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读后感(专业20篇)
读后感是读者通过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部电影或其他艺术作品后所产生的个人感受和思考的表达。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含义和作者的用意,也可以成为我们自己思考和审视的基础。我最近读了一本书,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读后感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可以让我们通过文字的表达将自己的观点和心情传达给他人,也可以起到分享和交流的作用。读完一本好书之后,我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思索的欲望,想将自己的读后感写下来与他人分享。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情感、有观点的读后感?请跟随我的步骤一起来探讨。6.下面是一些值得一读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思考。
同心抗疫读后感篇一
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抗疫成为了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深深地触动着那些抗疫一线的勇士们的事迹,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我对于抗疫读后感和心得体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意识到了个人的责任与使命,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的美好。
首先,抗疫重塑了我对勇气和担当的理解。在抗疫的战场上,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等各行各业的工作者纷纷投身于抗击疫情的队伍中。他们在疫情蔓延的日子里,面对的不仅仅是扑朔迷离的工作环境,更是对自身生命安全的考验。然而,他们毫不退缩,勇敢地站在了抗疫的最前线。通过阅读一些抗疫一线工作者的见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勇气和担当。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只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这种精神值得我们铭记。
其次,抗疫让我对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疫情爆发之初,一些地方往往因为对于病毒的无知和恐惧而出现恐慌和排斥的现象。然而,随着抗疫知识的普及和国内外交流的加强,团结协作成为了战胜疫情的关键。阅读一些抗疫专家的文章和报道,我深刻地感受到全球各国为了共同对抗疫情,相互合作、互通有无的团结协作之道。只有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战胜疫情,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三,抗疫使我更加珍惜生活的美好。在疫情的影响下,我意识到了生活的脆弱和宝贵。阅读一些关于疫区居民艰难境遇的报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无尽的痛苦和对于生活的渴望。这让我明白,生活并非理所当然。我们要懂得感恩,珍惜当下的一切。毕竟,每一天都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一天。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更加珍惜与家人的相处时光,更加注重身心健康的平衡,更加踏实地度过每一个日子。
第四,抗疫让我对科技的进步有了新的认识。在抗疫过程中,科技的力量成为了救治和控制疫情的利器。通过阅读有关疫情防控的科学文献,我了解到了一系列先进的科技手段在抗疫斗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疫情防控的准确性和效率,也对未来的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科技的进步让我更加有信心去面对未来,也更加明白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引擎。
总结起来,面对新冠疫情,读后感和心得体会深深地触动了我。从抗疫一线工作者的勇气和担当,到全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再到对生活的珍视和对科技进步的认识,这些都让我成长了许多。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更加努力,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要好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感恩并对待生活的美好。抗疫时期的读后感和心得体会不只是对自身的反思,更是提醒我们保持勇气和担当,团结协作,珍惜生活,迎接未来挑战的重要方向。
同心抗疫读后感篇二
近几年来,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无数人们积极投入到抗击疫情的行动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许多人透过阅读书籍来寻求精神上的宽慰和灵感。我也不例外,通过大量阅读了与抗疫相关的书籍,积累了许多读后感和心得体会。下面,我将通过对这些书籍的回顾和思考,为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深感受到团结与协作的重要性。在抗疫过程中,人们需要团结一心,共同面对困境和挑战。无论是国与国之间、床位不足的医院内部还是邻里之间,只有大家紧密合作,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战胜疫情。在《人间失格》这本书中,作者太宰治通过描述主人公的抑郁症和生活困境,反映出一个人的孤独与疏离感,同时也借此告诫我们在这个疫情时期,需要关怀他人,相互帮助与支持,共同渡过难关。
其次,我深刻体会到了自救的重要性。在面临巨大的灾难时,我们需要先保护好自己,然后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在《白夜行》这本书中,作者东野圭吾通过描写主人公秋叶原的切身遭遇,反映出每个人都需要在疫情中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只有活下去才有机会去帮助他人,去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也提醒着我们在抗疫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防护,做好个人卫生,力求减少感染风险,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此外,我发现了坚持与信任的力量。在这个漫长而艰难的抗疫过程中,人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在《生活在别处》这本书中,作者东野圭吾以一个困扰着主人公的难题展示了中国疫情下的防控措施。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坚持和信任,作者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对正义的信念,相信科学家们的努力,才能战胜疫情的困难。
最重要的是,我意识到了生命的宝贵。疫情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生死和离别,许多人失去了亲人和朋友。这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活着》这本书中,余华用朴素而动人的文字,描述了主人公的一生,展示了人生在面对种种困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坚持与执着。通过朴实的叙述,余华呼吁我们珍惜生命,充分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并为了生命的存在而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与抗疫相关的书籍,我受益匪浅,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和心灵的抚慰。我深深感受到了团结与协作的重要性,了解到了自救的必要性,体会到了坚持与信任的力量,更加珍惜生命的宝贵。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阅读抗疫相关的书籍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更能够给我们带来思考和启发。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也能够积极应对困境,为实现人间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心抗疫读后感篇三
庚子年初,本该是各地一片爆竹声,各家各户张灯结彩,人们欢声笑语阖家团圆之时,然而却因为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许多人因此而再也没见到庚子年的春天,但也有的人逆风而行,来到了一线的武汉抗击疫情。他们抛下了自己尚在襁褓中和儿女,抛下了垂暮之年的父母,也冒着被病毒感染的生命风险,不顾一切地英勇出征。
他们不在乎自己的家人和生命吗?不,并不是这样的,他们是平日里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也是孩子们最爱的爸爸妈妈,他们是在乎的。但在爆发的疫情中,无数人在濒临死亡的边缘,作为医者,他们奋不顾身,放弃留在家人身边阖家团圆的机会,牺牲自己的岁月静好,正是这份“不在乎”,他们走上了抗疫的一线战场。
在这场战役中,人们在家自娱自乐,许多人甚至做起了“中华小当家”,在家苦苦专研厨艺;也有在方舱医院的各种欢声笑语,医生带领病人们演小品和跳舞。他们对疫情的这份不在乎,正是他们应对疫情危机的方式,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各样的艰难,用幽默感去化解担心消极的情绪,这是中华民族的血统中流淌着“儒道互补”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能够持续上千年的原因之一。
中华民族历史渊源深厚,中国人的血统里流淌着千年的中华文化。恰恰是因为我们懂得了该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中华传统文化才得以流传至今,抗疫工作也才干开展得如此顺利。
新型冠状病毒打不倒中国人,更打不倒中华民族。无论将来国家面临什么样的艰难,我相信中华儿女们一定能够万众一心,能够战胜艰难。
他胸怀壮志,腹满天下。灭黄巾,破袁绍的雄姿;入荆襄,讨江东的豪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豪情;煮酒论英雄的豪言;封金挂帅的宽容……这些,都是英雄的见证。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为祖国的统一,而尽毕生之力。在更朝换代的历史转折点上,他“挟天子以令诸候”为的是天下统一,却招来千古骂名。
他经历人生成败,为事慎重。官渡的擂鼓声中,他火烧乌巢,大败袁绍;赤壁的销烟里,他战船连环,败走华容道;荆襄大地上,刘荣归降;西川沃土中,刘备奋战……一次次成败之中,他更加坚毅,更加慎重。他在失败中取胜,在胜利里欢呼。
他饱读诗文,饮酒作赋。碣石山上高歌,感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雄伟,多么宽大的胸怀!对酒当歌,体会“青青子吟,呦呦鹿鸣。”的悠雅。多么闲适的志趣!晚年的沉思,思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多么悲壮的思想!一篇篇饱含深情的诗歌,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芳香,让人陶醉;一首首满融大方的词赋,是一次次人生的探险,充满刺激,发人深省。
曹操,一位能征善战的军事家,他镇压起义,平定战乱,统一北方;曹操,一位精明能干的政治家,他足智多谋,总理朝政,纵横官场;曹操,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智谋高远,胸怀天下,海纳百川。骑着骏马,驰骋在沙场中,人们惊叹他的雄姿;执着宝朔,冲杀在战场上,人们畏惧他的英勇;端着酒杯,高歌于大海边,人们仰慕他的才华……大地上拔起的高山就如同他伟大的身影,大海中澎湃的巨浪就如同他豪迈的人生,宇宙里散发的光芒就如同他辉煌的战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千多年的洗礼,一千多年的众说纷纭。枭雄曹操是凌驾于群雄之上,翻腾于云雾之中的一条蛟龙。
同心抗疫读后感篇四
张健,男,197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周村区永安街街道千佛阁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张健同志,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一直奋斗在一线,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全。
疫情来袭如此之快,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最快、最有效的防治?张健首先想到的是“封闭式管理”。他火速联系为社区开放式小区安装围挡大门,安排部署人员驻扎劝返点,每家每户发放一张“出入通行证”,对出入社区居民进行详实登记,对外省流入人员进行居家隔离。积极组织社区的退伍军人,安排社区民兵连工作,设立“退伍军人先锋岗”。
面对疫情,宣传工作不容忽视。经过一番缜密的思考,张健决定采用“横幅+广播”的方式。通过悬挂“口罩一戴,福气常在”、“少聚餐、少聚集,人多别去凑热闹”等言简意赅的横幅,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针对社区居民以老年人居多这一特点,每天通过广播喇叭宣传疫情防护措施、注意事项以及每日疫情最新报道,让每位居民心中有底,强化疫情防范意识。
张健积极调配物资,专门成立了消毒小组,定时定点进行消毒。生活区是消毒的重点区域,作为社区书记的张健,主动带领队伍进行消毒工作,清理楼道卫生死角,保证足时足量的完成消毒任务。考虑到农贸市场地广人杂,专门组织出一支队伍,对农贸市场展开重点清扫,清理顽固污渍,减除垃圾聚集点,保障农贸市场不成为病毒滋生的温床。
为了保障社区留置观察人员的生活需求,张健特地安排工作小组专门负责。瓜果蔬菜、日用百货,只要居民需要,工作人员便立马送上门。工作闲暇之余,他还时常通过电话与留置人员交流,身体好不好,饭菜足不足,困难多不多,成为他最殷切关心的问题。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在百姓心中,张健就是自家的好亲友,民众的好书记。
自大年初一疫情防控工作战打响以来,张健没有放松过一天。天还蒙蒙亮,他就已经站在了社区门口,生怕疏忽遗漏一人;夜深人静时,他仍坐在桌前统计汇总一天的排查情况。他是千佛阁社区的领航员,是抗击疫情的急先锋,他带领着千佛阁社区的人民,众志成城、勠力同心,打好打赢疫情阻击战,决胜于这没有硝烟的疆场之上。
同心抗疫读后感篇五
沁阳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号角吹响后,各个单位的党员志愿者奔赴防控工作一线,我很荣幸成为其中一员。我们来自于不同的岗位,却有同一个目标——做好防疫工作,守护群众身体安康。
日常防疫工作稳中求细。入户摸排是防疫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弄清人员居住情况,才能更好的为大家服务。为了避免和大家过多接触,我们实行不碰面式排查。从门缝将排查表和承诺书递给业主,并交代业主填好放至门口地上,一个小时后再一个个楼层收取。隔门递表,是我们对业主的关心和保护,认真填写排查表和承诺书,是业主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
消毒防护措施不留死角。除了全面消毒外,门把手、电梯按钮、电梯间、楼梯扶手、垃圾桶是我们消毒的重点,小区13个单元,我主动承担了9个单元的消毒任务,每天下楼342米,一起执勤的同志总是开玩笑说:“今天又上神农山啦,几天能登顶?”把消毒任务作为一项健身运动,是紧张的防新冠疫情来势汹汹,一场疫情,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处处可见县财政局女将们忙碌奔波的身影,为了抗击疫情、为了群众安危,她们毅然舍小家、顾大家,卸下红妆,戴上口罩,摸排值守。一位位风霜雨雪中的逆行者,是她们对工作负责的最好诠释;一次次走访摸排的战“疫”员,是她们舍己为人的最好体现;一个个坚定无畏的身影,是她们为民服务的最好展现。她们用柔弱的身躯,撑起了抗击疫情的“半边天”,她们是冬日里最靓的风景,她们是寒风中绽放的铿锵玫瑰。
巾帼不让须眉。县财政局党员钟素荣便是战“疫”“娘子军团”中一员。作为一名有着近14年党龄的党员,钟素荣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责任与担当。新冠疫情防控战斗号角吹响之后,她主动取消春节探亲的计划,时刻待命,自年初三的疫情防控工作动员部署至今未休息一日,坚守岗位,时常加班加点完成工作任务、毫无怨言。按照县委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工作部署,积极抓好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及时上传下达,细致地汇总、梳理、核实每项数据信息,做到不漏报、不瞒报、不迟报,准时报送局每天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助推县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无论是办公电话还是她自己手机,来电总是接连不断,总能听到她温柔耐心细致地答问值守人员或是隔离居家的住户。”
“到下班时间,问她不下班吗,她总说再等等,要把数据核实完、等值班表统计好……说一样都不能耽误。”
“钟姐,昨晚又加班了吧?你上班那么久了,回去休息半天吧,看你好疲惫的样子。”“没事。”她总笑着说。
钟素荣在疫情防控工作上履职尽责,局内的上传下达工作一样也不耽误,得到了局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和支持。
钟素荣坚持每个位置都是阵地,每个岗位都是战位。认真细致地落实每项后勤保障工作,为一线战“疫”人员解决防控物资后顾之忧。时常听到有人对她说“你辛苦了!”这简单的四个字,对于身心疲惫的她来讲,无疑是这个冬天最温暖的声音。
钟素荣,是女儿,是妻子,也是母亲,疫情防控大局面前,义无反顾,舍小家、顾大家。她,没有专业的防护设备,只有一口罩,却勇敢冲在防疫抗疫最前线。她,是无数疫线“巾帼”中的一位,在“白加黑”、“5加2”无缝式轮班制工作中,夜以继日地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勇于担当、无私奉献、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她是这个冬日里最靓丽的“妹”!
她和所有战“疫”者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
同心抗疫读后感篇六
是他们,让我们觉得人间值得。
天阴沉沉的,压抑着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思绪回到了庚子年初,一场疫情汹涌而来,没有任何预兆,病毒的肆虐发展,无情地带走了我们最爱的亲人。
无法用言语形容刚刚读完了这本《武汉抗疫日记》的心情,是激动是感慨是自豪是骄傲,身为一名中国人,为着这些平凡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而澎湃。
我们没有身在武汉,我们没有身在一线,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开始,又是如何结束的,我们不知道武汉封城的时候,每个人都经历了什么,是如何靠着众志成城的信心走过抗议之路,是多少人无畏生死,在用自己生命为代价去守护着一座城。
这本《武汉抗疫日记》是武汉封城76天时间里,一线亲历者的真实抗议实录。我也切实的感受了一次在武汉封城的时刻,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保卫战,这是一场命运的艰难考验。
每一个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这是一本厚重的日记,我们不会忘记卸下口罩的那一张张笑脸,我们不会忘记每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你们才是真正的勇者无畏。
护士祝朦在2月13日凌晨三点三十五分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下班时看到医院门口放了几朵菊花,因特殊时期不能见亲人一面,只能选择这种方式道别,这一夜不知道多少人没了爸妈。”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哭了,为那些失去挚爱亲人的他她而哭,为这群还只是个孩子们的一线奋斗者而哭,我们不知道,他在失去亲人的那一刻是多么无助和无力,不能说上一句话,甚至无法见上人生中最后一面。我们更不知道,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怎样扛着身心疲惫的巨大压力,咬着牙坚持走过的日子。
正如护士张霜所说:“其实我们都是一群平凡的人,每天做着一些平凡的事,扶危渡厄,这是职责担当。”
他们对祖国无怨无悔的无私情怀感动着每一个人。2020年,是难忘的一年,在历史的史册中我们不会忘记,是多少人用生命来换取我们今天温暖平静的日子,是李文亮,是张抗美,是柳帆等无数我们不知道姓名的人,用自己微弱的光照亮了前行的路。
此刻,外面大雨滂沱,我还能坐在办公室里喝着茶读着书,感叹活着真好,你若要问我什么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只有活着才有意义。
除了向英雄们致敬,所有的词语都是苍白无力的,是他们,让我们觉得人间值得,我想把我的一腔热情,把我所有的感激都化成奋发的力量,只有好好活下去,才是作为回报英雄们最好的礼物。
同心抗疫读后感篇七
新冠病毒疫情自全球爆发以来,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损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许许多多的人们为了生命的安全和健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近期出版的一系列抗疫读物成为人们了解疫情、温暖心灵的窗口,我也从中获得了不少启示和心得。
第二段:抗疫读物的启示。
抗疫读物记录了许多抗疫时期的感人故事和英勇事迹。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命运相连,众志成城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在疫情面前,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战胜它,而这种团结和合作的精神在读书中得到了生动的呈现。同时,抗疫读物也给我们带来了对生活的重新思考。疫情期间,我们不能像以往一样随心所欲,而是需要更加理解、配合和尊重他人。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减缓病毒的蔓延。
第三段:对抗疫英雄的敬佩与感悟。
在抗疫读物中,我们得以了解到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他们不顾个人利益,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奔赴疫情的最前线,守护着每一个生命。他们的奉献和勇气令人敬佩。从他们的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了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重要性。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积极参与到抗疫的行动中。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危机时刻的人性之美。在救援和支持的背后,有着无私和关爱。抗疫使我们意识到,困境中的善良和友爱是我们应该继续坚守并传承的。
第四段:自我提升与成长的机会。
疫情期间,阅读抗疫读物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机会。我开始关注全球疫情和相关科研成果,增强了科学素养。我也读到了许多关于心理健康和抗压能力的文章,提高了自我调控的能力。此外,我也不断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个人价值观。疫情期间,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因此我也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更加明确了自己对未来的规划。
第五段:抗疫读物的启示与实践。
抗疫读物不仅是心灵的抚慰,也是行动的延伸。通过阅读,我意识到了抗疫精神的重要性,也需要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我为抗疫英雄们发送了祝福和感谢信件,也参加了志愿者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同时,我也积极与身边的人分享抗疫读物的信息,增强大家的抗疫意识和科学素养。通过实际行动,我希望能够传递温暖和正能量,为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结:抗疫读物的出版对于人们了解疫情、认识社会责任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不仅获得了知识和启示,也得到了心灵的抚慰和安慰。抗疫读物的每一个故事都散发着力量和希望,使我更加坚信,在这个困难的时刻,我们一定能够共同战胜疫情,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同心抗疫读后感篇八
2019岁尾的寒冬就要过去,我们却迎来了一个不平庸的春节,由武汉至全国各地的新冠疫情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随之而来的是一次不平庸的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英雄们”前仆后继,无所畏惧。
时势造英雄。疫情肆虐,也注定会成就许多英雄,那些全国各地请战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那些默默奋斗在各地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逆行”而上,义无反顾,他们都是英雄。
我们的生活中有无数这样的无名英雄:天天清晨,我们村的环卫崔爷爷,都会挨家挨户上门收垃圾,将分好类的垃圾倒入保洁车。在他和其他环卫爷爷的不懈努力下,全村四百多户人家基本实现垃圾分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舒适清洁的环境。从新闻中了解到,这次驰援武汉的军地医护人员达万人,其中很多是90后,有的甚至刚走出校门,国家一声号令,他们都纷纷请战,大胆担当,告辞家乡和亲人,选择到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去,彰显出英雄本色,留下“最美逆行者”身影。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对于这些平庸英雄,我们除了致以崇高敬意,最重要的是要切实做好自身防护,不给一线添乱,不让英雄的汗水白流。
鲜花每一次绽放,都是无数根须的奋力生长;果树每一次收获,都是无数枝叶的拼命奉献。一场疫情,让我们发明了身边的平庸英雄,正是这些无私奉献,英勇奋战的英雄,他们用肩膀铺就祖国的过去,他们用汗水成就祖国的未来。让我们向他们(她们)致敬,向他们(她们)道一声:“谢谢你们!请保重”!
同心抗疫读后感篇九
今天是9月2日,2020年9月的第二天,手中这本《武汉抗疫日记》读完已经八天了,原本决定25日无论如何都要完成的读后感却迟迟完成不了,仿佛无论怎样的文字都表达不出我内心的感受。这本三百多页的书实在太“厚”太“沉”了。
纵观人类历史,微生物引起的并给人类带来重大死伤的传染病案例为数不少,如天花、黑死病、霍乱、疟疾等,17年前的非典和今年年初的新冠疫情也属其中,但新冠病毒的传染性较前几例更甚。2019新冠病毒(2019-ncov)是rna病毒,具有rna的特性,易复制易突变,而且易传播,毒力较强,并且是之前从未在人体内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面对这个陌生的传染力和毒力都异常强大的病毒,中国人民不惧艰险,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将疫情有效地控制住,使得各行各业陆续恢复了运营。如今,国内大规模的疫情传播已然过去,防控进入常态化。
如今回忆疫情初起之时,仍记忆犹新,虽已过去多半年却仍像昨天刚刚发生一样。腊月二十六左右,关于疫情的消息开始传播开来,出于孩子太小和对疫情的考虑,岳父母建议我们过年不要回他们那边,在家安生地待着,使得原本决定去岳父母家过年的计划落空了。于是我们三口便没有出门,在我父母家这边过的年。过年的那几天,天空阴沉沉的,就像乌云笼罩了整座城市,压抑,沉重,透不过气来。村里也开始了行动,拉横幅喷消毒液禁外出。进出村的道路只留了一条,其他的都围堵了起来,进村必须登记测体温。村里的路上,除了肩带红袖章的村干部班子成员见不到其他人。多年不用的村广播喇叭也响了起来。腊月二十九,为囤货去了趟超市,等采购完回家,天已将近黑了,整个马路上一个人也看不到,附近的其他村庄也都将进出村的道路围堵得只留一条。今年这个年,是我三十多年来过的最安静的一个年。这便是疫情初起时我身边的状况,仿佛一夜之间整个城市进入了冬眠,安静,萧瑟,凄清,而且这种感受贯穿了整个疫情防控期间。身处疫情大后方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改变,疫情一线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新浪读书和新浪微博编著的《武汉抗疫日记》为我们展现了疫情一线的真实面貌。
繁多的信息条数,拼凑出了疫情一线的面貌。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以无畏和无私谱写出了抗击疫情的青春之歌,先人后己的奉献之歌。他们值得我们一生铭记,如同我们铭记为我们带来自由生活的革命先烈一样。
在翻阅这本书的途中,眼泪数次盈满眼眶,以致阅读不能。看着这些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真实而又悲壮的文字,感受着文字主人在面对疫情时的心情和思绪,我的心情也随之起伏。“每个在前线战斗的医护人员背后都有一个等待着他们平安归来的家庭”。是啊,虽身穿白衣,可他们也是如你和我一般的普通人啊。他们可能是丈夫,父亲,儿子;是妻子,母亲,女儿。但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另一个身份——“医生”“护士”。虽前路凶险,然吾意已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他们用自己血肉的肩膀扛起了抗击疫情的整片天。他们身上背负着我们远远想不到的重担,他们付出的是安慰,是护理,是辛劳,是汗水,有时甚至可能是生命,用一个“我”换取更多人的“我”。他们是身穿白衣的天使,他们是坚守阵地的英雄。他们展现的是医护人员的精神,展现的是中国人面对困难时的铮铮铁骨和无私奉献,他们是民族的象征,是中国的脊梁!
“谢谢,谢谢你们为武汉拼命!”你们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同心抗疫读后感篇十
春节前夕,一群来势汹汹的可恶“敌人”——新型冠状病毒降临在中国武汉。钟南山爷爷和李兰娟奶奶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战斗一线,他们亲自科学研判:这种病毒是会人传人的。
习近平主席立即下令全国采取新冠肺炎疫情一级应急响应措施,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我也常常在新闻里面看到白衣天使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不顾个人安危,不分昼夜地救治那些被病毒感染了的病人。甚至还有许多医护人员因感染而不幸去世,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与死神作斗争的感人赞歌!
因为这场疫情,很多发烧的人被隔离。但“隔离病毒,不隔离爱”这句话给了隔离的人强大的信心。由于抗疫一线的人员的努力和全国人民必胜的决心,疫情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更有很多爱心志愿者,有的捐款,有的捐物,有的日夜接送白衣天使,有的搬运物资……他们说:“只要是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早日战胜疫情,我们愿意无条件付出!”
这次只要是确诊了的新冠肺炎病人,国家都是免费救治,前线急需医护人员。湖北以外省市的许许多多医护人员主动请求前往支援武汉,国家还派出解放军的军医奔赴一线紧急救援。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的战争,使人民早日摆脱新型冠状病毒这个“恶魔”的侵扰,使中国早日重振雄风!
同心抗疫读后感篇十一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树倒猢狲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大的灾难面前,人性往往是脆弱的,道德规约教育开化都退避三舍,只剩下生物的本能盲目地挣扎。这是多数人的本能反应,无可厚非。但那样做只能造成更大的混乱,对于生存于事无补。人类的文明,世界的科学,使得人们的认知可以很好地应对未知对于人类的挑战。有那样的一些人,是莽莽黑暗里的一点星光,他们用自己所有的光和热,拨乱反正力挽狂澜,来平息这场人类的浩劫。我们应铭记,这些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付出的人。
年,在国人的思想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劳劳碌碌了一年,不曾相见的亲友得以在此刻相聚。祖国大地,此刻奔涌着归心似箭的人流。然而,来自湖北武汉海鲜市场的不明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破了所有的秩序。这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传染性很强,致死率极高。由于是初次发现,所以相应的医疗手段处于空白状态,最初,一切的救治都只是被动的防御——隔离,锁定传染源与感染者,将传播途径彻底地切断。
我们知道,人的活动有着很强的随意性。针对这次疫情,国家出台了严谨而苛刻的管理制度,它需要全国人民的理解和配合。在此过程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可悲可叹的事情有之,可歌可泣的事情有之,人性的种种再度彰显。《武汉抗疫日记》,以一个个微观的亲历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在大疫面前,如何做一位平凡的勇士。
病患情绪失控,生死离别亲人不能探看,哪怕是最后一面。比起穿着无比煎熬的防护服、连轴转的加班加点,最折磨他们的是思想上的恐惧与职业怠惰。身边的同事,感染了离去了,音容笑貌还婉在耳边。一个个噩梦连连的睡眠,无法形容的艰难。亲人之间的爱只能用距离来表达,距离或越远或越近,一方的心安对应的都是另一方的不安。
在医护这个团队里,青春芳华的女子是强有力的一份子,作为家中的掌上明珠、谁家的佳人、宝宝的知心人,她们放低身位,照顾不能自理患者的生理日常,那样的一种付出,让人敬佩。爷爷奶奶诚挚而有愧意的一句:姑娘,委屈你了!多么让人感动。
那里的好男儿,不再是志在四方,而是心系一处共力一方。在离去与留守之间,他们有选择,而他们毅然放弃了,选择了共克难关。这样的一种匹夫有责,是真真的民族脊梁。
不明真相的人,对于局部的现象不理解,便有了各种骇人听闻的揣测。这样的谣言,是一种负面的力量,给抗疫带来了很大的阻力。逆行者无所畏惧,怀揣着疗愈身心的纯洁使命,砥砺前行。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毛蚶肝炎疫情纪录片中,一位院长面对记者采访时说,面对各种困难,我们的医护人员没有一句抱怨,即便她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疏忽,但我不能苛责她们。医护人员不足,她们牺牲自己的时间,竭尽全力完成超负荷的工作,她们真的已经做到了最好。我要给她们道歉,我要感谢她们。
那也是现在的我想说的,感谢您们!感谢每一位为疫情默默牺牲默默奉献的人,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同心抗疫读后感篇十二
因为与新浪读书有合作,所以很早就留心到这本《武汉抗疫日记》的出版消息,甚至连这本书的前期的宣传,我也都通过“随手转发”的形式参与了,但也就是最近几天,才透过相熟的编辑拿到纸质的样书。
书很厚实,蓝色的封面上,印着占据了半个封面、两个硕大的书法白字:抗疫。过去的大半年里,这两个字,几乎与我们每个人都产生了关联。不管身在哪里,我们都无可避免地经历了这一场巨大的震动。
腰封设计很特别,印了一个提示框,里面有一行字:我是______,感谢您为武汉拼过命!这个可以填进姓名、昵称或者微博id的下划线,让这本书的读者与书产生了关联,得以重温那段在晦暗中期待光明的岁月。
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有一个担心。我总在担心,这本书会不会被做成一本只剩下牺牲、奉献、英勇、无畏等正能量汇聚的作品,我们可以在里面读到大爱无私、读到丰功伟迹,却唯独看不见平凡的血肉之躯、看不见普通人。
湖北省文联第十届主席团主席刘醒龙先生在推荐序中的一段话打消了我的顾虑。他如是写道:《武汉抗疫日记》的二十几位作品在书写这些文字时,本是想将自己人生中这段特殊的经历用私人方式记录下来,没想过要变成公众读物。就像所有的文学名著都是信手拈来,唯有不用匠心,不怀企图心的文字,才能让人无条件地表示信赖。一段文字写得是不是成功,形式是次要的。
翻开书页,细细读读,做了一些笔记。看明白了,这本书有以武汉抗疫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时间轴”为序编排的用心,也读明白了每一个“记录者”是以“个体书写”的方式完成了“时代记录”。这让我更加强烈地意识到,我们当下所经历的这一切,势必会成为后人的历史,也会成为我们民族、甚至全人类共同的记忆。
在书中,但凡有细节的,记录下人和事的,都特别的好看,而空写感受的就比较难读了。总体来说,护士小姐姐们要写得比医生小哥哥要好,当然这样的比较对于这本书来说,或者对于抗疫来说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
会有面对生死的恐惧,同样也会有横下一条心与病毒抗到底的勇气。正是因为有这些寻常的细节,会让我觉得这些人不仅仅是英雄,更是被赋予了使命的平凡人。
那些身在抗疫第一线的医护、患者、志愿者等等,他们没有一味地展现自己的英勇,也没有一味书写自己的无私,他们只是在新浪微博上以长短不拘的文字,记录下自己亲身经历的艰难、内心里的彷徨、当下的无畏、事后的恐惧。正是因为身而为人的,不可以避免的“私心”,才让人体会到他们站到一线的“为公”是多么的可贵。
大时代确实需要像杜甫这样的现实主义风格的文豪巨匠,去记录、去书写留下名篇,但一定也有更多的群体性的书写,或以口耳相传的方式留在我们共同的记忆里面,我们同样也要感激这些以个体记忆的方式写下时代震荡之中人性光明的记录者们,除了这本书里展现的这些。
书中最后一位出现的亲历者,是一位开龙虾店的志愿者。他在2020年3月26日10:36写下了两行话:本人所做皆是能力所及。普通人一个,事也已过,不需要过度关注。读完之后,我一直在想,编辑为何要将这两句放在全书的最后。
芸芸众生,滚滚人海。人活一世,我们终归要见证一段或长或短的历史,也在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下一段或喜或悲的答案。感恩所有的逆行者、所有的记录者、所有的亲历者,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
拉长时间的跨度,人类或许终将消亡,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热切活过的历史是不可磨灭的。
同心抗疫读后感篇十三
《武汉抗疫日记》这本书我太喜欢了。一天的时间,我就把这本书给看完了。这本书没有太多过于华丽的语言。但句句戳动人心。语言优美是值得大家一看的好书。看完这本书的我,感受颇深。
2003年一场可怕的疫情非典。
2008年汶川地震。
2020年一场可怕的疫情新冠肺炎。
但我相信,每一个疫情都会被人类战胜。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能不能见到下一个春天,每一个人都在害怕中度过。没有人知道,下一年能不能去武汉看樱花。面对疫情这个大病毒,恐怕这场战是一个噩耗。疫情期间,武汉就像变了一个模样。曾经热闹繁华的武汉,变成了一个寂静的武汉。每一个人都在家躲着,不敢出屋。武汉也就这样失去了,它那原本可爱的容样。
疫情期间听到的最多的就是一句话,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没错,我们的确帮不了什么。但呆在家中,为武汉加油,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在疫情这个期间,白衣天使是我崇拜的对象。每个人二话不说去支援武汉。哪有人不怕死,能做出这个决定的人必定是思考了许久。没有人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将来自己会不会染上新冠病毒。但他们知道,疫情这个跟除掉,那他们所做的事都是值得的。
疫情期间他们帮助得上新冠病毒的人,走向胜利。这个病毒是会传染的啊,他们不怕吗?没错,他们的确怕,但是想拯救武汉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是永远都不会变的。疫情期间很多人也都会传谣言。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每个人都知道了这个假消息。得知信息的人都会很着急,不知所措。所以每个人都不要作“假真相”,不说谣言。
团结是胜利的象征。在疫情期间,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都做了许多的好事。护士们,睡觉时不敢深睡,因为还有许多要帮助的人。每一个得上新冠病毒的人,都把护士当做自己的亲人对待,因为护士对他们都做出了爱。爱是相互的。
还有那些志愿者们。帮忙送菜的。帮忙给口罩的。每一个人都做了他们本不应该做的职务。这难道不是团结的力量吗?让身处危险的我们,并不觉得害怕。最后要感谢的人就是钟南山爷爷,他今年已经84岁了,原是退休的年龄,但心系中国,就来支援武汉。每天饭饭吃不好,觉就睡不好,就是想着怎么样让病人开心舒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就是钟南山爷爷在疫情期间的模样。身体已经退化了,但自己的心永远都向着国家。他第一时间去支援武汉,就是为了让每一个人不再害怕。这样的领军人物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时间慢慢流逝,但这种精神永远都不会老。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生活千姿百态,人生注定不平凡,但只要我们的心始终如一,那么疫情就会离我们远去。
同心抗疫读后感篇十四
第一次读一本书,数次泪目。
新年之后,因为疫情,我们在家中隔离。眼看着电视上、微博上各种关于疫情的新闻和数字不断变动,心里为抗疫中的医护感到痛心。我们知道武汉封城,但我们不知道很多城内的故事;我们知道逆行者的英勇,但我们不知道他们每一个日夜的艰难抗争;我们知道抗疫艰难,但我们不知道医护和病患、志愿者们之间原来发生了那么多见证人性的故事……29名抗疫者的封城日记,真实记录,真情流露,让我们从他们的角度看到了不一样的封城抗疫岁月。
在这里就列举三个小小的故事,让大家感受一下在武汉发生的那些我们不曾知道的感动吧。这是发生在武汉金银滩医院护士祝朦和病患之间的三次握手故事,每一次都让我感动泪流。
2月22日凌晨1点。祝朦接班,看到玻璃窗里同事留下的字条,“9床患者活动不便,早中晚一定要给她喂饭,定时更换尿袋,桌子上有肠内营养液,先放到微波炉里热一下再喂给她喝,请班班交接,谢谢!”待祝朦一口口给9床婆婆喂完了早餐,更换尿袋时发现婆婆腹泻了,于是祝朦又忙着清理粪便。擦洗时大便粘到了她的防护服上,一边的腰和前袖子上全是。心怀愧疚的婆婆拉着祝朦的手哭了,她说:“对不起,我的好姑娘,谢谢你。”祝朦紧握着她的手安慰说:“只要你能好起来,做再多我都愿意。”其实,就算同事没有留下字条,祝朦和同事们也会尽心全意照顾好每一个病人,但难得的,是病人和医护间像家人一样的细心和爱。
2月28日。护士祝朦和同事一早来到病房,病床上一位大叔见到她们后却忍不住放声大哭,他说,他爱人死了,没人给她办后事,他好想出去送送她……叔叔阿姨相伴三十多年,一场疫情让他们阴阳两隔,甚至没有告别,他们就再也没有机会团圆了……祝朦紧紧握住大叔的手,大叔也紧紧地回握。祝朦说她的外婆也在疫情期间走了,她也没能送外婆最后一程……说着说着,他们一起哭成了泪人……他们就这么紧紧握着彼此的手,为彼此传递力量。疫情初期,阴霾密布,医护和病患们是彼此唯一的依靠了。像祝朦说的那样,这场疫情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我们活着的人必须好好地活着,带着他们的那份希望活着!
祝朦就开始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倒热水、丢垃圾、倒大便、送酸奶,叮嘱他戴口罩、早睡觉……就像照顾自家老小孩儿一般,眼看着老爷爷精神好转,祝朦由衷开心。却没想到突然恶化的病情,还是夺走了他的生命。祝朦无力地握着老爷爷的手,直到他的手失去温度……她代替老爷爷的家人送了他最后一程,但是他生命里这最后的时光,和护士们也如家人一样相处,可想而知此时祝朦有多痛心。她的手机里还留着好多老爷爷的视频,但她不敢点开看,她怕看了会哭。病房,是需要她们坚强的地方。
就像医生杜科业说的那样,“疫情过后请不要忘记护士们今天的付出,如今如何被感动,今后请如何尊重!她们曾不记功名利禄,为你拼过命!”
书里的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76天,29位作者,每一天,每一个人都在记录着他们的故事。我们不知道的是,在大家吵着嚷着在家憋坏了的日子,是一线的医护们魂牵梦绕的岁月静好的日子。
或许有人说,怕,就不要去,没有人会责怪谁。但他们没有丝毫犹豫,有瞒住父母家人的,有数次请战的,甚至有在临行前写好了遗书交代了后事的……没别的,就是要去!因为国家需要,因为救人要紧!这种殒身不恤的勇气,岂是我等身居在家的凡人所能想象的?如果这不是医护们记录在微博的真情流露的故事,或许我们很难相信,这些无畏的英雄们就是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普通医护啊!
很庆幸有这样一本书作这段历史的载体,可以让我在宝宝在长大后为他讲述,这个在他出生后的第一个新年里,这个国家、这个世界发生了一件这样的大事。
同心抗疫读后感篇十五
抗争疫情进行时,了解那些可爱的人。
每当我们遇到灾难的时候,总有那么多的人,不畏惧死亡,奋战在第一线。我们都知道现在又发生了一场大灾,难死了无数的人,而且不仅是中国世界也是如此。那么又有哪些可爱的人在守护我们呢?他们是怎样守护我们的呢?如果你想知道他们的故事那你就一定要看看这本书《武汉抗疫日记》。
本次社会各界组织的一次援助活动,有很多组织都参加了,多到你无法想象。这本书的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参与了本次举行了公益活动。此次公益活动援助了很多医生,护士,记者等,在第一线奋斗的人们,援助了169位相关人士,已经取得联系的有576位。以上这则消息在本书的第一页,而后面几页都是参与抗疫相关工作的各界人士的照片。只是我不太明白,照片下面的@是什么意思?是他们的微信名吗?其中还有一幅画,是一个女儿画爸爸去当志愿者的过程。
这本书是以时间节点玩划分整个故事的,每一个部分是一个时间点,还一个章节,就是一个人的日记。读这本书我有很多意外收获,让我知道了很多抗疫救灾的细节。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新冠病毒抗第一线的人们是怎样与病毒抗争,这些可爱可敬的人是如何为我们牺牲的。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和家人分离。有很多父母都是医生的孩子,在家无人陪伴。广大群众知道此事后,有一些人就主动承担起了陪伴这些孩子的责任。很多人都在线上跟这些医生家庭的孩子聊天做游戏。这些行为温暖了广大医生的心灵。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这本书里也提到不少这样的事情。除了新闻上提到的捐赠物资以外,有很多司机还自发组成了专门接送医生的车队。
正是由于这些人辛苦牺牲,才有了我们的健康与平安,感谢这些为我们英勇付出的人们。无数个无名英雄,我们大家会记住你们的。生命不止,战斗不息。那些因为疫情而付出生命的人,中国人民永远记得你们,你们的精神永远存在,你们用生命守护的人民,现在对你们充满了无尽的痛惜和无奈,我们会带着你们的生命之光,继续好好的生活下去。
同心抗疫读后感篇十六
2020年1月23日至4月7日,整整76天,武汉,从“封城”到“解封”,其间历经了无数的艰险,抗疫,是一场壮烈的战斗。也许很多无名的人在这里开始消散,但是,新浪微博联合央视新闻共同发起#武汉抗疫日记#话题,“1008位医护、235位患者、79位志愿者、15位疫苗志愿者”,他们,用目击者的视角实名记录了庚子年战疫的悲惨与悲壮,11万条微博,总阅读量超过100亿次,互动量超过3000万次,灾难面前,我们面对着一场生死未卜,时间不明的战役,每个人都面对着人心的选择,然而,那些逆行者,向我们证明了,英雄,依然存在。
我们抓不住流水,却可以看到岸边的泥土被水流侵蚀留下的凹陷。历史是埃及的金字塔,复活岛的巨人像;是王侯的陵墓,是古长城上的断壁残垣。它们留下痕迹,将错误与毁灭展现给后人。在这次疫情中逝去的生命,那一个个惊人的数据,是对未来人们的警示。我们追忆逝者。惋惜逝去同胞,敬仰抗疫烈士。为天国中因此次疫情而逝去的同胞及烈士默哀。而他们警醒生者。认识生命脆弱,珍惜眼前生活。在未来我们必将珍惜生命,让惨痛的教训化为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流。冯骥才曾说过:“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人是脆弱而坚强的生物,不过短短数月,平凡如你我一般,却能创造如此斑斓的奇迹,让我们惊叹,那些人的生命如夏花般灿烂。
人生是一场豪赌,或大获全胜,或满盘皆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真正的幸福只有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之时,你才能体会到。清扫城市的忠实护卫们,无论阴晴与否,总是在默默践行着他们的职责;外卖小哥在疫情严重期间仍无私地为医务人员、病患们服务;学生们都秉持着“停课不停学”的动力,在家汲取知识能量……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不同岗位、不同身份的人们在默默奋斗着,付出着。爱因斯坦也曾说过:“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人活一世,总不能碌碌无为,总不能是在人间迷迷糊糊地走一遭,人生的意义需要我们去发现,去追求!
春节前后的这几天里,你知道我们国家发生了什么吗?口罩生产车间放了假又被召回的工人们上下忙活,在机器声中憧憬着劫难渡过后陪伴儿女家人的时光;庞大的建筑力量被集结,工人们在本该欢天喜地过年的日子里背井离乡,不分昼夜地施工,只为与病毒抢时间,一周内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旨在创造更多床位、更多病人被及时救治的机会,你听听!这样充满气势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在向病魔宣告着驱逐令;除夕夜晚,一群群医护人员,告别牵挂、深爱自己的家人,坐在医院苍白的桌前,为避免打扰病人,不再欢声笑语,静悄悄地和同事们共享外卖构成的“年夜饭”……
你们的睿智,如利刃,破开谜团的笼罩;你们的勇敢,如号角,振奋抗疫的士气;你们的担当,如日光,驱散恐惧的迷雾。狂风袭来时,你们是坚固屏障,波涛汹涌时,你们是定海神针。在人类陷入困境时,你们开荒僻野,开拓成功的道路。我们坚信抗击疫情的战斗终将成功,因为有你们,是黑夜里的启明星。
如今的我们,在那些再寻常不过的人的描述中,看到了徐徐多多普通人的努力,我们也感动于他们的牺牲与奉献。是的,他们的值得我们去纪念这里的所有一切,《武汉抗疫日记》选择了普通人的闪光的瞬间,历史记录下了这所有的一切。所有因失去至亲的悲痛,因重获新生的庆幸,因战友离去的哀痛,因亲朋获救的欣喜,都完整汇聚于此了。阅读的时候,每每都被这些寻常的人所感动,这是对武汉抗疫战线中的局部还原,是最危险而又最可爱的人最真实的生活与记录。我想,记忆不容抹去,历史始终铭记。谨以小词纪念。
同心抗疫读后感篇十七
封存记忆,感恩付出,拥抱未来!
有些英雄出生就是英雄,蜘蛛侠孙悟空,他们做英雄该做的事,这没什么特别。但很多人,他们在最危险的时候,用普通人的力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还没有坏掉。
英雄的光,只能照亮自己,照亮荣耀和虚荣。但我们的世界,是被普通人的光照亮。
虽然北京、新疆、大连,接二连三的出现情况,但现在的中国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抗疫体系。回想半年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怕,会好起来的,现在我们都不怕了,很多地方也可以摘下口罩,但是,我们最不应该忘记的是谁给我们的底气,谁替我们摘下的口罩。
这些人的事迹,都记录在这本书中,这里有29位武汉抗疫一线亲历者的真实日常,承载着全中国的集体记忆,承载着中国人一起拼过命的日子,这才是一本真正的武汉抗疫日记,它不只是用来看的,它是这个时代的标志,很久之后,拿出它跟后辈说:看,孩子,在我年轻的时候发生过一场人类浩劫,这本书记录下了一切,这是我们一代人的哀痛,也是一场牺牲重大的胜利。这本书的全部收益将捐给抗疫一线的英雄们,第一个被资助的人,就是他。芸芸众生,滚滚人海。人活一世,我们终归要见证一段或长或短的历史,也在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下一段或喜或悲的答案。感恩所有的逆行者、所有的记录者、所有的亲历者,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
下面是作者李筱懿的话:。
方舱手绘小姐姐的画温暖人心,而书中29位抗疫亲历者的文字乐观质朴,充满生命的能量。张文宏医生写在开头的那句话特别触动我:“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尤记得武汉封城当天,我们第一时间联系武汉香蜜会会长,除了安排公司产品部门协调口罩等医疗物资,全国的香蜜朋友们更是线上打气,守望相助。也难忘那段特殊的日子,我们依然有情有义,有泪有笑,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过去的每一天都无法重启,但我们始终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私心把她推荐给女孩,李筱懿的文字大多适合女孩阅读)。
在疫情肆虐的危急时刻,为了打贏这场无硝烟的战争,无数的医护人员为此而冲锋陷阵。还有社会各界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们,让我感受到这人世间的真情,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感谢您为武汉拼过命#这本武汉日记用最朴素的语言,记录了最真实,最感人的故事。
感谢为中国·武汉奉献过的所有人。
如果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那么2020年关于英雄的记忆便是为抗击疫情做出巨大牺牲的人们,ta们用自己的方式在向这个时代留下了值得被永久珍藏的的英雄印记。仅以此书致敬所有抗疫英雄,感谢为武汉拼过命的所有人!
同心抗疫读后感篇十八
作者:言羽。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高峰已经过去了,终于有精力有时间去回顾这个全民皆兵的年份。时隔多年,上一次这样的情况,是03年的非典,同样是钟南山院士。不过又涌现出来一批一批的无畏战士。
春节留守医院就不回家了。这恐怕是武汉疫情结束前,许多医生大夫留给公众的同一句话。在这个疫情期间,很多人或者说很多大夫都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了这个不一样的新年。
祝朦,过年,应该是绝大部分人休息,走亲访友的时候,但是这个小姑凉却已经在岗位上连续工作了近一个月。而这一天的不同更多是来自于五湖四海的抗疫战士也来带了这里。一个抗疫一线中的一线的地方——金银潭医院。原本梦想起航的地方却成为了很多人的噩梦之地。从能扛到想扛到不能扛。让医院这个本来就是生死离别的地方,更显悲伤。但是,时代的微尘落到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时代的微尘,疫情的新闻报道的很多,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前一秒还要喝水,水太热,而后一秒便离开了这个世界。人,便离开了。
每一个战士,脱下了衣服,也是其他人的儿子,女儿,爸爸,妈妈,丈夫,妻子。杜科业,协和医院的大夫。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八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穿着尿不湿,原因就是不想浪费每一套防护服。也说下来三不避:为民请命不能避,为国赴难不能避,临危受命不能避。一个大夫,说出了和横沟四句一样震古烁今的言语。国人骨子里透露出的更多是人性本善。在爷爷嘴里说出来你在武汉,我不放心,我就你一个孙子,你在那里,我心里难过的时候,是人性的善良,也是人性最伟大的光辉。
时间久了,不能放松,这是每一个医护人员以及每一个中国人面对疫情必须要做的事。因为这件事不仅仅是大夫与病人的事,也关系到你我他,每个人都能自主隔离,我想除了教育在发展,人类的文明在进步之外,人性的关辉也在闪耀。
虽然在全国一盘棋下,依旧有不和谐的声音,但是我相信最后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在春天可期的时候,我们一起等春来,无助与爱在这里共同上演,原本繁华的武汉,也是已经变成了难得一见的空旷街头。虽然是空旷的街头,但是依旧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无翼天使在这里起舞。
在这里,有人在坚持,也有人离开,彻底的离开。为别人敲响了警钟的人,还是离开,彻底的离开。为别人敲响了警钟的人,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李文亮医生最后还是离开了。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没有条件,用创造条件的基础上开辟出来了一条从来没有前人的路。
千言万语,无从说起。
医生护士离开的路上,有人送行,有人迎接。因为此时此刻,已经不用多说。
同心抗疫读后感篇十九
1、正视假期延长、居家上课的现实。
正视疫情防控延迟开学这个现实,不能一味抱怨,徒增烦恼;正视班级管理和课堂的网络模式这个现实,这是当前唯一的不可替代的选择。这个现实虽然是短暂的,但的的确确的摆在每一个同学面前,需要我们面对和适应,需要我们更好的兴利除弊。
2、严格服从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安排,在学习上不能自行其是。
学习是苦差事,一定的自控力是必需的。请大家紧跟任课教师的步伐,严格按照空中课堂要求,提前十分钟准备上课。同时,辅导员可以在学生上课过程中不定期检查,通过视频、电话形式抽检,确保每一位同学认真听课。
3、搞好自主学习,构建严整知识体系。
在学习上紧跟任课老师的同时,要结合自身情况主动制订时间规划表,稳扎稳打。对于亟需提升的知识模块和题型,多勾连多思考,多归纳多总结。对学过的知识要积极构建自己的知识链,梳理教材章节知识,不留知识盲区,进而形成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
4、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健康良好心态。
学会时间管理,任何学习活动都必须规定时间,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任务。紧跟任课教师思路,认真听课、记笔记。高效率地学,开开心心地玩,切不可学时想着玩,玩时惦记着学。保持积极健康心态,主动而有计划地安排居家学习、生活和锻炼。
生活篇。
1、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好个人清洁卫生。
在疫情期间遵照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的原则,主动隔离,保持个人和居家的清洁卫生。要保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时间,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
2、科学看待疫情防控,学习情绪调整方法。
通过官方渠道了解防疫信息、有关科学知识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学会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等来维护情绪稳定,也可以通过运动、音乐、倾诉来转移注意力,增加积极体验。
3、开展室内锻炼活动,保持良好身体状态。
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生活条件自主选择活动方式,每天开展1小时左右的室内运动,如进行垫上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还可以跳健身操、转呼啦圈、踢毽子等。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大脑中的血氧含量,并且能够促进大脑活动,既健身又悦心。
4、培养新兴趣新爱好,让生活变得丰富。
同学们可以列出平日里一直想做但没时间做的事情,比如烹饪、学乐器、绘画、阅读、养植物等,制成“愿望清单”,按照优先级勾选出在家就可以实现的愿望,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按照家长和老师的推荐,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视频资源、电视节目等,利用网络平台在知识海洋中畅游,让宅在家中的假期成为储藏知识的好时光。
5、积极与父母沟通交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同学们可借助居家防疫这一时机,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在充分表达自身的感受和需要的同时,也积极理解支持父母,通过恰当的方式增进与父母的感情。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帮助家长减轻负担。
同心抗疫读后感篇二十
我是山东人,长着一张山东脸,走到哪儿都简单被认出来,就算偶然没被认出来,只要一开口说话,就有人说,“您是山东人吧?”每每听到,总忍不住想找面镜子照照看,自己还是不是山东人。
前不久的一天,我真的勇敢地站在了浴室镜子前,我保证这么多年我是第一次如此认真地看自己,就是想弄清晰,山东人的面孔有什么特殊之处。得到的结论是,除了国字脸颧骨略微有些高之外,也没什么特殊的,继而想到,看脸,其实是次要的,主要人们还是想透过面孔看到一个人或者一个地方的人的性格吧。
我有几位河南朋友,或是因为同属广义上中原的缘故,见到这几位朋友,总是让我觉得亲切,去河南旅游,更像是到了老家一样。河南口音里带着一种戏剧化的“哭腔”,每每听到河南话看到河南面孔,都忍不住想到,这都是历史与文化啊!自豪与苦难掺杂在一起的文化,积淀成面孔上丰富细腻的表情,让人一目了然。
我辨认山东河南东北面孔在行,基本不会认错,但其他省的人长什么样,还只停留在含糊的概念上,假如问我“中国面孔”是什么样子,还真给不出清晰的描述。
山东卫视做过一档名为[中国面孔]的综艺节目,用两个思路来呈现“中国面孔”,一是提取了曾在纽约时报广场播出的中国形象宣传片中呈现的人物面孔,他们是刘翔姚明邓亚萍袁隆平杨利伟等,二是从现实生活中查找800名与秦俑相似的面孔拆分组合……最后通过荧屏给出来的“中国面孔”,看上去像那么回事,但我没法说服自己,接受这一张通过技术合成出来的脸。
究竟什么才是“中国面孔”?前两天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一组照片,照片拍摄的是一些坐在不同角落里的人,有摆摊的锁匠,有卖西瓜的摊贩,有坐公园一角闲聊的中年人,有无所事事靠着商店橱窗歇息的人……这组照片让我觉得震撼,震撼的原因是,图片里每个人的表情都极平静,通过他们的面孔,不用再有任何讲述,我都能看到他们的故事与生活。
把一个国家的人的面孔具体到一个人的面孔上,这太难了。相对而言,记住一群人的面孔就简单些,比如那组“角落里的人”图片,我觉得,那就是一张张真实的“中国面孔”,看到他们,也就看到了所有人。
泛舟西湖,薄薄的青雾布满着整个山色,平静的湖面不时有几圈涟漪荡漾开来。一切,都显得那么朦胧缥缈……“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看着这眼前这充满诗意的画面,我蓦然想起了一代才子――苏东坡。
一首诗引发了一场“乌台诗案”,而苏轼也曾因此遭遇陷害被捕入狱。此后,苏轼又因王安石等新党被打击而放了出来。然而,苏轼虽然获释,他却严肃抨击旧党腐败,于是,他又一次被贬。四次入狱,四次被贬,苏轼并没有因此而忧郁苦闷,反而多了一些洒脱,多了一丝豪气。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首[卜算子],留给我们一个坚定的背影,即使自己再寂寞也不愿踏入那片污浊之地;“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首[定风波],带给我们一种勇气,即使身戴蓑笠,脚穿草鞋也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苏轼与辛弃疾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也许你要说他没有辛弃疾一般华丽的词藻,没有辛弃疾一般浓重的报国情怀,没有辛弃疾一般沉痛的哀思,但是,在我看来,他有着一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站在千丈高的赤壁前,对着奔流不息的大江,他大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站在圆亮的满月前,向西北望去,他满怀豪情:“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豪放豁达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似酒般甘洌爽快:“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他将酒杯中的酒倒在地上,让潇洒冲刷壮志未酬的无奈:“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是坦率旷达的也是多情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首[水调歌头]牵挂着哥哥对弟弟的思念。苏轼原本被派到天堂杭州做官,而他竭力上书去山东任职,因为弟弟苏辙那里当官,以求兄弟可以见面。可是忙于公务七年以来,没有见过弟弟一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挥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词篇,一轮明月寄予着哥哥深沉的爱。
苏轼与妻子王弗的感情感人至深,可叹她在二十八岁时就离开了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一首[江城子]足以表达丈夫对妻子的爱。那丝天人永隔的思念,那缕肝肠寸断的痛苦,该是多么的无奈啊!
我欣赏苏轼,欣赏他的乐观旷达,欣赏他的才情与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