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教案(精选15篇)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当注重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教师应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编写教案时需要注意的要点,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鸦片战争教案篇一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2.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动斗争的首要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反抗侵略和压迫永远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教法:总体采取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引导并指导学生自学,进行互动探究,辅以多媒体展示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料。
学法:
1.通过多种途径查询相关资料、图片,并制作学习卡片。
2.根据教师的指导自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整体学习目标(约3分钟)。
师:《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呢?学生发言。
师: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五千年文明古国再次惨遭帝国主义列强铁蹄的蹂躏,四万万中国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列强侵华罪行昭然若揭。
(教师出示课题: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展示整体“学习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包括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了解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3、树立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火烧圆明园”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约15分钟)。
展示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先结合图片、表格、地图认真自读课本第一目“火烧圆明园”和第二目“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大字部分细度,小字部分快读,再快速阅读相关资料(师生课前搜集的圆明园简介及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7分钟后,比比哪一小组谁最快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
1、基础知识点(独立完成):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
(2)侵略国(含主凶、帮凶)以及他们各自的罪行。
2、分析提高(独立完成或讨论交流):
(1)圆明园为何被西方誉为“万园之园”?看到今天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感想?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英法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我国大片领土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请结合第一次鸦片战争,从发动目的、战争性质、侵略力量、侵略时间、侵略区域、对中国的影响几个方面列表比较两次鸦片战争(注意:不只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教师及时表扬自学认真的学生,调查学生自学中的困难、问题,整理归类,个别问题随时个别解决,典型问题在后教中再重点讲评。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明确(即“后教”)(辅以多媒体课件)。
以学生回答评判更正为主,疑难问题教师适当点拨引导补充更正归纳,引入4人小组讨论加分竞争机制。
(三)教学“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约10分钟)。
展示自学指导二:
自读书第三目“太平军抗击洋枪队”,5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2、分析提高:农民起义军打击的目标是什么?首指目标是什么?.结果怎么样?为何是这种结果?怎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可从领导阶级、性质、目标、影响、精神、结果、局限性等方面入手)。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明确(即“后教”)(辅以多媒体课件)。
(四)当堂训练(约13分钟)。
1、课堂小结后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学生自背、互背。(3分钟)。
教师指导记忆方法:
如:识记沙俄侵占的我国领土范围,岭(外兴安岭)南江(黑龙江)北;江(乌苏里江)东一岛(库页岛);湖(巴尔喀什湖)东南。
又如:时间、国名、人名、事件列表记忆法:
鸦片战争教案篇二
知识与能力: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图,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
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历史材料,培养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课下搜集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培养学生检索资料的能力。
通过小辩论会的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时间早、规模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
清朝的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对中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两个子目,“郑和下西洋”和“闭关政策”。前者体现了明朝初期开放式的对外关系,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后者介绍了清朝保守落后的对外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重点: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识图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
难点:正确分析闭关政策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导言部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引导学生回忆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情况,学生归纳出郑和下西洋具备的条件:a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b唐宋以来,我国的造船技术不断提高。
c罗盘针的使用等。
通过归纳,使学生学会联系前后知识。
2.郑和下西洋的情况。
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熟悉,由学生课前寻找相关的资料,上课时介绍,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放一段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录像,同时强调学生要从片中抓取重点信息。
然后每一学习小组派代表就所抓取的信息在《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上指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出发地、所经过的地区和最远到达的地方。
鸦片战争教案篇三
基础知识。
了解。
()。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握。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探索分析。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运用史料。
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
逻辑思维。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思想意识。
爱国情感。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二、中英《南京条约》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4、根据课本第5页“活动与探究1”: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巩固小结:英国为开新市场,走私鸦片危害广。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强。一八四零鸦战起,《南京条约》丧权益。赔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始。
鸦片战争教案篇四
1、知识与技能。
深刻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牢记列强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并进一步认识到增强国力、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
【教学方法】。
讲授、探究、合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幻灯片2-3:播放视频:《鸦片战争的背景》,让学生体会鸦片战争的前夕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
出示幻灯片6:同学们,你知道“鸦片”(opium)名称的由来吗?(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罂粟原先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希腊人把罂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药。发现它有安神、安眠、镇痛、止泻、止咳、忘忧的功效,希腊人称其音为“阿扁”。公元六世纪初,阿拉伯人把罂粟传到了波斯,波斯人变“扁”音为“片”,称其为“阿片”。在公元七八世纪的时候,罂粟作为药材从印度等地传入中国,中国人把“阿”音又发成了“鸦”音。从此,在中国就有了“鸦片”一词。
教师:同学们,鸦片贩运到中国来,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呢?请先幻灯片,然后总结一下。出示幻灯片7-9。
学生总结:摧残了心灵和肌体,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吏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白银大量外流。
3、军事上,军队战斗力削弱;社会生活方面,吸食者身心受到摧残,社会风俗沦丧。总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过渡语)教师: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让我们今天看到后都感到痛心疾首!那么在当时有没有人和我们有相同的感受呢?教师出示幻灯片11:请看!清朝著名官员林则徐给道光皇帝的上书。林则徐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写下这份奏折?我们请一位同学饱含感情的为大家朗诵一下,我们一起感受一下。
教师:通过这位同学的朗读,同学们说一下林则徐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学生:为国为民的情怀。
教师出示幻灯片12:议一议:林则徐虎门销烟背景、过程、意义。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后进行讨论总结。
(过渡语)教师:虎门销烟的历史镌刻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更将牢牢铭记在你我的心中。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点燃了中国人心中沸腾的爱国之火,也激起了炎黄子孙团结御侮的坚强斗志!林则徐不愧为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学生: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根本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销售商品,掠夺原料。
(过渡语)教师总结: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急需原料和市场。中国地大物博,但又落后腐朽。所以英国开始把中国定为自己掠夺的对象。于是,我们知道了,英国发动这场侵华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为了维护可耻的鸦片走私,而根本原因在于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也就是商品交易发展到—鸦片交易发展到----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下面我们就看一下鸦片战争的简单过程。
教师总结:这场战争从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开始,到1842年8月英国军舰兵临南京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这持续了两年多的战争,就这么以中国的失败而结束了。下面我们就对照《鸦片战争形势图》(教师出示幻灯片15),了解一下战争的详细过程。
2、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
3、清政府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对抗。
教师出示幻灯片16、17进行总结。
(三)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出示幻灯片18:指出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出示幻灯片19:指出中英《南京条约》主要有4点内容,请看:
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教师强调香港岛的名称和位置,指出和今天香港地区的区别。)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2.赔款:赔2100万银元。(强调单位是银元。)加重了人民负担。3.开埠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派驻领事。(通过识图,强调五个通商口岸的名称和地理分布位置的特点,指明位于东南沿海地区。)侵略势力遍及东南沿海地区。
4.协商关税: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强调协商关税只会对西方列强有利。通过协商关税,清朝的关税只会越来越低。)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关税主权。教师:以上是通过中英《南京条约》英国获得的四项特权,但是侵略者还不满足,于1843年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而获得了另外三大特权:领事裁判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创了外国人在中国不受中国法律管束的先例)、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亦准英国人一体均沾,以示公平)、永久居住等特权(侵略者在通商口岸设立“租界”,把“租界”建成“国中之国”,作为侵略中国的据点)。(教师出示幻灯片20:《南京条约》附件)下面我们就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进行对比。请看幻灯片21。
教师总结: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那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古语竟然成为当时清王朝尴尬处境的体现。中国开始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开始。让我们记住1840年,汉唐盛世已经成为过去。让我们记住1840,中国在那时重重的跌了一跤!
教师出示幻灯片22,进行总结。
四。课堂练习。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陈化成。
2、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a.虎门销烟。
b.1840年的鸦片战争c.鸦片的输入。
d.《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签订c.《辛丑条约》签订。
d.“七七事变”爆发。
答案:b、b、a。
【板书设计】。
第一课。
鸦片战争一。虎门销烟二。鸦片战争三。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鸦片战争》这堂课通过大量的历史材料,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历史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学习,主动地学习。这堂课不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花样繁多,是一种常规的课堂教学实践。
由于“鸦片战争”这段历史距离学生比较遥远,学生缺少直观的感受,我针对学生心理,通过历史图片、音像资料等来再现历史场景,介绍历史事件,自始至终紧紧抓住学生情绪,让学生情绪随着历史发展而跌宕起伏。此外,我通过大量充满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以达到情感熏陶及情感教育的目的。如我带着沉痛的心情讲述:“那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古语竟然成了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尴尬处境的体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教案篇五
1、政治上,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经济上,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3、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2危害。
1、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英国割占香港岛,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协定关税,中国的关税自主要遭到破坏。
2、中国封建经济逐渐解体。英国价低代廉的棉纺织品进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冲击了这一带传统的手工棉纺织业。
鸦片战争教案篇六
贸易顺差。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货品出口地,而中国刚好符合此条件,能成为英国广大商品的倾销地。由于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十分受欢迎,英国人希望中国能开放贸易。但英国出口的羊毛、尼绒等工业制品在中国却不受青睐,乾隆皇帝甚至认为中国什么都不缺乏,没必要与英国进行贸易,这使中英贸易为英国带来庞大的贸易逆差(入超)。而英国在18世纪开始实行金本位货币政策,而清廷则以银作为货币,由于与中国的所有贸易需以银两折算,令英国需要从欧洲大陆购入白银作贸易用途,金银一买一卖,令英国人利润受损。税率方面,中国对英国的入口货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税率,使英国大为不满。
鸦片输入。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企图用商品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外交途径强力交涉,未能达到目的,就采取了卑劣的手段,靠“毁灭人种”的方法,向中国大量特殊商品——鸦片,以满足他们追逐利润的无限欲望。
虎门销烟。
1839年3月,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广州筹划禁烟。林则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识界的士人与他同一阵线,召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六百四十五学子入贡院“考试”。这次名为考试,实为问卷调查,试题四道:“1.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2.零售商;3.过去禁烟弊端;4.禁绝之法。”自此林则徐掌握了所有烟商、贪官污吏之名单。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全部销毁。在现场观看的广州城乡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总体影响。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政治上,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但是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从反封建变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由此,中国从封建社会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
政治外交。
鸦片战争的胜败反映了当时东西方科技以军事为主的巨大差距,打破了满清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封建社会危机四伏,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较敏锐的封建知识分子,进一步去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摆脱困境与危机的良策。他们以传统经学为依托,以匡时救世为己任,对内主张整饬吏治,改革弊政;对外提倡学习西技,抵抗侵略,从而逐渐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一股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许多有学之士如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对于西方科技的进步注意,并著书介绍西方事物。然而包括朝廷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因鸦片战争而改变对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说对于向来所轻视的“夷人”学习。清廷的战败并没有使其进行改革,反而继续行保守的闭关政策,引致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出现洋务运动等的自强救国运动。
经济民生。
清廷对于《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反应并不激烈,反而对中英两国文件采用平等体制感到不安。但是经济上,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同时也对外国开放了中国市场。
五口通商后,清朝海关及税率被英国控制,关税主权受到破坏,进口货只抽百分之五的低税率,外国商品大量倾销中国,无法保障中国国内工商业的发展。鸦片继续销售,白银外流,银价上涨,银贵钱贱的情况更加严重。英国输入中国的货品大增,1837年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总价值为90多万英镑,到1845年已到达239万4千英镑。随着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刺激了国内一批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近代工业的欲望。
新开的五个条约口岸中,长江口的上海最接近主要出口物资丝绸和茶叶的产地,又位于江、浙富庶之区,同时是国内南北海运的中间站,原在广州的英美商人及其雇佣的买办蜂拥而至,开设洋行。英美法三国相继沿黄浦江设立租界,并不断扩展,形成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后来上海公共租界的中心道路为纪念《南京条约》开放上海而被命名为南京路。中国市场大门的打开,使得商品贸易首先在沿海地区展开,工商业日益充满活力,大批新兴城市兴起,打下了沿海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基础。
伴随着经济上的深入,国外的先进文化也同时传入中国:自然科学冲洗着国人的封建迷信和愚昧无知;国外的生活方式开始融入上层社会的生活;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也在中国国内悄然传播,为后来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开始打下思想基础。
鸦片战争教案篇七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图中的人在做什么?由这样的事件引发了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事件是什么?学生:抽大烟(吸食鸦片);鸦片战争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完全正确。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观看视频:鸦片贸易的危害,虎门销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提问: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学生: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教师: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学生讨论,教师总结: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教师: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学生: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教师: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学生: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教师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让学生观看动画:鸦片战争的经过,演示英国入侵中国的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然后出示:爆发:1840年6月,英舰开到广州海面,进行挑衅。
占领: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结束: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面。
签定: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着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教师: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学生: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教师:《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
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通商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贸易:英商进出口货物徼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教师: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教师提问: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鸦片战争教案篇八
《鸦片战争》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叙述了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可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具有标志性意义。
本课主要包括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这两大历史事件。考虑到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节历史课,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前一个课时带领同学们了解本册书的基本脉络并初步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部分的内容;第二个课时则主要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等相关问题。下面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第二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层面:
巩固——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能力训练:
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林则徐、关天培等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三)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中国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特别是要掌握导致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战争的结果及其影响。
2、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二、教学对象。
(一)知识掌握上:小学六年级学过的鸦片战争,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许多学生都会出现知识遗忘的现象;再加上原有的理解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二)心理上: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主要在于他们爱听历史故事,应把握住这一点,尽量用故事性的语言将问题说明白。
(三)生理上:青少年不免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动”起来,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见解。
(四)可能的知识障碍:如战争的根本原因与导火线的区别;再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等概念,学生可能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加以适当的说明、分析。
三、教学方法。
(一)教法:
1、读书指导法:即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事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读书、找资料,来寻求问题的答案。
2、小组讨论法:对于一些探讨性较强的问题(如鸦片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中国为什么会在战争中失败等),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这些核心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启发,调动大家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3、直观教学法:通过放映视频片段、展示有关图片的方式,来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法:自主探究法。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一方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册等有关资料,使其学会从历史资料中自行获取知识,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交流讨论,通过集思广益的形式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判断问题的能力。
更期望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5-6分钟)。
首先,放一段虎门销烟的录像。一是为了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二是提供一定的时间,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而自然的导入新课。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应努力“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因此采用“设疑-解疑”的模式来学习新内容,不但有助于调动起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供了机会。
另外,这一部分遵照分析历史事件的逻辑顺序,分别从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这四个方面依次进行学习,期望以此帮助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进而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1、关于战争的起因(8分钟)。
我会先抛出一个问题“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引起的,你们同意这种观点吗”让大家来讨论,再尽可能多的请同学们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或自己的想法,通过这种形式以达到相互启发、积极探究的效果。再借助一定历史资料帮助学生分析导致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区别,教会学生尽量避免简单地以“二分”的方式看问题,而是要辩证、全面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2、关于战争的经过(5分钟)。
我会提出问题“在战争时期,主要发生了哪些标志性的事件”,并请同学们自行阅读教材、图册,来概括讲述鸦片战争的历史过程。同学们回答之后,我再帮助大家从地图上更直观地梳理出战争的经过、找出发生的主要事件。这样一方面可以给同学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较为简单的问题给更多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
同样采用“设疑-解疑”的模式,在师生一起得到“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南京条约》”的结论后,请同学们自己读书,掌握《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指导学生结合条约的内容,来具体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在学生讨论结果的基础上,概括出《南京条约》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并使他们认识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鸦片战争只是一个开端。
(三)回顾新知识,总结第一课(4-5分钟)。
先引导学生参照板书来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既有概括的讲述、又有具体的回答。再结合上节课所学习的虎门销烟部分,通过“中国的行为”和“英国的行为”这样两条线索来总结第一课的内容,并鼓励学生自己构建便于自己记忆的“知识结构图”。
(四)思考与讨论(6-7分钟)。
利用剩余的时间组织大家思考、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采用“头脑风暴法”的方式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鼓励学生自我表达、自由发挥。再逐步引导学生找到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的落后”,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五)板书设计。
体现历史事件的逻辑顺序,图文并茂,以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六)作业设计。
1、两个思考题(帮助学习回忆、复习)。
2、围绕教材第一课的内容,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
鸦片战争教案篇九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鸦片走私;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2、能力(1)理解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历史。(2)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转换,学生积极发言,突出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培养学生动脑与研究历史能力。如本课设计三个探究问题,在每个问题下再设计小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4)通过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探究分析培养学生用历史主义、联系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能力和通过现象抓本质能力。(5)通过阅读关于林则徐史料,分析道光帝接受禁烟要求原因,培养学生辩析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情景创设——问题提出——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把“以任务为中心”的活动作裁体,在研读与阐释史料,问题探究,历史比较过程中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英雄壮举,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历史责任感。认识到今天幸福与安定是国人民不断抗争结果,从而珍惜今天幸福生活。2.通过鸦片战争背景及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史实,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3.通过火烧圆明园,认识到侵略者对中国文化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形成“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与影响。
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跟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必然联系,其中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思想领域、清朝政局、社会经济结构等方面开始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二、难点。
难点一:2。
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才是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这涉及到英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扩张的本质。学生一般很难准确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是教学中难点。难点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变化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主要表现在政治上丧失部分独立自主权,经济上保存了封建主义和发展了资本主义,但学生易说解以为是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所以是教学难点。难点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年。第一次战争是在1842年就已结束,由于时间相隔外远的原因,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继续关系,所以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学生自主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图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多媒体显示】课前播放一段编辑好的《鸦片战争》视频,营造气氛,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160多年前战争情景中,为本节新课教学打好基础。
【提问】刚才大家看的短片是有关于哪一场战争?反映了什么事件?
(鸦片战争,虎门销烟)引入本节课题,问题探究一。
推进新课。
【多媒体显示探究】一、虎门销烟。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解决,教师点评。
1、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销售情况及其原因如何?
(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2、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采取了什么方法?
(向中国走私鸦片。)。
3、英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等。)。
关于第3问,先多媒体显示:《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表》、林则徐上书,
年份英国输华值中国输。
英总值入超正当。
贸易值鸦片。
鸦片战争教案篇十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图中的人在做什么?由这样的事件引发了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事件是什么?学生:抽大烟(吸食鸦片);鸦片战争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完全正确。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观看视频:鸦片贸易的危害,虎门销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提问: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学生: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教师: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学生讨论,教师总结: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教师: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学生: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教师: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学生: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教师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让学生观看动画:鸦片战争的经过,演示英国入侵中国的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然后出示:爆发:1840年6月,英舰开到广州海面,进行挑衅。
占领: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结束: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面。
签定: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着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教师: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学生: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教师:《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
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通商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贸易:英商进出口货物徼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教师: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教师提问: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鸦片战争教案篇十一
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内容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探究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主要通过给学生观察图片、文字资料等,引导学生发现其特点、反应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特别是学生主动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战争给中国造成影响的分析,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之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分水岭。鸦片战争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三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的重要单元。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理论要求较高。
四、学情分析。
由于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战前的背景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分析理解——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课前让学生查阅、搜集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五、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六、教学过程。
用10月3日中国军舰首次进入英国内水的那一刻让人感慨万千,引入178年前英国军舰抵达广州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导入本课。既体现了时代性、新颖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走私。
(1)战争爆发原因。
通过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对外政策四个方面收集中英两国资料。
引导学生得出认识:19世纪中期,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缺乏活力;经济上仍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商品经济虽有发展,但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份额很小;对外仍然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与此同时,世界却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欧美国家发展迅速,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加。海外殖民扩张成为它们寻求市场和原料产地的主要途径。
(2)为了打开中国大门,英国先后抛出三块敲门砖。第一块敲门砖是商品。
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牟取暴利,英国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这是英国打开中国大门的第二块敲门砖。
(3)展示英国东印度公司鸦片仓库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激增表》,引导学生认识英国最终选择了鸦片的原因。
(4)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危害?
展示图片和材料分析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这些都引起统治阶级中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
2.林则徐虎门销烟。
(1)展示林则徐图片和林则徐给道光帝的上书:“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2)展示虎门销烟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虎门销烟的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我们要学习林则徐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结合材料讨论得出:林则徐禁烟运动只是导火线(直接原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的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也会发动鸦片战争的。至此,英国抛出了打开中国大门的第三块敲门砖——战争。
展示鸦片战争形势图,请学生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
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
结合课本“相关史事”,展示相关图片,知道三元里人民的英勇杀敌、关天培领导的虎门之战、老将陈化成在吴淞率众抵抗的史实。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南京条约》,要求掌握《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
多媒体展示《南京条约》签订的图片、内容及每一项内容带来的影响。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虎门条约》、《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的签订。
掌握《虎门条约》的内容和《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双方。
探究: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败,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英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实力雄厚,武器先进;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启示:“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
七、板书设计。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清政府统治危机。
2.林则徐。
3.虎门销烟。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三元里抗英。
2.英国强占香港。
3.爱国军民抗英斗争。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内容。
2.危害。
鸦片战争教案篇十二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本课学习对学生后面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很重要。战前,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继续在传统的道路上徘徊,已全面陷入停滞与危机;而同一时期的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正迅速向着近代的目标跨越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进行,进一步拉大了与东方的差距。鸦片战争前的东西方历史已呈现巨大的反差。认识这种差异能更好地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两种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鸦片问题只是一个偶然性因素。战争过程不仅显示了先进的工业文明对落后农业文明的巨大优势,也昭示了落后、自大、自我封闭的巨大代价。战争结束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战争失败的伤痛刺激下,中国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
西安使用岳麓版教材。岳麓版将课程标准必修1的两个有关中国近代史的专题整合为“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一个单元,“鸦片战争”一课包括两次鸦片战争。因此,鸦片战争的篇幅很小。尽管编写者已经努力展现细节,但用于教学仍感欠缺。要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国与世界形势,必须从马嘎尔尼访华说起,由此才能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再从战争的大致过程,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中西差距就看得很清楚了。鸦片战争并未使中国惊醒,《南京条约》的危害大都是后人的认识,当时大多数没有这样清醒的概念,因此条约的影响可以点到为止。我的设计思路是注重“过程与方法”:
(2)讲述鸦片问题的由来,讨论鸦片问题的危害;
(4)讲述新思潮的萌发情况,讨论民族“觉醒”问题。
导入:同学们初中学习过鸦片战争,对鸦片战争还有什么印象?
第一个环节:两个国家1.两份“国书”179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马嘎尔尼率领一个约800多人的使团,以祝贺乾隆皇帝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马嘎尔尼向乾隆皇帝递交了英国国王致乾隆皇帝的信函。
同学们看这封信函的一部分内容:
马嘎尔尼代表英国政府,提出了六项具体要求(要求学生阅读):
第一,请中国允许英国商船在珠山、宁波、天津等处登岸,经营商业。
第三,请与珠山附近划一未经设防之小岛归英商使用,以便英国商船到彼即行收藏,存放一切货物且可居住商人。
第四,请于广州附近得一同样权利,且听英国商人自由往来,不加禁止。
第五,凡英国尚货自澳门运往广州者,请特别优待词语免税。如不能尽免,请依1782年之税率从宽减税。
第六,请允许英国商船按照中国所定之税率切实上税,不在税率之外另行征收。且请将中国所定税率赐一份以便遵行。
对于英国方面的要求,乾隆皇帝给予这样的答复(要求学生阅读):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对这两份“国书”,同学们怎么看?
2.两张礼单。
展示英国使臣给乾隆皇帝祝寿的“礼单”和中国回赠给英国的“礼单”:
问题:“两张礼单”中的礼品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中英两个国家有怎样的不同?
3.两个现象。
(1)中国现象。
电视剧《鹿鼎记》中兵部侍郎明珠说的一段话:
皇上天纵聪明,高瞻远瞩,见事也比臣高上百倍,臣想来想去,撤藩有撤的好处,不撤也有不撤的好处,心中好生委决不下,接连几天睡不着觉。后来忽然想到一件事,登时放心,昨晚就睡得着了。原来臣心想,皇上思虑周详,算无遗策,满朝臣子们所想到的事情,早已一一都在皇上的预料中。臣子们想到的计策,再高也高不过皇上的指点。臣子只须听皇上的吩咐办事,皇上怎么说,臣子们就死心踏地,勇往直前的去办,最后定然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补充讲述: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个叫曹振镛的重臣,任大学士、军机大臣。当别人问他为什么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而恩宠不衰的秘诀时,他的回答是:“多叩头,少说话”。
多磕头,表示顺从;少说话,不是不说话,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是当时官员的心态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
(2)英国现象。
1760年,乔治三世继承英国王位。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培植亲信,控制议会,组成一个亲国王的政府,王权呈现扩大趋势。在这期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英国国内对乔治三世的内外政策不满,抗议声不断。在内外压力下,亲国王的内阁倒台。1784年,年仅24岁的小皮特组阁,解散由国王控制的议会,举行议会大选,并在选举中获胜,国王对议会的控制力被大大削弱。
4.两种认识。
(1)中国看英国。
展示三则材料:
材料一:以羊牛肉磨粉为粮食,食之不易消化,大便不通立死。每日食后,以此为通畅圣药。大西洋距中国十万里,亦惟茶叶是急,英吉利较近,皆不能离此。——琦善(直隶总督,钦差大臣)。
材料二:至茶叶、大黄两项,臣等悉心查访,实为外夷所必须,且夷商购买出洋,分售各路岛夷,获利尤厚,果然悉行断绝,固可制死命而收利权。
——林则徐《鸦片奏案》《鸦片战后》。
(二)97页。
材料三:彼虽畜类,亦具人形。譬如桀犬狂吠,本不足一论是非,及投以肉食,未尝不摇尾而贴伏。
——牛鉴(两江总督)。
(2)英国看中国。
马嘎尔尼没有达到出使中国的目的,离开北京后,沿运河南下。一路之上,马嘎尔尼对中国社会进行的详尽的观察,形成了对中国的认识:
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多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它胜过其邻船的地方只在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问题:同学们怎么看这“两种认识”?这“两种认识”说明了什么?
第二个环节:祸起鸦片1.鸦片走私。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仅允许广州一地对外通商。由于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对外国商品基本没有需要。因此,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扭转这种情况,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1799年,走私到中国的鸦片有四千多箱,到1839年,猛增到四万多箱。
展示材料:
(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命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对于日益严重的鸦片走私,一些官员上书道光皇帝:
2.虎门销烟。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曼彻斯特的三十九家公司联名上书外交大臣:“作为工业者的我们,不但因近来的中国事件失去了这个市场,而遭受损失……我们的资财大部分都卷入了这种贸易。这个贸易的停顿,我们的货物被扣留,对我们已极为不便,而且将来可能遭受极严重的损失”。他们请求“女王陛下的政府,对于中国方面这种侵略行为,给予迅速的、强有力的、明确的对策”。
英国下院经过激烈的辩论,最终以微弱的多数通过了对中国发动战争的议案。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到达中国,一场为了保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可耻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第三个环节:“旷世”战争1.瞠目结舌的数字。
中国军队总人数80万,英国远征军18000人。
鸦片战争,清军伤亡4600人(死3300人);英军伤亡401人(死59人)。
2.匪夷所思的攘夷。
(1)杨芳“粪桶阵”御敌:1841年,清政府派“名将”杨芳前往广东“痛剿”英军。面对西方的洋枪洋炮,杨芳认为洋鬼子一定使用了什么“邪术”。为了对付这些“邪术”,杨芳传令各地保甲把百姓家的粪桶全部集中起来,装在木筏上。英军一到,马上用木筏迎上去,让污秽的粪便浸涂于英船、英炮上,必然大败英军。结果,粪桶未能抵御住英军,我们还是战败了。
(2)奕经“五虎御敌”:1841年10月,道光帝派皇侄奕经为统帅,去浙江收复失地。到前线后,奕经拜佛求签,得到“必须有虎头人保佐,才能平安”的签语。他感到有道理,因为洋人是“羊”,虎能吃羊,只要属虎的人出阵,定能制服洋兵。于是他制定了一个“五虎制敌”计划,在寅年(十二属相,寅为虎)、寅月、寅日、寅时,挑选属虎的将士,戴形似虎头的虎皮帽子偷袭敌营。结果,“虎头军”大败而回。
(3)裕谦“剥人皮”御敌:在鸦片战争中,为了惩戒英国人,裕谦决定剥英国俘虏的人皮。裕谦在写个皇帝的奏折中报告:“先将两手大指连两臂及肩背之皮筋剥取一条,留作奴才马韁,再行凌迟枭示,其黑夷咪哈叨亦即戮取首级,剥皮枭示,俾众咸知奴才有剿无他,以杜其首鼠两端之念。察访兵民,无不踊跃称快,所有赏项,奴才已饬粮台查明照格发给。”结果,“剥人皮”没有震慑住英国人,裕谦还是战败了。
教师点拨:作为军人,裕谦是有血性的。镇海失守后,他投海自杀,实践了“城存俱存”的誓言。但是,以“剥人皮”对付英国人,使民族自卫变成狭隘的仇恨宣泄,它除了宣泄一下愤恨的情绪外,也许更是一种无奈。它虽然显示的情绪和意气,但却不能显示理性和力量,并不能挽回战败的结局。
第四个环节:历史何以至此1.战败的“代价”
1842年8月,英国军队打到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求和,鸦片战争结束。8月29日,在英国军舰上,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
要求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内容,思考《南京条约》的影响。
2.中国的“觉醒”
(1)懵懂的“觉醒”
经过鸦片战争,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些人,感觉到世界的变化,开始关注世界。
介绍两本著作:《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
《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本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在此书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对于一个长期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民族来讲,这是了不起的进步。
《瀛环志略》:是徐继畲写的一部著作。在这部著作里,徐继畲改称英“夷”为英吉利,改称英国领事为英官,而不再叫“英酋”。我们不再称西方人为“夷”人,终于能够平等的看西方人了,这也是一个进步。有人称徐继畲为“正眼看世界第一人”。
补充说明:这两本书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太大的影响。《海国图志》印数不超过一千,后被列为禁书。倒是后来在日本翻印几十万册,成为日本学习西方的启蒙读物。徐继畲被罢官后,《瀛环志略》一书也被禁。
(2)还没有“觉醒”
要求学生阅读下面材料:
问题: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教师补充说明:曾纪鑫在《千古大变局》一书中记载:“1843年7月31日,美国公使顾盛带着总统泰勒的授权缔约证书,来到中国,同时带来还有送给清朝皇帝的礼品:航海地图、地球仪、六轮手枪、步枪、蒸汽战舰及蒸汽挖掘机模型,还有关于构筑要塞、造船、海陆军战术、地质、化学等方面的书籍和《美国百科全书》、望远镜、气压计、温度计等。这些是战败的中国最需要的。但仍然被清朝官员视为„奇技淫巧‟给谢绝了。”
1860年10月,英法闯进圆明园。让英国人十分意外的是,当年马嘎尔尼送给乾隆皇帝的那些礼品,如天体运行仪、地球仪、音乐钟,以及各种新式火炮、枪械都原封未动的堆放在那里,上面落满了灰尘。
鲁迅先生讲:“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3)何时才“觉醒”
被清王朝视为千年和约的《南京条约》并没有给中国带来长期和平。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城,放火烧了圆明园。中国清政府再次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
经过这次战争,中国人真的惊醒了。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李鸿章来到上海,刚和外国军队接触,就被震撼了,感叹“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李鸿章说,这是“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湘军将领胡林翼奉命进剿太平军,看到在长江上逆流行驶的外国轮船,船速非常快,当即“中途呕血,几至坠马”。据说,临死之前,他的最后一句话是“天要变了”。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中国开始真正学习西方——洋务运动兴起。清政府设立了总理衙门,终于放下了天朝的架子,开始与西方“正常”打交道了。
再后来,甲午战败的耻辱,更是惊醒了中国人,一场变法自强的政治改革运动开始。
问题: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再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新的认识?
鸦片战争教案篇十三
英法联军。
结合地图。
学生讲述。
讨论,进行回答。
以疑激思。
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侵略的本性。
分析其危害。
思考,讨论。
谈感想。
下一堂课进行汇报交流。
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性的角度去分析第二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从空间上认识这场战争。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同时增强学生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学生兴趣盎然。
加深了解。
提高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侵略本性。
揭露侵略者的丑恶行径,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论文的能力。
把两次战争中的不平等条约汇制表格投影。
关于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给英国,利用地图。
沙俄虽未动用一兵一卒,但通过讹诈,割占了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联系以前学过的中国古代疆域的发展情况,并结合地图对照。
小结(略)。
作业布置:收集资料,撰。
写有关圆明园的历史论文。
对比列强又获取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直观认识英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扩大。
读图,认识中国疆域的变化。
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的趋势。
通过比较法认识西方侵略者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的扩大,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鸦片战争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英鸦片战争的原因以及过程,掌握鸦片战争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史料分析的方法,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自主学习以及史料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铭记革命先烈为保护国家做出的牺牲,激发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教学重点:掌握鸦片战争产生的影响。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课件播放《鸦片战争》的片段,并提问学生这是什么电影,顺势导入今天的课程《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环节一:历史回眸知原因首先老师引导学生掌握虎门销烟的基本史实。接着老师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出示史料,引导学生明确根本原因是想要打开中国的大门,侵占中国市场。
环节二:史料阅读明过程这里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阅读老师提供的鸦片战争的动态示意图,并结合课文p5-6的内容,总结出鸦片战争的过程。教师找学生代表回答,并对学生的表述进行总结和点评。
环节三:分组讨论晓影响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首先提出问题“清廷向英国求和之后,英国会白白丧失这个机会吗?他们做了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自主总结《南京条约》的内容。接着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鸦片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自身知识经验给出结论。最后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进一步补充。
三、课堂巩固教师向学生提问“英国达到它的既定目的了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总结补充。
四、课堂小结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总结,教师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收获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回顾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相关史实方面进行总结。
五、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思考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下节课交流。
鸦片战争教案篇十五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到”,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鸦片。)。
2.英国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
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中国战败,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
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4、根据课本第5页“活动与探究1”: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课后小结。
小结。
英国为开新市场,鸦片危害广。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强。
一八四零鸦战起,《南京条约》丧权益。
赔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