和未来的市场价格,与历史成本计量比较而言,使得会计信息相关性强,即公允价值更能使相关性要求得到满足。公允价值的聚焦点可以反映资产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准确估算企业经营、偿债能力等,以此达到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有利的决策,避免因历史成本计量无法反映未实现利得或损失而做出错误判断,从而为他们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企业是追求最大利益的场所,只有让企业获利才是最实在的,才能体现出公允价值存在的优越性。
2、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资本的保值与增值有一定的益处。在物价上涨时,历史成本计量出的经费无法购回应该得到的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生产就萎缩了。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通货膨胀时,所得出的经费预算完全可以在现行市场情况下购买到与原来规模相匹配的生产能力,从而使企业的资本利用得到保障。这跟相同的经费买到更多的货品道理是一样的。
3、公允价值计量对了解企业的内部真实财务情况是有一定帮助的。公允价值计量衍生出来的使用工具能够反映在会计报表内,使财务管理阶层对企业的内部真实财务情况有充分具体的理解,而且利于评价企业对风险管理是否具有有效性。
4、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对于会计单位非货币性资产而言,其计量的一个主要目标在于计算本期的企业收益。现行企业计算收益时,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而成本、费用则按历史成本计量,收益包括劳动者创造的纯利润和由经济因素影响形成的价格差。现行的利润分配制度不加区分,从而出现收益超分配、虚利实分的现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种问题就可得到很好地解决。在公允价值计量下,收益是现时收入与按公允价值计算的成本费用配比的结果,因而更能体现配比原则。
(三)公允价值的缺点。
1、公允价值的不可靠性。获取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就等同于鱼与熊掌很难同时兼顾一样。我国现有的证券、产权等交易市场都不是很成熟,价格与价值的浮动大或者不相符合时,公允市价几乎无法获得资产。虽然可以运用现值技术法等其它技术来估计公允价值,但缺乏未来现金流量或者折现率等无法预见的信息,判断也就带有很大不确定性,准确性低,失误率也高,公允价值就显得不可靠了。
2、公允价值的计量成本过高。公允价值计量是一项工程量大,需要不定时更新的工作,它是动态计量的属性,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就等同于每个时期都必须要及时对资产和负债情况进行计量,产生最新的数据。除需要专门的计量人员来确定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外,还需会计人员对账务调整的全面处理,这种种情况无形之中提高了资产评估以及财务管理的成本,导致使用成本过高。
3、公允价值计量可实践性弱。资产离不开交易市场这个基础,如果缺失了的话就要考虑寻找专业人士综合现行市场的各项要素和影响因素来对其预测、判断,进行资产评估。又因为评估技术具有太多的不定性,也没有独立机构专门从事计量研究工作,各相关数据呈现出数量不足、质量欠缺的现象,估价技术面临着一大堆的实践难题,影响到了公允价值的可实践性。
4、容易导致利润操纵。如上所述,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较差的可操作性,这容易导致管理当局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使管理当局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
四、公允价值的展望公允价值所体现的优点我们是乐见其成的,而缺点我们应尽量矫正和完善,最主要的是从法律、市场机制等方面进行规范,减少主观性,增强计量的可靠性。
(一)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从制度和程序上做到防止人为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等舞弊行为的发生。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会计准则》,使无客观依据的价值信息无法进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为防止舞弊事件的发生提供保障。
(二)建立公开的市场价格体系,将每日交易价格公开,并建立全国联网的价格体系查询平台,有利于各种价格的查询,优化市场资产的估价系统,使各种资产的市价很好地反映其真实价值。同时,充分发挥资产评估中的中介、物价等机构应有的监管作用,建立起完善的监督、制约、平衡机制,防止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造假。
(三)规范公允价值在具体实务操作上的要求,提高可操作性。加强会计人员的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实际技术操作水平及职业判断能力,增强职业道德意识,为公允价值全面应用提供保障。同时,加强计量理论研究,引入先进电子计算机技术,促进公允价值在操作层面上的推广。
(四)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取决于交易价格,换句话说,交易的可完成性是基于公平交易的基础上。面对公允价值表现出来的弊端,可以对资产价格因为市场的波动而产生影响及市场价值的变化不在报表上定量反映,而在报表附注上加以说明。可以这样理解:对会计单位未实现的收益不计量,对已实现的收益要计量。这样的话,既保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亦激励会计单位出台合理的相关政策。公允价值计量是新型计量方法,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经济状态,也没有很好地发展。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时间短、应用领域狭窄、经验尚且缺少,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继续前进。当然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照搬全抄,全盘西化,更不能因一己之力危害到别人,丢失该有的职业操守。
简而言之,会计计量采取的模式必须立足于实际,从我国经济市场的国情出发拟定适合我国会计实践的会计计量方法,让会计最大程度地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研究出合适的公允价值准则,尽可能科学、合理地反映资产价值,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会计类大专毕业论文篇六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事业单位当中的会计核算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我们特别针对事业单位当中的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进行总结,与现实当中的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进行分析,详细研究了事业单位当中会计核算存在的部分问题和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并且根据这种原因进行几点建议的提出,这样有利于指导当前的事业单位在对会计工作进行总结有着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核算问题;核算现状。
前言。
近几年当中,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会计审核与管理手段也在不断地进行优化调整,事业单位逐渐走向企业化。
市场的经济步伐加快,使得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的问题上面漏洞百出,合算过程当中出现的缺陷也是越来越大,已经跟不上新的政策形势。
随着事业单位在改革深入当中,对于会计的审核计算计量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在当前的会计审核过程当中,审核计算工作存在着大量的不足与缺陷,核算行为不规范、核算信息丢失等多种原因。
事业单位是独立自主的也是可控的,事业单位可以行使国家的权利具有一定的政府职能,在对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机构当中,事业单位的工作方式决定了特殊的审核方式,在会计管理和核算方面上有不同寻常的特殊要求,所以在对事业单位当中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行一定范围的讨论对现实具有很深的意义。
一、会计核算审核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审核难以确定其真实性。
在对企业会计单位进行审核当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是会计信息难以确定其真实性、会计账本信息不全面、不规范等情况时有发生。
在不少的事业单位当中会计在进行报告总结的时候并不能全部的按照实情进行展现出来,甚至是有的收入不能全部的展出,或者是重要的会计事项在规定的报表中也无法表达。
同时事业单位各项支出、收入、资产等多没有经过严密谨慎的核实,这也就表明了不少事业单位当中存在着偷报漏报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种现象在各事业单位当中都又发生而且也是屡禁不止。
同时会计信息不规范导致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着许多的随意性,体现不出财务在事业单位当中的重要位置甚至有的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导致了企业资产流失等事情时有发生。
(二)会计自身能力差。
在会计进行单位经济事务进行核算中,由于各方面的报账员都不能进行及时的报账,只会通过月测算的手段进行报表资料的提供,使得事业单位领导与报账员不能对本单位的各种债务财务方面进行及时的掌握,这不仅给会计审核计算当中带来了不便的麻烦,而且还使单位的会计账目混乱不堪。
通常在原始的凭证方面体现为规定内容填写不实,审核计算不认真等现象。
同时在对账目进行登记的时候对账目处理研究不科学,记账资料填写的过于敷衍,特别是部分单位党总存在着的企业单位观念法制素质淡薄,或因自身原因对账目进行虚报谎报等。
(三)监管制度不健全。
在受到我国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工作效率低下。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给各种监管与管理当中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在一些事业单位当中,即便是明面上面都贴着制度条例,但是这只是一个摆设,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按照规章制度去办事。
甚至有的事业单位当中都没有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于财务审核计算存在缺少科学的管理、严谨的态度,往往会成为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下给财务的核算当中带来了许多的困难。
同时监督机制缺少专人进行管理,对于资金人员的管理手段不够完善不够严格,对于违纪违规违法的那个问题处理力度不够。
使得有些问题甚至长期的存在着。
二、对于事业单位当中的改善的几点建议。
(一)对会计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会计个人素质。
随着我国当前社会体制的逐渐完善,社会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完善,所以对于当前会计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也要加快完善的脚步。
在进行探讨与研究当中我们就会发现,想要解决会计在事业单位当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就要加强会计的基础素质,提高会计个人能力。
加强会计兴业的管理和考试模式的建设,提高企业的监管力度,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当中的会计都要对工作落实下去不能仅仅的流于表面[2]。
(二)全面提高对于会计工作的管理制度。
财务会计在进行计算审核总结的时候由于疏忽监管经常出现各种的行为漏洞,在对于做好财务会计工作的时候,外部与会计内部的制作方面有许多的'重要性质。
在事业单位当中财务制度具有很大的意义,财务管理制度应该分为四个小部分,第一部分是规章性制度、第二部分是程序性制度、第三部分是标准性制度和第四部分的复合性制度。
只有做到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当中的会计信息质量。
同时在事业单位当中应该从内进行严格的进行管理,明确个方位的岗位职责,在对内部管理上要按照科学的管理方式,做到严格可控的内部管理工作[3]。
(三)全面提高财政财务的监管力度。
事业单位若是想搞好财务工作首先就要加强政府部分对预算单位的日唱管理和审核工作,然后事业单位要遵守国家财政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相结合的条件下进行管理,促进个领导班子领导人员贯彻落实国家的财政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
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加大对财政方面的监管力度。
提高财务管理当中的个人职责,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统计与报告。
对于事业单位当中的开支标准要做到准确无误,严格规范其工作经费的使用途径,严格按照现有的会计法进行财务制度的管理。
建立健全的个人责任制度。
加强社会透明度,确保资金用在有用的途径当中,保障每每一笔资金都能用到刀刃上。
三、总结。
在我国飞速发展的今天,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企业和事业单位当中的发展,在对于国家的财产是否能够准确的发挥其所在的作用有着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我们在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会计审核作业当中应该严格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章制度进行办事,不断地对内部的管理监管工作进行完善,努力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审核与改革工作单中的地位发展。
在实践当中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总结。
使事业单位当中的发展朝着良好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3]郭俊平.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12:169+171.
摘要: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税收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企业的最终收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税务筹划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应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会计决策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纳税,从而获得最理想的收益。
鉴于此,本文主要对税务筹划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经营;税收;会计核算;税务筹划。
税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支持力量之一。
就企业而言,从税收上就可以看出一个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可谓税务筹划的发展体现着一个企业的进步。
因此,在国家税收的严格监管下,企业必须做好税务筹划,找出这一环节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实现生产成本与税收成本的有效减少,并且探讨税务筹划对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步伐。
1企业税务筹划与会计核算的基本分析。
1.1基本定义。
所谓税务筹划,是指在遵循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企业或个体纳税人提供的纳税义务,基于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经济行为安排来实现税务的一定减免,降低经济压力,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而“会计核算”也被称作“会计反映”,以货币为计量尺度,实现对会计主体资金活动的反映,即是对其进行的核算,包括记账、算账以及报账[1]。
1.2两者间的关系。
税务筹划和企业会计核算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联系。
一方面,政府对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其会计核算,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会计信息,直接对应着不同的利益分配,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最终影响国家的社会资源。
另一方面,政府以会计准则来对企业行为进行严格规范,以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实现政府获取企业财富的目的,却也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
所以,税务筹划可以称之为会计核算的一种经济动因。
企业要想实现税收的最小化与利益最大化,则需要选择税负最小的会计核算模式。
所以,对于企业而言,要实现税务筹划,会计核算是一种必要的手段。
2企业税务筹划对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分析。
企业税收筹划对于会计核算工作所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面、企业存货计价方法方面、企业销售结算方面、企业资产减值准备方面、企业广告费与招待费方面、企业广告费与招待费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2.1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面。
固定资产是企业成本很重要的一部分,站在会计核算角度,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的方法较多,比如双倍余额递减法、年限平均法以及工作量法等。
而站在税法的角度,折扣额是可以进行税前扣除的。
所以,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核算不同,使得企业成本也不尽相同,税前利润也是不一样的,计算得出的企业所得税自然也不一样。
而在税收优惠期间,企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增加税前扣除的折旧额基础上,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就会减少,达到递延纳税的目的,减轻负担,这是对资金时间价值进行充分利用的结果。
所以,企业采取不一样的折旧法,对相应税负进行科学测算,可以最终决定最恰当的会计核算模式[2]。
2.2企业存货计价方法方面。
企业存货方面的会计核算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以及移动加权平均法等。
而企业若确定了会计核算方法,就不可以再随意对其进行更改,否则需要在下一个纳税年度开始之前就向税务机关报告,并获得批准。
我国税法规定,企业的存货计价应该根据实际成本来计算。
所以,企业应该站在存货的角度上,对外界各种情况进行充分考虑,比如企业内外部环境、外界市场物价波动、国内的宏观调控政策等。
而企业若要避免因成本波动而引起的利润不均,可以采用两种计价方法,一种是加权平均法,另一种是移动加权平均法,从而避免税收引起的异常波动。
而若是物价预计趋势是持续地降低,则企业应该采用先进先出这一计价方法,能够起到递延纳税的效果。
2.3企业销售结算方面。
对于企业产品的销售方面,可以采用的计算法有很多,比如赊销、委托代销以及分期付款。
销售模式不一样,销售收入确认的时间不一样,从而使企业的纳税期限也不一样。
所以,企业可以按照其销售期间及其对应策略来决定合适的销售模式,从而对收入确认时间进行控制,以起到递延纳税的效用[3]。
2.4企业资产减值准备方面。
根据有关规定,企业需要定期全面检查内部各项资产,并对相应的各项损失进行合理的预计测算,做好每项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采取备抵法来对坏账损失进行核算,可增加当期的扣除项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实现所得税上交数额的减少,实现所得税缴纳期限的递延效果,为企业减轻经济负担,增加流动资金。
会计类大专毕业论文篇七
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不良的网络风气给会计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不能抵制较高网络诱惑力的物质条件,不能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进行财务会计活动。他们不顾会计行业的的道德规范,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利用职务之便,利用网络条件,坚守自盗,大肆xx、挪用公款。
国家网络法律建设的不健全,使得个人的道德修养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因为社会生活不但要受市场规律调节,还要受法律调节,所以需要用强有力的法律条款去规范人们的市场经济行为。我国在93年修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此法对电算化形势下的犯罪鲜有涉及,对违法会计行为的制约缺乏强制性和操作性,不利于遏制违法的会计行为,当会计人员在抵制违法会计行为得时候,缺乏法律保障。
在非网络互连经济中很少会有公共决策的机会,作假行为的客观基础也相对较小。但是在电算化开发经济时代就有不同,因为除个人消费之外的一切经济决策,包括生产、投资、收入分配、资源配置和产品销售等等,这些都普遍含有公共决策的性质,这些都可能导致滋生xx和作假。由此可见网络经济比非网络经济有着更容易产生xx和作假的`客观基础,使作假市场供求更为广泛。
加强电算化形势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1加强电算化形势下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公德在会计职业的具体化,它既反映一定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的一般要求,又具有鲜明的会计工作特点,同时还体现了会计职业责任的要求,结合会计电算化工作实际,把会计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会计道德行为,从自觉地履行会计职业义务,实现电算化会计管理的目的,使会计工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会计人员只有遵循职业道德要求,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2健全电算化形势下会计法律规范体系。
健全的法制法规是制止和防范会计人员利用会计职业之便,主观臆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保证[1]。在进行法制建设的时候,我们不仅应该完善立法,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还应对电算化形势下违法行为规定明确的惩治措施。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使会计诚信信息的采集、整理、评价及后续的激励约束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国家的相关法律部门也要加大了执法力度,加强互联网建设,对违法犯罪分子加大打击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
3建立和完善点算化形势下的自律机制。
会计职业道德自律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的一类情感,是职业会计人员对他人和社会义务责任的强烈感情表现,而作为一种自我评价能力素质,会计职业道德自律又是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职业会计人员意识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会计信念和意志的表现。同样需要指出的是:会计职业的道德自律和他律是相辅相成的,是法制和德治相得益彰的统一和相互补充。因此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有效发挥自律机制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会计类大专毕业论文篇八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内部控制逐步成为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会计内控制度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保证会计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代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状况和会计工作需要,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充分发挥会计内控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以“细”作为基础,做到细致入微,对每一个岗位、每一项业务,都建立起一套与之对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实践中的重点在落实,并且将财务管理的范围延伸到公司的每一个生产经营领域,充分行使财务监督职能,以便拓展财务管理和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无死角,发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天下难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细”,精细化财务管理并不是很复杂,只是要细中求精。“精细”不仅是一种理念,同时它也是一种行为:一种认真积极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追求。财务管理精细化是围绕已经确定的财务目标,组织、整合每一个控制环节中的单个行为单元,然后形成步调一致的合,以确保目标实现的过程。工作中,要求必须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为主线,并谋求“滴水见太阳”的管理效果,即从点滴中梳理出一整套旨在强化企业对财务的控制管理,以提高企业理财水平的管理手段。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意义。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俗语有云:“当家理财,柴米油盐”。理财,重点在“梳理”,成功于“精细”--把财务管理工作做精、做细,以便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详细、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这个是对财务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一直是广大财务人员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财务管理精细化是一个企业挖掘增效空间、减少财务风险、保证财务目标实现的基础。从管理行为的效用性方面来看,财务管理精细化可以促进财务人员对生产工艺流程更加熟悉,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做更好地服务;可以带动全体员工加入到到财务管理中来,对财务目标的执行可以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效果;可以明确各责任部门的财务管理目标,以便为企业总体目标实现形成合力;可以梳理管理行为,把企业的价值观深入到管理全过程,实现管理行为的升华。
二、会计内控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成果和财务状况,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信息依据,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从而规避企业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巨大损失。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有效措施之一,其不仅对企业会计岗位设置、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进行了规范,而且对会计监督和内审控制职能进行了明确,有利于确保企业会计行为合法、合规,从根源处杜绝会计舞弊的现象发生。建立会计内控制度为企业构建完善、科学的财务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能够有效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财务需求,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使得董事会、监事会等职能机构难以切实发挥各自监督职能,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难以提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而建立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可以从强化企业资产管理入手,做好资产核算、清查、盘点、保管等各项工作,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进而有利于防范资产流失,杜绝出现违法违纪行为。
(三)有利于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经营风险,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并控制经营中的突发风险,优化配置各项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尤其对于资金风险而言,由于资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命脉,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之中,所以资金风险管理既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建立会计内控制度可以明确企业各部门资金风险管理责任,将企业经营目标与各部门经济责任相结合起来,使资金运行的全过程得到有效监管和控制,从而降低资金风险。
(四)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
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利用最小的生产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而会计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能够从财务活动的角度强化成本费用支出管理,通过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降低成本费用支出,并利用可靠的会计信息做好财务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反馈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而从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强化成本费用支出控制,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我国大多数银行的内部控制侧重于内部成本控制和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也比较淡薄和感性,在会计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及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作用等方面还持保留态度,此外,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源于部分管理层重发展轻制度,重经营轻管理,内部控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银行在内控制度上存在着形式主义,表面上制订的制度是完善的,但是缺乏执行力,使制度总是停留在“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而未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因此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也得不到真正的发挥。由于对内控工作缺乏执行力,在经营中面临的各项风险就无法准确的识别和计量更无法及时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三、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的措施。
(一)建立会计工作机构,明确会计监督职能。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经营管理情况和会计工作需要设立独立的会计工作机构,配备高素质专职会计人员,明确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责任,以及会计机构的工作职责。会计工作机构内部应当依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规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会计档案保管等业务处理流程,使会计监督职能得以切实发挥。
(二)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
按照会计内控制度的要求,企业在对组织结构进行确定及完善时,应本着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这里所谓的不相容职务主要是指某些由个人或是单个部门所担任的职务,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很容易发生弄虚作假的现象。为了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必须建立健全会计岗位责任则,这样不仅能够确保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而且还有利于发挥出会计内控制度的作用。具体可对以下岗位进行分离:会计与出纳应当分离、业务经办与授权批准和会计记录应当分离、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应当分离、稽核检查应与业务主办相分离等等。通过以上岗位的分离能够有效地减少和杜绝弄虚作假的情况发生,有助于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建立会计账务处理制度。
会计财务处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确保财会报告编写的真实性,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企业应当对所有会计记录的格式、内容以及填制方法等进行统一,并对外来凭证与自制凭证的界限进行明确划分,同时对于原始凭证的签发、传递、汇集和反馈等相关程序都要指定相关人员负责,以此来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性性、可靠性及完整性;另一方面,企业应当按照银行结算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具体要求,对银行账户进行设置,并对会计科目进行合理使用,确保登记到会计账簿中的资料正确无误。
(四)建立资产控制制度。
首先,为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应当建立实物资产控制制度,以此来限制未经授权人员直接接触财产,如现金、库存、有价证券以及银行存款等等,这些财产除专职人员外,其他人员则限制接触;其次,建立实物资产清查制度,确保实物资产的具体数量与账面情况相相符,若在清查过程中发现账实不符,必须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处理;再次,可通过建立资产控制制度加强对以下环节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审批采购管理、材料及易耗品管理、入库验收管理、报废处理管理以及物资领用管理等等,从而使上述环节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增强可操作性外,由于企业固定资产涉及的范围既广又杂,为此,应当建立相应的台账,并做好定期盘点工作。
(五)建立成本费用控制制度。
在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基本都会涉及成本费用,该费用在大部分关键环节中也均有体现。为此,通过加强对这部分费用的控制不仅能够使企业减亏增盈,而且还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这也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最终要求。首先,应当对成本费用的构成要素及具体开支范围加以明确,并在各项费用的支出过程中遵循节约、合理以及需要的基本原则进行使用,对于差旅费、水电费、医疗费、办公费等管理费用也应制定严格管理制度和方法,并对审批人员及其权限加以明确;其次,应当定期对企业成本费用进行分析,借此来为管理层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帮助。此外,应正确对成本费用进行核算,成本核算过程中采用的会计政策应当保持各期一致,严禁随意更改。
(六)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为了评价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应当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该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其一,能够进一步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其二,能够对企业资产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三,能够对员工起到督促作用,使其遵守企业制定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其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内部控制更加完善。基于以上几点作用,企业有必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目前,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中的内审人员都是直接向董事或者经理负责,加之一些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从而导致了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未能得到发挥。而想要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必须让内审人员从财会人员中脱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以此来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七)建立会计人员培训制度。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也离不开人,可以说人是观念创新的基础和根本,为此,企业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可通过建立会计人员培训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使之能够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同时企业还应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在具体培训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这样能够进一步调动起人员的学习热情,不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现代企业必须结合实际会计工作需求,加快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要求单位各部门严格执行会计内控机制规范,从思想上提高会计内控的重视程度,将会计内控制度建设视为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措施,进而为企业创建良好的控制环境,有效规避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致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浦瑛瑛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浦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浦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浦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刘良清。完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对策探讨[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2)。
[2]陈勇。关于健全完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思考[j].广西电业。(8)。
[3]高新红。企业会计内控工作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
[4]李艳彬。贯彻新会计准则完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j].冶金财会。(5)。
[5]陈晓红。浅议会计内控制度的建设[j].财经界(学术)。(6)。
[6]陈爱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策略的优化措施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
会计类大专毕业论文篇九
在被调查的20家中小企业中,有70%的调查对象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的要求。在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确。
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一般定期来做账。有些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不好、社会认可程度较低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等原因,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较弱。在中小企业中,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人较多,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
(二)不依法规范建账会计核算违规操作。
有些中小企业账目设置混乱,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有关人士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小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比率高达78.36%,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三)知识老化难以适应新的业务工作。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管理者在起用会计人才时,有85%的企业倾向于聘用有经验的老会计,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水平较低,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应用。
(四)没有履行内部会计监督职责。
会计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规范。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的监督职能形同虚设。
(五)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内部牵制、稽核、定额管理、计量验收、财务清查、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也不能认真执行。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
(六)现行会计法规体系容易造成会计信息混乱。
我国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修改了部分会计法规。目前,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宪法》、《税法》、《证券法》、《公司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现行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我国现行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同行业的企业,可按不同的制度来提供会计信息,这使得会计信息出现混乱,中小企业也不例外。由上述中小企业会计管理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为了增强中小企业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全依赖其内部管理越来越难以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和经济业务的变化,所以,笔者提出会计工作的业务外包,借助于会计服务提供方来加强监督,提高信息透明度,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二、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现状。
会计类大专毕业论文篇十
1试论会计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作用。
2论会计的职能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3会计在经济建设中地位和作用的研究。
4论会计凭证的审核。
5谨慎性原则理论与应用的研究。
6会计改革中主要问题的研究。
7存货计价与核算的研究。
8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初探。
9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探讨。
10论快速折旧方法的作用与应用。
11论成本与费用的控制方法。
12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3企业筹资方式的探讨。
14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与分析研究。
15长期负债的举债方式与核算初探。
16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研究。
17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运用研究。
18工商税制改革研究。
19降低成本,费用措施与途径的探讨。
20增值税征管有关问题的研究。
21无形资产管理初探。
2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措施与途径的探讨。
23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24金融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探讨。
25资产评估中主要问题研究。
26广告策略及其实践研究。
27营销策略实践研究。
28劳动工资改革初探。
29论股份制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30现代企业制度内容和体系研究。
31目标管理中主要问题研究。
32引进技术的消化,改造与吸收的研究。
33企业投资策略研究。
3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研究。
35技术引进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36审计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37审计监督体系完善的研究。
38财会部门内部职责划分及其人员配备合理化的研究。
39商业信用改进的探讨。
40论盈亏临界分析法在企业财务规划中的应用。
41abc分类法在企业存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42企业财务状况的判断与分析初探。
43外汇业务的管理与核算研究。
44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方法的研究。
45关于建立“内部银行”制度的探讨。
46论资金成本在筹资决策中的作用。
47论当前企业会计工作中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48论会计的基础工作对会计质量的影响。
49会计凭证审核的作用和程序研究。
50民间审计产生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51论财务管理的目标。
52企业长期筹资方式初探。
53资金成本与筹资决策的研究。
54企业改进流动资产管理的研究。
55加强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研究。
56企业商品定价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57改进企业内部经济核算的研究。
58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主要问题的研究。
59加强销售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关问题研究。
60提高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水平的研究。
61销售策略研究。
62企业商标管理改进研究。
63企业销售服务研究。
64选择广告媒介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65销售结算方式研究。
66合理选择企业目标市场研究。
67出口商品的加工核算问题研究。
68出口商品储存管理核算的研究。
69对外贸易价格管理与核算的研究。
70加工补偿业务的管理与核算的研究。
71国外投资管理与核算研究。
会计类大专毕业论文篇十一
纳税是企业一项应尽的义务,但是对于企业而言,税负会增加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利益分配和投资决策,这就使得企业有了减少税负的动机。纳税会计的设立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中财务会计的工作量,为其减轻沉重的负担,对于企业来说更加看重的则是可以增加企业效益。
1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实践操作模式。
1.1国外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实践操作模式。
世界各国由于政治经济、税制结构的不同,纳税会计的模式也是不同的。
根据宏观环境的差异,世界范围内的纳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可以是分离的、统一的和混合的。
由于纳税会计的基本职能即为纳税筹划,所以,纳税会计和纳税筹划处在不同模式下的时候,它们的关系也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而且,即使纳税会计和财务会计是处于彼此分离的模式当中,也不是说所有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都是单单由纳税会计来进行并完成的。
有些国家的部分企业根据实际状况和某些部门的特有优势,采取把纳税筹划工作的任务交给那些对税收有独到研究的机构或是某些特定的管理部门的方法,让他们进行策划、设计工作,而纳税会计则进行实施、执行工作,把筹划方案付诸于实践。
这一点也可以被我国来借鉴,充分应用到我国的企业改革中来。
1.2我国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实践操作模式。
1.2.1纳税会计设立是企业谋求发展的必然需求工商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税收经济和税金支出已经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
因此,企业领导者和投资商越来越把目光关注到“税金流量”上来,成为他们首先关注的信息。
与此同时,随着商品和非商品流转过程中税种的多样分布,面对繁琐的税制结构和日益更新的税收政策,税金核算的质和量日渐成为工商企业关注的重要方面,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纳税会计的设立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中财务会计的工作量,为其减轻沉重的负担,对于企业来说更加看重的则是可以增加企业效益。
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算等工作,可以有效的减少纳错税现象的发生,还可以巧妙的运用税收政策,帮助企业尽可能地少纳税、晚纳税,设计出更好的规划方案,为企业的涉税经济活动进行指导性的服务,帮助企业最终达到最少的纳税结果,税金支出最低。
1.2.2选择正确的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的关联模式目前我国对纳税会计和纳税筹划的研究不足,因此,大多数人对两者的观点呈现出片面化、保守化的倾向。
由于对纳税会计的职能、任务了解不够,认识不充分,认为纳税会计的工作范围仅仅局限在对纳税活动的确认、计算上面,由于涉税业务的工作量相比于全面经济核算来说小之又小,所以,单独设立纳税会计是没有必要的,不需要将财务会计和纳税会计分离开来。
这一思想误导了大多数企业,他们不明白纳税会计要承担纳税筹划的重任,从“质”上不能区别纳税会计和财务会计,这大大阻碍了纳税会计形成独立的学科,对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公司纳税筹划的进行起到了抑制作用。
因此,企业设立纳税会计的`意义是重大的。
在实际过程中,企业应结合具体情况,合理而恰当地规划纳税会计模式,使纳税会计更好的为公司和企业的发展服务。
1.3恰当地规划纳税会计模式。
1.3.1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的纳税会计模式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企业以及超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等来说,他们的纳税金额较高,纳税的频率更为频繁,因此,纳税会计所要承担的涉税业务核算的任务也就越多,工作量也就越大。
设立独立的纳税会计机构,并为之配备具备专业素质的纳税会计人员,对这种大中型企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以便专门行使纳税经济业务核算和纳税筹划的工作。
1.3.2中小型企业的纳税会计模式对于规模较小的中型企业、规模适中的小型企业、规模较小的生产型企业、连锁型企业、以集团模式进行运营的企业来说,虽然这些企业的涉税业务不是很多,纳税金额也不如大中型企业数目那么庞大,但是,税金的频繁支出也使他们经常承担沉重的压力。
因此,在中小型企业设立专职的纳税会计岗位,并为之配备具备专业素质的纳税会计人员,可以为企业解开燃眉之急,不至于使企业长期处于资金周转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之中。
1.3.3微小企业的纳税会计模式对于规模较小的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来说,他们所要面临的纳税业务是非常有限的,纳税频率较低,纳税金额也不是很多。
因此,可以沿用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将纳税会计作为单独岗位进行设立没有必要,这些工作可以交给财务会计,由财务会计统一进行确认、计算工作即可。
2结语。
根据企业的现实状况,在实际过程中设立结合公司规模大小、纳税业务频率与额度、人力资源配置等各方面的情况设立纳税会计职务模式。
只有这样,纳税会计才能保证涉税业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涉税工作“量”达到的基础上,对有关于税收的法律法规进行充分的研究,对纳税筹划的信息不断进行更新和掌握,增加纳税筹划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完成对纳税筹划“质”的飞跃,达到一般职能“量”和特殊职能“质”的完美结合,更好为公司的发展服务,为企业的管理阶层分忧。
此外,纳税会计和纳税筹划都是在合法的条件下进行,通过节税技巧的多方面运用,对企业中有关的涉税行为进行适当的规划,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纳税方案,以达到企业纳税成本的节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的目的。
因此,在进行纳税筹划时,纳税人也应该对国家有关税收的优惠政策进行研究与解读,全面并深刻的对税法精神进行分析和领悟,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而充分的将优惠政策运用在纳税筹划的制定过程中。
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在多种应税方案可以选择的背景中,良好的纳税筹划可以帮助企业产生最低的税负抉择,以达到获得企业发展的同时,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最终使企业获得双赢。
一、建造合同收入的差异与调整。
(一)与合同有关零星收益的差异税法规定:确认收入,计入收入总额,计缴税金。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不计入合同收入而应冲减合同成本。
(二)计提合同预计损失的差异税法规定:未经核准的准备金不得扣除。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如果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预计总收入,应将预计损失立即确认为当期费用。
二、其他业务收入的差异与调整。
税法规定:材料销售收入、代购代销手续费收入、包装物出租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材料用于非货币性交换或债务重组等实现的收入。
三、视同销售收入的差异与调整。
视同销售是一个税收概念,不是会计学的概念,某一经济业务发生,首先无需考虑它是否属视同销售业务,而是先按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如果会计处理未确认相关的收入,即有的视同享受业务会计处理也会确认收入,而企业所得税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按相关规定需要确认收入的再做纳税调整,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时一般无需对该业务做专门的会计处理。
四、营业外收入的差异与调整。
(一)固定资产盘盈税法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盘盈收入应当作为盘盈当期的其他收入申报缴纳企业所额税。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视为以前年度会计差错,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日需要纳税调整。
(二)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税法规定:作为处置当期的其他收入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最终转入营业外收入账户。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收益税法规定:确定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损益,计入营业外收入。
分析:税法均应当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和购进两笔业务确认损益。
(四)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税法规定:作为处置当期的其他收入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入营业外收入。
(五)罚款净收入税法规定:计入营业外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入营业外收入。
(六)企业因破产、清理整顿、财务困难等情况需要债务重组收益,要区别对待,既要考虑债务人没有发生财务困难时发生的债务重组的会计核算问题;又要考虑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发生的债务重组的会计核算问题;如果债权人没有让步,而是采取以物抵账或诉讼方式解决,没有直接发生权益或损益变更,不涉及会计的确认和披露,也不必进行会计处理;如果企业清算或改组时,债务重组属于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有关的会计核算应遵循特殊的会计准则。
会计类大专毕业论文篇十二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依靠企业并购使企业发展更加迅速。企业之所以进行并购就是为了获取对他方企业的控制权,但企业并购具有相当高的风险,企业并购是否会成为成功的并购与并购中财务风险有相当大的关系。本文着眼于国内企业分析我国企业并购的动因及企业并购中产生的财务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风险规避策略,即企业需正确估计并购的价格、融资渠道需多样化、优化并购交易时的支付方式以及并购后有效整合企业,使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价值评估;融资渠道。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并购活动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并购是资本扩大的有效手段,对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有很大作用。企业并购是一项投资、融资行为,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中,对并购活动的成功起关键作用。所以,在企业并购过程中须对财务风险做好防范,这对并购活动的成功至关重要。
企业并购的动因有取得规模效应、取得战略机会、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获得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并购可以使企业规模得以扩展,合理的资源配置可大规模生产单一产品,单位成本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通过并购可获取战略机会。一方面是为获得市场上的占有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进入新行业的风险。并购可以提高企业在行业的竞争力,扩展企业生产规模,实现企业的增长。通过并购,企业获得被并购企业的资源,分享他们的经验,从而形成竞争优势。所以,企业并购之后不仅可以实现在产品、管理、技术的互补性,而且可以实现企业文化的相互作用,并最终促进企业发展。
并购中的几种财务风险相互联系、制约,它们主要包括定价风险、融资、支付及财务整合风险。
(一)企业并购估价风险。在并购过程中,价值评估风险一方面是由财务报表引起的,企业通过财务报表了解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等信息,而被并购方有时为了一己之利,隐瞒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这极易使并购方高估目标企业价值;另一方面是价值评估,并购企业在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时,中介机构故意选择不恰当的评估方法来取得一己之利,导致价值评估结果与企业实际价值有很大的偏差。另外,评估参数的选择会由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否来决定,这也会对目标企业价值的真实反映有所影响。
(二)企业并购融资风险。企业并购融资风险是指企业为确保并购资本的需求而进行融资,由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与筹集资金对企业经营影响而带来的风险。企业融资的方式将影响融资风险的大小。企业并购融资方式有自有资金、发行股票、债券及信贷融资等。当企业采用现金支付方式时,会计毕业论文虽会使得并构成本有所下降,但会导致现金短缺现象的出现,产生财务风险。股权融资虽然风险小,但资本成本高,股权增加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权益,影响其资本结构。债券和信贷融资虽然资本成本比较低,然而,在企业经济效益不景气时,就会致使企业面对债务压力。
(三)企业并购支付风险。并购支付风险就是说并购方为实现购买,选取何种支付方法所造成的风险。不同方式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及风险大小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最简易的方式是现金支付,能控制目标企业,但会有一定的资金负担。若选取股权支付的方式,会使并购方成本增加,减少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混合支付是指企业采用现金、股票及债券支付等组合支付。混合支付会使资本结构拥有良好的状态有很大的'难度,并购后财务整合难度会更大。所以,混合支付也会有一定的风险。各种支付方式带来的风险均会有所不同,并购方对方式的选取可以减少一定的风险。
(四)企业并购财务整合风险。在并购交易完成后,并购企业需要对被并购方进行一系列全方面的整合,其中,财务整合是重中之重。当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若财务行为不妥,潜在的财务风险会发生,继而会出现并购成本增加、资金短缺等现象,这些均会阻碍企业发展;在整合期内双方也许会因财务制度及机构设置产生相反意见,致使企业产生一定的损失;企业内部也应做好监控措施,否则会有财务风险的产生。
(一)合理确定并购企业价值,规避评估风险。在确定并购前,并购方特别需对被并购方的财务状况做细致的分析,保证所了解的各个方面信息是准确无误的,这将会使企业遇到的财务风险减少。并购企业应逐步完善价值评估体系,采取合适的评估方法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可能得到相异的估价,并购方可依据并购时的动机,选择不同的定价模型,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就可合理确定被并购方价值,使估价风险下降。企业还应用调查的方式分析被并购方资产构成及分析也许会出现的财务陷阱。另外,并购方应有效运用报表以外信息,觉察报表中可能有的漏洞,继而使并购的估价风险有所降低。
(二)拓展融资渠道,规避融资风险。资本性支出是企业并购的前提条件,但根据企业自身的现金状况不能满足并购所需资金,最理想的融资渠道是借助外部资金满足自身需求,保证企业并购过程中资金链更持久。合理的预算融资需求量及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可更好地降低企业融资风险的发生率。另外,并购企业应积极开展不同的融资渠道来使其多样化,来确保融资结构的合理,使用灵活的方式来降低现金的支出额,例如采用股权、债券支付等多种支付的混合。还有,政府部门应积极研究多样的融资渠道,例如建立投资银行、完善资本市场和设立并购基金等,保证企业融资渠道的多样化。
(三)支付方式的多样化,规避支付风险。企业并购选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其带来的风险也会有所不同。各种并购支付方式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并购方可根据其财务状况及被并购方的意向,将现金、股票及债券支付等设计为不相同的组合,分散单一支付的风险,使并购成本降低。随着中国并购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并购操作流程的不断规范,并购方应根据自身的财务情况,选取支付方式时采用现金、债务及股票等方式的不同组合,加大对混合支付的研究,选用公司及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等证券组合来进行并购支付。
(四)有效整合并购后的财务风险。为了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及协同效应,构建新企业核心及价值,在并购交易完成之后,并购方须将自身和被并购方的资源进行整合。企业可从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等方面加大对财务的监控。另有,完善对财务的整合。并购结束之后,企业应在熟悉目标企业的生产方式、财务状况、发展潜力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情况,提出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将其列入自身的预算管理体系之内。最后,企业还应对资产及负债等财务资源合理地优化配置和整合。
在并购的各个阶段都会存在财务风险,其是各类风险的综合反映。所以,在并购过程中,企业要不断地改善其内部的风险控制体系,有效规避财务风险,这有助于提高并购的成功率,实现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严艳.我国企业并购现状及措施思考.企业管理,2011.8.
[2]舒鸿.我国企业并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时代金融,2012.8.
会计类大专毕业论文篇十三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如何管理好高职院校的公共计算机机房,充分发挥公共计算机机房在高职实验实训教学中的作用,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机房管理经验,从硬件管理、软件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机房已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场所。公共机房主要承担全院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计算机专业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了学校以及来自其它部门的考试等任务,这就使公共机房的使用频率大大地增加,因此对公共机房的设备管理、日常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计算机机房管理事务繁杂,牵涉面广,对计算机管理员的技术素质、服务意识提出更高要求。机房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机房软硬件维护,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课程安排、环境卫生管理、机房安全管理、机房资产管理等。
公共机房计算机使用频率高,使用人员范围广,因此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计算机的硬件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如:因计算机的移动造成计算机掉电、硬件松动,键盘、鼠标、耳机等易耗品损坏显得更为突出。同时也会出现人为破坏,有些由于机房的计算机安全设置不到位,学生有意无意的使用删除命令、格式化命令、修改cmos或注册表,造成系统被破坏。有的人会随意更改ip地址,可能导致局域网内计算机出现ip冲突。
公共机房承担着各种教学,且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实验内容,需要各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同时操作系统经常要安装补丁,杀毒软件不断更新病毒库。再加上要对应对各类考试、培训与平时的课外上机,使公共机房经常需要安装或更新各类软件,这让公共机房管理员必须耗费大量的时间安装系统及应用软件。
公共机房的环境卫生状况不好,灰尘对计算机的破坏很大,易损坏机器内部硬件,灰尘多了会覆盖在主板上,灰尘会阻碍散热器散热,造成计算机内部温度过高,严重时会导致计算机经常死机或者重启,尤其是cpu风扇上灰尘过多,影响cpu散热,会有烧毁cpu的可能,所以保持计算机机房环境整洁能有效避免灰尘对电脑的危害,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同时不良的卫生条件也会影响上机人员的身体健康。机房室内的温度、湿度、电源稳定性都会对计算机硬性的稳定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容易出现运行速度慢,频繁死机,原件烧毁等问题。
公共机房内的计算机因为使用频率高,硬件损坏率也高。为了保证机房正常运转,硬件设备维护要及时。定期检查接线,插口是否松动,定期打开机箱进行除尘,监督上机人员正常开关机,并且关闭显示器。建立易损件和常用耗材的备用库,保证已损坏的设备得以及时的更换,这样保证机器的及时正常运行,从而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由于我院的公共机房是在不同时期建成的,机房的计算机就存在配置不同、品牌不同的情况,这给计算机的系统维护和软件管理带来了难度。目前,大多数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的软件系统管理方法都是采用硬盘保护卡,它也是最行之有效的软件系统管理方法。
公共机房软件系统日常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操作系统被破坏后的恢复和批量安装更新软件、卸载软件等。用硬盘保护卡实现系统数据的恢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只要将系统分区设置成“立即还原”,当系统出现问题时,重新启动计算机后,该分区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软件安装我们可以利用硬盘保护卡的网络同传功能,做好一台母机,通过网络同传发送到各台子机即可。同时硬盘保护卡还具有增量同传、断点续传、远程唤醒、远程重启、远程关机、自动分配接收端ip地址和主机名、cmos参数保护和恢复功能等,根据软件系统日常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有选择的使用,可以很方便、很高效的进行软件系统管理。
机房日常管理中我们经常会需要重新做系统或更改系统设置,增删应用程序,在这过程中会意外造成系统破坏然后进行了保存,这样每次开机还原的系统就不是原安全稳定的系统了。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除了对系统进行保护以外,管理人员还应在系统安全、稳定、完整的情况下,应用ghost软件进行备份。这样即使系统出了问题,也可运用系统备份文件进行恢复系统。
病毒是公共机房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公共机房上机人数众多,机房内的计算机难免被一些通过恶意网站、移动存储等传播的病毒所感染。现在的计算机病毒具有破坏性、潜伏性和传染性等特点,破坏性强、不易清除,再加上使用者计算机水平不一,公共机房计算机很容易感染病毒,而且一旦感染,可能造成整个局域网内计算机都不能正常运行,甚至造成全校范围的影响。对付计算机病毒必须以预防为主,首先要及时给系统安装补丁将系统漏洞给堵住,其次给每台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防止计算机在使用的时候感染来自网络或移动存储的病毒,并且要定时更新病毒库。
机房管理历来是让许多机房管理员头疼的事。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规范机房管理,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保障公共机房的正常运作,制定出《机房管理员岗位职责》、《计算机机房安全制度》、《学生上机守则》、《设备损坏赔偿制度》等规章制度。有了科学、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日常的机房管理工作就有章可循。作为机房管理员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对机房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上机人员在使用计算机时,也必须认真填写上机记录,遵守管理制度。
针对机房管理中经常出现故障机不能得到及时维修的问题,我们在机房中配备一本《设备运行情况记录本》,用于上机学生进行登记,上机时如发现自己使用的计算机有故障要及时报修并填写在《设备运行情况记录本》上,机房管理员根据每天的学生填写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节省了检查计算机故障的时间。维护人员对自己维护的计算机进行故障记录,故障现象及处理方法以及解决后的状况,这样不但可以掌握每台计算机的工作状况也可为今后的故障维修总结经验。
公共机房的管理与维护是一既复杂繁琐,又不断重复的工作,而且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因此,作为机房管理员必须不断的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不断的进行总结,管理员之间要互相交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有服务意识,得到上机人员的理解和配合,实现机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为学院的计算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服务。
会计类大专毕业论文篇十四
据学校的实践计划安排,我从三月底到六月中旬,到嵊泗县市场局实践。嵊泗县市场局共有干部职工75名,下设办公室、财务科、市场管理部和菜园、嵊山、黄龙市场管理所。主要职责是担负全县菜市场的管理工作。
一、实践岗位:
三月底到五月底在财务科实践,六月初到六月中旬在市场管理部实践。
二、实践过程:
1.市场局财务科只有两个人,一个科长,一个出纳,而教导我的是科长刘阿姨,刚到财务科,科长叫我先看她们以往所做的会计凭证,还教我记账。虽说记账看上去象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可重复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擦涂了就算了。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例如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才能作废。对于数字书写也有严格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并且记账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账名称,不能乱写,如此繁琐的程序让我不敢有丁点马虎,这并不是做作业或考试时出错了就扣而已,这是关系到一个单位的账务,是每一个单位以后制定计划的依据。
所有的账记好了,接下来就是结账,每一账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所谓'日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结账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器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器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科长刘阿姨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将账本涂改成什么样子。
除了做好会计的本职工作,其余时间有空的话我也会和出纳学学知识。别人一提出纳就想到是跑银行的。其实跑银行只是出纳的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在和出纳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熟知每项业务要怎么和银行联系以外还要有吃苦的精神。想想寒冷的冬天或酷暑,谁不想呆在办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纳就要每隔一两天的就往银行跑,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随着会计制度的日益完善,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我们作为未来社会的会计专业人员,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也应该严于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工作操作能力。
作为学习了差不多三年会计的我,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以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淌若将这些理论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下面是我通过这次会计实践中领悟到的很多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会计的特点和积累,以及题外的很多道理。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还可以,正如象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葫芦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会计人员,应该总没事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他一切都为零。
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实践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越错越烦,越烦越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去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2.市场管理部是市场部的一个重要部门,它有正式职工15名,市场协管人员20名,我跟着市场管理部的方经理了解熟悉整个市场服务、管理的一些基本做法和过程。并对市场周围非法摊位进行撤消。但是往往情况却不尽人意,比如说经营者的物品摆放情况,有些经营者东西往往乱摆乱放,多次劝说也没什么效果,其中有2点原因:
(1)经营者往往考虑自身利益,而不重视市场管理整体的需要,有一种只顾自己,不顾全局的思想。
(2)我们市场部能够提供的摊位数量不能满足经营户的实际需要。在市场局实践期间,经常能看到我们管理部门与经营户之间发生矛盾的事情,一方面说明经营户有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应该多动动脑筋。
三、几点体会。
1.通过实践,我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财务科实践的时候,是刘阿姨带着我做报表算账的,让我知道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如此的少,所懂得的知识往往都是一知半解。在市场管理部所做的一些工作,虽然说跟我所学的专业不对口,但是在里面我还是学到了很多,如何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应该说是大有学问,大有文章可做。
2.深刻的明白'花钱易,赚钱难'的道理。那些经营者,每天起早摸黑,疲备不堪,再加上每个摊位的摊位费这么高,还要看生意好坏,让我体验到,赚钱是多么的不容易,不仅经营者如此,连我们的市场协管员,每天也是很早上班,很晚才回家,而且只能照顾下岗失业职工,收入也很低。
3.现在就业很难,就比方说:摊位竞标,有一次参加竞标的经营户有120家,而实际摊位只能够提供80个;在市场局工作的几个大学生,每个月也就几百块钱的收入,只能够勉强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可见现在的就业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4.中专即将毕业,面对以后的道路,我该何去何从?通过这次的实践,面对面的接触社会,使我清醒得认识到,只有加倍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才能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幼师专科毕业实习报告(二)。
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使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一个幼儿教师的工作;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了中班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在保教工作方面与大班、小班幼儿的区别;同时也认识到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除了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外,如何做好与保育员、其他教师及家长的合作、协调工作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的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如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浪费洗手液,陈老师就会跟小朋友说明我们幼儿园的洗手液是怎么来的,不能浪费,并要求他们两人带一瓶回来作为赔偿。这些日常生活突发的事件都成为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
我在见习初期的时候,看到小朋友椅子放得不整齐,我就会帮他们放好;他们告诉我饭菜吃不完,我就叫他们不要再吃了;他们要上厕所,不管当时在做什么活动,我都以为应该让他们去上厕所;他们不会自己脱衣服的时候,我会主动帮他们脱等等。我以为我是在帮助他们,可事实却并非如此。经过陈老师提示后我才认识到我的行为的后果就是他们永远都不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的行为的出发点是关爱幼儿,但结果却是溺爱他们。所以经过反省我觉得幼儿教师心中应有一把尺,这把尺其实就是教师坚守的原则,这些原则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应是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能力。
小朋友们都非常天真可爱,我很爱他们,很喜欢和他们玩。幼儿园早上有半个小时是让幼儿拿着玩具箩到室外自由活动的,我会趁这个机会和他们玩成一片,和他们聊天。我会扮演小偷,小朋友就拿着超人的玩具开着'警车'抓我。我试着让自己变成小朋友,融入他们的生活,这样我才会获得他们的欢心,才会得到他们的信任和依赖。但这样却并不代表小朋友会听我的命令做事。一个原因就是我还没有真正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和他们说话,命令他们做事。相反地,我把自己当作他们的朋友来督促他们做事。甚至有时候我把他们的话当儿戏,哄他们。有一次,姚清乐请求我教她折花,我不以为然地答应了,因为我以为她很快就会忘记,但是她记得很清楚,而且每天都追着我问什么时候教她。我觉得很惭愧,因为我伤了一个纯真幼儿的心,我没有说到做到,失信于幼儿,我想是不可能令幼儿信服的。于是,我郑重地向她道了歉,并告诫自己今后要做到真正地尊重幼儿,对幼儿要讲信用。
我很庆幸能够跟中一班的小朋友及几位优秀的老师共同度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小朋友们给我带来的是无尽的欢乐,而几位老师的指导和教诲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特别是陈向群老师,她的音乐课让我打开眼界,受益匪浅。在实习期间,她很认真的阅读我们的教案,听取我们的想法,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们上完课后,她会主动地找我们谈话,指出我们的不足,使我们能不断地改进。
在实习期间,最大的感受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大。当我写好一份教案,认真地在脑海模拟几次上课的流程和情景后,我以为那节课可以上的很好了,但事实却不是这样。上课时间的把握,各个步骤的衔接,幼儿情绪的调动,课堂秩序的维持等不确定的因素,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控制能力提出了比我想象中更高的要求。而这些也是我以后要注意和提高的方面。
我把在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在这样短暂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的观念,我的心态,我的能力在逐渐地发生变化,从中也领悟到作为一个新教师,一定要戒骄戒躁,要时刻一种学习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注重经验的积累,注重观察有经验的老师是如何上课的,并借鉴她们好的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必经的过程,如果自己的态度谦虚,观察仔细,吸收得当,那么,就一定能够取得进步,得到提高和发展。
而且,新教师还应该注意建立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这就必须从自己的技能技巧、人格等方面下功夫。有些幼儿经常会这样说:'我喜欢某某老师,她唱歌可好听了!''我喜欢某某老师,她跳舞可好看了!'等等。可见,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建立自己的个人魅力,技能技巧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园里,教师树立形象要做到说一不二,对幼儿提出的要求要幼儿必须做到。当然这些要求不是过份的。例如,在活动中,有活动规则;在游戏中,有游戏规则,教师必须在细微处树立威信。如果在细微处不注意,那更不用说在别的地方了。树立威信不是让幼儿怕你,而是提出的`要求必须遵守。'可见,在建立个人魅力和树立良好形象方面,要注意的是生活中的点滴和细微之处,要讲求原则和耐心,而不是靠几节成功的课,因为这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到的。
会计类大专毕业论文篇十五
目前,我国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这方面的现状不是很让人满意,某些地方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方面,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着工程的整体造价,然而这种问题之所以存在也是有原因的。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施工材料的价格变动造成的成本不合理增加;建设单位或者是监理单位对现场的管理不到位,使得材料浪费严重,致使成本价格提高;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较低,使得施工效率较低,增加了成本;现场地质的变化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延长了工期,造成成本的提高等。本章就来探讨和总结一下我国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原因。
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研究;。
1.1造价管理和控制松懈,缺乏监控。
项目工程的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主要是通过监理来实现的,监理的范围和内容主要有:“三控”、“两管”、“一协调”。三控即造价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两管即信息管理和合同管理;一协调即组织协调。从我国现在的现状来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理主要抓的是工程进度和质量和安全等,两个管理做的也不到位。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更是时隐时现,根本没有做到真正的监控。
1.2建设单位忽视发包合同。
部分业主仅仅和施工单位商定了工程范围进度以及质量等条款后就开始签合同,随后就开始施工,对发包合同重视根本不够,这给施工单位和业主都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往往在工程竣工时,大家对照合同时才发现,很多条款都没有规定,比如:结算要求、工程价款、变更限制等等;施工单位借此漏洞夸大工程难度和开销,所以工程的造价和投资都无形中被增加了。
1.3施工技术有待完善。
目前,国内许多大型建筑施工由于施工技术方面存在不足,通常施工成本费用较高,不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如何科学、有效的通过优化施工技术来降低施工过程中成本费用的增加,逐渐成为现代施工企业重点关注的话题。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控制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并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需要在施工技术的提升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目前施工技术不成熟以及落后的状态。
当前,我国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1)施工单问谎报工程造价。施工单位巧设名目,大一些综合型单价内容单独列项,确保工程造价差在一个确定的范围之内。
(2)施工现场混乱。施工单位底薪聘请一些业务素质较低的监理工程师,业务的不熟悉,并且有时不经过调查或审核盲目的签证,有些承包商为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巧设名目,弄虚作假,以少报多,蒙哄欺骗,或是故意把签证化整为零,已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
(3)违反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程序。施工单位没做好充足的准备就给予动工,导致施工中问题不断,而不断的变更设计,并对改造后的设计不予评估审批,导致工程造价难以控制。
3.1加强材料管理和合理使用。
施工过程中,工程的材料管理和使用对工程的建设和工程造价都很重要。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材料价格管理。
加强材料管理和合理使用,要加强价格管理。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对材料信息实施资源共享。同时,还可以采用集中批量采购,减少开支的方法。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价格管理,还要开展招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最后,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材料采购合同管理,提高风险意识。
(2)材料用量管理。
材料用量管理,在具体实施方面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首先要合理配置材料,加强计划管理。其次,企业还要限额发料,严谨浪费。同时,在施工阶段,注意材料保养,保证质量;加强废料处理。此外,确保建筑施工材料报价的合理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所必备的要素,有效而合理的材料价格能有效的控制好工程造价。针对施工材料的价格受到时间、销售地点、和材料一次购买量等几方面影响,我们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准确的确定材料的价格。我们可以把省、市的造价站所提供的一些价格信息作为参考,并考虑到施工周期各个阶段,工程材料的价格会发生一定变动问题。减少由于价格波动造成的造价不合理原因。因此,要根据实际的市场材料的价格,来最终确定施工各个阶段所使用材料的价格,这样可以保证施工材料的价格更为合理,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
3.2加强人资的管理。
加强人资的管理,对于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非常重要。人工成本控制是项目工程整个成本控制中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工程的施工队伍的组成很复杂,包括合同工、固定工和临时工,而且很多施工工人都是农民工。工程任务量大时可以用农民工和临时工,当工程量少时可以减少工人的雇佣,从而减少开支。另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督激励制度,提高工人的积极性,激发工人的热情,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筑。还可以把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组合,实现最优配置和管理。
3.3加强机械的管理和使用。
加强机械的管理和使用,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施工企业的机械费用在总成本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目前,大多数都是机械劳动,机械的数量和种类也相对较多,其管理和使用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合理的选择机械组合使用;成立维护小组,对机械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要留有多余部件,避免机械损坏无法维修,影响工程进度。
3.4优化施工技术。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努力优化施工技术,通过找到最佳的技术方案,来有效的降低工程成本。随着国内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企业要努力引进新技术,新思想来提高施工的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选取技术的时候,要做到保证项目工期以及质量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进行经济分析,从而找到最佳的技术方案,进而节约工程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总之,我国的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方面,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完善和改进上述的方法外,企业还要不断更新造价管理理念,从而使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过程越来越成熟。
[1]黄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d].沈阳工业大学20xx。
[2]欧向杰.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xx。
[3]蒋雪峰.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xx。
[4]孙嘉.房地产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d].江南大学20xx。
[5]陈敏.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优化[d].湘潭大学20xx。
会计类大专毕业论文篇十六
摘要:本文结合部队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在分析部队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部队财务预算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部队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是在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现金流量的安排,以及一定时期内的损益表和一定时期末的资产负债表的预计。部队作为非生产单位,其经费来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且经费开支后一般不再返回,更不会出现增值。部队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即是将有限的经费科学、合理地使用,全面发挥和提高有限建设经费的经济效益。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当前部队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加强部队财务预算管理的策略。
一、部队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忽视了预算管理与实际工作的衔接性。
部队预算制度改革以来,各级单位的预算管理意识逐步增强,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单位在对基层预算工作的检查中,核实不严,指导不到位等问题,不能发现实质性存在的问题;制定的一些关于预算管理法规性质的条例、规定,缺乏法律的严密性和严肃性,不能对预算执行活动的行为主体起到约束作用。缺少预算过程控制手段,不能对预算进行有效监督,预算管理存在随意性。
(二)预算编制体系不够合理,弱化了预算管理的严密性。
少数人员对预算编制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度的掌握不全,仅根据单位上年度经费的开支情况来进行当年经费开支的预测和安排,而未将单位上年度结超经费、单位组织收入等各项物资经费纳人年度综合预算,也未掌握单位党委年初的工作目标和当年的工作重点,部门预算编制粗糙,未能对全年工作缺乏充分的预测与详细的规划,从而导致预算编制体系不合理,编制方法和编制流程不科学,致使年度中间预算目标频繁调整,预算资金频繁追加,年初预算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弱化了预算管理的严密性。
(三)预算执行刚度不够,降低了预算管理的效率。
一是落实预算措施不得力。一些单位不严格执行预算,既不遵守预算开支项目及数额超额支出的制度,又不按照规章制度的规定及时追加预算,擅自突破预算,开支随意,形成在预算管理与执行中普遍存在的两张皮现象。二是对预算执行的监督考评缺乏有效措施和力度。一些单位没有制定有效措施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检查分析,缺乏考核监督考评措施,不能有效的对预算进行必要的约束、监督和控制。
二、加强部队财务预算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预算管理意识,完善预算组织体系。
经费预算是单位实现年度目标所需的财力保障,单位各阶层必须站在宏观的高度,加强预算管理意识。首先,建立财务各执行部门预算责任网络,实行预算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对各部门经费使用是否合理进行细致检查,综合评价经费使用效益。同时,加强领导干部责任审计,负有预算管理责任的领导干部必须置于审计监督之下。通过审计,增强领导干部预算管理责任的使命感,充分发挥各责任主体作用。其次,各单位党委应把预算管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建立预算控制程序,包括预算请领、拨款的报批程序,预算审批权限、预算进度控制以及预算变更的审查和批准等程序,严格审批,确保预算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最后,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队伍对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因此,部队应加强财务人员思想作风、业务水平素质的培养。
(二)加强财务预算编制管理,提高部队财务经费的科学分配会计学期论文。
科学合理使用经费,提高经费的经济效益是部队财务预算工作的重点。因此,必须加强财务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切实为部队建设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服务。
全面掌握编制预算的各项资料,明确预算编制内容。预算编制要将政府专项经费、部队公务费、事业费、建设性经费、历年结余经费及债权、债务、资产存量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结合当年预算经费收人、上年经费结余、可动用经费和库存物资情况的分析,在预算安排上,提出预算安排原则、预算经费来源、预留机动费数额等预算管理措施,提高经费使用的预见性,促进资产与经费预算的有效结合,促进预算编制的规范性。
规范预算编制程序,注重编制经费预算的合理性。首先,由后勤财务部门综合编制预算的各项资料,整理年度预算缩制工作文件。其次,组织相关部门领导召开预算布置会议,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人员应积极地向单位领导汇报各部门报送的预算。后勤财务部门进行综合平衡,分配部队经费定额。经分管领导和单位主要首长批准后,作为拟制经费预算方案的依据。最后,提交党委会议研究通过后,形成单位年度预算安排请示文件。
制定强有力的预算管控措施,加强预算管理的严密性;严格把握经费的投向。预算部门要收集好各项经费需求,对单位整体工作要明确,充分了解部队的中长期建设规划。在预算安排上,根据预算安排原则细化经费指标分配,突出经费保障重点。在经费投向中将计划和实际紧密结合,做到该增的增,该减的减,增强预算的适应性;建立严格的预算调整机制。财务预算部门应根据预算计划地执行情况和单位实际的经费使用情况建立一套预算调整机制,对财务预算调整范围进行严格的界定,只有在此范围才允许调整。并严格预算调整审批程序,对确需调整的,要在规定时间内按程序逐级上报。
(三)加强预算的考核监督,提高预算的执行刚度。
建立预算项目评审制度,对各部门上报的各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考评,重点考评是否坚持按计划开支,开支是否科学、合理、合法,从而加强预算落实情况进行监督。通过评审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预算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参考文献:
张强军.部队财务预算管理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12)。
谢玮,李欣,郭永江.部队预算管理措施浅探[j].军事经济研究.(12)。
会计类大专毕业论文篇十七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中医处方1000张,从中药的品种来源及其药效成分、药理作用或临床疗效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危害。
结果:存在超量用药、药味偏多、同类药合用、脚注遗漏、别名滥用及名称书写混乱。
结论: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临床医师与药房两个方面的协作配合。
中医处方是临床医师为患者治疗或预防疾病而开给药房配方用药的重要书面文件,既是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又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依据,也是计价、统计的凭证,且有法律意义。
处方用药的科学正确与否,事关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
笔者从药剂专业毕业后曾从事中药配方工作7年,从历年的调剂工作中发现中医处方用药存在某些较突出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1999年-2006年中医处方1000张,存在问题的处方有32张,不合格处方率达3.20%。
其中有些处方同时有多处问题存在,特挑选有代表性的处方分析如下。
1.超量用药。
超量用药是目前中医处方十分普遍的现象,指处方中药味的量明显超出《中国药典》规定的常用量。
从本质上讲,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其所含的有效化学成分(药效成分)。
中医在诊治中按辨证论治的原则为患者所开具的处方,不仅其药物组成,而且各药味的用量大小都直接与药效成分的发挥相关。
但不是量越大越好,如细辛的使用自古有“不过钱”之说,即临床用量超过3g时,有使用不安全问题,现已证实其地上部分含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故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细辛药用部位为根,删除了含毒性成分的地上部分。
而在临床的处方中,却用到了20g,马兜铃酸虽中毒缓慢,但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衰竭、尿毒症而死亡。
不少中医药人员认为,当前中药存在炮制不规范、人工栽培养殖品增多等问题,引起质量下滑,只有增加用药量才能保证药效。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首先,随着中药材生产及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不断加强,中药质量在不断提高[1]。
况且中医常用的很多大量品种,数百年或更长时间以来就使用人工栽培品,不存在质量下降的问题。
2.药味偏多。
处方药味偏多,即每剂药方由近20味药甚至更多的药味组成,在抽查的处方中发现,由于药味偏多,处方平均用药剂量均高达约200g/剂甚至以上[2],最重有达457g/剂。
用药味数偏多使“君、臣、佐、使”的规律难以体现,不仅影响到中药疗效发挥,而且在煎药时由于众多化学成分的干扰或相互作用,可能产生不利的化学变化,导致中药的不良反应,同时也是对药材资源的一种浪费。
3.同类药的合用问题。
这里的同类药合用是指中医常将两种药性与疗效特别相近的药味相互配对使用或相须为用,目的是增加疗效。
如合用“二芽”(麦芽、谷芽)以提高消食健胃作用,并用“乳、没”(乳香、没药)以增强活血止痛生肌作用。
但对于有毒性的药物,如川乌与草乌,因二者均主含乌头碱(aconitine)等多种毒性脂型生物碱成分,《中国药典》本身规定其内服时均应先煎或久煎(以降低毒性),如在不减小用量的情况下合用,极可能使毒性成分含量超过药用安全范围。
故笔者认为毒性成分相同的药味不可盲目合用。
4.脚注遗漏。
这是一个常见而又议论较多的问题。
中医处方的“脚注”是指在处方药名前、后注示说明性术语,用以对该药味的来源或产地、规格、炮制加工、煎法用法等情况作出说明。
目的是保障用药准确、用药质量及服用后的疗效与安全。
一是说明药材的来源或产地,如川贝母、北山楂、怀地黄、川黄柏等,二是控制饮片的特殊质量,如黄芩开“条芩”或“子芩”(指黄芩中较嫩的根)时,则所含药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等的量比老根“枯芩”中为高,三是指明炮制要求,如生首乌与制首乌,生用治疗肠燥便秘、降血脂,制用补肝肾、填精血、乌发强筋骨;四是说明特殊煎法服法,如矿石、贝壳、甲壳类药味须注明“先煎”,以便使难煎出的药效成分充分溶出,大黄、番泻叶及含芳香性挥发油类成分的药味应标明“后下”,以免久煎降低疗效或使挥发性有效成分散失。
此外,还有另煎、包煎、冲服、烊化等等特殊要求,均有利于患者服用或疗效发挥。
二、讨论与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处方用药是一项十分严谨的技术工作,事关防病治病安全有效的大事,不仅要求书写认真、细致规范,还要求临床医师彻底弄清每一处方药味的品种规格、炮制加工、药效成分、理化性质、毒副作用,以及正名与别名等方面的异同。
处方用药涉及到医与药两个方面,在临床医师辨证论证、理法方药完全正确的前提下,还要求药房配方时做到准确无误,药房人员应该能够在用药品种来源、药材饮片的理化性质等方面对医师用药给予咨询建议及监督。
此外,医院还应定期组织医药人员学习新的药物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
这样方可从根本上保证中医处方用药的准确、科学、有效与安全。
参考文献。
[1]万定荣,陈科力.近年武汉市区中药材原料与饮片质量调查与分析[j].中药材,2003,26(10):766.
[2]姜翠敏,王洪泉,蔡玉凤.上海市部分医院中医处方用药剂量调查[j].中成药,2001,23(12):907.
会计类大专毕业论文篇十八
在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草拟初稿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最需要花费心思的工作。初稿虽然只是文章的一个坯子,但却是下步进行加工的基础。不能因为它是初稿,写作时就可以草率行事。
公允价值计量的产生应该说最早出现于美国的生产经营模式转换导致历史成本功能下降,无法满足客户的决策需求。
随着会计学家的研究与会计性能的提高,公允价值的计量应运而生。
采用这种新属性来达到会计计量,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帮助投资者对市场走势做出及时准确判断和正确投资的决策。
作为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通过它的计量方式等充分体现了它的优越性。
本文就公允价值的含义、计量方法及其优缺点以及对其展望进行讨论。
关键词:会计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优缺点公允价值展望。
一、会计计量的概念会计计量是在一定的计量尺度下,运用特定的计量单位,选择合理的计量属性,确定应予记录的经济事项金额的会计记录过程。
它包括计量尺度、计量单位、计量对象和计量属性等内容。
其中,计量属性是指计量客体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
不同的计量属性,会使相同的会计要素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量,从而使会计信息反映的财务成果和经营状况建立在不同的计量基础上,即建立在选用不同的会计目标上。
会计计量属性一般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公允价值、现金流量现值等内容。
二、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又可称为公允市价或者公允价格,是在公平交易前提下买卖双方由于熟知细节,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而共同自愿确定的价格。
它有可能是无关联的双方在同等条件下达成买卖的价格。
这种计量新属性最体现它“新”的地方就是获得交易市场的确认,它具有明显的可观察性与决策相关性,是一种实用的会计信息,其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计量等被广泛应用于国际国内会计领域。
三、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以及它所体现出来的优缺点。
(一)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公允价值计量通常包括市价法、类似项目法和估价技术法。
一般认为,在确定所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时,要按照一定程序从这三种方法中选择一种。
通常程序是,首选市价法,因为一个公开的市场价格通常是最为令人接受的,从而也最公允的;在找不到所计量项目的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往往选用类似项目法,通过按照一定的严格条件选取的类似项目的市场价格来决定所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而当所计量的项目不存在或只有很少的市场价格信息,从而无法运用市价法和类似项目法时,则考虑选用估价技术法对所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做出估计。
这三种方法的主观成分是依次增加的,而应用难度也是依次增加的。
因此,不管采用那种方法,对当前市场价格进行客观评价和主观判断是公允价值计量建立的基础。
主观性强,信息可靠与否没有保证,是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基本特征。
公允价值计量反映了现在和未来可能的市场交易价格,这些不受时间、空间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更是不具可靠性。
本质上,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但现在和未来市场价格才是公允价值,不包括过去的市场价格。
公允价值不是一种具体的计量方法,它实际上是会计计量期望达到的一种比较好的状态或目的,也可以理解为是会计计量的一种价值追求或者期望。
(二)公允价值的优点。
1、公允价值的聚焦点是现在和未来的'市场价格,与历史成本计量比较而言,使得会计信息相关性强,即公允价值更能使相关性要求得到满足。
公允价值的聚焦点可以反映资产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准确估算企业经营、偿债能力等,以此达到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有利的决策,避免因历史成本计量无法反映未实现利得或损失而做出错误判断,从而为他们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企业是追求最大利益的场所,只有让企业获利才是最实在的,才能体现出公允价值存在的优越性。
2、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资本的保值与增值有一定的益处。
在物价上涨时,历史成本计量出的经费无法购回应该得到的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生产就萎缩了。
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通货膨胀时,所得出的经费预算完全可以在现行市场情况下购买到与原来规模相匹配的生产能力,从而使企业的资本利用得到保障。
这跟相同的经费买到更多的货品道理是一样的。
3、公允价值计量对了解企业的内部真实财务情况是有一定帮助的。
公允价值计量衍生出来的使用工具能够反映在会计报表内,使财务管理阶层对企业的内部真实财务情况有充分具体的理解,而且利于评价企业对风险管理是否具有有效性。
4、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
对于会计单位非货币性资产而言,其计量的一个主要目标在于计算本期的企业收益。
现行企业计算收益时,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而成本、费用则按历史成本计量,收益包括劳动者创造的纯利润和由经济因素影响形成的价格差。
现行的利润分配制度不加区分,从而出现收益超分配、虚利实分的现象。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种问题就可得到很好地解决。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收益是现时收入与按公允价值计算的成本费用配比的结果,因而更能体现配比原则。
(三)公允价值的缺点。
1、公允价值的不可靠性。
获取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就等同于鱼与熊掌很难同时兼顾一样。
我国现有的证券、产权等交易市场都不是很成熟,价格与价值的浮动大或者不相符合时,公允市价几乎无法获得资产。
虽然可以运用现值技术法等其它技术来估计公允价值,但缺乏未来现金流量或者折现率等无法预见的信息,判断也就带有很大不确定性,准确性低,失误率也高,公允价值就显得不可靠了。
2、公允价值的计量成本过高。
公允价值计量是一项工程量大,需要不定时更新的工作,它是动态计量的属性,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就等同于每个时期都必须要及时对资产和负债情况进行计量,产生最新的数据。
除需要专门的计量人员来确定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外,还需会计人员对账务调整的全面处理,这种种情况无形之中提高了资产评估以及财务管理的成本,导致使用成本过高。
3、公允价值计量可实践性弱。
资产离不开交易市场这个基础,如果缺失了的话就要考虑寻找专业人士综合现行市场的各项要素和影响因素来对其预测、判断,进行资产评估。
又因为评估技术具有太多的不定性,也没有独立机构专门从事计量研究工作,各相关数据呈现出数量不足、质量欠缺的现象,估价技术面临着一大堆的实践难题,影响到了公允价值的可实践性。
4、容易导致利润操纵。
如上所述,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较差的可操作性,这容易导致管理当局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使管理当局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
四、公允价值的展望公允价值所体现的优点我们是乐见其成的,而缺点我们应尽量矫正和完善,最主要的是从法律、市场机制等方面进行规范,减少主观性,增强计量的可靠性。
(一)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从制度和程序上做到防止人为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等舞弊行为的发生。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会计准则》,使无客观依据的价值信息无法进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为防止舞弊事件的发生提供保障。
(二)建立公开的市场价格体系,将每日交易价格公开,并建立全国联网的价格体系查询平台,有利于各种价格的查询,优化市场资产的估价系统,使各种资产的市价很好地反映其真实价值。
同时,充分发挥资产评估中的中介、物价等机构应有的监管作用,建立起完善的监督、制约、平衡机制,防止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造假。
(三)规范公允价值在具体实务操作上的要求,提高可操作性。
加强会计人员的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实际技术操作水平及职业判断能力,增强职业道德意识,为公允价值全面应用提供保障。
同时,加强计量理论研究,引入先进电子计算机技术,促进公允价值在操作层面上的推广。
(四)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
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取决于交易价格,换句话说,交易的可完成性是基于公平交易的基础上。
面对公允价值表现出来的弊端,可以对资产价格因为市场的波动而产生影响及市场价值的变化不在报表上定量反映,而在报表附注上加以说明。
可以这样理解:对会计单位未实现的收益不计量,对已实现的收益要计量。
这样的话,既保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亦激励会计单位出台合理的相关政策。
公允价值计量是新型计量方法,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经济状态,也没有很好地发展。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时间短、应用领域狭窄、经验尚且缺少,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继续前进。
当然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照搬全抄,全盘西化,更不能因一己之力危害到别人,丢失该有的职业操守。
简而言之,会计计量采取的模式必须立足于实际,从我国经济市场的国情出发拟定适合我国会计实践的会计计量方法,让会计最大程度地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研究出合适的公允价值准则,尽可能科学、合理地反映资产价值,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探讨我国政府管理会计的构建与应用【2】。
一、我国政府管理会计的现状。
随着我国政府财务管理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部门从实践经验出发,逐渐摸索出一套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方法,但缺乏系统、科学的决策控制理论指导。
绩效管理在我国更是受到重视,各地开始进行绩效评价,有些政府部门开始运用平衡计分卡、基准等方法进行绩效管理;政府人力资源会计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我国政府管理会计实践有几个特点:一是通过借鉴企业和国外的管理会计技术,部分管理会计技术开始在政府应用,但还没有推广,也不成熟;二是缺乏一个完整的政府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
二、我国政府管理会计难以推广的原因。
(一)政府管理会计自身的局限性。
府管理会计的对象难以确定和计量。
通常有四个方面的计量难题:缺乏数据、质量难题、缺乏审计绩效标准和分配间接费用到责任中心的难题。
很多政府管理会计技术的成功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提供数量化的产出数据。
而在项目刚开始时,获取量化数据是一个难题。
政府管理会计对象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管理或公共服务。
由于政府管理会计本身涉及多学科领域,如经济学、管理学和政治学等,加上政府既是经济组织也是政府组织,政府行为既涉及经济问题也涉及政府问题、社会问题,使得政府管理会计对象比企业更加复杂。
而且政府行为通常没有利润或回报,使得政府没有动机来实施管理会计。
政府的产出也容易受到法律和其他非政府因素的干预,使得产出衡量非常复杂。
同时,并非所有耗费的资源都能准确计量和确认,即使成本能够计量,有时也缺乏有价值的评价标准。
(二)政府公务员个人特征对政府管理会计的阻碍。
个人特征是影响管理会计使用的重要变量。
由于受到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政府公务员管理意志较为薄弱。
一些会计人员和决策者认为,会计就是算账、报账,管理、决策是领导的事情。
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能否普遍应用。
并且有些管理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长官意志较重,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的应用。
会计类大专毕业论文篇十九
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没有专门设置的管理会计部门来负责管理会计工作,而仅设有专门的财务会计部门。
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并没有设定相关法律法规强制规定管理会计的应用,企业要不要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由企业领导者自己决定,然而大多数企业领导者并没有意识到管理会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企业领导者对管理会计认识不足严重制约在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
2、我国企业信息系统不足以支持管理会计的应用。
管理会计的应用需要大量及时、准确的基础信息作支撑,通过对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量化信息和非量化信息、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综合分析管理会计才能发挥出作用帮助企业内部管理者科学决策,而我国企业现有的数据信息系统往往只是满足了财务会计报告的需要,导致管理会计工作量大大增加,为了满足管理会计信息需求要重新设计会计信息系统,使之既能满足财务报告的需要,又能满足管理会计的需求。
管理会计对信息的高要求使得企业成本增加,而这也是阻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主要因素。
3、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稀缺。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不多,并且大多数企业内部没有专门设置的管理会计部门来负责管理会计工作导致会计从业人员对管理会计理论知识教育的忽视,而管理会计人才的稀缺又反过来制约着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虽然现如今社会上网络上开始出现专门辅导管理会计人才的教育机构但是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稀少的现状一时难以改变。
二、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必要性。
1、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及可持续的发展观。
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正是体现了企业坚持科学发展观,管理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合理应用了会计学、管理学、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通过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反馈对企业成本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支出,最终达到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的同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国企业要想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就需要借助管理会计的力量。
与传统的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师在企业价值链的起始阶段,进行着决策前的支持、计划、和控制工作。
管理会计师是最有价值的业务伙伴,直接支持着公司的战略目标。
在美国,90%的财务人员都从事着管理会计的工作,而其中绝大多数的人又都具有美国注册管理会计cma的资格。
他们综合企业内部和世界市场的变化为企业的投资发展决策提供科学的支持,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因此中国企业要想走向国际化就必须注重管理会计的力量。
3、是构建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需要。
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是对一切大规模企业的共同要求,也是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现阶段,现代化公司制度在企业的构建与应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国有企业依然会受到原有计划经济的深刻影响作用,其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中政企不分,权职不明等问题,不少企业的发展决策不经过科学的分析,而仅仅局限在高层领导的相关指令。
而管理会计的应用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形,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三、管理会计应用问题解决对策。
1、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管理会计的推广需要良好的经济环境。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处于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相关的运行机制已基本建立,但还不够完善,要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促使企业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自发地实现资源配置,加快市场的培育,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为企业营造一个自由、开放、平等的市场经济环境。
由此,为管理会计的应用与推广奠定基础。
2、提高我国企业管理者管理会计意识,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
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服务的,因此管理会计的应用离不开企业管理者的支持。
要想使管理会计在我国得到推广应用,就需要提高我国企业管理者管理会计意识,让他们真正意识到管理会计的决策、预测、组织以及控制等职能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让科学管理的思想深入人心。
这样他们才会自觉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真正依靠管理会计的科学分析决策。
同时要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改变有些企业中政企不分,权职不明的现状,为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创造扫平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