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课程设计论文范文(22篇)
生活是一面镜子,总结是我们认清自己不足并改进的利器。写文化总结时需要关注哪些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以下是一些具体事例和详细分析,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和建议。
eda课程设计论文篇一
摘要:课程设计环节是程序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通过在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引入wwh理念,阐述在理论学习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评价体系中引入psp评价方式,对软件代码进行评价,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重视度不够、教师评价难的问题。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psp。
1前言。
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含两个方面,即实验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环节。实验教学环节是对理论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实践;而课程设计环节是对本门课程乃至之前学习的课程知识综合性的练习和实践,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程设计是对某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策划的研究活动,具体来说是指在学完专业课一段时间内,安排组织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组织或者分散地完成一些任务。目前在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程序设计类课程都开设了课程设计,以期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能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1]。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河南中医药大学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在实施过程中总结遇到的问题,有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包括对课程设计不重视,认为课程设计不重要;有教学计划设计问题,指软件工程课程安排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之后,学生对软件开发流程没有整体概念,无从下手;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过于简单、单一,且随意性强,没有严格的评价标准,造成课程设计的质量下降。可见,问题集中在学生的态度问题、基本开发软件的技能、教师的评价标准这三个方面[2]。鉴于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查,原因主要为:课程为考察课,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学习起来太难,难以接受,更不想动手做东西;课程设计以往采用分组形式,每组人数较多,存在浑水摸鱼的情况。对此,教师在组织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引入wwh模型,从学习动机、知识储备、实际操作三个方面对学生课程设计实施过程进行干预。
在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采用wwh模型来完成课程设计的组织和实现。wwh具体是指why、what和how。其中,why解决的是在态度层面上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也就是为什么要来学习本门课程;what解决的是在知识层面上学员的知识储备不足问题,也就是学生需要掌握哪些专业的知识才能支撑具体的编码实现;how解决的是在技能层面上,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问题,也就是如何解决课程设计实现中的疑难困惑。why(为什么学)why是学生对待课程设计态度层面的问题。进行课程设计的意义需要借助相应的素材,从专业层面、课程层面、就业层面进行分析。使用最常用的方法案例,选用一个正面案例及一个负面案例。正面案例讲授的是用心完成课程设计,将获得什么收益,包括对前期知识系统性复习,代码调试能力提升,代码量增加,取得很好的成绩;反面案例讲授的是如果不学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比如挂科、重修等。what(学什么)学什么是知识层面的问题。学习的知识一般包括定义、概念、标准、要求、原则、区别、特点、基本组成要素等。课程设计时需要分析学生在掌握相关技术时还缺乏哪些知识,哪些技能掌握比较匮乏。比如:“软件工程”中软件开发的系统化流程,结构图、流程图的绘制,在代码结构以及代码调试方面能力较差[3]。由教师提供相关的书籍、材料进行补充。how(如何做)“如何做”是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如何做”一般是指课程设计实现过程中需要学生重点实现的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报告、软件,如软件开发中各个模块分配的时间比例如何?哪个模块分配的时间最多、人力最大?“如何做”包括了软件开发的流程以及软件开发中的技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进行指导,协助学生分析各个模块重难点,进而确定分工。
在课程设计环节执行过程中,除了加强过程控制外,对结果目标的考核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的态度问题究其原因,其中一个方面是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课程设计环节评价指标不明确,教师对学生课程设计评价结果与实际有偏差,造成学生浑水摸鱼的现象存在。所以软件开发的工作量和质量如何衡量、如何评价,是课程设计评价环节的一个重点内容。河南中医药大学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psp(personalsoftwareprocess)模式进行评价。psp认为在软件评估过程中有下列四个因素需要考虑。1)任务有多大?用代码行数(不包括空行/注释行/单字符行)来表示,或使用功能点来表示。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首先确定功能点的个数,按照功能点逐个确定代码行数。2)花了多少时间?一组人所花费的时间可以用人数*时间来表示,但是由于学生的基本功有差距,此标准对学生课程设计的`工作量计算并不适用。3)质量如何?交付的代码中有多少缺陷?在课程设计中将交付定义为在“代码完成”的时候,交付给负责测试的学生,并完成测试用例表。使用缺陷的数量来除以项目的大小,也就是缺陷的数量除以总的代码量,衡量评价一个软件的质量。4)是否按时交付?这个指标对学生不适用,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时间有明确的要求,不能延期交付。综合以上几点,在课程设计目标评估中,结合psp模式并对其进行课程设计评估的相关修改,通过功能点数、代码行数以及缺陷数来评估课程设计中软件的质量。
4结果调研。
按照wwh模型组织实施课程设计进行过程控制和引入psp模型进行课程设计目标考核,在现有课程java程序设计基础上实施,并对结果进行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学生在课程设计的代码量均在1000行左右,最少的在600行。从代码量来看,学生在课程设计中代码量在各个小组之间差距不大,这有助于小组之间竞争,并进而促进软件功能点的增多。在软件开发中引入psp评价代码质量,使用测试用例方式统计软件完成情况、性能、稳定程度,进一步提高了代码的质量,并让学生在课程设计中了解了软件开发的流程,课程设计报告的完整度和质量有所提升。
5结语。
课程设计是程序类课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课程设计量和质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使用合理评价体系对课程设计的工作量和软件质量进行评价,是从结果逆向来促使学生提升课程设计质量的一种方式,加强目标管理也是实践性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一种重要途径。加强过程管理以及目标评价,是提升课程设计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3]李茂民.《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软件工程师,2015(5):48.
eda课程设计论文篇二
儿童天生带有自然的归属天性,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和自然元素的互动,让教育回归自然,让儿童在自然中全面健康地成长[1]。正如世界儿童经典著作《格林童话》一样,幼儿园可以向幼儿与家长展示瑰丽奇幻的童话世界,如同爱丽丝掉入兔子洞后遇见的魔法世界,试图创建一所洋溢着诗意、灵动、具有儿童气息的美妙乐园,为幼儿成长提供自然的氛围气息。幼儿园引入森林教育理念,努力打造城市中的“森林学园”地带,让自然真正成为激发幼儿潜质的力量。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以green的首字母“天赋(genius)、责任(responsibility)、探索(explorative)、卓越(excellence)、自然(nature)”的深刻内涵贯穿整个课程,旨在培养“健康快乐”“优雅自信”“专注探究”“合作关怀”“享美创造”等具有多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的智慧儿童。因此,格林美语幼儿园的“格林”英译为green,意蕴着生命力、自然绿、健康、亲自然等释义。
追溯缘起,森林自然课程建立在自然教育理念基础上[1]。自然教育之父约瑟夫·可奈尔在《与孩子共享自然》一书中提出了“自然体验”一词[2]1,他认为自然体验有别于室内教学,强调的是“感受”,提倡带领人们到自然或半人工的环境中,借助自然游戏、体验、唱歌、戏剧等方式,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感知得来第一手的经验,提高参与者欣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2]12。约瑟夫·可奈尔主张以游戏的方式把幼儿们带进奇妙的大自然,体验自然的纯美,共同分享自然的乐趣。所以,毫不意外,幼儿园建设有格林森林大道、森林氧吧、运动攀岩区、生态种植园、创意沙池区、游乐戏水区、格林风雨操场、格林足球场、高尔夫等多元类型户外游戏场,户外活动面积高达20xx余平方米。园所建筑布局精致优美,创设有图书馆、美工坊、木工坊、萌宝小厨房、科探室等儿童工作坊,提供给儿童充分游戏与体验。约瑟夫·可奈尔还提出户外心流学习法(flowlearning),帮助学习者进入一种心流状态[3]83,这种心流状态是专注于某种行为,不断产生灵感,同时伴有高度的兴奋和充实感,其包括四个循序渐进的阶段:(1)唤醒热情;(2)培养专注;(3)直接体验;(4)共享感悟[3]86。让幼儿教师能促使游戏者和游戏本身和谐地联结成一个整体。约瑟夫·可奈尔的自然教育理论为幼儿园课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持。green森林学园课程以自然教育理论与实践为基础,凸显了幼儿的自然本性、幼儿教育的`自然特质,充分利用森林自然资源,注重幼儿真实的体验,鼓励幼儿自主学习与探索,与自然深度联结与对话。
毋庸讳言,green森林学园课程的设计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五大领域紧密相扣,具体关联如下:1.健康领域。着眼于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恰当的自我保护和良好的习惯养成,幼儿园在安全的自然环境选择基础上,设计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森林活动项目。如“森林运动会活动”通过森林体能训练,掌握运动技能与方法,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2.语言领域。联系各种精选出来的绘本大量阅读,回归自然,在基于自然环境的人际交往中,鼓励儿童表达情感和需求,发展语言学习和表达能力。3.社会领域。使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并且,发展自信和自尊,在森林课程的学习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发展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并不断完善健全的人格基础。4.科学领域。让幼儿在森林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也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如“森林调味盒”和“森林百宝袋活动”,通过感官活动,锻炼幼儿身体触觉等感官,幼儿学会多方面体验世界。5.艺术领域。让儿童在自然中真切地感知和体验美,萌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二)课程的实施方法。
green森林学园课程提供给幼儿的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学习过程,所有活动都是定期开展的,而不是一次性的,或是偶尔进行的,每学期中大班的幼儿定期开展森林学园活动。在森林学园中,均有经过充分培训的森林教练执行,他们均已完成并通过三级森林学校从业资格培训课程。森林教练带领幼儿们活动,将教室(教学)主题带入林地,他们同样为幼儿个人的学习风格和兴趣度身定做计划。森林教学计划是幼儿学习经历的一部分,每次活动都是基于计划、观察、改编、复习这几个步骤的循环来进行。最大限度地利用林地和其他绿地自然环境,促进幼儿和大自然紧密关系的发展。“大自然是活教材”[4],green森林学园中,森林教练带着幼儿开展的活动有多种类型,涉及自然观察、科学发现、艺术表达、社会交往、建构制造、趣味游戏等六大类活动,如认识园内果树丰收季,认识和辨别大自然色彩,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学习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工具的使用之玩转口袋刀,野外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搭建动物小小庇护所,风险评估“小专家”等。
(三)课程的园本特点。
green森林学园的森林教练会根据季节特质、森林的生态性、幼儿的年龄及能力特点等,以主题的形式制定以年、月为单位的活动计划。例如在春季,森林学园中开展的三个课程主题:“森林木工坊”“森林博物馆”“森林运动会”。在设计游戏活动时,充分结合自然资源特色,尽量拉进游戏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让幼儿与森林多层次的接触,带给他们更多的精神愉悦、探索机会、合作可能和整体性经验。
较之传统的教育方式,green森林学园课程拓展了儿童教育空间,注重儿童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身心发展的全面性。儿童通过在“森林学园”的游戏体验与学习活动,丰富了自然与社会知识,培养了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理解自然和适应自然的能力。
(一)在认识自然中获得生命成长方式。
幼儿园为孩子们提供了最佳的探索场地和平台,结合生命教育理念不断深入挖掘,追寻真实而有趣的生态内容。儿童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见证了自然生命的多姿多彩和个性化成长样式;在丰富的资源环境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发现生活的乐趣;在与自然的交互及他人的交往中,丰富了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体验。例如“自然故事birdfeeders”:在幼儿园小森林里,常常有鸟儿访客造访。这群忙碌而积极的小生命,牵动着孩子们挂念的心。恰逢“ecoweek”,于是k3的哥哥姐姐提出建一个“观鸟台”,将这份爱转化为亲手打造“birdfeeders”。而用什么材料制作?小鸟站上去会不会失去平衡?喂鸟器如何防雨又美观?这些问题都在他们科学筛选可用废旧材料、精心设计上色、安装并反复试验“站立区”的巧思与合作中,逐一得到落实。“因为热爱,所以保护。”当喂鸟器被分散悬挂于校园各处的树上,吸引来了更多鸟儿的“光临”,hanvosgreen又多了道独特的风景线。
(二)在探索自然中具身感知直接经验。
儿童在与自然事物的接触中,通过自主观察、探索发现、具身感知事物的数量、形态、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有利于儿童解放身心,直观感知实践性知识与生活经验。例如大班教学“生态循环”主题活动:亲近大自然,从揭秘“山体生态系统”、探索“冰川体系”到讨论“全球变暖”,再借着“水资源”这一脉络线,共同回顾“水循环过程”和实践“水净化实验”,活动思路由近及远,由熟悉至陌生。一步步地将生态常识游戏化,生态现象可视化,以此来唤起孩子们对生态的热爱与保护,并认识到和谐的生态系统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逐渐深化“爱护自然”“关注生态”的环保意识。
(三)在理解自然中尝试实践创新活动。
在探求未知世界的本能欲望驱使下,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得到解放,好奇心与探究欲得以激发,儿童的观察、想象、思维、操作等实践能力得到练习和发展,质疑、批判、反思等创新能力也得以彰显和提升。例如森林野营“camping”:首先,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野营,野营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如何寻找幼儿园里最适合设立森林“野营地”的地理位置。经过多次探查,幼儿园的小森林便是孩子们驻扎“野营地”的不二选择。孩子们合力制定野营计划书,自己造帐篷,寻着野营文化尝试在“森林”中安全生火,制作传统野营美食s’mores。玩乐传统野营游戏“发射棉花糖”,制作野营灯,围坐篝火歌唱阅读……所有的森林野营体验“由点连线”“由线铺面”,刺激着孩子们的内在建构和感官。
(四)在适应自然中提升抗压耐挫能力。
传统教育多是将儿童固封于安逸的教室,“温室花朵”缺少了复杂情境所赋予的挫折教育[5]。较之环境舒适的室内教育活动,儿童在森林学园的活动中可能会遭遇天气变化和尝试创新的失败,但正是这样的教育契机给予了儿童提升抗压耐挫能力的机会,同时也增强了儿童的各项身体机能。例如“攀树运动”教学,在攀爬过程中,不少孩子会胆怯、害怕,内心既想要攀登到顶峰,又挡不住往下看时越来越高的恐高。观察其他同伴攀树的技巧,听着同伴的加油和老师的鼓励,决定再次尝试。第二次的挑战,挑战心态,克服恐高,眼睛平视,一切心理上的恐惧都需要靠自己解决。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了自己的身体极限与界限在哪,学会界定和权衡各种危险,孩子的“韧性”和抗挫能力也得到锻炼。他们学会自己评估风险,在挫折中汲取经验,克服困难,孩子的自我感知力、行动协调性和自信心都会正向发展。
森林是教室,大自然就是老师。森林教育是一个鼓舞人心的过程,在户外环境里学习,将大自然作为学习资源,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和生存能力,培养幼儿对大自然探索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培养对自然世界的欣赏与认知,提升受挫能力、沟通能力和勇气。自然的环境更有利于幼儿身心的成长,除了周边户外森林资源的利用,也努力打造“green自然绿”的园所环境,葱郁的蔬菜与绿叶,沐浴着阳光的户外生态环境,成为幼儿灵动而真实的成长空间。在自由的森林学园里,引导幼儿感受自然、理解自然以及保护自然,在亲近自然中生发学习、充实经验,寻找到成长的支点。让幼儿用手掌触摸世界,用足底丈量世界,用耳朵聆听世界。
eda课程设计论文篇三
摘要: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就业安置问题的不断重视,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课程也都进行了多种方向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效果。在实践考察中,各地大学生就业课程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差距,提升大学生就业课程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使就业课程安排的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是当前大学生就业课程设计中的重要任务。本文将大学生课程分为引导类、心理类、实践类三个方面,分别阐述这几类课程所代表的不同意义,以及研究过程中的其他发现,为更好地指导就业课程的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课程设计。
社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人才二者“不对口”,而且在供需内容上有一定的偏差。企业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能力。而学生群体,一般拥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较专业的理论知识,对于动手能力、探索能力都因为环境资源的有限,并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作为学生来讲,毕业之后所面临着就业的刚性问题,却因为专业与工作不对口,只好降低自己的求职意愿。对于用人单位来讲,他们不得不实行岗前培训,但岗前培训又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必要的经济资源。在各个行业还是一个人才流动比较大的的市场前提下,保证人才资源的可靠性是企业优先考虑的原则之一。当代大学生缺乏自主择业的能力,同样缺乏社会资源,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应当仅仅将工作摆到学生面前,让学生直接拿走,而是应当授予当代大学生自主择业的技巧和能力。为了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样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关于就业课程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1、引导类课程。
基于我国的教育现状出发,学生从小就顶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一方面,紧密的课程安排并没有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独立思考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对未来择业就业问题概念较为模糊。在学习压力之下,只有极少数的学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什么样的目标和理想。在大学里存在着这样的学习现象:大部分学生都在按照学校既定的课时任务机械地学习,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具有自己的规划选择能力,额外修读与自身实际相关的就业方面的课程。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特别是当代的上世纪90后大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如若在刚刚进入大学之初就得到了较好的引导,对促进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对未来职业道路的规划将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1.2引导类课程的侧重点分析。
学生的引导主要包括思想和政治两方面的引导。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从思想成熟开始的,所以正确思想引导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尤为重要。让学生如何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大学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人文方面的课程学校可适当根据学生需求进行合理安排,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与此同时,大学生还应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内外局势,明白我国当代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和任务。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生的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理想联系、同步起来,紧跟时代的步伐,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3引导类课程所要达到的果效。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从2003年开始,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出现”。[1]合理地设置引导类课程,会为大学生们踏入社会,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打下一定的基础,提升分析以及分辨事物的能力。有利于形成高效的思维逻辑习惯,促进他们更快、更好的树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当他们清楚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之后,他们就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当中去,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我们可以为学生们争取到更多有益的时间来锻炼他们自己。当他们毕业找工作时,将可以更加从容的面对就业问题。
2、心理类课程。
2.1心理学习的重要性。
在毕业生面临求职工作时,一部分的学生对于就业会表现出焦虑、迷茫等情况,这是因为其没有正确地树立良好的求职心态而造成的。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高校在开设就业课程的时候应该适当增设心理学的内容进入其中,有利于广大学生正常心理的发展。在大学的校园里,心理学相关课程不应该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利,在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现代社会,应该普及到每一个在校的大学生。
作为就业类课程,在高校中收到教学课时的局限性,并不能够大量投入时间在这些课程上。心理课程的设置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注重效率,贴近实际。在课程的设置中,更应该从已有的实践经验角度出发,为大学生在择业中所遇到的具体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告诉他们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
(2)解决方式,有据可循。提出具体的思路方式,指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如何去自我分析,自我解决。或者提供一些倾诉的途径,寻找其他的解决思路,又快又好地解决问题。
3、实践类课程。
3.1实践类课程的一般特点。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当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则,理论性课程注重课堂内,注重的是一般性的知识经验的积累;而实践类课程则是注重于课堂外,更加注重的是在专业领域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对提高团队的协同能力,一般的实验类型的课程并不具备这些特点,所以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实践类型的课程。
3.2实践类课程的具体安排。
实践类型课程一般都安排在大学的末端,专业课程结束以后,这样的安排对于学生而言是最合理的。在实践课程安排的过程中,集体实践优先于单独实践,集体实践的优点一方面是安全系数比较高,较容易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能够发挥集体智慧,享受团队所带来的集体成就感。单独实践中,优点是可选性比较高,能够加强个人的创造能力,较容易快速做出分析决断,提高个人的工作素质和工作能力。
3.3提高实践类课程的效率。
总结。
实践课程安排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规避风险,并且共享发展成果,提高高校课程的质量。另一方面,随着实践类课程的普及,一些高校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中存在着千篇一律的实践内容,并没有太大的促进价值。在实践课程中,更应该注重不可预知的风险的存在,允许课程在一定限度以内发生变化,及时增添新的内容,不断设计新的环节,这样才能够使实践课程真正赋予学生实践的意义与价值。
结束语。
在当今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在国家教育部门的积极引导之下,全国高校开启了促进就业的浪潮,在各界人士的不断努力之下,大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但是,就业问题的难度还在不断地提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在家庭对于高等教育投资不断增大的同时,社会大众普遍关心高等教育能否有合理的投资回报和投资收益”,[2]所以,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思维方式和课程结构都需要不断进行改良。本文对于就业方面的高校课程进行了初步的归类分析,旨在对未来的就业安置工作的方向提供一个方向基础,希望在不久的未来,能够看到各高校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摘要:针对工程机械教学与课程的重要性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为目标,简要讲述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现状及总结当前课程设计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利用关联矩阵法建立关联课程模型,通过逐项比较原理选出较好的方案。在继承原有设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的建议,对高校的课程教改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机械;课程设计;关联矩阵;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课程设计是工程机械体系教学的关键。高校在课程设计时大多数是局限课本上的题,虽然书本上的题是经过严格的逻辑设计的,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知识量的有限和对专业的认知等因素,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现象,虽然学习很认真,但是不能将课程与整个体系联系起来,使学生不知道这些知识用来干什么,怎么用。为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更好地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当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结构单一,教学方法“僵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能发掘课堂上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在教学中对知识点的认识不清,不能将整个课程体系结合起来的问题。首先应当转变教学模式,将以前的照套课本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兴趣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就是在课程设计时主要依据学生的实践课程来设定相应的题目,既不脱离教学中的知识点也联系了实践理论,最后在培养目标上我们应当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体系中对于一些关联性课程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应当做简单地阐述,以培养贯通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一、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现状。
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的类型主要是以理论为主,其中也有的是理论加实践,如表1所示。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没有实践训练,只是依附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于有实践训练的课程,这些实践缺乏创新性,内容比较简单,甚至与理论知识缺少内在的联系。同时机械类的课程设计主要是以齿轮减速箱为设计的对象,虽然设计所涉及的面广,但是内容缺乏创新性,每年的课程设计大多都是相同的,所以设计的内容老化与社会实际联系较少,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当前的教学与设计并不能构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的体系。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二、关联矩阵法建立关联课程模型。
目前,为了更好地使关联性课程与教学相融合,在此利用关联矩阵法的原理,建立一种简单的评价体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确定关联性课程的重要性,在设定关联性矩阵时每一门关联性课程对整体教学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这种影响程度可以通过学生对兴趣来确定,这样不同的关联性课程就对应了不同的影响因子,这些影响因子就组成了一个体系,如果关联性课程体系为,那么对应的影响因子就为,通过关联性矩阵原理可知,影响因子体系应当满足:通过关联矩阵的逐项比较原理选出较好的方案。
三、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的建议。
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必须要以现代工程教育的实际背景为前提,根据学科的特点在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在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现有的实验室和企业实习的经验对教学体系进行整合。(1)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所有的实践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定,在实践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对整个实践的理论知识掌握,在自己动手去做去分析,并在做完后提出自己观点和建议,培养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进行实验室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继承并更新以往的设计题目,通过学生们自主提出问题来发掘新的思路,可以通过一个实践引出多个题目,分层次的进行。这样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的适应21世纪对创新人才的需求。(3)开展仿真实验:目前对于计算机的运用已经无处不在,它具有进行大量数据的运算、三维物体的动态模拟等功能,能够高效的解决实际运算中的繁琐问题,在实践教学前先通过计算机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对于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案,避免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相应的问题。(4)课程设计联系工程实际:为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选择课程设计的题目时,我们可以从在工厂参观学习的车间中选出一些覆盖面广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零件作为设计的对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对实际工程问题有叫清晰的认识,我们可以邀请工厂里的工程师走进教室,对学生的设计提出实际性的问题及触发学生的灵感。
四、总结。
课程设计与教学体系的设定是高校工程机械体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教学体系的设定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因此,以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为前提,加强教学和课程设计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毕业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朱高峰.工程教育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0。
eda课程设计论文篇四
摘要:《机械设计基础》作为机械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结合河南工业技师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要求,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多媒体教学与项目教学法的在该课程中的应用,提出对于具体的内容应该具体分析,应根据实际教学目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设定合理的项目,不能够简单依赖于某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拘泥于固定的教学项目。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融合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等有关内容为一体,专业性强,且教师教学的难度和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也都比较大。此外,它的学习过程中还综合运用高等教学、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互换性原理与技术测量等知识,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安排,都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实践性。在教学大纲修订后,该课程的课时缩减至60课时,更增大了教与学的难度。因此,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是目前河南工业技师学院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文章结合河南工业技师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要求,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探讨。
1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常见的文件格式有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将严谨的机械机构模拟动画或视频等与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接受能力进行有机结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同时也减少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所耗费的时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两年来对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发现多媒体课件所展示的内容比较新颖,信息量大,学生兴趣也比较大,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结合教学实践,就多媒体在各章节的应用总结如下:
(1)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及常用通用零件的强度设计———多媒体图像启发引导,黑板式教学为主。这些部分的内容主要是针对零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及应力分析、计算及强度校核为主,教学中可以利用实例图片来启发引导学生认识零件的受力情况,但是对于力的计算方法,应力的产生及计算,强度校核的理论应用还是适合采用传统的黑板式教学。通用零件如齿轮、轴的强度设计,是学生对相关强度计算理论有一定理解之后的一个实际应用,同时这些内容也是学生在本课程学习结束之后所进行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时所必需会应用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环节。因此,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来完成:选题、设计、运算、校核,这样效果会比只看一页一页的课件理解要深得多。(2)机械原理的机构部分———动画演示、启发、思考、讲解与实验相结合。各种常用传动机构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见到许多应用,比如说缝纫机、补鞋机和公交车车门。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中丰富的传动机构的动画、视频,通过演示,启发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运动?如何执行的?运动由谁产生?又能够实现怎样的运动?随着学生的思考、分析,最终会得出结果,然后可以将简化后的机构运动简图展示给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生就会对所学内容有比较形象直观的理解和掌握。
(3)轮系及其设计计算———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教学相结合。轮系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各种不同类型的齿轮能够组成什么样的轮系呢?不同轮系的功用又有什么不同呢?在教学开始,笔者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后面的相关知识。教学中,将各种齿轮组成的轮系动画及其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展示给学生看,引导他们思考分析的同时再逐步解释轮系的分类及其能够实现的功用,结合前面齿轮机构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判断轮系中齿轮的转动方向。在学生对轮系有了一定感官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计算轮系中各对啮合齿轮的传动比,并将其计算的结果逐一展示在黑板上,再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构逐步得出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公式。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项目”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它能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二者互相融合,既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了理论的用途、用处,又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返回书本寻找理论知识,进而达到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作用。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将是职业学校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必然趋势。
(1)教学项目的设定。教学项目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入手,一开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由于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接受老师讲授的既定知识,即被动学习的过程,没有形成主动参与主动实践的学习氛围。此外机械设计课程系统性较强,要涉及机械专业多方面的内容,不同机构、零部件的设计原理及方法不同。因此在设计项目时,还要本着先入门再巩固提高的原则。局限于课时的限制,教学项目选择不宜过大,但应使机构与零部件设计贯穿于《机械设计基础》学习的全过程。例如对于齿轮传动基础知识这一模块,可设计制作一齿轮传动机构,其中可包含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圆锥齿轮传动和齿轮齿条传动,通过对其拆卸和装配,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齿轮参数的计算,了解传动的特点、失效形式、选择齿轮材料、热处理方式并重点学会齿侧间隙的测量和调整,从而达到该模块的教学目的。
(2)知识点的建构与整合是项目内容综合的关键。精讲常用机构、突出相互联系。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精讲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轴的设计、轴承的选择与寿命验算等内容,突出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以关联知识为核心,整合相关课程内容。可通过对装配体的认识展开对标准件常用件的选用、传动零部件的设计和装配体机件表示方法的讨论,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教师的正确引导是项目教学法成功实施的保证。《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需要学生有系统的机械专业知识储备和较强的设计分析能力,具有综合应用机械专业知识、整合专业知识的能力,而要想在一两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完全掌握无疑是不太现实的,因此,作为教师就必须对知识点进行有效地细化、分解,以此做成课前预习模块、课内练习模块、课后复习模块,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3结语。
在教学中应该对课程内容具体分析,把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并采用适当的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也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项目教学法根据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项目,教师进行正确适当的引导,项目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表明,项目教学法确实是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好办法。
eda课程设计论文篇五
摘要: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就业安置问题的不断重视,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课程也都进行了多种方向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效果。在实践考察中,各地大学生就业课程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差距,提升大学生就业课程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使就业课程安排的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是当前大学生就业课程设计中的重要任务。本文将大学生课程分为引导类、心理类、实践类三个方面,分别阐述这几类课程所代表的不同意义,以及研究过程中的其他发现,为更好地指导就业课程的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课程设计。
社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人才二者“不对口”,而且在供需内容上有一定的偏差。企业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能力。而学生群体,一般拥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较专业的理论知识,对于动手能力、探索能力都因为环境资源的有限,并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作为学生来讲,毕业之后所面临着就业的刚性问题,却因为专业与工作不对口,只好降低自己的求职意愿。对于用人单位来讲,他们不得不实行岗前培训,但岗前培训又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必要的经济资源。在各个行业还是一个人才流动比较大的的市场前提下,保证人才资源的可靠性是企业优先考虑的原则之一。当代大学生缺乏自主择业的能力,同样缺乏社会资源,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应当仅仅将工作摆到学生面前,让学生直接拿走,而是应当授予当代大学生自主择业的技巧和能力。为了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样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关于就业课程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1、引导类课程。
基于我国的教育现状出发,学生从小就顶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一方面,紧密的课程安排并没有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独立思考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对未来择业就业问题概念较为模糊。在学习压力之下,只有极少数的学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什么样的目标和理想。在大学里存在着这样的学习现象:大部分学生都在按照学校既定的课时任务机械地学习,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具有自己的规划选择能力,额外修读与自身实际相关的就业方面的课程。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特别是当代的上世纪90后大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如若在刚刚进入大学之初就得到了较好的引导,对促进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对未来职业道路的规划将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1.2引导类课程的侧重点分析。
学生的引导主要包括思想和政治两方面的引导。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从思想成熟开始的,所以正确思想引导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尤为重要。让学生如何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大学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人文方面的课程学校可适当根据学生需求进行合理安排,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与此同时,大学生还应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内外局势,明白我国当代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和任务。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生的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理想联系、同步起来,紧跟时代的步伐,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3引导类课程所要达到的果效。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从开始,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出现”。[1]合理地设置引导类课程,会为大学生们踏入社会,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打下一定的基础,提升分析以及分辨事物的.能力。有利于形成高效的思维逻辑习惯,促进他们更快、更好的树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当他们清楚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之后,他们就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当中去,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我们可以为学生们争取到更多有益的时间来锻炼他们自己。当他们毕业找工作时,将可以更加从容的面对就业问题。
2、心理类课程。
2.1心理学习的重要性。
在毕业生面临求职工作时,一部分的学生对于就业会表现出焦虑、迷茫等情况,这是因为其没有正确地树立良好的求职心态而造成的。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高校在开设就业课程的时候应该适当增设心理学的内容进入其中,有利于广大学生正常心理的发展。在大学的校园里,心理学相关课程不应该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利,在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现代社会,应该普及到每一个在校的大学生。
作为就业类课程,在高校中收到教学课时的局限性,并不能够大量投入时间在这些课程上。心理课程的设置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注重效率,贴近实际。在课程的设置中,更应该从已有的实践经验角度出发,为大学生在择业中所遇到的具体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告诉他们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
(2)解决方式,有据可循。提出具体的思路方式,指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如何去自我分析,自我解决。或者提供一些倾诉的途径,寻找其他的解决思路,又快又好地解决问题。
3、实践类课程。
3.1实践类课程的一般特点。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当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则,理论性课程注重课堂内,注重的是一般性的知识经验的积累;而实践类课程则是注重于课堂外,更加注重的是在专业领域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对提高团队的协同能力,一般的实验类型的课程并不具备这些特点,所以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实践类型的课程。
3.2实践类课程的具体安排。
实践类型课程一般都安排在大学的末端,专业课程结束以后,这样的安排对于学生而言是最合理的。在实践课程安排的过程中,集体实践优先于单独实践,集体实践的优点一方面是安全系数比较高,较容易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能够发挥集体智慧,享受团队所带来的集体成就感。单独实践中,优点是可选性比较高,能够加强个人的创造能力,较容易快速做出分析决断,提高个人的工作素质和工作能力。
3.3提高实践类课程的效率。
在高校的实践类课程的安排里,很大一部分高校的实践类课程的安排是相似甚至相同的,我们可以共享课程经验,总结实践课程安排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规避风险,并且共享发展成果,提高高校课程的质量。另一方面,随着实践类课程的普及,一些高校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中存在着千篇一律的实践内容,并没有太大的促进价值。在实践课程中,更应该注重不可预知的风险的存在,允许课程在一定限度以内发生变化,及时增添新的内容,不断设计新的环节,这样才能够使实践课程真正赋予学生实践的意义与价值。
结束语。
在当今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在国家教育部门的积极引导之下,全国高校开启了促进就业的浪潮,在各界人士的不断努力之下,大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但是,就业问题的难度还在不断地提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在家庭对于高等教育投资不断增大的同时,社会大众普遍关心高等教育能否有合理的投资回报和投资收益”,[2]所以,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思维方式和课程结构都需要不断进行改良。本文对于就业方面的高校课程进行了初步的归类分析,旨在对未来的就业安置工作的方向提供一个方向基础,希望在不久的未来,能够看到各高校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晓.大学生就业难得思考及其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
[2]小向.慢就业[j].中国就业,2015.09.
摘要:针对工程机械教学与课程的重要性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为目标,简要讲述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现状及总结当前课程设计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利用关联矩阵法建立关联课程模型,通过逐项比较原理选出较好的方案。在继承原有设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的建议,对高校的课程教改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机械;课程设计;关联矩阵;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课程设计是工程机械体系教学的关键。高校在课程设计时大多数是局限课本上的题,虽然书本上的题是经过严格的逻辑设计的,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知识量的有限和对专业的认知等因素,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现象,虽然学习很认真,但是不能将课程与整个体系联系起来,使学生不知道这些知识用来干什么,怎么用。为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更好地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当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结构单一,教学方法“僵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能发掘课堂上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在教学中对知识点的认识不清,不能将整个课程体系结合起来的问题。首先应当转变教学模式,将以前的照套课本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兴趣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就是在课程设计时主要依据学生的实践课程来设定相应的题目,既不脱离教学中的知识点也联系了实践理论,最后在培养目标上我们应当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体系中对于一些关联性课程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应当做简单地阐述,以培养贯通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一、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现状。
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的类型主要是以理论为主,其中也有的是理论加实践,如表1所示。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没有实践训练,只是依附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于有实践训练的课程,这些实践缺乏创新性,内容比较简单,甚至与理论知识缺少内在的联系。同时机械类的课程设计主要是以齿轮减速箱为设计的对象,虽然设计所涉及的面广,但是内容缺乏创新性,每年的课程设计大多都是相同的,所以设计的内容老化与社会实际联系较少,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当前的教学与设计并不能构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的体系。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二、关联矩阵法建立关联课程模型。
目前,为了更好地使关联性课程与教学相融合,在此利用关联矩阵法的原理,建立一种简单的评价体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确定关联性课程的重要性,在设定关联性矩阵时每一门关联性课程对整体教学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这种影响程度可以通过学生对兴趣来确定,这样不同的关联性课程就对应了不同的影响因子,这些影响因子就组成了一个体系,如果关联性课程体系为,那么对应的影响因子就为,通过关联性矩阵原理可知,影响因子体系应当满足:通过关联矩阵的逐项比较原理选出较好的方案。
三、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的建议。
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必须要以现代工程教育的实际背景为前提,根据学科的特点在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在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现有的实验室和企业实习的经验对教学体系进行整合。(1)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所有的实践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定,在实践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对整个实践的理论知识掌握,在自己动手去做去分析,并在做完后提出自己观点和建议,培养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进行实验室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继承并更新以往的设计题目,通过学生们自主提出问题来发掘新的思路,可以通过一个实践引出多个题目,分层次的进行。这样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的适应21世纪对创新人才的需求。(3)开展仿真实验:目前对于计算机的运用已经无处不在,它具有进行大量数据的运算、三维物体的动态模拟等功能,能够高效的解决实际运算中的繁琐问题,在实践教学前先通过计算机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对于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案,避免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相应的问题。(4)课程设计联系工程实际:为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选择课程设计的题目时,我们可以从在工厂参观学习的车间中选出一些覆盖面广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零件作为设计的对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对实际工程问题有叫清晰的认识,我们可以邀请工厂里的工程师走进教室,对学生的设计提出实际性的问题及触发学生的灵感。
四、总结。
课程设计与教学体系的设定是高校工程机械体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教学体系的设定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因此,以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为前提,加强教学和课程设计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毕业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朱高峰.工程教育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
eda课程设计论文篇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煤矿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电厂的热工测量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热工测量作为电厂工艺系统运行参数设定的'重要方法以及手段,在机组安全运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热工测量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大容量机组运行与集中监控提供精准参数,从而保证机组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本文主要分析热工测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具体阐述热工测量方法的改进措施。
电厂;热工测量;方法;分析。
现阶段,随着电厂机组容量的进一步扩大,dcs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热控自动化设备已经成为了当前机组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笔者综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分析了电厂热工测量方法,从而为保障电厂系统安全与经济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在实际电力生产中,由于存在环境以及技术局限,工程系统复杂,参数众多,大部分热工测量人员忽视了热工参数测量的精度,导致热工测量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测量显示值失准。一方面,测量参数显示值出现倒挂现象,实际测量的参数显示值与正常状态下生产流程显示值呈现相反的趋势。另一方面,同参数示值偏差大,在不同的显示方式上,同一参数差值较大,同时可能出现同一参数不同测量表计显示不一致的情况;第二,参数可能显示出现死值以及假值等状况,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可能风压与流量参数示值没有发生变化,参数显示值与具体情况不吻合;第三,监控参数信号出现异常,诸多参数信号停留在报警状态中;第四,机组运行过程中测量信号发生突变现象,致使辅机保护产生误动,导致机组发生跳闸;第五,测量仪表不全,在记录表上,指针没有示值。
当前热工测量显示值与实际显示值存在误差,仪表精度不稳定以及安装调试阶段出现遗留,同时仪表的保管与检定标准不统一,严重影响了热工测量准确性的提高。基于这种现状,笔者结合热工测量方法,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阐述。
2.1强化基础建设阶段的检查工作。
在基础建设阶段,要把好每一步关卡,注意采购设备的质量,使其满足相应的精度要求。在调试时期,要强化检验工作,严格控制质量,积极展开测量回路系统误差等相关测试作业,进行一系列的综合校验,最大限度地消除系统误差,确保仪表准确度符合实际生产要求。
2.2选择合理热工测量仪表。
在实际作业中,热工测量工具的选择直接关系着最终测量结果的精度,影响着机组的安全运行。由此可知,在实际的电厂热工测量工作中,要选择精度较高的测量仪器,一般有两个参考指标:第一,精度等级。测量仪表要综合考虑测量环境情况,符合测量准度要求,避免出现测量失准现象。一般而言,选择的仪表精度值要尽可能低,其耐用性能好,有助于节省投入成本;第二,量程。由于测量仪表存在不灵敏区,在选择仪表时,要将测量值的上限与仪表量程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小分辨失准率。
2.3合理调整dcs报警定时值。
首先,在进行dcs报警定时值的调整时,要结合实际热工报警保护定值表,使这两者能够协调统一。其次,要不断完善安全控制措施,注意接地系统的连接以及裸露电源片间的维护,及时消除外露接线所带来的隐患。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采用同一台标准表,设置多个测量装置,从而校对相同参数,使误差符号相同,确保指示一致。
2.4加强相关热工测量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养。
随着电工技术的不断革新,新建机组日益增加,其容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大,要积极提高相关热工测量人员的专业技能,树立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校验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促进测量工作的发展。
2.5强化测量仪表检修维护工作。
在对设备进行点检或者巡检过程中,热工仪表检修维护人员不仅要检查机炉参数,同时要核对仪表参数,积极开展dcs曲线分析工作。当发现异常时,要及时进行处理,提高在线运行仪表的安全性以及准确性。立足于运行监视工作,由于不同测点的报警动作值信号与自动调节信号不一致,可以运用三取中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同时,要定期吹扫风烟压力测量管路。
2.6构建一套系统的热工测量系统。
要不断革新热工测量系统技术,结合计算机技术,构建热工测量仪表库、仪表校验技术库以及信号校验库,将基本热工参数数据进行模块化设计,提高计算机工作运行效率,确保仪器的稳定。在监控过程中,运用曲线图,使监测人员能够掌握运行参数以及系统运行状态,依据不同测量,从而采取不同处理手段,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其次,加强仪表常规化校验工作,有助于确保测量工作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由于受测量工作人员调校技术不高、报警定值设置不当以及检修质量验收制度不完善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导致电厂热工测量失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热工测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要不断强化排汽温度、凝汽器端差、冷却水出水温度等运动参数的分析与设置,构建一体化热工监测信息平台,把控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确保热工测量方法的准确性。
eda课程设计论文篇七
二十一世纪,社会对创造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创造力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现今社会各个领域都开始重视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尤其是服装设计行业,创造性思维作为设计师创作的灵魂,要时刻关注服装设计理念的更新。同时,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对时代变化对人们审美观念的影响,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氛围,从而推动服装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展。
服装设计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服装为设计对象,通过对材料的设计而产生服装的行为。创造性的思维使现代古装变得更加具有艺术性、实用性和时尚性,同时,通过不同的搭配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服装主要包括面料、颜色和款式,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这些东西。现今社会,人们对服装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它的实用性,更重要的是其艺术性。要想在服装时尚界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就要有创造性、创新性。设计师设计出来的衣服要别具一格,给人带来新鲜感,这样才能吸引顾客。创造性思维不仅能给设计师带来更广阔的天空,也能给顾客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随着大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改变,创造性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的地位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服装设计的流行性与以创新为创造性思维主体相辅相成。服装的诸多特点就要求服装的设计可以符合不同年代的变化和需求,现今社会,服装设计也呈现多样化趋势。人们在欣赏服装的同时,也对服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装设计必须有创新意识,在实际的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服装设计走向可持续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讲述的问题。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服装设计的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加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新形势下,服装设计教学也必然要经历改革创新,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路,将以前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启发式教育,在日常教学中多激发学生的新观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进行实践。同时,教师要定期举办服装设计的相关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身想法相结合,进而实现对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激发创新意识,促进自我发现。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是教学的重点。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通过向学生展示一样东西,然后让每个人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发挥想象,对这样东西进行创新的办法来培养创新意识;其次,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任何一样工作的实施都离不开做这件事的人的专业素养,优秀的专业技能能促使学生更好的发挥,能推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专长,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艺术构想,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实现自我发现的过程。服装设计并不只是单纯的设计衣服,它包含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的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给学生展示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音乐,风土人情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3、运用现代科技的多样化,多方面激发创造性思维。
信息时代的带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新鲜事物。时代的进步,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经典案例和优秀设计师的设计过程。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设计的经典案例,从案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思维也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它是从一个点出发,从而经过不同的发展衍化出更多变化。现代科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更多服装特色和文化,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欣赏某一位大师的作品带领所有学生参与讨论,对其设计特点进行归类总结,引导学生模仿其思维方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事物。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新形势下社会对教育的最新要求,服装作为时代和时尚的象征,更应该凸显其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只依赖于课堂和课本,更多的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有选择的使用现代技术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日常的实践活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eda课程设计论文篇八
可用c++(visualc++6.0),java(jsp,struts),c#(,visualstudio2005),试题目而定。
1、综合购物频道(限最多3人选)。
2、某大型企业内部oa(限最多3人选)。
项目描述:采用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不仅能快速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节省大量的办公费用,能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产力以及提高工作效率。该企业内部oa系统采用模型组件与web技术结合的方式,具有强大的功能,广泛的适用性、可靠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目的:学习运用当前热门的前台技术。
3、产品展示厅(限最多3人选)。
项目描述: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当您想客户宣传自己的产品时,最好的方式是拥有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来传播和展示您的产品信息。产品展示系统,为客户详细介绍自己的产品,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平台。
系统界面友好、功能强大、操作简便,用户可以方便迅速掌握系统的操作。
4人事管理系统(限最多3人选)。
项目描述:人事档案完整资料、人事分类管理(员工户口状况、员工政治面貌、员工生理状况、员工婚姻状况、员工合同管理、员工投保情况、员工担保情况)、考勤管理、加班管理、出差管理、人事变动管理(新进员工登记、员工离职登记、人员变更记录)、员工培训管理(员工培训、员工学历)、考核奖惩、养老保险等几大模块。系统具有人事档案资料完备,打印灵活,多样、专业的报表设计,灵活的查询功能等特点。
主要技能:掌握项目的开发流程:需求分析、详细设计、测试等;熟悉vc的多文档的开发技能和技巧;利用ado技术操作sqlserver数据库;掌握数据库的开发和操作技能。
5、即时通讯系统(限最多3人选)。
项目描述:系统采用udp协议,具有:收发在线和离线消息、添加/删除好友、服务器端存储好友列表、在客户端存储好友资料和聊天记录、添加/删除好友组、可以群发消息、收发文件等功能。
6、推箱子(限最多3人选)。
【规则】本游戏的目的就是把所有的箱子都推到目标位置上。箱子只能推动而不能拉动。一次只能推动一个箱子。
经典的推箱子是一个来自日本的古老游戏,目的是在训练你的逻辑思考能力。在一个狭小的仓库中,要求把木箱放到指定的位置,稍不小心就会出现箱子无法移动或者通道被堵住的情况,所以需要巧妙的利用有限的空间和通道~!
7、贪吃蛇(限最多3人选)。
【规则】:
a用键盘的方向键控制蛇的上下左右移动。
b游戏分为三种难度,slug为慢速,每吃一朵花得1分;worm为中速,每吃一朵花得2分;python为快速,每吃一朵花得3分。
c游戏目标:操纵屏幕上那条可爱的小蛇,在黑框中不停吃花,而每吃一朵花,蛇的身体都变的更长一些,游戏的难度也会随之加大。
d游戏终止:终止条件1——蛇头撞到墙上;终止条件2——蛇身形成一个圈,也就是蛇头碰到自身的任何一处。
8、四子棋(限最多3人选)。
【规则】中国传统的棋类智力游戏。四子棋是一种益智的棋类游戏。分黑白两方(也有其它颜色的棋子)。黑方为先手,白方为后手。落子规则为,每一列必须从最底下的一格开始。依此可向上一格落子。一方落子后另一方落子,依此抡次。直到游戏结束。输赢规则:同一颜色的棋子或水平,或左右斜方向,或垂直方向有四个连成一线即为该方赢,游戏结束。如果满盘均填满,游戏尚未分输赢,则为和棋。
9、精品课程网站(限最多3人选)。
要求设有:“课程简介”、“师资简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课程习题”、“在线答疑”
10、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限最多3人选)信息描述:
1.有关物资基本信息的输入。2.物资基本信息的查询与修改。3.入库物资信息的输入。
4.入库物资信息的查询与修改。5.出库物资信息的输入。
6.出库物资信息的查询与修改。7.物资余额信息的查询。8.物资余额信息的浏览。
11、多文档文本编辑器(限最多3人选)。
设计一个多文档文本编辑器,能够实现对文本的编辑、排版、打印等。程序启动时要有密码输入提示,窗体应有: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工具提示(类似word)等。功能描述:
1.文件操作能够实现:新建文档、保存文档、打开文档、关闭文档、页面设置、打印预览、打印设置、打印等。
2.编辑操作能够实现对文本内容的选择、剪切、复制、粘贴、查找、替换等。3.格式操作能够实现对文本内容的字体、颜色等设置。4.查看操作能够实现工具栏的显示与隐藏。5.帮助操作能够显示版本信息等。
12、网络聊天室(限最多3人选)信息描述。
有关该系统基本信息的描述,如:客户端实例的信息等。功能描述。
1.聊天室服务器端的创建。2.聊天室客户端的创建。
3.实现客户与服务器的连接通讯。4.实现客户之间的私聊。
5.实现客户端的在线信息显示。
6.实现服务器端当前在线客户信息。7.保存谈话记录。
13、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限最多3人选)信息描述。
1.成绩的输入。
2.成绩的查询与修改。3.成绩的分析。4.成绩的统计。5.报表打印。6.权限设置。7.帮助等。
14、简易图形图像处理机(限最多3人选)功能描述。
此图形图像处理机具有如下功能:
1、能由鼠标控制绘制直线、矩形、椭圆,并能控制线条的粗细和颜色。
2、能填充矩形和椭圆。
3、能通过参数使图形旋转某个角度。
4、能打开和保存为图形文件。
5、能打开图片。
6、能通过参数使图片平移和旋转某个角度。
7、能通过参数对图片进行缩放。
15、小型题库管理系统(限最多3人选)。
编制一个用于管理试题库的软件系统,题库题型如:单项选择题(有四个选择项供选择)、判断题、填空题(每题一空)三种类型。要求题库中能存储这些类型的习题。各种类型的题目不设难易程度。目标系统要求有如下功能:
1、要求该系统能进行多科目试题库管理,而且科目可以动态添加。
2、试题的题型可以根据科目的特点动态添加。
3、能对题库中的习题及答案进行录入、查、删、改、插四种基本操作。
4、能存储各个习题的答案。
5、本系统要求选择其中至少二科的试题是实际试题内容。
16、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限最多3人选)。
开发一个成绩管理系统用于管理本班学生各门功课的考试成绩,学生信息包括:学号(主键)、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上课教师、上课班级、课程性质(选修、必修等),上课学期等;目标系统的功能包括:
1、存储本班全部学生的信息;
2、能添加课程信息;
3、能存储每个学生每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在进行成绩录入时,要按课程录入,在录入完一个学生的成绩后,按回车键可以继续输入下一个学生的成绩,并且在录入环境中,学生的学号和姓名要自动显示,即从数据库自动读入。
4、能按学期统计每个学生的平均分;
5、能查询某学期全班同学的全部课程的成绩并按平均分降序排序(datagrid);
6、能按课程或学生查询全部的不及格的学生、课程及开课学期等信息。
5、信息技术学院教工管理系统。
1、能对教工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
2、能对教工的考勤信息进行管理,如请假、出差、缺席情况等。
3、要求能动态录入教工的相关信息,并实现查、删、改、插等功能。
17、计算机系财务管理系统(限最多3人选)。
1、能进行计算机系基本收入情况的管理,如科研收入、教学收入等。
2、能进行基本支出情况的管理,如成本、购书等。
3、能进行收支情况的核算。
eda课程设计论文篇九
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承担向金融企业输送基础操作、业务开发型一线员工的重要责任,为实现学生毕业上岗后尽快满足单位要求,需要金融专业在课程设计上与企业无缝对接。培养的学生应既有金融基础理论,又具备营销技巧与方法、会与客户沟通,并具有继续学习能在职业生涯上有发展潜力的技能型人才。其中《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针对一线综合柜员岗位,其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包括:熟练为各类客户办理个人、对公、信贷业务;掌握基本的营销话术与营销技巧、单指单张点钞与假币的识别,小键盘盲打、客户服务与应急投诉处理。除以上硬性的技能目标外还应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修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品质;严格执行金融法律法规的严谨态度;细心的职业习惯;对待客户与同事亲和的态度、持久的工作热情、坚强的毅力等软性的职业道德与修养的目标。
二、以能力目标培养为导向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设计。
(一)设计的理念。
将企业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的能力需求作为出发点设计课程是贯穿课程的核心理念。
1、突出课程的职业针对性。
以银行综合柜员职业能力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使学生获得岗位知识、达到技能目标,能够胜任岗位。
2、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
基础理论不应追求大而全,而应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习惯。
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适应能力能够在就业上岗后面对职业新变化的,积极鼓励并创造良好条件,使学生参加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二)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的要求。
本课程围绕银行柜面岗位的需要来开展教学,课程培养的目标直接面向银行柜面岗位,教学过程依照银行柜员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来设计,教学中采用的软件的设计是基于商业银行柜面业务使用的操作系统而来的,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本课程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堂实践。由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实训室的模拟软件上办理银行常见的柜面业务,如:个人储蓄、对公存取款业务、贷款柜面业务、银行卡业务、汇兑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理财基金的购买业务等。为提高学生参与度,可将以上业务再细分成具体的模拟活动,让部分学生扮演客户角色、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柜员角色,体味职业的甘苦,在游戏中熟练业务;另一方面是校外实践,学校积极联系商业银行,为学生创造校外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前往商业银行观摩、调研。与银行联合开展业务模拟活动,如信用卡营销、电子银行产品培训与营销等活动,让学生在校外活动中获取最新行业资讯,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
(三)素质能力提高为己任。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终身学习型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应该全方位贯穿于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门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都有素质教育目标,并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与职业素养,如不能在教室吃东西、不能迟到早退、上课时不能去卫生间、不能随地乱丢垃圾,下课后做卫生,电脑的鼠标、键盘、椅子下课后要归位等。
(四)明确岗位的核心能力、课程的核心内容。
根据商业银行综合柜台岗位为客户办理业务的流程设计课程内容,以具备商业银行营业部工作环境并配备商业银行营业部相类似的设备和软件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实训室作为上课场所,以有商业银行柜台工作经历的教师参与组织“双师”结构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采用教、学、练、赛一体化的思路设计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让学生通过在仿真的商业银行工作场景中运用仿真的商业银行业务软件进行仿真的商业银行业务操作,真正实习零距离上岗。
三、课改的内容与方向。
(一)教学安排的改革。
传统的课程教学安排通常都是2课时的教学内容。这种设置很难满足工作过程导向类的课程需要的。需变化成为4课时联排的教学设置方式,2课时的业务介绍后即为2课时的模拟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教学就是教中做,教中学而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的改变可以更有效率的对所学内容进行记忆和吸收,在“教”后立刻进行“学”和“做”,对于每个具体的工作单元的讲解都能立即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理解、熟悉的目标,这非常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也有利于整个工作目标的达成。
(二)变革师资队伍的培养与构成类似于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的技能训练型的课程,对老师在知识和技能上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一方面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一方面要求老师是业务骨干。没有可以胜任该门课程的老师,一切设计与改革都将成为空谈。师资队伍的培养可从两个层次进行,一是积极培养现有老师,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岗位培训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实践,与业内专家座谈等方式提高业务能力;二是邀请企业内一线业务骨干穿插于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如示范点钞、传票翻打、小键盘盲打、假币识别等技术,向同学们介绍工作中的精彩案例,企业专家的出现会活跃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的进步。
(三)实训室建设的创新。
创新实训室建设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其对银行业务的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仿真教学实训室,改变以往实训室单一的布置方式,按照银行网点营业厅设计实训室方便教学。购买密码器、传真机、打印机、模拟凭单、传票、练功券、atm机、柜台等硬件设备,与软件公司共同研发高仿真度的银行模拟软件,尽可能的使学生学习的软件界面接近于银行真实的工作环境。
(四)考核标准的改革。
为了实现课程整体的闭环管理,改革考核标准对于整个课改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要改变以为期末考试一张卷子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40%,由:课堂表现、业务办理速度与准确度、学生互评、阶段性考核成绩、出勤情况、回答问题等组成。学生分组实训,每一组选出组长负责制作本组成员的学期学习情况档案袋,将本组成员学期内的学习情况记录在案,整理与保存自己组成员的学习成果与取得的奖励与进步情况。期末上机考试占60%,由老师预先设计几套同等难度的模拟业务题,考试时由学生随机抽题完成考核,电脑自动根据业务流程是否准确完成判分。
eda课程设计论文篇十
古典文学常见。
论文。
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课程设计论文,请参考!
摘要:本文对高等院校建筑课程设计教育中的校外合作机制进行探讨,根据国内外建筑院校的相关教学经验,整理出在课程设计中的三种主要的校外合作模式,分别是生产合作模式、课题合作模式和公共合作模式。
关键词:课程设计;合作模式;校外资源;建筑教学。
建筑学本身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涵盖了人文、技术、艺术等各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每所建筑高校根据自身条件和特征,专业教学的重点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如一些关注传统建造文化,致力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一些强调前沿技术和数字化设计,着眼于未来信息技术发展;一些则侧重建筑学本体的理论学习和哲学探讨。无论方向如何,高校建筑专业终究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建筑教育的最终目的依然是培养具有实际设计能力的建筑专业人才。如局限于学术范畴,将学生禁锢在大学教育的内环境中,是无法取得满意的教学成果的。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目光投向外部,寻求校外的资源,并将其注入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改革中来。
0概况。
纵观国外现代建筑教育的历史,来自包豪斯的“实用艺术至上”的原则就一直存在于整个脉络当中。初期具体表现在建立大师班“作坊”,将手工业和工业融入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从后来在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延续、德州骑警在美国的发展到现在的eth都有强调实用主义的传统,在教学的配置上也都安排有大量物质性的动手操作环节。在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阶段,学校自身专业教室和实验室可以提供相应的配给,到了高年级和研究生的课程设计阶段就会开始从各个方面去整合校外的有利资源,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专业的培养。国内的建筑教育最初源于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的布扎体系(beaux-arts),注重形式的训练和图纸的艺术性的精准表达。一直以来,这种相对传统的学院式建筑教育导致学生就业时存在普遍的“断层”现象。多年学校教育结束后,毕业生们往往不能直接与专业性的建筑设计工作进行对接,通常需要几个月或半年的适应期。因此,许多高校的建筑系针对该问题不断开展教改工作,比较普遍的做法是通过与校外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对本专业的行业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接触。而在学校之外,最近几年受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建筑行业进入了调整期,业界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洗牌局面,唯有具有核心价值的设计团队才能继续存活。不少事务所、设计院放弃了原本只追求产值增长的经营理念,转而将一部分精力投向技术和理论的沉淀。与高校的合作,或者参与高校相关课程教学项目,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机会去寻找建筑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也能为自己培养对口的人力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多角度、多层次的合作必然会产生。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建筑院校的一些相关状况和典型案例,将高校建筑课程设计中的校外合作模式大致。
总结。
为三个主要的类别:生产合作模式、课题合作模式和公共合作模式。
1生产合作模式。
院校与相关部门共同创建具有持续生产内容的工作室或设计单位,最终产出内容包括实际项目设计方案和具有工作实力的应届毕业生。在国内多所建筑院校创建的初期,教育部就同时设立了直属的设计单位,如今多为国有企业。这些以大学为背景的设计单位本身就是为产学研的目标而成立,教师既是学校教员也是设计院的建筑设计师,融合教学和实践,不但能有效地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实现实践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实习基地。因此,生产合作模式在我国高校建筑学教育中是十分普遍的。产学研的一体化能为课程设计提供真实的项目任务书,使教师和学生避免纸上谈兵,可以实现在地的学习,理解设计中的各种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由于市场因素,生产合作模式通常是安排在建筑教学的实习期,也就是在高年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对学科的系统性认识,可以在此基础上拓展专业的眼界,经历完整的工程设计实践,提前体验并了解毕业之后的建筑职业生涯。除此之外,在生产合作模式中,师生还有机会参与项目的实际建造环节,可以弥补传统学校建筑设计教育所欠缺的部分。在建筑设计的学习中,建造的意义不局限于材料的认知和使用,更重要的是在理解材料和构造特征的前提下,依据真实的场地情况能去尝试一种基于“建构文化”的设计方法。学生在课程设计中除了得到职业化、专业化的训练外,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学习建筑设计的理论知识,进行相关的哲学思考。这样,校外合作模式就能从根本上实现高校的生产、学习和科研一体化。
2课题合作模式。
课题合作模式是指院校引入校外导师参与课程设计的内容,邀请有大量设计经验的建筑师为课程设计提供合适的题目并进行阶段性的指导。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学校为主动方,组织校外机构或建筑师本人进入学校中,共同完成教学课题。面对如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有着强烈个人意识的建筑师对课题的方向有着不同的见解,这来自他们多年来对建筑设计学习和实践所得到的总结。课题由校外导师们自行选择拟定,带有十分鲜明的个人特色,承载着他们不一样的建筑观和价值观。而在阶段性的课程设计指导中,他们也常常会找到有别于高校教师的切入点对学生的方案进行指导。在清华大学2014—2015年的开放式建筑设计教学中,校方邀请了15位目前国内享有盛名的职业建筑师进入学校成立课题组。这些校外导师们提出了“理想自宅”“光的空间”“cctv重建计划”“空间单元:源自传统和自然”等16个课题,而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选择加入理想的课题组。毫无疑问,提出这些课题的灵感都来自他们多年来对建筑学的思考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在导师和学生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强调以独立的人格面向建筑学的广阔边界;有的提倡回到更手工、更感性的设计方式;有的直接宣告建筑设计应在平庸的环境中发现新意;有的倡导在传统和自然中寻找未来;有的是在最接近真实的条件下寻求“形式”的突破;有的则引导发现初心,做有意义的建筑……一直在校内环境中的学生们面对这些理念和设计思路,就像进入了一片丰饶的热带雨林,即忐忑又振奋。校外导师们将自己的见解和人生阅历浸入课程设计指导的方方面面,最终产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为在校学生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学习体验。
3公共合作模式。
公共合作模式一种基于院校与政府、企业、相关协会或其他院校共同建立的公共平台,联合办学实现多方共赢。公共合作也可以称为平台合作,不同于外向型生产模式和内向型的课题模式,它是将校内和校外资源通过一个共同的平台媒介进行相互整合。因平台具有的公共性,教育计划的发起、项目的经过和结果都是在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中完成。学校、公众、机构、媒体等只要有意愿和可交互的相关资源,均可申请参与其中。其中有两种较为典型的操作方法——多校联合培养和社区营造。
3.1多校联合培养。
多校联合培养进行建筑课程设计教育,通过各校之间相互交流和观摩,对参与的教师和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启发和收获。建筑院校每年都有举办不同规模和类别的联合培养项目,目的是打破各自的“边界”,使学校资源相互传播和使用,拓展专业教学的局限性。多校联合培养使每个院校的校内资源成为其他参与院校的校外资源,资源重合随着参与院校的增多而产生叠加效应。连续举办所积累的关注量也会打造出一种平台效应,使越来越多的院校参与其中,形成良性循环。多校联合培养不限于学生所在的年级,每个教学阶段的课程设计内容都能达成。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建造节和“8+”联合毕业设计。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自2007年以来每年夏初都会举办一次建造节,邀约国内外高校组队参加为期一周的设计建造活动。建构节中参组人员主要为建筑专业本科一年级的学生,部分为上海本地的重点中学。在一周的时间里,每组成员都要根据设计任务书,使用指定的材料搭建一个符合要求的空间作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同济大学建造节中,主要的材料为瓦楞纸板,近几年更换为塑料中空板,具有防水性和更加持久的特征。而东南大学的建造节选择用竹子这种具有韧性、古老的天然材料。在参与建造节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对材料性能、建造方式及过程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同时,在有一定功能要求的条件下,学生可以得到人体比例的空间体验,把握具体的空间形态和使用之间的关系。来自不同的建院建筑专业的教师也能通过这一平台交流教学方法,相互学习提高专业素养,丰富教学经验。多校联合培养在高年级阶段的课程设计中是非常普遍的。“8+”原为“八校联合毕业设计”,是由八所建筑院校针对建筑教学最后一个课程设计环节——毕业设计,而组织的教学交流的平台。这八所院校分别是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重庆大学和浙江大学毕业设计,后期每年会加入几所新的建筑类院校。由一所学校提供题目,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校围绕同一个题目开展毕业设计的教学工作,采用“真题真做”或“真题假做”的模式。对真题的选择使每年的题目都具有地域性,比如重庆大学的“十八梯改造”、深圳大学的“二线关”和昆明理工大学的“大理古城水库更新”等,这些课题都体现了各院校所在城市的地方性特征。除了可以强化教学过程中原本就十分重视的建筑与环境间的互动关系以外,还可以通过各地学子对相同问题的陌生化处理,找到新的观察角度和解决方式去实现一个个独特而巧妙的毕业设计作品。
3.2社区营造。
社区营造的构想来源于美国学者对于现代城市规划工作的反省:由权利和资本操控的城市环境越来越无法满足大多数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需求,由此而强调民众参与专业设计团队,由下而上地开展城镇规划工作。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设计学院集结了大批师生传播并实践了这类反思性规划。随后日本和台湾地区的建筑院校也开始将此类实践活动引入学生的专业教育中来,带领教学团队深入某地区环境中,与当地组织机构和民众一起完成环境的保护与更新设计,逐渐形成了一种参与式的建筑设计教学理念。日本明治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的城市建筑设计研究室1993年成立了由师生组成的专家工作营,将社区营造引入建筑系学生的教育系统中,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安排师生短期驻扎在当地城镇一周左右的时间,搜集地域环境信息、找出问题点、策划设计、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在此过程中,工作营还应成为当地行政和市民间的沟通桥梁,让市民参与到行政决策中去。设计规划方案会考虑到市民日常生活的需求,并且阶段性地以简单易懂的模型或图片方式呈现出来。工作营在冈山县高粱市历经了20年的教学和营建工作,培养了一批能从建筑和城市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专业人才,获得了日本国土交通委员会的认可。同时,高粱市的城镇建设也获得了很好的成效,成为日本传统历史街区重生的典型实例。自20世纪90年代起,台湾开始推动“社区总体营造计划”“新故乡营造计划”和“健康社区六星计划”等政策,主要内容是以地方社区作为政府文化政策的对象,改变以往精英文化的做法,由上而下地在地方推广社区营造。中原大学建筑系和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自下而上地参与推动社区营造项目,与居民交换意见、讨论当地的环境问题,寻找合理的建筑设计及规划方案。学生得到直接面对居民、社区工作者、相关专家学者、部门公职人员和开发团队的机会,得到进行参与式设计学习的机会。参考社区营造在日本和台湾建筑教育中的发展和影响,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社区,不但能使他们涉足人文、社会、心理等多领域的理论知识,还能将主观思考融入客观的调查中,注重当下人文关怀,培养社会责任感。
4结语。
高校在考虑引入校外资源进入建筑专业的课程设计时,可以考虑三种主要的合作模式。其中,生产合作与课题合作相对来讲较为常规。前者在国内的建筑院校中是普遍存在的,那是因为专业生产力能有效平衡校方和设计单位的需求。后者则需要学校方具有更强的主导性,并给予相应的支持,首先是在课程设计方面,选择适宜的年级生作为授课对象,更新培养计划,调整教学大纲。除此之外,在课题合作模式中,经费和校外导师的质量也需要学校进行一定程度的考量。而在公共合作模式中,涉及的就不仅仅是学校层面,校外资源与学校是在一个公共的平台上,发起方可以是学校,也可以是来自校外的各组织机构。主导策划方只要是以符合公共合作需求的任意立场即可,各方需要交涉的具体内容也只要经由主导方通过平台进行公开。如今在国内的建筑高校中,建立多校联合培养计划已是建筑专业教育的常态,关注度和参与院校数量都是逐年递增。社区营造的模式还在慢慢探索之中,一方面需要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高校在建筑设计和规划领域进行充分的学术探索和教学实践。目前,我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转型期,教育改革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高校建筑专业的教学也应积极响应推动促进整个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重视实践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专业教育最重要的课程设计环节中尽可能地去整合校外资源,注入新鲜血液,了解行业最新动向,组织教师和学生加入公开的平台合作,参与在地的设计营建活动,拓展视野并理解环境对象的真实需求,输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建筑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1]…建筑创作ac:清华大学开放式建筑设计教学专刊[j].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2015.[2]…赵巍岩.同济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创新与拓展[j].时代建筑,2012.[3]…张彤.超越边界——2016建筑学专业“8+”联合毕业设计教学综述[j].世界建筑,2016.[4]…吴金镛.台湾的空间规划与民众参与[j].国际城市规划,2013.[5]…小林正美.再造历史街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eda课程设计论文篇十一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课堂教学的表现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初,数学课堂的教学热闹活跃,形式繁复,其后随着“有效性”研究的提出,一时间数学课堂显得冷静了许多,众多一线教师却大有回到过去“说书式”课堂教学方式的趋势。不可否认,老师们正是在这种重表现形式与重课堂结果的相互交替的过程中,完成了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但是怎样尽快结束这种“左右摇摆”的现象,尽快的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关于“有效”的表现基点,更为高效课堂打下基础,结合几个课例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谈一些拙见。
国家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曾展示过一节有关于“角的度量”这一知识点的研究课,课堂上华老师并没有安照传统的教法让学生在认识了量角器后用“顶点对齐中心,一边对齐0刻度,另一边所指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数”的方法来量角,而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从量角器上找出一个角,说出角的范围,指出顶点和两条边,然后是一连串的从量角器上找角的过程,最后把图例中的角与量角器上的角对应起来得出角的度数。
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没有体验到“高速”的效率,在找角的过程上,耗费了很多的时间,在传统教学中似乎显得没有这个必要,在表现形式上似乎并不显得热闹,但在学生量角的练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量角的方法掌握超乎我们的想象,对量角的方法不仅会用,而且还能概括的非常准确,对于这种有效的课堂效果,华老师把它归功于老师在课堂设计中对“量角器”本质的认识,华老师认为,量角器本身就是无数个角的集合,而量角的过程就是把图例中的角与量角器中的某一个角对应起来,得出角的度数的过程。也正是凭着对量角器及量角过程本质的认识,整个课堂不紧不慢中显现出了有效的课堂效果。也正是华老师的这种设计,让我们发现,把数学知识的本质作为课堂设计的切入点,才能把学生的思维有效的激活,做到课堂表现真正的有效。孟子的一句话说得好: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可夺矣!不要认为小学数学中,数学知识的本质是个高深且可以忽略的问题,作为教师对教学的设计只有抓住了数学知识的本质,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能撬动学生的思维。
小学阶段所涉及的数学知识,都是非常基本、非常重要的,也正如专家所说:越是简单的往往越是本质的。同时受华应龙老师有关于“角的度量”一课设计的启发,在执教“铅笔有多长”时,我也萌发了这样一个想法:让学生先观察测量工具——直尺,从当中找出“1厘米”、“1毫米”、“1分米”的长度,通过在直尺上比较它们的长度及刻度排列的规律得出它们的关系,并从直尺上指认各个单位,找出指认的不同单位长度的起点。让学生在体验了“尺”可以看作是各种不同长度单位的集合的本质,然后只需把物体长度与直尺上的长度刻度对应起来即可,课堂中有50%的时间花在了对直尺的认识上,但学生在应用直尺测量的过程中,清晰的步骤和准确的读数充分的说明了这一过程的耗时是值得的,而这也正是这堂课最为重要的一个目的。
经过反复的尝试,发现这种以展现数学知识本质的思路设计出的教学案例对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有很大的帮助。综合这种设计思路的思考,发现很多的数学知识在传统教法上经过深入发掘,能让学生真切体验数学知识的本质,比如有关于角的顶点的教学,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是在画图中过分把顶点强调成,或往往忽略了顶点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对顶点的体验,在新程改革过程中,为体现“顶点”这一知识点的体验过程,有老师将三角板的一个角的顶点在学生的手上戳一下便会留下一个点,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从多种感官体验了顶点存在的本质,对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其实涉及到很多知识都有一个本质体现的可能,比如平行线中“平行”就是直线平移运动,那么画平行线的本质就是使画线工具发生平移运动;小数的本质是十进制分数;圆的本质即“平面内到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众多的数学知识本质的把握及体现,更多的说明了新课程标准下,新的知识观形成的必要性,而知识观的蕴意中首要的就是“知识的本质观”,可见新课程的教学中,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既是课堂教学变革的要素,更是教师新的知识观形成的`重要因素。
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与把握决定了一个数学老师的教学观和教学效果,因为有什么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就有什么样的行动结果。数学知识本质的展现对于数学教学的影响正如英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根普说的:“我先前总认为数学教师都是在教同样的学科,只是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教得好而已,但我现在认为在“数学”这同一名词下,所教的事实上是两个或几个不同的学科。”可见偏离了数学知识本质,影响的就不仅仅是一节课的效果,一个老师的知识观的形成,更远的来说它影响着一个人、一代人的学习及发展,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当前课程改革的深入阶段,有效性作为衡量数学课堂教学核心评价标准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从所教的数学知识入手,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做出有效的课堂设计,为课堂具有数学原本的味道,为教师形成知识的本质观,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获得发展,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eda课程设计论文篇十二
现代化的图书管理需要有现代化的管理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图书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图书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近年来图书事业的发展,以及软件开发的逐步成熟,图书管理系统使得原来繁重而易出错的图书管理变得简单而有条理,我所开发这一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在于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员成本,使得管理变得方便可靠。
图书管理系统关系模型功能模块。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资源高效利用提高效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图书管理也提出这样的要求,因此图书管理的数字化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图书管理系统是现代图书管理工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力求开发出一套严谨、可靠、功能完整的管理系统。使用图书管理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了传统图书管理的问题。人员需求能够减少,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管理更加便利。
此图书管理系统主要采用的是visualstudio2008做为前台开发工具以及sqlserver2005做为后台支持。以操作便捷、界面友好、灵活、实用为出发点,设计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法。系统实现了以下基本功能:
日常操作:此功能实现图书的借阅、归还。
读者管理:可以实现读者的添加、修改、查询等操作。
图书管理:实现图书的添加、修改、查询等操作。
系统管理:实现了对管理员的添加、修改、查询等操作。
开发工具:microsoftvisualstudio2008(c#)和sqlserver2005。
图书管理系统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方便性:读者以及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图书情况,以便完成需要的工作。
稳定性:系统性能稳定。
操作性强:由于系统及面简洁,使用容易很便于用户操作。
1、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要求系统需要有以下功能:系统登录;管理员管理;图书管理;读者管理;日常操作管理系统退出。
2、可行性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走上了科学化、系统化管理道路。
2.1经济可行性。
2.2技术可行性。
目前国内外软硬件产品和技术发展迅速。服务器,操作系统等相关资源技术容易获得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而且在本系统软硬件要求适中,因此现有条件在技术层面上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本系统是针对图书管理工作过程进行设计的,主要实现如下目标:合法用户可以登录此系统;读者可以查询图书、查询借阅记录;工作人员可以对读者、图书进行管理和借书、还书操作。
2、数据库设计。
把上面的概念结构转化为关系模型,我们可以得到各实体的关系模式(关系的码用下划线标出):
图书(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作者,出版社,页码、图书价格、图书总数、现存总数、借出次数、isbn、备注、条形码、书架、图片)。
读者(读者编号,读者名称、院系、类型、性别、证件编号、可以借阅数量、电话、备注)。
用户(用户编号,用户名、用户密码,真实姓名,性别,电话,年龄)。
以下关系模式为读者――图书的关系模式:
借阅图书(读者编号,图书编号,借阅日期,应还日期,归还日期,是否归还)
从以上的关系模式我们可以得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为了优化数据表结构,部分字段采用代码形式,以便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对应起来。根据以上分析,需要设计数据表来存放数据信息,这些表分别为图书表,读者表,用户表,借阅表。
3、总体设计。
图书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库应用程序,由应用程序和后台数据库两部分构成。
应用程序:应用程序主要包括登录,用户信息,读者信息,图书信息管理,借阅图书,综合查询,退出系统几个部分组成。
数据库:数据库负责对图书信息,用户信息等数据的管理。
1、登录界面。
进入系统必须经过登录,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系统会查询数据库中的用户表,如果用户存在且密码正确,系统只有管理员。
2、主控制界面。
此界面是进入相应功能模块的入口。
3、图书信息维护。
在此界面用户可以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具体包含图书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
4、图书借阅界面。
图书借阅界面使用户完成图书借阅归还的操作。用户输入读者证件编号后单击[查询]按钮查出读者信息。输入图书isbn编号好,查出对应的图书信息,当读者的可以借书量为0时,提示不能借阅,当图书的库存量为0是提示不能借阅。借阅和还书需要同时操作三个表,因为需要用事务来操作。
5、读者信息管理。
本文重点讨论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过程。在本次设计的全过程中,我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在设计中我才知自己掌握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总会出现各种问题,不是理论没掌握好,而是光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多做多练,才可以把理论的精华发挥出来。知识不是知道,了解就好,一定让它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从而解决一些问题,这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虽然我按部就班的完成了设计任务,但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设计时间又较短,所以该系统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用户界面不够美观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改善。
[1]sql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王辉,张大治。c#程序设计实用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
eda课程设计论文篇十三
大量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并可以将电子产品从电路设计、性能分析到设计出ic版图或pcb版图的整个过程的.计算机上自动处理完成。
eda的概念范畴很宽。包括在机械、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化工、矿产、生物、医学、军事等各个领域,都有eda的应用。目前eda技术已在各大公司、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教学部门广泛使用。例如在飞机制造过程中,从设计、性能测试及特性分析直到飞行模拟,都可能涉及到eda技术。eda设计可分为系统级、电路级和物理实现级。
eda课程设计论文篇十四
感谢天津大学党委宣传部的所有老师对我生活和工作的关怀。在你们的帮助和陪伴下走过的大学岁月,给了我最好的锻炼和最快的成长。
感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沈弢大哥,在我课题研究过程中给予我技术上的极大支持和心理上的鼓励。感谢曹玉鹏和姜鹏,是你们的陪伴让我度过了最难过的时光;感谢吴爽,是你教会了我如何简单地快乐;感谢安莉,是你让我懂得温暖。
感谢我的室友们,尤其是黄媛媛,我们一起经历过的聚散喜悲,一起走过的每一段路,我一生都不会忘记。友情的无私为我们的大学时光重重地写下了无悔。
感谢我的家人,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我将用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你们欣慰。
eda课程设计论文篇十五
:近年来,c语言编程在嵌入式系统越来越受到广大技术人员的青睐。介绍了c语言系统软件的编程思路,阐述了嵌入式系统编程软件架构的基本知识,包括模块划分、分层架构、中断服务程序编写、系统软件设计要领等,并给出了在编写嵌入式系统c语言时基本架构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c语言;嵌入式系统;程序框架。
c语言的广泛应用主要是因其具有出色的移植性,能够在多种不同体系结构的软件或硬件平台上运行;语法机制结构紧凑、使用灵活并能直接访问硬件;并具有很高的运行效率。与一般形式的软件编程相比,嵌入式系统有其特殊性,其面向的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系统,既有应用层次上的通用性,也有硬件操作的复杂性。因此,运用高效合理的编程构架和设计流程,规范管理编程的过程,对于提高程序的安全性可靠性是十分有利的,同时可以提高软件的开发、执行、维护效率。在常规软件编程基础上,把分层思想、模块化思想、面向对象技术应用到嵌入式c语言编程系统中,对嵌入式编程中的模块划分、分层架构、中断服务程序编写、系统软件设计思路进行讨论。嵌入式系统的高速发展使得对其编程的效率与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更需要一种更加普遍并高效的编程框架与基本标准,以供广大技术人员参考与使用。
(1)模块的独立性,各个功能模块之间不会有信息交叉混淆,不会互相影响互相依存,一个模块中函数指令不需要其他模块的变量,模块之间的连接通过函数接口来实现。
(2)正交性,各个功能模块是唯一确定的,其中的变量与其实现的功能是无歧义的。在划分模块时有下列注意事项:
(1)某一个模块提供给其他功能模块所需调用的数据和外部函数需在头文件(。h)中以extern关键字来声明。
(2)某功能模块内的全局变量与函数信息需在。c文件的开头以static关键字进行声明。
3.1分层方向。
分层技术有两个方向,目前嵌入式系统应用层开发常用的方法是自顶向下,即从抽象到具体,从逻辑整体描述规范或者最顶层的程序为起点向下延伸到具体的操作模块。自底向上是另一个思路,即从具体功能到抽象实现,是在硬件驱动开发中常用的方法。先分析功能模块,使其作用在某个应用对象上,分析常用操作的方式。这两个方法各有优势,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在系统软件设计过程中,可按照具体需求把这两种方法混合使用。在逻辑分析应用时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规范功能模块的逻辑表达,提高各个模块的开发、执行、移植效率。使用自底向上的方式规范硬件操作,把单位操作从中抽象出来,以便进行上层应用的模块移植。
3.2分层架构设计方法。
分层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编程时各功能需要,把一个总体功能分解成一个个小功能,分层进行实现,再整合。这样就需要把代码分解成不同概念层次的模块,确定各个模块的联系,进行合理连接,最终实现复杂的总体功能。分层时有固定的需要遵循的原则:
(1)分层时尽量减小层间关联性,不要互相影响互相制约,降低模块的可移植性。若某一层出现了错误或问题,也可以不影响整个程序,只影响部分功能的实现。则技术人员可有针对性地对这一层进行修改完善,不对其他层产生影响。
(2)每层需要为该层的上一层提供支撑,每层可以独立地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如频率采样功能,可以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显示层等,层与层之间相互联系,实现功能。
(3)尽量实现层与层之间的高度内聚、相互之间又低耦合,每层内部对模块进行划分,实现最优模块化,可移植性也最强。如果把功能分解得越简单清晰,实现起来也就越容易,但若把功能目标太过细化,又会引起调用次数增多,复杂程度增大的问题,所以合理划分层次和模块,是需要不断尝试和修改的。以自底向上、自顶向下与模块化的方法进行分层架构。首先,对嵌入式系统应用需求进行梳理,为把各种不同的模块功能抽象出来,先采取自顶向下的方向,再由软件层次转化到概念层次。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把目标需求抽象出来,转化为开发软件的功能。比如,采集信号频率,需要信号的数据,输入嵌入式系统,经算法和程序,在lcd屏上显示频率,这涉及到了硬件驱动、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显示等层次。接下来是对硬件所需实现的功能进行抽象,采用自底向上的方式,硬件操作原语是在抽象硬件所需实现功能时必须细化出来的。在嵌入式编程系统中,由软件编程驱动硬件来实现相应的功能是很普遍的,为减少硬件功能的相互耦合与相互影响,对硬件功能进行封装,这不但有利于实现不同功能间的低耦合,还可以使当前系统更加简单易行,便于程序的执行与应用,提高程序的可移植性。现在更多地倾向于采用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思想,为确保每层的上一层调用都能得到满足,需要逐层检查相邻层间是否有信息交叉,调用关系是否合理。最后,优化模块的功能设计,整合各个功能层的功能,并进行分类,尽可能实现模块的最优化。嵌入式系统需要进行面向对象、去中心化设计,设计时可以将系统逻辑架构区分为以下4个不同的层次:
(1)应用管理层。实现功能调度、逻辑转化、显示界面关联等功能。
(2)算法协议层。实现的功能为数据库访问、协议管理与解析、算法实现、文件整理等。
(3)功能拓展层。实现各个器件的功能可移植性、接口连接访问等功能,并实现器件的低耦合性。
(4)硬件驱动层。硬件操作原语由硬件驱动层提供,并实现硬件功能的独立性。以上的分层方式与原则,整合了可实现相似功能或同类的功能模块,使代码应用、算法与硬件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大大减少,降低了各个功能在设计和实现时的耦合性,避免交叉混淆,使嵌入式系统的程序代码结构更加明晰,可用性更高。可以支持多个应用逻辑的模型算法才是一个成熟的算法,可以在不同硬件环境中顺利执行与应用的软件功能模块才是一个成熟的功能模块,这样可提高嵌入式系统软件功能模块的开发、执行、移植效率。
程序有时需要实现自动停止正在运行的程序并转入处理新的情况的程序的功能,这就需要中断服务程序处理新情况后再返回原被暂停的原程序断点继续运行。中断服务程序是嵌入式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因中断系统可便捷地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实现中断,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并快速返回断点继续主程序,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并且在不产生中断时不占用内存,节约系统内存。现在已经出现许多在标准c语言上对中断服务程序的拓展,出现了新的用于表示中断函数的关键字,如#programinterrupt等。当编写中断服务程序的函数时,中断现场入栈和出栈代码会由编译器会自动为该函数提供。中断服务程序需要满足下列要求:
(1)中断服务程序不能有返回值。
(2)不能给中断服务程序传递参数。
(3)中断服务程序应尽量简单精炼。
5.1c语言的面向对象化。
中类的概念出现于在面向对象的语言中。对某一类数据的特定操作的集合称为类。类包含了两个范畴:数据和操作。面向对象有3个特性:封装、继承和多态。继承是指通过结构嵌套可实现对象属性的继承。封装是指把数据和函数捆绑,调用时可把函数与数据一起调用。多态是指不需考虑函数的数据调用方式,调用函数时可有多种不同方式。但更多时候,为使软件代码结构清晰易操作,只需将数据与函数进行封装即可。有时c语言编程时,会出现数据与函数联系不紧密,结构混乱等问题,c语言模拟面向对象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意义并不在于模拟这个行为本身。
5.2模块重用设计。
一般通过模块化来实现c语言代码重用,其中包含头文件和函数实现文件。一般有两种方式定义函数:
(2)函数,函数可实现的功能较多,并且可重复利用,可以接受其他函数的数据,也可把运算结果作为返回值输出。
阐述了c语言嵌入式系统编程的所包含的基本元素与基本框架,合理的软件设计架构可大大提高程序的开发、执行、移植效率,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价值。
eda课程设计论文篇十六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采用以学生自主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发挥自我想像的空间,设计分阶段进行,在独立力完成了方案设计后,组织一次交流讨论会,互相启发开阔设计思路,尽可能使学生在这个具有创新思维、难度最高的设计环节获得更多的收益,通过该课程设计更深入更全面地提高使用max+plus2软件工具完成设计全过程的熟练程度,尤其是要提高仿真和试验开发系统的使用能力,设计最终要做出真实电路并上电检测其功能和性能指标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最后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所选题目应是社会生活、生产中常见的、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且感兴趣的、对所学知识尽可能综合全面派上用场的、难易程度适中的、一周时间能够完成的的题目。
1.设计内容:根据具体设计题目和提出的功能性能指标要求,查阅相应参考资料,将所设计的电路系统划分成若干功能模块完成顶层结构设计(方案设计),对各功能模块用硬件描述语言描述以完成程序设计,对个功能模块及电路系统整体做仿真设计以验证其正误,将设计文件下载至可编程逻辑器件在实验开发装置上检测功能性能指标以完成真实电路的设计。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其中要有顶层结构图,各功能模块的程序,各功能模块和整个电路系统的仿真波形图,并对这些设计图纸和设计程序所表达的逻辑思想、工作原理给以说明,写出设计步骤和设计心得。2.课程设计时间:开始设计的前一周公布设计题目下达设计任务,用半周时间完成方案设计、程序设计,另外半周完成仿真、下载、测试。
潘松黄继业编著《eda技术使用教程》(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5。
王振红主编《vhdl数字电路设计与应用实践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现场检测设计出的真实电路占50%,课程设计报告占50%。
大纲撰写人:杨显富系(教研室):(签字)学院学术委员会意见:(签字)。
学院审核:(签字、盖章)年月日。
注:请在黄色显示的区域里用“仿宋五号”字体填写。
eda课程设计论文篇十七
【本文在分析c语言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强调中职教学要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利用教材灵活教学,并提出了中职c语言教学策略。
c语言;计算机;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c语言是一种实用性强的编程语言,它不仅可以编制系统程序,也可以编制软件程序,具备灵活、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这种程序设计语言备受青睐,多年来一直被使用,很多计算机科研类项目都必须应用到c语言。
中职学校是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技能的学校,所以,一定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c语言的重要性,特别是认识到c语言的特点和功能,这样才能学生们更爱学习这门课程。下面,我介绍一下c语言的特点和功能。其特点有三点:
1、它是中级语言,可以把高级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语句与低级语言的实用性结合起来。
2、它还是汇编语言,可以操作计算机中的工作单元:字节、位和地址;
3、也是结构式语言,可以分隔代码和数据,也就是让程序中每个部分相对独立,这样保证了程序中各结构层次清晰、维修便捷。c语言的功能:做底层驱动、嵌入式?通信行业、银行系统、写操作系统、片机开发机的软件系统基本都是用c语言开发。尽管c语言的功能强大,但我们也不能认为学了c语言基本上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其实不然,学完了c语言只是学到了语法,如果想要进行开发还需要学习相关知识,就好象学会了英语语法并不代表会用英语写文章一样。
中职学校重在培养学生们的专业技能。但是也要认识到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这些学生们普遍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热情较低,所以,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保证所学知识能够被完全消化,从而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为以后的拔高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们掌握c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学生们有了编程的思路,为以后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c语言是一门复杂的计算机课程。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概念较多、规则复杂、语法应用难度较大等,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很有挑战。所以,教师一定要认清教学形势,在教学中讲究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年来经过分析和总结,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两点内容:
2、培养学习兴趣,灵活的进行教学。c语言教学内容很枯燥,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从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入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们有学习的热情,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举个例子:教学中先教学生们一些简单的编程知识,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自制一个自动关机的小程序,这个程序制作难度小,操作又简单,学生们可以从制作这一个小程序中就认识到编程的乐趣,从而开始喜欢上这门课程,进而提高了学习成绩。
教学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只有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c语言课程的教学,传统上还是采用首先讲解、然后练习、进而巩固、最后考试等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有其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教学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已经逐渐暴露其弊端。枯燥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根本就不能达到教学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所以,教学方法急需改革,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列举一下c语言教学中使用的新方法:
2、合作教学法。对于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可以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它需要教师选择一个有难度的编程任务,最好编程内容可分几个部分,这样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进行分组来完成这个任务,每个同学都可以参与到这个任务中,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同学们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们有了合作的意识,更培养了学生们互相帮助的精神。还有很多教学方法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学生们的整体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多应用,积累经验,从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1]上官珺。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索[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2]刘霞,郭晓利,赵志明。c语言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5)。
[3]宋春秀。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网络财富。2010(22)。
eda课程设计论文篇十八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能准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数、剪、拼等动手操作活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准确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与过程。
裁剪的平行四边形、学习单等。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精美的图片,你们想看看吗?你从中发现了哪些学过的平面图形。老师也想参与到绿化工作中,但是遇到了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助老师吗?这两块土地,一块长方形,一块平行四边形,老师想选块大的,怎么选?引导能否得到准确的结果?没有数据能求面积吗?(用方格纸)把这两块地抽象到方格纸上,下面我们就借助方格纸来数一数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数学课应源于生活,由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自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本环节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中无法通过计算来比较两个花坛面积的大小,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比较发现,猜测公式。
1、拿出学习单,读一下学习要求。
学习单:仔细观察方格纸上的两个图形,数一数,把表填完整。(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汇报:你是怎样数的?
数长方形(完成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平行四边形,怎么数的?我们再来观察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根据表格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面积有一定联系。表格中,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有的同学就推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甚至有的同学推测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那么是不是这样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
3、验证。
如果我们现在真的要去测量一块很大的平行四边形的田地,你认为数格子的方法好不好?那怎么办?想一想,我们刚才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谁有关?所以我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再来计算。
【设计意图:】数格子的方法是探究图形面积的一种简单方法,学生轻松地理解,重在让学生对这两种图形相对应的量进行分析,在学生的脑海里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这个时候他们的面积就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等于底乘高。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操作探究,验证猜测。
(一)出示学习导航,读一读。
(二)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三)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方法一:
1、学生展台:沿着从顶点向底边做的高剪开,然后平移,就可以得到长方形。
汇报: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提问: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开?
2、到黑板结合学具来讲解剪拼的方法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要求大家同桌互练。指名一生完整的说一遍。
方法二:
学生黑板上讲解演示(完整描述)。(沿任意一条高剪开)。
方法三:
展台:在平行四边形的两条斜边上,取两个对应点,分别向底做高,剪开,平移,就得到了长方形。
(四)发现共同点,渗透数学思想。
师小结: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转化)学习时,我们把要探讨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进而解决问题。
(五)字母公式。
我们通过转化推导出了平行系边形的等于底乘高。如果用s表示面积,用a表示底,用h表示高,那么,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就是()。
(六)教学例1。
一生板演,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个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关键环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让学生验证公式,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自己的数学思维,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碰撞出了数学思维的火花。
eda课程设计论文篇十九
[摘要]本文针对职高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的改革,以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高;计算机基础;模式;改革。
职高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在教学内容上已基本取得共识,趋于定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网络基础和internet应用基础等。内容实用,反映了当前职高计算机基础应用的主流和社会的需求。但目前职业技术学校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和意见。
1.学习起点不一。由于社会发展的原因,现在,许多来自于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已经进入职高学校就读。而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家庭经济条件有着天壤之别。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从小就有自己的计算机,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而一部分学生则因为家庭条件较差,在入学前对计算机一知半解。但很多学生对于真正的计算机知识也是一窍不通,他们多半沉溺于网络游戏和聊天。由于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难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要。
2.课堂兴趣缺乏。职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远远不够。主要原因有:第一,职高生的总体素质较普高生来说差距较大,他们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兴趣远不如普高生;第二,职高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的认识不够,多半以为计算机课就是给他们上网、玩游戏的;第三,大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对很多课程都失去了兴趣,因此在学习计算机这门学科时,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都会受到影响;第四,对于计算机基础方面的内容一知半解,上课的时候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对这门课程没有太多的兴趣。
3.教学模式陈旧。多年来,教育部门一直提倡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为此很多人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也出现了诸如任务驱动法教学、游戏式教学等所谓的新型教学模式。然而,在教学中仍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一言堂”“满堂灌”地接受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4.学习主动性不强。前面讲到了学习起点不一、课堂兴趣不高、教学模式陈旧,是约束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外因。他们会找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拒绝”学习。把学习当成老师的事情,把学习视为一种负担,甚至有一种被压制的感受。综合分析以上原因,再结合职高生的发展需要,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二、改革中的一些想法。
1.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带动他们的成就感。可以使用一些简单可行的教学模式。如:小老师引导、游戏式带动、小组竞赛、擂台赛等。下面以小组pk法为例:采用学生分组竞争pk法,把上课的学生随机分成若干小组,下达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同样的任务,这就要求本小组的所有成员积极主动地来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自己不会的知识,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利用小组间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pk,完成较好的小组会体现出优越感,更加努力学习;完成得不够好的小组也会激发出学习的动力,学生会争取在下一次的pk当中超过对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学手段的改革。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对于计算机课程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可我们的教师依然对照书本讲大道理,却忽略了我们现在已有的计算机教学软件、多媒体软件、网上搜索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它们的使用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体验现代化教学的有趣性、必要性、先进性,也能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如在讲微机安装课程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生动、丰富的画面以动画的方式把微机组装的.过程显现出来,再配以形象生动的解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之后还可以让学生现场组装电脑,并奖励组装速度最快的学生,以此来烘托学习气氛。如现在提倡的微课、微博教学等教学模式,把一些难点、重点做成易懂易学的小课件放在学校网站、班级qq群等学生方便察看的地方。通过远程的自学形式,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点的掌握。
3.考核方式的改革。将学生的考试与考取资格证书相融合,利用学生考取国家计算机等级一级b证书来替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试成绩,同时把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作为毕业资格的一项必备的条件;也可以在学校内部举行一系列的等级证书考核,如打字员证书、排版员证书、数据处理员证书考核;或者举行一系列的技能比赛,以赛带学;或者布置课外作业———以趣味性为主,以拓展他们的认知面并端正其对网络使用的正确态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不断产生,旧的技术很快被淘汰。计算机教育,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做到灵活多变、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2]王移芝,罗四维.计算机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杨振山,龚沛曾.计算机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eda课程设计论文篇二十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感谢信。
大学四年的生活即将随着论文的完成划上句号。最后,我感谢大学四年以来给过我帮助和关注的所有人,更加感谢给过我挫折的所有人。你们用不同的方式给了我成长,也是你们促使我在走过的大学时光里一直努力,终可以在毕业的那一天无愧的说一声:青春无悔。
eda课程设计论文篇二十一
一般在较大的程序设计当中,如果把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程序结合起来使用,把两种语言的优点都发挥出来,充分利用两种的优势,进行混合编程,则可以很多的难以解决的难题。在程序设计的实践当中,c语言和汇编语言可以相互调用,c语言可以调用汇编语言,汇编语言可以调用c语言,也可以把其中一种语言程序嵌入到另一种程序语言当中。本文就是探讨把c语言与汇编语言两种语言进行混合编程,实现两者的最佳组合,从而解决一些实践难题。
汇编语言;c语言;混合编程。
汇编语言的优势就是速度快,占用存储空间不大,而且可以随时控制硬件,这些优点是其它的程序语言无法取代的。汇编语言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在高级程序的编写与调试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特别是在处理一些数据或者一些混合运算时显得更加困难。
c语言,它的优势就是在于功能全面,表达形式多样且灵活,开发使用效率很高,具有其它高级语言无法具有的优势。通常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大部分程序采用高级语言编写,以提高程序的开发效率;但在要求执行速度快、占用空间少或要求直接控制硬件的场合,则利用汇编语言编写,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2.1参数传递。
汇编语言程序和c语言程序在调用时会涉及到参数传递,一般采用堆栈进行传递。在汇编语言中将bp作为基址寄存器,调用程序先将来自于c语言程序中的参数依次压入堆栈中,然后当需要使用这些参数时,再用bp加上不同的偏移量依次对堆栈中的数据进行存取操作。
2.2调用关系的确定。
对于将要涉及到调用的过程或函数需要事先说明和建立调用与被调用关系。被调用的过程或函数应预先说明为外部类型,以便被外部模块引用,而调用程序也需要在程序中说明将要引用的外部模块的名称。在说明调用关系时还应根据不同的存储模式确定相应的汇编语言格式。c程序小模式对应汇编程序的近类型过程,而c程序大模式则对应汇编程序的远类型过程。
总而言之,汇编语言和c语言的混合编程方法可以使汇编语言与c语言之间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交叉调用,进行参数传递,共享数据信息和数据结构,使由此开发的软件更实用、更安全可靠,使开发和编程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罗南超,向昌成,李唐辉。汇编语言实现多种进制的通用输入输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36)。
[2]崔卫东。vc++与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研究与实现[j]福建电脑,2007,(05)。
[3]宋金华。汇编语言和c语言在图形处理中的综合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
[4]张银,索旭华,廖建林,郭娟。aocc应用软件的快速仿真平台的研究与技术实现[j]航天控制,2010,(02)。
[5]宋金华。汇编语言和c语言在图形处理中的综合应用[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9,(z2)。
eda课程设计论文篇二十二
本学期末我们进行了eda实训,我们组做的是四路智能抢答器,不过本次实训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在熟练并掌握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的基础上,运用quartus软件,对其进行波形以及功能的仿真。我们组抢答器的设计要求是:可容纳四组参赛者,每组设置一个抢答按钮供抢答者使用,电路具有第一抢答信号的鉴别和锁存功能,系统具有计分、倒计时和倒计时锁存等电路,输入信号有:各组的抢答按钮a、b、c、d,系统清零信号clr,系统时钟信号clk,计分复位端rst,加分按钮端add,计时预置控制端ldn,计时使能端en,计时预置数据调整按钮可以用如ta、tb表示;系统的输出信号有:四个组抢答成功与否的指示灯控制信号输出口可用如leda、ledb、ledc、ledd表示,四个组抢答时的计时数码显示控制信号若干,抢答成功组别显示的控制信号若干,各组计分动态显示的控制信号若干。整个系统至少有三个主要模块:抢答鉴别模块、抢答计时模块、抢答计分模块。
实训的第一天我们组三个人就开始对抢答器的各部分源程序进行调试,由于刚开始对于quartus2软件用的不是很熟练,所以在第一天几乎上没有啥大的进展,一直都在改程序中的错误。在不停的重复的编译、改错。拿着eda修改稿、资料书检查出错的地方,一边又一遍的校对分析其中的错误。
在实训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和他们两个都在的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网查资料、问同学、图书馆查资料、问老师、自己想办法,其实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自己去想那样学到的东西才会更加的深刻记得时间也是最长的,他人的帮助当然是很好的,但只是暂时的要想真正的学到东西还是要靠自己去想办法。不能一有问题就希望要他人帮忙,一定自己先好好想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去问老师找同学。
由于在一开始的时候对quartus2软件的不熟悉耽误了很多的时间,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是源程序中的错误一直在那改,好不容易几个模块中的错误都一个个排除了,但当把他们放到一起时问题就又出现了。于是又开始了检查修改,可是弄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弄明白,最后找了一个在实验室的同学说是顶层文件有问题。于是晚上又找了些关于顶层文件资料还有课本上的例子。最后对步骤已经有了很熟练的掌握,很快就完成了程序编译、仿真、下载到最后的调试。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短暂的两周实训中深深的感觉到了自己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自己知道的是多么的有限,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欠缺导致了这次实训不是进行的很顺利,通过这次实训暴露了我们自身的诸多的不足之处,我们会引以为鉴,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应该努力的学习。
虽然实训仅仅进行了两个星期就匆匆的结束了,但在这两个星期中收获还是很多的。实训的目的是要把学过的东西拿出来用这一个星期的实训中不仅用了而且对于quartus2软件的使用也更加的得心应手,这次实训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只要你认真做了都是对自己能力一次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