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的故事读后感(模板17篇)
阅读这本书后,我在读后感中写下了自己对故事的感动和对主人公的钦佩。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个人经历或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以下是一些读者自己撰写的读后感,他们在书中找到了一些独特的理解和触动,值得分享。
给予的故事读后感篇一
这是一个使人回味再三的故事。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步艰难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茅屋。这间茅屋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一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他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喝了个够!休息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命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读了这个故事,我仿佛变得聪明起来,变得豁达起来。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可使我终身受用。
我喜爱这个故事。
给予的故事读后感篇二
取舍往往是很难的。今天,我读了《给予的故事》,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人在沙漠中迷失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最后因为他的抉择正确,他得到了甘美的泉水,也保住了性命的故事。
故事里有这么一个关键的细节:当主人公找水器,并尝试用它抽水时,却徒劳无功。幸运的他又发现了一个水壶,但是,壶上有张条子写着:要先把水倒入吸水器里才能打水,但走之前要把水壶灌满。他打开水壶,里头果然有一壶水。这时候他面临着生死的选择,是先喝水救命,还是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万一水倒进水壶里不出来怎么办呢?最后他选择决为他人,结果他如愿地喝到了甘美的泉水。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想了很多,为什么有些人总能品尝成功的喜悦?为什么有些人却只能咽下失败的苦果?关键就在于选择,取舍难就难在不能急功近利,取舍难就难在舍得,也就是说有“舍”才有“得”。正如主人公喝到救命水之后所说:“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都要作选择,都要取舍。小到穿衣服,大到关乎生命。我们要学习做最正确的选择,就好比爱迪生研究电灯所使用的灯丝,他做了一千多次实验,都没能成功,是放弃,还是继续研究?爱迪生选择了后者。最终他发明了电灯,为人类带来了光明。但是,也有些人没有那么幸运,他们也费尽了财力,却没有继续坚持,选择了放弃。就好比美国当年刮起一股淘金热,有一位淘金者,他挖了很久,挖到快倾家荡产了,但是金矿离他只有三英寸时,他选择了放弃,结果后来者只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巨大的金矿。一个错误的选择,把即将到手的财富,拱手送给了别人。
美好的生活往往掌握在自己手中,在作出人生的一次又一次选择时,我们都需要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的智慧和勇气!
给予的故事读后感篇三
读后感。
从前,在沙漠里有一个濒临死亡的旅行者,在他绝望之际发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他发现一个打不出水的吸水器但却在吸水器旁发现了一个灌满水的水壶,旁边有一个字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里,然后才能打水。但是,请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灌满。他犹豫了片刻后,于是照纸条上的要求做了,结果打出了水。临走前他在纸条上添了两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都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我是暑假读完这个故事的,它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当那个濒临死亡的人打开装满清水的水壶时,它发现了那张字条,此实他面临着两难绝境:1.他不管字条先把壶里的水喝了,这样他肯定救了自己的命,但是这样一来就意味着吸水器里再也不能打出水,,也就是说,在他身后的那些求生者们就会失去生的希望;2.他照字条做,如果打出水了,他得救了,后面的求生者也得救了。但是万一打不出水,那就意味着他和身后的那些人都没救了。此时他选则了后者。
这个人表现出无比强大的勇气,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得,我要向他学习。
给予的故事读后感篇四
这个星期,我读了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给予的故事。
这篇文章写了从前有一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饥渴难忍,濒临死亡。终于,他在一间屋子旁,他找到了一个吸水器,吸水器旁有一个水壶,下面有一个小纸条,小纸条上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里,然后才能打水。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他想,是按照纸条上的去做呢?还是把整壶水喝下去?他思索再三,决定按照纸条上的去做。果然,他喝到了甘美的泉水。他在纸条上又加了一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甘美的泉水。”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甘美的泉水。这句话是讲要想得到美好的东西,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是生命。要想得到美好的东西,自私自利是得不到的,必要时要冒为他人付出生命的风险,才有希望实现自己的愿望。
想想以前做过的事,我真是自愧不如。以前,每当老师布置作业,总少不了复习,我命令自己要每天都复习,可是坚持了不到一个月,就觉得每天复习太累了,而写要写的`作业又是那么得多!每天得做作业做到9点多,差不多就到9:30分了,有时还做到10点,所以我想,等到作业少点了再复习。我想得到的就是那高分的成绩。我一直想打破以前的最高分:97分,考到100分,可都未能实现。因为我没有下苦工夫,所以才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今后,我真得向《给予的故事》的主人公好好学习了!
给予的故事读后感篇五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伴着优美的旋律,我们走进今天的作文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1页,自读本次作文要求,一会儿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是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也一天天长大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但成长的经历却是令人难忘的。今天的作文课,我们就来写写你成长过程中的'故事。(板书题目)。
在写作文之前,我们要了解写什么,像刚才这样的,是作文的第一步:审题。(顺势板书:写什么、审题)。
二、出示课件,帮助回忆。
1、观看课件,帮助回忆。
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先来看看,相信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那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故事呢,谁来说一说?
(有一次数学考试我得了100分;我会自己炒鸡蛋了;我跟同学吵架,我们互相不说话;运动会上,我输了;我的好朋友转学了。)。
说得不错,那怎样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呢?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要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故事,激发学生习作热情,使作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到了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
三、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1、(大屏幕)出示作文要求:
(1)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或成长中的问题,选择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要说真话,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
(3)通过叙事,写出自己的体验或受到的启发、懂得的道理等。
2、指名读一读。
谁来读一读?
[设计理念]:在打开学生思路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要求,便于学生有章可循。
四、组织交流,拓宽思路。
1、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写什么?打算怎样写?
了解了作文的要求后,就需要从你经历的事中,选择符合这些要求的故事,这就是选材(板书)你又打算怎样写呢,(板书:怎样写)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按照习作要求学生自由评议,教师也做适当点拨。
预设:
(1)在学生的回答中渗透以下几篇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方法、再具体说每一部分如何写:(相机板书:写作方法)。
a、《小溪流的歌》一文中,小溪流一边奔跑,一边玩耍。他一会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一会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儿,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词语形象传神,生动有趣,富有表现力。)。
小溪流回答:“到前面去,自然是到前面去呀。”与小河回答“到前面去呀。”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着。与小河不知疲倦地奔流着。
(相似词句间隔反复出现,语序和词语稍加变化后的句子又出现,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借鉴。)。
b、《成长》一文中对于约翰的描写:“其中有一个小男孩儿,长得虎头虎脑,一双蓝色的大眼睛老是忽闪忽闪的?”——外貌描写;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盯着香肠,用手取了一根,自言自语地嘀咕:“不够买两根。”他那双大眼睛闪了又闪,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是我的妈妈。”他不等我说完,笑着回答,“雪太大了,妈妈不放心,一定要陪伴我送报??”他笑得那么甜,胖乎乎的脸颊上露出两个酒窝。(神态、动作、语言、外貌描写,对妈妈的侧面描写)。
c、《差别》一文中,对比写法的运用。
(2)归纳整理出写作提纲。
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在写作文时,通常要先想好写作提纲,像这样的:(出示大屏幕)边出示边讲解。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使学生易于表达。再渗入本单元中几位作者的写法,通过具体的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自由拟题,点拨写作。
老师相信你们不仅说得好,也一定能写好,现在就赶紧拿出笔写吧。记得给自己的习作起个有个性的名字。
给予的故事读后感篇六
《给予的故事》是讲一个人面临生与死的选择。这个人在沙漠中,缺少水源,即将面临死亡。忽然,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他就拼命抽水,可一滴水也没有,他失望到了极点。他忽然发现吸水器旁有一个水壶。水壶上的纸条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请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灌满。这个人面临艰难的选择,也是生与死的选择。这个人想:“如果把水到在吸水器中,万一出不了水,可就完了。可是如果把水喝下去,也许还可以保住性命。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按照纸条上去做,结果他选择了生。
人一生有许许多多的选择,我是要学音乐还是美术,我要穿哪件衣服,我要不要考试前认真复习……这些都是选择。可是这些选择都是微不足道、简单的选择。但有一些选择可以让人生有重大的变化,这让我想到了一则挖金子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人和他的同伴去挖金子。一个人挖到了很深,就想肯定挖不到,就放弃了。他的同伴还继续往下挖,挖了一会儿就挖到了。其实,如果第一个人再往下挖三寸就可以挖到金子了。最后,第一个人还是一个穷光蛋,节衣缩食,他的同伴成了亿万富翁。
我也遇到过选择困难的时候。有一次,我和朋友去踢足球,他居然将足球踢到了亭子的顶上。于是他说要帮我拿下来。他在那足球的时候,亭子上掉下了一片“树叶”,结果仔细一看,一张五十元人民币。我想:“刚好可以买一个足球,大家一起用。但我又想,还是把钱交给学校吧。”最后我选择了后者。我想可能钱是哪个人掉的,这钱不是我的,不能占为己有。
读了《给予的故事》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当自己遇到艰难的选择时,应该多想想别人。如果那个挖金子的人,为了自己的家人过上幸福生活,不懈得挖,就能挖到金子了。在沙漠中喝水的人,也是一样的。它是为了别人也能够喝到水,才把水到在吸水器里的。所以我们遇到艰难的选择时,应该多想想别人,因为一些选择往往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给予的故事读后感篇七
《给予树》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叫金吉娅的女孩在圣诞节前夕,妈妈给了她二十美元,让她去买一些礼物。在买礼物的时候,她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这个小女孩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金吉娅用她的大部分钱买了一个洋娃娃,然后把洋娃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帮助小女孩实现了愿望,自己却只买了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妈妈知道了这件事后,紧紧地拥抱了金吉娅!
当我看完这篇课文后,我非常感动。我也要像金吉娅一样,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去帮助别人,献出自己的爱心。我也希望每个人都能献出一点爱,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的温馨!
今天,我们学了《给予树》这篇课文。我深深地被文中的小主人公金吉娅的仁爱之心打动了。也被文中一家人那种浓浓的亲情所感动。
当我读到“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时,真的被这家人那种浓浓的手足情所感动。他们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他人,都想让兄弟姐妹在圣诞节的早上,收到“圣诞老人”送来自己最最想要的礼物,想想这样的圣诞节该是多么美好和令人向往呀!
看到金吉娅对妈妈说: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儿却什么都没有。金吉娅是一个多么善良体贴的女孩儿呀!想象着那个陌生女孩儿如愿以偿的笑脸,金吉娅真是一个小天使啊!
我想今后也要像她一样,时时处处多为他人着想,也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有同情心、善良、大气的人!
《给予树》是三年级语文新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一个培养爱心的故事:
读完这个故事,心里一动,让我想起自己对儿子的教育。在家里,每当儿子得到食品的时候,我总要让儿子拿出他的这些宝贝让老爸吃一点,即使是自己不要吃的东西,也要在儿子面前尝一尝。我是想让儿子有这样一种观念,即有东西大家分享。我把这个意思对妻子说了以后,她也加入到分享的行列。所以,在我们家里有好东西都是大家一起分享的。
说教比不上行动,行动比不上习惯。有时候,我们常常会感到教育孩子真的很难,但如果把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和做到的事情,转化为一种日常的行为习惯,那事情就变得轻松而自然。《给予树》里的教育故事,多动人啊!在圣诞节前夕,孩子们就开始讨论这个话题,相互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买到让人称心的礼物。试想,在圣诞节的早上,大家都能收到“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世界多美好!
整个节日就是一个大童话!大人、小孩都是童话中的人物,人人都能体验一回美好的童心。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创意!
我们总是指责我们的孩子缺乏童心,少年老成,未老先衰,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大人有没有给孩子创设这样一个表达爱心的机会?有没有把这样一种表达爱的行为培养为我们的日常习惯? (蔡卫勤)
2.在2007年圣诞节快要来临时,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给予树》这篇课文,我深深地被文中的小主人公金吉娅的仁爱之心打动了。
她那么小,却懂得与别人分享快乐。虽然她没有精美的礼物送给自己的哥哥、姐姐。但她却把自己最真的祝福和关爱送给了她—一个素不想识的小女孩儿。使她如愿以偿,在这个圣诞节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着节日的快乐与幸福。
金吉娅懂得如何为她人着想,与别人分担忧愁,是因为她有一位善良,伟大的妈妈。
给予的故事读后感篇八
《给予树》这篇课文。我深深地被文中的小主人公金吉娅的仁爱之心打动了。也被文中一家人那种浓浓的亲情所感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予树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圣诞节快要来临时,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给予树》这篇课文,我深深地被文中的小主人公金吉娅的仁爱之心打动了。
她那么小,却懂得与别人分享快乐。虽然她没有精美的礼物送给自己的哥哥、姐姐。但她却把自己最真的祝福和关爱送给了她—一个素不想识的小女孩儿,使她如愿以偿,在这个圣诞节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着节日的快乐与幸福。
金吉娅懂得如何为她人着想,与别人分担忧愁,是因为她有一位善良,伟大的妈妈。
其实,我们班的同学心中也充满着仁爱与同情。我们的同龄人石文童,一个品学兼优、非常可爱的孩子。在我们享受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友情时,他却饱受病痛的折磨。我多想像金吉娅那样对他有所帮助啊!可是,我怎样做才能使他变得像过去那样健康和快乐呢?我希望我有一棵“给予树”,把我的祝福写在上面,让更多的人都有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小文童。让他树立起与病魔做斗争的信心。我想让他知道,他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有千千万万个关心他的人,在期待他好起来。
我们不仅要学会关爱,而且更要懂得宽容。先要想到别人,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那么我相信同学们之间就再也不会发生那些让老师和父母不愿看到的不愉快的事情了。
圣诞节,是一个充满祝福和快乐的日子。我把最真挚的祝福送给我的朋友们,还有那些素不相识的伙伴们——愿你们永远健康、快乐、平安。
得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金吉娅小小年纪,却能学会感恩,乐于助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出她的善良。
读完这个故事,我的心一振,脑海中浮现出平时的生活情境:我每次向父母要钱都是买一些玩具的,根本没有想到要帮助任何人。同样都是人,大家拉开的差距竟然那么大——心灵的差距。
金吉娅年纪小小就学会感恩,乐于助人。我们要向她学习,帮助身边每一个有需要的人。
今天,我们学了《给予树》这篇课文。我深深地被文中的小主人公金吉娅的仁爱之心打动了。也被文中一家人那种浓浓的亲情所感动。
当我读到“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时,真的被这家人那种浓浓的手足情所感动。
他们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他人,都想让兄弟姐妹在圣诞节的早上,收到“圣诞老人”送来自己最最想要的礼物,想想这样的圣诞节该是多么美好和令人向往呀!
看到金吉娅对妈妈说: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儿却什么都没有。金吉娅是一个多么善良体贴的女孩儿呀!想象着那个陌生女孩儿如愿以偿的笑脸,金吉娅真是一个小天使啊!
我想今后也要像她一样,时时处处多为他人着想,也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有同情心、善良、大气的人!
给予的故事读后感篇九
给予爱心、给予身体中的各个部分等,都能告诉你给予别人,也等于自己,形象的说也就是如果给了别人快乐,自己也会觉得的非常开心。本组课文中,我们知道这个男孩是一个懂得付出却不懂得回报,而且使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人人懂得付出,不求回报,如果我们都像他一样的话,说不定还有小朋友喜欢你呢!所以,这篇课文,让我总结出一个道理:“只会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就是一位优秀的少先队员,如果不给予人,一心只想要别人回报你这样的人,一生一世不会得到任何东西、物品。
给予的故事读后感篇十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它使我感受很深,受益匪浅。
从我懂事开始,我就一直认为,快乐就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是每天能和亲人们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可是,自从学习了《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后,我才明白,原来得到的并不一定就是全部的快乐,有时候给予别人也是快乐的。
保罗在圣诞夜的前一天,收到了他的哥哥送给他的一辆新车。一个看上去生活并不宽裕的小男孩羡慕地摸着、看着这辆新车。后来他从保罗那儿知道了这辆新车是保罗的哥哥送给他的,就惊叹地说:“哇!我希望……”保罗开始还以为小男孩希望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可是保罗想错了,原来男孩是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之后,男孩坐上保罗的车,让保罗把车开到他家门口。这时保罗又以为小男孩是想向朋友炫耀一下,可保罗又想错了。原来小男孩让保罗把车停到他家门口,是因为小男孩想告诉他的弟弟,等他长大后也要买一辆这样的新车送给弟弟。
保罗看到这里后,感动地眼睛湿润了。但他并没有转身把车开走,而是三个人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这个夜晚使保罗体会到了给予是快乐的。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但这故事却让我懂得了:我要向小男孩学习,学习他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还要学习保罗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多多帮助和关怀别人,我们还要记住:给予有时比得到更快乐!
给予的故事读后感篇十一
今天,我们学习了《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保罗偶遇小男孩和小男孩脚有残疾的小一弟一弟。通过小男孩的话语,保罗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道理。
我读到“天哪!我希望…”时,想法和保罗一样,都以为小男孩会希望自己也有这样一个哥哥,但一“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这句话使我为之一震,因为小男孩竟然有这样高的品质,能够替别人着想。
“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小男孩为了自己的弟弟,长大后也要像保罗哥哥那样,送弟弟一辆新车,让他看看圣诞节橱窗里的东西,让弟弟快乐。他给予了小一弟一弟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憧憬;对生活的希望。小男孩在给予弟弟这些时,心中十分快乐。小男孩的身上有着常人没有的高尚品质。
这篇课文不由得使我想起了署假中的一件事。表姐喜欢打游戏机,到我家来时看到我有游戏机,便缠着我,我就答应了。结果她什么时候都要打,睡觉打,吃饭打,上厕所时也打。我受够了,便把游戏机要了回来。后来我发现姐姐文曲星上有个游戏很好玩,便问她要,姐姐欣然答应。结果我也像表姐玩游戏机那样,连电池也玩光了,而姐姐也没问我要。我当时十分内疚,表姐却说“没关系。”
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我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给予的故事读后感篇十二
今天,我们学了《给予树》这篇课文。我深深地被文中的小主人公金吉娅的仁爱之心打动了。也被文中一家人那种浓浓的亲情所感动。
当我读到“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时,真的被这家人那种浓浓的手足情所感动。
他们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他人,都想让兄弟姐妹在圣诞节的早上,收到“圣诞老人”送来自己最最想要的礼物,想想这样的圣诞节该是多么美好和令人向往呀!
看到金吉娅对妈妈说: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儿却什么都没有。金吉娅是一个多么善良体贴的女孩儿呀!想象着那个陌生女孩儿如愿以偿的笑脸,金吉娅真是一个小天使啊!
我想今后也要像她一样,时时处处多为他人着想,也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有同情心、善良、大气的人!
给予的故事读后感篇十三
1、学习各种不同的讲道理的方式、方法,了解不同的文体特点。
2、学习把握不同文体中的主要内容,领悟文章深刻含义的方法。
本单元为哲理单元,或故事、或童话、或诗歌表达见解,阐明道理,是人读后受到启迪。
阅读链接中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阐述道理的文体,寓言、打比方、哲理诗漫画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道理。
阅读链接是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扩展和补充。
用故事讲道理
通过众所周知的《守株待兔》的故事,了解寓言的特点。
用打比方讲故事
以《泗水河畔师生游》以及两幅蕴含哲理的对联,引导学生体会打比方说理的委婉与奇妙。
对话框里的文字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指导学生课外了解更多的揭示道理,蕴含深意的作品。
教材介绍的几种讲道理的方式不必面面俱到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一种方式,深入了解、研讨、学习,学生在搜集资料、创作、理解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巧,享受学习的快乐。以下几个方面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某一角度深入进行。
一、自读《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了解语言特点。
“寓言”一词出于《庄子》。寓有寄托的意思,所谓寓言,就是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巧妙的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这些故事很简短,含有比喻和象征的意思,蕴含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是艺术化了的人身哲理。寓言起源于民间,劳动人民用生动、机智的故事寄托自己的生活经验。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和游说之士,大量吸收和借用这类民间故事,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一种手段,他们进而创作新的寓言故事,以便说理生动、通俗易懂。
韩非子是当时最杰出的寓言作家,先秦寓言故事,《韩非子》一书中不仅多而且精采。大家熟悉的有《滥竽充数》《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等等。
关于寓言的特点,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所接触与了解,例如《陶罐与铁罐》《伊索寓言》等,本次教学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的故事,尤其是搜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进一步感受寓言的特点。
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寓言故事,编辑成册或张贴出来大家交流、评议。
二、了解打比方说明道理的好处,学习打比方说明道理的技巧。
中国人说话爱打比方,用于文章叫比喻。比方打得好,可以生动形象、通晓明白,帮助人们理解问题,所以好的演讲者都会打比方。
打比方的第一个关键是要抓住共同点。换句话说,原问题和所打的比方必须具有相似点。
打比方的第二个关键是必须用简单的东西来比喻复杂的问题,而不是用复杂的东西来比喻简单的问题。水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而人的德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孔子以水相比,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君子”的德行修养。
水还用来可以比喻什么?生活中常见的哪些事物还可以用开打比方说明道理?开启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发他们大胆想象是这项专题研讨的关键。
三、搜集有关哲理诗、对联,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哲理诗,并从中体会诗句的含义,加强积累,以便写作时能够恰当地运用。
以下诗句可供参考。
1、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迷茫中坚定执着地前行,才会有希望的惊喜。
2、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世间万物总不能摆脱消亡,但是同时又会有新生命的诞生,表达一种欣慰的情感。
3、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达一种历尽艰难险阻后取得成功的骄傲情感,告诉人们成功的韵味,从而激励世人。
4、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人应当有奉献自己,服务他人而且默默无闻的精神。
5、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
站的高看的远,每个事物都能发挥他的作用,即使饱受他人的压制摧残也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6、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死而后已的一种爱恋。感动他人的往往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所以好好去守护他人吧。
7、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由阴晴圆缺。
自然万物包括人都是分分合合,不必难过,可是你不是他,怎知别人的痛苦。表达无奈时的内心感受。
8、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就该豪迈洒脱,不谓权贵,做自己想做的事。
课时安排:本课建议教学2`3课时。
给予的故事读后感篇十四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能给予就不贫穷》这篇文章。读完后令我受益匪浅,文中的小女孩太令我感动了:在教师节那天,一个老师收到了一份这样的礼物—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纸上画着一双鞋,鞋画得很粗糙,颜色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样的鞋吗?这个老师把“鞋”认真地收了起来,因为“礼轻情义重”啊!
过了几天,那个小女孩的作文让老师知道小女孩送给他鞋的理由。原来小女孩也穿着这样的布鞋。最后老师告诉她:“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因为你知道关心别人``````”
读完后,我知道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只要能够给予他人帮助与关心,他就是富有的。“能给予就不贫穷”这句话一直让我回味至今。
给予的故事读后感篇十五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学会书写10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1. 利用故事《给永远比拿愉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让学生自读自学疏通生字词,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3.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并讨论,把握文章中心。
4. 回味课题,深化理解,提高认识,明辨事理。
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感受高尚无私的胸怀,置生死于度外的品格。
揣摩一个在沙漠中饱受饥渴折磨、濒临死亡的人面对一壶水和一张纸条的抉择。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给予的意义。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一)教师讲述故事:高尔基的《给永远比拿愉快》。出示课件。
(二)学生畅谈生活中给予他人与得到给予的经历。出示课件。
(三)板书课题,过渡:我们看看《给予的故事》又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自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本课的生字词,标好段落。出示课件。
(二)开火车认读生字,指导识记生字。课件出示。
(三)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置身场景,畅谈感受。
(一)学习第一个场景。
1、主人公是在什么样的处境中面临生死的抉择?你是从哪看出来的?(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
2、读了这一段,在你眼前展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想象着说。
3、假如是你,头顶上是火辣辣的太阳,脚下是茫茫的大沙漠,此时的你又饥又渴,还迷失了方向,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受。
幻灯出示茫茫的沙漠,感受炎热与饥渴。
4、让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下这一段。
5、主人公遇到这么大的困难,他放弃生的希望了吗?从哪看出来的?
(二)学习第二个场景。
木屋、水壶、汲水器、纸条……
2、对于一个在沙漠中饱受饥渴折磨、濒临死亡的人来说,哪怕是一壶水也能挽救他的生命。恰在这时,真的在他面前出现了一壶水,然而他并没有立即喝下这壶救命的水,因为他在水壶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生齐读。
3、课件出示纸条上的话:“要先把这壶水灌进汲水器,才能打出水。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水。”
4、如何理解纸条上的话?
纸条上的话有两层意思:(1)满足自己的需求。(2)方便别人。
5、学生齐读,体会:当他看到这壶水和纸条上的字时,他的心情怎样?
6、带着上面所谈到的这种心情读一读?
(三)学习第三个场景。
2、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3、生死就在一念之间,他又是怎样的心情?他做出了怎样的抉择呢?
4、把水倒入,按纸条上的话做。按纸条做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5、这时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设置悬念,承接研读。
是什么促使他这样去做,让他把生死置之度外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通读全文。
(一)听写生字词。
(二)四人小组内分段读文。
(三)过渡:是什么促使那个人按纸条上说得去做呢?
二、反复揣摩,重点理解。
课件出示: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一)结合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此时此刻,你想对主人公说些什么?
(四)在茫茫的沙漠中,寸草不生,骄阳似火,主人公饥渴难耐,他如果不管纸条上的忠告,选择喝下水壶里的水,也无所谓错,而那又会有怎样的结果?出示课件,学生展开想象讨论。
(五)主人公在冒着牺牲自己生命的危险,也要试一试,为更多的人找到生命之水,这是何等高尚的品质呀。
三、品味“给予”,总结全文。
(一)学完课文,你对“给予”又有什么新的理解?
(二)小故事中蕴涵着大道理,谈谈你学完本文的感受。
四、感情升华,拓展延伸。
有句话叫付出永远比索取快乐。此时,老师有很多想给予同学们:课件出示
一束花
一句话
送去的是温暖
表达的是关爱
伸出你的手
别人握住的就是力量
露出你的笑
别人感受的就是阳光
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爱,我相信,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里,你、我、他,我们大家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世界。
希望同学们可以永远的记住一句话:“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五、课下作业,推荐篇目。
(一) 把《给予的故事》讲给家长和朋友听。出示课件
(二)搜集阅读有关以爱为主题的文章读,如《善念的回报》、《掌声》 等。
给予的故事读后感篇十六
学习了《给予是快活的》,我不禁被小男孩的宝贵精力沾染力内容简明扼要理解了给予是一种快乐,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当咱们可能辅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劳动,巧妙的动物世界,做出奉献,我跟戴世桐玩,是幸福高兴的。
我想,那个小男孩应当和我差未几大,警察船与海盗船的战斗(一)正面交锋。可他却有如此高的品德,这使我想起了那天在公交车上的那件事,我变得很小很小。一个假日的凌晨,寒风料峭,我乘车筹备去玩。车上的人挺多的,有趣的游戏,还好我有个位置坐,快活的端午节。当车门要关上时,5月19日,一位老奶奶急促地上车,可到车上一看,不位置了,只好扶着把手站那。四周的人仿佛都没觉察到有一位年事很大的`老奶奶正站在车上说理尚称适切似乎这个人基本不存在似的,仍然刚愎自用,聊天的聊天,看书的看书……这时,一阵清脆的嗑瓜子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一次性筷子词意真挚感人你还敢用吗?。我转头一看,《我跟小姐姐克拉拉》之读后感,本来是站着的那个老奶奶旁边坐着的乘客正嗑瓜子呢!更可气的是他居然把瓜子壳扔到哪老奶奶的眼前跟脚上。那老奶奶也没说什么,可他看也不看持续嗑瓜子,扳手碗。周围的乘客见了不满地对他说:“你怎么能这样做呢?人家在你旁边,你非但不让座,还如斯没教养,真是没道德!”那人也绝不逞强:“你怎么谈话呢你?凭什么她在我旁边就得我让座,你为什么不让座?”“奶奶,上我这来坐吧,机器人冒险记(3)!”正在这时冒出一句童音。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她。老奶奶说:“孩子,你本人坐吧!我站着没事。”那女孩站了起来,走到老奶奶的身边,将老奶奶扶到她的地位上,让老奶奶坐下,孵小鸡。老奶奶不知说什么好。这时一位叔叔说:“孩子,好样的!”女孩甜甜地笑着,花朵,坐到了一位中年妇女的腿上,安怡的梦,我想应该是她的妈妈,两人搂在了一起。车上的人都投去赞成的眼光,这是如许动听的一幕呀!那嗑瓜子的人也不好心思地低下了头。
车上,春意浓浓,童年的游戏,小女孩一颗纯粹仁慈的心,感染着每一位乘客。
给予的故事读后感篇十七
圣诞节快要来临时,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给予树》这篇课文,我深深地被文中的小主人公金吉娅的仁爱之心打动了。
她那么小,却懂得与别人分享快乐。虽然她没有精美的礼物送给自己的哥哥、姐姐。但她却把自己最真的祝福和关爱送给了她—一个素不想识的小女孩儿,使她如愿以偿,在这个圣诞节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着节日的快乐与幸福。
金吉娅懂得如何为她人着想,与别人分担忧愁,是因为她有一位善良,伟大的妈妈。
其实,我们班的同学心中也充满着仁爱与同情。我们的同龄人石文童,一个品学兼优、非常可爱的孩子。在我们享受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友情时,却饱受病痛的折磨。我多想像金吉娅那样对他有所帮助啊!可是,我怎样做才能使他变得像过去那样健康和快乐呢?我希望我有一棵“给予树”,把我的祝福写在上面,让更多的人都有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小文童。让他树立起与病魔做斗争的信心。我想让他知道,他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有千千万万个关心他的人,在期待他好起来。
我们不仅要学会关爱,而且更要懂得宽容。先要想到别人,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那么我相信同学们之间就再也不会发生那些让老师和父母不愿看到的不愉快的事情了。
圣诞节,是一个充满祝福和快乐的日子。我把最真挚的祝福送给我的朋友们,还有那些素不相识的伙伴们——愿你们永远健康、快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