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核算的论文范文(14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是一个反思自己,调整方向的过程,需要我们勇于面对和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有助于我们了解总结的结构和内容要点。
高校会计核算的论文篇一
摘要: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构建会计核算教学体系,让会计专业学生对企业内部会计核算过程进行模拟,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丰富教学效果。
本文在分析《会计模拟实训》《初级电算化》《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三大课程关联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会计核算教学体系新思路。
一、问题提出。
依据不同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以及记账程序,产生了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总的来说,无论是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还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在会计核算流程上基本一致。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高校会计核算教学贯穿于会计专业学习中。
虽然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专业都会设立《会计模拟实训》《初级电算化》《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等会计核算教学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往往孤立存在,缺乏经济业务上的一致性和系统性。
构建会计核算教学体系,不仅有助于整合各课程资源,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的目的是产生会计报表,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核算必须是完整、连续和系统的。
会计核算必须对属于会计内容的全部经济业务,顺序地、不间断地进行记录和核算,不允许遗漏,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对于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专业而言,会计核算相关教材缺乏衔接性。
各相关教材所采用的案例差异较大,容易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甚至是知识点的混乱,不利于学生对整个会计核算流程的理解。
会计核算教学大多采用实训教学模式,尽管能够把握“教学做一体化”的主导思想,但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缺少自主探究的热情。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新课程标准,整合会计核算教学相关资源,编写项目驱动校本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
具体来说,就是糅合《会计模拟实训》《初级电算化》《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等教学课程的内容,对各个项目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保证会计核算教学体系的系统性、衔接性。
会计核算系列校本教材可以分为四册,相关内容如下所示。
第一册为《会计核算概述》。
主要介绍模拟企业的概况、企业会计政策与内部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程序及要求、会计核算所需资料、模拟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
让学生明确会计核算的基本概念和流程,明确会计核算实训体系的要求。
第一册所叙述的内容是另外三册的基础,使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具有统一性。
第二册为《手工会计模拟》。
主要介绍手工会计模拟实训操作规范,包括建账操作规范、原始凭证操作规范、记账凭证操作规范、会计凭证的归档保管、会计账簿操作规范、对账与结账及会计报表编制规范。
让学生对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和会计部门各岗位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操作和演练,有利于学生树立会计规范化的概念,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能力。
第三册为《excel的财务运用模拟》。
主要介绍常见财务单据和统计表、会计记账、进销存管理、往来账务处理、员工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月末账务处理及会计报表相关内容。
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excel中的相关函数和操作技巧解决会计部门各岗位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第四册为《会计软件模拟》。
主要介绍用友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配合模拟企业的情况讲解用友软件的总账管理、应收/应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及薪资管理等常用系统模块的日常业务处理、会计期末结账工作,以及报表系统的操作。
让学生切身体会用友财务软件使用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和疑点。
会计核算教学内容应具有适时性、实用性,旨在让学生学会处理中小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会计核算问题。
以此为目标,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的设置进行剖析,并明确三个问题,即“学生应该学什么”“教师应该教什么”以及“怎样进行教学”。
高校会计核算的论文篇二
我国的市场经济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完善,带动了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
但是在进步的同时,我国的医院会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特别是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医院资产核算工作的有效实施,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的医疗事业健康发展。
因此有必要对现在的医院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以使医院财务的真实情况得到反映。
为此该文主要围绕目前我国医院在固定资产核算展开探究,现报道如下。
医疗行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维持社会稳定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其内部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院第一,在医院的固定资产核算方面,如果能够达到一定的准确度可以保证医院的健康发展,同时可以让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对医院的全部固定资产份额了如指掌,可以帮助医院相关负责人利用医院里现有的固定资产份额对医院实行科学的标准化管理。
第二,医院进行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另一个重要的目的使医院的发展更为稳固,相关人员利用固定资产的核算可了解到目前医院的实时情况,例如在哪一方面较为薄弱,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确保医院可以均衡健康地发展。
2现行的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中常出现的问题。
2.1现有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并不合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的会计标准中,出现一些与医院固定资产的现状及管理需求不相符合的地方。
第一,依据我国的相关制度与标准,医院的固定资产指的主要是在500元价值及以上的设备,或者是价值在800元及以上,同时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原有的物质形态基本不变的专有资产。
但是随着这几年来我国的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现有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已与目前的医疗状况不相符合,特点是目前我国的医疗设备价值已大为提高,因而如果继续沿用这个标准,将给医院的固定资产核算带来诸多不便。
第二,相关的财务标准还作出了以下规定院尽管单位价值并没有达到相关的标准与要求,但是如果耐用时间达到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当作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及管理。
在这个规定与标准中袁野大批同类物资冶没有具体的标准,因而给确认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不同的医疗在进行野大批同类物资冶确认的时候,标准也存在差异,部分医院有可能把数量十件以的设备确认为大批同类物资,也有的医院可能把数量20件甚至更多数量的设备称为大批同类物资,因此出现了可能在不同医院中,固定资产核算标准不相同,使医院无法满足固定资产核算标准统一化的要求[1]。
2.2医院并未进行精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摊提。
从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现状来分析,现行的会计制度对于固定资产摊销规定了一定的.使用年限。
然而存在一些医疗设备并不能与实际的应用相符合,使得这些医疗设备的应用频率非常低,使用的期限也非常短,然而在进行折旧摊销的时候,参考的使用年限比实际使用年限大很多,导致了实际使用中出现报废或者停用等情况时,并没有在帐面对这类资产的价值进行科学的折旧摊销。
目前大部分医院选择用平均使用年限法摊销内部的固定资产,在摊销的过程中也不对残值率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如此一来就会使得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的价值并不能体现出来,尤其是对于部分更新换代比较快的医疗设备[3]。
2.3医院对于固定资产引入使用周期过程的管理并不完善。
从采购固定资产开始,医院要对这些固定资产的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的维修维护工作进行一系统的管理,但是就目前我国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来说,管理的过程缺乏系统性,使得固定资产在整个使用周期内的价值缺乏可追溯性,医院关于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资料并没有起到供参考查阅的作用。
2.4账目存在混乱的情况。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规模相对较大,拥有的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也较多,因而医院中的固定资产大部分都为医疗机器,部分医疗机器并没有进行定时的检查,相关人员仅仅是完成了盘点的工作,对于一些需要维修与报废的机器并没有在账面上进行记录。
加上检查时并未对其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而仅仅对数量进行了清点,一些需要报修甚至报废的设备仍然存在账目上且其实际状态没有得到应有记录。
加之工作人员不主动告知财务人员这些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长此以往造成医院固定资产账目混乱,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造成严重阻碍。
2.5分类不灵活。
在新会计制度下,我国大部分的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中,分类较少,同时缺乏灵活性,也没有足够的折旧项目。
例如目前每家医院都拥有很多计算机、打印机、电话等固定资产,但是关于这些分类并不明确,甚至没有列入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4]。
3.1进行医院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修订。
对于目前我国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确认时,相关标准的僵化问题,必须进行医院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的修订,使得标准与我国目前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需求相适应。
第一,必须使医院提高关于固定资产的确认规定及标准,因为目前医院在固定资产确认方面,并没有严格的标准与规定,因而使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核算时,出现了诸多问题。
因此相关部门与单位必须根据我国医疗行业的现状,确定与广大医院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标准,才能使医院固定资产确认与医院的现状相适应。
同时不同的医院在进行具体的核算时,除了根据国家的相关会计标准进行固定资产的确定,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与该医院的固定资产情况与符合的标准的制定,将固定资产在国家确认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分类,使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得到有效的加强。
第二,现在我国的相关会计制度的单位价值尽管还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与标准,但是对于耐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也记作固定资产管理。
但如上文所述,大批同类物质的确认标准并没有清晰的界定,因而使医院会计人员进行核算时难免会出现问题。
所以,应加强对大批同类物质的管理,制定相关的明确标准[5]。
3.2加快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新会计制度下,对于医院固定资产方面的核算更为严格,要求其更加规范、及时与可靠,这些要求使得医院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医院可以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固定资产变动、登记、库存信息的准确性与时效性,避免或者减少进行资产的重复购置,医院固定资产资源的调配与利用更为科学合理。
有效地规避了过去医院固定资产闲置和浪费现象的产生,节省医院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与社会效益[2]。
3.3加强培训,提高财务队伍的专业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及医疗行业的发,对我国的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了要求,也就是要求相关的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素质。
因此医院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求相关的医院财务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
同时医院相关部门也要定期地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认识到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明了对自身在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及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与权利。
与此同时,财务人员还必须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使自身信息素质跟上时代的发展[6]。
4结语。
在医院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固定资产项目的核算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可以对医院固定资产的具体价值以及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如实的反映。
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在此方面的核算中存在很多问题,使得固定资产的反映有失真实性。
因此,相关部分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不断改进核算方法,使医院的会计核算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我国的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高校会计核算的论文篇三
本文以s高校为例,对民办高校实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进行了探讨,模拟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核算系统,分析了s高校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s高校是一所中外合作的民办高校,是河南省首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可以实施境外学士学位教育合作项目的全日制本科院校,也是首批被中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合格的高校。
s高校作为一所民办院校,与国内其他民办高校相比,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校园设施,都处于比较领先的水平,但是与国内普通公立学院校相比,则具有很多弱势。首先,不享受国家的财政教育经费,主要运营都要靠学费及外部投资来维持,简单的说就是教育资源社会化,兼具公益性和营利性。而在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方面,由于缺乏相关理论经验,s高校并没有对人力资源的取得、使用、离职等成本实行会计核算,财务报表也不能系统地反映人力资源现状和使用效益。这导致s高校不能对自身的人力资源情况有一个透彻明确地把握,浪费了一些有限的教育资源,限制了s高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发展,也会影响到s高校在未来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决策。因此,进行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完善s高校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很有必要。
(一)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较高
师资力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无论是普通公立院校还是民办高校,都十分重视对高级人才的引进和对现有人才的培养。从人才引进方面来看,普通公立院校的教职工拥有国家正规编制,享有国家财政补贴,无论在科研经费、统筹福利还是工资津贴等方面,都拥有巨大的优势,这就加大了民办院校在吸引人才方面的难度。而且大部分民办院校的成立时间都相对较短,不足以从内部一步一步培养出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只能依靠从外部大量直接引进。在s高校中,大部分博士或者教授是由公立院校退休后返聘的,需要对他们提供住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以及一些额外补助;还有一部分高质量人才是从其他公立院校聘请来进行兼职授课的,也要为他们提供车补,餐补等,这就大大提高了s高校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
(二)人力资源开发成本较高
人才流失是目前所有民办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以s高校的情况来看,一般对现有人才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培养:不定期在校内举办讲座或培训班,对现有教职员工进行以提高业务素质为目的的在职培训;选取部分员工外派到其他高校或组织进行短期或长期脱岗培训;委派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不定期对国内外其他高校进行考察访问;选拔个别优秀员工到国内外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这些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无疑可以大大提高教职员工的自身素质和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措施和必要的约束机制,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加大了s高校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损失。
(三)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核算不准确
现阶段s高校使用的人力资源绩效核算体系,是聘请国内一家专业的绩效管理公司设计的,但是由于该公司之前所做的绩效考核体系都是针对一些企业或工厂,导致它所设计出来的体系存在种种弊端。例如,对在职教师设置的考核标准中设置每学年必须发表的论文数量,不足者按比例扣分,满足或超过上限均记满分,且没有对论文质量或研究层次做出明确规定。这样只罚不奖,不重视质量的`考核方式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导致大部分老师只想办法完成任务,而不会积极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这种量表式的绩效考核体系,并没有清晰的反映教职员工的工作绩效,也就无法对员工进行恰当的奖励或处罚,直接导致了s高校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的不准确。
(四)传统会计理论的局限性
现阶段在s高校推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最大的问题在于传统会计理论的局限性。首先在计量方法上面,可以采取的计量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中又可以存在多个计量模式,而具体的计量模式还需要在实际运用中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因此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方法可以让大家来使用。而在核算方面,相较于一些西方国家的高等私立院校,我国的民办高校发展起步较晚,对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方法研究尚存在很多漏洞,无法满足实践需要。而且,受到传统会计成本核算观念的影响,高校一般更重视财务成本的核算,而忽视人力成本的核算,仍然不愿意将人力当做一项资本来进行会计核算。最后在会计报告方面,并没有成熟的报告制度可供参考,因此s高校的人力资源成本也没有在会计报告中予以核算。
以下就s高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所发现的问题,通过分析提出几点解决途径,仅供参考:
(一)降低人力资源取得成本
民办高校的投资者通常都是决策者,因而投资者的办学理念往往决定着学校的发展。从目前s高校对于高等人才的引进来看,应当做的就是扩大人力资源的引进途径,在招聘其他民办高校的退休、兼职教职员工的同时,也应适当招聘一些非名牌高校毕业或者没有很高职称的员工,合理安排招聘比例,鼓励在职青年教职员工进行学术研究,根据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历不同职称对教职工进行相应的开发,力求建立出一个合理的教职工年龄学历职称层次。这样做初期会导致s高校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增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年教职员工的发展,也就逐渐降低了s高校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
(二)减少人力资源开发成本
民办高校想要控制人才流失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建立相对健全的培养学习体制,例如对s高校的在职培训,增加培训后的考核项目,确保培训的效率效果;对进行脱产培训的员工,可以采取先垫付费用,培训期满后根据培训情况及学习成果在对费用予以报销的方法。另外,还可以通过提高教职员工人力资源保障成本的方法来控制人才流失。s高校的所有教职员工都是合同制员工,合同期满随时有可能离开学校,这就导致了教职员工对于s高校缺乏归属感,而通过增加人力资源保障,可以提高教职员工的安全感,从而降低人力资源流失带来的人力资源开成本损耗。
(三)精确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核算
考察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的重要手段是绩效考核,这也是核算人力资源价值的重要标准。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中,s高校应设置更合理的考核标准,例如综合考虑任课教师的学术研究层次,结合其他高校的普遍情况作为依据,表现较差者予以处罚,而表现突出者则应进行奖励或表彰。赏罚分明的绩效考核体系,无疑可以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可以开发出更多工作思路,便于对教职员工的实际价值进行核算,也就可以更加精确的计算学校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是否合理了。
(四)完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体系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虽然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实际在高校中的应用则没有一套成熟合理的应用程序。对此,s高校可以借鉴一些国外著名私立院校,如哈佛、剑桥大学对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也有一些企业,如国内知名的人才管理机构——诺姆四达集团,已经引进了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进行实践。s高校想要突破目前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方面的种种困境,有必要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建立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系统,借由这种方法来建立一整套措施,明确规定学校及教职员工的权责,做到对人力资源的科学化管理。
高校会计核算的论文篇四
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工作重视度的不断增加,高校的投资主体开始走向多元化,而财政收支规模的增大导致高效会计核算工作更加复杂,随之而来的问题层出不穷,会计核算风险明显增加,阻碍高效会计工作的顺利推进。因此,为解决高校会计核算工作面临的问题,需要高校领导不断加大对会计风险防范的重视,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高校会计核算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而提高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为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对于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高校管理层不能正确认识会计核算在高校各项工作开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会计核算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这就导致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会计核算风险明显增加。由于高校资金来源大部分依靠于国家拨款,与企业之间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便导致高校管理层明显不同于一般企业,大多不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导致高校会计核算工作中问题屡出不穷,严重影响了高校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高校的整体发展[1]。
1.2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社会经济业务不断复杂化,高校财务工作也变得日益复杂,这就要求高校在注重会计核算工作的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加大对高校财务工作的监管力度,不仅需要做到事后处理,而且要加强事前预防。由于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导致我国高校不能紧跟会计制度变革的步伐,会计核算工作出现于会计制度严重脱节的现象,由于监管部门不能适时对高校财务问题进行反应,导致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得不到有效的防范。
1.3内部控制力度低。
随着高校经济业务不断多元化,财务工作的复杂性日益提高,而高校缺乏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力度,这就导致高校会计核算工作风险进一步增加。由于高校不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内部控制力度过低,导致会计内部环境权力过于集中化,迫于高层领导的压力,有些会计人员会不顾会计制度的要求,钻空子的现象屡次出现。另外,由于内部控制力度不高,导致有的会计人员由于自律性较差,不能加强其自身的学习,对新会计制度的颁布甚至视而不见,陈旧规章制度的运用会导致会计核算工作与制度要求相偏离,会计核算工作风险不断增加。
伴随大数据时代的万到来,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高校也不例外。新技术的运用,要求高校会计核算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以外,还需要熟练掌握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但是对目前高校财务人员来说,其年龄结构较大,专业素养明显过低,缺乏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因而就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时代对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导致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低,风险大。
高校会计核算的论文篇五
高校管理层直接监管学校财务工作的进行,因此,为尽可能有效防范会计核算风险问题,就需要让高校管理层认识到会计核算工作对高校运转的重要性,提高其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度[2]。要改变高校管理层只重视学术和教学的传统思想,引导其将部分精力投入到搞笑的财务管理工作上,更好的监督会计核算工作的进行,从而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谨慎性,保证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平稳有效的进行,避免风险的`增加,最终为学校其他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2提高相关部门监管力度。
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高校财务工作的监管力度,保证高校会计核算工作有序进行。国家相关部门对高校财务工作的监管,能够很大程度引起高校管理层对财务工作的重视,进而促进管理层对财务部门工作进行适时监督,促使会计人员能规范自己的会计行为,积极更新会计知识,使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完全符合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会计核算工作规范有效,从而减少会计核算风险的产生。
2.3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力度。
高校财务工作的有序进行,不仅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而且需要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支撑。高校领导要不断加强会计核算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规范会计核算人员的行为,可以建立奖惩制度,对于那些工作出现严重问题的会计核算人员,去除年底评优的资格,对于问题严重影响学校运转的人员,采取罚款甚至开除的措施,通过这一系列内部控制措施的实施,尽可能的约束会计核算人员的行为,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会计核算人员是会计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其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因此,高校要不断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的培训力度,最大程度的增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高校可以通过聘请注册会计师等高端人员,定期到学校进行讲座,让高校会计人员能够深入理解会计核算的相关法律法规[3]。另外,高校还可以加强学校间的沟通交流,让学校会计核算人员能够进行经验分享,从而全面提高其专业素养,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3结束语。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会计制度的不断更新,给高校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力度和会计核算人员的培训力度,从而提高高校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养,保证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预防会计核算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3]曹志华.高效会计核算风险及其防范控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18.
高校会计核算的论文篇六
摘要:营业税改增值税这一举措对于企业收入的核算、票务的管理、现金流、利润核算等关乎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制度产生了诸多的影响和变化.总体层面来说,企业要根据税改制度的现状来进行经济管理的完善,积极的适应新的制度变化,加强新税改对于涉税人员的知识培训,提升涉税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自身的素养,加强基本的税收工作管理;具体层面来说,对于会计核算项目要及时的调整,税务筹划要提前做好,使企业充分感受这次税改带来的效益.本文针对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背景下,此税改对于企业核算带来的影响,并且通过影响从中探索企业核算良好发展的措施对策.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会计核算;影响;探讨。
会计核算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是我国国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形成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税收制度有着重大的意义.企业要根据税改制度的现状来进行经济管理的完善,积极的适应新的制度变化,加强新税改对于涉税人员的知识培训,提升涉税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自身的素养,加强基本的税收工作管理;具体层面来说,对于会计核算项目要及时的调整,税务筹划要提前做好,使企业充分感受这次税改带来的效益[1].
1.1营改增的制度不完善。
由于营改增的制度的改革,许多方面的发展并未做到十分的完善,这就对其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具体的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具体划分,如何将营业税转化为增值税都是需要规范的制度进行良好的制约.但是目前的营改增的会计审核制度依旧不是十分的完善,对于各方面的界定较为模糊,这就要求具体的涉税人员在进行会计审核的时候,一定加强税务审查,核对好税务的收据,将税务工作严格规范的完成.
1.2企业的不重视。
由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相关制度并不是十分的完善,所以许多的企业也并不是十分的重视,在实际的跨级审核中不会按照规范制度去进行,许多偷税漏税的现象时有的发生.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制度的过程之中,制度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是现实企业会计核算依法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现阶段各项法律规章将企业作为发展营改增的实验构成主体,而这确定核算主体的`过程之中,营改增的制度往往会与现有的法律法规发生一定的冲突,从而造成企业会计审核缺乏法律依据,缺少必要的执行与监管能力,某些会计从业人员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利用营改增制度中的漏洞,珠宝私囊,以公肥私.
2.1营改增对企业成本核算方式变化对比。
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前,价税合计数为总体的成本,这是应该把真正的成本和进项税额从总计价税中分离出来;在实现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后,需要根据具体的进项税和销项税发票进行进项税和销项税的抵消,开具发票的能力是其抵扣税额的主要依据.
2.1.1建筑材料费用.一方面产生影响的是钢筋、水泥和木材费用的影响,增值税17%的适用于钢筋和水泥,此成本如果不含有税就会减少14.5%;增值税率为13%的适用于木材,此成本如果不含有税就会减少11.5%.其次是影响建筑地材费用,如果按照3%的税率扣建筑地材的税款,2.9%的成本将会减少.最后是影响混凝土费用,抵扣6%的混凝土增值税,将会有5.6%的成本减少.
2.1.2机械费.机械费用是指对于机械设备的维护和部分机械的租赁费用,其中有75%左右的费用都是机械设备的租赁费用,在实现了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提高了17%左右的机械租赁费用增值税税率.
2.1.3人工费.在总的工程造价中,人工费用属于中医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针对于不同的人工费用征收现象有着不同的税务规定,在表现上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劳务公司代由公司将部分的工程承包出去,根据合同规定的纯劳务分包的费用收取3%的费用,这个税用属于建筑业的营业税,开发票时,开取建筑业的发票;另一方面,采用直接服务的原则,为对方提供直接的劳务服务,按照合同中的规定,缴纳5%的费用,这个是属于服务于的营业税,开具服务业的发票.
2.2营改增对企业收入核算的影响。
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改革之前,企业要核算全部的工程造价进行营业税的缴纳,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后,由于新规定中,增值税是属于外税的,那就应该根据不含有增值税的工程造价进行税费的缴纳费用.具体的分离公式为:不含税价格=含税价格(/+增指税税率);不含税价格比含税价格下降百分比=(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格)/含税价格*100%={1-1(/1+增值税税率)}*100%.与此同时,由于预留的税率窗口为11%,由此可得:不含税收入=含税收入/1.11.
2.3营改增对票务管理的影响。
在实现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规定之后,由于企业所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会涉及到抵扣购买方的税额,因此相关部门应加以重视,进一步加强对于专用发票的管理,防治违法乱纪的现象发生,从而因此的不必要的犯罪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对于企业各个环节所用到的专业发票,要严格的审核和检查,确保在开具发票时各种章具的真实性,避免不必要的风险的发生.
2.4营改增对于现金流和利润核算的影响。
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前,企业的现金流和利润变化的重要因素是收入和成本的减少比例和营业税税金减少程度.在此关系中,现金流和企业整体税两者的增减程度是呈负相关的,即现金流增加,企业整体税负就会减少;现金流减少,企业整体税负就会增加.现金流在企业征收营业税的时候,受到企业税金预缴制上午影响较大,对于企业税金预缴制来说,是指先进行现金的预缴,进而进行施工,等竣工后在对相关的款项进行清算,使之收支的平衡.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企业通常以现场的施工进度进行税款的收缴,这样就会导致,应缴的税额就会远远低于企业纳税的税额,由此对于规避现金流的冲击有很好的避免作用,保证企业从中获取最根本的利益.
2.5营改增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2.5.1增值税税负.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后,各种纳税人的情况也是有所不同的,针对目前的纳税现状,主要分为两方面的纳税人,即一般的纳税人和小规模的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的纳税人在纳率上相比,一般纳税人的纳税率相对较低,这样对于小规模的纳税人来说是十分的不公平的,最终可能会导致小规模的纳税人在会计核算和经营项目管理中失去相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
2.5.2流转税.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前,应该缴纳的营业税税金将会直接计入损益类科目下的营业税金以及附加中,这是企业在进行最后的会计核算的时候,就会直接将营业税金从收入中提出,方便了记账的流程;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后,营业税变为了增值税,直接将税额划分为外税之中,此时要将增值税计入要缴纳的增值税的科目之中,这样将远远缩小了企业利润的扩大空间.
2.5.3所得税.利润的变化情况会直接影响所得税的变化,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后,企业的所得税与利润之间呈正比,企业所得税随着利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利润的减少而减少[2].
3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背景下企业会计核算的发展措施。
在我国完善税率制度之后,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这样的改革委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契机,然而也受到了税率制度的改革冲击,如何在这场税改之中临危不惧,脱颖而出,成为各个企业关注的焦点,接下来就针对“营改增”的情况,在总体层面和具体层面两个方面进行措施的探讨.
3.1总体层面。
在之前的营业税的时期,企业缴纳的营业税是隶属于内价税,与营业额呈正比例关系,营业税的多少直接与营业额挂钩,没有进行抵扣的情况,而且涉税的相关职责有企业的财务部门全权负责,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后营业税的税值不仅仅是收到了营业额的影响,而且还与企业取得的具有法律效益的进项税抵扣凭证的金额有关,涉税的相关责任此时也是由财务部门、营销部门等多个部门共同承担,极大地将责任风险缩小.
3.1.1加强涉税人员的培训.要加强涉税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增加其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后,涉税的风险从原来由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变为由财务部门和营销部门等多个部门共同负责,在这种情况背景下,十分有利于企业部门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涉税人员的培训与职业道德素养提升,才能更好的面对营改增制度对于企业的冲击力.
3.1.2加强涉税工作的力度.对于各种涉税的各类基础工作,要加强重视,保证好其完成度.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后,相关的涉税基本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基本工作的好坏不仅仅是影响到涉及增值税额的金额大小问题,更影响到企业的法律保障度和税务风险.所以相关企业要加强会计的核算,加强各种增值发票的开取效益和保管的力度,落实好每个抵扣管理的环节认证.
3.2具体层面。
3.2.1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财务的扶持资金被纳入营业外科目.根据我国的相关税法规定,在国家的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部门对于企业颁发通过国家审核的项目专项财政性奖金,允许其作为不征税的收入,在最终计算应该缴纳的所得税时将此部分从中扣除.但是与此同时,国家的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部门对于企业颁发通过国家审核的项目非专项财政性奖金应视为税收的收入部分,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财务的扶持资金被纳入营业外科目,应该具体根据国家颁发的专项奖金和非专项奖金进行具体的区别对待,区别划分之后,再考虑是否需要缴纳增值税.
3.2.2在会计核算时设置营增改抵消的销项税额专栏.只要在此提供按照营业税中增值税的向有关规定就可以从销售额中扣除需要支付给非试点的纳税人的价款应税服务的部分,所以需要在会计核算时设置营增改抵消的销项税额专栏.
3.2.3完善相关的措施、制度.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此项改革对于企业的核算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企业的各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政府在面对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时候,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规范税务制度,积极地进行各个地区的税务工作检查.同时,企业也要配合好政府的工作,对于财务核算积极的上交资料,报给审核机关进行审核[3].
4结语。
总之,企业在应对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制度改革时,一定要表现积极地态度,积极的响应各方面的政策和制度要求,根据本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加强对于增值税务的策划手段,加强对于税务的管理工作,加强税务工作人员的培训,综合提高涉税部门和人员的总体素质水平.
作者:王强单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参考文献:
〔1〕潘文轩.营改增十点钟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现象解疑[j].广东商学院学报,(01).
〔2〕张云,匡勇.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以江西三大行业上市公司为例[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01).
〔3〕王桂英.我国预算会计现状与发展思路[j].科技风,(23).
高校会计核算的论文篇七
会计原则是指导规范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在ppp项目会计核算的会计原则确定上,应该重点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明确。
(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于ppp项目会计核算中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应该重点确保可以为ppp项目公司主体以及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管理所需要的基本信息,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ppp项目公司的经济状况作出准确的评价;同时,要重点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没有失真问题,对于相应的经济情况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应该采取相应的会计处理程序或者会计处理方法,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此外,对于ppp项目公司的各种产权变动或者是权益活动必须及时进行献计量与报告。
(2)会计要素确认。对于ppp项目公司的会计要素确认’主要是依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要求,具体的要求就是收人实现、费用配比,资产应该在后期确认为费用支出,负债则确认为交付现金的义务。
(3)会计要素计量。对于会计要素计量,同样应该遵循历史成本原则、会计重要性原则以及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尤其是确保遵循重要性的原则,根据资产、负债以及权益等交易事项的重要程度分别进行相应的会计业务处理。
(1)ppp项目公司成立阶段的会计.核算。在ppp项目公司成立阶段,重点是按照项目公司的产权主体界限,合理的进行会计核算单元的划分,在公、私两个大单元的基础上,将不同的投资单位作为会计核算的小单元,之后按照会计核算单元的划分分别进行会计核算中资产负债、权益分配、收人、费用以及利润等不同会计要素的分配与归集。同时在每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按照会计核算单元进行信息披露,以准确地反映不同产权主体的具体财务信息。
(2)ppp项目公司项目建设阶段的会计核算。在项目建设阶段,首先应该对资产根据产权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划分,对于拥有完整产权的资产则应该按照会计准则中对于无形资产、金融资产以及固定资产的类别进行核算;对于特许经营权资产则应该单独核算。在项目建设阶段如果由于特许经营权资产而导致借款费用资本化,则应该将其计人无形资产的价值。
(3)ppp项目公司项目运营阶段的会计核算。在项目的运营阶段,对于收人类型的确定,应该将收人计人公的确定是很关键的因素,在进行-计核算的过程中,必:处理好这一点。在项目公司的特许经营资产的'摊销方面,应当根据特许经营权的期限要求,按照特许经营权的全部人账价值进行摊销处理,而且在摊销的过程中不应当考虑残值要求。在项目运营阶段的后续支出管理方面,为了确保基础设施正常发挥作用而产生的维护支出则应当计人当期损益进行会计处理;对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定期检测或者是重大的维修处理等相关的支出内容则应该计入项目的资产价值。
(4)ppp项目公司移交阶段的会计处理。对于移交阶段的会计核算,特许协议内规定需要无偿移交的部分,则不需要进行有关的会计处理。对于ppp项目公司的所有资产,则应该具体按照特许协议规定以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全面的清算处理。
科学合理的进行ppp项目会计核算,不仅可以提供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而且还可以反映相互之间项目建设期间各投资主体的产权价值流动。在进行项目会计核算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准确的界定ppp项目的范围,明确核算的重点,进而不断提高项目会计核算水平。
高校会计核算的论文篇八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改革政策的出台和市场竞争力度的加强,使医药连锁公司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对医药连锁公司来说,加强公司的成本管理并创新会计核算模式,对公司壮大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医药连锁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成本管理与会计核算模式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有利于医药连锁企业加强成本控制,降低医药的成本,提高自身的会计核算水平。
关键词:医药产业;医药连锁公司;成本管理;会计核算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使我国医药行业也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但随着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更为严峻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对医药连锁公司而言,公司医药的销售压力增大,严重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医药连锁公司需要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建设。而从成本管理与会计核算模式的层面上来说,加强成本控制,特别是控制销售过程中的物流成本,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公司利润。
一、医药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1.物流成本加大。
从医药连锁公司的角度来说,医药的商品种类多种多样,且数量巨大,会加大管理的难度。再加上医药连锁企业,发展规模较大,有较多的分店。分店的数目众多且都分散在不同的区域,会加大成本的支出,特别是在医药运送的物流成本上。一旦企业缺乏一个合理的物流配送机制,就会增加物流成本。此外,医药连锁企业的店分散过快也会加大会计核算的难度。
2.在企业成本管理中没有真正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将企业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好方法。而对医药连锁企业来说,在成本管理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较小,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会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从医药行业的整体来看,连锁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还是较为落后,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较为缓慢,特别是在对医药价格变化方面,不够灵敏,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成本。从实际来看,医药连锁企业真正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成本管理中的较少,许多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成本法维持成本管理,大大降低公司的竞争力。
3.医药连锁公司成本管理中的人才素质较低。
人员的素质对医药连锁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与核算水平的高低之间具有重要的关系。当前,在医药连锁企业的成本管理中,缺乏专业、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是管理中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由于成本管理的人才素质不高,会影响其对自身职责的认识,在日常的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并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性的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来开展工作,容易使相关的`成本管理数据失真,就不能够及时反映医药成本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加强医药的成本控制,影响医药连锁企业的利润。
4.预算管理不完善。
预算管理是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重要部分。但当前,医药连锁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总部与各个门店之间的成本费用支出并没有实现严格地预算管理,没有将其作为一个经营指标列入到预算控制中。而从实际来看,预算管理不够全面,容易使总部对各个分店的成本费用支出的考核出现漏洞,难以全面控制超出范围或超出额度的成本费用,实现逐层的审批程序。
随着医药市场需求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医药产业的发展中,使医药连锁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从整体上看,医药连锁企业的发展并没有相应地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与质量。从研究医药连锁企业来看,许多企业还是实行按照售价来核算的方式,也就是将公司库存商品的毛利放在“商品进销差价”这个科目中统一核算,在月末的时候一次性计算出已经销售商品与库存商品之间的综合平均的毛利。采取这种方式进行会计核算,虽然核算简便,能提高核算的效率,但却容易产生管理的盲区,加大公司审计的风险。如在医药连锁企业库存商品的时候,容易出现虚报数字的现象,利用调整医药的商品售价来弥补总额;而在出现商品数量盈余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隐瞒不报,乘机侵占公司财产。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都不利于提高医药连锁公司会计核算的质量与水平。
医药的品种种类多、数量大,而且药品与一般的商品不同,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对商品的批号和有效期都有极高的要求。故医药连锁企业在毛利核算时,就不能简单按照单品销售获得的毛利之和计算,而是需要通过销售药品而获得的综合差价率,通过结转相应的医药成本得到。但综合差价率的计算较为复杂,需要通过进销差价与进货售价之间的金额之比的加权平均数来获得,极易受商品当期需要进货药品的影响,变化极大。因此,其无法真实反映出绩效差价率和公司的毛利,也就难以反映医药连锁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
三、医药连锁企业加强成本管理与创新会计核算模式的建议。
1.提高医药连锁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药连锁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与会计核算的水平,就需要提高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并且强化公司的预算管理。首先,医药连锁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和管理需求,建立健全责任会计体系。将公司的各类经济责任指标与财务指标详细地分解到各个员工身上,明确各个员工之间的工作范围,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形成一个量化、合理、有效的内部监督考核机制,从而提高财务人员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的规范性。其次,要强化医药连锁企业的预算管理。在医药成本费用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加强成本费用控制,药品从供应商经过连锁企业到最后流向消费者手中这个过程中都要树立成本控制意识,并且加强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如在药品的采购管理时,要事先做好采购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完成公司的药品采购任务,从而有效控制采购的成本,降低医药连锁公司的成本支出,提高竞争力。
2.企业的商品按进价核算。
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现有财务、业务的信息系统软件,所有商品按进价核算,也就是企业所有库存商品均按进价入账,采用个别计价法结转成本,即销售时每个商品均按其成本跟踪结转,毛利从每一商品售价与其结转的成本差额中体现,从而克服按售价核算时因综合差价率的计算,而模糊同一商品因每批次进货价格不同而产生的毛利,或因一些主观的人为因素而无法真实反映经营成果这一现状。
对医药连锁企业来说,在采用总部—分店的组织模式上,其会计核算模式需要发生一定的变化。也就是说,分店的所有账目需要统一到总部的账目中,分店是报账的单位,与此同时也需要根据经营与管理的需要,用相应的甚至辅助的账目来提高核算质量,并且要定期与总部的会计核算部门开展对账工作。分店所有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等都全部归属于总部的会计核算范围中,采用统一核算的方式。
4.总部—区域总部—分店的会计核算模式。
医药企业在采用总部—区域总部—分店的管理模式时,会计核算的模式与总部—分店的模式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分店的账目需要全部交给区域总部核算,同时门店也充当一个报账单位的身份,需要建立相应的辅助账目,也需要定期与区域总部之间对账。而医药连锁企业的总部则需要在每一年会计年度结束的时候,合并区域总部的会计报表与总部报表,从而编制出综合的会计报表,如实反映医药连锁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
四、结语。
随着医药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与市场经营的复杂化,医药连锁企业要壮大自身实力与提高市场份额,就需要积极采取各种方法,完善内部管理与控制,从而有效加强成本管理与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
参考文献:
作者:钱王芳单位:绍兴震元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高校会计核算的论文篇九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筹集事业经费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元化,目前,在我国各大高校的会计核算中,普遍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通过研究发现,收付实现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能很好的适用于高校中较复杂的会计核算和经费管理等各项需要。因此,本文将结合现行收付实现制存在的弊端,站在权责发生制的视角,将我国及国外的各大高校会计核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对权责发生制在高校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对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简单探讨,最后将提出几点相关的建议,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随着当今我国高等教育体质的不断深化改革,收付实现制很难很好的适应目前高校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需要,而且如果高校单一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方法,很可能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现漏洞,这种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对高校的收入支出情况以及学校的资产情况也不能全面的反映出来。
(一)收付实现制在财务预算及管理方面的弊端。
收付实现制的基本标准是将高校实际支出和实际收入资金的多少来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的,是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之上的。但是现在,在各高等院校中,对收入和支出的预算一般是基于"应计制"的基础之上的,"应计制"即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根据本学校目前的经济状况或者是未来几年内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评测、估算等,以此来对将来几年内的收入和支出的情况进行确定和编制的。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收付实现制的弊端和不足。比如在利用收付实现制计算和编制学校的学费收入的时候,就是用每人应交的学费数目乘以实际的学生人数得出,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有些学生欠费缓交等情况,会导致学校实际收到的学费数目与最初的预算数目出现差距。所以,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来预算资金的收支情况,是存在一定弊端和不足的。
(二)收付实现制在收支管理方面的弊端。
现在在我国的各大高等院校中,很重要的一笔资金来源就是学费的收入,而学费的拖欠及缓交等情况带来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因此怎样乐观准确地记录和核算学费的收入是一个重要的待解决的问题。而如果继续实行原先的收付实现制的话,也就是说,按照收付实现制的原则,将学校实际收入的学费数目作出编制,而对实际上应该收却没有收的问题视而不见的话,会出现高校的收入少计,资产记录编制不准确等问题,不仅仅对学校应收学费数目不能准确的反映,而且也对学校筹集一些办学的经费造成一定影响,从而使得学校的经费财务流通紧张,影响资金的流动和运用。
(三)收付实现制在债务编制和资金支出方面的弊端。
为了更好的进行建设,创造出一个更加合适的校园环境,我国各大高等院校都在不断的进行基本的设施建设,而基本建设的资金基本上都是来自于银行的贷款,而这些贷款的本金及利息都需要贷款的高等学校来偿还。如果按照收付实现制的原则来看,学校不能提前将所需要支付的利息在财务收支表中进行确认和编制,只能在学校支付银行的贷款利息时才可以将需要偿还的利息费用计入支出的财务中,即所需偿还的利息费用不能作为负债提前记录下来,而这样的话,产生利息的时间是最初贷款的时间,而偿还利息的时间是后来的支付时间,即时间上出现了偏差。因此学校的财务管理方面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客观的事实,从而对学校的财务再支出等相关问题的决策方面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权责发生制在我国高等院校会计核算中应用的必要性。
1.高校财务投入产出的准确性需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活动的数目在不断增多,形式在不断趋于多样化,而活动的经费投入和产出情况则需要准确的编制和真实的反映,因此,利用权责发生制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准确核算,可以大大提高收入支出情况的准确度。尤其是当高校在兴办各种类型的企业,对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时,需要向银行进行贷款,此时贷款的本金及利息等各款项便需要进行准确的记录,运用权责发生制在进行会计核算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学校的日常资金管理中,应该收入的资金、实际收入的资金、外部欠缺的资金等各项资金都应该准确的编制,并且向学校进行客观真实的反映,因此权责发生制在高校会计核算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应用。
2.高校学费的收取和核算需要。学费收入是我国高等院校资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学生向学校缴纳一定数额的学费,学校有义务向学生展示收取费用的各项具体说明。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应该对学生所交费用进行客观真实的'反映,包括拖欠和缓交等情况也应该具体的核算和展出,以便监督。所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对学生的收费情况进行核算可以提高学费收入的透明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高校预计费用之外的财务核算需要。因为财政拨款是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即高校所需要的经费预算需要纳入到国家的财务预算中,因此对于高校预算之外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应该采用权责发生制来进行会计核算,对于财政拨款来说,可以按照之前的收付实现制来进行核算,两种机制搭配使用,有利于高校会计核算的准确度。
(二)权责发生制在我国高等院校会计核算中应用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资金收支的透明度。目前在我国正在进行大力的反腐,虽然在财政信息方面已经大大提高了透明度,但这个问题在短时期内仍然难以彻底解决。基于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财务报告中可以揭示出很多的负债情况,使得财务报告更为客观和全面,不仅仅提高了资金收支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提高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
2.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权责发生制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地位在西方的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被明确的意识到,并且非常重视权责发生制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很多实际研究情况表明,这种制度在会计核算中确实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到目前为止,权责发生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制度,并且在不断的创新发展。因此,我国在体制改革中也应该吸收西方的先进的经验,与世界主流接轨,追随世界发展的脚步。
3.有利于信息反映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作为会计核算制度中的基础制度,收付实现制在会计核算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资本输出和日常支出两方面经常出现混淆的情况,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而权责发生制的应用,则很好的弥补了这一不足,它的原则是详细的记录各项支出的费用,并将费用类型进行分类,这样的话,在信息查询的时候就会十分方便,节约了人力和时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应该合理的进行资本支出。
财务部门应该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市场上的经济规律及风险变化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评测,以免在财务决策中出现较大的错误而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在对外投资的时候,应该谨慎考虑,防止出现仅凭主观经验来进行投资和判断的情况发生,努力做到资金支出的准确性,保持资金能够很好的流动,降低资金周转困难的风险。
(二)高校对收入的提前确定和预算。
建立学生的个人银行账户,在学生开学前应该向自己的银行账户中缴纳学费,财务部分根据相应的收费标准来进行收取和扣除,运用权责发生制将应收的资金数目进行进一步明确,从而将学费细化,有利于学生更清楚学费的主要款项。
(三)高校代服务机构的垫支核算。
高校代服务机构的垫支核算应该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准确的财务核算,在抄写表格,分发工资时进行确认债权,并将这些项目的应收款项详细记录,双方约定好偿还日期进行偿款,以便未来的继续合作。
权责发生制在我国高等院校的会计核算中如能得到很好的运用,必会对我国的体制改革起到很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2]薛杰远.权责发生制用于高校会计核算的效果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xx.
[3]田川.浅析权责发生制在高校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xx.
[4]肖迎权.责发生制在高校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xx.
高校会计核算的论文篇十
新准则中指出,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了获取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它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但准则不涉及对于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和企业年金的规范。
从以上薪酬包括的范围可以看出,职工薪酬最基本的内容是工资和福利费。这里工资包括了一切构成工资总额的部分,如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职工福利费一般都是用于改善职工生活条件的,对于非独立法人和非对外营业性的职工医院、浴室、食堂餐饮等均可在福利费中列支。五险一金以前被认为是职工福利,新准则明确地将其纳入薪酬范围。
职工薪酬还包含了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未参加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的工资和医疗费用等,这是因为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为职工的后续教育提供条件。对于退休职工而言,企业支付退休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是其获得退休职工提供的在职期间服务的一种代价;另一方面,企业与职工协议停止其服务但并未解除劳动关系时,企业也要按期支付停止服务日至法定退休日这一期间的职工工资、福利并为其按期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新准则还明确规定,非货币性福利属于职工薪酬的一部分。非货币性福利通常是指企业提供职工的实物福利、服务性福利、优惠性福利及有偿休假性福利等。在原来的制度及相关规范中并没有将这一部分纳入职工薪酬的范畴,被称为职工的隐性收入,企业在对这一部分福利费用的会计处理中也较为随意,给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征稽带来很大的困难。
由于我国企业职工的非货币性福利一直是企业较大的费用开支,是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造成了企业成本费用信息的混乱。因此,为了使非货币性福利的列支更加规范,新准则明确地将其纳入职工薪酬的范畴,以规范非货币性薪酬的会计处理。
此外,新准则参照国际惯例引入辞退福利部分内容。辞退福利是指对职工还没有到退休的时候,企业提前与其终止了劳务合同,相当于辞退了该员工而给他一笔作为补偿的资金,或者为了鼓励员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
可以看出,新准则更注重对于短期和传统的职工薪酬方式的规范,而对于辞退福利、养老金成本等长期职工薪酬福利的规范则显得较为原则,当然这也是与我国目前所处的实际情况、历史变革和会计发展的现状相符合的。
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企业应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但解除劳动关系补偿(下称“辞退福利”)除外。
1、计量应付职工薪酬时,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比如,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
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的,应当补提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的,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薪酬。
对于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末以后一年以上到期的应付职工薪酬,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应付职工薪酬折现后的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应付职工薪酬金额与其折现后金额相差不大的,也可按照未折现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2、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将企业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性福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和应付职工薪酬。
企业计提职工薪酬,税收允许扣除的职工薪酬标准与企业预计金额不一致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处理。
对于报告期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职工薪酬,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企业期末应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1、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2、应当为职工缴纳的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费,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3、应当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4、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及其计算依据。
5、应当支付的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6、其他职工薪酬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xx、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xx、人民出版社,20xx。
高校会计核算的论文篇十一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是从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是带有一定计划经济色彩的会计制度。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融人世界以及我国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和行政事业改革的不断深人,我国目前正在酝酿、试点、推广以编制部门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深化“收支两条线”为标志的新一轮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此次改革必将引起我国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
我国目前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是本级财政根据批复的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分月或按项目进度将财政资金层层下拨到各预算单位在银行开立的账户,由各个预算单位分散保管,自行使用、支付。
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后,意味着财政资金将不再拨付到各预算单位,各预算单位得到的只是一个预算额度,即年度中可以使用的一个财政资金控制数。预算单位自行决定所需购买的物品或服务只有购买权。在实际支付资金时可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但都需得到财政的审批,即财政具有资金的使用权(动用权)。在得到批准后,由代理行具体支付款项到收款人,即代理行(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存款额度)拥有款项的支付权。所以,实行财政集中支付方式后,町以做到财政资金三权分立。同时,由于单位的许多采购项目不仅有财政预算资金,还有其他资金,这些采购资金应集中到财政部门设立的采购专户,由财政部门统一支付,于是产生了资金从预算单位向财政部门流动的现象,财政对资金的控制权将大大加强,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监控范围也将扩大。预算单位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将大大减少。
预算单位从财政获得的预算经费不再是实际的货币资金的流人,因此,收人确认的依据是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提供的转账通知及其他原始凭证在支出方面,如果支出的款项全部由财政资金构成,那么支出的确认并未伴随着资源流出单位而只是假定的价值活动,即转账同样支出确认的依据也要通过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或代理行提供的转账通知及货物验收单等有关凭证如果通过政府采购购买的是大宗库存材料,因非随购随用,不应即时转为支出如果购买的是固定资产,则在列为支出的同时还应确认为固定基金。
目前,财政总预算会计以财政拨款数为基础确认财政预算支出,造成财政总预算支出与预算单位实际支出在时间、金额上不相符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后,我国财政资金的支付方式将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支付方式,财政总预算会计确认支出的基础都不再是以拨列支,而是以国库通过代理行的财政零余额账户或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将资金划拨至收款人账户并在预算单位取得商品或劳务时确认支出,并以实际支出数计量这样,财政和预算单位对于同一笔支出的确认时间和金额是一致的,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控制。
我国目前虽然将预算外资金作为财政资金,但还是与预算内资金分开核拨,分开报表。笔者认为我国预算外资金的改革趋势应是:第一,从长远来看,应逐步将预算外资金纳人预算内管理,取消预算外资金;从目前来说,应实行预算外资金收支完全脱钩,取消按确定的比例留用或按收支结余上缴的管理方法。第二,单位和部门编制预算时,只需要编制基本支出预算、项目预算、政府采购预算,单位和部门需要的经费全部纳人单位和部门预算,不再提出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第三,对于目前各部门收取的预算外资金应实行直接缴库方式,收缴分离(票款分离),即由缴款人直接缴人财政专户-对于各部门代收的零星的预算外资金,需要采取集中汇缴,必须于当天或次日将款项缴入财政专户或财政汇缴零余额专户,因此,在新的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下,部门和行政单位收缴的预算外资金不会经过行政单位的银行账户,单位使用的预算外资金与其收缴的预算外资金没有任何关系,单位取得的资金不再区分预算外资金和预算内资金,他们统一由财政部门根据部门预算中的支出需要进行支付。
传统的预算编制是采取收人按类别、支出按功能编制,称为功能预算。我国从20xx年开始推行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是按部门分类编制预算,预算在部门下义根据部门行使的职能不同安排不同功能的支出。
编制部门预算后,需要对会if核算作出相应调整。过去,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资金收支是划归基本建设会计单独核算、单独编制报表。而部门预算要求反映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涵盖所有的预算资金,因此,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也应以预算资金全貌为对象,应将基建资金和其他资金一样一起编入部门预算,纳人统一的核算体系。然而,由于基本建设财务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应增加相应的会计科0进行核算,细化预算编制到项h,也就是收支要重新适当分类。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应重新设计,明细核算应作相应调整。比如,应该将财政拨人的预算指标分别采用“基本经费收人”、“基建收入”,”项目收人”等科目核算,对于支出可以设置“基本经费支出”、"基建支出”、“项目支出”等科目核算,虽然,在这些总分类科目下应增加明细科目,同时对于基本建设资金只有“基建支出”科目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设置其他科目来反映基本建设的过程。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发牛的与生产、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在规定的比例范围内可以据实扣除;超过标准的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即全年销售(营业)收人净额在1500万元及其以下的,扣除比例不超过销售(营业)收人的全年销售(营业)收人净额超过1500万元的部分,扣除比例不超过该部分的3%。此政策规定亦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业务招待费(或交际应酬费)的列支扣除标准必须分段计算。计算方法有两种:n)业务招待费支付标准=上级销售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业界已开始接受修正的收付实现制?所以,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也应采取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即要对个别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能从各个方面记录和反映政府拥有的各项经济资源,有利于政府了解这些资源的状况和使用效果,并对资产的维护、过剩资产的处置、毁损或陈旧资产的重置作出最佳决策,便于对财政支出实施有效控制;二是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政府(营业)收入净额x上级扣除比例+本级较上级增加的销售收人净额x本级扣除比例;(2)业务招待费列支标准=当级销售(营业)收入净额x当级扣除比例+当级速算增加数。
企业按规定标准开支的、能真实提供有效凭证的业务招待费,在“管理费用”(或营业费用)科目中核算。涉及到业务招待费的会计核算包括以下几种:
1、支付业务招待费时,借记“管理费用(或营业费用)”,贷记“银行存款”。
2、期末转人“本年利润”科目时,借记“本年利润”,贷记“管理费用(或营业费用)”。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同时,调整“盈余公积”账户,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记“盈余公积”。最后,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人“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即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为借方余额,则借记“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k企业申报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提供能证明真实性的足够的有效凭证资料。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
2、销售(营业)收人净额或业务收人总额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收人扣除销售折扣、销售退回等各项支出后的收人额,包括主营业务收人和其他业务收人。一般而言,计提业务招待费的收人可依据“利润表”中经营利润以前的收人额为依据,经营利润以后的投资收益、补贴收人、营业外收人等不应提取业务招待费。
3、销售(营业)收人净额或业务收人总额,不包括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所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因此,增值税销项税额不计提业务招待费或交际应酬费。
由于用款进度的原因,当年未能实现的支出;(3)动支中央预备费安排,当年未能实现的支出;(4)为平衡预算需要,当年未能实现的支出。
以上四种个别事项的规定非常具有可操作性。除此之外,国家还应对以下个别事项作出权责发生制的规范,比如政府的债务、政府采购中形成的采购物品和货款支付相脱节问题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大量收支的确认问题等。
高校会计核算的论文篇十二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应收账款管理也成为与企业经营发展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各企业间经济联系越发频繁,赊销、赊购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企业经营方式,这一背景下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更是十分必要与重要。
企业会计;管理模式;应收账款管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进步,有效科学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研究调查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时常会存在有部分资金收不回来,从而有账单停滞以及坏账的情况发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建立科学系统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对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企业迫于竞争及资金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应收账款。应收账款作为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功的应收账款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企业运营资金短缺的问题,加速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进行资金筹集与流转。分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是优化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策略并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模式的前提条件。
1.1商业竞争。
商业竞争是应收账款产生的直接原因。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扩大销售,“赊销”应运而生,并在之后的应收账款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赊销是以信用为基础的销售,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卖方让买方取走货物,而买方按照协议在规定日期付款或分期付款形式付清货款的过程。赊销已经成为一种很常见的销售方式。对于买方而言,赊销的好处不言而喻。首先,赊销购买能够缓解其资金周转的压力,在不支付资金的情况下获得商品或服务;其次,赊销能够给买方发现产品质量问题的时间,在付款问题上占据主动地位。对于卖方来讲,赊销带来了一定的益处。首先,赊销能够吸引和刺激购买力,增加销售额,提高竞争力;其次,赊销能够起到稳定客户的作用,吸引新客户的同时稳定老顾客资源;最后,赊销能够减少企业的库存,降低存货积压的风险压力。但是,大多数企业只会看到赊销的好处,而忽视赊销带来的风险。应收账款产生的同时虽然增加了企业的销售收入,但是也加大了经营成本,产生呆账坏账的风险也在增加,如果不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企业很有可能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
1.2销售和收款存在时间差。
由于企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时间与实际收到账款的时间不同步产生的应收账款不属于商业信用问题。结算手段的不同,影响了企业的收款时间,尤其现在的电商销售的形式下,资金的到账时间和商品的销售时间是不一致的。一般情况下,企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后开具发票,确认销售收入,但是货款没能够同步收回,便产生了应收账款。
1.3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意识薄弱。
除外部市场竞争环境和结算方式等客观因素外,企业内部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意识薄弱也是企业应收账款增加的主要原因。调查研究发现,很多企业还是没有意识到进行应收账款的重要性。首先,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负责人普遍只重视销售而忽视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在内的内部管理,促使会计人员在管理过程不清楚如何按照哪种规范的流程统计资金出入情况,致使企业资金出现一种资金大量外流,而没有及时收取回款的情况出现[1]。其次,很多管理者对于应收账款管理缺乏理论认知和实际工作锻炼经历,企业没有科学的应收账款管理方法。应收账款的目的是反映和监督应收账款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企业的生产伴随着应收账款的出现,企业为了更快的发展,都会增加应收账款业务。因此,应收账款在企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
应收账款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可持续发展。如果一个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收账款管理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资金短缺,流动资金不足,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持续性发展以及内部管理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和优化经营也起着推动作用。
2.1促进销售在市场经济不景气和资金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客户作为买方,希望通过赊欠的资金来取得商品,缓解资金压力,节约资金的时间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卖方也可以通过应收账款加快企业的销售进度。
2.2增加企业信用,化解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
企业会计在进行应收账款保理时,一般情况下要与银行签订一定的有效合理的保理额度,就企业而言,借贷欠款方一般也是存在有固定的客户资源,所以与之合作的金融机构相对而言也能够进行合理评估,从而采取有效手段来控制风险;对于销售型企业而言,有利于降低所投资金成本,节约应收账款管理的会计人员堆积,促进资金流动,化解潜在的财务风险。
2.3减少存货,加快企业资金流转。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企业资金短缺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应收账款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为融资需要提供抵押或担保的压力,将会大大改善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减轻企业压力,加快企业快速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下,企业更应该科学、合理地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然而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其作用的有效发挥[3]。
3.1对客户信用资产评估不够严格。
某些销售人员为了提高自己的绩效,对于客户的信用资产评估标准放宽甚至“造假信用报告”,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应收账款存在漏洞的风险,也在一定范围内拉跨了整个企业的发展水平速度。这种情况下尽管销售了大量的商品,提高了企业的收入,也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并且收回难度大。
3.2缺乏对应收账款的激励管理。
很多企业只重视员工的销售业绩和为企业的创收能力,对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应收账款管理缺乏后续跟踪。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应收账款的激励机制,对拖欠的货款追回缺乏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员工没有应收账款催收的积极性,从而制约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开展。
3.3应收账款管理水平不够高。
很多企业负责人则主要以拓宽市场为主,不断挖掘新的投资目标,从而扩大自己的企业规模,壮大自己的工作团队,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够重视,委托第三方代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对于后期的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则缺少关注,没有应收账款管理系统,或者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落后,缺乏科学性,缺乏专业会计人才对应收账款管理。
3.4大数据和信息化的发展对应收账款管理影响。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信息传播的速度以及交流都在不断地提高,所以,数据的容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由于互联网信息数据的多重多样,会计人员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中对于有效数据的摘取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对于一些毫无价值的数据信息束手无策,导致工作完成能力直线降低,极大打击了企业会计的工作信心和职业理念。所以在大数据环境下,如果还是对传统的信息供给方式进行应用,那么很难将人们的需求进行满足,一旦数据容量增加,那么也会凸显出数据值,所以人们应该筛选信息,不断地推动大数据的个性化发展[4]。
4.1加强应收账款的前期管理工作。
企业在对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要加大力度培训销售人员的工作态度,明确工作内容,规范工作准则,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重视对客户的信用度调查。做好客户的信用风险评估,要提升风险管理意识,重点组织进行风险案例的学习研究,取长补短,最大额度降低成本,力争获取最大效益,从而保证应收账款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避免赖账、坏账的情况发生。
4.2建立科学的应收账款管理办法。
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跟踪评价;加强销售人员的回款管理;定期对账,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控制应收账款发生,降低企业资金风险;计提减值准备,控制企业风险成本;建立健全公司机构内部监控制度,做到建立销售合同责任制;设立赊销审批职能权限;建立货款和货款回笼责任制。总而言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控制坏账的基本前提。
4.3建立应收账款激励机制。
企业建立应收账款的激励机制能够调动员工对应收账款催收的积极性,鼓励广大员工参与到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中。例如,将应收账款的回款率和员工的奖金发放比例挂钩,应收账款责任到人,回款率高的员工获得的奖金比例高,反之奖励比率低;或是建立奖励机制,能够完成应收账款回款任务的员工,按照汇款金额给予5%~10%的奖励。在进行物质激励的同时,也可以进行精神激励,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协作,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以人为本进行管理。
4.4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更新,整个会计行业也要顺应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择取要求变高,要更新工作要求标准,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熟练使用各种各样的软件,会结合大数据分析工作内容,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中,有效运用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能够全面了解客户信息,对客户的信用水平有更全面的了解,提高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应收账款回收难度和坏账率。
综上所述,本文阐述了企业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和应收账款在企业运营中的影响,指出了很多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模式落后,分析其产生原因,主要受内外环境两方面影响。优化健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模式,以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尤为重要。企业在严格客户评估筛选的同时也要加强内部管理建设,创新管理模式,注重会计人才培养,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1]张殊敏.会计工作中企业应收账款的有效控制探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xx(6):87.
[2]朱莉莎.企业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及相关会计处理探讨[j].消费导刊,20xx(21):203-204.
[3]张琦.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策略探究[j].中国商论,20xx(12):73-74.
[4]陈志永.基于大数据影响的企业会计工作应对措施[j].商情,20xx(11):22.
高校会计核算的论文篇十三
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特点与新形势下发展要求间存在诸多矛盾,如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滞后性与业务发展先进性的矛盾,内部控制手段的单一性与业务灵活性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内部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会计内部控制的理解有偏差,以为会计核算内控只是简单的制度执行,而没有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和把握会计控制。此外,部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只是形式上控制或者只是领导部门的事情,将内控管理归纳到稽核、审计和管理层的工作内容中,忽略了一般会计核算人员的作用,没有做到全员参加。
(二)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当前我国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相对健全,人员配置也算合理,但是内控制度执行力度不强,防范意识不足,会计人员对内控管理的认识依然存在比较明显的“疲劳”化倾向,在制度执行的过程当中,时常出现小的控制漏洞,降低了规章制度执行的刚性。虽然单位内部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具有较强的牵制力,不存在大的漏洞,但是岗位设置还存在瑕疵,要以“岗位和职责分离,相互监督制约”进一步调整岗位设置,坚决杜绝相互兼岗、串岗现象。此外,内控制度执行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内控效果的反馈和评价体系还有待提高。
(三)监督检查效果不佳。
我国中央银行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的监督检查体系,并且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比如监督检查体系检查效果不佳,审计监督检查略显薄弱,缺乏整体全方位检查,风险评估制度不健全。特别是在业务流程的监督方面,没有对业务风险点、关键环节、关键部位进行细化分析,监督系统存在小的盲点,或者照搬上级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与实际工作的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改善中央银行环境,优化内部控制目标。
改善中央银行环境,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确保内控部门监管评价功能。不同部门在工作人员合理配置基础上,对权限和职责都要进行明确的规定,人员整合要做到人尽其才,检查指标要按照中央银行的标准执行。建立内部控制文化,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建立“审慎稳健,诚信尽责,创造价值”的核心文化观念,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员工自身素质。优化内部控制目标,完善账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形成稳健的发展意识,建立有效的账务集中核算操作内控制度,做好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管工作,预防控制业务上不必要错误的产生。
(二)加强风险评价,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流程。
明确银行内部的权责,加强风险评价,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流程,保证各部门各司其职,并且相互牵制,将风险评价细化、落实到每个岗位,树立“业务发展,内控先行”的理念,业务方面严格执行角色互斥和岗位操作牵制制度,业务授权和业务经办相分离。加强学习,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动用一切“能动因素”,提高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流程,深入研究新系统、新业务,分析核算程序中的重点控制环节和风险点,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应该以业务流程为控制对象,规范流程控制,制定内控制度,真正做到业务和内控“齐头并进”,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实现重要事项审批系统自动控制功能,将会计重要事项审批有机融入到业务处理流程中。
(三)加强控制活动的执行,完善信息沟通体制。
信息沟通要求对中央银行的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反馈,保证银行内部控制条理有序,明确管理职责界限。加强控制活动的执行,完善信息沟通体制,建立灵敏、系统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信息交流沟通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再造业务流程,强化科技约束力,在人工控制和计算机控制之间寻找结合点,比如整合abs、固定资产等系统,整合tbs与国库统计分析系统。加强思想教育,强化会计行为自律,培养适合新形势下的高素质会计人员。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积极性,还应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把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他们都能够严格依法、合规履行职责。加强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acs建设,设立数据处理中心、业务处理中心和信息管理中心。总行为核算主体,分支机构为业务终端。省中心n省中心1网点1网点n网点2网点1网点2网点n总行............图1央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构架图acs系统有助于实现中央银行会计数据的高度集中,通过再造业务流程,实现内部信息数据的网络化传输和共享,并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提高他们的'资金管理水平。同时,系统还可创建严密的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机制,健全完善的灾难备份功能。
(四)强化内外监督,建立健全监督体制。
银行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涉及到内部控制的方法、程序和手段。风险控制方面要求对每个风险环节都要做好准备,未雨绸缪,对风险进行全方位的预警、识别、评估和分析,并且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内部监督要全面,外部监督范围要广泛。健全银行内部监督制度,将账务核算监督检查工作落实到位,提高检查的深度和广度。健全账务核算内控监督评价体系。充实审计队伍,建立健全监督体制,设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保持监督部门的独立性和全面性,深入每一个操作点、每一道操作流程,一查到底,不徇私情。落实会计工作的行长负责制和会计岗位责任制,严格划分不同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大违章操作的处罚力度。丰富监督手段,强化技术硬性控制力度,化解风险转移问题,有效防范内部控制风险。
新形势下,中央银行会计核算面临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内外监督,健全相关监督制度,加强风险评价和管理制度,不断改善银行内部环境,优化内部控制目标,提高内部控制效率,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高校会计核算的论文篇十四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由于国家尚未出台相应的会计准则,企业处理养老保险的`相关业务仍无章可循,多数把养老保险作为工资附加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核算,但这样会存在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混淆不清、所得税纳税调整繁琐等问题。
1.计提企业工资总额20000元。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20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1600。
贷:其他应付款——代扣个人社保金1600。
向社保部门实际支付时:
借:其他应付款——代扣个人社保金1600。
贷:银行存款1600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20000×25%=5000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个人所得税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5000。
向税务机关实际支付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5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13400。
借:管理费用4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4000。
向社保部门实际支付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4000。
贷:银行存款4000。
通过“管理费用”核算养老保险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造成成本信息失真。养老保险是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所获得价值补偿的一部分,属于职工薪酬的延期支付部分,不同的是企业将工资直接支付给员工,而将养老保险交付社保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员工在退休后向社保部门领取养老金,其本质也是企业支付的工资成本。因此,企业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及时确认和计量这部分延期支付的附加价值,并计入当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