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的三体读后感(精选20篇)
读后感可以是对作品中情感、情绪、人生体验等方面的感受和倾诉。读后感要注意避免赘述故事情节和内容,而要关注对书中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和表达。以下是一些读者对于该书的思考和感受,供大家参考和交流讨论。
刘慈欣的三体读后感篇一
《三体》获奖以后,最火热的那段时间,我并未去读,但基本上已被剧透光了。最近读了第一部,读完后惊讶地发现,哇,和那些人说的一模一样!
当然,小说的结构与剧情的呈现方式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随后去网上翻看了对《三体》的评价,很多人都有一个观点,说大刘文笔不行,说小说结构有问题,说人物塑造太偏平。
说到结构,我倒觉得并没多大问题啊,是一般类型小说的展开方式:开篇的叶文洁被发配到红岸的故事,可以当做一个引子;随后回到现代,通过研究纳米技术的科学家汪淼遇到的奇异现象和一些命案来设置谜题,制造悬念,并穿插三体游戏的情节,使读者对三体先有一个粗浅了解;最后逐步解开悬念,给出真相。
这部小说主角很明显应该是叶文洁,这位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人。这大概是很多人觉得结构有问题的原因吧,毕竟主角露脸不够多,描写又比较跳跃,很难让人产生代入感。至于贯穿全篇的研究纳米技术的汪淼只是一个用来推动故事发展的工具而已,伪主角而已。
说回文笔,到底什么才叫做好文笔,我也很迷惑。其实很难有一个标准的定论吧,我特意去知乎学习了一趟,发现观点也是五花八门,各种举例,从古代的司马迁,到近代国外的那谁谁谁,其实真是很难说的清。
不过有一点是基础的吧,那就是能够准确表达,用词精确,并避免病句。就像《三体》里提到的,要想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基础科学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觉得,提高一个人的词汇量是非常重要的,脑子里词的多了,才能择优而用,选择最合适,最直观,最优美的表达方式。插一句题外话,《三体》里提到三体人要通过绝育的方式让人类灭绝,哈哈,这不是人类对付蚊子曾经用过的方法吗,真是很有意思的设计。
另外就是感觉好些人还有点分不清楚文笔和文风的区别。看到一篇文辞华丽的文章,便觉得文笔很好,其实那也不一定,只不过是文风的一种而已。华而不实,各种比喻、拟人、通感连串的来,但读半天没什么内容,这其实也是一种走火入魔的表现。
我以前写的一些小说,也有说我文笔好的,也有说文笔很不行的。作为一名业余写手,我感觉自己并没有受过什么正经的文笔训练,语文课或者作文课能算吗?语文书本上的文章,对我产生过影响的,只有鲁迅。倒是受课外小说,像金庸和张爱玲的文字多一些。只不过这几年一直多读翻译过来的日本和欧美推理小说,通常文笔水平一般,自己又只贪图了解小说的结构和诡计,也未沉下心来字斟句酌的读过,致使如今写作语感似乎有所下降。
再说到《三体》对人物的塑造,确实不够立体。当然,这其实是许多类型小说的通病,尤其是科幻与推理。因为不同于以人物为主,以人物性格来左右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小说,科幻或者推理小说是以设计有极大看点的故事为主的,更注重讲故事,在写作之初就已经定下了它必然的结局,而且是基本无法更改的结局。小说所有人物的塑造都是为了推动这个故事朝着既定结局进行,所以就无可避免的导致人物的性格发挥空间有限。
相信读完《三体》的读者,很多都被大刘的奇思妙想,宏大设定所征服吧。很显然的,《三体》可以代表科幻小说的一大门类,这类科幻小说和本格推理小说非常的像,靠的就是出色的点子来征服读者,本格推理中需要过硬的诡计,科幻中要有对科技、对宇宙的极致想象,具体到《三体》中那便是“太阳电波放大器”、“黑暗森林法则”、“降维打击”等这些绝妙的脑洞创意。
曾听过一个故事,说大刘某次在杭州参加作家聚会,大家讨论如何灭掉阿里巴巴总部的好方法,大刘酒后失言说到了“降维打击”,酒醒后心有余悸,幸好众人当时没有深究,要不然这个绝妙的点子说不定被别的有心人抢先写出来,那自己的小说里就没法再用了。可见,在科幻小说中,创意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因为《三体》后来获了奖,这就导致一大批或许从来都未接触过科幻文学的读者要争先一睹风采。盛名之下,这类平日里只读言情小说,或者严肃文学等的读者却发现《三体》的风格和自己以往接触过的文学类型完全不同,调调根本不一样,由于期待不符,便不能接受,甚至妄加评判,是十分不客观的。
我个人如今读书是秉持一种包容,虚心的态度的,对一本多数人都认为好的小说无感时,只归结于口味不符,或自身局限。
毕竟,当在基数足够大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明明百分之七八十的好评,真理却掌握在余下的那百分之二三十读者手中的情况吧。
刘慈欣的三体读后感篇二
《三体》讲述的是一名被迫害的科学家叶文洁利用太阳的反射放大信号的原理,把太阳变成一个恒星级的信息发射器,将地球的信息发送至外太空,希望收到信息的外星人能前来拯救黑暗的地球文明或者说希望外星文明帮助人类进化得更加高阶一点。信息被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文明三体文明所收获,三体星人由于三个太阳的无规则运行,已经经历数百次的文明覆灭和再生,极需要在三体星被太阳最后吞没以前,找到新的星球延续文明,而来自地球的信息使他们锁定了地球作为新的栖息地,于是,三体星人对地球的远征开始了,三体文明与地球文明的战争也开始了。
这本书所释放的信息量非常的大,基于作者强大的物理学基础,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外太空世界,多维的世界,微观的世界,作者的想象力如此丰富,描绘能力如此之强,逻辑紧密,文笔出众,读来引人入胜。
三体,带给我的思考是很多的。今天要分享的,是关于文明的一些想法。
地球文明,最具有代表性的体系,就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东方文明的价值核心是天人合一,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西方文明的价值核心是以人为本,讲究的是科学。人类文明的进程,其实在世界范围内是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的,东西方几乎在同一时间进化出各自的文明,如东方孔子出现的时间就是西方耶稣出现的时间,我想说的是,人类文明的进程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控着,东方与西方,除去非洲与澳洲,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就会发生类似的“巧合”:比如莎士比亚出现的时代,正是元代散曲盛行的时期。或许,我也可以这样理解为,此类如孔子或者耶稣这样的人,是那个时代所需要的,而且是特有的,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有这样的一类人出现。当然,是时代赋予他这样的光芒与色彩,还是其本身带有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特质,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时代的特性能够造就一个又一个适合这个时代的伟人来代表这个时代吧,或许,这也就是东西方相同时间出现类似的神像的原因吧。
刘慈欣的三体读后感篇三
三体的角度很多,不是单一的科幻小说,角度也新颖。比起美国的科幻大片,在三体面前他们都黯然失色!
为何说这么说,因为三体不单单只是科幻小说,从更深层的讲是,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到底是谁能拯救,是人类自己的反省,还是通过宇宙外界的来对地球的毁灭?而不是美国科幻大片的英雄主义来拯救人类。拯救的不是人类,而是地球,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需要拯救。
先不说三体世界存不存在,但是人类不断对地球的破坏而衍生希望通过宇宙外的世界拯救地球,难道人类的文明真的需要宇宙外的世界来拯救吗?宇宙外的世界真的是友善的吗!什么样的世界才是称为好,没有明确的答案。人类是自私的,如果说人类文明的消亡只是时间问题,这么说再确切不过了。
一开始我是排斥接触有关动荡年代的小说,毕竟千人千面千言,没有哪个能真正代表历史。
整本读下来,最喜欢的人物是史强,他是最接地气的人物,但也真是因为他接地气,会让他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有一个最直观的认识,进而产生解决办法。这本书最后带着我经历了科学家的接受末日后的绝望,普通人用最浅显易懂的知识再次唤醒他们的希望的整个过程,我感觉读到这里才算读到了本书的精髓。
在人生长河中,有时候有很多重要的事件和问题是当时的你认为是根本不可能解决的,或者说已经认定是死局。但是跳出来讲,这可能只是你的认知不够所带给你的困惑,每个人的经历只能带给你片面的解决方法和认知,真正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应该积极的向别人请教,请教的人不在于知识面比你广,可能任何一个人都会给你一个不同的答案,可能在某一个人的启发下,你突破了自己的桎梏,找到了解决办法。
要知道人外有人,永远不要停止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一旦停止就说明你的心已经老了,人类的身体是会随时间自然衰老的,但是思想可以不必。保持你的好奇心,直到你的身体衰老到了尽头。它会使你的思想一直处在巅峰,没有衰退期。
刘慈欣的三体读后感篇四
终于读完这一百多万字的巨著,说它巨著,真是一点也不为过,它不仅是鸿篇巨制,更重要的是作者用其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思维,为我们生动地勾画了一幅关于宇宙前世今生及未来的历史画卷,它不是简单地让想象力在宇宙中天马行空、恣意驰骋,而是用优美的文字承载饱满的叙事,让鲜活的故事插上想象的翅膀,再加上一系列的.科学知识、专业术语的强力铺垫,让突破禁区、超越极限的思维理念搭载光速飞船翱翔于太空,让我们大开眼界,让我们大呼震撼,让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这是一部宇宙学的史诗般作品,这是一次理念引领科技的思维革命,其中知识量太过丰富,蕴含哲理极其深刻,我相信任何一个读者都能从其任意一段,获取深深的涵养、智慧的源泉,从任意的一处或一个片段都能挖掘出思想的趵突泉,足够滋润大脑及周身。
首先我感到的是,相对宇宙而言人类的渺小与脆弱,在整个宇宙空间层面,地球甚至太阳系都显得微不足道,在科技发达、知识急剧爆炸的今天,骄傲自满甚至狂妄、高傲不仅成为少数人的个性标签,甚至是整个时代的、全人类的性格写照,然而拥有高新技术的人类当面对三体人入侵时显得是多么脆弱,几百艘星级战舰被一个称为水滴的东西分分钟毁灭殆尽,而人类认为极其强大的三体人(部分人也称其为主)在其面临黑暗森林打击时又变得毫无还手之力,仅一个微小的光粒便将整个星球毁灭,而当我们认为光粒就是宇宙最厉害武器时,黑暗森林打击人类、地球和整个太阳系时告诉我们,仅凭一张薄的一点厚度都没有的纸片足以吞噬一切。我们想着这真是终极武器了,可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它离终极武器还差的很远,最厉害的当属宇宙规律!充分证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是丝毫不假的,作为芸芸众生、微不足道的我们还是要虚怀如谷、谦虚谨慎。
其次,我感到这是一部大爱作品,人因有爱而不同于其他物种,这是人的特殊性,但并不是说爱就占主体地位,爱就能打败一切。爱不是万能的,我们既要相信爱胸怀爱,也要认识到人性中普遍存在的残忍、血腥、丑陋的一面,人间有爱是沧桑,爱是幸福,但也要现实生长的土壤!
最后,我想表达对作者的无限敬佩之情,一个作家怎么这般学识渊博,思维这般超前、严谨、细致,一部作品怎么这般宏伟且情节丰富,故事勾勒这般圆满没有败笔和漏点。
读完全篇若以二字形容感受,便是‘‘震撼’’!
刘慈欣的三体读后感篇五
大刘或许不是一个文学功底深厚的文学家,但却是一个苦心经营、造诣极高的小说家。他单枪匹马地将中国科幻小说带向了世界顶级的水平。
数学原理、宇宙规律、天马行空的想象、庞大的故事情节、人性的温情和扭曲交织在一起,描述了一个介乎真实与虚假之间的世界,一边令人向往,一边让人害怕。
或许把第二部作为全剧终更让我满意,人类与三体和平相处,宇宙也没有那么凶险。在《死神永生》里,程心这个主角看得我难受,读到她两次葬送了人类命运时我愤愤地在一边写下“人性的愚蠢!愚不可及!”,读到她最后和关一帆成了伊甸园里的亚当夏娃,我为云天明不值,婊子配狗的结局让我对大刘腹诽不已。
书里面有我很欣赏的人——罗辑、史强、丁仪、云天明、维德、章北海、面壁者们。他们代表的是永不放弃的坚强、杀伐果断的冷酷、欺骗整个世界的心思缜密、玉石俱焚的疯狂、还有及时行乐的乐观。
想起维德一边夹着雪茄一边拍着桌子怒吼“向前、向前、永远向前!”,想起这个疯狂偏执的男人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地杀死绊脚石,却又为了一个承诺放弃了毕生的追求,那时他眼睛里有什么东西熄灭了,毁灭一个灵魂该是多么生不如死。他让三体感到敬畏,却身陷在愚蠢的人类民主中。
直接与主对决的罗辑单枪匹马地拯救了世界,他在叶文洁的墓前用黑暗森林法则向三体世界发出“一起去死”的盛情邀请,最终为人类赢得了三体文明的尊重。在作为执剑者的漫长生涯里不发一言地凝视着深渊,与智子对峙却无人理解。他是危机纪元的龙城飞将,一夫当关扛起人类的命运,不教胡马度阴山。他前半生是一个寻花问柳的放荡者,突然感受到了爱情,又不知所踪地失去,这种爱一个男人一生只有一次。
云天明是所有的爱里最卑微的一个,送给程心一颗星星却被她怂恿着把大脑送往三体世界,我想起他在病床上凄惨的苦笑,为她说出了“我愿意”。最极致的帝王之爱不过是烽火戏诸侯,他却送给了程心一个救赎地球的方法,倘若程心不在了,我不相信他肯看地球一眼——为了一个人,拯救全世界,不是因为世界,只是因为有她。世界末日,送君宇宙,又有何求?在我眼里,她配不上这份爱。
吊儿郎当的大史眼睛里有无法熄灭的火焰,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人,只是没穿军装,“知道各位都是不要命的,我们也是冲不要命来的!”在那个余晖洒遍大地的傍晚,是他最早自觉“虫子,是杀不死的”的人。
章北海的个性与维德有些相像,都是那种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只是北海更善于隐藏,他骗过了自己,也骗过了世界上所有的人,或许在某种意义上他也是一个面壁者,而且单枪匹马地完成了人类的救赎。在生命最后一刻,他含着笑松开了按钮,“都一样的”——或许是一种解脱,不必再为了责任活着。
也有我厌恶的人——叶文洁、程心。
整部书出现了上百个人物,没法雨露均沾,这两个“独得恩宠”。
因为经历过黑暗就为黑暗辩护,发出声音是危险的却不肯保持沉默,自觉无力发光却不肯蜷缩于墙角,为苟且而得意,嘲讽那些更勇敢和热情的人们,不曾卑微如尘土,却扭曲如蛆虫。叶文洁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可她丧失了灵魂,出卖了人性,因为一己私欲和冲动就要把人类毁灭,我看不起她。
程心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她善良有爱心,这也也毁灭了她。
她绝非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却被道德的绑架。身为执剑者却少了必要的坚强和疯狂,为了一个“不得伤害人类”的政治正确葬送了光速飞船的研发。她两次处于仅次于上帝的位置上,却两次以爱的名义把世界推向深渊。
她不配谈及爱情,这两个字从她嘴里吐出来都是一种玷污。
对于云天明从来不是爱而是出于怜悯,一边全盘接受了他的好意,一边对他造成最大的伤害。因为云天明的照顾,幸运地成了活到世界末日的两个人之一,为此,云天明承受了两个文明的压力:于地球,他几乎只是一个试验品,忘却在广袤的时间戈壁中;于三体,他想必极难融入外星社会,如履薄冰,一旦起疑便招来杀身之祸。即使冒着处死的风险,他依然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付出,可笑的是,最是真情留不住——千好万好都抵不过在世界尽头与一个陌生人共渡几天的温情。真他妈婊子配狗,天长地久。活着,就是对她最好的惩罚。
《三体》是一部刷新三观的小说。
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有时候或许是一种累赘;。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在浩瀚的宇宙中未知总是大于已知;。
夜里抬头仰望星空时感到神圣的敬畏;。
就像叶文洁的自诉:有时候下夜班,仰望星空,觉得群星就像发光的沙漠,我自己就是一个被丢弃在沙漠上的可怜孩子……我有那种感觉: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然里的偶然,宇宙是个空荡荡的大宫殿,人类是这宫殿中唯一的一只小蚂蚁。这想法让我的后半辈子有一种很矛盾的心态:有时候觉得生命真珍贵,一切都重如泰山;有时又觉得人是那么渺小,什么都不值一提。
刘慈欣的三体读后感篇六
《三体》的引人入胜没有读过的'人是很难体会的。从前我对宇宙的认识,除了星空还是星空,无非就是恒星、行星和星云组成的大大小小的星系。人类是这浩瀚宇宙中的唯一,我不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更没有想过有一天外星生命会“光临”地球。这一切在《三体》中都出现了,《三体》将我带入一个全新的宇宙,还让我见识了一个不同的人类社会。
“有时候下夜班仰望星空,觉得群星像发光的沙漠,我就是一个被丢弃在沙漠上的可怜孩子……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然里的偶然。”这是其中的主要人物叶文洁所说的一句话。从科学的角度说,以地球如今的文明程度,或许真的不具备探索遥远宇宙的能力。我们目前对宇宙的认识只是极其浅薄的。如果真的有高级外星生物的入侵,或许人类连组织反抗的机会都没有,这是人类所面临的危机,也是使得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
我们必须承认人类的渺小,必须认识到宇宙的残酷和无垠。因为我们的微不足道,我们才有更加奋发图强的必要,危机意识是个人包括集体以及国家长盛不衰的必要因素。放到宇宙这个大世界里,危机意识也是一个星球文明长盛不衰的必备条件。
从这本书中,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人性;人性是这个世界上最难以捉摸的东西之一,有关人性的讨论和思考在人类社会已经持续了数千年之久。是非对错,黑白善恶具有相对性,这让人性显得更为复杂。《三体》中所描写的全人类与个人之间的取舍:罗辑的个人享乐被舍弃合乎情理,而程心与云天明的爱情被摧残的触目惊心就很难让人接受,大多数人所谓的“为地球文明的延续”更让人心寒。
《三体》引发的我对于生命的思考:有时觉得生命珍贵无比,重如泰山;有时候又觉得生命是那么渺小,不值一提。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我们应该在岁月长河里那有限的时间内去创造无限的价值,生命和命运都可以由自己决定。
刘慈欣的三体读后感篇七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体》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为一名女生,我一直以为对科幻类别的小说不感兴趣,但《三体》这本小说完全改变了我这样的看法。
《三体》系列小说分为三部,而昨天刚刚看完了第一部三体。
作者刘慈欣在当前的科技基础之上,向读者们构造了一个架空的科幻世界,故事基调宏达、神秘而又悲壮。在故事当中我遇见了很多物理学的名词,比如宇宙背景辐射,哈勃红移,为了搞清楚故事的发展,我也随时准备着百度百科,遇到不懂得名词就查。
故事假设在银河系之外的一个天狼座中有另一个可适宜生物居住的星球,名为三体。一次偶然的机会,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相互知道了对方的存在,于是双方陷入了一种思考。
而地球上,知道对方的存在的人类很少但基本是居于社会高层当中,由于知识背景的差异,他们对三体文明的看法相互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等分歧,有些人希望三体人能够在地球上生存使地球上的丑恶消失,而有些人希望三体人永远都不要登陆地球,因为三体人能够给地球带来的未必是福音等等。
尽管地球人对三体人的态度褒贬不一,但是三体人却将地球人当做一个敌人。尽管就科技水平而言,三体文明要大大高于地球文明,但三体人要成功登陆地球需4.5个世纪,从中地球可以发生很多次科技革命,大大提升其科研水准,而这对未来的三体人而言是一个大大的威胁。
这就是《三体》小说的总基调。同时这样的基调也让我陷入了一个思考,即两个之前没有任何接触的文明碰撞时带来的到底是和平还是战争。
显然,就历史看,这个结论可能并不是那么乐观。当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后,欧洲文明大肆的入侵美洲,掠夺财产,杀烧掳掠,使得美洲的原始文明永劫不复,最终被欧洲人统治且殖民。
我想,这是因为每个文明体都像一个个体一样,如果让其走入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当中时,他们便缺乏安全感,而这样的不安全感很可能导致一些残酷的后果。历史中的印第安人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个牺牲品。
而《三体》小说中也是这样,尽管三体文明比地球文明先进很多,随着时间过渡,未来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或许过了三四百年地球文明就会赶超三体文明,到了那个时候三体文明能不能保全自我也是一个问题了。所以作为地球人和三体人而言,最为理智的做法可能就是尽最大的努力保全自我,同时消灭对方。
或许这样的一个结论让很多人感到悲观,但这却是一种最为现实的结果,尤其是生活在我们现实的社会当中,可能会常常遇到于此类似的情形或者作出于此类似的选择。
但是就作为一个个体的我们,我还是希望不同的民族、种族、宗教、国家等能够引以为界,找到一条超出武力威胁的和平之路从而相互理解相互认可,共同构建更加美好的将来。
刘慈欣的三体读后感篇八
宇宙就是黑暗森林,每一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一口气把《三体二》看完,我怔怔地坐在床上,大脑里回荡着这句话,久久不散去。
真的震撼!我由衷地评价,这本书讲述一个三体人与地球之间发生的科幻故事。虽然是科幻故事,但你看下去,会发现这太真实了!像是大刘(作者)把他的亲身经历添油加醋地描写了一遍一般。文章中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汉字、每一个人设甚至每一个标点,都将《三体》这本书,不,这个神话,书写,不,挥洒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三体2黑暗森林》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表现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思想深度,这至少是它感动我的所在。
独到。大刘利用他丰富的科学知识为读者打造了一场精神盛宴,这是科幻作家中少有的。当然,这也是独一无二的。红岸基地、星环公司、万有引力号、蓝色空间号、水滴、智子、翘曲点……这些都是三体中独一无二的,在别处找不到的。
批判。大刘的作品《三体1》获得了第62届世界科幻“雨果奖”,这是在他之前亚洲人从未获过的奖项。因为他的作品勇于批判。批判了章北海,批判了广播纪元的政治体裁,批判了掩体纪元企图私造恒星级战舰的富豪,批判了威慑纪元大众的迷信……他勇于批判,他做到了许多作家都做不到的。
创造力。这可不用说,看过简介就会明自。大刘在键盘上敲敲打打,敲出了一篇文章,敲出了一片星空,敲出了一片人物,敲出了一个文明。他轻描淡马地敲敲打打,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大刘极富说服力的想像构成了一个又一个文明,一又一个纪元。终于成了。也许当他放下手指露出满意的笑容时,在那本电脑里,已经容纳了一个宇宙。就好比一个讲故事的老爷爷,故事讲完了(也许没完),终于忍不住睡着了,给听者(读者)留下的是无穷无尽的震撼。
独到,批判,创造力,温总理希望每个人都有这三个特点,《三体》做到了,在《三体》三本中具备着而且不是一般地具备着。
刘慈欣的三体读后感篇九
一、人性的善变。
(一)当罗辑向宇宙中发出黑暗森林威慑,阻止了三体世界对地球的入侵,人类在恐慌过后,认为这是伟大的功绩,将罗辑称为“救世主”。做为执剑人,罗辑掌握了半个世纪黑暗森林威慑的拉制权,三体世界和人类世界和平相处了半个世纪。
当三体世界放弃侵略后,开始“被迫”向地球世界传递海量的技术及知识信息,使人类科学飞速发展,并“接受”了人类文化,将人类文化模仿到很高的水准。地球人类欣慰地看到,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都认为宇宙大同就要到来了,都认为威慑越来越不重要了。
黑暗森林威慑不但威慑着三体世界,同样对太阳系也存在着威慑,地球人类逐渐对这种威慑产生恐惧,对罗辑的感激变成憎恨。当罗辑与新执剑人完成威慑控制权的交接后,直接就被国际法庭指控犯有世界灭绝罪而拘押。
(二)三体危机出现之初,联合国推行“群星计划”时,暗恋程心的大学同学云天明“临终”前买了一颗距离太阳系286光年的星星送给了程心。二百六十多年后,人类发现这颗恒星带有两颗行星,其中的一颗行星是与地球十分相似、适合人类生存的类地行星,于是联合国想收回这颗价值急剧飙升的恒星的所有权,用以开发和未来移民。
程心出让了两颗行星的所有权,并确定人类可以免费使用该恒星产生的能源。程心把自己拥有的另一个世界奉献给了人类,她让新世界的人类感受到了母性的慈爱,当美丽善良的程心出现在公众面前时,人们激动地称呼她为“圣母玛利亚”。
人类推选程心成为第二任执剑人,接替罗辑执掌“引力波威慑系统”。之前在三体世界的人格分析系统中,程心是所有参加执剑人竞选的候选人里威慑度最低的一位。由于人类世界对黑暗森林威慑心态的转变,三体世界预测程心会当选,也确信程心在地球受到攻击时不会启动威慑系统的按钮。于是,就在程心完成与逻辑“引力波威慑系统”控制权的交接后,三体世界向地球发动了进攻,也正如三体世界所料,善良的程心不忍毁灭掉这个拥有四十多亿年壮丽历程的地球,不忍心毁灭掉灿烂辉煌的地球文化,她没有启动控制按钮。
仅用了10分钟,三体世界就攻陷了地球。在威慑中止后,人类世界再次陷入黑暗之中,苦难中的人们认为这一切都是程心造成的,开始憎恨程心,怪她没能威慑住三体世界,骂她是废物,没能在接到警报后启动引力波广播。
二、爱的结果,却是毁灭。
(一)冬眠了264年的程心来到新世界以后,她对这个新世界有了母性的感情,在她的潜意识中,新世界中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的孩子,她不想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所以程心接替罗辑成为第二任执剑人后,面对三体世界的进攻时,出于对人类的爱,对地球的爱,她没有启动“引力波威慑系统”按钮。
(二)就在三体世界对地球发起攻击的同时,远在太阳系之外的宇宙中航行的“万有引力”号和“蓝色空间”两艘太空战舰上的官兵们启动了设在“万有引力”号战舰上的“引力波威慑系统”。于是三体世界的舰队放弃了地球,开始了宇宙逃亡,最终三体世界所在的一颗恒星被另一个更高级的文明摧毁。
三体世界被毁灭后,太阳系也就面临随时被摧毁的危险,人类开始研究避免被打击的方案。程心创建的星环集团着手研制曲率驱动飞船,但国际社会认为曲率发动机在试验时产生的航迹会提前暴露地球文明的存在。联邦政府让程心出面,逼迫项目执行人全面停止星环集团与曲率驱动有关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了避免地球提前暴露宇宙坐标,避免提前被另外的高级文明毁灭,又是出于对人类的爱,程心叫停了曲率驱动飞船的研制。
目光短浅,但却傲慢自大的人类没有想到,光速飞船才是人类真正的活路,只有光速飞船,才能最后逃脱出另一个高级文明对太阳系实施的“维度打击”。最终,太阳系被毁灭。
程心两次处于仅次于上帝的位置上,却两次以爱的名义把世界推向深渊,无法挽回。
三、感慨一下,哈!
刘慈欣的三体读后感篇十
最近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三体》,之前看过很多的科幻类的小说其实也没怎么太感兴趣,但是这本书不一样,我刚一读就感觉《三体》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激动。
这部小说一步一步的把一个完整的时空呈现在读者面前,当我看到书中的“黑暗森林”理论时,不禁想到,霍金曾经警告人类不要盲目的寻找外星文明,外星文明对人类文明将是一个灾难!也许当时我不理解,在看完《三体》后,我身怀恐惧的深刻的理解到了这个。我被作者严谨的罗缉思维所震撼,星空也许并不是人类想象的那么美好,人类文明还只是一个孩子,如果宇宙中真的有大量的不同文明,我想,过早的暴露人类文明的存在对人类文明将是灭顶之灾!
我认为一部好的小说将影响人的一身,在这学期的课外阅读中,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十分大,作者环环相扣,并且会提及许多十分专业的知识,而流畅的叙事和浅显易懂的描述使得就算是大一的学生也能理解深奥的量子物理知识,天文学,等等十分专业的知识,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就在看到关于量子态的剧情后,专门上网查了一些量子物理的基本定理。
每当我偶尔抬头仰望星空时,遥想到宇宙的漫漫无际和时间的漫长,相对于人类生命的短暂和渺小,内心中多少有些莫名的恐慌。它有时让我感觉,人类仅仅是宇宙的一个偶然现象,人类的存在相对于整个宇宙,并不比一个细菌更渺小。人类的生活空间仍只局限于地球的某些角落,对整个地球尚且不能完全了解。相对于茫茫宇宙,类似地球的星球数以亿计,几乎所有的都是荒凉冷漠的世界,或许这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地球迟早也将如此。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常常遇到于此类似的情形或者作出于此类似的选择。但是就作为一个个体的我们,我还是希望不同的民族、种族、宗教、国家等能够引以为界,找到一条超出武力威胁的和平之路从而相互理解相互认可,共同构建更加美好的将来。
刘慈欣的三体读后感篇十一
正如作者借主人公之口所说的,“十分钟的行为可能是十年经历的反映”作者写出了“这个罗辑”,写出了“这个章北海”,而哪怕只是出现了一瞬间的可怜前太空军人吴岳,哪怕是那个跟随丁仪去勘测“水滴”的西子姑娘短暂的出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对于真正的主人公——三体人的刻画更是有如神来之笔。(仅一个“水滴”侧面描写就不得了:就像是三体科技大海中溅出来的水滴,就消灭了地球舰队,与智子一起锁死了地球科技。)。
我们应该感谢刘慈欣,感谢他,感谢他带来了三体,带来了对我们的震撼。
刘慈欣的三体读后感篇十二
自《三体》第一部问世至今,已经很多年了,我是一直久闻其大名,却一直不敢触碰。为啥呢?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当年的我不是那么喜欢看书,其二是怕看不懂。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确实书中的很多内容没有看懂。
幸亏这次书友会活动,我开始了《三体》的阅读,越读越觉得好看,越看越入迷。以前,看很多书,看到一大半就基本知道了情节走向,而《三体》不看到最后,根本就不知道结局,甚至很多情节都是那么不可思议,细细品味下来,却又在情理之中。
书中两大主人公罗辑、程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被人类寄予救世主的期盼之后,两人迥异的表现,源于人生经历和性格的不同。而且,我觉得作者在起名时便留下了伏笔。罗辑不就是“逻辑”么,思维缜密,逻辑性强,才能在关键时刻沉着冷静,力挽狂澜,给人类赢得了暂时的安宁。程心可以理解为“诚心”,真诚善良,富有爱心,才会一次次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这里的“错误”是加双引号的,很多人认为程心是人类公敌,我有不同的看法。她没有行使执剑人的职责,“万有引力”号不是发出了信号了么,最终三体世界毁灭了,人类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太阳系最终难逃毁灭的命运。程心不想做,是因为她明白这是两败俱伤的结局。
《三体》是一本伟大的著作,它向我们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宇宙画面,弱肉强食的黑暗森林,变幻莫测的人类内心,凡此种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期待《三体》电影的上映,期待走进三体世界。
刘慈欣的三体读后感篇十三
作为一名女生,我始终以为对科幻类别的小说不感爱好,但《三体》这本小说完全转变了我这样的看法。
《三体》系列小说分为三部,而昨天刚刚看完了第一部三体。
作者刘慈欣在当前的科技基础之上,向读者们构造了一个架空的科幻世界,故事基调宏达、神奇而又悲壮。在故事当中我遇见了许多物理学的名词,比如宇宙背景辐射,哈勃红移,为了搞清晰故事的进展,我也随时预备着百度百科,遇到不懂得名词就查。
故事假设在银河系之外的一个天狼座中有另一个可相宜生物居住的星球,名为三体。一次偶然的机会,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相互知道了对方的存在,于是双方陷入了一种思索。
而地球上,知道对方的存在的人类很少但基本是居于社会高层当中,由于学问背景的差异,他们对三体文明的看法相互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等分歧,有些人盼望三体人能够在地球上生存使地球上的丑恶消逝,而有些人盼望三体人永久都不要登陆地球,由于三体人能够给地球带来的`未必是福音等等。
尽管地球人对三体人的态度褒贬不一,但是三体人却将地球人当做一个敌人。尽管就科技水平而言,三体文明要大大高于地球文明,但三体人要胜利登陆地球需4.5个世纪,从中地球可以发生许多次科技革命,大大提升其科研水准,而这对将来的三体人而言是一个大大的威逼。
这就是《三体》小说的总基调。同时这样的基调也让我陷入了一个思索,即两个之前个思索,即两个之前没有任何接触的文明碰撞时带来的究竟是和平还是战斗。
明显,就历史看,这个结论可能并不是那么乐观。当年哥伦布发觉了新大陆后,欧洲文明大肆的入侵美洲,掠夺财产,杀烧掳掠,使得美洲的原始文明永劫不复,最终被欧洲人统治且殖民。
我想,这是由于每个文明体都像一个个体一样,假如让其走入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当中时,他们便缺乏平安感,而这样的担心全感很可能导致一些残酷的后果。历史中的印第安人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个牺牲品。
而《三体》小说中也是这样,尽管三体文明比地球文明先进许多,随着时间过渡,将来有特别多的不确定性,或许过了三四百年地球文明就会赶超三体文明,到了那个时候三体文明能不能保全自我也是一个问题了。所以作为地球人和三体人而言,最为理智的做法可能就是尽最大的努力保全自我,同时毁灭对方。
或许这样的一个结论让许多人感到悲观,但这却是一种最为现实的结果,尤其是生活在我们现实的社会当中,可能会经常遇到于此类似的情形或者作出于此类似的选择。
但是就作为一个个体的我们,我还是盼望不同的民族、种族、宗教、国家等能够引以为界,找到一条超出武力威逼的和平之路从而相互理解相互认可,共同构建更加美妙的将来。
刘慈欣的三体读后感篇十四
晚上望着广阔的天空,我都会想象在距离我们4.25光年的三体世界发生的趣事。
因为我刚读完刘慈欣的《三体》,对那个三体世界很好奇。读完这部小说,觉得那个想象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的文学世界,在我的大脑里产生了独特的趣味儿。在这部小说中,我最敬佩三个人:舰长张北海、舰队长老丁仪和面壁者罗辑,因为他们没有用精神胜利法与三体抗争,而是用像一招致命的日本剑道见法与三体斗争,每个人都给了三体一记重击。
就像大人们说正在因失败而哭泣的小孩子一样:“别空想,别哭,不然啥事也干不成。”但很多人都在空想中错过机会,从而没有办好事,我觉得这就是在飘忽不定,时高时低的剧情后面的道理,让我们去重新了解这个世界的秘密。
刘慈欣是个沉稳机智的人,他的书可以让人有不同的感受,对我们(包括大人)都有一定的启发,所以我们要多看这种书,做个沉稳机智的人。不能向权势低头,要保持自己的观点。不要自欺欺人,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做一些愚蠢的事。
刘慈欣的三体读后感篇十五
花了总共也许半天的时间,把三体(一)读完了。最大的感觉是这究竟是一本科幻小说,没有太大的惊喜。然而在一些细节上,正犹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的那样,达到了技术细节化的层面,这些还是非常优秀的。究竟作者是一名工程师。
先来说绝望的部分。人物的情感描写以及塑造很一般,教授汪淼没有任何特色。许多故事比如主要人物叶文洁也是现实的归现实,科幻的归科幻,没有连接的很到位。故事情节的设置有悬念,使得读者一开头能够很简单被吸引。但是解开这些悬念时又太过于直截了当,所以阅读体验感也比较一般。比如刚开头时人们对于存在的主、宇宙为你闪耀这样宏大的悬念到最终其实仅仅成了技术的解释。使得前半部分看起来像是哲学论述,而后半部分像是科幻动画片。
说这些并不是针对作者的批判,而是我自己对一部好作品的期盼。可能我喜爱的便是作者不情愿去使用的“形而上”风格的作品。阅读感受很重要,一部作品需要有惊喜和值得深思的东西才能让我喜爱。可能觉得文学性不够强吧。
接下来来说说几个技术细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人列计算机。这种想象力的确值得赞扬。整个三体嬉戏我认为反而要比这个原来的故事本身更为精彩。一方面是里头的系统,或者说宇宙的设置是非常全新的。三个恒星的设置、乱纪元恒纪元的交替、脱水的人这些概念具有科学上的认同感,也非常的新奇。钟摆纪念碑、半月撕裂等等这种意象和场景,也给这个世界增加了很多艺术特色。计算机运行的场面更具有无限的艺术感,这些技术都拟人化了。里头还体现了作者对信号与处理、微机技术特别扎实的把握,以及在多维空间概念上他自己的理解。由于我之前读过一些多维概念的文章,因此这一点上我并不觉得非常的新奇。利用多维绽开和收缩技术的智子有点大材小用。
有一点其实很有意思,便是叶文洁、汪淼找的天文台检测员以及三体星上那位监听者的很相像的故事。他们都是在茫茫宇宙中,获得了类似大爆炸一样的发觉。以至于令人觉得三体星其实和地球是属于同等地位。而三体星首领的做事风格特别一般,其实三体星的技术早已超过人类一大截,着实可以不用伪装成上帝。而假如提到了监听者之间的那种对称性,就不太适合用上帝和子民的那种关系再来论述两个行星。对于叶文洁等人的宗教情感,这里头也述及的很少。这一点上假如能够深化一点,协作那位老法师,我信任会使得这部作品的格局会更大一点。作者很明显是很看重佛教的。
最终,我不由得又想起以前看过的`《天意》,是一部集穿越、科幻和历史的作品,描述韩信的一生。这部作品令人特别宠爱的,是它对历史人物给予了灵魂,对一些历史事实娴熟的使用。其对人物情感的把握,对主角韩信的塑造,放之于原来就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使得作品特别的饱满和丰富。相比之下,三体(一)具有的更多是技术性,在雄伟上,可能得学习一下《异形》前传一。但是在三体嬉戏中作者表现出来的水平,信任我所提及的,更多是这部作品其本身的风格,而并不是不足。
刘慈欣的三体读后感篇十六
语文学习了《带上她的眼睛》我才知道,精忠报国不只是男人,女人也可以!
我很难想象一个人生活在不足十平方米的舱里生活几十年的场景,这未免有些残忍,让人不敢往后想,一个男人很难做到的事事,现在却要让一个女人来承担这一责任。
他是何等的孤独啊!一个人将在暗无天日与外界一点联系都没有的闷热仓中穿着厚重的宇航服,生活几十年,直至死亡,没人想到,她还是个年轻的姑娘啊!那是她如花般的年纪,他的前程似景,却因为一场事故什么都没了。但,就是这样恶劣的环境,他仍铭记它的使命,为了人民,他继续收集样本,他还坚信会有别的船艇来,会和他是有多么大的勇气和揣着多大的希望啊。
这不得不让我感动,一个女孩儿的刚毅真的太强大了。刘思欣真的让我佩服它某种意义上诠释了女性的光辉和人性的伟大,“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喝!”
刘慈欣的三体读后感篇十七
在陆陆续续地看了很久之后,终于把《三体》读完了,所以就蹭热乎赶紧写了篇读后感来纪念一下。
早在遥远(bushi)的初中年代就对这本书有所听闻,一直也想。但都是想想而已,第一次真正捧起这本书读,是在高三吧,某次考完试后为了放松自己,借了班里书柜里的这本书,那天有阳光,有燥热,在只有我的教室里,我读着这本书,享受着高三甚至高中都为数不多的惬意时光。听上去很美好,遗憾的是,其实第一次和它的相遇并不美好,它的开头描述了一些文革时期的事情,文字美丽却诡异,直接导致了我从心理到生理的'不适,读完几章,匆匆放下,不断反胃,泪流满面,甚至一度让同学以为我生病了,说起来挺好笑的,哈哈。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不美好的遇见却让我上了头,以后的每次考试,我都会享受一至两个小时和它的“约会”。但是终归是学业繁忙,最后还是高考完才读完了第一部。
好了,回忆到此结束。接下来说一些正经不正经的读后感吧。很神奇地,我对它的三部曲的看法都保持着“乏味―上头―震撼”的一个模式,尤其是第二部。但它的魅力就在于主要熬过了最开始的枯燥,后续真的会让人不愿意放下书。在我看来《三体》探讨了很多很多,除却公认的核心科幻之外,更核心的是对人性的剖析,我不止惊讶于作者的知识广度,想象力丰富度,还有他对人性认知的深度(主要是,和我对人性的理解契合了)。三部曲,说相关也相关,说不相关也不想关,因为每一部都围绕了不同的主角书写,但是讲的又是同一件事的不同发展阶段。《三体》能让这么对人喜欢真的不无道理。让我说别的方面,鉴于知识储备不够,就不献丑了。我还是说说里面的爱情吧,其实我觉得这里面除了第二部里的爱情还算美满,其他的爱情都挺让人唏嘘的。特别是第三部,看得我心肌梗塞,先是一往情深,一味付出。后来又是差之几步,失之千万年,让我难受得不行,实在是受不了这种阴差阳错的错过。具体的就不剧透了,另,写到这,回顾一下好像也不算是篇读后感,更像是自己的一些感想,其实是想写些什么高大上有内涵的书评的,无奈知识匮乏,能力有限,献丑了哈。总之呢,还是非常推荐大家去读这本书的。
刘慈欣的三体读后感篇十八
自《三体》第一部问世至今,已经很多年了,我是一直久闻其大名,却一直不敢触碰。为啥呢?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当年的我不是那么喜欢看书,其二是怕看不懂。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确实书中的很多内容没有看懂。
幸亏这次书友会活动,我开始了《三体》的阅读,越读越觉得好看,越看越入迷。以前,看很多书,看到一大半就基本知道了情节走向,而《三体》不看到最后,根本就不知道结局,甚至很多情节都是那么不可思议,细细品味下来,却又在情理之中。
书中两大主人公罗辑、程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被人类寄予救世主的期盼之后,两人迥异的表现,源于人生经历和性格的不同。而且,我觉得作者在起名时便留下了伏笔。罗辑不就是“逻辑”么,思维缜密,逻辑性强,才能在关键时刻沉着冷静,力挽狂澜,给人类赢得了暂时的安宁。程心可以理解为“诚心”,真诚善良,富有爱心,才会一次次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这里的“错误”是加()双引号的,很多人认为程心是人类公敌,我有不同的看法。她没有行使执剑人的职责,“万有引力”号不是发出了信号了么,最终三体世界毁灭了,人类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太阳系最终难逃毁灭的命运。程心不想做,是因为她明白这是两败俱伤的结局。
《三体》是一本伟大的著作,它向我们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宇宙画面,弱肉强食的黑暗森林,变幻莫测的人类内心,凡此种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期待《三体》电影的上映,期待走进三体世界。
刘慈欣的三体读后感篇十九
在五天的假期里,我用四天的时间读完了《三体》。
关于想象力文学的阅读方法。
最近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我重新习得想象力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一、不要抗拒想想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二、不要去共识、主旨或论述,三、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
在这种阅读指导下,不再走走停停对一些话语做出自己的揣测、记录自己的理解,这次我只是随着作者的思路,在这些文字里想象,唯一的障碍是有些陌生的物理名词,但是影响并不大,搜索之后都很快能够理解,所以在整体思路上没有太大的影响。于是,自4月开始读起这本书,5月初,我才第一次真正读完这本书。
刘慈欣的三体读后感篇二十
大刘出生于草根,能保持本色,还能够居安思危,这是他可贵的地方。
在基层待了那么多年,去幻想一个理想的社会,这就是他有责任心的部分,他就是那一代作家中保持理想的代表。
第128页说,当年明月每本书版税都有上千万,但现在还在海关当公务员,他们的写作时间相当长,对于他自己来说,电力系统8点上班,他必须7点起床,上班后坚守岗位就得待在办公室(他现在是计算器工程师),不能出去乱转,所以就可以在那写作。他也试过专业写作,但发现还不如业余写的时间多。(事实上他想的时间比较多,写的时间比较少。)。
140页,我没有考虑我多小,我是在想宇宙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