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平衡 教学反思 有趣的平衡教材解读(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趣的平衡 教学反思 有趣的平衡教材解读篇一
其编写意图主要有:1.借助生活中简易的的实验装置,按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通过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杠杆平衡的规律及其中所蕴含的比例关系,积累活动经验,学习探究方法;2.能运用杠杆平衡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想象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探究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感受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结合教材的编写特点,经历和孩子们的教学过程,心中有不少的感触,具体谈谈以下几点:
1、本节课我注重了课前交流。课前交流是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融洽的交流是课堂成功的基础,也是课堂的良好开端。我在课前先与学生谈心,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推心置腹地平等对话深深吸引住了学生,博得了学生的亲近和喜欢,快速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开始上课。
2、巧设生活情景。在课堂上,我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课一开始,让学生观察“汽车跷跷板”的游戏情境,跷跷板是学生在平常生活中都经历过的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体会,但是“汽车跷跷板”更是新奇,彻底点燃了学生研究“有趣的平衡”的强烈欲望,调动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到了学生学习的生长点。紧接着,趁热打铁,欣赏平衡木运动员的平衡美,组织了一个现场小游戏,就这样师生在活动中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3、亲历形成过程。本节课不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场景,还组织开展了观察、猜测、测量、探索等一系列活动,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经历体验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这节课是研究杠杆的平衡原理,在实验操作中学生清楚的看到“从平衡到不平衡”,那怎样才能恢复它的平衡呢?我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学具,我让学生们带着目的去思考去操作,引导孩子们在课堂中边操作边思考:杠杆两边有塑料钩、有刻度、还有棋子,棋子是有质量的,那么要想让它平衡,这里面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呢?学生自主地去探索,不断地增加棋子、调整刻度,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左边和右边在什么情况下就平衡了呢?两个积相等的情况下那说明了什么呢?我用一系列的追问,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完全置身于知识的建构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所在。
总之,整节课我不断地设疑、质疑,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探求的状态之中。知识上有提升,能力上有发展,思维上有训练,巧妙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我会继续努力,让我的课堂更精彩!
有趣的平衡 教学反思 有趣的平衡教材解读篇二
进入整理复习以来,针对所复习的内容我总有一种有劲无处用的感觉,学生也是东一下,西一下的抓不到头绪。每进入一个新的内容,我都感到头疼不知道如何去上这一节课,只能硬着头皮上。当看到《有趣的平衡》一节里的实践操作,我的头一下大了,不知道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
带着平衡杠杆走进教室,发现学生的目光被它所吸引了,抓住这一动向,一上课我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这个杠杆:今天我们就用它来游戏,认识它吗?它是做什么用的?
学生一听做游戏也一改往日的常态,没有胡说八道,直接进入主题:在科学课上我们用过,是平衡用的。我马上接过话锋:看样同学对它还真了解,那我们就直接做游戏吧!我在左边的第二个刻度上放二个砝码,谁能在右边试着放砝码让它保持平衡?出奇的是学生没有急于展现自己,我一看没有学生来做,也不能干等呀,于是我就拿起两个来说:最简单的是在右边的第二个刻度也放上二个砝码,(有学生发出了笑声)不过呢,你还有别的办法吗?还是没有一个学生有反应,我又接着说:如果你还没想到办法可以一个一个试,直到成功。这时一直上课反应不错的刘佳艺来到了前面真就一个个试起来,试了两次后成功地放把一个砝码放在了第四个刻度上。
鼓励完她之后我还是老话重提:还有别的放法吗,放一个,二个,三个,还可以更多的砝码!这时齐彦鑫来到了前面在第一个刻度上放一个,第二个刻度上放了一个,第三个放在第三个刻度上,偏沉了,他又把第三个放在了第一个刻度上,平衡了。不得不承认孩子的思维是开阔的,但是又不能把他们的思维封杀,我先是给齐彦鑫鼓掌和鼓励,接着我说:齐彦鑫的办法真好,可是我们有更高难度的要求,要求你只在一个刻度上放砝码你做得到吗?这样一刺激学生,我又把砝码换了一个位置,这时学生的气氛被带动起来了,试着在一个刻度上来放砝码让杠杆平衡。几轮游戏后,我又停下说:老是去试着放太累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一下就知道在哪个刻度上放几个砝码的方法?
其实有几个学生已经抓住了规律,只是没动声色,我这一说他们来了兴致,告诉我:左边的刻度砝码的个数=右边的刻度砝码的个数。我一听心里这高兴了,这正是我要得到的结果,我没有急于表态,又问了几个学生,得到同样的结果。我把这个结果板书在黑板上,请他们来给我验证,几个同学上来了一下就把两边的平衡调好了,于是我和同学一起证实这个规律可行,接下来我们不用试了,直接就按这个规律来做。接下来是学生们的游戏:先是由学生出题互考,接着放手把平衡杠杆拿到各小组进行游戏。就这样一节课在游戏中很快地渡过了。
课后我想,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在我们眼中感觉很难做的事,觉得学生也一定不行,其实孩子的思维及各方面的能力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会还给你一片蓝天!就这样《有趣的平衡》在有趣的游戏中开始、结束。
有趣的平衡 教学反思 有趣的平衡教材解读篇三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一节实验探究课。由于新课标注重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给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布满设想与实践的探究世界,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是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完成的。下面我就按教学过程对本节课进行反思。
一、提出问题。
在这一过程我先请大家回想玩跷跷板时,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对此你能提一个让我们探究的问题吗?创设了问题情景。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应让学生充分思考,尽情的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根据生活实例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这一教学过程由实际入手,学生配合也较好,所以完成较好。
二、猜想与假设。
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这一过程由于学生已学过此课,猜想与假设几乎是一样的,缺乏了多样性,效果与设想的有一定的差距。
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学生提出了猜想与假设后,接着引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猜想与假设,小组合作结合课本设计实验方案。我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张扬了个性、掀火了和谐课堂的气氛,拓展了思维的空间,渐进了各自的理解深度。然后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取长补短、完善方案、进入下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在实验的.步骤一上指导学生“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因为这是实验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考点。通过板书,画图分析,学生掌握的情况较好。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分两步走,第一步教师指名同学上来完成,同时纠正和改进不好的做法,使学生少走弯路。第二步放手让学生做。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严谨态度。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收集数据的能力。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关爱他人的精神,都得到不断地巩固与加强,无论是成功与快乐、还是失败与烦恼,都有助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五、组织学生分析与论证。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对已有的实验数据结合前面的猜想与假设进行分析与论证,然后全班交流。最后得出统一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性。取得较好的效果。
六、评估与交流
在这一过程主要引导学生对刚才的实验做得好的与不好的进行一个评价,并从中分析哪一部分没有做到位,今后应如何去改进。同时谈谈是否有更好的实验方法。
同时用弹簧测力计代替一边的钩码,竖直向下拉和斜向下拉,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说为什么示数不同。从而更好地理理解力臂概念。
在这一部分教学上评估部分做得不是很好,主要是学生讲得少,不太到位,老师讲得多,应多让学生说说然后再来归纳。
纵观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教学法中,经过小组成员的精心的准备、仔细的观察、科学认真的分析、再加上激烈而友好的争论,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探究都有成就感。充分体现了探究课的精神。
当然教学过程是富有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会产生许多的信息和创新的火花,做为教师要机智的将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作为教学的焦点来重新组织教学。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保护创新火花,激发奇思妙想。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使物理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教与学的过程也是我丰富自身知识、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我会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生生奋发的目标。
有趣的平衡 教学反思 有趣的平衡教材解读篇四
上周五下午,我校王娟老师上了一节赛前热身课——《有趣的平衡》,这节课几乎全部是学生的实践操作,是一节全新的实验课,有两点给我印象很深。
一、注重教学创新,激发学生思维
整个过程围绕活动的主题,贯穿“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认知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杠杆平衡规律的数学活动,这不仅符合“从特殊到一般”的事物探究规律,更体现了教者的创新意识。第一情境创设环节从游戏入手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热情。“探索与发现”环节,学生在猜想、实验、观察、交流发现等一系列活动中,顺利完成了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迈入,由特殊到一般的的概括,“应用与拓展”环节,精心设计两道题,并呼应开头的情境引入题,有一定的趣味性,针对性和综合性。
二、关注内容的处理,促进学生的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平衡原理的本质认识,王老师对教材的内容的编写和和使用的素材进行了科学的处理,让学生按要求自己制作平衡竹竿,按要求标出刻度,学生在“猜想——实验再猜想——再实验”,加深了对“杠杆平衡原理”的理解额建模。在平衡二的实验做完后,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很快发现了规律:左边珠子数x左边的刻度=右边珠子数x右边的刻度。学生在分组操作活动中习得的是方法,获得的是经验,收获的是规律的发现。
其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在我们眼中感觉很难做的事,觉得学生也一定不行,其实孩子的思维及各方面的能力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会给我们意外的惊喜!
有趣的平衡 教学反思 有趣的平衡教材解读篇五
本节课采用预习、展示合二为一,把本节知识分成五个知识点:知识点一是平衡力的概念;知识点二是二力平衡的条件;知识点三是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区别与联系;知识点四、知识五分别是二力平衡的应用。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一是学生能事先预习,完成学案;二是学生能敢于自己动手做演示实验;三是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风采,能在小组内组长的带领下,自行分配任务,组长教会组员,起到兵教兵的目的。四是学生乐于参与,几乎全员参与展示。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自行讨论,总结观察结果,归纳实验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但不足之处也很多,试举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学生刚刚采用“三三四”教学模式,学生在展示时显得拘谨、生涩,语言不很流畅。而且有的学生怕忘记自己的分配任务,事先写好稿,而在展示时不能脱稿展示。
二是学生尽管分成了六个学习小组,但要想采用“兵教兵”,仅靠别组同学说一遍就达到会解题的目的显然不够。所以,没有达到小组帮扶、结对子的作用。当别组同学展示完某个知识点时,帮扶小对子没有重新讲解巩固的过程,这样印象不深刻。
三是没有学生质疑的过程。三三四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质疑,创新能力的培养,目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学生能够质疑,但在讲课中发现,很少有同学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尤其是在某小组在展示时,其他组的同学很少提出疑问。
有趣的平衡 教学反思 有趣的平衡教材解读篇六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树立团体合作意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
掌握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学习难点:
体会和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具体内容及应用。
教 法:归纳法 总结法
学 法:复习法 归纳法
教 具:课件
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2)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板书课题
二、请你说说杆称与天平的结构有哪些相同点?(2分)
1、杆称左右两边离支撑点的距离不相等。
2、天平左右两边离支撑点的距离相等。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索规律(3分)
1、每组都有一根标有刻度的硬塑料管,15个质量相等的棋子,2只塑料袋,请同学们根据实验记录单(1)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小组实验时,由一位同学负责填写记录单;两位同学分别负责操作两边的棋子数和刻度数;另一位同学负责策划、协调操作。
3、完成实验后,把实验记录单(1)填写完整。
4、从表中你发现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什么比例?
(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5、观察表中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
四、课堂检测:(2分)
你能利用平衡的原理,算出吗?
(用反比例解答)
解:设左侧物体的质量为xg.
左=右
2x=5×500
2x=2500
x=1250
答:左侧物体的质量为1250g.
有趣的平衡 教学反思 有趣的平衡教材解读篇七
《有趣的平衡》教学心得分享
快双十一啦!找到真爱了吗?我找到啦!ta是王丽媛老师,安阳市人民道道小学的一名老师,众多女教师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她的年轻时尚靓丽,从一开始的照片分享,就深深的吸引了我。照片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制作着各种各样的教具,这组照片告诉了在场的所有老师教和学是多么有趣和幸福的事情。
接下来的可更是没有让我们失望,一开始的单脚站立平衡游戏,惊心动魄的千米走钢丝视频,成功的吸引了学生。紧接着棍子保持平衡,钢笔保持平衡,一个个和平衡有关的鲜活的例子紧扣主题,让这节数学课有了一个完美的开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评课的时候总觉得这是一句很苍白又很有空间的话语,但用在王老师的身上我觉得它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平衡的例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保持平衡的诀窍,引导学生道出平衡的原理——借助四年级所学的杠杆原理。
本节课的重头戏更是精彩,实验所用器材竟然就是课前展示的那帮孩子和老师所作的平衡尺,真又多三分敬意。但并没有生畏有距离感,反而觉得王老师更加的真实,她跟孩子们之间绝对是真爱。实验开始学生分组进行这实验,王老师完全参与到其中,跟孩子似的玩的不亦乐乎,没有夸张的表情也没有华丽的词藻,学生开心的玩着学着交流着,仿佛他们不是上课就是在玩。实验结束,学生的精彩汇报,王老师的.及时的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整个课堂主场是学生,王老师就像一位教练指导学生,太精彩了!后边的练习和知识的延伸与梳理也彰显出王老师的专业功底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王丽媛老师成功的成为我的偶像,我崇拜她会玩,会教,又会学,崇拜她民主,严谨,最重要的是崇拜她真实,很真实不做作的与孩子交流学习,开心快乐的享受与分享,这才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