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专业13篇)
通过总结可以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写总结时要注意客观公正,对自己的不足和不足之处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批评。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试试以下的阅读技巧,或许会有帮助。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篇一
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这一组织。
学会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体会作者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赞美之情。
体会作者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赞美之情。
学会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回忆本单元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读“资料袋”,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这一组织机构。
引导学生读“自读提示”,明确自读本文的方法和要完成的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
在默读时要求学生勾画叙事要素的关键词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全班交流第一个问题: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进行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文中找到事情的六个要素,简要概括事件的经过,串联起来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区别复述和概括的区别,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概括事件的经过。
学生充分发言。
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达的感情就是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学生充分发言。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时候,抓住文中感情最为充分的段落来指导。一方面,引导学生内心要满载着和作者一样的感情来读;另一方面,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比如,抓住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词语重读。
学生广泛试读。
学生齐读。
老师范读。
学生齐读。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篇课文。
引导学生与人交往,建立友好情谊。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篇二
1、进一步提高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学习重难点。
提高默读能力,初步体会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
学法指导。
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准备。
给学生发放导学案、搜集与地震有关的资料。
学习时间。
一课时。
课 前。
学案自学。
(一) 初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
2、大声读课文,读完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写的是( )年( )月( )日( )时( )分,非洲国家( )发生( ),中国派出了( )帮助( )的事。
(二)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以下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
2、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读一读。
课 中。
一、小组合作。
学生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
1、组内检查读课文情况。
2、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写的是( )年( )月( )日( )时( )分,非洲国家( )发生( ),中国派出了( )帮助( )的事。
交流自学提示2、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读一读。
二、班级展示。
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展示读课文情况。
2、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写的是( )年( )月( )日( )时( )分,非洲国家( )发生( ),中国派出了( )帮助( )的事。
展示自学提示2、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读一读。
三、质疑探究。
学习至此,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小组内自主质疑,自主解疑,如还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达标测评。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2003年____月____日19时45分,____________北部地区发生里氏6.2级__________,中国政府立即派出由30人组成的____________。这件事表现了我国人民的________________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_________。
课 后。
课后反思。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篇三
本课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主题为“国际理解和友好”,学习本组教材意在引导学生感悟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引导学生学习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订的学习目标是: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原因。
3、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帮助和友谊。
说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与自己的阅读实践期待相结合,形成新的感知。
2、在学法上,重视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利用教材中特有的语言现象进行相关的阅读链接,帮助学生储存写作范例。
学生收集的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第一板块——谈话揭题,交流资料。
第一步,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和印度友好往来的资料,再系统地整理出跟课文有关的资料。接着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的“资料袋”帮助学生拉近跟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揭示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是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故事。板书并齐读课题。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并将课文后的“资料袋”作为教学课文前的背景来阅读中,增加学生对这一组织的了解,并初步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影子。
第二板块——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课虽然是一篇通讯,但在教学时并没有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读文训练,在读中悟,在悟中思,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
第一步,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然后出示部分难读的字,学生试读。
第二步,再次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
第三版块,细读课文,了解原因
第一步,,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了解中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原因,我会引导学生抓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这些内容学生不一定全部答全,在教学中我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以便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及鉴赏能力。
这一环节我注重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班级内组织交流。学生口述、理解、分析、师生共研,再经过有感情朗读感悟。如:“来到这座城市……坚持战斗。”,“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等通过指名读——学生理解分析——指导读——学生练读——齐读等。让学生在阅读中真切感受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感受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帮助。
第二步,在学生阅读完文本后,我利用课下搜集到的有关这次地震的图片,并配以歌曲《爱的奉献》,制作了一组画面供学生欣赏。学生从文本走向直观的图片,被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所感动,在学生们一遍又一遍对课文题目的朗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地认识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原因。
第四版块——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为了让学生养成课外搜集材料的好习惯,给学生留下了一道课外作业,让他们去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包括搜索犬以外的四大秘密武器。这样,做到课内课外的统一,很好地把课堂的教学做了延伸,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
动作迅速
28中国国际救援队勇敢坚强真棒!
技术高超
这是一则穿插式板书,分步板写“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然后由“真棒!”追溯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内容写在中间。整个板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本课以教学目标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从导入新课到学生阅读理解后的总结板书,都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学情分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自主地参与阅读实践。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让学生打造自我,做灵魂的游历者;披文入境,做情感的感悟者;揣度深思,做问题的探究者。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理念,让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神韵、读出情味。
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层感悟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即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因此,“以读为本,张扬情感,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本设计追求的目标。在真情的激荡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朗读、品悟、表达等训练,并获得思想情感的熏陶、洗礼和升华。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板书:“中国国际救援队”。我们预习了课文,能用一个词儿来评价一下这支队伍吗?(将课题补充完整“真棒”)。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贵有疑。课堂教学伊始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二、(切入)环境险恶,感悟队员迎难而上之棒。
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灾后环境的语句:“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多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1、指读。读得多动情,透过你的声音,我的脑子在演电影,看到了一些东西,听到了一些声音,闻到了一些味道。你们呢?这样的场面找个什么词来形容?(景象悲惨)。
2、再读,读出悲惨的语气。听了你声情并茂地读,我好像就在现场。看看这句“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你感受到的仅仅是悲惨吗?(环境险恶)。
3、齐读。中国是个大国,我们怎能见死不救啊,在这种情况下,谁出现了?他们能够迎难而上,替灾区人民用“感谢”的语气读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小结:你们也很棒,你们能调动身体的多种器官,去看,去听,去闻,还动脑去想,这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好方法啊!
(据学生心理特点、认识规律,从直观、形象入手,为学生创设出和谐美好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能探究课文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对课文才会产生想了解、想去读、想学习的念头。因此,在此环节以情激趣,通过设计新颖、吸引力强、方法多样、引人入胜的导读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三、(铺展)爱心行动,感悟队员人道主义之棒。
1、(自主、合作)细细品读2——3自然段:抓住描写队员的句子,把你最受感动,最有感悟的句子划下来,句旁像老师批作文那样,写写批注。
2、(交流)可能会有如下句子:
“造成两千二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震后,中国政府立即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由30人组成的救援队。”(此处可抓住2200,10000,30,对比,再结合词语“立即”,明确时间紧,任务重)。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可比较两个句子,抓住“一……就……”这组关联词,明白救援速度之快,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此处课件出示)。
1)、抓住两个“有的”,感悟分工明确,训练有素,任务繁重。
2)、找出表示动作性的词:“搜索、捕捉、剪断、搜寻……”谈感受。(人道与牺牲)。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近一步感受人道主义与牺牲精神)。
()搜索()捕捉()剪断()搜寻。
3、课件展示一组真实的救援图片。
(启发谈话:扣住人道主义与牺牲精神。延伸课文内容,感受救援队员对灾民无微不至的爱,已超越了种族,没有了国界。这就是人道与博爱。)。
4、整合文本,层层深入。
默读《海啸后的中国国际救援队》2——3节,深入感受救援队的英雄事迹。
可结合语句谈新了解,新认识。如:处理遗体,传染病,吃饭,喝水。
小结:肯牺牲自己,是由于心中有爱,爱能够战胜一切!替灾区人民用“感激”的语气读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语文课堂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教学当中的情感就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能在教师的点拨下“渐入佳境”。)。
三、(收关)交口称赞,感悟队员高超技术之棒。
1、板书“交口称赞”请学生围绕词语提问,如:词义,称赞原因,称赞的内容。
2、结合语句,学生谈称赞原因,对“闻明遐迩”稍做了解。
3、交流:人们交口称赞的仅仅是这条犬吗?
4、小结:这条狗是队员们的搜索工具,只有这么优秀的队员才能训练出来这么优秀的狗。让我们体小男孩的亲人用“感恩”的语气三读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四、(提升)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超越了国界,也没有了种族,是爱抚平了伤痛,给了我们在艰难中继续活下去的勇气。中阿两国友谊的使者回来了!我们都在机场迎接他们,你们想跟他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写下来)。
五、搜集最近印度尼西亚地震有关资料,同学之间课间交流。
(教学关注学生个体的精神生活,赋予教材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我们说注重人文渗透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人的教育。而这种关注,不仅仅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能够理解生命的价值,是否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经验和能力,以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闪耀着人文精神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篇五
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情感目标: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之情,产生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
3.中国国际救援队于5月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出色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同桌之间轮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指正。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三、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一读,简要写出读书收获,把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读书收获,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向他人请教。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总结收获,如文章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等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
4.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请你们也来称赞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把你的赞誉之词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后诵读。
四、朗读复述,积累语言。
3.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段抄写在读书笔记中。
五、图片赏析,结束全文。
1.这就是我们的国际救援队,不仅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队员们的身影出现。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2.学生看图片。
3.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
(学生表述)。
4.教师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篇六
教学目标:
2、学会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会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本单元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2、引导学生读“自读提示”,明确自读本文的方法和要完成的问题。
3、学生带着问题默读。
在默读时要求学生勾画叙事要素的关键词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全班交流第一个问题: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进行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文中找到事情的六个要素,简要概括事件的经过,串联起来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区别复述和概括的区别,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概括事件的经过。
学生充分发言。
5、全班交流第二个问题: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达的感情就是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学生充分发言。
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时候,抓住文中感情最为充分的段落来指导。一方面,引导学生内心要满载着和作者一样的感情来读;另一方面,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比如,抓住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词语重读。
学生广泛试读。
学生齐读。
老师范读。
学生齐读。
7、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篇课文。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与人交往,建立友好情谊。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篇七
这是一篇由通讯报道改编的人文情愫较浓的略读课文。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救援队帮助救援的事。2003年5月,在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后,救援队立即赶到了灾区。联合国官员高度赞扬说:“中国国际救援队来得真快,其反应速度是超常的。”
在教学中,我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自主读书活动中,通过捕捉信息的方式来感悟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体会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博大。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并用精炼的语言在边上写出自己的感受。如果遇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问题也请做上作上记号,等会儿提出来。”这是对“圈点批划”精读法的直白的演绎,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之中,自然读得有声有色。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对非洲人民的友谊和帮助,感受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博大与精深也就有了水到渠成般的'顺畅。
由于学生对一些资料掌握不多,在教学生,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起到了很好地教学效果。借助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验。中国国际救援队这种组织离孩子们太远,他们无法体验他们工作的艰难和伟大,因此,首先借助图片资料让学生先了解这种工作的性质,然后再通过他们工作时的一些图片及当地受灾后的一些场面介绍极大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感受到了救援队的了不起。最后,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融入情境,尽情释放自己的心情,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在体验中感悟文本丰富的主题。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资料的使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补充学生的认知空白,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篇八
28*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展示地震图片,学生谈看后感受,老师介绍阿尔及利亚地震。
2.学生朗读震后景象的片段。
3.小结过渡: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4、引入课题,阅读资料袋,了解中国救援队的相关资料。(读后以问答方式检测)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自由读、领读、齐读)
3、学生合作理解字词含义。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谁干了什么、结果怎样的句式来回答)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中国救援队真棒,棒在哪里。(划出句子,交流 感受)
3、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经过一番紧张的'援救,在废墟中挣扎了三天的一名男孩终于被救了出来。当地群众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不尽,搜索犬“超强”也因此在当地闻名遐迩。
4、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5、总结:“中国万岁!”“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
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过渡: 是呀,爱是永恒的,爱可以超越国家,超越种族,不管我们的
肤色如何,不管我们的语言是否相同,但是我们的心中都有一
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让世界充满爱。
四、拓展训练:
老师搜集到这样一则资料:
1、出示中国国际救援队赶赴日本救援的纪实报道。
2、图片赏析。
中国国际救援队,不仅出现在阿尔及利亚,世界各地哪里出现了危险,哪里就有中国救援队的身影。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3、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请把你要
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表述)
4、教师小结:是啊,我们有很多话想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中国国际救
援队,真棒!”
五、结束全文。
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 (学生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板书设计:
28*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速度快
不怕危险
救援技术高超
教学目标
1、培养默读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3、通过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分小组读课文,相互评价指正,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词语读准确。出示文中一些容易读错的生字词,用开火车形式检查学生是否读准确。
3、把句子读通顺:出示课文难读的句子,用抽读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把课文的句子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2、 概括主要内容。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划出句子。
2、带着自己的情感读一读划出的语句。
3、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
五、激情朗读 、感情升华
1、出示补充资料:
、难怪阿尔及利亚人民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时候,这样说——中国万岁! 2
1
3、也难怪联合国官员这样评价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来得真快,其反应速度是超常的。
4、更难怪我们要自豪地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六、拓展延伸:
1、作为中国人的你,看到我国国际救援队载誉归来,你想对这些叔叔说些什么呢?
2、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请把你的要说的话写下来。
(2)把课文里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抄下来。
3、小结:
板书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行动迅速
不怕困难
不怕危险
技术高超
2
执教:西区中心小学 廖素珍
教学目标
1、培养默读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3、通过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读题——发现——导入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完成学习任务一
出示学习任务一:
1、分小组读课文,相互评价指正,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词语读准确。出示文中一些容易读错的生字词,用开火车形式检查学生是否读准确。
3、把句子读通顺:出示课文难读的句子,用抽读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把课文的句子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完成学习任务二
出示学习任务二:
1、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2、 概括主要内容。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完成学习任务三
出示学习任务三: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划出句子。
2、带着自己的情感读一读划出的语句。
出示学习任务三:
1
3、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
五、激情朗读 、感情升华
1、出示补充资料:
2、难怪阿尔及利亚人民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时候,这样说——中国万岁!
3、也难怪联合国官员这样评价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来得真快,其反应速度是超常的。
4、更难怪我们要自豪地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六、拓展延伸:
1、作为中国人的你,看到我国国际救援队载誉归来,你想对这些叔叔说些什么呢?
2、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请把你的要说的话写下来。
(2)把课文里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抄下来。
3、小结:
板书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行动迅速
不怕困难
不怕危险
技术高超
2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篇九
这篇课文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一是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这篇课文我是分下面几个部分进行教学的:
一、引导学生读课题质疑,“中国国际救援队”是指什么?请你们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了解一下中国国际救援队建立的时间及作用。
二、“真棒”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什么?(学生初读课文)。
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学生精读课文,这部分的教学是本课的重点,)。
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并不令人满意,本节课并不成功。一是学生概括能力不强,不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往往不能找到关键的语句或词语来说明问题,如“迅速投入救援工作”,“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等;三是学生不能真正体会救灾的重要性与及时性,不能真正理解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以及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情境创设太单薄,仅仅靠嘴皮子,不容易感染学生。地震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地震的混乱场面,自然就不知道援助的重要性。缺少了地震的情境创设,当然就不容易打动学生的内心了。如果没有条件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那也应该找几张有关地震的图片,让学生见识见识。
二、语言不精炼,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如,语速太快,容易给学生以紧张感;“‘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如果换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这样提问,也许更能促使学生理解课文。
三、重点语句没有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或朗读。如,“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房倒屋塌……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等。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篇十
在学习本课时,我主要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第一是: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中国国际救援真棒?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我给了学生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提示,学生们很快就概括出了文章的内容。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候,主要让学生充分的朗读的基础上来谈谈自己的`观点。有些人说从他们速度很快中体会出来,有的人说在那样危险,那样困难的情况下,他们还坚持救援,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可以知道。我让他们想象当时可能会发生怎么样的事,当时的环境可能有恶劣。同学们说的头头是道。但在理解技术高超的时候出现了一点问题,由于也快下课,我并没有让学生多说。所以感觉这点上做的不够到位。
教给了读书方法。
针对通讯报道的文体,结合略读课文的课型,教学中,教师没有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习得通讯的阅读方法,如默读使学生明白课文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的何事;建议学生默读,提示学生抓住文中提供的主要信息;鼓励学生跳读,快速搜集、处理信息。整个课堂,师生双边活动始终遵循“习得方法”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不足之处是作为略读课文,自己对学生还是扶的多,放的少。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这是今后应该改进的。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篇十一
本文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
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本课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
【设计意图】。
注重语文教学的情性:本课的教学以情感为纽带。
注重语文教学的感性:通过研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体验、读写结合等语文实践,推进对课文的体验与感悟。
【预设目标】。
1、读准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悟重点段落、重点词句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地体会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真棒”。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预设流程】。
这支队伍成立于2002年初,是我国政府根据地震救援的需要,而组建的一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二、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三、再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遇到长句子、生字词特别多的句子反复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2、汇报交流。
3、课文读完了,你最想对“中国国际救援队”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四、品析“悲惨”,了解“处境”
1、出示“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臭气。”
2、理解分析。
3、朗读感悟。
4、教师小结。
五、自主探究,感悟“真棒”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是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受到救援队真棒,用笔划出来。
2、学生汇报(预设)。
(1)学生品析。
(2)感情朗读。
(1)学生口述。
(2)理解分析。
(3)展开想象,有的队员还在怎样地救援。
(4)教师拓展,投影出示相关图片。
(5)面对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吗?(学生畅所欲言)。
(1)学生理解分析。
(2)教师点拨、启发想象。
当救援队发现并救出在废墟中挣扎了三天的男孩之后,当地群众会怎样表示感激。
六、回顾开头,感悟文情。
所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
投影出示课文第一段,学生齐读。
七、图文赏析,升华中心。
1、出示图文。
2、激qing写话。
3、交流。
附:课文。
“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2003年当地时间5月21日19时45分,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发生里氏6.2级地震,造成两千二百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震后,中国政府立即向阿尔及利来派出由30人组成的救援队。
经过14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中国国际救援队到达阿尔及利亚首都。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在这次救援中,有一个特殊队员——搜索犬“超强”,成了人们交口称赞的“救灾明星”。5月24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得到信息:有个儿童下落不明,可能仍被埋在废墟里,希望能够协助救援。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负责范围,但为了救孩子的生命,中国国际救援队还是派出部分队员前往救援。他们带着搜索犬“超强”在废墟中来回搜索。突然,“超强”冲着一条水泥板夹缝狂吠不止,大家兴奋地喊道:“找到了!找到了!”救援队员在“超强”的引导下,看到了废墟中有一只隐隐活动的胳膊。经过一番紧张的援救,在废墟中挣扎了三天的一名男孩终于被救了出来。当地群众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不尽,搜索犬“超强”也因此在当地闻名遐迩。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篇十二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略读课文,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这个单元围绕国际理解和友谊,侧重从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相处、友好帮助和深情厚谊入手,强调全球如家的意识。前两篇课文《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又有细节的描写,有助于学生学习此种类型的写作方法。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结合5.12地震救援实际,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和学习文本详略得当、事例鲜明的写作特点。
二、说程序。
(一)实际情景导入。
2、请同学们展示交流中国救援队在四川地震中所展开的救援行动的图片。
3、根据图片和在近期对四川地震中,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行动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出学生的一致称赞: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4、师述:中国国际救援队不仅在救助自己国家的同胞时表现出了英勇的一面,在2003年5月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救任务中,更是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一片赞誉。
6、因为中国国际救援队阿尔及利亚在有着出色的表现,媒体对此事做了报道。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去目睹一下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的地震援助中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被大家称赞为真棒。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让大家明确阅读要求。
2.分小组读课文,相互评价指正,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请用跳读的方法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直观切入,感悟队员迎难而上。
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灾后环境的语句:“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多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多媒体出示地震过后房屋倒塌,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尸体发臭,在劫难中逃生的人无家可归的图片。通过真实的画面和哀挽的音乐,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地震的无情,现实的残酷。引导学生一层更深一层的用低沉、舒缓的语气朗读。
1、指名读,读出沉痛的语气,其他同学看图片。问: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这样的场面用什么词来形容?(悲惨)。
2、小组读,读出悲惨的语气,用图文对照读。出示:“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你感受到的仅仅是悲惨吗?(险恶)。
3、全班读,读出沉重悲惨的语气。适时煽情点拨:在这种情况下,受灾的群众是多么需要帮助啊,我们国家的救援队以超常规的速度来到了灾区,在地震的废墟上奋战了七天七夜。
(四)深入学习,感知队员救援细节。
1、小组读课文,合作学习。要求:细读课文2、3自然段,找出描写队员展开救援的句子,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画下来。
2、全班交流,通过学生的汇报,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救援队员人道主义的救助。
1“造成两千二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震后,中国政府立即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由30人组成的救援队。”
此处可抓住一系列数字的对比,了解灾情的严重。再结合词语“立即”,明确时间紧,任务重,中国政府对他国有难时采取了积极的救援行动。
a、“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从两个带有关联词“一……就……”的句子,体会到:为了救灾,队员们争分夺秒没有丝毫懈怠,顾不上休息就立即赶赴灾区。
b、“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
通过“有的……有的……”,感悟队员们分工明确,训练有素,任务繁重。让学生们在这句中找出表示动作性的词:“搜索、捕捉、剪断、搜寻……”来谈谈感受。
c、“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问:你觉得哪些词应重读,请注上重点符号,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齐读,让学生从“高达34摄氏度”、“厚厚的”、“浸透了”等词语中领会队员不怕困难,不怕危险,坚持战斗。
小结:队员们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在国际友人面前很好的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这种爱已超越了种族,没有了国界,这就是人道与博爱。
1、出示词语:交口称赞 请同学们说说这个词的意思,再在课文中找到称赞的原因和称赞的内容。
2、全班交流:阿尔及利亚人民在称赞谁?怎样称赞的?仅仅是那条犬吗?
3、学习中出示句子:“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负责范围,但为了抢救孩子的生命,中国国际救援队还是派出部分队员前往救援。”
重点突出关联词语“虽然……但……还是……”在讨论中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以救援为中心的国际大爱精神。
4、教师小结:在整个救援行动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救出了遇难者,阿尔及利亚人民对我国救援队说什么?(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你想对我国的救援队说什么?(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5、粗略学习课文写作方法:在今后的作文中,同学们也可以才用先总体描述,再通过具体的事例详细介绍说明的方法。
(六)大爱无国界,感悟国际人道主义。
1、中国国际救援队不仅阿尔及利亚得到了盛誉,在其他国家救援任务中也有着出色的表现。在教师展示多媒体资料:2003年12月26日赴伊朗地震灾区救援;中国国际救援队2004年12月30日赴印尼海啸重灾区开展救援等图片。
2、情感交流:看了这些图片,我们每个人都被这英勇无畏的大爱精神所感动,你想对中国国际救援队说什么?(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国的老话。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受灾群众几十万,有不少群众被埋在废墟下,他们是多么渴望见到明媚的阳光,多么渴望能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啊。中国派出了解放军军人,中国国际救援队也全体出动以专业的救援拯救我们的同胞。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国家无私的对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看,他们的救援队也来了。
(播放各国救援队在震区展开援救图片。)。
4、看了这些图片,你又想对他们说什么呢?(俄罗斯救援队,真棒!日本救援队,真棒!韩国救援队,真棒!新加坡救援队,真棒!)。
5、师小结: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超越了国界,也没有了种族,是爱抚平了伤痛,给了我们在艰难中继续活下去的勇气。让我们给予灾区人民更多的关爱,祈祷他们早日重建美好家园。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篇十三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通讯。讲述的是2003年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我国政府派出专业救援队前去支援灾区救助,我国国际救援队出色完成任务。
在学习本课时,我主要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第一是: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中国国际救援真棒?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我给了学生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提示,学生们很快就概括出了文章的内容。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候,主要让学生充分的朗读的基础上来谈谈自己的观点。有些人说从他们速度很快中体会出来,有的人说在那样危险,那样困难的情况下,他们还坚持救援,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可以知道。但学生不能深入找到关键的语句或词语来说明问题,如“余震还在不断发生”认真、细心”等;学会找关键词句,这是今后要加强训练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