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教学设计(精选18篇)
写作是展示个人才华和个性魅力的途径之一,我们要通过写作展示出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创造力。突出亮点,吸引读者的眼球;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氓教学设计篇一
【教材简析】斜面是最简单的机械之一。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教材安排的这次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获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发现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圆柱形物体可以滚得远一些。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将圆柱形物体在不同角度的斜坡上滚一滚,比较什么角度下滚得最远,来了解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并了解在哪种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交流等活动,了解在何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并了解在何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教学难点]如何使实验更精确,并对实验的结果及时总结、归纳。
[教具学具]木板、圆柱形物体、卷尺、三角板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一个人怎样把一头大象运到卡车上?
认可学生各种有创意的回答,认识到用搭斜坡的方法省钱又省力!
教师引入: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
出示情境图:怎样把油桶从卡车上搬下来?怎样把砍伐的木头从山上运下来?(通过讨论后得出:利用斜坡省力又经济,工人叔叔们平时就是这样做的!)。
引导观察:这些可以滚动的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
进一步思考:物体从斜坡上滚下来,滚动的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小结,引入新课:影响滚动距离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们就选其中的一个方面来研究: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斜面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呢?(课件出示)(板书课题:怎样滚得远)。
二、合作实验,探求结论。
1、猜想。
教师提问:你认为斜坡的角度大一些滚得远,还是小一些滚得远呢?(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教师)让学生先猜想,再说说这样猜想的理由)。
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如何验证?(揭示做实验是验证猜想的好方法)。
我们先来看看实验的步骤和要求!
2、实验。
(1)实验步骤(看课本图片)。
教师总结:这些步骤可以概括:搭一搭、滚一滚、量一量。
一共需要几个人做实验?怎么分配任务?(看小组实验照片)。
2人搭木板,1人滚,2人测量,1人记录。
(2)操作示范。
为了更好的指导大家实验,老师示范一下30度斜坡的实验过程,由于场地不够,后面的同学看不清,请看老师实验的实况录像。(播放课件)。
实验操作需要科学和严谨,否则,实验的结果将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你认为有那些细节需要注意?(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搭:斜面平稳、角度调准)。
(滚:轻放顶端、自由下滑)。
(量:底端测量、拉成直线)。
45度和60度的实验也是按照同样的方法和步骤。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了许多圆柱形物体。今天,为了使实验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我们同一组的同学采用同一种物体做实验。实验中还会出现许多意外的状况,各小组要在组长的带领下,合理分工,团结合作,勇于解决问题,一定要使实验的结果真实、可信。
到底哪种度数的斜坡滚得远,这个谜底由大家来揭开吧!
(3)各小组学生分别做30度、45度和60度角的斜坡实验。
有了刚才的实验指导,这次可以放手给学生自主实验,老师观察指导,对个别有困难的组员给予及时帮助。
3、结论。
(1)小组汇报:
同一坡度,每次测量的数据一样吗?
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在小组取得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通过比较、分析,获得结论,感受用实验方法研究问题的合理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斜坡的角度为45度时,圆柱形物体从上面滚下来的距离最远。
(2)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3)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研究了三种度数的斜面,得出斜坡的角度为45度时物体滚得最远!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斜坡,有没有比45度斜坡滚得更远的呢,我们还需进一步研究。局限于试验场地和实验次数,我们只能得出斜坡大约是45度时,物体滚动得较远。
我们想知道到底多少度才能使物体滚得最远的呢?还可以从哪些角度研究?(30—45,45—60)。
课后请对其它角度的斜坡进行实验,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
三、联系实际,指导应用。
生活中处处隐藏着斜面,斜面的角度也各有不同。
1、楼梯(将课本“你知道吗?”改换形式)。
王叔叔家要装修,该选哪一种楼梯呢?(同样高度,平缓的楼梯占地面积要大,较陡的楼梯占地面积要小)。
2、桥图。
观察和比较:为了方便行人,桥的坡度要小一些。
3、滑雪图。
观察和比较:山的坡度要选得适中一点。
四、活动总结,教师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怎样滚得远。
猜想30度45度60度。
验证搭——滚——量。
结论45度时滚得最远。
氓教学设计篇二
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回答“教学目标是什么?”相应地,设计者要通过实施教学分析确定答案。第二个问题是要回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通过设计者开发教学策略来完成。第三个问题要求回答“我们的测验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如何评价和修改教学资料?”这需要经过设计者开发和实施评价活动予以解决。
由此,可以得出教学设计的一个简化程序表达:分析――策略开发――评价。
人们对于教学设计程序的基本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许多国外学者设计了诸多模型来表现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过程。图1即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
分析和理解这个模型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这个模型具有明显的序列性和线性特征。一方面,这体现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般顺序;另一方面,设计者又不能拘泥于这个程序,在某些情形下,设计者可能需要修改这些设计活动的顺序,而且,这一修改的过程可能并不是一步完成,而是需要经过多次反复。因此,如果从设计实践的心理活动来看,这个模型应该更像一个“蠕虫团”。
第二,教学设计的各个活动之间相互关联,循环往复,本质上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设计过程中,问题的理解带动着问题的解决,旧问题的解决可能意味着新问题的产生。因此,把设计过程理解成为是设计者不断进行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更为妥当。
第三,规范和科学地理解课程设计活动的内容。这是进行有意义的教学设计的基础和起点。比如,“评价(evaluation)”这一术语,其含义既包括对学习者的评估(assessment),也包括对教学的评价,不能简单地认为评价就是“测验(tests)”。再如,教学设计包含着问题解决,但不能把所有的问题解决都作为教学设计。因此,必须以严谨、踏实的态度进行问题的学习、理解和研究过程,尊重学术规范,遵守已有共识的概念范畴,杜绝望文生义,减少“非分析性”的研究。
第四,教学设计所创设的教学在目标、教学策略和评价方面必须相互匹配。就是说,教学策略要适应于不同的学习任务(即目标),测验所测量的是学习者达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三者之间必须形成高度的耦合效应才能发挥出教学设计的优势。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能够充分利用所有可用的教学情境和资源,紧扣教学重心,赋予教学以连续性、趣味性和整体性,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果,激励教师进步。
教学设计的起点是分析,分析既包括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技能、爱好、态度和其他与学习有关的个性特征,也包括分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环境以及知识与技能的运用环境,同时,透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和确定,有助于决定教学过程和方法。
系统化教学设计的产物必然形成物化成果,这些具有物质性的“产品”既可以被现场使用,也可以被复制和传播;既可以被设计者使用,也可以被其他教师甚至学生使用。因为教学设计和开发包含了学习者和情境方面的信息,所以,这些“产品”可以为那些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提供实用、有效和可接受的解决方法。
基于分析的教学设计需要技术性的技能和创造性以及理性和直觉性的思维过程。广泛参与教学设计过程,有助于教师有针对地开发评估工具,合理地选择和开发教学策略,适时地开发与选择教学材料,形成积极的反思性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还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更加有利于教师有意义的成长与成熟。
学校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代际累积的结果。缺乏教学设计的教学成果往往不具备推广性质和继承价值。教学设计不仅仅为教学和学习提供了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解决框架,更重要的是它所展现的是一种系统的方法论,在此基础上达成的共识,不仅可以使设计者、开发者、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之间形成协调,还能够为学校积累优质的人力资源和教学资源,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如果考虑到教学设计具有的情境特征,可以说,在特定情境下的教学设计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校本”。
既然教学设计具有如此巨大的实用价值和实践意义,为什么在当前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却遭受冷遇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不熟悉,不重视。
国外学者研究教学设计已经几十年了,理论文献和实验成果异常丰富,但这些并没有被国内的学者,尤其是职业教育工作者所熟知、接受和采纳。由于不熟悉,所以不重视。相比之下,职业学校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简称“方案”和“课标”)的制定。更有甚者,以为“方案”、“课标”甚至是“课时计划”(即教案)就是教学设计。这几者之间的差异上文已经做了区别。
实际上,如果站在系统的教学设计的角度上看,即使是最新制定的“方案”和“课标”也存在着重大的缺陷。最为突出的是,缺乏准确的教学目标分析和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缺乏对学生和环境的分析;含糊的目标陈述给测量和评估制造了困难,等等。
2.难度大,成本高。
客观分析,一方面,教学设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确实具有全面性和苛求性的特征。因此,即使是有经验的设计者也会经常表现出顾虑,担心失败的教学设计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无效的师生交流、活动效率和教学效果低下、滥用时间和资源、损害学生动机,等等。另一方面,系统的教学设计在各个阶段都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尤其对于职业教育而言,由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特殊性,无法从普通教育的课程设计中直接获取经验性成果,因此,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的原创性特征就成为阻碍推动课程设计工作的最直接原因。
3.缺知识,少技术。
在我国,课程设计的人员主体应当是教师。教师虽然对于所教授的知识性内容比较熟悉,但是对于教学论、学习论和课程设计技术等专门性知识和技能却非常缺乏,从而客观上不具备系统性教学设计的胜任力。
同时,由于多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职业学校的教师通常都会面临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因此,对于复杂的教学设计,教师往往缺乏内在的动力。
正是在上述几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设计才会停滞不前。
为了打破目前教学设计在职业学校所面临困境,使教学设计发挥出应有的功能,惠及各方,笔者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教学论和学习论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可以通过组成学习型团队,通过内容分工,定期交流的方式,迅速掌握指导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
(2)以代表性学科为突破口,建立阶段性任务模式,组建教学设计团队,由简入繁,化整为零、以点带面地进行尝试性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反馈,总结经验的同时,推广经验,逐步进入教学设计的全面推进。
(3)积极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使之能够不断增强教学设计的胜任能力。
氓教学设计篇三
1.情感目标: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及对文章的学习,教育学生如何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2.知识目标:把握文章中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体会文章亲切、自然的文字风格。
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及对文章的学习,教育学生如何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1、组织学生写出对同桌的评价,只写优点。
2、收集有关自信的名言或广告词。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最近老师收到了一封信,信中有位学生向老师倾诉了内心的苦闷与疑惑――在家里,帮助家人做家务的时候经常会越帮越忙,受到训斥;在学校,由于成绩不理想,觉得同学们瞧不起自己,故意疏远他,自己常常感到很孤独。结尾他向老师询问自己是不是一无是处,没有希望。
教师:有类似心理状态的同学请举手(借此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的大致情况。)。
出示心理测试题,请同学自测:
1、我觉得自己有不少优点。()。
2、我喜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3、与陌生人相处,我很少局促不安。()。
4、我的小伙伴很喜欢和我一起玩。
5、无论学什么,我觉得自己经过努力,一定能学会。
6、我常常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
7、我比较容易成为别人的朋友。
8、我知道有些人不太喜欢我,但我并不为此而担忧。
9、每次坐在考场上,我总是信心十足。
10、如果我做了件傻事,我会同在场的人一起大笑,不觉得有多难堪。
11、我心理觉得我会成为一个很棒的人,
12、尽管我还有不少毛病,但我肯定能改掉。
师统计结果:有这么多的同学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你们一定能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板书课题:做一个最好的你。
师:这是一篇议论文,与我们以往不同的是开始说自己的观点,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二、探究学习。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明白了什么?
师:作者列举了容貌美丽却依然“灰心丧气”的这一怪现象,引出自信对人的重要性这一观点。
2、罗森塔尔的试验是怎么做的?快速读2—3自然段,说一说。
师:大家注意罗森塔尔说的这句话“其实,我对这些学生一无所知,完全是随意挑选的。”进一步印证了自信心的神奇作用。
师:用事实开头,运用一正一反两个例子表明自己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同时设悬念,引人入胜。
(二)学习第二部分。
师:我们看第5自然段的调查结果,哪些句子采有了修辞手法,什么手法?
师:向学生推荐一些可以调查自己自信心情况的测试题。
(三)怎样才能树立自信心呢?我们看第三部分。《做一个最好的你》教学设计。
1、指名个人读,有几种方法?
第7自然段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为记住这些方法,老师编了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自己喜欢自己哩。
你拍二,我拍二,做好小事很重要。
你拍三,我拍三,自己喝彩勇向前。
你拍四,我拍四,坚持一下敢冲刺。
3、在你失去信心时你是怎样做的?
(姚明的故事、高红的故事……)。
(四)结尾的部分。
1、文章用诗一样的语言作结尾,谁愿意读一下?注意诗的韵律。
2、这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学生试着仿写。
范例1:
如果不能成为鲜花,那就当一片绿叶。
如果不能成为诗人,那就当一个爱好者。
如果不能成为伟人,那就当一个平凡者。
范例2:
如果不能成为大厦,那就当一个基石。
如果不能成为大雁,那就当一个小鸟。
如果不能展翅飞翔,那就默默行走。
三、总结:
送同学们一句话:
“自信是风,能带我们飞翔,自信是浪,能诠释我们的胸怀”。
我们的生活等待我们去学习,我们的未来等待我们去创造,可这需要我们有一颗愉快而且充满自信的心,需要我们坚信自信的自己将格外引人注目、格外的美!祝愿同学们,每个人都拥有各自的美丽人生,像那条小路、那条小鱼、那颗星星,永远做一个最好的你!
四、教学资源:
课外阅读毕淑敏的《我很重要》。
第二课时。
一、罗森塔尔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联系身边的所见所闻,进一步深化认识。
1、你知道哪些有关自信的广告词,分析一下它们好在哪里。
2、说说你知道的相关名言警句,并谈谈你的认识。
三、互找优点,激发自信。
1、拿出课前写好的同桌的优点,交给同桌,并真诚的告诉他(她),他(她)其实很优秀,可举例说明。
2、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拿起笔,写在“我的视角”里。
四、别出心裁――发散思维。
自信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必须条件。可是,不加分析,盲目自信,就会变成自负、自满,这就会给我们带来害处。
讨论:过分自信――自满、自负,带来的害处。
(可借鉴“望洋兴叹”、“龟兔赛跑”、“马谡失街亭”等故事来说明。)。
五、自由谈本节课的收获。
氓教学设计篇四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
2.体会所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入。
1.师:同学们,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上,有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在生息、繁衍。它们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的世界是神秘有趣、摇曳多姿的,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来了解海洋里的一种动物,那就是--鲸。
2.板书课题。
师:如果由你们来写,你会写些什么内容?
指多名学生说一说。
相机板书:写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鲸的。
2.指名说一说。
师生共议,明确课文主要介绍了鲸的进化过程,说明它是哺乳动物,还介绍了鲸的形体、捕食、呼吸、睡觉等方面的内容。
相机让学生列出各个部分的小标题。
三.创设情境,导读课文。
2.指名说一说。明确:这句话说得不具体,不能让人明确鲸到底有多大。
3.课文里介绍清楚了吗?你从哪里体会了解到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如:
“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体会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又如: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体会举例子说明的方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读一读,体会体会。
4.故事表演:有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各种鱼类的运动会。鲸也兴高采烈去参加,可是却在赛场门口被虾将军拦住了,虾将军以鲸不是鱼类为由不让它参加比赛。两个人为此产生了争执。
如果你是虾将军,你会怎样说服鲸呢?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从鲸的进化与它的生活习性理解鲸是哺乳动物。
明确理由。
(1)鲸的进化是由陆地到浅海再到深海。
(2)鲸用肺呼吸。
(3)鲸是胎生的。
这些特征都说明了鲸是哺乳动物。指名用自己的话,联系课文内容与在自然课上学到的知识或收集到的有关哺乳动物的知识说明鲸是哺乳动物。
四.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1.师:课文还从鲸的种类、捕食、呼吸、睡觉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海洋巨兽--鲸的生活习性。那么,你们最喜欢哪个部分呢?或者你们对鲸的哪方面最感兴趣呢?请你们分四人小组,选择一个或两个方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四人小组选代表说一说自己准备选择哪个内容进行自学,用什么方法进行。如:画表格、画图、朗读、表演等方法。
3.集体交流。
每个四人小组推选代表向老师和同学汇报自己这个小组的学习情况。
交流时注意说明自己介绍的是鲸的哪方面生活习性,用什么方法了解到的,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其他小组也可以进行补充说明。
明确:
(1)鲸的种类按有无牙齿,可以分为两种: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
牙齿。
(2)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用了列举数字、举例子、列数字等说。
明方法。
(3)鲸用肺呼吸,须鲸喷出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则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用了比喻等说明方法。
(4)鲸睡觉时头朝里,尾巴向外。
五.课堂练习。
1.请你们根据课文上介绍的有关鲸的知识以及所收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形式给大家讲一讲。
2.评议。
板书设计:
22.鲸。
写些什么:怎样说明的:
鲸的体形--十分巨大(列数字;作比较;举例)。
鲸的进化--由陆生到海生(作比较)。
鲸的种类--须鲸和齿鲸。
鲸的捕食--用须板或用牙齿(列数字;举例子)。
鲸的呼吸--肺;形状不同的水柱(作比较;打比方)。
鲸的睡觉--头朝里,尾向外。
鲸的生殖--胎生;长得快;寿命长(列数字;举例子)。
作者邮箱:zsxlihui。
氓教学设计篇五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进行乘方运算。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
3、教学关键:弄清底数、指数、幂等概念,区分-an与(-a)n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结构以及思维活动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一章我们主要学习了有理数的计算,其实有理数的计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一种游戏叫“算24点”,它是一种常见的扑克牌游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那我们现在约定扑克牌中黑色数字为正,红色数字为负,每次抽取4张,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使结果为24。
师:假如我现在抽取的是黑3红3黑4红5(幻灯片放映图片)如何算24?
师:如果四张都是3呢?
生答:-3-3×3×(-3)=333324。
师:现在老师把扑克牌拿掉一张红3,变成2个黑3,1个红3,大家有办法凑成24吗?
生:思考几分钟后,有同学会想出33(3)的答案。
师:观察这个式子,有我们以前学过的3次方运算,那它是不是乘法运算?可以告诉大家,它是一种乘方运算,那是不是所有的乘方运算都是乘法运算,它与乘法运算又有怎样的关系?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有理数的乘方”,相信学过之后,对你解决心中的疑问会有很大的帮助。(自然引入新课)。
2、动手实践,共同探索乘方的定义。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进行对折,再对折。
问题:(1)对折一次有几层?2。
(2)对折二次有几层?224。
(3)对折三次有几层?2228。
(4)对折四次有几层?222216。
师:一直对折下去,你会发现什么?
生:每一次都是前面的2倍。
师:请同学们猜想:对折20次有几层?怎样去列式?
生:20个2相乘。
师:写起来很麻烦,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空间,有没有简单记法?
简记:222324。
师:请同学们总结对折n次有几层?可以简记为什么?
2×2×2×2×2。
n个2。
生:可简记为:2n。
aaa?师:猜想:a生:an。
n个a。
师:怎样读呢?生:读作a的n次方。
的因数),n叫做指数(相同因数的个数)。
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看作是的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的次幂.小试牛刀:
练习一: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运算的形式:
6×6×6=(-3)(-3)(-3)(-3)=。
2.1×2.1×2.1×2.1×2.1=1。
21。
21。
21。
21。
21。
2=。
543431126。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乘方运算的性质。
师:我们在进行有理数乘法计算的时候,要先确定积的符号,然后再把绝对值相乘。我们知道乘方是一种特殊的乘法运算,那对于乘方运算的结果如何来确定积的符号呢?用幻灯片出示表格,计算后,请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并总结。(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从底数和指数两方面进行考虑)。
教师再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师生总结: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
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为0。
(-3)15;(-5)8;(-7)6;(-10)25;123;(-16)9。
例1:计算(教师板演一题后请学生板演)。
(1)26(5)62。
(2)73。
44(3)(3)(6)3。
33(4)(4)(7)4。
比一比:(1)与(5)一样吗?(3)与(6)一样吗?(4)与(7)一样吗?
小结:一定要先找出底数和指数,确定符号后再去计算。
例12:计算:(1)2522,(2)3,(3),(4),(5)453533334。
比一比:(2)与(3)一样吗?(4)与(5)一样吗?
总结:负数和分数的乘方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负数和分数用小括号括起来。
5、课外探究。
一张纸厚度为0.05mm,把它连续对折30次后厚度将是珠峰的30倍。试着去计算一下,这句话对不对。
6、归纳总结,形成体系:
1、乘方是特殊的乘法运算,所谓特殊就是所乘的因数是相同的;。
特别提醒:底数为负数和分数时,一定要用括号把负数和分数括起来。
2
3、进行乘方运算应先定符号后计算,要确定符号要先确定底数和指数。
7、作业布置:习题2.6第1、2题;。
氓教学设计篇六
1、认识11个生字,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诗句的意思。
生字卡片、图片、小练习(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三拼音节)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它的谜底是什么?(手)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谜语诗,诗的题目是《画》(出示课题)
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
1、为了写好这首诗,老师送给大家一幅画:(出图)
请同学们按照从远到近的观察方法,说说这幅画都画了哪些景物。
(小组交流)汇报:山、水、花、鸟(出图片)
2、这幅山水画美,这首诗写得也很美。要想读好这首诗就要先过生字宝宝关:
这11位调皮的生字宝宝就藏在诗句中,你们有信心把它们找出来吗?(打开书把字圈出来,读给小伙伴听)
3、现在老师把生字宝宝带到黑板上,谁愿意把你认识的生字宝宝介绍给大家?
4、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做练习)老师这里也有3间蘑菇屋(出图片)谁来把你的答案告诉大家(出示答案)
谁和他的答案一样?夸夸自己(自定夸奖方式)
5、在同学们刚刚结识的11个生字宝宝中,有两个新偏旁(出示:忄、辶)谁能找出带有新偏旁的字(远、近、还、惊)
三、感悟朗读
1、刚才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还认识了两个新偏旁,现在我们过了生字宝宝关,可以开始读一读了!(出示古诗)
在朗读方面谁来给大家提提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不加减字……)大家按要求试着读一读(散读)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指读、展示读)评一评
2、我们看到了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却听不到清清的溪水哗哗的流淌声,春天已经过去,这里的春花却还在开放。当我*近可爱的小鸟,它也没有因为惊恐而飞走,这些都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幅画。它们都在画中)
3、我们学习了这首谜语诗,学会了十一个生字认识了两个新偏旁,还进行了朗读,你们收获了这么多知识,多棒呀!(自定夸奖方式)
四、最后我们多写一个字,请大家打开书60页
生观察字形、占格、笔顺。
师范写、生仿写、展示。
五、作业
1、熟读古诗,把谜语讲给爸爸妈妈听。
2、搜集谜语诗和小伙伴一起猜一猜。
氓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2、初步感知鲸的几方面的特点,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做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使学生明白:人和动物要和平相处。
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鲸是胎生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1、你知道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用一句话介绍自己(检查预习情况)对鲸的了解。
2、过渡: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
今天,我们就学习22课《鲸》。
3、齐读课题齐读。
二、学习课文。
1、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归纳总结:
本课的问题?1、作者介绍了鲸的哪些知识?
2、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2、组织自学:选择你喜欢的一段先自学后小组交流。
具体分析。
3、师生交流并板书。交流:
1、鲸的知识:样子大、是哺乳动物、种类、食物、呼吸、睡觉、胎生。
2、采用方法:列数字、做比较、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
法作用:准确、直观、形象。
3、交流方法:画画、朗读、表演。
三、练习。
快速读课文从课本中或课外搜集到快速读课文。
的有关鲸的资料以“鲸的自述”的练习。
形式给大家讲一讲。交流。
四、作业。
选择;
1、把你知道的有关鲸的知识制成小报。
2、根据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你也写。
一篇你喜欢的小动物。
五、板书:
样子大列数字、做比较。
哺乳动物。
种类分类别。
食物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
生活习性呼吸打比方。
睡觉(准确、直观、形象)。
氓教学设计篇八
《孙中山破陋习》一文以鲜活的文字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的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故事中的孙中山、姐姐、妈妈人物个性鲜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在品词析句中体会文本中人物的心情,感受姐姐缠足前和缠足后的巨大变化。在课外资料的链接中激发学生对缠足的痛恨之情,对姐姐的同情之情,对孙中山的敬佩之情。
1.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2.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陋习。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8小节。
(1)指名读第8小节,问:“首先”就是——?
(2)师: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要废除的陋习有很多,为什么他首先废除的是缠足这一陋习呢?这跟他幼年时,亲眼目睹姐姐缠足是分不开的。
三、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的变化。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缠足前姐姐的句子;用“”画出写缠足时姐姐的句子;用“”画出写缠足后姐姐的句子。边读边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的变化。
2.组织交流:
a.缠足前,姐姐是什么样儿?
(1)指名读。
(2)我们也来读一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缠足前的姐姐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你从哪儿读到的?(指导把话说完整。感情朗读)。
相机板书。
(3)师:缠足前的姐姐是那么……喜欢这样的姐姐吗?就请大家带着这份喜爱之情读一读缠足前的姐姐吧!(自读、指名读)。
b.缠足时的姐姐是什么样儿呢?
(1)指名读。
(2)师:缠足时姐姐很----板书:痛苦。
c.缠足后的姐姐又是什么样儿呢?
(1)指名读。
(2)板书:没有歌声,没有笑脸。
(1)师: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缠足。
(2)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有关缠足的资料,我们来看一看。
(观看课件,学生感受缠足之残忍)。
(3)师:看到这么小的变了形的脚,同学们心灵深处一定感慨万千,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师:受到这样痛苦的折磨,我们再也看不到------,再也-----。让我们来看一看姐姐遭受这一痛苦的过程吧!
五、学习第2小节。
1.大家读读第二小节,妈妈是如何给姐姐缠足的?
2.指名读,(圈出“长长的”,师:有多长呢?----就这样“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着,缠得姐姐-------)。
4.交流:(播放音乐:凄凉地),
(1)(出示内容):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我感到。
指导朗读:可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读出你深刻的感受吧!)。
(2)师:缠足是那么可怕、那么残忍、那么让人痛苦、那么让人憎恨,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一起读第二自然段吧。
六、学习3—6小节。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呀!看到姐姐被缠足,孙中山是怎样?妈妈又是怎样呢?
1.请同学们读读3—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体会。
2.交流:
(1)师:孙中山-------出示第三自然段。
指多名读。
(2)你还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孙中山?(出示第五自然段)大家仔细品味。
指导朗读:好一个-----,请你读读这句话。
(3)妈妈又是怎样呢?---从哪儿可以看出?(妈妈真的残吗?)。
你能读出妈妈那既心疼又无奈的复杂心情吗?
你还从哪儿读到了妈妈的无可奈何与心疼?
(4)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从“含着眼泪”读懂了什么?
师:“娶妻要娶小脚妻”。这是在中华民族流传了上千年的一种习俗。女儿缠足,妈妈也很心疼,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找个好婆家,她一点办法都没有。这真是无可奈何啊!
师: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这句话。
3.同桌分角色读3—6小节: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4.指名分角色表演。
七、比较读:
1.师: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
2.师:这件事------。
出示: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你更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此时的孙中山可能会想到什么呢?
师:缠足这件事不仅给姐姐带来了痛苦和打击,也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这就坚定了他破除缠足陋习的信心和决心。他当了临时大总统,首先废除的就是——缠足陋习。
八、再读第八自然段:
师: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全体起立:让我们齐读第8自然段。
九、升华情感:。
十、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阅读孙中山的故事,记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回去以后问问周围的老人或者查资料,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氓教学设计篇九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生平日分析:
学生平日广泛的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也时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鲸的画面,所以学生一定会对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鲸的更多知识。
二、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知鲸的几方面的特点。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鲸”教师告诉学生本课学习内容为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鱼”
2、学生反驳教师“鲸是鱼类”这一观点。
3、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并说明资料来源。
(这样设计是教师故意给出错误的信息,这样可以马上调动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的信息,加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鲸的资料,使学生急于表现交流,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出声读文,读后画出生字新词。
2、读后组内交流自学字词情况。
3、全班交流本文介绍了关了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三、鲸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哪些特点?再读课文了解。
(这样设计整体把握事物的特点,培养了概括能力,为学习下文打下了铺垫)。
四、课堂练习:
1、选择正确读音。
上腭(ee)哺乳(rulu)捕获(bupu)立即(jiji)。
2、形近字组词:
鲸()肢()滤()肺()。
鱼()枝()虑()柿()。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因为鲸是用呼吸的,又因为鲸是,所以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属于。
(2)文章分别以鲸的、、、这几方面具体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
(这样设计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生字词,了解了鲸的几方面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本文介绍关于鲸的哪些方面的特点?
(这样设计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下文作铺垫,使课堂教学活泼、生动)。
二、鲸和虾将军会找哪些理由作为自己的论据?充分读课文,边读边体会鲸的特点,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特点进行专门的学习,并交流学习所得。
(这样设计,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知)。
三、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自己所学内容,在交流讨论中学习课文。
第1段:
1、引导学生从鲸的特点是什么和作者怎样来写两方面汇报。
2、如果鲸自己体形大,休重重作为论据和虾将军争吵,想一想鲸会怎么说?请同学表演出来。
(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而角色转换练习的设计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第2段:
1、学生继续汇报自己所学。
2、如果虾将军把这段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论据反驳鲸,那么他会怎样说?请同学们继续表演。
第3-7段:
(这样教学既能放得开,又帮助学生总结一定的学习法,写作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
四、总结全文。
1、回忆课前的小故事,运用本课所学关于鲸的知识,通过想象把故事表演完整。
(这样设计再次回归到贯穿全课的小故事并把课文的内容巧妙地揉合到故事情节展开中,使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顶点,同时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再创作)。
2、总结一课自己的收获。
五、课堂练习:
根据你收集的鲸的资料,选择感兴趣的某一点,以“鲸的自述”为题进行口语交际。
(这样设计练习,不仅要巩固一堂课的知识,更要为学生的延伸性学习提供一个思路,创设一个空间,这样设计作业,才能使学生增长更多的知识。)。
板书:
1、外形:大列数字。
2、是哺乳动物:胎生做比较。
鲸3、种类:(1)须鲸(2)齿鲸说明方法:举例子。
4、吃食:虾小鱼大鱼海兽打比方。
5、呼吸:垂直倾斜分类别。
6、睡觉:
氓教学设计篇十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生平日分析:
学生平日广泛的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也时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鲸的画面,所以学生一定会对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鲸的更多知识。
二、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知鲸的几方面的特点。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板书:鲸)。
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总资料,做好汇报准备。)。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鲸)。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写:“哺乳”,“肺”,纠正读音以及“肺”的写法。结合人体部位,引导学习本课生字“腭”“肚”“肺”“胎”,左部都是月字旁;“肺”字右部注意不要写成“市”。)。
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两个词,谁来读读?
2、交流:
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相机板书:
大小演变种类吃食呼吸睡觉胎生。
引导学生把“吃食、呼吸、睡觉”这三部分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通过列提纲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
3、提出不懂的问题:
词语理解难点:胎生哺乳动物。
4、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反复读。老师相机指导点拨读通,读出特点。
三、合作学习,发现特点。
1、下面我们要要召开一个关于鲸的“科学新闻发布会”。在座的各位都是小小科学家,在发布会上向大家介绍有关鲸的研究成果。为了搞好本次的新闻发布会,咱们首先得读懂课文。
2、分组合作学习研究,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小作家中的一个角色,采用演一演,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等方法,选择其中一项来研究。
在分组学习过程中要提醒学生,为了能讲得让别人一听就懂,像鲸的呼吸方法和睡觉姿势等内容,可以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直观形象地展示并加以说明。
3、各组可以补充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鲸的学习资料,作好充分的准备,下节课我们再来作“科学新闻发布会”。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课外继续收集关于鲸的资料,适时地充实到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去,并根据自己选择研究的一个方面,拟写好自己的研究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氓教学设计篇十一
这是21课《古诗两首》中的首。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形象传神地描绘出乡村小儿撑着小船偷采白莲后,不知道藏匿行踪悠然冲开浮萍的情景,突出了小儿天真可爱的形象。
本诗对孩子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于是教学时我采用自学探究的方式,让孩子通过自读感悟,讨论体会到小儿的天真可爱。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过或学过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孩子们说得很多。
2、说说这些诗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儿童?(天真、活泼、可爱)
1、出示《池上》
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读到了什么?
指名说,并读出来。孩子们说读到了可爱,顽皮
2、自由读,说说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了他的这一可爱、顽皮?
孩子们自由读着。
生:我从“不解藏踪迹”中读到的。看这个小孩子偷采了莲耦,想要隐藏自己的行踪,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由船把浮萍分开后留下的一条水路。
生:我觉得不是想要,而是不知道要隐藏,这样才突出小孩子的可爱。
生:我也赞成他的意见,你看图上,小孩子看到船工过后留下了一道水路,一点也不着急,反而有高兴的神色,说明他根本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如果像**所说,那小孩子看到身后的水路,应该很着急才是。
师:说得好,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希望我们同学在回答时也要像他们一样,说得让人信服。
生:噫,那时候的小孩子都会游泳的。
生:是,我也认为小孩子不是采的耦,而是莲蓬,你们看他的小船上放的都是莲蓬。
师:你真会观察,我们不仅要善于从文字中找到答案,还要善于观察课文给我们的插图。
生:那什么是莲蓬?是莲花吗?
生:不是,是莲花开谢后结的子,就是花里的花心了。莲子就在里面,也就是种子了。
师:你懂得真多,不错。还有什么问题吗?
师:哈,你真有想像力,正因为如此,诗人才把这一可爱的形象写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读全诗,让老师听听你们能不能读出小娃娃的天真可爱!
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可爱的天真顽皮的形象,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介绍诗人白居易。
这一课有两首,另一首也是描写可爱的小娃娃的形象的。请同学们回家好好读读,看看你从哪里读出了他的可爱,并试着展开想象进行说明。
氓教学设计篇十二
1、出示:“禾”(1)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禾苗)
(2)“禾”是一个象形字,就是指禾苗。
(3)你知道哪些带有“禾字旁”的字吗?(和、秋、种、稼)
2、板书:锄(1)看图:你看,这位老农手里拿着的就是一把锄头,锄头是农村一种及其常见的农具,可以用来给庄稼锄草、松土。
3、看图猜猜“锄禾”是什么意思?(就是用锄头给禾苗锄草、松土)。
4、唐代有一位名叫李绅的诗人就以“锄禾”为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古诗。今天我们就来认真地读一读,学一学。
1、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
3、读出节奏。
(一)第一句。
1、自由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脑子里打个小问号。
2、质疑。
3、解疑。
(1)“日当午”:出示太阳图,你觉得贴在哪里比较合适?说出你的想法。(相机教学生字:午)
(2)猜一猜:这是哪个季节?夏天,中午的太阳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句式训练:______________的太阳
太阳像______________(选择一个说)
(3)想象说话:炎热的夏天,中午的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很热,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这种热吗?句子中不能出现“热”字。
(4)老农夫却还在锄禾,他热成什么样了?请学生画“汗滴”理解第二行。
4、看图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并读好诗句。
(二)第二句。
诗人李绅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里感触很深也很多,于是用三、四两行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想了些什么呢?(板书:看想)
1、自由读。你知道他想了些什么吗?
2、交流。(板贴图2)
3、看录象:体验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氓教学设计篇十三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体会优化的思想
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吃烙饼吗?谁烙过饼,或看家长烙过?能给大家说说烙烙饼的过程吗?
2、烙烙饼中也有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到数学广角中去学习有关烙烙饼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烙两张呢?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时间最少?
问:还可以怎样烙?哪种方法比较合理?
学生动手用硬币、课本来代表饼进行实验。
问: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饼呢?
怎样按排最节省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学例2
出示家里客人要沏查茶的情境图。
小明,帮妈妈浇壶水,给李阿姨沏杯茶,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观察理解情境图。
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和同学讨论一下,看看
谁的方案比较合理。
分小组设计方案,思考讨论: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比较:谁的方案所需的时间最少?谁的方案最合理?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第1题
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
2、书后做一做第2题
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做一做的第3题
氓教学设计篇十四
目标:
知识: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动物们为了自由而发生的故事。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重、难点:想象与现实紧密相连,紧扣“自由”主旨,完整生动的记叙故事的经过。
教具:动物图片,课件。
教法:探究、想象。
流程:
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导入。
播放课件,出示动物图片,想象一下,动物王国的这些朋友会告诉你怎样的故事呢?
1、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故事的过程,注意具体生动。
2、指名讲述。教师适时指导,重点强调人物对话的情境。
讨论应该注意什么。
1、习作大致完成后先自我修改,再小组交流。
2、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典型习作。
3、教师和学生边读边改,以激励为主。
4、小组推荐习作上展台展示。
板书:
写一篇童话
要求:
1、展开联想和想象
2、想象与现实紧密联系
3、叙事完整
氓教学设计篇十五
2.聪明的小朋友肯定有所发现了,这三行词分别描写什么?(板书:森林、鹿、狼)
3.你能选择其中几个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既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了字词,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脉络层次进行了梳理,为进一步阅读文本做了适当的铺垫。
1.自然切入,拎出主线
(1)课文是怎么评价狼和鹿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关键的词句。
(2)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板书:“功臣”“祸首”)鹿是怎么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呢?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对比阅读,深入感悟
(1)我们一起走进故事的发生地凯巴伯森林,默读第1和第3自然段,把描写森林变化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看来鹿群对于凯巴伯森林的毁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文中许多数字直观地告诉了我们鹿群的变化。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轻声朗读课文的第1和第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4)此时你置身于凯巴伯森林里,你眼前的这八千只病鹿又是什么样的呢?(奄奄一息、骨瘦如柴、面黄肌瘦、哀鸣)
(5)看着眼前枯黄的森林,八千只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病鹿,我们和当地居民一样有着深深的疑惑:狼怎么就成了“功臣”,而鹿又成了“祸首”呢?请学生们认真阅读第4自然段,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称狼为“功臣”,而鹿为“祸首”。
(6)狼要吃鹿鹿要吃森林,当鹿发展得太快时,就会糟蹋森林,而狼吃掉一些鹿,等于保护了森林;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等于保护了鹿,三者构成了生态平衡。当人类凭着自己的主观意愿杀掉了狼,打破了凯巴伯森林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林枯、鹿死的后果,于是,贪婪而凶残的狼成了“功臣”,美丽善良的鹿却成了“祸首”,这是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所以在“功臣”和“祸首”上加了双引号。
【设计意图】紧扣三组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对比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领悟文章要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2.鹿群被称为“祸首”,觉得很委屈,它们说这一切都不是它们自己想要造成的,背后还有一个真正的祸首是——(人类)。那人类与自然的失衡还造成了哪些祸患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森林的消失,导致地球变热;水污染严重,生存条件面临挑战;空气污染,脆弱的大气层无法承担保护地球的重任。水资源缺乏,久旱的农民仰天长叹。
3.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也有许多话要说,拿出笔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将听、说、读、思、写,课外与课内融为一体,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实现知识和情感的迁移。
氓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6、57、87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让学生在观察和学具拼摆的过程中感受认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到数与生活联系,会用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解决生活中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煤体课件、投影仪、数字卡片、口算卡片、电话等。
一、课前轻松:
我们齐唱数字诗《一去二三里》和歌曲《找朋友》。
二、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谁想自我介绍一下:你的名字叫什么?你今年几岁?你在几年级几班?你家里有几口人?你喜欢什么活动?在谈话中表扬讲文明守礼仪的同学。
2.师问:通过刚才几位同学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回答中。
都有数)。
4.师小结:刚才我们数的这些数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些数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生活中的数。
三、合作探究:
1.揭示课题:生活中的数。
师: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发现“数字娃娃”,今天我们邀请“数字娃娃”和奥运吉祥物五个福娃和我们一起做活动,你们开心吗?(开心)。
2.下面我们一起快乐地过第一关:我能说。
(1)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数?
(2)课件演示生活中的数图:信封上的邮政编码,计算键盘上的数字、电话机上的数字、街道小区编号,车牌号,温度计,路牌,电子表,日历,音乐上的简谱,钟面,跑道,交通灯,人民币,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8周年,xx年奥运会我国获得28枚金牌等。
(4)师小结: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我们的数学离不开数,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和方便,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数和别人交流和谈话。
师问:第一位小朋友在干什么?她点了几支蜡烛?她说了一句什么话?(我7岁了。)。
第二位小朋友指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他说了一句什么话?(我家有5口人)。
第三位小朋友背着书包去上学,他说了一句什么话?(我在一年级4班)。
那么你们呢?(我们在一年级3班)。
最后一位小朋友放学回家,她对我们说了一句什么话?(我家在302)。
请问:你们知道302指的是什么?(门牌号码)。
学生回答后,师进行思德教育(上学路上和放学路上都要注意安全,不能随便。
和陌生人说话。
(6)师小结:这几位小朋友说的每句话中都有数,你也能说一句带数的话吗?
如果学生在说一句话中出现有几个数师作肯定,还要表扬。
(7)学生答后,师再问:今年是几年?明年是几年?明年奥运会在我国北京举。
行!同时出现5个福娃图一起庆贺。
(8)我们有信心过了第一关,那么你们有勇气过下一关吗?(有)。
3.我们开心地过第二关:我能摆。
(1)课件演示有某个地方着火,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帮它们走离危险。请问:
你们有什么办法?(拨打火警电话)。师再问:你们会打电话吗?师随着举起电话,(请一位同学站在讲台上说如何打电话)你拨的数字就是什么?(电话号码)。
请问:谁知道火警电话,学生答后再请一个同学在投影机上摆出来。摆后再演示图消防员赶到,火扑灭。在交谈中渗透思德教育,小朋友们一定要切记:不要玩火,玩火很危险。除了火警电话,你还知道哪些求助电话?报警电话110等。师注意提醒学生这些求助电话号码是不能随便乱拨打,如果乱拨打就会影响警察叔叔工作。
(3)师小结:我们麻涌镇的家庭电话号码都是8个数字,所以你们打电话的时候,这8个数字一个也不能掉。
(4)你们想知道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吗?(想)你们可以自由下位去记你们好。
话号码(小灵通,手机号码)接着提问:小灵通号码是几位数字组成?8位。而手机号码是几位数字组成?11位。用数字组成的号码除了电话号码,还有什么?(门牌号码)等。
你们想知道老师的电话号码吗?如果遇到什么事情,就打电话给老师。
(5)轻松一下齐唱《数字歌》。
同学门勇气可佳,福娃和“数字娃娃”都为我们打气!
4.下面我们勇过第三关:我能猜。
(1)课件演示:小动物去旅游,它们坐在不同的车厢,其中几只小动物车厢号知道,其余的让学生猜。此时进行安全教育。
(2)课件演示赛跑场面动画片:一年级小学生参加跑步比赛,小明跑第一。请问小亮跑第几?跑在小亮前面的女同学跑第几?一共有几人参赛?提醒学生要注意运动。
(3)课件演示生活场景:三个小朋友放学回家了,他们在电梯里关于自己家所在的楼层的对话,猜一猜小红和小刚分别在哪一层?提醒学生坐电梯要注意安全。
师:生活中的数给我们带来许多信息,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三关我们都能过关,你们有信心再过一关吗?(有)。
5.我们有信心过第四关:我能算。
(1)开火车口算:8-7=8+2=等题目。
牌。
(3)看谁是计算小能手。限定时间。
我们能轻松快乐地过了四关,5个福娃和“数字娃娃”都替我们开心。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由说,师再小结。这节课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更加认识生活中的数,你们已经是一年级小学生,只要从现在开始学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就能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也可以成为小数学家。
五.学生互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表扬鼓励自己!谁学得最棒!谁是今节课的数学之星!
1.我能说。
2.我能摆。
3.我能猜。
4.我能算。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氓教学设计篇十七
本节课的内容是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第4课《火山与地震》,用1课时完成教学。这一单元共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球的形状、表面、内部构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为后面学习地表的迁移做铺垫的。本课从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建模研究,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研究、推理等活动,让学生知道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火山和地震带给人们的灾难和好处,了解人们对火山和地震的监测,掌握地震来临时正确保护自己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六年级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实验、猜想、讨论、交流、推理的能力。而且小学生对做实验都很感兴趣,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两种自然现象带给人们的灾难。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在分析现象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看问题。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求知欲。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知道火山和地震形成的原因,掌握预防地震的措施。
2、通过学习使学生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能简单的介绍火山和地震两种自然现象。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力。
1、教学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及预防地震的措施。
2、教学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以及正确运用语言描述两种自然现象。
1、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录像、图片,火山和地震示意图。
2、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器材(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等)。
3、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境实验器材(纸箱、木块、记号笔等)。
(一)复习引入:
1、教师引言: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地球是有那几个部分组成的?我国地形特点有哪些?(结合板块构造的道理说明,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的两大自然现象——火山喷发、地震。板书课题:火山与地震。
(二)学习新知:
1、出示图片、播放录像,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
现象。
火山喷发图
地震示意图
首先,出示火山喷发与地震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同桌间可以自由议一议,说一说(火山喷发与地震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其次,播放一小段火山喷发与地震的视频,让学生观看火山和地震的录像片段,让学生用视觉和听觉来认识火山喷发与地震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最后,提问:从刚才的图片展示、观看录像,你认识了这两种自然现象了吗?它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大吗?你们想不想知道火山喷发与地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想知道)
2、提出探究问题:
教师:对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呢?
学生自由说,教师板书:
(1)、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2)、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3)、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
(4)、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
(5)、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6)、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7)、火山喷发和地震会不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3、解决提出的问题:
(1)、探究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
a、让学生重温模拟的火山喷发录像场景,要求学生观察书上插图——火山结构示意图,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书上22页内容。自己说出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
b、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首先,分2人一组,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其次,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最后,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c、实验要求学生知道每件物品代表什么?注重提醒学生观察再给土豆泥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现象(让学生重点观察实验过程,解释每一步的实验现象,教师时刻巡视指导)。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讨论哪些地方容易发生火山爆发。
d、师生共同小结: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2)、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a、让学生重温模拟的地震录像场景,要求学生观察书上插图——地震图片,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书上23页内容。自己说出地震形成的原因。
震的中心和强弱。
震的中心和强弱并找出震中。
d、师生共同小结:地壳的岩石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地震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
(3)、通过探究火山喷发及地震形成的原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科学的知识。要求学生自己解决遗留下的问题:
a、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
b、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
c、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d、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e、火山喷发和地震会不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特别解释不清的问题可以同桌讨论,集体订正(重点强调避震的方法及地震的前兆)。
谈话:假如现在我们正在上课,如果突然发生地震,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还需要注意什么呢?把你的想法先告诉周围的同学,相互说说。
小结:如果现在突然发生地震,首先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能慌张。然后再采取自我保护的方法。
谈话: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4页地震发生时怎么保护自己一段内容。 同时告诉学生,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人要立即离开房屋,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去,以免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砸伤。如果来得及,最好在离开房屋前,拉断电闸,熄灭炉火,以免造成火灾。
讨论:地震前兆有哪些?你们了解有哪些地震前兆?要求学生自由
说说。
科学结论:泉水或河水突然干涸断流;气候出现冷热骤变;地光与地声等。由于动物感觉器官特别灵敏,被人们称为一部监测地震的“活仪器”。为了便于大家观察动物的地震前兆,编写一首歌谣给大家: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4) 引导学生了解人们对地震的研究。
地球内部的变化。
b、要求学生观察书上插图——候风地动仪、机械地震仪,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书上24页内容。了解科学家张衡。
(三)、总结巩固
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们对火山和地震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的自然灾害,你有什么想法呢?还有什么新的问题?
(四)、课外作业:
1、请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试着解决一下问题:
(1)、地球是运动的吗?
(2)、为什么我国台湾省是地震的频发地区?
(3)、现代还有哪些地震的预测仪器?如果没有科学仪器,怎样预测地震?
2、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课外书籍、上网、实地观察等其它方法进行探究。
本节课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交流的评价方式,使评价伴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形成性评价。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小组互相评价、师生交流评价、实践操作评价等。同时教师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予以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是以写小日记交流评价、口头反馈评价等。
在内容上,学生是否知道火山、地震现象及产生的原因,火山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能否从火山、地震现象中知道,是否知道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是否知道在发生火山喷发、地震时如何逃生自救、互救的方法等。
因为本节课是以观察、实验、猜想为主要活动,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虽然较远,但学生感兴趣。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应该是我所利用的很好的教学资源。火山喷发和我们的生活确实离的很远,同时学生通过观察喷发画面就能了解火山的喷发。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要求不能太高。但是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讲,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应该在能力培养上有了系统的训练与提高。学生不仅会观察,实验,还应学会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有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懂得如何思考,如何表达与交流的初步能力。 本节课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操作实验上,通过探究来认识火山的成因,通过火山的成因来探究火山的危害,了解火山的奉献。通过学习火山来自主学习地震的成因与危害。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激发与加强。加强学生收集、整理、乃至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反复的图片的观察,录像的播放,与学生来探究现象,进行猜想,直至认识本质。但是,教学流程不很流畅,甚至影响了各环节教学时间的安排。这一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火山与地震
火山
地球内部运动 地形发生变化
(缓慢 剧烈)地震
1、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2、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3、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
4、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
5、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6、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7、火山喷发和地震会不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氓教学设计篇十八
以本单元的课文作为主要依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状物类的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选材构思,编写提纲,独立写出有真情实感而又富于创意的;最后让学生互改作文,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利用对本单元已经学过的状物类的讨论和探究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从写作到评改到美文交流,可以全程参与、亲身体验和感悟、讨论和交流的学习和写作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自由表达。
(一)明确本单元写作重点
1描摹事物的特征。
2学习在状物中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二)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谈学习的收获,从中总结一些状物类的写作方法。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然后师生一起整理归纳,如:(1)要选择自己熟悉的真正有感触的事物。(2)仔细观察,必须对事物的形态、颜色、动作、习性等有较深入的了解。(3)要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加以细致描绘,注意由形入神,通过写物,逐步揭示其象征意义,把自己的思想与所写事物的特点有机地联系起来。(4)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一边总结,一边引导学生举些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三)美文欣赏(用展示)
再往远处看,荷花像倾在湖里的胭脂,又像落在湖上的云霞,更是别具一格。吟诵着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顿觉心旷神怡。你瞧,那荷叶上蹲着一只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为荷花湖演奏动听的交响乐。荷叶展绿叠翠,浑圆宽阔;碧盘滚珠,皎洁无暇。在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泌人心脾。摘下那碧绿的荷叶,不仅可以挡风雨,还可以遮骄阳。露珠亮晶晶的,在那翠绿的荷叶上微微滚动着,闪烁着晶莹的光辉,像翡翠盆里托着珍珠一样。粉红色的莲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争先恐后地开放着,远远看去像一盏盏红灯,陪衬着那肥绿的大荷叶和那像酒盅一样的莲蓬。
(四)引导学生尝试选材构思(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叫个别学生发言)
点拨:提醒学生要写出让人耳目一新之作,要注意突破常规思维定势,选择最佳的切入角度。要独辟蹊径,展开联想和想像,可反习惯、反常规、反一般思维,细细挖掘文题的深层意蕴,拓展写作思路。如“小草”,多是赞美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和默默无闻作贡献等品质;反常规思维:立场、意志不坚定,只要长高一点,风一吹,雨一打就倒下了。又如《牵牛花》,常规思路:勇于攀登,奋发向上;逆向思维:借助别人来抬高自身,攀附权势等。抓住事物的特点,只有多思考,打破常规思维,往往出奇制胜。但是要注意,逆向思维要合情合理,不可失实。切忌脱离客观现实,一味地去求新求异。
(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编写提纲,然后独立完成作文
(六)指导学生进行互改作文,并由学生推荐优秀的或有待探讨的作品在班上展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