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实用14篇)
教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突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教案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编写教案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思路,供大家参考修正。
五年级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一
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_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这是课文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构想。
读着《装满昆虫的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为了捉到纺织娘,他锲而不舍地寻找了三天;爸爸叫他放鸭子,他却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凭着这种浓厚的兴趣,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读着读着,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个孩子所吸引。
在阅读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时,我们惊奇地看到,法布尔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诙谐的语调,把一个个昆虫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让我们情不自禁、兴趣盎然地随着他漫游于昆虫的王国。
在读法布尔的传记时,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不论是在童年还是在后来的日子中,他始终是那么迷恋昆虫。
读完这一切,我们真的想说: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呀!
在教学时,我努力想把一个真实的法布尔全面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本课,我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
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二点:其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使师、生、文本之间进行和谐的对话。其二,充分利用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把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多层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有小时候观察昆虫的痴迷,也有以后一如既往对昆虫的迷恋;既惊叹于他对科学的执著,也钦佩他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学生学完后,脑海中留下的,除了对课文的全面感知,还有对法布尔的深深钦佩。
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四、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螳螂捕食蝗虫。
2、听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
3、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
(学生课前已搜集了很多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对法布尔的事迹有了大致了解。)。
4、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了解资料的获得有多种方法:到图书馆查阅.上网查询等等。)。
5、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
指名读、齐读课题。
(通过《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法布尔富有诗意的语言和他敏锐的观察力。当学生互相交流了搜集到的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后,对法布尔就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进行评议,评议重点是生字字音是否读准。
3、教师出示重点词卡检查:浓厚、训斥、迷恋、怒气冲天。
(本环节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通过自学、学生之间的评议及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扫除生字障碍)。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2、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
(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对法布尔有了初步了解,对课文大致内容有了整体感知)。
(四)、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自由读2、3段。
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
说明: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师生共读、共议。交流的重点内容及过程如下:
生:我觉得法布尔观察昆虫很着迷。我是从“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这句话看出来的,他为了观察昆虫,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生:我从“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这一句感受到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我从“终于”这个词感受到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师: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生:草丛里的小虫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痒,但为了不惊动纺织娘,他忍着一动不动。
生:他发现纺织娘了,猛地往前一扑,可纺织娘一下蹦走了,法布尔膝盖都摔破了。
生:三天前,法布尔发现了这只纺织娘,连续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丛中,观察着它,常常连晚饭都忘了吃。
学生练读2、3段(从学生读书的语气中可以听出他们对“三天前”“终于”这些重点词都有了较深的感悟。)。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行吗?(学生很高兴)。
师读第二段,加上录音(呼喊的声音):法布尔!法布尔!法布尔!
生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生:我在草丛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师:看来,找到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难怪你这么高兴呢!
生练读法布尔的话。(学生一个个兴高采烈,有的情不自禁地加上动作,好像真的捏着那只好不容易捉来的纺织娘。)。
(教师积极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激发起学生对话的欲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
学生练读2、3段。
齐读2、3段。
师: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出示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采用变序设计,立体解读文本,第一段并不需过多地讲解,只是当学生通过这件事更深地了解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后,再读第一段,实际上就是把学生零散的印象进行了归纳,但一切又尽在不言中。)。
2、法布尔的故事可多啦!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段,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写上批注,并多读几遍。
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引导学生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相机指导读好这一句。)。
(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
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削弱他对昆虫的迷恋,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引入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话。
(在对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后,再次回到第一段,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法布尔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第一段在文中是起着总起的作用)。
爸爸的训斥削弱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
自读最后一段。
生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师补充资料:法布尔受到国王接见时竟觉得国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虫。
法布尔研究昆虫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读、齐读第一句话。
(这部分语言比较简洁概括,为学生自己创生语言提供了较大空间。教学中,通过资料的交流,使学生对“迷恋”这个词有了深刻印象的感悟)。
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虫的内心世界。
听一段《昆虫记》的录音——花金龟的内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笔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展现出了昆虫世界的奇妙。
师:(配乐)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了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这不能不被称为奇迹中的奇迹。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仔细观察的收获,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总结的果实啊!
齐读最后一段。
(在音乐声中,教师充满诗意的小结、饱含深情的话语使学生沉浸在一种美好的情境中,这一环节,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学习情感体验得到自然延伸。)。
(五)、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华。
1、再读课题,文章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
2、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
(教学首尾呼应,形成情感体验的“磁场”,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出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齐读。
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
(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生发,去拓展,去创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学生受到法布尔细致观察、严谨治学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4、作业: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
(在教学中力求多角度拓展学生学习课文的渠道,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运用语言,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年级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二
课题就是课文的眼睛,也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最先接触到的文本信息。由课题设计问题,切入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能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统领全文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这一匠心独运的课题,是提示法布尔性格特点和成功奥秘的点睛之笔,是后人设计法布尔塑像的创意之举,也是教师引领学生理解文本、走近人物、品味语言的切入点与突破口。紧扣这一课题设计教学,不仅能有效突出课文的核心内容,突破教学难点,还有助于学生深入品味课文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
【教学重点】。
抓住课题,品读课文,从典型事例中读懂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和对梦想的执著追求。
【教学过程】。
一、切“题”导入。
1.出示法布尔塑像,引导学生观察:这是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塑像。看了这尊塑像,哪一点留给你的印象最深?(抓住“高高鼓起的衣袋”,揭示并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了解大意。
3.质疑:你觉得法布尔的衣袋里仅仅装的是昆虫吗?里面还“装”着什么?(在课题的“装”字上加引号。)。
设计意图:“装满昆虫的衣袋”既是这篇课文的课题,也是课文的一则妙语,它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法布尔痴迷昆虫与对自己梦想的执著追求。然而让学生理解这样深刻隽永的表达还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从课题导入,设计“法布尔的衣袋里还‘装’着什么”这一贯穿课堂教学的问题,以减少教学中的枝蔓,直奔教学的核心内容,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效果。
二、扣“题”品文。
1.师:课文中有一些词语直接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你能找出来吗?
(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2.师:正如课题所写的一样,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小法布尔对昆虫世界的热爱。自读课文第2—10自然段,看看课文从哪些事例中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请在这些词语、句子或段落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和体会。
(生自学,组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捉纺织娘”“放鸭时捉甲虫”两个典型事例进行理解。)。
3.品读“捉纺织娘”。
师:在法布尔眼里,这是一只怎样的纺织娘?
“天黑未归”和“三天前”“终于”等词语,体会法布尔捉纺织娘的不易和捉到纺织娘后的喜悦。)。
4.品读“放鸭时捉甲虫”。师:他是怎么捉到这只甲虫的?
(抓住“扑过去、捉住、包上”等。
动词,体会法布尔捉虫子时动作的熟练,感受他对昆虫的喜爱。)。
(生体会。)。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词。
语、句子进行品析,是阅读的基本技能。对于进入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品词析句不能只停留在“读懂了什么”上,要能够围绕阅读的主旨,联系全文以及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读出“为什么要这么写”。
5.体会“典型事例”的作用。
(生说。)。
师:是的,要突出人物特点,就得通过具体而又典型的事例来表现。正因如此,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表现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出示并朗读: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三、由“题”知人。
1.师:只有着迷、热爱,就能在科学的道路上有所收获吗?他的衣袋里除了“热爱”,你觉得还有什么?默读体会,再讲一讲。
(课件出示: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父亲是怎么责骂他的?
(指名读父亲的话: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
师:可是父亲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课件出示: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师:母亲又是怎么批评他的呢?(指名读母亲的话:捡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2.生齐读: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你从这一句中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爱好,对梦想执著追求,坚持到底。师板书:执著追求。)。
3.师:是的,法布尔凭着自己的仔细观察和悉心研究,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研究和创作,终于完成了一部科学性、文学性兼备的十卷巨著——《昆虫记》。此时,法布尔的故事一定让你想起一些成语、名言、警句,谁来说一说?(生说。)。
设计意图:“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语文知识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效果自然不好。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设语言情境,提供运用机会,提高语言积累的效果。
四、解“题”之妙。
再次出示法布尔塑像: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来,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现在你读懂了这位雕塑家的意图了吗?(生说。)。
设计意图:课题的妙处与雕塑家设计的妙处是一致的。很显然,如果一下子让学生回答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课题好在哪里时,学生不一定能说清楚。而让学生先猜猜雕塑家这一创新设计的意图,学生不仅参与性高,而且比较容易读懂其中的原因。这样,整个教学紧紧围绕课题展开,浑然一体,层层深入,实现了从理解含义到领悟写法的升华。
五年级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如:痴迷、鸟栖虫居、鼓鼓囊囊等。
3、了解课文内容,从法布尔喜欢昆虫的两件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4、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难点: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志趣。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最后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全面感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2、自主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
3、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把你们的手放进你们的口袋,说一说你们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可有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是谁?(板书:法布尔)。
3、你们了解他吗?向大家介绍介绍。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2、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读书情况,结合朗读理解部分词语:
1、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
2、请同学读自己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一边读一边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2、集体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
法布尔小时候很喜欢昆虫(2-10)。
法布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的生活环境(1)。
法布尔凭借对昆虫的着迷,进入了科学的殿堂。(11)。
3、理清课文条理:
一(1)二(2-10)三(11)。
五、质疑问难:
如果是词语方面的,当堂解决;如果是课文内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导学生课后读课文或查找资料,试着解决。
六、作业:
1、课作:a、朗读课文。
b、写习字册。
2、家作:a、抄写词语。
b、带着问题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资料。
板书:
五年级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四
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_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这是课文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构想。
读着《装满昆虫的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为了捉到纺织娘,他锲而不舍地寻找了三天;爸爸叫他放鸭子,他却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凭着这种浓厚的兴趣,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读着读着,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个孩子所吸引。
在阅读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时,我们惊奇地看到,法布尔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诙谐的语调,把一个个昆虫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让我们情不自禁、兴趣盎然地随着他漫游于昆虫的王国。
在读法布尔的传记时,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不论是在童年还是在后来的日子中,他始终是那么迷恋昆虫。
读完这一切,我们真的想说: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呀!
在教学时,我努力想把一个真实的法布尔全面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本课,我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
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二点:其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使师、生、文本之间进行和谐的对话。其二,充分利用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把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多层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有小时候观察昆虫的痴迷,也有以后一如既往对昆虫的迷恋;既惊叹于他对科学的执著,也钦佩他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学生学完后,脑海中留下的,除了对课文的全面感知,还有对法布尔的深深钦佩。
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四、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螳螂捕食蝗虫。
2、听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
3、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
(学生课前已搜集了很多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对法布尔的事迹有了大致了解。)。
4、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了解资料的获得有多种方法:到图书馆查阅。上网查询等等。)。
5、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
指名读、齐读课题。
(通过《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法布尔富有诗意的语言和他敏锐的观察力。当学生互相交流了搜集到的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后,对法布尔就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进行评议,评议重点是生字字音是否读准。
3、教师出示重点词卡检查:浓厚、训斥、迷恋、怒气冲天。
(本环节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通过自学、学生之间的评议及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扫除生字障碍)。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2、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
(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对法布尔有了初步了解,对课文大致内容有了整体感知)。
(四)、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自由读2、3段。
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
说明: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师生共读、共议。交流的重点内容及过程如下:
生:我觉得法布尔观察昆虫很着迷。我是从“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这句话看出来的,他为了观察昆虫,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生:我从“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这一句感受到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我从“终于”这个词感受到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师: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生:草丛里的小虫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痒,但为了不惊动纺织娘,他忍着一动不动。
生:他发现纺织娘了,猛地往前一扑,可纺织娘一下蹦走了,法布尔膝盖都摔破了。
生:三天前,法布尔发现了这只纺织娘,连续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丛中,观察着它,常常连晚饭都忘了吃。
学生练读2、3段(从学生读书的语气中可以听出他们对“三天前”“终于”这些重点词都有了较深的感悟。)。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行吗?(学生很高兴)。
师读第二段,加上录音(呼喊的声音):法布尔!法布尔!法布尔!
生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生:我在草丛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师:看来,找到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难怪你这么高兴呢!
生练读法布尔的话。(学生一个个兴高采烈,有的情不自禁地加上动作,好像真的捏着那只好不容易捉来的纺织娘。)。
(教师积极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激发起学生对话的欲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
学生练读2、3段。
齐读2、3段。
师: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出示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采用变序设计,立体解读文本,第一段并不需过多地讲解,只是当学生通过这件事更深地了解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后,再读第一段,实际上就是把学生零散的印象进行了归纳,但一切又尽在不言中。)。
2、法布尔的故事可多啦!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段,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写上批注,并多读几遍。
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引导学生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相机指导读好这一句。)。
(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
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削弱他对昆虫的迷恋,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引入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话。
(在对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后,再次回到第一段,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法布尔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第一段在文中是起着总起的作用)。
爸爸的训斥削弱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
自读最后一段。
生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师补充资料:法布尔受到国王接见时竟觉得国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虫。
法布尔研究昆虫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读、齐读第一句话。
(这部分语言比较简洁概括,为学生自己创生语言提供了较大空间。教学中,通过资料的交流,使学生对“迷恋”这个词有了深刻印象的感悟)。
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虫的内心世界。
听一段《昆虫记》的录音——花金龟的内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笔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展现出了昆虫世界的奇妙。
师:(配乐)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了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这不能不被称为奇迹中的奇迹。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仔细观察的收获,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总结的果实啊!
齐读最后一段。
(在音乐声中,教师充满诗意的小结、饱含深情的话语使学生沉浸在一种美好的情境中,这一环节,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学习情感体验得到自然延伸。)。
(五)、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华。
1、再读课题,文章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
2、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
(教学首尾呼应,形成情感体验的“磁场”,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出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齐读。
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
(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生发,去拓展,去创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学生受到法布尔细致观察、严谨治学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4、作业: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
(在教学中力求多角度拓展学生学习课文的渠道,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运用语言,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年级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三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2.从课文的描写中找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法布尔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从中可以看出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是的,在法布尔的衣袋里装满了地上爬的.、天上飞的小昆虫,衣袋装得鼓鼓囊囊的,这足以看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很着迷。(板书:着迷)齐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完后,找出描写法布尔小时侯对昆虫非常着迷的词句。读一读,说一说。
(1)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三天前”、“终于”就发现了,现在仍在寻找,可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不查个水落石出,决不放弃。)。
(2)听,这是什么声音?谁去找找?(放纺织娘的叫声。)。
这是刚才你找到的纺织娘的照片。(出示纺织娘的照片:学名螽斯)。
你找到了高兴吗?请你读一读。
有感情地朗读法布尔的话。
生齐读。
2.学习第四――九自然段。
过渡;法布尔花了三天时间终于找到了那只会唱歌的纺织娘,让我们感觉到了对小虫子的着迷,相信在接下来放鸭子的故事中,更能感受到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着迷。自由朗读课文第4――9自然段,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借这样的机会,他沉浸在自己的天地中。)。
指导朗读:是啊,各种各样的昆虫、奇妙的水底世界深深地吸引着法布尔。让我们也进入这境界中去吧。
(2)“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
(动作快,观察仔细。)。
(3)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动作小心,把它当作小宝贝,小心照管。)。
(4)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塞得满,数量多。)。
(5)过渡:这时候法布尔心里很高兴,后来呢?谁愿意扮演父亲,谁愿意扮演母亲?王老师来读旁白。
谁还想来扮演这一对怒气冲冲的父母?(请两生读父母的话,一生读旁白。)。
读后过渡:在这两个故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学习第十自然段。
引读:虽然遭受到了挫折,――(生齐读)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板书:迷恋)(生接读)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提问:你能从这一自然段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
(“兴致勃勃、没用的玩意儿、背着、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可看出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反而使他更专注地观察研究昆虫。)。
4.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过渡:法布尔就迷恋着昆虫,长大后更是如此,甚至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昆虫,真是达到了――(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语?)。
(生齐答――痴迷)。
(板书:痴迷)。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入科学的殿堂。(板书:进入科学的殿堂)终于,举世闻名的巨著《昆虫记》在他手中诞生了,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的贡献。
现在,王老师要大家做一回雕塑家,给这位昆虫学家塑像,你会怎样塑呢?
(生自由回答。)。
你们个个都有创意的雕塑家。那么现实中人们是如何为法布尔塑像的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
三、回扣课题,总结全文。
(这是为了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2.学了这一课,你们一定想多了解一点有关昆虫的知识吧!老师还希望你们能法布尔的故事中得到一点启示。
四、作业。
五年级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六
姜平。
海门市四甲中心小学姜平。
预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与周围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2、法布尔图象的投影片。
3、描写蝴蝶的一首短诗。
课程实施过程:
课前游戏:
猜几个关于昆虫的谜语。
一、导入新课:
1、刚才的游戏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对昆虫的了解还真不少!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就是――法布尔。
2、(投影示法布尔图)。
瞧,这就是法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打开课本,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到了法布尔的衣袋?
知道这鼓鼓的衣袋里放着的是什么吗?
从这儿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1)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
(2)法布尔放鸭子后经常去观察昆虫,虽遭父母责骂,依然痴迷于昆虫。
3、小组学习:
投影学习要求:
a、自由读2-10自然段,划出让你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
c、有其他的感受也可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没用的玩意儿”指什么?为什么加引号?
5、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一生痴迷于昆虫的研究,他专心地观察、探究昆虫,常常忘了周围的世界.父母的责骂也丝毫不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凭着这种痴迷的、契而不舍的精神,他走进了科的殿堂,成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响的昆虫学家!
齐读第11自然段。
6、再次投影示法布尔图,同时出示句式:
看着法布尔鼓鼓的衣袋,我仿佛看到他。
7、你从法布尔身上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四、迁移训练:
1、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昆虫是很可爱的,它们的外形就很有特点。
找出课文中描写昆虫的句子,读一读。
2、老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也情不自禁地写了几句,想看看吗?
投影:像指挥棒一样灵活的触角,
像鲜花一样斑斓的翅膀,
像晨曦一样轻盈的体态。
你翩翩飞舞着,
美丽了人们的视线……。
能看得出写的是什么吗?
3、课外,我们也观察了昆虫,也想来写几句吗?
用一段话描写一种昆虫的外形。
4、交流。
五、课后作业:
1、继续观察昆虫的生活,完成一篇观察日记。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昆虫记》读一读。
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阅读是学生带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由于其个人经历与知识阅历的不同,面对相同的文字,产生的内心体验不尽相同。课在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的基础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文本的对话,使他们在总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2、教会学生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文课,我只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在一次次的形式多样读中,引导学生去领悟文字中间蕴藏的情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从而获得更多的内心体验,更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
3、感悟与“训练”并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引导、朗读、想象、.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使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放飞学生的灵性!
作者邮箱:jiangping44@。
五年级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与周围世界的兴趣。
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有关昆虫的谜语。
2、法布尔图象的投影片。
3、描写蝴蝶的一首短诗。
猜几个关于昆虫的谜语。
1、刚才的游戏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对昆虫的了解还真不少!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就是——法布尔。
2、(投影示法布尔图)
瞧,这就是法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
3、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1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板书课题)
1、打开课本,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到了法布尔的衣袋?
知道这鼓鼓的衣袋里放着的是什么吗?
从这儿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1)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
(2)法布尔放鸭子后经常去观察昆虫,虽遭父母责骂,依然痴迷于昆虫。
3、小组学习:
投影学习要求:
a、自由读2-10自然段,划出让你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
c、有其他的感受也可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没用的玩意儿”指什么?为什么加引号?
5、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一生痴迷于昆虫的研究,他专心地观察、探究昆虫,常常忘了周围的世界.父母的责骂也丝毫不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凭着这种痴迷的、契而不舍的精神,他走进了科的殿堂,成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响的昆虫学家!
齐读第11自然段。
6、再次投影示法布尔图,同时出示句式:
看着法布尔鼓鼓的衣袋,我仿佛看到他。
现在请你想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
7、你从法布尔身上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1、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昆虫是很可爱的.,它们的外形就很有特点。
找出课文中描写昆虫的句子,读一读。
2、老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也情不自禁地写了几句,想看看吗?
投影:像指挥棒一样灵活的触角,
像鲜花一样斑斓的翅膀,
像晨曦一样轻盈的体态。
你翩翩飞舞着,
美丽了人们的视线……
能看得出写的是什么吗?
3、课外,我们也观察了昆虫,也想来写几句吗?
用一段话描写一种昆虫的外形。
4、交流。
1、继续观察昆虫的生活,完成一篇观察日记。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昆虫记》读一读。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阅读是学生带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由于其个人经历与知识阅历的不同,面对相同的文字,产生的内心体验不尽相同。课在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的基础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文本的对话,使他们在总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2、教会学生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文课,我只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在一次次的形式多样读中,引导学生去领悟文字中间蕴藏的情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从而获得更多的内心体验,更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
3、感悟与“训练”并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引导、朗读、想象、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使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放飞学生的灵性!
五年级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八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迷恋的故事。文章的叙述非常简单,通过几个细小的事例写出了法布尔,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由着迷到痴迷的过程。所以我以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为主线设计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词句的朗读,去感受想象法布尔在具体的情境中迷恋昆虫的样子,让学生去自主结构文本,填充文本的空白和盲点。
教学过程。
一
师:同学们上节课读了课文,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结。谁愿意读课题。
师:读课题的时候应该突出哪两个字?
生:装满。
师:为什么要突出这两个字?
生:装满这两个字说明法布尔装的昆虫多,所以要突出。
生:法布尔的衣袋天天装得满满的,可以看出法布尔非常喜欢昆虫。
生:法布尔不仅喜欢昆虫,还对昆虫非常着迷,不然他的衣袋为什么要装满昆虫哪?
(学生读课题,把装满两个字独得重重的)。
二
师:谁愿意说一说,课文的那些地方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
生:“妈妈我在这哪!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你能不能把这一句读一读。(学生读,但没有读出法布尔此时兴奋的心情)。
师:同学们,这只虫子是法布尔用了几天的时间找到的?
生:三天。
师:这三天法布尔是怎样寻找纺织娘的?(学生读第三节)。
生:法布尔是花了三天的时间在田野里寻找。
师:同学们注意,当法布尔找到虫子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用了一个“终于”。
师:你们知道终于这个词说明了法布尔捉到虫子之后,怎么样?
生:。非常高兴。
生:非常兴奋。
师:能想象出他当时的样子吗?
生:法布尔可能会跳起来!
生:法布尔可能会大喊起来!大叫起来!
(三四个学生读得绘声绘色,把法布尔当时兴奋的神情用自己的朗读表现了出来。)。
师:我们一起读一起感受法布尔此时兴奋的心情。(学生齐读)。
师:法布尔捉到了漂亮的纺织娘多高兴呀。谁愿意读第三节。
师:法布尔用了三天的时间捉到了纺织娘,他天天趴在田野中,不累不饿吗?
生:因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他已经忘了饥饿。
(教师在学生没有读好“妈妈我在这哪!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这一句时,并没有进行简单的示范,而是继续让学生读书,抓住“终于”这个词,去体会想象法布尔捉到虫子时兴奋的心情,着力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填补。在学生解构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自然要然纸上,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图像,建立了言语图式。)。
(三)。
师:课文展还有那些地方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
生:课文的第四节。
师:为什么会是第四节?
生:老师您看,法布尔在放鸭子时不是逮甲虫就是静静的看小动物,他对昆虫多着迷呀。
师:你们知道静静的观察是怎样的观察吗?
生:一动不动的在那儿看。
生:非常仔细的看,专心致志的看,心中只是想着这些可爱的小动物。
师:同学们那叫什么吗?
生:(异口同声)着迷。
师:一起读这一节,好吗?
(学生齐读第四节)。
(这一节虽然不是课文的重点,但是静静的看恰是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表现,而且法布尔不是一般的看,是带着自己的思考去看,这种着迷已经不同于原先第三节,他在兴趣中带有了一些理性,为下文的法布尔虽然被父母责骂仍观察昆虫,做了有力的铺垫。虽然不能向学生点明,但学生通过读书是可以感受到的,这是文章的期待性结构,它需要学生去感知、去体验,去用自己的想象来填补。)。
生:“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在他眼前掠过。"荷!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这些句子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十分迷恋。
师:同学们一定知道敏捷是什么意思,在这里仅仅是写法布尔捉虫的动作快吗?
生:不是仅仅写法布尔捉虫的动作快,还说明法布尔对昆虫越来越敏感了,他对昆虫越来越迷恋了。
师:是呀,我们在田野中的时候,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昆虫,为什么我们没有想法布尔那样,还是因为我们没有像法布尔那样对昆虫十分着迷。同学们知道怎么读"荷!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一句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读,读出了法布尔此时欣喜的心情)。
师:第五节中有一个词“欣赏”,你们看一看能不能换成看哪?自己读一读“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然后告诉老师。
生:不能换,因为是仔细的看欣喜的看。
生:当然不能换,法布尔在包这个小虫子的时候,一定是小心翼翼满脸微笑,他太爱这个小虫子了。看不能表达这个意思。
生:欣赏是美美的看,法布尔已经把这个小虫子当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了,他太爱这个小虫子了,法布尔真的着迷了,看就没有这个意思。
师:是啊,小虫子在法布尔的心目中以不是一个小虫子了,这时变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你们能想象出法布尔包这个小虫子时的样子吗?自己边读边想象,一定能读出其中的精彩来。
师:你来读,其余的同学跟着他包小昆虫。(这个学生读时,其余的学生就像当年的法布尔一样,欣喜的包着虫子。又找了几个同学读,都能读出法布尔当时包昆虫的样子,很好地体会出了法布尔这个细小的动作中传达的对昆虫的迷恋。)。
师:法布尔太爱昆虫了,同学们那不能把第五节完整的读给大家听。
(配乐读第五节)。
生:难过到了极点,他都哭了。
师:法布尔为什么这么难过?
生:父母的责骂,父母的不理界。
师:我们读一读父母的话。知道怎么读吗?
生:突出父亲的责骂,母亲的责备。
师:自己读一读六七节,去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读。)。
师:父亲的责骂还可以理解,而母亲最疼爱自己的孩子,他也责备他。知道法布尔为什么这么难过了吧。能想象出法布尔扔昆虫时,复杂的心情吗?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学生读第九节)。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
生:老师,法布尔不是对昆虫着迷,而是痴迷了。
师:为什么说是痴迷吗?痴迷和着迷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吗?
生:课文中的法布尔对昆虫爱的都有些傻了呆了,连父母的责骂都不顾了。
师:法布尔为什么要躲起来偷偷的玩?
生:(异口同声的说)对昆虫痴迷!
师:法布尔虽然是躲起来偷偷的玩,但仍然是兴致勃勃,自得其乐。读一读第10节,感受一下。
(学生读)。
师:躲起来偷偷的玩,虽然是躲,法布尔仍然是玩的非常开心。躲字应该怎么读?
生:读出法布尔高兴的样子。
生:读出躲中蕴含的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生:读出法布尔虽然躲,当玩的十分开心的样子。
(学生读)。
(五)。
师:同学们现在是否明白法布尔雕像上的衣袋为什么鼓鼓的。
生: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生:这两个鼓鼓的衣袋是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象征。
生:因为法布尔就像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一样,都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生:法布尔的坚持成就了法布尔。
生: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虽然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甚至还遭到了父母的责骂,但是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坚持自己的爱好,所以成为了昆虫学家。
师:我想,法布尔如果在父母的责骂中选择放弃,不能坚持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也许就不能成就昆虫学家的法布尔。如果我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时,决不能清言放弃。更要想想我们的衣袋又装满什么哪。
生:老师,我们的衣袋里装满的是知识。
生:我们的衣袋里要装满持之以恒目标专一的精神。
师:同学们再把文章读一遍,让法布尔的两个高高鼓起的衣袋,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五年级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九
小学五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过阅读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能够借助网络等平台搜集、处理、交流文本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教学中,抓住重点语段和词句,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创设智慧灵动的语文课堂。
知识与技能目标: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3、利用博客、网络交互功让学生开展创意阅读,延伸课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凭借文本,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
2、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人体验地生成,通过学法指导,以读促写。
2、通过博客、网络平台等多种交流方式,实现文本、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
1、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2、深刻领悟题目的内涵,体会法布尔从小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2、建立主题博客学习网站。
教材、多媒体课件、视频、主题博客学习网站。
1、谈话: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大自然的礼物。(课件展示昆虫图片)喜欢这些小家伙吗?有个人也很喜欢小昆虫,可他不是一时的兴趣,而是将这种热爱与痴迷持续了一生,他就是法布尔——科学殿堂里的一位巨人。(板书:科学殿堂)。
(设计理念:直观再现生动活泼的昆虫图片,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轻松、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2、小组交流,认识法布尔。
谁来说说你对法布尔的了解?
(学生将课前搜集关于法布尔的资料进行交流。)。
3、课件出示法布尔生平简介。
(设计理念:让学生了解法布尔,走近法布尔,激发他们对科学家的崇敬和热爱。)。
4、师:让我们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法国,到法布尔的童年去看看吧!板书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学生随师书写课题)。
1、同桌互助,对读课文。
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理解重点词语,扫清文字障碍。
2、多媒体课件出示文本,检查学生掌握情况,注意带点字读音。
纵横闪烁光泽责骂满载而归鸟栖虫居。
中毒观察可恶痴迷鼓鼓囊囊兴致勃勃。
(设计理念:课件出示文中重点字词,直观帮助学生纠正字音,理解词义,便捷、生动,利于学生掌握、积累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小时候的法布尔是个怎样的孩子?
2、生默读课文后,交流反馈。
3、课件出示文本:“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理解“着迷”。
4、在课文中还有几个和着迷意思相近的词,你能找出来吗?
教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5、学生结合“迷”字,理清课文叙述了哪几件事?
(设计理念:阅读是语文教学之本,默读课文,让学生充分阅读,沉浸文本,促使学生深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领悟,在感知文本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画出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句子,抓感受深的词语美美读一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师生共读共议。
多媒体课件出示重点语段:
1)“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
(为了观察昆虫,法布尔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2)“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
(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终于”说明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4)重点指导读法布尔对妈妈说的话,用表演朗读法来表现法布尔找到纺织娘的欣喜。(师生合作创造性表演读。)。
(设计理念:教师积极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激发学生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捕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
2、归纳学法——读,想,划,评。
过渡:小法布尔的故事还真不少,这不,爸爸让他去放鸭子他又干什么去了?
1、小组合作学习4,5,6自然段,
多媒体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金钥匙:读——想——划——评。
划出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句子,抓重点词语有感情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书写感受等语文实践活动,体会法布尔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领悟他热爱大自然的情怀。适时加以学法上的指导,实现短时、协作、高效的学习。)。
1)、小组合作按照学法:读,想,划,评,找出反映法布尔喜爱昆虫的句子。
2)、学生依照情感体验,读感受深刻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2、教师引导感悟第四段。
1)、根据学生发言,课件出示文本第四自然段,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静听,伴随着悠扬的钢琴曲《童年》,学生在脑海中想象美妙的画面。
2)、师指导:如果是你趴在小溪的岸边,会观察到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交流个人情感体验)。
预设学生理解:
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3)、请同学们用心感受一下美丽,神奇的昆虫世界吧!
课件出示小昆虫视频。
(设计理念:视频欣赏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还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自然世界的神奇,让学生走进法布尔迷恋的昆虫世界。)。
3、学习第5,6自然段,感悟“痴迷”
过渡:这只把蒲公英当做降落伞的小甲虫多么可爱呀!它不仅吸引了我们,也深深地吸引了法布尔。
1)、学生自读5、6自然段,划出描写小甲虫的句子。
2)、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文本:
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
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读句子,体会法布尔对小甲虫的喜爱之情。
3)、这天,法布尔的衣袋里还装了些什么?
4)、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喜滋滋”的心情。
5、法布尔迷恋着昆虫的世界,可爸爸妈妈是怎样的态度呢?
1)学生读后交流。
3)回顾全文,引导学生从文中描写大自然美好和小动物可爱的语句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神奇。
4)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大自然中的美妙的经历,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索大自然的志趣。
(设计理念:点面结合,落实单元教学重点。)。
6、感悟最后一段。
a、过渡:强烈的兴趣加上细致地观察,使法布尔最终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撰写了一部自然界的生命乐章《昆虫记》,引领人们去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
b、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创意的雕像,这座雕像是什么样的.?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c、师问:这沉甸甸的口袋里仅仅装的是昆虫吗?
e、课件出示文本:法布尔的衣袋里装满了(),装满了(),还装满了()。
师相机板书:强烈的兴趣、执着的精神。
设计理念:通过对文题的深入理解,提炼文章的中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1、走进法布尔。
a、多媒体课件出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法布尔。
b、师配乐范读。
c、师动情小结:作为一位科学家,一位用心去观察、用爱去体会的科学家,法布尔先生的科学研究是充满诗意的,他用诗人的语言描绘这些鲜活的生命,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昆虫记》是最著名的,就让我们静静地去读一读,走进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设计理念:在诗意的环境里阅读诗一样优美的文字,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憧憬。)。
2、以读促写。
此刻如果我们正站在法布尔的雕像前,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他说呢?想一想,再写下来,也可以在课后把你的感悟、想法发到主题博客上。(出示博客链接地址)。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习得语言工具的同时,感受到人文熏陶,让学生在人文情感的冲击下,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落实语言文字的教学。)。
板书设计:
着迷。
迷恋科学的殿堂。
痴迷。
热爱大自然。
五年级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十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3、这节课,我们继续关注法布尔。
二、出示末段,引导质疑。
1、喜欢看球赛的人,我们通常叫他“球迷”,喜欢下棋的人我们叫他“棋迷”,那法布尔我们可以叫他——“昆虫迷”
3、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板书:痴迷)。
4、学生质疑,你们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明白?
a) 自探自悟,合作学习。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读课文第2-10自然段,找出描写法布尔痴迷昆虫的句子,划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大组交流:你从哪儿读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说体会。
为了捉一只会唱歌的纺织娘,法布尔整整花了三天的时间,此时他的心情怎样?指导读出法布尔的高兴劲儿。
(2)第4自然段,说体会。
这位同学有没有读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指导评价,朗读。
(3)第5自然段第六句话,说体会。
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特别能看出法布尔对这只小甲虫的痴迷?指导读出法布尔对小甲虫的呵护倍至。
你们有没有什么心爱的小宝贝?你是怎样对待它的?
(4)第6自然段,说体会。
(5)第9自然段,说体会。
范读,学生评价,指导读出法布尔的忧伤。
(6)第10自然段,说体会。
这些玩意儿真的没用吗?你能帮助法布尔说服他的爸爸妈妈吗?
你们有没有这种经历,背着父母偷玩,藏在口袋里?
指导朗读,评价。
b) 回归末段,解决疑问。
1、出示课文第11自然段,引读第一句话,擦去第一个问号。
2、为什么人们要把法布尔两个衣袋做得高高鼓起?讨论交流后擦去第二个问号。
c) 总结课文,发表感想。
1、一只只小小的昆虫,对法布尔竟有这么大的魔力。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可在法布尔眼中,昆虫比西施还要美,他一趴就是一整天,几十年如一日。经过几十年辛勤的劳动,法布尔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向人们介绍了四百多种昆虫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写了一部《昆虫记》,共两万多字。
2、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想吗?
3、老师这里有两句诗想送给大家,出示: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祝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认定一个目标,坚持不懈,不久的将来,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叩开成功之门,成为第二个法布尔。
d) 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你喜欢昆虫吗?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痴迷科学的殿堂。
五年级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十一
1、继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趣。
3、了解本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和命题方法。
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
2、了解本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和命题方法。
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
准备:字典,小黑板。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垃圾纺织殿堂责骂中毒观察可恶痴迷。
2、同桌互相批阅,写的好的送一张笑脸给他。错的很快更正三遍。
二;学习课文内容,感悟人物情感。
1、快速浏览全文。思考: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交流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
3、出示句子;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5、指名读自己找出来的句子。
6、观察开头、结尾的特点,并分别读一读。
7、讲解;这篇课文首尾呼应我们应该在读的过程中体会这种表达方法的效果。
8、出示课文中带有“迷”字的词语。(着迷、迷恋、痴迷)。
9、借助字典,了解“迷”的意思。同时教师出示:
“迷”的意思是:(1)分辨不清,失去判断能力;(2)对某人或某一事物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3)沉醉于某一事物的人。(4)使看不清,使陶醉。
10、四人小组讨论;以上三个词语中的“迷”字的意思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应该是第几种意思。
11、交流自己的意见。
12、再用“迷”字的其他意思各组一个词。根据其它意思我们把法布尔称为什么迷?
13、指名发表自己的观点。
14默读课文,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都说明法布尔对昆虫很着迷?
15、四人小组学习课文。并在组内讨论交流所画的句子,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读好写法布尔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句子,体会他的感情。
16、全班交流。
17、指导朗读重点句子,体会感情。
三:总结全文。
1、文中多次提出“把衣袋塞的鼓鼓的”你认为为什么要这样写?
2、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4、小结:用人名或动物名为题;用事情为题;用地名为题;用人物语言为题。
5、指名分别举例说明。
6、谈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的收获。
四:课内外积累;
1、介绍《昆虫记》这本书以及法布尔生平,了解法布尔精神。
2、搜集自己喜欢的昆虫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着迷。
捡贝壳石子。
痴迷。
教后记;
教学思路;
1、围绕中心句,从“迷”字入手紧紧扣住“着迷、迷恋、痴迷”通过质疑、讨论来学习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两件事。
2、运用画、议、读的方法感悟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对昆虫的痴迷。
3、通过找一找、读一读、议一议,来了解首尾呼应的写法。
4、通过查找资料,听教师讲解,丰富积累,增长见识。了解名人的生平,学习名人的精神。
教学效果;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是由于是周一,学生状态不佳,参与面不广。
五年级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十二
在第五个专题中有幸领略了李老师的上课风采,真的是收获颇多。我主要从教学流程的设计方面对这节课进行了观察,感觉李老师这节课真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教学目标的制订紧紧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和学情分析到位,制定的教学目标操作性强。从教学视频来看,李老师切实转变了观念,重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会了学生在阅读中写“批注”的方法,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成长。
李老师的课堂教学主要由五大环节组成: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精读课文,学习运用方法;4.课堂练习,情感升华;5.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其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符合教学内容特点,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学习经验,符合学生实际。五大环节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通过课堂观察,我认为以下几点更值得我去学习:
一、激情导入,设计巧妙。
李老师确定以《昆虫记》中的一个故事片段导入本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起孩子探索的欲望。紧接着李老师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由问题入手,直奔中心,这一点设计非常巧妙。
二、精读课文,学习并运用方法。 。
“迷”是这篇课文的灵魂,教师在“学习方法”环节通过学习课文的2、3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并且对学法进行了总结:抓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特点,将揣摩的感受作好批注。然后到了“运用方法”环节先回顾方法,接着放手让学生去自学第4-10自然段,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李老师的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的教学节约了时间,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做到了“从学中来到学中去”的过程。
三、课堂练习,深化中心、升华情感。 。
李老师给学生出示了一个思考题:“法布尔的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不仅仅是_____,还装满了______,还装满了____________。”在学生对课文由初步感知到精读感悟之后,设计这样一个练习题对于深化中心,升华情感真可谓是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通过“说说你的收获”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适当的总结与反思,建构自己的学习经验。并出示法布尔的名言激励学生。最后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了说、听、写、读等不同的作业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去重读人物,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完成了开放式课堂的构建,将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完成了从开放到开放的大语文课堂教学的建构。
通过对这节课教学流程的观察,我所收获到的不仅仅是怎样上好一节课,更重要的是让我知道作为现代老师的使命:“教生一年,为生一生”。在教学中我们不是蜻蜓点水,更不能花拳绣腿,要真正授之以渔。
五年级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十三
文中写了小时候的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因为抓一只三天也没有抓到的纺织娘而忘记了回家,害的爸爸、妈妈着急。第二件事情是父亲叫他放鸭子,他把鸭子赶进池塘里,自己就去观察周围,他把自己的衣袋装得鼓鼓囊囊的,“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有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子,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躲起来偷偷玩,就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了科学的殿堂。”读到此处,我想:“法布尔的成功源自他对科学的痴迷,源自他对探索的锲而不舍。我们青少年就应该学习他这种精神。
回想一下我自己,更是深有体会。二年级时,我开始学习硬笔书法,刚开始的一个月,我每天坚持练30分钟,老师表扬我有进步,可是后来我就坚持不住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再后来干脆就不练了。一年以后,我的字丝毫没进步。四年级时,我看到当初和我一起练字的同学,有的已经大有长进。于是,我下决心每天都练,做到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到现在两年了,我的字在市里,省里比赛中,多次获一等奖。如果不是我后来锲而不舍,哪有今天的成绩呢。
因此,我想,法布尔对科学的痴迷,对探索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级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十四
小学五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过阅读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能够借助网络等平台搜集、处理、交流文本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教学中,抓住重点语段和词句,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创设智慧灵动的语文课堂。
知识与技能目标: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3、利用博客、网络交互功让学生开展创意阅读,延伸课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凭借文本,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
2、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人体验地生成,通过学法指导,以读促写。
2、通过博客、网络平台等多种交流方式,实现文本、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
1、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2、深刻领悟题目的内涵,体会法布尔从小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2、建立主题博客学习网站。
教材、多媒体课件、视频、主题博客学习网站。
1、谈话: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大自然的礼物。(课件展示昆虫图片)喜欢这些小家伙吗?有个人也很喜欢小昆虫,可他不是一时的兴趣,而是将这种热爱与痴迷持续了一生,他就是法布尔——科学殿堂里的一位巨人。(板书:科学殿堂)。
(设计理念:直观再现生动活泼的昆虫图片,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轻松、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2、小组交流,认识法布尔。
谁来说说你对法布尔的了解?
(学生将课前搜集关于法布尔的资料进行交流。)。
3、课件出示法布尔生平简介。
(设计理念:让学生了解法布尔,走近法布尔,激发他们对科学家的崇敬和热爱。)。
4、师:让我们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法国,到法布尔的童年去看看吧!板书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学生随师书写课题)。
1、同桌互助,对读课文。
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理解重点词语,扫清文字障碍。
2、多媒体课件出示文本,检查学生掌握情况,注意带点字读音。
纵横闪烁光泽责骂满载而归鸟栖虫居。
中毒观察可恶痴迷鼓鼓囊囊兴致勃勃。
(设计理念:课件出示文中重点字词,直观帮助学生纠正字音,理解词义,便捷、生动,利于学生掌握、积累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小时候的法布尔是个怎样的孩子?
2、生默读课文后,交流反馈。
3、课件出示文本:“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理解“着迷”。
4、在课文中还有几个和着迷意思相近的词,你能找出来吗?
教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5、学生结合“迷”字,理清课文叙述了哪几件事?
(设计理念:阅读是语文教学之本,默读课文,让学生充分阅读,沉浸文本,促使学生深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领悟,在感知文本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画出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句子,抓感受深的词语美美读一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师生共读共议。
多媒体课件出示重点语段:
1)“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
(为了观察昆虫,法布尔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2)“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
(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终于”说明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4)重点指导读法布尔对妈妈说的话,用表演朗读法来表现法布尔找到纺织娘的欣喜。(师生合作创造性表演读。)。
(设计理念:教师积极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激发学生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捕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
2、归纳学法——读,想,划,评。
过渡:小法布尔的故事还真不少,这不,爸爸让他去放鸭子他又干什么去了?
1、小组合作学习4,5,6自然段,
多媒体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金钥匙:读——想——划——评。
划出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句子,抓重点词语有感情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书写感受等语文实践活动,体会法布尔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领悟他热爱大自然的情怀。适时加以学法上的指导,实现短时、协作、高效的学习。)。
1)、小组合作按照学法:读,想,划,评,找出反映法布尔喜爱昆虫的句子。
2)、学生依照情感体验,读感受深刻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2、教师引导感悟第四段。
1)、根据学生发言,课件出示文本第四自然段,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静听,伴随着悠扬的钢琴曲《童年》,学生在脑海中想象美妙的画面。
2)、师指导:如果是你趴在小溪的岸边,会观察到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交流个人情感体验)。
预设学生理解:
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3)、请同学们用心感受一下美丽,神奇的昆虫世界吧!
课件出示小昆虫视频。
(设计理念:视频欣赏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还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自然世界的神奇,让学生走进法布尔迷恋的昆虫世界。)。
3、学习第5,6自然段,感悟“痴迷”
过渡:这只把蒲公英当做降落伞的小甲虫多么可爱呀!它不仅吸引了我们,也深深地吸引了法布尔。
1)、学生自读5、6自然段,划出描写小甲虫的句子。
2)、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文本:
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
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读句子,体会法布尔对小甲虫的喜爱之情。
3)、这天,法布尔的衣袋里还装了些什么?
4)、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喜滋滋”的心情。
5、法布尔迷恋着昆虫的世界,可爸爸妈妈是怎样的态度呢?
1)学生读后交流。
3)回顾全文,引导学生从文中描写大自然美好和小动物可爱的语句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神奇。
4)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大自然中的美妙的经历,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索大自然的志趣。
(设计理念:点面结合,落实单元教学重点。)。
6、感悟最后一段。
a、过渡:强烈的兴趣加上细致地观察,使法布尔最终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撰写了一部自然界的生命乐章《昆虫记》,引领人们去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
b、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创意的雕像,这座雕像是什么样的?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c、师问:这沉甸甸的口袋里仅仅装的是昆虫吗?
e、课件出示文本:法布尔的衣袋里装满了(),装满了(),还装满了()。
师相机板书:强烈的兴趣、执着的精神。
设计理念:通过对文题的深入理解,提炼文章的中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1、走进法布尔。
a、多媒体课件出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法布尔。
b、师配乐范读。
c、师动情小结:作为一位科学家,一位用心去观察、用爱去体会的科学家,法布尔先生的科学研究是充满诗意的,他用诗人的语言描绘这些鲜活的生命,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昆虫记》是最著名的,就让我们静静地去读一读,走进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设计理念:在诗意的环境里阅读诗一样优美的文字,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憧憬。)。
2、以读促写。
此刻如果我们正站在法布尔的雕像前,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他说呢?想一想,再写下来,也可以在课后把你的感悟、想法发到主题博客上。(出示博客链接地址)。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习得语言工具的同时,感受到人文熏陶,让学生在人文情感的冲击下,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落实语言文字的教学。)。
板书设计:
着迷。
迷恋科学的殿堂。
痴迷。
热爱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