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研报告(实用16篇)
报告通常包括背景介绍、分析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用于展示全面的信息。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首先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下文列举了一些成功报告的例子,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创作出更好的报告。
问卷调研报告篇一
根据州政协20xx年重点工作安排,州政协组成以依甩副主席为组长,州政协文史委、民宗委、科教文卫体委及部分政协委员为成员的调研组,于20xx年12月17日20日,深入到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就全州民族文化名州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在州、县(市)党委、政府、政协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实地查看了勐海县勐混镇曼扫村委会曼召村民小组传统手工造纸技术、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展示馆,勐遮镇曼恩村委会曼杭混村民小组文化活动室,勐腊县勐捧镇勐捧村委会曼秀村民小组农村书屋、活动室,勐哈村委会曼勒村民小组传统手工织锦技艺、展示馆,景洪市基诺民族博物馆和告庄西双景等文化项目建设情况,听取三县(市)政府关于民族文化名州建设情况汇报,并举行座谈,对全州民族文化名州建设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全州民族文化名州建设基本情况。
领导重视,强化组织,责任明确。
xx年1月,州委下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名州的实施意见》后,各级党委、政府相应出台《分工方案》或《实施办法》,成立领导小组,层层签订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名州目标责任书,强化组织,明确责任,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文化建设管理队伍,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指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为全州民族文化名州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加大投入,经费保障,全力推进。
为加快民族文化名州建设步伐,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设立了专项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民族文化名州建设。从调研的情况看,各级党委、政府通过整合资金、多渠道融资、招商引资等方式,实际投入已大大超出了各级党委、政府确定的财政预算。如:勐海县实际投入资金1691万元,勐腊县1372万元,景洪市仅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一项就实际完成投资24.65亿元。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全州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了州民族体育场改造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0块篮球场建设,勐腊县文化馆、勐海县城区休闲娱乐健身广场、勐海英茂公园竣工投入使用,乡镇(街道办、农场)完成18个综合文化站(室)、19个文体活动广场建设任务,各自然村(社区、居民小组),完成了303个综合文化室、527个文体活动场地、503个宣传栏、2906支文艺队、603支篮球队的建设和组建任务等文化建设项目,全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州级图书馆、文化馆为龙头,县市图书馆、文化馆为支撑,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点的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全州文化馆(站)、图书馆和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20xx年,共接待国内外人员39万多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通过业务培训、组织展览、群文辅导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重大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体育赛事规格的提升、广播电视事业建设、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治理等工作的开展,全州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完成了文化主体改革整合重组任务,县市成立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乡镇成立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组建西双版纳州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和大队;完成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公共文化资源实现免费开放。完成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工作,州民族歌舞团更名为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县市更名为民族文化工作队。完成西双版纳人民广播电台、西双版纳电视台的机构改革,实现了合并后一块牌子、一个法人、一套班子、一个统一呼号、资源共享的广播电视一体化。
文化产业发展强劲有力。
xx年,全州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广播影视、信息网络、文艺演出和休闲娱乐业为特色,多种结构并存、产业特点相对明显、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有新成效、广电网络产业发展迅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闯出新路子、民族文化产品化有新亮点、文化演艺产业有声有色,全州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成绩斐然。
通过大量细致地工作,傣族园被省文化厅授予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传承人总数位居全省前列,建立了傣族章哈、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基诺族大鼓舞、布朗族弹唱等18个传习所,开通了全国首家傣文网站和建立了网络民族文化传习馆,广播电视节目凸显民族特色和本土化,民族文化传承体系逐步建立。
民族文化精品不断涌现。
积极创作文艺精品,创作完成了《西双版纳文化丛书》《溅血的王冠》《刻在树叶上的歌》《张克扎都诗选》《我和西双版纳》等一批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出版发行傣族英雄史诗《乌莎巴罗》和《汉傣词典》。大型傣族舞剧《水、水、水》被选送参加十八大献礼节目,大型歌舞剧《让我听懂你的语言》在第十四届滇中南民族艺术节上获白鹇金奖,荣获第三届中国(福保)乡村文化艺术节一等奖、二等奖各1名,在云南新闻奖、云南省广播电视奖等奖项的评选工作中荣获省级以上各类奖项的作品105件,民族文化精品不断涌现。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来,通过民族文化名州建设,文化惠民、文化产业竞争力及文化传播力显著提升,农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虽然民族文化名州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各级党委、政府加大了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使我州文化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于投融资渠道不够畅通,社会资本还未完全进入文化建设领域,使我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全州村级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我州经营管理、文化营销和文体人才匮乏,基层文化专业性人才缺乏,乡(镇)文化站人员缺乏能编会演的文艺人才,文化人才有待进一步加强培养和引进。村文化指导员和小组辅导员都是兼职人员,无任何待遇补助,难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稳定基层文化管理人员。
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
县市区尚未制定完整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体产业底数不清,没有统一的统计标准。
民族文化名州建设宣传发动力度不够。
要在全社会基层农村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几点建议。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提高民族文化名州建设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赋予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的内涵,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西双版纳是一个多民族的自治州,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特色鲜明,在文化发展方面潜力巨大,建设民族文化名州众望所归,也顺应中央和云南省建设文化强省的大方向、大趋势。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提高民族文化名州建设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制定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名州建设步伐。
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各级财政在确保每年足额经费投入的同时,要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同时,引导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自筹资金、投资投劳等方式,积极投身到文化建设中来。
因地制宜,加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力度。
结合我州文化资源、消费市场和产业发展现状及各产业发展门类和区域发展重点,紧紧围绕西双版纳就是一个大景区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和西双版纳这一最大品牌,靠前站位,打造亮点,宣传和促销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这一中心,结合各地实际,努力打造一市(县)一品一乡(镇)一品文化精品,加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力度,进一步彰显民族文化、生态文化、贝叶文化、普洱茶文化等魅力,让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品,让文化产品形成文化产业,最终形成突出特点,打造亮点,抓住卖点,形成经济增长点的文化发展格局。
突出特色,着力打造文化精品。
西双版纳的文化特色和优势在于少数民族文化,在文化名州建设中,必须牢牢把握少数民族文化这一核心和关键。全力开掘这些文化资源,传承、发展、弘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民族文化名州建设的重中之重。毫无疑问,文化名州必须有一大批文化名品文化精品作为基础和支撑;没有相当数量的文化名品文化精品作为基础和支撑,文化名州就立不起来,名不起来。在建设民族文化名州进程中,应该从宏观上作出规划,着力扶植、打造、培育一批文化名品和文化精品,这些名品精品应该涵盖文学、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影视、戏剧、章哈演唱等多种文化门类,使其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化人才。
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州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以超常规的思维和举措,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加快文化名家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程建设力度,造就一批文化领军人物和文化艺术人才;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培养和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定向培养代表我州本土艺术和有发展潜力的本土人才,造就如:刀美兰、杨丽萍、康朗甩等一批德艺双馨、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和乡土文化名人。同时,把文化指导员和辅导员的待遇问题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享受八大员的同等待遇,调动基层文化管理人才工作的积极性。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以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的有力契机,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广播、电视、滚动阅报栏、各种节庆日、文化三下乡大家乐、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文化活动及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各族干部群众投身文化建设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建设氛围,使文化名州、文化强州、文化兴州、文化亮州成为发展和繁荣西双版纳民族文化的宣传营销战略,倾力打造西双版纳这张富有魅力又响亮的名片,让美丽西双版纳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问卷调研报告篇二
按照生态文明“人类生态学的满意原则,经济生态学的效益原则和自然生态学的和谐原则“的要求,生态文明不仅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要体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社会和和谐;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统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整体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权益,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在合理配置资源,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还要为后代留出持续发展的空间;要改造传统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化,达到循环发展的高效与协调;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平衡;弘扬环境道德,强化生态理念,塑造精神生态,确保社会的持续繁荣和发展。
生态文明是由良好的生态环境,高效的生态经济和共生的生态社会所构成。生态环境是基础,生态经济是条件,生态社会是目的,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不可缺少的三大系统。
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是人类对自然的作用,包括索取资源和空间,享受生态系统的服务,向环境排放废物。另一面是自然对人类的反作用,包括资源制约,自然危害,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会带来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自然就会威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
从历史阶段认识,人类文明可划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值得关注的是近三百年来的工业文明以征服自然为主要牲,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了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表明地球很难再有更大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这就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于是生态文明到来成为必然。
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取向决定了社会发展的生态化趋势,世界性保护环境的共识和行动正在向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向发展,人类已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探索中循序发展。以党的大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为标志,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的自身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产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持续发展,而这些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旨所在。生态文明涉及到自然环境,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旨在通过强化社会生态观念,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促进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建设“全国棉纺织强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为目标,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偿试,取得了初步成效。发挥棉花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不断拉长棉纺织产业链,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以棉纺织工业园区建设为依托,促进了棉纺织产、集群化发展,使经济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升。
发挥蔬菜和畜牧资源优势,建立了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实施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推进农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还大力培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产品附加值。xx年加工鲜菜12万吨的xx蔬菜脱水公司生产的干品蔬菜已销往全国各地。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突出的是:县域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循环经济还没有形成。
行业资源消耗大、能源消耗多,污染排放严重,效益低下,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农业资源短缺,面源污染严重,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产品安全生产预警预报监测体系尚不完善,无公害生态模式和技术还没有得到全面普及。意识形态上对生态文明认识不深,生态文明观念远未树立。
县委关于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的决定也明确提出了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针对存在的以上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当前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二是强力推进循环经济,三是努力构建生态型社会。
保护环境实质上就是保护经济和发展,也就是保护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构成生产力、生态美学、生态文化等的基本要求,是优化人居环境,改善投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县土地肥沃,农业基础较好,近年来,以棉纺织为龙头的工业发展迅猛,过去一些粗放的经济行为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创伤,因此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就是要防治环境污染,防止生态退化,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多年来,为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我县己采取了积极措施,从调整结构和布局,淘汰落后能力,推进清洁生产入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市场等手段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对各类污染源采取关、停、并、转、迁、治等不同措施,并且县财政投资6千多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对城市污水进行综合治理,对城市垃圾实施无害化处理,逐步解决了县域水、空气、噪声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
为了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新的环境问题,对建设项目实施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对重点污染源实施全方位监督和高科技监控,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进一步加大了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为生态建设扫清污染障碍。
在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一是对生态退化区实施恢复,利用生物和和措施,增强水土保护能力和生态效益,对土地进行整理,对耕地保护,因地制宜推进绿化,结合我县实际,要加快人工植被营造,发展绿发,种植环宅林、环村林、环水林、环路林,不断完善生态调节系统。
二是通过生态示范区带动生态农业的发展,以蔬菜、花生、棉花等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快农业化步伐,大力推广先进农业科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在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安全,建设生态县。
三是通过优美城镇和文明村建设促进村镇、生态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按照优美城镇的要求,开展国家、省、市级优美城镇创建活动,提高城镇发展品位。
四、建设生态文明要强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条件,而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牲,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如何把传统经济“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这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活动,转变成“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物质循环流动的过程,是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目的。
发展循环经济:
一是要遵循减量化原则,减少原料、能源投入,减少污染排放。
二是要遵循再使用原则,防止一次性产品和包装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污染。
三是遵循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产品使用后能回收循环利用。生态文明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以清洁生产为驱动,推进循环经济。
以清洁生产推进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是指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好能源和原料,彩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中污染产生和排放,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危害,实施清洁生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施。我县新纺集团公司正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直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下一步要利用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驱动,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要求,发挥新纺集团公司示范带动作用,配套完善鼓励政策,调动各行业清洁生产积极性,引导企业走清洁生产之路,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增加生产经营效益,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提高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水平。
园区经济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资源能源合理配置,有利于促使横向共生企业或产业,按照废物资源化链条关系,在各自清洁生产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配置,形成物质良性循环,有利于发挥规模与综合效益,也有利于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集中治理,对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我县的纺织工业园区“模块”已初具规模,但很不完善,尤其是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和污染综合防治方面。为此,我县的纺织工业园区要进一步健全服务管理机构,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引导,技术指导和准入管理,逐步完善资源能源循环利用链条,发挥规模化、集约化优势,降低废物排放,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一流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平台。
做活县域整体循环经济文章。
一是农工商一体化经济。通过市场机制在更大的空间形成农工商一体的产业化循环经济体系,发挥新野粮食、蔬菜、畜牧产品生产基地优势,把农业和工业、原料和产品,废物和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产业之间的联合,产业内部的纵深,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垃圾资源化经济。随着城市化的澎胀,城镇垃圾产生起来越多,垃圾污染和占用土地问题更加突出,填埋却不是最好出路。因此要大力发展城市垃圾无害化资源再生产业,运用市机制和先进技术对垃圾进行科学处理,达到了资源化再利用目的。
三是发展区域性生态经济。全力推进农区工业化,壮大规模集约经营,以便于新型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利用,集中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控制农业主体污染及对人体的危害。
问卷调研报告篇三
体察民情,了解人们的社会生活情况,关注民众身体情况。
常德市个大小超市(家润多、沃尔玛)。
柳诗颖。
很高兴自己能有这次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这样的实践,我真正学习到了社会经验,它为我积累了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它为我今后步入社会打下了牢实的根基。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践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动手收获劳动成果的乐趣。在实践中成才,在调查中成长,并有效的对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进行调查,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这个寒假我走访了常德部分的大小超市,在各个大小超市做一名小小调查员。一共做了三天的社会实践调查。下面是我在这三天内所做的调查数据。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超市里面的食品也不都是安全的,大家应该谨慎选择食品。根据数据可以看出腌制类食品最是不安全了,研制类食品在腌制的过程中,维生素c被大量破坏,大量吃腌制类食品会导致人体维生素c的缺乏。长期实用腌制类食品容易引起各种疾病。腌制的酸菜中含有较多的草酸和钙,食用后会被大量吸收,在肠道内形成草酸钙不易被排出体外,草酸钙会结晶沉积在泌尿系统,形成结石。
腌菜如腌制不好,会直接产生致癌物质亚硝酸胺。此外,腌制类食品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与肉中的二级胺合成亚硝酸胺,导致胃癌。香肠、腌制火腿为了发色、增香、防腐等需要,人为加入亚硝酸盐,也增加了产生亚硝酸胺的可能性,所以要控制摄取。
1、注意看经营者是否有营业执照,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
2、注意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注意食品外包装是否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内容。
3、注意看食品的生产日期或失效日期,注意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
4、看产品标签,注意区分认证标志。
5、看食品的色泽,不要被外观过于鲜艳、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6、看散装食品经营者的卫生状况,注意有无健康证,卫生合格证等相关证照,有无防蝇防尘设施。
7、看食品价格,注意同类同种食品的市场比价,理性购买“打折”、“低价”、“促销”食品。
8、购买肉制品、腌蜡制品最好到规范的市场、“放心店”购买,慎购游商(无固定营业场所、推车销售)销售的食品。
9、妥善保管好购物凭据及相关依据,以便发生消费争议时能够提供维权依据。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七)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通过社会实践,让我们大学生提前了解社会,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为将来真正走上社会提供宝贵的经验和阅历,也为将来从事任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所以我要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在此感谢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帮助过我的叔叔阿姨们,谢谢他们提供给我了暑期实践的机会。
问卷调研报告篇四
(二)突出重点,巩固成果。一是在领导决策层面。牢固树立绿色政绩观。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理念,继续推行工业项目立项和审批工作联审联批制度,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和项目,坚决不予落地;二是在工作方法层面。第一,着力抓好生态文化宣传。组织文艺骨干创作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文艺作品,结合送戏下乡等活动,开展生态文化进基层、农村和企业的活动;第二,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大乡村环境卫生督查力度。三是在工作落实层面。一要强化组织领导。研究出台《关于贵溪市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考核办法》等可行性文件,使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始终领导有力、分工明确、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要强化统筹协调。编制《贵溪市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要》、《贵溪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使贵溪市生态文明建设进入规范化、法制化发展的轨道;三要狠抓工作落实。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贵溪市直机关、乡镇主要负责人的目标责任考核,逐级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严格实行“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和问责制。同时,建议贵溪市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专项工作经费,用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考核、奖励和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的以奖代补;四要强化法治保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动协调机制,强化环保、林业等资源环境保护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和重点案件移送督办机制,加大对破坏资源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能力。
(三)注重结合,扩大效应。一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村副业经济有机结合,如家畜粪便转化沼气利用,树木栽种发展林下经济,河塘清淤发展养殖业等等,让农副经济与生态建设协调推进,共同发展;二是把加大投入与长效治理结合起来。根据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增加,不断加大生态资金投入。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等环境监管长效机制,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排污,谁付费”的原则,严格落实处罚整治措施。并将环保考核与政府考核、企业贷款资质评定等事项挂钩,促使部门和企业按照生态环保要求,加强治污减排和生态修复,促进生态保护的长效性和持续性;三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打造生态板块结合起来。打造生态板块,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全力打造白鹤湖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和加快雷溪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结合生态市、生态镇(村)创建工作,按照建设“美丽贵溪”的定位,加快植树造林、环境美化等工作,努力把生态板块建设成为富裕、秀美、宜居、和谐贵溪的生态屏障。
xx市户籍人口数xxx万人,约2/3的人口工作生活在xx个乡镇和xxxx个行政村。自xxxx年开始,随着xx生态省和xx生态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全市各乡镇已全面完成生态建设规划,并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x个,省级生态乡镇xx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xx个,分别占总乡镇数的x%、xx%和xx%;市级生态村xxx个,占总行政村数的x%。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和《xx生态市建设规划》目标要求,乡镇生态建设工作还仅处于起步阶段,离全面建成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市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态建设成为各级各部门当前面临的历史性挑战。
一、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全面建成国家级生态市的必要条件。根据《xx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xx将于xxxx年前建成国家级生态市,而xx%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验收要求是生态县(市、区)建设的前置条件。要真正达成生态市建设目标,基层创建工作是关键,开展乡镇生态建设创建工作能够丰富生态市建设内涵,提升生态市建设水平,是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生态市建设工作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基础。
(二)是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契机。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而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乡镇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环境基础设施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乡镇调整发展思路,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辖区内居民拥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发展空间。
(三)是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一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是指该区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区域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各项生态建设创建工作从公共设施完善程度、污水处理、大气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等xx多项指标对乡镇进行考核,有力地促进当地政府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要素,从整体上改善当地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四)是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载体。生态文明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经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在认真总结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文明观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德伦理基础。生态文明强调“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价值和生态经济价值,要求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适应“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整体利益。没有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生态文明。乡镇生态建设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增强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乡镇的整体生态文明水平。
二、当前乡镇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部分乡镇领导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当前,政府对官员的政绩考核仍然以gdp增长为依据,导致部分乡镇领导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难以转变,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不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发展才是硬道理”错误地理解为“增长率才是硬道理”,片面的追求gdp增长速度,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可持续发展之路背道而驰。
(二)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基础设施状况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综合水平、生产的发展程度和人们消费的现实程度,还直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宁波市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
1、规划问题:乡镇发展初期由于缺乏规划指引,导致建设无序开展,给当前发展带来诸多环境问题,如雨污分流、污水管网铺设难度大等。
2、污水问题:截止到xxxx年底,全市还没有一个乡镇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几乎还是空白(xxxx个行政村仅有xx个试点),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农村溪流河道,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3、卫生厕所问题:卫生厕所改造过程中普遍存在三格式化粪池建设标准不够,导致废水渗排或不能进行合理处置,影响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
4、生活垃圾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清运—县填埋(或焚烧)”处理网络还存在覆盖面、配套设施及规范管理等方面问题,致使垃圾直接向河道倾倒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5、工业污染问题:乡镇企业存在技术含量低、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等具体问题,由此滋生了少数企业存在偷排、漏排等违法排污行为,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
(三)乡镇环保队伍亟待组建和完善。随着xx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大规模撤乡并镇之后,乡镇的环保监管和生态建设任务日益加重,而xx市到目前为止仅慈溪市设立了乡镇监察中队,绝大多数县(市)、区还没有成立乡镇环保队伍,没有专职的环保工作人员,致使很多工作到县级一下就难以推动,生态建设工作明显滞后。同时,在乡镇环保队伍中,无论是专职的或兼职的工作人员中还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因此,加强乡镇环保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组织开展环保知识培训,配备相应环保器材等工作也亟待完善。
(四)乡镇生态建设经费不足。开展生态建设工作是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生态建设涉及的建设内容以基础设施建设核心,而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与共享性,初期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等特征。近年来,xx市各级政府对基础设施的财政性投资在绝对量上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但这一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基础设施建设总额的增长速度,由此导致财政资金难以满足生态建设的需要。
(五)乡镇生态建设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乡镇建设前期缺乏规划引导,部分基础设施没有按实际要求进行建设,如污水管网铺设、绿化带及卫生厕所建设等,此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属于还旧帐性质,势必影响到部分居民的个人利益,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宣传部门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宣传力度,调动居民参与、支持乡镇生态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妥善处理建设过程中潜在的各类问题。此外,宁波市是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众多,在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等方面与xx市民存在差异,势必要通过加强宣传,灌输人改变环境,环境改造人的理念,提高他们对生态建设的认识,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干部教育,提高生态意识。领导干部重视是抓好各项工作的前置条件。要抓好生态建设工作,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干部生态教育和政绩考评结合起来,将如何开展生态建设工作纳入领导干部专题教育培训内容,并将建设业绩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使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思想上到位,认识上深刻,决策上有力,行动上迅速,形成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的局面,全面推进乡镇生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建设力度,提升乡镇品位。要严格按照乡镇生态建设规划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一镇一品”的要求,突出自身特点和优势,坚持项目建设与环境改善、品位提升、经济发展相结合,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彰显城镇文化内涵。在具体项目建设上体现美观、实用、紧凑,不搞形象工程,建筑要富有特色,注重整体协调,体现文化品位。
(三)组建环保机构,加强素质培训。机构和队伍是管理和建设的主体,没有机构和人员就谈不上管理和建设,要尽快组建和完善乡镇环保管理网络,保障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和资金来源,使乡镇环保工作人员能够全心身投入到基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去。针对乡镇环保工作队伍还存在专业素质偏低,学历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情况,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由各级环保部门举办的环保培训班,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
(四)拓展投资途径,确保投入到位。采取政府产权管理、间接调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健全以政府引导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格局。如各地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经费由各级政府投资,而污水处理厂建设可采用xxx投资模式,在不改变原来用途的前提下,有偿、有期限地转让基础设施经营权;乡镇污水管网建设费用由市政府补贴、污水处理费返还金、建设补偿金和乡镇投资构成;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的形式,从建设到运行全部由企业负责,政府则在保障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相应补贴,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效用和对民间资本的带动作用,以政府杠杆资金吸引社会资金的广泛参与,确保乡镇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到位。
(五)加强环境宣教,实施寓教于乐。要动员广大群众支持、参与乡镇生态建设,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必须先从转变意识形态着手。各乡镇要积极引导全民参与,通过举办讲座、论坛和竞赛、中小学生宣传资料发放等多种形式开展环境教育和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宣传。
问卷调研报告篇五
a有浓厚的兴趣。
b有些兴趣。
c曾经有兴趣后来没兴趣。
d一直没有兴趣。
2、你学习语文的动力是。
a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上课精彩。
b语文学习内容丰富精彩。
c提高综合素质素养和陶冶情操。
d能取得良好成绩。
3、你认为在各学科中,语文难度怎么样?
a最难学。
b比较难学。
c比较好学。
d最好学。
4、各学科学习中,你把语文放在()。
a最要地位。
b较重要地位。
c次要地位。
d最次要地位。
5、你学习语文的信心怎样?
a充满信心。
b有信心。
c很难说。
d没有信心。
6、你认为哪个因素最能影响你语文学习热情?
a教师缺乏教学技巧。
b教师的态度不好。
c其他学科过重的压力。
d考试成绩不理想。
7、预习在学习过程中很重要,老师每天都会布置预习任务,你是如何对待的?()。
a不愿意预习;
b只把书读几遍就算了;
c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d认真预习,还主动收集有关资料。
8、上课前,你不能预习主要原因是()。
a老师不检查预习;
b没有习惯预习;
c想预习,但不知如何预习;
d觉得预习没有用。
9、你在课堂上常处于什么状态?
a.以听老师讲为主。
b.常处于思考感受中。
c.与老师同学产生碰撞。
d.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10、对于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你是()。
a积极动脑思考,举手发言;
b积极动脑思考,知道答案,但怕答错,不愿举手;
c简单问题能思考并回答。
d等别的同学回答。
11、语文课堂上,别人发言时,你()。
a我听得很认真细致,能复述下来;
b听得不太认真,只能复述一小部分。
c完全没有听清楚别人的发言。
12、在语文课堂上,当你遇到听不懂的内容时,你想()。
a先听老师讲,一会儿再问老师;
b自己继续思考;
c马上和同学讨论;
d其他方式。
13、每当老师要求大家同桌、小组相互合作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或学习新知识时,你是()。
a自己独立思考,不愿意与他人合作讨论;
b不知道怎样与他人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c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讨论,找出答案。
14、语文学习中,你是否注意学习方法的总结?()。
a从不总结;
b听老师同学总结;
c有时自己总结;
d自己经常总结。
15、你在学习语文时通常采用的什么方法?
a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巩固。
b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多问。
c识记、理解、应用。
d想学就学。
16、你每学完一篇课文或一单元知识后,做法是。
a不复习总结。
b想做复习总结,但不知道如何做。
c有时能做到及时复习总结。
d能做到及时复习总。
17、你课后做巩固练习情况如何?
a认真思考,认真做。
b适量做。
c只做简单题目,不做课外阅读理解。
d参考答案。
18、你认为最有效果的学习方式是()。
a默写背诵。
b查找资料。
c图书馆自读。
d做练习题。
19、你()喜欢自己动手搜集材料办手抄报之类的活动。
a非常。
b比较。
c很不。
20、你喜欢课外阅读的书籍。
a言情类、武打类小说。
b名著类。
c消遣性文艺作品。
d散文、科技文、杂文等。
21、关于课外阅读时间的'安排。
a经常读。
b有时间就读。
c偶尔读。
d没时间读。
22、你做摘抄笔记吗?
a喜欢摘抄,有习惯。
b认为用处不大,很随意。
c应付完成老师任务。
d只喜欢摘抄歌词等自己喜欢的文字。
23、你觉得看课外书对语文学科(特别是作文)的作用。
a很大。
b有一点用。
c没用(但我喜欢看课外书)。
d不知道(我不看课外书)。
24、你的作文素材来源。
a自己平时积累。
b观察生活。
c仿造作文选。
d自己想象、杜撰。
25、你是如何习得写作方法。
a从课文、阅读中习得。
b教师教的。
c参照范文。
d无方法。
26、你希望老师在写作方面给予哪些帮助?
a老师精批细改。
b多评讲、多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c增加自由练笔指导。
d多介绍好文章。
27、在作文和谈话的时候,你()引用自己积累的名言锦句。
a常常。
b偶尔。
c从未。
28、你最喜欢的作文批改方法是。
a同学互批。
b老师批改。
c自己批改。
d师批、互批、自批相结合。
问卷调研报告篇六
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大学校园---这一披着面纱被人看成是美丽的象牙塔的静土,也在悄然变化着由其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更新较快大学生群体当前的恋爱特征和诱因又有许多的特别之处新形势下该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选择正确的恋爱行为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1:性别______年级_______是否曾经或正在恋爱*。
a是。
b否。
2:您觉得什么时间恋爱比较合适?*。
a大一大二趁着年轻。
b大三大四。
c毕业之后再考虑吧。
d无所谓随时都可以。
e大学之前谈过了。
3:您如何看待大学生恋爱?*。
a支持。
b反对。
c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4:您选择恋爱首先考虑的是什么?*。
a志同道合。
b容貌与魅力。
c品德修养。
d成绩与能力。
5:您认为现在大学生谈恋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孤单寂寞内心空虚。
b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
c看到别人成双成对。
d难受午助时有人依靠。
e其他*。
a分别发展继续交往。
b分手重新开始。
c跟随对方。
d说服对方跟随自己。
7您觉得恋爱会让你脱离大集体吗?*。
a会的我会把大量时间用在我爱人身上。
b多少影响一些但问题不大还是会参加各种活动交很多朋友。
c有影响而且不够调配时间。
d没有影响。
问卷调研报告篇七
第一步,我们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生态环境。义乌市把环境污染整治作为改善民生福祉,打造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为载体,按照城乡一体化整治的思路,大力开展空气、水环境污染、固体废物等重点领域的污染治理,切实加强义乌江流域、城市、农村、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治理,强化电镀、印染等重点行业的监管,全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20xx年,义乌市地表水4类水占50.6%,城区空气环境api指数优良天数318天,20xx年,1-5月,aqi指数达到优良以上的天数53.3%。生活垃圾全部进行焚烧发电或填埋处理,处理率100%,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100%。
虽然目前义乌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是距离彻底好转仍有很大差距。一是义乌江水质不稳定,小溪流污染严重。义乌市现有人口已经超过200万,污水排放总量中73%来自生活污水,地表水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氨氮,其中80%来自生活污水。义乌江水质受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和上游来水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反弹,20xx年,义乌江出境断面水质3类水质达42%,4类水质24%,20xx年前4个月,交接断面水质全部为不合格。义乌市19条小溪流30个断面中,劣5类水体20xx年占76.6%,20xx年占86.6%,20xx年占73.3%。彻底改善义乌市水环境质量必须要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相结合,上下游共同努力,即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二是大气污染治理困难。近年来,义乌市灰霾天气逐年增加(20xx年为84天,20xx年124天),首要大气污染物为pm2.5,属于由机动车尾气、扬尘、烟尘、工业废气等因素引起的复合型污染,主要污染源为机动车尾气。目前义乌市汽车总量已经超过30万辆,并且仍在高速增长,给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既需要集中力量突击整治,更需要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根本问题入手,要想取得长期巩固的治理成效十分困难。三是基础设施仍然不足。目前,义乌市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200多吨,没有进行分类回收,以简单的填埋和焚烧方式处理。全市工业固废产生量为36.61万吨,64%为污泥和炉渣,危险废物占1.3%,还未建立工业污泥和危险固废处置场所。随着9个污水处理厂的的运行,污泥产生量将进一步增加,解决污泥无害化处置问题迫在眉睫。
生态经济。义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保护优先理念,宁可经济发展慢一点,也不上污染企业,十年来,义乌市未增加一个工业污染项目。根据义乌的资源、环境状况,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而是以市场为核心,大力发展小商品制造业,推动块状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推动由规模扩张向研发、设计、营销要效益转变,鼓励物流、金融、电子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20xx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3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2.6:41.6:55.8。同时,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倒逼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连续开展电镀、印染等重点行业的整治提升工作,对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实行生态化改造,对重点排污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畜牧养殖业实行生态化改造和萎缩化管理,不断优化产业质量和产业结构。
尽管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仍占主导地位,但就义乌的经济发展来说,二产的地位也不容忽视。然而在义乌的三万多家工业企业中,绝大多数为低、小、散企业,另外还有众多未经审批、技术含量底、污染大的花片、塑料粒子、亚克力等家庭作坊式企业隐藏在城乡,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义乌的经济发展仍属以量扩张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还没有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落后生产力也在不断扩张;循环经济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产业间关联性差,未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条。调高、调优、调轻、调新、调绿产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体制机制。生态文明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量大,必须由全社会共同参与,义乌市正在积极探索共建共享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行动体系。在组织领导上,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各部门各镇街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生态办)设在环保部门,承担制定计划、分解任务、考核落实等日常事务,赋予了环保部门指导、协调和督促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在考核体系上,对生态环保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优先列入政府重点工程,把生态市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实绩和领导干部任用与奖惩的重要依据。在载体设计上,开展了绿色系列创建活动,从生态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和绿色细胞创建等3个层面加以深入推进,促进生态环保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同时让广大公众得以参与、获得实惠。
但是,目前的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没有长远规划,现阶段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次在工作格局上,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参与的大工作格局尚未形成,部门之间缺少联动,未能形成合力。部分企业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违法排污现象仍时有发生。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不高。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没有从部门走向社会、从政府走向民间。其次,在制度框架建设上,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奖惩机制力度不够,生态考核所占比重太低,生态功能区划执行不到位、违法成本低等情况现实存在。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方针,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的创建,加大探索力度,抓紧制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良好的生态产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极大改善、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美丽义乌。到,建立政府、企业、公众三大责任主体共同参与的工作大格局,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初步形成集约高效的空间格局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环境约束得到缓解,美丽义乌的架构初步形成。
生态文化不断繁荣。生态文化研究和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加强,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生态文明试点和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全面开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保基础设施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完成减排任务。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农村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得到综合整治,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空气优良率达到90%以上。城乡环境不断优化,全市人均公共绿地达到20平方米。
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加快形成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产业结构,全面完成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指标。清洁生产普遍推广,循环经济初具规模,生态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42%。
体制机制加快完善。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建立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综合决策执行机制、环境保护监管机制、生态补偿机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内容上具有全面性,时间上具有长期性,过程上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成果上具有多样性。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积极推进,不搞指标摊派;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要试点引路,不一哄而上。
高起点规划,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坚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快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有效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严格环境准入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按照保护优先的原则,划定并坚守生态红线,严格实施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按照义乌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严格环境准入,实施区域环境分区管理。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管理制度,推动建立地区生态安全格局。全面落实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制度,按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严格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布局的环境监管。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深化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优化产业结构,既要注重末端治理,又要强调源头预防,既不欠新帐,又要多还老账,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一是健全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体系。强化结构减排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和生产效率有效提升,细化工程减排促进主要污染物有效削减,实化管理减排促进环境改善效果得到保障。二是加强产业引导力度。坚持兴商建市的`总基调不变,做强做大商贸业、服务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鼓励服务业进一步发展,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加大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把落后产能淘汰作为新建项目审批的前提条件。三是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针对重点行业制定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等循环经济试点。四是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大生态旅游建设,引导旅游资源合理开发。
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一是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全面开展清洁空气行动,重点从能源使用结构调整、工业企业废气治理、城市扬尘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等方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向社会发布pm2.5监测数据,切实维护公众环境质量知情权。二是深化水环境整治。加快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工程。开展小溪流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污水处理厂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监管,确保发挥效用。全面排查整治区域内污染严重的低、小、散等环境违法企业,开展印染、电镀行业整治提升,建设印染、电镀专业园区,淘汰落后产能,实行集中监管,污染集中治理。三加强固体废物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垃圾分类回收、工业污泥处置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防止二次污染。四是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把四边三化行动作为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义乌的重要抓手,以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生态村、绿色村庄等为载体,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一是完善考核监督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健全环境责任追究制,增加生态文明建设在年度责任制考核中的比重。二是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健全环保义务监督员制度和非法排污有奖举报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扩大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强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绿色系列创建,传播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三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循环经济、节能减排项目、绿色创建奖励补助机制,建立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饮用水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和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
新形势下进一步增强环保工作能力、应对突发事故能力的体会和建议。
必须坚持规划先行。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可以使环保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城市规划中和各类专项规划中,要参照生态功能区化的范围,要充分考虑生态承载力,要充分考虑环保因素。例如工业区和居民区要保持必要的距离,尽量避免功能区混杂的情况发生,工业区内要有比较完善的环保基础设施等等。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生态性缺一不可,要留下生态修复的空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空间。
必须建立联动机制。目前,环境污染治理的范畴已经从传统的水、气、声、渣污染治理拓展到辐射、光等新领域,环境保护工作的内容涉及到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监管等各个方面,涉及到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的各项工作,因此必须建立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加强环保法律的执行力,才能有效解决区域性、结构性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东阳整治,必须由金华、东阳、义乌三地政府联动,违法排污企业的关停取缔、应急事故的处置需要政府与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动。
必须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的综合职能。环保部门是保护环境的主力军,但绝不能孤军作战。新形势下,环保部门已经不是单纯的专业职能部门,而是参与政府决策的核心部门、综合性部门。地方政府要树立政府对环境保护负第一责任的意识,不但要充分发挥环保部门在监管、监测、法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职能,更要发挥环保部门在规划、考核、监督、统筹协调等方面的综合职能,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参与的大环保工作格局。
必须加强环保基层力量和应急力量建设。当前我们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环境信访纠纷不断增加、环境突发事件增多等诸多难题。个别企业心存侥幸,存在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大量污染严重、未经审批的低、小、散企业隐藏在广大农村,监管十分困难,由此引起的环境信访不断增加;由于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环境突发事件日益增多。面对这些问题,环保部门压力大、责任大,必须改变环保部门的先天不足,基层力量薄弱的现状,建立环保基层站所,建立政府、部门、企业三个层面的应急体系和专业应急队伍,在人员、编制、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例如,义乌市环保局机关编制仅13人,由于编制不足,混岗情况严重,进一步削弱了一线基层执法力量。近年来,义乌市在编制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障环保力量建设,20xx年给环境监察大队增加了12个参照公务员编制,20xx年批准成立了环保所并在13个镇街设立环保分所,增加了8名事业编制,基本实现了环保重心下移。
问卷调研报告篇八
您好!非常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本问卷主要了解您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有认识,评价与参与情况。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填写问卷,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1.
您的性别*。
a、女。
b、男。
2.
用一句话说出您对生态文明新农村的想象。*。
3.
您从小居住在?*。
a、农村。
b、城镇。
c、都有过。
4.
您觉得是否有必要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a、有必要。
b、没必要。
c、视每一个村庄的情况而定。
5.
a、是。
b、不是。
c、没什么太多联系。
d、视具体情况而定。
6.
您丢垃圾时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吗?*。
a、总是。
b、偶尔会。
c、从没有。
7.
您觉得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多选题]。
a、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
b、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
c、环境更好,幸福感增强。
d、没什么太大影响。
8.
b、农村文化元素如古建筑等等。
c、精神文化元素。
d、其他。
9.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c、清洁能源使用率偏低。
d、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的排放不合理。
e、环保的认知度。
f、其他。
10.
为了更好,更快的建设新农村,缩短与城市的差距,您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问卷调研报告篇九
**县**镇位于**、**两省交界的历史名关——**脚下,地处**腹地,**县西南边陲,分别与**省**市、本县**乡、**乡、**镇、**乡、**店镇接壤。全镇面积148.1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街道,101个村民组,6084户,20908人,其中:农业人口19028人,是一个集老区、山区、红色地区于一体的山区重镇。全镇10个村(街)有9个村处于210省道沿线,**高速公路、铁路,竹根河穿境而过,毗邻**风景区,与**省搭界,并且地处山区,群众整体素质不高,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以前,该地生活习惯差,乱搭乱建现象严重,路边、沟边、河道边垃圾成片,但**园镇党委政府不畏艰难,认真谋划、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在较短时间内,“脏、乱、差”现象得到初步改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突出重点,加大拆除力度开好局。
1、强力拆除210省道沿线影响村容镇貌的构筑物。每位班子成员牵头负责一个村,示范带头,亲力亲为,各责任单位尽职尽责,工作人员顽强拼搏,起早贪黑,真正体现出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充分动员沿线村社干部和广大群众,公安、法庭、司法、执法局等单位协同作战,合力攻坚,掀起了我镇环境整治工作的热潮。全镇前期共拆除猪圈194间,牛栏40间,厕所97个,简易棚43个,简易房34间,危旧房屋529处12660平方米。
2、为了扮靓**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沿线,全面清理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和乱搭乱建,拆除有碍观瞻的破旧危房27处1240平方米、猪圈、牛栏16间,厕所9个,为提升对外形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谋新篇。
坚持将项目和资金向“生态文明”聚集,前期投入资金1218万元,以“真金白银、荷枪实弹”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下“硬功夫”,有效整合美好乡村、扶贫开发等项目与资金,着力推动乡村环境卫生明显改观,人居质量明显提升的既定目标。
1、投入50万元在集镇内推行“市场化运作、职业化管理”的保洁管理模式,向信誉度好的保洁公司公开招标,签订保洁合同,聘用保洁员10名,实现全天候保洁,集镇内整治工作由原来的组织整治变为重点监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实现“长效管理、长治久效”的目标。此外,开展征收农村垃圾管理费工作,由村级理事会聘用2-3名村保洁员,保洁员工资从垃圾管理费中支付,不足部分由镇里补助。
2、投入60万元兴建了7个垃圾中转站和村级填埋场;投入160万元兴建了垃圾焚烧站、污水处理站、临时停车场;投入20万元全镇范围内配备了1500个垃圾桶,为在集镇外的村全面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打下了坚定基础。同时,投资12万元购置了专业垃圾清运车一辆,投资4万元购置了集镇内巡逻车一辆。
3、考虑到农村部分居民的生活需求,投入70万元,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的原则,建设规范的合理的公厕35座;投入80万元,按照“规划合理、以需为主、统筹兼顾”的要求,建设民用猪圈200间。
(三)持续发力,加大亮化力度提标杆。
1、大力实施“公路亮化”工程。投入10余万元,在高速公路下道口两侧安装花岗岩侧石300米,栽植桂花、香樟120余株,绿化面积近400平方米。投入70万元,在各中心村庄种植桂花900株,增设绿化800平方米,安装路灯30盏。特别是在资金非常紧张情况下,挤出16万元,为“省际周边”的**村增设绿化、增设路灯、增铺彩砖,先行打造省际靓丽“桥头堡”,做亮省际周边。
2、认真组织开展矿山整治,实施“矿山复绿行动”。为了确保非煤矿山全面消除事故隐患,安全质量达标率达到100。镇安委会集中力量抓好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对照文件要求,对非煤矿山逐条逐项进行检查到位,凡是达不到要求的全部整改到位。目前镇域内的三利矿业处于停产状态,镇党委政府对原金山采石场实施了土地平整,破损山体得到基本修复。
一建立了“网格化管理”机制。把集镇规划区划为10块网格,建立镇直单位包区域,责任细化到人,执法分局负总责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其余各村划为4块网格,建立每名村两委成员各负责一块,包村镇干负总责的管理机制。每周五下午全体镇、村干部走进自己的责任区域内捡垃圾,在强化了镇、村干部“守土有责”与“我的区域我负责”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赢得了周围群众对环境整治工作的支持。
二建立了“督查调度奖惩”机制。逐步建立了“每月两督查,每周一调度,每月一考评”机制。由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每月督查两次并发督查通报,每次督查由一名班子成员带队,将发现的问题全部分发到村、到人,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在每周例会上调度后进的两个村,村两委负责人在会上表态发言。同时,将每月督查结果与考评工资挂钩,现金奖励排名前三名的区域负责人与环卫工人。此外,结合月督查结果,定期对环卫工人进行培训。
三建立了“红黑榜”助力引导机制。通过在村务公开墙上设立环境综合整治“红黑榜”,每周评出卫生优秀家庭进入红榜,较差家庭进入黑榜,以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每周由村负责人在广播上反复播放考评结果,有效调动了群众在环境整治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前期的努力,**园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在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群众素质逐步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更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也使镇、村干部作风进一步扎实,切实提高了群众的评价。
三、找准问题,在重点环节上下功夫。
虽然**园镇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与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几下几方面:
(一)少数居民的整体素质仍然不高,环境卫生意识淡薄,传统陋习根深蒂固,对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不以为然,改变缺乏主动性,支持和参与的热情不高,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前清后倒的现象依然存在,解决乡村脏乱差问题困难较大。
(二)镇村联动合力不强,工作中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现象,主要是采取行政措施和突击整顿干工作,整治工作容易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怪圈。
(三)治理工作范围广,所需工作经费大,运行成本高,资金投入压力大,整治工作只能分村、分步进行,整治很容易出现反弹现象,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成果难以巩固。
针对上述问题,该镇下一步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向纵深推进。
在宣传引导上下功夫。改变居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一是积极利用村级广播、宣传标语等形式反复宣传,使生态文明相关知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结合中小学的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小手拉大手”形式,让学生带动家长参与,着力培养全民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整治重点上下功夫。一是拓展延伸,以点带面,扩大成果。由210省道沿线、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周边延伸,不断巩固扩大整治工作成果。二是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快树形象。坚持把省际结合部**村作为整治重点,大力开展与**省交界周边地段环境整治行动。三是把**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沿线的**园村按照美好乡村示范点标准重点整治,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树立**景区入口良好形象。
在资金投入上下功夫。多渠道筹措整治资金,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整治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中心村庄的排水、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
问卷调研报告篇十
我组成员在校园进行分工走访,分别访谈了我校中通快递、韵达快递、圆通快递的工作人员,根据在与工作人员访谈过程中所折射出来的问题,加之结合互联网以及相关资料,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拟定出一份合理的调查问卷,后根据老师指定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将调查问卷进行相应的归纳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校园快递的效率和服务态度处于一般的状态,而校园快递的发展前景是比较好的,同学们对校园快递的使用情况也很好。为了使校园快递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入同学的生活,校园快递的工作人员应当进一步提高服务态度,保证服务质量。
此次《校园快递调查报告》,是依据《快递服务绩效与顾客满意关系研究》这一论文为主要线索展开的问卷调查,这一文章是取自20xx年浙江大学肖洋扬和李南的硕士论文,论文描述了快递服务绩效与顾客满意度的关系,强调了快递服务绩效的重要性,也表明了顾客满意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企业快递服务行业的发展,从这一论文中可以延伸出许多影响快递行业发展的因素。其次,我们结合《校园快递代理点——快递公司与高校的完美对接》这一报道,将此次的《校园快递调查报告》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在这篇报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校园快递对当今大学生的重要作用,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和同学们的需要,校园快递服务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针对以上问题,我小组对我校的校园快递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访问和调查。
1.调查目的:调查校园快递的使用情况。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在有关收集、检查和使用各种资料方面,以问卷调查法为主,以访谈调查法为辅,并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3.调查对象:轻化系印刷专业。
4.问卷设计: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事实性问题、行为性问题、动机性问题以及态度性问题在我们的问卷问题的设计中都有涉及。
5.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
(1)询问印刷班级使用人数后,再将使用人数进行编号。
(2)在进行过编号的同学中随机抽取出30个样本。
5.调查地点:教室及寝室。
6.调查项目:
(1)学生使用校园快递的情况。
(2)校园快递的发展状况。
7.分析方法:使用圆饼图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
本小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对印刷两个班级进行了调查,实发问卷30份,收回问卷3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0份,无效为0份。
问卷调研报告篇十一
枫树岭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常年在外出务工人员占全镇人数的58%,其中省外务工人员达到820余人。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枫树岭镇外出务工青年出现提前返乡趋势。为切实掌握我镇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思想状况,枫树岭镇团委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调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相结合,深刻研究,科学对待,初步掌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基本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基本情况及主要返乡原因。
本次调研数据与结论,抽取了全镇28个行政村,每个村选取1个有代表性的自然村(统筹选取区域、大小、贫富不同的村),对342个农户进行了挨门逐户走访和问卷调查,对有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的272户共295名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的问卷(其中部分问卷由家属代填)进行了分析,同时深入2家企业对50余名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进行问卷调查,并与3名政府部门负责人、2名企业经营者进行了座谈。通过调查,截止2月10日,枫树岭镇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共计656人,其中省外120人,省内536人。
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产生了积极影响。四是部分有技术、有资金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感到农村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选择回乡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五是其他原因。由于天气变冷、过年正常回家或者是个人及家庭原因返乡。
二、分析我镇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返乡发展态势。
结合我镇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多为初中学历,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不高,在外多从事劳动强度大,劳动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局势下,他们成为了企业被迫裁减的首选人群。我镇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发展态势将呈现以下三种情况:
一、二线城市,继续寻找就业机会,其就业状况不稳定,加之春节临近,势必陆续回流,预计春节前我市可能出现外出务工青年返乡高潮。
二是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务工收入下降,工资拖欠问题日趋严重。由于企业出口产品订单减少、开工不足或停产放假,工资水平较高的沿海企业普遍减薪,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收入大幅降低,甚至出现了工资被严重拖欠的问题。
三是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就业形势变化,就近转移就业比重增加。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减退,沿海企业用工需求将渐渐增加,但随着统称城乡的进一步加快,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力度不断加大,内地和沿海务工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加之就近就业可兼顾家庭,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将回到县内或就近地区就业、创业。
三、我市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可能引发的问题。
(一)制约农民收入增加。劳务收入成为我镇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支撑。外出务工青年失业返乡和就业不稳定,直接导致工资性收入明显下降。
(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当前,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超强度劳动、被克扣或拖欠工资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失业返乡的背景下,极易诱发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与用工单位间的利益冲突。新生代失业返乡外出务工青年已基本适应城市生活,没有务农经历,缺乏农业生产知识,返乡后极易成为社会稳定隐患。
(三)增加公共服务压力。目前,我镇失业返乡外出务工青年随返子女较多,大部分需回原籍上学,将给农村义务教育带来新的压力。部分职业病患者、伤残病人返回原籍可能产生新的农村贫困户,给医疗、救济带来极大压力。外出务工青年失业返乡后,可能因土地承包权益、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参加农村医保、住房建设、回乡创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诸多利益诉求,给政府公共服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四、我镇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基本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
(一)对返乡创业定居及自己未来有信心。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同时随着各级党政及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工作的力度,他们感到自己不再只是城市的匆匆过客,工作、学习、生活上的事情有人管了,心里话有人听了,遇到困难有人帮了,心理上有了依靠,在就业环境改善、工资待遇提高、政治权利保障、加快融入城市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变化,对改革的成果表示满意。对于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成果感到比较满意,对于国家对农民的帮助和扶持也拍手称道,特别是统筹城乡建设的举措,更是深入人心,为外出务工青年提供了回乡的扎实基础和良好愿景。农村现在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他们对农村的发展、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二)求知欲望增强,主动学习技能谋发展。
调查结果表明,先被裁员的员工多数是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只是一般的工作人员,对公司的长远发展起不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返乡外出务工青年普遍表示,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力求做到精一招、会两招、学三招,才能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竞争砝码、为工作的稳定提供技术保障。调查显示,有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进入了技能培训班,有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向自己的亲戚朋友拜师,学习缝纫、厨师、车工等各种专业技能,打算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返乡创业之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三)对劳动分配制度提出疑问。
加点还收入不高,有时还开不出工资,造成这种状况是他们的责任,还是政策上的问题?
(四)存在“悲观失望、焦虑郁闷”的不良情绪。
有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特别是年龄接近35岁的,大多打算先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照顾家人。其中有技术的也打算利用新农村建设之机,利用自己所学技术,就近找一些临时性、季节性工作,赚钱照顾家庭两不误。个别有资金的农村青年还计划利用国家农机补体的机会,购买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打算在农忙季节,进行机械化耕作,在家就能赚大钱。有部分返乡务工者没有很快走出下岗失业的阴影,表现出更多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担忧,成天无所事事,情绪低落。随着在家“赋闲”时间的增长,产生了悲观失望、焦虑郁闷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五、对于县城农民集聚点和中心镇房价的选择。
枫树岭镇是淳安县地域面积最大的综合性重镇,但是由于地形和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原因,没有被上级评为中心镇。周边的大市镇是距离枫树岭最近的中心镇。在调查问卷中显示,我镇返乡创业青年选择中心镇居住的占38%,选择在现成农民集聚点居住的占49%。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出,我镇青年大多数支持中心镇和现成农民集聚点的建设,对于统筹城乡建设的结果表示非常满意,也非常愿意回乡创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在选择聚居点和中心镇的情况下,对原有权属的放弃,48%表示单放弃宅基地,37%表示不放弃所有权属,从结果看来,对于原有权属问题,大多数年轻人选择保留或者单放弃,由此看来,农村青年对于家乡的原有权属问题仍存保留心态,这对于我镇后续的开展工作方向有了清晰的定位。
六、主要应对措施。
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任务,是枫树岭镇团委践行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枫树岭的具体体现。枫树岭镇团委本着稳妥推进,联系其他相关部门从着力解决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问题入手的原则,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一是加强信息上报工作,掌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思想动态。实行周报制,由区、乡镇、村社三级指定专人对返乡农民工的信息进行收集,建立健全外出务工人才档案,及时了解和掌握全镇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的基本情况、年龄构成及劳动技能等情况并了解和掌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的思想动态,综合分析掌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的发展趋势。
二是联合相关部门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引导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转岗从业。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瞄准市场需求和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发展需要,邀请专家分批次、分种类、分层次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了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实用技能水平,掌握实现再就业的足够本领,实现转岗从业。
三是争取政策资金支撑,鼓励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自主创业。加强与县委农劳办、县扶贫办、县就业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就业创业联席会议制度,在创业场地、税收优惠、创业服务等方面对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给予政策扶持。同时,加强与共青团组织、农村信用社合作,开展“小额信贷助创行动”,降低贷款利率,扩大贷款规模,放宽抵押条件,为农村青年创业开辟“绿色金融通道”,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资金难问题。
务工返乡青年专场招聘会,对企业和求职者开展免费职介;加强与外镇团委组织的联系,及时掌握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型企业集团的掌握用工需求,并与其签订劳务输出协议,有组织地输出外出务工返乡青年。
问卷调研报告篇十二
环境也是生产力,而且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自今年5月中旬以来,为配合省人大对我省贯彻《中小企业法》执法检查,省中小企业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中小企业发展环境问卷调查”活动。问卷涉及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总体评价,包括政策环境、政务环境、法制环境、人才环境、市场环境、舆论环境和学习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等八个方面的内容,40个具体问题。此次问卷调查,全省共发放问卷1250张,收回1172张,收回率达到93.76%。
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的权威性、客观性和代表性,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既考虑了企业各种所有制形式,又兼顾了各类产业,同时还照顾到了大、中、小规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省软环境建设有很大改善,对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000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小企业法》,为促进中小企业加速发展,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紧密结合辽宁实际,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并采取一系列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切实改善投资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在这次问卷调查中,约58%的中小企业认为发展环境“好”或“较好”;在全省14个市中,鞍山、本溪、锦州、营口、阜新、盘锦和葫芦岛等7个市认为发展环境"好"或"较好"的中小企业所占的比重超过全省平均数。从对软环境建设具体评价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反映政策环境改善显著。在参加问卷调查企业中,对当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评价较高,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的企业占总数的87.8%。在全省14个市中,对当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满意”和“基本满意”率最高的市为盘锦市,满意率达到98.2%,本溪、营口市分别以94%和91.8%紧列其后。
二是认为市场环境建设有新起色。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有77.59%的企业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近70%企业对我省市场准入条件感到满意;有63.6%企业没有受到“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的干扰。鞍山市对市场准入条件感到满意企业达到84.9%,有80%没有受到过“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的干扰;朝阳市对市场准入条件感到满意企业达到90%,有86.7%的企业没有受到过“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的干扰。
三是对融资环境认可程度有所提高。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协调金融部门努力改善信贷服务,提供财政和税收支持,逐步改善了中小企业融资条件,缓解了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供应紧张的状况。据有关资料统计,全省目前已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61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30家、县区级29家。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规模达10亿元,累计为1456户中小企业担保总额达27亿元。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企业,分别财政支持、信贷扶持、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部门服务进行了评价。其中对财政支持政策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76.8%,信贷扶持政策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73%,税收政策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81.5%。对财政部门的服务满意程度达88.4%,税务部门的服务满意程度达85.6%,银行部门的服务满意程度达85.3%。
四是肯定人才环境的可喜变化。在人才强省战略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注重培养和吸引人才,使人才队伍呈现出"入大于出"的可喜局面。据统计,到2003年底,全省乡镇企业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已达202459人,比上年增长25.2%,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由上年的3.2%提高到3.7%,提高了0.5个百分点。在参加问卷调查的中小企业中,认为人才流入大于流出的企业712户,占总数的70%;72.58%企业认为地方政府的提供人才培训,能够满足或基本满足企业发展需要;81%的企业对地方政府为企业培训和引进人才服务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
五是普遍看好舆论环境的改善。为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近年来我省注重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了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宣传了一批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方面的先进典型,形成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据统计,79%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我省目前已经形成鼓励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舆论环境。61%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不同对待,或歧视民营企业"是个别现象,28.2%的企业认为上述现象不存在。93%的被调查企业对目前新闻媒体宣传民营经济的报道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
软环境改善有力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软环境,硬效益。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有力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中小企业通过不断的资本积累、滚动发展和技术升级,实现了快速发展,对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促进国企改革,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解决"三农"问题,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到2003年底,全省中小企业单位数达157万户,比上年增长10.3%;从业人员760万人,比上年增长15.5%。以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农产品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轻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八大主导产业,为全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沈阳道义经济开发区、海城西柳服装市场等283个经济园区,大连实德集团、西洋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为龙头的规模经济得到发展壮大,成为全省中小企业群体的中流砥柱。以大杨企业集团、营口青花集团等252户出口交货值超5000万元企业和一批中小合资企业,成为全省发展外向型经济主体力量。以沈阳东软集团、大连软件园、鞍山聚龙集团为主体的高科技产业群体,领导全省中小企业向高科技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以“盼盼”、“哥俩好”、“创世”、“华丰”、“忠旺”等国家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为主体的一批名优产品,为全省中小企业产品更新换代起到了带头作用。
目前,全省中小企业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的好势头:2003年,全省中小企业实现总产值11900亿元,比上年增长22%;实现增加值2980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实现税金230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出口交货值5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一年,中小企业实现的增加值已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8%;上缴税金占全省各项税收的40%,成为全省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出口交货值占到全省外贸出口的45.8%;从业人员占到全省企业人员的70%以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80%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业;在全省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351元中,贡献率达到46.6%。
迅速发展和壮大的我省葫芦岛市宏跃集团、丹东曙光车桥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中小企业,以多种渠道和方式积极参与国企改革,进一步优化了所有制结构,优化国有企业布局,促进了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创新,在辽宁老工业基地加速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2003年底,全省累计已有2797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中小工业企业,通过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整体出售、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转制为非国有及非国有控股中小企业,占1997年末地方国有中小工业企业总数的87.1%;有近2000户企业实现了民营或民营控股,占已转制企业户数的70%以上;累计启动停产、半停产企业617户,盘活限制国有资产213亿元;累计减少亏损54亿元。并逐步向普通消费类产品生产、商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发展,我省在以水泥、食品、饮料等为代表的普通消费类产品生产业中,非公有经济成分已占到70%以上;在分别全省商业、餐饮服务业中,大连万达集团、抚顺罕王商业城、盘锦兴隆百货等一批民营中小商业、餐饮服务企业脱颖而出,民营中小企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总数的95.4%和90.6%;在建筑业中,民营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省总数的近80%;在交通运输业,民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汽车客货运输、维修中主体力量。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在具有资质的客运企业中,民营中小企业资本参与的比重达60%,其资本金2.2亿元,在具有资质的货运企业中,民营中小企业参与的比重约占95%以上,其资本金达11.8亿元。到目前为止,全省14个市中,营口、辽阳、盘锦和葫芦岛4市国有中小企业转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丹东曙光车桥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工源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葫芦岛市宏跃集团等一批民营企业,近几年投入巨资参与收购、兼并了丹东黄海汽车、本溪工源水泥、葫芦岛八家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在推进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进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辽阳中泽集团在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中,投资4000万元兼并、收购了营口针织二厂、辽阳液压件厂、辽阳纺织厂和朝阳纺织厂等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以“三耳兔”品牌为龙头,开展技术改造,大力发展高档内衣生产占领国内外市场,为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做出了新的贡献。
我省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建设任重道远。
近年来,我省软环境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对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到,我省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仍然存在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整体评价上仍有差距,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有42%的中小企业认为发展环境亟需进一步改善。二是在政策环境上,由于有些政策尚不配套,缺乏可操作性,难以兑现,部分企业认为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三是在对政务环境调查表明,目前仍有25%企业对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和工作态度不满意,希望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四是在法制环境上,有近一半的被调查企业遇到过“打官司难”的问题,有37.8%的被调查企业遇到过“司法不公”的问题。五是在市场环境上,有30.1%的被调查企业对我省市场准入环境不满意,仍有36.3%的企业受到过“四乱”的干扰,其中乱收费、乱检查分列前二位。六是76.7%被调查企业认为目前我省企业家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急需提供培训服务。七是认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健全,要求强化服务体系建设。
上述问题的存在,表明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建设任重道远,必须常持不懈地抓紧抓好。总的思路是,要根据企业所反映的问题,突出促进、保障、改善发展环境、建设扶持和服务体系四大主题,有针对性做好如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积极争取硬措施,加大软环境建设力度。就是针对政策环境、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才环境和舆论环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认真进行整治,着力解决政策不配套与难落实、政府服务质量差与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重点解决侵犯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打官司难”和“司法不公”等问题;加强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打击假冒伪劣、行业垄断和各类侵权等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维护好市场秩序,保证中小企业公平公正地参与市场竞争;解决人才配置不合理,用人机制不活,企业引不进人、留不住人以及高技能工人缺乏等问题;加强组织协调,要像关心“国企”一样关心“民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中小企业巨大的社会贡献,形成鼓励人们创事业,支持人们创大事业的社会氛围。
第二,广泛宣传动员,促成全民参与软环境建设局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参与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要克服与己无关思想,形成人人关心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氛围。为此,一要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要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把中小企业软环境建设同行政监察、纠风工作结合起来,抓好制度建设,着力构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长效监管机制。充分发挥职能监督部门的作用,围绕软环境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难点,加强督查,严肃查处干扰软环境建设行为。二要将加强组织监督与强化群众监督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和征集各方面的意见,高度重视和认真查处群众反映出来的问题。三要鼓励积极的舆论批评,发挥强化舆论监督作用,发挥舆论监督在改善软环境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人大依法监督、政协及各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参与软环境建设的作用,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
第三,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把软环境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软环境建设软环境建设关键在领导,重点在机关。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促进地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中的头号工程来抓,通过不断改善软环境建设增强区域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搞好软环境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调查研究,精心组织策划,积极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各方通力合作,齐心协力搞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建设,以软环境建设大改善促进中小企业大发展。
问卷调研报告篇十三
问卷调研报告作为数据分析的工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首先,通过问卷调研可以了解到受访者的真实想法和行为,帮助研究者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其次,问卷调研可以帮助研究者快速收集到大量的数据,并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理。再次,问卷调研还可以帮助研究者提前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偏好,为后续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第二段:问卷调研的设计与实施。
问卷调研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依赖于问卷的设计和实施。在设计环节,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目的、问题的引导和选项的设定,以保证问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问卷在实施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受访者的心理障碍和应对策略,才能保证问题的真实回答。因此,研究者需要对问卷进行充分的测试和修改,在实施前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
第三段:问卷调研结果的分析与整理。
问卷调研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是问卷调研报告的重要环节。在分析过程中,研究者应该根据问题的类型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比如百分比分析、均值分析、回归分析等。同时,还应该注意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解释性,提取出有意义的结论,指导后续的研究和实施过程。在整理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将数据以图表或表格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出来,以方便读者的查看和理解。
问卷调研报告由于其严密的设计和系统的分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首先,问卷调研报告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行为习惯,指导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其次,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问卷调研报告了解公众的态度和意见,以便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再次,问卷调研可以帮助学术界了解社会和心理现象的变化和趋势,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结语:问卷调研报告作为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对于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良好的设计和实施,研究者可以获得准确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为后续的研究和实施提供指导。同时,问卷调研报告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可以帮助企业、政府和学术界了解更多的信息和趋势。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和发展问卷调研的能力,并善于利用问卷调研报告来开展自己的工作和研究。
问卷调研报告篇十四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要求和新举措,努力将永靖县建设成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根据我县开展生态文明工程示范县创建工作要求,4月1日至30日,永靖县西部大开发办公室集中利用一个月时间,组织人员先后深入到部分乡镇、企事业单位和生态文明项目建设点,就永靖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县情。
永靖县位于甘肃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以北,是国家扶贫开发和“三西”建设重点县,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库移民重点安置县,1986年正式纳入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范围。全县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150个村(居),总人口20.4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63万人,农业人口16.07万人。总耕地35万亩,年平均降雨量260毫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县内地理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存在两个极端;全省最好的地方在永靖,以黄河、湟水河两岸为主的川塬区6个镇水资源丰富,景色秀丽,土地肥沃,是发展旅游业和高效农业的理想之地;全省最差的地方也在永靖,地处东西山区的11个乡镇苦甲陇上,自然条件十分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永靖县在全力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加大林草植被的保护与建设力度,着力实施了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防治和生态移民工作等综合措施,有效解决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一)生态保护力度加大。
一是加快推进了草原保护建设工作,全面完成了2011、2012年草原补奖、鼠虫害防治、草原防火、秸秆饲料化利用等重点工作任务。截止目前,全县已落实草原承包到户面积142.89万亩,共确定禁牧草原面积102.87万亩,设立基本草原保护区标识牌20个。2011年,草原补奖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共计资金649.0965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永靖县的草原生态状况。二是实施了以县城南山绿化为主的生态造林工程,南山绿化总规划面积3.2万亩(一期计划在阴山完成2.4万亩,其中荒山造林2.1万亩,花椒经济林0.3万亩;二期工程计划阳山完成0.8万亩),总投资2.2亿元,涉及刘家峡、岘塬、三塬3个乡镇。截至目前,一期工程完成投资1.6亿元;二期已完成整地工程和架设上水管网,高标准完成了水平台整地工程,并投资3520万元完成造林2.4万亩。三是完成投资1945万元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投资991万元的红岘子、黑方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改善灌溉面积3.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430亩,川塬区农田灌溉条件极大改善。投资1.5亿元的大盐沟生态绿化综合开发项目,县城周边环境正在得到优化。投资1780万元实施了黑方台灾害治理四期工程和二房台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滑坡险情得到有效治理。
(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一是严格监管,确保污染企业达标排放。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切实加大了新建项目的环境准入关,在审批中坚持做到了四个不审批,即: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不予审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不审批,永靖县环境容量不能承载的项目不予审批,黄河三峡湿地内除环保型建设项目和湿地保护项目以外的所有项目不予审批。严格落实重点污染源每周1次、一般污染源2周1次的现场检查,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监督检查,严防排污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二是加大投入,努力提高污染减排能力。自2007年以来,先后投资6000万元左右,完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刘家峡水库污染综合治理、20家铁合金企业除尘设备升级改造、6家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等项目和工程建设,大大提高了永靖县污染减排能力。三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淘汰“两高”落后产能企业步伐。紧紧围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建设新型工业园区。先后淘汰关停县城周边和景区内污染企业5家,淘汰拆除落后产能生产线16条,争取落实国家补贴资金1300万元,经过以上努力,每年永靖县的二氧化硫、cod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控制在州上下达的指标以内。县城周边污染得到进一步治理。
(三)城乡环境极大改善。
一是集中力量加快古城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步伐。古城新区道路、给排水、供暖、供气等市政设施全面完成,同时动工建设投资3.3亿元的川北后山廉租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工程程,完成大庄道路改造、川南临夏路口排水、假日花城至嘉龙小区河堤治理工程,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川塬区每个乡镇确定1—2个村实施以村社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为主的新农村建设,基本实现了“巷道水泥化、民居砖混化、村庄园林化、环境整洁化”的目标,并投资5016万元新修改造农村道路42条、96.7公里,推广普及农村新型能源,完成沼气池1022座,完成“三改”612户,目前全县37.9%的农户用上了清洁的沼气。此外,投资1000多万元,对盐锅峡、陈井、三塬、杨塔、王台、川城等集镇、市场等进行了改扩建,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不断改观。
(四)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动工建设投资9723万元的三马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县新建高效节能日光温室368座,新增蔬菜面积2200亩,建成“高原夏菜”示范面积6500亩,2000吨蔬菜保鲜库1座,发展核桃、红枣、花椒、苹果经济林1.2万亩。新修改造暖棚圈舍3150座,新发展规模养殖户100户,养殖场14家,新发展网箱养鱼6亩、池塘养鱼100亩,水产品供应量达到2200吨。东西山区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和百合种植,普及推广“六个一”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补助资金1400多万元,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2.9万亩、脱毒马铃薯16.65万亩,新增百合3000亩,发放揉丝打捆机30台(套),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大幅提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问卷调研报告篇十五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高速传播,问卷调研作为一种常用的调研方法,逐渐在各行各业得到应用。作为一名市场调研员,我有幸参与了一次问卷调研项目,并担任了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问卷调研的重要性和价值,并从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和心得。
首先,在进行问卷调研前,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只有明确了研究目的和问题,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设计问卷,从而获得有意义的数据。在我参与的调研项目中,研究目的是了解消费者对某个新产品的需求和态度。因此,在设计问卷时,我们注重涵盖产品的特点、品牌认知、购买意愿等方面的问题,以全面了解消费者的需求。通过这一过程,我意识到研究目的和问题的明确对于问卷调研的重要性,也深刻理解了问卷调研中问题设计的关键性。
其次,在进行问卷调研时,我们还需要考虑样本的选择与分布。样本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调研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在这次调研中,我们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同时还考虑了样本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的分布情况,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同时,在收集和分析数据时,我们也注意到对于不同群体的数据进行细分和比较,从而更好地洞察问题背后的规律。通过这一过程,我深刻认识到样本的选择和分布对于调研结果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合理利用样本分析,可以更好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第三,问卷调研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是决定调研报告质量的关键环节。在这次调研中,我们通过在线平台进行了问卷的发放,并设定了一定的答题时间,以便更好地掌握数据的真实性。在数据分析方面,我们首先进行了数据清洗和整理工作,排除掉无效或重复的数据,然后使用统计软件进行了多方面的数据分析,包括频率分析、相关性分析等。通过这一过程,我深刻认识到数据的准确性和充分性对于调研报告的重要性,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
第四,问卷调研报告的撰写是将调研结果转化成行动的重要环节。在撰写报告时,我们注重简明扼要地呈现调研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不仅总结了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需求和态度,还提出了改进产品设计和促销策略的建议,以期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通过这一过程,我深刻认识到调研结果只有转化成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和意义。
最后,在进行问卷调研时,与受访者的沟通和反馈是至关重要的。为了确保问卷的准确性和受访者的真实反馈,我们设立了一对一面谈环节,并对受访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通过与受访者的沟通和反馈,我们不仅获得了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数据,也更好地理解了受访者的需求和意见。通过这一过程,我意识到与受访者的良好沟通对于问卷调研的重要性,并借此提高了自己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综上所述,问卷调研作为一种常用的调研方法,对于获取市场信息和了解消费者需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次问卷调研项目,我深刻体会到了问卷调研的重要性和价值,并从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和心得。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加强自己在问卷调研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为市场调研工作的开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问卷调研报告篇十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在我国国民消费中占得比重更大,汽车产业也是我国工业的五大支柱之一,研究汽车消费市场,了解消费者购买汽车的规律,不只是对国家企业意义重大,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了解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对个人的未来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我们做了这个细致的市场调研报告,以便对我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作出分析,指导我们大学生的未来汽车消费。
二、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目的及内容。
1、了解消费者对汽车的消费现状及汽车市场的消费特点。
(1)、通过调研了解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所考虑的因素价格配置颜色等。
(3)、了解消费者购买汽车时所考虑的宏观环境(经济的发展程度及国家政策)。
2、研究汽车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动机及其消费行为的特点。
(1)、了解其购买汽车的目的及了解汽车的途径。
3、了解消费者对公司生产汽车的`接受程度。
(1)、对公司新产品的接受程度。
(2)、被访者对汽车方面提出的要求与意见。
(二)、调研进行情况。
等程序,保证了有效性。
(三)、被访者情况。