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经典教案设计(模板24篇)
教案可以提供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避免使用模糊和冗长的词语。以下是一些网络教育平台提供的一些教案编写示范视频。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9海底世界。会读写课后第4题中的词语,并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2.会读课后第3题中的句子,并能把带点的词语换成同义词或近义词,使句意不变。
3.能分析课文第3自然段,弄清句意和句与句的联系。
4.能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5.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探索海洋秘密的兴趣。
6.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7.初步认识“先总述——后分述——再概括”的构段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海底景色奇异”和“海底物产丰富”的有关段落(重点)。
2.课后第2题(难点)。
教学思路:
从具体(直观教具)到抽象(课文所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学生预习——观看录相——揭示课题——划分段落——检查字词——讲读课文(边读边练)——整体认识——分析写法——句子训练——朗读背诵。采用目标教学法,逐步落实每个目标。
教学用具:
1.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片或幻灯片或图片。
2.用小黑板或大张纸出示本课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让学生自读课文,勾划生字词,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自学本课的16个生字及课后第四题中的词语。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尝试回答课后第一题中的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二、观看录像。
三、揭示课题。
《海底世界》,“海底”指哪里?(大海深处)“世界”在本课指什么?(海底这个地方,这个领域中的情况)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一课以后,能说出这一课写的是什么吗?(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整体认识课文)。
四、划分段落。
1.本课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7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大海深处是怎样的?第2自然段:讲海底宁静黑暗。第3自然段:讲海底动物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第4自然段:讲海底的各种动物有不同的活动方法。第5自然段:讲海底有各种各样的植物。第6自然段:讲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物。第7自然段:概括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回答了第1自然段提出的问题。)。
2.抓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个词语,让学生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这两个重点的,从而让学生把课文分成4个结构段。
第1段(第1自然段)先总的提出海底世界是怎么样的。
第2段(第2、3自然段)讲海底景色奇异。
第3段(第4至6自然段)讲海底物产丰富。
第4段(第7自然段)再概括地讲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使学生大体感知课文“先总述——后分述——再概括”的构段方法,局部认识课文。)。
五、检查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注意正音:否(f%u)私(s9)些(xi5)类(18i)胞(b1o)属(sh()。
2.听写带生字的词语:(可让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写)波涛、却有、是否、窃窃私语、肌肉、伸缩、普通、有些、贝类、免费、峡谷、细胞、煤、稀有金属、景色奇异。注意矫正字形:“类”上下之间无点,“免”的第六笔是撇,“属”的最后三笔是竖、提、点。
3.初步理解词义。
波涛澎湃: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形容波浪很大。依然:仍然,照旧,跟原来一样。
宁静:形容环境很安静。
器官:生物身上具有一定功能的`部分。
是否:否,不。是不是。
窃窃私语:窃窃,形容声音细小。指背地里轻轻地交谈。听音器:专门用来听微小的或极远的声音的器材。海参:形如黄瓜,体壁多肌肉,口和肛门在两端,口周围有触手。食小动物,是珍贵的食品。
梭子:织布时用来牵引纬线的工具,两头小,中间粗。本课比喻一种鱼的形状。
乌贼:也叫墨鱼。身体扁平,头发达,眼大。体内墨囊发达,遇见敌人就放出墨汁逃走。
章鱼:身体卵圆形,无鳍。头小,有八只脚。
普通:平常的,一般的。
反推力:与推力方向相反的力。
巴:紧贴的意思。
免费:不收费。
峡谷:狭而深的谷地。
单细胞:指一个细胞。细胞,组成生物体的最小单位。本课指一种最小的海藻。
海藻:生在海洋中的藻类,如海带、紫菜、石花菜、龙须菜。有的可以吃,有的可以提制碘。蕴藏:包含,积存着还没有被发现或被挖出来的。稀有金属:指地球上储藏量很少的金属。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二
知识目标1.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闻”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情感目标。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三
《离骚》是一篇带有作者生平的自叙内容的政治抒情诗。但诗人并不是客观地叙述生平事迹,而是把自己的主张、理想、斗争等事实形象化。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三、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2.媒体设计:放录音或配音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设计。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节选,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2.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3.研习课文。
1)读课文。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
3)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4)课堂训练。
a.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之帝高阳之苗裔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惟草木之零落兮。
以又重之以修能。
路幽昧以险隘。
忽奔走以先后兮。
b.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4.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知识目标:
1.准确理解《离骚》的内容。
2.了解什么是骚体诗。
3.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二、教学目标:
1.用赋比兴的方法分析《离骚》。
2.根据《离骚》中的内容分析屈原的形象性格。
三、教学重难点:。
1.字词的疏通和理解;。
2.香花香草作比的写作方法;。
3.骚体诗的特殊句式。
四、教学过程: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读准多音字“参”,会用“窃窃私语”造句。
3.通过对本课重点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
4.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引起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2.指导学生理解3、4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进入情境。
二、精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步入海底世界吧,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海底景色奇异的?
1.生自读课文2—5自然段。
2.生自学汇报。
1)点名读第2自然段。
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小声的说话)。
你能用“窃窃私语”说一句话吗?(提醒使用场合:不适合大声说话的地方、不想让别人听到偷偷地藏着说、小秘密)。
大屏幕出示: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还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小牛一样哞哞,有的像小猫一样喵喵,有的像小羊一样咩咩,有的还好象在唱歌…)。
你们说得真好,海底就有可能发出你们所说的这些声音,但作者没有都写出来,就用“……”省略号来表示。
这么多有趣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象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原来看似宁静的海底还真热闹呀。
朗读第2自然段。那你们试着把这句话读一读,读出这些声音的有趣,读出你们对这些小动物的喜爱。
2)生读第3自然段。
生举手交流。
分析描写四种动物活动的说明方法(板书: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
读一读这两句话,你更喜欢那句,为什么?
大屏幕出示:梭子鱼游的很快。
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我们更加清楚明白的了解)。
这段一共讲了四类动物活动方式,都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这种先总写后分写的方式叫总分式写法。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这种总分式的写法,请找一找。
3.自学第4、5自然段。
1)大屏幕出示:自学学法指导。
a、画出这段的中心句。
b、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植物景色奇异的?(色彩、形态)。
c、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据)。
2)生汇报。
3)海底物产丰富从哪看出来的?海底只有这些物产了吗?
读第5自然段,物产丰富还包括里面的动物和植物,比如我们吃的各种海鲜鱼类和海带等。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作者说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吗?(生对照板书说)。
海底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和宝藏等着你们这些未来的勘探家、发明家、生物学家去探索、去发现,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四.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五
一、讲读课文第1至3结构段。
1。指名读第1段,问:课文先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大海深处是怎么样的?)。
2。齐读课文第4段,问:课文结尾是怎样回答上边这个问题的?(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二、带着问题,讲读课文第2段。
1。提问题:
(1)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有声音吗?
(2)课文第3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2。指名读课文第3段,讨论回答问题(1)。
(板书:海底宁静黑暗有光点)。
3。带着问题(2)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讨论回答问题。(这一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用设问句肯定回答海底有声音。第二句讲海底有什么声音——各种动物的窃窃私语声。第三句具体讲窃窃私语的是什么声音,并说明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这三句话是按问答关系连起来的:先问——后概括答——再具体答。)(板书:有声动物在窃窃私语)。
三、带着问题,讲读课文第3段。
2。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第3段,讨论回答问题。
(板书:动物多活动方法各异。
植物多色彩多种多样。
矿物多蕴藏丰富)。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六
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了解《离骚》语言风格特点,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
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
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引导学生鉴赏的《屈子行吟图》。
使屈原显出庄重、傲岸的神态和气宇轩昂的样子。)。
陈洪绶带着自己对屈原的了解,用一支画笔绘出了文化名人屈原的外形内神,究竟是否属实呢?最有发言权的当然还是屈原自己,下面我们就借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走进屈原内心。
二、解题。
明确:“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则是楚辞中的《离骚》。这两部作品风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而且,并称的两个“第一”,始终在我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也是“楚辞体”(骚体诗)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骚体诗”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细致去感知其魅力。
三、诵读——初感诗韵。
请学生表演朗诵,体会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1.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2.每句二至四个节拍。
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有一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3.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地道的楚地方言。
小结:
骚体特征:一.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四、听读——品味诗境。
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离骚”解释:
离忧也。离,犹罹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
离,犹畔也,别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离别之愁也。
离骚,为叠韵连绵词,犹言牢骚。离骚者,牢骚之词也。
2.由此可以看出《离骚》是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屈原遭遇了怎样的忧愁呢?
请学生简介屈原: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
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小结: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然而他政治上的失败却造就了文学上的成功,他将个人的忧愤注于作品之中,绽放独具的魅力。
五、研读——品味诗文。
1.作者如何抒发情感?
v个人身世。
出生高贵,降生祥瑞,美好的名字——担国家大任,义不容辞。
v香草美人。
请找出文中出现的。
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美人。
v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我们一般认为屈原是忧郁的、爱国的、忧国的。什么时候会产生忧患意识呢?
2.在述怀和反省中,我们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
v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v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v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v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v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
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样的死,死得其所。生与死,是一对矛盾。孟子说过:“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也如裴多斐所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也就是说,为了真理,自由,正义,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值得的。但同时,我们要珍惜生命。罗曼?曼兰说过:“以死来鄙薄自己,背叛自己,否定自己的信念是世界上最大的错过。”
六、探读——回味诗风。
《离骚》的思想内容: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
绘。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
(19)。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不下去了,)海子在离开前有首诗,一首有着浓重死亡意识的诗歌,其中提到的屈子。(投影《亚洲铜》及海子的照片和屈子的画像)。
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会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亚洲铜。
爱怀疑和飞翔的是鸟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
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亚洲铜。
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七
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了解《离骚》语言风格特点,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
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
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引导学生鉴赏的《屈子行吟图》。
(补充:画面通过古树野花,顽石曲径的简明勾勒,大块空白大地的随意铺设,造成一个荒寒凄凉、萧瑟幽寂的深山古道意境,渲染了屈原流放独行的环境。屈原愁眉锁眼、面容憔悴、髯髯垂须、昂首遥视,人物表情忧郁寂苦,但决不变心从俗的坚强意志,溢于言表。画面以挺劲飞畅的线条勾画衣着的褶纹,夸张了服饰的奇伟,并在腰间配一随步摆动的飘带,进而加强了屈原飘然远行的气氛,使屈原显出庄重、傲岸的神态和气宇轩昂的样子。)。
陈洪绶带着自己对屈原的了解,用一支画笔绘出了文化名人屈原的外形内神,究竟是否属实呢?最有发言权的当然还是屈原自己,下面我们就借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走进屈原内心。
二、解题。
明确:“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则是楚辞中的《离骚》。这两部作品风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而且,并称的两个“第一”,始终在我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也是“楚辞体”(骚体诗)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骚体诗”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细致去感知其魅力。
三、?诵读——初感诗韵。
请学生表演朗诵,体会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1.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2.每句二至四个节拍。
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有一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3.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地道的楚地方言。
小结:
骚体特征:一.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四、?听读——品味诗境。
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离骚”解释:
离忧也。离,犹罹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
离,犹畔也,别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离别之愁也。
离骚,为叠韵连绵词,犹言牢骚。离骚者,牢骚之词也。
2.由此可以看出《离骚》是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屈原遭遇了怎样的忧愁呢?
请学生简介屈原: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
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小结: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然而他政治上的失败却造就了文学上的成功,他将个人的忧愤注于作品之中,绽放独具的魅力。
五、?研读——品味诗文。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八
又要讲《离骚》了,我内心又开始烦恼起来。
说实在的,一是我不太喜欢屈原,对他的作品我也缺少兴趣,如果不是做了语文教师的话,在大学里读过的《离骚》可能在脑子里就剩下只言片语了。二是《离骚》虽然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但是年代遥远,文句深奥,学生很少有阅读兴趣,教授《离骚》,课堂气氛通常是沉闷的,教学效果常常是难以想象的。
但今年年级组里有两个年轻教师,对教《离骚》也很犯难,她们很认真地向我这个老教师请教,并提出要听听我的课,我自然不能拒绝,为了给两个年轻人一个所谓的示范,我认真研究起了教材,我反复去阅读离骚,读来读去,竟然对屈原产生了几分好感,对《离骚》也多了几分认识。
其实,《离骚》之所以难教关键在于它的阅读障碍较多,如果穷究字词意思,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字词以及琐碎的语法上,那么很容易上成语法课或字词解释课,而且如果对诗句句句翻译的话,翻译的不当反而会使诗歌的魅力受到影响。
因此我决定还是从诵读入手,体会诗歌作品的美。课前我先要求学生自读两遍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课堂上我首先做了示范朗读,让学生再一次确定读音。接着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骚体诗一般是由二字节奏和三字节奏组合,有的诗句是两个节拍,有的是三个节拍,上下句之间往往用“兮”字,读起来参差错落而又不乏韵律感,虽然文句难懂,通过诵读也能体会到那种不一样的美。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找出作者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语句,以这些句子为突破口,进而理解离骚的情感。
一节课下来,没想到很多同学已经背会了作者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语句,第二天的早读,我让学生背诵《离骚》,没想到早读结束时,三分之二的学生能背诵下来。
看起来我们做老师的对一些难点不要有畏难情绪,如果我们想办法把难点分散,集中抓重点,并使用的有效地教学策略,那么难点也就不能称其为难点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九
(让学生自读课文,勾划生字词,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自学本课的16个生字及课后第四题中的词语。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尝试回答课后第一题中的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让学生观看有关的录像片(或幻灯片、图片),了解的情况,激发学习兴趣。]。
《》,“海底”指哪里?(大海深处)“世界”在本课指什么?(海底这个地方,这个领域中的情况)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一课以后,能说出这一课写的是什么吗?(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整体认识课文)。
1。本课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7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大海深处是怎样的?第2自然段:讲海底宁静黑暗。第3自然段:讲海底动物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第4自然段:讲海底的各种动物有不同的活动方法。第5自然段:讲海底有各种各样的植物。第6自然段:讲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物。第7自然段:概括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回答了第1自然段提出的问题。)。
2。抓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个词语,让学生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这两个重点的,从而让学生把课文分成4个结构段。
第1段(第1自然段)先总的提出是怎么样的。
第2段(第2、3自然段)讲海底景色奇异。
第3段(第4至6自然段)讲海底物产丰富。
第4段(第7自然段)再概括地讲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使学生大体感知课文“先总述——后分述——再概括”的构段方法,局部认识课文。)。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注意正音:否(f%u)私(s9)些(xi5)类(18i)胞(b1o)属(sh()。
2。听写带生字的词语:(可让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写)波涛、却有、是否、窃窃私语、肌肉、伸缩、普通、有些、贝类、免费、峡谷、细胞、煤、稀有金属、景色奇异。注意矫正字形:“类”上下之间无点,“免”的第六笔是撇,“属”的最后三笔是竖、提、点。
3。初步理解词义。
波涛澎湃: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形容波浪很大。依然:仍然,照旧,跟原来一样。
宁静:形容环境很安静。
器官:生物身上具有一定功能的部分。
是否:否,不。是不是。
窃窃私语:窃窃,形容声音细小。指背地里轻轻地交谈。听音器:专门用来听微小的或极远的声音的器材。海参:形如黄瓜,体壁多肌肉,口和肛门在两端,口周围有触手。食小动物,是珍贵的.食品。
梭子:织布时用来牵引纬线的工具,两头小,中间粗。本课比喻一种鱼的形状。
乌贼:也叫墨鱼。身体扁平,头发达,眼大。体内墨囊发达,遇见敌人就放出墨汁逃走。
章鱼:身体卵圆形,无鳍。头小,有八只脚。
普通:平常的,一般的。
反推力:与推力方向相反的力。
巴:紧贴的意思。
免费:不收费。
峡谷:狭而深的谷地。
单细胞:指一个细胞。细胞,组成生物体的最小单位。本课指一种最小的海藻。
海藻:生在海洋中的藻类,如海带、紫菜、石花菜、龙须菜。有的可以吃,有的可以提制碘。蕴藏:包含,积存着还没有被发现或被挖出来的。稀有金属:指地球上储藏量很少的金属。
景色奇异:形容景色特别,与“平常”不同,与“奇怪”的意思相近。
物产丰富:物产储量大,花样品种多。
1。读读写写课后第四题中的词语。
2。默读课文,思考、练习回答课后问题。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十
1。指名读第1段,问:课文先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大海深处是怎么样的?)。
2。齐读课文第4段,问:课文结尾是怎样回答上边这个问题的?(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1。提问题:
(1)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有声音吗?
(2)课文第3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2。指名读课文第3段,讨论回答问题(1)。
(板书:海底宁静黑暗有光点)。
3。带着问题(2)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讨论回答问题。(这一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用设问句肯定回答海底有声音。第二句讲海底有什么声音——各种动物的窃窃私语声。第三句具体讲窃窃私语的是什么声音,并说明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这三句话是按问答关系连起来的:先问——后概括答——再具体答。)(板书:有声动物在窃窃私语)。
2。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第3段,讨论回答问题。
(板书:动物多活动方法各异。
植物多色彩多种多样。
矿物多蕴藏丰富)。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十一
1。提问题:(1)课文最后一句话什么意思?(再概括的说,的确景色奇异,物产丰富。)(2)简要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物产丰富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启发学生从宁静、黑暗、声音、动物、植物、矿物6个方面进行回答。)。
1。本课主要讲的是什么?(介绍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想法?(启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长大了去探索海洋的奥秘。)。
点明课文“总——分——总”的写法,结构方式是先总述(第1段),后分述(第2、3段),再概括(第4段)。
1。看课后第三题,进行换词训练,要求句意不变(可换“仍然”“仍旧”“照旧”“是不是”等)。
2。看课后第四题,读写词语,练习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十二
声音活动形态颜色。
教学反思:
《海底世界》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二是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完以后,我的感慨颇多,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在读中悟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语文不是学习纯文本,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本堂课教学以读为本,我设计了两读。一粗读,“为什么说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二细读,学生说到哪一段读到哪一段,当然这次朗读不是浅层次的泛泛而读,而是侧重于学生理解地读。比如读动物们窃窃私语的样子,我是从“窃窃私语”这个词入手,让学生理解窃窃私语就是偷偷的小声说话。海里的`动物呀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在一起说悄悄话,”学生一下子明白词语的意思,并且很快地读出了那种窃窃私语的情趣来。
二、学以致用。
三、读法指导。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对大海还很陌生,在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时没能发挥出显著的作用,显得疲于形式,再次在朗读方面的指导还有所欠缺,对学生的评价也有些生涩,等等。以后,我要努力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诵读《国学经典》“家国情怀”部分,理解其义,达到熟读成诵。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爱国”才能被世人称颂。
3、让学生知道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由前秦时代的“爱国故事”导入。
二、学习《无衣》。
1、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无衣》。(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3)指名读。
(4)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品读解意,结合注释,边读边试解释内容。(1)指名学生释义后,教师明确。(2)学生再次齐读全文。
(3)从文中,你读懂了什么?(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以及他们克服困难、热情互助,舍生忘死,同仇敌忾的英雄气慨。)(2)你听说过他们的故事吗?学生分小组说说各自收集的故事。再每组推举一名代表来介绍故事。
(4)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能得到世的人尊敬?(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5)小结:是啊,在2000多年以前,战士们在国家危难之时都能够舍生忘死、英勇抗敌、保卫国家。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5)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次诵读,学生齐读。
3、各种形式朗读(1)学生练习朗读(2)男生、女生赛读(3)小组比赛读。
4、教师指导背诵。
5、背诵比赛。
三、学习《黍离》。
1、故事导入或由古诗《春望》导入。
2、写作背景介绍。
这是一首赶家国兴亡的诗。作于西周灭亡后,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宗庙已夷为平地,种上庄稼,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伤的诗。
3、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黍离》。(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3)指名读。
(4)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品读解意,结合注释,边读边试解释内容。(1)指名学生释义后,教师明确。(2)学生再次齐读全文。
(3)从文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的亡国之痛)如今我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受到了来自美国以及周边各国的阻挠和干扰,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分子的你,有什么感想?把自己内心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
四、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如果你长大后,做了市长,甚至是国家主席,你会怎么做呢?
四、课堂小结,提出希望。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无衣》。
《黍离》。
克服困难、热情互助。
爱国亡国之痛舍生忘死,同仇敌忾。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十四
培养幼儿对海底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老师收到一个礼物,想看看是什么吗?
2、出示海底世界挂图,请小朋友说一说都有什么?(幼儿回答)。
3、这些鱼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鱼一样吗?(形状、图案多、花纹颜色漂亮)。
4、教师介绍海底里的动植物:包括各种鱼类、贝壳、珊瑚、水草、海星等。
5、请幼儿欣赏幻灯片——美丽的海底世界。
6、让这些动植物好好生活,应怎么做?
7、告诉幼儿要减少水污染,保护人类的海洋环境。
活动延伸。
画一幅海底世界的图画或用橡皮泥捏出海中的动植物。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十五
1.知道生活、游戏中有许多规则需要大家一起来遵守。
2.能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共同制定游戏新规则。并尝试合作与竞赛。
3.喜欢游戏。感受由遵守规则带来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会玩《谁是领头人》的游戏,认识一些常见的标记。
2.物质准备:小铃、标记若干、亮眼人头饰、帽子人手一顶;领头人分队竞赛的录像;幼儿园里遵守规则的ppt、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谁认得快”,引出规则标记。
师:昨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些遵守规则的标记,想和它们来做游戏吗?
1.教师出示标记,请幼儿说说,它表示要遵守什么规则,看谁认得快。(标记:a.向右转。b.小铃标记。c.节约用水。)。
2.教师出示标记,请幼儿用动作表示要遵守的规则。(标记:d.保持安静,不说话。e.慢慢走,不要跑。)。
3.小结:小朋友真厉害,都能认出这些标记。
二、导人游戏《谁是领头人》,强调遵守游戏规则。
a.不能告诉亮眼人谁是领头人。提问:这里有没有适合的标记可以表示这个规则呢?
请小朋友来找找。(幼儿在以上的5个规则标记中找适合的标记贴于另一展板上)。
b.亮眼人不能先转过来,要听到铃声才能转头。(幼儿同样找出并贴上适合的标记)。
c.和领头人的动作一致。提问:有适合的标记吗?(没有,老师用简笔画表示。)。
小结:原来《谁是领头人》的游戏要遵守这些规则,你们都记住了吗?
2.幼儿进行游戏。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吧。
情况a:亮眼人找出了领头人。
师:亮眼人怎么发现他就是领头人的?
幼:领头人在变动作的时候被发现了。
师:那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你是领头人,怎样变才不容易被发现?
小结:聪明的领头人在变动作时要快速、不被发现。
幼:我看见很多小朋友都在看他。
师:那小朋友想一想,你们在看领头人做动作时,怎样看才不容易被发现呢?
小结:聪明的小朋友在看领头人做动作时会悄悄地、快速地看。
情况b:没找出来。
师:领头人是谁呀?领头人和我们全体小朋友真厉害,都能遵守规则,没被亮眼人找出来。给自己鼓鼓掌。
三、加入音乐,引人新规则1。
1.听音乐,有节奏地做领头人的动作,并引出新规则。
师:你们喜欢玩这个游戏吗?想不想给这个游戏加点音乐,来点新的挑战?这儿就有段好听的音乐,我们先来听听。
(1)教师做领头人,并提示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
(2)请幼儿来做领头人,并自然引人新规则:亮眼人要在音乐声中找出领头人。
(3)音乐停。提问:如果这时候,亮眼人还没找出领头人怎么办?(幼儿自由讨论)。
师:你们说的办法都可以,音乐停了,没有找出领头人亮眼人就要表演节目。(简笔画表示)。
结合标记引出新规则:(1)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贴标记图示);(2)要在音乐规定的时间里找出领头人(贴标记图示);(3)如果音乐结束没有找出领头人,就要表演一个节目。(贴标记图示)。
2.幼儿开始新规则的游戏。
情况a猜对,师:说说你怎么发现他就是领头人的。
师:那说明领头人的动作还要更迅速、更快哦。小朋友在看领头人时还要更隐蔽、更小心。
情况b猜错或猜不出来,师:音乐停了,可是还没找出来,领头人是谁啊?真能干,那亮眼人怎么办?(根据游戏的规则表演节目)。
3.结合前次游戏的情况,开展第二次游戏。
小结:《谁是领头人》的游戏增加了音乐,制定了新规则,我们的游戏就更好玩了。
四、亮眼人竞赛,引入新规则2。
1.讨论,引入新规则。
结合标记引出新规则:在音乐规定的时间里,谁先找出领头人,谁就是亮眼冠军。
2.幼儿进行亮眼人竞赛。
(1)师:恭喜你成为这一次的获胜者。你们有没有谁想要来挑战他?
(2)多请几个亮眼人,进行第二次亮眼人竞赛。
(3)给亮眼冠军戴上闪亮的_。
五、观看录像,引入新规则3。
1.看录像,了解和讨论分队游戏规则:他们是怎么玩的。
a.分队(贴上分队标记:红、蓝圆圈)。
b.悄悄商量选出各队的领头人和亮眼人。
c.红、蓝队的亮眼人各自去找对方的领头人(贴上标记:交叉)。
d.谁先找出领头人就获胜。
2.幼儿选择分队并进行商量。
3.幼儿开展分队竞赛。
师:这次,我来做裁判。我们刚才一起商量的竞赛规则是:在音乐规定的时间内,比一比蓝队和红队谁先找到对方的领头人谁就获胜。
(1)师:祝贺×队获胜,让我们大家欢呼一下。×队,你们想挑战×队吗?那我们再来一次。这次,你们可要商量好了,怎样让对方不发现你们的领头人。
(2)进行两队的第二次竞赛,教师予以评价。
小结:《谁是领头人》的竞赛游戏玩得开心吗?今天我们一起在这个游戏中增加了许多新规则,小朋友都能遵守这些规则来开展竞赛,让我们玩得很顺利,很快乐。
六、观看ppt,巩固并拓展规则经验。
1.放ppt,师:其实我们在幼儿园里还有很多规则需要大家一起来遵守,看!
a.下楼梯时要排好队,不推挤。
b.吃饭时要安静,还要保持桌面整洁。
c.玩好玩具,要物归原处,摆放整齐。
d.看书的时候要保持安静。
提问:你们喜欢这些遵守规则的小朋友吗?
2.结束活动。
师:我们不光在幼儿园里要遵守规则,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要遵守规则,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快乐。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十六
1、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愿意与同伴抱一抱。
2、练习在大小不同的报纸上平衡站立。
【活动准备】。
1、废旧报纸。
2、自录曲子:以节奏的快慢表现活动内容(走、跑、蹲走)。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做热身运动:基本动作练习。
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把音乐贯穿与故事中。
(1)小花猫吃过晚饭,和妈妈一起去散步。(曲一:走)。
(2)突然,看见一只小老鼠在偷吃粮食。小老鼠看见了花猫,赶紧跑,老鼠在前面跑,小花猫在后面追。(曲二:跑)。
(3)吱溜,小老鼠钻进草丛不见了,怎么办花猫蹲下来,悄悄地在草丛四周仔细查找。(曲三:蹲走)终于把小老鼠逮住了。(曲四:自由舞动)。
2、激发幼儿拥抱,导入主题。
(1)小花猫把老鼠逮住了,心里高兴吗?小朋友当你心里很高兴、很快乐的时候,你会怎样?(笑、跳、抱等)请你们找个好朋友相互拥抱拥抱庆祝一下!(幼儿自由找朋友相互拥抱)。
本环节,教师适时关注不爱交流的孩子,及时伸出双臂给孩子一个“爱”的拥抱!
(2)启发提问:孩子们,和好朋友拥抱感觉怎样?(很好、快乐、高兴、开心等)。
(3)听音乐:小朋友,我们来听听音乐,音乐停止时找一个小朋友拥抱在一起。(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碰撞。)。
3、组织幼儿利用废旧报纸玩快乐拥抱的游戏。
(1)请幼儿两人一组选择一张报纸,将报纸平展,练习两人拥抱在一起站在报纸上,要求双脚必须踩在报纸上。
(2)请幼儿听音乐做“猫捉老鼠”的游戏,报纸是“小老鼠”的家。老师扮演“猫”,小朋友扮演“小老鼠”,小老鼠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自由的做动作。音乐停止,猫捉老鼠,小老鼠赶紧跑回家,两人拥抱在一起,双脚必须站在报纸上。
(3)减少报纸数量,增加游戏难度。
师:有些小老鼠的家被猫发现了,小老鼠回不到家,只好躲到好朋友的家里。培养幼儿互帮互助,增加好朋友之间的情感。
抽掉一部分报纸,要求小老鼠在音乐停止时找到家,并和其他伙伴(增加到3——4人)拥抱在一起,双脚必须站在报纸上。
(4)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再次增加难度。
游戏结束,提醒幼儿把报纸收拾好放回原处。培养幼儿自理自立的好习惯。
4、结束:
(1)和好朋友拥抱在一起真快乐!除了和好朋友拥抱,还可以和谁拥抱?(爸爸、妈妈、老师等)。
(2)今天来了这么多的老师,她们也想得到孩子们快乐的拥抱!(激发幼儿大胆的拥抱老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小朋友,老师也想得到你们快乐的拥抱(自己和孩子们抱抱),拥抱老师快乐吗?围在一起做一个手势鼓励自己,结束。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十七
《离骚》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为首的楚国贵族集团腐朽黑暗的本质,抨击他们颠倒是非,结党营私,谗害贤能,邪恶误国的罪行。
1、理解课文中诗人的“衷”、“怨”、“悔”的思想感情。
课文首章开篇就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句中的“太息”意为“叹息”;“掩涕”意为“掩面擦泪”;“哀”属形容词的为动用法,意为“为……哀伤”,全句意为“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啊,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诗人开篇就抒发自己的哀伤,着一“哀”字,与前句中的“长太息”、“掩涕”相呼应,把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结合起来,有形有声,有因有果,引人深思。这里抒发的哀伤之情,尽管包含着诗人被疏废弃的伤痛,但又丝毫不夹杂个人的荣辱得失,这是诗人热爱祖国、关心民生、革新政治、救亡图存的远大理想难实现时自然而然的情绪反映,其核心是诗人的爱国爱民的精神。在简述了自己被疏废弃的经历后,诗人接着抒发自己的怨恨之情。从诗中看,诗人怨的是“灵修之浩荡”、“终不察民心”,恨的是奸佞小人的嫉妒谣诼以及“工巧”的时俗。
这里诗人用简洁的笔墨,为我们描绘当时楚国君王昏庸,奸佞当道,群邪蔽贤,忠臣被逐,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社会现实。正是这种现状导致诗人被疏废弃,壮志难酬。在揭露了楚国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抒发自己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志向后,诗人在第八章写自己的悔:“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这句意谓“后悔自己当初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这里的“相道”显然指诗人选择实现自己远大政治理想的道路。
在经历了被疏废弃的痛苦遭遇后,诗人终于认清了形势,明白了自己理想难实现的原因,于是他决定固守节操,特立独行。节选部分所抒发的这三种感情,连贯而一致,对民生多艰的哀,对君王荒唐的怨,对楚国善于投机逢迎的时俗的恨,对自己相道的悔,其实都源于自己理想的难以实现。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用“灵修”喻指君心,表现了他对君王的依托之恨。这反映了诗人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看不到人民的力量,只把实现远大的理想的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这就使诗人的“哀”、“怨”、“悔”不免显得孤独和清高,也注定了他悲剧性的必然命运。
2、体味《离骚》的比兴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比兴手法在《离骚》中广泛运用。它“依诗取兴、引兴比喻”,而且还把比兴与要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了象征意义。比如通篇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品质就是这种情况。
《离骚》中的比兴,不像《诗经》那样只是一个片断,而是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充分表现了所要表达的内容。诗中诗人以女子比贤者,由此出发,又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妒贤,如课文中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求媒比通楚王的人;以婚约比君臣遇合。这样一来,使所用的比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全诗也就因此而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拓展阅读:《离骚》后世影响。
《离骚》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汉代以后,后世文人无不对屈原推崇备至。究其原因,似可归功于屈原那砥励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以及在逆境之中敢于坚持真理、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屈原的遭遇是中国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士子普遍经历过的,因此,屈原的精神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西汉贾谊因为才高受嫉,谪迁长沙,作《吊屈原赋》,以屈原自拟。
司马迁向以“立德、立功、立言”自励,“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报任安书》),却惨遭宫刑,司马迁从“屈原放逐,著《离骚》”的事迹中汲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完成了《史记》的撰述。梁代钟嵘《诗品》说李陵的诗作“其源出于楚辞。文多凄怆,怨者之流”。
陶渊明《感士不遇赋》:“夷皓有‘安归’之叹,三闾发‘已矣’之哀。“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感哲人之无偶,泪淋浪以洒袂。”直是把屈原的旨趣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
唐代诗人李白豪迈地宣称:“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的很多作品也同屈原的《离骚》一样,往往大量编织神话传说、日月风云和历史人物,构成具有象征意义的雄奇图画。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忧国忧民的精神,也与屈原有渊源关系,他在《戏为六绝句》中说:“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声称不仅要学习屈原作品的文采,而且要学习屈原作品的思想内容。
特别是在外族入侵、国破家亡的紧急关头,爱国志士们多以屈原的气节来鼓励自己。南宋词人刘克庄在金人入侵的形势下,写诗颂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示自己决不投降敌国的坚定信念。他在《屈原》一诗中说:“芈姓且为虏,累臣安所逃。不能抱祭器,聊复著《离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十八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和《离骚》,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诗的能力。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及《离骚》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离骚》的艺术特色。
2、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补充背景资料。
1、作者其人。
2、“离骚”的含义。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作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以指称楚辞“骚”,《诗经》被称为“风”,二者合称“风骚”。(补充)。
《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在诗坛当中光芒四射,可与日月争辉。不仅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像,还有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历来备受推崇。司马迁对《离骚》的题解,是“离骚者,犹离优也”。“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也有其他的见解认为“离别的忧愁”。
三、诵读课文。
1、注意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每句三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以z羁兮,謇朝碎而夕替。
2、“兮”字是语气助词,没有实在意义,读时应拉长语气。“兮”用在上下句中间,使全诗具有回环往复的旋律,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3、此诗中连词是划分节拍的标志之一,连词前划为一拍。
四、解析第一节。
1、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或生范读。
2、疏通难字词。
兮:语气助词,无意义。
以:连词并列,“又”例:长太息以掩涕兮。
以之为,把…当作或觉得…是,例:竞周容以为度。
承接,例:宁溘死以流亡兮。
因为,例既替余以蕙v兮。
之:代词,例: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的”
古今异义: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壮大。
工巧:古义,善于取巧;今义,技艺巧妙。
穷困:古义处境窘困;今义,经济苦难。
流亡:古义,随流水而消逝;今义,因为灾害或别原因,被迫离开家乡。
词类活用:步,使……步行,使动用法;
高,加高,形活用为动。
厚,推重,形活用为动。
群,名活用为动,合群。
屈、抑,使动用法,使―受屈,使―受抑。
3、疏通重点语句。
解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绪的抒发定下了基调,这两句承上启下,“民生”也可理解为“人生”,即自叹人生多艰。
原因是以下几个:
“既替余以蕙v兮,又申之以揽”。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娥眉,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背绳墨以追曲”。
(2)面对这么复杂,黑暗的环境,对自己不公正的待遇,诗人是报着什么样的'态度?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只要是我所向往的美德啊,即使为之死去多次我也不会后悔)。
明确:为了追求自己所崇尚的美德,屈原显示自己的坚定的决心,“虽九死其犹未悔”,非常直接与正面表示自己的决心,可见诗人对完美人格的执着追求。(坚持真理,献身祖国)。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宁愿突然死去,随流水而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那种世俗小人的丑态。)。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保持清白而死于忠直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所推重的。)。
又再次表明自己的坚定意志,为了保持我自己的清白,不放弃我的理想,我不在乎死。表现作者以前贤为榜样,同时它也透露了作者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
板书:
坚持真理,献身祖国。
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十九
1、诵读《三字经》原文“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一段,理解其义,达到熟读成诵。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3、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教学重点:实践中达到朗读成诵。
教学难点: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教学准备:课前了解“三王”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大声诵读、品读解意。
1、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2)指名读。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4)全班齐读。
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
(1)从这四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夏统治了四百年,商朝统治了六百年,周朝统治了八百年。禹、汤和武王指的是三个君主。
(2)你听说过他们的故事吗?学生分小组说说各自收集的故事。再每组推举一名代表来介绍故事。
(3)小结: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能得到世的人尊敬?
(4)是啊,商汤、周武王和大禹一样,也是非常善良、仁爱、开明的国君,所以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5)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次诵读,学生齐读。
3、各种形式朗读(1)学生练习朗读(2)男生、女生赛读(3)小组比赛读。
4、背诵比赛。
a、重点字空留记忆夏()商()周()称三王b、主句缺失记忆夏有禹()周武王()。
5、理解“称三王”
(1)这里的“王”字,不是指哪一个具体的帝王,而是特指“王道”。王字是“三画而连其中”,三画表示天地人三才,中间是顶天立地的一竖代表道,即孔子所谓“吾道一以贯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王,天下所归也”。王既然是垂示于天地间的大道,它在人间的首席代表天子人王,也应该顶天立地,成为人群的典范和样板。
王道指的是先王之道,即夏商周三王的统治方法。三王的统治用的是仁义道德,其结果就是无为而治,天下太平,这种政治体制是王道。历史上描绘这个时期,是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万民乐业,天下太平。
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如果你长大后,做了市长,甚至是国家主席,你会怎么做呢?
四、课堂小结,提出希望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
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弟子规》教学设计东环路小学陈美丽教学目标:
1.熟读《弟子规》入则孝部分。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孝心。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感受孝心的魅力。2.联系实际,抒发孝心。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弟子规》知识抢答赛。
二、热情诵读,齐诵《弟子规》——入则孝。1.读书的要求有那些?你能做到吗?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2.齐诵《入则孝》部分。3.小组比赛读。
4.古时候,孝顺的儿女是这样做的(出示ppt: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有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生说,教师补充)。
5.感动你的地方是哪里?(药先尝,不离床)父母心中会怎样想呢?
四、情景体验,感悟孝道。
古时候子为父母尝药,是为了为父母试探药的温度。可是现在我们不能为父母尝药,因为乱吃药是危险的。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做呢?小组讨论后请一个小组到讲台上表演。(一个扮演生病的母亲,一个扮演儿子)请大家给出建议和意见。给予鼓励。
五、积极讨论,解决问题。
1.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很聪明,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他解决吗?2.讲述故事:“小明想跟妈妈学家务,可是妈妈说只要专心学习就好了。小明要怎样做?”同学发言。
3.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们觉得说服妈妈要注意哪几点?(礼貌,有道理,恭敬)4.如果妈妈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呢?你该怎么办?(找机会再和妈妈讲)。
六、情景表演,小组活动。
如果遇到下列问题的时候,你会解决吗?
讲述:小明的爸爸随手把垃圾扔到车窗外,小明该怎么劝说呢?小组活动,然后展示。
七、总结升华,神情寄语。
孝心是最美的品质,孝顺的孩子是最可爱的孩子。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齐诵《入则孝》部分,结束本课。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二十
教学内容:卫灵公第十五15.1-15.15。
教学目标:1.会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节。
奏和韵味。
2.会说:理解课文,说一说从中受到的启迪和教育。3.会背:熟读成诵,积累内化名言佳句。4.会用: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恰当地学以致用。教学重点:读文、背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孔子在卫国住的时间最长,一度想在卫国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卫灵公是一个无道之君,贪恋女色,无心政事,孔子最终还是离开了卫国。本篇以卫灵公为主角,主要是讲现实生活中,如何通过与人相处,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悟道里仁,从而做到穷通不移。
二、新课。
1.粗知大意。
第1-5章,讲孔子所通达的是道,不是世间人所追求的知识和富贵。卫灵公问陈而不对,孔子在陈绝粮,表面看似乎孔子的学问没有通达,也为世人所不容。接着孔子说其道一以贯之,那么他通的是什么?是德!是清净无为之道体,其至关重要却鲜有人识。
第6-10章,讲与人相处只有自己能“仁”,才能通达。言忠信、行笃敬,能行天下,这也是孔子与人相处的学问。史鱼、蘧伯玉之直,都是可取的。象蘧伯玉那样有智慧的人,既能不失人,又能不失言。象史鱼那样的勇者,可杀身以成仁。对我们来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行天下的根本还是自己先成就仁。欲得仁就要亲近贤者、仁者,这就是“以友辅仁”的意思。第11-15章,讲与人相处中如何择善从德,而获得长远利益,即立德的重要性。借颜渊问政来表达个人修养与治理国家的关系,守礼乐、勤劳简朴以及放郑声、远小人便是修德。凡事立足长远,才能没有近忧。好色、知贤而不与立,就是道德不修、缺乏长远考量的行为。相反,修德于人生有大利益,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在与人相处时就能远离怨恨。所以立德的利益远、利益大。2.指导诵读。
a.录音领读,正音示范。
打开书第11页,请同学们先跟着录音来读,注意听清每一个字的读音以及句中的停顿。(播放录音)。
b.小组练读,读通读顺。
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练读,比一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合作要求:自由练读——组长领读——自愿领读——三人对读——小组齐读(小组自由练习读)。
效果检测:
(1)读句子:(读得真认真,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把课文中比较难读的句子读正确。)。
(2)读课文:(难读的句子读好了,读课文肯定就没有困难了,哪个小组来读给大家听?)。
指名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和读。)。
如果老师给课文变个模样,你们还有能力读好吗?古人写文章是竖着排列,而且没有标点符号,要靠读书人自己的理解来断句,难度很大哦!(出示没有标点课文)先自己练一练。
效果检测:指名三个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轻声和读。(看来用古人的方式读书对你们来说也没有困难)。
d.配乐朗读,读出韵味。
如果配上音乐,我们就更能读出文言文的感觉和韵味。老师范读、练读、指名读。(有节奏有韵味,读古文就是这种味道)。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2课时卫灵公第十五。
(一)第2节执教日期:年月日
教学目标:1.会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节。
奏和韵味。
2.熟读成诵,积累内化名言佳句。3.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恰当地学以致用。教学重点:读文、背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大意。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二、新课。
1.粗知大意。
第16-20章,讲与人相处时应以礼义为准绳,播种善良德行。那些遇事不问“如之何”、不理智思考的人,以及群居终日而言不及义、好耍小聪明的人,真是难办。相反,君子懂得以义为本,礼以行之,谦虚表达,诚信推进。君子所担心的是自己没有德能,死后没有好名声,对其他的名利方面就不必过分看重了。
第21-24章,讲与人相处时怎样克己复礼以成仁。君子求诸己是“克己”,内求仁义。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是“复礼”。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是在待人处事中“天下归仁”。一个字概括就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礼”的纲目。第25-30章,讲“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的实事求是的心态,侧重在“忠”。对人赞或毁,都要有所考核才行。好比修史阕文留白,有马借人乘驯一样实事求是。与人相处中注意小的细节,避免巧言乱德。对众人所好、恶要有所考察。在学道时,要落实于言行,而不是装个修道的样子,对自己的过错则认真改正。
2.指导读文。a.重点指导读准字音。b.听录音,正音示范。c.小组练读。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二十一
一、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语调和感情。
2、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二、预习检查。
1.诵读法,首先音读,读准字音;然后意读,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2.记忆法,熟记关于屈原的基本文学常识。二、学生自学、完成下列任务:
1、了解屈原生平。
2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创作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屈原)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2、了解“楚辞”
3楚辞。
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除此之个,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
4.正音。
苗裔孟陬庚寅揽揆肇锡扈芷汩搴骐骥申椒昌被惮踵荃謇羌。
三、诵读感知,解字译句:
(一)学生“音读”。
1、对照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要利用工具书查对,注意古今读音不同的字,注意近音字不要混淆,注意通假字的读音。
2、课文诵读。(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3、指名学生朗读,点评。4、全班齐读课文。
(二)学生“意读”。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诗歌1-6节内容,注意实词的解释。
四、字词探究、巩固提升。
1、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来吾道夫先路也指九天以为正兮。
2、请解释下列文句中画线的词语。
(1)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2)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3)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4)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5)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6)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7)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五、作业布置。练习册的`相关作业。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2、了解结构思路。
二、复习巩固。
抽生翻译课文。
三、字词解释,翻译句子。
学生自学、完成下列任务:学生继续看注释理解全诗内容。
1、学习1、2节。(1)翻译下列句子。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肇锡余以嘉名(特殊句式)(2)概括诗歌内容:2.学习3-6节(1)翻译下列句子。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恐年岁之不吾与(特殊句式)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2)概括诗歌内容:3.学习7-12节(1)翻译下列句子。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2)概括诗歌内容:
四、探究练习。
2、红色字意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b.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c.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d.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五、知识拓展。写屈原的对联欣赏: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二十二
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背诵《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骚”指国风与离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理解离骚含义:离别的忧愁,包含了巨大的情感力量。了解屈原多少?爱国诗人。读懂诗歌多少?看到“兮”字最多。民间端午节和屈原的联系,引出人们对屈原的认识。(ppt2)。
二、文学常识1.总说:印象中的屈原(ppt3)。
2.杰出的政治家(ppt4-5),伟大的诗人屈原(ppt6-7)(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坚决主张联齐抗秦,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3.解题: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是屈原面临个人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ppt7-8)。
三、预习检测1.诵读指导(ppt9)。
3.分析诗歌(ppt24)。
5.精华鉴赏(ppt25):
象征手法的运用:芳草香木:象征高尚的品德。
佩带香草:表明追求美好的事物,品格高洁美人芳草:比喻贤臣。
对比手法的运用:尧、舜:“耿介”——桀、纣:“猖披”
吾:“恐年岁之不与”——党人:“偷乐”
灵活的诗歌体式--“骚体诗”:将“兮”放在单句的末尾,两句一韵。
岂只把蕙草白芷来连缀。那尧舜是多么耿直光明,既遵循正道又走对了路。桀与纣是如此猖獗恣肆,那些小人只晓偷安享乐,国家的前途黑暗险隘。岂是我害怕自身遭祸殃,只恐国家败亡犹车毁坏。我为君王鞍前马后奔走,想让你追及前王的脚步;楚王你不体察我的衷情,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嗔怒。我本知忠言会招来祸患,想隐忍不语却难舍难割;遥指九天叫它给我作证,全都是为你君王的缘故。君王与我有约在先,后来反悔变心有了别的打算。我已不把离别当作难事,只是为国君的多次变卦而悲伤。
1.作者在《离骚》的开篇突出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美好的名字不仅具有上天和先人的赐予,而且具有美好的品质和才能,这些都是自己的后天修养。主要表达作者出身高贵,与楚王是同根,楚国是我的祖国,爱国是我的本分。自身的高洁,同时也是与现实的抗争,有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意思。
2.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一再担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担心什么?
3.诗人高唱“来吾道夫先路”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
4.你从诗中读出诗人什么形象?
纯洁高大、一身正气;忠君爱国、忧国忧民。
五、问题探讨:(ppt34)。
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情感的?有人说他这是一种“宗国”思想,你同意吗?
观点一:同意。屈原的爱国思想其实是一种“爱君”思想。“帝高阳之苗裔兮”就带有明显的血统夸耀。“来吾道夫先路”、“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则是一种出于“家天下”感情和宗国观念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屈原的种种努力,客观地说,这的是楚王的统治,我们不必人为地拔高理解他。
六、诗歌艺术品味(ppt35)。
1.比喻形象,想象瑰丽,富有浪漫色彩:课文大量运用比喻,如用“江离”、“秋兰”来比喻自己博采众长。“朝搴陂之木兰兮,纫秋兰以为佩”比喻坚忍不拔的政治理想。运用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君主,不仅使作品含蓄,富于韵味,而且增加了作品的形象美。
2.语言精练华美,带有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诗中丰富的联想,奇特的比喻,形成了绚丽的文采。其中富有楚地特色的“兮”等语气词的运用巧妙灵活,使诗歌带上了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
七、课文小结:(ppt36)。
《离骚》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作品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宏大的艺术空间和开阔的画面,塑造了诗人非凡的自我形象。以其崇高的理想、高洁的人格、强烈的情感和奇特的形貌驰骋于仙界。柳宗元为惊叹地说:“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文章。”比兴的手法渗透到整个作品之中,比喻和象征形象被突显了出来,春兰秋菊,飘风云霓,全都成了有生命之物,司马迁称其:“其文约,其辞微”“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美名:肇锡余以嘉名;恐修名之不立美德: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美人: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美政: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八、作业:(ppt37)。
1.背诵这首诗。
2.以《离骚中的屈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
3.完成《优化设计》。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二十三
一、激情入境。
1、春的轻盈,夏的灿烂,秋的浪漫,冬的凝重,伴随我们走过一年又一年。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夏秋冬,领略四季美景。
二、赏四季。
1、欣赏画面。
(1)请同学们跟随美妙的音乐,欣赏和感受四季迷人的景色。(四季的风景图片)。
(2)生谈感受。看到画面后,你有哪些感受,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2、师小结过渡。是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不同季节有不同的风景。那么你喜欢四季中的那个季节呢?请喜欢同一季节的同学为一小队。请各小队选一名队长。
三、说四季。
1、下面就让我们用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古诗名句,来赞美自己喜欢的季节。本次活动主要以比赛形式为主。下面我们来明确一下活动要求。(见课件)。
2、各小队此时一定信心百倍,愿你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一展你们小队靓丽的.风采。
(1)第一个环节,请同学们走进词语百花园。(课件:描写四季的成语填空。)谁来填一填,以抢答形式完成此题,答对一个得二分。
(2)下一个环节以开火车的形式,说出描写与本队季节有关的词语。听好比赛规则:每个队员说的词语不能重复,时间只限半分钟,最佳小队加5分,其余小队酌情加分。
3、同学们积累的词语可真不少。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描写四季风光的诗句,接下来让我们漫步诗苑,饱览四季美丽的风光。这个环节主要以抢答形式为主,请听好比赛规则:(1)以举手的先后来决定你的比赛资格。(2)要有感情的读背诗句,填对一个加1分。(出示课件:1、填出带有动物的诗句。2、填出描写植物的诗句。3、给出诗的上半句或下半句,请你填出另半句。)(3)、再次出示刚才欣赏的风景图片,联想有关古诗并背诵,背一首加5分。
4、现代文人墨客又是如何描绘四季景色的呢?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佳句竞技场。(出示课件:比赛规则)。
规则:1、要有感情,而且通畅。2、最佳队加2分,其他队加1分。
第一项:在2分钟内各队开火车背诵佳句。
第二项:请你用“果实累累、桃花、荷花、雪花”说一句话或几句话。最佳队加2分,其余队加1分。
四、写四季。
春天姹紫嫣红,夏天满目苍翠,秋天红叶似火,冬天白雪皑皑。每个季节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美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请你也当一回小作家,用你手中的笔来赞美自己所喜欢的季节。
1、生动笔写。
2、各队推选一名代表读自己的作品。最佳队加2分,其余队加1分。
(1)加开头结尾。(2)加过渡句。
请同学们试着加一加。
五、评出冠、亚军,优秀奖,鼓励奖。
六、总结。
四季的景色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同学们的比赛更是精彩纷呈。希望同学们要再接再厉,多阅读,多积累,多练笔,让我们的语文学习更上一层楼。
离骚经典教案设计篇二十四
教学目标:
1.熟读《弟子规》入则孝部分。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孝心。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感受孝心的魅力。2.联系实际,抒发孝心。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弟子规》知识抢答赛。
二、热情诵读,齐诵《弟子规》——入则孝。1.读书的要求有那些?你能做到吗?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2.齐诵《入则孝》部分。3.小组比赛读。
三、进入主题,讲解“亲有疾——不离床”部分。讨论:
1.怎样做才是孝顺的好孩子呢?
2.生病的感觉是怎样的呢?生病的时候你最希望身边的人怎么照顾你?
3.父母生病的时候会怎样想,他们希望我们做子女的怎样做呢?4.古时候,孝顺的儿女是这样做的(出示ppt: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有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生说,教师补充)。
5.感动你的地方是哪里?(药先尝,不离床)父母心中会怎样想呢?
四、情景体验,感悟孝道。
古时候子为父母尝药,是为了为父母试探药的温度。可是现在我们不能为父母尝药,因为乱吃药是危险的。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做呢?小组讨论后请一个小组到讲台上表演。(一个扮演生病的母亲,一个扮演儿子)请大家给出建议和意见。给予鼓励。五、积极讨论,解决问题。
1.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很聪明,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2.讲述故事:“小明想跟妈妈学家务,可是妈妈说只要专心学习就好了。小明要怎样做?”同学发言。
3.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们觉得说服妈妈要注意哪几点?(礼貌,有道理,恭敬)。
4.如果妈妈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呢?你该怎么办?(找机会再和妈妈讲)。
六、情景表演,小组活动。
如果遇到下列问题的时候,你会解决吗?
讲述:小明的爸爸随手把垃圾扔到车窗外,小明该怎么劝说呢?小组活动,然后展示。七、总结升华,神情寄语。
孝心是最美的品质,孝顺的孩子是最可爱的孩子。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齐诵《入则孝》部分,结束本课。
滕晓荣。
一、活动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三课时。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五、活动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六、活动总结。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引导师生养成了爱经典诵诗文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诵读的兴趣,增加了小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开启学生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还要把这项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并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