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优质19篇)
道歉信是向他人表示歉意并寻求谅解的一种书面形式。写总结时要注意结尾部分,可以用激励和展望未来的方式来提升文采。这是一份关于教育改革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体会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在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电子计算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运算。
2、会根据题目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计算器;。
4、能初步体会:计算器只是一种计算工具,人脑与之相比,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5。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
重点难点:
会根据题目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计算器;。
能用计算器探究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初步体会计算器只是一种计算工具,人脑与之相比,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请看一段录象(计算工具的发展)。
师:刚才这段录象提到了哪几种计算工具?(示算筹图算盘图)。
师:1945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了,1977年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在日问世以后计算机就成为了人们计算经常用到的工具。
(课件出示各种常见的计算机)。
师: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有人使用计算器?你会用吗?
你知道计算器上各中按键的名称和功能吗?请同座相互说说介绍。(然后叫一人上台用展示仪演示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on、of、ac、ce、c的功能是什么?如果要进行计算怎样按?数字――符号――等号――清除)。
我们都知道了计算机的使用方法,那这节课咱们就用计算器来计算。(板书课题)。
2、尝试练习,规范操作。
(1)指名口头列式。
(2)学生试算。
(3)汇报结果,纠错。
学生试算。
(电脑)每年按365天计算,115131天是多少年?
学生试算。
3、灵活运用。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计算,教师巡视、辅导。
(2)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师:这些题都是用计算器算的吗?哪些没有用?为什么?
(3)归纳总结。
三、能力提升。
师:想不想算一个又大又难算的题目?下面我们就做一个挑战极限的游戏。
我们就用9作为乘数吧。你准备几个九相乘?小了,8个九吧。
999999999×999999999=。
试算。
报得数。
你认为计算结果正确吗?
在计算器上你看到了什么不一样的?e对了,他是英文单词错误的缩写,你知道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吗?错误!
师:那老师不看这个e也可以知道这个结果上错误的,你知道我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吗?
师:是的,因为工具都有他的局限性,现在用我们的手中的计算器因为为数少了,看来这个题目没有办法做了。
计算:9_9=81。
99_99=9801。
999×999=998001,
9999×9999=99980001。
有很多同学举起了手,你想说什么?
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8000000001。
做了这道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吗?
师:工具都有他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发展。看来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工具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的智慧才是天敌下最伟大的力量。(出示培根的名言)。
希望同学们做个充满智慧的人。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三
3.3×6.7=(22.11)。
3.33×66.7=(222.111)。
3.333×666.7=(2222.1111)。
3.3333×6666.7=(22222.11111)。
3.33333×66666.7=(222222.111111)。
2、课件出示练习题。
1234.5679×9=。
1234.5679×18=。
1234.5679×27=。
1234.5679×36=。
1234.5679×45=。
1234.5679×54=。
学生独立填写结果。指名汇报结果。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1234.5679×36=44444.4444。
1234.5679×45=55555.5555。
1234.5679×54=66666.6666。
(2)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出得数。
6×7=42。
6.6×6.7=44.22。
6.66×66.7=。
6.666×666.7=。
6.6666×6666.7=。
6.66666×66666.7=。
学生先独立观察,发现规律后填出结果。
6×7=42。
6.6×6.7=44.22。
6.66×66.7=444.222。
6.666×666.7=4444.2222。
6.6666×6666.7=44444.22222。
6.66666×66666.7=444444.222222。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这节课上,我学会了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课后习题。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
6÷11=0.5454。
7÷11=0.6363。
8÷11=0.7272。
9÷11=0.818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各键的名称符号与功能。
2、步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会正确利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教学重点:掌握用计算器进行简单地四则混合运算时的按键顺序。
教学难点: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时的计算器的按键顺序。
教学过程:
课前先利用课件介绍有关计算器的发展和有关知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比赛:看谁能够以算得又快又准。
2、师提问:你们都是怎么算出来呢?
生反馈:前面三道是口算的,最后一道是用计算器算出来的。
4、师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
课件显示:电子计算器。
二、自主学习,了解计算器。
1、引: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计算器,老师不教,让你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计算器表面的符号、名称、功能。你们可以参考三位“老师”:老师、书本、同学。学习后,老师要请同学汇报,看哪个同学知道的最多。
2、小组展开学习。
3、汇报成果(师引):老师发现同学学习得都很认真,讨论也很激烈,那现在老师就同学来汇报你的收获了。
课件显示:
三、动手实践操作。
1、课题揭示::可是光说不会做那可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所以我们一定得学会操作。揭示课题:(板书)。
2、师引:昨天,一个老大妈就恰巧向老师请教,她说自己买了一个计算器,但就是不知道如何用,今天老师就让同学们做好事,帮助老大妈一下。
3、课件显示:79。2-0。43+9。546。
4、学会先自己尝试操作。
5、提问:这道题谁会操作呢?如果老大妈在你面前,你会怎么教她呢?
6、学生上台,将计算器放在投影仪上,边操作边讲解。
教师板演学生操作的按键顺序:
按键顺序:79。2-0。43+9。546=。
显示:88。316。
并且要让学生明白以下几点:
(1)、始用计算器时,先按开启键“on”
(2)、显示结果,要按等号键。
(3)、果要接着计算下道题,必须按清除键或开启键。
学生展示后,教师作相应的评价。
让全班同学齐操作,纠正错误操作。
7、课件出示:84÷0。03×0。83。
8、提问:谁还愿意当小老师,上台边演示边讲解呢?
9、一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讲解。
教师板演按键顺序:
按键顺序:84÷0。03×0。83。
显示:2324。
10、生生互评。
(五)、练习。
1、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20-3。816+0。903-7。05。
21。28÷7。6×3。1÷21。7。
(2)、学生自主练习操作,然后报答案,并且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
2、过渡:84÷0。03×0。83。
课件重现:79。2-0。43+9。546。
20-3。816+0。903-7。05。
21。28÷7。6×3。1÷21。7。
提问:同学们:刚才你们操作的这四道题,它们的按键顺序有什么特点呀?
学生反馈:都是从左到右依次按键的'。
3、提高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6。85-(3。08+1。94)+0。48。
(2)、学生尝试操作。
(3)、学生汇报按键顺序,教师板演。
a、方法一:先按3。08+1。94=5。02。
再按6。85-5。02+0。48=2。31。
师提问:从这样的按键顺序中,你明白了什么呢?
学生反馈: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是遵循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
然后从左到右依次按键。
c、请一位学生上来投影操作,全班齐尝试。
d、师提问:如果这样操作,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是不是违反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让学生明白第一步去括号正是遵循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所以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不矛盾。)。
按照刚才同学建议的边记录边递等式计算的方法完成以下三道题,比一比谁算最快又准。
课件出示题目:1。5768÷(0。18×1。25)×0。15。
15。6×(2。618÷0。34)×0。14。
6。75÷[7。5×(1。92÷2。4)。
(5)、学生练习操作后,请学生说说它的按键顺序。
a、1。5768÷(0。18×1。25)×0。15(提问:你的操作顺序是如何呢?为什么?)。
(1)然后按清楚键)。
=1。5768÷0。225×0。15。
(2)。
=1。0512。
方法二、1。5768÷(0。18×1。25)×0。15。
=1。5768÷0。18÷1。25×0。15(提问:为什么可以变成这样的列式呢?)。
=1。0512。
操作错误的同学重新操作一次。
b、15。6×(2。618÷0。34)×0。14。
方法一、15。6×(2。618÷0。34)×0。14。
(1)。
=15。6×7。7×0。14。
(2)。
=16。8168。
方法二、15。6×(2。618÷0。34)×0。14。
=15。6×2。618÷0。34×0。14(提问:为什么这道题括号中的符号不变呢?)。
=16。8168。
全班同学再操作一次,纠正错误操作。
c、6。75÷[7。5×(1。92÷2。4)]。
方法一、6。75÷[7。5×(1。92÷2。4)](提问:为什么第一步先算小括号?)。
(1)。
=6。75÷[7。5×0。8](第二步为什么先按中括号呢?)。
(2)。
=6。75÷6。
(3)。
=1。25。
方法二、6。75÷[7。5×(1。92÷2。4)]。
=6。75÷7。5÷(1。92÷2。4)(提问:为什么能得到这一步呢)。
=6。75÷7。5÷1。92×2。4(提问:这一步又是怎样来的呢?)。
=1。125。
同桌小组互相展示自己的按键顺序,改正错误之处。
六、总结。
1、师提问: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们觉得计算器有什么优点呢?
2、学生反馈。
3、再提问:那是不是它就完美无缺呢?
课件再次重现(1)3+5(2)、8+12(3)、15+25。
提问:你们觉得用口算快还是快呢?
学生反馈:口算快。
4、总结:所以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合理地使,而不能盲目依赖计算器,毕竟人的大脑是最聪明的,我们平时要学会多开动脑筋。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解决问题:
读题后让学生列式,交流各种解答方法的不同思路:
(1)13.5+(13.5-2.8)。
四年级是已知的,五年级的未知,先求出五年级再算出两个年级。
(2)13.5+1.35-2.8。
先假设五年级和四年级一样多,再把五年级少采集的减去。
观察两个算式,哪个更简便?算出结果。
2、(第6题)分别计算书上的4个问题。
交流各个问题,注意有的学生会出现选错商品价格的现象。
1、课前板书:
商品名称数量单价/元金额/元。
铅笔1支0.80。
电池4节24.00。
铅笔盒15.4015.40。
书包1个44.70。
面包3.006.00。
问:这是一张不完整的发票,说说“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算出空的格子。
填写完整后,算出总金额。
(可以用计算器算,也可以利用数据特点口算或笔算。)。
2、如果老师付出100元买这些商品,应找出多少元?
3、(第8题)小明家九月上旬的收支情况如下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并算出合计数。
指导学生看懂该份表格,区分“收入”和“支出”,依次算出每一个空格。
讨论:上月结余、合计收入、合计支出以及表中最后余额的关系。
(1)找到不变的数:小数部分前面都是8,最后一位是9。
(2)找到变的.数字及变的规律:整数部分是变的,它比最后一个小数的位数少1;它同时还是后面小数部分的8的个数。
(3)按照发现的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5、两个小数的和是8,相差0.4,这两个小数分别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1)画线段图(图略),发现如果把8减0.4,得到的是两个较小的数;或者把8加上0.4,得到的是两个较大的数。再除以2就可以了。
(3)检验:两个条件都要符合“和是8”、“差是0.4”
指名说说思考方法。明确:被减数少算了,结果也少算了;减数多减了,结果也偏小。
三、布置作业(略)。
课后小记:
我在课上并没有提倡用计算器来计算,我的出发点是要锻炼学生的口算和笔算,所以在计算像第8题这样的题目时,正确率是不理想的。一开始是有的学生没读懂表格,再后来就完全是计算方面的问题。所以我在课上是做一格交流一格,确保正确的前提下才继续的。
第9题,不少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是无序的,所以容易出错。所以我在课上就强调了思考的步骤,从不变——变——找变的根据来思考,情况才有所好转。
书上相应的其他练习我没做。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六
一、第一次试教。
(1)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初步研究教材后,我设计了本课教学的基本流程。
(1)认识计算器。
(4)全课总结。
3.我的设计意图。
(1)认识计算器。
本教学环节,除利用例题中的两幅场景图外,我又找了几张不同的场景图,主要是让学生充分感知计算器的广泛应用,接着出示两种常见的计算器,教师介绍显示器和键盘,说明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是计算,最后引导学生交流主要键的功能。计算器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有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因此,在介绍计算器功能和认识计算器键盘的作用时,我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汇报。
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因此,我主要让学生尝试操作,自主探索。在掌握基本的计算操作方法后,要求学生用笔算或口算来验算,使学生体会使用计算器的.优点。然后,“试一试”安排了9道试题及“想想做做”1、2两题。这当中虽然有些题是一步试题,但绝大部分都是过去没有接触过的,大数目的计算题,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能力。
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先让学生用计算器分别算出结果,再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4)全课总结。
4.本次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次试教时间大约多余5分钟,教学时我主要采取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尝试操作、自主探究的方法,由于课堂过于放手,缺少了教师必要的引导,课堂秩序显得有些乱。基于学生对计算器的认识、使用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新鲜感。用计算器计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这个内容,安排在课的最后教学且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浓厚。学生对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体会不深。
二、第二次试教。
1.第二次试教前的思考。
(1)接下来第二次试教,要处理好这样几个问题:充实教学内容;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大数目用计算器计算比笔算要优越;设计的教学环节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鉴于第一次试教后存在一些问题,第二次试教,我增加了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发展史、种类、理想中的计算器等,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渗透爱国、爱科学的教育。
2.改进的措施。
(1)为了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充实,课前,我布置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发展史”“计算器的功能及优点”“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计算器的种类”“我心目中的计算器”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内容。课上,按学生准备好的内容分组,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了解的相关信息,由小组长筛选汇总,在全班汇报。
(2)第一次试教前,我认为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计算器,并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所以我大部分的时间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由于缺少了我的引导和指导,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不好。第二次试教时,我注重了问题引导。比如:大家都在哪些地方见过计算器?键盘上又有哪些常用的键?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看到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有效的问题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有序地开展学习活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3)第一次试教时我是按照书上的例题进行教学的,试教后,感觉学生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计算器,对用计算器计算走入了误区。因此,第二次试教时,在完成例题的教学后,增加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辩证看待计算器。我出了一组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看谁最先算出结果。
41600÷128,716×98,458688×23×0,300÷3,25×77×4,816÷68×27,学生完成后,我再评议小结,在对比中,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计算器。
(4)前面学生学习“认识计算器”和“用计算器计算”时,学习热情已经达到一定高度,把“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这一内容安排在本节课的最后。这一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要使学生学习热情再次高涨,教学设计必须要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探索规律,学生才不会感到学习疲劳。
再次试教,好几个教学环节我进行了补充或调整,整节课显得充实、有序、灵动,富有情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数学文化,真正体验到了“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和价值,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效达成。
【教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许多教师教学时,都把教学的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花在“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上,而教学“认识计算器”和“用计算器计算”这两个内容时轻描淡写,这是导致第一次试教时间多余的一个原因,也是三维目标达成度不高的原因。事实上,就“认识计算器”这个内容而言,其教学内涵很丰富,如果学生对计算器的认识不到位,对计算器没有产生亲切感,接下来怎么能使用好计算器?只能把计算器当做一种“纯工具”来使用,学生对它的价值和意义根本没有体验。
第二次试教,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增加了一个教学目标,使学生对计算器的功能、种类、应用以及开发等方面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对计算器产生积极的情感――计算器是人们的好帮手,有义务和责任去认识它、使用它、开发它。再伴随着有效问题的引导,学生才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第二次试教后,听课的老师都说教学效果很好。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电子计算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运算。
2、会根据题目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计算器;。
4、能初步体会:计算器只是一种计算工具,人脑与之相比,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5。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
重点难点:
会根据题目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计算器;。
能用计算器探究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初步体会计算器只是一种计算工具,人脑与之相比,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请看一段录象(计算工具的发展)。
师:刚才这段录象提到了哪几种计算工具?(示算筹图算盘图)。
师:1945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了,1977年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在日问世以后计算机就成为了人们计算经常用到的工具。
(课件出示各种常见的计算机)。
师: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有人使用计算器?你会用吗?
1、计算器介绍。
你知道计算器上各中按键的名称和功能吗?请同座相互说说介绍。(然后叫一人上台用展示仪演示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on、of、ac、ce、c的功能是什么?如果要进行计算怎样按?数字――符号――等号――清除)。
我们都知道了计算机的使用方法,那这节课咱们就用计算器来计算。(板书课题)。
2、尝试练习,规范操作。
(1)指名口头列式。
(2)学生试算。
(3)汇报结果,纠错。
学生试算。
(电脑)每年按365天计算,115131天是多少年?
学生试算。
3、灵活运用。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计算,教师巡视、辅导。
(2)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师:这些题都是用计算器算的吗?哪些没有用?为什么?
(3)归纳总结。
三、能力提升。
师:想不想算一个又大又难算的题目?下面我们就做一个挑战极限的游戏。
我们就用9作为乘数吧。你准备几个九相乘?小了,8个九吧。
999999999×999999999=。
试算。
报得数。
你认为计算结果正确吗?
在计算器上你看到了什么不一样的?e对了,他是英文单词错误的缩写,你知道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吗?错误!
师:那老师不看这个e也可以知道这个结果上错误的,你知道我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吗?
师:是的,因为工具都有他的局限性,现在用我们的手中的计算器因为为数少了,看来这个题目没有办法做了。
计算:9_9=81。
99_99=9801。
999×999=998001,
9999×9999=99980001。
有很多同学举起了手,你想说什么?
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8000000001。
做了这道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吗?
师:工具都有他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发展。看来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工具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的智慧才是天敌下最伟大的力量。(出示培根的名言)。
希望同学们做个充满智慧的人。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八
电子计算器是一种现代计算工具,由于它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使用。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计算器的知识,就显得很有必要。对于计算器,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和使用过。针对学生对计算器的有关知识和简单使用已有所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我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确定为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认识计算器、用计算器进行简单操作和运用计算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于是我选择了这样的教学策略:
1、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策略。介绍计算工具发展时,由学生自己说说已经知道哪些知识,小组交流计算器的共同部分,自主探索各键的'功能,同桌间互相交流等形式,在生生互动中使已有的这方面知识得到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在学习使用计算器时,以学生自练为主,在自练中摸索按键的顺序。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学完了这节课,学生能否合理使用计算器,能否达到以上具体目标,能否用计算器计算出家庭收支情况、仓库物品进出情况等,是我在设计时考虑的重点。要使已经熟悉计算器功能和操作的同学能在课堂上感受到用计算器的实际意义,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基于这样的设计,我觉得整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学生成了课堂的真主人。而我做了穿针引线的工作,或者充当了他们的“秘书”。先由我为他们安排好工作流程(也即设计教学环节),至于每一个程序要达到的效果(教学目标),则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实现。整堂课学生很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形式的交流中来,包括交流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介绍自己的计算器的部分功能,说明操作计算器的过程、技巧……俨然一副主人翁的姿态,在学生的自我展示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值得高兴的是,整堂课下来,没有出现大量学生中途“退学”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致在一个一个环节中保持得还不错。并且也能利用计算器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是,正是这“秘书”的角色和已经设计好的预案,让我在课堂上陷入了被动,失去了活力;也让部分学生的学习热度还没有完全上升。其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难道仅仅是让学生在每个环节尽情地说?甚至是漫无目的地说?不是的,学生的知识经验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要善于捕捉有利的信息,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一点“劲”,抓住时机,利用一个学生所说的引发更多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课堂热起来,火起来!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九
--教材第113页例4,练习二十六8-12题与13*。
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计算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悉键盘和数据的录入的方法。
一、复习准备。
1.。
1234+3649=7208–376=1845+365=。
1452–786=649+9818=7000–2047=。
2.提问:整数加、减法时,你是怎么操作的?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二、揭示课题。
以前,我们学习了整数加、减法,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加、减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三、教学新课。
1.让学生看例4上面的图和一段话,在计算器上找到小数点键,了解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教学例418.7+3.96。
(1)清屏,键入“18.7”。(注意:有没有显示小数点)。
(2)对照表中的按键过程录入。(注意显示器的显示内容)。
(3)核对计算结果。
(4)说明:以后遇到比较复杂的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
3.补充例题:用珠算计算25.4+13.58+43.12。
(1)让学生试着。
(2)说一说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四、尝试练习。
练习二十六的第8题。
五、巩固练习。
1.练习二十六的第9题。
(1)让学生说说表的意思?
(2)用什么方法可计算出9月2日的结存金额?为什么?
(3)以下各栏的结存金额该怎样计算?为什么?
(4)本月合计栏该怎样填?让学生完成本题。
2.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1)地球表面除了陆地就是什么?
(2)怎样求海洋的面积?
(3)怎样求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5.1-1.49-1.49。
=3.61-1.49。
=2.12(亿平方千米)。
3.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2)使计算结果发生变化的是哪个数?
(3)错误的算法与正确的算法相比,是多算了还是少算了?
(4)多算了多少?
72-7.2=64.8。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六的第10、11、12题。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内容:教材p53页例4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九6~9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发票。
知道这是什么吗?
老师想检验一下应该收的总钱数是否正确,应该怎么办?
可是这上面的项目太多,算起来很麻烦,可是使用什么工具呢?
2、在计算的项目很多,或者计算的数比较大时,可以使用计算器帮助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它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1)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2)在计算器上输入0.8,你知道应该怎样按键呢?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当输入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时,只要先按。,在按小数部分的数字就可以了。
如果小数部分末尾有0,小数部分末尾的0可以不按。
(3)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核对结果。
4、完成“试一试”题目。
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呢?怎样列式?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试着求出结果。
用计算器计算方便了我们的计算,当然也方便我们检验了,你会检验吗?试试看。
互相说说检验的方法。
5、巩固练习。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
(1)“练一练”的第1题。
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什么规律?(从左到右依次按键就可以)。
(2)第2题。
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6、练习九第6题。
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7、练习九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2、出示练习九第9题。
自主探索:
0.9+0.99=。
0.9+0.99+0.999=。
0.9+0.99+0.999+0.9999=。
完成后说说有什么发现?
在利用规律填写最后一题的得数。
四、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九的第7题。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十一
1.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把结果填写在教材上,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按键的步骤。
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2题。
组织练习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按键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屏幕上显示的数字和题目中的数字是否相同,避免按错键;二是混合运算的练习要注意运算顺序。
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七”第1、2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十二
1.师:上课前,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开始!
2、有的同学为什么会计算得这么快?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小结:看来,在进行像这样的比较繁杂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忙。
3、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了,人们经常会在什么时候使用计算器呢?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可能需要使用到计算器,特别是商业中(图片)。除了专门的计算器,有的手表上也有计算器(出示手表)。还有哪里也有计算器?(电脑、手机、遥控器、电子秤等)。
4、师:使用计算器有哪些优点呢?那你想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本领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十三
基于这样的设计,我觉得整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学生成了课堂的真主人。而我做了穿针引线的工作,或者充当了他们的“秘书”。先由我为他们安排好工作流程(也即设计教学环节),至于每一个程序要达到的效果(教学目标),则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实现。整堂课学生很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形式的交流中来,包括交流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介绍自己的计算器的部分功能,说明操作计算器的过程、技巧……俨然一副主人翁的姿态,在学生的自我展示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值得高兴的是,整堂课下来,没有出现大量学生中途“退学”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致在一个一个环节中保持得还不错。并且也能利用计算器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是,正是这“秘书”的角色和已经设计好的预案,让我在课堂上陷入了被动,失去了活力;也让部分学生的学习热度还没有完全上升。其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难道仅仅是让学生在每个环节尽情地说?甚至是漫无目的地说?不是的,学生的知识经验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要善于捕捉有利的信息,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一点“劲”,抓住时机,利用一个学生所说的引发更多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课堂热起来,火起来!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十四
1.初步了解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名称和功能。
2.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3.感受计算器给计算带来的便利,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十五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
1、 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 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 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师生计算器一个,作业 纸一张。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教后感。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二、引导探索,讨论研究。
三、展示成功。
四、全课总结。
四、布置作业 。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大润发吧?那里每天都有许多的顾客,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却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你知道营业员为什么会算得这么快吗?(让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课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要用到计算器呢?(让学生自由说)。
你对计算器有哪些认识呢?同桌相互指指说说。再请学生上台交流。
说明:虽然我们手中的计算器各不相同,但有些按钮是大致一样的。
师生一起认识计算器:上面是显示器,下面是键盘。键盘中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功能键中有常用的开机键、关机键、清除键和等号键。
(1)让我们一起来用计算器试着算算这些题目吧。
多媒体出示:
75+47=。
24×7.6=。
62.8-0.95=。
(让学生将答案写在作业 纸上)。
学生完成后,请三个学生上台边演示边叙述操作过程。
如果有学生在计算62.8-0.95时是先按“6、2、·、8”,接着按“-”,再按“0,·、9、5”,最后按“=”,结果是61.85。
教师就问: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62.8-0.95,也可以在按0.95时,只按·、9、5。
说明: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的,这个0可以不按。
(2)多媒体出示:0.092÷1.15×25=。
3.72-2.05+0.18=。
让我们比一比谁算的最快。
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操作的?
说明:两种方法都可以,但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的,不按0速度更快。
小结:像这样只含同一级运算的,可以从左往右依次按键。
3、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你知道在人类没有发明计算器之前,我们的祖先都用过哪些计算工具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一一出示:石子、结绳、刻痕——算筹——算盘的历史过程。
(1) 什么是算筹呢?
多媒体出示:算筹图。
结合图例说明:算筹就是一种象筷子一样的小棒,算筹有两种不同摆法横式和竖式,用算筹摆出不同的形状,可以表示不同的数。
多媒体出示两个用算筹表示的数(9和173),让学生回答是几?
(2) 谁来介绍一下算盘呢?
让学生试着说出上珠表示5,下珠表示1。
多媒体出示算盘上的一个数(406及4060),让学生试读,从而说明要先定个位后才能读数。
多媒体出示: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111122222222÷33333334=。
教师问:你遇到什么问题了?
让学生说出计算器已经不能显示这些数了。
教师再问:那该怎么办?赶快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啊?(小组合作寻找规律)。
小结: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看来计算器的作用还真不小。
(2)多媒体播放水龙头滴水的动画。
出示: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小时大约滴水3.6千克。
对此你想说什么?
多媒体依次出示:
(1) 照这样计算,一天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2) 一年(按365天计算)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3) 我们学校有45个水龙头,一年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4) 如果一个3口之家,每月用水20吨,这些水可供他们用多少时间?
学生完成后,再让他们估计大约是多少年?
看着这么惊人的数据,你有何感想?(生自由说)。
小结:所以,孩子们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吧,向全人类呼吁:请节约用水 珍爱生命。(多媒体打出大字)。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学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这样解决的?
据资料显示,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每年用于教育的投资是300元。
(1)统计你每年用于教育的投资又是多少呢?
(2)用计算器计算你们小组平均每人用于教育的投资大约是多少?
(3)与贫困山区的孩子相比,你有什么感想?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十六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顾上课,很少会考虑为什么要上这节课,教材中为什么把这节课安排在这里上。《巧用计算器》从表面上看视乎很简单,让学生找到并学会电脑中的计算器程序就可以,但纵观全局,理解教材,让我明白计算器这一课不简单。它是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中第一次提到“程序”这一概念。对于程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以及程序具备的一般性都要让学生通过计算器的学习去了解,去感知。如果课前没有注意到这点,教学就会出现疏漏。再次,用键盘来操作计算器这一环节,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电脑键盘,对键盘的初步了解也是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之一。张老师在备课中不仅着眼本节课,更应纵观全局,了解教材编写的目的,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另外,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电脑,对电脑的认知和操作都处于初级阶段,张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落实基础。首先鼓励学生说。说的过程其实是知识内化转为外化的过程,表现出一个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教学内容。很多学生会操作但缺乏说的勇气或方法,所以教师的表述就起了示范作用,鼓励和要求学生的表述正确、规范。再次注重学生的.练。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掌握地熟不熟练,完全要取决于教学中的练习量的多少。为了吸引学生,张老师体现生活化,设计了一个贴近学生的练习:秋游物品单,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输入字符。在展示的过程中,有的“消费者”超出了限定的金额,只能舍掉部分物品;有的“消费者”将20块钱都拿来买了水和饮料,虽然还有余额,但却被同伴告知这趟秋游会很累,因为他背的东西太重了;还有的“消费者”既买了吃的、喝的,还有剩余的钱买一些玩的,得到了其他学生的肯定。同时,在用计算器算账的过程中也“淘汰”了一小批不合格的“收银员”。在这个练习中,不仅熟练掌握了计算器的操作,还学会了该怎样合理消费。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十七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是让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可以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教学旨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在设计上遵循新课标的几个基本理念,并体现以下特点:
1、通过尝试操作、自主探索,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
计算器已融入现代生活,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和使用过计算器,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我在教学时,充分运用学生对计算器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中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直接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学生兴致浓厚,在自主操作中,发现问题,学会本领。
2、通过探索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结合使用计算器的教学,我还补充出示了这样一个算式,1111111111=。
学生在运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形成矛盾冲突,引起他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激发探索欲望。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办法,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来探索结果。然后再出示类似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发现并表达这些算式的.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在这节课上,我追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加10分,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问题情况给自己加分,这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还让小组对小组的发言作评价,这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最后再由大家给得分高的小组作出评价。
不足之处:
1、应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与估算结合的意识。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一不小心就会按错键,输入错误数据,导致结果有误;或者,按健顺序搞错,也发生错误。在计算前应该培养学生先估算结果大约是多少,然后再计算,以提高使用计算器的正确率.这一点,我在上课时没有很好地做到,以后要特别注意。
2、课前准备应做得充分。由于计算器非常普遍,学校又没有统一购买,尽管我一再强调要带哪一种,学生带来的计算器各式各样,有的是普通计算器,有的是科学计算器,计算器的功能也有所不同,最关健的是计算位数不一致,这就带来课上计算时的不统一,给上课带来很多的不便,有待以后更好地解决。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十八
(一)。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
1、 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 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 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师生计算器一个,作业 纸一张。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教后感。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二、引导探索,讨论研究。
三、展示成功。
四、全课总结。
四、布置作业 。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大润发吧?那里每天都有许多的顾客,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却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你知道营业员为什么会算得这么快吗?(让学生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出示课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要用到计算器呢?(让学生自由说)。
你对计算器有哪些认识呢?同桌相互指指说说。再请学生上台交流。
说明:虽然我们手中的计算器各不相同,但有些按钮是大致一样的。
师生一起认识计算器:上面是显示器,下面是键盘。键盘中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功能键中有常用的开机键、关机键、清除键和等号键。
2、
(1)让我们一起来用计算器试着算算这些题目吧。
多媒体出示:
75+47=。
24×7.6=。
62.8-0.95=。
(让学生将答案写在作业 纸上)。
学生完成后,请三个学生上台边演示边叙述操作过程。
如果有学生在计算62.8-0.95时是先按“6、2、·、8”,接着按“-”,再按“0,·、9、5”,最后按“=”,结果是61.85。
教师就问: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62.8-0.95,也可以在按0.95时,只按·、9、5。
说明: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的,这个0可以不按。
(2)多媒体出示:0.092÷1.15×25=。
3.72-2.05+0.18=。
让我们比一比谁算的最快。
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操作的?
说明:两种方法都可以,但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的,不按0速度更快。
小结:像这样只含同一级运算的,可以从左往右依次按键。
3、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你觉得怎么样啊?(让学生说)。
你知道在人类没有发明计算器之前,我们的祖先都用过哪些计算工具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一一出示:石子、结绳、刻痕——算筹——算盘的历史过程。
(1) 什么是算筹呢?
多媒体出示:算筹图。
结合图例说明:算筹就是一种象筷子一样的小棒,算筹有两种不同摆法横式和竖式,用算筹摆出不同的形状,可以表示不同的数。
多媒体出示两个用算筹表示的数(9和173),让学生回答是几?
(2) 谁来介绍一下算盘呢?
让学生试着说出上珠表示5,下珠表示1。
多媒体出示算盘上的一个数(406及4060),让学生试读,从而说明要先定个位后才能读数。
多媒体出示: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111122222222÷33333334=。
教师问:你遇到什么问题了?
让学生说出计算器已经不能显示这些数了。
教师再问:那该怎么办?赶快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啊?(小组合作寻找规律)。
小结: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看来计算器的作用还真不小。
(2)多媒体播放水龙头滴水的动画。
出示: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小时大约滴水3.6千克。
对此你想说什么?
多媒体依次出示:
(1) 照这样计算,一天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2) 一年(按365天计算)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3) 我们学校有45个水龙头,一年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4) 如果一个3口之家,每月用水20吨,这些水可供他们用多少时间?
学生完成后,再让他们估计大约是多少年?
看着这么惊人的数据,你有何感想?(生自由说)。
小结:所以,孩子们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吧,向全人类呼吁:请节约用水 珍爱生命。(多媒体打出大字)。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学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这样解决的?
据资料显示,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每年用于教育的投资是300元。
(1)统计你每年用于教育的投资又是多少呢?
(2)你们小组平均每人用于教育的投资大约是多少?
(3)与贫困山区的孩子相比,你有什么感想?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十九
出示第一题:20×5。
学生很快口算出结果是100。
出示第二题:24×35。
学生不能口算出结果,但能通过笔算也能比较快地算出结果是840。
出示第三题:6987×9876。
学生看到题目后,一定会感觉很麻烦,即使笔算也要花很长时间,并且很容易出错。
2.导入:当我们遇到这种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除了用笔算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工具。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是计算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