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16篇)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编写教案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教案的设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赶海公开课教案设计篇一
《赶海》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文章。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限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对于大海,学生并不陌生,有的自己亲眼目睹过大海的雄姿,有的在电视或书上见到过,但大海给他们的印象只是表面的,如“一望无边的大海”、“辽阔的大海”、“波涛汹涌的大海”等等,那赶海是怎么回事呢?不少学生都很难理解,那怎样让学生理解赶海并体会到赶海的乐趣呢?我想应该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赶海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从读中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评、悟,体会赶海的乐趣;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知识目标)。
3、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阅读想象能力。(技能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
你们的心情怎样?(高兴、兴奋)为什么呢?(因为赶海非常有趣。)。
1、同学们,你们刚刚学得可真认真呀!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些写得有趣的地方读得有趣呢?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读到哪里就想到哪里,读慢些,留给自己想象的时间,谁想象得好,谁就能把这篇课文读得好。下面,就请大家放声朗读你刚刚划出的有趣的地方,相信你一定会给老师一个惊喜。
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2、你划出了哪些觉得有趣的句子,谁来读给大家听?
真可爱呀!你们还划出其他句子了吗?
(2)“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从他的朗读中,你们听出什么没有?
我听出了,小作者飞跑着追赶浪花,十分兴奋。
你说得真好!你愿不愿意也来读一读?(生读,结合评议)。
师小结:是呀!海水一浪一浪往下退,小朋友最喜欢在海边玩水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板书:追赶)是多么有趣呀!
这时,你在这群孩子中的话,你觉得有趣吗?(有趣)。
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生齐读后面三句话)。
4、师过渡: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我和小伙伴也正忙着赶海呢!可有趣拉!
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这一自然段中划出了许多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有的同学甚至把整段都划下来了。下面,就请你美美地去读读你划出来的句子,读出其中的乐趣。这一遍读的时候,你可以边读边做动作,脸上还可以带上表情;你甚至还可以走下座位,读给你的小伙伴听,互相提提意见,老师也很乐意为你提供帮助。
生练读。(教师周围围得水泄不通,小伙伴一起读得兴致盎然)。
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你觉得哪里有趣,就读哪里。想读的同学起立!这么多同学要读,真爱表现自己。好,我就先请你读吧!
(1)“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螃蟹被我抓住了!”
(因为摸螃蟹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要小心地摸,慢慢摸。)。
你体会得真好!你再读一遍,让大家跟你学一学。
生范读: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
(2)这么小心地摸,有没有摸到螃蟹呢?谁来读读下半句话。(指读)。
笑着朗读:嘿,一只小螃蟹被我抓住了!
进步真大!这下可把小作者抓住小螃蟹的兴奋劲全读出来了。特别是“嘿”这个字,读得又轻又高,看得出小作者是多么高兴呀!(板书:嘿)。
有谁想和他比赛读吗?(生赛读)。
我们都把小手拿出来,一起来摸摸这只小螃蟹。
除此以外,你还觉得哪里有趣,谁来读一读。
(3)“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老师听出来了,你的“哎哟”一声读得特别有味道!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呀?(因为被螃蟹用大螯夹住了手,很疼。所以我这样读。)。
有没有谁想和他较量一下?指两名学生读。
你还觉得哪里有趣,来读给大家听好吗?
(4)“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不知在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向我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这可是一只不甘束手就擒,正想着法儿四处逃窜的小螃蟹!你好像很乖,就甘心束手就擒了!谁不甘心束手就擒?(指两名学生读)。
生上台做努努嘴儿的动作。
我们一起边做这个动作边读这句话,好吗?(师生一起读)。
你还觉得哪里有趣,愿意来读一读吗?
(5)“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你读得很认真,都读对了。老师建议你读“咦”和“哦”这两个字时,可以脸上带上表情读,这样就能读得更好!(板书:咦,哦)。
老师也想来读一读,给机会吗?(教师范读)你们学着老师的样,练一练,同桌可以互相提提意见。(练读)。
指名上台表演读。
哪里也是有趣的,请谁再来读一读?
(6)“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你尽力去读了!如果想读得更好一点,有谁给他出点好点子吗?
生:我有一个点子,他读的时候,可以把手拿出来,边读边做摇摆着两条长须的动作,就一定能够读好。
你采纳一下他的建议,读读看。(生读)。
评价:哇!真够威武的!好像你就是一员武将!这个点子真不错,你真要好好谢谢他。进步这么大,就奖励你继续往下读。
谁来做一个捏的动作?生上台做捏的动作。
对!捏就是这样,又轻又快。谁也想来俘虏这只大虾,尝尝胜利者的滋味?(指读、齐读)。
师总结:是呀!赶海是多么有趣呀!摸螃蟹,捏大虾,就算给螃蟹用大螯夹住了手,也觉得高兴。难怪我要闹着舅舅带我去赶海呢!让我们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再来到海边领略一下赶海的乐趣!
5、听了小朋友的朗读,让老师好像真的来到了海边在赶海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二三小节,再一次感受一下赶海的有趣吧。(齐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人们都有什么收获呢?
理解满载而归,以及我的战利品。
四、学习开头和结尾。
1、心情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到海边赶了海,追赶了浪花,摸了海星,捉了螃蟹,捏了大虾,还欣赏了美丽的海景,真是——谁来帮老师想了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心情。
2、指名汇报。
3、(出示《大海啊故乡》歌词,同时配上音乐)这是作者最爱唱的歌《大海啊故乡》,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不会唱的,我们可以在音乐声中,把我们对大海的热爱和向往,用最美的声音读出来。
4、生唱歌、读歌词。
5、这首歌多美啊!现在,每当我听到这首歌,便会想起童年时赶海的那件往事。
结束语:大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可时间不早了,我们得跟大海告别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跟大海说吗?(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大海的留恋、热爱之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唱一唱和大海有关的歌曲。
3、读一读跟大海有关的美文。
4、画一画心中的大海。
板书:
赶海。
去赶海看见:捉、捞、捡。
追赶海浪。
抓螃蟹。
兴奋。
捉大虾。
提着“战利品”回去。
赶海公开课教案设计篇二
1、知识与能力:
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对革命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无畏而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
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教学难点:
本文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方式:教师由《雷电颂》中的风、雷、电的形象导入。
教师讲述:在第7课,我们学习了《雷电颂》谁能说说文中的风、雷、电代表了哪类人物呢?(学生抢答后教师继续讲述)可以说,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白色恐怖时期,我们的革命先烈常常借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喊来表达对革命的向往与呼唤,比如,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就是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那么作者高尔基是怎样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高尔基所写的《海燕》吧!(教师板书课题《海燕》)。
二、新课研读。
1、形象感知,领略海燕风采。教师出示“海燕形象图课件”,让学生认识、感受海燕的形象,让学生对海燕有初步的认识。
2、熟悉背景,把握时代脉博。(让学生知道高尔基为什么要写对海燕进行歌颂)。
(1)让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向全班同学作一交流。
(2)教师总结: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也是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木匠家庭,四岁丧父,十岁就为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等,备尝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他第一次投稿时具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为“苦难”)。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它写于19,那时正是俄国19革命夕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的革命运动正不断高涨。高尔基参加了种种反沙皇统治的斗争,发表了尖锐抨击沙皇的演说。他根据自己的斗争经历,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又译为《迎春曲》《幻想曲》),《海燕》就是其中的末尾一章。它的发表具有极大的宣传性和号召力,受到了列宁的高度重视和称赞。
3、整体感知,描摹活动场景。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读(不看书,仔细聆听),并在班上交流听后感,谈自己在听读时的所感所想。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
教师个别指导:
示例一:“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在飞翔。”中“高傲”要重读,语速要快一些。
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要带着满腔激情来读,“更猛烈”要重读。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
全文给我们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第一幅,风卷云集,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第二幅,暴风雨迫近,海燕博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幅,暴风雨将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这三幅场景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
4、品味探究,赏析艺术形象。
(1)学生自主品味。
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言论,在同学间交流自己的感悟。
(2)学生细读课文,画出本文中正面描写海燕形象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作用。
示例一:“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
赏析:这一句从两方面来写。一是从形状、颜色角度写,既表现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又在大海背景上现出一点亮色,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二是从行动角度写,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示例二:第二、三段。
赏析:先承前面的“飞翔”而来,以瞬息交替的动作,写海燕的勇敢低飞,又迅疾高翔的矫健雄姿。而后从声音角度写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
示例三:第九、十段。
赏析:再现前面对海燕的描写,又用比喻补写海燕形象。在这里,作者绘形绘声地描写了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拚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豪状;海燕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其敏捷、勇猛。
示例三:文章的最后三段。
赏析:这是写海燕的呼喊,写它的两次大声疾呼,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
海燕的形象终于随着暴风雨的渐次迫近而更加鲜明、完整。
(3)学生齐读课文同,深入体会海燕形象。
三、师生共同归纳海燕形象。
全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形象的描写,再现了一个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形象。
四、布置作业。
课后的“研讨与练习1-3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上节课,我们感知了海燕形象,知道了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海燕的,那么作为诗的语言,又是怎样来表达作者的感情的呢?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这一问题。
二、新课研讨。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激情雄浑的.气势。
2、理解本文深刻的寓义,即象征手法的运用。
(1)学生回忆在《雷电颂》中所讲的象征手法,教师强调:本文的作者也运用了象征手法。即象征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问:本文的“大海”、“乌云”、“闪电”等事物以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
(2)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总结自己在文中所勾画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深入探究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讨论明确:
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写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的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作者对它们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写它们的猖狂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的环境。
此外,本文还两次写到大海与风、云、雷、电展开了殊死搏斗,反映了1905年革命前夕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日益激化;大海最终战胜乌云、闪电,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
3、问题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下列两组问题,学生合作探究:
(2)本文是如何综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
三、归纳总结本文:
作者对海燕搏风击浪,勇敢、乐观、坚强的描写,赞扬了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鞭挞了“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以“乌云、狂风”为代表的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四、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中的第四题。
赶海公开课教案设计篇三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二年级下册《丈量》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第 一 课 时
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和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同学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同学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同学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估 计 实际丈量
数 学 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数 学 书 的 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
三、同学动手丈量实际长度
1、让同学用学具丈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同学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同学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同学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身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赶海公开课教案设计篇四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交流评价等方式了解学生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时间、地点、人物、时间等要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朗读、想象、对比揣摩、评议、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如动词“摸”“捏”,语气词“嘿”、“哎”、“咦”、“哦”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赶海的“趣”。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这是一首歌唱大海的歌,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和大海有关的课文,板书:赶海(写“赶”的时候,让孩子们一起数空,然后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之后你的脑袋里有哪些小问号?
预设:什么是赶海?赶海都可以做什么?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展示预习单第一题,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3)根据学情,重点指导:“舅”和“虏”
俘虏”。“虚”字可请学生尝试去编。(预设:“做作业,要虚心。”)。
2.展示预习单第二题,检查学生认读生词情况。
(1)能正确的把你第二题积累的词语大声地读给老师听吗?
(2)老师也想和大家分享自己欣赏的好词。课件出示: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开火车检查朗读情况。
1.边默读课文边想: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回答预设:
(1)“我”去赶海的事。
(2)暑假里,“我”去赶海的事。
(3)暑假的一天,我和舅舅去赶海的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课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多媒体出示:
方法总结: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你能总结一下,像这样记事的文章,该怎样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呢?(注意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四)尝试解疑,初悟“赶海”
1.尝试回答课前提问:什么是赶海?
(提示:根据你的经验和读课文回答)。
回答预设:
预设:“趣”事。(板书:趣)。
(2)赶海是那么有趣,小作者也去赶海了,迅速读一下课文,找一找小作者主要写了赶海的哪些趣事?(教师引导学生用最简单的词来概括)。
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五)重点感悟趣之一:追浪花。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把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画下来。
2.多媒体出示:
抓住“哗哗”这个拟声词以及“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去似的”这个拟人句。
预设:
多媒体出示:
赶海公开课教案设计篇五
课前板书“春”、朱自清。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如今已是秋风萧瑟、夜凉如水,站在秋天里怀想春天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儿吧。百花争艳、莺歌燕舞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成就了多少名篇佳作?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1、生自由发言。
2、(ppt展示),全班齐读诗句。
春天真是美不胜收。那么,朱自清眼中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春》,和他一起欣赏春天的美丽。
二、走进“春天”,欣赏美丽。
活动一:朗读入文,把握内容,感受美丽。
上星期,我们简单预习了课文,积累了字词,了解了作者,熟悉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检查一下预习。(ppt展示)。
1、指名读,全班读。
2、重要的字词手指头写一写。
(ppt展示),朗读课文,看看春天美在哪里,用“春天美在——,你看(听)——”的句式说说,一起分享春天的美丽。(板书“美”)。
1、生拿起笔,做好批注。
2、生朗读课文。
3、生读完后,做简单批注:你可以只写“美在”,美在“哪里”,你就把“美在”写在哪里。
4、生自由发言。(生发言,师板书:草,花??)。
春天的人是勤奋的。把“勤奋”注到课本上,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做一个勤奋的人!春天的草美、花美、风美、雨美、人也美。到这里文章似乎写完了,同学们看一下课本,少了哪几段?(第一、二,最后三段)。
春天的美写完了,它们没事了,都删掉吧?
齐读第一段,写了作者什么?(作者盼望春天的感情,一个不够,再来一个“盼望着”,突出自己盼望的热情。)。
最后三段呢?生齐读。一开始,春天像什么?后来呢?从年龄上来说,春天怎么样了?(长大)后来呢?(像健壮的青年)由此可以看出春天在??(成长)。
春天和我们一样,在健康快乐的成长。作者一开始盼望着春天快快到来,盼着盼着春天就来了,他就拿起笑描绘可爱的春天,最后满怀深情的赞美春天,所以不能删掉。可见作者写作的时候,字情行间洋溢着真情。(板书:真情)。
师生活动二:选读入文,品味语言,理解美丽。
春天的景美,春天的人美,“春天”的语言怎么样呢?(也美)好,我们就一起品味“春天”美丽的语言。(ppt展示)。
1、生有感情的朗读你选出的文字,把它读给自己听,把自己当成春天。
2、把喜欢的理由批注在课本上。
3、两个人一组,小组交流。
4、生自由发言,老师共同分析(用词和修辞角度分析),边分析边把理解的美读出来。
5、全班齐读后三段。
三、教师小结,留住美丽。
这节课,我们跟着朱自清欣赏了春天,欣赏了春天的景色,看到了充满希望的人们,品味了优美的语言。写作时,如果我们也注入真情,也注意语言,多用修辞,多用叠词,我们的作文也会生机盎然的。
春天的美丽令人浮想联翩,我们似乎看到了姹紫嫣红,听到了百鸟齐鸣。只要我们心中常驻芳华,就会炼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人间便会处处春暖花开。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后,老师给大家留个小任务—。
四、走出课文,发现美丽。
五、板书:
春、朱自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赶海公开课教案设计篇六
识目标: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能力目标: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教育目标: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点难点: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媒体:录音机、投影仪。
一、导入。
(学生讲的实在很精彩。)。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及背景。
主旨: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赶海公开课教案设计篇七
丑小鸭历经了风风雨雨,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多不容易呀!
丑小鸭。
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美与丑为主题。《丑小鸭》是“快乐读书九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只鸭群中的小天鹅——丑小鸭出生、成长的过程。通过它的遭遇赞扬了丑小鸭不畏困难,向往、追求美好境界的精神,告诉我们不要仅仅因为外表丑陋而自卑,丑陋的外表掩盖不了美的本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为体现“快乐读书屋引导学生快乐读书、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增加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的特点,在教学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和感悟丑小鸭不怕困难、追求美好境界的精神,明白外表的丑陋并不是真正的丑,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才是真正的美。
3.认识本课要求认识的“烘、壳、裂”等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丑小鸭受人欺负时的心情和他追求美好境界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愿意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就给大家讲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与你们的年龄相仿。但与你们不同的是,他有一个悲惨苦难的童年。在一百多年前的丹麦,有这样一个小男孩儿,他出生在一个穷苦的鞋匠家里,在他很小的时候家里唯一能维持生计的爸爸就去世了,后来妈妈又改嫁了,继父特别讨厌他,经常打他骂他。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他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这是他改变命运的希望。14岁的时候他想当一名演员,可是走了好多家剧院,却没有一家剧院愿意让一个穷孩子登台表演。后来被一位穷人出身的歌唱家收留了,并教他唱歌。可是有一次他得了重感冒,嗓子被烧坏了,再也不能唱歌了。命运总是这样作弄他,但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开始尝试童话创作,最终靠着坚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奋斗,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童话大师。他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通过童话表达出来,他就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在我们的“快乐读书屋九里面,就有一篇根据他的作品《丑小鸭》改编的课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把安徒生的经历用一个小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在学生学习《丑小鸭》这个故事的同时又知道安徒生的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丰富他们对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了解,一举两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文前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文前提示:你想知道丑小鸭有什么样的变化吗?这篇文章会告诉你。
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一遍课文,要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
3.同桌之间互读课文,读后进行自评和互评,看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4.再读课文,思考:这篇童话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呢?
(通过四次不同形式的读书,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通过圈出生字,相互正音,使学生通过读去感知课文中的生字,并能把句子读通顺。)。
三、深读课文,感悟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文前提示的问题:丑小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学生交流,理解丑小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这个变化的。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读书:
(1)由学生找出描写丑小鸭丑的语句,引导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丑小鸭丑的样子。
(2)学生找出描写变成白天鹅后美丽的语句,引导学生读第7自然段,读出白天鹅的美。
(3)以指名读、齐读、比赛读等形式读出丑小鸭前后的变化,在语感上形成对比,体会丑小鸭变化前后的心情。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相互交流、反复朗读,体会丑小鸭样子由丑变美的不同心情,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真让人为她高兴。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的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一找。(学生读课文的3~6自然段,思考)。
4.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感受丑小鸭发生变化的经过,体会丑小鸭当时的心情,教师借机引导学生感受丑小鸭的遭遇。(中间穿插朗读训练和指导)。
5.回归整体,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从整体上深入感悟丑小鸭变化前后的心情。
6.引导学生谈谈读了这篇童话故事有什么感想,明白了什么道理。
7.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8.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欺负过它的那些人见到它会说些什么?丑小鸭又会对那些人说些什么?丑小鸭见到救过它的农夫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续编故事。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反复读书,谈体会,不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使学生站在丑小鸭的角度,感受丑小鸭的喜怒哀乐,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四、小结。
丑小鸭历经了风风雨雨,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多不容易呀!你感觉这只丑小鸭的经历和谁有点像呀?(安徒生)是呀,其实丑小鸭的经历就是安徒生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安徒生和丑小鸭有一样的经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知受了多少欺侮、嘲笑、挫折。但是他们没有消沉,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坚强地挺立着,并且幸福地成长起来。一个成了人人喜欢的白天鹅,一个成了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
五、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1.每个同学都认真地读读文后生字,看看你都认识吗?
2.小组合作,互读互听,巩固识字。
3.采取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用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此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反复读书、自主读书的基础上,检查随文识字的效果,达到以读促识的目的。)。
六、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安徒生撰写的部分童话故事篇目。
2.学生交流自己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3.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注音版)》中《老鼠的好主意》一文,读后回答文后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开放和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从而达到略读教学以一篇带多篇,一点带一片,从文本向课外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赶海公开课教案设计篇八
在讲到“生活中的暴风雨”时,我本来是打算让几位学生读读他们写的日记,说说自己是怎样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的。可是,我忘了让语文科代表搬回日记了。所以,就聊到了班上有一位学生面对暴风雨的态度。我读了这位学生发的一条微博,里面的内容就是诅咒她的语文老师,说为什么出那么难写的作文题《我为什么活着?》,最后来一句“操她一屋”。我点评了一下,说当时觉得哑然。且不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她应该尊重自己的老师。就说她面对的困难不过是老师出了一道难题,难道就非得用诅咒老师的方式来解决难题吗?其实,她完全可以换一种更积极、健康的方式,就是努力思考自己的人生,想想自己十几年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再想想自己期待拥有怎样的未来?就算她一定要骂自己的老师,也可以选择一本秘密的日记,尽情地书写对老师的怨恨;或者,找自己的好朋友,愤怒地宣泄对老师的不满。
除此之外,我还说到了另一位学生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的态度。他遇到的困难就是师生之间的矛盾,他怪自己的语文老师责骂了学生。但是,他在日志里不是把老师骂得狗血淋头,而是写道,“老师是人生的第二个改变者。如果一个老师在她学生面前骂人,那那些学生会学好样吗?我希望我的老师改一改。要学会将心比心。老师,我们也有错,让我们一起来改吧!”读到这样真挚的话语,哪位老师不会动容?通过这样的文章,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多么阳光、健康的学生。我表扬他处理困难的方式就积极多了。
最后,我提出: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向高尔基学习,发挥文章的正能量。尤其在网络时代,要注意文明发帖。虽然网络是个虚拟世界,却也不能失去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我希望凭一己之力,引导自己的学生学会文明用语,就算在网络上也应该如此。也许,自己的力量很微薄,根本净化不了我们的网络世界。但是,哪怕自己能够让一两个学生牢记了不能在网络上动不动就是“他妈的'”之类的话语,牢记了透过网络语言一样可以看到发帖人的内心世界,那这一堂课也就算没有白上了。
听了课的老师也觉得我不该在公开课上批评学生,觉得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她们觉得在班上可以公开批评那位学生,而且应该是义愤填膺的,但是不能在公开课上。而我,却选择了在公开课上,而且是那样和风细雨似的,没有一点气愤的表情,就好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我想:我真的是好心办坏事了。我告诫自己以后一定不要再犯这样的错了,我也真诚地希望被我批评的那位学生能够原谅老师。
这件事带给我的思考是很深刻的。它让我铭记了要时时处处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让我牢记了要多给学生赞赏与鼓励。
这一切,也许只有那位被我批评的学生才能回答了。
我期待的是老师的严厉批评有助于她的健康成长。
赶海公开课教案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念,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
难点:体会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琦君,走进她的美丽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吧!
板书课题7*桂花雨。
二、明确学习要求与方法。
1指名读“阅读提示“。
2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说。
四、再读课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看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画出有关的词句。
2、有感情地将你找出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花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不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自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老师相机指导)。
齐读。
五、品读体会。
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2、指名说。
3、联系整段课文,由“可是”体会到什么?
4、浏览全文,找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
5、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指名读,小组读。
6、找出写杭州的桂花香的句子。
8、指名说。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的什么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9、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0、小结。(板书香思乡浓)。
六、表达方式:叙事抒情。
七、学生总结。(感情朗读)。
八、布置作业。
1、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背诵,抄写下来。
2、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可以学习这课的写法,写一个片段。
板书:
桂花香。
思乡情。
摇花乐。
赶海公开课教案设计篇十
好奇心是小班幼儿典型的特征表现,而漂亮、鲜艳的颜色总是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本节活动《神奇的瓶子》就是结合幼儿对颜色的喜爱,利用魔术、故事这些幼儿喜欢的方式,运用了启发提问法、直观教学法、总结归纳法等方法,加深幼儿对颜色的认识。使幼儿感受到颜色的变化多端,知道红黄、黄蓝、红蓝三种颜色两两混合就能变出橘红色、绿色、紫色的颜色常识。
1、认识红,黄,蓝色,并根据色彩标记匹配相应的瓶子。
2、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一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2、红黄蓝颜色标记分别固定在塑料筐上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我们数一、二、三,把它请出来!
哇,是什么呀?我们来看看,瓶子里有什么?这个水有没有颜色?
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的,是透明的,而不是白色的。
老师准备了好多瓶子,听好,每个宝宝拿一个瓶子,我们一起学老师摇瓶子,要说:"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哦"。
1、请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用力摇,使其变色。(老师鼓励孩子用点力,再加加油)师:"你们变出来了吗?变出什么颜色了?"
2、颜色对应师:水宝宝要休息了,请给它找个家(与框子对应放)
我们的瓶子怎么能变颜色呢?
请一幼儿上来尝试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再换上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师:这个怎么都变不出来,那个却变得出?好奇怪哦!
师小结:哈哈,其实老师把一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这个盖子里有什么?盖子里有颜料,水宝宝就可以变出颜色了。
1.老师手里有一瓶_颜色的水,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
2.幼儿交换瓶盖,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
(1)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颜色,再取不同颜色的盖子,换上。
(2)幼儿换好瓶盖后,摇晃瓶子。
(3)教师: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哇,颜色可真有趣,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
一个活动下来,自我感觉幼儿对此活动非常得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这是非常开心的,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但也有不足之处:最后环节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过于困难,需要改进。
赶海公开课教案设计篇十一
《五彩池》是一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作者抓住了水池的数量、大小、深浅、形状的特点和池水瑰丽多彩的特点,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五彩池的赞美之情,表达了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五彩池》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主要分为两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第一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读懂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教师相机将学生读懂的内容与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使预习落到实处;二是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三是了解学生感知课文的情况,准确把握教与学的起点;四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
册课文时已初步进行了分段训练,但学生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教学坏节设计应。
体现年段性、阶段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读懂的内容归纳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给课文分段,使学生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方法学习新知识,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第三步,将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梳理,其目的事,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并能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培养学生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和习惯。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第一段,体会五彩池的形态美,并渗透思想教育。
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根据学生读懂的内容或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是学生预习时的初步认识得到发展,读不懂的问题得到解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与提高。
如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等)得到运用;三是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真正体会到五彩池那美妙神奇的景象,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热爱大自然情感的熏陶。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其主导思想是引导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自己学习,力求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难问题,使学生在预习时对课文的初步认识得到发展,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赶海公开课教案设计篇十二
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自然现象。从风的形成、风的种类到风的作用,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科学知识。让幼儿浅显地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制造风”,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等,从而开发幼儿的潜能。
1.了解风产生的原因、风的特征和风的种类。
2.动手“制造风”。
3.感受风的力量和等级。
1.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观察一些与风有关的现象:挂在室内的装饰小花、小鸟挂件在飘动;树的摇动;水中的浪等。
2.物品准备:注射器、气球、扇子、羽毛、吹管、细绳、喷雾器、电吹风、蚊香、风扇、碎纸屑、纸板、饮料瓶等。
3.知识准备:风的谚语;寻找不同的风等。
幼:变大了。
师:为什么变大了?
幼:因为有“气”进入气球。
师:“气”从哪儿来?
幼:从针筒中来。
师:针筒中的“气”从哪儿来?
幼:从空气中来。
小结:我们周围都是空气(为下面认识风产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2.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感受到“风”。
师:现在将风扇关闭,小朋友还能感觉到风吗?
幼:没有风了。
小结:当打开电风扇时,由于空气流动,我们感觉到了风,当关闭电风扇时,空气不流动,所以就没有风了。因此,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1.各组小朋友从自己的工作台上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试一试如何让空气动起来产生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各组选出代表)。
2.教师将吹起的气球发给幼儿,请他们两人一组,将气球里的气放出,感受空气被压迫出来的动力,是否形成了风。
3.羽毛比赛。(1)羽毛放在桌子上,提问:如果让羽毛动起来(不用手触到)怎么办呢?(扇,吹动)(2)幼儿分两组,老师同时从高处放下两片羽毛,看哪一组的羽毛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
(幼儿共同向羽毛吹气,运用手中的物品扇动空气)
4.分组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在什么时候发现风或制造风(骑车,汽车开动,快跑的时候)。
现在就请大家来说一说,你们都找到了哪些风。
(1)空调吹凉风;(2)刮大风时很冷;(3)打开冰箱有凉风;(4)台风;(5)妈妈洒完香水后有香风;(6)电吹风里的风很热。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风,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这些风。风是一个大家族,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型的风可以按等级分,按季节分,按风向分。如一级炊烟随风偏,二级风来吹脸面,三级风吹叶动彩旗飘,四级风吹飞纸片;夏季的风温暖潮湿,冬季的风寒冷干燥。
请幼儿根据儿歌判断现在室外风的等级。
用风扇将喷出的水雾吹向孩子,让大家感受风潮湿的感觉,并引导孩子回忆下雨时风的特点(有点凉,吹在身上有湿的感觉)。再用电吹风吹向幼儿的头,感觉风很热很干燥!
点燃蜡烛,让孩子拿着站在窗口、门口和走廊上,观察火苗的方向,并说出风是从哪儿吹来的。
教师总结:小朋友了解了判断风的等级、风向和风的干湿的方法,这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你们以后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提问:你们知道负责天气预报的科学家是怎么预测风的等级和风向的吗?(风向标,测风仪)
(1)将红蜡光纸条两头对折剪出头,粘在细木棍儿上。
(2)将吸管插入装有沙子的饮料瓶中,再将细木棍儿插入吸管。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风向标,最后把孩子们的作品摆放起来集中展示。
赶海公开课教案设计篇十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疏通并了解课文内容。
2、由感知入手,弄清文章内容的表层含义,理清层次结构。
3、分析理解前两幅画面,学习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精神。
二、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精神。
难点:
理解海燕的自信心与洞察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读,进入作品情境之中。
(二)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
1、问题一:听了刚才的朗诵,同学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
2、问题二:这画面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提问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教师肯定:海燕那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师抽查提问,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评价三幅画面:
第一幅画面(1―6)暴风雨孕育之时,狂风卷集着乌云的大海上,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暴风雨,海鸥等仓皇逃窜。
第二幅画面(7―11)暴风雨逼近之时,乌云直压海面,海燕奋勇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
第三幅画面(12―16)暴风雨即将来临,乌云闪电的大海上,海燕反复呼唤暴风雨。
(五)品读赏析。
1、讲析第一幅画面:
1)开头一句,写暴风雨来临的前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苍茫”描写大海气势;“卷集”写乌云翻滚的情景。然后正面描写海燕。
4)第二层通过声音、行动、情态等来描写海鸥、海鸭、企鹅的丑态,与高傲的海燕形成鲜明对比(启发学习海燕的'精神)。
2、分析第二幅画面:
1、全班齐读,领会大海情景和海燕搏击风浪的勇气。
2、学生主体活动:讨论分析第二幅画面。
1)找出描写风雷浪的词语。
2)找出写海燕的动作(与第一幅画面比较。
3)如何理解第11段“敏感”“早就”“深信”。
4)划分二层并归纳层意。
3、分小组讨论交流后抽样提问,教师评价。
1)风:抢、甩、摔;雷:轰响、震怒;浪:歌唱、冲向、迎接、呼叫、争鸣。
2)飞舞(飞翔)、大笑、号叫。
3)高度的洞察力和必胜的信心(因难度较大,教师可必要提示,学生答到点子上即可)。
4)第一层(7―8)描写暴风雨逼近时的情景。
第二层(9―11)写海燕迎接暴风雨。
(六)小结反思。
这幅画面通过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方法渲染了黑暗环境的气氛,写出了波浪乐观地与狂风搏斗,显示了大海的力量,狂风的狂风的疯狂反扑与海燕的乐观迎接形成对比。
(七)布置作业。
1、完成励耘精品。
赶海公开课教案设计篇十四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丑小鸭的形象。
(2)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理解童话的思想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自学课文、质疑问难的习惯和方法。
(2)上网查找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丑小鸭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熟悉安徒生的童话。
(2)了解主要故事情节。
2、难点。
理解作品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熟悉生字。
2、查工具书,熟悉生词。
二、导入。
通过作者作品简介导入课文,请一位学生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1827年开始文学创作,写有诗歌、戏剧、小说、游记等各类体裁作品,以童话创作成就最大。《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三、正课。
1、质疑:丑小鸭在哪些地方遭到歧视和打击?
讨论并归纳:由于长的丑陋,在鸡群和鸭群中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在沼泽地里,那些野鸭们也不喜欢他。他还差点被猎人打死。在黑夜里,他顶着狂跑到一个家舍。但因为他不能生蛋,发不出喵喵的叫声和迸不出火花,又被母鸡和雄猫赶走。后来,丑小鸭还受尽严冬的折磨,差点被冻死。
2、质疑: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是按照丑小鸭流浪的足迹为线索写的。
3、质疑:丑小鸭为什么能变成白天鹅?
讨论并归纳:因为它有一颗善良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并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奋斗。
4、质疑:丑小鸭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小结。
“丑小鸭”向往美、追求美,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他所追求的理想。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于练习一、二、三题。
2、片段作文:我与丑小鸭。
赶海公开课教案设计篇十五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师: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11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11五彩地。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课文了,请大家把课本翻到60页,再看看书,想一想,通过预习,你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汇报交流一下。(学生读书,教师巡回指导。)(汇报交流前,让学生读书,能结合预习,做好交流的准备。)师:想好了吗?谁先说说?生:我读懂了五彩池的.形状很多。师:通过预习你自己读出了水池形状多。师:(板书:水池形状多)真不错,就像他这样,直接把你读懂的意思说出来,谁还想说?生:我读懂了五彩池的池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颜色。师:你自己读懂了池水显出各种颜色的原因。学到这里的时候,就请你来讲给同学们听。(板书:原因)其他同学还读懂了什么?下一页温馨提示:本文章的地址是:/bsdwz/201012/欢迎转载并请保留地址,非常感谢!
赶海公开课教案设计篇十六
1.在观察图片、探索与讨论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初步学习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
2.能大胆想象并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并知道从同伴的交流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
3.懂得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四幅。
(1)观察教学图片,自由讲述。
指导语:这些图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的是谁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哪里?
看一看、想一想,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在教师的引导下逐一观察图片并理解故事的内容。
(3)和教师共同讲述故事内容。
(1)大胆想象、猜测故事中老爷爷解决问题的方法。
(2)观察图片并讲述。
指导语:在这个故事中,老爷爷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
(1)看图讲述故事。
(2)给故事起名字。
延伸活动:师生共同制作道具,尝试进行表演活动。
故事:猴子学样
有位老公公挑着一担草帽到城里去卖。他走累了,坐在大树底下睡着了。一群猴子看见老公公戴着草帽,就学他的样子,都拿起草帽戴在头上。
猴子在树上又叫又跳,把老公公吵醒了。他睁开眼睛一看:哎呀,草帽不见了!老公公抬头一看:原来,草帽都给猴子拿走了。
老公公急得伸出双手,说:“快把草帽还给我!”猴子也学老公公的样,伸出手来,“吱吱喳喳”地叫着,就是不肯把草帽还给他。老公公急得脱下草帽,搔着脑袋想办法。猴子也学着老公公的样子,脱下草帽,搔起脑袋来。老公公看到猴子又在学他的样了,忽然想出个好办法!他把草帽往地上一扔,猴子见了,也都把草帽往地上一扔。老公公赶快拣起草帽,挑起担子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